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2 12:04:30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1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论文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2

关键词:HAZOP 钻井工艺 风险分析

一、前言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些年,随着海洋石油产业的飞速发展,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应允而进入快速前进的轨道,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其独特的作业条件及其巨大的作业危险程度,导致人员伤害和钻井事故频发。笔者经过两年的工作经历,加之对钻井安全的深入思考,认为现期的运行中,缺少钻井作业前期对整个钻井过程细致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控制指导,尚未形成系统的风险管控模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其首要意义是把“预防”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平台的安全管理,“预防”主要体现在平台对安全的长远态势分析,能够对即将出现安全隐患、风险点做出充分的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据此产生不同的严重度,以给出合理的建议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做到超前而全面的预防,进而达到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系统的安全控制,使之成为钻井作业风险控制的安全指导书。

2.海洋钻井平台钻井工程简介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一个集成化的海上移动钻井装置,主要以海洋石油的钻探为主,其过程主要有拖航、钻前准备、钻井作业、取芯、下套管、固井、拆装井口、试压、钻水泥塞、测试、弃井等作业,通过钻探获取详细的地质资料,评价油气含量,或进行生产开采,以提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和良好经济效益的油气资源。

海洋石油钻探在高投入、高回报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钻井平台的每项作业过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事故,因此,采取先行的安全预防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二、HAZOP方法可行性分析

1.本文的研究途径

危险和可操作研究(HAZOP)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危险性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引导词的分析,引导词应用于过程中的每个变量上得到变量的偏差。其分析过程是进行逐变量、逐引导词的头脑风暴式的会议讨论,分析每个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得出一系列偏差/原因/后果的集合,将得到的结果集合汇总、分类和整理即可形成报告。分析一般由一组对被分析对象有深入了解的专家进行。

HAZOP分析方法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而使用的应用,但是在石油钻井工艺行业仍为空白,笔者一直从事海洋石油的钻探工作,较了解海洋石油钻探的风险所在,因此,希望通过使用HAZOP分析方法对钻井工艺进行分析,提前评估分析风险,得到预知的风险点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使钻井工艺系统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2.HAZOP与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是根据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单元和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制定出相应赋分值和评定系统安全等级的分值标准;对系统进行分析、验收时,对照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赋分,从而评价出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检查表是钻井事业部控制生产作业现场维修、环境、管理等方面查找缺陷或隐患的控制程序。安全检查表法虽然是作业中应用最广泛、最适用、最简单的安全评价方法,且主要侧重于标准化的、条件性的符合检查。但是,缺乏系统系性的分析及全面系统的风险控制,无法满足对钻井工艺的全面风险控制。

3.HAZOP与作业风险分析(JSA)

作业风险分析就是将潜在危害因素的工作或任务首先划分为若干基本工作步骤,鉴别其工作步骤是否正确,对每步工作步骤进行安全评估和分析,找出在执行这步工作步骤时可能带来哪些伤害/危险因素,然后针对这些伤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应急措施。这种分析方法只是侧重于某项作业前的安全风险提示,是一种特殊的、单一的评价方法缺少系统性。

4.HAZOP与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主要以事故或假想事故为模型,确定一个事故顶上事件,根据事故调查分析人员的经验或相关知识,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进而得出导致事故的原因。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事故的处理和分析中,侧重于结果产生的原因分析,而不是预防性的建议指导。

5.HAZOP与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用于早期发现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针对人、机、物、环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的定性分析。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宏观性的评价,应用于设计施工的早期,然而这种方法不能把各个系统以一个整体的方式联系起来,过于宏观和独立性。

在现今的石油勘探开发中,钻井作业中具有高风险、特种高空、立体交叉、地质复杂不可预测的特点,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加之,各种作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致使衍生某些不可预测的风险,那么识别分析系统风险以及系统之间联系的风险,是我们安全工作中盲点。而HAZOP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这些风险,通过分析评估,提出合理建议,到达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海洋石油钻井工艺HAZOP技术介绍

