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施工安全保险范文

时间:2023-09-27 02:06:56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1

[关键词] 城市 轨道交通 土建工程 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大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基于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城市轨道交通被公认为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也是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迈向国际先进大都市行列的主要途径。

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或规划轨道交通,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已经达到422.52公里(地铁187.52公里、轻轨235公里),已规划的2050年全国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5000km之多。由此可见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大发展的初期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市政工程,根据建设特点可以划分为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两部分,其中土建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地理位置特殊;2)质量和安全要求高;3)涉及工程专业多;4)工程量巨大;5)地下和露天作业多;6)工程与周边环境关系密切;7)生产的流动性;8)生产的单件性;9)生产周期长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多、损失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是高风险项目,在建设之初对工程进行彻底的安全风险分析,对重点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施工中加强措施落实和动态风险管理特别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市政工程,其土建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工业生产过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构筑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具有许多特点,其中对施工过程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产品的体形庞大、复杂多变、整体难分、不能移动。这些特点又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产品的生产(即施工过程)具有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单件性、生产周期长、地下和露天作业多、地理位置特殊、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要求高以及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等。

(1)生产的流动性

生产的流动性是由于土建产品固着于地上不能移动和整体难分所造成的。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单位(包括施工人员和机具设备等)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的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二足在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具等要随着施工部位的改变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地转移操作场所。

(2)生产周期长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周期长这个特点的形成是与产品体形庞大、复杂多样、各不相同并且整体难分的特点分不开的。一条线的土建工程施工期限一般可长达数年。建工程不仅生产时间长,而且由于其所需要的人员和工种众多,所用物资和设备种类繁杂,为了进行准备也需要税费许多时间。为了克服这种缺点,争取生产对时间,人们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轨道交通工程产品体形庞大这个特点所提供的广阔作业面,在同一施工对象的上下、左右、前后不同空间位置实行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施工,同时进行同工种或不同工种的多种工作,同时完成不同部位的建筑构造部分,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这种组织施工的方法在一般工业生产中是很少有的。

(3)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要求高

城市轨道交通是公益性事业,与城市全体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寿命周期内的质量和安全方面较一般建设工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给土建工程施工以更大的压力和要求。

(4)地理位置特殊

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处于大城市市区,周边环境特殊,区间和车站经常在大型建筑物基础中通过或与他们靠近,施工过程中小小的失误,可能造成大的灾难,所以施工难度有时特别大。

二、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与其他生产工业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此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构筑物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处于最软弱的状态,荷载承受能力最低,任何不利的作用和预料之外的荷载都将给构筑物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损坏或破坏,或者引起该构筑物周围其他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等。

如前所述,风险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原因可统称为风险源,而风险源又可以分为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自然能原因有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海啸,滑坡、山崩、泥石流、洪水等水文地质灾窖,台风、龙卷风和飓风、暴风雪、严寒、醚热等气象灾害。人为的原因有设计的错误,施工管理上的问题和错误,施工操作的错误等。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建设工程的保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我国工程保险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技术复杂程度逐步提高,土建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也相应增加。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深入和涉外工程的广泛开展,国际惯例逐渐融入到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工程保险逐渐被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所重视,其作用也日益明显。2003年7月份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和中国人保等4家保险公司为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透水事故理赔56亿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西方发达国家工程保险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工程保险业务只是转移了风险,并没有从源头上削弱风险。引进工程保险业务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在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把整个±建工程施工过程,根据其技术特点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并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施工过程的薄弱环节(即典型风险),这样,可以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将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

在我国,工程保险的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建设项目中,工程保险才作为为建设项管理的国际惯例被引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保险在我国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保险业的差距如下表内容所示:

表1:国内外工程保险业务比较

由上表比较可知,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工程保险的作用,阻碍了工程保险业和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从保证施工安全和大型土建工程顺利进行的需求出发,为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和施工企业科学管理施工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四、基于工程保险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4.1基本思想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基于工程保险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土建工程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险公司为主体进行工程旖工安全风险管理,工程保险业务中,施工企业在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则利用科学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向施工企业提供优质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服务。

