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22 06:07:08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性质及学生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众多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主要采用的是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使得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被重新进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众多新型高素质、高效率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时代的发展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在增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它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方式、艺术类课程知识来进行融合性的教学,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类型应用人才。原因在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与艺术类课程需要进行有效融合,使得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内容获得丰富。但是,许多学校以及众多的教师没有开展好这种融合性的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自己的才干和素养,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型复合数字媒体人才[1]。

二、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2.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应用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得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比如:我们以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版式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众多的课程元素融入到《版式设计》学习中,使得学生不断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味,使得他们充分对于这些资源内容进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渐渐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版式设计》中知识的实践化应用。同时,良好实践化设计比赛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定期举办有关方面的比赛,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提高自身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综合素质[2]。

2.2优化教学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来讲,第一,有效的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好微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才干。比如:我们以PPT的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应用以上的方式可以对于PPT设计中的风格、样式、首页、页面之间衔接的特点等进行有效性展现,如: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设计的特点、视觉的流程等进行有效性展示,使得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化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易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沟通,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前到后、从简单到容易进行有计划的学习。第二,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有效性学习,增强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实践化应用。

2.3调整课程的目标

教师需要对于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比如:充分的结合众多的实践例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如:我们同样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可以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方式将众多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作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思考、然后进行这些素材的有效性版式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性巩固,提高教学的效果,充分实现新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践化人才。结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剑.高职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19-120.

[2]李丽美,徐晓雄,徐光涛.项目学习在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以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09:79-83.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2

[关键词] 目标实践;项目实践;数字媒体技术;复合型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2?0050?0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经过论证和申报审批设置了多种综合性、交叉性、多样性的新专业或新的学科,这是高校把外部社会需求与内部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1]。这些新专业的特色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图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用“目标实践体系”实现培养目标的设计思路探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不仅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我国北京、上海、长沙、成都已经形成部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未来几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2005年12月,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在北京正式推出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共同谋划国家“十一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战略,说明数字媒体技术这一信息产业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缺失更成为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短缺,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全国IT业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专家预计同期人才缺口将达60万之多;二是对从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许多高等院校新增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包括数字媒体表示技术、数字媒体创建技术、数字媒体存储技术、数字媒体传输技术、数字媒体利用技术、数字媒体管理技术等,融合了数字处理艺术、网络技术等多学科技术。

目前,开办该专业的本科院校有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包括南广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浙江大学开办最早,于2005年开设;我校于2006年开始招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各大院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各不相同。我校通过分析办学特点,制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办学特色。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影视传媒、信息传播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开发、创新能力,在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高等院校、影视传媒领域和广告游戏制作公司等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特效制作以及其他互动媒体软件应用与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适合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原则

本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2]。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广播电视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前沿。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学科和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合成、非线性编辑系统、互动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具有采用数字影视制作技术、互动媒体技术手段制作数字视音频节目和互动媒体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三、用“目标实践体系”实现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和个体。国内外的教育实践能够证明,目前的和长远的社会需求对教育提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的需求,而目标实践、项目实践是引导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能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能够探求新事物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创新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实践、发现、创新、开拓,使学生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学生自信心,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驱动学生内动力,开发个体创新资源。

项目实践,是指与创新相联系的课题或问题,是为确定创新目的而归纳出的相对完整的方案或策划案。项目可以是教师在学校环境中确定的创新课题,由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完成创新方案;也可以直接引入社会经济发展推出的实践问题。

目标实践,是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教学实践的具体目标。一年级学习了基础课,学生到传媒业界获得对行业的感性认识,命名为“认识实习”;二年级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实践为“转段实践”,实践目标是在接触社会过程中联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毕业设计实践是高年级学生联系专业知识获得课题或项目,进行设计实践。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如下体系(见表1)。

为保证实践,学院设有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编辑与播控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学院有一个演播馆、转播车,还有电台、电视台等;与广播电视系统和相关公司合作建设了一批实习基地,寒暑假前后或期间可分期分批安排优秀学生实习。为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开设选修课,如数字艺术概论、摄影构图、CG作品赏析等。鼓励学生根据能力和发展方向在校期间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如CCAT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大洋非线性编辑软件认证、EMDA(上海数字媒体紧缺人才培训认证项目)、游戏开发设计师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认证等,着力把毕业生培养成为认识社会、了解媒介、熟悉技术、素质过硬的优质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

从学生的实结和答辩可以看到这些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一年级学生在新闻采集、后期制作、搭建传输网络等项目实践中认识传媒行业,了解需求发现问题,产生学习动力。二、三年级的转段实践由对专业的面上到专业方向的深入了解,定向性加强,在软件或硬件的数字媒体表示技术、创建技术、存储技术、传输技术、利用技术、管理技术等多角度学科技术方面得到发展,有效支持了体系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克服了单纯从自我发展考虑问题的意识,转为传媒的服务功能、导向功能等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 李红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00-103.

