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11-16 23:23:44

电子汇票的风险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1

目前商业汇票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模式,电子化程度较低。商业汇票不仅在签发流转环节未实现电子化,即使在票据到达银行后,持票人委托银行收款时,委托收款银行还需要通过邮局将纸质票据邮寄给承兑银行,由其审核无误后再通过资金清算系统将款项划给持票人。其处理方式繁琐,全部采用传统的手工、纸质处理模式,虽然个别银行依托自己的系统设计开发了网银业务新产品,但该业务中的签发或经承兑、贴现的票据并不能进入其它银行的网银系统,其他银行签发或经承兑、贴现的电子票据也无法与之进行交易并完成资金的收付功能。所以说,现有的电子票据业务在各商业银行之间尚不能互联互通,更谈不上全社会范围的相互认同、接纳和交易使用,它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流通性。这种状况导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票据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阻碍了全国性统一票据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二是经营成本增加,给业务操作如票面审核、真伪查询、书写背书、人工签章、跟单审核、邮寄托收、入库保管等一系列环节带来不便,并且效率低,从而制约了票据业务进一步发展;三是假票诈骗案件频繁发生。商业汇票和其他纸质有价证券一样,在其真伪辨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容易发生伪造、变造和克隆案件。

二、电子商业汇票的启动,对加速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风险可控:商业银行内控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开发电子票据系统,对于电子票据,可以跟踪票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有利于防范票据业务风险,遏制违规承兑、违规贴现等行为,克服纸质票据易遗失、易损坏等缺点;对于系统登记的纸质票据,可以有效的抑制假票、克隆票等犯罪,减少票据案件的发生,提高商业银行的内控能力。

(二)效率提高:商业银行的交易效率得到提高

实现票据交易电子化之后,电子票据从签发承兑开始到背书流转,到最后的托收入账,所有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操作。电子票据通过网上银行接入,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交易在途时间大大缩短,效率极大提升,同时实现交易电子化之后,不存在送票、取票、验票环节,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如节省了装订票据、票据传送、印刷票据所产生的纸张和打印消耗品等经营成本。显著提高交易效率,使票据真正成为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强有力工具。

(三)业务创新: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

在人民银行搭建电子票据市场的公共平台上,各家银行积极响应人民银行的整体规划,研究人民银行规范的电子票据业务制度和统一的电子票据技术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发符合本行经营战略和信息系统特色的电子票据系统,为客户提供便利的电子票据的产品和渠道,丰富银行资金结算业务产品线,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将对企业交易结算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从而改变现有票据市场竞争格局

电子商业汇票管理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务运行效率,促使企业使用电子票据替代纸质票据进行交易结算,纸质商业汇票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继而对现有以纸质票据为基础的票据市场竞争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二)电子商业汇票将部分替代流动资金贷款,对银行的信贷业务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电子商业汇票期限从以往纸质票据的6个月延长至1年,并且目前市场票据贴现加权利率水平仅为2.4%左右,而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两者之间差距接近3个百分点。这些特点将导致企业从降低财务成本出发,倾向于以电子商业汇票替代流动资金贷款,从而对银行的信贷业务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三)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对银行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电子商业汇票要求商业汇票的电子银行系统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较长的付款期限和较高的票面金额要求银行具有更为严格的客户选择机制和风险缓释措施,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线上电子化操作及线下调查评价并行要求更为严密的操作流程,以有效防范操作风险。这些均对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丰富电子银行的服务品种和服务能力

目前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一般只有功能较为单一的账户管理和资金汇划功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立后,商业银行网银系统的功能将从单一的贷记指令处理向票据类信用支付工具领域拓展,并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新型电子增值服务,这为电子银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四、商业银行开展电子商业汇票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电子商业汇票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判断分析,提出如下几点开展电子商业汇票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学习培训,确保电子票据顺利运行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操作环节多,流程相对复杂,风险程度较高。在承兑、贴现、转贴现、付款等业务环节,相关账务处理是由各业务系统联动其他系统自动完成的,自动化处理程度较高,各商业银行要大力加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系统、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的培训,使相关经营管理人员深入了解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实质、熟悉和掌握ECDS系统操作、认真学习人民银行和本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要培养一支“懂业务、擅操作、善营销、促发展”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队伍,为内部管理和客户营销工作提供人力资源基础;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能够熟练、规范地处理相关交易,保证《办法》在全行的顺利执行和业务的正常办理。

(二)抓住契机,大力推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

客户培育和市场营销是制约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关键。各商业银行要认真研究落实客户宣传和营销方案,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结合系统功能,深入分析挖掘对公客户、尤其是企业网银客户的日常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思路,抢占市场先机;要研究建立有效的产品营销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营销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宣传活动。