1.HAZOP分析方法的技术应用方式

本文主要针对海洋钻井工程中的钻井工艺进行范例式的分析研究,以提供一个预期的可操作性的分析研究方法,减少因设计阶段考虑不周而引起的事故。海洋钻井的HAZOP分析应以钻井介质(钻井液)为流程主线,针对工艺和操作的特殊点(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或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进行识别,然后对每个有意义的偏差进行分析,分析其原因、后果,同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2.识别方法

识别钻井工艺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和危害的因素,是有效控制和减少钻井过程中给人身健康、安全、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影响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安全监督管理标准化、减少隐患事故、保护员工生命健康和公司财产安全的首要工作。

2.1钻井设备在操作中的危险识别,主要集中在以下范围:针对人员反而风险,直接的环境影响,与钻井相关的操作。

2.2钻井平台可分为如下的识别区域:井架区,钻台区,BOP区,井下区,其它区域。

2.3钻井平台的HAZOP分析可以采用如下引导词:井喷、泄漏、故障、损坏、常规危险、其它危险。

四、钻井工艺危险源介绍

1.危险源的分类

钻井平台上危险能量的性质主要有:潜在的、旋转的、运动的、热的。巨大能量释放主要来自于:

1.1带压的爆炸性危险物质的非控制释放;

1.2非人力控制的自然事件;

1.3结构性故障;

1.4火灾;

1.5爆炸;

1.6间接事件(人为因素,软件问题,潜水等)。

2.严重事故定义

钻井平台的严重事故可定义如下:

2.1火灾、爆炸或危险性物质的释放造成的死亡或严重伤害;

2.2任何对结构、平台或结构稳定性造成较大损害的事件;

2.3任何其它由工作行为造成的2人以上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这个2人以上指的是直接事故现场以外的人员)。

3.造成平台事故的初始事件讨论

3.1井喷

井喷井口流体的非控制的释放被定义为井喷,当井口流体是油或气时是最危险的,但有时也会喷出钻井泥浆、完井液或者水。当井喷可能释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油气)是非常危险,而且是很难控制的。

井喷不但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失(甚至是整个钻机),也会使宝贵的油气遭受损失。如果不能迅速而有效地控制井涌(井涌就是地层流体进入井眼内),井喷就会发生。当井眼中出现异常压力时,地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就会发生井涌。

3.2工艺泄漏

工艺泄漏是指除下列区域事故外的生产系统的碳氢化合物的释放:

3.2.1井喷或井口控制的事故;

3.2.2管线泄漏事故;

4.基于危险介质造成的事故后果的简要描述

4.1泥浆压力过高,管线泥浆泄漏。泄漏物可能是气体或液体,高压液体往往呈雾状喷出,高强度的释放压力可能伤及人员。

4.2井下气体逸出。底层下的气体随着泥浆循环到达地方,从泥浆体系中逸出,其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中毒伤害;逸出的可燃气体,在平台的某处聚集,在火源的作用下导致火灾或爆炸。

五、海洋石油钻井工艺HAZOP分析举例

1.钻井工艺的HAZOP分析

本文借鉴了国内外HAZOP分析的优点,增加了安全等级的划分,半定量化严重度、可能性的级别,并根据所划分的严重度和可能性构建风险分析矩阵表。风险矩阵表见钻井事业部QHSE程序文件之《危险源便是及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2.HAZOP分析记录表

根据风险矩阵数值排列,风险等级在8~12的有5项,其余均

1)制定、完善或执行维保管理方案;

2)制定、完善或执行应急预案;

3)制定、完善或执行作业指导书或JSA;

4)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技能操作培训或安全交底;

5)更加有效的现场监督检查。

六、结束语

HAZOP分析的研究具有激发创造性、开拓思路、系统检查全面、获得有意的知识、易于决策等优点。HAZOP工作的进行,对提高钻井设施及操作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深信HAZOP分析的逐渐深入研究,会更加系统全面且有效地对钻井工艺的风险进行管控,带来更加持久的安全效益。

笔者希望通过此次钻井工艺HAZOP分析研究,探索一个海洋石油钻井行业可行的风险分析方法,并加以深入分析和全面研究,实现钻井工艺的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 戴伟锋,鄢捷年.钻井分析中知识、工具和系统的作用[J].国外钻井技术,2005,20(2):28—35.

