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2 14:54:25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U412.36+6 ;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56-02

一、研究方法

高速公路养护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何保证高速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公益性与市场竞争的兼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有的学者借鉴公共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人”在提供市政公共产品方面如何正确定位;有的学者从所有制改革以及股份制改造的角度入手,分析高速公路行业如何引入市场竞争,提高运行效率;还有的学者借鉴政府规制改革的有关理论,分析高速公路行业中所存在的行政性垄断,提出打破垄断,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从高速公路行业特征和河南省高速公路现状分析出发,借鉴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管理思想、尤其是借鉴新公共管理思想中关于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高效率,主张引入企业管理方法的科学内涵、重视市场需求、重视顾客信息反馈等观点,探索将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竞争机制等管理模式引入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并就河南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模式、影响市场化改革的条件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探索适宜于河南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高速公路养护的经济学特点

确保高速公路的使用者行车安全和舒适;通过各种养护和维修工作,提高公路及附属设施的使用功能;在各种社会需求中,保持公路与沿线地区的良好关系。高速公路养护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具有公益性、垄断性和超余性的特征。

公益性:高速公路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其产品和服务是针对所有百姓的,并不像普通产品的销售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高速公路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还被赋予了一些公益特性,往往还需承担一些社会公益义务。

垄断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一个最基本的技术经济特征是:通过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提供车辆通行服务,高速公路系统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也就是说,它只能用来传输某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不能移作他用;它是服务于特定区域,而不能转移到其它区域。所以这种投资有“沉淀成本”。在这类产业中,沉淀成本的大小,规模经济的大小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的大小。

超余性:高速公路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改造成本高、难度大,一般在建设过程中要预留出中、远期需求增长后的规模;大部分高速公路设施的功效是必须保证的,一旦失效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失序和损失,因此在建设时就要考虑系统能力的超余,以在系统部分失效时仍能满足使用要求。

高速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一直被视为公益性事业,其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已经清晰地显现和暴露出来。这必将影响高速公路的健康有序运行,从而制约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主血管功能的发挥。

三、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对策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归其原因在于“政府失灵”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缺乏市场激励,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社会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的兼容。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事企分开,引进竞争,消除信息不对称,规范市场监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是资源的短缺,而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要解决资源利用的无效性问题,必须通过市场机制,通过鼓励竞争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迫在眉睫。无论是行政性垄断、自然垄断还是市场垄断,其造成的弊端都大同小异,因此政府肩负的重任不在于引进何种经济成分的投资者,而是要引入一套能够使行业活跃起来的市场竞争机制。在高速公路养护改革进程中,政府应尽快改变直接办企业的局面,只需管市场准入资格经营期设计、价格论证决策、安全运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以及环保效益,其余事项可一并交给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去打理。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要在高速公路行业中,引进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剥离原有养护部门,组建专业养护企业,开放市场准入,以吸引社会各种所有制形式养护企业参与。

1.有效竞争的产权制度安排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改革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而有效的市场竞争取决于形成有效可持续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竞争参与者.从计划到市场,从垄断到竞争,随着经营模式的改变,必然会涉及到产权制度,即要实现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引进竞争与所有制改革缺一不可,但产权和竞争的顺序非常重要,在竞争可行的条件下,首先要在企业外部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然后(或者是在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所有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竞争的局面,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和改善福利的目标才能达到。实践证明,无论是政府独家垄断经营,还是私人独家垄断经营,都由于缺少竞争而效率不足,而在同样的市场和竞争压力下,不仅私有企业会提高效率,国有企业也会提高效率,实践同时证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性在程度上要比竞争性产业中的国有企业更为严重。

从这两个不同角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所有制并不是决定产业运行绩效的根本因素,提高效率不能过分地强调所有制。所有制性质的变化不一定是效率改进的必要条件,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更重要。问题不在于公营对私营,而在于竞争对垄断。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采取的促进竞争与改进管制效率的政策措施。但同时,如果在引入竞争后不相应进行养护企业产权改革,那么就不能产生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高速公路行业的竞争机制也就不能真正形成。只有建立明晰、规范的产权关系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进而形成有效的竞争。

2.政府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中的监管

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和政治敏锐性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与高速公路养护完全脱离关系,不难设想,如果高速公路的运作受阻,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不论其所有权归谁所有,都会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政府即使不再控制高速公路的所有权,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即使将高速公路是私人企业投资建设的,政府也必须通过管制的方式牢固掌握控制权。

