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设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25 03:30:17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1

关键词:房屋 建筑 结构 抗震 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针对抗震设计标准和建筑类型, 在设计中要考虑地区和建筑结构条件, 双重的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在建筑物本身的材料、 地理位置、 结构层、 基础结构等方面进行抗震设计, 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稳定性,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1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对于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即在发生的地震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建筑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即其在地震中不会受到损坏,仍可以正常进行使用;而对发生的地震烈度与建筑的抗震烈度相当时,则此时建筑结构处于非弹性阶段,建筑物可能受到损坏,但经一般性的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即建筑物在地震破坏下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即建筑结构处于可修复的范围;而当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时,其烈度高于建筑物设防的烈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处于非弹性变开中,但要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不致于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在非弹性变形下人员可以从建筑物内进行逃离。

2 房屋结构抗震性能所存在的问题

地震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来源于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土壤、岩层和低级,使建筑物发生外部的裂变和挤压,当结构内部的力量超过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建筑物的变形、损坏甚至倒塌。

现阶段,房屋的抗震技术主要采用等效斜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精确度较低,所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结构抗震的刚度,按照相关理论有些学者企图从非线有限元的角度进行模型的填充,但是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实际效应并不高。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其有理论上的把握。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主要在于建筑物的刚度,所谓的规定,与在按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乘以小于 1 的周期修正系数体现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而不去计算填充墙的刚度。周期修正系数与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反应密切相关。所以在抗震设计中对于周期修正系数的确定是确定框架填充墙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那么将直接导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抗震性的不精确。另外,对于结构周期修正系数的合理性,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并没有十分肯定的理论依据和学界认可。

3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以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构造为依据。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要依据房屋的基本机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要特点的房屋为例,则主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尺寸、最小配筋率等等方面。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抗震技术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抗震设计规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对建筑结构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震措施,对于大部分建筑,只要按照规范进行合理的设计,就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第二,以房屋建筑规划和场地为依据。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很多开发商在建筑的前期对建筑场地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选择。抗震层对于建筑物未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房屋的外部情况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物理空间关系也应该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邻栋楼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外观等等都十分重要。同时在设计的前期,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上部位移的特点、位移的性能等等方面。我们知道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较长,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能够移动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物体成为障碍物。所设计的入出口等等要保证在出现地震时的绝对安全。

第三,以房屋建筑结构的结构性能目标为依据。抗震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对建筑结构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保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同时,对于没有进行地震作用设计的建筑非结构构件,也应该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使房屋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在可控的范围内。同时,大风对于建筑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进行设计方案确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大风对于建筑物水平震动所能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4 提高房屋筑工程杭震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一,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前,对于重大工程来说,应该综合考量建筑地址的地理特性,对其进行较为科学详细和准确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后,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评估的结果,设计较为科学的防震标准要求,然后进行相关施工。所以拟定进行建筑的前期,应该选择地震发生频率较低、发生地震后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影响的地方进行选址,尽量避免那些本身就容易给建筑物带来不良影响的地方。

第二,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的材料和建筑的结构特点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阶段主要使用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在实际选择中,由于地域不同和设防烈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建筑结构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抗震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对于以上几种结构形式而言,钢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在承受高压的条件下变形能力较强,是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建筑的时期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我们知道随着房屋层数的不断增加,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所能造成的水平位移也不断增大。建筑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给予较多的考量和关注。

第三,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地震的破坏力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本身的抗震的能力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关系密切。我国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的关注较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果建筑的设计防范不够合理,不仅会加大建筑工程的成本,同时对于建筑的质量而言也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理科学的观点,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内部细节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建筑的体型要简单,平立面布置宜规则