[2]王瑞勤.风险分析一钻井作业实施HSE管理的核心[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3(6):33.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3

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4

关键字(Keywords):

安全管理、风险、弱点、评估、城域网、IP、AAA、DNS

1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普遍意义上,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防止其因为偶然或恶意侵犯而导致信息的破坏、更改和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所以说信息安全应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这些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抵赖性”、“可追溯性”和“真实性”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动态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即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标准ISO15408-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规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

既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则对PDCA模型有适用性,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BS7799(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就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与部署-监控与评估-维护和改进)的循环过程。

图二信息安全体系的“PDCA”管理模型

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如图二所示,在PLAN阶段,就需要遵照BS7799等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建设适合于自身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构建包含以下主要步骤:

(1)确定ISMS的范畴和安全边界

(2)在范畴内定义信息安全策略、方针和指南

(3)对范畴内的相关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a)Planning(规划)

b)InformationGathering(信息搜集)

c)RiskAnalysis(风险分析)

uAssetsIdentification&valuation(资产鉴别与资产评估)

uThreatAnalysis(威胁分析)

uVulnerabilityAnalysis(弱点分析)

u资产/威胁/弱点的映射表

uImpact&LikelihoodAssessment(影响和可能性评估)

uRiskResultAnalysis(风险结果分析)

d)Identifying&SelectingSafeguards(鉴别和选择防护措施)

e)Monitoring&Implementation(监控和实施)

f)Effectestimation(效果检查与评估)

(4)实施和运营初步的ISMS体系

(5)对ISMS运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6)在运营中对ISMS进行不断优化

3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实践步骤

目前,宽带IP网络所接入的客户对网络可用性和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且IP宽带网络及客户所处的信息安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又在不断变化。IP宽带网络的运营者意识到有必要对IP宽带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以使得能够动态的了解、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运营者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所以一般采用信息安全咨询外包的方式来建立IP宽带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类咨询项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实践:

3.1项目准备阶段。

a)主要搜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背景信息;

b)和客户沟通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与蓝图;

c)建议并明确项目成员组成和分工;

d)对项目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声明;

e)对客户领导和项目成员进行意识、知识或工具培训;

f)汇报项目进度计划并获得客户领导批准等。

3.2项目执行阶段。

a)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安全域划分;

b)分安全域进行资料搜集和访谈,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分布、网络结构、路由协议与策略、认证协议与策略、DNS服务策略、相关主机和数据库配置信息、机房和环境安全条件、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件信息等;

c)在各个安全域进行资产鉴别、价值分析、威胁分析、弱点分析、可能性分析和影响分析,形成资产表、威胁评估表、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关系映射表;

d)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并按照重要次序,给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和风险处置建议。

3.3项目总结阶段

a)项目中产生的策略、指南等文档进行审核和批准;

b)对项目资产鉴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

c)对需要进行的相关风险处置建议进行项目安排;

4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要点分析

运营商IP宽带网络和常见的针对以主机为核心的IT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同,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性。所以不能直接套用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资料。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4.1安全目标

充分保证自身IP宽带网络及相关管理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客户的业务可用性和质量。

4.2项目范畴

应该包含宽带IP骨干网、IP城域网、IP接入网及接入网关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如网管系统、AAA平台、DNS等。

4.3项目成员

应该得到运营商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管理大型安全咨询项目经验的人承担,且项目成员除了包含一些专业安全评估人员之外,还应该包含与宽带IP相关的“业务与网络规划”、“设备与系统维护”、“业务管理”和“相关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人员。

4.4背景信息搜集:

背景信息搜集之前,应该对信息搜集对象进行分组,即分为IP骨干网小组、IP接入网小组、管理支撑系统小组等。分组搜集的信息应包含:

a)IP宽带网络总体架构

b)城域网结构和配置

c)接入网结构和配置

d)AAA平台系统结构和配置

e)DNS系统结构和配置

f)相关主机和设备的软硬件信息

g)相关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接口

h)相关业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安全需求信息

i)已有的安全事故记录

j)已有的安全产品和已经部署的安全控制措施

k)相关机房的物理环境信息

l)已有的安全管理策略、规定和指南

m)其它相关

4.5资产鉴别

资产鉴别应该自顶向下进行鉴别,必须具备层次性。最顶层可以将资产鉴别为城域网、接入网、AAA平台、DNS平台、网管系统等一级资产组;然后可以在一级资产组内,按照功能或地域进行划分二级资产组,如AAA平台一级资产组可以划分为RADIUS组、DB组、计费组、网络通信设备组等二级资产组;进一步可以针对各个二级资产组的每个设备进行更为细致的资产鉴别,鉴别其设备类型、地址配置、软硬件配置等信息。

