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情况范文

时间:2023-09-23 03:19:05

外贸进出口情况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1

关键词:人民币机制改革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改革与进出口贸易概述

(一)汇率内涵简析

汇率Exchange Rate)是指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汇率=A货币/B货币,货币汇率可反映不同国家货币价值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专家学者认为,没有汇率就等于没有计算标准,则没有进出口贸易。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汇率可反映一国一时的经济状况,同时可称为调节外汇收入的重要指标。

汇率调整一般可表现为货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的升贬值属于官方汇率变动的范畴。货币贬值是指一国公开降低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率,或提高外国货币汇率,一国政府主动降低本国货币价值,一般有多方面理由,例如该国出口困难、或长期贸易逆差,国际收支出现危机或国民严重失业等,由此可见,货币贬值是一国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旨在对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产生较大影响;货币升值是指提高本国货币价值,提高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有人认为货币升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增强。

(二)进出口贸易的涵义

进出口贸易又称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过程,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对输入商品和劳务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输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就是出口。一般来说,用以下几个指标来统计衡量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1、对外贸易值

一定时期一国从另外一国进口的商品或劳务总值,为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总和,为出口贸易总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则反映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当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贸易总额时,出现贸易逆差,即贸易赤字;两者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进口贸易总额小于出口贸易总额时,则称为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

2、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是指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设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是100),若乘积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获得改善;若乘积小于100,则说明贸易条件相对基期恶化。

3、贸易的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构成,通过对商品构成的分析,可看出一国的资源配置、技术等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按照生产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按照产品的加工程度可将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值、贸易条件指数都与货币汇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对进出口贸易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

(一)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

1、原材料价格降低情况下

原材料价格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产品的外币价格下跌。这可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外国人购买中国制造;另一方面,相对应的进口商品价格会增加,这会影响本国国民选择国产产品,同时进口替代产品的产量会增加,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对进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原材料价格不变情况下

原材料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不变,商品的本币价格不变,但由于汇率下降,本币贬值,这同样会造成商品外币价格下跌,同上分析,同样也会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原材料价格提高的情况下

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提高,但在汇率下降的情况下,要考虑外币的汇率变化情况,外币的汇率变化情况与本币贬值的幅度共同决定了最终结果。若商品r格上涨的幅度与本币贬值的幅度相同,则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若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本币贬值的幅度,则出口的产品外币价格上涨;若价格幅度小于本币贬值的幅度,则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

(二)货币贬值对进口的影响

货币贬值只针对自己国家,并不会影响外币的价格。但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后则会显示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进口产品的减少,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将凸显。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作用的局限性

(一)汇率变化不能反应市场参与者的意图

汇率变化影响外汇市场供求,但这并非是市场参与者的意愿,因此汇率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作用具有非市场特点,对其调控不具有规律性。

(二)银行外汇市场缺乏主体

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具有严格的准入原则,这并不是真正作用上的外汇市场,导致了市场主体的缺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交易价格并非市场的外汇价格,当前的外汇市场主要作用是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转换,不是真正作用的金融性的外汇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健.如何打造中国外贸升级版――以人民币汇率机制为例[J].中国经贸,2013(07).

[2]徐浩钿,戴纳.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06(07).

[3]何泽荣,徐艳,傅瑜.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四川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四川省情,2005(09).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2

关键词: 人民币机制改革;进出口贸易

一、引言

稳定持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保证。人民币汇率这一重要经济杠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机制改革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从2005年开始逐渐处在升值轨道上,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中国经济基础进一步巩固,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次进行,继续坚持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理念。本文着重探索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以期对我国汇率机制改革和进出口贸易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汇率改革与进出口贸易概述

(一)汇率内涵简析

汇率Exchange Rate)是指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汇率=A货币/B货币,货币汇率可反映不同国家货币价值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专家学者认为,没有汇率就等于没有计算标准,则没有进出口贸易。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汇率可反映一国一时的经济状况,同时可称为调节外汇收入的重要指标。

汇率调整一般可表现为货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的升贬值属于官方汇率变动的范畴。货币贬值是指一国公开降低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率,或提高外国货币汇率,一国政府主动降低本国货币价值,一般有多方面原因,例如该国出口困难、或长期贸易逆差,国际收支出现危机或国民严重失业等,由此可见,货币贬值是一国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旨在对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产生较大影响;货币升值是指提高本国货币价值,提高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有人认为货币升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增强。

(二)进出口贸易的涵义

进出口贸易又称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过程,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对输入商品和劳务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输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就是出口。一般来说,用以下几个指标来统计衡量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1、对外贸易值

一定时期一国从另外一国进口的商品或劳务总值,为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总和,为出口贸易总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则反映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当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贸易总额时,出现贸易逆差,即贸易赤字;两者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进口贸易总额小于出口贸易总额时,则称为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

2、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是指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设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是100),若乘积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获得改善;若乘积小于100,则说明贸易条件相对基期恶化。

3、贸易的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构成,通过对商品构成的分析,可看出一国的资源配置、技术等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按照生产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按照产品的加工程度可将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值、贸易条件指数都与货币汇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对进出口贸易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

(一)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

1、原材料价格降低情况下

原材料价格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产品的外币价格下跌。这可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外国人购买中国制造;另一方面,相对应的进口商品价格会增加,这会影响本国国民选择国产产品,同时进口替代产品的产量会增加,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对进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原材料价格不变情况下

