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品安全监管范文

时间:2023-11-16 03:06:23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1

信息化填补监管漏洞

“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发挥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后的监管手段。”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张立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药品进行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国家食品药品“十二五规划”》、《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利用高科技、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航天信息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设计研发了一套完整、规范、长期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辽宁省的锦州市、本溪市、辽阳市、朝阳市、抚顺等城市实施应用,对药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了安全监管。

全程监管供应链

“作为部级信息化企业,航天信息先后研发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张立岩告诉记者,基于此前的经验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要求,该监管系统的功能架构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指挥监控调度中心等六大系统组成。

“其中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食品、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管;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服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补发以及注销等业务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制证、送达等全过程的信息自动流转与管理。”张立岩说道。

其中,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一个人重复注册、在多个企业注册的情况,以及企业虚报、乱报从业人员信息的情况,为执法人员执法提供相关依据;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扫描、数据上传、罚单打印、应急、信息查询、在线交流、GPS定位、实时监控的移动信息化。

另外,建立各级指挥监控调度中心后,各级监控调度中心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监控与指挥调度。通过该中心,还可以实现对重点企业场所监管、对执法人员监督、分析预警、事故溯源预警和指挥调度。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2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国城乡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有关改革稳步推进,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对卫生、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取得积极成效。

(一)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4年起,国家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三年建设规划,目前已经完成,累计建设项目5163个,投资规模276亿元;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从2004年起5年时间内将投资217亿元,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万多个,比2005年同期增加近47%,已覆盖98%的地级以上城市。今年开始,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了资金支持。

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在全力做好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防治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去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一关怀”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结核病短程督导化疗(DOTS)、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治补助等政策措施。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将救治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的麻风病、疟疾、包虫病等纳入免费救治。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卫生环境面貌逐步改善。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管能力和医疗服务、血液安全、传染病防治监督能力不断提高。

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目前全国2448个县(市、区)已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7.3亿农民,参合率达85.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7亿城镇居民,2006年筹资额达到1747亿元。今年下半年在79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2007年救助资金总规模达71.2亿元。2006年全国农村医疗救助支出资金15亿元,救助1823万人次;城市医疗救助支出资金10亿元,救助211万人次。2006年,开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已达82家,保费总额达376亿元。

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近三年来,在全国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6年的69.7%。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每诊疗人次费用与2005年相比接近零增长,住院费用出现负增长。这是近20年来医药费用控制首次出现的良好情况。

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国务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和标准建设。2004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法规和规章。为进一步明确监管管理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今年7月以来,国务院先后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已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稿)》,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很快公布施行。有关部门对1万多项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并对现有24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修订,新制定了200多项国家标准。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近年来,国务院统一部署,连续五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今年8月,为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成立了由吴仪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前,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深入发动,专项整治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正在扎实推进,确定的任务、20个工作目标已基本实现。

加强农产品和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成立了跨部门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和水产品药物残留例行监测,引导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强生猪屠宰企业的检查整顿,取缔私屠宰窝点,建立猪肉流通信息追溯制度,保证猪肉质量安全。

严格实施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已对我国所有28大类525种食品全部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都按规定使用了准入标志(QS)。通过建立和严格获证企业监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召回、年审等监管制度,确保了获证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实施和宣传,这些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消费者依照相关标识标志选购安全食品的习惯也初步形成。

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监管和帮扶。按照“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思路,对食品小作坊进行基本安全卫生条件改造,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其产品不跨区域销售,并严格执行巡查、回访、抽查等日常监管各项制度。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共取缔了4.4万家,破产、停厂、转产等3.8万家。对条件恶劣、未获得卫生许可和营业执照的,由地方政府牵头,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最低安全卫生条件的,将坚决关闭和取缔。

加大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整治力度。指导和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建立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管理制度。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结合季节性、节日性消费特点,加强重点副食品市场监管,加大食品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建立餐饮卫生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食堂、餐馆、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工作进一步改善。完善重大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机制,在重点省、区市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网。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大对农村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零售店、小摊点等生产经营场所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建设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县,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宣传和舆论引导。

严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由于加强口岸查验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多年来我国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安全事件。为保证我国出口食品安全和产品信誉,强化源头管理,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对出口食品要求100%加施检验检疫标志,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实施进出口食品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强化企业责任和诚信意识。

总体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很大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多发势头有效遏制,食品抽查合格率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我国蔬菜农药、畜产品“瘦肉精”残留以及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合格率达到94%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等基本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0%,食品卫生平均抽样合格率已经超过91%,大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稳步提高。

