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关注的着重点并不是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本身,而是伴随健康问题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在这些反应中,人们特别是病人明显地表现出对健康知识的渴求与需要。本文就护士在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在护理方面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有关因素,提高护士的素质与能力,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及途径,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促进个体和人群的健康恢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现状因素对策
1我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教育能力不足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在美国,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均系统接受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护理的健康教育理念已成为工作行为准则。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在各县市级医院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及能力培训,导致护理健康教育从认识学习阶段快速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大多数临床科室的健康教育存在"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的问题。
1.2护士经验不足
很多时候因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再加上护理健康教育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硬性标准,致使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生硬、应付性的低层面,护理人员虽然进行了护理健康教育但却不知道如何向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知识外,在临床工作中更应积极探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意国内外护理健康教育新动向、新方法,结合本专科实际情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优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以达到帮助患者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的根本目的。
1.3内容简单陈旧
由于健康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以及医院环境的局限性等因素,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往往不到位。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多是以疾病教育为目的,围绕疾病的治疗、手术、护理及康复展开教育,这只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而针对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病人的不健康行为以及出院后如何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的教育内容就略有不足,或者照本宣读一些注意事项,对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因此健康教育要因人、因病并且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护理方面影响临床健康教育质量的有关因素
2.1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健康教育主动意识
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多数护理人员将护理健康教育归为责任护士的工作,而责任护士负责患者较多,护理工作量大,没有时间为每位患者考虑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往往机械的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灌输给患者。
2.2未能充分理解护理理念的转变
多数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还是按旧的护理模式操作,手术患者缺乏术前预防性护理健康教育,且不能根据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同时患者及陪伴在饮食、心理运动方面没完全得到健康的行为指导,健康教育内容的宣教集中在患者住院后的前几天,而不是分阶段、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没有体现出护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护理人员的角色已不仅仅是患者的照顾者,而更多的是要去担当患者的教育者、咨询者,患者健康的管理者,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状态。
2.3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把健康教育看成是护理的额外工作。而实际上健康教育本身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完成的,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时、因地、因需灵活掌握,在有效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任务,又进行了健康教育。
3对策
3.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有效地宣传手段可以促使健康教育的推进,医院可以通过岗前培训、职业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从而使护理人员树立新的现代护理观,深入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方法技巧,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护理人员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职业道德,使护士能够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使护士真正学会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新观念的明确确立,才使得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了前提保障。
3.2讲求技巧,形式多样
护理健康教育需要计划性: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结合专科特点可以归纳为:入院须知,疾病诊断(发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检查项目、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教育、出院教育、生活提示八项。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结合主管医生的治疗方案制定详尽的教育计划,随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心理状况适当调整,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健康需求,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为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起着重要作用,要利用探视时间召集家属座谈会,解决家属在健康行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落实促进患者康复的措施。
3.3完善管理,提高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确立护理质量标准,有了标准,管理才有依据,才能协调各项护理工作,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以最佳的技术、最低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服务。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管理护士各种行为规范,包括仪容仪表规范、代患规范。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制定健康教育整改措施。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实施。
3.4重视科研,努力创新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内容应用于临床,还需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特色与经验。医院护理部门要努力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对日常临床护理的经验及总结归纳,并且大胆进行尝试和创新,尽快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推动医疗机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程。
目前健康教育的开展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其重要性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同,护理健康教育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2]。但是,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3]。当前关于医师实施健康教育的文献远远少于护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术人员等的共同责任[1]。对于健康教育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医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4]。医师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5],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6],临床健康教育中有“重护轻医”的现象[7]。本文就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医院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1护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1相对滞后的护理观
由于长期以来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的认识。多数护理工作者还没有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董霞等对254名护士现代护理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7.3%的护士认为护理是非独立学科,从属于医疗;66%的护士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护士认为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无关[8]。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9]。相对滞后的护理观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宣传上。
1.2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较多的作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将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混淆[10-13]。卫生宣传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14]。
1.3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5]。调查显示,85.5%的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11],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护理的根本目的(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致性认识不清。