原材料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不变,商品的本币价格不变,但由于汇率下降,本币贬值,这同样会造成商品外币价格下跌,同上分析,同样也会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原材料价格提高的情况下

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提高,但在汇率下降的情况下,要考虑外币的汇率变化情况,外币的汇率变化情况与本币贬值的幅度共同决定了最终结果。若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与本币贬值的幅度相同,则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若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本币贬值的幅度,则出口的产品外币价格上涨;若价格幅度小于本币贬值的幅度,则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

(二)货币贬值对进口的影响

货币贬值只针对自己国家,并不会影响外币的价格。但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后则会显示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进口产品的减少,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将凸显。

(三)货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下降,将导致进口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四)货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导致商品的出口量下降。

此外,本文着重分析人民币升值多进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以期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产业制造水平和生活水平

人民币增值,中国人的购买力会随之增强,同时中国可进口国外高质量的生产设备或引进先进技术,为国内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契机,进而提高我国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高国外投资能力

现阶段,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我国注重引进外资,中国企业将不断增加海外投资,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提高国外投资能力,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

(三)[JP3]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压力

近些年,我国国际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贸易顺差,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或一些贸易争端都与这一背景有关,同时这也成为一些欧美国家抨击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大原因。因此,人民币小幅增值,可以减少贸易纠纷,缓解对外经济政策压力。

四)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会降低,最终会带动整个社会的价格下降,进而抑制了通货膨胀现象。尤其在通货膨胀期间,人民币升值是抑制恶性通货膨胀的有效武器。

五)有利于偿还外债

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减轻,同时,随着我国人民币交易面的扩大,人民币的升值增强了本国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过多的外汇储备,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应把握好度,大量的外汇储备是一种资源闲置,将产生极大的浪费,人民币的小幅升值,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不可否认这是消化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作用的局限性

(一)汇率变化不能反应市场参与者的意图

汇率变化影响外汇市场供求,但这并非是市场参与者的意愿,因此汇率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作用具有非市场特点,对其调控不具有规律性。

(二)银行外汇市场缺乏主体

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具有严格的准入原则,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导致了市场主体的缺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交易价格并非市场的外汇价格,当前的外汇市场主要作用是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转换,不是真正意义的金融性的外汇市场。

(三)降低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极大的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被动参与了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除了没有放宽汇率的弹性,在外汇储备上进行了诸多干预,这一系列情况降低了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五、总结

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对进出口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币的升值对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要注意,要解决中国与美、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失衡问题,不能简单寄托于人民币的大幅增值,而应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加快我国产业升级,方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ZK#]苏振东,逯宁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1997――2007年)――基于多种模型的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33-3

[2] 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J] 经济研究,2010(05):32-40

[3] 胡利琴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教程[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60-146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3

一、汇率风险分析

在前面的章节中也提到了人民币增值的现象,改革机制是从2005年开始的,从此人民币开始升值,而且一年比一年增的比率大,基本上没有递减的态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那一年,从数据分析知道汇率浮动的幅度相对而言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大的,比如说在那一年,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其中的汇率中间价几乎增值达到了6%左右。就是这种汇率机制的改变使得汇率机制的管理方面也随之在发生改变,这种对货币汇率的管理慢慢的都是在满足市场上呈现的供求。同时,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也存在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国内的外贸企业来说,由汇率风险带来的出口压力也在随之增大。

二、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上文分析的汇率风险中指出了近几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慢慢的在根据市场供求来制定,所以这种波动性也会给国内的外贸企业带来很多挑战,主要是如何制定应对措施被市场的不确定性所阻碍了,致使外贸企业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导致经营状况不够乐观或者发展前景不够明朗。

(一)引发企业汇兑风险

外贸企业和外商洽谈的过程会经历从谈妥签合同到债权债务全部清偿,整个环节中如果汇率突然发生了改变,将外汇换成人民币的时候数额就会相应的改变,所以在清偿的环节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是外汇汇率增长的话,就意味着企业进口时将支付给外商的人民币就会多很多;反之,要是外汇汇率降低的话,企业出口时将纳入的外币兑成人民币时就会少很多。因此,无论增长或者下降,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好或者不好。

(二)影响企业利润下降

要知道汇率变化对企业利润如何影响的,首先将分析人民币的升值对出口产品会有什么作用。总结起来有两种情况,其一,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发生改变,那么其人民币价格降一些才能保证产品出口数额不受很大的影响,同时利润也会少很多;其二,如果出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不发生改变,随之外币价格会提高,价格提高之后,国内产品在国外的市场竞争力肯定会被削弱很多,出口数额也会慢慢下降。故有此分析得出,本币的增值对于企业出口是相当不利的,尤其是对于那种劳动力数量多且密集的企业来说,本币增值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盈利。更受致命性影响的是那种进口原材料而出口成品的外贸企业,人民币汇率如果骤降,就会引起进口成本提高,还有出口金额变大,导致外贸企业的盈利存在不确定性。

三、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策略

(一)增设合同保值条款

在我国国内,外贸企业可以在签订买卖合同的同时增设一些条款,这些条款可以保证货币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值。在一般情况下,合同中对于结算计价货币汇率会有一定的体现,在货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汇率变化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同样,也可以直接在合同中进行直接的规定,在汇率发生变化时以谈判的方式确定新的汇率,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规避外贸风险,将损失由单方独自承担变为双方共同承担。

