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4 18:48:18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1

1994至2006年,采用手术治疗慢性结肠传输型便秘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31~69 岁,病程2~13 年,排便间隔时间最短7 d,最长23 d,所有病例均存在慢性顽固性便秘,依靠腹泻药物排便,经6个月以上系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排便造影,除外结肠器质性病变和出口梗阻性便秘。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左腹旁正中切口,游离回盲部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结肠,保留回盲部远端5~10 cm肠管,行盲直肠端端吻合。

2 结 果

36例患者手术,手术后复发1例,1例因心血管病变,暂行结肠双腔造瘘术;9个月后行二次手术,盲直肠吻合术而治愈。

3 讨论

便秘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一般指排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的征候群。如:直肠坠胀感,排便不完全或依靠手法帮助排便,7 d内排便次数少于2~3 次者。这里指的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分为慢性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

便秘治疗原则是无论任何类型的便秘,即使是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应首先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只有经系统治疗无效,才能根据便秘的原因,选用不同的术式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多表现为无原因的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肛门下坠及轻度腹胀,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数十分钟至2~3 h不等,排便次数减少,数天或数十天排便1 次。患者多有腹部隐痛,恶心、呕吐,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没有主观便意,几乎所有患者依赖泻药或其他助泻的方法排便。

顽固性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是结肠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病变,因而手术治疗应十分慎重;且手术后约10%的患者仍有便秘,短期内有腹泻、小肠梗阻等[1],相当多的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胃和小肠传输缓慢的情况,需进一步行相关的胃和小肠的动力性检查,确定其传输情况,再行手术治疗。全消化道慢性传输型便秘手术效果不佳,故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实施手术治疗:(1)经排便造影,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检查等除外器质性病变。(2)经2~3 次以上结肠传输试验确诊。(3)经排便造影、钡灌肠、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便秘。(4)钡灌肠、结肠扩张、结肠袋型消失,或是呈节段性消失,肠蠕动功能极其缓慢或消失,结肠无张力。(5)胃及小肠蠕动功能基本正常。(6)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疗效不明显,患者痛苦大,可考虑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很多,1908年Arbuthnot首先提出行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但由于手术切除了回盲瓣,术后短期内出现腹泻,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顽固性腹泻,患者同样十分痛苦;保留结肠的盲直肠端侧吻合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肠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复发率较高。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术式较理想,该术式保留了回盲瓣,术后生理功能恢复较好,术后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严格掌握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适应症,合理选择术式,结果表明,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宝华.便秘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院出版社,2002:188.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13-02

慢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认可,患者易于接受,操作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对其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大便常规检查、X线钡剂检查以及结肠镜检查等局部和全身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5.7)岁;病程1~9年。60例患者在接受诊断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大便次数多、大便稀薄、里急后重、疼痛、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1.2 治疗方法

灌肠方由以下药物组成:黄芩15 g,白芍10 g,苦参30 g,黄连15 g,五倍子20 g,三七4 g,白头翁20 g,地丁15 g,白花蛇舌草15 g,黄柏15 g,石榴皮15 g。具体方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将所有药物浸泡在500 ml水中煎煮30 min,取150 ml的药汁,温度控制在38~40℃。在患者每晚睡觉前,将药汁由直肠灌入,40~45滴/min,10 d为1个疗程。女性经期或者行直肠、手术时不使用[3]。

1.3 护理方法

1.3.1 灌肠前的准备 因为患者肠道的内容物比较多,药物不易吸收,因此在灌肠之前要排空二便,让患者食用易消化食物,保证二便通畅,同时嘱咐患者要注意休息[4]。

1.3.2 器具及药物的准备 选择适合的肛管(通常选择18号肛管),也可以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轻对患者直肠、的刺激。控制灌肠液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肠黏膜对药液的吸收,会让患者产生不适感[5-6]。

1.3.3 灌肠操作方法 患者取屈膝卧位,抬高患者臀部15 cm,肛管的插入深度为10~15 cm,然后缓慢地将药物混合液注入,注入时间>10 min。插管时要注意直肠生理弯曲,缓慢、均匀地注入,从而减轻对患者肠黏膜的刺激,在注入完成以后,再注入5 ml的空气。

1.3.4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病程比较长,患者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介绍治疗的优点及必要性,同时为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病例,从而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由于患者会产生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患者在灌肠时因紧张而导致括约肌收缩,护理人员应让患者进行深呼吸,也可以用指腹按摩患者周围,待患者放松以后再轻缓插入[7]。

1.3.5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少纤维的食物,要多餐少食。对于脾胃不和、脾虚患者避免食用坚硬、油腻、生冷的食物;对于大肠湿热患者不要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腹泻腹痛患者要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戒烟戒酒,并控制饮食。

