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6 22:06:05

运维工程管理

运维工程管理篇1

关键词:水闸运行;运行维护;运行故障

水闸是广泛用来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水闸类型很多,按照用途可分为节制闸、进水闸、分洪闸、排水闸、挡潮闸、排沙闸和排污闸等多种型式。水闸由闸室及上、下游连接段组成。其中闸室是主要部分,由闸门、启闭机及闸墩、底板、胸墙、交通桥等设施构成。水闸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风雨、雷电、两侧水头差、泄流冲击等各种静载与动荷交变的影响,机电设备和土建设施都会受到磨损、侵蚀而损坏,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水闸运行维护,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是水闸运行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本文针对水闸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探讨了加强水闸运行维护的措施。

1 水闸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分析

1.1 主体结构破坏

由于水闸大部分建在土基之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1)因土基抗冲能力较弱,容易引起水闸下游受到冲刷而损坏。水闸泄流时,由于各个通道的闸门开度存在差异,下游水流的横向分布不会完全一致,从而产生回流区域及折冲水流、立轴漩涡等,对下游护底产生严重冲刷。同时,水闸下游变幅较大,可能形成临界水跃,对下游河床冲刷影响较大。(2)土基压缩性较大,承载能力低,并且由于分布不均匀,地基可能产生沉降差,引起闸室倾斜和止水破坏,甚至底板断裂。这是由于地基在水闸蓄水后,土体基本呈饱和状态,抗剪能力较差,土粒之间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发生迁移滑动而引起结构变形。(3)土基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产生渗透变形,土基颗粒受到冲刷会形成漏水通道,导致闸基和两岸被蚀孔,引起水闸沉降、倾斜、断裂甚至倒塌。

1.2 机电设备故障

水闸大多采用卷P式启闭机,经过长期运行容易出现以下故障:(1)齿轮磨损、崩齿。主要原因是制造精度差、安装误差、维护不到位。(2)钢丝绳锈蚀、断丝、轧伤。这是由于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环境下,加上使用、维护不周到,如钢丝绳排列紊乱、滑轮组故障未及时处理等。(3)制动器多采用电磁式的,常见故障有制动轮裂纹、砂眼、摆动值超出允许值、闸瓦退程间隙超标及制动弹簧失却弹性、变形、断裂等。(4)传动轴损伤、变形超出运行范围等。(5)轴承故障,如轴承间隙过大、滚动轴承保持架损坏等。(6)避雷装置故障,如连接不好、断口等,在雷雨季节容易导致水闸、电气设备受到雷击而损坏,影响水闸正常运行。

1.3 运行维护问题

水闸需要承担分洪泄水和挡水功能。拦河蓄水时,水闸上下游之间存在水头差,容易引起闸基与两岸的渗透变形乃至渗透破坏。在分洪泄水时,由于水流速度大,造成水闸下游受到冲刷破坏。而且泄水时多孔闸门启闭不同步、流量分布不均匀,导致单孔流量过大或者偏流现象而引起闸门损坏。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设备处于不正常状态,在进行上述操作时极易发生事故。

2 加强水闸运行维护的措施

2.1 加强运维管理,落实责任制度

一些水闸管理单位没有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不落实、形同虚设,这样就无法保证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所以对于任何水闸管理单位而言,完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都是第一要务。水闸运行维护主要包括土工建筑、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几部分内容,应当分别制定并完善运行维护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必须落实责任制。

2.2 坚持预防为主,做好日常维护

2.2.1 土工建筑物的维护。日常巡视检查完好程度,做好清洁工作。发现雨淋沟塌陷、浪窝及岸翼墙后填土区跌塘、下陷时,及时修补。底板、消力池等处砂石杂物定期清理。水闸止水部分损坏,应及时修理、更换或补充填料。混凝土表面破损、露筋及时修补,修补材料根据破损程度可选择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或混凝土。

2.2.2 闸门的维护。闸门的维护工作包括检查清理、观测调整、防风浪等内容。检查清理就是检查门体、门槽处有无泥沙、漂浮物等影响闸门的启闭、密封性能的杂物,有则及时清理。拦污栅前面的水草、漂浮物应定期清理。定期观测调整闸门,如检查闸门运行的平衡性,有无跑偏现象;止水橡胶的状态,有无漏水、破损现象;应根据故障情况及时调整。有风浪时,应加设防浪板或在胸墙低梁处加开扩散孔。

2.2.3 启闭机的维护。启闭机的维护工作包括清洁、紧固、调整和。油污、灰尘会增加机械磨损,引起制动故障,使电器接点接触不良,地面油污还会使工作人员摔倒受伤,所以脏污必须定期清洁。重点是设备表面、制动轮圆周面、电器接点、电磁吸合面和周围环境。启闭机紧固连接会由于振动而松动,所以必须定期紧固,消除事故隐患。需要紧固的部位包括压力油系统管路螺纹接头、密封压盖螺栓、基础地脚螺栓、法兰螺栓、钢丝绳压紧螺栓及吊耳螺栓等。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松动等原因,出现间隙变大、行程改变等问题,引起振动、噪声并加快磨损。调整内容包括:轴承配合间隙、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松闸间隙、齿轮啮合间隙;离合器离合行程、制动器退闸行程、限位开关行程、启闭位置指示行程等;皮带、链条、弹簧松紧力调整;电流、电压及启闭机制动力矩、速度、压力等参数调整。检查所有设备点,根据状态进行,保持良好。

2.2.4 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的维护。机电设备必须保证绝缘良好和避免接头松动,故应检查电动机接线盒干燥状态,做好防潮处理;检查压线螺栓是否松动,有松动及时紧固;配电箱、开关箱保持清洁,并完善防潮、防雨措施。开关、继电器保持清洁,检查触点、接头连接状态,必要时调整、紧固。检查电器绝缘性能,如定期检测电动机绕组绝缘值。发电机按照规程进行维护,蓄电池组应每月至少充电一次。发电机应每月试运行一次。对防雷设施定期进行检测,发现断路和对地电阻值升高及时处理。