[2] 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0-71.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3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支撑的学科平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旗下,并有国家重点图形图像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它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具备管理素质和领导才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将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本专业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则各有侧重。”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类院校,以影视艺术学科为主,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后,形成以文、工、管为主的传媒类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动画学院旗下,形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融合;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其它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去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等单位。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兴趣,手机游戏将作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有一所三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我们对具有数字媒体专业背景学院的学科进行分析、归类,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数字媒体类专业分布在以下学科:

即理工/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学,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类和计算机专业类(数字媒体技术)。其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学科背景,结合各自特点,为社会相应的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多层次、交叉互补立体化的培养目标。

二、

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比如我们体验着3D游戏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感受着数码大片带给我们的极限刺激,或者在工作中传输电子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原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生活和工作。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5万。

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对数字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

数字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以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势相对的是,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里面既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又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两者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人才就是直接为这一产业服务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更是抢手,严格来说,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才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类办学学校或培训机构在作某个方面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学员综合素质和高校学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弱一点。针对这一现象,合理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二、为夯实基础,采取分阶段培养构想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1人文素质型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在一年级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这是面上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能力。学习的课程模块有:人文社科类、科普技术类、艺术鉴赏类等,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人文素养。

2专业发散型培养方案

一年级以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长,他们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各自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一个相对界定,学生需要了解专业。此阶段重点需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以创新项目来驱动。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30%左右。

三、构建技艺融合,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分阶段的培养方案,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之配套,设计才能落实。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技艺融合、立体的架构(见下图)。

纵向表示按阶段按知识课程链排列,逐步深入,照顾了知识的阶梯性;横向表示开设课程性质和课程开设学期。通过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创新活动,从而照顾了知识的广度、深度,兼顾相关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从学科背景拓宽、创新能力培养来看,搭建了好的平台。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灵活地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与其它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1“三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从2009年毕业生答辩情况来看表现比较突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不少学生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对自己缺乏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问、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2“三创”人才素质定位

“三创”人才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要求。

(1)创新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创新的认识、要求、欲望和激情,反映了要求创新的迫切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创新意识差距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每个人创新意识取决于个人的“本能”和“技能”,本能是先天性的,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及前人的指导、培养下逐步提高的结果。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其中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和挖掘者。

(2)创新思维是每个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包括思维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的思维模式等。人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所说创新思维包括分散与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结果。但具体应用到某个体的实践中很难说清楚是那种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早签到、统一早读、统一息灯等等,给学生带来的是服从和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许多创新能力培养机会,比如国内外的新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在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3把好学生人口关,选拔符合要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

在选拔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要把好学生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要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就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说,作为合格的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一般应该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与感悟能力,具备较好动手实践的能力,善于沟通和表达自我,具备较好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摘要本文从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的背景出发,梳理市场对所需要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提出技术与艺术融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媒体艺术 作用 发展 应用

1 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从出现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后,就确立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的地位,目前,艺术教育领域新的闪光点就是“新媒体”产生的“新思维”和“新艺术”。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滞后,并且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校也非常少,因此,目前除了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外,更缺乏对这门新型交叉学科内涵的统一规范。首先,数字媒体艺术正处于探索前进的发展阶段,虽然属于一门技术综合型的边缘学科,但是却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更多相关艺术专业学科知识作为指导来进行完整规划。但是,我国很多院校开设的媒体艺术专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软件方面,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相差甚远,很难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对数字艺术的学习和设计艺术的学习中产生困惑;其次,大部分教师都是转型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因而缺乏媒体艺术专业的水准,并且按照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此外,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和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而缺乏教学的有力保障。这些都制约着我国数字媒体设计教育的发展。