(二)合理选择计价货币

任何一个外贸企业都应该增加对货币软硬的选择的重视。外贸企业进场遇到的外贸风险往往都与外贸币种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我国外贸环境的不断变化,外贸领域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面对新的外贸挑战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做到“付软”和“收硬”,即进口是采取付软的形式,而在出口时采用收硬的形式。由于贸易双方地位的不同,对于货币选取的原则也会有这很大的差异,故而可以通过贸易双方的协商来决定货币的币种。

(三)调整收付汇时间结构

对于预防汇率风险的的发生还可以采用调整收付汇时间结构,即调整结算安排增加外币留存国内时间。通过对进出口结算时间的调整,外贸企业就可以实现汇率风险预防,这样做的本质其实是对汇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加以规避。换句话说就是在出口过程中采用“硬币”的方式支付,这样就延迟了汇兑的时间,但是在进口时应该以“软币”方式结算,尽量缩短汇兑时间,减少了风险。

(四)灵活运用远期外汇交易

所谓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是是指企业与银行达成的一种行业协议,这一种协议规定了外贸企业间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汇率,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这样的一种交易行为一般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比如,在某一发达国家汇总有一大型跨国外资企业预计会收购另一公司,当前的汇率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7.25,收购持续时间预计为5个月。在收购协议签订后5个月,即使当时汇率变为1:7.0,该公司任然应该要以5个月前汇率,即1:7.25,来进行交易。这样就实现了外汇的保值目的。当然这样的交易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更加严重,各企业应该灵活运用远期外汇交易,以合理的方式预测汇率波动,这样才能实现交易获利。

(五)积极拓宽贸易融资渠道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个外贸企业纷纷寻求金融融资,贸易融资已经成为极大多数外贸企业规避贸易风险的一种方式、手段。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往往会采用押汇、贴现、出口保理以及票据包买等融资方式实现;而以进口为主的贸易企业会选择押汇、远期信用证以及海外代付等方式。外贸企业通过这些方式,恰当的融资手段就很好地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较少甚至是消除了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的风险。

(六)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所谓外汇期权(Foreign Exchange Option)是外贸企业应用广泛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就是权利的相互交换,是指在外汇期权买卖过程中,合同涉及到的人员能够有选择性的履行合同。这样的一种交易方式对汇率预测的准确性没有严格的依赖性,相对于远期外汇来说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具有更好的保值效果。假若汇率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符合预测汇率,合同持有人就可以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的情况下不执行该合同。

四、结束语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4

关键词: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弊端;措施

一、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无法做到财务实时监控

会计人员在采集与审核会计数据时,是发生在实际业务之后的,财务人员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国内外市场行情,由于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而财务工作流程又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往往使得外贸出口企业的管理者在获取财务信息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现有会计流程不够完善

许多外贸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仅仅是对F有的财务信息进行简单地加工与整理,最终编制财务报表,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得到的会计信息比较单一,很难多角度的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由于外贸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对较为复杂,这要求外贸出口企业不仅仅要在成本、核算、费用、投资决策等方面掌握有效的参考数据,也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但就目前的财务管理流程来看,还是很难实现的。

(三)很难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外贸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往往都是事后的总结与评价,很难有效的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外贸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与风险规避,也很难对现有业务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这使得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一直无法有效的展开,外贸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甚至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经营。

(四)缺乏核心竞争意识

我国大多数的外贸出口企业都不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其核心竞争意识淡薄,外贸出口企业依然只是采取传统的竞争模式,利用低成本与低价格来进行市场竞争,而忽略了企业上下团结一心,提高核心凝聚力与竞争力的作用,这使得大部分的外贸出口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协调性不强的现象。

二、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不稳定,外汇风险增加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这为我国的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因素,通常情况下,外贸出口企业的业务周期都比较长,但是现阶段的国际市场变化速度相对较快,外贸企业从接收订单到完成生产,其汇率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变动,如果订单金额较大,将会对外贸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当汇率变动较大时,很有可能导致外贸出口企业的经济业务由盈利转变为亏损,由于市场不稳定造成的外贸出口企业外汇风险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外汇账款的监管机制有待加强

外贸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客户拖欠货款为企业带来的危机,即使客户的信用状况比较好,也有拖欠货款的可能性。外贸企业的进口商远在境外,企业很难实时掌握进口商的经营状态,一旦进口商出现货物积压、流动资金不足等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其付款时限,这就为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出口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这些进口商的外汇账款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货款的催缴工作大多仍由业务人员负责,而财务人员很少加以提醒或巡查,一旦进口商的资金链断裂,将会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汇款情况,甚至为出口企业带来亏损或破产的危机。

(三)融资困难

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限制,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不高、灵活性不强,所以大多数的外贸出口企业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但是随着国家不断地调整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信用额度吃紧,很多外贸出口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贷款支持,这使得外贸出口企业时时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更有甚者即使拿到了国外订单,也缺乏相应的资金组织生产,所以,融资困难为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其面临倒闭与破产的境地。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在许多外贸出口企业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仍然是个较大的问题,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财务人员时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一些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很难满足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要求,只能处理一些相对于简单地业务,许多复杂化的经济业务无法妥善处理,甚至导致一些经济业务事项处理不当,为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与定位。

三、加强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风险意识,重视远期结汇

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国际汇市的波动情况,根据市场变动及单位自身状况,重视远期结汇制度。近几年来,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在不断增加,其管理水平与日常运作状况也在不断地提升,汇兑风险也成为其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外贸出口企业可以选择远期结汇的方式来降低汇兑风险,现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较为灵活,企业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结汇期限与交易币种,这可以促使外贸出口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与资金周转情况,选择合适的期限与币种进行结汇,从而有效的规避汇兑风险,促使汇率保值,确保外贸出口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重视客户资信,加强外汇账款监管

