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00:26:50

网络可视化管理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1

关键词:远程控制 可视化 电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058-01

工作原理构思如下,通过网络摄像机可以看到和听到远程的现场情况,但是处理现场的一些问题哪怕最简单的按一下开关我们还是需要亲自到现场才能办到,能不能加一些简单的电路对现场进行简单的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利用网络摄像头的报警输出信号控制继电器,继电器控制一个普通的电源插座,这样就可以开关连接到插座上用电器了(如图1)。

有了原理思路,实现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的,首先要对报警信号输出端子进行测量分析,经检测发现报警输出是摄像头内部继电器的输出端,因此可以用此输出端控制电源插座的控制继电器。

本制作选用一个普通多用电源插座,打开电源插座,把一个继电器放置于空闲位置并用胶水固定好,继电器的控制端子引出两条控制线到插座外。找到多用电源插座的第二个插口的火线,剪断后两端分别焊接到继电器的常开输出端子上,然后把多用电源插座盖好恢复。多用电源插座的控制线接到摄像头的报警输出端子上,并且用直流电源供电。考虑到制作成本和合理性,决定与摄像头共用电源。

接好了线路确认无误后进行上电测试。给插座通电,插座电源指示灯亮,摄像头的供电器插到多用插座的第一个插口上,把摄像头网线接到交换机上,给摄像头通电,摄像头电源指示灯亮,网线接口指示灯正常。找一个台灯插到电源插座第三个插口上,打开台灯开关,台灯工作正常。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在电脑上进行测试,打开IE浏览器,输入摄像头的IP地址,提示输入用户名密码,输入正确后进入摄像头监控界面,摄像头工作一切正常,通过监控可以看到台灯亮着。要进行最关键的测试步骤了,就是点击监控界面上的“开关闭合”按钮,点击后台灯熄灭,再点击“开关打开”按钮,这时台灯又亮了。进行了频繁的开关测试,控制起来准确快捷。又对台式电脑、电热水器等较大功率的用电器进行控制也取得了成功。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监测;管理

1、现代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监测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基础上,我国现代卫星数字电视事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不但在普及范围上逐渐扩大,而且科技创新在卫星数字电视的管理上更加突出,逐步覆盖了城镇以及乡村的各个角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伴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增值和网络信息化的全面管理,各种网络信息服务、有线系统管理开发等功能逐步展开,一方面满足了广大现代居民对于信息视野的要求,扩大了现代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加强与网络信息的联系紧密程度,另—方面提高了网络信息的普及程度和范围,降低了城乡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经营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各种智能网络电视设备的诞生,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宗种困难和考验,传统的卫星数字电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面临新科技的不断挑战下,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管理也要随着科技创新也发展,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发展性的卫星数字电视管理系统,发展不同条件下对于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是网络信息时代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

2、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监测技术分析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技术监测要按照具体的指标来进行,充分考虑到监测指标的可实施性和便捷性,监测系统硬件仪器的有效运行,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指标来进行数据的监测与分析。

(1)射频指标:节目参数、接收信号频谱、电平、载噪比以及裕度和BER等指标的监测。

(2)图像层面指标,具体包含:TS流、接收的电视图像质量,具体有:误码率、PRC、帧同步、TRl0290等监测指标。

根据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监测指标参数来分析,不但可以快速地判断卫星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快速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风险性,实现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最佳效果。

3、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管理对策

3.1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提高信息水平

在现代卫星数字电视逐渐普及的发展现状下,制定关于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管理的制度是必要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时代下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管理制度是做好信息服务和管理的前提,实现制度化的规范程序进行稳健地操作,贯彻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网络管理执行制度,及时地对问题进行检讨与修正。规范信息管理制度,优化网络服务,提高信息网络水平,树立员工的责任与服务意识。

一方面,由于现代很多地域分布上不具备城市的集中性,很多接收地域都分散在偏远乡村或城市边缘地区,因此,要求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服务性,在分散的地域上灵活的控制着现代网络电视系统的管理与服务,通过建立有效地外线内线管理机制,灵活机动,服务到位,互相支援,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监督机制来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卫星数字电视网络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预先维护工作,提高工作管理效率,真正为现代居民服务。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确保广大现代居民对于广播电视信息等节目的优质接受,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机构的网络服务质量,维护广大现代居民合法权益,运营机构不但要按照国家特制定的关于卫星数字电视规范的标准进行服务,及时地解决用户对于有线网络电视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关于网络故障的处理办法,当卫星数字电视网络光缆干线出现故障时,修复的时限应该控制在24到48小时之内,要保持维修服务系统与广大客户的及时沟通,充分保障现代用户的权益,同时,网络信息管理机构要积极开拓新网络业务,不断拓宽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生存能力,实行高品质的网络管理与服务,满足广大现代居民的信息要求。

3.2 优化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成本。规范标准收费

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运作程序,让员工参与管理,树立员工成本意识,让每位员工,对于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衡量,尽量减少网络以外的开支,将有限的资金用到网络发展上。建立方便快捷,能监控的收费程序。城乡联网的,可由市(县)公司统一用控制用户收视和收费。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收费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工作人员不能有任何特权,特别是管理人员,不能干涉收费工作,随意更改用户档案,用户台账、档案,财务报表等统一格式,凭正式收据入账。在资产管理方面,建立资产档案,对财产编号标识,明确责任人,实行网络材料每月小盘点,每年大盘点。

