商业模式的选择范文

时间:2023-11-07 21:28:31

商业模式的选择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1

关键词: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2010年4月“新国四条”和“新国十条”公布后,地方政府也逐步推出了调控新政。转瞬间,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政策高压的态势,尤其是住宅类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的势头暂时得到了有效遏制。就在消费者观望、地产商等待的背景下,转向商业地产的呼声日嚣尘上,商业地产此时倍受业内业外的普遍关注。事实上,房地产新政已促使部分开发商决心加快转向商业地产开发的步伐以应对当前经营利润不足的困境。可是,国内商业地产目前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广受关注的开发运营模式方面。

一、商业地产的概念及其实质

(一)商业地产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商业地产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物业,包括办公楼、公寓、会议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业运营场所等。而狭义的商业地产则专指用于商业服务业运营用途的物业形式,主要包括零售、餐饮、娱乐、健身、休闲设施等,其开发运营模式、融资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功能用途都明显有别于住宅、公寓、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这也是本文的讨论对象。

(二)商业地产的实质

商业地产是由地产、商业与投资复合而成,兼具地产(开发)、商业(运营)、投资三重特性,既区别于单纯的投资(如证券)和单纯的商业,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行业(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的实质首先是商业,然后才是地产,其开发运营的难点不在于地产开发,而在于商业运营管理,尤其是开发运营模式的选择。

二、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分析

(一)从投资回收的角度划分

1、纯销售(只售不租)。由于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多是从住宅地产转变过来,对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开发运营模式上的差异认识不足,使得他们仍沿用住宅地产的短期运营模式,而不是靠商业地产增值获得长线投资回报和长期现金流的获利方式。开发商一旦为了快速套现采取纯销售模式将商场分割出售给业主,就会给后期营运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商业地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都被彻底分割而失去了整体性。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开发商尽快收回投资,减少商业风险。其劣势则是难以长期保证及提升商业物业的价值,不利于商业地产项目的持续运营。

2、纯出租(只租不售)。开发商在项目建成之后,通过出租运营,以收取租金的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取投资回报,并通常由开发商自己拥有的商业运营公司或其委托的专业商业管理公司来对商业地产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对招商权的控制,来达到控制进场业态种类以形成自己运营特色的目标。这种模式是商业地产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欧美比较流行。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产权保留在开发商手里,可以抵押再贷款,还可在增值后出售,甚至可以将商业物业进入资本运作,而且开发商通过招商权可控制进场业态种类,实现商业规划布局。其劣势就是需要长期占用开发商大量资金并且风险集中,可能导致开发商资金链的紧张,此时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平台对于商开发商则显得尤为重要。

3、过渡形式。开发商为了快速套现而采取纯销售模式,由于产权的过于分散难以整体协调和管理,将逐渐为开发商所摈弃。而以出租为主的纯出租模式对于融资渠道和自有资金的要求极高。所以,目前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更多采用的是介于纯出售和纯出租之间的“售后回租”和“租售并举”的过渡形式。

第一,售后回租。所谓“售后回租”,就是商业地产开发商将商场分割成小商铺进行销售,并承诺以一定的收益将售出的商铺从投资者手中租回,整体委托专业商业运营商进行统一运营。商铺的购买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只能收益不能运营,实行所有权和运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这就是“产权式商铺”。产权式商铺的优势:一方面,由于面积分割从而降低了投资的门槛,而且开发商回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开发商能在短期内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但是,开发商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或者对商业地产的运营风险估计不足,往往在销售时承诺较高的回报率,这可能给后续运营管理埋下隐患。

第二,租售并举。租售并举也是目前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之一,这种模式较为灵活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开发商的利润要求。租售并举的运营模式中开发商根据前期制定的销售比例和招商情况进行调控,制定销售范围并明确运营范围;但大部分物业仍然采取出租的模式,以便在现金流相对平衡的条件下保持物业的持续运营,开发商通过产权出售和租金收益获得双重利润。最著名的就是“万达订单地产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租售比例的控制上需要谨慎。一般租售比例应该控制在73之内才能较好地维持资金回笼和持续运营。

4、其他模式。此外,还可采用不租不售,自己运营,同时获取投资开发利润和商业运营利润;或者还可与商家联营,以物业为股本,成立专业商业运营公司,合作或合伙运营;更巧妙是,与其他人共同建立商业运营公司,专门运营其开发的商业物业,并以租赁方式租用其商业物业,同时享有租赁收入、合伙运营收益、物业增值三部分利益。

(二)从运营主体的角度来划分

1、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的运营模式。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商业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从功能上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却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等先天优势。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但万达模式要求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运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资源。

2、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运营模式。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商业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提供保证;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三、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的选择

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具体采用哪一种开发运营模式应根据自身的长期战略、运营特点以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

