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09:36:16

司法局调研方案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1

一、以社会矛盾化解为目标,妥善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

2010年截止6月30日,我庭新收案件39件(其中一审案件2件,二审案件3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收案数量增加了5件,增幅为14.7%。诉讼标的金额4.31亿元,去年同期(5.62亿)相比有小幅度下降,与2008年相比,下降大幅度较大,减幅达57.7%。连同去年旧存案件11件,上半年我庭共办理一、二审案件50件,已审结34件,结案率为68%。未结案件中部分是近期新收案件,部分在公告送达和司法鉴定期间,部分案件在做双方调解工作。在已结的33件二审案件中,维持原判的16件,改判的8件,发回重审的2件。二审案件维持率为48.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12个百分点。二审案件改判率为24.2%,与去年同期改判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调解、撤诉案件共7件,占21.2%,与去年基本持平,相比200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从受理的案件类型来看,公司股权转让、股东内部纠纷和传统借款担保纠纷仍为我庭主要案件类型,分别受理了12件和18件。从上诉案件原审法院分布情况看,南昌中院上诉10件,上饶中院上诉8件,景德镇、赣州、宜春、抚州、九江中院分别上诉3件,新余、萍乡中院各2件。在民商事案件审理中,我庭始终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为中心,坚持公正、高效、和谐司法理念,通过处理好商事纠纷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一是审慎处理涉国有企业纠纷。随着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推进,涉国有企业主要案件类型由企业改制纠纷,包括因改制行为效力产生的纠纷和改制后因对外债务的承担而引起的纠纷,转变为不良金融债权的借贷纠纷和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涉国有企业的不良金融债权借贷案件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各方利益冲突加剧,利益平衡难度加大,特别是在债权转让程序被认定合法的情况下,各方利益更是难以协调。我庭始终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大局为重,在强调对不良金融债权转让相关程序进行严格审查的同时加大运用调解、协调、和解等多种措施的力度,从源头上化解纠纷,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资产环境。对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我庭通过对不服破产裁定申诉案件的审查和对具体案件的协调加强对下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指导和监督,强调在案件审理中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配合,要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变现资产,积极预防破产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维护企业的安定和社会稳定。二是从维护稳定角度出发审理好各类公司诉讼纠纷案件。公司诉讼纠纷案件主要表现为公司股东内部之间纠纷、中小股东诉讼、公司解散诉讼等,这类纠纷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公司的稳定和生存发展,进而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市场秩序的稳定。在处理公司内部纠纷时我庭坚持公司意思自治,司法谨慎干预的审判理念,对中小股东提起的知情权、盈余分配等诉讼,我们既注重协调司法介入与公司自治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注意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之间的利益平衡。如我庭审理的秦玉林与九江星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中,小股东秦玉林因不满公司不分配利润,在与其他股东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向法院诉讼主张分配公司利润。由于公司股东会未形成利润分配决议,直接判决分配利润可能会造成司法过度干预公司自治权,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是否分配利润是公司股东大会的职权。如果判决驳回诉请又不利于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合议庭通过提出其他救济途径的调解方案反复做股东之间调解工作,庭领导也多次参与协调,最终以其他股东收购该小股东股份形式调解结案,既保护了中小股东权益、维护了公司的稳定和正常经营,也有效的回避了司法介入与公司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三是以平等保护为前提,慎重行使自由裁量权,公平审理违约责任纠纷。在审理各种类型合同违约纠纷中,我庭严格适用合同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和最高法院指导意见的规定,以促进交易、规范市场秩序为指导理念,在涉及合同撤销、变更或解除的诉讼中审慎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对合同成立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依据公平原则,同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在主张违约损失赔偿的诉讼中,我们依法分配举证责任,严格依据违约事实和违约责任,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公平认定违约金数额。

二、能动司法,服务大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紧跟省委决策部署,助推全省七个系统国企改革。按照本院年初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安排部署,我庭作为为七个系统国企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工作的牵头部门,在征求本院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发挥司法的能动性,依法为全省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宗旨、内容、任务分工、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按照实施方案的工作步骤,我庭走访了七个系统的相关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有关推进七个系统国企改革的意见建议,及时摸清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七个系统国有企业对法院新的司法需求,明确了为国有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的方向和思路。在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推进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动员部署后,我庭及时起草并报经院领导批准后下发了本院《关于为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做好司法保障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法院为七个系统国企改革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加强沟通协作,融入大局,共同推进全省经济发展。我庭紧紧围绕全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在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更加注重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更加注重与省国资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保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发展。我庭一如既往的就国企改革问题加强与省国资委的信息互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继续配合支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小额担保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依法保障和促进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在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保险市场规则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强与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促进我省保险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在我庭推动下,我院于今年2月与省保监局签订了加强合作交流机制的《备忘录》,明确了三方建立联系人制度、开展业务培训研讨交流、联合开展调研、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建立案件办理协助机制等事宜。为积极落实《备忘录》要求,6月底、7月初我庭与省保监局共同组织先后召开了二级法院与当地各保险公司联合座谈会,就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投保人的告知义务、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行使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法院与保险行业如何共同服务全省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三是发挥商事审判庭特点,支持和推动企业创业投资。商事审判工作与经济形势、经济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商事审判更多的是解决企业、公司法人经济纠纷。我庭一方面结合全省法院开展的“创业服务年”活动,充分运用商事审判把握的经济形式和规律,通过依法平等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另一方面,我庭结合审判实践中发现的法律问题,发现的纠纷多发点,深入企业,走访座谈,帮助企业把握经营规律,指导企业依法回避经济纠纷,切实担负起为企业创业、经营提供司法保障和有效司法服务的职能作用。

三、注重实效,围绕审判实践开展调研工作

年初我庭针对审判实践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定了以下几个调研任务:(1)保险合同纠纷中关于保险人是否告知义务的认定和交通事故责任险中在盗窃、醉酒驾驶和无证驾驶三种情形下保险公司对人身伤亡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出台保险纠纷审理相关指导意见;(2)为配合省委关于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针对法院受理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数量剧增,我庭要求在去年组织开展的破产案件审理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调研,出台案件审理的具体指导意见,统一全省法院审判思路;(3)针对银行卡被盗取存款而引发的金融机构与储户之间的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日益增多,我们组织开展了ATM机银行卡存款纠纷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出台审理相关案件的指导意见。从上半年完成的情况看,三项调研前期任务均基本完成,保险合同纠纷的调研已经完成资料收集工作;ATM机银行卡存款纠纷调研报告已完成;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指导意见已基本成形,将于近期下发全省法院和本院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此外,上半年我庭配合最高法院完成了以下几项调研任务:(1)对《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调研,向最高法院反馈了相关意见和建议;(2)向最高法院报送了2005年至2009年五年全省法院受理和审结金融纠纷案件数量统计和审理情况;(3)向最高法院报送了2008年以来民商事审判工作相关情况,详细反映了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措施和建议。(4)针对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报最高法院,为完善相关司法解释提供素材和资料。

四、加强审判管理,严抓队伍建设,保障公正廉洁执法

一是制定并完善各项审判管理制度,使民商事审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为强化审判管理,我庭进一步修订了《民二庭审判管理细则》,完善了从收案到结案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程序要求和时限要求,对每一个阶段工作严格控制时间进度,提高案件审判各环节的运转效率。其次为保证庭务工作能得到及时部署,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我们制定了《民二庭庭长办公会规则》,明确了庭长办公会的任务和主要职责,明晰了内部任务分工和决策程序。再次为确保案件的审判质量,我庭继续坚持并完善庭务会疑难案件研究制度和庭长指导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庭务会的作用,集中全庭的智慧,为合议庭处理案件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庭长亲自担任审判长审理重大疑难复杂的民商事案件和列席全部案件的评议,及时指导和监督合议庭审判,强化管理。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审判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我庭结合院机关开展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了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争议、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了全庭同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为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庭通过选派人员参加最高法院和国家法官学院业务培训,提升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开阔视野,更新商事审判理念。上半年,我庭选派了1名同志参加国家法官学院与美国天普大学司法培训合作项目的学习;2名同志参加全国法院民事证据实务培训班;1名同志参加破产法论坛研讨;1名同志参加全国商事审判研讨会。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提高防腐拒变的意识。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商事审判工作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商事法官处于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第一线,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侵蚀。我庭特别注重抓好法官队伍的纪律作风和廉政建设,不断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全庭人员加强自我约束,从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司法行为,拒绝贪婪之心、不伸贪婪之手、不做贪婪之事,固守淡泊,严格自律。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庭还积极承担最高法院和本院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5月份我庭承办了最高法院在Xx召开的全国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研讨会会务工作,尽管人员有限,在庭领导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下,在全庭同志齐心协力下,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会务工作,保障了会议顺利召开,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肯定和其他兄弟法院的一致好评。根据院党组安排,我庭承担起为七个系统国企改革服务的对外联络和材料报送工作,及时向七个系统改革办报送了本院相关工作动态和信息。由于我庭在全省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中突出的表现,我庭被评为全省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先进集体。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2

海西州中院下辖格尔木、德令哈、天峻、都兰、乌兰、茫崖、冷湖、大柴旦等八个基层法院,全州法院年均结案近5000件。自2011年6月担任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以来,满志方带领班子成员先后深入8个基层法院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全州法院工作情况,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创新和发展全州法院工作的问题,要求全州法院干警转变执法理念、把握审判规律,积极发挥审判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专项治理、切实增强服务效能,加强审判管理、提升案件质量效率,强化自身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极大地推动海西全州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把青春献给司法事业

满志方祖籍河南,出生、成长在西宁。或许是受父亲、姐姐从事政法工作的影响,满志方从小对法律充满神圣感和敬畏心。1987年他高中毕业后,填报并如愿考上了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前身)经济法专业。

在校期间,满志方因表现优异被发展为学生党员,并被推选为系学生会主席。1991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担任经济审判庭书记员。1992年底,为响应大学生下基层锻炼的号召,满志方被调配到玉树县法院,先后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两年后,他被调回省高院经济庭再度任书记员,1995年升为助理审判员。至1997年,满志方先后参与了长城饮料公司、西宁冶炼厂、光明化工厂等国有企业破产案件。1998年,满志方任职省高院办公室秘书,2002年竞岗为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担任办公室主任,并于2008年进入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任委员。此后,满志方还先后任职省高院执行局副局长、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等,直至2011年6月。

满志方赴任海西中院后不久,就高度重视并圆满审结了一件久拖未决成“老大难”、且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发回海西中院重审的首例案件——平安海正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诉兰州铁路局等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

2001年8月,西宁铁路分局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为向青藏铁路项目提供铁路道碴,以兰州铁路局授权证书为依据,对加工道碴招投标,海正公司、华建公司、宏志公司分别中标,并与开发总公司指定的源峰公司签订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履行期间,因青藏铁路总指挥部通知搬迁生产道碴场地,合同各方对搬迁费用等问题不能达成一致,致使合同终止。海正公司、华建公司、宏志公司分别于2004年1月、2006年9月、2008年5月至海西中院,请求判令被告兰州铁路局、开发总公司、源峰公司、青藏铁路公司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

