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9 13:02:19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

引言

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定制性”,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依据社会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而开设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初衷也正是基于此点。中职学校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快速高效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1.模块化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在模块教学中,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模块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就业针对性。因此,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会感到困难较大,而应用模块化教学,其重点即为可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划分为许多的模块,并进行分步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第三、由于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存在个性与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应用以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难以较好的满足此种差异性。但是应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应用教师、教学设备、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而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出“可选择、多元化”的设计特点,能够让学生较好的展现自我的个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

2.1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必须按照模块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的教学内容、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再编制出相关的教案。理论知识教学大纲,应重点围绕知识的实用性以及等级考试涵盖的考试内容来展开,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原则;实际操作知识教学大纲,则要按照职业岗位与学生专业水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实际操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2.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化之后,在公共必修的模块当中,能够让所有教师来进行统一授课,一起来对此模块的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即可在教学当中进行开放式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而在选修模块当中,教师在教授此模块所有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能够让教师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技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中职学校应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当中进行工作岗位的学习与培训,也可邀请企业当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培训讲座与实训指导,让教师在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当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提升。

2.3构建任务指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应用实际案例来进行学习指引,在教学的实际案例当中合理的导入模块知识点,并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高效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依据此模块的目标任务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相关任务的指引下,来自主学习此模块知识;并在教师适时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与任务指引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高效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

在教学当中,应尽量选择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如此一来,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应用案例时,必须围绕该模块的知识点来展开,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excel2010模块,应用案例时可建立与编辑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表,在这个现实生活的案例当中涵盖了以下的知识点:文本的输入、合并和拆分单元格、数据排序等方面,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由学校安排所有的教师统一编制教案与课件,并尽量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

2.5应用模拟岗位的教学方法

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必须有效的接近技能岗位,可应用现场案例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模块,可安排学生以拆装计算机的现场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性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也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的实用性技能。

2.6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对于模块化教学当中所有的知识模块,可应用分模块的课堂考试的方法:教师在教完一个模块之后,围绕相关的知识点来设计整体性案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围绕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来进行课堂考试,学校采用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在进行等级考试时,必须将教学与考试分开,通过考试来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公正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能够持续关注实际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客观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立足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来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考核学生职业化办公技能水平时,可应用例如参加计算机操作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来进行考核,通过计算机类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与实作的两类考核,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在计算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

3.结语

总之,将模块化教学导入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所具有的部分问题、并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04:82-84+88.

[2]洪晓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2014,98:117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2

    论文摘要: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顺应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教师在课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操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知”,更加能“行”。 

    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兼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方面采用的是课堂上案例教学、指定学生担任小老师、注重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针对这方面教学谈谈体会。 

1 模块教学,以案例为主 

模块教学是通过学习计算机一级(机试与笔试)考点模块,引导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巧,诱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模块教学中,多以案例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案例,就掌握一个知识模块。模块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上机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步骤,而是将模块中的知识点融合在案例中,学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学习,不断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模块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案例的选择要循序渐进 

案例的选择要能够充分映射授课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对案例的设置不同。在模块教学的初期,应选用操作简单、内容贴近知识点的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尽快掌握本模块知识点的操作。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末期,则需设计一些知识点能覆盖整个模块的知识点或添加前面几个模块内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在模块教学结束之时,便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案例,让学生在完全熟悉模块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excel模块,教学前期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学生成绩、工资等的计算;教学中期则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出本班家庭联系表及学生成绩汇总排名及筛选成绩等操作。教学末期则要求设计出学校各系部男、女人数统计及所占比列的饼图或统计近3年各专业的就业率统计并用数据点折线图表示出来。 

1.2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 

案例的选择既要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所需。只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轻松掌握学习的要点。例如word模块,可以把毕业简历、论文排版、邀请函等纳入练习的范围;而excel课程应用最广,除可以设计基本的表格和统计外,还可以设计客户资料管理、财务预算及仓库管理等跟专业比较贴近的实例。 