3.3 完善人事制度。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要不断地完善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管理的人才制度,一方面,要健全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者的管理技术,作为管理者应有的管理素质和技术,强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培养具有精湛的网络维修的技术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交际能力,重点开发网络管理技术,打造城乡综合性的管理服务系统;另一方面,促进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发展合作交流的精神,建立一个公平、全面、合理的服务团队,并且逐步完善管理机构的员工激励制度,设立工资、奖金等考核制度,实行绩效管理制度,进行量化考核的目标。此外,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性要求,不断利用科技创新来充实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信息内容,更新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开拓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本文在对我国有线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过程时,主要利用SNMP数据运行协议,使网络管理系统运行更加简单、安全、稳定和容易扩展,在设计过程中,Qt的信号/槽机制通过将槽注册到信号这一设计方式,将二者有效绑定。因此,这一设计优化方式更加灵活,而且通过多对多的关系,实现信号和槽的绑定,使其与我国网络监控系统的实施运行模式相符。

1数字电视前端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通常来讲,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对其进行科学优化更为关键,为了满足网络管理系统对电视前端相关运行设备的科学监测这一需求,设计之前应该首先对电视前端系统中的相关复用设备、编码器和解码器等基本运行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实时监测分析,从而最终经过科学设计与优化,进一步实现对电视前端相关设备的网络化远程管理。因此,本文在设计构架中,主要采用C/S软件设计构架,通过集中式布置与优化,从而科学设计系统的数据逻辑结构,保证系统运行中的相关功能逻辑清晰,尽可能防范技术性操作失误对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设计优化过程中,本文还主要采用了Qt这一数据系统开发工具,使其面向对象,从而科学制定一套完整的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优化方案。该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到我国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操作方式,因此将系统架构设计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采集层以及数据存储层和信息呈现层三个运行组件模块。而在每一层的运行系统中,又通过不同的功能对不同数字电视前端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由此构建一个集成化与系统化、层次化和模块化的网络管理系统。

2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思路分析

(1)通过采集层对数字电视前端的网络管理设备运行时间及设备名称、设备具体信息描述以及设备有关联系人和具体的IP地址、设备的有关位置等基本的信息进行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将系统采集到的信息日志存入系统数据库中,从而为其它网络层相关功能的实现奠定积极的基础。(2)系统存储层的主要设计功能是对数据采集层中的相关设备运行信息进行科学预处理,从而确保数据信息存储的完整性以及科学性,然后针对信息属性进行分类存储。在这一层的网络结构中,系统设备一旦出现运行故障,则可以通过对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关信息进行追溯,采用历史记录进行系统故障诊断以及维护。除此之外,系统通过信息呈现层实现系统设备相关信息的呈现以及用户信息系统设备故障诊断报告等信息的直观展示,从而保证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展示情况对不同的系统设备进行优化与配置。

3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分析

3.1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登录模块

在这一运行模块首先需要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限制,利用数据信息库对相关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查找,然后将数据信息直接显示到系统对话框中,对不同登录用户进行科学选择并输入运行密码,使其与用户信息进行有效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进入系统运行主界面,从而实现对数字电视前端的相关运行设备的科学管理。

3.2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功能实现模块

3.2.1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用户管理功能在对用户管理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时,首先需要进入到用户注册单元,通过信息输入,在数据库中进行数据信息查询,如果用户界面中显示用户反馈信息,则需要使用户对数据进行重新注册管理,在用户数据功能管理模块,应该通过信息查询对用户下拉列表中相关显示信息进行选择,并输入用户密码,从而结合信息的匹配情况进行数据信息更改。3.2.2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备添加功能设备添加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在应用程序主界面中展开添加触发设备的相关操作,此时会弹出添加相关设备的对话框,技术人员可以将设备具体IP地址以及设备型号和类型及设备名称输入对话框中,对设备中的解码器模块以及编码器模块和通用设备模块等多个不同的信息模块进行触发操作,此时系统中会形成相应的设备界面,并在工具箱中自动生成相应的系统触发按钮,通过这些按钮进行相关操作,并将应用程序打开,将系统自动读取到的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3.2.3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故障报告功能在这一设计环节,网络管理系统人员主要通过在系统应用程序界面中进行故障报告功能选择,从而进入到系统设备故障分析界面中,在该运行主界面,用户可对不同设备进行筛选及报警类别选择和报警时间选择,从而通过最快的信息查询方式,获取数字电视前端网络管理所需信息,在数据分析与统计基础上,展开科学决策,从而防止类似的故障再次出现,这一设计方式使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大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运行系统的不断完善,对网络相关数据进行监测管理非常重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系统中的相关网络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控,从而及时掌握网络设备运行情况,并针对其可能存在的具体故障进行判断分析,并展开科学化决策。因此,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重点针对我国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前端的网络管理系统相关运行理论进行科学分析总结,从而基于Qt设计,实现对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化研究以及设计,在此基础上,希望通过相关的研究设计进一步深化网络管理系统在我国数字电视前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彬.浅谈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2(08):216.

[2]丁润宝,王伟.江苏有线南京分公司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安全设计[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06:9-12.

