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渗透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7 05:53:21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1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国网络用户已经超过6亿,手机用户超过14亿,而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式不容乐观,网络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既懂网络管理又懂网络安全的综合人才紧缺,这给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1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威胁也随影而至。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任何网络节点的薄弱环节都有可能会是网络攻击者的突破口。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更是综合了各种可以利用的突破口对目标进行长期踩点,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发动攻击。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掌握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常见的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尤其是对Web服务器的深入理解。但无论是信息安全专业还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在网络路由域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薄弱,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要求。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其深厚的网络知识体系,更适合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所需要的理论技术,更适合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社会对于网络和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本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历经10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下的三个特色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编程技术方向。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网络安全技术都离不开网络编程技术的支撑,缺少相应的编程能力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也注定会是瘸腿的技术,无法满足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形成的高级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较为稳定的培养目标。次开课,经过十年的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本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建有密码学专业实验平台,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与实践体系。课程设计64学时,其中48学时为理论授课,16学时为实验学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利用相应的密码算法研发安全信息系统或者安全通信系统。“PKI体系及应用”与“网络安全协议”是以应用密码学为基础的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密码学的技术研发密码产品的能力。“PKI体系及应用”以证书认证中心为轴心,详细介绍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在现代密码产品中的应用研发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从密码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分析入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标准和典型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背景设计对应的网络安全协议,研发安全应用系统。网络攻防类课程是在以“应用密码学”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设的网络维护类课程。其中,“网络攻防技术入门”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次上课,以学生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安排技术资料研读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网络威胁防护方法。“网络信息对抗”综合讲授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渗透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课程共64学时,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个理论学时跟着一个实验学时,以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验教学通过专用综合攻防平台进行验证性训练。“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数据恢复技术、证据提取技术、证据分析技术,以及常见的计算机取证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是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实训课程,共计192学时,8个学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现代密码理论技术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网络安全软件系统。第二部分以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于目标系统的渗透能力与网络加固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渗透过程的取证分析能力。该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互结合,部分学生进入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实习,提交综合实习报告来获得同校内综合实训相当的学分。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3网络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分析

网络安全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研究氛围。自发形成了保有数为20人左右的本科生兴趣研究小组,另外,通过每年一届的全校网络安全知识比赛,促进了全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比赛,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相关课题研究,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班级统计。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近90%的学生从事与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的工作,继续考研深造的人数超过10%,其它无业或者情况不明者仅占4%。由此可见本专业基本达到了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4结语

通过在网络工程专业内设置网络安全方向,解决了没有信息安全专业条件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问题。通过把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与网络编程相互融合的方式,探索了一条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加强网络编程能力的培养,培育高级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相结合的高级人才。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2

关键词:德育 德育渗透 德育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优先;而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作为教育专职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已形成了共识。在诸多的德育措施和手段中,“渗透” 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人的德行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感知感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对学生形成一个长期的、一贯的、全面的、系统的、撬动心灵的累积教育效应,最终转变为自觉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

一、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最主要的场所,如果在这么多的课程和在校时间里缺少了德育,而仅仅是政治课、班会课和集会等场合进行德育工作是很不够的。学生的德育素养是不易形成的。更有甚者,如果学科中的观点与学校的德育理念相悖,更会动摇学生原有的德育基础。所以要重视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观点协调一致。要像抓通教材、抓教师备课、抓作业批改、抓能力培养一样抓德育渗透。

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也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如此一来,学生长期长时间接受德育教化,学校的德育思想就慢慢内化为学生的德行。

以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各单元各知识点中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二、树立“全面德育”的思想,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人人都是教书育人的导师。所以在学校的各项工作环节中,都应该考虑德育的元素,生动的、有机的、全面的渗透德育育人理念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的工作实效。

一是全员参与德育。既然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就不仅是班主任、政治老师、德育主任和校长的事。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人员,全校师生要共同参与;学校无小事,事事有德育,学生有状况,人人都主动去处理。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请看下则案例:

初二甲乙两男生在下课后在课室追逐打闹,乙不小心撞到桌子,人和桌子一起倒在地上;桌子面板脱裂,乙膝盖手掌擦伤出血。事发后的整个处理情况如下:

1,一同学马上去报告班主任和值日老师;班主任和值日老师马上赶去课室;