当建筑物其体型较为简单和规则时,在设计时能够更好地明确其受力性能,而且对于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实际反应及其内力也能够进行准确地分析,而且结构内部具体的构造也易于处理,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地震作用下其受到的损害也较小。而相对于体型及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物,由于立面上高低错落,这样就会形成刚度和强度上的突变,极易使应力或是变形集中出现,导致薄弱环节产生,在地震作用下其薄弱处会首先发生变形损坏,产生较大的危害。

5 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是判断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人们安全生活的重要保障,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抗震意识应该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该理念进行严格的执行和操控。本文论述了传统房屋抗震的方法,并且在实际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希望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使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逢秀,刘春刚.房屋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

[2]娄宇,温凌燕,徐小燕,王庆扬,王传甲,陈志强,彪仿俊.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11(05).

[3]王丽红. 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结构的应用研究[D]. 辽宁: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2004.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2

关键词:隔震技术;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既有;框架结构;加固;应用;分析

在我国的现有建筑房屋工程中,尤其是早期建成的建筑房屋工程,其对于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都有相对比较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在进行建筑房屋工程设计中,对于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尤为严格,而作为我国早期建成的一部分建筑房屋工程中,由于房屋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指数并不是很高,而重新进行房屋的设计建设又需要花费比较高的成本代价,对于这部分既有框架结构的建筑房屋工程,为了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建筑房屋的抗震性能作用,应用隔震加固技术进行既有框架结构房屋工程的抗震加固施工,是比较有效并且广泛普遍的方法措施。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加固中,进行加固施工应用的方法比较多,但是,使用隔震技术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实现,不仅进行加固的房屋结构具有比较好的抗震性能,并且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对于房屋原有结构功能的使用影响也非常小,具有比较突出的加固施工应用优势。

1、隔震技术的加固工作原理分析

在进行建筑房屋工程的结构加固施工中,隔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建筑房屋结构的上部以及下部之间,进行隔震支座的设置,来实现对于既有框架结构的加固实现。如下图1所示,即为隔震技术进行建筑房屋结构加固施工中,在建筑房屋结构的上下部分之间所设置的隔震支座示意图。

图1 既有框架结构加固施工中的隔震支座示意图

根据上图所示的使用隔震技术对于既有建筑房屋框架结构的加固施工方法,在地震作用发生时,隔震支座的上下建筑房屋结构部分,会在地震作用力情况下,发生相对水平的位移变化,同时隔震支座本身也会在地震的作用力下,产生相对应的缓慢弹性变形变化,从而隔震支座通过本身的缓慢弹性变形变化,对于建筑房屋的上下部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支撑,并且建筑房屋上下部结构部分的水平位移变化作用,在隔震支座缓慢弹性变形作用支撑下,会消耗掉比较多的地震作用,对于建筑房屋结构本身的破坏能力以及作用就会比较小,从而能够保证建筑房屋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地震作用对于建筑房屋结构的破坏,保证建筑房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

2、既有框架结构的隔震加固设计分析

应用隔震技术进行既有框架结构工程项目的加固施工,首先需要对于相关的施工细节以及方案措施等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在相关的结构隔震加固设计要求与指导下,进行建筑房屋工程结构的隔震加固实施。下文主要从隔震加固的适用范围以及隔震加固设计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于建筑房屋结构加固中的隔震加固设计进行分析。

2.1 隔震加固设计适用范围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施工中,隔震加固技术并不是对于所用建筑房屋结构加固都能适用,因此,隔震加固设计也并不是能够进行所有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设计与实现。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隔震加固设计实现,通常需要结合建筑房屋结构的的加固造价以及加固施工周期、房屋结构加固的合理性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下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设计与施工实现。比如,对于那些原有装修时间比较短、并且装修档次比较高、建筑房屋外观要求比较高的建筑房屋结构,以及位于地震高烈度带、并且建筑房屋结构的原有抗震能力要比加固设计抗震防烈度高出一定范围标准的建筑房屋结构中,都可以使用隔震加固技术进行隔震加固设计与应用。