(三)细化准入标准,强化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

1、严格准入,强化担保,优化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结构

(1)严格优选客户,防范信用风险。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应优先满足优质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和全额保证金承兑业务的需求。除全额保证金承兑业务外,对单纯办理承兑、信用等级低、综合贡献度差的客户,应慎重办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与纸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相同,均应符合《票据业务风险政策底线》及承兑业务其他管理政策要求。

(2)明确条件,强化信用风险缓释措施。客户申请办理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应符合《商业汇票承兑业务操作规程》关于承兑申请人的有关规定,并能够提供符合《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风险缓释条件》要求的保证金及其他担保。

(3)区别对待,严控单张票面金额。为控制票据业务风险,对单张电子汇票金额要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和小企业等不同客户确定不同的最高金额。

2、区别对待,细化贴现业务准入和价格管理

(1)合理确定六个月(不含)以上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准入标准。六个月(不含)以上的票据贴现业务应同时满足承兑人信用等级高,且票据到期日在承兑人授信有效期内的条件。

(2)明确票据贴现金额管理权限,加强大额贴现业务管理。贴现票据单张票面金额超过1亿元的贴现业务,必须履行一定的核准程序。

(四)区别产品和客户,稳步开展电子商业汇票营销工作

对承兑业务,要区分电子商业汇票的不同期限结构和不同客户对象,采取差别化营销策略。

对于有六个月期以下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需求,且满足票据业务风险底线及其他相关管理要求的客户,可采取主动营销策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其采用电子商业汇票替代纸质票据方式办理承兑业务,以降低商业银行业务运营成本、提高电子银行使用效率、增加相关业务收入。

对于有六个月期以上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需求的客户,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对于流动资金贷款较少的优质重点客户,要主动营销,加强宣传,争取其办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于较多流动资金贷款的优质客户,应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密切关注客户动向,必要时适时提供电子银行承兑服务,对于其他客户,在收益无法有效覆盖风险的情况下,不得主动营销六个月以上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五)强化效益观念,提高收益覆盖风险水平

1、强化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风险收益分析,加强收费管理

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承兑汇票手续费、承诺费及其他相关费用,不得随意减免,确保收益有效覆盖风险。不得为吸收存款或收取相关费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盲目发展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总行将在拟下发新版服务价格表中明确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相关收费标准,并根据其业务特点在纸质票据收费基础上适当提高六个月以上承兑业务基准价格。在新的价格管理文件下发前,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手续费暂按现行纸质票据规定执行,六个月期以上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承诺费应在现行六个月期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承诺费基础上上浮不低于0.5―1个百分点。

2、区分产品期限,细化贴现价格管理

六个月期以上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对流动资金贷款具有较强替代作用,商业银行应特别提升对该期限贴现业务价格谈判能力。加强价格管理,根据当地市场价格水平、客户贡献度、同业竞争、信贷规模等因素,细化定价策略,最大限度提高贴现利息收入。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2

同步上线:与其他商业银行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一直以来,由于纸质票据存在容易被克隆、变造、伪造以及丢失、损毁等各种风险,结合自身特点及相关监管要求,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办理商业汇票业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让做”、“不敢做”、“不做了”的状况。“不让做”主要基于相关监管部门对风险防范工作的考虑,“不敢做”是由于自身风险防控能力不强,担心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于是导致对此项业务干脆就“不做了”。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风险防控、产品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特别是年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各金融机构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准入审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再报经人民银行审批,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掌握了辖内机构开办票据业务的自,为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商业票据业务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提高货币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自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组织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都非常迫切希望加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电子汇票业务。其中,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独立开发建设了行内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分别与人行系统对接,而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均表示希望应用农信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一点接入人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业务。因此,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要求和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的需求,立项开发建设了可供多家成员机构共享的农信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平台。

农信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将有助于各成员机构商业汇票业务处理流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使其能够快速、方便、低成本地接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减少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降低接入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开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其他商业银行第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业务创新: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提高了交易效率。由于存储在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的电子票据,通过采用电子签名和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能够保证其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相对于纸质票据容易被克隆、变造、伪造以及丢失、损毁等各种风险而言大为降低;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票、保证、承兑、交付等一切票据行为均在ECDS上记载做成,并支持在线交割票款,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及财务成本,而且将交付及交易时间由几天缩短至几小时或几十分钟,将加速物流和资金流,提升金融和商务效率。针对广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由于商业汇票是关系到几乎所有企业结算或融资的工具,票据的电子化,一方面对其自身的系统建设、业务处理流程带来很大的变动;另一方面,因为ECDS电子票据与传统票据在票据流通和期限等方面的差异,将对其票据资产定价、资产负债管理以及收益水平与结构等方面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以致促进其经营管理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开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将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

服务提升: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重要渠道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开通运行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结算的效率。由于付款期从以往纸质票据的6个月延长至1年,并且目前市场票据贴现加权利率水平仅为1.95%左右,而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两者之间差距接近3个百分点。因此,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现将会对一年期短期贷款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有关方面的据统计,近年来商业汇票平均单笔签发金额多在90万元左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业汇票更多是被中小企业所使用。由于商业汇票安全性和便捷性的提高,加之付款期限由6个月延长到1年,对于企业来说将有非常大的吸引,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短期融资的需要。无独有偶,占全国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近40%,总数达到8万余家的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城市乡村,身边的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农信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开通,无疑将为当地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3

