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6 00:23:17

城市建设建议

城市建设建议篇1

非常高兴受汪光焘部长的委托,来这里参加*市建设工作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汪光焘部长、代表建设部向*市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参加*市建设工作会议,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有位领导同志曾经跟我说,作为城市建设司司长,你如果不了解*的城市建设,就等于不了解全国的城市建设。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是*三角洲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复合型的城市。它既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在我们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城市化建设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都遇到了。*不仅遇到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都绕不开的三大难题:住房、交通和环境问题,而且还遇到了一些中国式的问题,比如说,民工潮的问题等等。面对这些挑战,*市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的城市面貌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做到了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变化。对于*的变化,我们北京来的同志都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这种变化真正可喜的不仅仅是一个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仅是城市形象的改变,而且是老百姓有实惠,经济上有发展;不仅仅是在还清历史的欠帐,而且是在为明天的腾飞打基础。

*在变化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个重视是真正的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重大问题。市建设工作会议,每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亲自参加,作指示,作报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这方面,我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的城市建设变化这么大,老百姓反映非常好。*市市委、市政府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市基本市情出发,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是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的满意度很高。金牌、银牌都是打造城市的品牌,金杯、银杯,最可贵的是老百姓的口碑。市民是城市建设最好的评判者,城市历史是城市建设的实绩史。我们既要把城市建设的事情做好,又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老百姓才会满意。第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体现在他们抓大事,管战略,管方向,能够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其他一些城市的书记、市长也很重视城市建设,但是,在领导方式、方法上,*市领导可能更科学一些。市政府的领导能够把握住大事、战略、方向、根本,具体的工作放手让各个有关部门去做。*市领导既把握住大的方向,又给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一个创作、发展的空间,这是非常宝贵的。

第二个方面是*市的城市建设具有战略眼光。既有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又有每年的重点。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城市建设是一个量的积累,如何做到城市建设多留下一些遗产,不留下遗憾,非常重要。我们一些城市往往在大拆大建中,10年20年一个反复,树永远长不大。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有办法。今天做的事情是为今后打基础,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总体上与战略部署紧密相联。比如在交通方面,*作为特大城市,前几年交通是很难的。但是,*市市委、市政府把交通、道路、交通的组织管理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布局等等统筹考虑,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这次我从机场来,感触很深。我们首都机场一个候机楼不行了,搞2号楼,2号楼不行了,搞3号楼,到*年不知能搞到几号楼。*的机场,不仅建设了,而且很好地规划部署了未来。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它具有一般机场所没有的新特点。一般城市机场都是交通的末端,到机场就到头了。*新白云机场把各方面的高速公路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枢纽,四通八达,成为中国华南地区的空港。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技术设备制造等等的效率很高,不仅降低了地铁的建设成本,而且形成了一个地铁产业。这一切都是了不起的。此外,在城市建设上,不仅抓建设,更注重抓管理。应该说,*的城市管理更难一点,因为有大量民工的不断涌入。*的城市管理也上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个方面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口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市建委很好地发挥了建设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检查监督的作用,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前几天,在哈尔滨召开全国特大城市建委主任会议,研究了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大,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体制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很多城市,外部需要协调,建设部门内很多部门也需要协调。有些工作做起来很难,不仅外部要协调,内部也扯皮,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建设成本。*在这方面很好,建委主抓,市政府一个大办公室,监察、监督、指导、协调。*大学城18个月建成,230多万平方米,170多栋建筑,这么庞大的一个工程,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部门进行协调。城市、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曾培炎总理我们建设部要有三个统筹:统筹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统筹城市地下管线,统筹城市供水、节水、污水治理和供水的回收利用。城市里的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必须统筹考虑。

*城市建设的经验还有很多,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上述这三个方面。我们国家现在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城市建设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城市发展目前仅仅只是完成了历史的“欠帐”,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发展水平必须适度超前,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近我们召开了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对工作作了部署。

第一,城市建设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按照加强宏观调控的,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宏观调控还要继续搞,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长期加强宏观调控。关于“有保有压”精神,主要是“两个控制”、“两个加强”。“两个控制”:一是控制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规模,防止过大、过快、过热,要量力而行;第二是控制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老居民区的配套完善、地下管线的更新改造。全国的自来水管网漏水24%,形成严重的浪费资源。加强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加强城市居民区的园林绿化。现在许多城市300米、500米的生活圈,居民出家门300米、500米就有一个多少平方米的绿地。加强城市照明管理,加强城市污水与垃圾设施的建设。第二是加强城市管理。我非常赞赏、赞同*市委、市政府把今年作为城市管理年,希望*市能够创造经验以推广全国。

第二,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城乡统筹非常重要,中央研究很慎重。它讲的不是一体化,城乡不可能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前提是城乡有差别,它的核心是平衡,方法是监督,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的发展,通过城市文明来带动农村文明。特别是作为我们*,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完全具备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这样的条件。*扶持中心镇的发展,搞得比较好,我们也需要做这方面的研究,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人居环境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市委、市政府要“两个适宜”一一“适宜于创业发展,适宜于居住生活”,这个概念非常好。中国的人居环境事业发展很好,*市前几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特别奖,今年*两岸的综合整治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我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两个适宜”的目标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未来的发展非常有潜力。*是我国重要的特大城市,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也应该成为城市建设的示范地。

*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建设成为中国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祝愿*的明天更美好!

城市建设建议篇2

[关键词]:城市光网;FTTx;IP网;光传送网;信息化应用

1.“城市光网”概述

“城市光网”是指以光纤网络替代铜缆,架设城市的基础宽带网络架构,大幅提升城市的基础宽带网络能力,从而满足诸多高带宽业务承载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三网融合”提供条件。

“城市光网”采用光纤以及集群路由交换设备、智能光网络传输设备、无源光网络接入设备,建成一张基于IP和光纤(FTTX)的、特大型、高可靠性、大容量的城域光网络,提供光纤到各楼宇的百兆/千兆的上联能力。实现IP化、宽带化、融合化的“城市光网”可面向未来,向用户提供20M接入带宽,具备“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能力,满足各类客户高带宽业务接入需求。

“城市光网”按结构区隔可分为骨干层和接入层,按功能分为承载网络和业务平台。“城市光网”的目标架构如下图所示:

2.“城市光网“建设的目标

“城市光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有线、无线有机结合,宽带无处不在,更高速率的光纤化、融合化、智能化的下一代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支撑语音、视频、数据等的灵活业务提供、有线、无线多样化接入以及高效的网络运营,充分树立网络的精细化和融合化优势,为满足城市信息化需求、推进“三网融合”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3.“城市光网”总体发展策略

依据上述城市光网建设目标,对“城市光网”的发展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1)“先覆盖、后提速”,有目标有计划的部署城市光网。

