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3 16:58:33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1

1 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重要性

1.1 档案管理的历史性

在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内的所有资料,是为生产建设提供不断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具备了历史性。因此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负责,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不被遗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规范化[1]、标准化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1.2 档案管理的稳定性

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记录了基建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过程,因此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供电能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文字资料,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这些资料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是制定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过程中,要贯彻真实、有效的根本原则,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稳定性。

1.3 档案管理的珍贵性

电力工程中的基建档案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其具备了极高珍贵性。其中囊括了基建工程全部过程的历史,只有通过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基建档案的妥善保管,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因此要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了能够解决当下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1 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文件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前期中的文件中主要包括研究阶段、申报工程阶段等过程所产生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是确保施工过程合法进行的重要文字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后期基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2],因此要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各类文件的管理力度。在资料收集、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员较多、用时较长等问题,因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耐心、素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掌握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依据施工过程中产生文件的时间对资料进行有序、妥善的管理手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上报,从而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措施。

2.2 招投标阶段档案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由于其参与招标、投标的企业过多,因此对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归档的文件种类极多,其中主要包括:招标文件、投?宋募?、中标文件、澄清文件、平分文件等,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便会出现签字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对后期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招投标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便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并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充分了解,对涉及到基建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要充分掌握,尤其针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例如文件签字、功能表等要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还要注意签字、功能表等细节的操作规范。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特殊原因并未能参与到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在活动结束之后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并进行档案资料移交工作,并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归档等操作。

2.3 施工设备资料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设备方面资料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施工设备采购部门的沟通,并充分了解工程所用设备的生产商情况、设备参数数据,要编制出设备采购的台帐,同时要将施工设备的订购合同妥善保管。另一方面,在施工设备进场之前的检测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并收集相关有关施工设备的检测资料,之后对资料分类、等级、归档,实现在施工设备采购过程中所产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策略。

2.4 施工材料合同的管理办法

施工材料是决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与施工材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并掌握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进场检验的全部过程,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合同、运输物流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要进行仔细核对、分类、收集、归档。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相关合同中的盖章进行确认,要保证盖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合同内容中有无错误、遗漏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纠正。只有加强对施工材料方面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力度才能提升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节约电力企业的施工成本,为电力企业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5 施工资料、安装文件的管理办法

要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对基建工程中的施工资料、安装文件进行妥善管理,从而保证在电力基建工程竣工后能够对相关文件顺利移交。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对施工材料、安装文件进行有效管理,便要做好一定的档案资料累积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强化、记录等工作,并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监管职能,要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监理[3]、施工企业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如发现出现不合理的管理情况要及时制止并纠正,才能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 结语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2

结论: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并不仅仅是一个建设程序,更重要的是规范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与其它管理部门密切协作,严格把关,从招标文件开抬到竣工结算报告,都要加以规范,确保工程施工阶段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计价政策。

关键词:结算 备案 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F83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 Words: balance accounts; for reference: recognition

《山东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已于2011年4月1日,7月1日在全省施行。《规则》4.8.9条规定“竣工结算办理完毕,发包人应将双方确认的竣工结算文件按规定报送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竣工结算书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交付使用的必备技术经济文件”。《规则》是山东省工程建设经济活动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它明确无误地规定了工程竣工结算需要主管部门备案并作为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它将成为全省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者作为淄博市实施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的创意者及文件的起草者,也是该项措施具体实施的管理者,结合淄博实施3年多来的实践,谈几点再认识。

淄博实施竣工结算备案制的背景、目的、成效及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城乡建设发展迅猛,从年完成产值几亿元到2010年完成554亿元。但过快的发展加之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就是一个非常普遍、影响极大的问题。拖欠工程款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工程质量、工期原因,也有合同条款原因,还有建设资金缺口等原因,更有建设单位为拖欠工程款故意拖延竣工结算的原因。结算不能定案,施工企业追要拖欠款就缺乏依据,成为建设单位拖欠的理由。有的工程因拖欠工程款时间过长,建设单位新领导不认帐,竟然成为了死帐。对此,施工企业反映非常强烈。此前,建设主管部门也曾为解决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做了许多努力,实施如组织清欠班子,针对拖欠款的单位出台惩罚性措施,以及限时结算等办法。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为此,淄博市住建局于2007年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部第107号部令《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及《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政部、建设部〔2004〕369号)等法律和行政规章,印发了《淄博市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办法》(淄建字〔2007〕59号),在全省17市中率先推行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斩断拖延竣工结算以达拖欠工程款及由此带来的拖欠职工工资这根链条;二是纠正压缩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等规费问题及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及建设主管部门计价政策的问题,以规范工程结算行为。实施3年多来,第一个目的已基本达到,据统计,2011年全市拖欠工程款和拖欠民工工资数额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50.9%、55.7%,2011年民工投诉同比又下降了55.2%。

