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时间:2023-10-07 16:39:47

景观设计构思

景观设计构思篇1

关键词:小区园林;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方案构思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品味的提升,住户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尤其是关注到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居住环境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魅力,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住户在拥有住宅的同时享受生活。

项目概况

本住宅小区地处某市中心区,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该小区周边生活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步行至湘江只需要十分钟,同时该小区周边还配套有幼儿园、中学、歌剧院等公共设施,为得天独厚的城市新优越的生活区。该项目以大户型及花园洋房和双拼别墅为主,定位于成功人士的第一生活居所。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本住宅小区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尊重传统,用新的语言与符号去演绎古典文化;采用景观轴线和组团更好的延续建筑理念。同时尊重自然,不破坏该小区原来地形,为此鉴于该小区的地形高差,拟采用台地式景观融入自然,更好的挖掘山地景观特色。

小区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原则;合理地有效利用成本,做到“小而精,大而美”的成本最大利用化的成本控制原则。同时力求小区的园林景观注重人文思想,继承小区当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人文原则。景观设计时合理的结合人体尺度,以人的空间感受先的人体学原则;同时注重功能与形式相结合,满足以人为本基本功能原则。

园林景观方案构思

(1)鉴于该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总体布局以新月为中心,周边景点与楼间园林以星座为主题,错落环绕,从而形成“众星拱月”之态,塑造“星月交辉”的意境。

(2)结合本住宅小区地形的自身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着重通过人、环境以及建筑来构筑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具有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调的“园林化生态社区”。 达到景观环境在视觉效果上的清新、优雅、舒适、宜人,调节住宅小区的气候环境,改善小区的空气质量,维持住宅小区内环境的生态平衡。在该住宅小区园林的整体景观规划中,意在创造一种围合院落式的生活场景;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重点以绿色植物为主,适当点缀部分落叶植物和秋冬季有色彩、林相变化的植物,使人在住宅小区能充分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季节的园林美。

(3)本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方案构思主要是利用了现有场地的高差变化,尊重了自然山地景观特色;将建筑与人的生活融于自然中。达到和谐共处,共生的原则,同时抓住主要景观轴线与空间,做到主次分明以及突出重点,力求把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效果达到最大化。在主要景观节点上做到精致,细腻;而在大面积景观处理上,则采用自然生态的绿化景观处理方式。

(4)在打造住宅小区展示形象的人文商业景观、主入口景观、泳池景观的同时,也注重处理了山体公园景观与社区的关系;同时,构思在处理小区别墅组团园林景观时,有意地区别于高层组团式园林景观,适当的打造局部的公共人文景观,同时更加着重处理了私家入户及绿化景观,使建筑隐于自然中,更好的强化了别墅的私密性与独享性。同时,构思如何更完善住宅小区各方面的功能需求,合理地分布小区内各种功能活动场地及休闲空间。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1)本住宅小区在组团划分上,重点强调了三大轴线、组团、六大类型景观。从空间上划分为,主入口景观轴线、商业入口景观轴线、次入口景观轴线。组团分为别墅景观组团、泳池景观组团、酒店公关商业景观组团、宅间生态休闲景观组团一、二、三、四及山体公园组团。从类型上划分为入口展示景观、酒店公共商业景观、生态泳池景观、宅间组团景观、山体公园景观、幼儿园景观共六大类型。整个小区的总体规划具有非常好的园林景观潜质,小区总体规划规整、紧凑、浑然一体。中心湖面呈月牙型镶嵌其中,和谐自然。

(2)本住宅小区景点的营造结合所提出的“星月传说”意境构思所开展,住宅小区中的中心湖面周边以及浅水湖底的景观采取月亮的传说造景,利用星座形状来布局周边景点与楼间园林,同时充分结合各星座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营造意境优美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同时,极大地提升楼盘的文化品位。根据本小区项目的整体策划定位,本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让住户有一种生活在童话世界、人间天堂的感觉,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陶冶于美丽的神话传说、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与美好的幻想,对孩子们心智的成长无疑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采取“多层次水景”的设计概念,把小溪、台地、健康步道整合成整体感,同时通过高差的变化区分不同空间的功能分隔,关键的是在水景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高差变化、水量调节等手法来调节水量,使得水景在不同的时候形成不同特特色,例如在水量大的时候是湖面,在水量小的时候是小溪和广场。这种造景方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有水的时候是水景,而没有水的时候同样是很好的景观,可让人进入活动嬉戏,增强了景观的人性化以及参与性。