(2)适当提高宽带接入目标,以技术发展带动业务发展,培育用户需求,促进网络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区域的差距。

(3)网络能力逐步释放,以满足并适当高于用户需求为度,避免一次投资过多,降低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风险。

(4)以投资和市场促产业发展,鼓励本地光传送和光接入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本地产业科学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城市光网”发展思路

“城市光网”是基于IP和光纤的、特大型、高可靠性、大容量的城域光网络,其发展思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4.1IP网发展思路

“城市光网”的骨干层基于IP网,由骨干网和IP城域网两级结构组成,骨干网定位于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基本的互联网业务,IP城域网是骨干网络的延伸,包含城域骨干层和宽带接入层,城域骨干网包括核心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宽带接入网包括汇聚层和接入层。

以中国电信IP网为例,骨干网分为ChinaNet和CN2 两个并行、各自拥有独立AS 的网络。ChinaNet 网络定位于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基本的互联网业务;CN2 网络定位于承载有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和运营商自身的关键业务。IP城域网是骨干网络的延伸,包含城域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城域骨干网抱括核心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宽带接入网包括汇聚层和接入层。具体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IP网发展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1)是采用新型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城域核心网,出口采用支持集群的路由器平台,上连电路保持均衡,容量可以做到平滑扩展,在骨干层面逐步采用大容量链路;

(2)加快部署MPLS VPN、QOS、组播、IPv6等,城域网应具备商用规模组播能力和差异化业务提供能力,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应对三网融合发展的需要。

(3)业务控制层引入统一的MSCG(多业务控制网关)形态的平台,能够同时实现PC上网、ITV、语音、视频通信、VPN等多业务承载,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接入网上实现互通。

(4)积极引入大容量BRAS设备,兼做SR,逐步替换早期的小容量设备,满足宽带提速的需求,同时满足公众用户的接入认证与大客户的专线接入需求;引入BRAS备份机制,实施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客户的备份。

4.2接入层发展思路

“城市光网”接入层基于PON技术(FTTx)进行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方便用户接入,迅速提供服务,同时满足各种业务建设的要求,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城市光网”接入层的总体建设原则是:对新建小区,优先采用FTTH接入,开发商建有五类线的,可采用PON+LAN形式;对已建小区,优先采用FTTH改造方式;已建有入户五类线的,可采用PON+LAN改造方式;商务楼,必须完成光分到楼,并完成光缆到楼层;对园区,优先考虑FTTO网络覆盖。

OLT应集中设置于各业务区内的汇聚机房内,不宜因新增OLT而新建机房。对于FTTH用户密集且用户数大的区域,OLT可考虑放在接入主干光缆上大的接入点机房内,不宜再向下设置在小区内。

ODN的建设应适应未来PON网络以星型结构为主的有线接入网建设模式。接入主干光缆所承载的业务量大,其作用和安全性要求接近于中继光缆。综合考虑移动网基站、政企和家庭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兼顾管道、光交接箱、光纤纤芯资源紧张的矛盾,接入主干光缆结构应以“环型+公共纤”的模式为主。

鉴于配线光缆所承载的业务量较小,网络安全性要求不高,结构应以星、树、链型为主。政府、金融、重要大客户等网络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客户配线光缆可考虑提供双物理路由接入。

4.3光传送网发展思路

光传送网是整个“城市光网”的基础,为整个网络所承载的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和传输平台。随着近年来城市信息化业务对带宽需求的不断提高,光传送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为业务网提供了巨大的带宽资源,同时在网络的生存性、可扩展性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为适应业务网IP化、扁平化逐步推进,作为各业务网的基础承载网络,光传送网向ALL IP化演进,目标网络架构如下:

“城市光网”光传送网应具备的特点

(1)支持数据业务

(2)大容量带宽需求

(3)高效承载能力

(4)高可靠性

光传送网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具有自愈功能、灵活智能化的网状网络,满足灵活、可靠地传送大颗粒业务需求;解决网络利用率低、突发业务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形成一张支持Mesh网型、可以灵活调度、支持多种新业务开发及应用的端到端的弹性智能网。

“城市光网”光传送网的发展思路:

(1)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光纤资源,完善网络结构,以较快的速度、较小的代价建设光网络,把光传送网络覆盖到业务所需地方;

(2)光传送网络建设应首先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并能对未来业务的发展留有足够的扩展余地,要根据业务发展适度超前,具有前瞻性和经济合理性;

(3)配合“城市光网”接入网的建设和新业务网络的要求,考虑网络结构调整和网络中新技术的引入来进行网络的建设,将网络的安全性以及海量传输作为网络建设改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网络建设目标来进行网络优化和调整;

(4)光传送网应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组织方式,满足社会各领域对信息传输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保证网络的灵活性、扩展性、安全性,避免网络的重复建设;目前成熟的传输主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波分复用(WDM)、环网ASON 、OTN和分组传送技术(PTN);

(5)光传送网络的建设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在不影响业务拓展的情况下应采用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方式。

5.“城市光网”信息化应用简介

5.1信息化应用总体发展思路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特别是“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将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出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与过去传统的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数字城市模式不同,智慧城市是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信息、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精确的管理和控制。“城市光网”的建设是提供城市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基础,基于“城市光网”所提供给的基础宽带能力,智慧城市可提供一系列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升城市形象,成为振兴经济、提升功能、推进社会变革并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之一。

5.2无线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

无线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性平台之一。该平台核心定位如下:

(1)是地方政府覆盖最广泛、响应最迅速的政务公开、信息、应急广播重要渠道

(2)是城市公众多种信息应用最权威、最便捷的交互与查询服务界面

(3)是城市政务、公共服务等各类信息资源最丰富的汇集平台

(4)是城市多种网络与终端公平接入、普遍服务的枢纽

无线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就是通过整合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以及应用系统,为百姓提供更加有效、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所需各类信息的服务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

1)信息资源的汇聚;

2)信息服务的提供;

3)信息的。

无线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城市信息化的门户,承担着直接向公众展示城市信息化成果的重任。平台核心由以下部分构成:

信息资源与内容层:依托城市现有内容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内容库,为公益服务,并逐步增加互联网增值信息服务;提供音视频的本地时政新闻、社会要闻、城市特色宣传等。

网络层:通过基于“城市光网”覆盖的无线宽带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实现双网覆盖,初期实现互联网资源的双向互动、电视广播资源的单向全覆盖;并依托宽带互联网,逐步实现室外视频终端的定点定制推送,确保信息服务的安全性、互动性和灵活性。

终端层:支持广播单向与无线互联网双向模式,分阶段覆盖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交通枢纽、景点、会展场馆等。

5.3公共安全平台应用

城市的公共安全对一个任何城市的发展都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更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