(三)药品监管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进行了药品批准文号清查、申报资料现场核查和再注册工作,药品研制环节弄虚作假现象得到初步遏制。对药品GMP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疫苗、血液制品、兴奋剂等进行专项整治,截至2007年10月,共收回药品GMP证书157张,关停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300家;对药品经营企业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出租转让许可证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吊销经营许可证925件,取缔无证经营近4700家;清查医疗器械注册证2.6万多件,对1万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撤销、注销注册证230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广告集中监测和检查,监测违法广告7.5万多次,查处药品广告违法案件3600多件。对假冒人血白蛋白、中药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中药材市场违规经营等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国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8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900多个,刑事处罚270多人。通过上述工作,药品市场秩序明显改观,药品质量安全有了新的提高。

一些关系群众利益、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坚持把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卫生、药监会同物价、纪检等部门集中解决了“一药多名”问题,综合治理了开单提成、虚高药价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管理,开展了药物临床应用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检查,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果断处理“齐二药”、“欣弗”、“佰易”、“甲氨蝶呤”等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以及鱼腥草注射液等多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试行向部分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制度,已派驻监督员1300多人;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在全国61万多个行政村中建立监督网点近58万个,供应网点55万多个,覆盖面达到90%以上。

监管法规制度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修订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审评审批责任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审评审批上实行行政受理、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相分离,构建三者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强化了权力监督和制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强化监管,特殊药品监控网络基本建成,实现品和第一类流向的实时监控,启动了普药监控网络建设。2006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开展了“整顿机关作风、整改监管工作、重塑队伍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出台了廉政工作五项制度和八条禁令,明令禁止并有效查处了干部职工违规持股、干预审批、接受馈赠、泄露技术资料等行为。监管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明显转变,监管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权威、开拓进取的新形象正在逐步树立。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药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分别举办,职责分散,责任不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卫生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难于落实。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实行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政策,直接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建设薄弱,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负担加重。

(二)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现有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宏观调控乏力,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资源少、质量不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低;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领域,公共卫生领域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中医药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投入少、基础差、条件落后,尚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医药继承不够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对中医药的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管理体制不顺和不健全的问题也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

(四)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看,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目前,约4亿城乡居民没有被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和水平很低,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刚刚起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需不断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需不断完善。

(五)食品安全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我国食品生产和消费总体水平不高,食品产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仍比较突出;食品新技术、新原料和包装材料的应用,导致潜在或现实的质量安全问题,有的需要很长时期才能被认识和研究出解决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隐患多,小作坊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对取缔非法食品生产经营不够坚决;监管执法部门职能有交叉,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重复执法和执法缺失同时存在,个别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在检验监测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与以及标准的制定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协调、不配套、不统一的问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薄弱,监管队伍素质不高;在违法案件的移送、法律之间的衔接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六)药品安全存在风险和隐患。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的格局没有改变,流通环节过多、经营费用高,低价药品生产难以为继,市场恶性竞争屡屡发生,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严重不足。有的企业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淡漠,忽视质量管理和产品安全;有的为追求经济利益,违规药品广告,严重误导群众。药品监管基础薄弱,技术监督条件落后,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历史性问题,有群众卫生保健需求和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快速提高,但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制度和食品药品行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也有政府部门在监管理念、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等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对看病就医和食品药品安全的反映比较强烈,是我国医药卫生、食品药品行业改革发展滞后的集中反映,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不适应的综合表现。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卫生工作的性质、地位、方针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国务院于2006年8月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由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协调16个部门共同研究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初步确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三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完善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计划生育、应急救治、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网络,并与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互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保证质量、技术适宜、运转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第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责任。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第二,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充分发挥大医院在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整合现有城市卫生资源,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公共卫生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同时,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加强和完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三,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依法整治医疗广告过多过滥、误导欺骗患者的问题,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责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规范收支,加强财务监管。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减轻个人负担。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基础。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五,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完善药品储备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第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输送和吸收。转变医学教育模式和方式,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既要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更要培养面向基层的实用人才。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定向免费培养农村适宜卫生人才。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对长期在乡以下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工资方面给予倾斜。采取多种方式培育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注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有关部门将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改革配套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互相衔接,协调推进,并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思路。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反复抓、抓反复。要通过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把各级领导发动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要通过集中整治,确保到今年年底前建立和完善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保障体系,即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此外,还要总结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逐渐养成好的习惯,逐步形成一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及相应的工作制度,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第一,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首先要把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整个链条都管起来,并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要能够追究到责任主体。一是从源头上抓质量。对农产品着重加强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加强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的监管。二是严把食品出口关、货架关和餐桌关。严把出口关,就是要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严格实施出口食品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推行出口食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质检和海关尽快实现联网核查,严防问题食品流出国门。严把货架关,就是要严格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严格查验和标识标签管理,对所有食品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制,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延伸监管链条;对不合格食品一经发现,坚决退市和召回。严把餐桌关,进一步强化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卫生索证管理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

