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指标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7 18:27:37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1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迅猛的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也随之得到扩大,很多高校开始在大规模的范围当中实现举债办学,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新的姿态,也因此出现了财务风险。要想将高校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掌握和了解,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需要及时将隐性的问题揭示出来,针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和责任风险,实现预警预报,可以使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辨识风险。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建立 运用

一、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

(一)学校资产负债率

这方面指的就是学校负债总额和全部资产之间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财力资产负债情况体现出来。和一般的企业负债具有一定的不同,高校自身并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学校需要利用学校资产负债率可对于学校财务风险进行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如果学校资产负债率比较低,那么这就说明学校具有很多的净资产,职责杨可以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有效的反映出来。

(二)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就是学校累计的借款总额占据学校经费收入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受到风险的程序反映出来。在相关的公式当中,主要是将总收入表现出来,这主要使因为学校的当中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无法应用于还债。学校需要利用学校的收入实现还本付息,利用依靠流动资金。借债比率逐渐提高,产生的风险也比较大,对于学校的发展也会造成威胁。

(三)学校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的比率

对比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和学校资金货币资金,可以对于学校的还款储备率进行说明。学校借入款项具有不同观点渠道,其还款期限也是不同的,其年度还金额使无法进行准确的测算的,那么需要利用综合和货币资金的比率。对于到期的还款压力进行测算,这个比例比较高,这就说明学校面临着比较大的学校财务风险,到期还款也会具备比较大的还款压力。

(四)投资基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指的就是年末学校,的投资资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总数所产生的比例。可以将学校年末事业基金当中有关于投资资金的比例反映出来,如果其比值比较小,那么就说明学校面临的对外投资风险是比较小的。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方法

(一)建立偿债能力指标

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体系当中,高校偿还的各种到期债务能力指标都被包括在内,我们需要利用各种相关的指标,将高校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利用资产负债率,可以将高校的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高校属于非盈利性的工艺性质的单位,那么其资产负债率就要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上,控制高校资产负债率在40%-60%范围当中,如果高校出现了比较大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正常的财务运行。高校需要对于自身的财务状状况产生风险意识,并且给予预警信号。

(二)建立运营绩效能力的指标

利用高校的资金和资产,可以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如果逾期的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就可以明确,在高校资金和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将运营绩效状况进行更好的辨识,这就需要建立出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可以利用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等等各种指标,将高校的总体运营绩效能力的高低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高校这个方面的指标比较大,这就说明高校自身的支付能力比较大,而面临的筹资风险是比较少的。

(三)建立收益能力指标

我国高校具有办公性质,我国已经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从而实现出全方面的社会服务,使其办学效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可以利用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等各种指标,可以将高校的视觉收益能力充分的反映出来。

三、高校财务预警指标运行

以某高校的为例,其规模比较小,宿舍建筑占地面的达到16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1000余人,在校的学生达到8000人。结合学校的各种财务指标,从而分析其财务风险预警。

通过上表,将这个高校的财务风险指标值和预警界限进行比对,我们可以明确,这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已经开始出现恶化的趋势,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需要技术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在这个高校当中,具有过多的暂付款,对于流动资金的实际周转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学校这个时候呈现了比较大的财务支出,那么单位的正常运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学校具有过多的借款,到期支付本息的压力无法承受。总体来说,这个高校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总体上就是在筹资和财务状况方面出现了失衡的状况,学校可以将投资和预算控制方法进行缩减,从而可以将财务状况进行改善。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进行全面的论述,可以对于高校今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发展和建立起到借鉴作用,并且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应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韩德余,白雪峰. 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J]. 会计之友,2013,16:118-121.

[2]窦伟. 修正的Z值风险模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32-34.

[3]成文东. 谈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 商业会计,2012,14:34-35.

[4]杨跃胜. 浅探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 对外经贸财会,2015,04:9-10.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2

关键词:财务预警指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财务预警不仅仅只是针对财务危机的预警或者说是只有当企业财务将要发生危机的时候才进行的预警,而是只要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的目标就要报警。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正确的选择预测模型,在财务危机的潜伏阶段就能及时的发现危机,及时指出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阻止危机蔓延,达到预警目的。探索企业财务预警指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可控、有效的防范是企业管理层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主要财务风险源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①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②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③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④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利用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

(一)从资产负债状况方面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出现负值,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二)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 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问题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企业综合财务预警指数及预警系统构建

企业应主要从偿债能力、运营绩效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综合预警指数(SWI),并根据企业的财务实际运行状况设置临界比率,使财务运行处于一定的安全区间,防止财务风险发生。

(一)以偿债能力为核心的预警指标体系

获利能力从长期而言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企业财务实力中最重要且最可靠的一类指标。财务预警时可选用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两项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用来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当企业缺乏偿债能力时,会产生资金不足、对债权人利息和本金延期支付现象,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并导致破产,财务预警时主要选用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资产负债率是长期财务预警的核心指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款筹来的,体现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获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则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按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发展不利。

经营能力指标是衡量企业运用其资源效率的指标,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能力,如果经营能力不佳,可能预示着企业日后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财务预警时可选用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项指标。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只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况,企业的发展潜力亦不容忽视销售增长率,故选择销售增长率和净资产成长率两项指标作为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财务预警指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定量预警方法探讨