2.3 按照规程操作,保障设备安全

启闭机运行前,要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否则不宜启动。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应有专人在设备旁、监控室进行监护。闸门在不同开启位置下运行时,应密切关注闸门、闸身的振动以及对下流的冲刷。应控制远程水跃在消力池内,因此开闸放水时闸门应缓慢提升,在出闸水流要跃出消力池时停止提升,稳定后再增大闸门开度。对于多孔闸门的操作,尽量同时同步开启;若不能同时启闭,应对称启闭,即先中间孔再依次两边对称开启;关闸操作相反。闸门同步开启一定高度,须暂停一段时间,水流稳定后,再进行提升。若发现某孔流量明显偏大,应适当调小一些,以保持各孔流量均衡。

3 结语

水闸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然而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它运行使用中的一些特殊要求。只有明晰水闸运行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掌握好运行维护技术,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减少故障,避免事故发生,确保水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雅琦.浅析水闸科学管理与安全运行[J].中国水利,2016(7).

作者简介:

运维工程管理篇2

从现状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系统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对运维服务外包商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处于粗放管理的状态,日常运维工作常处于“救火”状态。因此,在金宏工程运维中引入运维服务管理标准,使运维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是“用好”金宏工程的重要保证。

一、运维服务管理标准ITIL

运维服务管理是金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内容多、实施时间长、管理环节繁琐,因此具有良好效果和效率的运维服务管理标准对于金宏工程的成功运用至关重要。国外有关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已进行了多年有益的探索,并制定了一系列运维服务管理标准,其中最成熟和最有效率的运维服务管理标准当属ITIL。

ITIL是英国商务部OGC收集和分析政府各种组织机构有效解决IT运维服务管理问题方面的信息,找出那些对政府部门的有益做法,集合形成的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框架。自1980年至今,ITIL经历了三个版本:

Versionl1986-1999年原始版,主要基于部门非职能型实践,开发了40多卷技术指导图书。

Version21999-2006年v2版,主要基于系统的流程型实践,共有10本技术指导图书。其核心主体框架主要包括:业务管理、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和安全管理等6个模块。

Version32004-2007年v3版,整合v1和v2的精华,融入IT服务管理领域当前最新和最佳的实践,尤其是引入“生命周期”概念,开发了5本基于生命周期技术的指导图书,形成了ITILv3的核心。

总之,1TIL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它列出了各个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目标、活动、输入和输出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保证各流程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并与其它流程相协调。至于具体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这近似于“基于组件编程”思想:各流程相对独立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流程之间及流程和业务之间的接口根据业务和IT管理方面的需要事先设计好。可方便地增加或放弃某个流程,同时其它流程还可继续保持运营。

二、金宏工程的运维管理模型

结合传统的IT运维实施经验,和国际流行的运维服务管理概念及实施经验,金宏工程应考虑多部委共同参与的特点,遵照ITIL标准对运维服务中的人员、技术、流程3大要素进行组织、控制,来提出有效的运维管理体系架构(即运维管理模型)。ITIL标准中的“人员”指进行IT运维所必须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流程”指IT运维的各种业务过程;“技术”指IT运维服务应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一)组织模型

金宏工程的用户包括8个共建部委,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共享的信息平台和各部委自己的子项工程,工程和业务涉及面广,在运维上还很可能出现认识不统一、模式不确定等问题或困难。因此,系统成功运维的关键不仅在技术,更在于协调。另外,保密和安全也是金宏工程的重点。根据金宏工程上述特点,其运维的组织结构设计如下:

金宏工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对金宏工程进行战略规划和金宏系统运维管理进行决策;金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金宏系统运维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根据金宏工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做出的决策,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数据服务主中心,通过各共建部门下达到各数据服务分中心,并监督和跟踪工作的进展;金宏工程安全保密办公室,对金宏工程涉及安全、保密、密码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各共建部门,组织共建部门用户和运维部门共同做好系统的信息共享、应用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数据服务主中心,承担金宏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及时将各分中心提供的共享数据载入信息共享平台,保障信息共享平台各项服务功能的实现;共建部门的数据服务分中心,主要负责各自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并负责及时、准确地提供本部门的共享信息资源。

应该说明的是,金宏工程的很多应用都部署在各部委的纵网,所以对金宏工程各子项来说,运维人员不仅是部委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还包括地方相关单位的信息技术人员。但金宏工程B/S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运维的主要任务在服务器端,所以地方信息技术人员的任务相对少一些。

(二)流程模型

金宏系统运维的管理工作应立足于使数据服务主中心和各数据服务分中心的主要工作流程保持协调和一致,因此必须设定一个基于ITIL标准的金宏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流程,作为金宏系统运维的统一和基本的要求。在符合基本流程的前提下,各数据分中心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其他适用的运维工作流程。这些数据服务分中心可同时归属于各部委信息中心基于ITIL标准建立的统一或集中的运维平台。

从纵向看,金宏工程运维的基本流程应包括服务支持流程和日常运维流程2大类。服务支持流程主要规范运维团队对顾客/用户提供支持服务;日常运维流程则是运维部门进行金宏系统正常运维管理所需执行的工作流程,如安全类维护、网络类维护、数据类维护、环境类维护等。

从横向看,金宏工程运维的基本流程应包括服务台工作流程、事件管理流程、应急响应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流程、意见建议处理流程、日常运行维护、信息共享和完善性维护流程等八部分。

