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5 08:48:47

化学优化方案

化学优化方案篇1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4结论

化学优化方案篇2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政治教学;优化策略;方案

初中政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学观念的束缚,其教学更加强调理论性,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让课堂变得枯燥,让教学内容变得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而在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束缚,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目前,大多数初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陈旧,其依然受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不能运用创新性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能更好地与教师的观念进行融合,因此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不能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很多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或者是“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授课,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不能在真正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利用,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也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之一。

(三)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会感觉自己严肃一些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不仅仅拉远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了与教师的隔阂,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枯燥。

二、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一)充分对多媒体手段进行运用

多媒体手段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的高科技产物,在新形势下这一教学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人生观错误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对“笑对生活”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充分的运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并不能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名人笑对人生的视频,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尼克•胡哲的演讲,让学生在他身上找到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束缚,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分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学做学习法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对“神圣的宪法”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实施比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课本中有关于宪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之后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均成为小法官,介绍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分析,这样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平等的关系,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样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对“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授课前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对身边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相关例子进行交流和分析,让学生对生命的可贵有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再以一个较为平等的态度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是一门可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影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学科,在新形势下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进行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

作者:胡鹤亭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马甸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国华.论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J].学周刊,2013(15):184-185.

化学优化方案篇3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专业建设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本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设审计学部级特色专业的实践,全面介绍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优化及实践过程,包括总体目标的确定、建设思路的凝练与实践、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计划的调整完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措施。

关键词:审计学 特色专业 质量工程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推出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项工作。具体项目包括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部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9个项目。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指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则表明该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具有优越性。

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概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专业于1986年设置并开始招生,后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与会计学专业合并按照会计学专业招生,从2003年开始又恢复独立招生,是全国第二家恢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第一家为南京审计学院)。同时,也是河南省恢复设置审计学专业并且招生最早的高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 200多名审计优秀人才,目前在校生400人左右。

我校审计学专业于2009年7月被批准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7月又被批准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是河南省内唯一的省级及部级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基于我校的办学历史及学校背景,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为:依托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审计学专业的“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完善并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将审计学专业建设成为省内特色鲜明、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部级特色专业,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审计学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进入全国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先进行列。

三、审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践

为了实现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据审计学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及人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主导思想,我校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围绕一个中心,彰显两大特色,协调发展三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四种能力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教学有关的其他活动都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社会实践实训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促进审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彰显两大特色

“彰显两大特色”是指构建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和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包括面向企业的管理过程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内部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以及面向企业生产过程以生产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审计学专业“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审计专业的金工实习、会计综合业务实习、审计业务手工及信息化实习、参与审计项目作业、参观生产与基建现场流程、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

“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是指在审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审计学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而在培养目标确定及实施过程中,受到学制及教学计划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兼顾,面面俱到,而只能统筹协调,有所偏重,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我校审计学专业建设着重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个专业领域为发展重点。

(四)重点培养四种能力

“重点培养四种能力”是指按照“四种能力”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较高的开拓创新和创造能力、较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

四、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模式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围绕审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审计学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因此,我校将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审计学等知识与能力,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实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该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7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至少应修166+8.5(第二课堂)学分才可以毕业。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如表1所示。

(二)健全师资培养及使用机制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作访问学者,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寒暑假选送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到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实践。还以重点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依托与中航工业企业的渊源关系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水平。继续执行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及专业主干课程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师资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三)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由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与修订步伐较快,该校确定了教学计划每4年大调整、每2年小调整的要求,因此,该校也与时俱进地调整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些考虑,将审计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拓展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6大部分。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相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各校差异并不大,并且全部为必修课,此处不再赘述。依据该校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完成55个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对于管理学科相关课程开设的统一规定,并结合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更高要求并做了细微调整,如表2所示。调整内容为基础会计学课程增加了16个课时的课程实验,即会计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21个学分。

3.专业主干课程。基于审计学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密切关系、专业发展领域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总学时容量,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经过2―3年的实践,为了进一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点发展方向,后来又对这个体系做了微调,将内部审计和绩效审计两门课程的开设学期进行了对调。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18.5个学分。