外贸企业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客户资信状况纳入其中,重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深入业务前段,在业务往来之前要先对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仔细核查,并根据一系列手段评价出进口企业的付款能力,从而决定是否与其进行合作。同时对客户档案进行严加管理,定期检查客户的经营状态,定期审核外汇账款的回款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客户催缴货款,以防止由于客户经营问题导致的出口企业应收账款回款困难等现象,减少因回款不良为出口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尽可能的维护出口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当前外贸出口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外贸出口企业,开发多种融资渠道,首先,外Q出口企业要维持好银行的信用状态,吸取国内银行贷款的同时,也可以发展股票上市,企业并购等方式进行融;其次,外贸出口企业也可以积极利用国外资金进行筹资,除了可以依靠外商投资以外,还可以寻求境外上市、投资基金或境外债券等方式吸引外资;最后,外贸出口企业也可以利用信用证进行结算,还可以使用备用信用证、出口发票等增加托收结算办法,从而提升外贸出口企业的融资效率,提升其资金周转率,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外贸出口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要更加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其岗位职责与业务内容,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处理能力,为外贸出口企业妥善处理各项账务。同时,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财务人员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从事过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确保其能够直接胜任本职工作。另外,有条件的外贸企业也可以聘用专业的高级财务人员,为企业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并为其财务管理工作加以指导,提升外贸出口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外贸出口企业在其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其加以改正,加强风险意识,重视远期结汇、重视客户资信,加强外汇账款监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外贸出口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朱晓虹.政府部门定期调查对促进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3(9).

[2]崔来玉,武绍凌.探析中小型外贸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3(17).

[3]李爱霞.当前外贸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经济环境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3(3).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5

关键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结算;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17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走,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及创汇产品――纺织品,作为中国纺织生产基地及出口主要来源地――绍兴,绍兴纺织外贸企业数量较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及贸易活动群体。相对恶劣的经贸形势给绍兴纺织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固然深远,然而在整体宏观大环境下进行贸易活动时,如何合理分析国际结算风险来源、降低结算风险从而顺利收汇,对每一个纺织外贸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际结算风险来源

1.1贸易术语风险

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或价格条件,表明价格的构成及买卖双方在贸易过程中有关风险、费用和手续的划分界限,明确规定买卖双方交、接货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国际商会《INCOTERMS2010》中包括的贸易术语有11种,分别是:FOB、CFR、CIF(惯称“老三种”)、FCA、CPT、CIP(惯称“新三种”)、EXW、FAS、DAT、DAP和DDP。具体到国际贸易里,不同的贸易术语产生的货物装船前的运输风险、提单风险、货代公司风险等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术语进行细致分析。

1.2结算方式风险

国际结算方式是不同国家之间发生的货币收付的途径和渠道。目前我国外贸业务中常见的传统结算方式有三种,即汇付、托收和信用证,其中汇付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新兴的结算方式有银行保函、福费廷(包买票据)等。汇付中的预先支付货款(如100%前T/T)会使进口商陷入钱出去了货收不回来的危险,而货到后汇款(如100%后T/T)则会使出口商陷入货出去了而钱收不回来的危险。托收方式相对不利于出口商,其中的付款交单虽然相对安全,但是也会出现进口商不付款出口商得处理货物后续事项的危险,而承兑交单则会给出口商带来钱货两空的后果。信用证相比于汇付和托收,表面上对进出口商都相对安全,但是里面涉及到的风险也多种多样。

1.3买家信用风险

买家信用风险即履约风险,主要是指买家没有完全履行或部分履行交付责任而给卖方造成的风险。比如买方恶意诈骗、破产或者由于市场原因而违约;或者买方在合同或者信用证中设置一些“陷阱条款”以达到自己收取货物而又不付款的目的。

1.4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一个经济实体,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因外汇汇率波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发生涨跌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出口商从订立交易合同到结算货款中间有一定时间差,在世界性浮动汇率制的背景下,如果计价结算货币汇率下跌,出口商将承担外汇风险。

1.5政策风险

国际贸易涉及到进出口两个国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特别是外贸政策的稳定性与否会给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直接影响。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包括因国家政治情况发生变化或法律、法令及规章有所变动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还如政府因为外汇短缺或其他政治原因禁止以外汇支付对外贸易货款,或中止货物进口等。相比于前述风险,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

2绍兴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结算现状

2.1国际结算术语的使用情况

在对“目前使用的贸易术语(可多选)”的提问中:问卷调查结果是:绍兴100家外贸企业中,使用“老三种”贸易术语的概率超过了90%,其中FOB贸易术语的使用概率过半(50.5%),CFR使用概率是14.5%,CIF使用概率是28.5%;而在“其他”选项中,都是使用的“新三种”贸易术语概率是6.5%,而剩余的5种贸易术语竟然没有一家外贸企业使用。在选择贸易术语的出发点上,有25.5%的企业出于“自己的贸易习惯”,有47.8%的企业是应“客户要求”,而剩余26.6%的企业出于“安全考虑”来选择贸易术语。