[3]莫华立.对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50-51.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4

关键词 大数据;广电网络;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52-0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广电网络也在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发生各方面工作的变革和影响,其他各个领域也都在进行着变革,通过提高信息化的水平可以对广电网络内部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予以保证。对于广电网络管理这个工作来说,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通过努力,现在广电网络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已经依靠网络技术,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未来发展依然面临挑战,广电网络内部的专业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

1 大数据背景下广电网络技术革新必要性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广电网络面临着技术革新的发展需要,技术革新也成为适应社会潮流的必然选择。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时代推动新闻传媒进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新闻传媒以及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1 ]。第一,新媒体网络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广电网络对于各环节工作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对于广电网络管理这个环节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广电网络的整体网络运行效率和效果。第二,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广电网络已经不能只是发挥广播电视节目的传送和接受了,还需要从整体网络运行和维护多角度考虑[2]。而这 就必须要求广电网络管理工作利用先进技术,这样可以实现存储的数量多、时间长久、内容不发生变化的效果。第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希望可以减轻不必要的体力劳动,所以要利用技术来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管理,提高整体节目信息化的水平具有必然性。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电网络面临的机遇

2.1 政府重视程度提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信息的快速沟通和共享成为了重要的特征,政府也开始重视和关注广电网络相关新闻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在广电网络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开始意识到了规范化广电网络建设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国家要调查不同类型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传输接收是否合理,逐渐将其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为广电网络的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也便于负责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各类别广电网络的管理负责人,要提高自己重视的程度,解决其他工作提高广电网络信息化水平的经验,做好自身的改进工作,选用先进的设备,而且要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制定网络化管理的方案。

2.2 网络技术应用系统升级

第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数据数量非常多,所以网络技术应用系统开始不断升级,针对实际节目制作要求,也开始不断完善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在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引导下,广电网络设计和编程工作都可以顺利地完成;第二,设计出来完备的系统之后,运用网络自动扫描的技术,将节目信息进行规范整理,编程电子版本,然后系统自动进行整理;第三,建立电子档案的系统,提供半公开的功能,可以节约工作的时间。通过建立专门负责的团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广电网络管理的系统更加稳定、安全,避免被不法人员偷盗、破坏等。那么对于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要让他们规范地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电网络面临的挑战

3.1 加强广电网络的管理

广电网络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形式落后的问题。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碰撞的全媒体时代之下,广电网络的管理方式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现阶一些广电网络媒体管理形式仍采用单一化的管理,导致广电网络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和预期值相差较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体现在观念上还是以独营思想为主,缺乏市龉勰詈途赫意识,在知识结构上还是以模拟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主,缺乏数字新媒体知识、网络技术知识及市场运营知识,因此要加大改变广电网络管理,必须改变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管理形式,加强现代化管理手段,只有高效和科学的管理,才能为广电网络的科学发展奠定必要的机制基础。

3.2 加大广电网络革新力度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广电网络革新是必然的,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广电网络来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面临直播星及地面电视的竞争,在城镇地区,则面临IPTV、OTT的竞争。随着用户看电视的选择不断增多,广电网络用户在不断的流失。因此,广电网络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收视服务,随着高清频道、付费频道、VOD点播、电视游戏、电视音乐等加大大量增值业务的不断推出,即加大内容服务的创新,广电网络完全可以扩大现有直播频道和互动点播内容的覆盖范围,从仅为电视终端服务拓展到为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移动终端用户,并研发能够支持跨屏服务的终端客户应用程序提供视频服务,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广电要发展,要紧跟时代,不断革新。

3.3 提升广电服务质量

广电要发展,就要以“服务用户”为中心,加大广电服务质量将贯穿着广电事业的始终。现在随着市场竞争,广电将面临业务、营销及观念等多方面的冲击,在这种冲击面前,广电传统的营销却主要传统营销是被动的营销模式,对客户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透彻,最终影响企业销售不断下滑。如用户在申请装机、新业务办理、业务查询、欠费补交、故障咨询等服务,由于中间涉及的流程繁琐,因此时间周期通常都较长,无法实现“即办即通”,有时候甚至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而业务办理的及时性、网络的稳定性、故障处理的及时性是用户选择最关键的几个影响因素,这些体现在服务质量上,因此,广电服务质量一定要不断的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转型和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电网络也开始谋求新的转型和进步,需要广电网络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抓住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机遇,推进广电网络内部管理升级,积极面对管理形式、网络革新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挑战,广电网络内部的专业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广电网络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于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冰.大数据环境下广电网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有线电视,2015(5):567-568.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网络视听;监管

一、 新媒体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49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达5.57亿,占全部网民总数的85.8%,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媒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 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环境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相结合。在新媒体时代,除了网络媒体可以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公众也可以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例如,曾引起大量关注的华南虎事件。

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逐渐从电脑终端走到移动客户端,用户用来连接新媒体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适应网络的信息碎片化和互动模式,网民对于传播过程的融入性越来越强。都使得媒体和受众之间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双向联动。

2. 传播内容丰富

随着网络生态环境的演变,网络视听节目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将网络视听节目定义为“在新媒体平台所孕育的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孕育出的能为现代网络受众所观赏的视音频节目”,包括微电影、网制剧,以及网络自制节目等形式。

作为移动互联网媒体主要的传播内容,网络视听文化产品的特点是:选题策划迎合受众、内容制作更加自主。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策划和制作,网络视听节目和服务更加迎合受众的“口味”需求;在内容制作方面,制作主体不再单纯地是媒体本身,也包括万千“用户”。

3. 用户主导传播过程

在新的环境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民组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个曾经以年轻著称的群体,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其他年龄段的人群。(2)用户更加主导传播过程。用户“使用与满足”心理产生了更强的主体意识和娱乐要求,以及对新闻事件更客观、更理性的态度。(3)网民之间的互动从“个体议程”向“群体议程”进化,形成热门话题以后被媒体选择性传播,即上升到“媒体议程”,这些话题在媒体平台上形成一定的讨论量以后,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舆论影响力,带领“公众议程”,甚至影响更高的决策层面的“决策议程”[6]。

4. 新技术广泛用于新媒体

互联网技术携带着天然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网络产生的内容和服务也具有了明显的互动功能。例如,app、超级电视、云存储等新技术,将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平台融合更加通畅便捷,信息容量跨越式提高,信息储存方式大幅度优化,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视频的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都促进了网络新媒体不断地推陈出新。

