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3-12-11 00:30:33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1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6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物价基本稳定,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年度目标没有实现,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食品药品安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突出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重点,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完成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及时完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切实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提高建设项目在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城市建设规模,遏制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政策手段,有效缓解国际收支顺差过多问题。引导银行控制信贷投放,重点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定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水气路电设施建设投入,特别要重视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对支农资金的整合与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扭转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节能减排目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实现。要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为切入点,促进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推进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健全产品能耗和环保标准,加强和完善相关统计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土地、能源、水等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鼓励、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做好城市废气、污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法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各地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健全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完善促进创业风险投资的政策,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在上学、就业、看病、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和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低保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扩大进口,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2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省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季度、半年和全年的全省经济运行分析由常务副省长统筹,分管副秘书长协调开展。经济研究分析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研究室、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国税局、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他有关部门配合。

省人民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定期对本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作分析,并以适当方式报省人民政府决策参考。

第三条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方式和内容:

(一)综合分析

每月、每季、半年、全年对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每半年对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重点产业分析

每半年对全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潜力、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三)州、市经济分析

每季度对全省各州、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适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提出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建议。

(五)省外经济政策比较分析

适时对省外和周边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省外和周边国家的动态,把握发展机遇。

(六)其他专题分析

针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定期开展专题分析研究。

第四条每季度以书面或会议方式向省委汇报经济运行情况,半年及全年向省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全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报送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领导及省级有关老领导。根据需要,提供省委常委会议、省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等作参考;半年、全年的全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通报会上予以通报。经审批后,定期或不定期在政府网站或以其他方式公布全省经济运行相关信息,为部门、企业等提供信息参考。

第五条建立调研咨询和预警机制:

(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适时组织经济研究分析人员到省外学习考察,了解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到省内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及时掌握全省经济发展趋势。

(二)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经济分析咨询专家库,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咨询活动,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三)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宏观经济运行预警机制,为监测全省经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条省政府研究室继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调研和综合分析,适时对涉及长远、宏观和战略的发展形势及运行动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专题报告报省委、省政府。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济视域 格局思考

一、引言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至今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危机的程度及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之损害的严重程度均十分严酷,鉴于金融体系所受损害的程度、财富的损失以及世界范围内过度借款的长期必要调整,对未来经济作出渐进复苏的预期必须全面,通过经济格局的分析,为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格局做出预测,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具有深刻的经济性和政治性根源合成、并发的特征,其影响将更为持久、广泛而深远。金融危机将全面启动新一轮国际金融乃至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进程,表现为全球金融体系朝着更加均衡、公平和综合方向改革的步伐加快,但全球金融/经济体系改革和过渡仍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金融危机推动了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演变和改变政治经济投资的优先程序,对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

1.东部经济弱势化明显

金融危机后,我国进出口情况明显下降,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部出口金额逐步递减。12月份出口55.29亿美元,较1月份的59.84亿美元下降7.6%;11月出口50.54亿美元,比上月下降8.59%;12月出口49.22亿美元,下降2.61%;2010年1月出口40.11亿美元,下降18.51%;2月出口29.27亿美元,下降27.03%。具体分析来看,上半年进出口金额187.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4%。其中进口77.15亿美元,下降22.1%;出口110.27亿美元,下降19.16%,进出口顺差33.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4亿美元。对于进出口增长下降的情况来讲,据海关统计,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而一些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外向度低,主要靠工业支撑、投资拉动的城市,这次金融危机对其东部经济的影响非同小可,经济下滑明显,发展前景出现危机,自然会带动经济格局的转变。

2.中部发展势头强劲

我国的中部地区主要是指湖南、湖北等中部六省,这里原有的经济格局以农业和工业发展为主,金融业发展缓慢,在本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其受挫程度远远低于依靠进出口贸易的东部地区。统计显示,2010年2月初,湖南、湖北两省相继对外2008年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的消息。“两湖”加上之前GDP已超万亿元的河南省,中部六省在全国13个“万亿元俱乐部”占据3席。此外,安徽省2008年实现GDP8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位。由此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部经济发展迅速,对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这种经济格局,政府部门必须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利用中部的发展空间进行产业化格局控制,以便全面对抗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西部和东北部发展迅速