第一,具有商业优势的企业大多以专业化商业开发为中心、以商业价值最大化或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取单独开发、长期持有的方式。单独开发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以承担大量的开发资金和长线回收的压力,也需要企业具备很强的商业运营经验。目前采取单独开发并且运营良好的商业项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拥有较强的商业资源和商业整合能力,以商业为资源和优势,进行“商业+地产”复合开发,寻求整体项目最大化,如华润“万象城”和香港瑞安集团“新天地”。二是专门从事商业地产开发,形成了专业化的开发运营能力,这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较少,如万达地产等。就一般开发商而言,目前尚未具备上述两种情形的优势条件,所以单独进行多个大体量商业项目的开发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第二,更多开发商开始从注重单纯的开发、运营、持有等环节转移到注重股权设计,以实现商业地产的快速增值与套现。很多开发商目前对商业地产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开发、持有,获取长期缓慢的现金流,而是更注重寻求该部分资产的增值与回收,主要有以下原因: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积累的商业资产较大,而其招商、运营的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很多项目的租赁、运营情况不乐观;在紧缩的政策调控下,企业资金压力大,而投资大、回收慢的商业项目积聚了一定的风险;外资不断涌入,境外资本和具有商业运作能力的资金对国内的优质商业物业态度积极,它们具备资金优势,在商业运营上又具有专业化优势,同时它们还有增值、套现的成熟方式和资产产品。目前,国内商业地产股权合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层面:一是由集团层面合作,引入合作者持有集团部分股份,或者由集团引入合作者,由合作者分别入股旗下多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运营。二是在具体项目层面,由开发商针对某些体量大、投资高的项目引入资本,合作开发。三是项目公司按照规划的业态,再细分为若干小项目公司,分别与相对应的意向商家合资开发,降低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

四、小结

综上所述,商业地产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运营模式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仅就国内目前常见的一些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及如何选择方面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中国商业地产若要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还有赖于实务界和理论界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2

但未来是什么?长期看,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去,甚至包括人类。月亮会在约10亿年后脱离地球,北极冰雪之地会成为沙漠,如果那时还有人类,也会消亡!在可见的未来,人类还能繁衍,据科学家分析,地球上生物的繁盛与衰落遵从着一个长度大约为6200万年相对固定的周期,平均每3000万年,地球物种就会遭遇大规模毁灭。3000万年,足够我们持续千秋万代,但问题是:我们往往低估自然法则在万物中的重要性,而高估了自己或生活着的当代人的重要性。我们对企业的估值,是从1代人、10代人、100代人的角度,还是只是1年、3年、5年?

就股票投资,以专注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持有伟大的企业,回馈更惊人。如果一个家族,从1896年道琼斯指数第一次时,每年用“定投法”选择性买入构成指数的股票,无论是经历战争时期还是处于经济萧条期,历经111年,绝对可以让这个坚持信仰的家族富可敌国。但如果这个家族真的想这样坚持,要经历什么样的心灵折磨呢?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股票市场关闭前,他们要做出决定是否回避可能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重大战争,还是要继续买进;1929~1933年当股票跌了89%时,这个家族也要面临同样的选择――在有史以来最残酷的经济危机面前,是要保留家族仅存的果实还是要持续买进?在珍珠港受袭、美国要参与前途未卜的二次世界大战时,还要面临痛苦的抉择。

为什么要在苦难与繁荣的岁月中坚持?因为这是利益最大化的保证!上帝没有赐给人类在所有的时间知道所有事情的能力,但上帝赐给了我们短视与远见、软弱与坚强,赐给了我们所有好的与坏的天性。我们努力锤炼自己,就是想让自己的美德更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与事业之中。

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告诉我们,长期持有卓越的企业会有多么美好的未来。我们尝试着让我们的伙伴,和我们一样有信心、有理想,相信未来。我们的商业模式,需要有客户坚定的支持,否则,即使是最佳的投资策略,也无法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巴菲特于1969年解散了他的合伙公司,因为他厌倦了作为合伙公司的投资者带给他的压力,他选择了自己收购企业,自由决定投资方向与投资策略。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3

[摘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高比重、大数额一直潜藏着金融的风险。这些都不利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开展和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怎样利用更多创新方法处置不良资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尤为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资产池 特殊目的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47-0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演变发展

我国早期并没有完整的资产证券化,资产所有权和资产收益权不是相分离的。为了达到完整的资产证券化,我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金融市场法律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了信托模式,虽不是完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但仍然符合它的基本流程。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也从间接融资发展成直接融资。但我国要想完全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程。

二、以信托模式构建SPV是我国现阶段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模式介绍

1.真实出售模式。在真实出售模式下,证券资产从原始权益人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到spv的资产负债表中,具体操作中会涉及很多相关法律、税收和会计处理等问题。其最大益处是当不良资产的发起人破产后,不良资产可以不被化作破产清算资产,这样就保证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实现了证券化资产与原始权益人之间的破产隔离。