(1)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市场失灵”现象分析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所言,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市场并不能够实现社会效率。因为市场的竞争经常是不充分的,换言之,市场中还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也是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不足只能有政府来解决。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试图弥补市场这一缺陷。一方面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提供而且市场也提供不了。另一个方面垄断。垄断可能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缺乏效率,消除市场的垄断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具有存在合理施工半径以及专业技术门槛高,养护设备配置要求高,信息不对称情况比较突出等特点,引入竞争的改革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效率损失。在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市场中,不存在市场竞争,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管养一体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企业内部来完成的。进行养护市场化改革后,所有的养护工程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完成,而价格机制的使用是有成本的。

(3)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微观规制

在其他省份已经开展的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为避免出现损害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产品的情况,政府必然需要干预和制约。

政府规制是针对私人行为的公共行政政策,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制定的规则,目的是为了控制受规制的企业对价格进行垄断或者对消费者滥用权力,具体表现为控制进入、决定价格、确定服务条件和质量及规定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的应尽义务等;并假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代表公众对市场做出一定理性的计算,使这一规制过程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

政府监管的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并兼容社会公共利益。一部分高速公路由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行政性垄断,因此需要政府对现行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一部分高速公路存在着自然垄断性,靠市场无法进行资源最优化的配置,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经济性规制。

(4)政府监管体制改革

在现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下,对政府的监管机构进行重建是重中之重。政府监管机构的重建必须体现以下三项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即监管者和被监管着应相互独立,切断其利害关系;二是法制化原则。即监管机构必须通过法律授权,依法行使监管职能;三是透明性原则。即政府监管必须公开、透明,特别是要实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鼓励公众通过公开听政会等渠道积极参与高速公路养护规则的制定和具体的监管过程。另外,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

(5)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确保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监管制度不到位,市场化改革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政府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中肩负着加强监管、保证供给、维护公平的职责。政府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一是要加强市场准入的管制。尽快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既保持适度的竞争,又要维护各类和各段时期竞争者的公平权益;二是要加强价格管制。必须要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制订有吸引力的控制造价,公开造价组成内容,实行价格竞争制度,在既保证参与养护市场的各类企业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获得合理收益的同时,也要使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产品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享受到竞争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三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高速公路行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地政府要根据高速公路行业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改革,走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道路,同时加强服务功能,及时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服务质量的评价考核标准。

三、对策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在对我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前,要求对潜在的市场运行特征进行充分地分析和模拟,在此基础上制定良好的市场交易规则,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产业重组后各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行为特征和市场环境,才能避免如市场垄断抬价行为、应急保通效率低下等潜在风险。

二是高速公路养护市场改革时需要保证养护工程足够的分散性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竞争性环节的市场操纵问题。

三是在市场有效竞争充分实现之前,不宜完全放开竞争,要求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工程造价进行价格上限管制。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交易成本最主要组成部分在于非效率定价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防止市场操纵带来的风险,对于实施金额较大的养护工程应该进行价格上限的管制。

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期即将结束,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将成为下一阶段高速公路政府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以河南省为例,当前在已逼近6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网,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将形成年规模上百亿的市场规模,如何规范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形成资源合理配置,达到将养护资金用好用实以保证高速公路路网安全稳定运行将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管理课题。由于国内高速公路市场化改革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有许多的经验教训还需要加以总结,加上对现行高速公路养护经费征收政策尚存在比较大的政策变数,本文所述一些论点、论据还不够充分,本文认为采取一些微规规制的方法来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防止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竞争失败情况的出现,应当成为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选择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剑.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罗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吴京涛,张军超.论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J].科学之友:B版.2007,(06):80-81.

[4]纪光,李力科.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

[5]任大军.浅论如何搞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0):176-177.

[6]于海生,赵军华.浅谈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5):.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 管理 分析

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随着管、养里程的增加,使用年限的增长,沥青路面受到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相继出现裂缝,麻面,松散,坑槽,沉陷,波浪,拥包,泛油,弹簧翻浆等破损现象,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因此,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维修成为其正常运转的关键。

1、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2)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4)养护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一般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5)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管养分离,公路养护市场化

