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词精选范文

时间:2023-10-25 16:00:29

现代诗词精选

现代诗词精选篇1

关键词:小学生;古典诗文;诵读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中国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无比深厚的哲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华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民族传统必须承继,民族基因有赖于一代代新生命主动传承。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可见,阅读在小学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三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脑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我开展古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要纳入课程计划

“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间才能学习,有时间才能读经,才能保障古典诗文诵读的开展,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与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但古典诗文诵读又不能在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地方、学校课程1课时设置为诵读课,并明确由语文老师负责诵读课教学,充分利用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读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读活动。

二、开展古诗文诵读要有校本教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实践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和古典诗文内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典诗文篇目进行了选材,自编自印《古典诗文诵读手册》校本教材,内容有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其中必读篇目有古诗词207首、《三字经》、《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篇目有《增广贤文》。

三、开展古诗文诵读应明确各年级段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目标才能有所期望,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确立了各年级诵读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中一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15首,二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低年级段学生必背《三字经》,选读《增广贤文》;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45首,四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中年级段学生必背《千字文》,选读《增广贤文》;五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高年级段学生必背《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增广贤文》。明确要求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读成诵;20%以下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推荐学生自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中庸》、《孟子》、《大学》等内容。

四、开展古诗文诵读要与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多个手段、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地进行,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达到目的和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开展诵读古典诗文活动:(1)广播领路,配乐美读。我们在设置校园广播时,将每节课下课铃声都设置成不同的诗歌配乐朗诵音乐,每当下课时间一到,校园广播便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2)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我们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节课前预备时间,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要求每班选一名古典诗文诵读领读学生,带领同学们每节课前预备时间,带领同学们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3)开展“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为全面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我们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了小学生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各班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在全校学生中举行朗诵决赛,使全体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受到智慧的熏陶,受益无穷。(4)开展“经典诗词汇演”活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经典诗文汇演活动,各节目以班级为单位,有的朗诵时声情并茂,有的边吟边舞,有的分角色集体大朗诵,有的个人诗词唱,有的集体诗词唱,形式多样,意韵深远。(5)开展“古诗词考级”活动。为了激励学生诵背古诗词的热情与积极性,我们在诵读教学中开展了古诗词考级活动,建立了古诗词考级集体和个人档案。将考级分为“6星级+特级”,每一年级都有必背的古诗,达到相应级别星级。具体标准是一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15首(朝代、作者)。二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3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10首以上)。三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45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15首以上)。四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6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其中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20首以上)。五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7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其中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25首以上)。六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8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30首以上)。特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80首(朝代、作者),还能背诵其他古诗10首以上,并能介绍古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含义(40首以上),还能为喜爱的一首古诗配画。(6)开展“亲子读”活动。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为孩子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7)将古典诗文诵读与抄录、绘画、手抄报、板报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

现代诗词精选篇2

古诗词又回到了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会说:“这首诗必考,你们没有好好看《诗词大会》?不要求你们像武才女一样,但是要考的一定要背下来。”

古诗词在教材中

孔子独自站在屋里发呆,他的儿子孔鲤小心翼翼从走廊路过,孔子叫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怯声回答:“还没有。”“不学诗就不会表达。”孔鲤赶紧跑回去学诗,以提高自己说和写的能力。孔子所说的“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指出诗所承载的教育、教化功能。

现在社会中,诗的作用被语文教育替代了。作为语文教育重要载体的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语文学科建设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古诗词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呈现了阶梯状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多样。1949年到1956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一直未被选中,直到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才有《悯农二首》《桑妇》《田家》等古诗的纳入。初中教材中《唐诗十首》、《词和曲六首》、《木兰诗》等古诗词的编入,才标志着古诗词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其中,《悯农二首》的作者李绅未必人尽皆知,但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小时候,家长带着孩子到田间地头,指着太阳说:“告诉你,什么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什么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回家后,每次吃饭都会想起剩下的几句。

到2000年之后,《小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每个阶段对古诗词的背诵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附录里列出了80篇古诗~背诵篇目。初中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附录里列出了50首背诵篇目。根据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要求背诵古诗词70篇,初中阶段背诵古诗词50篇。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非常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及古典文化的传承,从最初的语文教材没有古诗词选编,到现在明确规定篇目,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比重在不断增加。然而,相比于其他的文学体裁,古诗词并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裁,很多学生仅仅是对古诗词的故事背景和影音资料感兴趣。同其他文科类课程一样,古诗词教育受困于考试的要求。毕竟,古诗词在语文考试中占不了多少分。