其中,海正公司诉讼案经过海西中院两次一审,省高级法院二审、再审,判令兰州铁路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500余万元。该案判决生效并执行完毕后,兰州铁路局不服并上诉,最高法院经提审撤销一、二、再审判决,于2009年7月直接发回海西中院重新审理。

发回重审后,该案曾三上审委会研究,多次进行调解,始终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不但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而且影响了海西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满志方高度重视此案,认真组织研究,提出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严格依法确认责任主体,实事求是认定损失数额,通盘考虑三起案件一并处理,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的办案思路。主管副院长带领承办法官四下西宁、兰州,行程数千公里,多次做调解协调工作,最终使三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海正公司诉讼案,判决由源峰公司赔偿海正公司损失216万余元,开发总公司、兰州铁路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华建公司诉讼案达成执行和解,宏志公司诉讼案调解结案,判决结案的当事人均表示判决公正合理,服判息诉不上诉,三起案件合计648.3154万元赔偿款也已全部执行到位,真正实现了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目标。

完善审委会制度,提高审判质效

2012年,海西州中院共受理案件1127件,同比下降1.40%;办结1087件,同比上升3.33%,结案率96.45%,执结率94%;

同年,海西全州法院受理案件5310件,同比上升10.32%;办结4846件,同比上升10.16%,结案率91.26%,执结率92.66%。

“这两年,随着海西经济越来越发展,案件数量也在增多。”满志方熟练地说出上面这一长串数字,“如果说审判工作是法院的根本,那么审判质量就是法院的生命。”

满志方介绍说,为狠抓案件质量,2011年,海西中院结合最高法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审委会工作实践,以强化最高审判组织职能为出发点,从解决“范围的模糊性、运作的随意性、功能的缺失性”入手,在案件范围、程序规则、工作方式等方面,制定完善并实施了新《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

新《规则》明确了讨论案件范围,分别确定了应当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的14种情形及经主管院长审核可以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的5种情形,并厘清了合议庭与审委会职责;新《规则》完善了审委会议事程序,分“听取汇报、询问、发表意见、表决、签字”等进行,并科学设定了表决机制;新《规则》要求设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审判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督促、检查和落实审委会的决定,进一步强化案件管理功能;新《规则》还强调了结合案情实际,增强评议的针对性。

新审委会工作规则施行以来,与前一年度相比,审委会研究范围扩大了5项,案件讨论量上升近6倍,同时案件审理分层化、分类化更合理,实现了大案要案全部上会,重点案件、请示案件、涉诉案件及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悉数研究,不属提交审委会的案件不予讨论。对于全州法院工作的具体效果,主要表现在:案件质效得到提高,法官素质得到提升,司法尺度得到规范,抵御人情干预案件的功能得到增强,民主决策方式得到强化,合议庭与审委会工作得到有效衔接。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3

一、 思想上从上到下高度重视

(一)把审计发现和查找经济案件线索列入局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落实对经济案件线索的查处工作及其移交移送事项,局领导在局中心学习会议、审计业务会议、局机关大会等会议上反复强调发现和查找经济案件线索的重要性,积极倡导通过“顺资金流向”、“顺权力运行”、a“顺业务流程”的渠道关注案件线索,力出审计精品,使审计干部的使命感、责任心得到了普遍强化。

(二)着力狠抓了审计发现和查找经济案件线索的方法学习及研讨。其一是每个年末岁首全局干部集中整训中均安排了相关内容,如外请专家和学者,就“罪与非罪的判别”、“如何在专项资金中发现经济案件线索”、“沟通艺术及技巧”、“审计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及其移送”等专题进行了讲座和辅导。其二是积极提倡和鼓励对发现和查找经济案件线索方法技术的研讨,各审计处、审计组在审计实施中常开“审情通气会”,在发现异常或疑点后召开“案情分析会”,必要时邀请局内外的专家和行家里手召开“专家会诊会”;对发现和查找经济案件线索方法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隐匿挪用盐品返利款案件线索发现始末》案例受到省厅法制处和研究所的好评,《经济案件线索审计方法研究》(初稿)已并入省审计厅和省审计学会的总课题之中。另有多个审计案例发表在《中国审计》、《现代审计与经济》和《城市审计》等刊物上。

(三)大力宣传审计发现和查出经济案件线索的人和事。哪里发现了经济案件线索并有了处理结果,局领导都会在各类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引导,并先后请4名干部登台宣讲亲身经历及体会,营造了激励广大审计干部注重

发现和查出经济案件线索的良好氛围。

二、审计中从头到尾密切关注

(一)抓审计立项。我局每年酝酿审计项目计划时,既优先安排服务于中心工作的项目,还从高度关注经济案件线索的视角,有针对性地选择三类审计项目:审计间隔期相对较长的单位,群众反映问题较多或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事项,较易发生经济案件的领域、系统、行业、资金、项目和单位。

(二)抓实施方案。我们狠抓了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定、指导、检查四个环节:一是要求各审计处和审计组加大了对审前调查人力、时间、经费的投入,目前各个审计项目用于审前调查的工作日普遍占到了项目总工作日的1/4左右,编制出来的审计实施方案的周密及可行程度明显提高。二是新修订出台了《西安市审计局关于实施审计程序的规定》加强了对审计方案的审定,要求坚决执行工作方案并突出对经济案件线索的关注。三是加强对审计实施过程的指导,决不放过“疑似”经济案件线索的任何蛛丝马迹。四是局总审计师和法制复核机构严格把关及复核,对未按方案规定实施到位、事实未表述清楚、细节未查深查透或感觉存在遗漏经济案件线索的事项,即要求退回审计组采取措施补充完善。

(三)抓内控机制。2007年在审计某郊区信用联社时,其内部文件明确规定“30万元以上贷款要经联社贷款管理委员会研究审批”,审计组据此抽查了贷款大户集中的两个信用社的贷款档案,发现多笔贷款均为某副主任审批,随后追溯了前3年贷款情况,并与贷款管委会会议记录核对,查处了该副主任越权审批货款20笔计2000万元的严重问题,2008年5月公安机关已正式立案。

(四)抓异常现象。2006年审计某城区信用联社时,特别关注呆帐、坏帐及多次借新还旧问题,并追查贷款各环节的合法性,发现该社对某房产公司借新还旧(展期)11次,累计贷款本金4800万元、欠息1900万元,且均为该社主任审批,经进一步查实,该社主任为其父亲出具1000万元虚假资本证明、违规发放贷款4800万元已形成坏账损失,审计移交司法机关后该社主任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五)抓账实核对。2008年下半年在核对某公司收入账证时发现,发票本中有一个号的记账联未撕下,仍保留在存根联后,随后查实8.8万元收入未入账,且去向不明,审计连同其他问题已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查处。近年来我们通过账实核对包括核对库存现金,发现了多起经济案件线索。

(六)抓内查外调。我们在对某盐业运销管理站会计资料并结合业务流程初步审计后,没有发现全国普遍存在的盐品返利情况,令人生疑。根据《经济内参》反映的情况,审计组确定了“账内没有查账外,公司没有查基层”的查询思路,一路查盐政执法情况,一路从继续了解盐品返利款情况,综合情况分析后大胆推判:盐品返利肯定有,而且很可能就藏在某个基层单位。接着调来有关组织机构材料,又进行内查外调,分析比较,最终认为,蔬菜盐业集团下属房地产公司可能性最大。于是审计组决定集中力量审计该房地产公司。发现一些盐厂转入该公司盐品返利款880万元,该公司返回盐场330万元,而该公司账面反映实际收到返利款仅有489万元,返利款相差61万元。经过几上几下、内查外调,最终查出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违规决策涉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41.2万元、转移隐匿盐品返利收入2079.6万元、截留盐品返利款私设“小金库”176.4万元、偷漏税金807.41万元、无据支付私盐举报费58万元等问题。案件移交后法院以偷税罪判处某盐业运销管理站罚金770万元,判处原法定代表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其他涉案人员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理。该项目还得到了省审计厅和审计署的表彰。

三、 机制上从内到外有效运行

发现和查处经济案件线索,既需要特别缜密、细致的工作作风,还需要有科学、严谨、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初步建立了发现和查处经济案件线索的工作机制:①立项时关注并选择那些较易发生经济案件的领域、系统、行业、资金、项目和单位;②审前调查时注意摸清总体情况和薄弱环节;③编审审计实施方案时明确相关的审计目标以及审计重点和方法;④审计实施过程中灵活采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⑤发现异常或疑点时及时向处长汇报;⑥怀疑是经济案件线索时迅速向局领导报告;⑦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⑧查出经济案件线索时与拟移交机关沟通;⑨正式移交前后由审计组所在处室、法制处、总审计师会同分管局长层层把关,最终由局长办公会议或小型审计会议审定。局机关还设立了办公室举报中心,法制处法纪举报中心,监察室廉政举报中心,并在每个项目审计实施现场显著位置公布了审计举报电话,在网上公开了举报网址,与纪检委、组织部、监察局、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建立了联合办案或日常联络机制。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4

一、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年,市局党组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夯基础、抓落实重实效,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司法所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取得实质性进展;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三进”等工作,在原有良好的基础上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年5月日,、司法部联合授予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先进普法办公室”称号,授予台江区“全国先进普法县(市)区”称号;年市局公证管理处被司法部评为岗位训练先进集体;年12月26日,司法部授予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同志“全国首届法律援助‘十佳’工作者”称号,12月27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以“用微笑化坚冰”为题,年月日《日报》以“援助并快乐着”为题,对丁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做了报道。年,市委常委会议3次研究司法行政工作,其中2次是关于司法所建设,1次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并决定从年起,把普法经费从每年30万元增加到130万元,由市财政预算并核拨。一年之内市委常委会议3次研究司法行政工作并帮助破解难题,在以往是极其少有的,工作经费增幅之大也是少见的。年8月,我局有3名正科级干部被市委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上(其中1名副局长),一年内一次性提拔3名副处级干部是我局恢复组建27年来的首次。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司法行政工作,既是新形势下对司法行政作用的重新定位,更是我市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作为,有为有位的体现。年,市司法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一)司法所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1、司法所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收编建所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共有185个乡镇(街道)到年底,已全部建立司法所并基本完成收编工作,归县(市)区司法局管理。二是编制空缺问题初步解决。全市通过各种渠道补充司法助理员98名,其中通过公开考试录用33名、接收干部26名、选调公务员39名。三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目前全市司法所有独立办公楼的3个、两间以上办公用房的115个、安装电话的158个、配备电脑的116个、配备打印机、传真机的71个、配备两轮摩托车的61个、配备数码照相机的36个。四是司法所作用进一步发挥。年全市司法所共直接调处各类重大疑难纠纷5731件,调处成功5482件,调解成功率达95.6%,防止民转刑案件67件,防止非正常死亡32人(次)。