1.3 案例的设计要有可创造性 

在使用案例时,教师不能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利用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完成。这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例:word格式化操作中,格式化的样式很多,不可能每样都让学生清楚记得操作步骤。在案例分析中,点出针对文字的格式化的操作为“格式字体”,将字体对话框呈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个直观印象,在设计上机作业时,针对各式各样字体格式化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相应的操作命令。这样即使计算机一级考试再次变化,学生也可以顺利完成。今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设计不同的样式。 

2 指定课堂小老师协助教学 

在这所谓的“课堂”主要是针对上机实践课堂。我们学院上计算机基础课绝大多数是大班教学,一个大班由两到三个小班合成,普遍都是70人以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又多,操作较差的占绝大部分。面对这么多需要指导帮助的学生,8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就算指导一分钟都不够用。因此,在课堂上,指定三四个操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作为“小老师”协助我辅导学生操作练习,这样不但能减轻老师的任务,而且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获得指导帮助。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均采用小老师协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强上机练习 

全国高等院校均有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了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制定了全国高校计算机考试,广西还专门开设了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的能力,为评价考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提供依据。考试内容分为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两者必须均通过60分才可以取得合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课程目标定位于学生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加强上机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上机作业根据考试大纲设计,将每步操作得分情况标明清楚。学生能按照练习题目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如access利用生成器生成公式,目的在于巩固所学所考的操作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熟练使用能力。 

设计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过程,建立在对应用软件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做设计作业,可以很快提高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如powerpoint模块教学时,给出一个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采用一些动画效果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学生推荐上来的好的作品,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大家共同学习。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增强信心,又能使其他同学从中学到东西。 

课后作业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课后作业要多布置一些需要记忆、理解和思考的东西,如概念的理解、程序的流程图等,而不能为了增加作业的次数让学生抄写操作步骤。 

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两不误,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便于提高巩固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了操作也便于理解理论知识。 

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实例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应用。实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堂课程完成质量的高低,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实例的制作和修改,不断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万君等.关于任务式教学法的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 VFP程序设计;高职高专;存在问题;教学建议

VisualFoxpro(简称VFP)是目前微型计算机上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之一,应用广泛[1],同时也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之一,是目前学校开设的唯一的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学校VFP课程的总学时在50学时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VFP课程全部教授完并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提高VFP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迫在眉睫。

一、VF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比较差

VFP教学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学校学生的英语底子薄,记忆方式不当,很多函数、命令和语句不能够准确的记忆。VFP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如数据库、函数、面向对象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并且VFP的重点内容就是函数、命令和语句,这些函数、命令和语句都是英文单词或单词的缩写,很多学生英语底子太薄,又急于求成,想尽快的记住这些函数和命令,这样就更加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实验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

上机练习是测试学生所学知识的最佳和最直接的方法,但因为所学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味的照书操作,往往是在实验课上都能根据课本上的例子得出结果,但是又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就导致无法完成脱离课本的任务,常常是每次上课时还要做简单的建表、建表单等同样的工作,以至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1)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VFP基本概念和相关的规定较多,而且VFP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很多教师只是把相应的内容讲解完,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单个的知识点,而没有把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另外,学生习惯分散记忆各个知识点,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显得力不从心。

二、教学改革建议

1、针对VFP教学中实验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的问题,加强实验环节

上机实验是VFP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要点,是体现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只有通过上机实验的环节才能实现。通过上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调试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具体的实验环节中,教师应该有责任心和耐心,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注意引导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采用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模式[2]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老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和与学生有实际联系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程设计三个环节中自始至终采用同一个案例来教学,让此案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最后的课程设计中。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案例设计在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之前精心设计一个典型、完整而又与学生相关、容易接受的案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本文就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

(2)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我们都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实施教学。如:通过学生数据库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概念,让他们对数据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这样做就可以避开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使教学过程变的生动而新颖。

(3)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在此环节中,我们同样可以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这个案例下手,精心涉及一些作业,而没有必要再去涉及一些其它的案例。通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作业,让学生趁热打铁,巩固所学的知识。