5. 新媒体遇到的新挑战

移动网络新媒体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是内容制作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结合用户的新特点生产出与时俱进的内容产品;传输技术的挑战:网络的安全性、可控性、可操作性,以及新的信号传播方式,都为传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环节的挑战:监管已经成为内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工作是“精神食粮”的“质保”,是网络环境必不可少的守卫者和引导者。

二、 网络新媒体的监管现状

我国的网络监管工作明显不能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匹配,不能满足民众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要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要了解当下的网络监管情况。梳理网络视听的具体条例和监管措施,将其分类如下:

1. 关于申办许可证资质的监管

2009年4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试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对于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剧,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2009年9月,总局要求“对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网站和个人,责成其立即停止擅自开办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2月,整顿升级,包括 BT中国、伊甸园、悠悠鸟在内的多家网站因“无证上岗”纷纷关停。

2014年9月,广电总局禁令:“将于2015年4月1日起禁播未登记境外剧。要求用于互联网等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须依法取得《电影片供应许可证》,且播出内容健康、弘扬真善美”。

2. 对传播内容进行监管的举措

2012年4月,广电总局强调了“不允许网络红人、劣迹人物上电视节目做嘉宾”的意见。2014年9月29日,总局正式要求“对劣迹一人的影视作品进行播出限制”。网络剧、微电影和网络视听节目,也要封杀劣迹艺人。

2012年7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在网络剧、微电影等自制网络视听节目播出之前,应组织审核人员进行内容审核”。通过问责制,实行对内容和文化价值上的把控。

3. 对传播技术、设备的相关规定

2011年7月,总局下发关于“严禁通过互联网机顶盒向电视机终端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通知。“各持证网站严禁从事相关业务,不得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与非法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公司开展合作”。多屏时代,广电的监管措施也在多个渠道多项技术中逐步完善。

2014年6月,广电总局要求“关闭互联网电视第三方视频内容渠道”;7月,下达了“盒子最严整改令”:不仅要求“境外引进影视剧、微电影必须在一周内下线”,要求“所有互联网电视盒子必须停止提供电视节目时移和回看功能”,更表示“未经批准的终端产品不准推向市场”。

4. 其他网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2007年12月,中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颁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自本月31号生效。在新《管理规定》之下,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是受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广电系统对于网络视听第一次郑重“点名”。

2014年1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宣布“将首次专门针对网络视频有害信息开展清理整治专项活动”,并“及时公开专项行动的重点、进展及成效等”。

2015年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2015年我国文化传媒领域出台的第一个重大政策。

三、 我国网络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深化巩固时期,多种文化思潮不断相互冲击。互联网媒体带来时代性变迁,政府实行网络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管准则不一致。在我国,传统媒体不论是在内容监管、质量监管,还是人员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上都实行严格的管理机制。然而,互联网新媒体的运营机构,在内容制作、平台运营、盈利模式等方面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监督,对于经营业务、运行流程等的管理更是基于不同的标准。

2. 多头领导,管理混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设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专门管理互联网视听产品和服务业务。同时,新媒体相关公司还会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后与广电总局合并)、文化部、新闻办、工商总局的监管指令,有时还会受到工信部、公安部和一些其它部门机构的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对于新媒体监管工作的职责并不十分明确。

3. 缺乏专项的法律法规。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政府对于相关法律的建设却远远滞后,这为监管工作有法可依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管理条例、部门规章以及一些规范文件,然而,仅仅作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效力,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4. 网络监管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监管技术涉及硬件管理技术、检测技术。新媒体革命的发展主要依托网络信息的技术,包括数字网络技术、互联网宽带技术、基于设备终端信号接收技术、视频点播技术等。监管技术无法覆盖新媒体的每一个方面,降低了监管效率和效果。

5. 移动互联网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化,涌现出了无数个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人”。新媒体用户的门槛低,未经训练的业余媒体人加入传播队伍,增多了信息流中的冗余信息和干扰信息,为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制造了更多阻碍,监管工作更加复杂。同时,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平台,而是跨平台、跨地域传播。这使得监管工作需要多方协调。

6.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标准和体系。我国媒介产业整体环境集中度较低,大型传媒集团匮乏,小型传媒公司遍布全国,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环节和有效管理。各个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形成更标准化的体系、更有效的评价来对新媒体进行规范和管理。

四、 互联网媒体监管的途径和方法

1.我国网络媒体的监管途径和方法

网络新媒体发展到今天,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规范网络受众和媒体从业者的行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这个体系要做到:

(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全员参与。从政府到网络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网络监管工作,将网络监管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让网民、网络从业人员,认识到缺乏监管的危害性和负面结果,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监管的必要性。

(2)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监管的根本途径。我国媒体发展到现在,国家还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虽然有《民法通则》、《刑法》、《广告法》和《著作权法》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涉及到新媒体的相关规定,但这些规章在法律上地位偏低。要完善新媒体的规范工作,就要对网络监管专门立法,出台一部使用专业法律语言,占有基本的法律地位的新闻法。

(3) 建立科学健全的监管标准。在新媒体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除了道德层面,监管工作需要特别关心:信息弱势人群,例如未成年人、不具辨别能力的人群等;易被侵犯的主体,如隐私权、生存权等。

(4) 建立硬件监管机制,全面提供技术支撑。大力研发和使用信号传输中所涉及的网络开发技术、安全维护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重要网络设备和一些重要的操作软件。

(5) 普及监管理念,提高网民素质,使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首先,要争取公众对网络监管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引导和规范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行,为网络监管提供助力。再次,要建立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最后,新媒体行业要坚守自己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

(6) 必须尊重受众,照顾到用户对网络视听节目的体验需求,结合媒体发展的目标,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用户友好型”的监管措施。增加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疏通反馈渠道,更好地完善监管工作。