2 媒体艺术研究发展

传统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获得了新的突破而出现多媒体艺术,他不仅仅是一种“纯艺术”,更是电视、电影、音乐以及广告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的主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多媒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更使其具有虚拟性、大众化以及交互性等特点。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交流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艺术的网络传播,促进多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创造多媒体艺术的虚拟性,营造多媒体艺术的大众化。

数字媒体技术以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和魅力,正在影响并变革着影视美术专业的创作思维、审美意识、设计理念及工艺制作。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画面和数字奇观,不仅为影视造型开拓了领域,也为影视创作、深化作品文化内涵提供了技术保证。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人脑创意和电脑科技的人机互动是不可分割的,了解掌握数字技术,做到相互融合,深化影视造型内涵,提高创新与创意能力是影视美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3 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其技术范围广泛,研究内容深远,是多学科和多种技术交叉的领域。利用计算机来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为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数字技术应用于影视,包括数字拍摄、数字编辑、数字特效和数字放映等内容。具体指“计算机数字技术贯穿电影拍摄、制作以及播映的全程。其中包括进行数字实景拍摄、数字三维制作、数字影片编辑以及数字视觉特效设计表现等”。[1]

数字媒体技术早已应用于大量的影视作品之中。从胶片的物理形态存储、拍摄、剪辑、冲印和放映,转变为数字技术统领天下的电影发展与变革的第三次革命。数字摄影机拍摄、计算机剪辑、数字影院放映、同步利用卫星和互联网通讯传输到影院,展映在观众面前。

4 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术关系

美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之间可以说虽有不同,但是却有着难以分开的联系。说到区别,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涵盖的范围较广,而且和信息产业、影视产业结合的比较紧密,自然就和传统的美术艺术有着创作方式和表现方式上的一些不同。美术是一种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上的美的艺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是传递视觉美,数字媒体所传递的还包括听觉等其他感官的感知信号,这是美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区别。

虽然有区别,但是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的联系也是分不开的。首先,既然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都被冠以艺术这一称谓,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相似性的联系,我觉得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着彼此的相通之处,这种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承载美、承载人们情感的载体,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同于普通的手工制品,就是由于它们承载了人们能够欣赏到、体会到、感受到的美和情感。在这一点上,各艺术门类皆相似,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如此。

第二,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自身也需要向人们展示一些视觉上的效果,这就离不开美术的支持。任何一种视觉上的艺术门类,包括摄影、摄像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作支撑。在这一点上来说,美术就是学好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阶梯,只有踏过它才能攀登到下一个高度。我觉得美术之于数字媒体艺术就好比是相貌之于女人,其他方面即使再优秀的一个女人,如果相貌长得跟丘吉尔似的也没人娶,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作支撑,我想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就成了一个这样的女人。所以说,美术是学好数字媒体艺术基础之一。

学习美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并非仅是技巧上的练习,我认为,美术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言更应该是一种对于审美情趣的训练和提高。因为我们的专业毕竟不是直接从事绘画工作的,所以,美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审美情趣要远大于绘画技巧的本身。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区别正是在于更加侧重于艺术性,更加注重艺术美的体现。我们所从事的专业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单纯的电脑软件的操纵和使用,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艺术的美、注入发自我们内心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灵性的、成功的作品,否则,我们的作品就仅仅是一个软件功能的体现实例。

综上所述,美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的学习来说是一种积极地促进和奠基,没有牢固的美术功底作支撑的数字媒体艺术就像是一座根基不牢的建筑,迟早要塌掉的。通过彼此间技术和服务的互联,能够低价、高效以及简易的满足使用者即时即地享受所需信息的要求,这些都是数字媒体占据的优势。此外,新媒介所具有的植入消费者日常工作生活的技术优势,为了最大限度的顺应媒介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而使活动更好的发展,广告业必然以这种特性作为其经营理念,随之,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规模也会发生转变。