1.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适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程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6],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1.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18]。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11]。通过抽查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18]。
1.6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包家明等调查得出,80%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11]。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
2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19],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1评估
评估是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何种技能的过程,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3]。
2.1.1评估的内容在评估时护士要从整体入手,既要考虑健康教育对象的生理(是否有体力学习)和心理(有无学习的愿望)两方面的学习能力,又要考虑感情状态(动机)和经验状态(以前的经历、技能、态度和学习能力),还要评估家庭的状态(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方式、信仰、家庭成员的关系、对目前状况的了解等)。一些护士只是将疾病的知识灌输给病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1]。
2.1.2评估的目的目前许多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不符合现代质量观的要求,没有满足护理健康教育对象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没有考虑病人的动机和需要,没有把病人最明确的需要放在首位。
2.2计划
计划过程即确定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2.2.1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拟定目标时应考虑到病人缺乏哪些知识和技能,病人的态度与兴趣,病人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完成目标的顺序。确定的目标不仅要符合病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其可行性,施教者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条件、设备等[20]。
2.2.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21]。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做法是常规性的,缺乏个体针对性,流于形式,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16,22,23]。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条文,很多护士在工作中机械地执行,把它作为护士长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停留在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上[24]。护士在对不同需求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要的内容[25]。罗洪等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关于病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较多局限在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了解住院环境规则和出院指导等方面[22]。
由于健康教育中“重护轻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太宽,超出了护理的职责范畴,违背了护士的职业要求,容易引起医护患矛盾;健康教育的内容超出了护士的知识能力范畴,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护理人员没有建立与医师合作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宣教的内容与医师的不统一,也影响了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
2.2.3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健康教育大多存在内容相同,针对个体的少;读的多,讲解的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的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16,24]。护士采取的教育形式是口头式教育方式为主和辅助宣传资料方式[25,26]。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和病人座谈会,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不规范,随意性大[25]。包家明等调查80.5%的护理人员缺乏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11]。南秀荣等研究认为采取宣讲加卡片、图画、示范、录像等组合形式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26]。
2.3实施
评估和计划是健康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是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对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护士只重视给病人做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6,27]。黄俭强等对五种主要护理杂志1998年至2003年发表的、经过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248篇与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只有19.8%的健康教育研究较好地遵循了健康教育的程序进行实施[28]。
2.4评价
护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其目的是测定教育对象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以便修改原有的计划,改进教学工作。包家明等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1%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1]。一些护士不重视、缺少教育计划实施后的评价[10,16]。
2.4.1评价形式和方法护士要根据教育计划和实施情况,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直接观察病人,对病人进行提问,与病人家属交谈,听取病人复述及自我评价,观察病人的记录,书面评分和小测验小结,由病人和家属演示护理技能等,了解其掌握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的程度[23]。
目前研究多采用问答、问卷等主观测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实施过程的评价,缺少护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反馈,缺乏细化、量化、客观的评价指标或标准,难以统一和比较。
2.4.2评价内容与指标在整体护理中开展的健康教育评价应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即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转变为对病人的实际效果评价。以往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多是从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如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和护患纠纷的减少等[17]。
2.4.3评价效果病人教育的目的是增进病人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因此,应评价病人的健康知识是否增加,态度及行为是否朝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达到教育目标[29]。
3结论
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9]。为进一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护理职责范围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尝试建立适合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廷忠,郑建中主编.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2]程金莲,韩世范,乔玫,等.实施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48-350.
[3]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4]周广海,孙加富.盐城市临床医生参与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交通医学,2002,16(1):92-93.
[5]刘蓓.上海市区医院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43.
[6]刘西京,米光明,甄会斌,等.石家庄市万名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在职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2):21.
[7]陈桂芸,刘轶,齐兴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29-730.
[8]董霞,吴欣娟,田俊英,等.245名护士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3.
[9]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10]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1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2]张雅诗.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6-57.
[13]汪凤兰,何英,王桂生.影响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2-13.
[14]包家明,霍杰主编.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15]张王月,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16]徐燕.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53.
[17]黄津芳,刘玉莹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18]陆烈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91.
[19]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7):375.
[20]张王月,庞洁,高德彰,等.病人教育的程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47-348
[21]周兰姝.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76-777.
[22]罗洪,陈伟菊,何金爱,等.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再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2-233.
[23]宋丽华,张香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66.
[24]胡容.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1):687.
[25]张镇静.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39.
[26]南秀荣,李新霞,曹燕,等.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J].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03-404.
[27]孙淑兰.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4,10(10):946-947.
[28]黄俭强,陈琪尔.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存在问题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24-525.