(7) 加快建设一支能胜任监管工作的人员队伍。相关工作人员要拥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法律常识,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熟悉新媒体业务,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媒体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 国外媒体监管的比较和借鉴

由于国情不同,法律和国家制度有一定差别,新媒体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区别,各个国家对新媒体的监管和监管部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各个国家对新媒体进行监管的活动中,总结规律,借鉴方法。国外媒体的监管归纳如下:

(1) 美国的新媒体监管主体是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特点是:FCC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专门机构;设立职能机构:大众媒介局、有线服务局、共同载体局及私人无线电局。分别负责广播电视业内容的监管、有线网络、互联网等信息业务的管理。FCC更多地管理新媒体的技术方面、内容监管、业务服务等。

(2) 日本邮政省主管电信事业,包括广播电视。其中设置广播行政局管理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在内的广播电视业;电信局负责频率分配和通信业务;通信政策局负责制定电信系统的各项基本政策和综合性规则。它最大优势就是较为配套的电信和广电的相关行政法律制度。例如,2002年出台的《电信业务广播法》,从法律的层面保证了电信宽带网络,推动了IPTV等。

(3) 英国的网络监管主要是由通信管理局(OFCOM)进行,监管对象为内容、技术、频谱分布、战略及规划发展,涉及电信、广电业。

(4) 同为欧盟成员国的法国,监管模式却不尽相同。法国将网络和内容分设为两个监管机构:最高视听委员会(CSA)和法国电子通信与邮政监管局(ARCEP)。其中,CSA独立于政府和议会,主管包括公营、私营、全国和地方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ARCEP却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网络和频道。然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作为整体的欧盟,2007年5月通过的《电视无国界指令》修改建议草案,(后更名为《视听媒体业务指令》)它是欧盟统一的内容监管方面的法律,涵盖所有的媒体内容领域,包括电信、广播、互联网、VOD等。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监管体系和演变轨迹中发现,新媒体技术、运营和服务业务是政府监管的主要方面。新媒体发展到今天,要探索出属于我国的网络监管的道路,除了需要遵循我国媒体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将国外的监管经验,将之与我国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监管机制相结合,探索出一套与我国新媒体发展规律相契合的监管体系。(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系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转型研究”的论文成果,特此标注。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尔・麦库姆Maxwell McCombs.议程设置: 大众媒介与舆论Setting the Agenda:The mass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 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黄瑚,李俊.”议题融合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假设[J].新闻大学,2001夏

[4]Wemer J・Severin/James W・Tankard J,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 [M]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89~211

[5]匡文波,网路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

[6]高宪春.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12~20

[7]孙亦祥.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视阈中传播效果理论的嬗变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5~39

[8]王一丽.从传播学视角下解读我国的公民新闻[J].今传媒,2014,4:19~21

[9]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8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http://.cn/hlwfzyj/hlwxzbg/.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6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受到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破坏而面临严峻挑战,作为环境监管部门,环保局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拟开发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网络多媒体环境检测视频监控平台。本文对环境目前状况,网络数字监控平台解决方案在环保局成功实施进行论述,共同探讨。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环境的提高,环境监测成为我们合理地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环保局是一个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环境监管的部门,为了加强辖区内环境的管理,认真实施污染源监察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科学编制各类规划、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科学制定环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污染源分布零散,难于控制管理,对污染情况无法实时掌握导致监督不到位,环境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等特点,为确保目标责任能够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套针对分散污染重点进行视、音频的实时监控并且集中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

通过实地勘察,结合项目要求,配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各管理部门信息处理方法、手段得以革新和普及,为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督和管理,以监查和威慑为重点,实行对环境污染黑点远程音视频监控。我们以针对性地做出了一套远程视、音频监控全系列的信息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在环境污染远程管理中、综合指挥、噪声整治,项目监管,水质监管,安全隐患排察等方面可广泛应用,为环保局监督管理部门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结合实际,规划系统

基于检查点与监控点分散而众多,事件时间发生不定时等特点,通过整体的整合,按照实际配备监控设备,我们采用监控点抓取视频与音频数据,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及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将视频数据采集成到基于以太网和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上,采取直接实时监察措施,严格控制环境的污染情况,对环境污染,重点保护区域进行全天侯远程视、音频实时监控,为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供高效可行、高性价比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经过深入调研,鉴于以前环保管理区域内的一些模拟信号监控点,保障历史投入,我们将由模拟转化成数字系统,统一采用全数字化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由于前端远程重点保护区域的环境特殊性,项目洽谈人向环保总局提出建议,在摄像机选择和标配上,统一采用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防爆,防雷性能领先于业内水平的由广州英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IPEYE网络摄像机和用于转化模拟信号的网络视频服务器。合理的利用设备资源,对于每个监控点不同的需求特点,我们采用夜视性能较好,防爆防雷性能突出,控制速度与精度准确等各种性能较突出的摄像机进行自由标配,以达到相应监测需求效果。对于在夜晚进行活动的区域,采用夜视效果好的网络摄像机,对无法预知不定时活动区域,我们采取活动侦测,对防噪音污染的环境,添加语音监控,配合联动功能,准确,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关联事件。

为将本系统建成业内典范工程,根据环保局的要求,本着架构合理、安全可靠、产品主流、低成本、低维护量的系统实施目标,在系统总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进行系统规划:

1. 先进性和稳定性,以先进、成熟的网络监控技术进行组网,支持图像和数据的实况传输及多路随时随地监控。

2. 标准化和开放性,网络协议采用符合ISO及其他标准,如:TCP/IP、HTTP等标准通讯协议,网络设备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相关报警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具备报警信号与视频录像联动、报警信号与控制输出联动等功能。

