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4 08:45:08

浅谈德育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篇1

关键词:书法教育;小学语文;德育

一、小学语文的生字及其书法书写

小学课文一般是短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灌输思想,另一方面就是想学习生字生词,对于生字,我觉得很多学生在书写时都有很多不足。

1.书写方法的不足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都觉得只要写出来就行,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实际书写中,会出现倒笔字,就是笔画顺序不对,这些生字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最终形成的,其书写都有自己的章法,最简单的就是笔画的章法。小学生在对文化的演绎及内涵都是属于空白,在书写时,就忽略了笔画的重要性。再者就是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为了板书的需要,不得不写草书或者行书,很多学生感觉那样很酷,有时候就照葫芦画瓢,写出来的字不伦不类。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使用草书或者行书,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另外,就是老师是有书写基础的,毕竟写了十几年的字甚至是几十年的字,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正因为学生没有这样的认识,才追求个性,为今后的书写能力的培养埋下了隐患。

2.书法认知的不足

很多学生在书写或者练习生字的时候,也会很讲究,写得十分工整,每一个大小相同,笔画很轻,每一个字都在一个直线上,看起来赏心悦目,其实学生对于整洁、工整与书法之间的区别分得不清楚,干干净净的卷面、工工整整的字体不是书法的彰显。书法讲究的有自己的规律,即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寄情于点画线条之间,法度森严而又变化无穷,同时中国书法把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书法中的德育

中国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绎和传承,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然后又进化到隶、楷、行、草、大草、狂草等,每一种字体都有其本身的精髓和内涵,每一种书写方式都反映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人的思想和故事。它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凡的。

1.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学生人品修养

古代人一直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从书法中可以看出来一个的性格和人品,虽说对此了解不深刻,但是我知道古人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质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而小学生在练习书法时,其实就是对自己操行的一种陶冶,对自己性格的一种历练,一个学生如果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书法,并且有所成就,那么,这个学生一定可以在书法练习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古代书法家可以用狂草来表达自己豪放不羁,可以用楷书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学生在自己的独立练习中,就会感悟到书写者的内心表达,是对自己的一种思想与德育的提升。

2.以名字碑帖的品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向学生展示我国历代书法名字碑帖,可以使用电教手段,也可以参观展览,运用其直观、形象的效应,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笔法、章法及气韵。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欣赏、揣摩,领略祖国文字的优美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并让学生通过对文字书写的形体美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文字的内容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

3.以古今书法家刻苦临池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品质

不管是孩子的现在,还是未来,要想做成功任何事情都应具备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而每一个书法家在取得成功之前都是经历过千千万万的努力,这正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知道王献之写尽十八缸水;“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楷书之祖”钟繇“静思三十余载”;怀素无钱买纸,以蕉叶代纸;智永退笔成冢;米芾“一日不字,便觉手生”;现代书法大家费新我以惊人的毅力用左手练字,形成自己独特的费氏书风,盛名享誉海内外。他们一定知道每一个果实背后都是有汗水的。这些事就是最好的老师,告诉他们,要想成功就要勤学苦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今天的书法体系,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多,将书法与德育等联系一起贯彻到教育中显然不切实际,所以,在小学阶段将书法教育融入德育中,意义重大,既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迎合,也是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一个奠基。我觉得每一个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者,应当引以为重。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

浅谈德育教育篇2

关键词:德育;体育;影响作用

教书先育人,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所以德育与体育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使其认真地对待每一门学科,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目前,体育教学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将德育带入到体育中,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无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所以对体育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往往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知识,没有注重身体素质的发展。学校对体育课的安排时间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往往不进行体育锻炼,而是自由活动,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导致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且学习中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学习效果比较差。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而且在体育课上缺乏责任心,他们甚至把体育课时间让给其他教师用来补习文化知识。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想改变这个局面,首先要进行德育,提高师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德育对体育教育的作用

1.提高师生道德修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应当首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应当以规范的体育动作、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来为学生进行示范,并将优秀的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使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认真努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拼搏、不怕苦的精神品质。学生切切实实地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在德育中,学生还体会到了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许多心血,也感悟到了教师对其热切的希望,教师也逐渐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班集体更加和睦友善了。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进行德育后,学生的思想品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热爱学习,认真努力,积极向上。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每一项体育锻炼,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熟练而规范,用汗水浇灌体育知识之花。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重复两三遍的体育知识,如今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因为,他们喜欢体育课堂,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对各项体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3.促进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在进行德育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改善。他们不仅在体育课堂上积极锻炼,而且在课下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来强健体魄。学生积极地进行跑步运动,参与篮球、足球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体育锻炼而增强,学习中的巨大压力在体育活动中也随着汗水逐渐消失。学生能够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以后的学习,将德育渗透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都饱含热情,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个挑战。4.促进学生参与运动比赛。学校时常会举办一些运动比赛,但是参加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都在集中力量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认为参加运动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进行德育后,学生对待体育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渐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用实力拿下一枚枚奖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体育活动逐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们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体育知识,而且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将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后,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都得到了进行与发展。