1.1对象
60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3岁,最小19岁,平均(38.2±4.5)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5~30年,平均11.5年。学历:本科56名(9.3%),大专350名(58.3%),中专194名(32.4%)。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1.5%),主管护师380名(63.3%),护师及以下人员211名(35.2%)。600名护理人员所在的49个护理单元均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为住院病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②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主要目标、方法和内容以及现阶段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问卷的信度、效度均>0.80。由专人统一发放问卷,发放时充分讲解各项问题和填表注意事项,使护理人员完全理解后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重要;2.2%认为可做可不做,健康教育应主要由医生完成。
2.2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
600名护理人员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138名(23.0%),未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452名(77.0%);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靠自学,通过阅读相关的期刊、报纸和专著等途径获取。
2.3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2.3.1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600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1年54名(9.0%),~2年75名(12.5%),~3年185名(30.8%)、~5年166名(27.7%)、>5年120名(20.0%)。
2.3.2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2.3.3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认识。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社会需求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促进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当倡导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在调查的5所医院中,普遍开展了整体护理,促进了各医院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49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了健康教育。这说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医院以功能制护理的模式开展工作,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处于低潮。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随着医院整体护理的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逐步落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时间:5年以上120名(20.0%),~3、~5年居多,分别为185名(30.8%)和166名(27.7%)。说明医院的健康教育发展慢,目前仍处于初、中级阶段。
健康教育是护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常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劝服法、展览法、影视法等20余种。表1显示,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谈法、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其方法的单一必将影响教育的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需求,突出医院健康教育的特色十分必要。医院健康教育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教育必须符合病人的利益;病人的个别情况能受到关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程度后病人的预后亦相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调查中,89.3%护理人员认为让病人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是主要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赋予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新目标,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3]。本次结果显示,70.8%护理人员达到了该目标。
3.2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本次调查中,有535名(89.1%)护理人员认为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究其原因,77.0%护理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显得不足,而且缺乏与被教育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526名(87.6%)护理人员认为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不规范,53.5%护士认为方法不当、流于形式,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如新入院病人对病区环境不熟悉产生郁闷情绪;未确诊的病人担心诊断结果而烦躁;治疗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影响治疗而产生消极心理等。护理人员往往由于没有按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忽视评估阶段的工作,对病人心理反应和健康教育需求没有准确把握,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仍然是按部就班,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此外,健康教育的形式单一,方法、时机不当、内容缺乏针对性;临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对健康教育的管理滞后;住院病人缺乏连续性教育等均是目前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 滞后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88-03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国际护士会规定护士的权利和义务为“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1]。这不仅体现了患者渴望得到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表明帮助患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患者能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但我院胃肠外科护理工作繁多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及落实,而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甚至“流产”,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针对胃肠外科护理健康教育滞后原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实现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生物医学、预防医学的行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项学科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 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这是我们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检查化验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
1.3 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2 护理健康教育中滞后的原因
2.1 护士因素
2.1.1 知识缺乏及老化 我国护理队伍学历偏低,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教育模式陈旧,护理教科书数年不变,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却缺乏系统学习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课程,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或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受功能制模式影响,护士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仅完成患者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仪意识。
2.1.2 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护理队伍更新变化快。我国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是0.4:1,但90% 以上的医院达不到这个比例。以我院为例,多数临床科室维持最基本班次,护理人员2/3 是聘用合同护士,兼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缺乏、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责任心,致使护士常处于应付日常工作的状态,不能提供与患者的健康需求。
2.1.3 角色认识偏差 由于长期受功能护理模式的制约,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局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治疗性护理影响根深蒂固,相当多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缺乏感性、理性认识的内在动力,缺乏从护理发展的角度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患者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视为额外工作,且对教育者角色意识比较淡薄。
2.2 患者因素
2.2.1 记忆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理解能力呈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对疾病了解的欲望越强,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应较强。长期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宣教中重要的干扰因素。