2,班主任立即指派两学生扶乙去医务室。校医进行检查和伤口医治;建议其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3,班主任指挥学生整理课室,并向总务处报修书桌;总务处先更换了书桌,再将烂书桌搬去修理;

4,班主任找甲及见证同学了解情况,对甲进行严厉批评;值日老师记录情况,加强课间巡视;

5,班主任向教导处德育主任汇报情况;德育主任给出处理意见---批评、警告和赔偿;

6,级组长向年级老师通报情况,提出加强教育和监督巡查要求;

7,班会课班主任对事件进行评述。批评甲和乙,谴责围观同学,表扬参与善后的同学;

8,总务处提出书桌赔偿意见;德育主任约见双方家长,提出教育督促意见,协商赔偿事宜;

9,团委要求学校广播站撰写广播稿,进行文明守纪和校园安全宣传;

10,校长在教师会议和学校集会上向师生强调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事情不大,却体现了全员德育的理念,这样学校的德育力量就发挥到极致,德育效果最显成效。还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呢?

二是发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榜样即所谓为人师表,其作用是巨大的。言教不如身教,初中生可塑性较强,学生思想活跃,生性好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都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和”爱”。 此外,一个好老师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爱感人,以情动人。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再就是高深精的学识,令学生折服,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还有没有科别界限的专业知识。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

转贴于 三是全面的德育培养。要培养德育修养高尚的人才,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德育培养,使学生具备各方面优良的品德和修养。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性格、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帮助和进步。爱国、爱家、知礼、守纪,乐观、进取,包容、坚强。成为身心健康、品德健全的现代人才。

四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学校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既然如此,学校所有的活动均可视为德育活动。于是我们就应该抓住一切时机,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升国旗是爱国主义教育;早操是集体主义教育;校运会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健康晨检是关爱、爱惜生命的体现;卫生值日是劳动和爱护环境的教育;突发事件演练是安全和自我防护的教育;校会是激励与促进的教育;教师评语是认可和赏识的教育;自我评价是反思与觉醒的教育;还有如文艺表演、团队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通协勤、敬老助残、爱心募捐,志愿者服务等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他们的心理得到疏通,压抑得以释放,自信心得以增强,顽习被软化,优良品质逐渐深入内心。

三、在校园环境氛围中渗透德育。

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但忘得也很快。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育人环境,发掘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进行德育熏陶,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一是学校特色理念的宣传教育应该加强。如校旗、校徽、校训的内涵是一个很重要的德育目标,每位学生都应该通晓;校史也是爱校教育很的好题材;校友联谊也是很有价值的德育活动。

二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引生源,促进学生进步的源泉。有特色的话,学校师生都更有自信、更有动力和目标。

三是校园文化中蕴含德育。如果我们精心地设计、规划和布置好校园,在校门、校道、操场、走廊、课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展览室等等地方,都用育人的音符点缀一番其效果必然是获得学生欢快和谐的欢舞!一个净化、美化、绿化的育人环境,好像每棵树,每枝花,每条走廊,每堵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有育人的功效。学生在校园里所见、所闻、所感,都是那么优美、和谐、愉悦,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心境下,自然喜爱上校园,喜爱上校园的老师,喜爱上校园的一草一木,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能陶冶人格,是教化人才的理想场所。

四、在校园网络中渗透德育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充斥其中。如果一味地关、堵,反而起不到效果,仍然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加强教育引导,“变关为管”,“变堵为疏”,以适应网络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首先,学校要重视电脑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的网校有200多所,其中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学校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创设内容丰富、新颖的网页,吸引学生爱上校园网。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多向学生开放,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还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正确地上网。

第三,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现代城市青少年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青少年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总言之,德育渗透是学校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它拓展了德育阵地,增添了德育渠道,丰富德育了形式,扩充了德育内容,增强了德育威力。学生的德行不是三两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理应摆正德育位置,实施全面渗透德育的措施和手段,打造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德育环境,营造“课课有德育,时时处处有德育,人人都是班主任”的德育氛围。这样,就一定获得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培养出德才兼备、品行优秀、创新进取的时代精英!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黄敏;

2 《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12月第6期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1、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剂”;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各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无一例外的受到了现代信息大潮的强大冲击。学校的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德育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其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汁算机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 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尝试

