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片段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9 23:52:36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1

关键词:历史教学;图片运用;初中历史

一、概论

在我们现在的历史教材(以川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为例)中,有着大量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有非常大的信息量,同时对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一些辅的描述和介绍,并可能对下一轮新课标历史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所需的方法模式和数据依据。处于初中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理性思维正处在一个刚开始形成的阶段,理性思考能力不强,有些可能还是弱的,而在历史教材中穿插一些图片,可以在一定层次上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对那些理论性的知识点更容易记住、记得更牢。与此同时,通过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记忆一些名词和事件,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这就可以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二、历史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教学内容更具有多样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图片,老师完全可以把它们看成教学准备材料的一部分。在教学时,通过历史图片,再在旁边配上文字描述,特别是用多媒体教学会更好,就可以把历史教材中所描述的一些历史事件讲得更加真实、具体而呈现给学生,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教材起到了一个不断丰富、不断补充的作用。

2.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升观察能力

将历史图片穿插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从视觉上才升碰撞、冲击,让学生不断的去思考、想象和拓展,进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加直观具体乃至深入。比如川教版初三教材中讲到“汉谟拉比法典”时,有个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学生会去想象、猜测到底哪个是汉谟拉比,这幅图是否有特殊意义,而下面的文字是哪种文字,哪里来的等等问题。再结合下课本知识和文字,这就很容易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对于历史特别是那些苦难历史或者久远历史是较难理解的,也较容易使学生进入“听天书”状态,从而学习效率低下。而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图片,能够将学生自身的注意力迅速的吸引过来,而且学生还可以身临其境般的去体验和感受教材中所记载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历史思想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以往那些难理解的或者相对陌生的历史问题变得熟悉起来,将学生在“迷糊”状态中拉出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比如,欧洲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那么老师可以自制一个有关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和农奴的金字塔图片,阐述各个等级之间关系是只听上一级的,配上文字“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或者“我的下级的下级,并不听从我。”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简单,有容易记住知识点。

三、历史教学中图片应用策略探究

1.x择相应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网上下载一些本课历史相关图片、地图册图片和课本图片,因为历史资料和知识点相对比较多,因此如果短时内要学生学习掌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图片来引领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点,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重点以及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教师在课堂小结中采用知识网络图片来总结

历史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理解其中的逻辑和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那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教学中,课堂总结中就可以采用网络知识图片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文字形象化,理清知识点,同时利于以后的回顾复习,一目了然。经过实际教学中得知,课堂总结用知识网络图片比不用或者口述总结更能让学生记住知识点,甚至学一次就记得很清楚。

3.引领和指导学生读懂图片

具备了历史教学图片,教会学生读懂图片是最后一部也是最关键一步,特别是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的初期。首先,老师必须是对当时的具体知识点讲解,对历史事件时空背景进行有效的解释了的前提之下,让学生去搞清楚当前图片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事件以及现象,进而有效的去把握和掌握当前的一些历史史实。比如,世界古代史中,有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区域图片,如果学生不了解的话,教师可以讲解为什么希腊不对外战争,而继承古希腊文明的罗马却建立了跨越亚欧非的大帝国原因。其次,在学生学习图片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读懂当前的历史事件图,并通过引领和指导学生对这些历史图片进行仔细观察和认识、了解等,帮助和指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一些历史信息。再次,也应引领和指导学生去读懂漫画,并能够从其幽默以及诙谐的图片中国去理解到所折射出的历史事实和表达思想。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本身,应用历史图片做辅助,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四、结语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82-02

[作者简介]陆建云(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历史学科中包含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等,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高效、便捷地把大量历史资料及信息展示给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功效

(一)更新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较为死板、单调,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大部分课本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将最新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现历史,可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视野更加开阔,课堂信息更丰富。

(二)改变学习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现代化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的点拨和讲解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通常是采用笔记、做练习册、查阅参考资料与教材等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与教学目标仍然相差甚远,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学习封闭化,教学内容局限于资料和教材;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学生认为历史知识乏味而枯燥。要改变现状,教师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如在讲解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后,可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余时间搜寻、整合有关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制作视频或幻灯片,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这段血泪史,使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热情。

(三)改良教研模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史家群星璀璨、史迹俯拾即是、史书浩如烟海,历史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而这些仅凭借教材是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课堂中,能够促进教研模式的改良,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与学生分享网络资源,快速获取互联网中的信息,通过筛选、归纳和整合,将最终得到的历史信息以幻灯片等方式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极大改进了教材备课的方法。大量的实时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和备课组的资料更加充实,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还将宽广的教学平台提供给广大历史教师。