2.参与模式。在参与模式下,基础资产并没有完全从原始权益人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到spv的资产负债表中,只有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和相应的预期现金流转移到spv,这些相应的预期现金流可被spv以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放。在此过程中,资产仍归发起人所有,通常在证券化发行款被偿还后,如果基础资产仍有剩余价值,那么该剩余价值仍归发起人所有。在此过程中,发起人以自身所有财产作为担保。一旦破产,投资者以债权人身份享有对其他财产的追索权参与破产清算。参与模式并非真正的资产证券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模式选择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发展经验。信托模式是最适合我国的选择。此种信托模式属于参与模式的其中一种,即由信用机构来担当这个模式的核心spv。发起人发起贷款等基础资产,组建资产池。之后转移给信托机构,再通过担保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最终把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卖给投资者。此时,基础资产并没有转移到spv的资产负债表中。发起人只转移了相应的信用风险和预期现金流于spv中。因此,我国采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托模式并没有完全隔离风险,只是通过信托资产的独立性部分隔离了风险。由于我国的外部法律环境不完善,暂时无法采取高成本的“真实出售”模式,只有通过在操作细节上的不断改进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才能最终转为“真实出售”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的依据

(一)选择出的模式要符合下列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上文已经对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但在证券化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发挥此种模式的作用就要发挥其可操作性,即简捷、方便、节省时间。满足资产证券化各方面的要求,并使发起人和投资人都得到最大效益。

2.普适性与针对性原则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要适合各种不同的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包括一些资产管理公司。这样可以使我国现阶段不太发达的金融市场上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但是对于银行的不良资产有着与一般资产证券化不同的自身特点。例如,银行不良资产是在一定时点上的不良资产,随着时间变化可能转化为优质资产。银行对不良资产判断标准是相对的,每家银行有其自身的标准。这些特点都是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时需要考虑的有针对性的证券化服务。

(二)实施“真实出售”的外部条件不具备

原始的权益人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是“真实出售”的基本前提,在把不良资产的债权从资产池转移到spv时的出售方式应为“真实出售”。即这个资产所有权必须有效并完全转移给spv。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虽已实行股份制,但国家仍是其所有权主体,并将不良资产转录到资产管理公司。我国目前虽已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相关的法律框架并不完善。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其长期和复杂的历史原因,买卖双方在资产包装定价上很难达成共识,造成定价成本提高,花费时间较长等多种障碍。此外司法严格控制债权发行条件,使得真实出售模式遇到严重法律阻碍。

(三)信托模式具有一定风险隔离作用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4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选择;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057-03

以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热点,移动支付则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支持条件。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由于其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因而也是移动电子商务优势得以体现的重要基础。

移动支付是一个涉及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金融机构、商家以及消费者等诸多参与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因素的组合及协作关系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其中各方的利益分配原则及合作关系形成了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成功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应当是在充分考虑到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所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共享和利益平衡的模式。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关键资源分析

移动支付的本质就是在客户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用移动终端完成资金从客户账户向商户账户转移的过程,因此,客户、商户、账户、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就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关键资源。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参与主体来说,占据主导优势的关键就是部分或全部掌握或控制这些关键资源。

(一)客户与商户资源

客户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亿户,手机网民用户达3.18亿户,这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客户资源。对于使用移动支付的客户来说,通信服务是其使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首要需求,其次才是金融服务、商务活动和娱乐等需求,因此,客户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为移动运营商。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客户关注最多的是支付操作是否方便、支付是否安全等。

商户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由于直接面对客户,其是否参与移动支付和参与的领域将会直接影响客户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选择。各类商家一般都对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需求,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支付服务商的价格水平、支付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资金的到账速度等。由于商户群体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商户资源较为分散。目前,中国银联拥有的商户资源相对集中,截至2009年底,境内联网商户达157万户,联网POS机达241万台。

(二)账户资源

移动支付账户包括手机话费账户、银行账户和专有账户三类。其中,手机话费账户是客户以手机号码作为账号,在移动运营商处建立的账户。此类账户的建立、管理及资金的使用均无银行参与,但其应用范围也多局限于移动运营商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其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级别较低。银行账户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利用移动终端登录银行进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资金通过开户行、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和支付服务商等进行流转。此类账户的资金调动操作相对复杂,但安全性较高。专有账户是客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平台上建立的资金账户,用以支付交易费用。此类账户的资金流转可以与银行、中国银联相关联,也可以不经过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移动运营商,这使得拥有较大规模客户资源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三)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资源

在移动支付中,支付渠道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在远程支付中,客户应用移动终端,登陆银行网站或者登陆手机银行,调动银行账户的资金,来购买商品或服务;在近场支付中,客户需要应用手机和专用的非接触卡,借助射频、红外、蓝牙等技术,实现手机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终端等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无论远程支付还是近场支付,移动支付渠道需要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因而支付渠道资源主要为移动运营商所控制。

支付终端主要是客户使用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支付终端需要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为了适应客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需求,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投人了大量资源来从事移动支付相关设备、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与此同时,为了使客户更加简便快捷地使用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定制手机,使其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支付终端资源的控制主要由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共同完成。

二、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主体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分析

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几个主要参与主体的实力是不同的,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参与主体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上的差异,由此引起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