我国的西部经济发展一直缓慢,但是受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产业化格局向着中亚地区转移,在这种转移过程中,西部的进出口边贸产业发展迅速,例如:新疆拥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拥有部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工贸易区4个,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随着中国新疆对外经贸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硬、软环境日益改善,中国新疆已成为我国西进中亚、俄罗斯的主要桥头堡和加强对中亚、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沿。西部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确存在一定劣势,但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西部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多元经营、资源互补、和谐发展”的边贸发展精神的引导性,西部借着中亚的发展空间,不断地发展创新,正处于迅速发展的经济格局之中。而我国东北部老工业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受进出口影响较少,凭借大型加工产业的先进性,在金融发展格局之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处于迅速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下。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分析

1.金融资本

产生“东部发展缓慢、中部发展迅速、西部发展空间大”的金融格局,主要是受金融资本的影响。从比重来看,危机爆发后,东部地区投资增长率在全国的比重开始下降,从2007年6月53%下降到了2009年6月的48.4%。这种金融影响与东部金融发展速度过快,受金融风暴影响更广有直接关系,但是这种金融资本的转变有缓慢性的特征,因此金融资本的转变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基本上保持了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在2009年前后,中西部省份平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但中国的区域差距和城乡的绝对差距还很大。我国中部地区连接海岸线的水上“国际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安全需求正在转变。金融资本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东部发展缓慢,西部发展迅速的转变。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金融危机,东部大城市的人力资源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农民工的返乡情况严重,企业为了缩减开支,大幅度地裁员情况频繁发生。这种情况虽然是人力资本转变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短期行为,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必然会引起经济发展的转变。据统计:2009年~2010五年间,我国中西部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货物进出口额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增长分别达到12.7%、10.19%、23.22%和21.11%,创造了瞩目的成就。在快速经济发展下,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全国和城镇失业率则逐年下降,这些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中西部的发展必然会利用这种短期人力资本的转变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的步伐,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积极地为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人才措施。

3.科技资本

科技资本是东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项目,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科技发展缓慢,进口科技技术的专项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东部的科技资本受严重创伤。技术创新财富贡献增长率高于金融泡沫化速率时,危机因素会被大量吸收。当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边际收益递增阶段,财富贡献也以爆发式增长,金融资本获得的回报总是慢于产业财富的成长速度,即使出现一些创新失败和财产灭失,也会由创新成功者的高额回报所弥补,宏观上危机因素被对冲或吸收,可能出现因产业发育断裂而导致全产业链投资失败,进而引发局部或全局的金融危机。总之,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条脉络,技术方面突出表现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革命,而产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现代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和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国东部的科技先进性自然会使得东部发展有第二发展的空间,同时中西部的科技发展处于新型发展阶段,自然会在现代通信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方面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四、金融危机下经济视域的格局变化预测

1.东西部的联合性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发展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受挫,但是其科技发展空间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在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重建经济龙头的可能性。而西部发展在边贸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人力资本回收情况明显,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空间。在这种经济格局面前,我国政府的经济调整战略以东部沿海地区“三来一补”,西部发展“边贸合作”的经济战略格局为主,全面地促进了东西部的经济联合性发展。为了应对危机,中国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一是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医疗改革、教育产业化等,使城市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陆续出台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优先发展等政策,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因此,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视域情况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格局自然会从重工业化发展、金融业快速发展向着边贸经济合作,节能经济发展为主,全面建设东西部联合产业,一方面促进国内经济消费;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进出口产业化的调整,全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2.整体结构的转变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将会出现明显的转变。(1)结构层面转变。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集中在出口领域,对出口的影响又集中在轻工业产品,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所受冲击较大,中西部则主要是重化工型产业,所受冲击相对较小且间接。(2)出口层面转变。中西部则以内需为依托,所受冲击也必然小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东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在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外贸易处于快速发展的金融环境之中。(3)发展阶段层面。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低,经济规模小,正如美国经济基数较大,1%的降幅都会带来巨大冲击,西部地区和东部相比经济基数较小,所受影响也会相对轻微。这三方面使得我国经济格局出现了整体化的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转变。金融危机前,实际上拉动我国的GDP增长的是高达60%--70%的是“三外”――外商、外贸、外资。