2.2国际结算方式的使用情况

接受问卷调查的100家企业中,使用最多的结算方式还是汇付(52.6%),其次是信用证(29.7%),这种调查结果并不让人意外,两者皆有自己的突出优势。同样是商业信用,相比于托收,汇付更方便、速度也更快。而信用证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银行信用,银行充当了进出口商的信用中介,无论对于进口商还是出口商,都相对完全。托收相比于汇付和信用证并无明显优势,所以选用托收结算方式的外贸企业数量并不多,占比10.9%。新兴结算方式银行保函和福费廷的使用概率分别是1.7%和5.1%。

在对汇付结算方式的进一步调查里发现,使用电汇(T/T)的出口商占比高达87.1%,而信汇(M/T)和票汇(D/D)的使用比率分别是9.9%和3.0%。其实电汇相比于信汇和票汇优势相当明显,速度快,而且访谈中的调查对象使用100%前T/T和30%前T/T70%后T/T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出口商的风险。信汇的速度比电汇速度慢,但是费用因此也就比电汇低很多。

2.3遭遇买家信用风险的情况

受访的100家外贸企业里,有32%遭遇过买家信用风险,而68%则没有此遭遇。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买家信用风险,目前,造成绍兴纺织外贸企业蒙受损失的客户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新客户、大额订单老客户、经营困难老客户。对于新客户,纺织企业对他们缺乏了解;对于大额订单客户,极可能那些外商本来就是带有欺诈目的,采取的是打一枪就跑的不良举措;对于经营困难客户,对方财务状况较差,资金周转不灵,偿付能力不足,与其交易钱货两空风险极高,极易产生呆账、坏账。

2.4遭遇汇率风险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受访的100家外贸企业里,过去3年里没有遭遇汇率风险的企业占比46%,1-5次的占比50%,6-10次的占比2%,10次以上的占比2%。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尽管面临汇率的不断波动,但是此波动给大部分受访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不太大。涉及到隐私,问卷并没有深入“由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金额”问题。

2.5关注进口国国家政策变化的情况

在“贵公司是否时时关注纺织品贸易输入国家的政策变化”问题调查中,有58%的受访企业表示“有”时时关注进口国的政策变化,而42%的企业表示并没有过多关注此问题,这种调查结果显然是有些出乎意料。进出口国无论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微观行业政策的变动都会对进出口商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会直接导致外贸合同无法继续进行,也或者是直接影响进出口商的经营收入。

3绍兴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结算风险防范

3.1贸易术语风险防范

鉴于贸易术语种类繁多(《INCOTERMS2010》包括11种),而且每种术语都有不同的特点,这里以绍兴纺织外贸企业使用较多的术语FOB为例,主要分析FOB术语下的风险防范。

首先,FOB术语下出口商最好对进口商所派船舶所在船公司的信誉状况进行审核,也或者直接向进口商建议信誉良好的船公司。FOB贸易术语下,租船订舱、支付运费是买方应尽的义务,卖方需要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上才算完成交货,因此船公司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卖方能否按时装船交货;另一方面船到了目的港,船公司有可能和进口商串通起来、没有凭借其签发的正本提单对进口商违规放货,也会给出口商造成极大损失,而出口商再去追究其违约责任也是相当麻烦。

其次,FOB术语下出口商要拒绝接受“记名提单”或“凭收货人指示提单”。在这两种抬头的提单下,只有提单的收货人才有权对提单项下的货物进行处置。这样一来,不仅可能产生因买方无单提货而带来的风险和纠纷,而且会在日后发货人因故要将货物退运、转运或委托第三方提货等方面造成很难解决的人为障碍。另外在指示性抬头提单进行转让时,要尽量使用“空白背书”,因为这样可以使出口商避免陷入失去对滞于目的港码头货物的处置权危险。

3.2结算方式风险防范

这里主要分析绍兴纺织外贸企业目前使用较多的电汇(T/T)和信用证的风险防范措施。如果使用电汇的结算方式,出口商要避免使用后T/T,建议采用100%前T/T或者前T/T和后T/T结合使用,尽量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信用证因为是一种银行信用,银行对信用证受益人(出口商)付款的前提是出口商得提交与信用证严格相符的单据,这就要求出口商在拿到信用证后仔细检查是否有自己不能取得的单据;其次进口方(信用证开证申请人)可能不按期开证或者不开证,这样会给出口方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样就要求出口商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信用证的开证时间或者信用证到达出口商的时间,以对进口商形成约束,另一方面出口商可以在签订合同后时刻敦促进口商尽快开证。遇到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出口商应该尽快敦促进口商到开证行申请改证,而且应该以实际的与信用证内容相符的信用证修改书为准,而不应该轻易相信进口商的口头承诺。最后针对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陷阱,出口商应该谨慎对待,不能贸然接受对方的不合理要求。

3.3买家信用风险的防范

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对任何一次贸易活动、对于任何一个出口商来讲都至关重要,甚至上述很多风险的源头都在于买家即进口商的信用不佳。一个好的、信誉卓著的进口商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出口商的交易风险从而促成出口商的安全顺利收汇。因此建议出口商在选择进口商时一定要对进口商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也可以通过投保信用险由保险公司去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主要需要核实进口商是否具有合法的对外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具备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实力,还可以按身份、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信用信息对客户实

作者简介:孙静(1993-),女,山东淄博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付丽丽(1975-),女,河南郑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网络经济研究(通讯作者)。行分类管理。

