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6 12:08:02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1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开题报告包括总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栏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写作方法

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含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在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在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开题报告(文体形式)

课题名称:

姓 名: 年 级: 班 级: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实施的步骤

1、2、3、4、5、6、7、

表1—1 开题报告 (表格形式)

主题:

课题题目:

导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组: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

上网:

查书面资料:

总结论文:

发倡议:

2)阶段步骤: 分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周)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3)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 老师等

开题报告的基本写法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2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参考书目

中文与英文分类说明

经典与非经典分类说明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3

1、开题者应先修完规定的最低学分后,在文法学院网站上下载《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经导师同意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至少提前一周提交开题审议小组成员。

2、各个学科点应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开题,保证研究生学业进度。

3、开题报告审议小组成员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其中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导师人数不应少于3人,开题秘书应进行记录。

4、开题者着装应端庄大方,陈述时间为15分钟,由审议小组进行评价,做出开题是否通过的书面意见,经审议小组负责人签字后,于一周内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报学院教学办备案;通过开题者即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应把握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应有述有评,归纳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3、论文框架结构:

论文框架要求列至三级标题。

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研究方法应说明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或主要技术路线;论文的创新点是指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5、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4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及题目汇总表送研究生学院存档。研究生、导师、学院办公室各存一份开题报告,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5

本科毕业开题报告步骤/方法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指论文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成果是什么。理解了这个就能把我研究的方向,而不用做无谓的写作。

论文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指导意义是对以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实践研究意义是对当前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简要介绍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主要技巧有: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具体的研究方向中要提出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并且,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论文采用的关键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路线是论文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文献综述法,调研法,实证法等。具体的内容需要你按照研究内容而定。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前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第二步的文献综述里,也会涉及到参考文献的引用。在次列出所有的参考文献,按照特定的格式整理。

整理开题报告的格式

开题报告有特殊的格式要求。举例说明: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参考文献

[1]、[2]、[3]、[4]

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的写作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具体研究来写,不能太偏理论化,要把论文拟采用的方法具体到点上去。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6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19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19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19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19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19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总第39期

崔子修《利 己 主 义 与 自 我 实 现———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

怎样写开题报告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19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19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 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一、开题报告要讲些什么

1. 题目(题目中不要有字母、符号)

2. 指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畴

3. 指明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什么进行研究。每一个研究内容都要清楚详实)。要指明难点和前人尚没解决的问题。难点、难题是体现水平和前沿性的地方。

4. 研究方法有哪些

5. 要涉及的设备和仪器有哪些。在什么研究工作中要用到哪个要逐一说明,不要笼统大略。

6. 整个题目所指工作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案。经费和进展如何。

二、开题报告应注意哪些问题

1. 针对以上6个方面的内容,都要搞清历史和现状。如,谁是第一人?谁是有功之人,在什么上有功?科学难点在哪儿?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能解决什么?关键问题是哪些?

2. 开题报告是科研工作之始,“创新”要贯穿一切。要把注意力放在针对以上6个内容的“改进”、“发展”、“完善”和“填补空白”上。

3. 开题报告的内容在以上6个内容的文字份量要均衡,避免出现讲“概论”多,讲自己工作安排少的情况。逻辑上要有层次。写的时候要有承上启下的提示。

4. 要做好投影片。要反复修改投影片上的内容。编排要美观大方。要事先确定好每一个投影片投出时,同时要讲的话。

5. “实验”要讲可操作的具体实验。每个实验都要同时注明要达到的目的或期望的结果,要指出做一个实验所需的时间,样品量、重复量等。

6. 在讲到以上6个内容时,要多采用把参考文献直接写到投影片上的办法。参考文献要用有份量的。

7. 要提供“基本背景读物”类的专著和书藉。

8. 要多采用科学语言,如图、表、公式、实物照片、摄象片段、符号(要交代含义)。

9. 要介绍“文献检索”的结果。开题报告要有一份文献调研总结作为附件。

10. 要提供一份“Poster”图样。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7

单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例,截至2012年12月,就种类而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出版皮书314个品种(多年连续出版按一种计算)。以近三年的数据来看,2009年出版皮书115种, 2010年出版皮书139种,2011年出版皮书185种,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增速保持着品种数的稳步增长,2012年皮书种类达到230余种,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区域和行业六个大类,已经形成了深入人心的“蓝皮书”“黄皮书”“绿皮书”三个系列;从重点产品来看,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农村经济绿皮书等已经连续出版10年以上,具有了众多稳固的客户群体,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再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皮书数据库”为例,截至2012年12月,皮书数据库已有3万多篇研究报告,并以每年1万余篇的速度保持增长。目前,皮书数据库正在为超过300家的公共图书馆、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提供皮书数字内容资讯。