“城市公共安全平台”的建设将紧紧围绕“整合、共享、开发”这一主线,基于“城市光网”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安全监控、城市应急联动、城市警务建设等方面加强已有系统的集成信息化,为侦破各类案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基础工作,实现城市安防“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提升智慧之都的安全度和市民的安居满意度。

“城市公共安全平台”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智慧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各级安全保障部门已经建设的多个信息化系统。

建设“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将全市由公安、交通、消防、环保、安全等各个部门在所管辖范围内布置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并根据权限的需要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视频资源的有效开放。该系统的建立,将已建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是对视频资源的再利用,并为以后全市的视频监控类项目的建设节省较大的资源。

建设“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对城市突发的公共安全等事件作出及时的相应。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预先的应急预案设定,高效、智能的应付各种事件的发生。该系统由应急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本地存储备份、移动应息平台和应急指挥场所等内容构成。

建设“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城市已建的 “治安卡口管理”、“电子警察”等系统,在公共场所,交通路口,背街小巷等灵活设置可移动的视频监控电子眼,严密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系统建设以接处警建设为重点,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利用以及信息于一体,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现场处理和跨部门公共安全信息,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随时访问警务系统,做到拉得动、通得上、看得清、查得准。

5.4其他城市信息化应用

基于“城市光网”的智慧化城市,还可以根据城市管理需求推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化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路灯监控系统、危险源监控系统、消火拴监测系统、井盖监测系统、热力管线监测系统;

智能大楼应用平台接入标准:电梯监控管理系统、电力台区管理系统、消防监管系统、空调监控系统;

城市“一卡通”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智能小区管理平台接入标准;

旅游景点的智能化集中管理和信息推送平台;

环境监控集中智能管理平台;

公共交通信息的联网和推送平台;

商业圈集中管理和信息平台:商业圈物流的集中调度系统、专业市场标准化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应用、大物流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消费放心通平台搭建,等等。

6.结束语

“城市光网”的建设,是城市数字化、宽带化、智慧化的基础,是未来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城市光网”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包含了城市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城市信息化产业链的拉动以及城市相关法制环境的建设,需要“城市光网”建设方和各政府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共同推进,才能确保“城市光网”的顺利建设。

城市建设建议篇3

关键词:城市; 规划建设; 布局; 生态型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建设的含义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代表的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文化,将各行各业集中起来,不可避免的,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会被集中起来从事经济,政治,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2、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也日益成为政绩的象征,引起城市规划建设重改变而非效果,存在盲目追求速度,缺少统筹兼顾的所谓“城市大变样”现象,出现了很多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城市改造中。

2.1重速度轻规划

为了尽快地完成规划指标,部分城市选择大大缩短规划时间,降低了城市规划应有的协调规控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由于占地面积广,涉及利益冲突较复杂,人口程度密集,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应当在规划之前充分调研,具体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员成分,行业分布等等,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统筹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看看和了解,是不可能完成一个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的。

2.2不易于城市生活

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建设应当是布局合理,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发展的,但是现在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基础设施的设置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紧急避险设备的建设,基础绿化的布置以及道路交通协调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市民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很多不遍,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容易遭到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上下班高峰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这都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果。

2.3忽视对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追求高楼大厦,追求道路宽阔,以旧城改造名义对很多文化遗产进行了拆除改建。以北京城市改建为例,很多名人的故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林徽因故居,鲁迅原址等等,被打着开发和改造的名义强行的拆除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2.4忽略城乡体制协调

很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建设中心放在城市中心,围绕市中心“摊大饼”,致使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程过大,无论是绿化还是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一旦脱离市中心,特别是城郊边沿地带,就是显出较大差别,这种形式的城市规划忽视城郊部分的建设管理,造成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

2.5无特色的单一化。

城市规划建设本身应当突出城市的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极为类似,很多城市都将高楼大厦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而不充分考虑城市突出特色,致使很多基础的设施,例如广场,公路,公园等等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3、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布局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多采用“单中心”规划模式,将会带来市中心人口密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议,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确定城市是由多个城区组成,相互之前具有独立地位,但是分工协作,共同构成城市和谐的整体。具体而言,可采用“田”字城、“申”字城、子母城、棋盘城等建筑设计构想,以“田”字城为例,将市中心规划为十字大街,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为商业大厦,行政单位、服务性机构以及居民小区等不具污染性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在建筑物之后可以规划为公园,绿地,休闲场所,从而保证了市中心本身的绿化面积。在交叉的两条大街延伸路上,分设若干环城街道,街道形成围合,内部相互连通,从而能够便利交通,减少一条道路堵住,整个交通瘫痪的现象。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构为公园,烈士陵园,大型游乐场等绿化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从而可以对道路上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一定净化吸收的作用。

3.2维护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相当于城市的脉搏,向城市输送动力和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交通道路的便捷和安全性是关系到城市真正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对于道路布局,应以市中心为中心呈整体放射状,环形或者井字型设计,便于交通的四通八道。其次,道路宽度应当因地制宜,和周围相关环境相配套,既要便捷交通,也要合理用地,盲目扩道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最后,在交通指示路标,专用车道,限行标准等设置要明显合理,这样才能各行其道,便于城市交通出行。

3.3设置优良的公共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质量和安全,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中,优良的公共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可以给居民美的享受,成为放松城市压力和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场所的亲民性应当放在第一位,贴近居民区,商务区,便于市民的休闲交流。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公共设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排水系统的设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数为标准,就高不就低。

3.4构建生态化城市

构建生态化城市是指要以因地制宜,重绿化,少污染,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构建水城或者山城,突出地方地理环境的特色。重视可循环利用产业的开发,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生态化城市就是要充分开发可循环产业的开发,地下水循化系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产业,都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绿化工作要做切实放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我国园林规划一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议在之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将绿化工作做到合理有效,切实还城市一个碧水蓝天,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人均绿化率”。

3.5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的当下而是它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有很多文明古城,沉淀了我们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城市的文化之美展现给每一位异乡客,而不是撕碎给大家看。这可能面临到新旧城区的冲突,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注重两者的衔接,或者呼应或者对比,从而更能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庞春雨,对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若干思考[J],学术交流,2008年第8期。

城市建设建议篇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building prospect of city one-card pass is optimistic. Basing on the problems existed at the building of city one-card pass in Jinjiang and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advanced one-card pass development cities and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Jinjia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building of one-card pass in Jinjiang and proposes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关键词:城市一卡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实施建议

Key words: one-card pass; application situation; problems existe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15-01