4.服务业的转变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地位重要性的凸现,很多外资企业都加大了在中国地区的投入,从行业大背景来看,未来5-8年,服务外包将从低附加值的开发、测试向高附加值的、与客户结合更为紧密的咨询、运维、高端BPO(业务流程外包)等业务转移。面对目前的形势,由于出口市场萎缩,会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去就业保障,回归农业。为小城镇发展提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因此,在金融危机出现以后,政治转变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的农民和农村问题,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建成为数亿农民提供风险保障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推进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五、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东部经济弱势化明显,中部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和东北部发展迅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下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的转变影响,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自然会出现转变,产业格局出现东西部的联合性发展,金融发展出现整体结构的转变,农村服务业产业的转变,使得中西部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谢霖. 美国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D]. 兰州大学, 2010 .1-59.

[2]巩杰. 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D]. 吉林大学, 2010 .1-58.

[3]罗满秀. 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 湘潭大学, 2010 .1-86.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4

货币体系的变化或调整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较大。在经济规律作用下货币已经成为了贸易规律的禀赋,同时也是其发展的产物。货币是推动贸易交易量与流向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而言,我国既是贸易的客体,又能够对国际贸易流向、规模等方面进行有效参与,因此我国应抓住贸易中对货币持有量的优势,对世界经济流向展开引导,通过正当权益的竞争提升我国经济地位。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币最终会因贸易量的急剧攀升成为国际交易货币。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形势而言,这种情况是贸易规律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世界市场想要稳定发展、提升效率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贸易模式进展下,国际贸易模式必然会发生改变,调整为适应大国发展的模式,推动跨国贸易的有效发展。

二、建立贸易评价体系

在贸易交易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为我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上的增加。在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下,我国应改变传统落后的贸易理论,在新形势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贸易评价体系。

(一)加强理论研究。首先,我国应研究在国贸中建立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在对国家与国家经济实力、贸易量等方面的对比形成全球化下平台的比较。只有充分结合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状况,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理论,表现出国贸领域的巨大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

(二)建立顺差理论。在经济贸易过程中,我国与外国的经济贸易会存在入超与出超这两种情况。这主要是从进口与出口两个方面做出的比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顺差就是全球经济大量集中在某个国家或同一地区的表现。就我国目前经济贸易往来而言,全球产业链在许多情况下是向我国转移的,在过去十几年时间内,贸易顺差由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逐渐转移到我国内陆地区,成为了我国对一些出口量较大国家的顺差。

三、将权益作为国家战略

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推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无形要素进入了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而且无形商品带来的经济增长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有形商品。我国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加大研究力度,研究在多维化、国际化下的经济流通要素组成,保障要素的使用为我国长期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样一来,我国必须在经济上建立长远发展的目标,不能够只看到眼前利益,要将国家经济的总体提升作为战略性发展方向,保障权益的正当利用。

四、结论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软件智能化;划小经济管理范围

1 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受我国长期封闭状态的影响,一些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无法走进或带回来,这种状况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改革开放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先进经济管理理念,迅速的融入到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国土面积的制约,在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能源分布情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域性差异,不均衡发展。一些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在经济上明显落后于地理环境简单的区域。针对我国广袤的区域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上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办法,但同时又不能完全复制人家的做法,我们需要组建自己的经济管理专家队伍,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总结出一套创新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并通过管理办法的实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提升。

在进行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收集、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及趋势,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在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我们只有在不断的积累学习的情况下,在分析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管理不断进步,经济水平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有了飞速的提升,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我国的经济与全球的经济迅速而安全的融合在一起。历史的发展都具有相似性,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知,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强国,关键不在土地面积大小,不在人口多少,而在于他的国家经济实力。比如说,荷兰从占地面积及人口来说都是一个小国家,但是由于其创建了证券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经济制度,使得其成为经济上的强国。所以我们对我国的经济管理需要在实际中不断的总结、改进、创新,并最终应用于我国的经济管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2 智能经济管理软件的应用