2.2 隔震加固设计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在进行建筑房屋的隔震加固设计中,通常需要对于加固建筑房屋进行隔震层设计以及上下部结构改造设计、建筑房屋结构的顶撑设计等结构内容的设计实现。

首先,在进行建筑房屋加固结构的隔震层设计中,主要是进行建筑房屋加固结构中的隔震层位置以及隔震支座选型设置、隔震支座承载力、隔震支座变形能力、隔震支座节点、隔震缝构造等隔震层内容的设计实现。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隔震层位置设计确定中,需要注意根据建筑房屋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隔震层位置的设计确定,比如,在进行有地下室的建筑房屋结构隔震加固设计中,对于隔震层的位置就应设置在建筑房屋地下室的筏板或者是建筑房屋的独立柱基础顶面上的一定距离处。其次,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隔震加固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房屋的上下部结构改造设计中,进行建筑房屋的上部结构改造设计,主要就是进行建筑房屋加固隔震支座中的新增楼板的设计实现,同行情况下,进行该部分的设计最应注意新增楼板的刚度应满足相关的刚度需求。进行建筑房屋隔震层以下结构部分的设计,主要就是进行该部分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作用的验算设计。

此外,在对于加固建筑房屋结构的隔震加固设计中,首先需要注意与隔震加固建筑物进行连接的所有建筑结构都应进行断开处理,避免对于隔震加固作用性能产生影响;其次,进行隔震加固的建筑房屋内部的楼梯应注意与房屋原结构进行断开;最后,对于有伸缩缝以及无地下室的建筑房屋加固,应注意结婚具体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实施,避免对于建筑房屋结构的隔震加固性能效果产生影响。

3、既有框架结构的隔震加固施工应用

在应用隔震加固技术对于既有框架结构的建筑房屋结构进行加固施工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在进行建筑房屋的加固施工中,要按照相关的加固施工要求,对于加固建筑结构一定距离范围的填土、结构等进行清理,避免对于加固施工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施工中,要注意按照相关的建筑房屋结构隔震加固设计要求,进行加固施工实施,保证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施工质量与效果。再次,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隔震加固施工中,还要注意对于建筑房屋原有结构以及功能的破坏避免和控制,保证建筑房屋的安全以及正常使用。最后,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混凝土工程加固施工中,对于建筑房屋中增加柱身混凝土施工量小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困难问题,应注意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以及混凝土钻孔灌注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加固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施工实现,保证加固建筑房屋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

4、结束语

总之,隔震技术在建筑房屋的加固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对于加固建筑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升效果比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进建筑房屋结构加固中,应注意结合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造价以及加固施工周期等因素,进行加固技术的选择应用,以达到节省加固施工成本,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与加固效果的作用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仕升,王永幸,谢开仲.我国农村房屋抗震与加固的研究及进展[J].华南地震.2011(3).

[2]洪俊青,刘伟庆,王曙光,郭健.隔震技术在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5).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建筑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建筑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如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 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住宅建筑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 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2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2.1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建筑房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居住、教育、办公、文化和娱乐等使用要求,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同时建筑物首先要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要有保障人体健康的卫生条件,本质就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各使用功能空间、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2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普通建筑物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 例如普通住宅,普通住宅建筑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如果房屋建筑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以房养老的政策也会也会成为空谈,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因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2.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 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 H 型或者 L 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3房屋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3.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3.2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景观设计。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房屋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 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房屋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 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4结语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住宅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居民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房屋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1. 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 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但是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达到之后如果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是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然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运用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房屋设计中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景观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节能应用。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住宅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住宅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房屋建筑中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四.结语

房屋建筑设计要想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设计安全、适用、美观、经济四大原则,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度和节能效果,注重房屋居住者的需求,避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裴玉萍.北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

[2] 王毓诚.住宅建筑设计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法[J].广东科技,2009.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分析;抗震设计