2、破解难题措施更加有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大难题。我市由于多年来在司法所建设上欠帐太多,人员缺编近50%,一时难以扭转滞后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全省的后腿,与省会中心城市的要求很不相称,我们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年,省里进一步加大司法所建设力度,在省委常委《会议纪要》、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年10月31日全省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局党组下大决心把司法所建设工作做为年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是鼓干劲,振奋人心。1月份在长乐市召开“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再次部署并强调司法所建设工作。二是走出去,多方学习取经。5月底至6月初由市局主要领导和党组成员带队组织13个县(市)区司法局领导和基层科长前往个市学习考察司法所建设工作情况。局党组专门听取了考察情况汇报并研究制定了推进司法所建设的工作方案。三是勤汇报,取得支持。我局积极向市委报告省委常委会议精神、省五部门《通知》、省厅会议等一系列精神,并书面报告贯彻意见和建议。为此,市委常委会议两次研究司法所建设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同志在会上做出重要指示,市委分管和有关领导做了重要批示。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和批示精神,市局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编办、人事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由市委政法委于8月23日牵头召开以上五部门领导参加的协调会,统一了思想,于年9月29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在省五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进行细化,使司法所建设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沉下去,把握重心。司法所建设重心在基层,年10月到11月市局党组主要领导率局党组成员及相关处室负责人,深入到10个县(市)区和40多个乡镇(街道),一方面督促检查司法所建设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与县(市)区、乡镇(街道)领导接触,向他们宣传司法所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上级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市局领导还主动找有关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通报司法所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协商破解难题的办法,并敦促解决。各县(市)区司法局领导也积极协调沟通乡镇(街道)领导,争取解决司法所办公用房和人员福利待遇问题,都取得明显效果。9月份前尚未真正落实收编工作的罗源、平潭、仓山、晋安、台江等县区,10月份以后先后完成了收编工作。此外,市局还多方筹集70多万元,并发动市、长乐市、连江县、马尾区司法局共同扶持罗源、平潭、永泰、清4县基层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

3、人民调解组织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能力进一步加强。一是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新加强。全市已有233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跨入规范化建设行列,占总数的73%。二是人民调解组织呈现多元化格局。鼓楼区率先在10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全部建立了专门调解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7件;56个乡镇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聘请了300多名调解员,专门调解劳资纠纷。三是人民调解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175件,调处成功28727件,调解成功率95.2%。特别是调处了1739件群众热切关注的焦点、难点矛盾纠纷,调解成功3145件久拖不决的重大疑难纠纷。

4、安置帮教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一是落实有关政策,帮扶措施到位。年我市刑满释放人员中,有164人第一时间内实现直接就业,有692人通过亲友关系接纳就业,有1410人从事个体经营,有160多人在安置帮教实体工作,有150名纳入低保范围。二是集中排查清理,摸清对象总数。已查清我市共有刑满释放5年内人员10140人,解除劳教3年内的人员788人,其中已安置就业的1275人,从事个体经营的1410人,落实责任田的7401人,安置率达90%以上;重新犯罪114人,重新劳教47人,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2%。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新推进。

1、启动“为了明天——法律贴近百万师生”活动。市局会同市教育局、文明办、综治办、团市委、关工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为了明天——法律贴近百万师生”活动方案》,并于年5月底全面启动。活动的对象为全市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学生及教师。以中小学生法律教育动画片《小小律师》为主要教材,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法制教育活动,有力地提升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效。

2、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市局与团市委、市综治办、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综治委预防办等16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各县(市)区司法局也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3、开展了综治法制宣传月和禁毒法制宣传教育。年3月份,市局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综治法制宣传月活动,举办大型法制宣传27场次,受教育面达37万人次。配合市禁毒办举办了“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大型禁毒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受教育面达3万多人次,有力地配合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斗争专项活动。

4、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到我市13个县(市)区80多个村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调研工作。总结了一批先进典型经验并在全市推广,11月28日,市局会同市民政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第一批96个“民主法治村”举行命名和授牌仪式。全市已建成省、市、县三级“民主法治村”972个,同时还着手组织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活动。

5、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年9月11日,全市召开了“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部署大会,10月至12月各县(市)区也纷纷召开了表彰暨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启动了“五五”普法工作。同时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全面开展了法制宣传工作。组织了全市近10万名干部法律知识网上统一考试和实施新一轮50万进城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程,突出法制宣传重点对象。此外,抓住“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契机,在全市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在《日报》“法治在线”栏目上每周2次刊载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公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以及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据统计,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受众面达到280多万人次。积极创新普法形式,拓展新渠道,筹建开通了“普法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效。

6、司法考试考务工作更加规范严密。年,市局围绕司法部“四最”工作目标,按照“四严”的工作要求,对照“五个百分百”的工作标准,规范有序地做好国家司法考试考区的各项考务工作。共有报名应试考生1910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1671人,参考率达87.5%,合格率12.8%。

(三)律师法律服务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抓好律师队伍“六个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突出抓好律师管理建章立制工作。认真查摆并有效整改了律师事务所、律师队伍、律师执业以及律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推动了律师法律服务的新发展。目前,全市律师事务所发展到61家,执业律师发展到509人。年全市律师担任法律顾问798家,承办各类案件14295件,其中涉外案件150件,解答法律咨询29175件。二是积极参与市政府涉法工作。市局组织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较强的律师每周参与政府接待工作,调处涉法案件,疏导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年共有490人次律师参与市县两级政府接待工作,解答上访群众法律咨询4200人次,调处解决涉法纠纷案件128件,提出法律建议95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8件,发放宣传材料10000多份。三是加大律师办理敏感案件和监督指导力度。市局严格落实重大案件排查、报告和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律师敏感案件、群体性案件的情况。律师受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省级领导批办的重大案件以及20人以上或案件要求上报市局,以便加强监督指导。截止目前,市局共收到上报的敏感案件和群体性案件8件,都得到妥善处理。

(四)公证法律服务不断取得新发展。

市局继续在全市公证系统深入开展了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积极宣传实施《公证法》。一是组织《公证法》培训班。认真组织学习《公证法》,提高自觉执行《公证法》的意识。二是清理与《公证法》相悖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公证法》要求的制度体系,规范了受理、审批、收费等9项制度。三是认真做好城区公证机构组织调整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公证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市局领导亲自带领有关处室人员到市区5个公证处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市局党组扩大会,反复研究制定出公证机构改革方案,稳定了公证员队伍,促进了公证业务服务的新发展。年全市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27多万件,业务收费5000多万元,树立了公证队伍和公证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五)法律援助领域和社会效益有新拓展。

年市局推出了几项新举措:一是抓好“三回访”、“三落实”、突出做好“三件事”,实施三个“三”工程。二是发动律师开展“牵手农民、农民工法律援助自愿者活动”。三是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点。年10月19日,市法律援助中心在福兴投资区管委会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点,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开辟了“绿色通道”。四是开展法律援助“规范与质量”检查活动。五是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领域。全市已有240多个乡镇、社区成立了法律援助站,地区所有的8家监狱、2家劳教所和1家政法院校建立了法律援助站,并制定了《市法律援助站管理规定》。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网站,建立完善法律援助考评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了一支130多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85件,接待法律咨询11661人次。

(六)“法律服务三进”活动有新成效。

市局在五个城区73个社区开展“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挂点联系服务的基础上,年又进一步把法律服务进社区拓展到进乡村、进学校。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公证、律师、法律援助、“12348”等法律服务机构都各自确定了开展“法律服务三进”活动的挂钩联系点,在全市13个县(市)区及部分乡镇(街道)村、学校开展了“法律服务三进”活动。年全市律师共在社区举办大型法制宣传咨询活动620多场次、举办以案释法法制讲座650多场次、解答法律咨询近1900多人次,受理诉讼、非诉讼案件365件,其中法律援助案件182件;有86个司法所和辖区内176所中小学挂钩,定时、定点、定专题开展“基层法律服务进校园”活动;近80%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村和社区设立了法律服务联络点。全市14个公证处也积极开展了“公证法律服务三进”活动,进一步把公证法律服务拓展到乡村、社区。

(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取得实效。市局党组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和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省厅和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大力气抓实抓好,至今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教育75场次,各级司法行政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带头上辅导课;召开学习讨论会62场次;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训班29期。同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机关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把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各支部“”的重要内容,确保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八)机关办公场所和设施逐步改善。市公证处原办公场所无法满足办证业务日益发展的需求,给群众办证带来一定的不便。市局党组经集体反复研究,上报市政府批准,决定购买位于五一广场北侧的金福大厦六层楼2150多平方米,作为市公证处新的办公场所(其中市公证协会办公用房430平方米,为全省首家解决有市公证协会的办公用房)。市公证处办公场所内部装修一新,办公家具,电脑、档案密集架等全部更新,办公、接待等功能区布局合理规范,130平方米的接待大厅宽敞明亮,电脑滚动显现屏、电脑触摸屏、办证群众座椅、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办公场所硬件软件设施为全省公证系统第一流。自年9月18日搬迁以来,群众反映良好。市局把原市公证处接待厅重新装修布局后改为市法律援助接待大厅,布置既合理又温馨。接待等候大厅80平方米,有座椅和业务受理咨询触摸式电脑显示屏,接待室2间、档案室1间、受理室1间、材料室1间,此外市法援中心在二楼还拥有办公室3间,总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刘南征巡视员今年1月14日视察市法律援助中心后予以高度赞扬。同时市局机关大楼进行局部装修,更换了部分办公家具,重新调整了办公场所布局,使办公区域分布更加合理。此外我们新购置26部电脑,市局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部,明显提高了市局机关办公现代化水平。开通了电子政务网,实现了与市政府政务网联网,加大信息流通量,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提高了办公效率。

二、年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措施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因协调不力,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专项经费没有争取到位;一些司法所特别是贫困山区、海岛司法所装备设施还较落后。

(二)业务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司法行政工作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发展不平衡,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地区之间差别较大,有个别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与完成年度工作指标差距较大,造成全市整体办案增长率不高。

(三)法律服务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仍然存在。公证队伍中还有个别公证员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律师队伍中存在个别律师违纪办案行为;公证、律师队伍中一些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为民执法观念还未牢固树立,同时,机关存在个别干部工作作风松散、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误工补贴不够落实。

(五)安置帮教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新思路、新措施、新经验,安置帮教工作网络还不够健全,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还缺乏制度性保障,有的县区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不够落实。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5

颠沛流离的企业档案

民生公司从1926年成立到1952年结束,前后共经历了26年的时间。在此短短的26年时间里,民生公司从一艘小客轮发展到拥有江海船舶148艘,从员工数十人发展到拥有员工9000余人,从单纯经营渝合航线到航线遍及长江流域以及中国沿海、台湾、东南亚、日本,直至印度,从一个单一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航运公司、造船厂、发电厂、港口码头及仓库并投资60余项实业的,当时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在此巨变的历史过程中,民生公司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由于卢作孚先前担任过报社主笔及民众教育馆馆长,知晓档案资料的重要作用,所以他十分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工作,由此就使得民生公司的档案得到了相当完整地保存和留传。这批档案,在抗日战争期间,民生公司为避免日本飞机轰炸,将其财会及部分文书档案存入重庆青草坝民生机器厂的防空洞内,其他档案则分别在于民生公司及其各分公司与其他直属部门中,解放后逐步集中在重庆。随着总公司的迁往汉口及其隶属关系的变化,记载民生公司创立、发展、变迁的档案的保管,也随之发生变化,1957年底,这批档案运到总公司所在地汉口,由长江航运局档案室管理。长江航运局组织人员于1959年对之进行鉴定、整理后,经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批准,销毁没有保存价值的会计传票等共计164吨。1962年,出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将清理鉴定后留存的档案移交宜昌临时库保管。1968年,又运回汉口清理建卡,随后移交给长航公安局作为敌伪档案管理。1970年,随着国际局势的紧张,为了“备战”的需要和保护档案的安全,民生公司档案又被运往四川万县(653站)档案后库保管,1988年万县档案后库撤销,这部分档案又从万县运回汉口,由长航公安局移交长航档案处管理。