(4)塑造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在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景点时,结合“曲水流觞”等有关水的典故,使园林设计具备观赏性、参与性尤其是艺术性。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小品等,使得住宅小区将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充分融合渗透,凸显本住宅小区所处的区域特征、场景特征乃至文化内涵。

(5)小溪设计。结合本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小溪的水面宜小以及宜浅。所以在大多数时候,月牙湖区域的水景,仅仅只是小溪,而大面积区域是溪边台地,可以供人亲水。另外设计小溪景观时,采用了的适合的深度以及选取合适不同的池底材料、质感,以有效地增强景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通过这种设计手法,可有效地使得小溪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整体构图中宛如一条彩带,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另外,本住宅小区还设置喷泉景观,为小区辅以生动、热烈和富于人性化。

(6)小品设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时还适当地配置小品,使得本小区的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而且富于情趣和人性化,小品的设计同时可以画龙点睛地诠释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小品的选取以简练的线条结合夸张的线角,抽象的演绎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在效果上简洁大方、尊贵高雅。

(7)在处理别墅组团景观中,有目的区别于高层组团式园林景观,适当的打造了局部的公共人文景观,更着重处理了私家入户及绿化景观,使建筑隐于自然中,更好的强化了别墅的私密性与独享性。

结论

结合某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实例,结合该小区现有场地的高差变化,尊重了自然山地景观特色,提出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功能以及生态作用,同时探析了现代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及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能为同类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庄巧玲,张素梅.小区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25(04):36-38.

[2] 程永华,赖丁红.淮安市大湖城邦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08,21(12):74-75.

[3] 朱呈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浅析[J].南方建筑,2006,29(04):101-103.

景观设计构思篇2

项目背景

湖北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宜都市西南部,总面积1239.5公顷,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灌丛温地、农用泛洪湿地和蓄水区构成。受宜都市政府委托,我们对湖北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斗笠山和湿地宣教基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斗笠山与湿地宣教基地位于美丽的清江两岸,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斗笠山位于清江北岸,山的北面地势相对南面而言较缓一些,所以斗笠山的主入口在北面,临水的一面山势较陡,山顶较平坦,月。有农户居住,整个山体植被丰富,但立地条件有限。湿地宣教基地在清江南岸,山体起伏不大,立地条件好,是供游人休闲的好地方。

立意

针对天龙湾温地公园的公益性性质,在自然资源整合、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基于生态修复、休闲游憩、科普观光、滨水区复兴、栖息地保护等具有多重目标、多样景观体验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在设计时遵循这样几个原则:其一,生态保护原则,以生态果林、生态体验、植树林地为特色,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其二,旅游提升原则,以自驾营地、旅游基地、科普教育为特色,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对话,进一步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形象;其三,景观形象原则,以湿地景观、山地密林景观、郊野景观、农林大地景观为核心,在原有自然水体背景下,保护和拓展滨水滩涂,在保护动植物栖息地的前提下,适量建设休憩设施,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休闲公园,为人们享受郊野、体验自然提供绝佳场所。

功能分区

根据斗笠山和湿地宣教基地的功能特色,进行了分区规划。在斗笠山,因为主要是密林,且山顶地势较平坦,有农家居住,所以把斗笠山分了两个区域,一个是密林景观带,另一个是绿野农家,既保护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又为游客开辟了休闲的地方。在湿地宣教基地,因为自然的立地条件好,非常适合游客在这里观光游赏,所以规划了湿地绿洲、滨水景观带、七彩花田、阳光草坪、花时节、科普认知园等,在主要入口设计了与公园定位相符合的特色入口景观。

入口景观设置醒目的标识牌,分成四个部分:田园风光、景观林带、停车场和入口大门。景观林带种植色彩富于变化的乔灌木,季相特征明显,田园风光部分配置乡土树种和农家作物,让游人真正回归自然;停车场地势平坦、设计合理,方便停车。密林景观主要体现本地植物特色,让游客在此体验山林野趣。绿野农家位于斗笠山顶,地势平坦,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当地特色的富锌茶,逛茶园摘茶叶,体验农家生活并可做短暂停留居住。湿地绿洲这个区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门为社会团体开展植树活动或实行种植承包提供场地的青年林,另一个是近水的小岛和木栈道结合而成的湿地绿岛景观,数个郁郁葱葱的水中岛屿由曲折蜿蜒的木栈道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动感和情趣的景观。滨水景观带设计充分考虑人们在公园滨水活动区的各种需要,通过主题广场、滨水栈道、水景园等一系列景观,形成整个公园的核心休闲区域,为游人提供戏水、赏景、休闲的最佳所在地。七彩花田景点连通滨水景观带及花时节景区,同时又形成特色鲜明的游赏场所,沿着花带游步道在花海似的山地中畅游,使人心旷神怡。花时节景点以时令花为特色,大面积种植桃花、樱桃、柑橘,花时节之际营造“桃”之夭夭、柑橘流金、樱桃串串的景象,让游人充分参与到欢乐的花时节里。科普认知园的设计将大自然充分纳入整个园区的规划中,从而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该区包含树木认知园、岩石园、水生植物园、观鸟亭、科普广场等小景点,使游人在领略天然风光的同时学习到科普知识。