二、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方式

(一)与图片相结合,营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内容时其实是在向学生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图片重现历史情境,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内容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接受知识时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教师在利用图片展现历史情境时,应恰当地予以指点、引导,确保其具有正确的认知方向,以便更好地体会历史场景,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在对某段历史进行讲解之前,可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的历史图片,并制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如讲述某个时期的文化主流时,可向学生呈现此时期的典型代表及相关作品图片,将其引入情境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视频相结合,再现历史史实

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堆积知识,教师应当有效运用生动的历史画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视频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各类鲜活的历史形象,就会调动其学习兴趣,拉近历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多种感官作用下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对历史理论知识也有更深的记忆。例如,在教授三国时期的文化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搜索和下载视频《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精彩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西汉历史时,可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视频片段,让历史重现于学生面前,再融入课本中的知识点,使学生逐渐融会贯通。

(三)与音乐相结合,引感共鸣

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历史音乐,以便更好地配合影像和文字,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历史理论知识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换,为历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历史音乐的背景中进行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将单一、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的情境。例如在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历史歌曲进行渲染,如《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对这段历史的缅怀,通过这些音乐的融入,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了解历史的热情,对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习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拓宽视野,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阮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2):74-75.

[2] 钟动德.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153.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历史知识中包含了众多的事件、人物、文化等内容,是人类发展进程及智慧成果的缩影。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认为历史知识理论性较强,且与当前生活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尤其是古代史,理解较为困难,因而对历史学习并不感兴趣。对此,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以教学导入激发初始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初始兴趣尤为重要,就如同第一印象一样。教师必须在学生接触历史课程内容的最初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激发,使其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良好印象”,并主动接触、学习,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课程导入是学生每堂历史课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教师还应对每堂课的导入部分进行精心设置,结合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学生虽然接触过西方文化,但是对西方历史了解较少,再加上人往往对熟悉的文化更能够产生亲近感,因而在西方历史的学习中存在一些困难,学习兴趣不够。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的特点,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的课程导入中,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的人物故事或是神话故事,吸引学生兴趣。如,苏格拉底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有了一定浅显的了解,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初始兴趣也得到了有效激发,产生了深入探究的欲望,能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

二、以多样化资源增强学生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各类教学资源价值,利用多样化的资源,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实物图片、历史漫画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文字一边观察图片,利用文字解读图片,运用图片理解文字内涵,从而避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教材内容讲授上产生的枯燥感,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其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除了书本上的内容外,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强学生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开国大典》电影,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片段,对学生听觉和视觉予以刺激,使其身临其境,感受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刻人民的激动之情,以直观方式获取历史知识、感受历史,从而进一步增强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主动学习并记忆。

三、以趣味任务延续学生兴趣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初始兴趣、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兴趣,更是要求教师能够延续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课后甚至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都能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保持更大的热情。

对此,教师还应为学生设置各类趣味性任务,实现其学习兴趣的长效化。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其中时期产生了很多有趣的口号、歌谣等。如“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这些口号,并将一些感到十分有趣的口号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讲解这一口号所描述的实际内容和体现出的历史内涵。学生对这一任务十分感兴趣,能够自觉在课后予以完成,实现自主学习,并由此感受到历史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探究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达到延续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为学生安排历史剧编写任务、角色扮演编排任务、历史相关影视作品观赏任务等,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针对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兴趣欠缺的情况,教师还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对学生兴趣予以培养。通过在课程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初始兴趣、利用多样化资源对学生兴趣予以强化、安排趣味任务使学生兴趣得以延续,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获得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真正达到历史知识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7):85-86.

[2]林恒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7(14):140-141.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

初中生学习历史,既可以使初中生了解我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发展过程,又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增加初中生的历史知识,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口说无凭,要依靠一定的证据加以佐证,即“史料”。在此对史料的运用作一简单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意义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一门生动的学科,如果课堂教学单纯由老师讲授,即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前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会使初中历史课堂变得单调、枯燥、无趣。史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每堂历史课都充满期待,期待老师的讲授内容,期待历史的走向与发展。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将史料灵活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既是对老师讲授的历史知识的佐证,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产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初一上册第二单元《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教学中,老师除了对各国局势加以解说外,还可以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历史小故事,通过历史小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历史课堂也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存在的缺陷