1.3.6 灌肠后的护理 患者灌肠后,护理人员要控制好保留药液的时间,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如大便量、颜色、形状、次数等。保留药液时间的长短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嘱咐患者多休息,不能下床活动,在有便意时进行深呼吸,从而减轻负压。药物保留时间在2~6 h,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保留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黏膜病变正常,大便镜检正常;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黏膜病变明显好转,发病间歇期明显延长;无效:患者症状、黏膜病变、大便镜检没有明显的变化[8]。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60例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以后,治愈39例,显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7%。治疗时间2~4个疗程;5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0%。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出现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的病变,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慢性结肠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具有病情顽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临床特点,间歇性腹部隐痛、腹胀、下坠、大便不爽、腹泻、便血、肠出血、四肢乏力、发热、失水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结肠炎症状和体征。

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以及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在忙碌工作和学习的同时,忽略了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关注,慢性结肠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还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常出现胃寒肠热及胃热肠寒的错综复杂症候,致使治寒则碍热,治热则碍寒,患者病情久治难愈。同时,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或者经久不治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直肠息肉癌、直肠癌、肠道狭窄及梗阻容变癌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消化系统不适应的相关症状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盲目地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病情进行判断,更不能自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选择了西医治疗,但是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并且采用常规治疗无法治愈此病。治疗慢性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方式主要有中药治疗和灌肠治疗。中医认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同时夹瘀夹湿、伤及肠络、劳累过度、精神因素是诱发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在中医学中,慢性结肠炎属于久泻的范畴,多数是因为饮食失调、湿热邪毒、脾胃虚弱而导致。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以直达病灶,排除湿浊毒邪,从而起到整体治疗的效果。同时,对于进行灌肠的慢性结肠炎患者,精心的护理也极为重要,要从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保持精神舒畅,从而降低慢性结肠炎的复发。

本方中选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芍性苦、微寒,具有缓急、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的作用;石榴皮可以收敛固涩;苦参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黄连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泻火解毒;白花蛇舌草可以除湿、解毒、清热;五倍子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止血、解毒的作用;白头翁性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痢的功效;地丁性苦、寒,入心、肝经,具有破血、清热解毒、消肿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已经证明,白芍对慢性结肠炎患者可以起到抗菌、抗炎、解痉的作用,黄柏、黄芩可以抑制多种杆菌。

本研究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应用于慢性结肠炎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药物通过灌肠技术直接作用于患者体内病灶处,顺利地将患者存留的毒素全部清除干净,对患者体内免疫异常的细胞予以彻底清除,迅速激活了患者免疫细胞的相关功能,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同时,对患者受损的肠道黏膜进行修复,发挥愈肠生肌的作用。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治疗后不易复发的优点,将慢性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萍.慢性结肠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86-5587.

[2] 杨菊萍.新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09,31(10):1579-1579.

[3] 李艳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1,33(4):617-617.

[4] 李晓静,李会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推拿治疗慢性结肠炎5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77-78.

[5] 刘兴颖.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93-93.

[6] 张惠珍,文桂香,刘惠勤.中药保留灌肠合并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71-73.

[7] 李连岁.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深度对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观察及护理[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1):93-94.

[8] 蓝晓维.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2,2(1):326-327.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爱西特;中药灌肠;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结果。主要表现在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滞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其他系统器官损害 [1] 。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的治疗、对症治疗和替代治疗,本文所探讨的治疗方法旨在延缓肾功能的损害。爱西特一直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的药物,在给药途径上以口服为主,但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重,且爱西特可导致便秘,加之中药灌肠由于其作用迅速、可靠、安全、操作简便已引起临床医师们的重视,为使好爱西特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将其粉剂加入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则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7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入选标准为血清肌酐(SCr)在350-707umol/l范围内,除外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及肛肠出血性疾病患者,病例均符合内科学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1.2分组 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治疗组(n=38)。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治疗、控制血压、改善贫血,以及各系统症状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爱西特片口服,服用方法为5片/次,3次/d。疗程为30天,治疗组则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爱西特粉剂加入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用锻牡蛎30g,蒲公英30g,大黄15g(后下)。煎取至100ml,爱西特20片研末加入中药中,高位保留灌肠,1次/d,连续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实验室指标: 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

1.5统计方法 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 SCr、 CCr的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BUN、 SCr均较治疗前下降,CCr较前升高,但治疗组BUN、 SCr下降更显著,CCr上升更明显(P