5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

新媒体艺术――当前的动画数字化主要指动画制作数字化。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动画这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领域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了数字技术后,不仅极大的拓展了动画的艺术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使其摆脱了技术条件的制约,为动画制作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目前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动画制作的数字化,即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以至后期制作等整个工艺过程中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正在目睹新媒体技术给影视动画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这是以往任何技术手段都很难企及的深刻影响,并且这一影响还在深入并不断的加快。随着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毫无限制地实现动画艺术家的想象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化会展业中应用必不可少的手段就是数字化新媒体艺术。先进的数字化传播、展览展示方式等都会将世博会打造成一场震撼视觉的盛宴文化大餐。由于传统的展示多是静态的、实物或图片,不能够冲击人们的视线,因此,不能很好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世博会入手,洞悉人类传播历经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与网络传播四大革命性的变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让先进的媒体科技与会展业相结合,在发展我国会展业并提高办展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达.数字电影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思路解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2]朱觉.多声道数字立体声录音制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3]孙绍谊.多样性与学科“危机”:转型中的电影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5

(湖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针对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分别从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角度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创新的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思路,使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社会需求以及地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校2014063)。

第一作者简介:刘罡,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演化算法、图像处理,lg0061408@126.com。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4-0009-04

数字媒体产业目前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娱乐内容的生产发展速度迅猛,但专业数字媒体人才缺失却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运而生,成为近几年较多高校新增专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专业,很多本科院校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认识不足,对专业人才培养缺少明确的规划和目标[1]。

数字媒体需要的专业知识涉及技术、艺术、人文社科等学科,其主要相关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大类,它们在数字媒体类软件的开发应用领域中互有交叉。其中,技术学科涵盖了媒体素材数据采集与处理、媒体创作软件开发,以及媒体创作过程中的脚本设计、提高效率或实现特效的软件二次开发技术等;艺术学科包括美术基础、动画等设计软件的应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人文社科主要包括传播与文化、视觉传达、影视动画艺术等。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不只是简单为学生开设相关技术和艺术课程,而是在明确该专业主轴的情况下去融合技术与艺术。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析

我国本科院校中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主要分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其他计算机专业相比,基础专业课程相同,最大区别是其着重于开设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数字媒体处理,以及软件交互式设计、网站设计、游戏编程设计等数字媒体相关计算机开发技术的课程。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在某一具体领域的应用细化,其毕业生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编程的基础上,对于数字媒体具备比较深入的理论知识、编程和设计能力,可从事数字图像、视频、音频相关技术的开发,以及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游戏程序制作等工作。

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其他计算机专业相比差别比较大,其着重于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艺术创作,核心课程仍然是艺术创作类课程,对计算机理论和编程的课程要求不高。因此,本质上数字媒体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类专业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的革新和扩展,是艺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新型专业。其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创作能力外,还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可从事网站美工、游戏场景及人物设计、数字动画剪辑制作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艺术类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各有侧重,但又有联系,两者很容易混淆。由于认识不足,部分本科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规划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只是简单地在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中增加艺术类课程。同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增加艺术类课程使得部分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停止开设,但艺术类课程也难以开设完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般开设在计算机学院,而计算机学院缺少教授艺术类课程的教师,这也使得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该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过杂,缺少系统性,学生缺少完整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同时对艺术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同其他计算机专业或者艺术专业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生对该专业没有认同感。本科院校如何认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尊重专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有特色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属于数字媒体的两个方面,无论是从选拔过程、培养目标,还是就业方向来看,它们都有很大不同。一般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工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艺术学。

目前国内外不少院校开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都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育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它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其中伯恩茅斯大学(Bournemouth University)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设两门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一门是设立在计算机学院的以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础的数字媒体发展专业,另一门是设立在媒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以新媒体创意艺术为目的的互动媒体制作专业[2]。

浙江大学在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探索出一套有自身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主要依托其实力雄厚的CAD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与众多游戏公司、影视集团、创意企业的合作,面向企业培养定制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现以艺术创意为目标进行计算机应用方向的研究。游戏相关课程多、校企结合的实践机会多是浙大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一大优势和特色[3]。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依托,把面向新媒体平台进行艺术再设计作为培养目标。由于学生普遍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数字媒体只作为表达艺术创意的平台,数字媒体技术即各种数字媒体软件,仅仅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工具。其专业培养目标上倚重于艺术,因此课程设置上既有诸如美学等比较传统的艺术类课程,又有如音乐视觉化等很有新意的课程。其本科教学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在新媒体平台上,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为打破艺术感知界限而进行艺术创新活动。