4.2管理流程及实施

首先,施工企业向保险公司提交保险请求、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等工程资料,然后,保险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和工程现场考察结论对投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得到项目的总风险度和所有施工项目中安全风险较大的薄弱环节(即典型风险),根据项目总风险度,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投保和厘定保费。在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认可的条件下进行签单承保,同时保险公司组织专家对所有的典型风险进行逐个分析,找出防范控制措施,向施工企业递交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报告,根据报告保险公司可以把对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写进保险合同。

4.3实施建议

在我国如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等大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成功实施这一模式,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l.按照国际惯例,建议把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方责任险和人身事故险作为强制性保险纳入到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

2.规范强制性保险的投保主体,因为保险标底与施工过程直接相关,为便于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建议由施工企业直接投保,而非建设单位投保,保费应纳入工程预算当中;

3.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议把拥有向施工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服务的能力作为保险公司开展工程保险业务的基本要求,把有保险公司担保为其承保作为施工企业可以进行工程投标的基本条件,以促进保险公司和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4.建立工程保险业务中的保费返还制度,规定一定比例的保费在施工安全管理较好的情况下应返还给施工企业,以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意识。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2

(本刊讯)在借鉴上海、浙江、山东等部分省、区和直辖市开展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建设部日前要求全行业在今年内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以切实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转移企业事故风险,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建设部出台的关于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建质[2003]107号),从九个方面对加强和规范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出了较详尽的规定。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和管理的人员,在施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意外伤亡事故提供保障,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范围应当覆盖工程项目。同时,还对保险期限、金额、保费、投保方式、索赔、安全服务及行业自保等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期限,应涵盖工程项目开工之日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日。提前竣工的,保险责任自行终止。延长工期的,应当办理保险顺延手续。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最低保险金额,使之能保障施工伤亡人员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保险费应当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施工企业支付,不得向职工摊派。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应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根据各类风险因素商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率,提倡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差别费率可与工程规模、类型、工程项目风险程度和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挂钩。浮动费率可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等因素挂钩。对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业绩好的企业可采用下浮费率;反之则可采用上浮费率。

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投保,实行不记名和不计人数的方式。工程项目中有分包单位的由总承包施工企业统一办理,分包单位合理承担投保费用。业主直接发包的工程项目由承包企业直接办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在建工程项目开工前是否投保情况,作为审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投保的工程项目,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后,应将投保有关信息以布告形式张贴于施工现场,告之被保险人。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应规范和简化索赔程序,使施工伤亡人员能够得到及时足额的赔付。凡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企业和工程项目负责人隐瞒不报、不索赔的,要严肃查处。施工企业应当选择能提供建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事故防范等安全服务和有保险能力的保险公司。目前还不能提供安全服务的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筑安全服务中介组织向企业提供与保险相关的安全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可包括施工现场风险评估、安全技术咨询、人员培训、防灾防损设备配置、安全技术研究等。施工企业在投保时可与保险机构商定具体服务内容。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3

关键词:大型养路机械;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0 引言

对于任何施工内容而言,安全风险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铁路工务集中修也是如此。因为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自身的岗位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大型养路机械操作较为复杂,对于相关操作人员有着很高的需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是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导致不良事故发生。所以,对大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的安全风险控制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别

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在铁路工务集施工过程中,不良安全因素来源很多,铁路工务施工管理不当,施工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都会导致安全因素产生,所以,可以依据风险来源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对于风险的识别,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对比、检查表等多种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安全风险识别能够找寻风险产生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解决,从而提升铁路工务安全风险控制水平,将不良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安全风险也可以依据事故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其中存在的重点事故,包括车辆碰撞、火灾事故等,对这些重点事故进行严格的控制,消除不良安全隐患。

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大铁路工务集施工过程中,需要创建合理、科学的风险分析评价体制,依据风险的实际特征、风险的来源,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主要可以将风险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就是风险度较高的,有着突发性的特点,可能会引起车辆发生冲突,以及火灾事故产生等。第二类风险度也很高,风险因素有着持续性的特点,若是不能有效地控制,那么最终会导致第一类风险产生。第三类风险程度一般,具有区域和局部的特征,会导致不良安全问题产生。第四类风险程度较低,引发事故的危害性较小。对于以往铁路工务集施工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事故的发生概率很高,并且其中众多事故都是因为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而且在施工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缺陷,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不到良好的保障[1]。