2.2.2 经济承受能力及对护士的信任度 经济条件较差者重治疗、轻教育,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希望用尽可能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疗及护理效果,在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出院,使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患者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对她们所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有的则特别相信医生的宣传教育,从而影响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3]
2.2.3 患者群体的文化差异与护士自身素质的影响文化层次相对高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接受会容易些,大多数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尤其我院大多数是农村患者,理解接受教育有较长的过程。制定过高的教育目标会使患者望而生畏,成为学习的障碍;目标过低,则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努力而拖延时间。护士受教育起点低,特别是招聘的合同护士,不能准确、透彻、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施教;受知识水平、结构的制约,受人员更新流动快的影响,培训存在困难;缺乏再学习、再教育的主动性或机会,缺乏心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对患者不能做深入评估,不细致了解其差异性;不加选择地施教,与患者没有有效的沟通。
2.3 其它因素
2.3.1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简单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教育方法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不够深入和具体,病人不易接受。护理管理上缺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监测评价,使之流于形式。
2.3.2未把握好教育时机及交流技巧刚入院尤其是急诊、重症的患者和家属,还未适应新环境及角色的转变,对护士宣布的多项条款难以记忆和接受;患者身心状况欠佳,如有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焦虑、愤怒等表现时,会对施教产生厌烦和抵触;手术、特殊检查时往往紧张、恐惧、心不在焉,施教事倍功半;现行健康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材料内容笼统;共性多、个性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护士自己缺乏自信,问话、听话、开始和结束谈话的技巧不够;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表现为面无表情,死记硬背,语言简单、生硬,讲解无趣等等,使患者无兴趣专心听讲。
2.3.3护理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滞后护理管理模式传统,对健康教育质量检查监督不按护理程序,没有从经验型转为科学型;检查考核标准变动不多;考虑病区管理的多,换位思考替患者舒适着想的少,体现人文关怀少;书写的内容多,实际操作真正给患者实惠的少。为了形式而走形式,给护士带来反感而只能让其被动接受。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实在在做了患者才能感受到,“闭门造车”无益于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2.3.4 缺乏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5]。我国由于尚没有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 干预及对策
3.1 强化角色意识 提高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水平[6]。切实采取措施,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迅速改变目前的学历结构偏低的现状,同时,也应在医院内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科的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化 依据《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手册》,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保证护士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患者的有效服务上,这需要医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眼光要放远,杜绝短期行为,要从制度上保证护理人员达标。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人尽其才、有序工作的基础,是医院规范化的体现。
3.3 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 护士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已成为当今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杜国琴[7]调查表明,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知偏差,反映在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体护理的开展,而且最终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为此,需加大教育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提高护士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3.4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则是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能的前提。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为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健康教育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的分值,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相关知识并举的方法,使护士的知识结构适应健康教育的需求。还可以开设患者健康教育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鼓励在职护士参加高等护理本科及硕士的自修学习。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满足护士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
3.5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实施个性化教育 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任小英[9]在患者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护士面对面的示范教育方式最受患者欢迎。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辛少芳等[10]认为,护患间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当的时间是入院后2~3 d。也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晨晚间护理,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病房等,使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在医院广泛运用。
3.6 健全质控及反馈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护理现状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将“软”指标,变为量化的“硬”指标。雷松蕙等[12]报道,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阶段性效果评价和及时思考改进健康教育方法较欠缺。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教育计划,护士长及时检查健康教育效果,护理部每月在各病区收集1次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评价各病区护士健康教育执行情况,病区之间交叉检查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不仅单纯评价护士实施工作,而且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是如何进行的,包括护士的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患者是否明白掌握并遵照执行。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的集中体现[15],以患者知信行的转变、满意程度来衡量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管理,实行护士自我质量控制,科室护士长、健康教育组长监控,院护理质量小组督查控制,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目标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形成不断上升的质量监控良性循环。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结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4 总结
健康教育已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需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健康。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66―382.
[2]王翠丽.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体系[J]护理学杂志,2005,17(7):58-59.
[3]江乙.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医学文选,2003,22(6):944-946
[4]陈红宇,王虹,胡君娥.临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44-145.
[5]M00RHEAD S,JoHNSON M,MAAs M.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M]∥吴袁剑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715.
[7] 杜国琴. 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8]胡忠华,朱丹,赖莉.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7(7):612-613.
[9]任小英.病人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l,16(11):645―646.
[10]辛少芳,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5―376.
[11]孙玉红,宋新然,张珂.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1(11):66-68.
[12]雷松蕙,庄永秀,于惠芳.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落实人性化服务[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12):767-770.
[13]金丽梅,黄丽萍,吕水兰,易玲.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9(18):75-78.
[14]胡淑金.浅谈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方法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8,2(21):81-82.