1.单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式分析模型是以单个财务比率的分析考察为基础的,财务比率按其预测能力有先后顺序之分,在预警指标体系的八项指标中,对企业财务最具长期预测能力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其他六项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因为企业良好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应该表现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状况。具体操作时,将各项评价指标划分为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三个区域,确定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的临界值。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预警指标所处区域,从而判断企业面临风险的程度。单变量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单变量分析方法只能作为多变量分析方法或综合分析方法的辅助。

2.多变量预测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价企业风险的方法,当预测企业是否面临财务失败时,只需将多个财务比率同时输入模型中,模型会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结果,然后根据结果就可以判别企业是否会面临财务失败或破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相应成果,形成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预警模型,例如美国的爱德华o阿尔曼(Altman)的Z计分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国台湾陈肇荣先生多元预测模型等。多变模式从总体宏观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呈现不稳定的现象,提前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的准备工作。当然,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国别等诸多差异,企业不应拘泥于任何经验数据,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企业要求和特点的总体财务失败预警系统。

3.沃尔比重评分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该种评分方法主要用于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中,将其作为一种财务预警方法,与其作为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区别是:预警时得分越大表示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中的评分越高表示财务状况越好。

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经济性的原则。对各项评价指标计分并计算综合分数。先对各财务指标进行评分,而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加权总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T=X1×R1+X2×R2+……Xn×Rn

其中,T为总得分,X1,X2……Xn 为各指标得分(可以100计),R1,R2,……Rn为指标权重(可以%计)。在计算总评分时,各个指标得分计算比较关键,将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其得分。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预警指标所处区域,从而判断企业面临风程度实际操作时,不仅可根据总得分所归属的财务风险区间进行风险预警,还可根据各指标所属的财务风险区间进行风险控制。企业经营者在了解经营状况时,如果发现本月份经营出现警告,则应具体查阅明细指标状况,以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完全消 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 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增强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是建立在高校财务部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上的,一旦出现财务信息“失真”,必将会使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成为是一种空指标,很难起到应有的预警效果。企业财务部门应该积极贯彻《企业财务制度》、《会计法》等法规,仔细审核每一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认真思考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有欺诈行为,是否蕴藏着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对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预测和分析来合理组织资金。同时还要不断地拓展融资渠道,调整资金结构,从而降低筹资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企业通过库存物资、资金收支结余、资产变现率、坏账金额等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经营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识别的财务分析过程。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管理者可以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发现根源,预先准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因此,企业要确立适合自身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现场实地观察企业生产运营和业务发展等具体情况,通过总资产净现率、现金流量预算、预期未来收益、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分析指标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防线。

(三)拓展财务风险应对手段。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是风险管理的目标,完全消除和规避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应该拓展财务风险的应对手段,保障企业资金良性循环。针对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企业要具备极高的敏感性和迅速反应能力,要在企业统一领导研究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使各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此外,还要借助新的研究成果,加强风险管理,理顺决策落实程序,提高企业各部门运作效率,从而保证针对企业财务风险作出的决策能够尽快落实,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龚小君,王光华. 我国财务预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财务预警研究评析[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 郑毅. 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3] 黄礼,李万超. 主成分分析法在财务预警实证研究中的应用[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05).

[4] 姚靠华,蒋艳辉. 静态财务预警与动态财务预警系统比较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3

当前,面对日渐复杂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上市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上市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其逐渐意识到了相应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财务危机的爆发不仅直接威胁到了其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电力上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完善评价,并落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二、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

第一,财务风险评价。本文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系统性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实现对风险等级的划分,进而为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第二,财务风险预警。基于电力上市公司下,针对相应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时,以完善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基础。第三,二者间所存在的关系。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完善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落实能够为企业落实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而财务风险预警则是财务风险评价的进一步深化。

三、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在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通用可比性;其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在构建相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财务运行的状况,具体需要包括如下内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成长能力。

四、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在落实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系统性的评价,就需要最大程度的拓展评价对象范围,并将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收集,以确保能够通过对评价对象影响因素的有效收集来掌握评价对象的特征,即实现评价指标的收集与整理。在此过程中,反应各项指标的信息内容会随之指标对象的不断增多而增加,进而会出现信息重叠现象,这就为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因此,为了能够通过有效且简单的信息内容来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基于这一分析方法下综合评价函数意义不明确,因此要利用其它方法作为弥补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主成分TOPSIS法来解决以上单一分析法所存在的不足。

(二)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利用主成分TOPSIS分析法来评价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可将SPSS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落实:第一,实现原始指标矩阵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预处理;第二,采用KMO等检验方法对所采取的评价样本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如无法满足就需要以其他方法进行替换;第三,实现对系数矩阵的计算以实现主成分的提取;第四,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获得主成分矩阵;第五,实现基于主成分下的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排队指示指来完成评价分析。

五、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

首先,适用性分析。采用SVM这一识别工具,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算法下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将其运用于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则能够通过自身全局最优解等优势特点来实现对高维数据的有效分类,并实现对非线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具体落实程序。在利用这会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对SVM各项参数以及函数值的精准计算,本文采用GA算法来实现,具体的步骤为:第一,将所有样本进行输入与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以相应取值范围进行优化处理;第二,在获取种群初始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参数的编码;第三,实现对个体适应度的计算,然后需要将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遗传处理;第四,实现遗传操作以构建新的种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定好的遗传次数来重复落实优化参数这一步骤;第五,将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输入于SVM模型中,并落实相应的计算以获取预测结果,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扎实基础。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提高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完善评价与预警来落实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本文提出了基于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以及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为落实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4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