1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意义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于房屋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能够居住,还增加了对房屋安全稳定及美观的要求。无疑地震的危害极大,能瞬间摧毁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如果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强,就极易在地震中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都是发生于我国境内的,级别较高的地震,都对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损害。而由于目前我国有关地震活动的监测水平有限,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也就无法对于地震灾害进行预防。面对这种情况,最适宜的做法就是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在地震中减少因房屋建筑结构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2.1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尽量减少因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差而在地震中遭受损坏。在结构工程师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首先应注重地基的作用。房屋建筑是以地基为基础的,在地基上进行建设施工的,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其次,要注意房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能有效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减少地震对于房屋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注意在房屋建筑结构上的一些抗震构造设计问题,处理好这些抗震构造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增加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2.2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完成之后,可以从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规律进行反推,找出有效降低地震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威胁的方法。结构工程师经采用的方法是在房屋建筑的基础与主体中设计一个隔震层,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使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减少建筑内各部分的碰撞摩擦,减小因地震带来的房屋建筑晃动的幅度,从而减小地震作用影响。

2.3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刚度

建筑物保持其刚度是十分重要。只有保持其体形与构件之间的几何关系,结构的计算与分析理论才能有效。刚度是满足结构正常使用的基本要求,刚度不满足要求的结构在使用上是没有意义的,刚度概念贯穿结构设计工作全过程。结构刚度分为构件的刚度与结构整体刚度两大类:构件刚度主要是梁式构件对于荷载的变形反应;整体刚度则是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变形反应,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于风、地震等特殊荷载的作用。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侧向作用逐步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结构抗侧移刚度要求越来越高。结构的刚度分布最为重要的是均衡,避免刚度剧烈变化形成应力集中。建筑物局部可以设计成柔性结构以耗散地震的能量,但整体必须是满足刚度要求的;除有特殊要求外,垂直构件的刚度不宜小于水平构件的刚度。

3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3.1房屋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地震,房屋建筑会因受到地震影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的优良程度是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是否能抵抗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房屋建筑位置的选择时一定要科学合理且慎重。在进行房屋建筑位置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合理建筑位置时,应将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场地作为第一个考虑选项,选择这样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房屋建筑,可以有效缓解地震活动影响地基稳定,造成地基塌陷,继而发生房屋建筑坍塌的情况;其次,在进行位置选择时,应尽力避免地质松软、地势狭窄等不利于抗震的土地,如河岸地、山坡地等,否则在地震突发时,极易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地质松软或地势狭窄的土地,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势必会在双重不利条件下导致房屋建筑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再次,在进行房屋建筑选址时,应避开自然灾害并发区,诸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或者滑坡危险的地段,避免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并发其他自然灾害,数灾并发,造成房屋建筑损坏严重,人员伤亡极大的严重后果。

3.2房屋结构的基础设计

基础是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房屋结构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房屋结构的基础时,必须从房屋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房屋结构的抗震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房屋建筑的相同结构单元基础尽量在相同性质的地质上,相同结构单元应采用同一种基础形式,尽量避免在同一结构单元内部分采用天热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当地基为软弱黏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加强基础整体性和刚性,以防止结构因地震引起的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

3.3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侧向作用成为结构所抵御的主要作用,保证结构在侧向作用下的刚度,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不同的材料使用,结构的高度不同;不同的结构构成,适用高度不同;不同的荷载状态,尤其是抗震状况,高度也不同。在较低楼房中,水平荷载处于次要地位,主要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要特征,同时较低楼房的层数较少,重量较小,对结构材料的强度要求不高,制约的条件较少,因而在结构类型的选择上比较灵活,砖石砌体结构是低矮建筑的基本形式之一。高层建筑结构则不同,层数多,总重大,每个竖向构件所负担的重力荷载很大,且水平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较大的弯矩、水平剪力,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要特征。为使竖构件的截面不致过大,要求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和抗剪强度。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结构,还要求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得强度低、延性差的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数更多的特高层建筑房则以采用钢结构、混凝土——钢组合结构。

4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地震灾害时有发生,为我国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为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目前的地震监测技术还不成熟,不能有效预测地震的发生。因此,突发性的地震灾害,难以预防,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2]赵桂兰.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7):194+201.