其次要把整治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放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方面,放在食品和与健康安全相关的重点产品。坚决取缔“三无”企业,坚决打掉一批违法企业。把小作坊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对达不到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的必须限期改造;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不准出本乡镇或社区销售,不准进入商场、超市销售;尤其要防止小作坊使用非食品和回收食品作原料,滥用添加剂。要把整治和引导扶持结合起来,鼓励大企业带小企业、小作坊,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

第二,进一步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加强药品研制环节整治工作,全面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工作;进一步加强药品GMP的监督实施,全面开展药品生产工艺核定工作,完善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制度;加快建设药品监控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特殊药品监控网络,加强药品流向实时监控;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强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广告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医疗器械注册资料核查,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督抽验,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标准和监管法规。

第三,全面加强标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各监管部门要重心下移,抓基层,强基础,加强以一线为重点的装备建设,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制修订情况,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完善标准制修订的快速应急机制,不断提高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加快实施《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着重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评价、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逐步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动态监管和跟踪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工作制度。

第四,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当前,要通过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增强法律法规之间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堵塞漏洞,严密监管。各地方、各有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要对行政区域内小作坊的监督管理负起责任,建设食品安全放心乡镇、食品安全放心社区。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对出具的报告负法律责任。必须明确,监管部门不仅要管有证照的生产经营者,也要管无证照的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的权力必须与监管责任一致,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

第五,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以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质量竞争力指数,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把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诚信档案。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要大力普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防假能力;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第六,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改革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监管效能;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和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信息统一工作。深入推进“三绿工程”,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的工作机制;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注册管理;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渠道;研究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方法,对价格上涨比较明显的市场调节价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依法进行价格干预;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再评价工作,健全处理机制和赔偿制度。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为重点,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构建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和基层监管“四位一体”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社会共治格局,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二、主要任务

(一)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卫生部门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责整合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县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地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同时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领导班子由县党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二)整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力量。根据国家、区、州有关要求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整合情况,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将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相关部门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划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具体数量按照区、州编制部门相关文件规定,由原质监局下设的质量与计量检测所承担食品药品质量检测任务。

(三)健全监管执法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在整合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和人员力量的基础上,确保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在监管资源整合中得到加强,将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大队更名为食品药品安全稽查大队,并加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股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17名(其中原核定编制8名,新增编制9名),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空余编制的人员补充从现有超编事业单位调整解决。县食品药品安全稽查大队主要负责查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行为,办理食品药品重大案件,受理、登记群众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等。

(四)健全基层管理体系。为填补基层监管执法空白,确保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在监管资源整合中得到加强,在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名称规范为“县XX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事业机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共核定事业编制14名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下达服务岗5名;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实行双重管理,会同区域内乡镇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人员补充从现有乡镇超编教职工及其它超编事业单位调整解决。

在行政村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原则上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协管员,由村干部兼任,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五)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需要,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编制向基层倾斜,注重加强监管执法机构和检验检测工作力量。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增加食品药品监管投入,改善监管执法条件,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产品追溯和投诉举报等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科学监管水平。食品药品监管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三、落实监管责任

(一)县人民政府负总责。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工作措施,落实经费保障,实现社会共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体水平,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等及时划转到位,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衔接。

(二)监管部门要履职尽责。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强化监管执法检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农业(畜牧)部门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和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可参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对食用农产品职责分工方式,按照无缝衔接的原则,合理划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监管边界,切实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切实履行监督、指导、协调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完善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措施。

(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与县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形成与监管部门的密切协作联动机制。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城管部门要做好食品摊贩等监管执法工作。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组织保障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各方面对体制改革的期待高,各有关部门务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快进度,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编办,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委编办主任兼任。食品药品日常监管任务繁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自治州有关要求,要加快工作进度,及时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职能整合、机构组建、人员编制划转、部门“三定”规定拟定等各项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部门协调和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行顺畅、改革到位。

(二)严肃纪律,增强合力。改革过渡期间,冻结相关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有关的机构编制、人员调动、干部任免及有关财务和资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编制、人事、财经纪律,改革完成之前,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药品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全县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服从改革,相互支持配合。上级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干预下级改革工作。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4

2009年监管工作总体目标是:健全“三种机制”,破解“三个问题”。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坚持以监管为第一要务,坚持行政监管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建立科学监管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可控,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健全富民惠民的长效机制。探索惠民新举措,力争惠民药房覆盖乡镇面达30%以上,覆盖低保及特困群众面达90%以上。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推进中药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健全廉洁从政的长效机制。继续构建“4+1”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监管素质全面提升。巩固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健全预防机制,确保全局违纪违规现象发生率为零。

----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盲点和盲区的问题。明确责任,加大考核和督察力度,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全覆盖。

