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19 18:13:47

多媒体前景分析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1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传播;走向

媒介融合是现代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内容到方式,从网络到终端均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的进程将会更快。鉴于此,明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论证其应用价值显得极为必要。

1.媒介融合的涵义分析

媒介融合所涉及的信息交流范围较广,在多元化交流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报刊与电视的重要性逐渐不如新兴的互联网信息网络。本文所指的媒介融合主要是以新型的通信技术为依托,把多种的信息媒体融合为一体的技术方式,其核心目的在于信息的交换,针对各类的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把各类媒体的信息资源全部迁移到统一的媒介平台,便于受众浏览。笔者认为媒介融合当中主要包含着三大因素,分别是组织结构、传播手段、所有权属,可实现对信息交流发展的持续促进,推动信息传播向着更全面的方向进步。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契机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迎来了诸多的契机,集中体现在新闻观点的阐述以及新闻采编的方法两大方面,具体如下:

2.1多元化的新闻观点阐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独家新闻的形式几乎不再存在,其所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新闻信息在传播方面往往会呈现出较大的共同之处,电视新闻的看点逐渐由类似的新闻内容向不同的新闻评论点与播报点的方向转变。鉴于各家电视台对新闻评价的立足点与切入点均有所不同,因此新闻观点的多元化特征更为明显,跟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强化。电视新闻传播的立足点越贴近生活,就越能受到受众的喜爱与支持,简而言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观点的阐述更加趋向多元化,可引导受众以更全面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新闻事件。

2.2合作式的新闻采编方法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信息采编,信息来源匮乏,需要大量的信息采集员来完成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工作,效率较低,且所采集而来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影响了电视新闻播出的效果,难以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之下,可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无论的图片、视频,还是文字均可在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最全面的采集与编辑,节约电视台内部的人力资源,对电视新闻的实时转播大有益处。扩大新闻信息资源的来源范围,可由普通人提供,确保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采编基本上都是分工合作与团队合作两种方式混合的做法,可提高新闻信息整理的效率,保证新闻西信息采集的快捷性与真实性。

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走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与传统的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表达方式创新、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等方面,具体如下:

3.1表达方式创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对于电视新闻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突显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到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再从还原新闻事件本质到针对新闻事件作出创新的解释。如今的新闻传播方式繁多,电视新闻传播的固有优势被逐渐削弱,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传播在表达方式上作出创新。

针对相似的新闻,不过分注重内容的细小变化,而是着眼于新闻评论点的创新性与独特性,以期给予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继而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彰显其余的新闻传播所无法达成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加大电视新闻传播特色栏目的建设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新闻栏目,以吸引更多的电视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论方式与表达方式积极进行创新,以增强电视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竞争力。

3.2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

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是实现媒介融合的关键前提之一,诸多不同的传播方式被强大的网络平台所涵盖,而电视新闻传播也应当看到这样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视新闻传播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新闻门户,连接客户端,用户能够实现电视新闻的电视新闻,这是典型的电视新闻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的模式,可大幅度提高电视新闻的浏览量,无论是对于网络门户,还是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均是大有益处的。

“双赢原则”是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必须要遵循的核心原则,应当充分重视资源以及产业链条的完整性,通过方便快捷的新闻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发展与传递的速度均可大幅度提高。同时,开发报纸类刊物的潜在价值,如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与深入剖析,加深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理解,通过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的方式,可切实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与有效性。

3.3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

新闻信息资源来源的无限化可能源自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庞大而完善的新闻信息资源库可作为电视新闻传播信息来源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个信息库仅仅是针对新闻播报而言的,如果要作出符合受众心理特征的新闻,同时讲解促进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进步,那么增强电视新闻整合的能力久显得尤为必要,在强大的信息资源当中寻找到合适有效而独特的新闻信息资源,而非胡乱地把许多看似相关的新闻混合播报。

完成有效新闻的整理工作之后,选定独具特色的视角对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与阐述,以确保电视新闻播报的整体效果。针对电视新闻传播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进行革新,要求新闻视角必须要具备独特性与创新性,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整合并筛选新闻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值得深入审度与分析,这是时展与技术进步所共同创造的主流发展趋势。现如今,数字化多媒体、移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均快速发展并融合,电视新闻传播置身事外是不现实的。媒介融合对传播、网络、内容、终端等诸多平台实现了有效的整合与优化,这是媒体发展的新形式。鉴于此,必须要对电视新闻信息进行强力的整合,进一步扩宽电视新闻传播的平台,立足于创新表达方式、交叉使用多种媒介、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等方面,力保电视新闻在媒体传播当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唐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经营管理者,2013,20:329-330.

[2] 杨丽平.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传播与版权,2014,12:21-22.

[3] 黄定宙.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中国传媒科技,2014,06:43.

[4] 李卓颖.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新闻传播,2014,05:101.

[5] 任春莹.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25.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2

分析市场模式

首先,分析目前广告商所应用同类媒体进行传播的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是省级卫视,你应该看到广告商主要应用省级卫视进行本省市场的投放,或者说广告主选择省级卫视大多会十分在意其所在省的销售情况和收视情况。偶尔也会通过若干卫视的联播进行全国性投放。

如果你是一份都市报,应该分析:在你处的区域市场上,广告商通常使用你的各个竞争对手进行广告投放的选择原因是什么?是在进行哪种市场范畴的投放?传播目标是全省还是省会?传播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份杂志,你要分析:广告商是如何使用你的同类竞争对手进行市场投放?进行怎样的市场范畴投放?针对什么人群进行传播的?  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传播价值的角度来分析,从口标人群的角度分析,而不仅仅是从内容上来分析。