3、针对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分散不易记忆的问题采用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3]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知识点尽量分类简化,形成知识模块,以缩小学习范围,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重点和要点模块集中精力、逐个突破。

模块化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

(1)划分大模块。根据大纲的要求,将知识要领按层次逐级重点化、模块化,划分成若干个大模块,大模块再细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根据对VFP知识点和大纲的理解,在教学中将知识要点划分为五大模块:

数据运算模块:包括常量、变量、表达式以及函数;

数据库操作模块:包括表、数据库以及索引;

关系数据库语言模块:包括定义、查询和操作;

程序设计模块:包括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以及程序的调试;

表单和菜单设计模块:包括表单、菜单以及报表。

五大模块的划分要让学生对自己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厚厚的书本所迷惑,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集中精力,逐个击破。

(2)归纳小模块。对某些分散知识点尽量进行归纳,把问题以小模块的形式简化。VFP课程中知识点繁多,如果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尽量归纳简化,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介绍表的查询定位命令时,一般的教材总是按顺序分别介绍GO命令、SKIP命令、LOCATE命令,在后面的索引章节又会介绍索引定位命令FIND和SEEK。这个知识点有5个命令,没有规律而且分散,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也想不到怎样用这些命令解决问题。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定位命令进行归纳如下:

绝对定位GO

相对定位SKIP

条件定位LOCATE

索引定位FIND和SEEK

通过适当的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快速记住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而且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根据问题属于哪一种定位情况,很快就能运用对应定位命令来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不同知识模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情境。数据库操作模块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如表的创建、数据库的完整性等,此模块应采取可视化教学,通过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此模块的理解。而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程序”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此模块应先在黑板上讲明原理、基本的语句结构,然后上机操作,效果会事半功倍。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4

(一)课程目标《会计学》是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索和研究会计学的一些专门问题,使学生对会计学问题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有鉴于此,课程的目标定位决不能仅限于讲授基础知识点,还应该既注重理论探讨,又强调实践运用;既讲授西方现存的理论体系,又探讨最新的学科前沿。只有设定这样的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定位于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同时,还应该立足中国独特制度环境与企业经营特点,讲授中国现行的财务制度与会计方法,这是我国高校专业课程可以最终走向国际化的精髓所在,但也绝不是美国的《会计学》课堂在中国的重演。笔者认为《会计学》课程应该力求达到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1)向学生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这是课程必须要实现的基本目标。(2)在充分考虑“三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国际化的全局“会计观”。即让学生能从全球经济、企业运行等大环境出发,以国际视野看待会计系统在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为实现这种价值,会计系统应当采取的变化与变革、会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中国会计系统应该采取的变化与变革。(3)通过研讨相关学术文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能够根据经济环境的具体情景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为了有效达到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目标,全英文课程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绝不仅限于讲授基础知识点。因此,我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将该门课程的内容设计为不同等级的四大模块。不同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教学内容上较好地吻合和实践了课程定位和目标,以保障达到国际化课程的水平。具体而言,《会计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四大模块:

(1)基础模块。由于《会计学》全英文课程主要针对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教学对象的专业基础通常参差不齐,因此,《会计学》课程先从基础模块开始让学生领略会计学,以中国上市公司完整的年度报告为范例,从“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这个根本问题入手,进而讨论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会计学科的主要分支、会计工作以及会计职业等主题,从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总括的会计观;接下来再讲授最基本的会计技术———复式簿记原理,其内容包括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账户的设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通过会计循环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复式簿记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更加复杂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初步运用复式簿记原理。

(2)要素模块。本模块主要以财务报告的六大要素为主线,分别研讨如何具体确认、计量、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具体分析财务报告的编制原理与方法。这也是继基础模块之后的一个巩固性模块,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原理背后的基本理论。当然,在研讨的过程中,既结合会计学科的新发展、新动向,又结合实践中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演进与发展,穿插了大量国内外的企业实际案例。