3 大型养路机械在集中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控制

3.1 细化施工方案,提升安全风险控制意识

相关施工人员在拿到施工方案之后,需要对施工方案认真的研究,明确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细致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派遣专业的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全面性的了解。施工人员依据调查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特点,在满足总体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着手制定自身的配合施工方案。在这一施工方案中需要进行细致化的处理,不仅需要包括施工的具体措施,同时还需要包括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要求参与施工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需要认真阅读,从而为保证施工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人对于铁路工务集中施工特点都有所了解,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线段比较长,而且施工人员较为分散,对于施工的安全程度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使得众多施工部门都能良好地掌握安全风险控制有效手段,在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自觉地遵守各项施工规范,在脑海中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3.2 对安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对于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而言,承担的施工内容较多,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很多,会应用到多种机械设备,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性进一步提升。想要保证安全管理成效,那么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安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工作人员的风险进行排除。需要对干部领导人员的素质进行评判,对于第一线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全面了解,了解重点内容,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其次就是对机械设备风险进行排除。要派遣专业的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维修,并且做好记录,从应用、养护等众多方面加强对机械设备风险的控制。及时地找寻设备存在的不良故障,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从而将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3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力度

管理人员不能只是站在管理决策层次,而是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找寻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地进行排除。集施工具有的施工空间往往很小,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在此环境中很可能因为很小的风险点,最终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可承担的后果。所以,在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队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地要求自己,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对岗位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不能只是注重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将安全制度以文件的形式逐级下达,并且落实安全制度落实考核,并且与员工的薪资报酬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责任可以落实到个人头上[2]。

4 结语

想要保证大型养路机械集施工的安全性,那么,就需要缜密的制定施工方案,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地加强管理力度,使得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树立良好的安全风险控制意识,为安全风险控制提供重要保障。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依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风险控制,保障施工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明宏,张君霞.四岗递进、四地循环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5-87.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4

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的所有建筑施工企业,于2016年1月1日起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全部职工缴纳保险费,落实工伤保险待遇。

本通知所指建筑施工企业(含省外施工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施工活动的企业。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工商注册的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企业,参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二、缴费方式、费率

(一)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职工应以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应缴费费率(统筹地区确定)之积,参加工伤保险。对农民工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无法确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以建设项目为参保单位,按建设项目工程总造价的0.8‰至1‰参加工伤保险,开工前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要根据“以支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费率。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费率,可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亡)事故发生率、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与使用等情况,实行浮动管理。

三、参保形式、条件

(一)按建设项目参保的建筑施工企业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实行独立其他险种优先受理参保登记,社保经办机构为建筑施工企业参保开辟“绿色通道”,做到随时参保,随时登记录入。要简化建筑施工企业参保需提交相关要件,实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同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办事程序也要简便快捷。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注册地社保经办机构应对固定职工以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参加工伤保险,用工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职工增减变化实行书面或网络报备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流动人员较大、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实行项目参保,用人单位主体向生产经营地(施工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交中标通知书、承接工程通知书、施工合同及转包分包合同,用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建设项目的用工人员工伤保险关系,自建设项目开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之日起至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止。

(三)工伤保险费不准作为竞争性费用竞价。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费用单独列入建筑施工工程造价,作为规费组成部分,单独计算,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造价。建设单位要将工伤保险费在建设项目开工前一次性划拨给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一次性缴纳,不准向农民工摊派。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在项目开工前办理工伤保险手续,取得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工伤保险参保证明》。未取得《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的视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未办理安全生产监督手续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在建项目应按有关规定补办工伤保险手续,保障现场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权益。

四、待遇保障

(一)建筑施工企业用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本人月工资难以计算的实际,可参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计发标准。

(二)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认定、鉴定、待遇支付时间。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做出工伤认定决定。

(三)以建设项目参保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发生事故伤害,在项目竣工时尚未完成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的人员,仍然作为项目参保职工依法享受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建设项目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职工发生工伤,依法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拒不支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依法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追偿工伤保险责任。