财务预警模型因选用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企业集团可以根据集团的特征和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来进行方法的选择。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他通过对美国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对财务危机预测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单变量分析法计算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风险。

(二)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其中值得惜鉴的多变量模式是美国爱德华•阿尔曼(Altman,1968)的z计量模型,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5个变量,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预测企业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

上述不同类型模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针对点不同,单变量模式强调流动资产项目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而多变量模式更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2)预测方法不同,单变量模式是以单个财务比率的分析考察为基础的;而多变量模式是以多种财务比率的分析考察为基础的,并对各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3)预测内容不同,单变量模式分析模型所预测的财务危机包括拖欠偿还账款,透支银行账户,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等微观层面;而多变量模式仅预测企业的破产危机。

二、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多变模式可以从总体宏观角度发现风险,而单变模式能多方面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从微观上反映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企业集团规模大,情况复杂,在设计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时,应首先结合现实情况,考虑采用多变模式与单变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使财务预警系统更具综合性。

(一)指标设计

根据指标的灵敏性、先兆性、关联性要求、通过借鉴实证研究分析筛选出符合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是建立高效的财务预警方法体系的重要环节。财务指标的选取是与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密切相关。从现实情况看,企业集团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财务风险的最根本表现都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应选取较多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借款依存度等常见指标;同时考虑到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规模较大,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适合率指标。(2)企业获利能力持续降低,导致财务风险发生。这由获利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考虑到集团的行业特点,还应该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3)企业现金流入不敷出,持续借债导致资金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变异性,对判别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著性,而在现金流量指标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显得更为重要,现金营运指数、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4)企业市场环境恶化,业务萎缩,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风险,这由企业成长能力指标来预警,可以选择主营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来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5)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可由企业运营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利润/净利润)指标;考虑到集团应收账款问题比较突出,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也应纳入。(6)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担保以及对集团外担保总额较大,以对外担保为主的或有负债很可能变为现实负债,所以应该将担保比重这一表外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傅俊元等,2004)。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和机制

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还需有一个周密有序的行动步骤,并需要相应的财务预警实现机制来保证财务预警过程的实现。

1.财务预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机制。企业应从总体上统筹规划,设计符合企业特色的财务预警,为使财务预警得到正常运行,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的组织管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覆盖面是整个集团;二是各子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针对子公司的风险预警,无论在哪个层次,都应该建立专门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门性,专业性,独立性的原则,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

2.风险信号的捕获和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针对每一类风险分析其早期的信号,风险预警系统中应预设一个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在这一阶段,应关注各种早期风险信号,如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而现金流出量增加,财务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投资比例失当,企业信用下降,无力偿债,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积压等等。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这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进行消除财务危机的工作。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如出现某些风险的信号,对其进行甄别归类,并根据建立起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因应计划便随之而动。

4.风险应对决策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损失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构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早日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

5.财务危机的责任机制,即将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个人,并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每个部门及个人防范财务危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财务预警系统正常而有效地运转提供制度性保障。

三、结论

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的结合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使财务预警系统更具综合性。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的选择和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机制的设置和过程的控制是财务预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如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运用计算机辅助风险管理,实行动态监控以取得及时有用信息,设计合理的风险信息传递路径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内控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总之,要使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要求预警系统具备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作为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的依据而且还需要有严密的风险预警管理程序以便对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同时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组织管理机构,唯有如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确保企业集团全面提高防范、控制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Altman, E.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Finance, 22, September, 1968.

[2]EdwardI. Altman. Credit Rating: Methodologies, Rationale and Default Risk[M], Risk Books, London, 2002.

[3]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构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财务风险预警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加强,央企或者整体上市或者聚集优质资源上市,无论哪种方式,上市部分占据了央企集团公司的大部或者全部资源。上市公司逐步成为央企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这降低了企业集团发展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和金融风险,为集团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上市央企在其发展中需要面临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

一、目前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国内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释义。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指因为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不当、资金结构不平衡等引起的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生产环节的经营风险引发的,例如原材料采购中存在的风险、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产生的风险、销售过程中客户群维护存在的风险、原材料及产品运输中产生的风险、产品定价决策产生的风险、外汇市场的汇率变化产生的风险等,这些经营风险充斥于并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部分。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所有上市公司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2.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目前,上市央企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融资即筹资过程中由于决策、规划等原因带来的企业集团收益变动的风险。例如,长期融资必然存在利息费用稳定但缺乏灵活性的特点,而短期融资虽具有灵活性,又必然存在上下波动而带来的不稳定性。又例如,如果企业过度负债,使债务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超过安全合理的比例,将产生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将资金投入企业经营中,在经营及销售过程中,市场份额波动、市场本身风险等原因,导致投资收益与目标收益率不一致,影响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而产生的风险。现有企业集团投资大概划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直接投资中,可能存在投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达到目标投资收益率等产生直接投资风险;间接投资中,可能由于股价下跌、被投资者破产等原因导致债权无法收回而产生的间接投资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集团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运营环节产生的,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现金流不畅通而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采购方面有可能产生原材料供应市场价格上升、货品短缺等风险,生产方面有可能产生生产工艺不佳导致无法顺利生产合格产品,销售方面有可能产生销售不畅、货款无法收回等风险。