(3)报表模块。财务报告是会计系统的最终产品。在财务报告编报的基础上,本课程还从报表使用者角度,阐述如何理解财务报表信息以及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这是一个提高性模块,强调学生在学习前面两个模块的基础上,分析大量国内外案例,熟练运用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

(4)综合案例分析模块。本课程以最后的一个大型综合案例作为最后的综合测试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组织各个小组讨论和交叉点评。这是课程设置的最后一个综合运用与提高性模块,也是保障本课程教学目标和理念实践的一个重要措施。四大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较好地吻合和实践了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国际化

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目前仍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认为其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偏重、前沿性知识比重过少。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主讲为主仍是主导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方式还没有被广泛采纳。为了有效地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我校在硕士研究生《会计学》课程的建设中,从教学方法上尝试了某些改革。

(一)强调“学生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由于《会计学》课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因此,我校率先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全英文教学过程,着手开展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教学改革。将教学过程按教学环节划分为四大模块,相互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较好地实践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从基础模块到巩固性模块,再到提升性模块,最后是专门的案例分析模块,始终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是倾听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根本转变,而且也适应来自不同专业、基础各异的学生一起学习。通过这种模块的设计保证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运用;既有西方现存的理论体系,又结合了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与会计方法。

(二)强调基于“情境导入”的案例教学会计学科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因此而成为一种深受青睐的教学方式。《会计学》课程的全英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基于“情境导入”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考虑其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以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来看,案例分析的比重逐步加大,而且绝大部分案例是基于中国情景的实际案例。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一个开放的、现实的经济环境。特别是最后的综合案例分析模块,学生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分组陈述和提问,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某个决策问题的解决思路,拓展自己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这种强调案例教学的方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强调“互动式”的科研教学化机制为了改变当前很多研究生所反映的专业课程前沿性不足,而基础性有余,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任课老师将科研教学化,并采用互动方式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阅读最前沿的学术文献,以学术研讨的方式就某个学术专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使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四)强调基于“中国国情”的国际化教学《会计学》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并不只限于语言的英文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国际视野,同时立足中国国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校侧重中西方实践发展的分析和比较,力求通过这些学习打破物理课堂的约束,让学生对国际和中国会计实践有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课堂的国际化,而不是语言的国际化。强调立足本土,引导学生以国际视野分析中国独特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最终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三、教学平台建设的国际化

显然,在继续推进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科研与论文等国际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机制与技术来推进教学平台建设的国际化,从而为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提供支撑,最终增强全英文教学的《会计学》课程的吸引力,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真正国际化。为此,我校已经或者正在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教学平台,从而有效地支撑《会计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程建设。当然,其他更多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

(一)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导航平台在全英文教学的《会计学》课程建设方面,必须确保拥有一个有效的课前导航平台。学生在进入学习之前,可以先看到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规划、学习建议、知识结构,在清晰的导航下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章节上课之前,教学管理部门会协助教师向学生提供本章节的学习资料如教学大纲、案例、电子课件、相关文献等,学生在导航平台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所提出的学习建议。这就从机制上保障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保障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保障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式教学的实施。这些措施也已经在全英文教学的《会计学》课程中得到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评价与反馈。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全英文教学的《会计学》课程除了呈现出经过教学设计的学习模块之外,还有大量的英文学习资源如相关的学习网站、案例、视音频资料、相关文献等。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进全英文教学的《会计学》课程的课程模块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还将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推出一些免费网络课程资源,从而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四、结论上述只是我校在长期探索硕士生《会计学》课程全英文教学中的一些措施和经验。这些措施和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如何以全英文教学为载体,真正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 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33-02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练习。具体来说,将一个完整的实际案例作为典型案例,要求教师从案例的提出、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几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将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典型步骤,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功能实现为主线,让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信息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首先确定难度适宜、知识点全面的案例项目,通过项目的展开进行逐步学习实践,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二、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综合案例提出

经过大量地分析比较,我们选择“基于.NET的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作为案例。通过该案例的实施,既涵盖了所有知识点,又能通过页面布局的设计、后台管理平台的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和报表等方面的制作提高学生技能。同时,该案例还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艺工融合的特点,具有我校特色,能吸引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案例模块化分解