德育与体育教育对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才能明辨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认真努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才能远离疾病,以更加精神的面貌去迎接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实施了德育之后,中学体育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学生对体育知识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还感悟到了体育精神,体会到了体育的内涵。但是,体育教学之路还十分漫长修远,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飞.浅谈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J].现代交际,2016(5):155-156.

[2]鞠德迥.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1):41.

浅谈德育教育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教育;道德观;民族情操

德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的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之后,学校教育在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方面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历史学科是中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意义非凡。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当前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拟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浅谈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重视史观培养,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是一个人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之前,人们对于历史史实的了解一般只能通过耳濡目染和有限的课外书籍。因此,在接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之前,受众们的历史观念往往区别很大,甚至一些封建迷信内容和野史传言信息都掺杂其中,歪曲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定位和价值观念。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另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纠正过去错误的历史观念,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讲解为例,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教师应当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关注两点内容,一是从两分法、两点论的方法论角度来引导探究太平天国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即既要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后期的《资政新篇》中看到本次运动中对于平等思想的阐发和对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引进和利用,表达出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大规模的战争对于生产力的破坏和对于生命的杀戮,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的失败,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原因归结到阶级性上,即利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整场运动中的各个细节,从而使学生由“学会”上升至“会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的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使学生们从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等大事件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而加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唯物史观论断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唯物史观的培养,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境界,进而更好地落实中学历史德育教学的目标。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未来的命运”。因而可以说,历史学科在普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重要责任。在所有的品德培养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必先考虑的部分。爱国主义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是鼓舞人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复兴祖国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对于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来讲,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熟悉我们国家的过去和现在,畅想国家的未来。因此,任课教师应当全面的认识到历史学科德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中学历史八年级历史课程讲习过程为例,在近现代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温习古代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后转入《鸦片战争》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思路从对于古代强盛的崇敬突然转向对于近代被侵略的耻辱与困惑,进而使学生愿意并强烈要求了解近现代史上中国家遭受和瓜分的过程以及原因。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历史课程内容讲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难入手,对各个政治派别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解、甄别和分析,由此在教材的引导下认识共产主义者对中国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巨大贡献,从而对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同。这种以历史盛衰民族兴亡的史实联动学生思想情绪变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走进历史课本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近代国家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养成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操,实现中学历史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通过先烈榜样,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所谓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情感或道德认知能力支配下所采取的个人行动,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充分调动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指标的评价标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和培养,任课教师应当把握主教材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及时地向学生灌输有效地、优秀的道德行为规范内容。以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七课为例,康梁等人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不惧强权的倡导改革,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生存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戊戌六君子面对反革命屠杀时表现出的大义凌然的慷慨,谭嗣同舍弃逃生、以死殉国,在刑场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笔,这些道德典范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杰出的历史人物的高尚行为以及引发这种行为的道德动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道德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这种方式对比与单纯的道德宣讲,学生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和更为清晰的行为框架,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对“道德”二字产生深刻的认识。另外,“抗日战争”课题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对杨靖宇、张自忠等国共两党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迹的分析讲解,教师应及时的向学生们传递“为国献身”“舍身为国”等高尚的理念,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危亡中革命先烈的奋勇行为是取得国家解放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奉行的“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行为产生认同,进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难取得共鸣,以此端正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境界,同时配合了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潮流,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信念保证。

结论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个人了解历史的初始阶段,而历史观念又是影响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准确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着决定性作用。德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只有持之以恒,全面着眼、细节入手,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效用。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及时的将德育教育放置于历史教学规律之中,立足课本,发散思维,在普及学科知识的同时将高尚的道德情感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目的,为中学生高尚情操的养成发挥应有的效用,最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林.关于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2] 鲍丽倩.基于学科本体的中学历史德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1(20).