以前企业使用传统的管理软件,软件引进后是固定的模式,不能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的变化需求进行改变,这就导致企业要么对已购买的高价软件弃之不用,要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但是二次开发的费用也相对比较高,给运行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现代化的高科技软件考虑了企业长远需求以及使用需求。可以做到软件不断的来主动适应企业,真正的成为为企业服务的工具,增强软件的实效性。CISS跨网通正是这样的软件。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以及同一类型企业大小企业之间也存在差异的事实,有针对性的开发了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软件工具。CISS跨网通的模块化设计,既可拆分又可整合,实现了根据企业需求选择性购买相关功能软件。这就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软件无论企业对于软件的功能需求有多少都要整体购买的尴尬情况,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目前市场上有很多OA办公、NC办公等,但却没有一个开发商具有能将这些系统进行整合的方案,造成企业需要向不同的开发商购买系统,而多套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和流程整合问题就成了企业的困扰,CISS跨网通是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当传统软件给企业带来的困扰时,CISS跨网通就对其市场进行了精准的高定位,实现企业简单快捷的操作需求。企业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也不用自己购买服务器,只需打开浏览器,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使用。先进软件的应用,可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为企业及经济划分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划区管理的意义

我国实行划区域经济管理。在一个经济管理区域内,各种经济的协作关系比较强、结构上也比较紧密、区域内的各企业之间保存着长期的竞争平衡状态。在这样的经济管理区域内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相对比较容易,调控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不同经济管理区域相互关联发展,又需根据各自区域的实际生产及经济发展状况,摸索出适合自己区域的经济管理策略,各经济划分区域在各自的区域内自行进行经济的管理与调控,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各区域由于地域的差异,管理的区别,会存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各区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又能给我国的经济管理带来多样性因素,国家需要通过税收来调节各区域之间的差异,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

4 划小经济管理范围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解决就业、稳定、分配、增长、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至今全球经济的管理中,仅欧美一些人口少的国家的经济管理可以提供借鉴,其他规模较大的国家则不能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实践证明对于欧美经济理论的照搬照抄,拿回来直接用,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以GDP计算的规模相近于西方国家的时候,需充分地考虑到这种人1:51规模与人类一般经验的适应性。国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就需要我们形成改进的思路,采取划小经济管理范围的做法。现如今,欧盟的经济发展趋势比较劲猛,主要是因为整个欧洲分裂成多个国家,多个国家之间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断的进行相互竞争,多个经济体共同存在产生的。我国划分多个经济管理区域,也可以使国内经济存在类似的关系。同时划分多个经济管理区域后,国家在大局上整体掌握着评价和管理权限,保障各区域之间能够长期的存在良性竞争。近年来,国家针对各经济管理区表现出的经济特点,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促进每个经济划分区的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增加了经济发展区的划分,期望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这种经济管理理念的实施,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推拉作用比较明显,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效保障措施。

5 结束语

影响我国经济管理的因素众多,但在众多因素之中,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焦点因素。分析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情况,我国需要分别让各经济划分区域分别经济发展起来,再带动其他的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最终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晨斐.论小范围效应与大国经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0.

[2]蔡册华,姚焕金.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2.

[3]汪阳红.我国经济区域规划范围划分原则及方案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8,7.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6

关键词:现代电力经济运行;问题;对策;分析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人民群众的整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力经济运行等也有了十分可观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必须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生产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等的大量用电需求。

2我国目前的现代电力经济运行现状

电力经济是以电力的生产、运输到最后的供应为一条线的重要基础性行业经济。

2.1发电方式较为多样

从我国目前的发电方式上来看,发电途径较为丰富,主要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聚变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方式为主。多样化的发电方式实现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电过程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2电力经济市场整体仍是供不应求

除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用电外,我国的工业、农业等的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等的研发所需要的电量更是十分庞大。虽然全国发电方式较为多样,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资源等较为丰富,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的电量需求和电量供应的整体情况上看,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3全国供电联网模式已成型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关于优化全国的电力资源配置上得以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这也使得我国的全国供电联网模式得以顺利、全方位落实。而这一全国性的供电联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各地区供电的压力,为我国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2.4电力经济运行存在垄断性