(1)积极培育养护工作市场。首先,积极推进养护单位企业化。将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适宜于企业化运作的生产性单位与公路管理机构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专业化公路养护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要逐步放开养护市场,但为鼓励养护单位加快改革的步伐,应该允许有一定的过渡保护期,等到养护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强竞争力后再向全社会开放。(2)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公中波 修保养实行招投标承包养护和合同化管理,承包人在契约规定期内自行组织生产,决定分配,较大型工程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通过实行养护招投标,使公路部门的管理工作由目标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促使公路养护真正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形成国路民养的日常养护模式。(3)引进养护工程监理制。人事以及福利的改革解决的好坏是关系到机制改革是否深入的关键。目前养护工主要有三种形式。固定工,合同工,农民工。这些人员普遍文化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作业要求,同时他们待遇低,有些养老保险也难以落实,因此,必须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可探讨的办法是:对老养护工人进行工龄买断,内退,转岗分流等后,剩余的养护工人逐步过渡到全员聘任制,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要雇佣季节工,最终形成两种员工结构,一是有文化,有技术专长的聘任制工人。二是雇佣的临时工人,从而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界限,实行市场化管理。(4)制定与公路养护市场化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为规范公路养护市场,保障公路养护市场化健康发展,需制定出台一系列相适应的管理办法。1)政府应建立养护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进入养护市场的条件,同时制定养护市场市场竞争和交易规则,保证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去获取生产要素,真正实现公平竞争。2)建立科学,规范化的养护质量检测,监督系统,这是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3)规范高速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保证养护资金足额投放。(5)注重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机械化养护水平。原来以人工的传统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养护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6)提高养护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在日常工作当中,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错误,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反决策的依据建立在大量的养护实践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章可循。(7)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是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8)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扯皮,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在养护系统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秩序。

3、结语

规范化养护管理将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萍.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标准化,2007.

[2]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道路养护病害分析养护原则改革建议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而如何维护这个庞大的网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以建设为主的大时代逐渐走向以养护为主的新时期。“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3) 建立健全养护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

5结语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 管理体制 存在问题 对策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在高速公路领域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组织形式,对高速公路整体功能和优势的发挥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同时也呈现出诸如事权不明晰、管理能效低下等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速公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从建设体制、运营体制和养护体制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

从广义上来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不仅局限于高速公路的运营体制,还包括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体制、运营体制、养护体制等,是涉及到高速公路各个方面的复杂系统。

在我国当前仍处于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资金仍然是制约高速公路发展的最主要瓶颈[1],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建设管理模式主要还是取决于哪种方式有利于本地区融资的需要。企业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由企业负责管理,政府投资的由政府直接或委托下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基本是谁投资谁管理。综合全国的情况看,东北、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依靠市场运作筹措资金比较困难,更倾向于国家投资和政府统贷统还的事业化管理模式;东部、中部由于经济发达或处于交通枢纽,融资较为便利,因此市场化程度也高,虽然管理模式上呈现事企混合的状态,但企业化管理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由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在各省较普遍,目前几乎没有一个省份或地区是单一的建设管理体制,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多趋向于集中统一管理。

从运营管理体制来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式可以概述为三种[2,3]:第一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领导,路段公司或事业管理处具体负责经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下,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全省所有高速公路实施宏观管理,同时明确路政管理、养护质量考核、收费经营等行业管理职能由省公路局全面承担,各路段由企业性质的公司或省交通厅设立的事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第二种,交通厅下设高速公路管理局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省交通运输厅下设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对全省的高速公路进行管理,高管局根据路段下设高速公路管理处,全面负责收费、经营、养护、路政的管理工作。第三种,由高速公路公司统一管理。这种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集团公司直属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另一种是集团公司直属于交通主管部门等。

从养护管理体制来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着“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不同模式[4]。中国较早运营的高速公路,很多都沿用了当时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管养一体”模式,高速公路管理局或总公司设有养护管理部门。养护作业采取自办养护队伍的方式组织,日常养护由养护工区来实施,专项工程则专门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来实施;养护工程以计划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管理者和实施者是上下级关系。“管养分离”即养护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能与工程施工彻底分开,分离养护施工部门、养护工区为独立核算或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施工企业;管理部门与养护企业是合同关系,通过监督检查控制养护质量,通过计量支付拨付养护资金;养护企业在合同管理的范围内组织实施养护工程,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2.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法均存在较多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对中标人的基本信息了解,缺乏一个综合的信息管理平台,监督检查次数不多并且事先通知,加上有的项目业主有意地隐瞒,管理机构在监督管理中,难以发现从业单位人员资质造假、借用资质、人员更换等不公平市场竞争的违规行为。其次,管理机构对造价的控制,仅限于投资完成额的统计和变更工程的管理,而对因征地拆迁、主要材料、人工工资价格以及贷款利率等变化带来的造价变化,没有相应制定管理控制措施,也没有制定出造价变化而引起的行业管理方法变化的机制,当造价的变化超过项目业主的可控范围,主管部门只能被动同意接受调整概算申请。最后,管理机构一般采用检查通知发出后,工地现场随机抽查的方式,这种检查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查的随机性,但对总的检查项目缺乏计划性。