以上学校在技术或艺术的专业方向上有明确的培养模式,但是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而言,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主干课程来看,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在计算机学院,设置该专业的目的是从技术、艺术、创意、制作以及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社会急需、市场覆盖面大的,涉及影视娱乐、动画制作、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开发等行业的,具有创新精神、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兼通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一类是艺术基础及制作类课程。从该专业开设学院可以看出,其重心应该是计算机技术,然而其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所占比重基本持平,没有明显重点,同时两类课程之间联系很少,没有形成融合的态势。

此外,艺术类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艺术基础,但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此基础,导致艺术类课程缺少创意教学,最后成为对某个软件的操作学习。由于艺术类课程学时有限,与专业艺术类相比,学生所学的软件操作也极为有限,缺少相对应的创意思维。除此之外,计算机学院内能教授艺术的教师人数很少,师资严重不足,和同行也缺少交流。

由于总学时的限制,艺术类课程挤占了技术类课程的学时,导致应该开设的技术类课程无法开设,学生所学技术类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同时又缺少学习技术类课程的兴趣。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完全没有融合的思维,对技术类和艺术类课程学习容易陷入混乱,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而言,艺术类课程比技术类课程难度低,因此部分学生会完全放弃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只学习艺术类课程,但又因教师教授有限,无法和艺术专业类学生相比。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仍从事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类岗位,没有显示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色。

3 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由上述现状可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开设的课程过于宽泛,导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与专业,包含了许多发展方向,而任何一个专业的教育成功,需要在诸多可选的专业方向中确定主要方向,课程应该围绕主要方向进行开设,并适当地兼顾其他方向。

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对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艺术修养类课程进行精简,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尽量改变过去内容宽泛、面面俱到的情况,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4]。考虑到实际情况,建议培养方式以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学为专业技术方面的主轴,以数字媒体相关软件(如游戏程序开发)为中心,以作品创作为辅助,在此基础上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强化复合型实践技能的培养。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2个递进的步骤:第1步,将学生首先培养为数字媒体方面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如从事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处理等的技术类编程人员;第2步,在此基础上,将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软件或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作为技术的需求驱动和应用点,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无缝对接,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优点是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重点,同其他计算机专业相比,有自己技术上的特色;同时,学生对所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也有清晰认识。

据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将也分为2个递进部分:作为技术基础的普通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和以艺术为应用方向的应用技术类课程。普通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基础等基础技术课程,建议在第1—4学期开设;而应用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网站前端技术、游戏引擎基础、游戏人工智能、计算机游戏程序基础、3D计算机图形学、数字视音频处理等以艺术为主要应用方向的技术类课程,建议在第4—7学期开设。此外,可以在第6—7学期开设艺术辅修课,如:艺术基础、动画概论及工艺流程课程。总体课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应用技术课程是基础技术类课程在艺术应用方面的扩展,基础技术类课程是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根基。同时,3D图形学、游戏引擎基础等课程中的内容也可以用于媒体制作软件的插件开发,而对技术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创作软件来制作自己的个性化创意作品。

在教学方面,须根据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特别是应用技术类课程,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仿真案例、项目驱动、问题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内容教学的开展。在集中实践的教学环节中,建立“以作品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机制[5]。作品要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强化复合型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社会所期望、有利于地域经济发展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6]。

参考文献:

[1] 杨哲. 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分析与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12): 81-82.

[2] 鲍枫, 王以宁. 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 38(12): 44-49.

[3] 耿卫东, 陈根才. 挑战复合型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回顾[J]. 计算机教育, 2008(13): 38-39.

[4] 邱德红, 肖来元, 方少红. 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11): 67-68.

[5] 黄成云.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6-47.

[6] 冯康, 陈磊, 杨星, 等.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6(4): 133-134.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6

关键词: 视觉素养 公共美术教育 数字化教学

一、视觉素养对高校公共美术数字化教学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视觉素养运动”,美国J.戴伯斯在1966年首次提出“视觉素养”这一术语,他认为:“视觉素养是指人类通过观看,同时整合其他感觉经验,并将他们整合起来的一种视觉能力。”[1]可理解为人们正确运用视觉思维,对视觉信息有效地获取、辨别、理解、运用、创造和享受视觉材料,并从中获得美学意义的能力。随着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视觉信息迅猛激增,我们逐渐进入了读图时代,或曰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力量正在逐渐加强,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面对信息认知方式的这种变化,直观地思考所呈现的图像的能力成为一项重要技能,培养大学生的视觉素养已是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公共美术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学主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以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2]而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完整系统,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者提供一种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教学环境,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公共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图形、色彩等形式呈现各类美术作品,在教学中将这些美术作品与计算机、网络等媒体结合,形成各种丰富的视觉图形界面。