目前,竣工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在备案审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未经备案且违背建设主管部门计价政策的黑合同大量存在,且都成为工程结算的依据;更有甚者,有的建设单位为使竣工结算能够顺利备案,串通施工企业编造假结算报告,蒙骗建设主管部门。这些行为都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扰乱了建设市场秩序。

对竣工结算备案的再认识。从淄博实施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的实践看,绝大多数竣工工程都能按要求及时备案,为解决拖欠工程竣工结算来达到拖欠工程款进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全市工程竣工后能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的达到85%以上。为施工单位清缴拖欠工程款及时发放民工工资提供了依据和条件。但从规范工程结算看,还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认为,要真正发挥工程结算备案的作用,必须把重点放到规范结算上,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向大家请教。

实施过程控制,根治黑合同。所谓黑合同是指不经建设主管部门备案而建设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及补充协议。建设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和履行特定手续才能成立。为此,建设部第89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它协议。订立书面合同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县级及以上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备案的施工合同实质性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工程价款的结算依据”。建设部令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彻底否定了黑合同的法律地位。但是,作为建设主管部门还不能只是简单的否定黑合同的存在,尤其是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建设单位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强迫施工单位另行签订有利于己但背离备案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并实际履行的补充协议。到竣工结算备案时这些补充协议已履行了大部或几近完成,此时木已基本成舟,推倒重来的可能性不大。为了全面根治黑合同必须进行全过程控制。一是修订完善建设施工合同,目前使用的施工合同文本是1996年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共同制订的。10多年的变化,尤其是《山东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出台后,原来的合同文本已不能适应清单计价需要。目前,淄博市住建局已启动了修订程序。笔者也参与其中,其主要目的是把《规则》所要求工程计量、工程价款的调整,现场签证,承担风险的内容、范围以及索赔、争议处理,解决方法等内容充实到合同文本,使其内容更加全面、更加规范而更具可操作性,尽量不给黑合同留下空间。二是把涉有经济条款的补充协议及专业分包协议也纳入备案管理。三是造价管理部门参与施工合同管理,首先是参与审查招标文件中的经济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工程计价政策;其次是审查施工合同是否与招标文件及中标承诺一致;再次是审查补充协议经济条款有无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四是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建设双方有无涉及经济条款而未经备案的补充协议;是否认真履行备案合同的条款;拨款进度是否履行合同约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是否足额计取等内容。五是严把竣工结算关,造价咨询企业要严格按照经备案的合同和补充协议编制,未经备案的补充协议,一律不得作为结算依据。

施工合同约定竣工结算办理原则,确保限时定案。近几年,我们推荐了“预算定案、结算调整”的造价管理思路,预算定额将承、发包双方结算定案的原则及可以预见的问题,合同约定下来。这样,可能引发争议和难以预测的问题可提前解决80%以上部分,涉及变更、签证、材差的调整,工作量比较小,一般单位工程能够在结算资料齐全后10天内即可审结定案。有效地保证了结算备案的及时性,确保了整体工程竣工备案的进程,而且预算定案后,随之甲方供材表、按工程形象进度分阶段拨款表、主要材料经济分析表、单体预算造价汇总表等相继完成,给拨款、供材和动态控制工程造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个做法从实行以来,得到了很多承发包双方的认可。

诚信经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在与其他经济体发生经济关系时,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信守合同约定。这就是最大的诚信。建设单位要遵守建设程序,执行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计价政策,不随意压级、压价、压工期,应支付的款项足额、及时拨付到位;施工单位精心施工,不粗制滥造,不偷工减料,工期、质量达到合同约定等级;造价咨询单位能够客观公正地依据合同据实结算,不为小利而偏袒,作出的竣工结算报告符合现行的计价政策规定和客观实际。