3.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目前央企面临的财务风险又可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激烈、政治因素及汇率变动的发生,上市集团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大量风险。非系统风险主要存在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项目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亏损,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盈利水平以及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基于上述企业集团风险类型的分析,我们从外部原因和企业自身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四个方面。其中,自然原因是指由于天灾人祸和物理原因等导致企业财务的风险;社会原因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不一致性的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的风险;经济原因主要为社会资源配置情况、社会总供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导致的人财物和产供销方面出现偏差;政治原因是指由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集团产生财务风险。

2.集团企业自身原因。集团企业自身原因是造成集团面临各种财务风险的最本质的原因。具体包括:

(1)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欠佳。在企业集团资本构成中,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经营状况,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合理的负债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负债是一把“双刃剑”,负债融资由于利息可以抵税等原因,存在杠杆效应,优点是不影响企业股权、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但是负债经营如果比例不合理,将会产生无法偿还债款的财务风险。如果集团企业为了杠杆效应,使企业集团过度负债,势必会导致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加大。

(2)投资管理不慎。多数企业集团会跨行业经营,但如果进入某个行业时缺乏行业信息收集和分析,凭主观感受进行投资,将会导致决策失误,产生财务风险,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会导致企业产生巨额的损失,让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资金管理不善。由于经济形势下行的因素,导致现有企业销售普遍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保证销售量,就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应收账款激增。实际财务管理中,由于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的机制、措施,再加上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坏账增多,更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的不安全性,产生流动性较差的现象,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关系不明晰。集团企业内部各控股公司之间财务关系不明晰,资金使用不规范、利益分配不规范等,容易导致资金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5)连带担保。由于集团公司内部的各子分公司大多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如果某个公司需要贷款,其母公司或者其他公司替该公司提供担保,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担保公司无法及时发现该担保可能产生的债务风险,如果多个公司互相提供担保,在连环担保的情况下,容易引发集中的财务危机。

(6)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健全,就无法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防范财务风险点的产生,控制风险的发生和传导,将会引发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动态传导性,由于风险源和风险传导载体的存在,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传导,而且还会随着传导的加热、加快而扩散到企业外部进行传导,从而导致企业风险的破坏面不断扩散,而且传导载体往往与利益相关。

(一)财务风险传导的原因及特性

国家信用体系及法制方面的缺失导致的企业集团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会给风险传到机制提供发展的环境。财务风险传导具有复杂性、路径依赖性、方向性、突发性及不可逆性等特性。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系统复杂,而导致其财务风险传导系统的构成因素也很多,在财务风险出现过程中总会有某一路径使风险得以实施,财务风险模式分为单向风险传导与双向风险传导以及多向风险传导,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财务风险虽可提前预知,避免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的话就不可逆转,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二)风险传导要素及机理

1.财务风险传导要素。企业风险传导四大要素包括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内外部供应链,以及风险阙值。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各个环节和部分,风险源、传导载体和中介体、风险结果等,任何部分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称为是财务风险传导要素。上述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环相扣,带有一定的逻辑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不可逆性。无论哪个要素发生问题,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从另一方面来说,上述四个要素也成为我们进行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突破口所在。

2.财务风险传导机理。财务风险传导在传递链条节点间具有传递效应,体现在具体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企业管理的环节中,上述四大要素之间形成动态效应的传递,并且财务风险在发生过程中具有起伏性和继起性。通常,财务风险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推动力,作用到风险传导媒介链条节点上,在企业内部由此及彼的进行传递,并通过一定的传递时间、传递载体进行风险的传递。风险的运动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复合的状态,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例如筹资方面产生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因为过度债务产生,也有可能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方面的缺陷导致,还有可能因为企业集团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产生。而且,风险传导的结果也是一个链条动态的集成。

三、基于风险传导机理,多方面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内在机理分析透彻,从根源上和从内在机理上有针对性地找出防范关键点,将有效地达到防范和管控的目的。财务风险传导的四个要素及传导机理所在,也就是防范的关键点所在。从财务风险传导的四个要素分析,找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键点,将财务风险控制到位,就可以将财务风险传导进行终止,从而最大化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集团要注重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源、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等相应的传导控制策略,力争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如下:

(一)完善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及财务风险管控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明晰的企业内部分工和责任落实,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和数据真实,让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的财务活动信息,将财务预警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风险各环节进行分解落实,做到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判别、风险预警及评估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二)健全产权管理体制和资金管理机制

通过资金统一管理等方法,使得母公司能整体把握资金的投向,操控资金的运作过程和效果,建立产权关系顺畅的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连接纽带的治理模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股东,行使相应权力,承担出资人职责,促使集团内部风险管控规范进行。

(三)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在正式投资之前,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预测、评估,搜集投资外部环境和投资项目本身现金流量、经济效益、环境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并对以上信息深度挖掘和分析,如果发现该项目各方面均具有可行性,再去实施投资,这将大大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密切关注资金流动性,加强应收款项管理