4.专业选修课。以前的专业选修课不进行分组,根据先导和后导关系分学期依次开设,这样设置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选课急功近利,到第6学期末基本上修完了专业选修课所要求的学分,多数学生第7学期没有学习任务或者仅剩下1―2门必修课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学生选修课程主要以获取学分为主要目的,选课较为随意。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将专业选修课进行了分组,如下页表4所示。第Ⅰ组为限定选修课,学生至少应修满20.5个学分。第Ⅱ组为任意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学分累积情况及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数自行选择,即至少选修14个学分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5.拓展选修与公共选修课程。此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着重体现该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及航空工业管理背景,同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拓展选修课中学校特色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论及机械制图,必须修满4个学分;艺术类课程包括美术欣赏及音乐欣赏,必须修满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程门类较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完成6个学分即可。

6.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按照“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四种能力”培养的要求,共计开设了8个实践教学环节,如下页表5所示。表中的总学时表示实践教学周数,共计25周,总计25个学分,全部为必修。其中,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及实训基地进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全部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集中进行。

另外,第二课堂教学的8.5个学分虽然不计入总学分,但也是达到毕业条件的要求之一。其中,四大讲座全部为必修,总学分7.5个,包括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河南省省情农情专题。创新学分1个,通过社会调查和公益劳动获得,由学生所在的会计学院随机组织实施。

(四)深入改革实践教学和实验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审计学专业逐渐形成了“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内容,涉及8个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时间总量已经达到25周。目前,结合学生规模扩张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校还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

(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成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3门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会计学系列精品教材共计21部,同时,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审计精品教材《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这些成果都为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六)继续强化审计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

我校审计学科研创新团队最早于1986年已经组建,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团队骨干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团队科研优势明显。已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这些项目的研究不仅提升了科研层次和水平,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设立了科研奖励制度和学术交流资助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还将继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专业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

我校建有图书资料借阅管理系统、学术期刊检索系统、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资源整合和升级优化,又开发了OA自动化办公系统,集信息检索、成果登记、任务管理、制度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为一体,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审计学专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还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服务等支撑服务体系,为审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支持。X

作者简介:

化学优化方案篇4

关键词: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教学中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进行细致、综合的分析,并具体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为帮助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难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信息与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中不仅含有大量积极、健康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一些消极腐败和反动的言论,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重视互联网不良信息为学生带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没有注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也没有针对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高中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2.思想政治缺乏实践性的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都采取课堂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课堂教学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甚少,教学氛围异常沉闷,高中学生本身面临着较重的复习与考试压力,加之沉闷的课堂氛围,经常会导致学生感到疲倦,使其无法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此外,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使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内容无非是一些空谈的大道理,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导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生活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对社会与网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判断力,正处在叛逆期的高中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容易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对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叛逆心理,这时社会不良风气趁虚而入,会严重误导学生的判断力,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模仿社会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注重实效性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中在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中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教学缺乏实效性,面对高中生的年龄成长特征、网络低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难度逐渐增加。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1.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当今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同时,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而社会实践是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对促进高中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其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精神非常重要,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1《经济生活》中的“生活与消费”教学中,教师应将新闻中出现奶制品和肉类产品涨价的热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先指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中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之后再使学生利用教学知识分析与探讨生活中奶制品和肉类产品涨价的原因,学生通过分析切实掌握了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要将课堂进行拓展,带领学生到超级市场以及菜市场、商场等场所,观察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现象,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应用能力。

2.建设校园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网络作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为高中生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思想信念提供了前提,在网络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抓住机遇,科学地应用网络建设校园网,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有效信息的网络共享平台,促进高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在互联网中经常关注的信息与热点新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园网中设置心理咨询专栏、学习交流专栏、生活技巧展示专栏等,通过校园网开展各种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惑与问题,实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加强现实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补充,坚决杜绝网络不良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时,教师应以目前最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选举现象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讲解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力,使学生了解我国政治选举的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等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真实的政治生活权利,当学生面对网络传播的“中国人大代表选举非民主”等反动言论时,学生会根据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真实案例,反驳不真实的反动言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们可将网络中有疑问的信息共同讨论和研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3.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出现了多元价值观,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研究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跟时展的脚步,利用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3《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中,教师应突破以往局限性的课堂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生带到社区敬老院或附近一些孤寡老人的家中,为老人们献爱心,学生在参观孤寡老人住所时对老人凄凉的晚年生活产生同情和怜悯,激发了学生帮助孤寡老人的欲望,学生纷纷帮助孤寡老人洗衣、梳头、做饭,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提升,将教学内容深深植入学生心理和头脑中,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现象,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学生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与他们相比微不足道,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与生活克服障碍,充分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