金宏工程的服务台设计为三线技术支持。首先,服务台在其能力和服务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最初的支持(一线支持),并尽可能使事情处理完毕。如服务台无法处理,则由服务台将事情分配给本单位适当的运维部门。运维部门针对情况按工作流程进行处理,使事情得到解决(二线支持)。如果运维部门仍无法处理,由运维部门向供方(系统承建单位或供应商)提出要求,获得供方的支持(可称为三线支持)。

(三)技术模型

金宏工程包含10个共享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8个重点宏观经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宏观经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原型、过渡网等。

10个共享数据库包括:

国家财政预算收支共享数据库(财政部)、金融共享数据库(中国人行)、经济统计共享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外贸

进出口共享数据库(海关总署)、外经共享数据库(商务部等)、国际收支共享数据库(国家外汇局)、国有重点企业共享数据库(国资委)、重要商品价格共享数据库(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共享数据库(国家发改委)、经济文献共享库(国家发改委)。

8个重点业务系统包括: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系统、价格监管信息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性资源信息系统、财政经济分析预测系统、金融运行分析信息系统、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信息系统、国有重点企业业务信息系统。

金宏工程是一十庞大、复杂的系统,运堆的技术手段可分5层框架:

(1)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

(2)操作系统:包括AIX、Sun等。

(3)平台软件:包括DB2数据库、金蝶应用服务器、WeblogicServer等。

(4)应用软件:业务应用软件。

(5)门户:金宏共享平台门户和各子项应用支撑平台的门户。

(6)监控软件:监控软件对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进行监控。

三、实施运维服务管理模型的关键问题

运维服务占整个金宏系统生命周期80%的时间。管好用好金宏系统离不开高效、经济的运维服务。上述基于ITIL标准的金宏系统运维服务管理模型的提出,为更好地实现金宏系统的运维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同时也将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管理进一步积累经验。当然上述模型本身还需经实践进一步检验,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优化和改进。为更好地推进ITIL运维服务管理模型,建议: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把ITIL标准融入金宏工程运维服务管理中,以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金宏工程运维服务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

二是加大ITIL运维服务管理模型的宣传力度,扩大模型优越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力。要让现有组织架构下的所有IT管理部门认识到实施ITIL标准并不需要重建组织机构及其职能。ITIL只是提供了一个指导性体系框架,这个框架既可以保留组织现有的IT管理方法和技术中的合理部分,同时还增加必要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方便和加强了各种IT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

三是从各部门不同状况出发,选取实施重点,量力而行,并逐步改善/提高各流程的效率。各共建部门不要一开始就试图同时实施运维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的所有流程,而以先从服务台、事件管理等最现实的流程做起,再逐步扩展到问题、配置、变更等其他流程,这是保证实施运维服务管理模型的正确途径和关键。

运维工程管理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人工砂石系统 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水利工程的人工砂石系统主要由粗碎、中碎、细碎、制砂、筛分、废水处理等几大分系统组成,其中,粗碎分系统直接对采场来料进行处理,细碎分系统与筛分分系统等工作量较大,制砂分系统对工作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虽然系统要求不同,但每个分系统中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电气运行设备,电气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因此,对水利工程人工砂石系统的电气设备运维管理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在新的人工砂石系统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不对其相关设备进行科学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便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水利工程的人工砂石系统中,一般原料都是石灰岩,这种原料其抗挤压强度相对较低,在现代的生产方法中,虽然系统普遍采用的是湿法,但在原料进行破碎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生石粉,尤其是在破碎制砂分系统中的表现尤为突出[1]。另外,由于研磨过程主要运用的是洗石机,会产生过多的石粉,石料也会因水洗而较易流失。经过破碎与制砂流程的混合料再进入筛分分系统中,便会生成一些粉尘,这些粉尘会漂浮在空气中,且无孔不入,不仅会对系统内部的电气设备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提升电气设备的故障率,还会污染生产作业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其次,在水利工程的人工砂石系统中,粗碎分系统的颚破排料口普遍存在尺寸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尺寸过小容易导致生产过程中的产量下降。原料在经过破碎以后,每一个尺寸的半成品料都需要有一定的比例,但现阶段所产出的半成品料中,大于150毫米的相对较少,所占比例过低,在一筛完成以后,半成品料返回中碎分系统的量相对较少,这便导致了中碎分系统一直处于一种低负荷的运行状态,设备没有被充分利用。

最后,在水利工程的人工砂石系统中,筛分系统中的振动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造成较大的噪声污染,尤其是设备中的钢结构溜槽以及震动筛落料两个部分的噪音比较严重。

2 改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水利工程人工砂石系统的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保证砂石骨料可以正常供应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些相对简单且费用较少的相关改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可以采用喷水的方法抑制空气中的粉尘。在毛料进入粗碎分系统中之前,可以直接在毛料上喷水,以保证粗碎以后的石料仍然保持湿润状态,降低石料的扬尘率,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石料的含水量不超标[2]。另外,在中碎分系统、细碎分系统以及筛分分系统等环节中,也可以通过加水以及喷雾的方法进行抑尘处理,以降低粉尘对系统内部电气设备的影响,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二,对粗碎分系统的颚破设备来说,可以对其排料口的尺寸适当加大,以提升半成品中150毫米以上石料的比例,进而提升中碎分系统的利用率,是整个系统的破碎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处理级配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使系统可以满足均衡生产的科学要求,对系统内部粗碎分系统的颚破设备也实现了优化。

第三,在水利工程的人工砂石系统中,噪声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不仅砂石与机械之间、砂石与砂石之间的撞击会产生噪声,电气设备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但噪声过大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对声源的控制是根本的处理方法,因此,需要对设备声源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在保证生产力的前提下将舍必中的一部分钢制筛网更换成为声音更小的聚氨酯筛网,也可以在石料的漏斗溜槽部位添加缓冲装置,以减少石料与下方钢板的直接撞击[3]。另外,还可以在不影响下料的基础之上增加用于缓冲的角铁,对石料产生料衬作用,也可以运用铺设橡胶垫或已经淘汰的聚氨酯筛网增加石料缓冲,降低其与下方钢板的摩擦面积,以达到降低设备噪声的目的。