其次分析是甭存在潜在的,广告商未被满足的传播模式。卫视联播正是一个被发掘山来的全新的全同性的传播模式。在卫视联播出现之前,广告商只有通过央视实现全同性传播,“标王”竞争的升级,使企业的传播成本和风险都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经济的传播模式。此外,企业和品牌由区域向全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区域市场(若十省)的传播需求也无法满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卫视联播的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

再其次,是分析各种传播模式的前景.评估它们的价值。任何媒体在进行战略规划的时候都应该分析自己可能给广告商提供的价值,以及可以形成的传播模式。分析这个模式的市场容量以及前景。旅游卫视在进行战略规划之前应该首先分析旅游类别的广告主的需求以及前景,实际上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旅游大国,这个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很多旅游景点都需要做广告,很多旅游的产品需要做广告。旅游关系到衣、食、住、行等行业,近几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个市场前景是可以估计的。海南卫视在定位为旅游卫视之后,主要满足的就是以“旅游”为核心的相关产业的广告商的传播需求。

选择适合的模式

对广告商的需求进行分析之后,你需要为自己的媒体选择和确定一个模式。省级卫视常常以为,我要为广告商提供全国性市场传播的模式.但问题是全国性的市场传播已经有央视在做,要改变现有的模式,你必须提供足够的利益和支持点。

实际上,省级卫视远远没有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么市场化,也没有学会从模式出发的逆向思考,他们蜂拥而上,先确定了把自己发展成为“卫视”、全国性频道之后,才发现成本已经骤然上升,才无可奈何地开始宣传自己的全国性价值.但广告商不是傻瓜,他们当然不会对这样的价值买单。

模式对于几乎任何一个媒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信,可以看看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媒体,它们提供的模式是什么?通常睛况下,它们也为自己选择了模式.但是它们所选择的模式在广告商那里不是得不到承认就是已经有别的媒体占据。选择―个真正能被广告商认可的模式是一切媒体营销的基础,而选择具有差异的模式是一个战略成功的开始。

清晰界定核心受众群

表面看起来,对于大众媒体来说,界定核心受众群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大众媒体最直接的界定就是区域上的界定,不要认为媒体发行和传播的区域越大越好,要记住“媒体竞争力与媒体集中程度成正比”这一条原则。

随着分众时代的到来,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使用针对性的媒体不仅可以提高传播效率,更能够强化品牌的特征,保持品牌的形象。而且通常情况下针对性越强的媒体成本也相对较低。

为什么体育频道的英超、意甲的转播时段,挤满了诸如汽车,啤酒等行业的罔际品牌,而《体坛周报》这样的专业报纸上却很少有国际大品牌光顾?很简单,广告商认为英超、意甲转播的观众中有相当比例是高收入的臼领,购买力较强的,特征很清晰。虽然《体坛周报》的白领读者在绝对人数上有可能超过电视转播,但是人群明显不够集中。

《南方都市报》首先争取的是珠三角区域的外来的年轻读者,而《北京青年报》提出的则是最活跃人群。有一些人群区隔是危险的,例如,《新周刊》曾经提出的城市人群、意见领袖……这种区隔概念不仅会让广告商糊涂.连自己内部也一头雾水。

最大化地占据区隔目标人群

应该说,到了这个步骤,已经进入了编辑和记者们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不同的是,在没有进行模式思考之前,我们通常考虑的是如何生产最好的产品,言外之意是生产老少皆宜、所有人都喜欢的产品。听听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每年的被骂声就不难明白,这实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好在现在已经不用面对这样一个难题了,战略的目的就在于选择,现在,我们可以从最大化地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转变为最大化的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了,根据所选择的受众群体的生活习惯、需求、喜好来设计内容。

但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并不简单。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内容的生产者们并不一定是能够满足目标受众人群需求的生产者,这一点在老牌的媒体中尤其突出,他们沉醉于以往的媒体经验,以行家自居,无法真正地体会受众的需求变化。

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些优秀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经验,定期召开目标受众群的深度座谈会,走访社区.走进家庭,读者评报会,观众见面会等等。让编辑和记者们更多地聆听市场的声音。

强化并推广模式

模式建立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强化并推广模式,这实际上是一个至关重要又复杂系统的工作。

强化并推广模式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对受众,也就是媒体的环节进行强化。你需要不断研究和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以及潜在需求,调整和强化自已的产品内容,强化沟通和传播环节、强化营销和推广活动,以保证媒体可以牢固的占据自己所选定模式。

第二部分则是针对你的终极的消费者――广告商。首先你需要对它传播你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巾你需要对你的模式以及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发掘,使广告商足以了解它的利益,并进行尝试。

适时调整模式

资讯的爆炸、传媒数量的剧增、分众时代的到来,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环境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生存于其间的媒体必须具备灵活性、适应性。这实际上考验着媒体经营者的创新的能力和调整的能力。

如果说,媒体一头连着受众,一头连着广告商,那么,受众是媒体的价值源泉,广告商则是媒体的利润源泉,媒体的成功就在于如何将二者成功地结合。受众观念的变化、媒体消费行为的变化,广告商的需求变化、投放模式的变化,都是媒体须臾不可松懈的关注点,惟其如此,才可快速调整自己的战略,跟上环境变化。模式竞争也需要与时俱进。用模式检验你的战略

模式不仅可以指引媒体未来的战略,也可以检验媒体已有的战略。模式理论通行于广告产品模式的世界,对采用该商业模式的媒体具有最广泛的指导意义。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旅游管理;旅游品牌;景区服务

旅游管理是随着我国社会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完善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在我国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是如今已经成为时下热门行业。旅游管理不同于工商管理,从事该职业的人需要具备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技能,具有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各项综合素质,以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发展的基础,属于新兴的高级专业。