拥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运营商首先具备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同时,其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手机话费账户资源,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而不需要银行的参与,因而能够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获得显著的优势。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由其负责搭建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并管理资金流,形成了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以客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客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以小额支付为主。由于移动运营商不具备开展金融业务的资质,在支付过程中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同时,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此外,客户主要以短信确认、话费扣除等形式完成支付,账户的安全级别较低。因此在这种模式下,难以推广大规模、大额度的移动支付活动。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具有在个人、企业账户管理和支付领域的丰富经验,并拥有客户的银行账户资源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支付用户群对银行的信任。在移动支付活动中,银行可以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客户利用移动终端登陆个人银行账户实现移动支付,或者客户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完成移动支付。这种由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客户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参与支付过程的模式,就是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已建立了移动支付平

台。这种支付模式的安全性较好,因而能够获得客户对其较高的信任度。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移动支付业务的兼容性较低,从而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不具备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而且移动支付并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很难成为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具有掌控能力的参与主体。

(三)中国银联

在移动支付产业中,中国银联不同于商业银行那样只拥有各自的支付网关,其最大优势在于拥有连接各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换网络,并具备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强银联对商户资源的掌控能力。但是,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客户这一关键资源,也无法直接控制客户的账户资源,这就决定了银联很难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其所掌握的统一支付平台上。此外,中国银联主要由银行参与组成,其资本实力、独立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相比商业银行更低,因此,中国银联必须通过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间接地介入移动支付产业。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是移动支付的中间环节。客户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登陆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运营的统一支付接口,进入个人的银行账户,完成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由于其集成了多家银行的内部网关,能够使不同银行之间的手机支付业务实现兼容,因而成为连接客户、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及纽带。由于这种方式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资金运转能力、市场管制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因此,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因而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掌控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由于移动运营商掌握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并具备资本实力、网点和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和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但是,这种核心地位并不能决定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中掌握完全的支配权,其优势是相对的,银行处于金融业务的起点和归宿的地位,中国银联拥有统一支付平台的优势等,也都不容忽视。因此,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提高移动支付产业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构建起一个开放与合作的平台,探索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各参与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实现资源互补。

三、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金融以及电子商务三大领域的结合体。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所掌握的关键资源最多且最为核心,目前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模式已经得到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众多,而且接口标准不同,这增加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成本。因此,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应当是构建起由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组成的战略联盟,即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协助支持为推动的整合运营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一)创新商业模式

在移动支付产业战略联盟中,三方的合作建立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之上,三方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增值。移动运营商负责维护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终端上增大定制终端的份额,引导客户形成新的消费习惯;银行负责解决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问题和信用问题,在技术上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级别,同时,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的信用体系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推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进行互通,协调各个银行之间的不同标准,推动跨行支付在技术上的实现,既可以是银联,也可以是其他具备较好的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移动支付平台。

(二)推动竞争合作

这种整合运营模式,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保持积极的竞争合作关系。移动运营商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和手机用户群,银行则拥有庞大的银行卡用户群,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能够实现客户的手机账户和银行账户绑定进行支付,不仅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更能够推动移动支付由小额支付向大额支付发展。针对双方掌握的数据库,移动运营商拥有客户的位置信息、业务使用习惯等数据,而银行能够对客户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跟踪分析,双方应将数据进行共享,据此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移动支付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第三方在技术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开发移动支付系统,并研发具有快捷移动支付功能的终端和各类应用软件,增加业务内容,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产生影响。

(三)提升客户体验

客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与使用是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相比电子化支付,客户更青睐现金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移动支付,其认知和接受程度则更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采取多项措施。首先,移动运营商应选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客户作为目标群体,向其推广移动支付应用服务,鼓励客户了解并尝试使用移动支付,逐渐培养客户的支付习惯。其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推行以较低的资费或赠送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机会,增加客户体验,鼓励他们了解并使用移动支付。再次,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适宜小额支付的行业或场所进行试点推广,宣传移动支付的知识,提升客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程度。最后,移动运营商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发更为先进的移动支付技术,如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为客户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操作体验,以进一步巩固客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

(四)拓展应用服务

移动支付业务的扩展离不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受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客户应用移动支付大多限于小额购买,以短信支付为主要形式,以购买电子化的商品,以电信运营商代收费为主。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培育客户的支付习惯,更要大力开发各类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等可以作为移动运营商向客户提供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的起点。当客户对移动支付有所了解之后,可以向其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当客户逐渐形成支付习惯之后,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餐饮店、加油站、自动售货机等适宜进行小额支付的场所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再逐渐向其他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充分拓展移动支付的业务领域,促进移动支付向传统市场的深度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林,陈吉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39-40.