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设领域是市场经济,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高效、有力的监管创立一个竞争充分、运转高效、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设市场运行机制。首先是要进行法制建设,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计价政策及社会公德范围内诚信经营。目前,首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规则》,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把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经济活动规范到《规范》要求上去。其次是搞好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淄博市实施的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得益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到位,主要实施者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把关,调动了多方力量共同监管,实施闭合式管理,即竣工结算不备案,工程验收备案管理部门不予综合验收,工程就不能交付使用,不通过综合验收;房地产管理部门就不给予登记确权,建设单位急于使工程尽早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确认权属,势必加快解决纠纷,使结算尽快定案。建设单位有了积极性,就推动了竣工结算备案制的顺利实施。再次是应建立合同履约考核制。施工企业履约考核结果可直接进入企业的行为档案,可定时向社会公布;建设单位,尤其是开发量大或常年有工程建设任务的大中型开发公司和大型企业的履约行为也应纳入考核范围,其考核结果可在行业内公布,以起到预警作用。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吴邦国委员长在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同理,建设工程实施竣工结算备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措施,它必将对规范我省工程竣工结算,解决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工程造价管理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出适合本地造价管理实际的有力措施,确保落实,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耿芳 出生年月:1966年7月 工作单位:淄博市工程建设标准与造价管理协会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二路235号 邮编:255037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3

编制实施规划的意义

示范区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面广,特别是建设实施期从2006年到2010年,时间跨度长达5年,每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均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在总体设计范围内,工程项目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有些还涉及到配套工程。这些特征决定了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必须按环节步骤有序进行。其中编制科学的建设方案是决定示范区建设成败的首要环节。

建设方案的编制,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方针与思路,制定了示范区建设任务、步骤和目标,能够达到从整体上控制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示范区建设工作安排、监督检查与验收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建设方案的编制过程中以及在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中发现,由于建设方案编制时间相对不长,内容涉及面广泛等原因,建设方案虽然目标明确,针对性却比较弱,操作性差,实施起来并不能完全甚至很难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相协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方案与实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这个桥梁就是实施规划。

编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是按照建设方案的既定目标,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做到在5年的建设期内,既能综合考虑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益、确保完成总体目标,又能保证建设项目实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充分发挥建设方案安排、监督、检查、验收等应有的作用,不至于流于形式。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编制完成后,应该和建设方案一起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控制,同时应该作为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

同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对于全国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能够从技术、制度、信息化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实施规划主要依据建设方案,是对建设方案的深化和补充,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分析示范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方案;确定“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四化” )建设的标准与任务;明确具体任务的实施步骤;分析预期投资和综合效益;确定管理制度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分析阶段

示范区的建设实施规划是一个期限较长、内容具体的动态规划,对示范区的全面分析直接影响到建设能否切合实际,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分析阶段可以包括示范区规模及各项目区范围的划定、基础条件的分析,以及水土资源的评价。

1.项目区范围的划定。项目区的划定影响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在建设方案初步划分示范区范围后,实施规划阶段应加以细化并论证。主要可以考虑项目区是否符合各种规划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召开论证会,组织专家和村民代表对项目区范围进行讨论,分析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2.基础条件的分析。实施规划作为建设实施的指导以及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应该重视对基础条件的分析,充分收集和挖掘示范区的基础资料。具体内容包括:示范区所在地区的概况;示范区所在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管理工作情况、土地整理工作情况等。

示范区集中连片,规模大,范围广,分析时可运用遥感影像资料,对项目区所在的地形地貌、水文、区位、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总体分析。其次,土地利用状况的分析不仅是数量上的,还应注重对土地质量的分析,结合农用地分等资料,运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综合等指数对项目区土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进行描述。再者,深入分析当地的土地管理工作情况,找出其中的不足,促进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3.水土资源评价。为做好基本农田整理工作,必须明确土地的自然质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限制性。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水资源评价以及限制性分析。其中,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尝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将农用地自然质量与农作物需求比配,确定土地适宜性。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数量上是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预测整理后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质量上测算生产能力提高潜力,测算方法可根据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农业生产条件,计算土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综合等指数以及对应生产能力的提高空间。限制性分析则分别按照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评价因素,分级描述项目区内土地生产能力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限制性因素及限制性程度,对如何提高潜力提出改善的手段及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确定整理后的控制目标。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的目的就是经过全面分析,对示范区的建设作合理的总体安排,为使建设总体方案合理可行,必须做好大量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四化”建设任务与标准的确定。