古诗词在考试中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篇验之。”这是《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原序》中的话,常被当作劝学名句。现代语文古诗词考察中,可以认为是“背熟古诗词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考。不信试之。”

现代语文教育对古诗词的考察可以认为是以背诵为主、赏析为辅,和古代有很大的不同。从唐代开始的科举考试打破了传统的社会阶层固化的壁垒,其中进士科的地位尤为尊贵。进士考试最初是以六朝时期流行的骈文为主,这种体裁辞藻华丽、内容空洞。考生们于是就搜集历年考试题目,汇编成册,类似我们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将它们一一背诵下来,考试的时候只需“搜诀略尽,临时剽窃,窜易首尾”。考生们死记硬背,考试流于形式。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诗赋的考察成为了进士录取的主要标准,这也为唐代诗歌的繁盛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契机。

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古诗词的存在方式是阅读,考试的要求是识记,就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直接进行名句默写。其次还有理解和综合分析,通过古诗词阅读,积累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古诗词也就成了现代人了解古代人生活状态的载体。毕竟,现代的主流文学体裁是白话文,古诗词早已潜移默化的进入了各种文学体裁中,它本身就成了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供人赏析。

备受恩宠与冷落的诗人们

唐代“以诗取士”,以至于唐代“三百年中能诗者,不啻千余家”。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共收录9225家,3785卷,27万多首诗,4千余万字。在唐宋古诗词的基础上,元、明、清三代虽然文学体裁各有侧重,但也是名家辈出、精彩纷呈。

在现代古诗词教育中,语文教材作为其重要载体,语文课堂作为其重要的场所,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进行诗词选编,难免会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问题。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有些受到语文课的恩宠,有些则遭遇冷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分布就朝代而言,集中分布在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清几个时期,不涉及两汉和明代。其中唐朝收录35首,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宋朝次之,共收录19首。其余朝代古诗词选编数量较少,而以元曲著名的元代古诗词仅有一首选入。这样的选编似乎印证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刻板印象,给学生以一种诗词只有唐、宋的错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收录数量最多的依然是唐、宋两代,共收录68首,占总量的79%,五代诗词最少,仅收录1首。在众多入选语文教材的古代诗词作家中,李白、杜甫和苏轼无疑是最受课堂宠爱的。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三位名家共有32篇作品入选,其中李白最多,有13篇。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白那首《静夜思》。

人教版收录古典诗词作者涉及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12人,再加上年代久远的民间集体创作等,时间跨度比较大,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优秀古诗词作,相对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线性发展脉络。从入选作者的角度看,基本上是将一些重要作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入选,自然也有很多遗漏,我们很难说这些作家是因为不断的入选教材而更加知名,还是因为这些作者因本身知名而将其作品入选。虽然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种某个朝代只选一种代表文体的做法,极易给人一个错觉:除了这些典型代表性作品,没有其他有价值的。宋代除了宋词,宋诗也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清代除了小说,许多文学家的诗词也是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现代诗词精选篇3

艺术歌曲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在18世纪时,德国的诗歌艺术得到了发展,因此德国众多著名的作曲家开始为德国诗歌尝试着谱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传入了我国,我国的作曲家开始为我国的传统诗词尝试着谱曲,在几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让我国的传统诗词变得更让人易于接受。而且由于我国在数千年中所积累的优美古诗词数量众多,而且这些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在进行谱曲后不仅会显得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普遍比当下流行的歌曲要优美许多。

二、我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特色

对于古诗词而言,要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美感就需要对其进行吟唱,但是我国的古诗词传统演唱方法与近现代的演唱方法是不同的,其演唱特征也不相同。

(一)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所选用伴奏的特点

对于我国的传统古诗词而言,由于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吟唱方式完全为我国的传统唱法。但是对于我国近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由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很多西式的演唱方式,例如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加入西方唱法,并且在配乐中融入了很多西方乐器,如钢琴、提琴等,这些与我国古代的传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都是不同的。由于加入了西方的演唱方法与乐器,因此在这样的加工方法下也就能够将古诗词中的意境、音律等因素表现得深入人心,也就更容易让现代人所接受。