4.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具有时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避免理论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学生面临的竞争现状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实践机会,根据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封建现象视频,使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知识判断视频中事物科学与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迷信给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学科,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键,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行为恶劣,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乔宝宝.高中思想政治课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姜梦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倾听实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3]周荣林.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浅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3).

化学优化方案篇5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职称网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职称网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 “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4结论职称网

化学优化方案篇6

(一)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欠缺,思维方式固化。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多数学生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上,习惯沿袭高中应试方式,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思维方式上也因刚走出高中生涯,与社会接触少,较为固化。这种状况与管理学理念极不相容,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管理理念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掌握。

(二)师资分散,专业素养不高。

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部分构成,且后者比例较高,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形成一支整齐、精锐的管理学教学团队,师资分散、信息沟通困难,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多由教师对管理学的理解与责任心决定,稳定性不足。作为管理学教学主力军的中青年教师,多为刚毕业的本科生和少数硕士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现实管理经验,教学指导极易纸上谈兵,对学生而言欠缺说服力。

(三)实践实训条件薄弱。

高职院校一般规模小、层次低,多为地方级院校,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更为狭仄。多数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是硬性完成招生计划实现盈利,而非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和教学质量常常被校方忽视,进而导致管理学教学配套设施不足,实践实训条件薄弱。

(四)教学考核方式僵化。

高职院校为了便于教学管理,相同课程一般要求统一考核,多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使学生将学习目标锁定在考试成绩而不是真实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现状的管理学教学目标和思路

基于管理学学科特征和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学目标应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技能。具体思路是在高职院校实践实训条件不足的前提下,加强教师教研,优化教学方案,转变教学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管理学思维方式。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案

(一)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学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必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灵活选择、添加与整合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需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和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于主要内容,教师需进一步理清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至于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说明主要内容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启发法。启发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索问题的真相。如在讲到确定型定量决策方法时,教师可以把需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询问学生在没有学习新方法的情况下碰到这些问题一般如何决策,然后对学生使用的方法进行点评,从中引入确定型定量决策方法的介绍。

2.举例法。对《管理学》每个知识点都尽量配备相关通俗易懂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加以说明,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3.寓言故事法。《管理学》课堂适当的安插一些管理寓言、管理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4.游戏法(实践法)。游戏的巧妙安插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大受启发,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时,可以开展一个订试卷的游戏,准备两小叠废弃的试卷和一个订书机,故意调换试卷的正反面,尽量多请学生上台来装订,让学生在装订中体会科学管理原理的精髓。

5.心理测试法。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安插管理学心理测试往往能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管理者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两个心理测试――帮助你了解自我及测试你的管理欲望有多强。

(三)课后积极交流与实践。

1.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聊天群、博客、贴吧、微博等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组织学生互动,就某一课程问题展开讨论、征求意见。

2.反馈。在每一章结束,教师应让学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如表一)的形式来要求学生进行章节的回顾,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为今后完善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表一《管理学》第×章课程教学信息反馈表

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需占用较多时间,所以教师宜在课堂布置,让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请学生上台阐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进行独到的点评。

4.项目任务。在管理学的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课程项目任务的形式去强化学生的管理技能。比如在介绍完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技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个访谈,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对身边的管理者进行访谈,总结心得,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访谈收获。教师可以制定评估标准,对学生的访谈特别是上台的表现进行打分。

四、优化管理学教学的保障

(一)组建管理学教学团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共同探讨丰富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保证管理学教学的生命力。

(二)高职院校应以教学为中心,通过适当方式对教研创新进行激励。

(三)高职院校应调整教学考核方式,赋予教师自主考评权,多维度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考核。

当然,高职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还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关注与支持、高职院校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与投入、校企合作的稳定长足发展等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希琼.高职院校,管理学[J].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陈洁.关于提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