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在史料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史料运用意义认识不足;二是教师所选用的史料较为单一,不够全面。

1.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的意义认识不足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的有形化,是历史的表现形式,初中课堂中史料多表现为课本插图、文学典故、古人画像、文学作品摘录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为了追求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仅仅为了教学而教学,仅仅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数而教学,忽视了对史料的运用,忽视了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传授。由于初中以前,学生尚未对历史有过系统的学习,而教师这种仅为追求高分数的教学方法,只是对知识点的传授,并不能让学生对历史形成系统化的认知,让学生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借助史料这一辅助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2.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的选用较单一

由于教师的课时有限,教学任务较重,因此大部分老师选择的是对课本知识进行传授,而不会进行相关的拓展。但是,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单纯地凭借一个史料就能反映出它的全部,仅仅依靠课本教材提供的史料,虽然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历史有一个形象的理解,但是会产生以偏概全或者对历史产生片面、错误的认知。因此,借助史料这一辅助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方法

1.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不能脱离课本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要以历史课本为倚靠,史料的运用不能与历史课本的内容相脱离。史料是为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服务的,脱离课本历史知识谈史料,如同纸上谈兵一般,空洞无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史料与历史的有机结合,离开史料,无从谈历史,离开历史,史料便也没有意义,史料与历史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2.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要符合学生的理解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注意选用的史料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初中生尚处于身心的发育阶段,各方面仍不健全,仍处于抽象思维的形成时期,又由于阅历不足,初中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选用历史史料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择易于初中生理解的史料表现方式,如动画片、图画等。例如,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搜索相应的影视作品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对学生而言,这种方式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史料是历史的依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需要初中历史教师重视对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要以历史课本为倚靠,将史料的运用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邱聪伟.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学周刊,2014(31).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效率 教学方法

“以史为鉴”一直是我们认识和对待历史的核心思想,这其实也会反映到我们的历史教学当中。历史的借鉴价值,让我们对历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处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第一站,对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关系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模式的认识,关系到下一代对社会发展的态度。因此,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的开展多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静态的历史动态化。那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呢?

一、“化静为动”的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时间的沉淀,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过去的历史,对现在以及将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何将书本静态的历史变化成动态的历史信息呢?这将要借助于科技的手段。目前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无孔不入。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从从前的书面文字,转变为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模式。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特别是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们会发现,如今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以上实际的学生的接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本为主,照本宣科,教学的效果很难想象。毕竟,在信息时代,信息语言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影像和图片的语言表达方式,冲击着原有的纯文字表达方式。对初中生而言,从单纯的文字接收信息,已经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以影像和图片的方式接收信息更能得到学生们的青睐。因为,在影像和图片冲击下,学生的认知思维已经发生了变化。图文并茂,声影并存的认知方式,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多元化,学生更喜欢看图文并茂,声影并存的学习资料,更喜欢在其中认识历史。而历史本身就是一幅幅社会发展变迁的画面,就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道路上不断奔跑,这就更让学生倾向于用动态的方式去认识历史。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应学生新思维的出现,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应该把静态的历史动态化,把沉寂的课堂动态化,把“死”的历史知识动态化。总之,就是要组织一个“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结合课本的文字资料进行教学,建构一个用图片、声音、文字说话的三维课堂教学模式。

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教师可以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尽量的放大图片,然后从图片开始介绍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地位,接着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利用三维影像,将司母戊方鼎真实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流行的影像方式下认识历史。

二、探究历史渊源,由课内走向课外

历史知识浩瀚如烟,初中历史课本只是对历史的发展轨迹,对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对主要历史人物进行了概括。尽管,这样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但是知识的魅力是无限的,青少年的求知精神是强调的,在课堂教学中,输入更多的历史信息,对初中学生而言有利而无害。况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极为活跃的,对信息量的追求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这一点,改变原有的只从课本上讲历史,找历史的模式,而是要从广阔的历史世界中,收集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让教学内容多元化,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更为丰富。如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教学中,教师其实还可以增加青铜器发展以外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结合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时,还可以插入关于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因为司母戊方鼎的出土,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司母戊方鼎是在1939 年3月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大鼎出土后,因太重,搬运困难,有人便想锯断它再运出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听到这么一个宝贝,曾多次企图霸占它。乡民们怕这一民族珍宝被日寇掠走,便只得重新把它埋到地下。到1945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方鼎才运到北京。