我院为县级医院,主要面对农村病员,现有病床250张,8个护理单元,护理人员共96人。1997年开始在科室试点性开展整体护理,推广护理健康教育,至今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笔者对本院1997年~2006年的病区健康教育的逐年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深感处于基层的县级医院在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难点和不规范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解决。
1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观念滞后,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目前有许多护理人员思想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把完成治疗、单纯被动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看成护理工作的“硬指标”,而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当成“软指标”,仅仅满足于完成治疗任务,忽略了护理健康教育,因而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的动力、激情,以致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程式化,缺乏针对性与个体化护理人员将护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教混为一谈,教育内容空洞,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具体需求不够了解,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2],因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如一位心肌梗死恢复期的老年患者说:“护士每天来告诉我,不能吃咸的,不能吃油腻的,对饮食限制太多,我不知道怎么吃才算合理。”说明患者还没有理解限制饮食的目的,护士没有教给患者如何调理每餐饮食。
1.3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骨折等患者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的内容[3],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4管理层重视不足医院及各级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考评机制,使护理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的开展中流于形式。
2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难点
2.1护理人员个体素质不高,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体系,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我院现有护理人员中有82%为初级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及能力方面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此外,由于社会上的一些原因,导致一些护士的价值观扭曲,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职业形象模糊,主观存在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不安心护理工作,因而很难适应护理工作新形势的要求。
2.2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个别科室甚至有医护比例倒置现象,由于护士偏少,护士长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较多繁琐事物和非专业工作使她们在工作中往往是“喧宾夺主”,而护士由于人员缺乏,各种临床治疗就疲于应付,既无法抽调专职护士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而其他护士也无时间较规范地去搞护理健康教育。
2.3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不够规范我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理管理为二级管理模式,护士长接受双重领导,自主性较差。护理部与护士长在管理目标上不能有效整合,管理不到位,未能有效地将护理健康教育纳入质量考评中,因而较难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护理部目标不能按计划如期实现,也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科学的组织管理职能。
2.4护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搞好护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如音像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模具等,而基层医院因资金缺乏受制约。
3对策
3.1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护理管理者要自觉地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继续教育项目,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自学、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念。
3.2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满足护士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护士只有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通过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提示护理管理者和每一位护士要重视人的因素,注意人的社会性,潜心研究人的个体化需要。
3.3医院应当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资,重视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4]。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治疗方式,顺应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费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医院应该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对住院患者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3.4引起领导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建立一套考评体系,并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让护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病区应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解到临床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中,认真执行。护理部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考评指标,对病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
2胡容.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1):687
3宋丽华,张香琴,王咏梅,等.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
乡镇医院中,由于病患的文化层次较低,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因此顺利实施住院病患的健康教育,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状与难点
在乡镇医院,由于周围乡村企业较多,来就诊的病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和外来打工者,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文化水平低,有的是文盲,健康观念贫乏,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自我保健意识差,这部分患者往往延误病情,病情较重;有的老年患者没有文化不懂得自我预防和保健;另外,有的患者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不健康行为和习惯根深蒂固,这些问题都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任务和难点。
护理人员因素:另一方面,就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素质而言,如何提高认识,增强个人素养,认清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在目前开展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它的中心内涵是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为病人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为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首先了解病人的健康需求,并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而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在乡镇医院中,由于信息接受较少且慢,护理人员存在的陋习较多,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欠缺,教育所需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就会存在敷衍了事,或拘泥于形式的现象,而病患所渴求的健康教育将不能够彻底实现。
其他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①护患交流:往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不知该说什么,不能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健康教育与日常护理活动分离,不能将健康教育融于每一项护理操作中;或者由于沟通意识不强,使得沟通处于闭合型的被动状态。②效果评价: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它不是卫生宣教,因此评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随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在乡镇医院中由于病人住院时日短,接受能力差,如果不及时进行评价,就会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讨论与对策
针对乡镇医院存在的问题,病患文化层次低,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意识差,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均,继往形成的护理观念未能全面转变,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念不强,这些问题将如何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将成为我们乡镇医院面临的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现就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来参与讨论。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我国,病人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乡镇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则更是重要。要使整个护理顺利实施,就应培养护士成为一个称职的健康教育者,使护士明确在健康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