2.2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 两组治疗后纳差、乏力、恶心、呕吐、水肿、心悸、气促、胸闷等表现均有改善,比率为45%-66%,说明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而治疗组疗效更显著。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往往病情进展较快,有时很快进入替代治疗阶段,此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中药灌肠因其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疗效肯定而受到更多的关注。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关格、肾痨、癃闭等范畴,其病机为脾肾阳虚,浊邪湿瘀蕴结。中药治疗在于泄浊利湿、温补脾肾、活血祛瘀。本研究中所用中药组方中大黄有通腑、解毒、排浊的作用。另外,研究表明大黄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的增生,缓解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清除氧自由基,有利于减慢肾脏的损害,改善肾功能[2]。牡蛎则有收敛固摄的功效,不但能使治疗药物附着于肠粘膜便于吸收,而且能直接吸附肠道内有毒物质,促进其排出。蒲公英增加解毒的效果。在中药组方中加入爱西特粉末进行灌肠,是考虑爱西特的给药方式一直以来是以口服给药为主,但部分患者有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患者口服爱西特后出现便秘,这些因素均导致口服给药依从性和药物效果受到影响。改变其给药方式,既可发挥其排毒效果,又解决了胃肠道症状重的患者难以口服药物的问题。爱西特为活性碳肠道吸附剂,因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从胃肠道吸附BUN、SCr等有毒物质,使这些毒性物质不在体内循环,而从肠道排出体外。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及临床症状的观察,进一步明确爱西特加入中药灌肠的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血BUN、SCr,改善临床症状[3]。该治疗方法临床操作简便,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安全可靠,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尤其对基层医院更加实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69.

[2] 刘继红,朗旭军.大黄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01,33(5);51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4

[主题词] 结肠炎/中西医结合疗法;针药并用

ComparativeStudyonTherapeuticEffectsofChronicColitisTreatedwithAcupMoxibustion,ChineseHerbandWesternMedicine

ShiBin(SectionofTCMandAcupmoxibustion,ShanhaiMunicipalEighthPeople′sHospital,200233)

[Abstract] Purpose Tocomparethetherapeuticeffectsofacupmoxibustion,ChineseherbandWesternmedicinefortreatmentofchroniccolitis.Methods 143casesofchroniccolit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andtreatedrespectively.Results 45caseswereeffectiveintheacupmoxibustion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93.3%;31casesintheacupunctureplusChineseherb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93.5%;35casesintheChineseherb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77.1%;32casesintheWesternmedicine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75.0%.Conclusion ThetherapeuticeffectofacupmoxibustionwassignificantlysuperiortothatofWesternmedicineandChineseherbrespectively,P0.05.

[Keywords] Colitis/TCMWMther;AcupunctureMedicationCombined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在壮年中尤为多见。本病多由于急性结肠炎症不及时治疗或治之不当而致脾胃亏虚,渐转慢性而成。本病临床症状一般较轻,腹泻是主要症状,常伴有粘液或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等。由于病情缓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笔者1991年7月~2000年3月辨证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共143例。随机分为西药组32例,中药组35例,针灸中药组31例,针灸治疗组45例。统计显示4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慢性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结合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发现特异性的结肠改变及在多次粪便检查和培养中找不到特异病原体后,排除其他感染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寄生虫性结肠炎、克隆病、结肠癌等而明确诊断。

1.3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及中医理论分为4型:(1)脾胃虚弱型(针灸组18例,针灸中药组11例,中药组12例);(2)脾肾阳虚型(针灸组13例,针灸中药组9例,中药组11例);(3)肝脾不和型(针灸组8例,针灸中药组7例,中药组7例);(4)湿热型(针灸组6例,针灸中药组4例,中药组5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组(1)基本治则: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止泻。取穴: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止泻穴。脾胃虚弱型补益脾胃,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取肾俞、命门。肝脾不和型抑肝扶脾,取太冲、行间。湿热型:清热利湿,取曲池、内庭、阴陵泉。(2)手法: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止泻穴,施补法,并用温针疗法;太冲、行间、曲池、内庭、阴陵泉用泻法。本文所述用补泻手法为提插捻转补泻。在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停用抗生素和其他与治疗本病相关的中西药物,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2.2 针灸中药灌肠组针灸治法同针灸组,中药灌肠同中药灌肠组,治疗2个疗程。

2.3 中药灌肠组锡类散+红藤30g、败酱草30g、大黄15g,加水150ml煎至100ml,高位灌肠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2.4 西药组用水杨酸偶氨磺胺吡啶结合氢化可地琥珀酸钠治疗3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大便次数正常、成形,无粘液血便、腹痛、无里急后重等症状。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复查,结肠病变消失,结肠炎症消退,溃疡愈合,随访2年未见复发。显效: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明显改善。镜检或造影提示结肠病变明显减轻。好转: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好转,镜检或造影提示结肠病变减轻。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镜检或造影复查提示结肠病变无减轻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4组治疗2个疗程3周后,观察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见表2。

针灸组与西药组、中药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P0.05,显示针灸疗法与针灸结合中药疗法差异无明显意义。