3 系统设备运维管理的优化讨论

但是,在整个设备系统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单单只依靠简单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想要真正意义上保证整个生产系统中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生产出更加经济稳定的石料,还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设计工艺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优化改造,具体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首先,一筛分系统中的工艺一直以来都是现将石料破碎,之后进行筛选,但实际上可以将这项工艺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改为先进行筛选,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破碎,以避免过大的石料进入一筛系统中,降低过大石料对设备筛网与溜槽的不必要磨损。

其次,只依靠喷雾加水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问题,而且这种方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4]。因此,需要对扬尘比较严重的分系统进行全封闭处理,之后再运用除尘设备对粉尘进行收集再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粉尘,还提升了原料利用率。

最后,电气控制是整个系统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特别是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使设备生产的效率有效提升,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4 结论

电气设备是人工砂石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每一个分系统中都必不可少,电气设备是否合理运行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系统的生产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水利工程人工砂石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运维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建峰,艾文武.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大型人工砂石系统设计与施工――以小湾水电站孔雀沟人工砂石加工系统为例[J].中国水利,2013,12(20):206-207.

[2]胡捷.国内在建大型水电站人工砂石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设备管理模式简介[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4,02(15):129-130.

[3]蔡为武.关于水力发电工程的经济分析――学习国外经济分析理论的初步体会[J].水力发电,2013,04(19):105-106.

运维工程管理篇4

关键词:传统教学;项目教学;教学革新

一、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7月,北京市在用电梯的数量已达到12.4万台,并以每年1万台的速度递增,其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4万台,电梯保有数量已超过纽约等世界超大型城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部电梯每年需要请安检部门检验一次。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一年一检对于始终处在动

态之中的电梯是远远不够的,电梯是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来维护的

设备,定期的维修、日常的保养是维持电梯寿命的必要环节。而维修、保养不力,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电梯维保单位306家,平均每家企业维保400台电梯。实际上,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维保电梯数量不足

100台,甚至更少。

据业内知情者介绍,目前电梯维保市场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有些维保公司只有两三个人,在没有取得维保资质的情

况下,“挂靠”其他维保公司,维保质量很难过关。

(2)维保收费价格差距大,也是维保市场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一部电梯每月维保价格正常在350元左右,而一些小的维保公司收费只有200元,甚至更低,报价过低根本无法保证维保质量。

(3)受到高房租、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维保公司网点分布不够多,很难做到快速响应。

(4)由于电梯维保工作比较苦、比较累,人员流动较大。一些维保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雇佣无证人员上岗,即使有了上岗证,很多人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造成行业专业人才缺乏。

针对上述现象,急需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充实到电梯行业中去。目前,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多电梯培训机构,他们大多是针对电梯作业人员上岗证的考核内容进行培训,甚至没有实训设备,经过培训的学员,到了工作岗位后,还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操作,因此,极大地浪费了电梯维保企业的人力和物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简称PBL)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选择典型项目,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三、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外在动力十分重要,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

项目教学: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生强调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1)教师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者(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育人的设计师。

(2)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构建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3)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将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课程的目标细

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三维目标,在知识目标中,重点掌握电梯结构部件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安装位置以及维修与保养的仪器仪表使用方法。在能力目标中,重点掌握电梯各个部件维护保养的流程、操作的方法、相关的国家标准、职业标准。在素质目标中,重点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各个目标细化到每项工作任务中,通过反复的强化,使学生的技能、理论和素质得到提升。

2.课程内容

DB11/418—2007《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要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分为半月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半年保养和年保养,每次保养的内容和项目均不完全相同,如半月保养的项目就有26项,每月保养的项目有43项。因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课程设计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又包括若干个小任务,以此实现电梯维保公司提出的“无遗漏”保养原则。

3.考核与评价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客观评价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水平,遵循以下原则,制订多元化课业评价

方案。

每个任务都有评价,但是评价的侧重点和内容是不同的。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或企业)评价的方式,以此来考核学生的三维目标的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结束后,采用抽签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项目掌握情况。在学期末,通过技能比武的方式,来考查小组的团队精神及对工作流程等的掌握情况。

如,对项目4的课业评价模块与权重:

过程性评价(70%)。

项目4在第三教学周考核,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20%):

(1)能熟练安装与调整随行电缆、国家标准要求。

(2)能熟练检查与调整自动门防夹装置、国家标准要求。

(3)能熟练验证消防功能及检修功能、国家标准要求。

自评、互评、师评(或企业评价)(30%):

(1)对该任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3)团队协作、密切配合情况。

(4)工作页填写情况。

(5)课堂纪律。

结果评价(30%)。

技能比武(30%)在十三教学周进行技能比武,以组为单位,一人笔试,两人实操,两项成绩之和为小组每个人的得分。

(1)笔试(40%)能写出某一个项目维护与保养的工作过程(包括工具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的过程、国标要求、安全性等)。

(2)实操(60%)能对某一个项目进行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包括工具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的过程、国标要求、安全性等)。

五、课程实施过程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电梯运行管理与

维修课程,在我校2009级城铁电气0903班进行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整个班级就是一个电梯维保公司,任课教师是维保经理,辅导教师是安全监察部经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电梯维保站,每个站设置站长一名、安全员一名以及维保员两

名,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来安排岗位。通过对我校三部实际在用电梯进行操作,力图与实际现场实现零距离接轨。

授课时,每个任务按照知识准备、任务分析、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评价、知识系统化等步骤来实施,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利用视频、实物、学习手册、工作页、国家标准等大量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理论、实操、视频、实物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可知实

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习训练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在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又增加了多种实用性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在校的操作技能训练的面更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生产能力,也为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发展打

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姚.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吴言.项目教学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3]刘云生.项目学习: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学刊,2002.