目前留存下来的民生公司档案,多达30000余卷,主要分两处保存,其中的绝大部分保存在交通部长江航运局档案馆,一小部分保存在重庆市档案馆,另有一部分档案散失在民生公司各分公司所在地档案部门、地方档案馆以及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地。现将保存在交通部长江航运局档案馆和重庆市档案馆的民生公司档案,介绍如下:

保存在交通部长江航运局档案馆的档案,主要是总公司机关的文书、会计档案,另有一些汉口分公司九江办事处的档案。在集中到长航局之前,由于这些档案长时期存放于防空洞,受防空洞内湿气重的影响,损毁已较严重。后又几经搬迁周折,对档案载体安全的影响更大,所以现存这批档案,质量较差,有些已残缺不全。因此在整理过程中,在形式方面只是将其初步形成案卷,其中大部分没有编号,没有填写卷内目录。在分类方面基本上沿用了民生公司的管理模式,按其业务职能分类,将文件材料归口为总纲、船舶、业务、财务、供应、人事类;将职工管理登记表等动态材料,按公私合营前后划分为在职人员和去职人员两类,另将部分外文材料单独作为一类。并设有解放后民生公司、汉口分公司九江办事处等。其中:解放前文书档案案卷共有31295卷(册);解放后民生公司1949~1956年的档案有649卷(册);解放后汉口分公司1952~1956年档案有51卷(册);解放后九江办事处1951~1956年档案有长期卷3卷(册);会计档案共有1427卷(册)。除此之外,还有民生公司资料59卷(册)。因此,保藏于武汉长航局档案馆的民生公司档案,共有33484卷(册)。

由于大部分档案随着民生公司隶属关系的变化被运至武汉长航局档案馆,所以重庆市档案馆保藏的民生公司档案,虽有两个全宗,但数量并不多。其一是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档案,其起止时间为1926年至1950年,共有335卷;其二是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生机器厂的档案,其起止时间为1933年至1952年,由于此部分档案未随民生公司档案被运走,所以数量相对较多,达1614卷。这样,保存于武汉、重庆两地档案部门的民生公司档案就达35433卷之多。

民生公司留存下来的30000余件档案,全面、系统、真实、直观的反映了民生公司从创立到发展再到辉煌的历史,其档案保存之完整,内容之丰富,结构之系统,为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少有。具体的说,该档案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反映该公司创立、发展、变迁等历史脉络的主要档案。主要有该公司及各分公司的组织章程、历史沿革、工作计划与工作报告、总结报告;民生公司轮船调查表、民生公司各轮船舵手调查表、民生公司各船运输情况表;民生公司历次增资报告、民生公司经营情形等。

二、反映该公司的各种会议记录和规章制度的档案。主要有创立会记录、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常务会、交通座谈会、统检会、督导会、业务研讨会、军差会、主干会、救济会等会议记录;有该公司改善差轮办法、公司办理旬报及周报办法、轮机员工任用暂行办法、船舶修理联络办法、禁止轮船挟带私货办法、轮船载客逾额处罚办法、严格取缔无票乘客办法、维护安全办法、乘轮规则等各项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三、反映该公司人员变迁、培训、进出等人事方面的档案。主要有历年职工履历册和各轮船职工名册,有关人事之任免、调遣、升降、给假、培训、考绩、奖惩、救助、福利等问题的文件和名册;公司及各分公司处科以上人员调查表、各轮职工调查表、各公司负责人表、职工职务分配表、待用人员登记表;职工保证书和自传;职工违章、作案等情况调查及处理意见的往来文件等。

四、反映该公司各轮视察业务及运输业务情况报告及有关往来档案等。主要有各处各课业务概况报告、查禁委员会工作报告、各轮定期情况检查报告;各轮护航队工作情况及护航人员调遣情况的往来文件;各轮调航、停航、复航等情况的往来文件;各轮发生搁滩、碰撞、沉航等海事隋况调查报告;各轮护航队关于乘客纠纷、抢劫等意外事故的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租借码头、船只、囤船等各项业务往来文件;该公司拥有轮船调查表;各轮消耗燃料新旧核定数对照表;租费与费用标准比较

表;各轮租价表;各轮客舱铺位表等。

五、其他方面的档案。由于民生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卢作孚又是当时政界、经济界较为活跃的人物,各方面都与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往来文电十分频繁,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如招待美国特使威尔基的档案,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筹备基金会档案,四川产物概况、四川蚕丝改良工作报告,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入川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档案,湖北宜昌民众抗敌后援会档案,欢送川军出川抗战档案,全国工业协会、迁川工厂联合会、国货厂商联合会档案等等。其中,有关卢作孚的个人档案,也十分丰富、完善。2003年,重庆市档案馆就与民生公司研究室合作,在浩瀚的档案中收集卢作孚的书信、文电2000余封,最终选择1200余封,编辑出版了《卢作孚书信集》。因此,民生公司档案中“夹存”这些档案,不仅涉及的面十分广泛,而且内容丰富,它们可以与其他方面的档案互为补充,互相映证,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又如长航局档案馆馆藏中保存的民国时期长江上运输工具船舶建造的图纸档案,包括木驳、铁驳、矿砂驳,货轮、客轮、客货轮等曾经在长江上航行的绝大部分船只类型,其中货轮、客货轮大量是由老式军舰改装而成,华字艇、中字艇、门字艇的龙骨图纸、线性图、舱面布置图等,颇具有行业特色,体现了浓郁的行业文化,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北碚档案:民国地方政权的缩影

卢作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不仅使民生公司留存了一部完整的企业历史,而且也影响到他曾任职的江巴璧合峡防局以及后来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北碚管理局(即现在的重庆市北碚区)及其辖区内所属企事业单位档案的保存与流传,从而使得民国时期有关北碚的历史档案,成为重庆辖区内保存最为完整、最为丰富的地方档案(现全部藏于重庆市档案馆内)。其中,仅北碚管理局全宗的档案,就多达10357卷,它们由21个单位所形成的档案组成,分别是: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特组峡防团练局、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北碚管理局、北碚管理局二岩乡乡公所、文星乡乡公所、龙凤乡乡公所、白庙乡乡公所、澄江镇镇公所、黄桷镇镇公所、朝阳镇镇公所、北碚管理局动员委员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兵役协会、北碚新村筹备委员会、北碚图书馆、北碚文化基金建设委员会、三峡文化基金会、北碚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四川省北碚管理局税捐稽征处、北碚农业试验场、四川省直属北碚区党部、北碚种植场等。除此之外,北碚辖区内的其它企事业单位,受此影响,其保存、流传下来的档案也相对完善,而且比同一级政权或同一类别保存、流传下来的要多,如北碚地方法院有档案4582卷,中国西部科学院有258卷,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有41卷,北碚私立兼善中学有82卷,北碚医院有35卷,振济委员会北碚中医院有241卷,北碚富源水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有286卷,大明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有156卷,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有档案6805卷,北碚邮局有档案842卷,总数也多达13328卷。在一个县级地方政权中,能拥有如此系统、丰富、完整的民国档案,不仅在重庆辖区内少有,就是在全国各地,也是罕见的。它对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政权的建立、衍变与各项施政,研究抗战时期被誉为“陪都的陪都”的北碚自然、风情及人物(抗战时期,有大批的文学家、科学家聚集北碚)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保存与研究价值。

中国船王

于1893年4月生于四川合川(现属重庆)的卢作孚,自幼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即辍学,随后前往成都并加入同盟会,参加反对清政府出卖路权的保路运动。1914年,卢作孚出游北京、上海,旋回乡执教,参与编写《合川县志》。1919年赴成都担任《川报》编辑和主笔,同时加入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参加“”。1921年应永宁道尹杨森的邀请赴泸州,任道尹公署教育科长。任职期间,卢作孚聘请王德熙、恽代英先后至泸州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创设通俗教育会,开展民众教育活动,被誉为“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后因军阀混战,无果而终。1924年,杨森任四川督军,卢作孚又应邀赴成都任民众通俗教育馆馆长,时仅一年,效果显著。后因杨森兵败,卢作孚也随之离蓉。遭此挫折,卢作孚深感没有经济实力作基础,单纯搞民众教育是很困难的。于是他决定弃学从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在对川江航运作了全面了解调查后,卢作孚决定选择嘉陵江上重庆至合川一段开办轮船运输,以适应各方需要。他多方筹资,在上海订购了一艘仅70吨的小客轮并辗转运到重庆,命名为“民生”号。1926年5月,“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召开创立会,卢作孚被推举为公司总经理,渝合段的航运也于此前后开航并获得成功。随后,卢作孚又相继订购新船,开辟了渝碚(重庆至北碚)、渝宜(重庆至宜昌)、渝叙(重庆至宜宾)等线,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1927年,卢作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交界的峡防局局长,在武力肃清当地土匪的同时,还大力推进辖区内的乡村建设,将北碚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和旅游日益发达的现代城镇,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实验区。1929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为维护川江权益,他一方面把“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作为民生公司的宗旨,不断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和范围;另一方面与外国航运势力展开坚决斗争,采取“买并”方式,逐步接收了长江上游的所有商轮。到1935年,外国航运势力被迫退出长江上游,民生公司终于统一了川江航运,并把公司的航线延伸到上海。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卢作孚响亮地提出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的口号,并发动、组织民生公司的所有力量,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克服川江水急湾多滩险的困难,采取“三段航行”、“川江夜航”等措施,将东部沿海地区内迁四川的机关、学校、工厂人员及数十万吨军工器材、迁川工厂设备等抢运四川,而宜昌大抢运,则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战争期间,民生公司又将数十万川军及难以数计的武器弹药、粮食等运往前线,为大后方的工业建设及支撑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16艘船舶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被炸死,76名员工伤残。冯玉祥将军称赞民生公司是“爱国的公司”,卢作孚也因此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并先后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等职。1944年,卢作孚作为中国实业界的代表,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

抗战胜利后,为了加速发展中国的民族航运工业,卢作孚又前往加拿大和美国,订购江、海轮10余艘,发展海运。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其航线即遍及中国沿海、台湾、香港、东南亚直至印度。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9000余人,江海船舶148艘,在长江沿线和中国沿海各港口、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拥有造船厂发电厂并投资60余项实业的,当时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卢作孚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船王”。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6

国家知识产权局(含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代码】143

一、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室(人事司)

1、办公室职能

1)组织协调局系统的有关政务工作,研究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

2)负责有关需要在全局协调的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工作;

3)协助局领导对有关重要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4)负责专利、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研究和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以及局系统规章制度的组织制定工作;

5)负责局公文管理、机要、值班、、保密、档案管理和会议组织等日常文秘工作;

6)负责局宣传工作和局系统普法工作;

7)负责国内的政务信息上报、交换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管理工作;

8)负责局系统行政管理的规划和局机关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

9)负责局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

10)承办直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11)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2、人事司职能