[2]刘磊.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协作模式[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2008.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5

1 JIT采购模式下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概况

1.1 传统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

1.1.1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的概念

供应商是指可以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工具及其他资源的企业,供应商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供应商选择是指搜寻供应源,即对市场上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选择。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应本着客观、全面具体的原则,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科学评价;综合考虑供应商经营业绩、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影响到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各项因素。

1.1.2 传统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的特点

传统供应链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竞争的局面,传统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①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供应商的备选数量很多,只是合作一次的供应商也可能出现在可以选择的供应商的范围当中;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期合作,是简单的买卖关系;②在采购的价格方面只是追求尽可能低的价格,大部分情况下以价格为主要导向;③选择供应商产品时主要是供应商已有的成熟产品,重点关注供应商现有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不关注供应商的协同开发能力;④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仅仅局限于采购与供应商销售之间,信息交流也只是在于订货与收货信息等方面的沟通,对供应商的信息沟通能力要求很低。

1.1.3 传统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的缺陷

传统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的手段过于简单化,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不强,协调性比较差,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够全面,无法突出企业选择的重点,可能漏失供应商的一些潜在风险,在正常情况下,传统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方式有它一定的可取性,企业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生产经营,但随着发展,企业所存在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需要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来改进业务流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对供应商在交货准时性、产品质量、信息沟通、库存水平和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传统采购下选择和评估的供应商可能会暴露出种种潜在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成长,追求经济利益,实现自身价值形成阻力,因此企业应重新制定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的策略,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1.2 JIT采购模式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

1.2.1 JIT采购的概念

JIT采购又称为准时化采购,它是由准时化生产管理思想演变而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合适数量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

JIT采购是一种直接面对需求的采购模式。

①恰当的时间:企业什么时候需要,供应商就什么时候送货,准时和及时;②恰当的地点:企业需要送到哪里,供应商就送到哪里;③恰当的数量:企业需要多少数量,供应商就送多少数量;④恰当的质量:企业要求产品什么质量,供应商就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⑤恰当的物品:企业需要什么物品,供应商就提供符合的物品。

1.2.2 JIT采购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的标准

比较JIT采购与传统采购之间的区别,在JIT采购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可以参考以下标准,见表1。

①质量保证能力。JIT采购模式下库存要求无限趋向于零,供应商选择单源或少量且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供应商能从设计时,即参与产品的开发过程的能力,非常清楚的了解产品的特性及质量要求,确保生产的物料能够满足产品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物料给制造商。

②准时交付能力。JIT采购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准时,这需要供应商能及时响应制造商的生产需求,保证准时交付的能力,这取决于供应商的产能大小能否满足制造商需求;供应商的位置及运输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③价格因素。虽然JIT采购模式下选择供应商不像传统模式下以产品价格作为主要选择标准,但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商业环境下,价格始终是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价格因素也是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指标。

④信息处理能力。JIT采购模式下为保证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实现制造商和供应商信息的高度共享,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制造商和供应商应在产品需求、产品质量、生产计划、库存等信息方面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制造商和供应商需要保证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及问题的应变能力。

⑤供应商的信用度。供应商的信用度是对以往合作情况的评价,包括交货情况、违约情况、服务情况、问题处理情况,也是对供应商后续供应的评估,只有信用高的供应商,才具备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能力。

1.2.3 JIT采购模式下的供应商评估的方法

供应商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进入评估、维持评估和淘汰评估三个阶段。

第一,进入评估。基于JIT采购的特点:①JIT模式库存要求无限趋向于零,供应商选择单源或少量且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充分评估供应商的设计能力能否在产品开发时一起参与开发过程,从源头保证物料的质量;②需要从供应商的地理位置、运输能力、产能方面充分评估供应商的准时交付能力;③综合评估供应商的价格因素能否满足公司的战略目标;④充分评估供应商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有能力在产品需求、产品质量、生产计划、库存等信息方面和公司高度共享,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维持评估。JIT采购模式下,供应商选择单源或少量且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产交货,需要时时了解供应商的运行状况,信息共享数据的正确性,对于问题的预知能力,及问题发生以后的紧急处理能力,质量体系的保证能力,财务能力的衡量等等,都是需要持续评估的要点

第三,淘汰评估。①首先需要通过信用评估来衡量:衡量因素包括产品品质的连续下降趋势交货时间的不准时、数量的不准确、价格因素、问题处理的缓慢服务态度的积极性等等;②还要通过潜力评估来衡量:衡量因素包括机器、技术支持方面的更新落后、管理的不完善、产品发展的滞后等等,公司持续发展能力是否能跟上公司的发展。

2 JIT采购模式下铁路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现状

2.1 合作供应商的评价分类情况

目前,铁路企业通常按专业及重要、非重要专用物资和通用物资对供应商进行划分。分类方法主要从安全和价值角度将物资设备分为重要专用物资设备、专用物资设备及通用物资设备;或从专业将铁路物资设备分为机车、车辆、工务、电务、供电、通用类。

依照常用的专业分类方式对供应商进行分类,使用相同的数据或指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供应商进行打分评价。

2.2 合作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情况

合作供应商评价主要是通过路局组织技术业务主管部门、用料单位和法律、监察部门,组成供应商评价小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打分或有关不良记录评价合作供应商。定期的主要指标为技术能力、质量水平、交货能力、价格水平、服务与响应、合作状况等几大方面。定性指标较多,量化指标较少,或指标区分度很小,结果过于宽泛。

3 JIT采购模式下铁路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对

策分析

3.1 让供应商参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

制造商与供货商共同设计产品时,可体现资源整合、成本降低增加生产弹性等优势供应商的参与是制造商与供应商建立垂直合作的关系,若公司与供货商关系密切,还能稳定供需

可以利于供应商在他们领域内的优势提供专业的技术知识,双方资源互补,同时供应商可以了解后续所提供产品的主要作用、用途及相关标准,便于更好的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降低不良率,减少浪费,让供应商参与生产过程,可以让供应商了解生产需求,改进工艺及包装方式,提出合理友善的建议,提高双方生产效率。