交通组织

这样大型的湿地公园,既要适合大型旅游团体也要适合小的家庭游赏。在交通组织上,我们遵循既满足各类游赏的需要又因地制宜使用原有道路的原则,让游客不走回头路,且各类道路畅通易行。整个道路系统有主干道、次干道、景观游步道等三个等级的道路,安全实用。

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设计以春、夏、秋、冬四季植物景观为主题划分四个植物景观区,一个区内突出表现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其它季节的景观做配景。植物种植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其一,尊重自然,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改造;其二,遵循生态规律,模拟自然,创造植物群落景观:其三,展现植物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其四,分段集中体现植物景观,使各区段的植物景观具有季节景观代表性。

春景以展现桃李缤纷、杏花疏影、万物复苏的春意盎然之美,主基调树种有桃花、山杏、柳树、榆树、香樟、杜仲、白玉兰等:花灌木有杜鹃、山茶、蔷薇、迎春花等:草本及水生植物有郁金香、三色堇、千屈菜等。

夏景以浓阴匝地、夏风拂面的乔木生态片林及林下丰富的空间群落和林间草坪等为主,营造夏树苍翠的景观效果。主基调树有栾树、枫杨、香樟、白蜡、水杉、桂花等;花灌木有紫薇、郁李等;地被植物有紫花地丁、大花萱草等。

秋景以色叶植物为主,表现层林尽染的秋季景观,主基调树种有水杉、银杏、元宝枫、枫香、栾树、乌桕等:花灌木有火棘、红叶石楠、红槛木、鸡爪槭等:地被植物有石竹、大花萱草、爬山虎等。

景观设计构思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渐渐从实用性向高层衍生,对建筑的艺术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将建筑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融于一体,要完美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结合这一理念,需要我们剖析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构成要素。

二、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形要素。地形是建筑与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是设计的基础。所谓地形,是指各种地表、地理性状。除了考虑它的外在形貌,还要充分考虑它的地质构成等。设计时可以适当的改造地形,引导人的视线,拓展人们的视野。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充分考虑因素的限制。基本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合理;要考虑建筑与景观的容量。建筑与景观的容量主要取决于容纳人的数量;最后要考虑经济因素,要根据设计目的,地貌地质,以及建筑和景观承受的人数,科学的设计,力求经济性与实用性兼备。植物要素。“植物要素的科学运用,不但能够营造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空间,也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功能空间。”植物是建筑风景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它包括草坪以及各种大、小树木等。大小高矮、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质地等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达到多样化的审美效果,植被的合理运用还可以改善局部气候环境,形成舒适愉悦的环境等。当然在植被设计时,应遵循一个原则,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设计时还要考虑植物数量上的配置,配置要合理,要适度。对于植物素材的品种应考虑多样化,乔木、花卉、灌木等,还有花木的季节性,合理的种类搭配,可以衬托建筑的美,形成优美的建筑环境。水要素。“水体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生命源于水,人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要体现人与水的密切关系,人对水的特殊感情,“亲水设计”可以充分运用水的审美及精神功能,营造灵动的景观。水体设计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两种各有特点,静显示出安详,动体现出灵性。而实际设计中受环境制约比较大,所以以静态水景为主要形式,平静安恬或寂静深远是静态水追求的高境界。水的设计还要与其它景物互相配合映衬,使水呈现动态的美,充满活力。比如在水中放置一些浮游动物,如游鱼,也可以在水中放置一些植物,如水藻睡莲之类。怡然自得的游鱼,富有绿意的芙蕖睡莲,倒影水中的明月,形成活脱脱的一个“生态馆”。水是建筑与景观设计结合中最富生机的因素,无水不活,无水不灵,让建筑与景观充分满足人类喜水的天性。道路及其它要素。景观的道路,是指景观中道路、广场等铺装地坪。景观道路与城市道路有着很大的区别,它除了要具备交通、运输功能外,还有审美上的要求:游览功能、休憩功能等。道路是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景观的骨架与网络。道路的规划设计,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景观的面貌与风格。比如苏州古典园林的道路,它讲究峰回路转;凡尔赛宫则与之不同,它讲究平面效果。建筑中的道路设计要根据其功能选择不同的形式与风格,也可因循地形地貌或迂回曲折,或者呈直线状。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还有其它要素,如设施小品的运用等,我们要充分考虑和挖掘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使两者结合。那么两者融合建设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三、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有效统一的方法