----破解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坚持以科学监管理念贯穿食品药品监管实践的全过程,整合监管资源,做到依法行政与监管工作最大化的有机结合。

----破解食品药品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不高的问题。坚持企业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企业安全意识,提高企业自律的主动性。

2009年监管工作要点:

一、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一)巩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成果

继续推进灾后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恢复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健全食品“三网”,确保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构、办公场地、办事人员、工作经费、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恢复到震前水平。

(二)开展重点品种专项整治

针对食品抽检、监测、调查评价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通报。加强对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整理,定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对高风险品种的日常监管,重点抓好农村食品安全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防农村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抓手”作用,加强部门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边远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加大督察力度,消除监管盲区。开展乡镇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好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

(四)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和督察督办

增强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执行意识,适时组织开展重大食品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会处置、能协调、懂指挥。

二、加强药械生产流通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一)加强药品生产监管,确保源头药品质量

开展GMP、工艺规程执行情况、制剂标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对辖区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监管覆盖率达到100%,药品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达到100%。建立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动态监管系统。

(二)加强药品流通监管,规范药械秩序

1、加大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监督覆盖率100%,杜绝药品经营中挂靠经营、超方式经营、超范围经营、出租柜台或转让柜台等问题。

2、开展GSP跟踪检查,全面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工作。鼓励和扶持零售连锁企业将网点向农村延伸。

3、加强监管电子信息化,2009年底基本完成辖区生产和批发企业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动态监管系统。

4、坚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做好对药品外地供货商的资格备案,对药品(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销售人员资格实行备案制,完善销售人员数据库。

5、强化医疗器械监管,深入开展医疗器械专项整治,重点对经使用植入体医疗器械、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单位检查,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三)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升用药安全水平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建设。推行专(兼)职ADR报告信息员制度,开展统计、汇总、报告工作;设置专用信箱,为群众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提供方便。会同卫生部门,推进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加强对涉药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水平。

三、创新稽查工作机制,净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一)转变监管思维,建立稽查监管责任制

实行稽查监管工作责任制,对稽查人员定岗定责,实行辖区划分监管责任包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突出农村边远地区药械监管,对监管不到位实行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

(二)整合稽查监管资源,形成稽查监管一盘棋

继续实施市县联动查处分离稽查制度,按照“统一指挥,信息互通,快速反应,协同稽查”的要求,充分发挥监管网络的积极作用,坚持开展集中执法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整合稽查监力量。

(三)创新监管机制,推行“年度审计式稽查监管制度”

坚持对涉药涉械单位开展一次全面的检查,积极推行“审计式稽查监管”工作模式,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四)加大打击力度,确保用药用械安全

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继续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整顿规范,继续保持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五)加强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广告

加大广告的监测和违法广告移送力度,完善广告监管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加大违法广告药品、保健食品经销商和媒体的监管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广告药品、保健食品的行为。

(六)建立互动协作机制,全面加大稽查监管力度

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合打击药械违法行为的联系互动机制,查处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曝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影响。

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效率

(一)加强药品稽查打假信息化建设

收集和发掘各种稽查信息资源,建立假劣药品信息数据库,达到“两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稽查人员会收集和建立假劣药品信息数据库,收集的假劣药品信息中不合格药品百分之百得到查处。

(二)加大监督性抽验力度

整合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充分利用技术监督手段,提高抽验品种的针对性,把抽验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放在招标品种。

五、大力扶持重点企业,促进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自身职能,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医药经济发展的能力。重点帮扶恒源药业中药饮片厂搬迁和GMP认证工作,支持中坝附子科技公司附子GAP基地建设,扩大附子产品生产规模,力争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0%,为全市医药产业和医药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六、统筹兼顾,加快推进灾后重建

(一)加快推进食品药监家园建设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省市局的要求,和“统筹兼顾、三自精神、政策扶持、社会援助”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针,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发改委的沟通衔接,把办公业务用房纳入当地统一规划之中。主动争取对口援助。在规划实施中,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积极争取对口支援省和省内系统对口支援市的帮助,抓住机遇,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二)积极支持医药企业灾后重建

根据受灾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行政、技术等多种方式,特事特办,大力支持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搞好灾后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通过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大力支持辖区内医药企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经营。

七、突出以民生为本,建立富民惠民长效机制

(一)创新惠民新举措

加大对已建惠民药房督导力度,确保惠民措施真正落实。加大同卫生、民政、社保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探索惠民药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模式,与乡镇中心医院规范药房改造相结合,拓展惠民药房覆盖面,力争覆盖30%乡镇,确保惠及低保、特困面达90%以上。