由于经济形势的下滑,部分煤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量,纷纷使用赊销等方式促进销售,然而,如果不顾资金风险,盲目赊销,则会使款项滞后收回甚至无法收回,不仅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企业整体价值。煤炭企业集团应根据市场行情及企业自身状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用政策体系,确定本企业应收款项收回平衡率,在对客户进行赊销时,要对该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详细的评价,降低应收款项收回风险。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应收款项管理,实时监控款项的收回状况,并适当的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吸引,促进款项的尽快收回,增加资金的流动性。

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两项有效提升点

煤炭企业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同时,如能加强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的准确性,将从前提上和源头上提高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风险防控的力度和效果,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切实降到最小化。

(一)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的评价指标,采用统计学或数学上的研究方法来实现,只有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状况的观测指标,才能更好实现风险评价的功效。财务风险的发生,究其根源,与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会受到股权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一定程度影响,因此,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应注重考虑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股权结构、利益相关者等因素。

建立一个适用于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才能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进行准确的预测。其中,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方法和评价的标准等因素是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

1.评价主体。财务风险的评价主体,是由受财务状况影响的相关对象构成,即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诊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时,评价主体应该既有内部主体,又有外部主体。内部主体主要是煤炭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该模型和体系的构建和评价,能够尽早地了解企业经营和财务的现状,提前发现财务风险容易发生的环节,在风险发生之前就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达到提前防范和化解的功效。外部主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业务活动相关者和监管部门,外部投资者等外部主体可以通过该模型和评价体系,更好的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现状进行评价,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

2.评价客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客体应界定为企业和环境两个层面。其中,在企业层面,主要通过偿债能力、筹资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及股权结构、管理层管理水平等方面,对煤炭企业经营现状、资金结构、公司治理等因素进行评价。在环境层面,主要是指对煤炭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价,包括行业经济、国家行业政策等方面。环境层面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外部环境通过改变企业所触及方面将自身的影响渗透于其中,因此评价财务风险,不能忽视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

3.评价目标。财务风险评价的目标应为通过该评价模型和系统,清晰地了解煤炭企业经营和财务管控现状,进而准确地了解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易于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所在,为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提供依据。

4.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分为管理型、财务型和经济型指标。管理型指标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主要来源于煤炭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煤炭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经营效率指标等。非财务指标只能由企业信息披露或某些外在特征体现,非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经济型指标存在于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如市场竞争风险,税收、汇率变动等。

5.判定标准。煤炭企业应在国际、国内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参考行业内部标准、企业经营情况等因素,建立适合煤炭企业的评判标准,对于常见的用来评价的财务指标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一些新兴的用来评价的财务指标和不可以量化的非财务指标可以行业内部对比得到判断标准。

6.评价方法。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是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评价结果的具体手段。现有评价主要包括统计类的方法,例如多元线性判别法等。

从以上核心要素出发,通过对核心要素的正确选取和评判,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更有效地评价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防范工作,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融入风险预警模型中

现行的多种实证性预警模型主要有财务比率分析模型、单变量模型、多变量函数模型及CBR(case-base reasoning)模型。这些模型在评判现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控状况,进而加大财务风险防范的针对性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以上方法归根结底属于静态分析,即都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财务报表的时点性,使得上述风险预警模型普遍缺乏时间上的发展观、空间上的立体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立体的预警能力,从而降低了预警模型的准确度。

由于企业理财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核心的表现为现金流量,因此,企业理财的终极目标是现金流量的数量和质量的最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单盈亏状况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财务风险所在,只有现金流量才能从本质上反映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和危机。因此,应把现金流量分析融入到风险预警模型中,才能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同时,融入的过程中,应把握超前性、敏感性、监控性及适用性原则。

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融入到财务风险预警之后,风险预警模型应分为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分析模块和动态的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模块两个部分。其中,在现金流量预算分析模块中,进行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性评价、煤炭企业现金流量的经营效益反馈等有关现金流量预算的业务分析,该分析结果侧重于企业内部经营者使用,突出显示预警模型的超前性和监控性。动态的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模块主要进行煤炭企业现金流量运营效益方面的相关指标收集和分析,该分析结果主要给外部利益相关者使用,使其更加简便地得到煤炭企业现金流量经营效益的评价结果。将上述两个模块的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从现金流量运营效益方面,将清晰地反映出煤炭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现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环节,大大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融入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与上述所提到的静态分析模型相比,具有多项优势。一方面,该模型是引入了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净额、预算等方面的概念,使得评价模型具有动态性、立体性,而且,现金流量的运营状况和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是真正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的本质指标,这样就能大大增加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另一方面,相比于企业利润指标,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因为受外部金融机构的监管,其数量和质量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当然,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融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获得更大的预警能力,关键点在于编制现金流量动态预算,煤炭企业应加大现金流量预算的投入和管控力度,才能编制出合理和切实有效的现金流量动态预算,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风险传导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并提供了两项风险评价及预警的模型,希望对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有所裨益。J

参考文献:

[1]侯俊芳.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和防控措施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

[2]王雍.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

[3]王万朝.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风险管控[J].财经界(学术版),2016,(1).

[4]梁粉,陈晓园.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J].商业会计,2015,(13).