1.精心构思

设计构思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注重原创性,要求设计有新意、有亮点、并且具有鲜明性的时代感。所以在设计立意构思时,要运用巧妙、独到的思维,不应因循守旧或者刻意模仿。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寻找构思的灵感,从大自然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大自然是最原始的灵感源泉,我们要利用大自然的无限资源与无限的丰富性,捕捉大自然中最一手的设计素材,还要善于将现代的艺术思想理念运用到构思中。尤其是要构思好建筑与景观的空间。要构思好空间的划分和组合,要善于将单一的空间合理的分为复合式空间,善于将大空间优化成小空间。在总体上为建筑与景观两者的功能和布局的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空间的划分与组合要有主次,疏与密相互错杂,利用曲折幽深的划分,增强设计的层次与深度。什么是层次与深度?“隔河看柳柳如烟”就是最形象的表述。

2.巧妙布景

布景主要通过“添”“障”“对”“借”等手段来实现。“添”即添景,“障”即障景。那什么是添景呢,打个比方,有一个景观假山,如果此处只有假山,中间或近处没有其它的景观,往往给人单调的感觉,缺乏层次。如果我们加上其它景色,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这就叫添景。障景就是影响美观的地方用景遮挡起来,“俗则屏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景,顾名思义,就是景观可以相对,这样就形成近景与远景的搭配,景致就深了,丰富了。借景就是将远处或他处的景借过来。达到景致横纵交错,空间层次丰富,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要善于渗透和延伸到建筑景观设计中,景与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隔。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易于使景物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景观的延伸常常能带动人们视觉的扩展。比如我们可以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与地面一体化,互相延伸,连续不断,让人在无形中感觉景物发生了变化。

3.有效统一

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统一。有建筑无景,则建筑缺乏审美与艺术,我们要把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景观设计着力于微观的景观空间,建筑设计着力于实体建筑,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孤立开来,或者忽略景观设计的作用,把景观看作建筑陪衬,设计简单化,常态化,种些花草、来个雕塑、弄个喷泉缺乏景致的个性特征。更不能在建筑完成后,才匆匆设计景观。要实现持续性与生态性统一。设计者要有长远眼光,要认识到景观对提升建筑的潜在价值。要结合自然,充分考虑建筑环境的生态,尊重景观的地域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持续性与生态性统一。

4.观念创新

全球化发展的形势,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观念创新,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中,使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具有现代化的意识;要强化设计的技术理念。人口增加与资源减少的矛盾、人类情感与景观的融合,需要我们适应景观形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成新的设计语言;要加强审美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使人们能够投入艺术审美活动中,人们不断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与景观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我们要将审美的生存观念渗透在设计中。

四、结语

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统一是现在乃至以后的主潮流,我们要不断探索建筑与景观的有效统一,在建筑设计中渗透景观设计理念,真正实现建筑和景观的完美统一。

景观设计构思篇4

关键词:快速推演;景观设计;教学探索;素质复合型

近年来,“景观快题设计”一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环境发展与更替的节奏愈发加快,要求设计师加快设计节奏和提高工作强度以适应项目进度要求;第二,在设计类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考核重点之一;第三,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良好的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景观设计专业入职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的敲门砖。因此,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一、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优势

1.时间短、效率高

快速推演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针对设计任务书中的各种设计要求,逐一梳理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组织设计语言而形成的设计构思。它大大缩短了常规设计模式的时间,有别于常规的设计程序,以较高的效率不断展现设计过程。

2.效果生动、艺术感强

快速推演的过程是一个设计思维不断演化和设计灵感瞬间捕捉的过程,会产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设计图解内容,它们是设计师在设计分析和问题解答过程的直观表现。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连续性,其设计效果充满了生动的艺术情趣、鲜明的个人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实践意义

1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快速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展现设计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它们需要通过长期设计实践作为基础,随着设计经验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得到提升。图解过程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表现手段,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布置,逐步梳理清晰设计思路,为各种设计矛盾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面对设计项目中大量的需要整理和分析的可见的或潜在的信息,设计师应充分发挥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将设计构想用鲜明的设计语言展现出来。