1)研究并提出贯彻国家有关人事、劳动工资方针政策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

2)组织制定局系统人事、劳动工资工作的规章制度以及规划和计划;

3)负责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管理;

4)负责局机关人员和干部管理权限内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

5)参与局智力引进工作,牵头负责智力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

6)负责制定局机关及全国专利系统培训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7)指导局下属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人事工作;

8)负责局下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工作的政策、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9)组织评选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工作;

10)负责局驻外人员的人事管理及局系统出国人员的政审工作;

11)参与局人才资源办公室的工作;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条法司

1.组织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

2.研究起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

3.负责对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解释工作;

4.提出有关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制定和修改方案;

5.提出知识产权对外谈判的方案;

6.负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的必要的协调工作;

7.组织制定专利确权、侵权判断的标准,并指定管理机构;

8.组织专利审查指南以及有关专利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

9.负责审核专利机构和指定涉外专利机构;

10.负责组织专利人的考试和资格认定工作;〖JP〗

11.负责行政复议规程和标准的制定;

12.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国际合作司

1.负责涉外知识产权的统筹协调工作;

2.组织并负责协调有关知识产权双边或多边公约及协定的谈判、签约及修订工作;

3.负责协调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他国际(境外)知识产权组织的联系;

4.负责专利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5.负责有关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协调工作;

6.负责对港、澳、台的知识产权事务;

7.参与局智力引进工作;

8.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协调管理司职能

1.研究和拟定我国专利及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政策、办法、措施和规章制度;

2.指导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纠纷和查处冒充专利行为的工作;

3.拟定规范专利市场、推动专利技术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4.协调在执行知识产权双边和多边协议、协定中有关国内履约的行政执法和管理工作;

5.规范、管理专利资产评估工作及其服务机构;〖JP〗

6.负责提出对强制许可及其费用的请求裁定的建议;

7.负责专利合同的登记备案工作;

8.组织评选中国专利金奖,与人事司共同组织评选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工作;

9.组织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工作;

10.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规划发展司

1.研究并提出贯彻国家有关规划发展和财务管理方针政策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

2.负责编制局系统及全国专利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

3.负责编制局系统自动化工作规划,规划和指导全国专利系统的信息及网络建设;

4.负责制定局系统年度财务计划及预算、决算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5.负责局系统国有资产的管理;

6.负责局系统专利统计工作;

7.负责局机关行政财务管理工作;

8.负责局系统业务发展和经费配置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工作;

9.负责对下属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10.协助局领导对局属事业单位进行政策引导、监管国有资产等宏观管理;

11.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家旅游局

【代码】144

一、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局内外联络、协调、会议组织、文电处理、政务信息、、保密、行政事务等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综合协调司(简称综合司)

研究和解决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旅游安全综合协调、紧急救援、监督检查旅游保险实施工作;负责国内旅游宣传工作。

(三).政策法规司(简称政法司)

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拟定旅游业管理行政规、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旅游体制改革;组织、指导旅游统计作。

(四).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简称促进司)

拟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指导旅游市场促销工作,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重大促销活动和旅游业信息调研,指导驻外旅游办事处的市场开发作,审批外国在我国境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在内地设立的旅游机构;负责旅游涉外及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事务,代表国家签订国际旅游协定,指导与外国政府、国际旅游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负责日常外事联络工作。

(五).规划发展与财务司(简称计财司)

拟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的规划开发建设;引导旅游业的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研究旅游业重要财经问题,指导旅游业财会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

(六).质量规范与管理司

研究拟定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及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特种旅游项目的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审批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和指导旅游设施定点工作;培育和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负责出国旅游、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旅游、边境旅游和特种旅游事务;指导旅游文娱工作;监督、检查旅游保险的实施工作;参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与处理;指导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

(七).人事劳动教育司

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局属院校的业务工作;制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指导旅游业的人才交流和劳动;负责局机关、直属单位和驻外机构的人事、劳动工作。

(八).纪检组、监察局

1.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国务院决策情况;在《中国共产程》和《行政监察法》规定范围内,对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及其成员和其他领导干部实行监督。

2.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会同有关部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

3.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

4.督促、协调驻在部门研究制订本系统、本行业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

5.受理对检查、监察对象的控告及其申诉,调查处理检查、监察对象违纪、政纪的案件。

6.完成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驻在部门党组(党委)、行政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九).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负责旅游业信息化的规划、管理、组织和事业发展的职能,即推进旅游业的信息化工作,在全行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国家旅游局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形成旅游业管理电子政府基本架构,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数字化;促进旅游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包括公共信息处理中心、政府网站、商务网站、网络服务公司、旅游科技开发和投资、资料出版在内的多元化业务。

(十).服务中心

机关服务中心是国家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受机关委托履行行政保卫处、基建房管处的行政职能,并承担人民防空、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绿化美化、献血等行政工作。中心除内设机构外,在北京有招待所(二星级)、幼儿园(中央国家机关特级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园)、食堂(中央国家机关十佳食堂)和车队,在北戴河有金山宾馆(三星级),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国家宗教事务局

【代码】145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有关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调查国内外宗教现状,掌握动态,研究宗教理论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三)草拟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部门规章和有关宗教工作的具体政策。

(四)依法保护公民自由,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利,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

(五)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引导、促进宗教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非法、违法活动。

(六)推动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我教育,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动员广大信教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七)帮助宗教团体培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办好宗教院校,搞好自身建设;办理宗教团体需由政府协助或协调的事务。

(八)组织、指导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

(九)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工作,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及时处理宗教方面的重要问题。

(十)支持、帮助宗教界开展对外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友好交往活动。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国家宗教事务局设4个职能司(室):

(一).办公室(人事司)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拟定机关规章制度,检查督促重要事项的落实;承办局机关的文秘、、档案、保卫、保密等工作;对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编辑和报送政务信息;承办局机关财务、基建拨款、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对直属事业单位的上述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承办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干部教育、机构编制、行政监察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等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外事司)

研究宗教方面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草拟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起草、审核部门规章,指导地方宗教立法工作;推动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承办涉及宗教政策问题的文章、材料、书刊及音像制品的审读和审核;帮助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承办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对外交往事宜;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团体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以及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交往。

(三).业务一司

承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方面的工作。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性意见;起草有关文件和部门规章;帮助有关全国性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培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联系宗教界上层人士;研究、指导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重大宗教问题;审批在有关宗教团体内部使用的宗教出版物的印制。

(四).业务二司

承办天主教、基督教方面的工作。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性意见;起草有关文件和部门规章;帮助有关全国性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培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联系宗教界上层人士;审批在有关宗教团体内部使用的宗教出版物的印制及进出口事宜。

(五).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国务院参事室

【代码】146

国务院参事室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政府中唯一以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工作部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有关省辖市均设置有参事室,除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外,目前全国政府共有参事室36个,参事1000余人。

政府参事由国务院总理和地方最高行政首长任命(聘任),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大多是有影响、有代表性、有参政议政能力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政府内以个人身份,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反映社情民意,直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开展统战联谊工作,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8年,国务院赋予国务院参事室对全国各地政府参事室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能。国务院参事室经常到各地了解情况,就共同性、政策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通过召开全国或部分参事室参加的会议等形式,研讨参事工作理论,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通报交流信息。

50年来,国务院共任命、聘任了172位参事。1988年国务院58号文件下发以前,国务院参事为任命制,文件下发以后,改为聘任制。现有参事34位,其中任命制参事4位,聘任制参事30位。现任主任崔占福,副主任蒋明麟(国务院参事)、陈鹤良、张占弄。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代码】147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中央国家机关事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拟定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政策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后勤服务单位业务,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三)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央政府公共资产)的产权界定、统计评估、清产核资和处置(包括房地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协调指导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经营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的编制、配备、更新、报废;管理外宾赠送国家领导人和各部门的礼品。

(四)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财务管理,制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负责中央国家机关社会保障经费、房改经费的预算管理;负责中央国家机关部分基建经费的统一支付;负责中央国家机关会计事务管理工作。

(五)负责中央国家机关房地产管理,制定房地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中央国家机关办公与业务用房和办公区建设规划,管理基建计划、投资和产权,安排房屋修缮经费和审批维修项目,负责房屋权属登记和调配。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土地使用权管理,编制并组织实施建设用地规划。

(六)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拟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监管中央国家机关住房二、三级市场;负责住宅物业管理的指导工作。

(七)负责中央国家机关部级干部住宅、部分国家公务员住宅和廉租房的集中建设和物业管理,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危旧房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的汇总、申报和审核工作。

(八)负责指定范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已退出领导岗位的领导人以及有关领导同志的生活服务管理。

(九)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的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制定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招标工作;根据各部门委托,签订或组织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制定集中采购内部操作规程;负责各部门集中采购操作业务人员的培训;接受各部门委托,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项目的采购;办理其他采购事务。

(十)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人民防空工作。

(十一)指导并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岗位培训,管理机关后勤工人的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师考评工作。

(十二)指导和协调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计划生育、爱国卫生、交通安全、首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社会事务工作。

(十三)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十四)承办国家重大活动和国务院召开重要会议的总务工作;负责到国务院办理公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接待服务工作。

(十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协调局机关政务工作;负责秘书、法规、信息、档案、机要通信、保密、、督查和内部审计工作;承办国家重大活动和国务院召开重要会议的总务工作。

(二).财务管理司

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分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行政经费、社会保障经费、职工住房补贴经费、行政机关事业经费以及中央级公检法机关经费的预算管理;负责后勤服务单位的财务管理;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财务管理和行政会计事务管理。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务用车编制、配备、更新、报废的审批工作;组织实施政府采购;负责中央国家机关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工作。管理外宾赠送的礼品。拟定财务、会计、国有资产等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三).房地产管理司(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管理中央国家机关房地产,拟定规章制度。管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用房基建计划、投资和产权;集中建设和管理办公用房、部级干部住宅和部分国家公务员住宅;管理房屋修缮经费,审批修缮项目。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编制并组织实施建设用地规划。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拟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管理住房基金和公积金,负责住房补贴的汇总、申报、审核工作。

(四).服务司

负责指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已故领导人的配偶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领导同志的生活服务管理;管理领导人的经费和专车;负责领导人用房的建设、管理和修缮;负责联系安排领导人及已退出领导岗位的领导人外出考察的有关工作。管理为领导同志服务的工作人员。

(五).后勤改革与综合管理司

研究拟定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政策、办法并组织实施;对后勤服务单位进行业务指导;负责后勤干部岗位培训的规划和管理,管理后勤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和技师考评工作。指导和协调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计划生育、爱国卫生、交通安全、首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社会事务工作。

(六).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

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的人民防空工作,拟定规章制度;负责人民防空工程、指挥、通信建设的审核和管理;负责人民防空经费、资产的管理和人民防空工程的开发利用。

(七).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管理司

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拟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八).人事司

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和职称、技术等级考核、评定以及教育培训、出国(境)培训考察有关工作。

(九).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的党群工作。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代码】149

一、主要职责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协助总理办理侨务工作的办事机构。

(一)研究拟定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负责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侨务工作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侨务信息;制订侨务工作的发展规划。

(二)协助总理管理侨务工作;审核有关部门和地方制订的直接涉及侨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对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所开展的侨务工作进行必要的统筹、协调。