[3] 张树芳.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0(02)

浅谈德育教育篇4

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浅谈德育教育篇5

关键词:地理 教学 德育 教育

从古到今,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把德育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的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都不能放松。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地理教学任务的需要。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地理技能的培养,还要进行对学生有影响的思想品质、情感意志、道德修养等各种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具有复杂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各科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笔者现在此谈谈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地理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材料

地理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逻辑性、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实用性等,这些都包含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地理学科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以中国地理为例,主要讲述的是我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还有我国人民如何利用这些地理环境发展生产,进行现代化建设。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素材。比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工农业、交通运输、航天事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当然,在中国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有利的方面,还要讲不利的方面。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发展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赶超世界强国。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与教材紧密结合,深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具有思想教育性的东西,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地理教材中,有些材料是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教育的,而有些是潜在的,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和分析。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在深刻分析和挖掘教材上多下工夫。具体来说,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多种形式的地图法。利用多种形式的地图能够很好地说明多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以及它们相互作用之间的规律。学生往往只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身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一些自然景观图的观察,使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祖国辽阔的疆土,美好壮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信心。从地图上还能够看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平相处,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和家长、他人等都要和平相处,使学生具有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这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地图,根据它的功用、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等,可以分为教学挂图、地图集、暗射地图、插图、附图、地球仪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

2.图表法。图表法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从而推断出所要得出的结论。如我国的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多少,盆地占多少,山地和丘陵占多少,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等等,盆地适合发展什么,哪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山地和丘陵对我国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这样可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面积很少,解决粮食问题是重大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让每一寸地发挥它最大的作用。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使学生认识到要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要节约粮食,节约用水,不能铺张浪费,应保护好现有的自然资源。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爱护公物等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爱心。

3.数据对比法。数据对比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数据对比可以是时间的前后对比,如我国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对比,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对比。地域之间的比较,如我国人均收入与世界平均值的比较,国内与国外某一国家的比较等。很多的方面都可进行比较,通过数据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现状,我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来之不易,虽然现在的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要想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有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甚至要经过几代人艰苦不懈努力才能做到,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

4.深入挖掘潜在的教育思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潜在的有教育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些潜在的东西往往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有所了解,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例如,我们在讲青藏高原时,就会讲到,这就要求我们要知道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人有哪些优良品质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有史以来,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们不能允许任何人搞分裂。这样就能使学生发扬各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具有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和决心,调动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勇攀科学高峰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5.进行课外活动。地理教学不能只是讲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实地参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亲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课外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因为进行课外活动时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各种要求、规定等,比如要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物、注意人身安全、听从指挥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头脑要想到,而且还要亲身做到,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把地理国情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每一节地理课,增强学生为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裕而艰苦奋斗的责任感和急迫感。

浅谈德育教育篇6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的美术作品选取的是同学生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的作品。同学生都觉得这些小作者太厉害了,他们的作品真是高不可攀。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教育他们,作品被选中说明他们画的好,我们应该学习。但我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身边也有好多好作品,我校有很多同学参加各类美术比赛,还在全国、省、市县的比赛中获奖呢,有些作品还在美术画展中展出,比美术书上选的作品还好!同时我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耐心启发,及时表扬。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就及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白只要积极认真的去参与,并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肯定会成功的。在上五年级的《黑板报设计》这节课时,我引入竞争机制,事先告诉学生我将把设计的最好的作品作为下期黑板报采用,并还要给前三名的学生发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连平时不大爱做作业的学生也动起手来,很多学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我遵守诺言给他们发了奖,我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做就能做的好。通过老师的努力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并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我认为自信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思想

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就可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如在《剪贴风景画》一课中,通过色彩画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用手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人们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用我们学到的只是动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如命题画《可爱的家乡》教师凭借多种媒体,与学生共同感受动人的画面、造型独特的建筑、蔚蓝的天空中雄鹰在展翅翱翔……。如此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按照学生的意愿,知道学生构成画面,对照画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家乡之美。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美德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做到“以景育人”“以情动人”,改变他们畏惧、压抑、缺乏主见等心理状态。

三、教育学生互帮互助,不歧视他人

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有一名学生突然呕吐了一地。还没等我张嘴,一伙学生一哄而上,又是弄沙子,又是拿拖把,一点都不嫌脏。再看有些学生,捂着鼻子,身体向后倾,一脸的埋怨。我看着地上忙活的同学,突然发现这些同学大多数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后进生、调皮蛋,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感动。等收拾完了,我宣布奖励帮忙收拾的同学每人两颗小红星。收拾的同学高兴不已,那些捂着鼻子的同学都瞪大了双眼,呆在那里。刚才事不关己的样子一扫而光。我当场表扬了帮忙收拾的同学,他们热情、勤快、乐于帮人、不怕脏、不怕累的好品质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让同学们明白后进生也有闪光点,同学们不要歧视他们。再让同学们讨论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只有学习好就能算好学生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要成为好学生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不歧视他人。