图形界面形式是数字化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传授方式,使读图成为大学生的最普遍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图增长知识、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内容。图像是对课程内容的直观表达、现实的“再现”,同时传播者的主观意图、立场、观点也不觉间渗透其中,是否受益取决于学生的正确读图能力。读图的有效性体现出学生的基本视觉素养,正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看见”,只是见到事物的表象“器”,“看懂”则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道”,这是一种知性活动,是理解的过程。[3]因而,在公共美术数字化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意味的图片形式”教学增强和训练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已是当前教学者所面临的新挑战。

二、公共美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下视觉素养能力的体现

1.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与审美的素养能力

公共美术教育首要发挥的是其美育功能,通过美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美术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美术课程教学是感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的相互关系,能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美术课程突出的特点在于具有人文与艺术的双重属性:首先美术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色彩作品方式出现,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对美的把握能力。其次,学生在感受作品美的同时,会对其进行深层次内涵的思考,即美术作品背后的所隐藏的“文化”。例如在给学生欣赏一件雕塑公共艺术作品时,除了要了解其造型、色彩、工艺材料等艺术特质外,更为深层次的要了解雕塑内容所反映的时代、历史、故事等文化内涵。所以说,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能获得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还能获取更多作品背后的“文化”,使学生的文化与审美素养能力得到提高。

2.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当代新信息技术使大量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们的大脑,能极大充实人们思维的基础材料,克服人们仅仅依靠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局限性,开拓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建构起网络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全面改善和提高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改善主体接受教育的自身条件。公共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接受庞大的信息体。在数字化美术课程教学中,以图形、图像为主体的视觉符号,结合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正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还带给学生处理媒体信息及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网络化教学就是使教学走向开放,教师能更多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查询相关资料,独立、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3.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在理论界一般将“媒介素养”界定为社会个体在媒介时代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行动能力,具体包含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方面。在教育领域,媒介素养还意味着通过教育的手段(包括媒介途径)将与媒介相关的知识、文化、价值观等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能力。就此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学校围绕培育媒介素养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媒介素养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4]

在数字化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中,随着新媒体新技术介入,实现了声、像、光、电、色等多种信号同时传递,图文声形并茂,使学生在学习中如同身临其境。在丰富的媒体技术的作用下,美术课堂上形式多样的图像艺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视觉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数字媒体内容教学,学生进行可视化的学习,逐渐对这些图像媒介技术具备了使用和掌控能力。将媒介素养引入高校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在技术层面上较好地处理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担的一般任务,而且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现实实践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视觉素养下公共美术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

1.建立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图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5]建设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在横向布局上,覆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方面。在课程设置的纵向结构上,则兼顾理论传授、作品欣赏和艺术实践等,适应高校普及的素质教育教学需求。美术课程所包容的教学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有以符号、图形、色彩等为主的静态作品形式,也有以动画、影像、音频等为主的动态作品形式。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作品共性特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为网络媒体教学提供有效素材,进行可视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建立数字化美术资源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根据不同美术种类对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动画类资源、雕塑类资源、设计类资源等。其次,对各美术类别资源按知识结构及难易程度进行逐层有序整合,框架结构犹如树枝网。比如雕塑类资源,可根据雕塑的工艺材料、造型特点、风格形式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另外,将所有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以校为单位进行管理存档,各课程教师可对其进行不断更新调整,同时对资源库作品内容的像素大小、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修整,以适合数字化媒体网络教学。数字化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适合美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特点。以直观、图式化视觉方式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艺术眼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视觉素养。

2.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公共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