[4]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职业技术教育,2006.

运维工程管理篇5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运维管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91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致力于电网建设,电网得到了广泛覆盖。而电网广泛覆盖下,电网运维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尽管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得到积极推广应用,但在运维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力求使变电运维管理更为科学完善,确保供电质量。

1 变电运维过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难以对现场作业进行有效监管

传统变电运维管理,设备检修都是在断电状态下所进行的,检修过程需要有专人验收把关,并需要配套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而变电运维一体化之后,运维管理中多部门融合,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还可能兼任质量监督人员,检修、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失去原有意义,监管体系及机制被极大弱化,设备维修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

1.2 难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旨在提高管理效果,因此管理过程中一人多岗现象时有出现,使得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增大,工作量大大增加。比如说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负责管理工作,有时还需要负责检修工作,而对于220kV 停电检修来讲,还需要进行安全防范,作业频繁,至少需要1-2小时,工作人员疲劳作业,安全作业得不到保障。可以说运维一体化管理中,一人多岗制度尽管使人力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变维管理人员精力有限,多岗工作下,很容易疲劳作业,出现操作上的失误,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营打来极大安全隐患[2]。

1.3 难以提供复合型的运维人才

变维一体化同一般的维修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变维一体化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深度及广度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对变维管理多个岗位工作流程有全面了解,并具备相关岗位工作经验,例如他们不仅需要熟悉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还需要掌握各种设备试验,拥有较强综合性知识储备。但是当前很多员工都达不到要求,变电运维管理符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的匮乏导致很多运维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影响工作进度及质量。

1.4 工作流程欠规范

变电运维一体化下,变电运营集为一体,运营人员既要进行运营管理业务,同时还要做好对设备系统的检修维护,传统的变电运维工作流程同现在工作标准已经不相适应,以前的“两票三制”已经不能有效防止人员违章,变维一体化下工作流程欠规范,不标准,需要根据当前工作流程制定更为规范完善的工作流程及标准,从而实现变电运维的双效提升。

2 变电运维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策略

2.1 完善变电运维工作流程及标准

变电运维一体化下需要对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及标准重新定义,在原有业务基础上需要增加消缺、设备维护等工作项目,编制相应作业指导书,制定现场作业控制卡,对设备管理及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完善,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求。

2.2 细化变电运维工作业务

按照从简单到困难这样的划分原则对变电运维工作业务进行合理划分,将变电检修项目进行有效区分,分块打包。同时还要按照管理人员各自专长业务,给其分配相应工作业务,规定各自工作量,这样变电运维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安全性才有保障。

2.3 整合变电运维各部门职责

对变电运维各个部门(运行部门、检修部门等)的职责进行整合,整合之后设置专门运维部门及集控部门。运维部门负责运维过程中的消缺检验;集控部门负责运维设备的巡检,负责日常值班管理[3]。同时运维部门中运行及检修需要独立出来,每个岗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完善监管体系,实现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的一体化。

2.4 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培训过程中需要按照工作人员专业情况制定合理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后运维人员能够承担相应工作。对培训力度需要逐步加大,聘请专家,亲自现场讲解,学员练习,熟练之后业务考试,确保工作人员对培训内容能够消化吸收,为机构多输送及储备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4]。

3 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变电运维要求越来越高,将变电运行、变电维护合二为一,变电运维一体化是电力系统未来发展总体趋势。尽管变电运维一体化下工作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难以对现场作业进行有效监管、难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难以提供复合型的运维人才、工作流程欠规范等问题也比较突出,需要在日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变电运维工作流程及标准、细化变电运维工作业务、整合变电运维各部门职责、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等措施加强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得以有效实施,供电安全才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贺林军, 周文丽.简述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问题与应对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9):118.

[2]林进财.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02):268.

[3]陈慧群.220 kV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控制剖析[J]. 科技资讯,2015,13(32):35-36.

运维工程管理篇6

【关键词】机房运维标准化 流程管理模式 应用

1 机房运维标准化中流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过多导致运维工作难度增大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设置有独立的机房,伴随着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对机房的运维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机房内,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消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以及维护体系等众多设备与系统。一般情况下,机房的运维设备较多,设备内部的单元构件更是数不胜数,不同设备之间虽然运用了不同的技术,但是设备之间还是存在着必要的联系,每个设备的运行情况都会对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设备对于运维工作具有较多的要求,而设备数量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1.2 机房停机损失严重

机房是企业运行的核心部件,机房的停机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证机房的稳定运行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安全故障问题是导致机房停机的主要原因,而机房停机半个小时,就会对企业造成平均五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并间接耗费原材料与人力资源等。根据我国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由于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停机损失,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则应该依法处置。所以,工作人员对于机房运维的安全与管理具有很大的责任,对于维护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继续操作,只有保证工作的规范性,才能提升机房运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3 缺乏先进的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机房运维管理对于企业运行的重要意义,因此,众多企业都积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以实现对机房的升级。但是,目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无法实现机房运维质量的提升,因为在短时间内,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很大的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相关设备的使用规范与新技术的学习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我国还缺乏对于先进设备的使用经验,因此要想解决该问题必须实现工作人员技术的进步。

2 流程管理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机房的运维工作主要是保证机房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该项工作具有不容小觑的复杂性,特别是专业化的机房更是需要高技术的运维团队进行全面的管理,单个人的运维工作对于复杂性的机房而言,是完全起不到良好管理效果的。因此,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体系,以提升运维工作的效率,满足运维工作流程的复杂要求。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房运维工作的管理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1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整理