(二)把坚持以民生为本贯穿于监管工作全过程

继续巩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成果。积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探索农村药品划片招标择优配送,积极探索与新农合结合的有效机制。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设立偏远村社便民药柜,年内全市农村药品供应集中配送达100%,供应网络覆盖村100%,农村药品价格下降5--10%,确保全市人民用药安全、实惠。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加大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附子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产业经济发展的部署,利用监管的政策导向性,引导农民增收致富。

八、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确保政令畅通。统筹兼顾,既要抓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工作,狠抓亮点工作,把工作的重点量化、细化,责任落实到科室队、落实到人。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抓好重点工作目标量化细化考核和干部的量化细化考评。

(二)加强廉政建设

继续构筑“4+1”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深入推进具有食品药品监管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坚持廉政谈话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履行监管的情况等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继续坚持“一事三卡”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切实做好“五个强化”:强化党内监督、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强化财务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干部职工的民主监督、强化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健全廉洁从政长效机制。开展以"对人民健康负责,做人民忠实卫士"为主题的创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活动。

(三)加强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实行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干部职工要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并撰写调研文章,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促进工作。

(四)加强舆论宣传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5

这里召开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今天。主要是布置今年有关工作,这次会议十分重要,事关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平安。刚才,冯招胜书记传达了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就2010年的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安排,讲得很好,完全赞同。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市食品药品平安形势稳步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更加重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平安工作,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内容;政府机构改革中,仍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单列为政府工作部门,八步区、平桂管理区新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成为广西首个在城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地级市。机构不但没有因改革而撤并,职能没有因调整而削弱,而且壮大了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体系,职能进一步得到延伸和拓展,全市形成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的食品药品平安监管新格局。二是创建更加深化。昭平县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平安示范县建设,钟山县开展药品平安示范县建设,城区和县(区、管理区)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平安示范街建设,平桂管理区里松镇开展农村50人集体聚餐演讲指导示范镇建设;这些示范点的创立,促进了食品药品平安协同联动、综合监管,基层食品药品平安创建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城乡食品药品平安监管向纵深发展。三是监管更加强化。集中人力、物力开展食品药品平安专项整治行动,对“地沟油”一次性筷子、学校幼儿园食品平安、疫苗、医用氧、植入资料和人工器官、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等进行重点整治,始终坚持打假治劣、依法整顿的高压态势,积极营造竞争有序、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引导和扶持医药企业规范发展,做强做大,有力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效果来之不易,充分说明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职工在体制转变、职能转换过程中,凝聚了人心,采取了得力措施,工作更加扎实,效果更加明显,全市没有餐饮服务食品平安和药害事件发生,确保我市群众饮食用药平安。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市政府是满意的此,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级政府领导、食品药品平安各监管部门的同志们和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食品药品平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会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平安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平安监管机制”由此可见,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食品药品平安摆上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近年来,区内外餐饮服务食品平安和药害事件时有发生。如2009年发生在区平南县的糖脂宁胶囊”事件和去年来宾市的假疫苗”事件,足以证明,食品药品平安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需始终居安思危,必需始终未雨绸缪,必需始终警钟长鸣。

尽管经过多年的整治,就我市的食品药品平安状况来看。食品药品平安形势总体较好。但也必需清醒看到食品药品平安仍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饮食用药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机构不够健全,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基础还比较薄弱,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对食品药品平安的有效防控和保障。二是餐饮服务单位规模小而散,档次低,条件差,设施落后,从业人员食品平安意识淡薄,个别餐饮单位违规操作,食品平安达不到规范。三是没有自己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较弱,技术手段对行政监管的支撑力不强。四是农村50人以上聚餐演讲率不高,指导性不够强,农村食品平安状况不容乐观,食品平安防范能力不强,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五是企业诚信度不高,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困难,处方药不凭处方销售的现象仍然存在六是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随意药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禁而未止。七是食品药品监管经费缺乏,执法设施设备落后,工作经费欠缺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扎实做好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突出重点。

做好今年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今年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后依照新体制运行的第一年。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总体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平安责任体系建设。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食品药品平安负总责的责任。食品药品平安监管实行分级管理以后,市、县(区、管理区)政府直接面对外地区食品药品平安的所有问题,直接领导指挥全部监管工作,直接承担食品药品平安监管的全部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引导企业树立食品药品平安“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企业主体意识,分清哪些是政府职责,哪些是企业职责,出了问题哪些应该由政府负责,哪些应该由企业负责,要完全改变出了问题消费者受害、政府买单的不正常现象。要健全与食品药品平安形势要求相适应、覆盖城乡、各相关部门共同履行职责的监管体系;进一步理顺市与城区两级食品药品平安监管体系,确保城区食品药品平安机构组织、人员、经费“三落实”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发挥协调和督查作用,推进食品药品执法机构建设和执法队伍配备工作。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手段创新,树立监管与建设并重的监管理念,完全改变重监管、轻建设的现象,加大对食品药品保证体系和设施的投入,加强食品药品源头管理,切实提高监管能力。

