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5 03:02:30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1

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党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这次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一次党史工作专题会议。这既是有关方面数年力推的结果,也是迎接建党9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此前,中央已经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被明确列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要求把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三个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一部中共党史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看你是否真的想学,想学什么,怎么去学。

其一,要“求真”。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践表明,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89年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学习党史,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忌不求甚解、不求真解,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一定要认真、系统的学习,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其二,要“求深”。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能常驻人心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恢宏的小细节,而那恰恰是历史的魂魄、历史的精髓。它传递出的情感价值,温润着一代又一代;它传达出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一辈又一辈。学党史,知党史,需要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应用。要由许多“小细节”里品出“大关节”来。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深刻体会、深刻理解、深入应用,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历史,切忌“一曝十寒”、“虎头蛇尾”,要坚决做到学不深入不放手。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常学、多学、深学、学深、学精、学透,要立足于研究性地学,而不是应差式地看,而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反复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深刻地认识党史、客观准确地借鉴运用党史。

其三,要“求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党史,也必须秉承这种传统和精神。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经验,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总结,才能使党史有效发挥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一要联系实际学,不能像读天书一样,不入心、不进脑;二要注重实效用,要注重发挥学习党史对理论创新、资政育人乃至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要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好坚持科学发展、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充分借鉴党史经验,解决好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打好党的组织的坚实基础。

其四,要“求新”。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不是教条,切忌照搬照抄。我们今天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重点在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历史之树常青。党的历史是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历史,就是要从中吸取成功的宝贵经验,防止失败的教训在当前重演。要通过党史的学习、借鉴和运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理想信念上有新增强、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有新贡献、在服务群众上新作为,不断谱写党的建设事业新篇章。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学习方式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come into an experimental stage.It changes a lot as compared with present teaching system.The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 will replace the present history programmed.What does It mean?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to the programmed in History teaching over a hundred years,making contrast between the present History programmed and the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introducing the concep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e latter.It illustrates that it is a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istory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to replace the programmed by the curriculum standard.In order to fit to the new curriculum,History teachers should be well prepared.

Key Words:History programmed,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curricular objectives,studying method

目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审定了各科实验教材,并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了新课程的实验工作。2002年秋,试验区将以十倍的规模扩大,到2004年中完成实验。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灵魂是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18个课程标准中,涉及历史学科的有:《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以及小学《社会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课程标准”取代现行的“教学大纲”这一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新课程的启动对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历史教师怎样才能适应这些新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实际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声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甚至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来了。

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反映了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演进。回顾20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其实,“课程标准”在我国并非新词。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在教育改革方面,设立新学堂,制定新学制。清政府在各级学堂章程中,就有《功课教法》或《学科程度及编制》,这可以说是课程标准的雏形。民国初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明确以“课程标准”作为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40年。其中,民国时期颁发的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纲要(含修订本等)共计有18个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在1950年颁发了《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53年,我国学习苏联的做法,教育部着手制定教学大纲,于1956年颁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这套大纲在使用中,各地反映要求过高、分量重、内容深。1957年,教育部发出精简教科书内容的通知,调整教学内容。1963年,教育部又制定了《全日制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这两个大纲对1956年大纲的内容作了很大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0年进行了修订。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布了一套新的《全日制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1990年又颁发了《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

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进行了修订,并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教育部又对试用本作了修订,颁发了试用修订版。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1996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并于1997年起在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试用。2000年1月,教育部对试用大纲作了修订,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扩大了试验范围。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

回眸百年,我们看到,我国的历史教育与时俱进,首先经历了由历史课程标准到历史教学大纲的演变。建国后,由历史教学大纲取代历史课程标准是时代的产物。这种变化与我国当时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历史教学大纲作为我国历史教育的指令性文件,对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学大纲在我国四十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自身建设虽渐趋完善,但仍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正惟如此,目前进行的这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拟以“课程标准”取代现行的“教学大纲”。这样做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同时也是迈向新世纪之际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它还反映了我国的教育正在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潮流之中。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一,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或谓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如教学大纲)。它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凡达到基本标准的学生都是成功者。