在教学中增加历史知识以外的历史,这让学生更感兴趣,也更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学生的知识扩展和教师的教学开展,都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多元化,在历史的基础上增加更加丰满的历史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历史课堂。

有课内走向课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了解历史,了解人类、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学,从历史的中探索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在教学模式的安排和选取上,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变换已经心领兴趣来决定,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画面中了解历史。

三、结束语

无论是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的内容的生动性,还是对课内历史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和探讨,都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营造历史氛围,把众多零散的知识有机合理地串联起来,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并掌握巩固了已学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 丁钢,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

[2] 饶晓琴,论中学历史科的情景式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4期.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6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过程的始终,也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上课,同时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教师在讲述初中历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通过学生所熟知的音乐导入新课,在学生对音乐的享受和熏陶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义勇军进行曲》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和顽强的抗争精神,同时对它的创作过程、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的介绍体现出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这件史实。这样,让学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掌握了基本历史史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如教师在讲授《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大汉天子》等的教学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电影视频掌握汉武帝刘彻相关的基本史实及故事情节。这样教师通过电影视频的播放,比教师单纯地说教来得更形象和直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能增强历史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加深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可先播放教学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南京的和平居民被日军有的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砍头,有的被活埋……,此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悲剧,而且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能在南京犯下这滔天罪行?为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你们青年学生应怎么办?这样,通过学生的思考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南京屠杀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又如在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教师可播放《官渡之战》的录像片段,看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曹操会在如此疲倦的情况下,赤着双脚,接见袁绍降将许攸?这说明了曹操什么样的品格呢?在看完《赤壁之战》片段后,让学生思考:曹操兵败后,逃跑途中的两次大笑?它说明了曹操什么样的品格?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三、采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境

学习历史中,教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历史教学,媒体往往是课本、地图册(或历史教学挂图)、教学语言和板书等。这种传统方式效率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各类幻灯片、教学录像、计算机、视频等,才能使那些过去的历史事件“活”起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上《第一世界大战》这一课的"凡尔登战役"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凡尔登战役的始末给学生以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可选择表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的音乐或战斗的呐喊声的录音带,边放录音边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其间,教师随讲述的不断地变幻投影片。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听着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所做的精采描绘,感到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此举不仅创设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浓厚的热情,学生对以后上历史课充满了期待,而且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对学生加深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以先放映一段《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炮火纷飞的历史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能够随教师一起走进历史。在播放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录像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播放电影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达到了最佳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益。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7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手段 历史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运用与历史教学,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让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本人的历史课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运用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弄清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我想毋庸讳言大家都明白: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为历史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必须能够更好地配合历史教学。如果能达到这一目的,则课堂上无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多么简约,我们都不能认为是失败;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则老师在课堂上无论使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制作了多么精美华丽的课件,我们也不能认为是成功。

二、明白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能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趣味性,以历史人物事件过程性知识为主,理论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重直观感、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能改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也是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单纯的文字信息使人感觉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很难再现;动态的历史活动过程静止到地图上就成了死的线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联系,历史进程中的多向因果关系,不同时空史事之间的联系,用语言进行线性描述不易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些问题。音像资料的播放可以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历史地图上的行进路线和事件发展态势可以动态展示,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发展过程;散乱的知识点可以整理成立体的结构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能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一切。”但正因为他是过去的一切,是不能再现的,对于形象思维正活跃的中学生来说,历史有时又成了一门枯燥的学问。而多媒体技术却可以以其独有的功能,把历史上的有些细节和片断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既能有效地通过直观的听觉视觉感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弥补了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而大量形象生动的音像素材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兴趣所产生的作用更是毋庸讳言。而这些鲜活的材料、海量信息的出现,无疑会使学生进入更自觉的学习、更主动地思考之中。

(四)能开辟学史“第二课堂”,扩大学史视野

学生学习历史本来就是多渠道的,其中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这些作品若尊重史实、立论公允,对学生是有益的,应当鼓励学生观看。但相当数量的“戏说”式作品随意演绎歪曲历史,给学生以错误的历史信息和历史认识,对历史知识所知不多、分辨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无益甚至有害。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选择一些历史影视作品和可看性强的历史实况纪录,课外组织学生观看或租借给学生在家庭电脑上观看,并组织一些观后讨论。这种第二课堂的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扩大学生的学史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作为鼓励,也可以作为一种考查方式,按比例计入学生学期成绩。

三、把握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说在制作历史教学课件时要注意哪些事项,遵循哪些原则哪?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和操作:

(1)目的性原则。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为历史教学服务,围绕历史教学展开。而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历史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就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而具体到每一节课,课标也为我们制定了非常具体的目标,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过分地追求课型的华丽只会因文伤义,起不到历史教学应有的目的。

(2)实用性原则。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最好的技术就是没有技术。”运用在课件设计中也是这样。我们在设计教学、制作课件时,必须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需要进行运作,绝不能为了展示课件的先进,脱离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追求课件制作的先进和华丽。能用简单的手段展示的就尽量不要复杂,能用简单的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就不要FIASH,毕竟历史教学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而不是为了展示课件制作技术的高超。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也常常看到,技术含量越高的软件,制作难度越大,掌握起来难度越高,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越长,这对于在一线教学中消耗了大量精力的教师来说,如果处理不好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在课件制作时,一切从实用出发,从易从简,不但可以节省教师大量的精力,还能大大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

(3)简洁性原则。简洁的原则也是美的原则,“大道自然”“绚烂之极,趋于平淡”都说明一个道理:自然是美、简单是美。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课件制作时,其实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教学需要时间,不需要时可以少用或不用。总之,只要明确了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关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于简约自然中找到教学与技术的结合点,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篇8

一、情景教学的内涵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人类的一切思想活动都充分代表着人类自身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客观存在具有第一性,并且人类的精神活动和意识活动充分体现人类世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格思维具有第二性。而情景教学正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通过一种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将过去历史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呢?情景教学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历史事实,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历史知识学习之中,并且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以“情”与“景”为根据,重点在于情与景。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将情感融入认知活动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应用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直观性原则。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历史教学最佳效果,教师要创设出不同的历史教学情境,利用图片、文字、影视等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历史事件的讲解绘声绘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情景再现。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讲授知识和使用的教学方法。科学性是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创设情景的时候,如果教师创设的情景根本不符合真实历史,只是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因此,为了将抽象的历史真实化,教师一定要使情景努力接近史实。

3.价值性原则。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收历史知识呢?创设情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再现真实历史人物,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真实的历史。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再现真实的历史事件,考虑什么样的情景才具有学习价值,体现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让学生融入历史情感中。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语言情景,实现情感共鸣。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效认识到历史事件,初中历史教学要使用语言描绘创设历史教学情景。初中历史学科具有自己的特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依靠这种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语言创设情景,通过语言描绘历史事实,才能从宏观上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很大程度上,受初中教师主观意识的影响,语言情景教学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语言,将自身情感活动充分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例如:讲述八年级甲午战争这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绘声绘色地将自己的爱国情感融入日军侵略中国的讲述中。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向学生讲述北洋舰队奋力抗敌的事实,将自己对日军入侵中华的愤怒充分表现出来。从情感上,让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充分表达出对北洋舰队奋战而全军覆没的悲哀情绪,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思维启迪。历史教学的主要部分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进行分析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引出问题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并获得答案。如果学生对设立的问题情景出现认识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问题。如果学生无法清楚地理解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问题情景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同时问题情景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历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式,很好地渲染积极探索、努力求知的课堂氛围。

3.创设表演情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为传统课堂往往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以知识传授为重心。而现阶段教学核心目标是不仅提升教学质量,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运用历史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情景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能给初中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扮演各种历史人物,创设各种表演情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往往通过在特定环境下演绎不同的历史人物角色,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讲解九年级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几名学生扮演黑奴,让学生通过朗诵了解当时的历史情景。接着为了提升学生热爱历史知识的热情,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表演情景,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这份宣言有什么想要说的吗?”通过创设这样的表演情景,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组织一些同样受苦的同胞组成团体起义;”有的学生会说:“我会逃往北方寻求保护!”诸如这样的课堂情景演绎不仅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表演潜力,使其他学生身临其境地提升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带动他们学习情绪,更愿意学习历史知识。

4.重复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历史,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录音、电视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再现相关历史场景。或者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各类历史资料、文献、图片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再现相关历史场景,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如学习《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知道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及我国死难同胞到底有多少,教师可以放纪录片或利用相关文献中一系列历史图片。从资料中表明日军大屠杀的起止时间,向学生讲述日军侵华的暴行,通过一张张图片充分展示出日军暴行和侵华的罪恶。接着教师可以讲述现阶段,日本篡改南京大屠杀事实的罪行,并且在课后促使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简短的评论,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上一篇:村庄规划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固定资产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