由于电力经济的运行对技术、资源、信息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是建立在全国供电联网模式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较好的发展,所以,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电力生产、输送等工作都是国家和政府避免统一规划和进行的,这就使得电力经济运行存在垄断性。

3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3.1电力市场没有活力

无论是电力市场还是任何环境中,没有竞争自然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也没有活力。由于电力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管是最初的电力的生产,还是中间的电力运输阶段,到最后的电力供应环节,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较大的难度,这就出现了政府垄断电力市场的现象。无论是电力价格、电力配置还是电力供应等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调整和控制的,电力市场不存在相互之间的竞争,想要获得进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3.2供电技术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我国任意一个区域,都会出现电弱、断电等情况,尤其在夏季、冬季等用电需求更大的季节。这就给我国的生产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足以说明我国的供电技术仍然需要得到提高。

3.3电力配置不科学

我国电力的配置情况普遍是按照城镇、乡村等依据来进行分配的,殊不知,就是在城镇地区,也有用电量较低的情况,在农村也存在用电量极高的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有的地区电量供应不足,有的地区需求量远远小于供应量的情况的发生。

4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电力作为最基础能源的公共产品,在运行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国家出面解决。国家在干涉中首先要了解国内现代电力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运行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1实现电量的合理、具体分配

电力的配置不仅仅是根据城市、农村等情况来进分配的,还要考虑到电力用处,是用于工业、农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用电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电力配置,避免因电力分配与实际需求量不相符,导致人民群众的用电体验不满足等情况的发生。

4.2放宽电力市场控制

政府对全国电力市场的高度控制,会给我国的电力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和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导致电力价格的不稳定或者价格过高等情况,不仅不利于现代电力经济的运行,还会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放宽其对电力市场和电力经济的控制力度,避免市场垄断情况的发生,适当将电力发展责任分给社会上有能力承担的大型企业,这样不仅能够激活我国电力市场的经济活力,还能够使得电力经济运行更为科学和顺畅。

4.3提高电力供应技术水平

电力供应技术关系着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是电力经济运行十分重要的技术领域。加大对电力经济运行的人才的培养计划的投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和提高我国的电力生产、输送以及供应技术,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重要贡献。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无论是经济发展用电需求量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需求量都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如何找准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案,是国家政府部门必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只有做好现代电力经济运行的良好的规划和调控,才能够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便捷、舒适,保障我国经济得以稳定、快速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山英.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5(21).

[2]侯丽,张译霏,王哲媛,周航.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6(16).

[3]赵华溢.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的问题分析与合理应对方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

[4]朱勇.电力经济运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7

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有关情况

1、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于我国进一步摸清第二、三产业情况,研究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宏观调控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经济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本镇范围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教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3、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税款开发的投入状况,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等。

经济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2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2年度。

4、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我镇已成立了琅岐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镇分管领导和镇机关各组办负责人组成,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协调,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普查领导小组统一制定普查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进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能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普查任务。

5、普查经费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经费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这次经济普查所需的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普查工作,保证普查经费足额按时拨付到位,决不能因普查经费不足和不到位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6、普查部门配合

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确保我镇经济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1)宣传部门:负责普查的社会宣传工作,协调琅岐广播站对普查工作进行宣传报导;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安排区级大型普查宣传活动。

(2)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提供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资料。

(3)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的提供和普查物资的政府采购工作;负责提供行政事业预算内预算外支出情况、提供国有单位资产情况和普查国有资产状况的核对工作,负责联系工商、税务等系统的普查工作。

(4)民政部门:负责提供本级社会团体和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资料,协调社会团体的普查工作。

(5)建设部门:负责提供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和物业管理企业名录,协调行业管理单位配合楼宇和住宅小区的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建设系统普查工作。

(6)交通部门:负责提供全社会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基本情况资料,组织实施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普查工作。

(7)综治部门:负责联系公安系统的普查工作,协调处理普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8)教育部门:负责提供各类教育机构和附属单位的基本情况资料,组织实施教育单位的普查工作。