(二)近现代古诗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往往是选择我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并且流传深远、妇孺皆知的诗词,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以及李白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些诗词不仅在我国古代流传深远,在近现代也是十分出名的诗词。而且这些诗词在每个时代都会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满江红•写怀》可以激发起人们极大的爱国热情,并且在进行演唱时能够让人充满正能量,抒发人们内心的感受。

(三)音乐和诗词韵律结合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古诗词在进行创作时就注意到了音律以及曲调的特点,因此没有进行谱曲的情况下读来也朗朗上口,充满节奏感。如果要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就需要运用到诗歌中的这些音律。依靠着这些音律谱出的曲调往往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我国古诗词的美感,并且让人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我国传统诗词中的深厚艺术功底。

(四)调性与调式以及和声上的特点

在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往往都会利用到古诗词中所具有的调式与调性特点,例如很多古诗词中就含有对比的调式与调性。通过作曲家自身的专业水平结合这些调式与调性能够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另外还要注意使用和声,正确的使用和声能够为我国的传统古诗词注入更加新鲜的元素,从而让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显得更加优美。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重视,目前我国的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我国的传统古诗词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特点,并且将我国的古诗词与现代的西洋乐器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大气、恢弘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并且在大众中广为传唱。这样不仅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也能够将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现代诗词精选篇4

与《唐诗宋词选读》相比,高中必修阶段的古典诗歌数量少,难度略小,教学要求低,系统性也较弱,且其人文内涵都只指向每个专题的人文主题。因此,利用好《唐诗宋词选读》,将在教学内容主题的系统性方面,教学方式方法的生成性方面,以及引导学生获得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性审美感知方面得到更大的突破和提升。

我发现,通过建立以横向为同一作家诗词的专题介绍,纵向为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诗词流变的坐标轴,能使学生对诗人特点、时代风格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是否还有其他角度值得我们挖掘和探索呢?我想到了在对诗词传统的主题分类上再来引入一个坐标轴,以登高诗为例,横向上探求主题、情感,感知意境、形象,钻研诗美特质、表现形式;纵向上以相同的登高意象更深刻地获得对不同时代风貌、不同诗人风格的把握和观照。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思乡诗、怀古诗、边塞诗等等皆可建立坐标。

【教学亮点、重点、难点】

在诗歌主题性教学方面,为什么会选取唐朝登高诗这一个选题?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

首先,应该说是源于对《唐诗宋词选读》选文的观察。我注意到,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中,都出现了诗人登高临眺的诗作,可以说,登高主题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其次,我认为,“登高”,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比较经典的主题。它不仅是中国文人,而且是整个民族的一种传统,比如九月九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它寄予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思。在注重具有丰富内涵性的意象、形象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登高”意象也以其丰富的内涵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再次,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也即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通过诗歌鉴赏,我们要培养和激发的是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拓展精神境界,打通文本和自身的情感体验,“诗者,志之所之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诗就是我们心中所想,就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学生可以产生自我的理解,这种“自己读出来”甚至是“读出自己来”的效果是正是我们的教学要产生的效果。

正是因为这样,上好这一堂教学课,一方面将获得亮点;另一方面,如何将它讲深、讲透,最后真正让学生获得自身的体验,融入自己的感情,亦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准备】

在已经完成对《唐诗宋词选读》唐诗部分学习的基础上,选出上述提到的《唐诗宋词选读》中唐诗四个阶段中的登高诗,进行一节课的归纳总结。补充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相关登高主题的诗歌、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登高怀远是古诗中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中国文人特有的悲彩给登高抹上了一丝悲哀、一丝彷徨、一丝无奈,“登高诗”也与个人遭际和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密不可分。

对唐诗中登高、登临一类诗歌作一个梳理总结。

二、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思考课堂生成目标

思考:让学生背诵学习过的登高主题的诗歌,激发其思考。

目标:1.探索主题、情感。2.感知意境、形象。3.了解表现形式。

三、围绕教学目标充分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内容体系

(一)探索主题、情感:

过程:学生分小组讨论,以讲义上的1~2首诗为例探究登高诗主题,并结合自身生活阅历、社会经验体会诗歌情感。

分析:探索主题、情感应为这一部分的重点。

研讨结果:1.悲士不遇,自叹身世。2.羁旅漂泊,思乡怀归。3.忧时伤世,胸怀家国。4.宇宙无穷,生命之感。

(二)感知意境、形象

过程:小组讨论,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分析:传统的诗歌教学重理性的演绎,轻感性的归纳,却惟独忘了给学生以诗歌美的体验。将诗歌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充分诵读、涵咏中感知诗美。

研讨结果:

意境:雄浑、开阔

情感:沉郁、悲壮

四、深入探究问题,挖掘思维潜能

过程:可让学生选取不同时期的两首诗,研讨其纵向的由时代精神、诗人特质而呈现的不同的诗歌风貌。

分析:此环节,一方面继续要求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总结归纳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

研讨结果: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思想情感以及对诗人知人论世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

总结:

现代诗词精选篇5

一、选修教学准确定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根据课标精神,教学中我们将《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有二:一是指导学生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习得方法,构建起能力。具体讲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准确解读诗歌作品,准确地了解作家的思想与作品的风格,系统地掌握某一题材的作品主题与表达技巧,构建诗歌的知识网络;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感受和体验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所选择,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具体讲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兼顾学生个人的爱好,教学方法上多进行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二、整合教材,实行模块教学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以话题的形式组织单元,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分为讲读篇目和课内自读篇目,但基本以朝代为序列,分为“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北宋的旧曲新声”、“南宋的乱世词心”四个话题,每个话题以作家作品为单元编排,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一个总体了解,但这样编排整体感不强,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打破了原有专题的框框限制,把教材整合为三大模块。

(一) 导学模块

对于诗歌鉴赏,虽然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中有所涉猎,但是难免缺乏系统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同时,古典诗歌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已远,学生要长时间的连续学习,难免会有畏惧之心。因此,教学之初,我们先设置了导学模块,导学模块的教学重点是导之以法,授人以渔;导之以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树立学习诗歌的信心。这一模块的教学以讲解课型为主,教师重点利用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必修课中所学的文本,重点从意象和意境、诗歌特点、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角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常见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让学生明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鉴赏的角度,从诵渎入手,让学生学会看题目、看作者、看注解、看文本,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意象意境特点、用典、修辞手法、言外之意等,由浅入深全面把握一首诗歌。这样一来,学生初步掌握了诗歌的解读方法,消除了畏难情绪,拥有了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 名家模块

唐诗宋词的璀璨星空里有五颗耀眼夺目的明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这是选修重点讲授和学习的内容。教学中重点以赏析课型和诵读课型为主,重视方法的示范,授人以渔。

一是整体把握这些重点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

这五位大家,分别代表了唐诗宋词的不同风格,每一位大家,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由于背景和人生经历的不同,作品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如学白的诗歌重点引领学生学习他的代表作《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体会李白的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性格,以及李白作品中夸张与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学习杜甫重点突出对其诗作风格―“沉郁顿挫”的’体悟,在结合学生先前学过的作品如《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兵车行》和《旅夜书怀》。学习苏轼重点以教材里所选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自读篇目里的《江城子・记梦》为主讲篇目,意在让学生体会苏轼词作豪放的风格和深婉细腻的情感。学习辛弃疾重点引领学生感悟其作品中的爱国思想,教学中重点学习有比较深厚的现实内容且手法圆熟精到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和体现婉约含蓄风格的《青玉案・元夕》。学清照则重点学习能够代表其词前期和后期风格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二是讲授重点作品,学会解读方法和诵读方法。

叶老曾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诗歌选修教学也是如此。在引领学生学习重点作品中,让学生学会解读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先通其词语和句意,玩味意象,描摹意境,品赏手法,体悟其感情,学会在鉴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同时,教授重点作品时,引领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到三读:音读(即读正字音,读准节奏)、意读(即理解诗句,理清脉络)、情读(即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情感,明晰主题)。如以《将进酒》为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以悲伤起势,最终归结于“愁”;再读诗歌,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悲―欢―愤―狂。在诵读时要利用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恰切的诠释诗人的情感。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起势“君不见”属客观陈述,所以语气应平缓,“黄河之水天上来”让我们想到滚滚黄河之水从天上一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所以读来应气势轩昂,特别是“天上来”三个字,更应该体现出一种大气磅礴之势,紧接着“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的是时光易逝的感叹,语气应转为低沉,一唱三叹。中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节,句式变得简短,感情也较为欢快,所以节奏上应紧凑轻快。