化学优化方案篇7

关键词:太阳能利用优先,控制策略、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供应学生宿舍洗浴热水,设计日提供55℃热水80吨,该项目采用太阳能板集热配套燃气炉热交换系统补热的组合设计,当太阳能热量不足时,利用辅助能源燃气补充热能。

根据既有建筑的实际条件和热水需求量,系统分为A座、B座2套系统,其中A座配置10吨储热水箱3只,日总供应热水30吨,B座配置10吨储热水箱5只,日总供应热水50吨,2套系统分别独立运行,同时宿管办公室配置远程控制和报警装置,可同时监视和控制A座、B座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控制策略(方案)

1、控制指导思想

为了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系统在控制部分设计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优先使用太阳能,在满足热水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达到最大化的节能,同时必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和实用。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项目采用梯级逐次加热方式,即在下午4点开始加热第一个温度不满55度的水箱,如第一个水箱水温达55度,逐个检测后面水箱水温判断是否启动辅助加热,同时根据历年的用水情况及时启动或停止水箱数量来控制水量。分若干个水箱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但水箱又不宜过多,否则增加设备成本。

2、系统运行模式(以A座为例):

按常规太阳能系统设计,A座30吨水箱为一个加热系统,太阳能首先对30吨水箱进行加热,在设定时间内水温达不到设定值时启动辅助燃气热水炉对30吨水箱进行加热至所需温度,这样的运行模式为,每天系统都要加热30吨热水,无论用完与否;

根据工程学院3#宿舍宿舍楼的使用热水使用情况,A座最大用水量为30吨/日,实际用水量受天气、气温影响波动较大,如常规系统设计,每天系统都加热30吨热水将会造成不小的能源浪费,因此,本项目中我们设计为3只10吨储热水箱逐个加热模式:

首先,太阳能循环系统先对1号10吨水箱集中检测加热,当1号水箱温度在下午4点(可设置)达到设定温度55度时,不启动辅助燃气炉对1号水箱加热;未达到设定温度55度时,启动辅助燃气炉对1号水箱加热至55度,然后依次对2号10吨水箱检测加热,对3号10吨水箱检测加热,;用水顺序也为1号、2号、3号依次使用,这样设计模式,在用水时间接点前系统尽量采用太阳能系统,确保太阳能系统的最大化利用。在连续阴雨天时,确保1号水箱热水,在使用1号水箱时,系统同时对2号水箱进行加热,在使用2号水箱时,同时对3号水箱加热,这样即可避免热水用尽,又可满足学生所需热水。

同理,B座系统配置10吨水箱5只,总水箱为50吨,系统同样采用逐个加热水箱的模式。

三、系统经过优化设计的方案可有效的提高节能效果,与常规系统方案相比有以下优点:

1、有效利用太阳能,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因系统对水箱进行逐个加热,在阳光充足时,逐个加热全部水箱水温达到使用水温;在阳光不足时,也可加热部分水箱水温达到使用水温,避免因光照不足造成的整体水温偏低的问题,在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不启动辅助燃气炉也可满足使用要求;在阴雨、无光照时,辅助燃气炉在设定时间内同样采取逐个加热水箱的方式进行加热,同时根据前一个水箱水量的使用情况来判断加热水量,从而有效降低燃气的使用量,达节能目的;

2、可根据实际用水量调节加热水量:因热水使用量随着天气、气温变动而变化,系统的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人为的管理热水的加热量,即根据使用的情况和规律,开启需要加热的水箱数量;

3、系统水箱可单独运行,利于设备的维保:因系统采用逐个独立加热水箱,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设备保养(特别是水箱的清洗等维保)时,可单独关闭其中一只或多只水箱,进行相应的维保工作,系统供水功能而不受影响。

附图:

系统运行原理及原理图

1、温差集热循环:当集热板温度T1温度高于水箱温度T2(T2-1、T2-1)8度时即T1-T2≥8℃时,集热水泵P1、换热水泵P2同时启动进行换热,当T1-T2≤4℃时,集热水泵P1、换热水泵P2同时关闭停止换热;

2、定时定温辅助加热:在设定时间内,系统检查水箱温度T2(T2-1、T2-2)低于55℃时,加热水泵P3、燃气炉启动进行辅助加热;

3、水箱逐次加热切换:系统在每次启动集热、辅助加热前自动逐次检测水箱温度,如检测温度低于55℃,按1号、2号、3号的顺序打开相应的循环阀门对水箱进行逐个加热,例:1号水箱温度低于55℃,系统打开电动阀E1/1和E1/4对1号水箱加热,当1号水箱温度低于55℃时,系统关闭电动阀E1/1和E1/4,停止对1号水箱加热,同时打开电动阀E2/1和E2/4,开始对2、3号水箱加热

参考文献:

[1]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s].