1项目应用现状

晋江市现有公共汽车、出租车近1000辆,其中,公共汽车500多辆、出租车400多辆,全市十几万户家庭基本实现了水、电、天然气、电信入户。

近几年,晋江市各行业IC卡、磁条卡、手机卡建设速度很快,发卡单位涉及金融、通信、社保、公交、石油、超市等十几个行业和领域,发卡总量超200万张,以手机卡、银行卡、医保卡、社保卡居多。其中,手机卡发卡数量超过150万张,银行卡发卡数量超过45万张,医保卡发卡超过10万张等等,另有19万社保参保人员、95万新农合参保人员尚未发卡。IC卡、磁条卡消费和结算方式已逐步得到市民的接受和认可,IC卡、磁条卡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推动我市个人消费结算向电子化迈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推进“城市一卡通”建设做了有益的尝试。

2存在问题分析

按照晋江市“城市一卡通”项目制定的“一卡多能,全市通用”的要求,目前,晋江市“城市一卡通”项目建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卡机构众多:劳动局发行社保卡和医保卡,图书馆发行借书卡,银行发行银行卡,燃气公司发行加气卡,公交公司发行乘车卡,加油站发行加油卡,医院发行就诊卡,等等,发卡机构众多,管理混乱,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管理的机构;二是卡片密钥不兼容:社保卡采用的是社会保障部的密钥管理系统,公用事业用卡采用的是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银行卡采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PBOC2.0标准的金融IC卡等等,卡片密钥标准不同引起互不兼容,使用率低;三是卡片标准不规范:社保卡、公用事业用卡、银行卡都采用各自的卡片规范标准,IC芯片、磁条、射频等设备在卡片上的位置都不一样,使用范围固定,应用领域狭小,缺乏有效整合利用;四是资金结算平台互不联通:虽然各个卡片发行机构都建有自己的资金结算平台,但至今一个缺乏一个互联互通的综合性数据交换平台,为各个卡片机构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

3项目实施建议

晋江市“城市一卡通”项目作为“数字晋江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应用,避免重复投资,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商业服务水平,方便老百姓生活的重大基础性信息化项目。

笔者建议:

3.1 “城市一卡通”应实现功能一是基本功能及增值应用,包括公用事业缴费、具有电子收费服务的“电子钱包”小额支付功能和拓展与银行相关的金融功能等应用,比如水、电、管道煤气、有线电视的缴费功能;公共交通、超市、加油站等电子收费服务功能;金融服务功能。二是个人信息功能及附加应用,包括与政府相关的各项应用和与个人相关的电子凭证功能等应用,比如社会保障服务功能、个人信息及相关电子凭证功能。

3.2 “城市一卡通”应实施原则一是以民为本,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客户自愿,方便使用的原则,努力将该项目办成全市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在政府积极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参与“一卡通”项目建设及运营工作;二是统筹规划,适度先进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合理规划、资源共享。项目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委的规范标准,同时确保IC卡具有开放式接口和功能扩展模块,支持各种符合技术标准的其他集成电路卡与其对接,实现功能扩展。同时参考省内其他地区建设模式,预留和建设平台介入端口,方便今后与上级“一卡通”项目相衔接;三是逐步拓展,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公共交通、自来水、电力、燃气、通讯等系统有选择性的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卡通”应用领域的拓展。

3.3 “城市一卡通”应实施模式一是创新体制模式。建议项目建设采取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全市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同时由有意向投资该项目的企业成立城市一卡通运营公司进行投资建设,成立市民卡服务中心,面向市民提供服务。二是创新机制模式。建议一卡通运营公司与各商业企业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用市场化手段把各企业捆绑在一起,明确共同目标和相互间的责、权、利关系,共同努力,共担风险,确保各方获取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三是创新管理模式。①建议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进行项目建设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并对一卡通运营公司的投资建设进行管理;②建议制定项目管理规定,通过制定各种方案和管理规定,规范“城市一卡通”项目的运营管理;③建议完善项目服务保障,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障用户利益。四是创新技术模式。建议制定总体规划,充分了解掌握各行业需求,做好关键技术充分论证、先进实用技术选择等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为一卡通运营管理服务。结合目前国内现有技术及发展趋势,建议发行的市民卡标准采用符合银联标准的PVOC2.0金融IC标准,兼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和建设部的建设事业IC卡标准,采用IC芯片、磁条二合一的物理整合模式,通过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使用方式,最终实现以社保为代表的政府应用、以电子钱包为代表的小额支付应用和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支付应用。

结语:城市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全球化进而提升经济和社会实力以及知名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举措。而城市一卡通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晋江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城市一卡通的深入实施,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发挥.数字化城市及城市一卡通建设思路[J].金卡工程,2002(5).

[2]周学庆.数字化城市与e卡通实现[J].金卡工程,2004(8).

城市建设建议篇5

关键词:河道管理 ;市场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提供水源、交通航运、防洪排涝等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削减污染等生态环境效应。近几年来,河道环境问题也引起了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视,一些城市对市区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南京市即在此列。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针对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的法规依据和保障,南京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的成效受到了影响。

1、南京市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南京城市河道经过多年的综合建设整治和保护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但按照《南京市清水行动计划》的目标“饮水更安全,污水不下河,死水变活水,脏水变清水”,目前城区景观河道水体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河道成片成网整治的计划统筹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河道整治按照点面结合、水系成网的要求推进。但部分河道的综合整治计划受到周边市政配套建设、城中村改造、地块启动等计划影响,按要求同步治理存在一定困难。致使已整治的城市河道水质提升不明显。此外,各区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受此影响,河道建设整治的重点和推进力度不均衡,市区两级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1.2河道水质现状仍不容乐观。

近年来,虽经雨污分流、河道清淤、引水补水、生物治理等多种手段改善城市河道水质,但劣V类河道仍占多数。从现有情况看,水质改善主要面临以下形势:首先,企业偷排污水,造成河道水质和环境污染严重;其次。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生活污染和农业种养业污染影响河道水质;再次,随着河道整治范围的扩大,城郊结合部地块管网不发达[1];最后,雨污分流工程尚未完成,部分地区污水截流管入河口改造不彻底,造成部分污水下河,影响河道水质。

1.3河道引补水水源不足水质较差。

河道引补水对于加速水体流动、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南京市江南六区市政管养的河道约123公里,其中约49公里河道实施了引水冲洗,非市政管养河道中约48公里实施了引水冲洗。引水冲洗覆盖河道总长度约97公里。引各类水冲洗河道、湖泊,每日引水量约100万吨/日。南京市城区引水设施不够完善,引水格局不尽合理,水源不足,水质较差,部分河段引水不能覆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水质的改善。

1.4未整治河道周边环境函待改善。

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基本完成南京市主城范围内主要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然而目前南京市仍然存在着未整治河道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河道保护范围内违章建筑,倾倒垃圾、渣土,堆放杂物,毁绿种菜现象众多。垃圾堆散、淤泥堆积、臭气熏人,周边居民对于河道建设整治的期盼日益迫切。