其二,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这种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其三,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意在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

其四,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获取结果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与变化。

总之,新课程就其理念而言,它的出发点是学生,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下我们试以《全日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一版)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8月第三版)为例(以下行文中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大纲”),进一步说明历史教育这种演进与发展的趋势。

首先,在体系构成方面。“历史教学大纲”由六个方面组成:导言、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历史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部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比历史教学大纲涉及的范围更广,要求更具体。宏观上,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段,即1—3年级、4—6年级、7—9年级。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国家制定的是7—9年级的历史课程标准。因此,历史课程应突出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中提到“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二,在课程目标方面。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思想教育三项任务。历史课程标准则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主要区别在于:

(1)历史教学大纲所描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课程标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2)在知识与能力要求上,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还提出了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表达能力、历史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增加了有关“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和“强化民主与法制的意识”等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4)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重视从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到独立判断的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改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两点:一是“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二是“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方面内容是现行历史教学大纲所未曾涉及的。

第三,课程内容方面。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每个板块由内容概述和内容要点两部分组成,基本按历史发展的时序选择较为系统的教学内容,内容要点部分只有知识点的罗列,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没有作出规定。

课程标准在内容选择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注意体现时代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内容。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内容标准根据课程总体目标,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改变“难、繁、偏、旧”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可以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内容标准的概述部分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二是基本的技能、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学习主题部分共有九大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每个学习主题又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的内容按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提出能力要求。如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学习主题的具体要求是:(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这里,凡在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凡在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凡在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其二是教学活动建议。仍以该学习主题为例,要求:(1)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2)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编写一期板报。

第四,课程实施方面。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其中“教学建议”中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它相当于大纲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对历史观、史论结合的原则、历史知识的联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提出了要求和建议。除此之外,历史课程标准还要求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以此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五,课程评价方面。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估”部分对评估的目的、原则、对象(教师、学生)以及评估的形式和手段提出了一些粗略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则在“教学建议”中的“评价建议”部分阐明了评价的指导思想,介绍了一些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建议。

以“教学评价”这一教育理念代替“教学评估”,反映了历史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从本质上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防止仅仅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课程标准还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判应该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不仅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问题,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是我国历史教育发展与演进的重要表现,也是历史教育转型的重要标志。这种变化反映了当代教育的理念特别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要变化。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认清这种变化,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并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历史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先做一些准备:

首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历史课程标准》等指导性的文件,树立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发展。教师要做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促进者而不是扼杀者。历史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它的直接目标是学生的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美与升华,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换言之,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实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具有牢固的课程目标意识。历史教学中所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就是全面贯彻落实课程目标。即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参与,发展个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的推进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努力,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课程计划与标准的执行者,同时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具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使用者。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自身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的研究是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对自己行动的研究,研究的过程是在行动中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行动而研究,为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而研究。

第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接受式的学习几乎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这种局面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的研究性学习: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可以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它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展开提供了空间,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历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中要充分展开教学过程,不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条件,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3

关键词:读议练讲;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多种新的教学方法都粉墨登场,而读议练讲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价值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历史课程的价值,能够确保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就对如何将读议练讲教学法应用到“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中为例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读议练讲四个环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组织学生进行读读

读是基础,也是保障“议、练、讲”三个环节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更是读议练讲教学法的第一步。所以,在该环节,我们要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阅读、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并提出自己未能解决的相关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读一读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等。在学生阅读结束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比如,有学生提出:太平天国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

还有学生提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更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出现天京?

……

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产生的疑问,这不仅能从侧面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组织学生进行议议活动

既然学生提出了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学生所要议论的问题进行完善,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互相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强化学生的认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这场内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

组织学生结合初中时期所学的内容以及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对上述的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也能保障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三、组织学生进行练练活动

所谓“练练”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环节,即:学生思考和解答为加深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而设计的练习,通过练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一来也能够检测学生“读”“议”的效果,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来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下面几道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即:

(1)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资政新篇》是 提出来的,为什么没有真正实行?