(四)已按建设项目参保的建筑施工企业1级至4级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工伤保险待遇,在项目竣工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纳入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

五、监督管理

(一)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各级人社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全监管部门、总工会应针对我省建筑行业用工的特殊性,切实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服务协调、宣传引导工作,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擅自为建筑施工企业不参加工伤保险“开绿灯”,甚至出具证明,规避参加工伤保险责任,确保国家政策全面贯彻落实。

(二)规范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劳务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项目施工期内全部人员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建立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台账等。实行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公示制,切实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各级工会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特点,采取项目工会、托管工会、联合工会等多种形式,将一线职工纳入工会组织,为其提供工伤保险维权服务依托。

(三)依法管理,强化监督。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有关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对出现生产事故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和有监管责任部门报告,为工伤保险相关工作提供主要依据。人社、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各负其责,对违法施工、非法转包、违法用工、不参加工伤保险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保障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权益。

(四)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化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用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等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做到参保户数、人员数、伤亡事故起数、工伤人员待遇支付情况及未参保户数等信息共享。定期交流和通报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和相关收支情况信息,随时掌握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做到应保尽保,应付尽付。

(五)建立工伤预防机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及规程做好安全施工措施,预防工伤事故发生。工伤预防试点城市可以从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结余提取2%作为工伤预防、安全生产及职业危害的宣传与培训工作。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参照试点城市,提取一定比例工伤保险基金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探索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关职业技术学校对农民工开展安全生产、职业伤害宣传培训,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1 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2 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 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笔者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总结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3.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2 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查普曼著.李兆玉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技术和洞察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认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来源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来源可体现为:人为、材料、环境、设备等所引起的风险。

1.1人为风险 城市道路的建设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工作人员具有主动性。因此,当设计人员设计的施工方案出现漏洞时,现场管理人员指挥失误时,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或者施工方法不正确时,违章作业时都会有一定的几率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为工程赶进度,施工人员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时间而不断工作的情况下。

1.2材料风险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在对材料存储堆放时,不加以整理,胡乱存放以及材料选购时质量达不到标准,这些都能引起在建设过程中产生风险。

1.3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具有很大的浮动性,表现为: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是在城市内进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封闭一段路程。通常情况下,工程由此至终都会树立指示牌,危险警告灯等,在白天时段,基本不会出现问题,但到了夜晚,危险系数就增多了,如:酒醉开车等。内部风险人为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表现为:道路建设场地障碍多,供电作业困难,地下涌水、空洞、作业混乱等。

1.4设备风险 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由于长年累月的工作,造成机械零部件磨损老化,并管理人员不注重对机械设备的保养,而且也没有为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安全警示标志,缺乏设备防护、保险、信号灯等,起重机械缺乏机“四限位”、“两保险”等等。

二 造成城市道路建设工程诸多风险的原因

造成上述诸多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可概括为一个方面:即人为因数。人为、材料、环境、设备等所引起的风险主要还是人的意识的缺乏与不重视:不重视安全常识,缺乏危险源辨别能力,缺乏对危险的警惕性。

2.1施工人员对安全常识的缺乏:由于道路的施工作业范围广,段落多,造成施工单位人员不足,需要常在外面招聘临时施工人员,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因此,很多临时施工人员甚至本施工单位的人员不注重安全常识,在施工段落无法判断其安全性,并对相关安全知识了解较少。

2.2缺乏危险源辨识能力:现场施工人员在所处施工区域,没有发现危险源或者施工环境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 包括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任然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作业,这也是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3缺乏对危险的警惕性:这种对危险的警惕性缺乏,主要是由两方面来概括。一方面是上述所讲的对于安全常识的缺乏,从而导致对危险的警惕性丧失。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长时间作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城市的温室效应加上炎热的天气,容易使施工人员身心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施工人员身体上的不适,导致该有的警惕心理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并非是缺乏安全意识。

三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

3.1落实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体系

道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了公司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安全投入管理等。在公司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安全生产监督网络,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网络来预防以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并实施安全检查制度,通过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来控制安全事故。在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方面,必须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按照“综合治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一票否决制、从严治理、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在安全投入管理方面,需要把握安全投入的合理性,达到可以用最小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3.2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生产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文化来辅助。因此要对单位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以便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如: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管理的意义;危险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故应急处理;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等。同时要加强各个流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特别是涉及危险源管理的领导和相关人员。