对于机房运维工作的流程管理,首先,需要实现对设备的管理,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有序的分类,实现最优化的安排组合,机房的运维资源包括工作人员、相关设备与技术技能等;其次,对运维人员的具体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技术水平设置岗位,明确每位运维人员的工作责任,实现对于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尤其对运维工作的直接操作人员需要严格的审核,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并设置规范的操作制度,实现运维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性;最后,明确流程管理的目标,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经验总结,实现对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总而言之,机房运维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相关的设备要进行必要的细节检验与定期整理。

2.2 实现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实现对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停机故障的发生,对于流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于流程的整理与具体流程体系的设计。对于流程的管理可以使用相关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其能够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不稳定的运行进行必要的提醒与实时的监测分析。而对于设备操作流程的管理,则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实现操作流程的正确性。除此之外,对设备的运行环境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标准化管理。

2.3 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流程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机房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是促进对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这能够快速地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技术知识的掌握与工作效率。对于机房的运维工作需要高水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运维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运维人员的选择标准一般是年龄小、理解能力强以及学习能力强等,这样能够很好地接受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先进设备应用的掌握。而对于部分经验老道的工作人员,其已经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因此在进行必要的培训后,其能够对自身的技能进行一定的升级与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房的运维工作质量。总而言之,企业需要针对机房运维工作的相关内容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以促进工作人员技能的升级与改进,从而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质量与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机房运维工作进行必要的流程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机房运维流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该方面的内容已经引起了我国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在高性能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完备的机房运维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确保机房运作的高效性,对流程管理的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对机房运维管理工作的完善,同时还可以确保机房较低成本及安全的运行。应用先进的流程管理模式对机房“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达到了服务企业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俊,周永兵,周俊等.南京广电分前端机房信息化运维管理的技术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6,23(01).

[2]郝君,向明,李建光等.水电生产管理系统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深化应用与实践[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6,2(01).

[3]恽B,马思硕,李飞.基于ITIL的信息系统运维体系标准化研究与应用[J].电气应用,2015.

作者单位

运维工程管理篇7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上海公安信息化建设日臻完善,成为保障日常工作的重要支撑。加强对公安信息通信系统的维护,保证各套系统及关键设备安全、健康、稳定地运行,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公安科技部门的工作重点。为厘清现状,发现问题,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有必要对上海公安信息中心运维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基于业界先进的ITIL理念和ISO20000标准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公安信息中心运维服务管理体系框架。

何谓ITIL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英国国家计算机和电信局开发出来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库,通过把英国各行业IT管理的最佳实践归纳起来变成规范,是被业界广为接受的IT服务管理方法。它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IT服务与企业业务,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支持的质量与水平,让既有的IT应用产生更大效能。

对于公安信息化管理来说,ITIL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服务管理的系统理论框架,公安信息中心运维服务管理可以此为指导,运用ITIL所提供的一系列标准和模型来制定IT管理政策,控制IT风险,实施IT流程,对于提高公安信息化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有极大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从整个运行过程来看,ITIL可以分为十个流程,即IT服务财务业务管理、能力管理、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管理。前五个流程属于服务提供流程,后五个流程加上服务台属于服务支持流程。

表1 ITIL服务交付和服务支持

服务交付:服务交付主要面向为服务付费的机构和个人客户(Customer)。它的任务是根据组织的业务需求,对服务能力、持续性、可用性等服务级别目标进行规划和设计,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实现这些服务目标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也就是说,在进行服务提供流程设计时,必须在服务级别目标和服务成本之间进行合理权衡。由于这些管理流程必须解决“客户需要什么”、“为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哪些资源”、“这些资源的成本是多少”、“如何在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益(达到的服务级别)之间选择恰当的平衡点”等问题,因而服务交付所包括的这五个核心流程均属于战术层次的服务管理流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服务交付各流程间的关系

服务支持:服务支持主要面向用户(End-Users),用于确保用户得到适当的服务以支持组织的业务功能,确保IT服务提供方(Provider)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符合服务级别协议的要求。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简称SLA)规定了IT服务提供方应该给客户提供什么程度或者级别的服务,以及没有达到相应级别的服务时,如何进行补偿。服务支持各流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服务支持各流程间的关系

其中,服务台是IT部门和业务部门用户之间的单一联系点,其主要目标是协调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联系,为IT服务运作提供支持,从而提高相关业务部门用户的满意度。

五大问题制约发展

总体来讲,公安信息中心运维服务管理工作近年来虽有发展,但与业界先进水平相比,运维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分散,难以形成运维合力。整个运维工作按照系统分属不同的部门分别维护,导致同样类型的设备可能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运维力量分散,运维效果难以得到持续保障,集约性不强。

建维不分,难以落实运维责任。按照传统运维方式,谁建设、谁维护,建设者即是运维主体,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掩盖发生的问题,不利于故障和隐患的根本解决,运维责任难以落实。

团队发展受限,难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公安信息中心尤其是基层公安信息中心人员往往专业不对口,有些甚至无IT学业和从业经历,难以满足运维的专业化要求。

外部依赖性较强,难以实现独立处置。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公安信息中心除运维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其他工作,运维工作往往依赖供应商,在发生故障和隐患时被动听从供应商处理,不能做到独立处置和应用的快速恢复。

理念落后,缺乏顶层设计指导。目前组织内缺乏成熟易行的IT运维管理流程,对日常维护、用户请求、变更管理、故障处理没有形成高效、系统的处理规程,与此同时还面临IT资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IT运维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挑战。由于长久以来的粗放式发展,运维服务管理理念较为陈旧,特别是缺乏总体框架体系的指导,往往是靠自己总结“土方法”来缓慢进步,运维效果不明显,难以产生质的飞跃。