作者简介: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6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评价预警; 双模型; 实证研究

随着高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对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该课题较为复杂且引入较晚,大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国内目前在定量分析上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企业会计应用较为广泛,而应用在预算会计分析中相对较少。由于现行高校财务报告是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一些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如何用通用化的“企业”财务语言解读和验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程度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应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对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警情预报进行验证和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一)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模型之一,它是亚历山大·巴萨利(Alexander.Bathory)在原有的Z计分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模型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水平,其模型表达式如下:

财务风险评估值Z=A+B+C+D+E

其中:A,衡量企业业绩=(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B,衡量营运资本回报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C,资本结构比率=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D,衡量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度=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E,衡量流动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巴萨利模型指标值高即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强,财务风险小;反之,则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弱,财务风险高。巴萨利模型是Z计分模型更普遍的应用,可在预测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大小。据国外统计,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5%。

(二)功效系数模型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几何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根据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特点,指标数值(即下述公式中的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现实支付能力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银行存款保障率等;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功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功效系数法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都大大提高,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对于财务综合分析来说,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

二、样本的选择及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属性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某中央级预算单位M高校,该学校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列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本文利用该校近三年(用Y1、Y2、Y3表示)的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测度及预警。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了预警模型,对四类变量设置功效系数,如表1。

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权重即可计算出综合功效系数,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分值大小设置财务风险警情分布表,如表2。

三、双模型实证检验

考虑到高校财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前提的,财务报告中没有现金流量表,且事业收支与现金流量具有同步性,为了更通俗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高校会计科目的特点,本文对样本高校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进行了合理的转换,巴萨利模型测试数据均来源于该高校转换后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根据巴萨利模型,结合M高校转换后的会计报表,可以计算出M高校近三年巴萨利模型标值,见表3。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值近三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特别是资本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学校自有资本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以及有形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大幅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财务风险系数进一步降低。M高校整体财务风险趋势如图1。

巴萨利模型帮助我们分析了高校综合财务业绩、资本结构和债务保障程度等指标,对高校财务实力的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描绘,但并不能非常精确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警告程度。所以,下面将运用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运用高等学校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警情进行衡量。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计算M高校近三年的财务风险指标功效系数值,得出功效系数如表4。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Y1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极警”,财务风险极高,财务状况很差;Y2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重警”,财务风险仍很高,财务状况较差;Y3年财务风险为“中警”,表明财务风险逐步减小,财务状况日益好转,但仍不容乐观。M高校财务风险警情走势如图2。

通过观察M高校近三年的警情变动,得出该校近三年的综合财务状况逐年好转,风险系数逐年降低,但到Y3年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

一是该校资产负债率三年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和满意的水平,资本结构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始终偏高,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应收款项和借出款特别是各项基本建设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多所致,所以T2功效系数值很低。

二是该校总负债与货币资金的比值逐年减小,到Y3年基本达到理想水平,财务风险逐步减弱。由于几乎没有对外投资,所以T6值功效系数为100,该项财务风险系数为0。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常大,T7值功效系数很低,主要也是因为该校应收及暂付款中垫付的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大。

三是该校现实支付能力三年也基本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基本周转资金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上,而且该项指标功效逐年提高,Y3年达到了接近5个月的水平。该校事业基金可用比率也较为合理,功效系数值较高。

四是该校收入与支出比较为平衡,基本维持在1以上的水平,每年收入可以全额弥补支出。专用资金占用程度很大,三年该项功效系数分值都较低,加大了财务风险。

通过比较巴萨利模型和功效系数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结果,得出M高校在两种模型下财务风险指数的走势,如图3所示。

很显然,运用巴萨利模型对M高校连续三年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运用功效系数模型对M高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预警的结果相比,二者的运行轨迹是基本相同的。

四、研究结论

(一)巴萨利模型与功效系数模型测度得出的财务风险趋势轨迹基本吻合

将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二者有机结合,在利用不同的评判模型分别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程度测算之后,研究发现,两种模型的应用结果吻合度高,而且所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运行轨迹也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二)两种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测度各有特点

巴萨利模型多用来衡量经济主体财务实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其财务风险高低,总评估值得分情况可向外界表达经济主体实力,甚至预测其是否有破产的可能性。可以看出,该模型侧重的是对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评估与评价,并没有从风险预警的测度角度给出经济主体所面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

功效系数模型是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应用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通过利用高校财务代表性指标进行风险测算后,能够直接给出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更加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两种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2013年1月1日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六十七条“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和第六十九条“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本文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测度和预警中,是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通过巴萨利模型总评估值验证,说明可从高校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等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精确的度量,预测得出的财务风险警告程度可为高校如何应对并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经过本文的双模型耦合性实证分析,说明高校借助本文提出的两种分析模型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具备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由于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下收支不能配比,学校财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等情况也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利用通用的“企业财务”的语言来描述“事业财务”状况,尽管运用大量数据测算印证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科学性,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功效系数模型仍在定性分析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两种模型指标在选取上本身各有侧重,计算结果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偏差。在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析中,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仍需对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做更深层次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今后,对高校乃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应该引入更多的企业会计元素,同市场经济接轨、同企业会计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徐永冬.财务综合分析的功效系数法[J].经济师,2004(7).

[2] 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9-21.