(二)抓紧编制好食品药品监管“十二五”专项规划。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保证和改善民生中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新的重要任务。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牵头组织编制全区食品药品平安“十二五”专项规划,要在积极配合抓好全区食品药品平安“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的同时,抓紧编制好我市的食品药品平安“十二五”专项规划,立足外地区、本部门食品药品平安状况和监管基础条件,研究提出符合我市食品药品平安目标的监管任务和重大项目,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落实“十二五”规划中促进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食品药品平安专项整治力度。国务院布置为期两年的药品平安专项整治工作至今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各级各部门在药品平安专项整治工作中。形成了整治合力。要突出做好“五严”严厉整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严厉整治违法药品广告,严厉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严格临床用药管理,严格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完成药品平安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迎接今年上半年自治区组织的检查验收。

(四)大力实施食品药品示范工程。今年要进一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平安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和启动药品平安示范县、示范店的创建工作。昭平县要完成餐饮服务食品平安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市城区、各县(区、管理区)至少有3所学校、3个宾馆饭店酒楼开展餐饮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市每个乡镇要有2个以上行政村创建为推行农村50人聚餐演讲制度的示范村。要将钟山县创建成药品平安示范县;市城区和各县(区、管理区)都要创建2家示范药店。通过开展系列示范工程建设。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促进食品药品平安保证水平的稳步提高。

(五)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质量供应保证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对这项工作要给予足够重视。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强化基本药物生产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推销配送的质量监管,做到全过程监管、全品种电子监管、全品种覆盖抽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平安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引导合理用药,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平安。

(六)提高餐饮和医药产业市场竞争力。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餐饮业和医药产业调研。努力探索我市餐饮业、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方,市目前仅有2家药品生产企业,只有40多个国家基本药物品种,量比较少。要认真思考,解决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帮助、多指导,为他出谋划策,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医药产业,提高医药产业市场竞争力。要鼓励、支持现有的餐饮服务企业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使现有企业做强做大。

四、确保完成今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强化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区、管理区)政府(管委)各有关部门依照属地管理原则。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证,做到领导到位、指挥靠前、保证有力。

(二)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投入。食品药品平安监管是政府职能之一。各级财政的投入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平安监管工作能否正常高效开展。特别是今年食品药品平安实行分级管理以后,监管经费保证面临较大的压力,加上我市可用财力有限,对食品平安监管经费投入缺乏,一定水平上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要增加经费投入,切实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为食品平安监管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三)加强部门履职和协调配合。食品药品平安监管链条长。难度大,涉及多个部门。必需及时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增强对食品药品平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履好职,尽好责。卫生、教育、工商、质监、公安、工信等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本部门应该担负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6

为全面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按照省、市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着力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并重的监管机制,着力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食品药品产业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做出应有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1、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和无缝衔接。

一是加强农产品源头控制。大力推进农业、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统一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程度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强化对农产品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加大对农药、兽药、化肥、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管力度。继续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名优企业带动战略,推动食品质量的提高。

二是强化生产企业质量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生产许可制度,严把食品生产准入关。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严格落实企业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和记录等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自律,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规范食品市场流通秩序。严格落实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健全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乡镇(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四项制度”,推动食品经营自律“三条线”标准落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客观评价体系,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不法行为。

四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餐饮服务许可制度,落实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加大餐饮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力度,深入开展“地沟油”等重点品种专项整治。积极参与“餐饮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五是严格畜禽屠宰监管。集中开展生猪屠宰行业专项检查,继续保持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高压态势。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加大生猪屠宰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六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加强综合协调和信息收集宣传工作,强化舆情监测和工作督导,完善事件处置程序和沟通报告机制,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督查督办,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2、认真抓好重点行业领域整治规范工作。重点抓好粮油、畜禽、蔬菜、乳制品、豆制品、饮料、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和城乡集贸市场、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医院和学校周边及旅游景点周边等公共场所的食品摊点等重点部位,特别要加大对中小学周边饮食摊点群和路边露天烧烤的整治力度。继续贯彻国务院、省及市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强化“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扎实推进乳品质量安全治理规范工作。

3、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更严格的管理,监督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全面掌握企业底数,进行定期跟踪、统计、分析,清晰掌握各类企业的数量、生产经营状态,并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实行分类建档,为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逐一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和落实,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责令整改,直至停产、取缔。

三是实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要把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作为重要的监管手段,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纳入严密的监管范围。

四是深入推进全市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诚信评价标准和具体激励措施,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推广食品企业GMP和HACCP体系认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能力。