1.5河道的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南京市域河道管理主体较为混乱,管理单位有城管部门、水利部门、建成未移交的由建设主体管理,同时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无主河道。2012年,城市维护管理事权下放下放后,所有市政河道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均由各区负责管养。市城管局负责对各区河道管理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同时负责办理全市市政管理河道的挖掘占用审批。但目前仍有许多非市政河道(郊区非主流河道为主)管理主体尚不明确,造成河道养护工作不到位,河道杂物、垃圾较多,不止造成水体环境恶劣,同时影响汛期行洪,导致城市淹水。

1.6河道建设与管理立法建章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南京市市政河道管理使用的地方性法规是1989年制定的《南京市内秦淮河管理条例》,河道建设内容较少,河道管理范围较窄,作为河道建设整治与管理的法规依据和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应加强城市河道建设整治立法,唯有实施依法治河,加强河道执法管理,才能使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得以科学、规范、高标准、高品质推进。

1.7市政河道养护模式单一、经费偏低。

目前南京市政河道养护单位主要由各区河道管理部门指定,多数为改制后的各区河道所负责日常养护工作。主要包括河道打捞漂浮物、岸坡清扫、截流沟养护等内容。河道养护定额水平较低,为32.34元/米,远低于国内同级其他城市。模式单一、经费偏低的情况造成了养护企业竞争意识差,积极性不高,养护质量一般,行业管理模式急需调整。

2、建议与对策

2.1明晰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权限,划分工作职能。

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水利、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国土资源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强化市、区二级人民政府在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中的职责,合理确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划分,特别是要明确界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城管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厘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中的权限分工[1]。

针对“建”“管”分离的原则,建议市住建部门为市城市河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以及其他有关职责。各区住建部门负责做好辖区内本级城市河道建设的管理。市城管部门为市城市河道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城市河道的日常管理,对各区河道的管理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各区城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市河道的管理。

2.2充实城市河道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

城市河道建设是整个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行规章和政策文件规范不够,效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包括河道建设项目用地、内容的明确,河道建设标准的制定,河道建设项目的建设条件确定、建设条件手续办理及河道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的规定等,并做到河道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的无缝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水平,使河道品质再上新台阶。加强河道蓝线管理,明确河道蓝线与城市绿线的关系,规划部门与绿地审批部门应在审批工作进行前,与市政管理部门沟通,确保不占用河道蓝线。

2.3加大控源截污的力度。

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是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大控源截污的力度是有效改善水质的手段。稳步推进雨污分流工作,加快入河口的节点改造工作,同步开展现有截流沟溢流口的封堵工作,杜绝污水下河。同时逐步开展初期雨水的收集利用,减少城市面源对河道的影响。加强排水许可和河道挖掘占用审批工作,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排水行为,保护河道环境。

2.4以生态化整治为主要目标。

在整治、修复或再建生态河道时,整治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而是河道流域内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杜绝简单的裁弯取直、块石驳岸等做法,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如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建造节地型河流绿化带,开辟大型的自然生态公园等。完善生态景观建设,实现“水土交融、城乡交替,河景交汇”。此外,河道的整治应多采用自然材料来代替硬质材料,以此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功能性[2]。

2.5加大投入,提高河道引补水力度。

加强河道引补水是快速有效改善现有河道水质的手段。在八月份亚青会期间,由于多部门联动,加大了引补水水量,加快水体引换频率,多个河道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引补水设施建设,加大引补水水量,开展常态化、日常化引水工作。

2.6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养护定额。

进一步开放河道养护作业市场,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构建“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公平化竞争、产业化发展、标准化作业”市政管养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事企分开、管干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提高养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提高河道养护定额,建立健全养护市场招投标制度,不断提高市政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

3、结语

加强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水平,需多部门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着力改善河道水质,立足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醒声.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立法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城市建设建议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XX的目标,面向未来、着眼发展,系统设计、全面推进,加强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城市规划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方针,先后编制完成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XX市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XX市城市道路网规划》、《西秀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双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20*年,市级详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依法建设管理城市明确了思路和战略方向。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区道路骨架网初步形成,城镇供水排水、公共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的服务功能普遍增强。三是城镇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开始形成,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成为区域经济的生产聚集地。四是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0年至2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年均增幅34.82%,房屋竣工面积年均增幅8.27%。城镇人均道路面积、住房建筑面积、公共绿地面积、用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五是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撤地设市后新成立了规划管理局、城市管理局、房产管理局;制定了《XX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XX市建设管理办法》、《XX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暂行管理办法》、《XX市环境噪声污染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依法建设管理城市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六是城镇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市民的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城区、城郊结合部、公路沿线、各类道路、学校、景区的“脏乱差”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城乡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前不久,XX被中国城市网评为XX省惟一的“公众最向往的城市”。

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秀美文明新城镇的愿望相比,差距还很大,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普遍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建设管理特别是规划人才匮乏,规划编制工作还有待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大框架尚未形成,污水、垃圾处理、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滞后;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多元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不大,新的建设统筹平台尚未形成;城市建筑设计风格单一,特色不足;居民小区数量少、质量低,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供给严重不足;公益性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太少;城市建设管理系统作风、效率和水平有待改进提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改善。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对促进XX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建设管理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的好坏,同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同先进文化的建设,培养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和美好情操,紧密相关;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相关。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必须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交通环境、社会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市民群众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组织现代大生产的能力、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工作。三是实现“黔中崛起”,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XX的必然选择。实现XX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好地改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为加快新XX建设提供新的有力支撑。需要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是不断推进和竞争发展的,哪里的城市建设管理搞得好,哪里的人才吸引力、生产集聚力就强。城市建设管理无功即过,小进亦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用好规划成果,改进工作措施,在“十五”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从现在开始,大力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理清思路,加强统筹,提高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总体把握和系统设计水平

城市的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是一个规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且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XX的基本框架。其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就是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要突破200亿元。围绕这个目标,“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必须达到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必须达到18%以上。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属于投资拉动型,城市建设改造以及管理经营是实现投资拉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投资、增加生产总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加快我市城市建设管理面临良好的机遇。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把XX确定为XX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区,以及政银合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建立XX城市经济圈共识的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协作的逐步加强等,为我市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良好的物质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切实抓在手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统一规划和系统设计,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立足于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城乡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区划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城市建设管理常规发展思路、一般工作格局,下大力气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城市规模、繁荣城市经济,通过2-3年的努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实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在“十一五”期末,力争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建成西部地区环境一流的专业旅游城市、生态人居城市。