(三)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开展对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团结友好工作。联系海外华文媒体、华文学校并支持其工作,促进海外侨胞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与我国的合作交流。

(四)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有关归侨、侨眷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归侨、侨眷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归侨、侨眷代表人士的人事安排工作等。

二、内设机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主要内设机构包括六个职能司:

(一)秘书行政司

协调机关日常工作,掌握、反映机关工作动态;负责秘书、文电、档案、保密、财务、国有资产、基建、办公现代化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的人事管理等工作。

(二)国外司

调查研究海外侨情,研究提出开展海外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建议;开展对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团结友好工作。

(三)文教宣传司

拟订侨务文教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联系海外华文传播媒介、文化社团以及华文教育机构并支持其开展友好交流工作,向我驻外使、领馆和海外侨社提供有关文化宣传品;管理所属学校;负责新闻工作。

(四)政策研究司

负责国内外侨务工作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国内外侨务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组织起草重要文件;编辑内部刊物;指导开展侨务政策和理论研究工作。

(五)国内司

研究提出国内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建议,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研究华侨捐赠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负责工作。

(六)经济科技司

调查研究引进海外侨胞资金、技术、人才工作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依法保护海外侨胞在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推动引进海外侨胞资金、技术、人才工作的开展。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代码】150

一、主要职责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是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务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密切关注和研究香港、澳门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其他社会动态,为中央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策略提供情况和建议。

(二).统筹、协调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官方的工作联系及业务往来,审批或会同审批有关官方往来事项,商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之间的各种会晤、合作、互助机制及办法;对各部门、各地方贯彻执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情况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

(三).负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联系;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事项;安排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向中央人民政府述职;受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的要求,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京办事处提供工作协助等。

(四).负责内地因公赴香港、澳门人员的审批,办理《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授权并指导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此项工作;审核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访问香港、澳门的事项等。

(五).研究拟定对驻香港、澳门中资机构和向香港、澳门输出劳务的政策,参与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派出的审批及管理工作,参与内地企业和驻香港、澳门中资机构在香港、澳门的重大经营业务的协调工作等。

(六).促进和协调内地与香港、澳门在经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七).宣传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对涉及香港、澳门宣传的政策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把握涉及香港、澳门事务的宣传报道口径;负责香港、澳门传媒到内地采访及交流的审批工作。

(八).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交办的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法律事宜;对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对中央驻香港、澳门机构提出的有关事宜提供意见、建议和工作协助。

(十).统筹、协调与澳门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组织工作,承担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秘书处的具体工作。

(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中英、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和中葡土地小组的工作。

(十二).做好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到内地访问的有关工作;承办中央领导同志会见香港、澳门人士的有关事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设5个职能司:

(一).秘书行政司(人事司)

负责秘书、文书、机要、档案、、保密、保卫、图书资料等工作;负责机关财务、房产、基本建设、物资设备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起草综合性文件,管理驻香港信息组;负责机关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香港经济司

负责对香港的经济、金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参与研究拟定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经济、金融、贸易、科技、旅游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研究拟定驻香港中资企业和向香港输出劳务的政策;参与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派出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参与内地企业和驻香港中资企业在香港的重大经营业务的协调工作;负责因公赴香港经贸人员的审批工作。

(三).香港政务司

负责对香港的政治、法律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负责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联系和官方往来事项;审核内地副省(部)级以上干部因公赴香港事项;归口办理因公《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的工作;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官员到内地访问、短期培训等安排;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交办的与香港有关的法律事宜;承办中央驻香港机构提出的有关事宜;承担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有关工作。

(四).香港社会文化司

负责对香港的社会、文化、舆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提出加强香港的基层和社团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拟定香港与内地在传媒、教育、科技、文化、出版、康乐、卫生、宗教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往的具体政策;负责因公赴香港的教育、科技、文化、宗教等人员的审批工作;研究、处理涉及港台关系的有关事宜;审批香港传媒到内地采访及交流的事项;宣传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五).澳门事务司

负责对澳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参与筹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具体事宜;负责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宣传并做好实施的有关工作;审批澳门与内地的官方往来事项;研究提出驻澳门中资企业和向澳门输出劳务的政策、建议,参与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派出审批及管理工作,参与内地企业和驻澳门中资机构在澳门的重大经营业务的协调工作;提出内地和澳门在司法、贸易、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与交往的具体政策性建议;研究和处理涉及澳台关系的有关事宜;参与处理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和中葡土地小组的有关工作。

(六).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秘书行政司。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代码】151

一、主要职责

(一)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国务院的立法工作,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安排,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指导。

(二)审查修改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从法律角度审查部门报送国务院审核的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三)起草或者组织起草若干重要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

(四)承办行政法规的立法解释工作。

(五)研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行等涉及政府行为共同规范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以及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完善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意见,拟订有关配套的行政法规、文件和答复意见。

(六)协调部门之间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中的矛盾和争议。

(七)办理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备案审查工作,审查其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是否抵触以及它们之间是否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八)清理、编纂行政法规,编辑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

(九)组织翻译、审定国家出版的行政法规外文文本和民族语言文本。

(十)开展政府法制理论、政府法制工作研究和交流,开展对外法制业务交流。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内设8个职能司和机关党委,下设信息中心、中国法制出版社两个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分别是:

(一)秘书行政司(研究司)

负责机关的文秘、机要、档案、、保密、保卫工作,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安排,负责各司之间业务协调工作,研究国务院的法制工作和国家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组织学术交流,负责机关的人事、劳动工资、干部培训及部分后勤行政工作。

(二)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

具体承办政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外事、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公安、安全、监察、民政、司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外交、国防、民族、宗教、侨务、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和台湾事务、外国专家等部门。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制司

具体承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广播影视、体育、新闻出版、知识产权、药品监督、文物、中医药等部门。

(四)财政金融法制司

具体承办发展计划、财政、税收、金融、证券、保险、海关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发展计划、财政、外经贸、银行、审计、税务、海关、统计、证券管理、外汇、粮食储备、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

(五)工交商事法制司

具体承办工交商事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经贸、外经贸、铁道、交通、信息产业、国防科工、民航、工商、旅游、质量技术监督、内贸、煤炭、机械、冶金、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烟草、邮政等部门。

(六)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

具体承办农林、资源、环保、城建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农业、国土资源、林业、建设、水利、环保、海洋、测绘、气象、地震等部门。

(七)政府法制协调司(法规编纂司)

研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行等涉及政府行为共同规范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中的问题,起草配套行政法规、文件和答复意见;研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等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意见;承办协调部门之间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中的矛盾和争议工作;办理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备案审查工作,审查其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是否抵触以及它们相互之间是否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负责清理、编纂行政法规,提出行政法规废止、失效和修改意见,维护行政法规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编辑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

(八)法规译审和外事司

主要承办国家出版的行政法规外文文本和民族语言文本的翻译、审定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承办有关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宜,办理外事行政工作。

(九)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秘书行政司。

国务院研究室

【代码】155

一、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有关方面起草、修改国务院的有关重要文件;起草国务院领同志部分重要讲话。

(二)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

(三)参与党中央、国务院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

(四)对全国经济形式跟踪,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

(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国务院研究室设6个职能司:

(一)秘书局(人事司、外事司)

负责机关秘书、文电、值班、会务、人事、外事、机要档案、保密、办公自动化等行政管理工作;承担本室同各地方、国务院有关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的联络、协调方面的具体工作;承担研究室领导交办的事项以及其他后勤服务性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综合研究司

起草或修改部分综合性讲话、报告等文稿;编辑本室《送阅件》、《决策参考》和《研究报告》;单独或参与对某些综合性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负责收集、整理、筛选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国务院决策及本室研究工作服务。

(三)宏观经济研究司

负责计划、财税、金融、价格、分配、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对经济总体形势进行跟踪分析;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四)工交贸易研究司

负责工业、交通、市场流通、产业政策、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五)农村经济研究司

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六)社会发展研究司

负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政法、民族、宗教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七)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秘书司。

中国地震局

【代码】157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

(三)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

(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双重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计划财务体制;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六)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八)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地震科技研究与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禁止核试验的地震核查工作。

(九)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中国地震局设6个职能司(室)。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政务工作;承担秘书事务、震情值班、机要、文书、档案、综合信息、、保密、新闻宣传、保卫、机关财务和房产管理等工作;承办局重大会议和活动。

(二)人事教育司

承担地震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承办局管干部的考核任免;承办管理省级地震工作机构的劳动工资、劳保福利、教育、科技干部职称评聘和专家管理工作,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相应工作;编制地震系统人才发展与培养规划及年度接收计划;管理局机关人事工作,指导局属院校的工作。

(三)规划财务司

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重点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省级地震局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的计划、财务、基建技术装备及国有资产;完善地震系统防震减灾计划的财务管理体制;承担行业统计工作。

(四)监测预报司

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拟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统一规划全国地震监测信息系统;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和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并组织监督有关震情跟踪;承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灾情处理事务;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提出对国内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承担国际禁止核试验的地震核查工作。

(五)震害防御司(法规司)

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拟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承担防震减灾的有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科技发展司(国际合作司)

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重点地震基础研究和重大地震科技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拟定局系统对外交流与合作年度计划,审批和审核有关项目;提出对国外、境外破坏性大地震的快速反应意见。

(七)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中国气象局

【代码】158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组织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九)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办公室是中国气象局的综合办事机构,承担文秘、机要、档案、信息、;保密、宣传、新闻、保卫和机关后勤工作;组织协调机关工作和会议安排;起草综合性工作计划、总结、制度,并监督、检查、催办。

(二)监测网络司

监测网络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气象信息监测与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办事机构。

(三)预测减灾司

预测减灾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天气预报、气候、农业气象与公益气象服务的办事机构

(四)科技发展司

科技发展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气象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奖励与人工影响天气的职能司。

(五)计划财务司

组织拟定全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归口管理气象行业规划计划和项目;负责气象部门预算、项目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协调气象部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指导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管理气象部门各类资金;归口管理气象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工作;归口管理气象部门统计工作;指导气象部门计划财务工作。主要职责:

(六)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负责气象部门人事教育工作。

(七)政策法规司

(八)国际合作司

国际合作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全国气象外事工作的职能机构。

(九)审计室

中国气象局审计室为局直属处,与中纪委驻局纪检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具有专门的机构名称和印章,并按照职责独立开展工作。

(十)监察室(驻局纪检组办公室)

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的纪检机构,受中央纪委、监察部和中国气象局党组、行政的双重领导,以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为主。

(十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负责全国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具体管理及有关服务工作。

(十二)行政管理局

行政管理局简称管理局。

国家粮食局

【代码】159

一、主要职责

(一)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研究提出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以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进出口计划和收储、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建议;拟定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起草全国粮食流通和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和有关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编制全国粮食流通及仓储、加工设施的建设计划,其中限额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提出粮食定购价格以及收购保护价和销售限价的原则。

(三)协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粮食质量标准的管理工作;制定粮食储存、运输的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

(四)指导全国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全行业的教育培训;指导并推动全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负责全行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行业统计工作。

(五)制定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研究提出中央储备粮的规模、总体布局和收购、销售、进出口计划,并负责督促实施;监督检查中央储备粮的库存、质量和安全。指导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业务。