乡镇医院中,许多护士学习惰性较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将直接妨碍健康教育甚至整体护理的实施,因此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有必要的。当然,健康教育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广泛,包括与疾病相关的专科、心理、营养、康复知识,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育程序、方法、计划及交流技巧等知识,还有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预防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而进行继续教育,并在实践里加以结合,组织健康教育的示范交流,就可以增加护理理论知识,逐步提高护理能力,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合理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健康行为:①根据不同时机,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如对于刚分娩的产妇,应对它宣传初乳的优点,告诉她要摒弃农村的老观念“产后3天再开奶”,“黄色的初乳要挤掉”等等,并指导她正确的喂养方式,鼓励她进行母乳喂养。对出院前的产妇,应着重告知如何坚持母乳喂养,以及按时检查等注意事项。②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对胆囊炎病人应注意饮食调护的内容;对骨折恢复期病人应帮助并教会其进行功能锻炼;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告诉其饮食调护,还应教会其进行尿糖自测、胰岛素注射剂量和方法;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应着重加强急救常识的教育。因此这些对于大部分病患是不会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护士就应该在整体护理中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③引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在整体护理中,发现病患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后(如吸烟),就应明确指出其危害性,帮助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计划实施中坚持监督和教育,提高患者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使病人长期受益。④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的好坏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恢复的催化剂,而恶劣沮丧的心理则是加重疾病的腐蚀剂。健康教育就要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主动配合治疗,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给予教育与指导,以消除不良心理,主动地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理来提高生命质量。⑤注意合理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技巧,不同个体、不同病情、不同时机,都在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以及健康需求。护士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在日常工作护理活动中适时进行护理教育。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广泛又专业,它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营养调护教育、心理指导教育、药物治疗知识教育、康复锻炼教育、出院指导教育等等。因此因人而异合理选用健康内容,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就会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采取灵活的健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趣味化、通俗化,不要让接受者感到枯燥、呆板,就会使健康教育达到满意效果。①口头讲解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患知识层次浅的特点,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较多繁琐的内容可以反复分次来进行讲解,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要做到真诚相待,耐心负责,使口头讲解内容真正得到实效。讲解的对象可以包括病人、家属及陪护者。②书面文字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人住院时日短的特点,可以根据病情发放与疾病知识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处方;设置病区书抠,摆放各类健教处方便于病人及家属阅读;还可以采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有关科普知识,定期更换,图文并茂,不断丰富。③示范性教育:由于乡镇地区病人健康知识缺乏,特别是老年患者接受能力差,对于一些技巧性、技术性的方法就可以先进行示范,如翻身、拍背、有效的咳嗽、自我监测血压、尿糖自测等,帮助病人尽快掌握运用。
小结: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逐渐扩大,维持人类健康已成为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为实现WHO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我们乡镇护理工作者要增强健康教育观念,拓展更新健康教育的知识,改进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健康教育这项极有效的措施广泛开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护理行为相结合,贯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我科自2001年正式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以来,不断探索有效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全面提升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护士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以及自身对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程度都影响到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1引导护士正确认识临床护理教育 我科通过理论灌输、行为引导、案例分析等各种方法的结合应用,积极引导护士充分认识到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作为医院临床护士,不仅要给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要为促进患者的健康提供服务,教给患者及家属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对疾病防患于未然,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
1.2督促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 要达到预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护士自身应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我科在充分完善健康教育资料的同时,通过理论授课、查找资料、现场提问、试卷考核等形式,督促护士认真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指导患者。
1.3在实践中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有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按教育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和必要的工具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也有非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比如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简短的说明和指导。教育方法有语言教育、图文宣传、电化教育、实践教育等。常用的教育技巧有基本沟通技巧(如谈话、提问、非语言沟通等)、组织小组讨论或座谈会、组织专题讲座等。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确保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落实。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经验交流、总结提高等方法,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1.4 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指引护士规范、连续、完整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2]。我科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制定相关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将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内容标明,护士可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分期分段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2丰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
2.1制作常用健康教育的影像资料 我科拍摄了如术后基本活动方法、甲状腺功能锻炼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等影像资料,结合语言教育、现场指导等,有效地加深了患者及家属的印象,使其能尽快掌握并应用。
2.2 制作健康教育小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常规做好口头宣教的基础上,我科还实施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卡片为模式的健康宣教方法,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健康教育小卡片设计小巧、精美、便于携带,将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内容用简洁的话语,配合形象的漫画图案,使患者或家属愿意阅读,利于掌握。同时也方便护士随时持卡宣教,不易出现遗漏或错误。
2.3开设健康知识小课堂 随着医院结构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护理健康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内涵也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狭义的护理健康教育,其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广义的护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为改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成员以及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我科从2012年开始,每月开展四次健康知识小课堂,通过幻灯普及常规健康知识及本科相关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同样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3完善评价措施,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3.1实施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 我科采取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护理组长对本组护士所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必须逐条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是否真正掌握,宣教内容是否齐全,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督促责任护士进一步做好相关临床护理宣教工作;护士长每周抽检部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了解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执行到位,组长是否认真进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通过上述制度,促进本科健康教育知晓率达100%。
3.2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患者及家属有哪些意见建议,从而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认真满足患者及家属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
4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法律纠纷
进行临床护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教育指导内容均应来源于正规出版刊物,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方能有效避免法律纠纷。
我科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丰富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许多护士受到患者的表扬,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级出版社,2002:1.