3. 可靠性和可用性,选用高效可靠的监控模块和成熟的编解码技术,充分考虑监控系统在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采取硬件防死机看门狗,断网缓存处理等手段确保整个监控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 安全性和保密性,核心设备――IPEYE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和网络智能球,能有效防止病毒入侵,网络传输采用SSL数据加密,登陆认证,后台监控管理软件采用用户权限设定增强系统保密性和安全级别。

5. 操作管理的简便性,监控管理通过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式,直观、便捷而高效,提供强大的监控管理功能。

6. 实用性和经济性: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适合于客户的监控方式,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监控系统。

7. 灵活性和可扩容性,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平滑实现前端监控点扩容、中心扩容和分控台扩容,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前期资源,降低扩容投入成本,系统的扩充仅需在前端增加IPEYE网络摄像机、网络智能球硬件设备或在监控中心增加电脑设备而无须任何复杂的过程,真正实现高度的可扩容性和灵活性。

根据上述特点与思路,广州英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基于IP网络平台的远程视频解决方案――易眼IPEYE环境数字监控系统,为环保局的远程监控提供了全新的观念和更广阔的空间。

准确定位,剖析系统

网络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包括易眼IPEYE系列网络视频服务器,易眼IPEYE系列网络摄像机以及易眼IPEYE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管理软件。

环境数字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所示,按照要求,充分考虑环保局目前的网络环境,我们采用的系统方案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环保总局设立监控中心和存储数据中心,并实现电视墙显示功能,将前端IPEYE网络摄像机,IPEYE网络智能球机,和模拟音视频采集的信号转化成数字通过IP网络传送到环保局监控中心,再通过视频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显示上传到电视墙,并且通过网络数字集中监控管理软件中的强大数字矩阵功能将前端每路的视频图像在电视墙上切换显示,或联动事件后自动切换当路图像在电视墙上,并且能够对任意一路视频图像进行调用、放大、抓拍、录像、电子地图调用等各分控点的视频信号经互联网直接与机房的主控机服务器连接,通过IP网络将音视频数据传送至各级管理控制点。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到手机终端上,并让领导出差时随时通过互联网监看并控制前端区域,监督污染源头的实际动作,实现语音双控,视频随时随地实时监控,掌握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对检测区域进行全面考察,对重点地区实施严密实时监控,对检测现场实现及时的工作指导,对辐射事故应急、反核恐怖、辐射污染防治执法监督等辐射环境管理提供及时,稳定行的保障。提升环保局的整体工作效率,真正做到高效率,有效控制,及时取证,威慑打击,安全疏导等系统主体功能,在实际有效地同时,为环保局减轻工作强度。

易眼IPEYE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功能与特点:

人性化的监视功能

通过IP网络,直接可以在监控中心电脑上看到各区域的情景,也可以将各区域的情况通过数字矩阵 切换到电视墙上来观察。并具有画面分割轮巡功能 无须画面分割器、切换控制矩阵设备,通过系统管理软件设定,就可以实现多视频画面同屏分割显示(1、4、9、16路)、多组画面轮巡显示。在监控中心,通过视频解码器组,数字矩阵,实现电视墙功能。

重点监控区域

通过易眼IPEYE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管理软件设定,将各个检测区域的场景分别切换到电视墙上监视,或向前端发出控制指令,调整摄像机焦距或云台进行局部细节观察。

准确到位的现场录像

可以对任一监测的区域进行实时或定时录像,或手工启停录像、报警触发录像,录像存储媒介为电脑硬盘,录像的磁盘容量空间可设置,并具备自动覆盖功能。

智能化检索回放

可以按时间、摄像机号、报警事件等条件智能化快速检索回放记录的录像资料,回放有逐帧、慢放、常速、快速及放大/缩小等多种方式,并可以将任意一副回放图像存放成JPEG或BMP格式的图像,供数据交换使用或打印输出。

事件管理

在每路视频上,可以实时叠加场景发生的时间以及来源地,使得场景信息更加完整。在区域监控中心主控电脑或各分控点电脑查看过程中,可以随时对窗口图像的突发场景图片抓拍保存,以待以后查证。

操作权限管理

实行操作权限分级管理,按工作性质对每个用户赋予不同权限等级,系统登录、操作均进行权限设置查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易于系统维护和系统管理

视频工作站提供远程访问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前端视频服务器,网络摄像枪的各项参数,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效率。同时,管理员可远程增加、删除、修改用户、监控地点、用户的控制权限、录像时间和报警等信息。当这些信息修改之后,管理员不用对客户端进行维护,用户只要在重新登录系统一次,即可得到管理员重新分配的信息,大大的减轻管理人员的软件维护工作量。

开放性与兼容性

系统采用的是一种标准的TCP/IP协议,易于与本地网络系统结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完全能与各系统方便地联网,网内的用户只要使用客户端软件即可进行图像监控,无需任何设置。监控前端可以将许多现有的资源接入本系统,避免重复投资。