4 典型病例杨××,女,35岁,工人。初诊日期:1999年7月10日。病史: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余,近2月又发作。腹泻多在清晨,每日5~6次,带有少量粘液,伴里急后重,腹痛―便急―排便―缓解的特点,泻后则安。多次检查未发现特异性病原体。后经某院乙状结肠镜检查,肠壁充血,水肿,有结肠粘膜浅表小颗粒溃疡,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先后用水杨酸偶氨磺胺吡啶(SASP)和氢化可地琥珀酸钠治疗,无明显疗效。后服中药及中药灌肠治疗1年,仍未明显好转,近2月腹痛、腹泻又作。检查:神清腹软,左下腹有压痛,可触及痉挛的结肠,肝脾肋下未及,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余(-)。用前述基本治疗法结合脾肾阳虚型的辨证加减予以治疗,经过2个疗程后,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粘液、腰酸等症均消失,大便1日1~2次,成形。镜检复查,肠壁无红肿,浅表溃疡愈合。随访2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5.1 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原理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是脏腑的俞穴,也是脏腑经气输注汇聚的地方,具有健脾化湿和胃、调肠理气温肾的功效。大肠募天枢、胃募中脘与胃经合穴足三里施以补法并以艾绒温针,使脾阳运化有权;温针刺命门、关元、气海益命火、壮肾阳以奏温阳脾肾,腐熟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上巨虚、下巨虚为大肠、小肠下合穴,下合穴的作用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合治内腑的原则,因此取二穴位既能健脾又能加强大小肠分清别浊之功能,起到良好调整胃肠功能的效果。再加上止泻穴(外踝直下赤白肉际处),起到止泻的特定效果。而曲池、阴陵泉、内庭为大肠脾经之合穴和胃经荥穴,用毫针施泻法可清泄肠胃之湿热而达到化湿降浊之功效。而行间、太冲为肝经之荥穴和原穴,用毫针施泻法可产生疏调下焦、清肝泻火、扶脾理气之效果。祖国医学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于这4种辨证分型,在基本治法的前提下分别拟定了健脾益胃温肾、抑肝扶脾和清热利湿的治则,而辨证加减对症治疗。

5.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认为发病和免疫、遗传因素有关,食物过敏、感染、神经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中地位尚难肯定[1]。目前最倾向的一种学说是认为本病于“机体细胞免疫及难辨核状芽杆菌的外毒素以及遗传外源性因素等致病[2]。服用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可能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3]。慢性泄泻病情缠绵,在临床上常见患者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虚象,主要由于脾胃虚弱生化无权而致气血不足,发展为脾肾阳虚。慢性泄泻以本虚为主,理当扶正,另一方面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湿从内生或气机郁滞湿从热化而致热毒蕴盛,损伤脉络,临床上出现腹泻肠鸣、里急后重、粘液血便,治当以祛邪,而针灸治疗正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4]。通过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杀灭病原体的作用,增强免疫,调整胃肠功能抗菌消炎[5]。

6 参考文献

1 王左明.乌梅固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四川中医,1991;(12):29

2 陈国桢.慢性结肠炎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81;(3):11

3 马贵同.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9):1

4 管仲安.四六痛泻治疗慢性结肠炎180例.陕西中医,1992;(8):53

5 殷红英.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辽宁医学报,1999;(4):3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ous colonitis UC)是一种发病机理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病变,以黏膜充血、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结肠其他部分或整个结肠。病变严重者,或可出现10 cm以内的返流性回肠炎(backward ileitis)。临床症状以黏液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本病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国内外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对急性或慢性患者急性发作的活动性UC患者,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也有用硫唑嘌呤维持的。但上述药物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复发,患者难于坚持。UC属中医“久泻”、“肠癖”等范畴,其病位在肠,病变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选取不同方药,并配合灌肠、针灸等方法取得显效。目前,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越来越多的医者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该病进行治疗,本文就此近况作一简要综述如下。

1 中西医结合灌肠疗法

灌肠给药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在肠道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并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局部给药还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胃肠遭到破坏,药物的利用度得到了充分发挥。UC的发作期中医辨证属邪气有余,通常用清热活血解毒之品;缓解期机体处于细胞免疫低下状态,此时用补益药可起到调节吞噬细胞系统,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以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同时中药灌肠对肠黏膜起到直接修复和保护作用,解除直肠动力紊乱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更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有研究者[1]用秦皮15 g,黄连15 g,白芨15 g,白头翁15 g,三七5 g等药煎成药汁加SASP粉末0.5 g,灌肠治疗42例。对照组38例予庆大霉素8万U、甲硝唑0.4 g、生理盐水100 ml灌肠,治疗8周后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7.6%;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3.7%和89.5%。也有研究者[2-4]采用中药和西药搭配灌肠的方法,与单用西药或中药的治疗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溃疡面愈合周期短,疾病不易复发。还有研究者[5-6]采用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汤剂灌肠治疗活动期UC患者30例,总有效率高达96.7%。郭遂成[7]对66例UC患者均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口服,同时以0.9%生理盐水加甲氰咪呱针、锡类散、云南白药和地塞米松针混合均匀,高位保留灌肠,共治愈44例,总有效率97%。耿昌海[8]运用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大黄粉、白芨粉,锡类散加上柳氮磺胺吡啶和地塞米松),同时服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取得了显著疗效。有研究者[9]采用中西医序贯疗法,即在治疗过程中依次采用强的松、SASP、中药、地塞米松灌肠、口服中药的顺序治疗,有效率达96%。李林运[10]使用自制愈溃散(中药新癀片、青黛、五倍子、冰片等药物,加上西药新霉素、马来酸氯苯那敏、复合维生素B2粒等)同沸水配成38℃左右药液,每日晚上睡前排空大便保留灌肠治疗本病46例,结果显示治疗组46例,治愈32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很多,除上述外,也有[11]内服中药,配合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验方溃疡结肠汤进行加减,再选用灌肠方:苦参、白芨、仙鹤草、黄连、血竭、冰片等中药,另加云南白药、甲硝唑、利福平、痢特灵保留灌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1%。