基于ITIL理念的框架设计

为实现公安信息中心运维服务管理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提高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应通过对现状的梳理,结合对ITIL的深度解读,对公安信息中心运维服务管理体系框架进行设计。

设计目标

实现建维分离,实行集中运维,对共性软硬件统一维护、管理,优化运维管理流程,推进运维管理工作集约化和运维管理机制现代化,为信息化应用的推进提供基础保障。

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在运维上按条(系统)管理转变为分层(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软硬件、应用系统)管理,推动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二是人员分工从一人多角色转变为一人一角色(或少量角色),推动专业化分工。

设计思路

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为设计主线;将配套保障措施贯穿始终;重点对运维阶段的工作机制进行流程化设计;将集中运维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机房、电源、空调等),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工具软件),应用软件;按照ISO20000标准和ITIL理念规划、实施集中运维工作。

框架设计

整个框架共分为三大部分、22项工作、39个基本制度规范,其中运营管理10项工作17个制度规范,应用管理5项工作11个制度规范,服务保障7项工作11个制度规范。

首先是运营管理。主要是规范日常运作机制和各项流程,确保各项日常工作和应急处置能够在规定的框架下运行,确保过程可控、行为规范。

服务台管理。主要是明确服务台所承担的日常监测、全局信息化服务申告接报处置的有关要求。涉及规范:服务台运作规范,服务台日常工作序列,服务台服务接报处置及服务委托受理规范。

基础设施管理。主要是明确各信息系统、通用软硬件、数据库、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检和应急处置要求。涉及规范:日常巡检工作规范,故障应急处置规范,各系统巡检、应急恢复操作手册库。

服务级别管理。指对于服务台、日常巡检发现的故障、告警等事件,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到的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影响范围大小等因素而进行服务响应级别的定义和管理。涉及规范:事件分级处置规范,服务响应级别管理规范。

事件管理。根据服务级别明确各类事件的处置流程,明确各处置环节。用流程管理的手段促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应用。事件管理产生工单,服务台要跟踪工单流转全过程。涉及规范:信息中心事件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管理对象是配置资源库。主要是实现软硬件资源及设施的台账管理,要求对IT设施基础配置信息及变更情况进行记录,并梳理各配置项之间的关系,记录IT组件的当前状态等。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与变更管理结合,反映各种变更内容和当前的准确状态。涉及规范:信息中心资源配置管理规范。

变更管理。管理对象是配置项以及变更的流程。主要是掌控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各类资源原有状态改变的过程。要能够对配置管理中的内容进行关联分析,梳理出各种配置的变更的影响范围和调整策略。变更管理产生工单,服务台要跟踪工单流转全过程。涉及规范:信息中心变更管理规范。

管理。管理对象是软件或服务的成功部署与这一过程,主要是确保被对象成功上线,确保只有经过测试和正确授权的软硬件版本才能提供给IT 正式运行环境(生产环境)。管理将被对象经过测试后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流程引入生产环境,变更实施结果以管理形式执行,与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密切相关。管理由单位产生工单,服务台要跟踪工单流转全过程。涉及规范:信息系统部署、管理规范。

问题管理。问题是指多次发生的相同现象的事件。问题管理流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问题和事故的再次发生,并将未能解决的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与事件管理强调事故恢复的速度不同,问题管理强调的是找出事故产生的根源,从而制定恰当的解决方案或防止其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问题管理产生工单,服务台要跟踪工单流转全过程。涉及规范:信息中心问题管理规范,信息系统问题反馈与优化制度。

可用性管理。主要是对用户和业务方的可用性需求进行分析,定义出相应的正常参数、指标,以此来设计IT基础架构的可用性,从而确保用户的需求与IT基础架构及业务方所提供的可用保持一致。同时,要从关键业务功能、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可维护性、容灾要求等角度,来进行监测和分析各种服务的可用性。涉及规范:信息通信资源监测标准,系统容灾备份标准。

知识库。知识库是指辅助运维事件判断、处置、解决等操作的一切知识文档、工具的总称,可以协助运维人员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知识库包括了用户操作手册、维护手册,故障处置预案、问题管理总结的诊断方法,可用性管理中的可用项诊断,事件管理中的事件处置办法等。涉及规范:运维知识库管理规范及使用手册。

其次是应用管理。主要是明确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规范操作要求及相关流程,确保整个过程在规定的框架下执行,利于后期运维和应用推广。

需求管理。需求包括项目业务需求、运维需求。需求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需求调研、规划调整、需求编制及需求解读。涉及规范:应用调研工作制度,公安科技信息化规划编制管理规定,信息化项目需求编制规范。

项目管理。主要是明确对项目申报、建设、验收的过程要求。涉及规范:公安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规定,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及技术开发规范,信息系统验收及文档管理规范。

和部署管理。主要是明确对全局新建或升级的信息系统正式入网之前的功能、性能测试、审核要求。涉及规范:新建及升级信息系统上线审核测试规范。

运维交付管理。主要是当项目完成运维验收后,由运维部门与项目组进行运维移交。包含技术档案管理、日常运维要求、重大故障处置方法、缺陷回退机制、程序和数据更新维护风险评估和控制。涉及规范:信息系统运维移交管理规范,信息系统升级审验管理规范,信息系统回退工作制度。

服务评价管理。包含应用推广与绩效评估管理及软件生命终止管理,主要工作为指导全局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推广,负责指导项目组开展培训推广,收集应用情况及应用成效,组织开展应用评估并适时向规划部门反馈。涉及规范: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及绩效评估管理规范。

最后是服务保障。主要是为运维机制的实施提供人、财、物保障和行政执行力支撑。

人力资源管理。为做好项目建设、运维、应用推广等目标和任务,需要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通过人岗匹配,充分挖掘人员潜力。涉及规范:岗位设置规范,专业技术岗位绩效考评及聘任工作操作办法。