2.2 运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畅通便捷的通行条件、通行时间的节约、行车安全、完善周到的各种辅助服务等都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具体体现,但其目前的运营管理并未发挥高速公路畅通、省时、安全、全方位服务的特性,例如由于交通事故、雨雪天气等原因,本来可以低速通行的高速公路被人为暂时关闭。其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平服务的定位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例如,由于维修等自身原因,高速公路行车速度下降,无法正常提供高速的通行条件,其通行时速与实际通行时间与普通的公路(如国道、省道)没有区别,但是顾客仍然需要为此支付足额的通行费用,这是对高速公路服务消费者的巨大不公平。

2.3 养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国各地均根据公路特点进行养护体制改革,但由于缺乏经验,往往造成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出现急于求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高速公路大修、中修等养护市场化的条件比较成熟,进入养护市场进行招投标完全可行,并且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但小修保养进入市场的条件目前尚不太成熟,这是因为首先是其自身特殊性、复杂性;其次是小修保养的技术规范特别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未出台;再次是小修保养定额不够完善;最后是缺乏政府配套政策。二是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养护体制的“政、事、企”不同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导致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许多高速公路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人员偏多、机构臃肿。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养护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三是在现有养护队伍中,其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其次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

3.对策分析

3.1建设体制对策

3.1.1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传统的人工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的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一套系统,用以管理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业务数据,实现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查询、共享相关信息,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3.1.2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个体问题,而是整片区域的统筹规划问题。因此,高速公路运行整体的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着高速公路管理必须实行统一的领导。政府要负责好宏观调控和法规的制定,并监督执行。

3.2运营体制对策

3.2.1健全高速公路法规体制,建立强有力的执法手段。高速公路管理相对于一般公路管理,具有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更需着重加强高速公路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加快高速公路立法工作,既是我国高速公路获得良性发展的保障,有利于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有法可依,也是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3.2.2制定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根据现有的经验数据测算,建立计算公式得出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基础价位,然后再根据各路段的特殊性适当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对基础价位予以修正,最终得出拟执行的收费标准,从而保证政府制定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3.2.3加大收费稽查力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大收费稽查力度对促进收费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对收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普及,使收费人员增强自觉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各种监控和稽查手段,杜绝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3.3 养护体制措施

3.3.1实行定额养护,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高速公路的现状,养护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脱离实际一概而论。由于路况千差万别,所需养护费用差别也较大。养护经费要根据定额和养护工程量来核定,所以,应由各基层位以定额为基础编制预算,由上级单位审核,合理确定各项费用,使经费投入科学、合理;还要根据预算费用中的人工费,推行工资含量总额包干制,做到以养护经费确定工资含量总额,以工资含量总额确定养路人员数量,以解决人员经费挤占养护材料、机械费的现象。实行了定额养护,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使养护管理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

3.3.2加强养护企业制度改革,强化专业技术培训企业可自主根据生产岗位的不同决定用工数量、形式和条件,以合同方式统一管理,形成竞争上岗机制。根据需要吸收一批文化水平高、有一定专业或管理知识的新型养路工人。公路养护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养护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劳动成本低、劳动强度大、职工文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应努力提高养护职工素质,抓好员工技术业务培训,加强知识更新。通过培养一批懂业务、懂管理、懂经营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3.3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时机决策系统,以贯彻落实高速公路养护“精细”的理念。利用预防性养护在路面使用过程的某个最佳时机,进行若干预防性养护措施干预,使路面状况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能有效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预防性养护需要投入某些费用,但相比于矫正性养护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时机对于维持良好的路面性能,保证路面在生命周期内具有良好的效益费用比是至关重要的。

4.总结

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现有管理体制必将出现新的问题和情况,因此需要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发挥高速公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问题分析与探讨[J].科技资讯,2010(6):168

[2]何凌.基于服务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8

[3]叶青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 养护体制 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152-02

1 国内高等级公路养护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1.1 养护体制改革不彻底,养护公司管理事业化

自1995年交通部提出“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养护原则之后,全国各地开始推进养护体制改革。由于各地的差异性以及改革程度不同,使得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并存。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已经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地区,虽然组建了养护公司,但是公司仍由公路管理机构主管,企业自身缺乏自,而且内部机构设置简单,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同时,大部分养护公司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养护工作仍按上级指令计划完成,养护公司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养护工作的企业化管理,这种体制同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和社会化格格不入。

1.2 养护定额和规范不健全,缺乏管理依据

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目前仍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养护定额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各地养护部门在编制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估算时,大多参考公路工程定额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1.3 养护市场不成熟,运行机制不规范的问题