2.1从教师的行为来熏陶

德育是教育的一种,它具备了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是德育的执行者,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教师理所当然的就是德育教育的执行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起到表率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个作用:1、能够发挥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2、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3、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在计算机房当成一个严肃的场所,不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把上课需要或者建立的文件和文件夹按照班级和种类分门别类有条理的排列好;把上课做好的作品建立好文件夹,不放在系统盘内;不随便删除或者翻看修改别人的作品;注意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有条理、注重场合、尊重别人的隐私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

2.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熏陶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针对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现象,可以将我国古代、现代有关信息技术的重要成就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让学生正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来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整个教学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课堂上讲到《计算机的发展》时,可通过介绍我国最早的简单计算机――算盘;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再如,教材有《计算机安全和计算机犯罪》的教学内容,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就是适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用以教育学生认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安全一旦失去控制,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2.3从教学过程的管理的行为中陶冶

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游戏和网络、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工具。市面上不少游戏并不适合学生,有许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甚至还有一些的行为在其中。在网络信息中纷繁芜杂,不乏健康有用的信息,但也有不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如反动、暴力、色情的内容。

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中驰骋,缺乏正确引导,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使用网络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教会他们如何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作为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网民的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可结合信息课程,增加网络道德、网络法规和文明上网等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确用途,知道网络具有的潜在威胁,明确在网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二、规范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行为

硬件方面: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和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荃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怠“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带来安静的课堂和学习空间,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的同时也维护了别人的权益。

软件方面: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汁算机的工作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些废铁和晶体管!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浸权行为,浸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汁算机应用事业健康的发展

安全问题:特别要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要教育学生不能在网上为所欲为,进入别人的网站空间搞恶作剧;不在网络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论、无根据的流言等;对别人的作品要尊重,不随意修改删除别人的作品;不随意对不属于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等。

3、 尾言

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寓教于乐,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色渗透,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查伟新.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科技.2006.4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高中;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44-01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精心设计任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大纲和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个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教学失去实际意义;一个是“因陋就简”直接进入微机室操作,忽视基础知识的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任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键盘操作”的教学比较枯燥,对于这部分内容,教材要求正确输入英文、中文和相应的标点符号。可是,对于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文字的录入大都是“一指禅”――用一个手指头,一个个敲击着键盘,眼睛不时地低头看一眼键盘,抬起头来看一眼显示屏,因而效率较低。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录入文字前利用8分钟~10分钟的时间研究键盘――了解键盘的分区、了解常用键以及正确的击键方法,再让学生利用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使用“打字高手”软件进行训练。通过观看指法训练的演示视频,通过漫游迷宫、采蘑菇等游戏的开展,学生觉得“键盘操作”妙趣横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但离开理论的实践,信息技术将演变为“技术课”“操作课”,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课没有操作课直观和生动,理论课难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为此,理论与操作要联系起来,理论中有操作,操作时不忘理论的指导。在“图像处理”教学中,图片格式有哪些、如何创建或获取图像、如何使用Photoshop裁剪和调整图像,这些知识如果教师一一陈述,学生会感到索然无趣,艰涩难懂。而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使教学增添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用多媒体呈现两张同样尺寸的图片:w1.bmp和s1.wmf,用看图工具将这两张图片放大10倍,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位图w1.bmp放大后非常模糊,矢量图s1.wmf放大后仍然清晰。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演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谜。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将理论课变成多媒体“展示课”,否则,教学主题、教学要求也会发生偏离。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挖掘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运用的切入点,利用实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CPU、内存、硬盘等比较抽象,一般学校也不会有硬件实验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上CPU、硬盘等,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再让家中有电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脑配置情况,并让学生试着配置一台电脑,价格在5000元以下。创造性的实践作业,对学生也是挑战,学生会兴趣百倍,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当今网络大众化、普及化,上网安全提上核心地位。因此,渗透安全教育,增强防范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又一个主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等。一是人身安全。所谓人身安全,指的是避免计算机对身体的危害。计算机辐射大,危害多,如果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网吧、微机室等一些地方,污染严重,加上长时间上网,容易出现头昏、乏力、记忆力衰退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二是设备安全。随意触摸或者拆卸电脑等,容易引起故障。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应严禁带电操作,不能乱插、乱拔、乱移,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当今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注意防范。比如,告诉学生不能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不能泄露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等个人隐私、不能登录他人的QQ等账号、不能偷窥他人信息或删除他人的重要文件等。

四、渗透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谓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网络犯罪案例逐年递增。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有节制地上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结束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发展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法制教育,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知识扎实、操作熟练,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慧艳.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两点反思[J].成才之路,2011(23).