随着风险事件的陆续曝光,银行票据案不断升级,日前,中旅银行等银行20亿票据大案的爆发,令被普遍认为安全系数较高的电子票据接入机制陷入了隐患,也打破了电票“零案件”的纪录。

令人唏嘘的是,与以往小银行踩雷有所不同,今年以来踩雷的多数是上市行或大行,所涉金额巨大,也在挑战银行同业之间惯有的信赖基础。

缘何银行业票据大案频频爆发?是先天缺陷还是后天不足?票据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如何?如何遏止票据风险进一步蔓延?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作为链条复杂、风险高、收益少的同业业务,票据的终极风险是人为道德风险,而加强风险监管和系统控制,减少人为虚增环节,也成为控制票据风险的症结之所在。

人为作案防不胜防

“一些银行票据案后,行里对从业人员管控更加严格,也加强了业务演练,员工个人账户实时监控,入账金额过万都要打报告说明情况。”南方某省会城市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由于最近正在装修新房,和家人的往来账较多,打报告的次数也比较多。

银行的警惕侧面反映了对票据人为作案的无奈。

从记者拿到一本银行内部票据案例分析手册看来,不论是主动犯案、习惯犯案,还是盲目犯案、无知犯案,票据风险的成因多数与经办人员审查不严、违规操作等有关。毕竟没有内部员工的失职或内应,外部人员也很难通过相关审核。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在承兑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由资信状况良好的法人组织签发,并由开户银行承诺到期付款的一种票据,它是企业间相互结算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成本较低的融资手段。毕竟企业只需交纳一定百分比的保证金存款,就可在一定时期内使用银行信用作为到期付款保证。

但是,基于存在背书转让、提前变现等中间流转环节,由于不是企业开户行,没有预留印鉴,中间贴现的银行一般很难核对企业印章和资料的真伪,多数只能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从承兑行的资质上把关。

“以往的纸质汇票中间环节多,相对难以把控,现在电子汇票一定程度避免了这样的风险,出错也只在最初。”业内认为,最近一次河南焦作中旅银行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银行证照和印章的手段,冒用中旅银行名义在其它银行开设同业账户,以中旅银行为承兑行,利用其它银行电票系统接入的方式开具13亿电票的案子大多材料也是错在最初。

“现在大银行承兑汇票都是层层审核,开票权上移,不是柜台想开票就开票,由系统提指令,在下一阶段开票。但有的小银行管控不严,内部人员拿到空白的真票填,由于票是真的,也可以生效,或者流转环节被偷换都很难发现。”

为了防范和控制银行在人员配置和内控管理的差别风险,对于转贴现业务,某上市银行规定仅开放接受大银行的单子,对地方小银行会设置一定额度的授信和门槛,超额的部分则不予受理。

“接收大行的原因,一是风控较严,二是即使企业没钱,大行也会掏钱垫付。”上述经理表示。

票据流通环节增多致风险加大

“票据具有可流通性,主要指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可以背书转让,贴现和再贴现,银行向出票方查询审核票据的真实性,否则票据贴现给银行,银行是最后接棒人,无法向出票行承兑。”多家银行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尽管银行承兑汇票有链条复杂、风险高、收益少的特点,但由于可以通过操作能变化出更多的业绩,也为国内银行所喜爱。

据悉,银行承兑汇票目前主要分为全额保证金和部分保证金,全额保证金为100%收取,部分保证金的比例根据企业信用情况,一般分为10%、30%、50%等几个档位。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制度虚增存款,成为银行业内公开的秘密。1000万的获批贷款在外转一圈后,回来变为1000万的承兑汇票和保证金存款,一笔贷款人为变成三笔业务:短期贷款、票据和票据贴现;而银行人为增加两笔“存款”:保证金存款和贴现派生存款。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仅是虚增业绩使银行人为增加业务,损失尚可控制,毕竟企业状况不好,损失的是同一笔钱。但如果里应外合,不是全额交纳保证金,开票金额与贷款差别过大,如以部分保证金的方式分批撬动多笔资金,融资杠杆将被迅速放大。

“缴纳保证金,企业可以获取存款利息,银行为了搞附加产品,降低贷款成本来放大了业绩。”上述一位银行管理人员说道。

但是,由于可以流通,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签发、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保管、承兑等几十个环节等。总量巨大,链条漫长,也给犯罪分子进行伪造、套取、诈骗和盗窃等金融犯罪提供了巨大空间。