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界面的布局、页面的设计、数据模块、用户交互功能等。可以考虑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实现一种相对完整的步骤,然后再继续分解模块,直到细化的每个小模块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知识点解决。

根据项目的需求描述,案例分成了四个大模块,每个模块实现了项目的一个功能,每个模块又继续可以分解成多个具体小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实验来解决。项目的划分以及所对应的知识点如下:

1.针对开发平台的讲解,熟悉开发环境,可以为程序的编制做前期准备。

(1) Framework及其发展

(2)开发环境的讲解

(3)使用开发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2.能够进行初步的网页设计,掌握将网页设计图转化为网页文件的技术方法。

(1)建立网页的页面窗体

(2)使用Web服务器控件

(3)通过验证条件检查用户的输入

(4)常用内置对象的描述

(5)应用程序的调试方式及程序跟踪

3.完成服装效果图浏览的网站设计和编程,包括前台的图片浏览展示、后台的图片资源管理等功能。

(1)进行数据库的连接操作,读取数据库

(2)使用连接数据库

(3)通过调用并运行存储过程

(4)读取XML文件,操作其中的字段信息

(5)建立XML Web Service

4.掌握网站的建站技术,能够将源代码文件到网站,并能在互联网上顺利访问。

(1)配置网站的状态、优化网页代码

(2)部署的网站

例如,在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中需要实时地、大量地实现图像元数据的读取与写入操作。如果想要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读写,可以将其对应到以下两个知识点上:

1.使用访问数据

2.通过Microsoft 调用存储过程

通过访问数据库中的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连接访问,一个是非连接的访问模式。对于存储过程而言,则可以划分成创建和调用存储过程两个步骤。使用通过存储过程调用访问数据库的图片信息数据示例如下:

1.存储过程的使用及建立

Create proc image_info (@imageID char(8), @info Sring='' output) as Select @info=info from imagetable Where imageID=@imageID

2.调用存储过程

//创建数据库连接

SqlConnection sqlconn=new SqlConnection(“Data Source=Wangying; InitialCatalog = imageDB; Integrated Security = True”);

/*SqlCommand数据库命令对象*/

SqlCommand sqlcmd=new SqlCommand(“image_info”,sqlcon);

/*SqlCommand对象的类型*/

mandType=CommandType.StoredProcedure;

/*数据库字段对象作为参数*/

SqlParametersqlparm=newSqlParameter(“imageID”,imageID.Text);

Sqlcmd.Parameters.Add(lograrml);

sqlparm=sqlcmd.CreateParameter();

sqlparm.ParameterName=“info”;

sqlparm.Direction=ParameterDirection.Output;

sqlparm.Size=4;

Sqlcmd.Parameters.Add(sqlparm);

/*运行数据读取的存储过程*/

SqlDataReadersdr=sqlcmd.ExecuteReader();

使用存储过程可以将数据的网络流量降低,减少网络的传输延迟,而且这种调用方式,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以免恶意的代码篡改后台数据信息。执行存储过程会得到输出参数的haveit的值,对其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可以使用图片的数据。

(三)“基于.NET的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的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向学生提出制作“基于.NET的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要求,该网站必须具备以下动态功能:用户登录管理,服装效果图展示及分类检索,服装效果图后台管理,服装效果图的个性搜索和按主题、按类型、按时间的横向统计数据。在使用已有服装效果图图片及相关介绍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进行网站规划设计。网站规划设计是制作网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要求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参考相关图片展示网站,写出详细规划书。

第二,向学生介绍标准控件,指导学生应用标准控件制作出暂时不包含任何动态功能的网站首页。

第三,向学生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控件的使用方法,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为首页各控件添加相应事件,触发其动态功能。网站的所有动态功能都包含于此,可将各项涉及不同数据表的功能模块化。

第四,向学生介绍内置对象,与数据库结合,实现统计功能。

在每一步的实施过程中,都伴随着相应知识点细分模块的实践和学习。

三、结束语

本文以实际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教学,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性和工作能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案例驱动教学的研究,力图进一步提高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水平,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最终打造具有艺工融合特色的网页编程精品课程。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锡辉.案例教学法促进程序设计课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77.