1.新媒体特点

将新媒体应用在旅游管理中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各个终端作为基础,在各个终端中进行广泛的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为旅游管理和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新媒体的特点如下。

1.1新媒体具有技术层面的先进性

新媒体具有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新媒体本身就是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作为高科技新技术的代表,其具有先进性。②新媒体在设备和平台中使用,平台是虚拟的,人们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消息的传输,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服务。例如,现在旅游行业中最受欢迎的携程旅行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携程旅行网将用户与商家联系在一起,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用户完成了景点门票预订与酒店预订,商家通过开放平台为自己提高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1.2新媒体具有信息传输的便捷性

传统的媒体就是通过电视、杂志、报纸或者广播进行信息的传输,人们在固定时间内会获得消息,如果不买杂志或者报纸,没有时间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就不会得到消息。传统的媒体不具有时效性,而新媒体不同,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时效性,在旅游产业中,可以利用其便捷的特点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某个地方今年的景色特别美,有的游客或者当地的居民将照片发在微博或者平台上,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产业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产业开发,吸纳游客前来观赏,并对游客进行有秩序的旅游管理服务。

2.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加大旅游品牌的建设力度

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旅游品牌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对于一个景区而言,旅游品牌意味着这个景区的价值,也代表了整个景区最核心的特色,所以要想将新媒体应用于旅游管理中,首先要加大旅游品牌的建设力度。具体操作如下。

2.1.1应用新媒体进行旅游品牌特色的宣传

由于新媒体的用户数量庞大,每天在新媒体中各个平台上活跃的用户广泛,关于旅游管理的信息传播速度也是极快的,所以建议建立旅游景区官方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有效的办法将宣传信息,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后,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关于品牌的建设和相关旅游特色的信息,从而提高该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例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在冬天最冷的时期前来游玩,在网络上建立了官网,在微博中建立了官方微博,同时在微信里也设立了相关公众平台,三方定期优惠消息,游客可以通过这3个平台进行门票预订和酒店预订,还可以在平台上查到哈尔滨周边其他的景区和相关信息。为了加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品牌建设,该景区每年都会举办相关比赛,以寻找“冰雪勇士”的方式进行品牌建设,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知道这里是冰雪的世界,提到冰雪就会率先想到哈尔滨,顺利地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

2.1.2将新媒体作为一种学习和借鉴的工具

在应用新媒体进行旅游品牌的管理时,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和借鉴的工具,利用建立新媒体平台的方式,关注其他旅游景区的品牌策略,分析其他景区在进行品牌建设中的优势,结合自身寻找相同点,不断总结经验,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品牌建设中。我国很多大型游乐场会参考迪士尼的品牌营销策略,寻找自身特色,营造多个主题。例如,“大连发现王国”学习迪士尼举办夜场游行活动,并为专门观看游行的游客提供了半价夜场门票,采用花车游行的方式及各种卡通人物游行,游客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游行的时间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平台上留言,游乐园管理人员筛选后会根据游客的意见推出新的游行方式与游行角色[1]。

2.2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

对于旅游管理而言,应用新媒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输能力,能加强各个管理层面的交流,使其互相联通,使各个旅游管理层甚至是景区旅游管理人员都能获得最新信息并保持着沟通,从而保证旅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新媒体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整个景区的技术水平,大量的信息技术性产物得到广泛应用,从而降低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强度,所有繁杂的事物会通过技术平台实现,提高了旅游管理的效率。例如,有的景区每天游客众多,传统的检票方式是工作人员站在检票处手动验票,这种情况会造成时间的浪费,随着游客的增多,游客会逐渐产生烦躁的心理,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所以,该景区后来采用了自动检票系统,游客可以通过网上订票前往订票系统换票,也可以窗口买票,拿到票来到检票处通过扫描票上的条形码即可顺利通过,从而提高了旅游管理的效率[2]。

2.3提升旅游景区服务的技术先进性

从广义上讲,旅游管理包括了景区中所有的事务管理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景区服务,游客来到某个景区游玩最在意的也是服务,所以,在将新媒体应用于旅游管理中时也应该重视服务方面的应用。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经广泛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景区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平台提升自身服务的质量水平,使游客在轻松的环境中游玩。例如,某个景区会在微博与微信平台上进行宣传,并举办抽奖活动,获奖的用户提供地址与电话信息,景区会为游客送上门票,还会提供一晚酒店住宿,用户在家就能通过快递收到礼物。同时,如果用户通过网站订票后想提前取票,只需在微信公众号中根据提示操作即可,景区负责人会将门票通过快递的方式送达到用户家中,有的游客还会收到雨伞或者太阳帽等礼物。

3.总结

总而言之,高质量的旅游管理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协助,作为技术发展形成的新兴事物,新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顺应时展的潮流,为旅游管理带来了便捷,从而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发挥自身优势为景区带来经济利益,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9):231-232[2018-03-08].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4

0 引言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而且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同时,也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对现阶段新闻采编的变化上来看,引发新闻采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媒介消费者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化的发展等,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新闻采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而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趋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推动新闻媒体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引发新闻采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下面进行如下分析。

1.1 媒介消费者的变化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媒介消费者主要以广播、报纸为主,而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媒介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以手机、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媒介为主[1]。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媒介消费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以及智能手机流行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关注一些新闻事件,新闻传媒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这对新闻采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以传统180°单纯线性叙事结构进行新闻播报,而是要向着360°立体化、全方位的视角发展,进一步提高新闻采编的工作质量。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以往新闻采编工作中,主要采用录音设备、摄像机等相关设备来完成,而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新闻采编也逐渐向着数字微波、数字摄像机、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数字视频、数字机顶盒等方向发展,这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新闻采编工作中,使得新闻采编的形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当然,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如,从以往单一的电视服务、网络服务等转变成不同的媒体服务,对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3 产业化的发展