……

组织学生自主解答上述的练习题,并从学生解答的效果中分析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哪些地方没能掌握,哪些地方有待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比如,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资政新篇》为什么没能真正地实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仅是死板地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说明,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讲讲”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

四、进入讲讲环节

其实讲讲是贯穿于整个读议练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者身份,不是说学生在读、议、练环节教师就可以站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无所事事,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或者是点拨,同时还要从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这样才能为“讲讲”环节提供方向,才能真正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所以,在该环节,我主要针对“天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包括哪些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这场内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资政新篇》为什么没能真正的实行?”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读议练讲”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4

重庆市明年高考就将面对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等三大版本。而且高中历史教材与初中历史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一改过去通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变成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史,依文明史观把历史划分成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大块,分别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三大专题;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分成三大必修和六大选修教材。最为重要的是本轮课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课改理念,比如,转变传统的教材观,要从以前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一种使用教材的静态过程转变成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课程目标上提出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级目标,课程标准是新高考的核心,课程理念是新高考的灵魂,课程目标是新高考的取向。所以,以上这些新变化将给高考历史备考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在历史课改“一标多本”的背景下,怎样来复习备考,特别是怎样来累积历史主干知识,我认为正确把握“宏观知识”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那么,什么是宏观知识呢,宏观知识就是指按照历史的时序性或因果逻辑性所形成的宏观知识体系或者知识架构,它超越了孤立的单个主干知识点,一般体现为单个知识点按一定规则的叠加。

为什么宏观知识的把握在课标历史高考复习中如此重要呢?首先是基于“一标多本”的教材现实。课标始终是复习的中心和灵魂,高考备考必须在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依据课程标准来整合教材;其次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尽管当前多种版本并存,但学生面对的始终是单一教材,而不同版本史实呈现差别较大,即使同一史实的叙述也详略各异,表述有别。所以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过程中需要搭建主干知识的架构,而不必在太细、太偏、太怪、太难的具体单个知识点上打转;最后是基于课标历史高考的实际。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都要在课标历史高考中彰显,可新高考测试的有效度取决于学生学科思维与学科涵养的高低,而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科素养的形成要依托基本主干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宏观体系上来更加优质高效的把握主干知识。

那么,在新高考的复习备考中如何来把握宏观知识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复习备考做法谈一点浅见。

首先,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宏观知识就是教材前面的目录。目录中有单元与课,再把每课的目加上去,就形成单元、课、目的三级体系,这样的体系时序性很明确。当然,这种目录结构必须用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来优化,才能提高适用效度。

其次,课标历史三本必修教材都自成体系,自成专题,比如必修一为政治文明历程,讲述人类古今中外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历程,其核心为制度文明,由此可据此建构如下宏观知识框架:

最后,在具体的复习工作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创新宏观知识。比如,可用一个事件的内在逻辑结构来建构宏观知识,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原因)-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条件)-怎样开辟新航路(过程)-新航路开辟有什么价值(影响);可用一个事件与其它事件的关联建构宏观知识,例如,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影响:(如下)

也可以一个中心问题来统领主干知识,形成宏观知识,例如,《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可以选择“英国近代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作为中心问题,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议会和君主立宪制;18世纪后期,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行政权被架空,成为虚君,代议制得到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更多的议会议席,代议制得到完善。还可以一个热点话题切入历史建构宏观知识,例如,民生问题、人权问题、交通问题、市场问题、留学生问题、人口迁移问题、工业化问题、城市化问题等等,这样的话题的选取,既要考虑热点,又要切合主干知识,还要体现课改理念的价值观引领。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5

讲话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通常指重要会议上领导的发言稿件。以下是小编收录的在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各位常委,同志们:

今天常委会议的议程已经进行完了,刚才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吴江同志代表市政府通报了全市“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的相关情况,让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前的工作情况,更有利于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此次专题议政由自生同志牵头,办公室、研究室、资环委具体抓落实,会前考察学习了外地的先进做法,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充分准备。6位常委和委员代表,分别从出行便捷化、消费多样化、医教便利化、市民多元化、城市景观化、治理现代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专题议政发言,大家的发言质量很高,都根据各自行业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务实的对策建议。这就是我经常讲的,只要肯下深水,充分调查研究,我们的参政议政就会有深度,建言献策就有力度。学习是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议之前,我们专门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了党史学习教育,非常有必要。省政协的常委会也安排了半天学习。今后,常委会原则上要安排半天专题学习,邀请一些专家来进行辅导,这要作为一项制度固化下来。

下面,结合近期工作和本次专题议政主题,我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初心使命,凝聚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年2月,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省委、市委也相继作出重要安排。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重点把握三个着力。

(一)在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上着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决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政协系统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对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于引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全市政协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牢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活动等工作,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助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助推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贡献政协力量。

(二)在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上着力。指出,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要切实感悟思想伟力。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党章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协委员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前不久,党史学习教育市级领导班子中心组赴夹金山学习,“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但我们的红军靠着一种理想信念、一种精神,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了夹金山。4月份,我带领政协机关干部前往仪陇县、巴中市,参观学习了朱德故居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大家的感悟都很深。朱德同志抛弃了高官厚禄执着追求党组织,寻找真理,靠的就是一种信念的支撑;我们很多老一辈革命家,陈毅、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等都是始终坚守一种信念。理想信念高于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教育来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始终保持政协人的奋斗姿态。

(三)在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作用上着力。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终落脚在行动上。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做对党忠诚、“两个维护”的表率,发挥政协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作用,为推动眉山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力量。要充分发挥历史思维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问题,他在论述一系列重大问题时总是从大历史观着眼,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学史力行的引领作用。学党史,要从实处着眼,用实绩说话。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治眉兴眉“136”发展思路,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开放发展、成眉同城、项目建设、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高效履职尽责,助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助推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城市,增强城市活力,助力建设高品质宜居城

(一)充分认识到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眉山城市生活服务品质显著提升,硕果累累。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市民素质等全面提升,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得到长足发展,开放崛起势头强劲,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城市活力竞相迸发。成绩有目共睹,值得充分肯定。当前,全市在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新征程上,要以建设“文化城、公园城、活力城”为重要抓手,建设成都都市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城。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是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的高定位、高要求,也是高起点、高标准。眉山作为“圈中圈”机遇难得。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是建设“文化城、公园城、活力城”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重要支撑。这既是市委贯彻中省要求的眉山实践,也是眉山开放发展的必然路径。要充分认识到,眉山城市生活服务品质的高低,影响着市民生活的便捷性、舒适度,关系着对人才、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更高要求的积极回应。这既关系民生福祉,又关系眉山发展。

(二)牢牢把握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的核心内容。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兴,提高城市生活服务品质,要以人为核心,应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的,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的生活更美好。要准确把握经济发达、生活舒适、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等丰富内涵,今天我们的专题议政也是围绕这些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议政建言的。要把握好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与增强城市活力,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把握好在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关键领域顺势而为与乘势而上的关系。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前些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率先建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城市品质实现质的改变,市民一致好评。再依托湿地公园,通过突出文化特色,严格风貌管控,打造了东坡水街,现在游客络绎不绝,成为网红打卡地,眉山的人气、商气、名气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显著增强。一个公园带活了一座城,这是久久为功的事情,这个经典案例值得深入研究,对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有很多启发。

(三)扎实做好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增强城市活力的重点工作。刚才,市政府通报的情况也指出了,眉山城市生活服务品质还存在一些短板,城市活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市委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重点任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扎实做好重点工作。