4.6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按照不同的资产组进行针对性威胁分析。如针对IP城域网,其主要风险可能是:蠕虫、P2P、路由攻击、路由设备入侵等;而对于DNS或AAA平台,其主要风险可能包括:主机病毒、后门程序、应用服务的DOS攻击、主机入侵、数据库攻击、DNS钓鱼等。

4.7威胁影响分析

是指对不同威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定,作为下一步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处置措施的参考依据。在威胁影响分析中应该充分参考运营商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威胁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信誉影响。

4.8威胁可能性分析

是指某种威胁可能发生的概率,其发生概率评定非常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制定出一套评价规则,主要由运营商管理人员按照规则进行评价。

4.险处置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5

1.1风险管理课程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适用性分析

目前,风险管理属于哪一学科是学术界尚未确定的问题,但我国已有一些高校将风险管理课程划入数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中。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手段来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从而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不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也应是贯穿于众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思想,使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和课程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高校对风险管理理论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相关性的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在将风险管理课程划入到安全工程专业规划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我国,通用的风险管理理论在金融、经济管理方面应用较多,发展相对较成熟。但通过问卷调研得知,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各高校中对风险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项目的实践运用结合的内容还较少,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2)风险管理标准作为风险管理过程建立和实施的通用导则,包括确定范围和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处置、沟通与实时监控风险等内容,是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但现有已出版的风险管理课程教材中很少涉及国际和国内风险管理标准的相关内容。(3)有些高校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评价等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致使各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资源浪费。因此,设置风险管理课程对于充实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要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来适当调整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的提取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取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应包含的内容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选取50所具有代表性的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高校数目及其在全国覆盖范围。由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向这些高校的相关教师发出问卷调查函,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到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风险管理类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完善其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各高校风险管理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据问卷统计,所调查高校中已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仅占21%,但93%的高校都开设了除“安全管理”课程以外与风险管理类似的课程,如风险辨识与评价、应急管理等。调查显示:各高校风险管理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内容设置差异较大,与相关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情况。由于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重点研究的领域不同,其风险管理课程的授课重点也有所不同。统计显示,所调查各高校开设的风险管理课程都涉及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实践共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作为风险管理课程的核心。

1.2.1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按照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在介绍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之前,首先应使学生了解风险的相关知识,包括风险的定义、特性、分类、要素、成本以及度量方法等。风险管理基础理论方面应介绍风险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组织、程序等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熟悉该门课程的基本内涵。

1.2.2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方法

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然而各高校关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不统一。笔者认为相关内容应根据《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2009)进行统一规范,风险管理程序应包括沟通与协商、确定环境信息、风险评估(即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决策、风险应对、检测与评审等主要环节;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风险规避、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3种基本形式。表1中列出了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方法各环节所涉及的具体方法。

1.2.3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标准能够提供合理、系统的方法,使组织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因此该部分是风险管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在风险管理标准的指导下,学生能认识到如何更高效地识别、分析、评价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给出适当的处理措施。

1.2.险管理实践

学习风险管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风险管理理论在石油、电力、工程建设、矿山和钢铁等典型高风险行业领域的实践应用,也应是该课程需要重点涉及的内容。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需要利用一些软件来实施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等环节,典型的风险管理软件模型有CRM模型、Riskit模型、SoftRisk模型等。同时,在风险管理实践部分,可以吸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国外风险管理最新发展趋势。

1.3构建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取了13个普适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并构建了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2基于DEMATEL方法的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2.1DEMATEL方法介绍

DEMATEL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Gabus和Fontel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方法主要运用图论及矩阵论原理来进行系统因素分析,通过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关系,计算出每个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程度及被影响度,从而计算出每个要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然后判断要素之间关系的有无及其强弱程度。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将DEMENTEL方法应用到教育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因此,将DEMATEL方法应用到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结果分析