从产业的角度上分析,新闻媒体主要是融合电视、广播、信息产业、电影、出版产业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尤其是电信产业以及广播电视产业对各个媒体的融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更是促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形式变革的关键。在新形势发展下,各个媒介的融合不断的趋于完善,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不仅仅对新闻传播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更是影响到新闻采编的方式,也就是说,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将受到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2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对新闻采编工作也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从一定角度上来看,在新闻采编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丰富了新闻内容,改变了新闻素材的采集方式,当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也体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对新特点分析如下。

2.1 民主性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主要是从传统新闻传播的专业者向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出新闻采编的民主化特征,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3]。1)在新闻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众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新闻报道也逐渐以民众报道为主。2)从现阶段大量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来看,在很多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并不一定是专业的新闻记者,往往是来自普通的民众,尤其是在科技迅速发展下,普通民众的手里都会拥有摄像机、手机等物品,可以及时将事发现场进行全程记录,并将其提供给专业的采编人员,将其呈现给全球的观众观看,因此说,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特点,更是未来新闻媒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民众所提供的新闻线索主要是民众切实关注的事件,相对来说新闻线索的质量较高,而且,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民众可以通过网站的形式,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大量的优秀图片以及优秀的稿件,从而确保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更有利于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

2.2 丰富性特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从而体现出新闻采编丰富性的特点[4]。众所周知,以往的新闻采编主要采用的是文字、图像等编辑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对民众的吸引度不大,长期采用这种单一采编方式的话,会使观众觉得枯燥,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方式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图片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了新闻采编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报道内容,从而有效的吸引观众眼球,更有利于新闻的传播。另外,媒介载体体现出的丰富性不在局限在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更向着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发展,丰富的新闻采编载体,也能让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更高,对促进新闻的传播以及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2.3 技术性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在逐渐增多,对新闻采编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采编的全面性,这将给新闻采编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也充分体现出新闻采编的技术性特点[5]。另外,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也应考虑到媒介平台的差异性,要了解媒介平台的优势,并将其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要对将世俗文化、大众文化以及高雅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融合,并形成文化形态,从而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3 结论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5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当代演艺活动;运用

0 引言

从历史层面分析,新媒体艺术对当代演艺活动的介入主要是摄像技术的发明;从技术层面分析,投影、互动、全息虚拟现实、动作捕捉以及实时渲染等全新技术为新媒体艺术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从空间层面分析,新媒体艺术的传媒性与信息可传播性特点,促使当代演艺活动能够更好地面向全世界。新媒体艺术的出现,无疑为当代演艺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新媒体艺术在当代演艺活动中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1.1 舞台投影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捷克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把投影技术带入了舞台演出以来,随之2000年之后游戏、动画、数码互动以及影像合成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新,新媒体艺术逐渐渗透到每一种艺术形式当中,与舞台、表演、戏剧以及音乐等多种艺术类型相融合,最终形成混合媒介艺术,创新当代演艺活动。[1]投影影像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代演艺活动当中,其技术手段与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从投影类型上就能够分为多种形式,例如全息投影、二维投影以及三维投影。

应用表演舞台的投影技术,其形式主要被分为立体影像、平面影像两种。[2]立体影像在当代演艺活动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用于舞台空间相对较为平行的时间与空间。在当前的许多当代演艺活动中,视频影像已经成为舞台布景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负责地理条件、时间点等转变的工具。平面影像又被分为视频影像和图片影像。在许多的演艺活动中,都存在图片投影环节,其主要描述人的记忆、自然情景以及背景环境等信息,在舞台灯光的交替中进行变换,促使当代演艺活动呈现动静交叉的目的。

1.2 新媒体穿戴道具

就目前而言,新媒体艺术中,穿戴道具主要是指有LED灯光的舞台装扮。在使用这些舞台装扮,装扮在演员身上之后,会发出不同颜色、不同频率的灯光。这也是舞台光线的一种全新展现方式。这些舞台道具有一定的互动作用,其能够按照穿戴者的肢体动作适当的调节光线颜色、大小以及明暗度等等,从而满足当代演艺活动的需求。

例如,2012年在旧金山歌手左拉・杰西就穿戴了一个大型的LED灯光“围脖”。效果图见图1。由图1可以发现,这个大型的LED灯光“围脖”由薄膜材料和骨架结构构成,其中有多个LED灯。这一种LED道具形状能够凸显表演者的装扮,该演艺活动在旧金山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进行,这一道具也能够体现一种会发光的“水母”的优美感,这与主题也是非常符合的。

2 新媒体艺术在当代演艺活动中表演形式的运用

2.1 投影内容大量引入演艺活动舞台

就目前许多的新媒体艺术影响之下的演艺活动,大多数作品都具备独特的、别具风格的投影创意。在这些投影当中,有些图像的含义一目了然,是具象的表现方式,例如动画背景。而有些是抽象的,例如由线条色块或数字图像等拼接组成的内容。

投影在演艺活动当中的运用能够为舞台表演提供各种各样的效果,体现演艺活动的多种精神和意义,投影在演艺活动当中一般扮演四种角色,分别是互动角色、场景表现角色、表演空间的重塑角色以及心理表现活动角色。

就以场景表现为例。场景表现是投影最为重要的运用之一。场景表现主要是指对时间运动和空间环境变化的表现。投影表现场景,应用一段实际的影像去替代人们的想象,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呈现人物和表演者所想要描述的环境,与此同时展现舞台的表现力。