[2]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2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护理模式下,产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产妇和新生儿,又包括产妇的家属。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性的治疗护理外,很大一部分是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服务。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对产妇起到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帮助家属掌握护理技能的作用[1]。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母婴健康。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护理模式下,产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产妇和新生儿,又包括产妇的家属。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性的治疗护理外,很大一部分是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服务。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对产妇起到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帮助家属掌握护理技能的作用[1]。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母婴健康。
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进行讨论,结合产科护理常规,制定自然分娩、剖宫产两种健康教育路径,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每天分别进行不同重点内容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技能指导,遇有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路径,避免了护士不切实际、填鸭式地灌输、临床收效甚微的现象。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进行讨论,结合产科护理常规,制定自然分娩、剖宫产两种健康教育路径,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每天分别进行不同重点内容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技能指导,遇有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路径,避免了护士不切实际、填鸭式地灌输、临床收效甚微的现象。
组织学习:每个月进行健康教育路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两次,促使护士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加强对护士的沟通技巧、母乳喂养技术培训。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熟练的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评估能力和丰富的产科知识。
组织学习:每个月进行健康教育路径学习,每周晨会提问两次,促使护士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加强对护士的沟通技巧、母乳喂养技术培训。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熟练的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评估能力和丰富的产科知识。
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护士长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要求实行APN排班模式,病区分成两个责任小组,并选出2名临床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每个小组3名护士,每位护士分管产妇≤8位,全面负责产妇的治疗、护理及具体健康教育指导。责任小组长负责:①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及特殊情况下的变通,指导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②每天检查健康教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措施不到位及时补充;③参与健康教育讲课,每人每个月讲课1次。责任护士轮值白夜班,两个小组分别留1名护士值午、夜班,负责产妇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由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连续提供护理服务,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延续,真正做到无缝隙护理。
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护士长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要求实行APN排班模式,病区分成两个责任小组,并选出2名临床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每个小组3名护士,每位护士分管产妇≤8位,全面负责产妇的治疗、护理及具体健康教育指导。责任小组长负责:①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及特殊情况下的变通,指导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②每天检查健康教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措施不到位及时补充;③参与健康教育讲课,每人每个月讲课1次。责任护士轮值白夜班,两个小组分别留1名护士值午、夜班,负责产妇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由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连续提供护理服务,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延续,真正做到无缝隙护理。
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路径:①通过护士与产妇及家属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来实现。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产妇所处的不同阶段(如分娩当日、产后第1天、第2天等),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口头讲解、书面护理技巧告知、小组式教育(同病房)、手把手教(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挤奶的手法、乳头凹陷的处理等),口头指导与书面结合、宣教与提问相结合等方法,指导产妇进饮食、下床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自护等具体内容,教会家属护理宝宝的技巧,有效促进了母婴健康,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②通过责任小组长每天按照产妇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检查,拾漏补缺,持续改进,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③出院时发放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产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及内容、咨询电话号码等。