[3]朱玉华,黄海荣,胥玉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综述[J].结构工程师,2009,(5):149-153.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6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间,同一个房屋建筑不允许建造在性质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应用上,尽量全然应用天然地基或是桩基,尽可能避免出现两种地基各一半的状况。从而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刚性,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础时,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础埋置深度过浅,将会减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强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间的振幅,提高震害发生几率。因此在设计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应尽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认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实工作,确保回填土可基础侧面的紧密接触,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稳定性。最后,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础两个部分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应应用内外交圈基础圈梁,以免影响上部建筑和基础的整体性。此外,应将上部结构构造柱钢筋嵌入基础圈梁内,从而加强上部建筑和基础的连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质刚度较弱,则还需设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二、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在地震期间,房屋建筑的受损程度与建筑质量之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建筑质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则越严重。反之,若建筑质量越轻,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将会越小。其次,建筑结构越稳定,其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最小化建筑质量,以达到最小化减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减轻房屋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从而达到减轻房屋建筑墙体质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墙体质量过重,将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临地震灾害时,易受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对减轻墙体重量这一点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在建筑屋盖设计期间,应尽量选择质量较轻的材质。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顶设计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属物,以免增加屋盖重量,间接增加建筑高度,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若在屋盖设计期间,个别物品是必须建造的,则需要通过设计尽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强牢固性。选择质量轻的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

1.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宽度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与建筑本身的高宽比具有一定的关系。受地震作用影响,房屋建筑的倾斜程度(侧移程度)会因为其本身高宽比越大而越严重。同时,房屋建筑的层数越多,其在地震灾害中所面临的破坏也会越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房屋建筑对于地震破坏的抵抗能力。在设计期间,需对其建筑的高度与宽度进行合理控制。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条件下,对房屋建筑层数进行合理调整。

2.规则性设计房屋建筑结构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均匀分布结构刚度与质量、规则设计建筑平面与立体结构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设计复杂,而质量、刚度等分布混乱的情况,在面临地震时,房屋建筑将会产生扭转情况,使房屋建筑受到严重破坏。其次,在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中,房屋若具有规则性,在地震期间发生扭转的可能性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错落立面,将会因为高度过高而引起鞭梢效应。

3.合理处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缝若房屋建筑结构不规则,需处理好建筑的防震缝。设置防震缝期间,应将房屋建筑划分为相互独立且规则的结构。防震缝两边需具备足够宽度,彻底分开防震缝两边的上部建构。并顺着建筑高度,在防震缝两侧布置墙体。

4.合理布置房屋建筑的纵横墙墙体属于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刚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墙体数量,若承重墙体上,将会加大墙体间隔,进而降低房屋建筑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期间,需均匀分布房屋建筑的横墙以及纵墙,从而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5.合理布置构造柱以及圈梁构造柱、圈梁等均属于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构造体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抗剪性能,并优化建筑结构变形能力,从而使建筑结构在外力作用不大的影响下仅发生变形,不对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布置构造柱时,需以《抗震规范》作为布置依据,在墙体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促使墙体材料由脆性演变为延性。另外,圈梁有利于缓解地震对于建筑的损害,提高墙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对于增强房屋稳固性、整体性等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抑制墙体产生裂缝。

四、结语

目前,抗震技术属于房屋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抗震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满足房屋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损害。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的需求量日益上涨,促进建筑业的兴起与发展。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可遵循刚柔并济、低碳环保、多层建筑关注人文环境等原则,设计人员严谨工作态度,在设计时需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建筑要求及功能作用,对建筑的地理位置、抗震防裂、类别及高度等方面作出相关研究分析,以便展开设计工作。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