流转环节仍待监管

“票据的终极风险是人为道德风险,纸质票据交易决定了其天然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极大,票据资金将会被中介挪用至股市或其他投资渠道,最终因为出现亏损无法堵漏酿成大案,而依托央行的电子化票据,通过票据交易所等降低风险,也只能够解决部分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交易过程漏洞百出,加上银行人员和外部中介的勾结,让票贩子套取资金并不复杂,甚至通过提供票源、套取流动性,或者管理某些城商行、农信社和农商行的同业户在贴现业务中实行截留利差,娴熟地主导整个过程。

自去年底以来,票据大案涉及金额动辄数十亿。问题多发生在保管环节、返售环节。尽管监管层多次采取检查和自查,但是仍有难以解决的盲区,大案要案常发。

对于业内所称难以解决的盲区,宋清辉指出,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经营中对风险认识不全面,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只注重真票假票等贴现环节的操作风险和到期能否支付的信用风险,对转贴现环节的风险、票据业务本身隐含的利率风险重视不够,导致管理不到位;第二,内控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部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现象屡有发生;第三,缺乏风险监控手段,尚未建立全国联网的计算机控制平台,无法对票据业务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对业务经办人员的行为缺乏刚性控制;第四,部分经营机构利用票据信用风险转化功能进行违规操作,将高风险的企业信用业务转化为低风险业务,逃避授权授信的监控,而市场监管政策的缺失增加票据融资业务的风险源头。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凸显的风险。本文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表现形式;有效对策

银行承兑汇票(Bank´s Acceptance Bill,简称BA)是由承兑银行承兑,由付款人开立,到期后由付款方付款的一种票据。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是用于由延期付款需求和贸易背景的各类企业、医疗单位、机关、学校等企业和单位。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银行承兑汇票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单位的青睐,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盲目签发造成的,基层银行出现的较多。国内一些基层银行在操作和审查上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刻意放松审查条件,盲目签发,造成了企业兑付的困难。在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上,也不按照使用的范围使用,带来信用风险。

2.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审查和监督不力造成的,商业银行出现的较多。按照规定,商业银行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要严格对出票人的资格和条件进行审查,但是现实是一些商业银行并没有做到严格的审查监督,甚至都不缴纳保证金。这样的话,一旦出票人与收票人之间有资金损失纠纷、因没有有效担保、因账户没有足够的资金时,银行就不得不自己垫付,形成了新的呆账,给银行承兑汇票带来了信贷风险。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是一些管理者忽视了对会计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工作管理和监督,使得一些思想不纯正的工作人员因过度追求利益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2005 年平顶山煤业集团物资公司的出纳员张仲伟就监守自盗,把公司的银行承兑汇票折现后购买,给公司带来几千万的经济损失。可见,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着较大的管理风险。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工作人员而言的。一些工作人员因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在工作中常常会犯错,给银行或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如在核算工作中的疏忽,使得票据丢失,在承兑汇票中出一些背书不连续的汇票,票面与背书不足,以及收受虚假汇票等,都是操作风险的体现。

二、产生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原因

1.缺乏健全的票据法律法规。目前国内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只有《票据法》和《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其有相关的规定[2]。而且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尽完善,对贴现及其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较少,在具体的业务员操作上,还无据可依。这使得银行承兑汇票工作缺乏了制度保障,是产生风险的制度原因。

2.缺乏全面的业务操作章程。这主要体现票据查询业务上,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就可以到银行查询票据的真实。然而,由于国家并未对查询的格式和签章有统一的规定,缺乏查询业务的具体操作规章,使得一些银行在办理查询业务时没有章法可循。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查询的方式多样化,给查询业务带来很大的不便,如电子查询、电报查询、信汇查询等。同时,查询的内容也过于简单,收票人智能查询票号是否存在,只能初步确认是否存在假票的风险,而不能彻底确认票据的真伪。

3.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力。这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资格和条件审查不过关,使得承兑中申请人资格信用调查只能流于形式,没有实在意义。同时,一些银行只对票据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对,内部存在着伪造票据,诈骗银行资金等情况,造成了票据风险。

4.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人员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造成汇票风险的罪魁祸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较低,个人业务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低下,在票据的签发、取得、转让以及真伪审查中,无法达到工作标准,甚至因为自身的疏忽,给承兑汇票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给银行或者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针对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业务和风险防范管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制度上保障银行成都汇票风险管理工作。对已经建立好的《票据法》和《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的完善,增设对票据的贴现及其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规定,制定详尽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和管理章程,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制定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建立激励机制,调动银行承兑汇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2.狠抓基础管理,强化风险意识。这主要是针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而言的。一般而言,出票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与承兑银行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是承兑银行有存款账户的有效法人或组织,是真实的业务交易,资金信誉良好,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3.加强内控管理,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建立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包括了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以及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等。这不仅能有效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还能对银行会计的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监督,让每个银行都能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承兑汇票业务。这样,就能让银行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下开展承兑汇票业务,有效规避汇票风险。

4.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银行承兑汇票工作人员是整个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或银行必须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人员通过掌握了受理、审查、催收等方面的业务知识,能有效提高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为规范的业务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该针对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一些现存的违法乱纪案例作为讲解的例子,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更好的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

总之,银行承兑汇票是我国生产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过,目前我国银行承兑汇票工作还存在信用、信贷、管理和操作等风险,要想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做好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内控管理,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狠抓基础管理,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光美.浅谈银行承兑汇票在医院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9(01):27-28.