2 中西药口服治疗

柳氮磺胺吡啶是临床上治疗UC的主要药物,其主要起效成份为5-氨基水杨酸,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黏膜释放炎性介质,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达到治疗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下降、溶血等,部分患者难以完成治疗。现不少学者为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

刘华宝[12]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同时结合中药六和汤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UC 30例。西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剂量加减,而中药却根据辨证论治进行加减,如脾肾两虚型加吴茱萸;湿热内蕴型加白头翁、秦皮;气滞血瘀型加丹参;阴血亏损型重用白芍、当归等方法。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其中轻度6例,中度3例,治愈率为30%;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痊愈病例随访6月,无1例复发。史代萌[13]治疗UC 20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组在前述治疗的基础上,加乌梅丸I号(乌梅、干姜、制附子、当归、川椒、党参、黄柏、桂枝、细辛等)温开水送服。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1.00%,远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57.07%)和总有效率(76.26%)。郑高峰[14]运用中医辨证加西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其中湿热型以白头翁汤加减,腹胀加川朴、木香;寒湿型以理中汤合五苓散化裁,粘液量多加芡实、泽泻;脾肾阳虚型以四神丸化裁,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米壳; 消化不良者加神曲、焦楂、炒麦芽。西药配以地塞米松片、复方苯乙哌啶片、谷维素片。统计结果为临床治愈88例,显效17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宋海波等[15]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UC 90例,中药组用自拟溃结汤治疗(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九香虫、广木香、参三七、川连、制附子),西药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经治疗中药组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分别为62%、18%、20%,西药组分别为61%、20%、19%,中西药组分别为69%、18%、13%。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疗效随访维持疗效者,中药组占73%(16/22),西药组占65%(13/20),中西药组占78%(18/23),三组问以中西药组疗效最好(P<0.05)。

3 中西药合用外加针灸等综合疗法 

目前,不少学者尝试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配合理疗、针灸等综合疗法,来治疗UC,由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疗效。

如有学者[16]运用治疗组用自拟补脾散(党参、白芍、茯苓、白芨、扁豆、乳香、没药等药物),腹痛加延胡索,便中脓血加白头翁、地榆。加上保留灌肠慢结1号(白芨、苦参、儿茶、诃子、三七、秦皮等)。药温控制在35℃~38℃,排便后用左右交替卧位或头低臀高位,低压灌肠,并用KDP腹部照射。临床总有效率98.3%,远高于仅用中药保留灌肠的对照组。孔凡立[17]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选取不同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禁食,给予肠外营养,并适当休息及对症治疗;轻中度患者给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病变在直、乙状结肠者,加用SASP灌肠或肛塞。所有患者均选锡类散、黄连素、云南白药加入灌肠液。应用上述药物无效者或重度患者,给予强的松口服,或先静滴氢化考的松。激素不能耐受者,给予硫唑嘌呤。并常规应用甲硝唑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基本缓解23例,部分缓解12例,无好转9例,恶化2例。谢胜等采用[18]肠道水疗即中药肠浴法治疗UC,治疗方法:用无菌电解质溶液(含钠、氯、钙、镁等)加温开水,清洗全结肠后,用溃肠愈中药液(含黄连、败酱草、明矾、五倍子、地榆、黄柏等)进行结肠灌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