2.2 肢体语言与数字影像的结合运用

肢体语言是演艺活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在新媒体艺术当中,许多作品都与肢体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了肢体本身以外,其运动还能够体现更加丰富的舞台效果。而计算机成像技术也正是为了这一目的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新媒体艺术演艺活动当中,许多投影资源都是预先拍摄好的影像,而许多投影则是实时生成的。许多的影像生成都是建立在肢体动作的引导之上。演艺活动表演者借助计算机影像技术,使肢体动作表达以及声音的表述具备更加形象、生动的特点。当前,国外许多的演艺活动机构都将创新重点放在实时成像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当中。其中,特别是舞台方面的演艺活动对这一技术的投入更大。

3 新媒体艺术在当代演艺活动中舞台美术的运用

舞台美术的运用最为主要的便是空间的拓展。投影的场景展现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拓展空间的范围,使固定的演艺活动舞台能够更大、更高、更宽。拓展舞台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实际空间面积的变动以及创建剧场以外的虚拟空间。

按照镜框式舞台以及传统透视布景的原理,常规的布景主要是依靠舞台空间自身去体现空间的概念,前景是表演者的实际活动空间;中景是天幕灯光区域与表演区域之间的布景局域,这一个区域中没有表演者的活动;远景用于绘制幕布代替,构建空间功能。一般情况下,被空出来的中景主要承担空间的收缩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空间调节能力,配合近景能够实现扩大空间的目的。

投影的发生大部分是弥补远景形态,一方面是让远景的景物能够活跃起来,用于体现室外空间,体现大自然这类空旷、广阔的空间概念,效果十分显著;另一方面,将中景的部分任务转变到远景上面,因为在新媒体艺术介入之后,因为视频的影像具备能够“动”的特点,空间的大小能够通过一定手段进行随意的控制,通过透视关系的调控,实现不同大小空间感,也就提升了空间大小。

空间的拓展还可以从提供舞台以外的虚拟空间来实现。这里所指的虚拟空间和通过戏剧表演产生想象思想中的空间不同,只是单一的物理空间概念。虚拟空间能够是与现有空间共存的次要空间,也能够是因为幕布投影而创建出来的数字化空间。例如,2015纽约时装周拉夫劳伦的时装会以及2008年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3D表演都是典型的案例,其创造的空间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字化虚拟空间,而以二维动画建设的投影背景同样也是虚拟空间。

4 结语

新媒体艺术在当代演艺活动中的创作空间非常广阔。在未来的创作当中,新媒体艺术应用下的演艺活动将不再受到空间的束缚,能够在几乎所有的媒介当中随意传播,包含物理、建筑墙面等三维空间,其在各种娱乐活动当中都能够得以绽放。新媒体艺术在当代演艺活动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演艺活动的全新“身体”,为创作、内容、观众开放了全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雨婷.新媒体艺术的商业运用――记中国设计师沙龙第五期畅言坛主题活动[J].创意世界,2013(9):58-59.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峨眉山景区;旅游解说需求;旅游解说系统;统计分析法;景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7-0035-06

1 研究意义

解说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身与环境的一种交流方法。由于旅游消费特殊的时空特性,游客必须要依赖解说系统才能完成景区游览活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旅游解说的重要功能已有研究,他们认为旅游解说具有娱乐和教育作用;解说能够帮助达到管理目标,有效的教育和解说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解说能够提升旅游体验;吴必虎认为解说具有服务和教育两大基本功能。解说是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能够通过影响游客的知识重组和行为意图,帮助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

根据莱斯特万(Lstvan)的“人――解说者――解说对象”的概念性框架,旅游解说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关注解说信息的接收者――旅游者,即关注游客对解说的需求。马可卢斯基(Makruski)对解说的定义也强调解说要针对游客的兴趣。在解说内容需求上,迈克尔(Michael Luck)的研究发现,除了定点解说以外,游客还愿意接受更多的信息。洪艳和陶伟研究了游客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解说媒体的需求。从目前国内发表的论文研究看,几乎都出于解说本体出发,缺乏信息接受者的必要数据与研究,使得研究带有过多的主观性,是目前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且,我国景区的解说系统是从设计者角度建设的,解说内容较窄,仅涉及景区的资源和项目,不能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目的地文化的需求。所以,解说需求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从方法和内容上做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游客的旅游解说需求规律,并为案例景区提供旅游解说系统优化方案,指导景区更好地发挥旅游解说的多种功能。同时,还应丰富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的案例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峨眉山景区概况

峨眉山坐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距离市区6千米,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贤的道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浓厚的佛教文化和“高出五岳,秀甲天下”而闻名。峨眉山景区是5A级风景区,是四川旅游和峨眉山市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2008年,峨眉山景区接待旅游总人数189.8万人,其中,海外游客52695人次,门票收入14280.83万元,旅游经济发展效益显著。但目前景区仍面临着怎样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转型升级的问题。

2.2 研究方法设计

笔者于2009年lO月5~7日,调查了峨眉山各条游览线路和节点的解说媒体布局和解说内容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了游客的解说需求。问卷经过试调查修改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社会特征、旅游特征,以及游客对景区解说媒体、解说内容的偏好和满意度等。其中,解说内容新增了峨眉山景区目前没有的相关内容。笔者于2009年10月2~4日,在峨眉山景区五显岗车站,向国内游客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1份,有效率为88.2%。

运用SPSS 13.0版本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信度系数为0.816,在0.80~0.90之间,表明该问卷调查的可信程度较高。采用交叉分析、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和£检验,分析游客的旅游解说需求差异,为峨眉山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3 游客特征分析