(9)卫生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资料,组织实施所属卫生机构和个体、私营医疗单位的普查工作。

(10)文化部门:负责提供各类文化娱乐单位的基本情况资料,协调文化娱乐单位的普查工作。

目前我镇普查开展情况及下阶段时间安排表

1、2012年8月份成立琅岐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普查机构。

2、10月8日,区普查办对我镇27个行政村及有关部门进行清查摸底培训工作。

3、根据区里要求,10月份全面开始清查摸底工作;11月份进行行业编码、电脑录入;11月中旬省市检查验收工作;12月份补查补漏工作;12月31日零点正式开展普查登记工作。

下一阶段普查工作安排

从现在到年底的这段时间是经济普查的准备阶段,也是直接关系普查成败的关键时期,充分做好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普查的成功。根据国家普查方案的要求和我镇的具体情况,从现在到今年底要抓好以下工作:

1、落实普查经费。为保证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镇财政所要根据工作量的情况拨出经费保证普查工作的需要。

2、制定宣传计划,开展社会宣传动员。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面广,从其他试点地方的情况看,开展经济普查工作遇到了一些阻力,主要是经营者对普查工作不了解。为此,镇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势,如发放宣传单、广播等形式,创造良好的普查舆论氛围,让普查对象了解配合普查工作。

3、抓紧普查培训的准备工作。经济普查的培训工作十分浩大,主要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最主要是村的普查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要负责所在地企事业机关单位、个体工商户的清查普查工作的普查表审核工作。

4、为了保证经济普查的对象不重不漏。根据区里要求,我镇将采取全面地毯式清查与核对行政记录的办法进行,各村要根据工作职责的规定,以其管辖范围划定普查区,明确普查区界限,为清查做好准备,向镇普查办提供截止9月底的单位名录和基本情况。

5、做好普查物资的准备工作。根据区里统一部署,10月份发放清查物资和培训资料;11月-12月发放普查物资。

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篇8

关键词:日本经济;我国经济;启示

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地位在国际上屈指可数,人均GDP在逐渐提升,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应充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构建更趋合理性的国家发展机制,汲取历史经济发展的教训,积极调整经济政策与对外方针,时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循序渐进,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述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电子产品、科研产品等。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但其在“二战”后所取得的经济高速发展始终是一项壮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针对此类现象,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价格发生扭曲的情况相对较少,同时其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与规范性;有的则给予相反的解读,认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并对市场的作用予以限制与规范,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意识性的扭曲,优化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尽管学术界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可日本经济确实实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下滑,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撼动,在此应积极探索与了解导致日本经济骤然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2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

2.1二战后日本经济的一系列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其中日本也遭受了重创,战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社会经济面临崩溃的状态[1]。战争结束后,日本需要承担对战后的军人进行安置、家园重建以及多项赔款等压力,对日本经济构成了严重的打击,为应对“二战”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国家经济体制,实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以挽救日本。此阶段的经济改革,主要是由美国所发起的,“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国所占领,天皇与议会共同管制军队,天皇具有最高的统治权。其所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将军队废除,强化土地制度的有效改革,将传统封建的地主制度予以废除,将日本重要的财阀予以解散等此举实现了日本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同时,战后改革中,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如《劳动标准法》、《工会法》以及《垄断禁止法》等多项法律条文[2],旨在实现日本经济运行的健康性与规范性。