供应商管理。主要是正确处理与供应商及其合作人员的关系,使之成为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正常运转的有力支撑。做好供应商管理有利于开展与运营商的协调沟通,推进项目建设、维护工作,保障运维机制的顺利开展。涉及规范:供应商及其人员管理规范。

财务管理。经费指信息化项目建设、维护管理的各项配套费用。财务管理是指合理规划各项经费支出,保障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的正常运转。涉及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维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信息化配套经费使用管理规范。

资产管理。主要是实现固定资产账目与资源掌控账目的有机统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符合资产生命周期要求。涉及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物料及仓储管理规定。

技术管理。指提供专业技能及工具,支持IT服务和IT基础架构管理,包括对各种运维工具的采购、移交、使用管理及维护,通过落实工具管理力争及时发现缺少的工具软件,最大化地发展各类工具软件的效用,推进日常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涉及规范:运维管理工具配置及使用管理规范。

值班管理。值班管理是指要求按照前期制定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当值的班次里承担相应工作。值班制度的制定有利于开展日常运维的各项流程管理、突发事故的处理。涉及规范:值班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

多部门协调管理。多部门协调管理是指涉及两个以上部门(项目组)的职责无法区分时,由第三方介入开展协调,以利推进工作开展的制度。多部门协调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利于快速处理各种牵涉多部门的“疑难杂症”。涉及规范:多部门协调及仲裁制度。

运维工程管理篇8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正在持续上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对供电企业发展与电能安全使用而言都非常重要,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运维技术研究很有意义。随着信息化的步入,采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备系统运行监控水平、运行信息采集水平、设备故障维修水平。而要想顺利建设与应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还需要供电企业对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方案设计、部署、流程以及岗位配备要求等方面了解。

1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意义

1.1运维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供电企业的运维管理人员通常是由项目建设人员同时负责的,很容易产生重项目、轻运维的问题,管理人员过度强调技术,对于运维管理的重视度不足。②供电企业对于网络运维管理工作缺乏规划化的方法和制度,对于运维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在解决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时,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较大的随意性,针对问题处理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结果缺乏全面的记录,相关设备及系统运维台账有待完善。③运维管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还有待提高,通常都是出现问题之后才被动地去解决问题,工作效率较低。

1.2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应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对供电企业的拓扑结构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拓扑结构图在准确性上的提高,为故障定位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通过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拓扑图系统能够及时反映出电力系统中网络布线信息,更方便于监控工作者对电力系统网络运维动态情况实时了解。在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下,借助SNMP系统实现设备综合管理,包括交换器、路由器、防火墙等多个系统管理内容,并在拓扑图的显示下对设备现场运行情况加以掌握。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还有更多的作用,如:对电力运行信息数据有效统计,实现数据报表信息化模式;在报警功能上作用突出,能够对异常运行信息及时发现,为运维技术人员提供一手故障信息,保证维修及时;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记录网络流量信息方面非常厉害,可对网络设备日常运行信息进行及时审计、分析,对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分析,可及时查出于不正确的信息位置;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对电力信息采集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信息采集精准、真实、有效,同时还能够对海量的信息及时整理、上报与保存,通过相关的加密系统实现信息安全保护,促进电力信息能够被有效的利用,使得各项设备工作能够正常运行。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促进运维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提高运维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将各种运维问题解决,促进运维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

2信息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及部署分析

2.1信息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对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系统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用网管系统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等网络元件的具体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对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和科学整理,整理完毕后将其存储到网络管理数据库内部,有效提供信息数据,促进系统运行分析模块的正常工作。网管数据信息展示系统通过数据库将相关数据读取出来并开展展示工作,同时,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统一整理,储存到事件管理数据库中。

2.2信息网络系统部署

对供电企业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进行科学部署。将网络管理服务器安装到一台服务器上,网络管理系统开展实时数据采集服务,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负责历史数据方面的采集服务工作;将ITIMMonitor-ingServer服务安装到另一台服务器上,主要负责对全部服务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在各个网管的主机上面安装网管客户端,实现实时监督控制。每个服务器都配备有ITIMMonitoringA-gent,专门进行服务器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

3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

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流程规范原则,其实这一规范原则在供电企业中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每一道运行工序都要遵循的原则,包括设备运行监控环节、设备故障处理环节、网络流量信息统计环节等,而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规范控制与流程监督,做到制度控制人员行为,流程控制事态发展,进而实现供电系统规范性、系统性运行发展。构建规范性的运维工作故障处理流程对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与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设备检测与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前与运行期间都要进行定时全面检测与不定时设备运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通过相关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与相关检测知识的掌握,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到问题所在,同时还要预防以往经常发生的故障问题,做到早预防,无故障。不仅如此,还要结合现代电力运维技术发展,制定科学的故障处理措施,保证问题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其次,值班人员要实施24小时轮班站岗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监控,保证故障发生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当运维工作人员在接收故障信息后,要第一时间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抢修,若是故障难度较高,解决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则要立即上报给运维中心,提高设备修复速度,及早实现设备正常运行。最后,运维工作人员要对故障位置准确定位,要对故障发展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故障延伸,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控制故障不再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对故障进行解决处理。运维人员好要对故障的可修复性进行快速判断,对不能修复的故障要及时提出返厂要求,为故障争取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4运维管理岗位配备

供电企业要想做好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该系统的有效利用,就必须要重视运维管理岗位配备问题,建设层级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结构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范围与责任,包括人员管理、机房管理、环境管理、检修管理、信息管理等等,每一个部门都要设置专业的管理人才,并做好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保证岗位配备合理,技术水平到位。

参考文献

[1]庞占星.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

[2]陈宏琳.供电企业信息通信运维快速响应中心的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上一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下一篇: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