浅谈德育教育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便要求语文教学人员将品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当中具备着显著的优势,无论是语文课外阅读还是作文教学,只要语文教师巧妙的加以利用,那么便能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实现,那么就应当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突破点和重要手段,强化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生人格和道德的熏陶作用。

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以身作则及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的渗透德育教育,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语文教师首先接受教学中思想内容的教育,并且将其化作切身的思想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够乐于效仿教师的优秀行为。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积极工作、热爱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身教和言教来影响学生,通过教师自身的岗位精神和道德修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便会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形成。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诗词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教育因素的巨大教育潜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思想性与意识性统一、形神俱佳的古代文人骚客的优秀作品,每首古诗词都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这些古诗词的作者都是闪光的情操、理想、人伦以及信念的寄托者,为高中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名句及精品进行赏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并且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内在美的气质,同时也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典型文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与课文教学中的内容加以结合,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切实的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深入的对教材进行钻研,全面的挖掘出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能够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得以不断渗透,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高中语文课文中最能打动人、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主要事迹、语言、细节以及动作等诸多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分析,能够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得以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的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加以理解,进而与文章的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终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

(四)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便是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备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高中学习时期,正是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真假、是非能力成长的重要而又关键的阶段,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及历史使命。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语文作文训练越来越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正可谓言为心声,学生思想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理想追求以及道德情操的一面镜子就是作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写出看法全面、格调高尚以及观点正确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渗透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将作文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高中学习时期又是青少年步入社会极为重要的准备阶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人员,更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语言文字的教育作用以及育人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深入的渗透德育教育,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完善,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文修养的形成,以便于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因此,让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积极的对“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加以秉承,为学生健康及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阁.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华章,2011(7).

[2]李彩云.高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3]张青杰.议高中语文的德育教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8).

浅谈德育教育篇8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信念、习惯达到育人的目的。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体育教学与实践,就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原则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高尚师德为表率

同志曾经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和师生双边活动为主的动态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着装得体,在教学中应做到,对待学生要尊重、平等,要领讲解准确、生动,动作示范优美规范,技术指导耐心细致。体育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一个“学深德高”的教师形象,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而“因德而师之”,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以身心爱护为准则

一位教育家说:“爱护并不是宽恕一切和无休止的说服。真正的爱护是去培养并巩固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体育教学中的爱护,体现在身体爱护和身心爱护两方面。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身体保护工作。如不能让学生面对太阳;在风雨中受冻;田径项目的练习要事先清理检查跑道,平整场地;跳马,跳箱的练习可采取老师保护和学生相互保护的办法;游戏,球类项目的练习,要告诫学生注意个人保护和相互关爱等,避免使身体受到伤害,同时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老师爱,同学爱,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因学生存在身材差异和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因体施教”关注不同的个体,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鼓励教学法,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更好的释放和提升,品尝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超越自我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体育教学一般在体育场馆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这给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教师可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动态性、体验性的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形、队列练习让学生体会到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对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的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一个游戏,一场球赛,可使学生体会到集体项目中个人才华和团结合作同等重要,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跳箱跳马、跨栏等项目的练习,可培养学生勇敢,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恰当的指正或激励,因势利导,使动态体验与主观说教相得益彰,让课堂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更有效、更完美。

四、以体育竞赛为手段

体育竞赛是有个人竞争性和集体竞争性两个方面,而且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的特点。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经受强烈的体能和意志考验,而且还要克服来自外界的情绪干扰。如:长跑时,出现的“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球赛中,对对方的无意侵犯,是宽容一笑还是怒目相向;对裁判的误判,是宽容大度还是指责埋怨;集体项目中,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以集体主义为重;比赛节节失利时,是顽强拼搏还是消极怠战等。通过竞赛,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沉着、果断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逆境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并使学生形成“公平竞争”、“贵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健康的体育观。

五、以奥运精神为导向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学生,使学生养成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如在进行100m跑、跳高、跳远的项目的练习中,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更快、更高、更远”的要求,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创造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奥运冠军的感人事迹,高尚品质、坚强意志和奉献的精神,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奥运健儿的精彩比赛,通过上网或阅读报刊杂志了解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情况及我国节俭办人文奥运的三个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并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参照,形成积极向上,无私奉献、有责任感的良好心理品质。

作为体育教师,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国家培养既有健康体魄,又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按照科学的原则开展思想品质教育,就一定能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