[2]杨学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1,24(07):11-12.

[3]孙凯.中间业务整合视角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设计[J].经济师,2011,13(09):17-18.

[4]黄建清,李文迎.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推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03):25-26.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5

一、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票据法规不尽完善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规定不是很完善,使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对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少。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章不详尽,会计人员防范风险意识差目前部分省份人行办理再贴现业务采取票据回购的方式,要求由商业银行自行查询票据的真实性,但对查复书格式与签章却未做统一规定,致使查复书格式多样,有系统内电子查询,信汇、电报查询,且要素、签章不一,查复内容过于简单,极易导致票据风险。

(三)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严密会计部门没有相应的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票据风险防范的内控制度,票据前台受理后便不再作检查,或者有的检查只流于对票据金额与票据数量的核对,未做到对票据风险作系统的检查等。

二、防范控制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不同风险种类、特点和性质,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票据诈骗风险,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完善对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有关银行承兑汇票规定,同时制定详尽的有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内控制约。

(2)进一步提高银行承兑汇票的防伪、防诈的科技含量,以机器鉴别票据真伪代替肉眼判断,使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配备各个商业银行的印模与票样,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

(3)做好宣传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

2、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承兑风险,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资金风险控制机制,要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列入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授信管理,从签发汇票的环节上控制承兑风险。严格控制承兑总量,防止过量承兑造成的承兑风险;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信贷承办人负责制和审批制,承办人要认真审查承兑申请人的交易合同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审查承兑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对符合条件可以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人,必须签订银行承兑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且还应该要求承兑申请人提供抵押担保,若该笔银行承兑汇票款项转为逾期,信贷承办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建立监测每一个出票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跟踪检查,建立健全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

(2)要建立严密、科学、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银行承兑汇票属于重要票据,在整个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中,潜藏的内部风险点主要有:会计签发、信贷审查、临柜复审等环节,由此,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就应当包括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会计部门独立的防范风险、检查监督作用,而不仅仅起到银行会计核算作用。对于会计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对银行空白承兑汇票的管理,逐步地用计算机签发汇票代替手工签发,同时,会计部门要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堵塞漏洞,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

(3)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对无法证实交易真实性的票据,一律不得办理贴现、再贴现,加强对票据承兑行和贴现行票据真实性情况的现场检查,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定期通报及处罚制度,切实维护商业票据的信誉和流通秩序。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6

在缺乏好的投资渠道的今天,票据理财开始崭露头角。由于专业性比较强,票据市场之前非常小众化。但近几年,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推广,票据理财也与大众投资者搭上了界。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与银行同期理财产品相比,因具备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一些比较不错的票据类理财平台标的,一经便被秒抢。

然而,随着近期天津银行等3家银行票据案的曝光,不少投资者担心其所投资的互联网票据平台也受到涉及。针对此类平台是否受到银行票据案的影响,互联网票据理财要注意哪些风险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没发现跟被曝光的3家银行有直接合作关系的平台,但互联网票据理财也并非零风险。

互联网票据理财市场兴起

因为专业性的限制,票据理财长期以来是非常小众的投资市场,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票据理财越来越吃香。所谓互联网票据理财,就是借款企业以其持有的合法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担保,通过互联网平台并向个人投资者融资,项目到期后,以银行无条件兑付的资金作为还款来源,归还投资者本息。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6%~7%,最少1元起投,以“高收益、零风险”的旗号招揽投资者。因为投资者的本息来源最终从银行处获得,在票据合法真实、无瑕疵的情况下,除非银行倒闭,否则很难出现逾期兑付的情况。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告诉记者,目前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可以分为4类,一是专业垂直类,如金银猫、票据宝等;二是互联网类,如京东“小银票”、 苏宁票据等;三是银行类,如平安银行小票通等;四是业务涉及票据平台,如开鑫贷、民贷天下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90多家P2P平台有票据相关业务。

据记者了解,互联网票据平台在上线初期大多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融资为主,目前多个平台都在进军商业兑票。实际上,各平台之间的收益率差异较大,目前低的在4%左右,高的能达到7%~9%。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截至目前,票据理财累计规模已达到180亿~200 亿元,其中京东票据领跑互联网票据市场。