3.4汇率风险的防范

针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出口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一是提前或延期结汇。出口商应该时时关注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通过预测结算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适当地推迟或者提前收付有关款项,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或赚取汇率收益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出口商得益进口商受损的基础上,可能不会被进口商所接受,但如果进口商试图通过此方法反向为之向出口商转嫁风险,出口商就可以对此情况明了从而提出应对措施。二是通过远期结汇保值、掉期业务保值、外汇期权保值等多种银行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

3.5政策变动风险的防范

虽然政策变动风险发生的几率比较低,但绍兴纺织外贸企业仍应意识到这种风险的可能,至少要做好的进出口国的国情调查,特别关注交易对方国家政治形势和立法动态。获取这方面信息的来源很多,其中亚洲纺织联盟网站包含中国国内、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纺织新闻和政策,是一个了解政策变动的不错平台,绍兴纺织外贸企业应该多关注此网站上的信息。

4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格局和环境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结算活动的风险源头只会越来越多。文章结合绍兴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结算活动的具体情况侧重分析了其中的五个方面,也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毋庸置疑,时刻关注、厘清结算风险,注重交易前的防范,及时将结算风险扼杀在摇篮中,这对每一个绍兴纺织外贸企业来说意义甚大。

参考文献

[1]吴百福,徐小薇,聂清.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第七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949.

[2]王茜.国际结算方式的收汇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08,(6):7880.

[3]孙玉丽.国际结算方式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4).

[4]吕建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5,(2):108109.

[5]陈云兰.国际结算中外汇风险的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5050.

[6]王丽萍,卞红飞.浅析出口企业国际结算方式风险的防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0):8688.

[7]卓小苏.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3335.

[8]徐进亮,李军.国际结算实务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35148.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6

[关键词]欧债危机;东亚生产网络;贸易地位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89-03

1 引 言

继2006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进而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三大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的债务评级,并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一度陷入最严峻的局面,此后处于胶着状态,2011年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全部政府更迭,欧债危机再次升级。2012年年初欧债危机有所缓解,但问题仍在继续。欧盟是东亚重要贸易伙伴,从2004年至2011年,欧盟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欧盟对日本来说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欧盟的贸易额占日本总贸易额的111%,欧债危机以来,欧盟自身的贸易增长放缓,而考虑到东亚,特别是中日与欧盟的密切贸易关系,欧债危机对东亚的贸易,乃至中日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会产生相应影响。

2 欧债危机对中日进出口贸易影响及其相关性检验

图1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进出口统计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在总量上(见图1、图2),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国和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不能说,中日两国没有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下面本文将根据2011年欧盟、中国以及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波动情况进行联动说明。

21 中国2011年每月贸易增长与欧盟贸易增长率具有相关性

将图4显示的中国每月对外贸易增长率与图3中欧盟每月对外贸易增长率进行比较发现,除了2月的贸易增长率大幅下降外,其他月份的波动与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同,上下起伏时点有关联性。中国每月对外贸易情况与欧盟一样有波动的下降,从1月的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377%,到12月的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134%,从1月的贸易进口同比增长率51%到12月的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118%。

利用stata软件针对中国和欧洲2011年的月增长情况进行相关性检验。中国进口与欧盟出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6172,中国出口与欧盟进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6706,两个系数都较高且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上述相关性检验并没有去除2月的干扰,若去除2月数据的干扰,相关程度将更高。因此,可以说2011年中国和欧盟的外贸增长情况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中国2011年外贸情况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至于2月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2月春节长假对国内生产造成影响,产出出现短期的季节性下降,随着春节因素的消失,3月出口同比增速又大幅回升。因此,除去2月的干扰,考虑到中欧紧密贸易关系和欧债对欧洲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201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较2010年同期有所回落,可以说,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日本2011年每个月贸易增长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

图5 2011年日本每月对外贸易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日本财务省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欧盟作为日本的第三大贸易国,其贸易的衰退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日本的贸易,然而在图5中看不出与图3中趋势的相关性,本文利用stata软件针对日本和欧洲2011年的月增长情况进行相关性检验(见附录),日本进口与欧盟出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0952,日本出口与欧盟进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4096,两个系数都较低且都没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说2011年日本和欧盟的外贸增长情况是不相关的,也就是说,日本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小。主要是因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遭受了88级大地震,这一严重自然灾害打乱了日本贸易节奏。日本东部海岸集中了大量钢铁、石化、制造业和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地震及海啸给沿岸产业造成大范围影响,许多企业仍受困于零部件供应不足和电力不足的境况中,而农林渔牧业更是长期受害,日本要从这场灾难中复苏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事。

3 中日在东亚生产网络中贸易地位的变化

31 欧债危机后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贸易状况

(1)从贸易对象上看,中国与东亚新兴市场的贸易联系持续加强。2010年随全球贸易市场回温,东亚整体区域内贸易大涨,中国大陆贸易回升333%。根据商务部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秋季)》可知,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1至9月,中国与传统市场贸易增速有所放缓,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市场出口合计增长175%,进口合计增长213%,分别低于整体增幅52和54个百分点;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继续显示较大增长潜力,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264%,高于整体增幅18个百分点,占外贸比重10%,略高于去年同期。自2011年4月起,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从贸易方式上看,中国在东亚内部的贸易方式逐渐告别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贸易方式。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加工型企业会由于业务量减少而受到冲击,而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则会出现由于下游企业需求下降而导致其库存积压或不得不降价销售而遭受利润受损,从最终商品需求角度来看,在欧美对最终需求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产替代性较强产品的各个厂商将会由于供大于求而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广大外贸企业加紧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主营销比重,2010年及2011年,我国外贸都呈现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的态势。