[2] 微软公司.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凌.基于项目驱动的“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4] 王培崇.《软件工程》工程化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1).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6]枣庄学院网络中心.枣庄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拓扑图[EB/OL]./about.asp?id=548&a=3.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模拟;案例教学[DOI]10.13939/ki.zgsc.2016.40.173

1 引 言

“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殊行业的专业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这门课,不仅对学生进入金融行业就业有帮助,也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会计和金融课程有促进作用。由于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不能将此课程完全作为一门实践课,而是应当配合相应的理论设置相应的模拟案例,通过模拟案例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

2 金融企业会计模拟案例教学现状

2.1 院校间差距较大

在部分职业类金融院校,由于直接面对的是银行等金融单位的订单式就业,在金融企业会计的教学中注重与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且部分院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且与实际较为接近的实践教学系统。然而在本科类院校,更加注重金融理论教学,对于金融实践课程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教师大部分没有金融行业的实践经历,因此并未形成具体的系统性实践教学。从目前的就业情况看,本科类院校毕业的金融专业甚至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大量进入金融行业,且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具体综合柜台、贷款等业务。因此加强本科类院校金融相关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必要,而金融企业会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此课程可以通过强化模拟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

2.2 模拟教学方法单一

在很多本科类的院校,模拟实践教学只是根据购买的软件进行操作,没有形成模拟案例实践教学系统。一方面对单据填写和流转的认识浮于表面,单据的填写毫无规矩,单据流转仅靠流程图进行认识;另一方面,对应每一项业务的模拟案例较少且不成体系,在模拟案例环节没有切实让学生进行具体角色的扮演以及角色之间进行配合操作。因此学生对业务的理解无法深入且兴趣不足。

2.3 考核方式单一

本科类院校该课程的考核重点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以及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考核,因此仍然是偏重理论。如果建立系统的模拟实践案例,可以在分值上有所侧重,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模拟案例教学改进

文章主要针对本科类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以及二本类院校结合金融企业会计对此门课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同时目前教学中金融企业会计主要侧重在银行会计,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也主要针对银行模拟实践案例。接下来结合本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几个业务环节梳理模拟案例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存款业务模块、贷款业务模块、结算业务模块、外汇业务模块、业务模块五大主要模块。这五大模块涵盖了目前传统银行的主要业务,对于学生进入金融行业,从事各种岗位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1 存款业务模块

存款业务模块又分为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对公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课程设置中更加偏重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的业务介绍及会计处理,对应模拟实践也更多会侧重个人业务。但这样不能让学生对存款业务有整体的认识,因此对公存款业务也应当并入这个模块。在各个子模块中根据具体业务特点设置开户、续存、支取、销户等业务以及对应模拟案例。另外对公存款业务中,虽然开户环节比较复杂,也要让学生有所体会。同时每项业务要确定需要学生掌握的凭证数量,从凭证的填写、凭证流转的程序、凭证的留存等方面对学生安排模拟案例环境进行训练。

3.2 贷款业务模块

贷款业务模块可分为个人贷款和对公贷款。由于该业务在现实中需要涉及繁多的步骤并涉及银行的很多部门,因此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侧重。对于购买了贷款业务软件的学校,可根据软件的内容进行模拟练习。对于没有购买相应软件的学校,可以将重点放在借款人的综合评估,设置几个借款人的模拟案例,练习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最后形成是否同意借款的综合评价,可加深学生对业务原理的认识。

3.3 结算业务模块

结算业务模块主要包括支票、本票、汇票以及汇兑业务等。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流程的理解,使学生对资金和票据流转过程有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掌握流转中涉及的会计处理,加深学生对业务的认识。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还需要相应的模拟案例的练习。根据各个结算业务,可设置较为丰富的案例。在模拟中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分别负责票据的填写,使票据在不同的角色间流转,通过主动地实践,学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4 外汇业务