1.总体方案的确定。对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构思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原则:紧密联系政策要求,充分考虑地方需要。示范区实施内容与国家和地方部门的政策关系紧密,结合政策需要,确定规划编制原则和方针,才能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确定投资方案,加强指标管理。以建设方案为依据,细化投资方案,特别是“四化”建设内容广泛,须在实施规划阶段实行统一指挥。确立建设实施构思,合理安排实施内容。示范区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四化”建设应齐头并进,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益,需要有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构思进行指导。特别是由于几个项目区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规划中要通盘考虑示范区的整体建设,结合地方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项目,做到建设一块、见效一块,同时保证全局利益。

2. “四化”建设任务与标准的确定。为对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控制,应细化“四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更主要的是参考国家和当地的标准、规范及文件制定各具体任务相应的建设标准,为实施中项目设计、施工管理、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其中,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具体任务是难点,需要以已有信息化工作为基础,按照文件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客观制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更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相关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基本农田数据,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基本农田数据的日常管理、数据的维护与更新、基本农田信息的网上在线查询、日常土地管理自动化、基本农田的动态管理等功能。

实施阶段

包括对建设进度的控制、实施步骤的安排(实施的具体内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和验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计划,同时要通过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来规范管理工作。

1.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按照总体统筹规划、分步滚动的指导思想,实施步骤的制定应根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详细编写。编制需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优先支持重点项目,以重点带动一般。还需按实施步骤编写“四化”工作进度安排,绘制进度计划图表,通过对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来控制施工进度。其中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还应对第一年土地整理项目编写较详细的工作进度,作为其他项目区的参考样板。

2.资金分析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管理方案。

投资估算按“四化”建设分别计算,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所需投资标准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的规定执行,同时参考地方已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设计标准、工程投资预算等,估算项目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标准。基础建设工作和制度建设项目根据主要工作内容估算,包括档案资料、办公用品、管理人员工资,基本农田保护图和标志制作费,示范区土地变更登记费,建立保护责任制费用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监督人员工资等费用,按照当地工资水平及消费标准计算。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硬件和软件设置购置、网站建设及人员培训工资等,主要参照建设标准和当地部门提出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信息化建设投资预算标准。

资金管理。由项目法人负责控制资金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严格按照论证后的预算方案进行投资控制,避免盲目和被动追加投资,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资金投入时间和数额,资金拨付、使用按计划执行,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高效利用。

3.制度管理。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示范区建设规范化。包括公告制度实施方案,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方案,招投标制度实施方案,工程监理制度实施方案,工作制度实施方案等。

效益评价和后评价阶段

1.效益评价。效益评价是衡量建设项目成果的重要尺度,效益评价应结合潜力评价和项目后评价,对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论证。效益分析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思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定量分析方法有缜密的测算过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效益分析中要着重分析示范区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并进行分级描述,结合潜力评价研究的结果,对相关因素进行计量、综合、分析、预测和论证。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4

第一条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 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内容。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第十四条 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规定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二十二条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 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前款规定以外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确定。

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跨行政区域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第二十八条 受理备案登记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材料进行核对,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备案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逾期不予备案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九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三十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第三十一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三十五条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七)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七条 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四十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

第四十二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 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第四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 档案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程档案是指从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安装、监理、验收等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过程形成并应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它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档案资料,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原始、真实记录。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一、建设工程与档案管理关系

1建设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远在建设工程施工之前,建设工程档案就开始产生并积累了。建设工程立项文件是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审批、确立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项目经费落实和项目具体实施的根本依据。项目概要设计、招投标都必须以立项文件为依据。而项目预算、概要设计、招投标产生积累的文件材料又是项目勘察测量、详细设计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已经有大量的文件材料形成了。如果把这个文件积累过程从建设工程中剔除,建设工程是根本无法成立的,也是无法开展的。即使是在施工过程中,文件材料的产生与具体施工进程也是不能割离的。在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砖块等使用前,必须要进行送检,只有检测合格才能使用,这些检测文件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指令实施,如用什么标号水泥,怎么配比,用量多少等,在实施过程中还有监督记录和检测记录,出现了问题还有调整指令和变更说明等等。

2建设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反映

建设工程质量最初是一个生活化的概念,是一种感受性评价,是对建设工程性能、品质和安全的综合性表述。但随着建设工程项目广泛实施和现代科学管理思潮的发展,对建设工程质量有了严格定义,即: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它包括:适应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协调性六个方面。特别是随着量化分析和精细化管理的推动,对建设工程质量有了一系列精确的评价体系。当我们的评价有感受性的经验模式上升到以数据和现状图纸为依据的体系化模式时,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评价就不在是以工程现场看看就行了,而是以建设工程档案为基础,以指标量化统计分析为手段,进行综合测评了。实际上,建设工程档案直接反映了建设工程质量,我们应以建设工程档案为重要依据全面评价工程质量。