(三) 题材模块

除了重点作家的作品外,对于其他的作品,我们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按题材做了有机的整合,依次划分出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史怀古诗5个板块。咏物诗以《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为主,山水田园诗以《次北固山下》和《汉江临泛》为主,怀古诗以《泊秦淮》和《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主,边塞诗以《从军行》和《燕歌行》(并序)为主,羁旅思乡诗以《商山早行》和《除夜宿石头驿》为主。

以作品主题归类教学,打乱教材,重新组织,不是对教材的否定,而是对教材的一种创新性利用,同题材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既可以避免“编年体”式的枯燥乏味,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规律及其风格特征,在鉴赏中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又可以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学中重点以自主赏析探究课、诵读课和创作课型为主。

现代诗词精选篇6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比较的方面

(一)标题比较细读

标题是整首诗歌的概括,并且细读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加入自己的想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标题,从标题描述的内容引发自己的想象,大致了解诗歌的类型。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它是咏怀诗,而《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田园诗。同时,从标题中,也可以发现诗歌的写作手法与特点,像咏史类诗歌多会使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比如《越中览古》与《蜀相》两首诗歌,前者是借用故事的盛景对比现今的衰败,后者通过对蜀相的描写,表明自己想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题材比较细读

古典诗歌有不同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每种题材展示出来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而同一个题材,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像《归园田居》(其一)与《积雨辋川庄作》,都属于山水田园诗的范畴,但前者描写带有悔恨的色彩,后者描述了田园生活的欢乐。

(三)意象、意境比较细读

意象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官,以客观事物为基础,加入主观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意境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营造的氛围,让情感与真实景观相统一。意境在高中古典诗歌中有鲜明的体现,不同的诗歌可能有相同的意象,但会表达不同的感情,同样是对月亮的描写,《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月亮表达自己的愉悦,而《将进酒》则是表达诗人内心的悲慨。

(四)表达比较细读

诗歌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像是叙述、议论、抒情等,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则是象征、烘托、想象等,这些技巧在诗歌中的应用,会让其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比如《氓》和《湘夫人》,两首都是叙事体诗歌,但两者表达的内容不同,前者有很强的叙事性,记录一个女子从恋爱到最终被休弃的整个过程,后者主要以抒情为主,写明男子赴约后未见到女子,内心的波动,有较强的主观性。

(五)风格比较细读

风格是由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艺术特色。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雄浑等。品味风格,是赏析诗歌的关键,像李白的诗歌具有豪迈飘逸的风格,杜甫的诗则是沉郁、顿挫,细读这些古典诗歌时,对比风格能够让自身更好地理解诗歌,进行鉴赏。宋代诗词中,多以豪放诗词居多,众多词人中苏轼与辛弃疾是代表人物,他们大胆构思,在诗歌中注入自己的豪气,使豪放词达到发展的高峰。但对比两者的词,仍能从中发现不同,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着重表达了“放”,超脱出原有的思想,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是以“豪”橹鳎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

(六)语言细读比较

语言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或词人会用语言的表达让读者引起共鸣,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古典诗歌是语言的浓缩与精华,内容短小,但会向人们完整地展示一个事物。同时,字和词是诗歌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诗歌中加入一个或几个关键字,能够升华诗歌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

二、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比较点的选择

(一)比较点具有启发性

古典诗歌细读的过程中,找到适合的比较点,会让比较细读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产生得到知识的欲望,主动赏析文本,有情感上的体验。比如,《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它们比较点的选择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愁的情感,作者同是李清照,这两首词的“愁”有不同吗?随后,学生会摆脱原有的思维,分析诗歌中“愁”各自代表哪些含义,解析李清照南渡前后写作风格的变化。

(二)比较点准确、深刻

古典诗歌的细读,选择的比较点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注重诗歌与诗歌之间的关联,准确,深刻,能够从一个点扩大到一面,或是由小变大,有良好的细读效果。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都是辛弃疾,同属于怀古诗,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这个比较点的选择,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从而了解作者借助诗歌表达的情感,即内心的愤懑,以及自己的爱国之情,并且,两首词中都用了典故。