2 计划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体现

在设计周期有限的背景下,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开展应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及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从理解设计任务书到完成方案图纸的绘制,还要安排好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

应变能力主要体现设计师快速应对突发或复杂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反应,面对设计任务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设计要求,设计师应快速梳理出主次关系,重点考虑主要的设计要求,对那些次要的设计要求给予适度的考虑就足够了。

3 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常规的长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设计推导过程的效率,很可能造成学生养成设计时间观念不强和设计思维敏捷度迟滞的缺陷。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强调短时间的高强度设计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形成良好的设计时间观念,也是设计经验积累的重要手段,应作为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来对待。

三、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设计深度

1 重点照顾全局,适度注重细节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深入权衡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只能集中精力重点解决全局体性和关键性的主要问题,比如空间结构构建、道路系统组织、软景与硬景布局、重点空间形体塑造等内容;而对于设计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景观设施的材质和颜色,地面铺装的纹样和拼接,树池和水池的饰面材料等内容,快速推演并不能给出具体而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能适度给予相应的表达。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过程绝不能因为注重处理设计细节,而影响了总体方案的构思和定位。

2 既求设计效率,也需完整表述

虽然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受时间限制,很多设计成果都没有办法全部进行表达,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高效的设计表述方法,它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设计构思和整套的设计图纸内容。其中,概念构思部分的图解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充分展现其优势。快速推演所表述的总平面图、重要剖、立面图和重点空间透视图应该保证全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绝不能因为时间局促,就忽略某些设计内容的表达,或者出现前后设计表述不一致的矛盾。

四、我校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现状

1 教师对快速推演教学环节的认识不足

从每月的景观设计专业教研室交流会来看,部分教师在景观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对设计快速推演环节的教学在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⑴ 课程教学安排环节中没有单独进行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⑵ 误认为手绘效果表现训练就是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⑶ 快速推演能力培养属于“快餐式”教学,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培养,也有悖于常规设计教学的循序渐进;⑷ 未能真正认识设计快速推演在设计构思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

2 教师对学生手绘表达训练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⑴ 多数作业设计效果的表达几乎看不到设计思维过程表达;⑵ 几乎所有景观核心课程的作业都是电脑效果图的表现,徒手表达的图示内容极少。

3 教师对学生设计思维训练控制力不足

设计思维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图解内容进行设计思维表达,这对设计专业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如何把握学生的设计思维环节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进度安排的控制力显得经验不足,而且该环节的训练强度也不够。

五、实行多维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举措

1 正确教导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

教师在该环节的教学应明确其核心价值的引导:⑴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地在设计工作实践中充分展现其魅力,解决实践中的某些问题;⑵ 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训练设计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上的,切忌“走形式”,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⑶ 理想的快速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并促使其强化基本功,能快速进入状态,并真正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1];⑷ 快速推演环节的训练并不能代替设计全过程的训练,应梳理清楚两者的相互关系。

2 强化快题设计训练的持续性

快题设计训练是技法和思维的综合练习,也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训练方式,强调其训练的持续性是很有必要的。它有效解决了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设计思维与表述的训练,强调思维的敏捷性和连续性,突出了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和训练手段的多样性特点。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且还可以克服单向思维方式的局限,强化多向思维方式的设计意识。

3 多样化的设计表达训练

设计表述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快速的思维习惯。常规课程的设计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图纸和语言,而模型和视频作为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表达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相对于需要较的制作周期的视频表现,模型的表达方式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更适合运用于构思阶段,其空间形态表达更真实和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提倡概念小模型制作在设计构思阶段的应用。

4 多样性和生动性的课题设置

课题的设置应注重多样性和生动性,尽量避免使用“假题”形式。真实场景能够反馈给体验者更多直观的感受和信息,学习价值也更具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时间长短,设置一系列有意思的课题:短期课题(一周)、现场课题(半天)和随堂课题(一节课)等。一方面加强了课题的丰富性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课题间的延续性和短期性,都是对学生的快速推演能力的训练,其价值甚至可能大于常规的一个长期课题的考核。

5 强化“问题”意识学习

设计快速推演过程无不包含一系列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其操作过程正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连续性过程。学习不仅要带着“问题”意识,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① 培养反对形式化和机械化的“问题”意识,明确不同课题特点的差异性,加强“问题”意识的针对性,杜绝生搬硬套的、与场地无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形式,解决方案应具有鲜明性和适宜性。② 培养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为依据的空间构想,同时借助推理式的理性分析,共同形成综合的设计概念,进而实现概念向三维空间的转译过程[2]。

六、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设计教学或是设计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并大力推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把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徐振 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速设计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研究分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00-203页