一是紧抓民生实事不放松,补齐服务短板。民生实事是提升城市生活服务品质的重要抓手,也是补齐短板的有效举措。我们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联系社会各界,有贴近群众的优势。要千方百计把民生事项做好,让老百姓看得见、感觉到,要围绕基础设施、医疗健康、生态环境、文化教育、便民服务等方面,分专题研究解决路径。从200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开始每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又实施了30件民生实事,涵盖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事关城市生活服务品质的方方面面,民生实事项目从收集、票决、监督实施、完成考核等,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制度,要继续实施好民生实事这一制度,从百姓身边事做起,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水平,让城市与市民紧紧连在一起,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二是紧抓文化发展不放松,增强城市活力。苏东坡是眉山最大的名片,要传承创新东坡文化,深入挖掘三苏文化、长寿文化、竹艺文化,加快打造三苏祠精品博物馆、江口沉银博物馆,围绕近年来招引的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文旅事业繁荣,提升城市魅力。进一步抓好城市品牌打造、宣传,用好苏东坡、生态环境、天府新区这三张名片,提升眉山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使眉山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时尚活力城。

三是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提升城市品质。近年来,眉山招引了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圈建设、公共服务品质等实现长足发展,新海书记在市政协四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已处于发展潜能‘集中释放期’,项目蓄势待发,不得不冲”。要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百亿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把重大项目打造成为高品质、高品位的产业标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力、带动力、支撑力作用,全面激发城市活力,为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天的专题议政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效果非常好。政协常委和委员分布在各个领域,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多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为眉山又好又快发展添动力、添活力。

三、认真对照全年目标任务,总结盘点半年工作,确保“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市政协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市委批转的年度协商计划和工作要点,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形成的大会发言、专报、社情民意信息,市委书记、市长批示26件,省政协采用3件;7件宣传稿件在中央、省级重要主流媒体发表。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3月22日,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有关精神,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向机关干部发放党史学习教育推荐读物近300册,与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党旗下的我们”书画摄影展,近百件优秀作品热情讴歌眉山光辉卓越的发展成就。组织机关干部观看专题学习视频,并前往仪陇、巴中接受红色教育。开展“学史力行关爱老兵”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让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多起来、形式活起来、委员干部动起来、学习效果实起来。

二是抓履职阵地和能力建设。历时9个月的时间,眉山政协文史馆、书画院正式建成开馆,填补了政协工作的一项空白,成为政协履职的新阵地。召开全市政协秘书长工作会议,对政协机关工作、社情民意信息和宣传工作进行部署和培训,推动建设模范机关。与西南财大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培训,60余名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参加培训,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履职能力。

三是助推开放发展。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赴广东、深圳、海南、江苏、福建、湖南、山东等地学习开放发展经验。全国政协、省政协、成都政协等莅眉开展调研视察活动6次,接待省内外政协来眉考察学习20批200多人次,很好地宣传眉山、展示了眉山开放发展取得的成就。

四是聚力同城化。承办成德眉资同城书画展,首次邀请重庆市江津区、乐山和南充三地政协参加,加强区域沟通合作。联合成都、德阳、资阳三地政协开展“推动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联合视察。联合成都市政协开展同城化推进情况调研,研讨如何构建同城化指数。五是民主监督有力有效。市项目监督委以问题为导向,对全市11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相关情况报市委,新海书记作重要批示,并将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文化和生态建设监督委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对眉山区域部分提出建议意见。六是做好换届相关工作。对全市六区县贯彻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进行全覆盖督查,有力推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在换届之际,向党委提出建议意见。对政协委员履职进行评价,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做好继任委员推荐和联系指导区县政协换届工作。

七是全面铺开“有事来协商”。在省政协的指导下,今年我们系统部署、纵深推进“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各县(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有的区县做得在省内都小有名气,东坡区政协最近将去省政协作经验交流发言,可以说,这项工作真正实现了政协协商和基层民主协商的有效衔接。

总的来讲,今年时间即将过半,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对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意义重大。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要坚持立足本职工作,对标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梳理总结半年工作情况,查找工作短板,增添工作举措,奋力助推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满堂红”!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6