(三)比较点具有灵活性

高中古典诗歌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内涵,领悟意境美。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比较点时不可以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诗歌的体裁,科学选择,让选择更加灵活,优化设计,明确赏析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求,衍生出很多精品,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学习中,采用对比细读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沟通。

现代诗词精选篇7

出色的选手、出众的表现是选秀娱乐类节目的招牌,这样的招牌对《中国诗词大会》来说,从来不虞匮乏。据好事者猜,武亦姝脑内的诗词量超过了2000首,且能做到依心召唤、按意运转。事实上,若无上千首诗词的储备,选手要进入追逐战是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如此,也难免因“上场昏”或“杀威棒”而早早铩羽。笔者当然希望更多“诗词学霸”出现,毕竟目下知诗词、懂诗词的人还嫌太少; 但更希望线上线下的人们能像武亦姝那样因“知”成“爱”,继而由“爱”生“知”,最终将诗词注入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化为自己的人格和气质,变成自己的行动和作为。这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节目深刻认识到经典诗词所蕴含的历史、人文、道德和审美含量,具有贯通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对当代人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明确了以“体味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为引导,实现“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的目标,同时将富有创意的策划、专业的支撑与时尚的呈示作为节目的外在保障。绝大多数观众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内容深浅得宜,流程创意十足,点评精准专业,特别是“情感包”“催泪弹”的投放,找准了当下人心的最柔软处,加上主持人优雅、温馨而不乏幽默的表现,一并托起了节目的收视率,提升了节目的美誉度。

由此可见,“诗的国度”“诗的民族”和诗的传统,并非如有人说的那样已在中国消逝,恰恰相反,它早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刻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了。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域,无论校园授课还是家庭教育,孩子们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受过传统诗词的熏陶,那正是孩子们诗化思维形成、诗意追求开启的最佳时段。尽管另一名来自上海的13岁小选手侯尤雯声称是“自学成才”,但从背景介绍看,小才女祖辈、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仍是根本和关键性的。事实上,类似的家庭在上海、在全国比比皆是。古典诗词的传承似初泉流淌,当代诗词的创作也似潜流涌动。据称,当代诗词作家的人数达百万之众,诗词创作出版物超三千种,其中不少佳作既继承了古典美,又表达出当代性,理应成为当代文学不可缺失的重要成分。然而,当代社会的无情和无理之处,便是将“有用的”奉为圭臬,尽情攫取;将“无用的”视作敝屣,一概靠边。在学业、职业、家业或产业的多“业”催逼下,在崇尚竞争力、提倡高效率的当下社会,人们的诗思逐渐退化,诗意不断消减,对诗之美的向往和追求淡漠已久,而大量附丽于诗词的历史、文化、道德自然也就变得模糊陌生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用全民参与的形式将人们的记忆唤醒、激活,这正是节目的文化功德所在。

毋庸置疑,诗词在当代是“小众之小众”的文化。孔子将诗的社会作用总结为“兴观群怨”,“兴”是启思与抒情,“观”是观照与认知,“怨”是指责与批判,均属创作审美层面;“群”是交流思想情感、交换见解看法和实现社会交际,属于接受审美层面。如前所述,经典诗词的“兴”“观”“怨”大多接通了古今,当代诗人的“兴”“观”“怨”同样贴近了现实,诗词之所以仍摆不脱“小众之小众”的处境,根本的问题出在了“群”上。传统文化的衰落、低俗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主流文化语境的巨变导致诗词“群”的功能极度衰落。“兴”“观”“怨”一旦失了“群”,便失去了承载,失去了从个体精神转化、扩延为社会精神和公共文化的可能性。所以,当下诗词传承发展的关键便是如何实施“扩群”。

由于形式简约、内容高浓、审美创造和审美接受较为曲折的特性,诗词几乎无法完成自身的“扩群”,因此掰开揉碎的主题阐释、移步换形的呈现转化势所必需。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实现其当代价值的必需。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底子和底气,其所蕴含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被当代中国人努力传承和大力弘扬。无论传承还是弘扬,都不是一个僵化、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鲜活、有机的过程,唯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才会真正被认知、被阐发,才能真正融入当代文明、成为当代精神。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其中对深入阐发传统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等,都作了具有极强指导性和针对性的表述。在这些面向全民全社会的内容和任务中,媒体(包括娱乐媒体)平台不但不可置身事外,而且应该深度介入,成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主力。从《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是强大的,能让人们认知诗词的“有用”;娱乐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广泛的,人们享受交流的“有趣”。传统内容与时尚娱乐的合体,如同杠杆一般撬动了诗词的“扩群”,终能将“群”的欢乐变为一条条通向高尚的梯子,引导人民大众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地攀上去。