二、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工作中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工程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要求条理清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由于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编制不全或专业分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各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城建档案时出现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的现象。出现了问题互相推诿,谁也不承担责任。有些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悉,没有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城建档案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既需要管理人员懂得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二者兼备,缺一不可。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掌握好系统的城建档案管理知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开展好各方面的工作。而管理者应按工作流程,按每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来进行合理分工,理清职责。做到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 ,做好分工与协同的统筹。

2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是负责收集工程档案资料的一线人员。他们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但施工单位人员流动大,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有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施工单位对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等导致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单位进行约束,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档案员、资料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具备与岗位相应的资格资历或者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3工程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工程项目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运营、维护到最后报废的全过程。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始终贯穿这一过程,做到记录真实,齐全。经验表明,工程前期的资料、监理资料和施工资料收集不完整、不齐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前期资料,立项之初,人员不到位,资料遗失现象比较严重。监理和施工阶段相对较好,但缺失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管理法规多止于工程竣工,对于工程后期的运营维护基本没有相关政策法规,因此工程后期档案资料管理只停留在运营单位层面,运营维护单位根据所需自行决定档案资料的去留。某些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会出现重视施工资料的收集,轻视工程准备阶段文件资料和监理资料收集的现象。

这些容易缺失的资料包括:

(1)工程准备文件,例如工程征地文件、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工程的项目建议书等

(2)工程设计文件,尤其是初设文件,包括初设和扩大初步设计、批准概算书等。

(3)工程施工文,如开工批复,质量监督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

(4)监理文件,有的监理月报、季报缺失等。

(5)运营维护档案资料:小型技术改造升级资料、设备维护资料等。

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是贮存工程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档案管理其他业务环节的基础,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这一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4工程档案整理不规范

工程档案整理工作就是要把零散的和需要条理化的资料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系统化、有序化。工程档案整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在档案管理环节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整理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如文件材料编目不规范,不按专业进行组卷,排列顺序不正确,次序混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精心立卷,确保案卷质量,在整理过程中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对现场资料管理人员加强业务指导监督,保证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定期组织检查验收,确保整理质量。

5工程档案电子化水平极低

在我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没有统一的利用平台,档案只会成为历史文物。另外,工程档案电子化技术规范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还有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施工单位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这些都严重影响工程档案信息的共享借鉴利用。

工程管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建设和实现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档案信息的电子化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数字时代的大势所趋,档案馆室不可能独立其外。不过我们应当认识到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建设和发展是分阶段的,其过程也是漫长的。

三、对策

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的法规、规范体系,是保障建设工程档案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陆续出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使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有法可依。但如何做到有法必依,就必须出台地方规范性文件与之配套。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各市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大对城建档案管理者和施工企业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强化职能,分清责任。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部门的城建档案管理处,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按规定报送工程档案的建设单位应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予以处罚,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2将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建设管理程序,建立并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档案责任制。为确保建设工程档案的齐全、真实,必须将建设工程档案整理报送纳入规划或建设施工许可程序和工程质量备案程序。建设单位在与城市建设档案馆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后,方可办理《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由城市建设档案馆对该项建设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档案验收合格,由城建档案馆发放《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质监部门凭证予以办理工程质量备案。这一作法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已经实行,效果较好。

建立建设工程档案责任制,明确由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档案负全面责任,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对建设工程档案承担相应责任。督促建设单位严把合同关,建设单位在与各参建单位签订相关合同时,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勘测、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形成并应提交的有关文件材料的内容及整理要求,确定竣工图的编制责任及相关费用,在条款中要明确建设工程档案的相关违约处罚。

3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督促和指导,对建设工程档案工作实行超前控制。建设工程档案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依据和真实鉴证。鉴于建设工程档案的重要性及目前社会上对该项工作还认识不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在宣传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展览、刊物、会议、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宣传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扩大影响,提高档案意识。其次,应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作为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深人基层,掌握建设工程进度,了解建设单位的需要,切实帮助建设、施工等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由于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档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建设工程档案质量的好坏,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业务精、技术强的档案专业队伍至关重要。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工程档案编制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重点讲解建设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竣工图的编制方法、建设工程档案的分类及整理方法; 其次,建设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参加上岗培训,自觉钻研专业业务以胜任本职工作。