网络监控系统平台要点

众所周知,数字视频实现远程监控是通过IP网络传输数据,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系统对带宽的需求,目前,大多市场上此类产品对此指标的要求颇高,而国内网络的现状是数字视频系统最大的瓶颈。尽管目前网络摄像机视频压缩技术已经达到H.164、动态码流等数据流量控制技术,但是不可否认,要实现更高的图像浏览质量需要更高的网络带宽,带着这个难题,结合了目前国内网络情况,系统采用英泰公司产品,产品目前最先进的MPEG-4视频数字化标准技术,压缩率高而图像显示清晰流畅,每路视频图像平均带宽占用仅250Kb/S,远程视频传送延时保持在一秒以内,一条2M的ADSL专线可以支持8路视频图像的畅通远程传输。以此类推,满足现状环保局多而复杂的监控点,相比业内一些高要求的带宽性能需求产品,网络带宽的影响解决方法并不再是遥不可及,实时、流畅的视频数据传输便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由于主控端服务器机房是整个平台的核心设备,它承载着系统主要数据存储,数据资源控制,该设备的稳定性也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保证网络畅通的同时,还需确保其主控PC稳定地运行,因此网络带宽是影响整个远程视频传输流畅程度地重要指标。管理服务器由监控管理软件、服务器硬件、存储服务器等组成。监控管理软件提供了完整的监控中心管理、录像管理、报警管理、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服务器集群管理等功能。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基于拥有专利的流媒体分布式,能够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优化视频流的传输控制,提供大容量、高质量的网络视频处理技术传输和处理。客户端安装专门软件,或者使用标准浏览器访问监控管理服务器,第一次访问会自动从服务器下载一个控件,用户使用就可以访问视频监控系统,并根据权限管理的设置使用系统功能。

实施组建,系统应用

结合监控地域范围广,监测区域要求各不相同,系统组建按照网络整合结构进行设备建设,将各不同区域数据采集传输到环保局统一管理,建立矩阵电视墙,远程分控客户端资源共享。

系统前端配置IPEYE网络摄像机和IPEYE网络智能球,分别组建设备在前端各区域,网络摄像机和网络高速球直接接入IP网,通过互联网向监控中心传送视音频数据。

环保局总部监控中心通过互联网对远程监控点的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的监看、控制、配置和录像查询,并进行录象存储,对环境监测点,实行全面检测,对发生的事件通过远程视频数据信息,有效地得以控制。通过现场网络连接解码器,完成电视墙监控系统,控制视频切换、控制镜头聚焦、近景、远景、光圈调节,控制云台上下、左右和自动巡视动作。

综上所述系统架构,系统组网简单、扩容方便、标准开放、功能全面,减少了施工的难度,实现了环保局多点、远程、实时、集中监控系统的多项要求,而且保证了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控中心的稳定运行,远程监控点及时监察,良好而简易的软件操作性能,多画面智能切换轮巡远程云镜随意控制。并且配置智能感应技术,图像移动报警,报警控制联动。多种预警形式,实时、定时、报警触发、随时启停等多种录像方式。而且系统特有的远程录像资料检索功能让用户在异地也可以方便地检索回放监控中心的录像资料。多路录象,多点监看,真正实现了环保局多点式统一监控管理,对空气污染,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船舶排污、河涌、重点工业企业检查、饮食服务业污染、违法排污行为等多项专项重点管理区域起到了非常高的威慑作用。

结 语

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综合系统工程,实现了视频、语音、控制、侦测、对讲等多种通信功能,凭借该系统的实施和运用,环保局对于屡禁不止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黑点,起到了相当的预防和震慑作用,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环境智能监察管理平台,而这一切也源于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化视频地迅速崛起,视频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时代,视频的概念更加得以广域地发散,诸多急需解决问题的出现更加印证了用户对于网络视频信息的渴求,也为数字化视频的进一步跃升提供了更高的台阶。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7

当前,网络力量正在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通过网络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品牌效应,成为诸多产业中不少企业的选择。网络的存在不仅创新了人际沟通方式,营造公正、平等的网络虚拟环境,而且深刻冲击着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关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网络时代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同样在经受网络时代的巨大冲击。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的一类人事管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升级,很多企业开始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及运营的各个环节。其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互联网的积极应用已成常态。企业为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互联网软硬件条件,优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已成为今天各行各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重要特征。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多局限于日常事务,是一个典型的服务部门,无法实现与客户的及时沟通,难以与市场信息进行动态对接,开拓创新的空间相对有限。因而,在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下,人力管理相对封闭内向,管理的中心是“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运作的核心是做好人才招聘,对招进来的人做好管理,进行任用分配,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空缺岗位做好统计,保证各岗位职责有具体的人员担当。为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常被人称为“人事管理”。在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发生重大变化。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的平衡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能够随时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作出适时调整与优化,在与其他部门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沟通下,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贡献力量。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是管理的中心。可见,在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得以大大拓展,更趋强大,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及管理效用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除此以外,在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负有设计及分配工作岗位、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关系及优化工作流程等职责。

二、网络时代影视媒体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在以网络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竞争不再仅靠扩大投资和规模发展等传统手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培育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能提升价值的人力资本已是企业管理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影视媒体行业亦不例外。面对网络时代,影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范围、职能、权限、地位等都在发生变化。然而,在我国影视媒体由传统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转变的当下,影视媒体在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培训与使用革新中的步伐稍显滞后,在适应网络时展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不当

当前,影视媒体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对重视人才的前期招聘,但对招聘后的培训、开发与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对部分人力资源过度使用,而对另一部分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尤其是一些影视媒体过分强调高负荷的工作,提倡所谓的能者上、不能者下,却缺乏针对员工的培训机制,忽略了部分员工的可塑造性。其实,很多人才虽然在短期内不具备挑起重任的能力,但若给予适当的培训和锻炼,就能够承担重任。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一个重要职责便在于将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员工充分发掘出来,加以适当培训。然而,部分影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中缺失培训机制,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为适应网络化发展趋势,影视媒体员工虽然基本实现高学历化,但是低学历人员依然占有一定比例。影视媒体行业专业性较强,员工所学的专业相对集中,如影视制作、影视营销、影视编导及中文、新闻等,但复合型人才却相对匮乏。尤其是精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导致影视媒体在适应网络时展要求时略显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使得影视媒体的企业化、市场化及数字化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面对多元化经营,比如与电商的融合中,其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弊端更加凸显。