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荷兰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rill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加快了我国皮书国际化出版发行的步伐,《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法治》《中国人口和劳动》《中国环境》《中国教育》等皮书先后以英文版发行,已被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图书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莱顿大学图书馆等欧美多家大学图书馆收藏或订购,成为世界社会科学界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和经济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不可或缺的资料。目前,皮书已与英国、俄罗斯、芬兰、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出版机构展开了外文合作出版的工作。

以《中国环境》(环境绿皮书的英文版)为例。2008年《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犈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犘狅犾犾狌狋犻狅狀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2008))评价说:“《中国环境》(第一卷)对中国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对世界来说也一样重要。”2009年第3期《中国国际评论》(犆犺犻狀犪犚犲狏犻犲狑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评价说:“《中国环境》(第二卷)向西方读者提供了大量关于中国环境所面临的挑战的数据和案例调查,该书可以作为大学有关国际研究和环境政策研究的补充读物。同时,该书对于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也是有价值的。”《中国社会》评审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ZhouXueguang评价说:“《中国环境》(第三卷)是一本充满统计数据、描述和简短分析的资料用书,非常适用于那些商业类和咨询类的学生及研究人员,同时也很适合于图书馆。”

皮书取得广泛关注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经验与成就、问题与对策,是社会各界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判断与决策所产生的对信息的巨大需求,也是出版界对学术规范的始终坚持、对创新转型的不断探索、对品牌效应的逐层构建。

但从我国的学术界以及图书出版行业来看,每年市场上类似于皮书且公开出版的研究报告有两三千种之多,但影响力比较大、发行数量较多的除了皮书之外,不多。且这类研究报告存在数据资料滞后,论述方法和框架结构缺乏科学性,重复率过高等质量问题,内容缺乏学术著作的原创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当然,皮书在研创出版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受研究经费的制约或主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皮书质量不高、学术规范性有待加强,同时也有部分皮书原来质量高、影响大,但因为各种原因,质量出现下滑。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研究报告类专业学术图书整体内容质量不高、学术不规范、社会影响力小等问题,既不利于专家学者们的学术交流,更阻碍了我国专业学术出版物走向世界。

由此,皮书评价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皮书评价不仅是提升皮书内容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对我国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科学评价的积极探索。近年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不断扩大皮书数量和规模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对皮书评价研究的力度,对达不到要求的皮书建立淘汰机制,或者强制退出,或者邀请更有实力的研究单位和主编承担。为了将皮书系列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权威的学术图书品牌,并成为人文社科工作者服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仅于2009年成立了皮书评价研究中心,专门负责皮书的评价研究等事宜,还创建了皮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皮书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媒体报道监测指标体系,其计算公式为:皮书综合评价结果=皮书内容评价结果×0.7+媒体报道监测评分结果×0.3。

为了让皮书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皮书评价研究中心在皮书评价指标体系评分项和权重设置方面进行区别,根据学科分类和研究领域将皮书分为经济、社会政法、文化传媒、地方发展、行业报告、国别和地区六个大类,分类评价。以经济类皮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例,我们对皮书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经济类皮书的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课题价值与意义、编写体例、内容质量、社会影响、文字重复率五个一级指标,其中内容质量分为科学性、实证性、创新性、前沿性、时效性五个二级指标;社会影响分为权威性、咨政性两个二级指标。具体来说,“课题价值与意义”这一指标侧重评价该课题是否属于某一明确、科学、学界普遍认可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其评分标准为该选题是否有明确的研究领域或明确的学科分类,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否填补了本研究领域空白或对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价值。“编写体例”则评价是否符合皮书体例规范要求,其评分标准为书名、篇章节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等是否符合皮书要求,内容特点和编写体例是否符合皮书规范。“内容质量”的“科学性”指标反映了该皮书的内容框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评分标准为内容框架是否反映了本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范畴,是否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是否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求;“实证性”则主要考察所评价皮书含有第一手资料(含专项调查数据、评价与评级报告等)的研究报告占全书文章篇数的百分比,以及以数据或调查资料作为立论基础的研究报告占全书的百分比;“创新性”评价则是该皮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报告观点是否有所创新;“前沿性”一方面考察皮书总报告和分报告中是否有对今后发展态势的预测或建议,另一方面考察皮书是否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时效性”则从皮书所用资料的年份(以研究报告所采用数据的最终截止时间为准)和皮书的出版时间两方面进行评价,所用数据资料越新,得分越高,且由于经济类皮书大多是对未来中国经济状况的分析预测,所以出版时间在出版年前一年11月至出版年2月之间出版的皮书该项得分为满分,并以此类推,分数递减。“社会影响”的“权威性”主要评价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的权威性,分别从是否具有相对固定的核心作者和常设课题组,且相对固定的核心作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权威性,主编是否为全国或地方著名学者,单篇报告第一作者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文章所占比例这三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咨政性”的评价标准为皮书是否被相关领导或政府部门批示、审阅或采纳皮书资政建议。“文字复制比”则是通过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到皮书研究报告与其他学术期刊论文的文字重合度,报告内容重合度在25%以上的就要进行扣分。