3.2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JIT采购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供应商的少量单源,与供应商长期合作及共同发展,公司可以对物料合理分类,根据各类物料的特性在合格供应商中选取一家作为战略合作关系。

对于选定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需要在研发生产过程中互相紧密合作,加强信息共享,相互进行技术支持,进行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促进供应商的交货准时性及正确性,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

3.3 加强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

①定期的培训,让采购人员觉得学习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加强自身的责任心,对于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心尽责的去做,不管做哪个环节,都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

②鼓励采购员利用业余时间去充实自己,主动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研究采购产品的制造工艺,不断地创新思维,不断地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③定期采取采购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给予专业知识强的采购人员一定的奖励,特别优秀的予以升职机会。

3.4 供应商合理分类

企业应区分供应商的风险性及价值性,参考关键因数,供应定位模型把供应商重新合理分类如图1所示。

①战略关键:高价值高风险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追求长期共同发展。

②战略安全:低价值高风险以保障供应为最高要求,尽可能的多开发替代关系,消减此类供应商。

③战术利润:高价值低风险可增加供应商的竞争性降低价格,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④战术获取:低价值低风险可简单采购方式,降低管理成本。

3.5 防止重要类物料供应商的垄断

企业要避免重要类物料供应商的垄断,虽然JIT采购模式的特点是供应商少量和单源供应,但单源供应不等于垄断供应,单源供应是在公司有替换能力的情况下寻求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寻求共同发展;而在垄断的情况下,完全是供方市场,企业对供应商的制约能力弱,无法控制成本和准时性。

对重要类供应商寻找备用供应商,让供应商有竞争的压力。而技术开发部门在产品开发立项时,首先风险评估关键配件供应商,为了防止一些供应商因为订货增加而进行价格谈判,需制定备用方案。许多关键、重要类物料多为垄断性经营,供应商主导买方市场。因此,需充分了解其原厂的组织架构,与供应商相关部门要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以寻求在交货、价格、技术上获得更好的支持,并且制定中长期物料需求计划,以减少因交货周期较长而带来的交货问题。要始终以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出发点,即使对方工艺、技术等出现异常,也应加以扶持,千万不要冒然选择放弃。

3.6 小批量多规格物料的集中采购

小批量多规格的物料由于金额小、规格多,供应商往往不愿意接单或者价格、交期准时性方面无法满足要求,小批量、多规格的物料集中采购就登上舞台,有些物料对采购方来说是小量,但对分销商来说未必,可考虑集中包给分销商。例如一个分销商可以专营各类规格的五金件,在各地有分支机构,在标准零部件方面就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可能具备集中供货的优势,有规模效益,可以降低成本及供货准时性。

3.7 实行合理的供应商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供应商奖励制度有利于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积极参与对企业的开发和生产过程并做出重大贡献的可以给予一定经济奖励;②品质交期十分稳定的供应商可以在供应商评比时给予质量奖并提高第二年的采购份额;③平时对企业做出有效建议的可以发一些感谢信

建立合理的惩罚制度可以约束供应商主动犯错及减少人为犯错,提高物料质量,如供应商在已经发现物料存在隐患,但不易被检测发现,如果有严厉的惩罚制度可以避免供应商冒险送货;在合理的惩罚制度下,供应商会自我排查生产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被严厉惩罚甚至取消供货资格,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物料质量。

3.8 建立合理系统的供应商评估体系

供应商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推动JIT物料采购模式顺利推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衡量供应商的竞争力状况,选出适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以此增强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②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供应商。

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等各个指标。另外,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反映供应商实力的“硬”指标,还要包括反映供应商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指标。

④实效性原则。即效益性原则,考虑以最少的投人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尽量简化,重点突出,从而增强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⑤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指标。

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评价供应商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影响供应商竞争能力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⑦通用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企业供应链的共性和特性;此外,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发展性,即可根据具体供应链的特征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灵活应用。

通过对供应商的综合评价考核,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留住优秀供应商,淘汰较差的供应商。

上海铁路局2013年邀请铁科院电子信息所有关人员,专题研究我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补强功能的落实与完善,重点立足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完善物资质量跟踪反馈信息系统与物资供应商评价管理信息的关联。上海铁路局研发的站段级物资信息管理平台,从质量跟踪统计(质量反馈数,质量已处理、质量未处理、质量完成率、已完成的配送)来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一个方面。其他评价内容还包括价格、服务与响应、技术能力、合作状况等。路局还有专门的供应商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和专用物资生产商资质查询系统,来强化物资供应商管理,认真做好供应商信息资料整理核对和动态更新工作,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强化全局物资采购源头管理。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6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电子商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商务的特点,从而形成的一周每年给新型的企业运营方式。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甚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很多中小企业都已经实行了电子商务模式,他们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后,就开始进行这种模式的运营和管理。但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缺乏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应用这种运营模式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对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模式的认识不足