——首先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坚持走进XX,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现代化城市,倾力打造“若飞故里、瀑布之都”、“西部之秀、屯堡之乡”等城市品牌。一是要做大。现有城市规模和质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要以建设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目标,修订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的力度。二是要做强。要以旅游服务、新型工业、会议会展、度假休闲、金融商贸、物流运输等产业为支撑,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期末,中心城市人口要达到50万。三是要做优。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突出旅游兴城、生态建城、文化立城,不仅求大、也要求佳,做到城在绿中、山中、历史文化中,人在画中、景中、和谐社会中,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把XX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现代化程度高的重要旅游中心城市和XX西部经济文化中心。

——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用新的方式编制、修订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建设规划,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着力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规划合理、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区位较好、基础较好的县城、建制镇力争发展为中小城市。坚持资源决定城镇发展的原则,抓紧编制完善县区城镇体系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做好重点地段的景观设计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力求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加快全市产业化进程。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产业化与城镇化是互为依托的。在城镇产业的布局上,既要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要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城镇基础设施,减少重复投资,防止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要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结合起来,发展现代流通、旅游、服务业和城郊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产业。通过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吸引投资、发展产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组织工业的办法抓农业农村工作。要搞好乡镇、村寨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乡村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做到“环境生态化、生活城市化”。随着一系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农民自发新建、翻建住房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必须抓住这一时机,结合“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按照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明确城镇、村寨空间布局,加强对农民建房的规划引导与控制,分期分批搞好现有村寨的整治,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严禁在责任地上随意建房。要搞好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组织力量设计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要求、体现当地农村传统文化与风貌的建筑,保证农民房屋的安全与质量,组织开发和推广适用于农村的供水、沼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技术与产品。

三、提升品位,树立形象,把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要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在全市范围展开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强化城市管理和经营。中心城区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中要迈大步、走前列、作表率,不断探索新办法、新思路,多出经验、多出精品。

(一)发挥调控功能,切实加强城乡规划指导工作

要进一步树立统筹规划理念,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改革城市和乡村分离的规划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新体系。在加快城市规划编制的同时,更加重视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加强区域规划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指导和调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市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城市拓展和资源保护等问题。抓好市区与郊区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各级建设部门要加强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党建扶贫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村镇建设中的作用,增强村镇建设力量。

要强化规划调控功能,提高规划的编制、管理水平。规划既是政府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体现公共政策、维护公共利益的主要职能,具有综合性、战略性、统筹性、公益性、前瞻性、强制性。这几年,市县两级在科学规划上下了很多功夫,要用好已有的规划编制成果指导好城市建设改造和管理经营工作。城市、城镇建设不得超出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和用地范围,新建项目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要坚决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上市。

要创新规划管理体制,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将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向村镇全面延伸和覆盖,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调整规划管理手段,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实现由单纯的规划审批式管理转变为综合性的规划实施管理。要调整规划管理内容,把保护资源与环境放在规划管理的突出位置,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三分管理、七分宣传”,要认真抓好规划的公示和宣传工作,让群众全面了解规划、主动宣传规划、自觉遵守规划,避免盲目和被动,最大限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必要的局部、细部规划调整,必须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审批程序。

(二)提升形象品位,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工作

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先导性作用,巩固和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调整建设结构,增强综合效益,提高城市建设改造的效率、质量、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把XX打造成为“公众最向往的城市”。主要是加强“一个重点”,突出“两个特色”。

要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改造。调整城市建设结构,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的重点。双管齐下,加强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完善旧城配套设施,加快新城区建成进度。加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程和“城中村”、“城郊村”调整改造步伐,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城区现有可用空间。积极引导军工企业生活区向环境、质量更好的城区集中。继续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加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市区黄果树大街、东西大街、二环路建设进度,规划建设三环路;打通市域南北向通道,完善交通网络,实现纵向横向道路通达,消除中心城市扩展障碍,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整合资源,组建市公交总公司,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大巴公交车,有序发展小型出租车,限期取消市内中巴公交车,向城郊、景区、城镇延伸公交营运线路,扩大辐射覆盖面,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加强市域边界、入城处和城市沿街道路景观设计。改造提升公交和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窗口单位设施和功能。加快城市会展中心、演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博物馆、公园等的规划建设,完善城市重要设施。抓紧编制、实施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尽快实现中心城市和县城建成投用满足要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要突出专业旅游城市特色。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环节,都要严把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质量安全关、艺术审美观,提高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美誉度。XX是XX开发、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城市建设既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黔中文化、民族文化和城市文脉,又要鼓励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各展所长,造型别致、功能齐全、色彩多样,形成既富于XX特色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城市风格。实施塔山公园二期治理工程,进一步保护和突出文峰塔历史城市地标。加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提高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名牌工程。要加强城市水体、湿地保护和开发,培育城市灵气之源。加快实施虹山湖生态建设工程,增加入湖水量,进一步改善贯城河生态环境、水体质量;加强各类湖泊、水库生态、水体保护和利用。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性建设、重点文物修复和王若飞故居陈列馆、停车场建设。实施贯城河两岸深度规划开发,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连结历史文化街区、王若飞故居、XX府文庙、XX武庙的XX旅游商品街,形成游客重要集散地。严格限制房地产市场零星割据和破坏性建设,提高准入条件,鼓励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整体设计、连片开发。

要突出生态人居城市特色。以加强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园林绿化为切入点,大力营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为契机,推进贵黄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城市绿化要坚持因地制宜、物种多样、成片成线、易于管养、降低成本、群众接受,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在加强“绿线”管理、提高覆盖率、增强观赏性上下功夫。加强景区、街区、广场、机关、小区、企业、学校、庭院绿化建设,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藤则藤,土栽、盆栽、无土栽培相结合,专业绿化与群众绿化相结合,分类指导,立体绿化。加强城区及城市周边山头、坡地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抓好造福子孙后代的市区环城林带建设工作。搞好建筑物与山头、湿地、河流等自然形态的整体设计,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贴近与和谐。城市建筑要形成错落有致,适当发展一批大型特色建筑,一般建筑应以中低层为主,高、中、低结合,保持城市整体协调。要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城镇现有建筑屋顶“平改坡”工程,今后对民居原则上不再审批平顶建筑,并积极引导乡村发展坡屋顶、歇山式建筑。强化重要建筑单体设计审查,实行设计方案招投标,树立创优和精品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按照“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城市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尤其是有特色的地方建筑材料。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对给水、中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路灯、广播电视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实行入地敷设,最大限度减少道路重复开挖。与电力开发、煤化工产业发展相结合,认真规划实施城市清洁能源工程。推广绿色建筑施工方式,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建筑垃圾。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三)加强综合执法,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的新型、有效行政执法模式。要坚持整体目标和阶段工作推进相结合,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开展。一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合理完善执法机构设置,区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从体制上形成行政处罚职能相对集中、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权力主体相互制约的格局。二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把加强城市管理与提高市民素质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城市管理促进市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高素质的市民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教育惩戒结合、以教育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寓人性化于管理之中,寓亲和力于服务之中,变“以管为本”为“以人为本”。三要构建保障体系。要妥善处理好加强城市管理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严格落实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标准,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维护公积金缴交者的利益;加强供电、供气和供水安全管理,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加强公交客运市场和出租车市场管理,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避免出现重大的矛盾冲突。四要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按照建设数字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坚持城市管理执法手段的现代化、科技化,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有效性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新路