互联网票据理财并非零风险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对比互联网票据理财与P2P网贷产品发现,在收益率相差不多的前提下,互联网票据理财,由于银票到期后由银行无条件兑付,安全性很有保证。对比P2P网贷产品的高风险,以及愈发走低的综合年化收益率,其在风险方面的竞争优势使得投资者更心仪。此前,苏宁、京东都推出过年化收益率高的票据理财产品,因其收益率高、额度少,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然而,最近频发的票据案件与互联网平台本身的安全性等因素,仍值得投资者关注和警惕。银率网主编殷燕敏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业从事票据理财的平台,是独立运作的,并非与某家银行建立长期的固定合作关系,最终他们所质押的票据决定了他们与哪家银行打交道。“如果他们持有的票中,出现了出事银行对应的票,则对他们有影响。”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则表示,3家银行的票据事件对P2P网贷行业票据业务的成交规模影响并不大。并且,“目前没有发现跟这几家银行有直接合作关系的平台。”

殷燕敏同时提醒投资者,在发行银行不倒闭、汇票本身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投资者仍然要注意发行平台的信用风险。因为很多的平台为了更好的宣传和推销这类理财产品,会以超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但这种超高的收益率可能是来自于平台的补贴,也有可能平台利用质押的票据进行其他的投资,这样的话,一方面这种高的补贴不可能持续;另一方面一旦票据发行平台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就会导致难以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切莫被高收益诱惑,一定要注意投资风险。

电子商业汇票或能规避风险

在被曝光的银行票据案中,“票据变报纸”的戏码一再上演。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指出,票据违规事件频发事件,问题主要出在票据保管环节。“当前发生问题的票据均为纸质票据,纸质银票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一是纸质银票作为实体票据,转让交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导致一些心术不正的交易经办人员有机可乘;二是银票市场的贴现、转贴现情况没有统一的登记记录,信息散落在各个交易主体,给不法分子留有机会;三是纸质银票在流通过程中还可能被损毁、被克隆,乃至造假,导致难以如期兑付。”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7

现状与问题

从1994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我国票据融资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同时,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集中经营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自己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这些票据专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票据业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角。

票据交易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具有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竞争激烈。从2002年初开始,票据市场贴现利率一路下滑至人民银行规定贴现利率底线2.97%(再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也随之下滑,虽然再贴现利率目前也做了调整,但市场上转贴现利率已远远低于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日显清淡,而转贴现业务的利差也愈缩小。

票据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央银行的扶植下,我国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已由原来的票据签发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到票据专营机构、股份制银行、各类财务公司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境内外资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大型企业使用票据结算更是陡增,票据融资的容量和规模逐年上升。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等因素,从总体上讲,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而与其他企业联手签订虚假商品交易合同,甚至勾结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票据融资手段骗取银行资金,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票据诈骗的现象也日趋增多。

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滞后。票据业务的盈利性与其流动性紧密相连,在当前经营方式下票据的流通大部分表现为票据实物的转移,从而带来了经营成本的增加,给业务操作如查询、交割等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产生风险。这制约了票据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同业合作不足。同业之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导致银行间执行结算纪律松弛不一,无理拒付、压票、压单、拖延结算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同业道德风险;同业票据信息的管理、沟通与合作不够,制约了票据在缓解同业资金紧张、创新业务品种、拓宽经营范围、增加经营收入等方面作用的发挥。

业务潜力未能充分挖掘。银行方面:票据业务政策几乎只限于向大中型企业和大中城市银行倾斜,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上级行,在安排贴现(再贴现)贷款额度指标上,一般较少顾及中小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在银行的需要,以致票据业务存在地区间和银行间严重失衡的现象。由于缺乏相关的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难以充分调动欠发达或基层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丧失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企业方面:不少企业经营者、企业财务人员票据知识欠缺,不能充分利用票据进行融资组合,可以使用票据的业务融资大多通过贷款等传统方式解决,或者是在贷不到款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票据。

贴现票据种类单一,业务品种创新不足。由于当前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薄弱,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量占整个票据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体现商业信用特征的商业承兑汇票交易量很少,交易地域和签发单位仅局限于一些大中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导致票据业务范围狭窄,对票据融资业务的盈利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探索推动发展

首先,应分阶段逐步放开融资性票据,在区域信用环境较好的地区先进行试点,积累相关经验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广。根据行业目前的情况,法人客户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数量及金额均属于各商业银行之首,目前运作成本较低的方案是直接将银行承兑汇票“改进”为融资性票据,即选择一些资信情况较好、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流量稳定的大型企业进行试点,不再强调其签发的单笔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然后推广到效益好、信誉高、管理规范的中小型企业;最后是建立专业性的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和规范的票据交易所,通过严格控制票据再贴现,鼓励转贴现和票据转让行为,活跃和培育规范、高效的融资性票据市场。

其次,实行“一户一行”的主办行管理制度,企业只能在一家主开户银行签发融资性银行承兑汇票,这家银行就是企业的管理行,管理行对企业开票情况进行监控,并采取科学方法对开票限额进行一定的控制。