近几年全国各地均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养护体制改革,但由于缺乏经验,且没有现成模式,往往造成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出现急于求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问题主要体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高速公路大修、中修等养护市场化的条件比较成熟,进入养护市场进行招投标完全可行,并且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而小修保养进入市场的条件目前尚不太成熟,首先是其自身特殊性、复杂性;其次是小修保养的技术规范特别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未出台;三是小修保养定额不够完善;四是缺乏政府配套政策。在改革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将小修保养工程投入市场,招投标操作不规范往往达不到改革目的。

1.4 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缺乏运营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

(1)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

(2)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2 高等级公路“管、养分离”市场化方法研究

在推行高等级(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可考虑以下基本的方法见图1。

2.1 转变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重建轻养”等思想障碍应确立以下观念:一是确立高等级公路是公共产品,养护生产活动可以实现市场化的观念,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完成从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管理。高等级公路养护生产活动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来确定养护生产活动的承担者,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和养护工程费计量支付制度,改计划管理为合同管理,变供给关系为市场交换关系。二是确立高等级公路资产经营观念。只有确立公路资产经营观念,才能依法对公路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和养护管理。

2.2 明晰产权,进行管养分离的体制性改革

明晰产权,进行管养分离的体制性改革就是将高等级公路管养合一的模式转变为管养分离的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与改革相关的各个主体具体从事的职责不同。

政府的职责:监管养护,协助制定养护市场规则。

高等级公路管理公司的职责:负责养护从业单位资质的审查与复审、养护招投标管理、养护质量监督和造价管理、养护信息管理以及养护有序市场的建立和管理等。确定养护投资定额,养护设施量的统计和记录,科学的路况评价与投资计划,养护工程的招投标等。

养护企业的职责:按合同及养护相关标准进行具体的养护施工。

2.3 培育市场,构建不同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

将高等级公路养护生产业务从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业务中分离出来。即将高等级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所属的工程队、运输队,生产厂站等单位与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分离,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养护生产业务和养护管理机构分离的途径大致有四种。

(1)行政性合并组建: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的建立与一般公路养护市场一样,养护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到政府行为的控制和制约。养护企业不仅仅以赢利为最终目的,它还必须承担相当大一部分社会责任,其经营行为的商品化属性又难以完全量化,这就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特别是日常维修只具有微利性,在进入市场时,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将现有的养护单位进行合并重组,配备必要的养护机具与设备,创造条件将其培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

(2)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现有养护站职工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购买原国有养护设备及资产,实行养护站一次性公司化转制。职工与公司的关系由原来的纯劳动联合变为劳动与资产的双重联合,职工可以依据投入资本的多少参与公司分红,由此提高职工对养护作业与公司经营的关切度。

(3)组建民营养护专业队和公司:鼓励养护站职工个人或合伙人成立具有民营性质的养护专业队伍和公司,以独立承包人或法人的身份进入养护市场。

(4)在大力发展市场主体的同时,加快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将各级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重新组成咨询公司、监理公司、工程检测中心、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等中介机构,参与到养护工程市场中。

2.4 推行养护招投标制

推行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招标制可以利用市场中的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护工程造价,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管、养分离”的改革,促使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改进管理办法、管理手段,有助于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养护企业为能使自己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不断更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自身的养护水平,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等养护手段,按“精简能效”的原则,努力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很快地解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促进公路养护质量稳步提高,有效地解决原有体制下的诸多矛盾。

2.5 改革养护资金使用体系

养护资金使用体系改革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养护资金的确定:由于养护资金的数额是根据路面质量状况确定的,因此,在确定某条公路养护资金数额之前要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及时分析路面现状和准确预测路面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级公路养护的资料必然日益完善,养护经验也会愈加成熟,这就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铺平了道路。根据路面状况预测模型,路面新建、大中修工程历史,交通量等资料,确定养护工程的材料、人工、资金的消耗量,据此作为高等级公路公司确定养护资金数量的依据。

(2)资金的使用和支付: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高等级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对于日常维修保养,采用总价合同的形式可以减少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又使得养护工作便于控制,总价合同将迫使养护企业放弃短期行为,在高等级公路基础设施维护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做出较长远的考虑,十分有利于提高质量。在合同履行期间,应当根据当地物价指数慎重考虑调价系数,据此计算下一年的合同价格。支付是资金使用体系的最后环节,是体现市场竞争法则的直接反映,能否把好支付关是能否有效控制市场,能否切实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管养分离后,可以通过支付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对待支付,支付应该包含标准的审查、质量的认定,定额的修正,计量的复核和过程的控制等内容。