[2] 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年4月,第74-76页

[3] 黄艺 叶眉.景观设计师是怎样练成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本文是重庆文理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实践性与多维性的教学方法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002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景观设计构思篇5

1.1设计资料的搜集

设计方案的确定是需要依据的,方可以保证设计定位的准确,才可以保证满足客户的需要。设计之初最先开始的工作就是对基础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为下一步构思提供依据。园林景观设计资料涵盖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基地现状和历史人文等资料。基地现状资料包括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状况、土壤状况、植被状况等),气象资料(日照条件、温度状况、主风状况、降水状况、小气候状况等),人工设施资料(建筑及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视觉质量资料(现状景观、环境景观、视域等),环境资料(物质、知觉、法规、周边规划等)。历史人文资料主要包括:对设计有影响的特色的历史资料(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当地的历史沿革等资料),人文状况(人口组成、民族组成、文化素质状况、主要从业方向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初步投资预算有所了解,以便在规划设计时控制成本。

1.2设计基础信息的整理分析

搜集好基础资料后,当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整理分析设计资料应根据项目设计的需要而定,分清主次,主要的资料应详尽调查整理分析,次要的可以做简要的了解。在整理分析过程中很容易找到灵感,在结合项目的功能设计构思便会快速地产生了。

2园林景观功能的基本定位

园林景观设计开始之前最应该做的是功能的定位,这是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一切设计都应该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再做艺术加工与处理。可以称之为园林的景观种类很多,如庭园、小型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以及居住区园林景观、广场景观、道路景观等等。不同的园林景观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设计之前应做好调查,确保整个园林功能的准确性,才可以为后期的艺术处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功能定位主要依据园林景观的性质及客户和使用者需求而定。

3园林景观造型格局的确定

3.1定位景观风格

园林景观风格直接指引着设计的方向,影响着园林景观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功能和看点及工程造价等诸多问题。园林景观风格是设计构思过程中首先确定的项目,直接关系到景观的品味与档次,关系到项目的造价控制。确定园林景观风格主要从环境特征、气候因素、建筑格调、项目卖点、客户需要、园林主题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景观的风格。

3.2景点布置与主题的确定

园林景观中的景点指的是在大景观环境内,对区域景观或者节点进行功能和艺术的定位及命名。景点规划应以合理均匀为原则,对比与调和并用,使每个景点都有景可赏。园林景观主题是整体环境或区域环境内需要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对景观环境、看点、特色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4园林景观初步设计快速构思的程序

4.1景观概念的确定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形象设计的过程,但大体上应属视觉形象设计。无论声音形象还是视觉形象的设计实质上都是在表述一个概念,所以概念的确定是一切形象设计的前提,相当于文章的主题,没有主题怎么知道要表现什么,因此在造型之前应先确定概念。

4.2基本形象的塑造

确定概念之后就要研究造型,园林景观造型是一种视觉形象,其概念本质的表现主要是通过造型来完成。想要快速构思就应该根据表现的内容合理地选择形象来塑造整体造型,一切形象都应为表现概念而服务。形象的选择应根据调查的内容、景观的功能、艺术需求而定。

4.3造型的表现

根据设计构思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平面造型技巧,如想表现统一、规律特点的造型,可以选择重复、发射、渐变等表现技巧;想表现矛盾的,可以选择对比、密集等技巧;想表现活泼和个性的,可以选择近似、特异、分割等技巧。色彩对于一切视觉形象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完全不借助造型就可以将概念表达出来,是设计不可忽略的内容。色彩的选择应该根据知觉进行,根据概念的需要和使用者的视觉经验确定颜色的使用。使用技巧主要有对比与调和2种,可酌情选择。总体说来,想要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快速构思,应该准备好基础资料并进行详细的整理与分析,对景观功能准确定位,把握好整体风格和局部特色,准确运用表现技巧方可实现。

景观设计构思篇6

构成艺术在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中构成主义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荷兰风格派的熏陶。经过德国包豪斯时期的系统总结,其理论体系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地充实。概括的来讲,构成艺术就是在遵循相应的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对各种造型元素和手法进行再定义。通过创造组合,形成新的造型艺术词汇,从而达到感性的视觉艺术效果,为人们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及视觉秩序。构成艺术的核心思想是运用抽象的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构成艺术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感性情感与理性思维的完美结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体现在景观设计的结构布局、景观元素的形体表现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元素的组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探寻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同时,构成艺术对现代景观视觉形态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从而满足了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以及人们多样化的视觉审美需要。