关于开展退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方案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心、喜迎建党百年”主题教育,从党的伟大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力量,更加奋发有为地助力XX镇新发展,我镇对做好全体退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一、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可歌可泣的百年历史,是共产党人前行的动力,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激励我们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对于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目标要求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红墙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立足XX镇实际继续发光发热,贡献智慧力量。

三、活动(会议)安排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学习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

(二)开展学习研讨。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谈治国理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等指定学习材料。并结合深入学习领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并与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贵州特别是遵义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统一起来。以及遵义红色历史和文化精髓基础上,在全面审视和认清国际、国内制度优势、发展现实基础上,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开展学习研讨。使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站位、锤炼党性、深化教育。

1.会议时间

2021年06月09日下午14:00

2.会议主持:XX

3.会议地点:政府三楼会议室

4.会议议程:

(1)XX同志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关于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专题教育的指导意见》遵市老干通【2021】5号文件。

(2) XX同志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请每一位退休干部讲解自己的“入党故事”或讲一个“党史小故事”,并组织退休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党史以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请每一位退休干部将编写的党史小故事于6月15日传入退休干部群内)

(3)“遵道行义.银发增辉”争先创优活动。组织退休干部党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到xx街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4)XX同志对党史学习教育提要求并对2021年下半年老干部工作作安排部署。

(5)听取退休干部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想法并结合xx镇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6)XX同志讲话。

5.参加人员

(1)在家党政领导;

(2)镇全体退休干部职工、镇组织办全体人员;

6.其它要求

(1)请党政办安排车辆、就餐事宜。

(2)请宣传办做好宣传工作。

中共XX镇委员会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7

关键词:学科能力培养;学习效率;历史教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围绕课标,“用教材教”,努力利用新材料实现三维目标,将课堂45分钟开发成一个个性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场所。课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着力钻研几本练习题,但考试成绩始终不理想。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忽视教科书的结果。阅读教科书是由高考要求所决定的,与新课改精神之间也没有矛盾,相反,鲜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是对“用教材教”的极大误解。“用教材教”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历史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和理解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实或历史现象。尽管历史教材存在不同版本,却都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编纂的。阅读历史教材,能够使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历史演变的线索,发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牢记历史史实的地位和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增强历史学科的基本功。

二、提高学科能力的需要

高考注重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1.利用教材中的背景介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阅读必修1教材(2007年人教版)第62页的两段文字,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寻找辛亥革命的时代条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普遍接受必须腐败的清政府;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再如:让学生阅读必修3教材(2007年人教版)第72页的第一段文本,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学生可以总结出:政治上,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破坏共和体制,准备;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上文化上,一方面是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通过这种专题训练,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探究问题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也训练了阅读理解.提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重大事件背景原因的方法。

2.通过对教材中评价性结论的推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必修1教材(2007年人教版)第46页《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许多学生提出疑问:宪法给了皇帝那么大的权力,这还是代议制吗?

此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联邦制的规定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宪法中哪些规定符合当时的政治民主化趋势?19世纪晚期的德国发展情况如何?

首先,联邦制的规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政局,巩固国家统一;其次,普选产生帝国议会,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第三,议会掌握立法权,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君主立体确立起来。符合当时国情的制度建设,便于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机遇,后来居上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通过这类专题阅读分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比较联系三本书中同一时段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

根据课程标准,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程都是采用专题式体例,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体系,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时序混乱,知识杂碎。不如初中教材(通史式体例)便于识记,高中生很不习惯。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呢?