[3] 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双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5] 黄辉.高校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J].统计与决策,2005(23).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价

本文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实现框架是依据2008年最新修订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要素构建的。《规范》中提出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并且提出非营利组织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因此,本文在构建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实现框架时,借鉴《规范》中有关风险评估要素的规定,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三个方面构建其实现框架。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实现框架如图1所示:

一、高校财务风险识别

《规范》中指出企业要准确识别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就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在风险识别时,有定性识别和定量识别两大类方法,定性识别方法包括讨论座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家意见等方法,且应特别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定量识别方法包括单变量模型判别法、多元线性判别法、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

(一)定性识别

(1)矩阵识别法。根据某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及其给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可以确定该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可以表示为低、中等、显著、高四个等级。因此可以把企业每一种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用风险估计矩阵表示。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主要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研究。该方法按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将企业财务划分为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财务危机实现期四个阶段,四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发现财务危机的症状,判断财务风险所处的阶段,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摆脱财务困境。

(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又称为德尔菲法,是企业组织专家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辨明企业是否存在引起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一次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定量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存在多种定量识别方法,本文选用P-S方法。P-S方法即可能-满意度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决策的方法。将P-S法运用到高校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中时,给各指标分别确定最高值和最低值,这样指标体系便存在一个报警区间,如果指标值超过报警区间,则说明某项指标存在风险,进而判定高校在某方面存在风险。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来选择指标,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识别评价体系。通过对有关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的整理,并结合前文对高校财务风险类型的括,本文拟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投资能力三个方面,选取前人大多认可的9个指标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本文选择如下三个指标反映高校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般认为流动比率2:1是比较合适,本文将该观点运用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并考虑到该比率越高,债权人的安全程度也越高。对于高校应更多的考虑资金安全程度而不是盈利能力,因此,借鉴吴智鹏的研究将流动比率调整为高点A为2.5:1,低点B为1.5:1;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度资产/流动负债。理论上,该比率应尽量维持在1:1,过高过低都不合适,并从保障高校偿债能力的角度考虑,借鉴吴智鹏的研究将速动比率调整为高点A为1.5:1,低点B为0.5: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一般而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40%-60%比较合适,并从长期偿债能力的角度来看,该比率越低,高校的财务状况越稳固,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根据李彦立的观点,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最高值为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2。由于高校借贷较少,因此将高校的资产负债率高低点值分别确定为高点值A为15%,低点值B定为60%。

(2)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反映高校使用资金和资产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的能力。本文选择如下三个指标反映高校运营能力:收入支出比率。收入支出比率=一定时期收入总额/一定时期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反映高校对资源利用的能力,这一比率越大,说明高校自我支付的能力越强,进而运营风险越小,一般以0.5为宜。因此,本文将该指标的高点值设为1,低点值设为0.3;招生计划现金比率。招生计划现金比率=本期招生实际收费数/本期招生应收费数若某高校没有学生欠费,则该比值为1,若有学生欠费,则该比值小于1,若有一半以上学生欠费,则认为该指标出现了风险征兆。因此,借鉴吴智鹏的研究本文将该指标的高点值设为1,低点值设为0.4;自筹收入比率。自筹收入比率=自筹收入/总收入。自筹收入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它收入。这一指标体现高校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这一比率越大,说明高校运营能力越强。该指标值最大不会超过1,一般高校的经费自筹率都在0.5以上,部分高校的经费自筹率在0.7以上,比值的大小与当地政府的教育政策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将该指标的高点值设为1,低点值设为0.4。

(3)投资能力指标。

一所高校的资金安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投资发展的前景;反之,高校的投资能力同样也能衡量其资金安全的程度。高校的投资能力越大,资金的安全度越高;反之,则越小。高校投资所带来的成长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是考核高校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的投资能力体现其投资风险的程度,高校的发展能力越大,投资风险越小;反之,则越大。高校的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基建投资、后勤经营性资产投资上。本文选择如下三个指标反映高校发展能力: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该指标至少应大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否则视为该校办企业经营失败。因此,本文借鉴吴智鹏的研究将高点值设为150%,低点值设为某年银行同期年存款利率。2010年我国年存款基准利率为2.50%,本文设定的低点值设为2.50%;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从债权人的角度来讲,这一比率越高,风险也越大,一般来说,负债与资产的比率应维持在50%,但对于高校来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借鉴吴智鹏的研究本文将其调整为高点A为35%,低点B为60%;基建投资支付能力。基建投资支付能力=(基建借款+基建应付账款)/基建年末货币资金×100%。本指标是指主管基建投资的部门为保持正常运行和基建项目能顺利完工所拥有的偿债或付款能力。它用基建借款与基建应付款之和与基建年末货币资金的比值来体现,比值越小,证明支付能力越强。因此,本文将低点值定为30%,高点值定为0。

二、高校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是在财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规范》中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杠杆分析、敏感性分析、投资风险度量模型等,考虑到模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化程度较高的评价方法,因此本文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指对受多个因素影响且具有模糊性的对象做出全面综合评价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高校财务风险受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且每个指标的判断都具有模糊性。

(一)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

本文在采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组织考评”、“教职工评议”和“同级考评”三类对高校领导人的考评指标,是因为考虑到我国高校曾出现过由于高校主要负责人的原因造成财务问题的事件,通过组织、教职工、同级三类高校人员对高校主要负责人的了解来评定高校财务风险影响程度,对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以及三类人员对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评价参考附录一中所示。因此,构建的高校财务风险影响程度模型:高校财务风险总体水平A={B1,B2}={传统财务类变量,新增风险变量};传统财务类变量B1={B11,B12,B13}={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投资能力};新增风险变量B2={B21,B22,B23}={组织考评,教职工考评,同级考评}。