二、构成艺术的应用原则

在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中,大量地应用构成艺术,其设计成果带有明显的构成艺术设计感。构成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1)以人为本,突出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放松精神的场所。现代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人的视觉需求为指导。在满足人们对景观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构成艺术造型元素,合理的进行设计,实现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和视觉效果相统一。

(2)协调统一,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各种基本造型元素的应用能够在景观设计中达到统一协调;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元素内容应该与其整体风格和谐统一。若将现代景观设计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各个构成要素都属于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创造出景观设计的整体美感,其组成要素必须保持为一定的对比调和的协调状态。虽然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整体设计上应该保持和谐,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以上两个方面不仅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正确地处理景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要使构成元素在对比调和上实现统一协调。

(3)体现地域特色,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景观设计元素能够充分融入周边环境,与环境相互协调。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巧妙地结合地域特色,体现出不同城市的特征。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利用构成艺术设计的手法,将城市的独特元素合理地融入景观设计中。对现有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使其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也有助于增加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现代景观的艺术价值。

三、构成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使景观设计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现代景观设计通过构成艺术理论体系为基础,从新的视角探索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扩充现代景观视觉表现形式方面,可以起到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构成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从整体景观的结构布局到具体景观设计元素的形体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有助于改善现代景观设计效果,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室外环境空间设计的要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景观设计中构成元素的合理物化。构成艺术的基本造型要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等,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本质就是把这些构成艺术中基本元素合理巧妙的物化为具体的景观设计元素,再按照构成艺术的设计法则进行巧妙的排列与组合,形成具有独特构成设计美感的景观设计艺术。这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构成艺术应用的要点之一。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应该对其基本元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1.以点为形态基础

视觉形象中无论何种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由点构成的。在艺术设计中,“点”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图像学中一般意义上的点,还包括了体量相对较小的艺术形态。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点”元素的应用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而言,“点”可以是一株植物、一个雕塑,也可以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个景观小品。作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为基础的构成元素,点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态基础。通过对“点”状的景观元素的合理应用和设置,能够有效体现其审美价值。在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同时,也能够突出景观设计的重点,对人们的行进路线进行引导。

2.以线为视觉语言

无数个点连接在一起,就可以构成线。因此,线可以看做是点的集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将线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以垂直线、水平线和斜线为代表的直线,以及自由形态的曲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同类型的线的表现形式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广场中的直线可以给人以宏伟的感觉,通过轴线强化后,更能够增强景观设计的庄重感,而道路的几何曲线和植物的自然曲线在景观中能够表现出一种休闲、轻松的风格效果。

3.以面为整体效果

在几何学的定义中,线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面的形态也包括了点和线的许多具体表现。作为一种构成元素,面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整个景观设计的效果。从景观设计的整体上来看,构成艺术中“面”的应用是针对景观用地规划的设计。通过对景观中各种要素的分配和组合,结合景观节点及轴线,将不同的景观功能“面”连接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整体性的视觉效果。如抽象几何状的面能够表现出一种简洁、有序的审美感,而自然曲线形的面则能够带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除此之外,构成元素中“面”的应用还体现在景观设计中某个具体元素的形态与应用。如在具体的景观节点设计中可以利用“面”来组织景观元素,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面”的大小对比、形状对比的景观视觉效果。

4.以体为三维形态

构成艺术中的体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随处可见。可以说,大到景观中的景观建筑和景观雕塑,小到花镜、灌木乃至一把长椅,都是“体”这一构成元素在景观中的具体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体”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景观元素进行展示,强化景观的艺术效果。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将“体”作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形态,来丰富景观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

5.以色彩为基础内容

色彩是构成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同的色彩以及色彩的搭配,能够使得同一种景观元素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人们对于色彩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对景观环境的氛围进行烘托,还可以充分表达景观设计的整体意图,强化景观设计的特征。另外,在对色彩元素进行应用时,需要关注色彩与景观元素的立体结构和时间变化的关系,确保色彩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如在景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不同的植物在四个不同季节中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呈现的不同颜色与其他景观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

(1)构成艺术在贯穿整个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统一

构成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多层次的,为了体现现代城市的审美要求,在景观设计的构思立意层面上就应该体现出构成艺术的特点,并且将这种构成设计意识表现在景观设计的整体布局和细节的处理之中。尤其是从景观设计的结构框架到景观节点的造型设计上,都要巧妙地应用构成艺术进行统一。