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贴穴、针刺手法、耳穴贴敷压籽、高压氧配和灌肠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李丹萍等[19]对治疗40例患者采用麝香暖脐膏(药物组成:麝香、当归、木香、香附、乳香、没药、乌药、肉桂、沉香、丁香、小茴香、八角茴香)贴穴(神阙、关元及双侧足三里),配合电磁波照射以上穴位治疗UC,对照组28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30天后结果提示治疗组40例,近期治愈3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近期治愈11例,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施斌[20]运用针刺手法和穴位的作用,辨证论治本病143例,结果针灸疗法明显优于西药及中药疗法(P<0.05);针灸疗法与针灸结合中药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振甫等[21]采用西药保留灌肠结合耳穴贴敷压籽,治疗慢性结肠炎280例。以0.5%普鲁卡因、庆大毒素、654-Ⅱ,锡类散保留灌肠,并配合耳穴压籽法。选穴采用辨证论治,即腹泻型可选交感、神门、脑、大肠、小肠、脾;便秘型可选三焦、大肠、直肠下段神门;混合型可选交感、神门、大肠、小肠、脾,总有效率达94.3%。宋庆江等[22]采取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治疗组用高压氧的同时合用锡类散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比较纤维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62.5%(P<0.01)。陶首亚[23]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穴取足三里、脾俞、阳纲、意舍、大肠、天枢等;脾虚加三阴交、地机,病久肾虚加肾俞、关元、气海,胆囊炎或施行胆囊切除术者加胆俞、肝俞。宁文鲜[24]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自拟复方灌肠加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栓,同时选用CDB-1型痔疮治疗机进行体外射频疗法。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65例,显效26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经6月~1年随访,治疗组临床痊愈的65例中,复发6例(9.2%),但复发后的症状、体征较以往轻。刘珺[25]自拟中药愈肠灵汤每晚灌肠,配合艾灸天枢、足三里,上巨墟采取隔姜灸,疗效优于对照组。张旭珍[26]采用中医辨证内服、灌肠结合频谱腹部照射治疗,亦获得满意疗效;李劲等[27]选择4联疗法:中药灌汤、口服、脐疗、穴位埋线治疗UC患者122例,痊愈72例,好转41例,总有效率92.62%;宇傲霜等[28]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穴位针刺治疗,腹部TDP照射的综合疗法治疗UC患者69例,取得总有效率94%的疗效。

4 讨论

可见针对UC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临床工作者采用的治疗手段不一。文献研究表明,大部分UC活动期病例在采用中药或中西药合用灌肠治疗1周后,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大便次数趋正常,大便中脓血、黏液基本消失,见效比单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要快。这是因为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病灶,增强局部黏膜吸收的药物浓度,有利于药力充分发挥。且作用时间又长,起到直接抑制细菌,控制炎症,阻断抗原刺激,减轻免疫反应等作用。如同时又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服用中药可显著增强疗效,减轻西药的毒副反应。而缓解期久泻伤及脾,由脾及肾,故温肾健脾为主。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脾虚与免疫功能低下有显著的相关性。而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具调节植物神经和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力和病原微生物诱生干扰素能力,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肠道黏膜屏障,修复损伤组织功能,故后期采用此类药物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导致临床上辨证分型的标准难以统一,重复性差,可供临床工作者共同运用的中药处方或成药不多,急需加强中药及复方的药理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西医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和激素抗炎的方法,作用靶点明确,可伴随而来的毒副作用明显,难以控制疾病的反复发作。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方可取得显著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纪逢春,于海鹰.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28~629

[2] 廉晓露.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陕西中医,2007,28(5):559-560.

[3] 王玉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的体会.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64.

[4] 黄裕民.青龙散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9例.陕西中医,2007,28(9):1184-1185.

[5] 黄华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0例.陕西中医,2006,27(1):55-56.

[6] 邓春英.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3):246.

[7] 郭遂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44-345.

[8] 耿昌海.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4,10:34.

[9] 徐延,朱惠芳.中西医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49例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884-885.

[10] 李林运.愈溃散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陕西中医,2003,24(7):621-622.

[11] 李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陕西中医,2002,23(7):609-610.

[12] 刘华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四川中医,2006,24(4):46-47.

[13] 史代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0例.四川中医,2005,23(1):60-61.

[14] 郑高峰.中医辨证加西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7):41.

[15] 宋海波,陈万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58.

[16] 王耀辉,梁海英.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4,4:21.

[17] 孔凡立.溃疡性结肠炎的综合治疗体会.山东医药,2003,43(10):64.

[18] 谢胜,张志杰,朱初良,等.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3:7-28.

[19] 李丹萍,陈强,易莉,等.麝香暖脐膏贴穴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陕西中医,2006,27(1):49-50.

[20] 施斌.针灸中药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对比观察.中国针灸,2001,21(2):67-69.

[21] 陈振甫,陈莉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8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59.

[22] 宋庆江,王韶华.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79-80.

[23] 陶首亚.羊肠线埋穴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浙江中医杂志,2003,(4):167.

[24] 宁文鲜.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江苏中医药,2005,26(5):29.

[25] 刘瑁.综合治疗溃瘙性结肠炎4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41.

[26] 张旭珍.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3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1999,19(5):51.