2.2.1影响度分析由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影响度计算结果,综合影响值排在前5位的内容要素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国内风险管理标准(A9)、风险基础知识(A1)和风险识别与分析(A3),说明这些内容要素对其他内容要素的影响程度较大,是风险管理课程整体内容框架的基础。在风险管理课程13个内容要素中,受其他内容要素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风险管理的3种基本方法,即风险规避(A6)、损失控制(A7)和损失融资(A8),这表明只有在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正确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选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也与风险管理实施的基本程序相符。

2.2.2原因度分析

原因度反映了风险管理课程各个内容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若原因度指标大于0,则表明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关联程度高,反之则关联程度低。在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中,原因要素有6个,按原因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风险基础知识(A1)、国内风险管理标准(A9)、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国外风险管理标准(A10)和风险识别与分析(A3),说明这些要素对其他内容要素影响度较大,应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部分知识。

2.2.3中心度分析

中心度反映了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在该门课程中的重要程度,图3中各内容要素从左到右表示该部分内容越来越重要。中心度排在前5位的内容要素有风险识别与分析(A3)、损失融资(A8)、风险应对(A5)、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表明这些内容要素是贯穿风险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内容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3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发展对策

本文根据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的问卷调查和DEMATEL方法分析结果,并针对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若要构建规范、系统的适合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需要明确风险管理课程本身的学科内涵,并结合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同时综合考虑学生培养方向和知识结构需求,合理规划和选择课程内容。

(2)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注意其与安全管理等其他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内容重叠;同时,应把授课的重点放在介绍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方法等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都较高的内容要素上,而以往的风险管理教材很少涉及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内容,在这方面应加以完善。(3)须重视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应使学生熟练掌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等基本内容,并能够较好地应用到各行业领域的风险管理中;同时,应增加风险管理软件模型、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等风险管理学科前沿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当前对安全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培育要求。

4结论与建议

(1)风险管理课程内容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通过该课程教学应使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高校数目还很少,该课程在全国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2)构建了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确定了风险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程序及方法、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实践作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可为开发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教材提供依据,也可为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3)DEMATEL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识别与分析和风险管理标准是所提取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中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都较高的内容要素,应在授课时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4)由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写一本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课程教材十分必要。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6

【关键词】机电安装;安全;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工程也表现出了蓬勃成长的稳定态势,但不可否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管理机电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就自然的成为了机电安装工程中的重难点,分析机电安装中的安全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不论是对建筑实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项目施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风险分析

1.1安全风险的特征

(1)项目学科有着比较强的综合性,且以安装工程为基础的类型非常多,对风险类型有很大影响,使得风险类型表现为多元化。

(2)机电安装的整个过程中,新旧技术都有涉及,两者时而综合运用,致使项目施工方面产生了衔接风险。

(3)安装工程对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其控制力明显太低,无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辨别。

(4)机电安装现场的环境因素众多,工作人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低,工程施工需求量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安全风险的管理。

2.机电安装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基础,识别系统不完善,尤其是机电安装工程内没有足够完整的与风险相关的资料,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运作形成了阻碍。

(2)施工人员多而杂,但施工管理队伍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较易引发大规模风险问题。另外,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准确把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3)相关企业对安全风险认识不准确,往往忽视掉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虽然具有安全意识,但安全风险的管理机制并未建立起来。

2.风险识别

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首先需要对风险进行划分,依据风险类型确定管理模块,建立起指标系统,并以此为标准评价风险实际,以下就以人为风险和设备风险为例:①人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持证状况、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工人的工作经验是否丰富以及其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②设备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使用年限是否在安全使用期内、设备安装状况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在一系列风险管理标准完善后,即可施行具体的风险识别工作,如下所述:

(1) 风险识别理论体系

安全风险主要有五部分构成(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其中风险目标的指定指一切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确立了风险目标,才可能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