五是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构建对食品企业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网络,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4、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风险监测的信息收集工作。根据上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监测的信息收集工作。在职能调整到位之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发挥好综合牵头作用,与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建立畅通的风险监测信息的通报机制,将其作为执法检查、监管重点调整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是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周密的抽检计划,对重点品种、风险隐患较大企业加大抽验频次,并根据阶段形势和季节特点,及时调整食品抽检品种。加强信息沟通,实行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监测和重复监测。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提高检验检测的技术水平,做到检验检测准确、及时。

三是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应对工作,完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实行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责任。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健全全市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尽快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二)继续做好药品安全工作。

1、切实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督促指导我市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企业,按要求完成入网、赋码、核注核消、数据上传等电子监管工作。加强基本药物“三全”监管,严格实施基本药物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严格落实基本药物质量标准,扎实开展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和试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不断完善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送机制。

2、进一步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在加强原料购进、投料监控、出厂检验等环节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开展药品生产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突出抓好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高风险品种的质量监管。加强中药饮片生产安全监管,开展中药材及饮片重点品种专项监督检查。加强药包材生产企业监管,重点加强对不洗即用药包材的监督检查。完善药品生产监管档案。做好新版药品GMP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执行产品召回制度。加强特殊药品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流弊事件。

3、稳步提升药品经营监管水平。严格经营许可和GSP认证。加大药品零售企业GSP跟踪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药品购销渠道、验收养护、票据管理、药师在岗、处方药管理等情况。严格疫苗等特殊药品冷链监管,开展二类、含麻黄碱复方制剂专项检查和暑期高温季节药品仓库温湿度专项检查。在巩固农村“两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部级、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倾斜政策,推进零售药店连锁化经营。认真实施《市零售药店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初步建立起一套诚信有褒奖、失信有惩戒的监管工作机制。

4、加强药品使用安全监管。继续做好医疗机构实施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个体诊所药品使用规范化管理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巩固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果。继续推进文明诚信药房创建活动,对文明诚信单位实行动态化管理。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监管,抓好原料购进、配置生产、成品检验、使用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管,确保医疗机构制剂的生产使用安全。

5、全面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深入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重点加强无菌和外科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生产企业的监管,在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全面推行质量授权人制度。将一、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全部纳入远程动态监控系统管理。继续加强对医疗器械使用监管,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市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植入性骨科器械、心脏起搏器、介入用导管、支架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以及大型设备类器械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对其购进验收、在库养护、使用维护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6、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广泛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整治行动,突出打击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和“无文号”产品等六类仿冒药品违法行为。继续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专项行动,强化对药品包装、标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行为和利用互联网虚假信息非法销售药品、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的打击力度。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七个一律”措施,继续严厉惩处违法广告行为。对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进行全面总结,迎接国家和省里的验收检查。

(三)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体制。

1、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分析评估报告制度,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定期分析食品药品监管形势,排查风险隐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增强预警能力。

2、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根据新的职能和形势,制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充实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和工作机构,适时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条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执法队伍监管能力,调整充实监管队伍并逐步向监管薄弱环节和地区倾斜,探索建立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信息员、协管员作用,弥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应急快速有效。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履行职能,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部署,分析存在问题,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食品药品各环节安全。

(二)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和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适时曝光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公布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通过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提高公众维权防范意识,增强食品药品消费信心。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503号)、《国家食品药品安全“**规划》([**]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政发[2004]5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政办发[**]6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政发[**]43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认识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市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措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食品安全事故仍有发生;药品市场秩序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各镇(办、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全面履行职责,采取得力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使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案件得到及时查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感增强,食品工业、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开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

各镇(办、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市政府将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镇(办、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各镇(办、区)要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费,切实负起保障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定期评估分析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通过层层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社区和行政村,构建市、镇(办、区)、社区、行政村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各部门要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不得干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常监管执法。要健全和完善重大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应对、有效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对于因领导不力、疏于监管导致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地方和部门,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各镇(办、区)发生Ⅲ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三、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㈠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加强食品源头的监管。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规范种殖养殖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执行。

二是加强食品加工监管。要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要在加强巡查、回访、年审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月通报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的监督抽查频次。要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引导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自律协议书。

三是加强市场流通监管。继续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改革步伐,建立和落实商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和销售质量承诺制度,建立重要食品“厂场挂钩”和“场地挂钩”制度,重点市场和超市的食品进货索标索证率达90%以上,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落实市场巡查制度,特别要加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流动食品和摊点、食品商标和广告的监管,建立定期质量抽检制度,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制度,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一旦发现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食品,要及时予以查处并严厉打击。要把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儿童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农村食品市场。

四是加强消费领域监管。要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的审查条件,严把入口关。要加强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和出入库索证、验收登记等制度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和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年底以前所有学校(包括托幼园所)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将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信息向社会公示。