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他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他们认为,通过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网络手段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就是电子商务。这种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很片面,根本没有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中小企业在网络上的营销模式也相对比较单一,而且他们的管理也不到位,导致这些企业并没有完全开发和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因此,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想要运营电子商务模式,不仅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还需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缺乏对电子商务的重视

在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很多中小企业虽然看到电子商务的优势所在,他们也逐渐开始实行电子商务的营运。但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的电子商务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还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浪费,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还存在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缺乏方面的问题。如果聘请外面的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这种高成本又是他们不愿承担的。长此下去,这些中小企业甚至就放弃了这种运营模式,如果不选择放弃,就会形成一种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即中小企业不仅不能应用好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甚至还造成了很大的资金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到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路径选择

1.选择专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流动资金一般很有限,其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也不多,他们在选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时,更加应该注重其选择是否专业。这些中小企业需要依靠其产品在网络上打开市场,树立其产品形象非常重要,在向市场推动自己的产品时,就要求这些企业选择更加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模式。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这就导致他们的电子商务管理水平落后,也]有形成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文化。因此,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应该选择专业化并且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从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2.选择第三方平台的模式

当有的企业选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时,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第三方平台,这样就会节省企业的成本。通过在网络上推销其产品,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其产品优势。当然,这些中小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销售量,第三方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产品的销量,从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第三方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一方面具有更加专业的优势特点,而且还能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很多中小企业都选择了这种电子商务模式,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这种运营模式也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

3.选择协作平台的模式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市场优势,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如果这些中小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协作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即这些中小企业与其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合协作,共同建立适合上下游企业发展的垂直协作模式,从而提高这些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协作平台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也是适合我国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4.其他的选择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已经介绍的三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外,还有企业的选择模式,我们在此不一一列举。比如,有的中小企业为了降低其运营成本,就可以选择网络竞拍的模式。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比较成熟,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这些企业就可以选择自营的模式,也能够挖掘到一定的市场,从而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三、结语

结语,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逐渐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专业化且合适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非常重要,他们在缺少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运营平台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实力进行电子商务运营,这些企业应该慎重,才能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运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林思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路径选择[J].电子商务,2015,16(3):35.

[2]苏清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路径选择[J].电子商务,2017,25(12):298.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7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 传统企业 电子商务模式

一、引言

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IDC最新的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逾16兆美元。据调查。200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09亿元,自200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来。每年以高于7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9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0%,预计2010年将达15万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突显了自身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鉴于这一重大现实,我们在对内蒙古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为我区更多的传统企业应用及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地区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模式的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对内蒙古地区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我们对内蒙古地区56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这些企业涵盖了我区大部分重点行业,如乳品、羊绒、医药、电子等,其大型与大型企业有19家,中小型企业有37家。通过调查发现,我区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整体偏低,尽管75%的被调查企业已建立专门信息机构,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占38.8%,但信息化资金投入仅占企业资产总额的0.1%。此外,我区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多局限于信息与传递。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基本上都已接入互联网,56%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65%的企业已建立内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占68%,从事网上采购的企业占17%,从事网上销售的企业占8%。在已经开展网上采购和营销的企业中,电子商务采购额仅占企业总采购额的0.45%,电子商务销售额仅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0.008%。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区内电子商务应用至今还没有突破性的增长和实质性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局限于信息和传递环节,定单与合同的签订、支付与配送体系则必须依靠网下资源和传统方式来完成。

通过调查,我们归纳了我区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同时采取了文献收集、网络检索、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对上述企业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总结。本次调查中。内蒙古地区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选择如图1和表1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采用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主要是网上黄页、电子采购和电子商店,其次是虚拟社区和第三方交易市场,而其他的模式很少被采用。这主要是因为,网上黄页对企业的创新度和整合度要求都很低,因此被企业的采纳度最高:电子商店和电子采购所要求的创新度和整合度都属中等偏下,符合目前我区企业电子商务所处的发展阶段,能够直接支持企业的主营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成本的缩减和收益的增加,故在被调查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虚拟社区是其他商业模式的有效补充形式:第三方交易市场则是整合度要求非常高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但正是这种高整合度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外部性,因此受到近两年市场的强烈驱动,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行业生态型电子商务市场。表1显示。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应用在总体上要明显弱于大型企业,但是他们在选择的类别上几乎没有明显差异。

有关不同规模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种类数的统计见表2和图2所示。

从表2和图2可以发现,86.5%的企业选择1-3种商业模式,只有13.5%的企业没有选择或选择了3种以上商业模式。这说明内蒙古地区绝大多数企业都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应用,整个应用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应用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大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上走在中小企业的前面。

三、内蒙古地区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应用对策选择

(一)以业务需求为目的,渐进地应用各类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由于我区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水平较低,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广大企业加入到综合型和垂直型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网站中去,如阿里巴巴全球贸易信息网、易创化工网、中国纺织在线等,从最初的信息、收集,到电子采购,再到形成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店。循序渐进地应用各类电子商务模式。