(3)解决好计量问题:准确计量是合理使用资金的基本依据。在按市场规律规定了定额标准的方法后,如何使用定额进行计量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管养分离后,定额计量水平将显示市场管理水平。

2.6 健全养护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

对于高等级公路养护维修作业而言,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养护承包人的质量自检和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公司监督上。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依据合同规定,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养护工程的质量状况,以最终成果作为评价的最终依据,从而减少工作量,加大覆盖面。

高等级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对高等级公路养护及其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业职能的有效干预,以便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保证体系,及时制止因投资不足或养护不善给高等级公路带来的不良侵害。如通过法规建设确定政府行业部门对养护从业单位的分级警告权,中止经营权以及对养护从业单位的资信登记权,冻结经费账户权等。

参考文献

[1] 陈佩玉.我省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5(3):122-125.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构建策略

1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对于陕西省范围内的各级农村公路的建养管理体制的相关调查研究及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农村公路发展缓慢、建养比例失调、养护缺口较大,资金匮乏、管养未能分离、养护技术落后等。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现一一陈述:农村公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定位不当,二是理念偏差,三是制度缺陷,当前政府对于农村公路认识不足,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农村公路的建设及养护资金是成本支出,未能意识到长远的收益效能,当前的制度未能将农村公路的发展纳入官员的考核制度中来,造成了大多数领导为了完成政府对于自身的考核而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村公路这种利益需要长期才能显现的工程则未能引起官员的足够重视;建养比例失调普遍存在与陕西省的各个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重建轻养的理念普遍存在的原因,各级政府的理念及考核制度中无处不渗透着这种观念,同时也是政府部门过度的最求个人功绩的后果;养护缺口较大,养护资金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养护人员素质低下及信息化差,主要表现在缺少必要的政府资金筹措渠道,养护人员素质低下导致养护成本增加,缺少政府部门间必要的信息沟通;管养未能分离的原因在于未能形成养护的市场化,没有市场化,那农村公路的主要养护则需要政府来进行操作,政府操作必然没有市场化的调节与竞争更快更有效果,所以政府对于农村公路养护的动作往往较低;养护技术落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未能形成养护的市场化,技术推广及养护技术的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在于当地经济相对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以备技术需求。

2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理论

面对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适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理论方法:

(1)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发展的竞争理论和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的公共政策理论

农村公路建养的主体应为地方政府,因为农村公路的属于公共财产,由某一单位或个人负责是不可行的,若有中央政府负责,则势必会因为中央政府对于地方信息量的掌控不足而引起决策的失误,而作为农村公路建养所带来的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地方政府则最有动力,同时也是最为有压力的真服,所以农村公路必须由地方政府来供给,也是最具效率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地方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的供给者,但具体的建养工作却没有必要政府来进行,政府的直接参与不仅无法带来效率的最大化,也干扰了农村公路的建养的市场化进程,所以政府应当将建养的具体工作交付于市场,由市场自行竞争,引导各建养单位参与到农村公路的市场竞争中来。

(2)政府职能的转变理论

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目前当地政府在农村公路的建养过程中的大包大揽现象,实现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中的角色向着配合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转变,同时进行制度创新,打破目前的考核制度,将农村公路的建养成果纳入地方官员的考核中来,这不仅会大大提高地方官员的紧迫敢,同时还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地方农村公路的建养水平及发展速度。

3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的构建策略

(1)制定思路

陕西省的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的制定应当以国家出台的农村公路相关政策为指导,对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现状政策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动用先进理论进行体制改革方向和内容的制定,结合成功地区的农村公路建养经验,并借鉴东部农村公路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且适用于陕西省的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

(2)制定原则

依据上述思路,提出相应的制定原则,主要包括新体制的建立要符合国家对于农村公路的建养法规及相关政策,要结合农村公路的建养理论及相关分析,要注意其他省份的成功案例及存在弊端,要注重新体制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同时要注重陕西省自身在地方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3)主要内容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意义;人员配置及考核;责任职能与认定;建设立项、设计、资金及科学管理;养护的市场化;建设的市场化;养护的机械化;养护质量;养护资金;建养监督等内容。

4 结语

陕西省目前的公路建养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着陕西省农村公路的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发展的竞争理论和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的公共政策理论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理论来进行解决,由此需要进行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的构建,陕西省的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的制定应当以国家出台的农村公路相关政策为指导,对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现状政策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动用先进理论进行体制改革方向和内容的制定,结合成功地区的农村公路建养经验,并借鉴东部农村公路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且适用于陕西省的农村公路建养新体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必读[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2] Alessi, L. de, ‘Institution, Competition, and Individual Welfare’, in N. Karlsson(ed.), Can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Mature Welfare States Such as Sweden be Solved [M], stockholm: City University press, 1995