外汇业务模块主要包括结汇、售汇以及套汇业务。具体业务中凭证使用较少,且没有复杂的流转过程。因此这里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外汇理论在业务中的理解,以及换汇过程中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买相关软件进行教学。

3.5 业务

业务在很多金融企业会计教材里面没有相关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业务涉及的会计处理主要是手续费收入的核算,另一方面是目前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不断,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代收水电费、工资、代销保险和基金等传统业务。但作为银行业务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学中也应当有所交代,再配合相关软件把基础业务加以练习,学生会对银行业务有全面的认识。

总之,在本科类院校中,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程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摆设,应当让这门课在理论上发挥出其对金融类和会计类学科的连接作用,同时以此课程建立相应的模拟案例教学系统,并在最后的考核中对实践部分有所体现,提高学生对金融以及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枫.金融企业会计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郑红梅.模拟银行综合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孙伟艳.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教学[J].黑龙江教学,2011(7).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群;软件设计课程群

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满足“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培养人才的需要,很多高校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一些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但它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进行的,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层面上存在局限性。本文分析了课程群建设的内涵、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种以Delphi为应用平台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旨在建立更能体现培养目标的课程群体系。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现行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多针对课程建设,研究重点是对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来说,这种改革没有从课程体系大局出发,因此进行的是局部而不是整体优化。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课程建设造成课时不足。课程建设是对课程“点”的建设,每门课程都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会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内容多和课时数不足的矛盾。

(2) 课程建设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大系统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由于课程建设过分强调课程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大了课程间的距离,因此使学生很难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另外,由于受单门课程的课时限制,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因而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

(3) 课程建设不利于学生就业。由于课程建设局限于单门课程,因而在培养目标上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既不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缺乏一技之长,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课程群建设能够突破上述局限性,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优化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更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群建设的内涵

课程群一般以1门课程为基础,由3门以上性质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具有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的特点。课程群在形式上与课程模块相似,但它更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即大课程观念。课程群建设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衔接,确保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1]。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课程群建设把传统教学组织的两层架构进化为三层架构,使技能要求独立于课程,形成目标明确的课程群层次,嵌在课程和培养方案之间。由课程群承载技能培养目标,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使目标明确化。课程群建设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突显它们为针对共同培养目标的服务特征,突出各课程蕴含的技能定位,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技能的点抽象出来,在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教学的推进而递进、加深和拓展,逐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重合[2-3]。

3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构成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软件设计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知识、动手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经验不足等,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如前所述,引入课程群后,教学组织方式就深化为培养方案、课程群与课程的三层结构。软件设计课程群承载的是培养和提高软件开发与设计的技能要求。因此,本课程群由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和Delphi程序设计构成。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系学生入门的第一门语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掌握面向过程编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一般问题,进行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分析计算机所加工的数据及其结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技术。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创建和应用数据库的技能。

软件工程是一门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教学内容覆盖软件的分析、设计、测试、管理和维护等各个生命周期,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Delphi是一款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学生以前学的主要是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思想和语言,算法的分析和设计也以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为载体,这就产生了经典的算法分析和设计与现代软件开发难以衔接的问题。为此,我们将Delphi应用程序设计纳入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群,做好算法的经典教学与主流面向对象开发平台的衔接,推进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软件设计教学[4]。

4基于课程群思想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实施方案

4.1组织方式

在教学组织上,一般高校都采用基于课程的教研室负责制,即一个教研室讲授几门课程。如果某个课程群涉及的课程分属不同教研室,则在课程前后衔接、教学内容的取舍、进度安排等方面均不易协调。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打破原来的制度,实行课程群负责制。

所谓课程群负责制,就是教学基层组织一般由课程群各任课教师构成,包括课程群负责人、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实验教师及助教等。课程群负责人全面负责该课程群的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课程群负责人组织确定课程群培养方案,协调各门课程的前后衔接;主讲教师负责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作业、实验、实践环节等内容,并负责实施计划、反馈意见、提出建议[5]。