要加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在经营城市土地上取得明显实效。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制度,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放开二级市场,激活房地产市场,实现土地经营市场化。要结合企业改革改制最大限度加强城区土地收储。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恶意屯积土地、炒卖土地、抬高房价等违法违章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纪严肃处置。对城市规划范围内影响自然景观的非绿化荒山、非宜林石山开展普查和统一整治,集中采石采砂,限期平整后由政府收储。

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加大城市建设改造提供有力的保证。创新城市建设改造运作方式,加快组建XX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牵头开展连片成规模改造建设,实行投资、建设和管理“三分离”的体制,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要进一步开放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化经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组建一体化经营的城市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公司、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大型汽车站管理公司。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冠名权、城镇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应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五)坚持为民务实,城市建设管理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要让人民群众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大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解决拆迁改造户、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降低房地产业成本,合理分配开发利润,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量;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开发、销售行为,推行预(销)售房屋的即时合同备案和实名制购房,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换得起房。旧城改造要实行先安置、后拆迁。加快城市背街小巷改造,加强道路无障碍、集贸市场、公共厕所、警务岗亭、问事咨询、社区居委会用房等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民为民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听证制度,既要以价格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又要考虑企业和居民的承受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从源头上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

(六)抓紧当前工作,以城市建设管理新貌迎接瀑布节、全省旅发会来宾

继我市20*年、20*年成功举办两届黄果树瀑布节之后,20*中国•XX黄果树瀑布节开幕式、首届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定于今年9月中旬在我市举行。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新时期把XX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XX旅游业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市、县区各项建设重点工程特别是黄果树新城建设有关项目要全力推进,创造“XX速度”,确保办节办会需要。要加强“脏乱差”综合整治,营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和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通过全社会动员,倒计时开展工作,向会议来宾、中外游客、外来投资者展示XX城市建设管理新面貌,进一步树立XX良好对外开放形象。

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改革就没有思路,不开放就没有出路”。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彻底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不争论、不折腾,把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要自加压力,高起点、宽眼光、大手笔、重实效,切实增强在较短时期内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确保每季度都有新变化,每年有大变化,“十一五”期间形成大的跨越。

二是要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市、农村经济的共同繁荣。要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作为提高执行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增强按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运用经济、法律、宣传等综合手段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发挥好、引导好职能部门的作用,更好地履行职责,形成推动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和加强城市管理、经营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发动群众,全民参与。要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形成城市建设管理的强大推动力。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进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调动群众支持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城镇建设项目的安排要突出为民办实事、求实效,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公示牌制度,把名称、业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期、外观图等重要信息公开披露,接受群众监督。要妥善处理好加快城市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理顺群众情绪,解决实际困难,争取更大支持。

四是要造就一支过硬的城市建设管理队伍。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切实纠正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既要勤政又要廉政,全面推行“阳光操作”,做到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群众的检验。要坚持廉者、能者上,贪者、庸者下。提倡敬业奉献、为民务实,强化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群众评议,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五是要大力提高城市建设的监管水平。完善建设项目公开招拍挂制度,改进标书设计,大幅度增加评标委员数量,改进竞标门槛设置方法。对施工企业实行“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支持诚信守法企业在XX更好地发挥作用,禁止失信违法企业进入XX建筑市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

城市建设建议篇7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政策设计

生态城市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生态学原则和人们深刻认识自身与自然间关系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观与社会关系,具有高效性、和谐性、整体性、区域性、协调性与结构合理性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筑的不断增多,各种复杂的城市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求当下必须做好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城市政策的调控和引导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备条件。因此,如何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政策设计,是当下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课题。

一、生态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城市是国家的象征与人类进行各项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文明水平与城市化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而城市化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效益增长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给城市建设、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城市化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其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正确看待。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生态城市这一新的理念应运而生。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提倡对环境的保护与对生态平衡的维持,以健康、高效与公正的城市建设作为最终目标,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成为了人类的必然选择与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生态城市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体系不够完整。由于城市的政策体系庞大,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繁杂,在设计时难免会对一些问题缺乏周全的考虑,最为突出的便是对环境资源、社会公平等细节的忽视,导致了体系的完整性不足,整体协调功能难以真正发挥。2.科学性不足。受到对政策体系形成的背景、功能、结构等认识的不科学的影响,使得生态城市的政策设计对功能、结构设计的处理不够合理,且对政策内容的提炼也不够科学,给政策体系的研究、编制工作带来了局限。3.评估与决策系统不健全。政策方案的评估与决策是以软科学为基础的系统化、复杂性审批工作,涉及到对政策形成背景、调控对象、战略目标等内容的把握,是体现政策可行性、针对性与实现政策功能的必要手段,然而当前的生态城市政策颁布实施中还存在着决策失误等问题。

二、生态城市政策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生态城市政策要在协调理论、全息理论与博弈理论的启示与指导下进行设计。第一步,要对政策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选定。在考虑相关理论与政策提出具体背景的前提下,由研究小组同政策问题认定部门、领导人员针对政策目标、边界、基本内容、调控对象、使用方法等做出思想、信息交流,并拟定可行的方案,在比较与调整后选出最佳的政策方案。第二步,要开展第一轮专家咨询讨论会议。在选择好政策咨询调查专家、准备必备文件、倡导畅所欲言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会议来对政策理论、研究思路的正确性与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确定。第三步,要对方案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政策的条款。由资深政策专家对政策目标与条款进行核实,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定量分析与判断,在定量评价政策条款后对条款做出确定。第四步,要开展第二轮专家咨询调查并对成果进行评审,通过全面评审给出政策体系方案的结论性评价,借助针对性的咨询调查表来对一些半定量政策进行分析与评定。最后,要向主管部门进行报请审批,并按照规定的程序颁布与实施。