(二)确定评价集

高校财务风险影响程度评价集:V={V1,V2,……,V5}={财务风险极低,财务风险低,财务风险中,财务风险高,财务风险很高}。

(三)设计调查表,收集专家意见

高校财务风险因素调查表(见表3),由被评估学校的10-20名相关人员通过经验、实际数据等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打钩。高校财务风险因素调查表如表2所示:由于各风险因素在导致风险发生时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根据其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权重。这里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权重,不同的对象权重不同,专家可根据对该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会计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等综合考虑得出权重。均值列是由各个专家对同一个指标的打分进行平均得出的。调查表格式如表3所示:

(四)单因素评价

先对B1、B2两大类风险进行单因素评价。各个得分是由在此风险程度上打勾的人数占参与此项打勾的人员的比例得出的。传统财务类变量B1评价表如表4所示。根据指标权重专家意见调查表,确定其权重矩阵为A1,得出变量B1的综合评价为B1=A1*R1。同理,根据指标权重专家意见调查表,确定其权重矩阵为A2,得出新增风险变量B2的综合评价为B2=A2*R2。

(五)综合评价

在以上基础上,再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二级综合评价,根据标权重专家意见调查表,确定其权重矩阵为A,总体评价矩阵为:R=B1B2!"得出风险的总体综合评价B=A*R归一化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高校财务风险水平。

三、高校财务风险应对

高校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风险承受能力,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四种:

(1)对超出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或者具体业务层次上的风险,应实行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可能导致损失的方案。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只有在投资主体属于风险厌恶型,或者投资主体无力降低或转移该风险时使用。

(2)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无意采取风险降低措施的,可以实行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以承担风险。

(3)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单独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风险的,可以实行风险降低。

(4)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希望借助他人力量降低风险的,可以采取风险分担。具体包括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措施。风险应对策略与高校的具体事项或业务相联系,不同的事项或者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事项或者业务在不同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事项或者业务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高校财务风险效果评价

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是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是其完整性与合理性的最终归宿。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入手,分别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含义

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符合合法性的规定;二是指内部控制设计科学、完整、合理,并能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并能起到控制企业风险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这三个内部控制目标。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最关键的地方,如果一个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不是有效的,那么实际上该企业便不存在什么内部控制制度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结果的有效性,只有当这两个要素都有效时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三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是指评价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设计是否合理;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评价为实现控制目标所需的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得到了正确执行。

(二)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

审计人员为了要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首先应当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其次根据内部控制能否防止和发现会计报表有关认定的重大错报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在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时,审计人员不应孤立地关注特定内部控制,而应当关注内部控制整体能否实现控制目标。在确定评价特定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的程序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以下因素:经营活动及其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特定内部控制的性质;特定内部控制的描述方式。

(三)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审计人员为了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应当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测试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时,审计人员应当关注该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由谁执行、如何执行以及是否得到一贯执行。在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审计人员通常实施以下审计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文件和记录;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在评价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时,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并考虑以下因素:特定内部控制在实现控制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定内部控制的性质;特定内部控制未得到执行时带来的风险;被审计单位对特定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的范围和性质。

参考文献:

[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湘潭大学2005硕士学位论文。

[2]林莉:《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研究》,厦门大学2006硕士学位论文。

[3]于志刚:《高等学校负债风险控制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5硕士学位论文。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篇8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中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所说:“我们要获得社会或自然界中的运作方式和知识,就必须穿过层层迷雾。”如果说财务风险是企业理财环境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层层迷雾,那么财务风险管理就像是企业穿过层层迷雾的工具。总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

(1)进行独立评估,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评估。对特殊事项、非经常性事项、重要性事项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2)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模糊处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危机的评价值;确定风险程度标准,预警信号。(3)启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2)降低风险法;(3)分散风险法;(4)转移风险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架构。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由四部分架构而成:(1)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资料系统,以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数据、行业数据。(2)财务预警组织机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应独立于企业内其他组织机构,不直接干涉企业经营管理,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与关键。(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风险补救和改进。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预警的模式。

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外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早,已经有企业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投入实际运用当中。一些常见的预警模型如:(1)单变量模式,即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2)多变量模式,即通过对多项财务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其他措施

1、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投资风险或进行转移来规范分配,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销来降低风险。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因素特别是企业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一项常规管理制度,所以,针对企业我们应当注意:(1)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必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工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2)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跟踪监视机制,对企业的每一项重大的筹资、投资活动以及现金流量等财务风险种类的风险程度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视,保证随时了解和掌握;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这一条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和实施的。(3)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它通过评价会计控制来监督会计部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力求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对财务风险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努力提高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和所面临的风险的特点出发,决定采取什么样的风险管理对策,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寿.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5。

[2]杨根方.财务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探析.财务会计,2007,(9).

[3]金锡万.风险控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黄岩.业财务风险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9).

[5]顾晓安.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财经论丛,2000,(7).

上一篇:小学班级安全概况范文 下一篇:财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