如下表所示,2011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增速超出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速67个百分点,高于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16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528%,比2010年扩大了2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273%和31%,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129%和125%。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均显著超过加工贸易,贸易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32 欧债危机后日本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贸易状况

321 2010年,日本进出口贸易形势转好

从贸易额上看,2010年日本出口总额为674059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增长244%,是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增长;进口总额为606357万亿日元,增长177%。全年进口和出口额均位居有统计以来第四高水准。从贸易额上看(见图2),日本在2010年整一年都处于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总额达67702万亿日元,是上一年的25倍,贸易顺差连续第二年扩大;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日本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最大。

322 2011年,日本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贸易波动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

2011年3月日本贸易受地震冲击,损失惨重,作为出口超级大国,日本2011年出现贸易逆差249万亿日元(约合2030亿元人民币),是自1980年第2次石油危机引发原油价格暴涨导致进口额增加以来首次出现贸易赤字。日本2011年的出口为6555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了27%,是2年第一次出现减少,3月的大地震还导致供应链(供给网)断裂,使生产急速下滑。汽车出口减少了10%,拉低了出口总值。作为东亚主要的零部件和资本货物生产国,日本一直为东亚各国的生产链供货,地震对该国的经济影响也波及了东亚其他国家,例如,2011年地震后,东亚地区产自日本的零部件开始出现短缺,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电子产品生产已经受到了影响,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超过20%。

参考文献:

[1]Henderson,J,etc.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2(9):436.

[2]Akyüz,Y. Export Depend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owth in China and the East Asian Production Network[R].Turkish Economic Association Discussion Paper.2010.

[3]李娇,陆晓丽.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考察东亚贸易模式转变[J].亚太经济,2008(3):5-11.

[4]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崛起与东亚生产网络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60-70.

[5]黄升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6]韩霖.东亚区域分工模式与产业链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7.

[7]周昕.东亚零部件贸易研究——中国在东亚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D].天津:南开大学,2007.

[8]喻春娇,徐玲.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基于机电行业零部件贸易的考察[J].国际贸易,2010(2):14-20.

[9]乔林生.日本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问题[J].日本问题研究,2005(3):10.

[10]徐梅.日本关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及动向[R].2009日本蓝皮书,2009.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7

(一) 无法做到财务实时监控

会计人员在采集与审核会计数据时,是发生在实际业务之后的,财务人员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国内外市场行情,由于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而财务工作流程又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往往使得外贸出口企业的管理者在获取财务信息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 现有会计流程不够完善

许多外贸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仅仅是对现有的财务信息进行简单地加工与整理,最终编制财务报表,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得到的会计信息比较单一,很难多角度的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由于外贸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对较为复杂,这要求外贸出口企业不仅仅要在成本、核算、费用、投资决策等方面掌握有效的参考数据,也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但就目前的财务管理流程来看,还是很难实现的。

(三) 很难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外贸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往往都是事后的总结与评价,很难有效的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外贸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与风险规避,也很难对现有业务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这使得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一直无法有效的展开,外贸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甚至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经营。

(四) 缺乏核心竞争意识

我国大多数的外贸出口企业都不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其核心竞争意识淡薄,外贸出口企业依然只是采取传统的竞争模式,利用低成本与低价格来进行市场竞争,而忽略了企业上下团结一心,提高核心凝聚力与竞争力的作用,这使得大部分的外贸出口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协调性不强的现象。

二、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市场不稳定,外汇风险增加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这为我国的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因素,通常情况下,外贸出口企业的业务周期都比较长,但是现阶段的国际市场变化速度相对较快,外贸企业从接收订单到完成生产,其汇率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变动,如果订单金额较大,将会对外贸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当汇率变动较大时,很有可能导致外贸出口企业的经济业务由盈利转变为亏损,由于市场不稳定造成的外贸出口企业外汇风险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 外汇账款的监管机制有待加强

外贸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客户拖欠货款为企业带来的危机,即使客户的信用状况比较好,也有拖欠货款的可能性。外贸企业的进口商远在境外,企业很难实时掌握进口商的经营状态,一旦进口商出现货物积压、流动资金不足等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其付款时限,这就为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出口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这些进口商的外汇账款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货款的催缴工作大多仍由业务人员负责,而财务人员很少加以提醒或巡查,一旦进口商的资金链断裂,将会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汇款情况,甚至为出口企业带来亏损或破产的危机。

(三) 融资困难

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限制,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不高、灵活性不强,所以大多数的外贸出口企业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但是随着国家不断地调整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信用额度吃紧,很多外贸出口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贷款支持,这使得外贸出口企业时时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更有甚者即使拿到了国外订单,也缺乏相应的资金组织生产,所以,融资困难为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其面临倒闭与破产的境地。

(四)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在许多外贸出口企业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仍然是个较大的问题,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财务人员时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一些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很难满足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要求,只能处理一些相对于简单地业务,许多复杂化的经济业务无法妥善处理,甚至导致一些经济业务事项处理不当,为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与定位。

三、加强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 加强风险意识,重视远期结汇

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国际汇市的波动情况,根据市场变动及单位自身状况,重视远期结汇制度。近几年来,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在不断增加,其管理水平与日常运作状况也在不断地提升,汇兑风险也成为其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外贸出口企业可以选择远期结汇的方式来降低汇兑风险,现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较为灵活,企业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结汇期限与交易币种,这可以促使外贸出口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与资金周转情况,选择合适的期限与币种进行结汇,从而有效的规避汇兑风险,促使汇率保值,确保外贸出口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 重视客户资信,加强外汇账款监管