五是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强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落实开办者的食品安全责任,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六是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活动,鼓励大型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发展农村食品经营网点,提高统一配送率。建立健全市、镇(办、区)食品安全协调机制。

七是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制度规范和运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力争两年内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和运行机制。

八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四进”活动。通过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法规,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增强企业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正确引导消费,在全市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线。

㈡加强药品安全监管

一是在药品生产环节,严格医用氧和医院制剂管理,实行药品分类监管,严格检查药品生产条件,加强药品生产的动态监管,凡是在成品库待出厂的药品,经抽查检验达不到国家药品标准,并经复检后仍不合格的,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

二是在药品流通环节,突出重点品种,加大监督抽验力度,严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商业贿赂和虚假广告宣传等违法行为。

三是在药品使用环节,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建立药品安全性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推动药品分类管理,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

四是突出抓好农村药品安全工作。要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的督办与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鼓励药品批发企业面向农村配送药品,严格药品零售企业准入管理,合理设置零售网点,规范运行管理,支持药品零售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加强农村规范化药房、药库建设,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渠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药品供应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积极探索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

结合实施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检测设施、设备、仪器和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基础监管执法条件,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构建市、镇和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食品药品安全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监管资源综合利用,使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五、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篇8

一、齐心协力,奋发作为,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帮助指导下,各乡镇人民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克服了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源头治理、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宣传教育以及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和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从总体上看,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形势取得明显好转,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年射洪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第二批部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并取得了全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初步建立

为统一组织协调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去年4月,我县成立了“射洪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县政府同30个乡镇、10个相关部门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与监管对象和行政村(社区)也相应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目前,我县已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由此,“全县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凋,各方联合行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二)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机制基本建立

20**年,我们修订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发了《射洪县食品药品重大事故应急处置操作指南》,并开展了应急培训,全面规范了应急处置工作。全县30个乡镇、10个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各自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建了射洪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点37个,初步形成了县、乡二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三)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去年以来,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相应制定了食品生产环节小作坊星级管理规范,食品流通环节“四个五统一”食品安全监管规范、“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和“两图一书”监管模式,食品消费环节“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管理模式”等行业管理规范,作为先进经验得到推广。积极开展了打击虚假食品药品广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兴奋剂、邮售假药等专项整治行动,使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和危害群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20**年,全县鲜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6.36%,本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抽验合格率达96%,餐饮店抽验合格率达95.50%。通过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大力实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有效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极大地促进我县食品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广大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各乡镇、各部门以重大节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活动。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县食药安委还在电视台、电台开办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播发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广告,印发宣传书籍资料,普及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农药残留以及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和激素等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和个别食堂、餐饮单位和涉药单位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措施尚不够有力。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同程度地存有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监管脱节等现象。三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现象还屡禁不止,各类制假案件居高不下等。针对上述问题,全县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

食品药品安全重于泰山,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和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这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声誉的大事,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最近,副总理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做出了重要批示。省委提出了“止滑提速促发展”,推进“两个加快”的工作目标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抓住“四大机遇”,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项目攻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部署,努力巩固部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成果,着力推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这些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今年,关注“两会”专题调查结果显示“食品药品安全”列居广大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首,充分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经过近几年的专项整治,特别是去年以来开展的创建部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趋于好转,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和安全水平总体较好,但与中央的高要求、群众的高期望值、社会的高关注度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监管基础薄弱,监管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食品药品产业小、多、散、低,部分企业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淡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广泛;食品药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性依然存在。加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或迫于生存压力,有企业或个人可能会铤而走险,人为制造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些矛盾和问题,时刻提醒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敏锐性,正确处理加强监管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切实防止因麻痹大意和工作松懈造成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事关人群众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重中之重来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抓、抓具体,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是政府加强食品综合监管的协调议事机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总开关”,要在“协调”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谋思路,不断增强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二)要明确部门职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准确定位,坚持在协调中搞好服务,在服务中促进协调,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和宏观的综合监督,把分散的监管集中起来,把具体的监管统一起来,切实履行好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责。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要狠抓责任落实。食品药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安全监管工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事关全局。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监管、服务和发展上,切实加强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沟通与协作,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拆台,防止出现监管的空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细化具体化,层层分解,级级落实,真正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要突出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加强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主席签发第九号主席令颁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认真履行自身职责。

(五)要精心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今年将进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我们要精心做好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职工的顾虑,做到“三个稳定”,即思想稳定、队伍稳定、班子稳定,“三个不变”,即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变,今年的工作目标不变,基本任务不变。机构改革未到位前,各部门仍按原职能履行好职责。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职能调整前的调查研究,政策法规学习,确保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平稳过渡。

同志们,形势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始终保持真抓实干、拼搏进取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新跨越,为促进射洪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企业事故调查范文 下一篇:财务档案室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