(2)风险识别的关键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工作较为复杂,相较于其他而言更加系统。其中包括对HHM的引进,利用HHM去预测工程施工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等级。比如:我们设工作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为四大风险要素,作为HHM的子系统,它首先会对个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之后对各因素之间影响进行分析,综合分析风险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加工区为例,它会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①设备位置摆放问题,随意性强;②工作人员处理安装工艺时不按规定办事,不仅是个人处在了危险环境下,还影响了施工;③材料摆放问题,现场不论有用没有的材料都随意的摆放着,完全不遵照相关标准,使材料存储的安全性降低;④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加工区内有很多带电设备无规则随意摆放,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发生的机率。

3.风险应对

3.1规避避风

HHM风险识别系统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价,用以防止并减弱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危害性。比如:经分析研究仍无法解决风险隐患时,应先将项目价值和风险破坏进行对比,若风险损失的价值高于项目价值则可适当调整或者变更工程项目,或者选择放弃,从而抑制风险的发生,确保项目效益和价值。

3.2风险转移

所谓风险转移即风险分担,以此方式削弱企业实际上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机电安装工程企业可以以自身实际状况为基础去做项目安全风险的规划内容,采取相应措施将部分风险传递出去。例如:一方面可以挺过保险途径转移风险,从中获得一部分财务资金,过程中企业应选择适当的保险公司,慎重思考每一份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之后在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与其形成伙伴关系,共担风险,以责任制度为判定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借助统计合同方式以比例形式承担风险。

3.3预测与防治风险

在施工现场所采取的的风险防范措施应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第一,培训作业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时刻注意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配合,指挥好作业人员的行为,使其工作全过程都处在安全状态之下。另外,为避免意外,还应该严格管理作业人员,主动深入现场作业,及时发现隐藏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损失。第二,依据项目之间的差异做合理划分工作,使各项目之间保持独立,别如:将工程财务环节与工程物料管理环节划分开来,避免风险直接或间接造成连贯性损害;尽量不要同时运行两项风险较大的项目,这样既能起到很好的风险隔离效果,还无形中垒起了一面风险预防墙。

3.4监控风险

风险监控是整个工程风险安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主要以监视和控制两种手段展开,对工程内的风险进行跟踪,把握工程动态,优化安装工程的施工空间,从而规避风险。比如:依据机电安装工程风险管理分析并确定风险监控制度,待安全隐患被发现之后对其进行实时跟踪,遏制风险危害程度扩大,同时提出可以有效避免风险或者减少风险危害性的可行性措施。

4.结语

总之,对机电安装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既有利于建筑工程安全稳定的实施,又可以使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及时得到处理,优化机电安装整体效益。另外,我们必须认识到机电安装工程风险防治的重要性,它会对任意施工项目的安全造成影响,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施工对安全隐患的管理,以此为机电安装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2]王和慧,刘纪才,杜伟国,黄辉. 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机电安装的发展趋势暨装配式支吊架的主要问题综述[J].安装.2013(08)

[3]李建新.浅谈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安全及信息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3(08)

[4]张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造价[J].科技信息.2010(23)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7

1.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2.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多重中介方法

3.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架与构建流程

4.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及其对我国之启示

6.制度压力、信息安全合法化与组织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7.“棱镜”折射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挑战及其战略思考

8.再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9.“云计算”时代的法律意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对策研究

10.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

11.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研究

1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13.处罚对信息安全策略遵守的影响研究——威慑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整合视角

14.论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

15.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6.高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保障策略研究

17.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框架及应对策略研究

18.信息安全学科体系结构研究

19.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20.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演进与启示

21.美国政府采购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及其借鉴

22.“5432战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23.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信息安全的强化与冲击分析

24.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

25.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26.美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现状与特点分析

27.国家信息安全协同治理: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28.论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29.构建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要性研究

30.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进展

31.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管理评估体系研究

32.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33.信息安全与网络社会法律治理:空间、战略、权利、能力——第五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会议综述

34.三网融合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35.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

3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37.浅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38.云计算时代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思考

39.“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研究

40.故障树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4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方法浅谈

42.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3.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研究述评

44.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立体防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45.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

46.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47.基于管理因素的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分析

48.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

49.美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0.论网络信息安全合作的国际规则制定  

51.国外依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比较与启示

52.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53.云计算信息安全分析与实践

54.新一代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的思考

55.欧盟信息安全法律框架之解读

56.组织信息安全文化的角色与建构研究

57.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地理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制的重构