外贸企业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客户资信状况纳入其中,重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深入业务前段,在业务往来之前要先对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仔细核查,并根据一系列手段评价出进口企业的付款能力,从而决定是否与其进行合作。同时对客户档案进行严加管理,定期检查客户的经营状态,定期审核外汇账款的回款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客户催缴货款,以防止由于客户经营问题导致的出口企业应收账款回款困难等现象,减少因回款不良为出口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尽可能的维护出口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当前外贸出口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外贸出口企业,开发多种融资渠道,首先,外贸出口企业要维持好银行的信用状态,吸取国内银行贷款的同时,也可以发展股票上市,企业并购等方式进行融;其次,外贸出口企业也可以积极利用国外资金进行筹资,除了可以依靠外商投资以外,还可以寻求境外上市、投资基金或境外债券等方式吸引外资;最后,外贸出口企业也可以利用信用证进行结算,还可以使用备用信用证、出口发票等增加托收结算办法,从而提升外贸出口企业的融资效率,提升其资金周转率,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四)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外贸出口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要更加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其岗位职责与业务内容,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处理能力,为外贸出口企业妥善处理各项账务。同时,外贸出口企业在选择财务人员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从事过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确保其能够直接胜任本职工作。另外,有条件的外贸企业也可以聘用专业的高级财务人员,为企业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并为其财务管理工作加以指导,提升外贸出口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总结

外贸进出口情况篇8

关键词:贸易总额;贸易差额;增加值统计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前言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常会遇到通关统计认为我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依次为依据,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抑制我国产品出口。但通过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原有通关统计核算方式存在错误,因此,有必要引进一种新型统计方式,提高国际贸易平衡真实性,只要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错误率,将最真实的情况展示给世人。

一、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的增加值统计与通关统计比较

增加值统计与通关统计的比较方式有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计算贸易总额。用通关统计获得中国贸易总额就是将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加在一起,而在增加值统计中,中国的贸易总额则为国内增加值出口与国外增加值进口的综合。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两种统计方法的区别在于处理对折增加值的方式。我国在出口增加值产品时主要涉及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品出口自国家的最终消费,另一方面是将本国出口产品当做中间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对象生产。对于后者来说多被应用到国外生产,然后原来由中国出口的产品再次返回中国,这样就出现了增加值折返,进而在通关统计中就出现了多次计算增加值的情况,我国真实贸易总额也在这种情况下无端被提升[1]。

第二,计算贸易顺差。在通关统计中,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的差,而在增加值统计中,中国的贸易顺差则是国内增加值出口额与国外增加值进口额的差。由于两种统计计算方式不同,也就导致两者的计算存在一定差异:1.在中国出口产品将其他国家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且其价值高于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产品并将中国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价值时,通关统计贸易顺差就要比增加值统计贸易顺差高很多;2,如果当前情况与第1点情况相反,通关统计所得的贸易顺差就会比增加值统计贸易顺差小很多;第三,在两者相同的情况下,通关统计贸易顺差的结果将与增加值统计贸易顺差结果相同[2]。

二、两种估算方法的差异

要了解通关统计与增加值统计两种估算方法的数据差异,需要应用到投入产出表,由于投入产出表每5年公布一次,所以,只能对2008年与2013年投入产出情况用于通关统计与增加值统计分析中国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由于2008年与2013年之间我国各个贸易部门的进出口贸易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国内外增加值率也出现了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在2008年我国外加增加值为16%,到2013年已经上升到了19%,国内增加值折返比重也有所上升。如在我国,国外增加值比重较高的行业为制造业,制造业的国外增加值比重基本处于26.3%左右,据统计,将近四分之二的增加值并不是在中国创造的[3]。

在利用通关统计与增加值统计两种估算方法计算我国贸易总额与贸易顺差可以发现,两者间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通关统计方法中,我国在2008年的贸易总额为86542亿元,而利用增加值统计方法计算得知,2008年我国的贸易总额仅为75623亿元,同样的问题还存在2013年的贸易总额上,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所获得的贸易差额在2013年高达35632亿元。第二,利用通关统计方法与增加值统计方法计算我国贸易顺差也存在一定差异,如在2008年利用通关统计方法计算我国贸易顺差为22521亿元,而在增加值统计方法下我国贸易顺差仅为21354亿元,在2013年也是如此,两者的贸易顺差差距高达6534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在通关统计方法将折返价值多次计算,所以,这样一来就导致我国实际贸易顺差逐渐提升,并在五年内不断攀升,一些发达国家也将通关统计方法作为唯一依据,进而认为我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损害了这些国家的自身利益,这也是他们为何打压我国的关键因素所在。

由于两种估算方法的不同,使得我国各个行业的差异也在不断拉大,以制造业为例,增加值统计与通关统计所带来的差异由高到低为:办公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纺织业、服装业等。但如果均用增加值统计方法计算,可以发现这些行业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在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计算中应尽量采用增加值统计,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问题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之所以会出现国际上会认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存在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于所采用的统计方式不正确,这样就导致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都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不存在折返价值的增加值统计法作为贸易计算方法,以便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邓军.所见非所得:增加值贸易统计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特征[J].世界经济研究,2014,01:35-40+88.

[2]陈VV.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视角下中国出口贸易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3,17:11-14.

上一篇:金融工程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调查问卷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