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路径:①通过护士与产妇及家属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来实现。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产妇所处的不同阶段(如分娩当日、产后第1天、第2天等),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口头讲解、书面护理技巧告知、小组式教育(同病房)、手把手教(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挤奶的手法、乳头凹陷的处理等),口头指导与书面结合、宣教与提问相结合等方法,指导产妇进饮食、下床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自护等具体内容,教会家属护理宝宝的技巧,有效促进了母婴健康,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②通过责任小组长每天按照产妇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检查,拾漏补缺,持续改进,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③出院时发放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产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及内容、咨询电话号码等。
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护士长每天巡查。通过每天5次巡视病房的时间,检查产妇的健康状况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家属护理宝宝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主要内容:①产妇及家属能否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如母乳喂养好处、何谓按需哺乳、如何知道宝宝吃足了等;②产妇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该进何种饮食、每天如何活动、活动量多大为宜;如何自己挤奶(奶胀时)、如何喂奶等;③家属是否掌握护理宝宝的技巧;④产妇和家属是否接受和认同护士指导的内容和方式;⑤产妇是否因知识缺乏引起并发症或反复出现的现象;⑥新生儿是否因喂奶不足出现脱水热、过早出现黄疸及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现象;⑦病区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以上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对未掌握的产妇分析原因,调整或改变路径,进入下一个循环,直至目标实现,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护士长每天巡查。通过每天5次巡视病房的时间,检查产妇的健康状况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家属护理宝宝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主要内容:①产妇及家属能否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如母乳喂养好处、何谓按需哺乳、如何知道宝宝吃足了等;②产妇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该进何种饮食、每天如何活动、活动量多大为宜;如何自己挤奶(奶胀时)、如何喂奶等;③家属是否掌握护理宝宝的技巧;④产妇和家属是否接受和认同护士指导的内容和方式;⑤产妇是否因知识缺乏引起并发症或反复出现的现象;⑥新生儿是否因喂奶不足出现脱水热、过早出现黄疸及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现象;⑦病区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以上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对未掌握的产妇分析原因,调整或改变路径,进入下一个循环,直至目标实现,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制定奖惩办法:护士长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办法。出现的问题记录到责任人,每个月汇总1次,根据检查出的阳性问题次数,处罚前2名,奖励出现问题最少或无问题的2名。以此激励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制定奖惩办法:护士长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办法。出现的问题记录到责任人,每个月汇总1次,根据检查出的阳性问题次数,处罚前2名,奖励出现问题最少或无问题的2名。以此激励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讨 论
讨 论
提高了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通过护士的讲解,产妇及家属首先了解到母乳喂养对产妇子宫复旧、身体康复的好处及对新生儿的益处,促使她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的帮助和指导;护士手把手示范喂奶的技巧,直至教会产妇及家属喂哺新生儿的方法,使母乳喂养得以持续。个性化指导产妇进饮食,有效保证母乳分泌充足,在新生儿有效吸吮的情况下,胀奶明显减少。
提高了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通过护士的讲解,产妇及家属首先了解到母乳喂养对产妇子宫复旧、身体康复的好处及对新生儿的益处,促使她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的帮助和指导;护士手把手示范喂奶的技巧,直至教会产妇及家属喂哺新生儿的方法,使母乳喂养得以持续。个性化指导产妇进饮食,有效保证母乳分泌充足,在新生儿有效吸吮的情况下,胀奶明显减少。
提高了产妇满意度、护士知名度。护士固定分管≤8位产妇,负责产妇自入院到出院全程护理,在提供照护、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与产妇及家属亲密接触,护患之间互相了解,关系和谐。出院时送上的点名表扬信、锦旗,出院后电话咨询时指定护士接听,证明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和满意。
提高了产妇满意度、护士知名度。护士固定分管≤8位产妇,负责产妇自入院到出院全程护理,在提供照护、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与产妇及家属亲密接触,护患之间互相了解,关系和谐。出院时送上的点名表扬信、锦旗,出院后电话咨询时指定护士接听,证明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和满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奖罚调动积极性,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是健康教育持之以恒开展的关键。产科护士大部分工作时间是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有效控制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奖罚调动积极性,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是健康教育持之以恒开展的关键。产科护士大部分工作时间是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有效控制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控制措施,在教会产妇的同时,对产妇的丈夫或其他家属也进行相关教育,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对产妇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利于产后恢复,提高产妇的幸福感。同时,促进了护理新模式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与提高,使护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得以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控制措施,在教会产妇的同时,对产妇的丈夫或其他家属也进行相关教育,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对产妇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利于产后恢复,提高产妇的幸福感。同时,促进了护理新模式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与提高,使护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敏兰.护士长管理职能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体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71.
1 周敏兰.护士长管理职能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体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71.
上一篇: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范文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