58.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

59.美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运作机制和策略分析

60.信息安全人因风险研究进展综述

61.信息安全:意义、挑战与策略

62.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新趋势

63.基于MOO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64.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65.企业群体间信息安全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66.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及其对电力系统生存性的影响

67.中文版信息安全自我效能量表的修订与校验

68.智慧城市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分析及立法建议

69.基于决策树的智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70.互动用电方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与安全需求分析

71.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72.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73.国内信息安全研究发展脉络初探——基于1980-2010年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74.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

75.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76.试论信息安全与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观

77.IEC 62443工控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标准综述

78.美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综述及其对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借鉴意义

79.浅谈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80.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分析与形成

81.车联网环境下车载电控系统信息安全综述

82.组织控制与信息安全制度遵守:面子倾向的调节效应

83.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84.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络立法探讨

85.神经网络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应用研究

8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定性与定量对比研究

87.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综述

88.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综合评估方法综述

89.信息安全产业与信息安全经济分析

90.信息安全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91.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架构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92.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研究

93.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与分析

94.从复杂网络视角评述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若干展望

95.情报素养:信息安全理论的核心要素

96.信息安全的发展综述研究

97.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立法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98.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思考

99.我国云计算信息安全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篇8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快速进展,患者对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增高,特别是护理服务质量。为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适应医疗需求,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被大范围应用于医院各科室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机制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准确识别、评价所存在风险隐患,并加以分析找到防治对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上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既有利于减少风险事件给患者带来威胁,又有利于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给医院带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和医患纠纷[1]。本文通过对我院200例肝部分切除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而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的研究进展,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以我院肝胆外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所收治的200例肝部分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不同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将其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100例。其中,女120例,男80例,年龄:45-64岁,平均(55.6±5.7)岁。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大65岁患者;②合并急慢性肾脏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心脏衰竭等重要脏器损伤患者;③因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而不宜手术患者;④因严重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躁狂而无法配合治疗患者;⑤患者、及其家属拒绝参加研究患者。

1.2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风险管理。

1.3观察标准及判读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肝功能衰竭、膈下感染、胆汁瘘、胸腔积液等;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不满意层级,满意:≥6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通过对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所有问卷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初级,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6.5d)显著少于对照组(11.6d);观察组患者100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2/100)远远小于对照组的10%(10/100);观察组患者最终护理满意度高达98%(98/100)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89/100),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外科科室具有医疗风险高、护理管理风险高的特点。近些年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被各外科科室大范围应用,以此降低护理分析、增强护理安全性[2]。外科科室中最常见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在术前,没有进行护患沟通,相关事项交待不周;②护理人员因工作交接不到位、混淆患者病情致使的患者病情识别错误;③药物繁多、不规范防治引起的错误用药;④由于护理人员检查工作不仔细致使的手术器械缺失,相关设备产生故障;⑤因患者自身行动不便、意识不清晰等引起的患者突发坠床、跌倒事件等;⑥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记录文书不规范等等[3]。在肝胆外科护理工作必须考虑到以上6个方面,进行护理风险管理[4-7]。此次研究中,将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肝部分切除患者与实施系统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最终结果表明[8-1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0%、11.6d);其护理满意度(98%)也远远优于对照组(8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11-13],科学评估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采取对于游戏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先锋.新护士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77-1280.

[2]于长颖,吴燕妮,张毅,等.护理管理者与护士的风险管理现状比较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26):3292-3295.

[3]陈琳,刘靖.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区应用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352-353.

[4]张爱琴,李琳琳,刘云.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6):664-667.

[5]范沁.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0(12):6-8.

[6]李晓玲,龚苏苏.安全氛围在护士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6):2825-2826.

[7]马翠英.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2,32(4):312-313.

[8]于长颖,毛静馥.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比较[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4):198-200.

[9]张立荣,戴晓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呈报现状与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1(1):36-37.

[10]丁玉兰,陈亚丹,池清华,等.护士对患者跌倒/坠床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249-252.

[11]农永丽,杨龙玉,刘国媚,等.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56-57.

[12]彭文静.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区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36-137.

上一篇: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范文 下一篇:高中历史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