(2)构成艺术在景观设计的时空关系表现上要应用合理

构成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各种平面形态,还要重点考虑景观设计的立体形态和色彩关系。从形态的角度看,构成艺术的表达形式包括了景观各个元素的形体、肌理效果、光影关系等;从时空角度看,构成艺术则包括了景观各种要素在平面上的构成关系,景观元素之间在竖向立体空间上的构成关系,景观元素的色彩对比构成关系以及景观元素组织成的各种大小空间的对比构成等。通过构成艺术的不同层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达到丰富景观设计艺术形式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应用构成艺术,对各种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设计,能够提高景观设计作品的设计美感,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和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景观设计师应该根据景观环境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地域特征、地形地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巧妙合理地运用各种构成元素,以提高现代景观设计的艺术形式美。

景观设计构思篇7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追求生活情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强调可参与性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设计原则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植物配置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小区步道设计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小区广场设计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架空设计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道循设计的理念,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

景观设计构思篇8

关键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more humane, more consideration of landscape on the ecologic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better play to enhance the beauty of landscape city, provides a way to beautif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landscape of the city, we must start fro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make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ith high qualit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work experience, explor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poi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rain of thought for constructing landscap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0 引言

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美化的重要元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居住的舒适度,而且可以降低污染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当下,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兼顾居住人群需求,以保护环境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构建。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思路以及园林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服务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1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地方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地方特色,这是园林景观构建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域有着地方特色,由此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这种地方特色,从而保证景观构建中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从而使园林景观成为地方代表之一,使人从景观的构建风格就能对当地文化特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在景观设计规划中,要把地方特色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中,从而使景观富有当地特色。除此之外,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园林所在位置的地形特征,使园林规划真正做到创意与个性的统一,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1.2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因素。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和建设中要时刻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由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具体实际,防止由于刻意构建园林景观而对生态的改变。具体来说,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先天条件,对绿色植被加以保护,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的构建,最小程度的破坏生态先天环境。选择本土植物进行景观的构建,从而加大植被的成活率,保证生态环境与景观构建的协调统一。

1.3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贯彻人本思想

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贯彻人本思想。具体来说,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私密性以及尺度的大小,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过大,会给人以过于空旷的感觉,使人对园林形成排斥作用;如果园林过小,会使人与人接触难以保证私密性,从而降低人们身处园林的舒适度,由此要特别注意园林尺度的选择。除此之外,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注重园林规划的趣味性,保证园林的活泼,防止园林建设过于严肃。在园林的设计中,可以铺设一些石子路,供人们散步休闲。可以建立一些喷泉,营造舒适气氛;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场所供人们交流休息,这些都是人本化思想的体现。

1.4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符合整体协调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把握整体协调的原则,使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整体划一的原则,防止园林景观设计过于特立独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情况的发生。在景观的规划过程中,要体现出景观、轴线、节点、路径以及视觉等要素,使园林建设有序不杂乱,充分发挥景观效应,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感。

2 园林景观施工注意事项

2.1 园林施工要紧密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设计图纸,深刻理解设计人员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对园林所在地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保证园林设计和施工达到协调统一,符合设计师对园林规划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建设符合设计预计效果。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具有专业的施工技能,对一些园林施工的具体细节能够做到专业化处理。

2.2 园林施工人员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不能脱离,要加强沟通,对园林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保证施工问题出现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当下,一些设计人员过于重视园林景观的构建,而忽视对园林所在地具体环境和地理位置的考虑,由此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实现的操作,由此加强设计施工方的联系就变得尤为必要。除此之外,一些施工方专业素质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有设计人员在现场,可以保证对一些具体处理细节进行解释,从而防止由于对设计理解不清而出现的施工偏差。由此,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设计和施工方要加强沟通,在材料的使用和施工操作方面多多探讨,服务于园林建设效果的发挥。

2.3 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环节是建设园林景观的重要环节,由此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园林景观建设效果的发挥。具体来说,要防止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瑕疵以及安全隐患,要规范施工人员操作,防止违规操作和违章操作行为的发生,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要对园林构建的全程进行跟踪,对材料做好质量控制,防止劣质材料进入园林施工现场,充分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发挥园林建设的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3 结语

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要求,要体现城市特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才是符合要求的。那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就要对本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以当地人们需求为出发点,以保护和美化居住环境为落脚点,科学合理的设计园林景观并做好园林的施工,保证景观的设计规划与施工效果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园林规划设计的效果,保证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学舫.小议城市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4).

[2]陈宏振.浅谈对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13(5).

[3]张薇.园林施工规划及施工细节的把握[J].中国科技博览,2010(21).

[4]王涛,杨艳萍.浅谈城市园林规划的景观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2).

[5]洪剑峰,华征跃.浅谈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3(2).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范文 下一篇: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