[3]谢孝如.武汉市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研究[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4]陆宁,王玺.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探讨[J].北京:交通财会,2010.12:12-15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道路养护;存在问题;管理应用;管理措施

1 关于公路养护及其管理环节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进行公路经济的建设,展开与之相关的公路基础设施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优化,保证当代的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养护及其管理体系的健全。目前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得到优化,一系列的公路基础建设工程不断兴起,满足了当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需要,但是这种公路养护及其管理体系目前是不健全、不成熟,在建设过程中通常出现一定的问题,困扰着公路建设的相关工作。随着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于公路养护和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公路完整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环境保护之类的协调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浅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健全,来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这是符合我国的公路建设法规的需要。通过对公路管理机构的内部养护管理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结构的优化,这样可以保证其公路的功能的良好发挥,确保公路养护公路建设的全面性质的推展。在公路养护过程中,要注重对相关模块的应用,确保公路建设的稳定运行。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公路可以一直处于良好的功能发挥状态;第二是公路养护公路的全面性和广泛性,需要养护的不仅仅是公路中的路面和路基,还包括公路桥梁、旁边的绿化带以及沿线的附属设施;第三是养护管理中的时效性、机动性和针对性。在对公路预防养护的同时,需要对出现的病害进行及时和快速的修复,从而保证公路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公路建设的维护及其保养过程中,要进行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模式的建立健全,确保其养护体系的健全。在应用过程中,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的应用,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及其复杂性的应对。在现实公路养护过程中,要注重对现代化的公路养护机制的应用,实现其公路建设的综合效益的提升。这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环节的工作,实现公路养护模式与公路管理模式的协调,满足当下的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要掌握现代化的公路养护及其管理技术,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探索和使用,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综合检测设备,同时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其技术也较为复杂;最后是随着全新社会发展模式的提出,要求公路的养护管理也必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保证公路养护和管理效果实现的同时,还要树立其相关的服务观念和环境保护观念。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养护管理问题,需要展开公路管理体制的分析,我国的公路管理体制是非常不健全的,其缺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活力机制的缺乏,工作效率也是比较低的,随着这些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优化,公路管理体制的应用矛盾也在不断积累。但是就现阶段的管理应用来说,其实践性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基础建设环境的变化。同时组织不健全以及制度松弛。有些地方的公路会出现附属设备被侵占的情况,有些绿化带也会被人为破坏;有些原本基础很好的公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破坏后,没有得到良好的修护,导致情况上的不断恶化。这些现象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养护和管理上的效果发挥。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目前来说,我国诸多的公路养护及其管理体系都是以事业管理为核心的。在资金投入问题上,需要进行政府部门的划拨,这就对其社会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市场融资模式的开展。通过对养护技术环节及其管理制度环节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上述因素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展开辩证的思考,从而进行公路养护良好的管理效益的形成,确保公路养护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从而满足当下的公路建设的需要。错误的效益认识就会导致企业或者是个人对于资金投入的信心不足或者是对其完善和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跟目前公路养护管理迫切需要发展完善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由于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养护资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高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缺乏。

2 公路养护及其管理体系的健全

为了满足公路建设工作的需要,展开公路养护及其管理模式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树立全局观念,进行公路的整体养护体系的应用,确保其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应用原则的强化,确保文明公路的有效建设,以满足当下的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在计划应用及其资金投入方面,需要确保良好的资金投入。在建设过程中,也要进行日常养护体系的健全,确保其预防性及其周期性的养护模式的应用,确保公路养护综合效益的提升。需要加强对养护工作中的人力投入;要依靠各级政府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方筹资的绿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注重公路绿色通道实效,建立绿色通道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已有的建设成果;第四,要增加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投人,在修复的基础上提高抗灾能力。要继续大公路管理站的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

通过对公路建设管理体系的健全,来协调好当下的公路养护建设的需要,这有利于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确保各个工作及其相关人员行为的控制。通过对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及其责任制度的提高,有效运作公路建设这部机器。需要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个岗位;其次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

在机械化养护过程中,要注重对公路新型养护设计及其设备的应用,并且要针对路面的破坏情况,积极展开修复。这需要具备一只高速的机械化养护队伍,确保养护工作的及时性、科学性、效率性,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在养护中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最好位于所养路段的中心,呈放射状最好,负责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及维护与抢修,负责路面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隔离栅,收费,通讯,监控系统维修与养护。

3 结束语

通过对现代公路养护及其管理模式的协调,可以更好的促进当下的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满足当下的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惠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新思维[J].山西交通科技,2005(3).