三、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策设计

(一)设计原则

在对生态城市的政策进行设计时,要确保设计具有规定性、前瞻性、针对性与可行性,遵循分解整合、承上启下、便于决策与执行、把握政策变化性和稳定性的原则。其中,规定性、前瞻性、针对性与可行性原则指的是编制者要把握需处理的关键、重点问题,以此为前提对调控对象、途径、方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政策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可行性且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分解整合、承上启下原则指的是借助建立政策体系设计方案来给政策提供战略上的桥梁,编制者在此基础上依次将高浓缩全息性战略进行由总体到具体的逐级分解;便于决策与执行指的是编制者要确保生态城市政策体系能够为后续的决策、执行环节提供便利;把握政策变化性和稳定性指的是城市政策受到时间、科技进步、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变动,编制者需在跟踪调查与评价下准确把握政策的稳定性、变化性,从而确保政策体系符合当下城市建设的实际要求。

(二)实施途径分析

首先,出于市场的不稳定性,要确保政府拥有生态城市政策的制订、执行、协调等权利,发挥政府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引导、分配与协调作用,政府应当通过合理的法规体系的建立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化,同时指导各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利用立法来公正地分配财政职责。其次,需企业、社会团体等的共同参与,城市内部各部门的政治协作能够促进生态城市政策的顺利实施,通过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和协调来给政策实施创造必要的前提。最后,公众参与是建立、执行生态城市政策的先决条件,生态城市政策建设与管理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确保所有利益分享者的积极参与,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确保自由对话空间的最大化,从而真正建设起人们切实需要的生态城市。

四、案例简析

以杨浦区的创新生态城区的建设为例,该建设以生态城区的全面建设、整体规划、生产消费模式的转变作为建设任务。在政策设计中由区政府负责处理由各部门、办事处等收集的重点问题,由十三个相关的委、局和办共同协调合作处理建设中的事宜,由十一个街道办事处发挥桥梁作用,根据实际需求成立了建设委员会、建设办公室等具备不同职能的机构。此外,区人大、区政协、公众等也参与了政策设计工作。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确定了以研究制定生态规划法、上海市生态城市条例、生态城区建设规划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等作为核心政策;以研究制定生态规划编制办法、上海市生态规划编制办法、生态城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系列规定为辅助政策;以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上海市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与实施办法、杨浦区补偿条例作为补偿政策;并以研究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推行绿色采购、健全杨浦区生态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等作为协调政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

五、讨论

政策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纲领性文件,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政策调节与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我国生态城市政策体系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等在参与设计政策的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好政策的设计、制定与实施,通过完整、全面、多层次的政策设计与实行来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必要保障,从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胡伏湘.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 姚德利.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 杨蕾. 生态城市建设作用机理与模拟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城市建设建议篇8

一.改变社区管理意识

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的管理应摒弃传统的“居委会大妈”式的管理,应为社区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计划,提出合理创新的思路,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社区居委会应认真筹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再盲目的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对与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相关的因素应考虑更加齐全,准备更加完善,如合适的场所、硬件设备和人员等。社区工作者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应努力为社区文化的建设创造更多的条件,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性,不能再让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政府、社区和居民都应真正理解社区文化的含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了解开展社区文化的作用,认真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营造和谐、友爱、安宁、高尚的社区文化而努力。

二.健全社区管理机制

在社区管理中,健全社区管理机制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社区是居民自治的组织,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相应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明确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并由专人负责,也可以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社区文化工作的职责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使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理可依,避免在社区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同时还应大力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让居民在社区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他们参与社区文化管理,由他们制定社区文化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引导社区文化工作的发展向这满足居民需求的方向发展,形成一种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活动是在社区中开展进行的,面向全体社区中的居民的一种活动。所以,要想发展好社区文化工作,就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工作者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本社区内的环境、风俗习惯、地方特色、所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从社区居民出发,了解社区居民的年龄分层、居民从事的行业分类、居民的习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有针对性的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比如某个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工作者就可以根据社区这一现实情况多开展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社区活动,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喜好,开办一些社区的艺术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区文化活动还要采取居民乐于接受的、适合居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形式来开展,若是社区文化活动所倡导的价值观背离了社区居民的主流价值观,那么这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就会难以持续开展下去。

四.整合社区资源,合理利用

社区文化建设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那一定要学会“借力”,所谓“借力”就是指社区工作者应学会合理利用社区中的资源,借整个社区之力来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那么在发展社区文化之前,社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对自己社区的资源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中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比如社会影响力很大的居民、学校、图书馆、电影院、某单位的大型会议室、照相馆等,这些都是社区中可用的资源,社区可以出面去联系这些社区资源,将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与这些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为社区居民谋福利,比如辖区内的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看电影可以打折,组织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借用某单位的大会议室等。社区中可用的资源有很多,就看是否能够被好好的利用起来,社区资源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功能不可小覷。

五.适当运用激励手段

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适当使用激励手段有利于加快社区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步伐。对社区工作者而言,他能够如期按照社区文化建设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由社区出面对其进行物质或者经济的奖励,表示对他的工作成果的认可,以此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对社区居民而言,如果他对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社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表彰,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奖励,使居民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得到充分体现,激发他对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

六.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社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是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感受者。社区文化的建设,依赖于社区居民的努力和贡献,所以社区工作者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加深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使居民重视对社区文化的营造,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邻里友爱的社区氛围。只有让居民切身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建设中来,才能推进社区文化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帮助社区居民形成与社会主流所倡导的一致的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七.开发资金支持系统

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缺少资金支持的社区,难以开展具有持续性和富有成效的社区文化活动。我国社区目前大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想要健全社区文化的建设,就一定要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开发社区的资金支持系统一定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社区居委会首先应找好自己的定位,社区居委会才是社区管理的主导部门,不能总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少量的资金支持,社区工作者应利用社区固有资源,开发新资源。社区首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内部资源,从社区内部寻求资金支持,利用社区内居民和企业的优势,为社区引入资金。比如社区可以和其辖区内的驻地单位进行合作,寻求长期的资金支持合作,作为交换,社区可以为其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免费使用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为该企业带来一些社会影响。社区也可以成立一个文化专项基金,将本社区的文化特色宣传出去,寻求更多的外部社会力量帮助。社区活动资金的开发不仅要开源,也要节流,社区工作者应按月、季度、年这三个时间节点,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将社区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严格控制资金的审批程序,制定专人负责,把握社区资金的流向,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八.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

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是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可以自己组织培训,也可以联系相关政府部门请求提供支持,请来专业的老师,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现状,分阶段的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加深他们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开展文化活动的兴趣,以此来确保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质量,以便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高效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需求的形式也慢慢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场所,社区的稳定繁荣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文化的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社区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长久发展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社区工作者应将社区文化的构建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和发展健康、文明、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社区文化,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感受文化的乐趣,接受文化的教育,享受文化的熏陶,促进人更好地发展,使社区生活更加安宁有序。一个没有文化的社会不能称其为社会,一个没有文化的社区也不能称其为社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区文化的发展和支持。目前我国的社区工作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我国城市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市民的素质,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了当前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一篇:网络销售的流程范文 下一篇:道路施工安全标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