此外,银行在签发和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时必须如实逐笔将其录入到信贷登记系统中,由于信贷登记系统所有信息共享,当企业签发的票据与其现金流量出现不对称时,银行可以停止对该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还应建立票据融资企业退出机制,约束企业严格守信,对出现银行到期垫款的融资性票据的情况,由监管部门采取警告并勒令还款、黑名单通报直至取消票据融资资格的处罚,淘汰劣质企业,净化市场环境,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防范与监管风险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票据融资业务,减少操作风险。在我国《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贷款通则》中对票据贴现等融资行为的规定不一。《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中未对票据贴现等融资行为做出专门的司法解释,而《贷款通则》将票据贴现作为一种贷款方式。但事实上,票据关系与贷款合同关系的法律权利存在很大差异,应尽快解决这一冲突,统一法律范畴。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对票据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操作加以限制和规范,从法律角度减少操作风险。

积极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票据管理。一是加大票据防伪技术含量,改进承兑汇票操作方法和程序。银行业传统的“凭印支取”审核的办法已远远落后于当今电子化发展的市场现状,要规范建立银行印鉴预留库,实行票据业务自动化、电子化处理。二是建立网络票据业务,发展网络查询认证系统。摒弃目前通过电报查询等为主要手段的检验票据真伪的方式,在电子联行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础上,建立承兑汇票转让电子查询网络系统,对每笔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录入系统,在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时必须通过电子查询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核对,杜绝假票和“克隆”汇票行为的发生。

金融机构要加强内控建设和制度落实。一是开展风险意识教育,使业务人员熟练掌握真假票据的不同特征和犯罪分子的各种作案手段,不断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技能。二是商业银行要把票据业务纳入贷款管理范畴,在办理业务时要按贷款的原则和程序,对企业信用情况,承兑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对业务经办、审查、监督依责设岗,制订出一套出票、登记、查询等较为规范且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和制度,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票据真实性、交易真实性和资金安全性,同时定期组织业务自查和互查,杜绝各类隐患,纠正违规行为,保证票据业务正常有序的开展。

依托银行同业公会组织,建立票据风险联防网络。一是实行系统内委托照票。通过同业公会协调,各行之间票据查询可实行委托照票付手续费的方式完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效确保了票据真实性。二是建立社会信用管理系统,重点支持信誉好、效益佳的企业。通过同业公会组织,建立辖内守信和逃债企业信息档案,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对一批产品有销路、经营效益好、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实行主办行管理,鼓励开展票据业务,实行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联合抵制不守信企业利用票据业务诈骗银行资金和逃废债行为,维护票据市场的信用秩序,实现票据风险的联合防范。

同时,还应加强金融监管,创新风险监管模式,将监管重点放在创造公开、公平和有序的竞争环境上,促进票据融资的规范发展。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将银行承兑汇票纳入银行信用规模总量控制范围。会计结算部门等应按年度确定一个控制额度,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逐级核定票据融资总量,纳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加以监管。

加强对票据业务合规性监管,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强化对经营单位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的定期通报制度和处罚制度,切实维护商业票据的信誉和流通秩序,防范票据风险。

加强对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监管。银行经办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是银行票据诈骗屡屡得逞的根本原因。应重点加强商业银行相关内控制度及人员的监管,对没有认真执行账户管理规定,无原则地放宽开户条件,为企业随意开户;不按规定审核票据,不坚持复核制度;发案后遮遮掩掩,只求追回损失,不及时报案等违规操作等都要严肃查处。

电子汇票的风险篇8

一、关于风险管理创新策略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银行承兑管理中风险管理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完善企业银行承兑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银行承兑管理创新,应该完善企业银行承兑管理考核机制。一方面,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体制,对不同管理人员给予明确的管理任务,这样有利于全面的审查银行承兑活动,同时也可以在问题出现时,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在考核环节,应该包含每一项管理内容,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理得当的员工,应该有明确的奖励,相应的,对风险防范工作除了不得当,使企业在银行承兑过程中遭受到风险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明确的惩罚,惩罚与奖赏都应该与问题程度相适应。

2、拓展风险预防平台

首先,今天的管理过程中又很多内容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一是绝对的程序化可以保证每一项管理内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二是管理有固定的模式,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所以说,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管理,能够更有效的保证管理活动的安全性,实现风险的预防;其次,网络平台实现风险监督防范的全面性,其一是可以利用平台实现管理人员的及时交流,减少沟通时间差带来的风险,其二是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平台的涉及面较广,可以扩大管理内容,这样也能有效的减少风险的发生。

3、跟踪流动性风险

对于流动性风险的跟踪,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在贸易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货物商品交易环节之外,还应该关注之后的价款走向,在银行承兑环节,双方要做到谨慎的审查核实工作,保证双方数据的准确,此外,要做好与银行的沟通工作。总之,跟踪流动风险,就是要深入银行承兑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到每个环节严格依照管理模式进行。