[2]蒋霞.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2).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5

一、在施教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刚上完课的机房里,我们时常会见到这种现象,混乱的桌椅、在桌面上或隐蔽处的杂物、书本和笔、运行的计算机显示器却关闭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良好反映,同时也将使人受益一生。学生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间。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机房上课时注意这个问题。信息技术课90%以上的课是在机房中进行的,教师应该在施教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机房管理一直是令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是机房管理重要环节。我们可以教育并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和整洁的环境,及时把卫生(有些学生把垃圾填塞到隐匿地方)、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移交给学生讨论,引领他们自律自理。当然,德育过程既是讲道理、训练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行为也是很好的示范。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教育,能够促进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在施教之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

信息技术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载体。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搜索引擎》一节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奥运在我心”的情境导入。课始,笔者让学生欣赏一段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夺冠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奥运夺得金牌那一刻胜利的喜悦,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祖国骄傲的激动心情。之后,告诉学生这短片是从互联网上找到的,就这样自然导入新课。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学会了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信息,而且得到了生动的、形象的、极具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人文道德水平,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渗透培养了学生人文道德。

在施教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在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讲授与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

三、施教时渗透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与道德规范的双赢

今天,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因计算机的使用获得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在施教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让学生自己真正能意识到: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要自尊自爱,要文明上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教养的网络文明好学生。例如,教材中《网络安全》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良好契机。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自已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学习相关的一些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等) ,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搜索技巧,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旦计算机病毒发作,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会使计算机硬件损坏;会导致系统崩溃,甚至互联网的瘫痪。另外,我还特意让学生到教师机上下载材料(带木马病毒的),让学生自己体验黑客如何进入别人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中毒的后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练使用CutFTP软件,又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另外,也要加强渗透培养学生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意识。软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完全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否则计算机将是一堆废铁。软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研制和开发。虽然计算机软件难以研制和开发,但却很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我们应该坚决打击盗版行为。通过学习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让学生清楚知道:尚未经过作者允许,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的行为,其必然的结果是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而,让学生形成使用正版软件意识,坚决反对使用盗版软件行为。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又要教会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的双赢。

四、教学中渗透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目前衡量人才标准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渗透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这部分内容涉及文字处理、版面设计、表格制作、图片加工、内容筛选、色彩搭配和音视频作品制作等众多的知识、技能,而每个学生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笔者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有趣且难度大小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他们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既有利于各展所长,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积极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德育渗透,将德育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在加强网络媒介教育时,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技术应用和道德规范的双赢。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努力去实施的,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担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余健美.论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6:31~32

[2] 吴晓强.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2:102~102

[3] 徐建荣,沈理玮. 谈如何在计算机专业班级(职业中专、大专)进行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75~77

[4] 王素艳.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154

[5] 孙继清.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39~39

[6] 如飞.浅谈德育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渗透[J].职教论坛,2003,12:53~54

[7] 李桂玲,张德辉.浅谈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44~144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6

TFCA负责人马特・斯沃茨称,几年前与网络相关的风险计算开始变化时,海军就着手成立该部门。网络攻击的破坏力不断增强的部分原因是,武器系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创建不断扩展的网络组件平台和网络操作,并逐渐将作战和控制系统与网络整合。先前,各系统独立存在;现在,通过现代化建设,武器系统和工程系统等实现网络连接,任一系统存在风险将会危及整个系统。

据《华尔街日报》2013年9月报道,伊朗黑客成功渗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内联网,尽管国防部官员未公开声明网络攻击为伊朗黑客所为。

美海军陆战队内联网拥有超过70万的用户。黑客可通过海军公开访问的网站深入渗透海军陆战队内联网。过去几年时间里,敌人多次采取攻击行动,美海军只能逐个应对。TFCA总结教训,并开展“滚滚浪潮”行动,力求确保政府数据库安全,并改进海军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协议。美海军希望通过该行动可快速应对类似网络攻击,监测到并进行反击。