3.3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做到文明施工

道路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布置不合理,生产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措施的管理,并做到文明施工(特别是临时施工人员),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建筑安全施工检查标准》(JGJ59-2011),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并组织当地的卫生、消防、医疗、安保等主管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布置进行检查,坚决杜绝施工现场的脏乱差等现象。对于不符合要求和存在隐患的地方,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改正,为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4落实施工人员意外保险制度

落实施工人员意外保险制度具有双重意义。我国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依据工程建设规定,施工人员的意外保险制度被列入了施工企业建设成本中,并明确说明施工人员的意外保险费用不得争议,不可减少。这规定迫使施工单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安全生产,也让施工人员认识到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最终尽可能的实现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的安全事故。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安全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因此,只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强,苏立志,战玉春.浅谈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J].北方交通, 2011,(05).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1 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2 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 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笔者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总结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3.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2 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查普曼著.李兆玉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技术和洞察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工地施工安全保险篇8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危险源;安全保证计划;安全技术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dustry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implement the safety supervision aroun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risk source; safety assurance program; safe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安全监理是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建设安全的法律、法规、批准的建设文件及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安全监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审查和实施效果的检查,消除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来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目标的实现。加强施工安全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责任意识,规范安全监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项目监理部作为监理单位、派驻工程现场全面履行监理合同的机构,将直接承担安全监理责任。由此可见,监理的安全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它来源于法律和委托合同。我国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项目总监应是安全监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理工程师的不作为和过错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增强法律责任意识,是做好安全监理的前提。

为适应安全监理业务的需要,监理单位要对从事安全监理的人员进行安全监理业务培训,提高监理水平,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同时,要规范安全监理工作,配备专业监理工程师,确定安全监理目标,明确安全监理人员职责,制定安全监理工作程序、流程、方法和措施;真正把安全监理作为监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始终贯穿于建设工程施工监理的全过程。

2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保证施工安全

安全风险管理是对施工活动和施工环境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确定和度量,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的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风险,避免或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工程师应当运用风险控制技术进行安全监理,实现事故预防,保证施工安全。

2.1建立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是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对危险源的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建设工程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内、外部条件,以及类似工程安全风险统计资料信息,按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组或内容和风险因素分类,对施工作业和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确认。对确认的危险源,按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分类,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依此建立危险源清单。

2.2监测、控制危险源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危险源清单跟踪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发生工程变更或施工条件改变,要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安全风险处理方案。此外,还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危险源或者新发现的危险源。当发现新的危险源时,就要重新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审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风险管理损失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是施工单位事先编制好的,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控制措施失效时采取的补救措施。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就是要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对资产和环境的损害。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查救援预案目的的明确性、工作程序的可操作性、措施的可行性,以及救援组织人员和器材的合理性。

3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

建设工程开工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准备阶段实施安全监理,是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体现了事前预防的主动控制,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1核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条件是指施工单位的各个系统、设施和设备以及与施工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制度和技术措施,能够满足保障生产经营的需要,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已经实行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不符合规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不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也不得承揽工程。监理工程师应核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安全过产许可证,并考查已建工程的安全生产状况。

3.2熟悉设计文件,参加技术交底

在设计交底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对图纸中存在的影响结构安全、施工安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了解设计构思、原则及安全、质量要求,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及环节或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特殊结构的工程,要求设计单位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4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理

施工过程体现在一系列的现场施工作业和管理活动中,作业和管理活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当采取巡视、平行检查和旁站的方式对施工作业和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监测危险源,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

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保证计划

安全保证计划是施工项目部规划安全目标、确定过程控制,制定安全措施和配置必要资源,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制度。监理工程师要跟踪监督检查安全保证计划的实施,重点检查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且有效地运行;安全责任目标是否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地被贯彻执行;总、分包单位是否按合同约定履行安全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督促项目经理部、作业队、班组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新工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及进入新岗位、新施工现场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有公示制度。

上一篇:对历史的感想范文 下一篇: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