(六)承担国务院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人事司、外事司)

组织协调局机关的政务工作,制定局机关的工作制度,负责局机关的文秘、机要、档案、政务信息、会务、保卫、保密、、提案工作;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外事、教育培训工作和财务、资产管理。

(二)调控司

研究提出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以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进出口计划和收储、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建议;研究提出中央储备粮的规模、总体布局和收购、销售、进出口计划,并督促实施;承担全国粮食流通的协调事务和行业统计工作。

(三)政策法规司

研究提出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起草全国粮食流通和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和有关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拟定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技术规范;研究提出粮食定购价格以及收购保护价和销售限价的原则的建议;组织拟定粮食质量标准、检测制度及办法、有关技术规范等。

(四)监督检查司(财务司)

监督检查全国粮食流通和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中央储备粮计划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中央储备粮的库存、质量和安全;推动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承担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

(五)行政管理司

研究全国粮食流通及仓储、加工设施的建设规划,承办大型粮食储运、加工项目及政策性贷款项目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储设施储存中央储备粮的资格审查和定点,制定有关的制度、办法,并监督执行;组织有关粮食储运、加工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的推广。

国家外国专家局

【代码】169

一、主要职责

国家外国专家局是中国政府主管国家智力引进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包括经济技术和管理领域、教科文卫系统、外商投资企业、随引进项目合同和重点建设工程来华等外国专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专家)和我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国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培训工作。

其主要职责有:

(一)规划智力引进的发展战略,研究拟定智力引进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制定并完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及我国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国(境)培训的有关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二)审定有关部门和地方聘请外国专家及出国(境)培训人员计划方案,统计、分析各部门和地方聘请外国专家及派员出国(境)培训的综合情况并进行汇总。

(三)编报国家引进国外智力专项经费和聘请外国教科文卫等专家经费方案,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筹措国家拨款外的智力引进资金。

(四)指导、协调并组织实施国家重点聘请外国专家规划,承担外国专家身份的确认并出具职业签证许可等事宜。

(五)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出国(境)培训项目,办理使用国家专项经费出国(境)培训人员审批事宜,审核其他国内自筹经费的出国(境)团组培训项目。加强对出国(境)人员的国外监督,查处出国(境)培训中的违纪行为。

(六)承担有关智力引进的对外联络工作,开辟智力引进渠道,与外国官方机构及其他组织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签订有关协议。

(七)对聘请和推荐外国专家、承办出国(境)培训业务的单位及境内外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资格认可并提供有关服务。

(八)监督、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智力引进工作,提供政策服务和业务指导,帮助处理智力引进中的重大事件,调解并组织有关外国专家聘请合同纠纷的仲裁,保护协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九)建立智力引进服务体系,培育国际人才市场,组织协调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建立引进国外智力信息网络,完善部级的国外人才资源总库。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7

2007年,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以《监督法》为工作依据,按照常委会及委员会工作要点,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认真务实地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深入调查研究,协助常委会做好专项工作监督

(一)为常委会审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服务

2007年6月,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审议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下,采取视察、检查、座谈的形式,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武钢周边治安状况、建筑工地治安状况、中小学周边治安状况、居民区治安状况及火车站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地治安状况。随后,又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视察江汉区民意派出所“平安社区”建设,市公安局特警队装备建设工作情况,听取市公安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有了较深了解。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委员会对审议意见进行了整理反馈,市政府有关部门按期回告了关于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为常委会审议公检法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听取和审议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办案质量检查情况报告制度的决议》,进一步推动公检法三机关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公正司法,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报告。围绕这项议题,委员会做了如下工作:一是进行工作部署。4月1日,委员会制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办案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检查的内容、时间、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三机关”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下列内容:市法院检查申请国家赔偿确认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市检察院检查当事人提出刑事赔偿申请案件、当事人提出刑事申诉的案件;市公安局检查当事人提出国家赔偿申请案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罚款决定后没有执行的案件、提请逮捕没有被批准的案件。二是进行跟踪检查。在办案质量检查的不同阶段,委员会及时与“三机关”沟通,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委员会组织到部分区进行调查研究,与部分市人大代表、部分律师代表进行座谈,征求对“三机关”办案质量的意见。四是对“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并抽查了部分工作案卷。五是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听取“三机关”工作情况汇报,对部分工作案卷进行检查。7月下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委员会及时整理工作审议意见,提出了工作整改要求。

(三)为常委会审议社会保障工作服务

2007年4月,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报告。会前,常委会领导要求委员会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开展检查调研,收集工作意见和建议。委员会及时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地视察市儿童福利院、武昌区福利院、武昌区慈善超市等单位,了解有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汇报,为常委会审议此项工作作了必要的准备。

(四)为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服务

2007年4月,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报告。为了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委员会对“四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就如何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代常委会起草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草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并审议通过“五五”普法的《决议》。

(五)为常委会审议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

2007年11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我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委员会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开展工作情况调研,先后到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市工商局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并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市法院工作情况,旁听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在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会就我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提出了5条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着力造就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法官队伍;二是遵循司法客观规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三是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协调机制,形成多层次保护工作体系;四是加强对基层法院知识产权行政、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案件审判工作经验,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五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司法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尊重知识、尊重法律,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

(六)为主任会议听取人民监督员制度建设和工作情况服务

2007年6

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前,委员会到汉阳区检察院专题调研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情况,并就如何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到外省试点城市进行工作调研,整理分析试点工作经验。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听取工作报告后,肯定了三年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试点经验,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

(七)为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服务

2007年12月中旬,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为此,委员会年初到市检察院走访,专门了解民事行政检察的工作依据、工作方式、工作现状和外地的工作情况,并与市法院进行工作沟通。目前,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制发了《关于建立民事行政审判与检察工作衔接机制的若干意见》,从操作程序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规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后,对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了肯定。

(八)为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办10件实事落实情况做好调研工作

2007年11月,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办10件实事落实情况的报告。根据工作要求,委员会对10件实事中的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和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部分中小学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和工作意见。到市残联了解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到部分社区与居委会负责人、安保队员和社区居民座谈,收集工作情况反映。随后形成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决策当好参谋。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工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地方性法规在颁布实施和修订实施一年后,对其执行情况应进行工作调研。为此,委员会在9月份对《武汉市法律援助条例》和《武汉市养犬管理条例》进行了工作调研。分别到我市法律援助中心、部分律师事务所和犬类留检所进行了走访,听取了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关于法规实施情况的汇报。从调研情况来看,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较好。市司法局以法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援助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为创建“和谐武汉”,化解社会矛盾做了工作。市公安局进一步强化了执法工作力度,犬类登记办证数量和留检捕杀数量大幅上升,并采取多种方式改进服务和管理措施。同时,针对养犬管理中的问题,委员会也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大法规宣传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快留检所建设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三、开展了有关立法调研工作

(一)开展制定武汉市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

委员会与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市总工会联合组成立法专班,开展了有关工作。一是开展调研工作,委员会与市总工会组成联合考察组赴上海、合肥等地进行了立法考察工作,提出了考察报告。工作专班制定了调研计划,分别召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部分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部分职工代表、部分工会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二是专班起草了条例(草案),按照边调研、边修改的方法,根据调研情况,多次对条例(草案)进行修改。三是向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报告了立法工作情况,并征求工作意见。目前,这项工作已列入明年继续调研的立法项目。

(二)开展修订《武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的调研工作

2007年7月,委员会领导专题听取了市公安局户政处关于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并派员参与市有关部门联合考察组,赴北京考察了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同时,到城区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对国家相关法律、外省外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以及法规草案的立法目的、制度设计、管理和服务事项以及法规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形成了工作意见和工作目标。

四、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

(一)认真督办代表建议。按照常委会安排,委员会确定将惩治建筑市场砂霸砖霸石霸的代表建议和意见作为重点进行督办,积极督促承办部门认真开展工作,并结合委员会工作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时,专门对有关建筑工地治安情况进行了调研。及时与提案代表沟通情况,进一步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重点代表建议和意见办理的走访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邀请代表参加委员会组织的视察、检查、调研活动。在组织视察、检查、调研过程中,委员会采取就近、便利原则邀请有关代表参加活动,积极为代表履职提供条件和服务。全年邀请代表参加相关活动47人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有关工作62人次。

(三)开展走访代表活动。委员会结合具体工作事项积极开展走访代表活动,已赴江夏、汉南、蔡甸、东西湖、黄陂等区走访了代表,征求代表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听取代表对市公检法等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认真做好有关涉法工作。办理涉法是委员会的法定工作职责,2007年受理群众涉法85件,按照有关规定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78件,存疑归档1件,自办重点涉法6件,全部办结。

五、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年初,新一届的委员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委员会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在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监督法》为工作依据,认真总结上届委员会的工作经验,充分认识内务司法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届以来,委员会根据中心工作任务,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有所为,使内务司法工作自觉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之中。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委员会在全年工作中,对调研议题坚持先务虚,后务实。先提出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再深入调研,了解和掌握实现工作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四是发挥集体作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委员会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换届后,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工作中注意遵守各项议事和工作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依法履行职责。做到统筹兼顾,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司法局调研方案篇8

一、主要数据(1-6月)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我局1-6月主要业务数据呈现鲜明特点:一是矫正安帮对象数量尤其是刑释解教人员数量继续处于历史高位,在矫正安帮世博安保工作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系统奋力拼搏,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下落不明率全市最低、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的佳绩;二是人民调解面广量大、化解大量纠纷,调解成功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人民调解“出诊”法在矛盾排查化解中作用明显;三是在普法总结验收年的法制宣传继续呈现较好增长;四是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实现较快增长;五是律师服务、公证工作保持平稳。

具体业务数据:略

二、主要工作

总体而言,我局上半年世博安保工作以及整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提早研判、自我加压为重点,切实抓好司法行政世博安保布局工作。

一定目标。我局根据对世博安保社会防控面工作的研判,在年初的工作年会上明确提出了世博安保“两个决不允许”、“三个不因为”要求,即: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决不允许出现不作为行为、决不允许出现消极行为,即应该受理不受理、应该调处不调处、应该管控不管控。具体体现为:不因为不作为而发生干扰世博举办的事件;不因为工作不力而发生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件;不因为调处不及时而发生由一般矛盾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这也是我局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对所面临形势任务加强研判、把握,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而提出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上级部门提出的世博安保“四个不发生”要求,尤其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看得见、帮到位、控得住”。我局在顺利完成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后,4月中旬以来即按要求进入世博会试运行和实战阶段。

二定任务。我局在全年工作要点分解中,围绕世博安保工作,细化103项具体任务,明确了牵头领导、主要责任部门、主要责任人以及工作标准和时间节点。目标的提出和任务的细化,为我局适应世博安保新形势新要求,赢得了主动,明确了项目。

三定领导。加强领导,我局在原有推进实施《区司法局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全局世博安保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社会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副局长为组员,有效加强领导力量。全系统全身心投入世博安保工作,由于世博安保工作需要,局主要领导还主动放弃了作为上海市唯一名额、随司法部考察团到英国学习考察的机会。