2.2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进程分析

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出现缓和的重要时期,此阶段日本的经济逐渐恢复,经济结构得到重组,以满足复兴时期的经济发展进度与节奏。在此阶段,朝鲜战争需要大量的军用物资,其为日本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是实现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1951年,日本在民间的投资、工业生产与人均消费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3],到1952年,日本的经济就达到了“二战”前的经济水平,GDP增长迅速,实现了日本经济的全面革新。照此态势,日本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逐渐步入高速成长的发展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在1955~1972年,在此发展的高峰期,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幅度达到了9%[4]。经济指标的不断增长,实现了国内多领域的全面发展,重工业快速崛起,钢铁行业、化工业等经济发展指标在不断提升,居民的收入在不断提升,由此大大刺激了消费行为。自此之后,日本的电器逐渐兴起,冰箱、电视、洗衣机行业成为主要发展部门,电器产品呈现大批量的生产,满足国内的大众消费,是实现日本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象征。高速发展阶段之后,日本经济整体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石油危机的发生,对日本的经济构成打击,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趋向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济增长幅度放缓,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再加之1980年日本泡沫经济的出现,都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创。然而,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逐渐升值,股票市场活跃,房地产的价格也在不断提升,WTO的成立,同时泡沫经济的结束,使得日本经济发展有所回升。不过从日本国内经济的运行来看,国内资金大量外流,国内可支配的资金有限,日本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与协调性被严重破坏。稳定期结束后,日本的经济逐渐下滑,从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低迷的状态,经济出现严重的负增长,人均GDP增长幅度下降,若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若想使得日本经济回到繁荣期将是一项重大挑战。纵观日本经济低迷的情况,失业率在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前景模糊[5],且消费税也在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经济衰退力度在不断加大,制约着日本整体的发展情况。

2.3二战后日本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情况的有效分析,了解到日本在经历“二战”的重创后的恢复能力超强,其一,主要是凭借一系列的民主性改革发挥了实效性,而美国的介入,又将原有的日本经济社会运行体制中的封建残余予以摒弃,实施全新土地制度、工会制度以及经济运行架构,将明治维新所遗留的问题予以解决,实现了日本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其二,日本政府部门在经济上所提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相对合理,适合日本战后时期的发展国情,通过内阁来干预国家经济[6]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在战后经济发展上,日本政府优化税收制度,强化各产业的发展作用不容忽视。

3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尽管现阶段经济发展有所下滑,但是,其在历史上所取得成就是不可磨灭的,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借鉴。“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大,是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一大奇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也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尽管世界经济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中国仍旧以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状态前进,且在经济方面赶超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与长远,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方案,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3.1强化对国家内需的掌控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表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借鉴的重要对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内需不足,消费与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存在问题[7],缺乏科学、有效的鼓励政策,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体系不稳固等所致。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解读,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实施正确、规范性的政策,正确处理货币政策,强调内需的科学性调整,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经济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敏感期,应对国际社会环境、经济局势等予以密切的关注,优化收入分配的格局,扩大就业,积极鼓励公民的消费意识,并通过相关的政策与体制来刺激消费。

3.2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工作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在银行运行方面存在缺陷,政府部门对银行、金融机构予以过度的干预[8],企业与银行间的联系又过于密切,致使金融风险滋生。企业在贷款方面存在着超量的情况,且银行的贷款严重不良,这些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吸取教训,杜绝不良债权问题的出现,积极推进科学的金融改革制度,及时对银行出现的不良贷款行为进行处理,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性,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3.3科学应对高储蓄的问题

日本在“二战”后出现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其主要得益于高储蓄,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避免发生通货膨胀问题,减少收支赤字问题的发生。但是,高储蓄问题也成为当前制约日本经济的致命点。为此,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在国内储蓄率高、银行贷款风险较难下降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对待高储蓄率问题,充分挖掘高储蓄的优点,以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逐渐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20世纪60~90年其代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经济战况可谓硕果累累;从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逐渐呈现整体滑坡的状况,中国经济逐渐崛起。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史的了解与审读,中国若想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应立足于长远,借鉴日本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急于求成,强调财政收入变化的稳定性,不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与市场经济秩序相违背,应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雪珂.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05).

[2]吴先满,蔡笑,徐春铭.试析日本经济结构内外失衡及调整对我国的启示[J].学海,2013(06).

[3]廖红英,孙志威.发达国家低碳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1(05).

[4]由俊生,王双.近现代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脉络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

[5]舒克龙.美国、日本、韩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01).

[6]富晶.日本经济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2(05).

[7]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1).

[8]仲玉娇.中国经济从日本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启示——从贫富扩大现象进行分析[J].中国商贸,2014(22).

上一篇:语文教学评课稿范文 下一篇:资产证券化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