TFCA将建立完整的网络政策和程序,管理海军网络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确认并优先保护海军多个网络中对作战功能和任务执行关键的部分。

鉴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TFCA还致力于更好地理解并保护网络与作战系统的连接性。其预定措施之一是增加“网络清洁度”,创建安全密码并改善用户习惯。TFCA任务不只限于防火墙、路由器和传感器的安全,还包括海军传统的网络设备的安全――作战、防御、安全检测设备等;不只是传统的C4ISR网络和机密互联协议路由网的安全,还将扩展至整个海军网络的设施,包括作战系统、控制系统和IT平台。

增进网络态势感知能力、更好理解网络间如何共享信息是其任务的关键部分。其中包括设计多个硬件技术方案,保护或加强不同网络系统间的交界部分。美海军正创建配置管理和网络嵌入功能,可检测通过系统交界渗入的攻击活动,为检测海军网络空间、减轻攻击活动的影响力提供技术支持。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大德育 工作体系 构建

【基金项目】此文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德育科研基金项目内容——“基金项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08-JY0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82-02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模式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要紧密围绕学校培养人才工作的核心内容,从学校、企业、心理防护、网络等方面优化社会资源,构建一个环环相扣、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整体协调的 “大德育”工作体系。

一、建立学校育人网络体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对学生的大德育工作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校外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应采取“分工协作,统一管理”的模式,动员全院教职工的力量形成合力来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一)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学校要建立以党委为领导,以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为核心和各系党总支、团总支以及学生管理机构为主体的完整的德育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各系(部)要建立以系党总支书记、分团委书记以及系学生组织为主体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

(二)要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育人功能。在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师队伍重技能、轻教育,许多老师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学校学生处、辅导员的事情。专业教师在上课时,只管教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教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的过程中,也应当承担起对学生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具体环节,都应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共同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三)要在校内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网络线。这种网络线应从学校各种职能部门出发,建立和搭建:①学生处——系书记——辅导员——学生;②学生处——学生组织——文明岗——学生;③教务处——系主任——科任教师——学生;④团委——团干——学生;⑤总务处——宿舍管理员——学生;⑥总务处——后勤人员——学生;⑦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系学生组织——班委——学生;⑧学校——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这个育人网络线能对学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

二、建立企业育人网络体系

共同构建大德育工作体系是全社会的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师傅”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之一,他们具有教师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及职业素养。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开始“工学结合”,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育人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要在企业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企业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同时,也应提高思想认识,承受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己任承担起来。对学生的使用要制定一定的人才培养规划,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参考教学模式有规划地制定实习计划、实纲、实习内容、教导方法,把行业、企业需要的素质要求,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贯彻于学生实习的各个环节中,从社会人才培养的高度来培养学生,而不是当成普通员工使用。

(二)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延伸。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专业活动,请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为学生讲解有关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最新科技发展动向;开展学习先进活动,把企业中的先进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传给学生,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接受企业精神。通过学习活动,通过师傅与学徒的传、帮、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育人、实境育人的作用。

(三)全方位渗透企业文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力求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追求来引导学生;内容是相似的,都是运用一定的价值观、思想理念、行为规范作为导向,激励员学生。全方位渗透企业文化,一是,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渗透企业文化。结合高职学院的校园实际,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渗透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形成标识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二是,在校园中文化中渗透企业中的文化元素。学生进入企业之前,把企业管理人员送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企业专家和优秀典型员工到学校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向学生普及企业文化、工作规章制度教育、工作纪律等,使学生对企业的状况和要求有初步认识,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三是,让学生在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加强学生对实训的反思,开展企业文化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三、建立心理防护网络体系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大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抓好。因此,要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和“面向全体、区分层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思路,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为青年学生明亮心田,撑起了一片晴朗的成长天空。