[2]赵宝平.我国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措施综述[J].交通标准化,2009 (7)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 施工养护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16-0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工程的施工养护关系到一个城市工程整体面貌的评价和质量优劣。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建设工程的代表和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除了给设施的使用着带来影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外,同时还是影响到了一个城市的印象,因此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已经由企业自控管理的形式,转变为了由政府直接的管理社会大众共同监督相结合的控制体系,但是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养护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何来提高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管理和控制是现在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主题。

1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造价进行合理的调动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造价进行合理的调动,现在我们在施工养护中一般都会使用新的工艺和技术,从而来降低工程成本。但是这并不是绝对能够节省成本,有的时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虽然能够提高施工的进度,但是却提高了工程的成本。在一些大型的高速公路的修建和大规模额土石方工程中,如果依然使用传统陈旧的机械设备来进行施工和加大养护的造价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设备进行施工的话,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养护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也是一种变相的节约成本。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施工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材料,这都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工程图和组织设计都要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比如在设计图的手机、施工材料的选择、人员的安排以及基础设施的设置上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工作和施工中施工图和工程图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贯彻,所以即使施工的方案做的再完美也只是一个空图,没有达到控制工程施工的作用。在实际的市政工程施工养护中严格的按照合理的图纸进行有效的施工,这样才能在最短的工期使用最低的成本造价达到最佳的工程质量。

在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施工中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在某单个的项目结束的时候,负责对市政工程管理和监督的部门要对工程按照图纸和方案的设计进行质量的检查。由于在实际的工作施工中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检查中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施工之前就要装订多种的施工办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和利用,以此来不断的提高施工的效率,提高工程的质量,从而降低成本,达到控制市政工程造价的目的。

在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施工设计图,采用高科技的施工工具来进行施工,同时也要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管理和监督,使得利用最低的工程款来创建高质量好形象的工程养护。

2 在市政工程施工养护中加强质量技术的控制

在现在的市政工程施工养护中道路的施工养护是最主要的一个部分。现在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给道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受到自然环境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路面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增强。我们在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过程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来保证道路在压力增长的情况下还能够长时间安全的使用。因此在对道路进行养护的时候要在先前进行合理的养护设计的安排,在材料的选择中也要严格的把好质量关,拒绝在施工中使用不合规格的材料,一切按照计划和设计来进行合理的施工养护。

在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过程中要定期的对工程进行预防性的养护的修理检查,这主要是因为路面的压力、雨水天气的原因对路面的裂痕以及地面渗水的而导致的路基湿软的现象的检测,同时也要对路面下水道进行检查和公路裂痕的检查和修复,防止因为地面水下渗而导致的板底冲刷而脱空状况现象的出现。对于路基的破碎情况要及时的进行修补和维修,对于路面下水道的堵塞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来保证路面水的及时处理,防止公路的湿软现象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技术也要不断的更新,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原有的技术上,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养护的质量上,要在技术上不断和其他的施工企业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结合我市的具体施工现场的情况和要求来制定具有本市特设的工程施工养护方案。从而来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效率。

3 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监督和管理

对施工企业的养护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养护工作能够做到实处,对养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材料的选购上要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考核,对一些护养不到位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及时的曝光。同时在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工作中加强市民的监督能力,让市民参与到养护的监督和管理中来,这样既可以及时的发现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养护,减少和防止因为养护不当照成的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保证市民的生命安全,从而提高市政工程在地方的代表性形,完善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工作顺利有效率的进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体质的改革和发展,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工作也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以此来适应经济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市政工程施工护养的能力,是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管理至关重要。在市政工程的施工养护中,养护的基础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是一个基础的部分,它贯穿与养护工作的全过程,所以在养护的过程中要设计

具有可行性计划的策划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采用具有质量保证的材料来进行施工养护。在工程养护中要不断的完善工程的安全、技术、质量、造价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中,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敏.杨顺新城市道路设施管理系统设计[J].山西建筑,2005(5).

[2] 郭晓华.公路维修养护中几种可借鉴的新材料和新技术,2005(2).

[3] 李学军.公路养护机械化实现过程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5(2).

[4] 李学俊.公路养护机械化实现过程探讨,2005(2).

[5] 郭晓华.公路维修养护中几种可借鉴的新技术和新材料[J].交通标准化,2005(2).

上一篇:音乐教育新体系范文 下一篇: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