化学优化方案篇8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满意度

一、现行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行成人高等教育很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模糊的,不知道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的盲目抄袭全日制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根本达不到要求;有的专科、“专升本”或“高起本”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差不多,课程重复开设,连续性、衔接性不强。有很多院校的培养方案根本就没有培养目标,一张教学进程表就是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更有甚者,课程上到那儿算那儿,上一年算一年,下一年教学安排、教材、师资还不知道怎样安排,目标不明,不能明确反映社会发展赋予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体系不科学

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进程表内的课程结构应具有逻辑性和循序渐进性,即先基础,后专业。而现行很多高校成人教育的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一是没有考虑针对性和实用性。即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的课程,是普通高校课程的复制和浓缩,既没有对成人这一教学对象进行细化分析,也没有考虑到成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二是没有考虑办学层次和形式。即专科课程是本科生课程的平面压缩,而研究生课程是本科课程的重点重复;三是没有考虑各门课程的特点、课程的前瞻性、逻辑性与系统性。或者是不考虑哪些课程先开,哪些后开;甚至有数师资源的课程就开,无教师资源的就不开;有的为了开设新课程,随意删去必须开的老课程,教学计划按课程名称定夺,对具体内容缺乏周密考虑;四是不重视实验、实践教学,技能性课程开设较少。结果导致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不妥,或者过分强调一方,或者过分突出另一方;课程设置产生了不规范的随意性和不必要的波动性;基础课内容陈旧,知识老化,而专业课则门类划分太细,内容交叉重复太多,难以真正满足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

(三)学时分配不合理

一是对各课程模块的学时数设置缺乏整体设计;二是对各模块内部分具体课程学时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人为性较大,课程学分的设置也就缺乏科学性。结果导致教学计划在学时分配方面不合理:周学时过多,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基础课程学时偏少,不利于学生建立宽厚的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学时偏少,没有给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和发展兴趣的余地;实践课学时较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成教特色、专业特色体现不够

成人教育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应围绕着成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因此,不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就难以设计出适应成人学习的教学计划、教材以及教学方法。而现行很多高校成人教育的培养方案以模仿全日制培养方案为主,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专业化、理论化的课程偏多,实用性、针对性不强,有的课程早就落后于学员的实践;对各种形式(如函授教育)的教学环节也不甚落实,特别是实验、实践性环节、论文答辩等匆匆过场,有的甚至干脆砍掉;自学指导往往名存实亡,作业质量不高;有的虽有专业方向,但专业特色、方向性不够突出等。

专业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所办专业的生命力。笔者认为现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是影响成教学生归属感缺乏、教育消费的满意度普遍不高的重要因素,必须予以优化。

二、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是职前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是职后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职业岗位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或技艺型高级人才或管理人才。在这个大前提下,每个专业应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用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在制定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时,必须要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服务方向、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所需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及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课程分类及其比例的关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以及不同培养层次和办学形式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上,要充分考虑成人学员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坚持综合性、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统一。课程设置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所创新,应当稳住基础课程,放开应用性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t成人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社会既需要理论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更为社会所欢迎,因此实践教学要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要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课程,增加实训和生产实践。

(三)合理分配学时学分,合理安排开课时间

成教学院在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在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课程的性质、成人高等教育和成人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依据学制、办学形式和教学日历等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分布、课内与课外的学时比例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等,力求做到各门课程学时规定科学、学分设置合理;要根据课程涵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先后约束关系及紧密程度,合理安排开课时间,增强课程教学的协同性,做到各学期的周学时数均衡分布,力求在规定的学程和教学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上一篇:创业风险与防范措施范文 下一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