二、关于付款等票务流通管理创新策略

除了风险管理创新策略之外,企业银行承兑管理创新策略,还包括付款等票务流通管理创新策略。付款等票务流通管理的创新,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票务流通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于票务流通环节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在银行承兑过程中,可能需要很多环节,甚至还会有新的企业参与,所以说,在一个有着多个环节的银行承兑活动中,做好管理工作,就需要将多个环节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银行承兑过程的管理,这也就需要建立起票务流通管理机制。票务流通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求企业有成熟的管理系统,对于不同的票务活动,能够有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其次要求企业能够做好不同部门管理人员的协调工作,也就是企业内部能够形成管理体系。再次基础上,建立票务流通管理机制,首先要对全部的票务流通管理工作进行评定,要保证管理机制内部的管理工作可以涵盖所有日常的银行承兑活动,其次要对每项管理工作进行人员与岗位的分配,最后就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新的银行承兑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抽调人员进行专人处理。票务流通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银行承兑管理的整体性,减少因管理环节衔接不当带来的损失,在企业银行承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票务不同管理环节的管理人员的交流

加强票务不同管理环节的管理人员的交流,也是付款等票务流通管理创新策略之一。正如上面我们所说的,银行承兑管理本身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建立起票务流通管理机制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在管理体制上的整体性,但是实质的整体性,还需要通过内部管理人员的交流来实现,只有管理人员之间增加交流,不同环节的管理人员才能对银行承兑行为有一个比较整体全面的把握,这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不同环节的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保证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进而保证管理效果。在企业内部,加强票不同管理环节的管理人员的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会议的形式增进不同管理环节管理人员的感情,实现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日常工作中,也不能完全限制管理人员谨守个人岗位,可以有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总之,管理人员的交流是现在银行承兑活动不断复杂的情况下,企业银行承兑管理创新的必要途径之一。

三、关于票据贴现管理创新策略

票据贴现也是现在企业银行承兑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企业一方来讲,贸易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获得更多资金,所以,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是对承兑汇票处理的重要方式。对票据贴现管理的创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理顺关系

票据贴现活动涉及众多的主体,做好贴现活动管理创新,基础是理顺主体间的关系,进而确定贴现活动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监督贴现过程中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快速高效的完成贴现行为。理顺关系寿险要求企业内领导人员做好总体指导工作,组建出专门的机构完善企业内部奖罚机制;其次要求企业内部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能够熟练的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对之前或之后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可以更好的做好兑现过程中的衔接。对于贴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系网,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能够准确定位贴现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

2、贴现资金投向管理

票据贴现之后获得先进,是企业进行投资和再生产的资金支持,因此,贴现资金投向管理也是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过去,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具体的资金应用情况并不属于企业银行承兑管理的内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贴先后资金投向与贴现过程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贴现资金投向管理创新也应该是企业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创新的内容。对于贴现资金投向的管理,首先要求企业固定贴现资金申请人资格,也就是说,只有确定的人才可以进行贴现申请,这样有利于控制贴现活动申请理由的合法与合理;其次要求资金应用人对资金的应用情况做好真实的记录工作,方便企业的审查。总之,贴现资金投向对于企业的商业银行承兑管理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关于银行衍生业务票据承兑管理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开始逐渐成为银行业务办理中的重要工具,于是就出现了银行衍生业务,银行衍生业务主要包括票据池,电子数据等。所谓票据池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商业汇票鉴别、查询、保管、托收等一揽子服务,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随时提供商业汇票的提取、贴现、质押开票等融资保证企业经营需要的一种综合性票据增值服务。对于企业而言,关于票据池的管理,其一是做好与银行的沟通工作,尽量建立起与银行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这样有利于企业票据行为的稳定性,降低票据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票据管理的效率;其二是企业内部对票据做好分类,同时也要对票据管理人员做好岗位分配,在票据池中不同的票据活动,应由不同的人负责,这样才能保证票据行为的科学性。电子数据,即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也就是企业的银行票据行为,通过银行的电子系统实现,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提高票据行为的准确性。对于银行的电子承兑汇票,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样可以更好的与银行在电子平台中进行业务交流;其次要求企业更新内部电子设备,保证企业与银行在票据承兑过程中对接的及时性。当然,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将所有承兑活动移动至电子平台,更要求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工作方式的创新。

四、关于银行承兑结束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除了基本的风险管理创新和票务流通环节管理创新之外,在银行承兑活动结束之后,企业银行承兑管理活动依然需要继续运行,相应的,管理策略同样需要创新。在银行承兑活动结束之后,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基本的账簿进行记录,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整个承兑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为下次银行承兑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除了要对本企业的银行承兑活动进行必要的总结之外,还应该学习其它企业在银行承兑管理活动中积攒的经验,同时也应该借鉴其它企业银行承兑管理活动的具体管理策略,这样可以为本企业的银行承兑管理活动提供更多的方法。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点之外,企业银行承兑管理创新的策略还有很多,不同的企业因业务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企业银行承兑管理策略,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创新。

上一篇: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下一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