[27] 李劲,周立武,任文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特异性结肠炎12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42.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慢性便秘;中医药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便秘一般指便次减少、粪便排除困难,或两者兼有,并伴有不适,如腹胀、腹痛、恶心、纳差、会阴坠胀、排便不尽、心情烦躁等症状的疾病[1]。正常情况下,排便间歇存在较大差异,只要大便不干结,排便通畅,无伴随痛苦者,则不为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局部器质性病变,整体原因,如:疲劳、年老体弱、缺乏运动、腹壁松弛、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环境改变、长期滥用泻药、心理因素,引起整体机能状态改变而导致便秘。因此采取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便秘,能润肠通便,推进胃肠功能,加快肠蠕动,促进大便的排除。具有显著疗效。现将我科室收治138例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便秘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138例。其中男56例,女82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岁;病程5个月~2年。临床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腰骶部酸痛、恶心、纳差、会阴坠胀、排便不尽、便次减少、粪便排除困难、心情烦躁。

1.2方法

1.2.1中药治疗 根据慢性便秘患者进行辩证分型,遣方用药各异。陈树森[2]论治分6型:气虚便秘用黄芪汤加减;血虚便秘用润肠丸;阴虚便秘用左归饮加减;阳虚便秘用半硫丸或济川煎加味;脾约热秘用麻仁丸、若肝火亢盛者用更衣丸;气滞便秘用六磨汤加减。

1.2.2黄波[3]用黄氏响声丸结合运动治疗习惯性便秘,患者服药和运动后,起效时间为22~30w;总有效率为94.4%。

1.2.3针灸治疗

1.2.3.1毫针疗法:丁曙晴[4]等按照罗马111诊断标准,在慢性便秘诊治平台下系统纳入中度便秘患者31例,共分两组穴位,交替采用,其中第1组穴位: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第2组穴位:大肠腧、肾俞、八缪、四海聪。1次/d,20d为1个疗程。结果31例患者临床痊愈15例,好转6例,有效6例,无效4例。

1.2.3.2电针治疗:夏于琼[5]选用殷门穴电针治疗便秘5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4%。

1.2.4拔罐治疗 白亚平等[6]闪罐法治疗便秘,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拔右水道、右腹结、右大横、右天枢、神阙、左天枢、左水道、左腹结、左大横。每穴闪罐10~15次,留罐0.5min,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然后让患者取俯卧位,大肠俞拔罐15 min,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不在服药;好转:症状减轻,需间断服药以助排便;无效:症状无改善,需加服其他刺激性泻药以助排便。

2 结果

我科收治138例慢性便秘患者,治愈98例、治愈率71.1%;好转38例、好转率27.7%;无效2例、无效率1.2%;总有效:136例、有效率98.8%.

3 讨论

长期便秘患者,一般依赖润肠性或刺激性药物排便,干扰肠壁正常蠕动和吸收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会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造成肠功能减弱及紊乱,中药学辩证论治的理论,擅长调理的作用。根据"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和"六腑以通为顺的原则",治疗以通下为主[7];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改善脾虚大鼠胃肠推进功能,调节胃肠动力异常[9];麦冬能润能通、以利大便通行;玄参壮水制火、滋液润肠、以解热结;白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能止泻又能通便,使肠道分泌物增加,肠蠕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达到润肠通便作用。王秀珍[8];便秘因肠蠕动迟缓,导致肠传导功能失调,按摩腹部能够给局部以机械刺激,加快肠蠕动。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时间缩短,肠蠕动及便意增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结合针灸等治疗提高效果,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络属脏腑,通过针灸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其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

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便秘,无毒副作用,且方法较多、辩证的应用,可以通过调整药方、给药方式,避免临床长期使用泻药加重便秘的不良反应,同时疗效确切、优势明显;近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春英,管仲安.肛肠病新论[M].第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习,出版社,2003:91.

[2]陈树森.老年性便秘诊治体会[J].江苏中药,1996,17(12):23.

[3]黄波.黄氏响声丸结合运动治疗习惯性便秘38例[J].现代医学卫生,2008,24(4):580-581.

[4]丁曙晴,丁义江,王玲,等.针灸治疗慢性便秘31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医学刊,2008,26(2):434-436.

[5]夏于琼.电针殷门穴治疗便秘50例[J].中国针灸,2002,22(8):541.

[6]白亚平,吕金仓,吴中秋.闪罐法治疗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1.

[7]荣文舟,主编.便秘[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5-302.

[8]王秀珍.指压点穴加按摩治习惯性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1.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洗肠;中药;慢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45-02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炎性肠道疾病,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临床多采用口服西药或传统保留灌肠的方法,疗效欠佳。近几年来,洗肠因其安全、舒适、有效等特性,在国内广泛应用。我科自2001年8月引进西班牙Transcom公司的HC-2000型半自动洗肠机,配合科室自制中药治疗,先对3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传统保留灌肠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经我院电子结肠镜明确诊断和大便培养确诊。临床症状依据1992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会议制定的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且稀薄、腹痛、反复发作、便后疼痛缓解。随机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9~75岁,病程1.5~10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3岁,病程2个月~10年,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药物组成及制剂