5成立城建档案服务中介机构。针对目前不少建设单位缺少档案专业人员,无力整理、编制合格的工程档案的现状,建设单位可聘请城建档案服务机构代为编制,实行有偿服务; 城建档案服务中介机构应配合城建档案馆档案业务工作。这样既可满足部分建设单位的需要,又可弥补城建档案馆的经费不足。

6加强监督检查

工程档案的管理部门要建立并健全相关检查机构,配置人员,组织监督、检查工作,按程序办事,认真负责。对在工程档案工作上操作不规范的建设单位及其相关负责人随时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并要求限期改正,真切的起到监督、检查的相关作用。要做好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工程档案的管理部门与工程建设单位的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全力沟通,更需要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各部门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做到: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确保质量、有效落实、加强培训。只有秉承着这样的工作原则,并将上述制定的相关措施切实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所应有的价值。

7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效率

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要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适应工程项目现代管理模式,探索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根据建设工程和单位信息化管理实际情况,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实行工程建设档案网络远程传输、查阅、保管,使电子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建立和共享电子档案数据库,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效率。

结束语:

工程档案管理要把工程档案的质量视为工程质量管理同等重要来抓,搞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的质量,在促进企业自身现代化管理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宇平;陈焱辉;;做好工程档案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黑龙江史志;2009年12期

[2] 李玉山;;论工程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3] 李镝鸣,马建莫;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6期

[4] 范英媛;;浅议工程档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陕西水利;2009年05期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6

自《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关银行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步地向规范化与完善性转变。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发行会计以及基层国库会计资料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是采取中心支行货币金银部门,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事后监督,在中心监督完毕后,将有关资料返回至货币金银部门,实现其自行装订、归档、保管等有关档案管理的工作;二是县支行国库业务的会计凭证、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经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完毕后,有关的档案资料,需要定期返还至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来实施有关档案管理的归档、查询以及事后监督中心对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负责装订的管理办法。但是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对于基层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就造成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定期检查与修复工作,没有依照预定日期如期进行;二是对于档案中的磁介质等相关的资料,管理不规范,容易产生磁介质失去信息;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有关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对会计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有效地维护;四是对于一些保管期满的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与清理。五是磁介质管理,比如,个别行核算系统数据未做到双备份,对于个别行备份磁介质、光介质数据也没有实施异地的存放等管理模式。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等情况,有关当前档案保管安全性方面,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以及检查等程序方面。首先,对于会计档案的查询,会计档案的查阅除应会计业务检查的要求恢复会计核算系统备份数据,以查看是否存在磁介质、光介质会计档案失效的情形外,均为纸介质的会计档案。基层人民银行能够实现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相关法规,严格的建立以及执行有关会计档案的登记、审批等制度,实现有关会计档案的查询工作的严格办理,其次,对于会计档案的复制,在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中,为保证会计档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妥善的保管,主要采取的是对邮政局传递的传真件形式的电报底稿进行复印保存的管理模式。再次,有关会计档案的销毁,基层人民银行的销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纸介质的档案。但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档案销毁管理工作的疏忽,对于一些诸如会计核算系统月终备份等磁介质的会计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5年制定、2006年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并为专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指导条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民银行实施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分散,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时,尽管一些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事后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与监督,尽管实施档案管理的部门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一些资料的条约也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有关资料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会计档案与全行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就会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使用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及弊端:一是会计档案入档不及时,存在档案遗失的风险;二是由于内部人员对于调阅档案不履行审批程序等问题,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归类以及登记存在失真、不完整等问题;三是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实施的是各部门分散化管理,这就给有关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监管带来了管理条件上的限制;四是调阅资料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登记与管理造成随意性大。上述有关会计档案存在影响会计档案安全性的问题,就很容易带来会计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的“四防”“四无”基本管理标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与核算系统的升级没有实现同步化,结果就导致对于磁介质档案的调阅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磁介质会计档案是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生成的,那么在实施磁介质的调阅中,就需要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进行。但是核算管理应用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对于一些旧有的磁介质档案已经无法实现调阅,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使用

(二)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与司法执行存在矛盾,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风险