3.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不合理

因部分影视媒体企业化改制步伐缓慢,为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需要,便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使用中推行“双轨制”,即为适应事业单位体制内人员编制有限、人才匮乏,而影视媒体工作任务繁重并日趋技术化、复杂化的发展形势,一些影视媒体单位开始在编制外招募临时工作人员。“双轨制”一方面弥补了部分影视媒体事业单位应对网络时代的人才所需,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个人上升渠道与其工作业绩、能力等脱节,导致拥有编制的人员常常人浮于事,但他们却能够得到更好的待遇和上升机会,而那些没有编制的人即便再努力也难以获得同等待遇。

三、影视媒体利用网络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的方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科技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及网络的普及,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准带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网络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提升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视媒体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提供大众娱乐的重要产业,其健康发展关乎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因而,必须积极推进影视媒体的网络化进程,建立健全其人力资源培训及使用制度,构建起符合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建立网络学习、考评机制,提升影视媒体人才的专业素质

当今社会,对于影视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单纯依靠原有的职业素养储备,已无法适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现实需要。对此,影视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通过建立网络知识的学习与考评机制,组织影视媒体行业各个岗位的相关人员,定期、规范地参加培训,接受阶段考试、评比,从而推行嘉奖鼓励政策,夯实影视媒体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基础。影视媒体企业可采取系统教学、分层探究及网上评比方式,健全网络学习与考评机制。通过构建更为灵活、自由的网上在线考试与评比机制,集中考察各个岗位人员对于基础网络知识的实际掌握,给予优秀者以绩效分数、薪酬奖励,营造较好的竞争创优氛围。

2.健全网络文化研讨、交流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引导能力

影视媒体不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还肩负着主流价值观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职能。对于影视媒体产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来说,时刻保持对当下网络流行文化的高度政治自觉,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影视媒体必须在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机制建设中健全网络文化培训制度,增加内部员工的研讨、交流制度,形成对网络流行文化探究的氛围。如定期组织岗位员工参加互动座谈会,共同分享对当下热门的流行网络文化的意见看法,比照影视媒体行业的策划套路,总结出可以添加到影视作品中的元素。还可举办专业化的竞赛比拼项目,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培训,促使岗位人员积累一定的网络流行文化知识,然后再不定期地进行随机抽测、现场公布,完成带有操作性的具体策划方案,评选出优秀团队与创新个人,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3.利用网络完善人力资源使用中的竞争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

以网络技术运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及效率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改革的重要方式。针对部分影视媒体存在竞争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在努力推进企业化和市场化变革并逐步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运用网络虚拟、公开和公正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增进人员使用中的公正性。如采用网络化工作绩效考核,健全影视媒体各部门工作业绩的考评标准,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以动态方式定期在影视媒体网站的人力资源管理板块中公布。此外,还可利用微博、博客及QQ等网络工具,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舆论优势,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反馈收集机制,及时倾听来自一线员工的意见,促进影视媒体人才使用公平竞争机制的构建。

网络可视化管理篇8

流量可控

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移动化的兴起,对于数据中心架构尤其是网络的管理、分析和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用户对于网络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追求永无止境,而传统的网络管理和监控方式则有些捉襟见肘。Gigamon的网络流量可视化解决方案采用带外方式,可以在不影响网络本身性能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对流量进行监控。

网络流量的提取、分类、优先级划分等并不容易。传统的流量监控和分析往往要通过大规模添加新的工具和系统,或者变更以太网交换机的用途,或借助镜像端口复制流量,以及通过网络分路器分拆流量等方式实现。上述方式通常只借助一台交换机或一个分路器的有限过滤功能实现,功能和可视化都受到了限制,而且扩展和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能不能通过一种可靠的一体化的设计方式,冲破传统方式在性能、成本和管理方面的局限性,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Gigamon推出了流量可视化矩阵(Traffic Visibility Fabric),它采用创新的架构,可以全方位实现流量的可视化与控制,提升扩展性和吞吐能力,同时增强网络的可靠性,提高网络效率并简化部署和使用。

统一可视化

在网络由简单的、静态的逐渐向复杂的、动态化的方向发展时,Gigamon流量可视化矩阵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它为网络架构的设计师、管理员提供了全面的流量可视性,在不影响生产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对通过物理网和虚拟网的流量进行监控。许多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和服务供应商都采用了Gigamon流量可视化矩阵。

在可视化矩阵的基础上,Gigamon又进一步提出了统一可视化结构的理念,它可以提供跨平台的流量可视化功能,让用户原有的监测工具,可以监测和分析来自物理网络、虚拟网络或软件定义网络的流量,从而提升网络流量监控的智能化程度。统一可视化结构的好处显而易见:具有智能化的全面可视性,可以对远程站点提供实时、深入的监控;实现集中监控,为多种工具和IT部门提供可视性,从而简化运作;减少远程站点的维护人员和监测工具,节省成本。

精确分发与智能过滤

实现统一可视化,需要Gigamon公司的GigaVUE系列、GigaSMART等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基于Gigamon的专利技术,可以将网络流量智能化地传送至安全、监控或管理系统中。Gigamon可视化矩阵的“心脏”是Flow Mapping(流量映射)和GigaSMART技术。传统的过滤机制,在入站端口需要汇聚多条源链路,并过滤分发,效率低。而采用Flow Mapping,可以确保海量数据的精确挑选分发,仅将特定的流量送往各个监测工具或系统,大幅降低出站流量,从而显著提高工具的利用率。

上一篇: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范文 下一篇:高边坡防护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