在传统的美术类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和幻灯图片将脑海中的美术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或简单的图片,还原美术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而以数字化媒体教学可使内容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多样,利于构建情境教学,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把媒体技术引入教学改革中,丰富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的方法有:按照具体教学内容把纸质的课程教案改革为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教学资源包,对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变成以讲座、多媒体演示、网络传播等综和形式教学。其次,由于幻灯、录像、摄影、电影、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现代美术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和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恰当地、灵活多样地选用相适应的媒体形式,有机整合不同媒体形式的优势,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另外,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精心做好教学课件设计,具多样性、变化性、新颖性、独特性、悬念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媒体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数字媒体时代的今天,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得到整合,获取信息的容量也不断扩大,由此学生对于丰富信息资源能具备一定的把控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受各种媒体使用的视觉作用,对各种媒体技术识别与运用的能力也随之提高。现代教学观念强调创新与素质教育和多元智能的培养,丰富的数字媒体辅助教学是具体实施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综合素养能力也得到增强。

3.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对公共美术课程进行“互动式”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是当前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强大的网络平台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便利,而且使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行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学生、教学资源间进行相互交流。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成为学生和实施教学主体之间的良好沟通者,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且不断渐进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特质和创新思想。

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运用于网络中,以网页界面形式呈现,具有强大的包容量,可以容括不同信息内容,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都可有序地布局安排其中,同时也可按分板块的模式进行逐层梯进方式分类设计,使学生能有条不紊地接受丰富的信息内容,因此,要对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界面化设计,精心选择网络资源,建设网络平台。高校的教学院系都有自己的专门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各专业的学科任课教师可以依托该网站延展自己的教学空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式的教与学。另外,强化校园网络平台的稳定,扩大网络教学空间,充实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开放教学与合作学习。另外加强数字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有序地提高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雷要曾.美国中学生视觉素养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51).

[2]耿卫东.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

[3]周灵.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DB/OL].http:///view.

[4]刘津池.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5]马小强.以《规划纲要》为契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1 交叉学科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顺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它借助于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和全面支持表现出独有的特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教学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学上还存在培养理念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师资力量、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利于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严格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思路,通过修订原有教学计划,实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以集成创新促进教学水准提高。互联网时代,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刊物、网络广告、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技术得到了支持。

数字媒体的视觉表现手段多样,形式自由,创新力强,想象力可以得到极大发挥,因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媒体产业应运而生。我国现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教师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紧缺,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一学科需要逐渐成熟和完善,教师知识和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教师应该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由于交叉学科的特殊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可能存在过度强调数字技术本身,技术训练占学科规划较大部分的问题,教学中没有长远眼界和精准教学定位。这就导致学生仅仅掌握软件等相关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没有掌握自身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明确表达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内容,需求得不到满足。

2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通常根据学科划分不同的院系,形成以学院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各学院存在各种沟通障碍,学科之间缺乏学术联系与合作。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交叉新学科,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工学领域开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或者在艺术学领域开设动画、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这会造成数字媒体艺术学生计算机技能方面的欠缺,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则缺乏艺术修养的熏陶。这势必造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不平衡发展。数字媒体领域的知识应是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教师不但应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素养,而且应该熟练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操作。我们需要加大学科交叉、校企互补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框架清晰、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师资力量。要以培养中青年新生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采取开放、创新、精英、高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从外界引进人才,建立师资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精英多、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复合型教师队伍。定期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数字媒体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进修学习,或者到企业中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对现有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短期培训,资助教师进行数字媒体方面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知识更新。可以兼职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讲座。这样有利于解决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应以实验室为基地,产学研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我们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以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特色,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改革软件与艺术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加大专业实践课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与探索的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活动,体现出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在交叉学科实践操作当中,可以采用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先要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实践能学到什么基本知识,学生能不能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化,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创作中有什么意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性注定其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目前教育中比较欠缺的就是这种实践课程。对于一般学科来说,实践课或许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即可,但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专业要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展开大量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创作,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时俱进。运用最先进科技成果,掌握核心技术领域知识构架,有利于课程达到创新效果。部分高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教学,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师生主动联系相关企业,让学生走入企业,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以及学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现阶段学校基本设施资源完善度不够,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协作。这些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扩展丰富的专业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较长,企业成为一个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情况,熟悉工作岗位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一定程度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概率。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及创新思维,通过这些交流和学习,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必将会开创一个新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将其应用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有机结合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验基地,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强化基础,重视基础对创造的支撑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际课题项目为推手,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游士兵,惠源,崔娅雯.高校协同创新中交叉学科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研究,2014(04).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篇8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精粹的体现。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4 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结语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思考范文 下一篇:工厂消防安全演练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