(一)加强组织建设,制定有效工作制度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统筹规划和领导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具体组织和实施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比较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序地正常进行的保障。高职院校应,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建立多级信息报告制度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监护体系实施意见》(粤教工委思〔2009〕14号)指出:要努力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络体系应包括企业在内,除了要在学校建立宿舍(心理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健康委员)——院(系)级(心理辅导站兼职教师)——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外,还应在企业建立企业宿舍或者企业建立心理信息员,按实习区域建立心理健康兼职辅导老师,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兼职辅导老师要接受常规的培训。同时,要在企业实习队、专业、系、中心、学院建立多级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恢复。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就要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使学生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因此,在学生下企业之前,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纳入到教务处的教学计划之中,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编写课程,课程教学老师应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授课。课程内容除了要传授一定的心理知识外,还应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深入企业,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常常会比较隐蔽,且不轻易主动寻求帮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进企业尤其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充分利用面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还可蹲点企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随时解答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提高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及时处理学生工学结合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四、建立信息网络教育体系

信息的传播快捷、生动、开放、交互,能实现跨地域性,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较长时间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增强,这给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要解决这一难题,高职院校应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利用信息传播的跨地域性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大、形式多样、便利及时的优势建立信息网络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的开展能更契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信息网络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德育工作的信息沟通平台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信息沟通的新型平台,使得师生双向沟通交流更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交流更及时、更广泛、更深入、更频繁、更有效,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能得以突显,“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得到更具体、更扎实的贯彻落实。这些平台包括建立学生德育工作专题网站、网上班级通讯录、电子信箱、网上聊天室、博客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德育工作做到全覆盖、全天候,为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搭建网上交流平台。通过校园网、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和相关网络软件构建,通过借助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全方位的技术手段,构建高职新型家校交流平台,定时发送学生生日短信祝语、节日短信祝福,温馨提示,关心学生,优化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使得德育工作更全面、更具实效。

(二)开发德育的网络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应善于利于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德育信息,通过信息文化的教育功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调控,渗透德育的新内容,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和感染性。如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建立学生网络党支部,开辟网上党校,网上支部生活,网上党员与学生谈话,建立党员QQ群,红色网站等。教师们也经常在网站上发表文章,提高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把德育工作延伸到新的领域,通过正面、积极的网络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既使教学方法得到改革,又能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渗透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目的。

(三)提供网上学生服务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校内信息渠道不畅通,往往导致各种学生服务工作滞后。高职院校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可以给学生提供快速、便利的服务,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职业时空,2008(09)

[2]易际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新探.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3]甘慕仪, 徐刚. 把握工学结合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04)

[4]罗晓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索.职业技术教育, 2007(23)

[5]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职业教育研究,2008(01)

作者简介:

周紫玲(1979年10月出生),女,广东电白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安全渗透培训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情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最困扰我们的问题莫过于学生通过“我的电脑”交作业时,随意地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往往是我们上节课做的作业,这节课再看就没有了,而是被其他班的学生给删除了,你删我的,我删你的,形成恶性循环。不好上课。而我们平常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反复强调和训斥。然而这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良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对教师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德育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法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文字处理》第二节《图文混排》。本课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七年级的学生。之前我们所创建的文档只包含单一的文字,实际上,WORD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化文档的方法。如插入艺术字、图片,绘制各种各样的图形等等,使自己文章能够更加完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能够保存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美丽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2.插入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字、图片和各种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文档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WORD中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学情方面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的练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可以熟练地保存自己的作品。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

首先我通过网络教室,打开几篇没有经过加工的文章,然后再向学生展示经过修饰之后,变得漂亮的文章。经过比较展示,学生们的兴致一下提高了不少,同样的文章,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呢?这时我及时引导,无论是电脑制作大师还是普通的中学生,都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图文混排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用电脑制作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和贺卡呢?其实这些文章都可以通过WORD软件来制作完成。那么我们首先来启动WORD。可是如果我们制作出这么漂亮的贺卡,下节课来了之后,而是被别人删除掉了,那么我们是多么的着急啊!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网络教室播放精美图片文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强烈欲望。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材,主动参与,乐于求学,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简单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注意到不能随意地删除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针对问题,提出任务

我们通过网络教室,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学生也明白了如何做题,把我们的作业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结果一放,我们的文件夹找不到了,这时我们应该继续强调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不是随意地删除别人的资料库,只有首先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损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情节多么恶劣的一件事。我们应该做一名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挥,制作出不同的图文混排文章以及漂亮的贺卡。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七、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学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道德教育?如何处理并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首先问题?

上一篇:对施工单位的安全要求范文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