以此要求来看《中国诗词大会》,当然有进阶和改善的空间。比如格律知识的拓展,尽管选手们熟读诗词,但他们中熟稔平仄、用韵、对仗等格律技巧的还是不多。仍以武亦姝为例,她在第八轮追逐赛第三题失利(考题为李商隐七律《马嵬》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要求填写“纪”字。武亦姝在错误的两个选项“季”“时”中选择了“时”),原因除不知道“纪”这一文史知识外,也暴露了不熟悉律诗平仄安排的问题。否则,尽管同样是错,也是必用“季”而舍“时”的――事实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在诗词学习中十分普遍,岂止中小学生,更有教授学者。

又如节目氛围的营造。尽管加注了不少心灵抚慰剂和诙谐俏皮话,但仍无法掩饰整个节目“实力说话”“优胜劣汰”的基调。中华民族当然崇尚“勇者胜”,但更主张“和为贵”,“勇者胜”是“和为贵”的手段,何况是斗诗和赛词。不妨看看《红楼梦》中才子才女们的联句、对句及步韵相和,那闲适的欢愉,那精巧的默契,即使偶带机锋,也是柔软而芳馨的会心一笑。何不稍作引带,令其几分化入节目之中?毋庸讳言,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多受西方模式的影响,加上收视率等市场因素推波助澜,虽常常实现脱胎,但往往未能换骨――寻求刺激、制造对抗、营造紧张气氛、提倡强力征服的思维不知不觉在意识中积淀下来,在节目中散发开去。人们有理由相信节目能让一大批青少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有理由相信节目会使另一大批青少年望而生畏、却步不前,而将“诗词量”当作“英语词汇量”来死记和硬背的情况,恐怕也不会少。这个担忧,在其他的主题娱乐节目(包括汉字和成语主题娱乐节目)中几乎没有,却在这次诗词主题娱乐节目中显现出来。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诗词与纯粹的知识或技能有别,它不是属于个人的收藏,不是用来炫耀的财富,更不是征服对手的武器,而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呼唤、印证和惺惺相惜。

现代诗词精选篇8

2.缅怀中华诗词 纪念

3.信息动态

4.感事抒怀

5.吟坛百家

6.诗林逸兴

7.澳门诗赛"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华莲花杯全球华人诗词大奖赛"获奖作品

8.心有灵犀

9.新声新韵

10.第二届"华夏杯"获奖作品选登

11.公安诗页

12.函授园地

13.新诗之页

14.略说诗词的"物化"属性

15.汉语诗韵变革溯源

16.面对辞书泛滥

17.炼字要给汉字"称"重量

18.《陪妻重返向阳村》本事

19.也谈词语的异常组合

20.虚拟写意,真实反映

21.乡愁一唱和再三

22.板滞与拘泥

23.壮丽崇高和谐美的政治抒情诗典范——试谈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诗词

24.中华诗词 "性灵说"扫描

25.激情奔放的田园之歌——试析臧克家《忆向阳》组诗

26.缜密思考精雕细琢——《中华诗词》读后感

27.人物风采

1.给诗词插上翅膀刘征

2.感事抒怀霍松林,方祖岐,孔祥庚,赵忠亮,樊泽民,刘养峰,贺刚,章宗义,傅占魁,陈孝宗,平晓,黄念三,王庆农,危惠如,康润清,张孟欣,王睦武,刘柏青,王家淦,吴安然

3.情系山河熊东遨,陈仁德,张作斌,封敏,胡宁荪,萧宜美,胡成彪,刘治庆

4.吟坛百家李栋恒

5.青春诗会伦丹,关燕苹,白凌云,金中,张伟,李骥,陈斐,徐国民,李令计,祝君达,胡子华,高满凤

6.西部吟草洪君默,唐世政,滕伟明,袁第锐,王文英,傅承烈,刘静松,赵佳聪,胡喜成,曹沈西

7.新声新韵田恒炼,王玉民,徐淙泉,鲁纯堂,门焕新,王宝贵,谷中维,韩宇,刘剑秋,高克明,冯树良

8.北京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9.诗林逸兴王亚平,盛树森,葛勇,黄玉才,廖国华,李谟高,左绍琰,金佩珩,张本应,康福,蔡志平,李野,孙忠凯,乔樹宗