3.1 社会特征

从性别上看,男性占55.6%,女性占44.4%,男性略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25~44岁的中青年游客数量最多,占48.3%;其次为15~24岁的青少年(38.5%);以下为45~65岁的中老年(7.3%),15岁以下的少年(5.7%),65岁以上的老年人(0.7%)。从游客职业方面来看,学生最多,占游客总数的31.3%;其他职业游客人数占15.6%,再则为企业管理人员(12%)、工人(10.7%)和公务员(10%),其余职业的游客所占比例都相差不大。游客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游客占到了游客总数的50%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只占9.3%,这与来峨眉山的游客中以中青年和学生数量较多有关。月收入方面,1000~2999元区间人数最多,达到38.3%;其次是1000元以下区间,占33.6%,这部分游客大多是学生阶层。

3.2 旅游特征

大部分游客的出行目的是休闲度假和观光,分别占59.9%和44.0%;还有部分游客是了解佛教文化,占5.8%;而选择其他出行目的的游客相对较少,有教育文化科技(1.9%)、探亲访友(1.5%)、商务(0.8%)和其他(1.5%)。从出游动机来看,绝大部分游客都对自然风光比较感兴趣,比较注重学习、休闲和放松,也有一部分游客对峨眉山的佛教文化有强烈的兴趣,这与峨眉山独特的地理条件、优美风光和佛教文化有关。

在出游形式上,散客最多,占43.5%;其次是团队游,占36.5%;再次是自驾游,占19.7%。散客中主要群体是学生,占39%,这与学生游客的旅行习惯和旅游偏好有关,他们喜欢在假期聚会旅行。

4 旅游解说需求分析

4.1 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

游客对景区解说媒体的需求(表1)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游客对景区解说媒体的偏好。绝大多数游客最喜欢的解说方式是解说员(67.8%),因为这种解说方式更直接、生动、灵活,能与游客互动交流,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旅游解说需求;相比其他非人员解说方式,游客对标识牌和解说牌的偏好程度更高,这与峨眉山以散客和自驾游为主的市场结构有关;网络虽已成为游客旅游决策的主要信息渠道,但游客对景区网络解说的偏好程度偏低,说明很多游客在出行前就已经使用过景区网站了;峨眉山广泛分布的视听多媒体得到的认同低,与笔者实地调查中了解到的开放度低有关;展示品、游客中心和出 版物解说偏好程度最低,都在10%以下。

第二,景区解说媒体的使用效率。绝大部分游客都接受过解说员的解说,有一半游客使用过标识牌,有1/3左右的游客使用过解说牌,其他媒体的使用较低,都在20%以下。

第三,解说媒体对环境和遗产保护的作用。大部分游客认为,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自觉爱护文物和保护环境的解说媒体是解说员和标识牌;1/3左右的游客选择解说牌;其他媒体的保护功能认同度较低。

第四,让游客更愉悦的解说媒体。游客认为解说员是最愉悦的解说方式,其次是标识牌、解说牌和视听多媒体,其他选择率不高,出版物最低。

总体来看,在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中,人员解说具有最大优势,在各方面满足游客的解说需求度最高,是景区最重要的解说媒体。其次,标识牌和解说牌因分布广泛、使用直接方便和内容的针对性强等特点成为景区重要的解说媒体。第三,视听多媒体因使用方便、又有愉悦效果,成为游客需求较多的解说媒体。而游客对网络、展示品、游客中心和出版物等解说媒体的需求不高。

4.2 游客对解说内容的需求

4.2.1 游客对景区解说内容的总体需求

从表2看,游客对解说内容需求最多的是峨眉山的自然生态信息,有82.8%的游客希望了解峨眉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有62.1%的游客对生态猴区景点情有独钟。其次是佛教文化,有60.3%的游客想了解神秘的峨眉山佛教文化。由于峨眉山是世界遗产,有近一半的游客关注峨眉山遗产保护知识。此外,关注度较大的有峨眉山市的风情、峨眉山市区景点、峨眉山天气情况和峨眉山美食等。有一定解说需求的内容有娱乐项目、体育项目、乡村社区、武术文化和其他名山。对旅游商品、节庆活动的需求较低。需求最低的是与旅游活动内容关系不大的交通设施、救援情况和宾馆饭店。此外,游客对解说内容的范围有扩展的需求,而不局限在景区范围内,对调查问卷新增的解说项目,如遗产保护、市区风情、市区景点、乡村社区和相关名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总体来看,与峨眉山突出特征相关的解说内容需求度高,其次是景区的旅游项目。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因而需求度最高。对与遗产相关联的遗产保护内容的需求度也较高。紧邻峨眉山市区是景区的一大特点,游客对市区风情和市区景点的解说需求自然较多。美食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对它的解说受到较多的关注。

有4个方面的需求值得高度关注:第一,对峨眉山遗产保护的解说需求度高,说明解说是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第二,游客对市区风情和市区景点的解说需求,超过了除生态猴区外的所有景区旅游活动项目。问卷的另一项数据显示,有82,3%的游客表示,如果在景区得到了对峨眉山市区的解说,而且解说内容很精彩,就会选择去峨眉山市区旅游。这说明游客对峨眉山所在城市的关注,以及游客具有“从景点旅游向目的地旅游转变”的倾向。据此判断,解说具有扩散旅游客流的功能。第三,峨眉武术是中国三大门派之一,但武术文化解说需求并不高。说明峨眉山武术文化活动还没有在旅游市场上建立起相应地位的品牌。第四,作为新增扩展解说项目,乡村社区和其他名山需求度不高。说明新增扩展内容范围不宜太大,要有重点地新增解说内容,如增加并加强对遗产保护、市区风情和市区景点的解说。

4.2.2 游客对解说内容需求的差异

4.2.2.1 游客社会特征与解说内容的相关性分析

游客社会特征与解说内容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因数据量大被略去)显示,游客对乡村社区、交通设施、宾馆饭店、救援系统和天气情况等内容的需求没有显著差异,对其他内容的需求分别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具体情况如下:

(1)性别与解说内容的差异性。游客的性别与美食解说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遗产保护解说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女性游客对美食的需求程度更高,女性游客中有36%对美食有很大需求。相反,在遗产保护解说需求的程度上,男性游客更高,占到了男性游客的48%。

(2)年龄与解说内容的差异性。游客的年龄与佛教文化懈说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美食、娱乐活动、生态猴区、体育项目、其他名山、武术文化和旅游商品等内容的解说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年龄增大,对佛教文化的解说需求就越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100%有需求。相反,游客对美食、温泉等7项解说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大反而降低。尤其是对美食、温泉娱乐项目、滑雪等体育项目、生态猴区的解说需求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较高,显著水平更高,需求人群集中在25岁以下的青少年游客。

(3)文化程度与解说内容的差异性。文化程度与游客对自然生态的解说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市区景点、体育项目、生态猴区解说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游客的文化程度越高对解说内容的自然生态部分需求越多,对市区景点、体育项目和生态猴区等内容需求越低。

(4)收入与解说内容的差异性。收入与佛教文化需求有正相关关系,与美食、节庆活动、体育项目、其他名山、旅游商品和生态猴区等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越高的游客,对佛教文化解说需求越多,越低的游客对美食和节庆活动等6项解说的需求越大,这与年龄有关,收入低的游客中,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对美食、娱乐和运动等感兴趣。

(5)职业与解说内容的差异性。游客的职业与市区风情、生态猴区、遗产保护知识解说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按需求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对市区风情解说需求最多的为公务员、工人、学生和商人等;对生态猴区解说需求最多的为农民、教师、学生和军人等;对遗产保护知识解说需求最多的为军人、医生、工人和商人等。

4.2.2.2 游客旅游特征与解说内容的相关性分析

旅游方式与解说内容的相关性分析数据见表3。游客出游方式与佛教文化解说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体育项目、峨眉山相关其他名山的解说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团队游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最大。在对体育项目和相关其他名山的解说需求上,表现为散客的需求最大,其次是自驾车游客,需求最小的是团队游客。

旅游动机与解说内容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游客旅游动机与绝大部分解说内容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仅与佛教文化、市区景点和天气情况解说需求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了解佛教文化动机与峨眉山佛教文化的解说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164,显著值0.001。以了解佛教为旅游目的的游客对佛教文化解说的需求比其他游客更高。

休闲度假动机与峨眉山市区景点的解说内容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107,显著值0.024。也就是说,以休闲度假为出游动机的游客对市区景点解说的需求比其他动机的游客需求要高。

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动机与天气情况的解说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104,显著值0.028。也就是说,以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为旅游动机的游客对天气情况解说的需求比其他游客更低。

此外,观光、商务、探亲访友动机与游客对解说内容的需求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5 解说系统优化

5.1 峨眉山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收集的信息和问卷调查反映的信息,峨眉山解说系统的特点如下:

(1)景区解说媒体局部不完善。从清音阁到雷洞坪之间的步行线路,标识牌和解说牌数量少,部分重要景观无解说牌。

(2)解说信息较为局限,缺失一些重要特征的解说。目前,峨眉山景区解说信息有景观内涵解说、道路导向指示信息,环境保护、出入口、厕所等服务设施解说,安全警示和温馨提示解说。但内容仅涉及峨眉山的自然生态、佛教文化和一些景区游览项目和旅游设施。游客解说需求程度较高的遗产保护、峨眉山市区风情和景点等内容缺失。

(3)景区解说人员数量多,能较准确地把握解说内容,但缺乏解说技巧。解说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够,对游客解说需求的针对性不强。

(4)景区解说系统需要优化。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解说现状处于满意(33.8%)或者较满意(43.8%)层次,很满意(13.4%)的游客较少。所以,峨眉山景区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还需对景区的解说系统进行优化。

5.2 峨眉山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措施

根据峨眉山景区游客的解说需求特点,结合景区解说系统现状,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1)增加标识牌和解说牌,完善解说媒体布局。从清音阁到雷洞坪之间的步行线路,有很丰富的自然景观、珍稀植物和重要地质现象,应增加相关内容的解说牌,满足游客强烈的对峨眉山自然生态的解说需求。另外,这条线路游客稀少,游览时间长,应增加一些警示性、温馨问候性和救援措施的标识牌,让游客更加愉悦。

(2)加强峨眉山重要特征解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然生态和佛教文化的景观载体,用游客喜欢的标识牌和解说牌进行解说,发挥解说的教育功能。

(3)扩展解说内容,增强解说的针对性。根据游客对新增解说项目需求程度的差异,重点增加遗产保护的解说,发挥解说的保护功能;其次,增加市区风情和市区景点的解说,适当增加对乡村社区和其他名山的解说。对市区景点的解说,要重点针对休闲度假为出游动机的游客,他们对市区景点解说的需求比其他动机游客要高。佛教文化解说的重点对象是团队游客、了解佛教动机的游客和老年人。对美食、娱乐活动、生态猴区、体育项目、其他名山、武术文化和旅游商品等内容的解说,主要针对青少年。

(4)提高解说员素质,发挥人员解说优势。5A级景区应该有高质量的解说服务。而且,解说员又是游客最依赖的解说媒体。峨眉山景区应加大力度,从文化素养和解说技巧两个方面培训解说员,选拔优秀解说员提供解说服务。

6 结语

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解说的需求是有规律的。游客对解说媒体有偏好,对解说内容有整体需求和差异需求,还有扩展需求。解说需求研究是景区解说系统优化的基础,各类景区都应开展解说需求研究,科学优化景区解说系统,提升景区解说服务水平。