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落实,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建筑行业的发展较为快速。而其中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在建筑公司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因而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需设计人员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确保设计的房屋建筑安全稳定,满足住户要求。一般而言,房屋建筑设计的标准主要内容是: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依据现有的建设结构,不能对其产生破坏,以设计的建筑为主体,合乎常理、科学性的进行结构设计工作,避免超出设计能力范围,给施工者带来麻烦。在判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时,可从建筑的安全性、效益性、美观性、实用性、易于施工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工作。当这些方面均满足相关要求时,将表明此建筑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反之表明该设计方案存在缺陷,需改进或者重新制定新的设计方案。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一)建筑结构相关部分的设计方法

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需注意结构平面图、屋顶结构图、大样详图的设计绘制,以及建筑楼梯、基础的设计方法。绘制建筑结构平面图需考虑相关的抗震影响因素,可减少计算机软件建模环节,设计人员可直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若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建模,则需全面考虑建筑结构的受压和局部受压情况,合理使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出房屋结构荷载值,确保设计出的建筑结构方案贴近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绘制屋顶结构图可采取折板方式和梁板方式。前者可应用在跨度较小的房屋建筑结构,后者则可在不规则房屋平面以及跨度较大的房屋建筑结构使用,结构图中还应标明房屋梁板折角钢筋的位置。结构相对较为抽象,为让施工人员能更好的理解图纸意思,设计人员可将一定的空间概念融汇其中,并增强建筑图纸和示意图的理解能力。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建筑详图为基础,并可对原有详图进行局部修改操作,以便在保持建筑外形时实现结构受力和易于施工的目的,并保证建筑结构标高和外形尺寸与建筑专业的一致性,以便能规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隐患。

建筑楼梯的设计时需侧重其挠度,规范梯梁的梁下净高度,上下楼层的梯梁位置需保持一样,若出现异常情况,可采用折板楼梯进行弥补。折板楼梯钢筋需考虑结构局部应力情况,可自相关折角处将其断开锚固。梯梁的梁下净空需求以及梁板宽度需依据相应的结构标准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其符合要求。在第一段梯板设计时需考虑其基础沉降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进而考虑是否加筑梯梁。设计建筑基础需慎重考虑,因其质量水平对上层整体建筑质量有重要影响。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需考虑混凝土配料、程序等问题,并在基础配筋比上需严格按照图纸标记进行配置,以便实现最小配筋比率;对建筑基础图纸上还应标明构造柱的位置。设计整个建筑结构时应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以便增强建筑结构的坚固程度。

(二)结构设计成果检测

在对结构设计成果进行检测验算时需不同结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验算。多层结构建筑的砌底可应用底部剪力法,混合结构建筑则注意塑性变形集中化造成的不利情况。在双向板查表验算时可结合材料泊松比的意义进行验算活动,在进行结构验算时必须依照相关规范标准开展,严格核对相关数据,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当前住宅建筑大多采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对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避免楼梯间出现在房屋尾部与转角处,进行纵横墙设计时需采取对称处理。框架和抗震墙可进行双向布置,并注意控制屋顶的比例及抗震墙刚度,以确保房屋整体的安全稳定。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地下室外墙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在对房屋建筑地下室外墙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确定外墙混凝土等级以及外墙厚度。普遍看来,地下室需采取防水措施,外墙抗渗等级以及钢筋配比均需采取相关对策进行管理控制。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全面考虑分析影响因素。

(二)建筑基础底板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进行建筑基础底板设计时需注意钢筋摊铺的均匀度,防止钢筋重叠现象,有效利用天然地基优势。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底板设计前可实地搜集相关数据,充实设计资料,进而完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处理软弱地基状况时可采取换土垫层的设计,设计者只凭借经验进行处理将会造成建筑危害,不能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在砖混结构房屋设计中需考虑墙体的坑剪能力,有效防止墙体出现裂缝现象,并能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需多方面考虑,设计人员可实地考察,搜集确切数据,以防止设计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损失。以建筑质量为落脚点,重视设计细节,设计人员需提高技术水平、充实专业知识、积极积累实践经验,以便进一步完善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延标.探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山西建筑,2012,29:71-72.