10.新诗之页周卓敏,李春阳,张斌

11."大边塞诗"畅想王亚平

12.论中国诗歌的出路——并与丁国成先生商榷余零

13.关于"出格"的补议李树喜

14.宁夏大地沧桑巨变的诗史——序秦中吟《攀登兰山》杨金亭

15.戎马生涯诗意人生——读《李栋恒将军诗词书法作品集》随感李一信

16.全国第22届(河南南阳)中华诗词研讨会召开

17.桃林结满硕圆果樟树映青赣水天——江西省诗词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暨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胜利召开胡迎建

18.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会庆及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简况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办公室

19.翠华来日正清秋——《中华诗词》2008"青春诗会"侧记刘宝安

20.书画集珍陈望,李栋恒,师鸿,夏国泉

1.梅花瑞雪涌诗潮周笃文

2.诗教,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淮安诗教现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柳斌

3.诗教,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淮安现场会上的主题报告梁东

4.全国诗教经验交流现场会侧中华诗词 记志勇

5.现场会诗词作品选

6.淮安农民诗词选

7.感事抒怀

8.情系河山

9.小中见大寸铁致功周笃文

10.吟坛百家

11.西部吟草

12.诗社撷英

13.获奖作品

14.诗林逸兴

15.新诗之页

16.诗词形象艺术初探袁第锐

17.善用"不即不离"打造诗词精品——"虚实相生"与审美"心理距离"说张其俊

18.谈"合掌"刘友竹

19.星汉当代西域诗中七绝的审美特征郑升

20.把卷长吟味愈浓——读《济夫诗词钞》林星煌

21."新国风":"旧体诗"描绘时代新画卷竺大文

22.爱护群众诗词创作积极性廖平波

23.叶帅北疆赋诗冯国仁

24.一首好诗《伟人》刘章

25.读元帅的一首爱情诗康乐

26.暗香须细品(5则)丁梦

27.中华诗词 书画集珍

1.欢庆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张结

2.庆祝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

3.青春韵语

4.七彩人生

5.吟坛百家

6.台港澳之窗

7.新声新韵

8.耆旧遗音HttP://

9.诗刊撷英

10.新诗之页

11.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及其影响胡迎建

12.参与筹建中华诗词学会的往事钩沉王澍

13.诗词事业的理论纲领——读孙老轶青的《开创诗词新纪元》丁国成

14.揭示诗词文化的发展规律——喜读孙会长《开创诗词新纪元》有感王改正

15.诗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浅谈诗的个性与表现手法的创新寓真

16.要加强灵魂的建设李瑛

17.妙笔传神翥性灵——《风花怒影集》的多元诗美初探李木

18.新声新韵绽芬芳——简评《新韵诗词曲选评》(增订本)赵京战

19.我的一首七步诗(外一则)刘章

20.诗题宜短不宜长秦中吟

21."劫中情"《更漏子》本事吕尚

22.新时代战士的赞歌中华诗词 张结

23.书画集珍

1.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诗词创作和诗词评论的重要指导思想

2.感事抒怀

3.读者荐诗

4.小荷初露

5.吟坛百家

6.新声新韵

7.田园新曲

8.七彩人生

9.诗刊撷英

10.刺玫瑰

11.新诗之页

12."收他腐朽,还我神奇"--浅议诗词精品战略与精品意识袁第锐

13.科技人文融一体--我的"诗人院士"之梦王玉明

14.诗人更要重修身丁国成

15.《环球吟坛》编刊感言周荣

16.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人--沈鹏先生诗词读后马凯

17.心事平常无尽意--读沈鹏《三馀诗词选》杨金亭

18.诗家本色绝清奇周笃文

19.玉兰花烂漫诗韵更芬芳--沈鹏诗词研讨会侧记金城

20.诗词的青春美刘梦芙

21.字诗二首杨光治

22.中华诗词 罗浮觅对王澍

23.诗之兴会铁舞

24."逸笔伽庵辛老证,题诗终待霎溪人"谢庆琳

上一篇:土建改造施工范文 下一篇:边坡防护施工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