(二)以矫正安帮与矛盾化解为重点,切实抓好司法行政世博安保社会面防控工作。

一抓方案。根据区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我局今年以来研究制定了矫正安帮一系列工作方案。我局行动迅速,反应敏捷。2月26日,我局召开动员部署会,并由局长与11名基层司法所所长签订了责任书;4月28日,我局召开世博安保实战动员大会,明确责任,激励士气。

二抓重点。对矫正安帮重点对象都建立了帮教小组。全区398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签订了《平安世博自律承诺书》,郑重承诺以四个“坚决保证”、五个“努力做到”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担起责任,确保上海世博会“精彩、成功、难忘”;还与社区服刑人员家属签订了《帮教责任书》。

三抓督查。我局实施一线工作法,3月—5月分别进行了三次专题巡查活动。由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带领相关科室,分别到各镇(街道、工业区)司法所,听取世博安保矫正安帮、世博维稳纠纷排查化解的开展情况汇报,对照细化的各项工作标准,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现场给予针对性指导,切实做好世博安保工作。“指导、督查、整改”三管齐下,使整个面上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及时建立世博安保工作规范,明确各个等级安保工作的任务、要求,做到纪律严明、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轮督查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世博安保专门台账,做到有迹可循、有帐可查。第二,排摸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各司法所联合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强化了滚动排摸。

四抓联动。我局加强主动对接,3月5日与嘉善、平湖司法局等共同签订了《社区矫正“护城河”工程协作联动协议书》,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联合排查、异地委托管理、应急处置等五个方面,实行协作联动,此举得到市司法局的充分肯定。3月,我局牵头召开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审议矫正安帮世博安保工作方案,沟通情况,明确各方工作职责;5月,又与区公安分局召开联席会议,就矫正安帮重点对象的管控问题,从区、街镇两个层面加强商讨,达成共识。

五抓值班。建章立制,制定世博安保值班制度,我局在世博会开幕期间、“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其他关键时间段,组织全局系统积极做好一级、二级、三级安保期间的值班工作,确保局领导带队值班、指令统一下达、指挥流畅和顺、处置快速有效,主要领导还参与区世博安保指挥中心值班。局领导还分别带队,到基层慰问值班人员。全局队伍在世博安保实战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六抓亮点。大力建设志愿者队伍,全区现有矫正安帮世博安保志愿者461人,人民调解世博安保志愿者863人。

七抓平台。2月,我区10家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区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意见》,成立区大调解格局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意见》“履行职责、整合资源、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要求,我局加强推进以司法所为基础平台的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司法所的基础平台作用和内功在世博安保中得到很大的增强。亭林镇“一门式”大调解便民服务模式成效明显,在大调解格局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继续在全区得到推广,群众亲切地称赞“进一扇门,开一次口;老百姓动嘴,大调解跑腿”,自2009年7月运行以来,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749件,同比增长48.2%,调处委托轻伤害案件7件、治安案件11件,受理诉调对接案件142件。上半年推出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全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衔接。主要包括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筹建成立区人民调解协会;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充实完善各地区首席人民调解员队伍;推行专业调解员制度,聘请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咨询专家组;每月召开人民调解纠纷排查工作例会;落实人民调解专项经费等。

八抓维稳。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年要求,基层司法所加强对基层矛盾纠纷的筛选、分流、协调、调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将社区矛盾纠纷及时有序地分流到有关部门,及时化解在基层、及时把世博安保中的不稳定因素上报基层党委政府。通过矛盾纠纷情报信息收集、报送、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做到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建立纠纷排查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把握动态情况,掌握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主动权在调解时机上,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主动介入、事先预防,防止矛盾激化。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时,及时向基层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委政府依法妥善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依据。稳定调解员队伍,政府购买服务实现新的突破,上半年漕泾镇发放村(居)专职调解员工作补贴近1万元。加强调解队伍培训,举办了工会调解干部培训等有关培训班。

九抓出诊。办法在基层、经验在基层、智慧在基层、创新在基层。我局还积极提炼大调解工作中的基层维稳工作方法,在2009年将起源于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对起源于吕巷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出诊”法进行了提炼,作为基层大调解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予以推广,《调查研究》予以刊登。2009年6月以来,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法制日报》、中国上海网站、《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等各级新闻媒体予以积极关注,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军营同志称赞“出诊”法是司法行政的原创,回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2009年成功提炼、推行人民调解“出诊”法的基础上,2010年我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化上做文章。第一,着手建立以“出诊”法为核心的社会矛盾化解“三诊合一”体系,做到司法所和律师“出诊”、街镇司法窗口“坐诊”、疑难复杂矛盾各方“会诊”有机结合。第二,深化“出诊”法内涵和工作机制。按照“宜快不宜慢、宜决不宜积、宜疏不宜堵”的要求,做好“出诊”矛盾纠纷化解。壮大专业“出诊”队伍;定期召开“出诊”例会;及时扩大“出诊”区域。第三,亭林司法所在今年率先开展“寻找身边的老娘舅”活动,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根据个案特点,组织纠纷当事人周边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等志愿者主持出诊、参与调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做到“案结事了”。

十抓律师。引入律师“第三方”调解,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具体举措包括:建立完善《律师在案件过程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区司法局突发事件法律服务应急预案》,努力发挥律师在处置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选派资深律师参与以司法所为平台的大调解工作,不断满足村(居)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推荐律师参与重大案件、领导包案化解工作。

(三)以法制宣传、依法治区、法律服务、法制工作、宣传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司法行政世博安保服务工作。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今年3月,我区成功召开2010年区法宣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扩大)会议,对区“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年的法宣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上半年分别组织法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地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居三个层面的法宣分管领导、干部,到有关地区学习考察,完善工作思路。围绕世博会举办,加强宣传各类与世博会、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春运等重要时间段的法宣工作,加强专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继续着力打造法宣品牌。着手启动“一镇一品”法宣特色工作。着手启动全区“五五”普法总结工作。连续第9年开展四个层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农民画法制作品巡展工作;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法宣工作合力,开展了《统计法》检查、《审计法》知识竞赛、“廉政建设农民画作品展览”等活动。

二是依法治区与法治城区创建工作。依法治区与法治城区创建工作得到区高度重视,纳入全区工作要点。在2010年的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点中明确:“坚持依法治区,有序推进法治城区创建工作。”“围绕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政府服务地区发展的能力。”依法治理专项工作取得好成绩,经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区委统战部、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区非公经济法制论坛”,已被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首届(2009年)上海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发挥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做好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的有关基础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着手推进维护农民土地流转等重点项目。将依法治区工作与世博安保工作紧密结合,明确依法治区工作成效首先要体现在世博安保工作取得好成绩;与“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提出法治建设是上海发展、发展的潜在优势,需在本市、本区的“十二五”规划中得到很好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以法治城区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2010年6月,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法治报》合作,开展了“上海法治城区创建活动回眸与速写”,上海18个区县中有10个区县在《上海法治报》专题介绍推进法治城区创建的做法和亮点,为其中之一,6月22日《上海法治报》发表了《区依法维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专题文章。

三是法律服务工作。在2009年上海市法律服务行业行风测评中,我区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为此,我局年初即召开全局法律服务专题会议,及早部署律师业务发展和行风建设工作。认真开展律师专题警示教育工作,召开专题动员大会,有序推进。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我局就律师工作作了专题交流发言。坚持“以党建带所建,以党务强业务,以党风促行风”的理念,并将司法行政监督指导和行业自律管理结合。贯彻司法部新颁布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办法》,着手进一步完善区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工作委员会的律师执业监督、违法违纪投诉查处制度,进一步强化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区两家公证处积极参与“上海市公证行业争创文明行业创建行动”。区法律援助中心围绕世博安保工作,对于农民工劳资纠纷、弱势群体赡养纠纷等敏感性、易激化纠纷,开辟绿色通道,予以重点法律援助。作为上海的远郊,基层法律服务是我区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3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日常管理,妥善处理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激发积极性,基层法律服务业务得到较快发展。

四是法制工作。根据市司法局行政审批改革要求,落实我局告知承诺审批程序。根据区政府要求,完成了2010年我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结合世博安保工作,出台我局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1-6月已对外公布司法行政政府信息33则。调研工作确定了律师党建等重点调研课题;并围绕发挥区级司法行政职能,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开展了专题调研。

五是宣传工作。年初即明确全年重点宣传项目,把司法行政世博安保宣传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旨在通过客观、真实、生动的宣传,让社会进一步了解、理解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年初在局网站推出“迎世博保平安——基层司法所长谈2010年工作专栏”。3月,将与《报》合作的“社区老娘舅”专栏20个调解案例汇编成册,与《电视台》合作的“法制时间”专栏汇编成光盘。改版后的区司法局网站运行良好,受到关注和好评。6月30日,在《报》刊出法律服务专版,下半年还将专题宣传矫正安帮工作和基层大调解工作。

(四)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司法行政世博安保保障工作。

一是主题教育。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切实做好巩固深化和与第三批单位整改联动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指导各司法所作为第三批学实活动单位,积极参加所在地区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进展良好。落实区委政法委“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水平”主题教育研讨年活动要求,着手加强有关工作。

二是基层建设。有序推进示范司法所创建工作,在2009年亭林、漕泾两所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示范司法所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枫泾、山阳两所与工业区、卫、吕巷司法所一起开展创建活动。在各地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漕泾司法所等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第一批司法所文职人员到位后运转良好,6月22日—23日举办了首期培训班。

三是窗口建设。全系统窗口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合格率100%,不少窗口达到了“面貌焕然一新,眼前为之一亮”的效果。上海中桥律师事务所、亭林镇“一门式”司法综合服务窗口等荣获区迎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上海市国信公证处、区法律援助中心、上海市群成律师事务所等获得“区迎世博第600天行动贡献奖”。全系统同志真切地感受到:迎世博以及世博安保工作,给整个队伍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新景象、新风尚和新成效。

四是提案办理。2010年度我局共有3件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政协委员提案的主办任务,区人大四届六次会议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无,市人大代表联系社区工作意见主办1件;虽然与兄弟局行相比数量仍然较少,却是建区以来我局主办数量最多的一年。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政协委员的积极支持下,我局已顺利完成了主办任务,其中“解决或采纳”2件,“列入计划拟解决”1件,市人大代表联系社区工作意见作出了圆满答复,并以此为契机,有力推动了相应的业务工作。

五是基础管理。强调2010年工作要注重基础,进一步狠抓有效落实,通过抓建立台账、抓责任到位、抓规范流程、抓重点突破、抓工作节点、抓整体意识、抓效能考评,予以具体落实。在全局系统进一步完善工作月报制度,将执行情况每月予以汇编、讲评,并列入绩效考核。:

六是形象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警车管理,并多次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世博安保实战的有关工作细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机关科室指导基层能力、把握大局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对照新形势,在加快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加大工作提炼和创新力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内部业务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主要体会

综合上半年工作,我们有以下深切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近年来,区领导、市司法局领导多次对我局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宣传司法行政工作,在高层次、高层面营造声势,为我局工作创造了十分优越的工作环境。

(二)主动沟通是关键。半年来,面对繁重艰巨的世博安保任务,我们秉承“办法总比困难多”理念,加强与各个层面的主动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支持、理解和共同参与,尤其是在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等工作中,得到了区公安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些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上一篇:网络暴力的案例范文 下一篇:网络侵权行为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