其次,经济类皮书的媒体报道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了媒体报道覆盖率、媒体报道形态类型、时续性三大部分。其中,“媒体报道覆盖率”由地域范围(根据国际媒体、国内综合性一级媒体及其他媒体的报道情况,分值不同)、网络覆盖范围(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页新闻检索数量每100条计1分)、跨媒体范围(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报等多种媒介进行报道的,每一种媒介得2分)三个评价指标组成;“媒体报道形态类型”由报道类型(结合时事热点和皮书观点进行主题策划并综合报道,长篇通讯或专题报道,消息、简讯形式报道,在国内综合性一级媒体的头版或重点栏目中进行报道的不同报道形态进行评分)、评论类型(中央电视台就皮书或皮书观点制作的评论节目、媒体专访作者或制作相关评论专题、纸媒或网络媒体就皮书或者皮书观点发表评论文章、网友就皮书报道发表相关评论的,包括皮书微博评论或转发)、报道形式(直播、音视频和文字报道三种形式)三个评价指标组成;“时续性”则包括持续性(皮书观点被两次或多次报道引用的,皮书一周之后或出版当月之后仍有媒体报道的)和时效性(新书后3天内或出版当月进行报道的情况)两个评价指标。

另一方面,在评价人员和评价流程方面,皮书评价研究中心组织各领域专家、资深编辑、资深媒体人组成皮书评价小组,通过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初评、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合议终评、结果复核、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皮书课题组、无异议后确定最终得分的评价流程,最大限度的实现皮书评价的客观、公正、公平。

通过皮书的综合评价,让皮书课题组和编辑对皮书的内容质量和媒体报道情况都有了准确、科学、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发现皮书存在的不足,以在日后的皮书研创和编辑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从而提升皮书质量。同时,皮书评价结果也成为皮书分级资助、皮书评奖和成果认定,以及皮书退出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得到了皮书课题组的高度关注。

以最新的2011年版皮书综合评价结果为例,在185种2011年版皮书中,排名前10名的皮书都具有皮书应有的形态和特性。首先是从形态上,这10本皮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在大规模的调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总结出问题或者经验,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以及对策建议,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资讯类产品;第二,必须是周期性出版的连续出版物;第三,必须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构建评价指标、统计调查等),以专家或学术的视角研究问题。从皮书的内容特性看,这10种皮书则具备了原创性、实证性、前沿性、时效性、权威性五大特点。此外,在媒体报道情况和社会影响力方面不仅获得了媒体的多形态、大篇幅、多角度报道,也得到了有关政府机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评价研究中心一方面将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和简化,进一步完善评价流程,并实现对皮书评价的日常化,即在皮书出版三个月之内将内容评价结果和媒体报道监测评价结果反馈给课题组,从而在内容质量和媒体报道两方面对皮书进行严格把关。

作为专业学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建立了相对系统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包括《皮书主编工作条例》《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皮书评价办法》《皮书评价指标体系》《皮书评奖办法》等。希望全国图书出版行业的研究报告类图书的作者和编辑怀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出版的敬畏之心,加强学术内容的自律,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准确,保证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学术体例的完整规范,共同探索出不同于一般理论著作的研创、出版的规律和评价方法,促进我国学术出版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开题报告书研究方法篇8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上一篇:社区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