[2]蒋建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探析[J].民营科技,2011,11:310.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房屋设计;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步提升,想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要求,生产经营者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应用当前的新工艺新技术,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建筑行业始终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新兴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模式,逐渐融入到了当前的房屋建筑当中,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活条件。

1传统房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房屋设计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为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房屋设计工作,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房屋设计工作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质量问题。良好的施工质量,能够保证房屋为人们提供较好的居住环境。在传统的房屋设计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传统房屋在进行设计时,通常最先考虑的都是房屋的居住空间问题,而对于最为重要的质量问题却不够重视。因为房屋的设计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不断的返修和重建,这些工作,都会给房屋的质量造成影响[1]。第二,传统房屋设计工作中不够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主题。在传统的房屋设计工作中,对于节能环保的设计问题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房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建筑垃圾的产生,将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不利于人们居住。在进行房屋设计工作时,就需要将房屋建设施工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由此才能够有效满足节能减排的社会要求。

2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需要遵循的原则

2.1房屋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进行房屋设计时,需要将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进行房屋设计的人员,需要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积极融入到房屋设计中,使得房屋设计工作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负责房屋设计的工作人员应该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勘察,从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工作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这样做的效果是能够有效防止一些有害建筑的出现,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2]。

2.2房屋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节约能源消耗的原则

节约能源的原则,也是进行房屋设计工作的必要原则之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节约能源的消耗情况,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设计人员在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房屋设计时,需要将节约能源的原则贯穿其中。采用新型的节能材料,能够为遵循节能的原则提供较好的前提。建筑性能,是进行房屋设计工作时的重要目标,在保证建筑性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房屋设计中可能使用到的能源,这样就能够为防止能源浪费现象提供一定保障[3]。

2.3房屋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消除污染的原则

消除污染,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进行房屋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进行房屋的建设施工时,必然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尽可能地降低房屋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设计目标,同时也是在进行房屋设计工作过程中就需要事先进行考虑的。在进行房屋设计工作之前,就需要将房屋建设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污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应的应对工作,这其中主要针对房屋建设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土壤污染问题、建筑垃圾污染问题以及噪声污染污染问题。针对房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控制和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污染情况的发生[4]。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房屋设计工作中的具体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案,能够为房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房屋设计工作时,需要将房屋周围的整体环境进行综合考虑。绿色建筑,在一些时候,会受到整体气候环境的影响,因而,在进行房屋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考虑的及时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气候情况,进行房屋的总体设计,能够有效结合到当地的情况,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入工作。做好选材工作,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合理的选材,能够为房屋室内设计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减少一些能源材料的使用,有效遵循了节约能源消耗的原则。在进行房屋设计工作时,就要将材料的运输工作考虑在内,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运输,相应也能够有效减少其中出现的能耗问题,为降低建筑物本身的原料消耗也起到良好作用,换句话说,这是对建筑材料的保护措施。使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能够为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发挥良好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主题,将自然资源有效结合到房屋设计工作之中,能够做到各项自然资源的合理转换,为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提供良好前提条件[5]。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情况。

4总结

绿色建筑的理念,保护了周围的环境,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建筑过程的各种能耗,是一种节能且环保的设计理念,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到房屋设计工作当中,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众多设计者们的普遍共识。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房屋设计中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积极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339.

[2]王忠义,郭大鹏.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融入[J].门窗,2014(12):273.

[3]夏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08.

[4]刘年臣.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江西建材,2015(16):6-7.

[5]张洁.刍议新时期房屋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入[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7):53

上一篇:物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