在解说内容的扩展需求中,游客对遗产保护解说的需求较高,反映了游客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遗产景区应重视并加强遗产保护知识的解说,通过满足游客的这一解说需求,将游客的遗产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保护行为,实现解说的遗产保护功能。另外,游客对峨眉山市区的解说需求证明,解说具有扩散游客流的功能。这对遗产地突破门票经济,利用世界遗产景区带动遗产地的城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7

信息化条件下的“情景法”教学模式,是指借助多媒体这一载体,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各种具体事例作为教学情景,引导、启发学生对所创设的情景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如何创设具体情景进行“情景法”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创设具体情景的基本要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情景法”教学也不例外,但由于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等,如果运用不当,就仅仅成为增加课堂趣味的“调味剂”而已,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很好,就像看电影一样,结果只是简单记住几个有趣的画面而未能真正把握教学的内容。因此,运用信息化条件创设情景,其准备工作是大量而艰巨的,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即创设的情景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挑选、设计、反复斟酌,特别要考虑到学生对创设的情景进行分析时的发散程度。由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情景”教学又具有开放性,这就必然造成对同一创设的情景引发的分析、提出的问题具有多样性,难免出现学生思维过份偏离主题的“跑题”现象,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适当引导而不是回避或“封杀”,这必然出现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的,一方面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跑题”现象。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在情景设置上下功夫,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各种情景,力求使我们创设的情景的发散范围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服务于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就创设的情景设置一些阅读提示,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总之,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必须力求材料中心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力求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围绕教学内容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二、信息化条件下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使各种教学方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我们的教学又从“理性”回归到“感性”,使我们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各种情景的设置我们把它归并为三大类。

1.画面情景的创设

这也是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优越的主要表现。通过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图、声、像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创设画面情景又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基本形式:动画情景的设置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将相关的时政要闻、故事片断、卡通动画剪辑下来设计成教学情景,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具有较强的煽动性,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情景教学法。同时通过将各种时政要闻引入课堂,进行讨论、评析,使学生真心关注国家时政大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静画情景设置主要是是利用漫画、图片等作为情景教学的载体,特别是漫画式情景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又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感性化,有一定的实用性,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2.文字材料情景的创设

虽然它不如画面情景生动形象,但其多样性仍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哲理故事、幽默小品、相声、案例、诗歌、散文、广告、社会调查、新闻、图表等都是情景设置的选择对象。文字材料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主观题型,特别是教师有选择的将历年各类考试的文字材料纳入情景设置之中,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音乐材料情景的创设

有人说“学生喜欢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不无道理。当代中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声情并茂既离不开辅助音乐的适当利用,也为音乐情景的创设打开了方便之门。如果我们在上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相关的学生所熟悉或喜爱的音乐,不仅能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可收到较为理想的情景陶冶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虽然多媒体情景教学优势明显,但与传统教学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者应互相取长补短,如小品情景设置,传统教学需要由学生动手参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健康心理、实践能力又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取代的。

2.多媒体情景教学运用要适当

由于多媒体情景教学能提供丰富的动感十足的生动画面,如果在教学中滥用这形式,就如前面所讲的让学生有如看“电影”的感受,势必会适得其反,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真正把握而流于形式上的热闹而已。因此,创设情景要把握好“度”,不要只图热闹,随意创设情景。

3.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由于借助多媒体情景设置,有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地位,疏于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主要表现在动手多而动口少,即忙于操作而忽略了对材料情景中的关键词句、人物、情节等作必要的点拨,提示以便学生能围绕教学有关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增加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4.正确处理多媒体情景教学与突发事件的情景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学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因而教学中不论我们的设计如何完美,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学生,任何一种设计都不可能包融各种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有时会有一些突况的发生,不管是有意与否。如何迅速、准确作出判断,把突景融入教学之中,一方面是对教师的驾驭能力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将学生的过失变成教学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众多同学的关注下,从而使学生自觉收敛其过失行为。

多媒体前景分析篇8

一、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中的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中动画、图片、音乐等电化教学手段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把学生的眼、耳、脑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氛围异常浓厚。

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多媒体动态的画面形象、直观、感人,拨动学生的心灵,诱发灵感,增强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对教学重点掌握,所以,教师教学时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语文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视频、画面、知识链图等课件,并在课堂教学时恰当的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演示和分析。这样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看、愿意听、乐意学,不知不觉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最后,再将其与教材中的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进行归纳总结。此外,多媒体的艺术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教学中运用的课件,大多都是语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作品的背景以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亲自制作的,因此,多媒体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作品背景的了解,对作品内容的掌握,再加上多媒体画面、配音以及课文背景和作品内容的再现,所以,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不仅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培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语文课教学中如果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借助它的优势,创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沁园春•雪》一课时,这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利用多媒体播放作品时代背景等内容的录像,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对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需要板书在黑板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从而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的容量,缩短了认知过程,增强了教学吸引力。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的真实场景,缩短时空距离,而且使学生的信息容量加大,扩大了知识面。还以《沁园春•雪》这一课为例,教学前将需要正音的“分、娆、逊、数、汗”这几个字和词中需要掌握的词语“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以及每句诗所描述的诗的意境等提前制作成课件,教学时适时播放。这样,可以节省出宝贵的师生互动的时间和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达到精讲多练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在新技术的处理下,使枯躁乏味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许多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它把知识变得直接和容易接受,把转瞬即逝图像变为分析自如,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当堂解答课后练习,当堂巩固,达到易学易懂的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想法终于变为现实。如,期中期末复习课,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反馈及时。

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一改语文课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的教学弊端,使教学过程变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就会从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促进信息的有效反馈,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上一篇: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分析范文 下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概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