首先,要把某一单元的教材通读一遍,勾画教材中的“出现”“新”“产生”“转折”“开端”“奠定”等关键词,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在纵向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再回看本单元的目录,了解该单元包括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些知识的联系,再思考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知识(政治史专题、经济史专题或思想文化史专题)的关联。

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专制走向民主(必修1的主题)的纵向进程,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精神,开创了资产阶级以立法形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控制国家大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先例,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建立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这与经济史(必修2)和思想文化史(必修3)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部分相关联,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政治制度的创新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进入了国家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日不落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工厂”“海上霸主”。

此外,阅读教材中的图片等服务于正文,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高中历史学习的建议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11

结合初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对高效课堂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抓源头,做好“研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步

如何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是最近一线教师的热门话题。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指出,首先要解决: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高效的教学应是用最浅、最容易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怎么获取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他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深入才能浅出”的观点。

一线教师更在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与成效。在进行初一的历史教学时,备课先研读课标整体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对初一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侧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如七年级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知道历史传说的一定价值。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会学生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史料和观察《宗法制示意图》。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重点识读《战国七雄形势图》《都江堰示意图》。对初一情感教育突出: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七年级在综合单元最明显。如七上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因此三维目标在不同的课中,分量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强一些,有的课知识性强一些。因此围绕课本,参考教参,确定本课的主题思想,考虑要突出渗透什么历史观,价值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什么部分,将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来实现。这过程很像建楼房的框架。

2 重教学设计与实施是落实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

2011版新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一定要切实重视,因为无论知识的达成,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都是要通过过程与方法实现的。教师要改进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改进服务的。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进入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出一课的教学主线。如七上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理出“汉武帝文韬武略,大国之崛起”为主线,理由是汉武帝在位时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也被称为“汉人”。教学设计中突出历史教学特点。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以丰富课程内容,做教材的延长性。第一,导入设计方面,根据每课教学内容确定导入方式。其方式是灵活多样。如果教学内容较多,采取直接引入,避免占用过多的时间。如果教学内容较少,可考虑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如七下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可设计唐太宗出巡蒲州对刺史赵元楷的批评引入或调查学生“你对唐太宗知多少”让学生讲述。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重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运用能较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丰富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料。有利于浅化历史因过去性,抽象性难理解的问题。我校今年建成高效课堂的历史用室,摸拟历史文物博物馆和安装触摸屏电子板,可以与远程网络对接。使历史教学更好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3 勤于反思与修改推动高效课堂实施得更好

也许通过精心准备之后,信心满满进行教学,才发现教学漏洞或不足,需要改进。

第一,准备材料太多,因为主观认为一些资料不错,舍不得删掉,还有图片过花俏,结果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把重点知识内容冲淡了或导致学生兴趣点转移了。

第二,由于初一年学生刚接触历史课程。学生不会做笔记,不懂得如何学习。要教会学生做笔记,阅读教材,抓住关键词或中心语,学会初步的史论结合。由于每周两节课,两课会隔几天才会上,新的知识很容易忘。因此每课用五至十分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正确获取并得到满足感。

第三,知识点的讲解的顺序有不太合理。课件的版面要先提出问题或设疑问,让学生回归书本思考找作案或讨论,再呈现出知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并讲解引导。最后小结归纳。比直接呈现教学内容效果更好。因此要做细致的课件修改。

第四,运用课件教学老师往往发现教学进程较慢。因为老师补充较丰富的图片、史料、视频、音频等内容,会占用较多教学时间,而且播放过程中要配合适当讲解。注意不要忽视讲故事和讲述历史细节。因为历史细节是历史的灵魂。“知难才能知不易”才能理解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历史人物的选择与作为。如讲述长征的精神,只有通过数据和故事的讲述才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专家建议每课课件的页面制作不要太多,建议在十五至二十张,资料要尽量精选。

第五,学生一课学完后有收获吗?学生往往对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较难理清。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有学生建议每课最后留5分钟,让学生对本课疑问进行提问,这是很好的建议。往往老师对教学时间的控制无法很准确,对此可改进办法,与可移到下一节课。

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结合自身的优点,学生年年龄段特点,考虑教学的硬件设施。在不断的积累与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中,收获感悟与认识。

上一篇:校园里的数学知识范文 下一篇:高风险贸易业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