1.2.1灌肠方组成白及10 g、地榆15 g、白矾3 g、甘草10 g、苦参15 g、黄柏10 g。

1.2.2 制法用水500 ml浸泡上述药品0.5 h,然后用全自动煎药机文火浓煎成150 ml药液,密闭备用,作为洗肠中药药液。

1.3治疗及护理

1.3.1 一般治疗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以易消化、少纤维、富有营养、高热量饮食为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戒烟酒。

1.3.2 心理护理祖国医学认为结肠炎与七情、饮食有密切关系,精神抑郁和焦虑与本病的发生和病变有较为肯定的关系,紧张情绪可造成神经兴奋性增高,刺激肠蠕动,因此护士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多关心体贴患者,解释所进行相关治疗的特点及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适时地关心患者,掌握其情绪状态,并耐心听取和分析患者的主诉,赢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的精神刺激因素,进行循证护理。

1.3.3 病情观察洗肠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排泄物的性质和量,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并给予相应处理。对初次洗肠感到不适而出现刺激症状者,操作者可将手放于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并让患者深呼吸,帮助缓解症状。

1.3.4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洗肠治疗。

洗肠方法:洗肠前,由专业医师询问病史,并进行常规检查(含肛诊),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洗肠治疗,洗肠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护士将肛管缓慢插入5 cm,然后嘱患者仰卧、屈膝,通过洗肠机将纯净加温的水注入患者肠道内,对整个大肠进行清洗,并辅以腹部按摩,整个洗肠过程40~60 min,总进水量控制在20~30 L,反复进入结肠,直至回盲部,将结肠内的粪便、毒素、坏死脱落的黏膜及分泌物稀释、软化,排出体外。当确认肠道已清洗干净后,将已制好的中药300~400 ml导入结肠内,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保留20~30 min后排出。治疗时间为3 d 1次,症状明显改善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1个月做6次。

1.3.5 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室自制的中药灌肠液50 ml,每日两次保留灌肠。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9月山西临汾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上制定的疗效标准。分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及恶化。

2.2 治疗效果

两组在治疗3 d、7 d及30 d后观察评定疗效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在3 d、7 d及30 d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疗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3 d、7 d及30 d疗效对比中,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46%、83%、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70%、73%),两者疗效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西医常以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短期疗效较佳,但复发率高,同时存在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及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慢性结肠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在治疗上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以中药煎剂的给药手段为特色,其疗效已获得了普遍的肯定。但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经常因为粪便未彻底清除,不利于药物的灌入和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等缺点而影响治疗效果,特别对较高位置的炎症,因药物无法到达而严重影响疗效。为了解决中药灌肠的不足,我们引进了洗肠机,它是一种使用高科技设备对大肠进行保养及治疗的方法,通过反复进水和排水过程,分段清洗大肠, 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药物与肠道的接触面积,保证接触时间,能够较快地调整并改善肠功能紊乱,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修复损伤的肠黏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消失,而且此疗法能使药物到达结肠深部。

通过我科大肠水疗中心对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对比观察,表明中药洗肠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了确切疗效,同时避免了口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及传统保留灌肠用药范围小的弊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良方。

[参考文献]

[1]黄乃健. 中国肛肠病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95-912.

[2]张子尧. 经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6):90.

[3]张德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37,89.

(收稿日期:2008-01-07)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慢性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慢性肠炎,多以结肠炎为多见,是一种慢性结肠黏膜炎性反应,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因其性质和发作特征不同,有许多分型,属易复发病症。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国内报道例数明显增多,对其治疗方案和效果各医院报道不一,尚在进一步探索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肠炎,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病历60例均为慢性肠炎患者,对磺胺类药物均不过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9)岁,病程(10±5)d,初发13例,复发27例。直肠炎8例,左半结肠炎10例,直乙结肠炎13例,全结肠炎9例。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1±10)岁,病程(11±3)d,初发10例,复发10例,直肠炎3例,左半结肠炎6例,右半结肠炎4例,全结肠炎7例。所有病例均为肠镜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0.25 g)0.5 g,口服,1次/8 h。

1.2.2 治疗组 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5型:寒湿泄泻型,散寒化湿,予霍香正气软胶囊(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0.45 g/粒)3粒/次,3次/d;阳虚夹湿型,温运脾阳,健脾益气,予附子理中丸(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9 g/丸)1丸/次,2次/d,和健脾丸(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6 g/丸)1丸/次,2次/d;湿热泄泻型,清热利湿,予葛根芩连片(甘肃河西制药有限公司,0.5 g/片)3片/次,3次/d;脾胃虚弱型,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予参芩白术散(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10 g/袋)10 g;肝气秉脾型,抑肝扶脾型,予柴芍云君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9 g/丸)1丸/次, 2次/d。15 d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服药期间每3 d复诊1次或电话随诊,结束后1周每位患者均复查肠镜。

1.2.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肠镜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肠镜复查肠黏膜基本修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好转。

1.3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0%,肠镜下炎症程度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0%,两组差异显著。见表1。

3 讨论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范文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