4.2教学实施

下面以Delphi程序设计为例谈基于课程群思想的教学改革。Delphi是一种快速开发工具,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入门,因此做一些小系统时很方便,但开发规模较大的系统时,很多学生往往力不从心。

因此,我们基于软件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构想,对Delphi程序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Delphi应用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前一模块让学生掌握Delphi基于控件的软件开发方式,进一步认识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后一模块则依据软件工程的思想,以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为步骤,详细展示一个基于Delphi的商用软件开发过程,让学生对Delphi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2.1Delphi应用基础模块的教学

该模块包括面向对象的Pascal语言基础、应用程序的框架设计、Delphi的窗体设计、Delphi的主要控件。这一模块内容较多,若逐一讲解,课时不够。对于面向对象的Pascal语言,我们与以前的C语言进行对比。在实验设计时,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经典案例拿过来,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以类和对象的形式进行封装。这样不但使学生增强了用Delphi进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主观体验,更使他们对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区别和联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应用程序的框架设计部分内容不多,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Delphi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了解了整个项目的主要构成及执行顺序,为进一步开发软件打好基础。对于窗体设计和常用控件,我们则以精心设计的案例进行教学。每一个案例都会重点覆盖不同的知识点,把循规蹈矩的基于知识点的顺序教学转化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案例式教学。

4.2.2Delphi综合提高模块的教学

该模块是从基础模块发展而来的。在学习Delphi程序设计之前,学生们已经学完数据库原理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本模块以一个纯商用软件工程为背景,以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为步骤,重点讲述从需求分析到系统的全过程设计与编码方法。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模块主要由系统概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技术准备、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等几部分构成。

(1) 系统概述:由系统概述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开发本案例软件的必要性及本软件的应用背景。软件案例一般是学生较熟悉的应用场景,如图书管理、教学管理等。

(2) 系统分析:学生通过动手调查和资料查阅写

出本系统的需求分析。

(3) 系统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成果,从功能模块的角度确定本系统的模块构成,确立系统的实现方案。根据数据库原理的知识,采用数据库建模软件,对本系统所有数据库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4) 技术准备阶段:教师以一个模块为例,根据系统开发时所用的技术,重点讲解技术实现过程,如启动窗体的实现、数据模块的实现等。

(5)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在教学中,教师以示范的形式创建启动窗体,登录窗体、主窗体和示例用的子模块,让学生对应用程序框架的搭建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系统内各模块间的关系。教师还以一些模块的实现为例,指导学生掌握Delphi调试器的使用,并对软件开发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及其排除方式进行重点讲解。

本模块的实验教学以分组方式进行,组长为小组成员分配具体任务。小组成员以教师讲解的系统实现开始,首先创建系统框架,然后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逐步实施。各个模块开发完成后,再进行系统的集成。系统验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制作幻灯片,讲解他们对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系统的各个阶段,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点评和打分。这样,各个小组不但会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而且对系统开发中的技术实现及关键技术的运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软件设计能力。

5小结

针对计算机系学生应用能力,特别是软件分析设计能力差的情况,在深刻分析课程群内涵的基础上,本课题小组提出一种以Delphi为应用平台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该教改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的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本项目组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2008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省二等奖2项;参加2008齐鲁软件设计大赛,获二等奖1项。虽然本方案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后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仙. 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 江苏高教,2006(6):73-75.

[2] 陈林杰. 高职院校平台课程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0):38-39.

[3] 李冬.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05(1):45-47.

[4] 郭必裕. 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3):66-68.

[5] 王红梅,于德海,孙卫佳. 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63-65.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Course Group in Software Design Courses

LV Jia-guo, YAN Xiao-f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aozhuang College, Zaozhuang 277160, China)

Abstract: Aim at many problems in course system reform,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design courses based on Delphi is put forward. first, the content of courses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e Delphi program design based on courses group is discusse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method highly raised the student’s software design ability.

上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