(二)在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时应优先选择网上黄页、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中一至三种模式进行应用

企业可采用网上黄页,将其信息注册到综合性黄页网站(如内蒙古企业信息网),或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如企业网站)。这种模式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低,电子商店是指企业的网络营销。即通过网络推广产品、提高知名度、获得订单和出售产品。在线销售和在线购物可以改变传统的销售和购物过程,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扩大销售范围的一种有效方式。

电子采购是指企业商品和服务的网上招标和网上采购。据统计,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额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是整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0%,通过电子采购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提高企业运作的整体效率。

(三)大型企业可以积极尝试并创新应用其他电子商务模式,如价值链服务提供商、价值链整合商都模式,从而拓展更多新的业务

(四)中小,型企业若没有能力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就需要引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联盟并实现网上交易,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

对企业而言,采用何种电子商务模式不是绝对的,不存在最好的与固定的模式,只存在最适合的模式。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层次找到一种适合其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可同时采用一种或几种电子商务模式为其业务活动服务,这些模式将随企业的发展和环境变化而演进。

四、结束语

商业模式的选择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

一、当前我国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当今较受欢迎的一种交易形式,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上交易的人数不断增多。我国电商平台的网上交易订单量和销售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态。就拿2014年11月11日来讲,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启了各自的促销模式,争取最大限度的盈利机会。11月12日凌晨,根据阿里巴巴总部公布的“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高达571亿人民币,经估算差不多是13年的1.6倍。京东商城,11月11日0:00-16:00,京东商城的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12时49分,京东商城的当日交易额已经达到去年11月11日全天的交易额。苏宁易购,11月11日0:00-18:00,商品总成交件数同比增长幅达487%。像国美、当当、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也达到了较高的交易额。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商品订单,如何使得这些订单对应的包裹安全、快速的到达顾客的手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成为了有一竞争领域。

二、我国电商物流主要模式

都说得物流者得天下,可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重要性,物流作为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电商平台应该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模式选择适当的物流。我国的电商平台的物流模式,主要是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主。如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等B2C模式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施行的是自建物流。阿里巴巴还是在大力发展其自营物流――菜鸟物流。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主要是C2C的电子商务模式,商家还是主要选择民营企业物流。存在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上的争论颇多,无疑在于两点是自建还是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京东、苏宁易购自建物流,但是在2013年的“双十一”购物节还是出现了爆仓的现象,各大电商平台在物流模式的选择上还在不断探索,并不是说某种物流模式绝对适合本电商平台,只能说选择较适合的并不断的完善。

三、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主要讨论自营还是外包决策)

(一)自营物流。选择自己物流的京东总裁刘强东曾表示,因为找不到一家能够完全接下京东物流配送的公司,所以选择自营物流。自建物流到底有哪些优势与劣势什么样的企业应该选择自营物流呢?

1、电商平台实施自营物流的优势:(1)更多的掌握控制权。自营物流毕竟是在自己企业的控制之下,在管理和控制上占有主动权。这种掌握与控制主要表现在时间、成本、管理。自营物流可以有效的控制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控制交易时间,使得商品达到顾客手中用时最少,提高顾客满意度。在成本方面,企业也有更多的控制权。在管理方面,企业可以更具自身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管理人才,对于物流运作中出现的错误实施及时的纠正和管理。(2)减少企业机密外泄的可能。企业如果将物流业务外包,那么关于企业的一些商业机密就有可能随着外包被泄露,这对于企业来说及其不利的,很可能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自营物流就可以较好的杜绝这一点。(3)增加企业的利润与企业的品牌价值。自营物流对企业来说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在物流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同时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与企业的品牌价值。(4)活盘企业原有资产。自营物流相当于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新的领域进行投资。使得企业现有的资产得到了利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2、电商平台实施自营物流的缺点。(1)成本高。由于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必须要大量的投入,但是又由于企业经营领域、资金等问题,使得物流业务不能专业化,规模较小,所以相应的成本较高。(2)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自营物流使得企业经营领域分散,一个资金、精力毕竟有限,可能不会做到多方兼顾。这个的结局就是企业无论是在自己的主营业务还是在自营物流上都没有优势。如果说物流对于于企业来说很重要,而且企业的物流处理能力较高,那么选择自营物流是一种好的方式。

(二)第三方物流。(1)电商平台选择第三方物流的优点。1)减少企业投资风险。采用第三方物流,是企业降低投资风险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自营物流是进入一个对本企业来说较为陌生的领域,风险巨大。2)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以其专业化,可以更加灵活的更加顾客的需求提供物流服务。(2)电商平台第三方物流平台的缺点。1)掌控和控制能力降低。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相对于企业而言独立性较强,基本不会受到企业的约束管理。然而顾客会因为受到商品的时间过长,物流公司员工服务态度差等原因迁怒于企业。如果物流对电商平台来说较为重要,但是处理物流能力有效,那么最好考虑外包

总结语: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商平台必须要选择能够与其相适应的物流模式,只有这样电商平台才能够在电商行业猛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崔援民.电子商务-理论-技术-实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上一篇: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模式范文 下一篇: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