为防止会计档案在管理中造成的会计数据丢失或者泄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作出“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这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一有关会计档案数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行政司法管理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管之间存在冲突,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大、实施效度不充足等问题。比如对于司法部门执行有关公务时,就会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出具有关的会计档案凭证,基于上述分析,这样就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基层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职责不明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对于一些会计档案的管理难以实现专人的保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导致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与监督隐患。

(三)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有关会计档案监督不到位

在目前运作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中,全辖市、县两级行包括事后监督中心、业务核算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共9个部门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工作检查而言,会计档案属于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部分人民银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检查中,普遍存在只看登记簿的建立或档案的装订整理等,对于一些档案的入档是否及时以及档案的归类是否正确等问题,实施检查的比较少,结果就造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不明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涉及会计财务、国库会计、货币发行会计等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的规定较为明确,但未提及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2004年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事后监督产生的文档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由于上述制度、规程对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会出现真空和时紧时松现象,造成会计监管的分散保存、多头管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二是有关会计档案监督形成的资料归类不明确。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明确了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分别隶属会计序列和政工序列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力度、操作要求、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涉及监督形成的资料管理没有明确归属哪一类会计资料。

三、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建议

(一)严格会计档案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划分

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部门分散带来的问题,就应在制定与实施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依据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首先,为彻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职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硬件不配套等问题,建议逐步实施“集中监督,集中管理”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会计档案资料的异地保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由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辅助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不再将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进行返还。其次,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在关于会计档案制度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掌握基本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杜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再次,规范会计档案交接、归档操作,严格会计档案查阅手续,库房设施要满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指导基层人民银行还应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对本行的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地将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

(二)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大会计档案的检查力度

为切实的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日常管理,对于人民银行的基层管理,就应积极的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首先,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意见》强调了事后监督职能定位,这一管理弊端,应积极的将有关事后监督资料划归到会计资料的管理范畴中,并及时的对事后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监督资料保管期限进行及时的明确;其次,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应积极的从有关档案登记薄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以及入档的及时性等方面着手,对于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化的监督与管理,以实现会计档案保管的妥善以及存放的有序;再次,积极地对司法部门调阅会计档案审批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不仅要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还应对其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保密与安全意识进行有效地提升,以积极的确保会计档案的不泄密和信息的绝对安全;最后,为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就应加强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的就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信息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根本上确保人民银行的信息管理安全。

(三)尽快制定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会计档案管理职责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7

    一、严格落实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校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责任部署,首先是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校长为领导的职责管理机制,明确专门管理工作人员,划定阶段性任务、目标,实现了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领导小组几次开会对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重点排查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措施。学校从人员配备、设备装具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档案室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我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纸质、电子公文数据迁移和数据备份工作,纸质文件每学年整理一次,电子文件每学期整理、备份一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不断加强日常学习和经验积累,不断熟悉所管档案及相关业务。

为规范档案的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工作制度在档案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另外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会对档案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案卷,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从利用到销毁都有据可依,使档案安全存放、科学利用、严守机密有了制度保障。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机关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制度上、措施上有效地保证了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分类集中整理,合理安排规范使用

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档案保管、利用、保护等工作的落实。

在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方面,我们从严要求,切实加强文件的收、发工作,严格登记、科学分类、组卷合理、编目规范,努力做好文件装订、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填写规范清晰,卷内文件整齐,无金属装订物。编目规范,排架合理,案卷封面填写规范、清晰,案卷标题简明、准确,案卷排列有序。

我校建立覆盖全校师生的档案资源和方便广大师生的档案利用体系。一是要主动收集,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征集档案。二是加强各种门类、载体档案资源的收集和集中统一管理,以教学档案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教育科研档案、资质文件、合同、人事档案、工程档案、财务档案等重要文的收集,同时要做好各类电子文件、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的收集、归档。三是对学校活动中产生的文书、基本建设和设备、声像、荣誉实物等档案资料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

对于各类档案,我们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在交接时有完备交接手续。保证档案质量真实、完整、不遗漏。

随着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开展,在管理上建立了电子归档制度和文件管理的记录系统,严格执行保管制度,从管理措施方面有效地保证了档案信息的管理。

在档案材料保密工作方面,我校定期做好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增强对归档文件材料的保密力度,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在档案基础设施方面,我校配备了档案柜、灾火器等办公设施,基本上满足了“防潮、防霉、防鼠、防虫、防火、防尘、防光、防高温”的八防要求,确保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得益于教育局、教辅室的重视和指导,我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档案保管设备有待升级。对照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在硬件设施上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部分基础设施达不到对档案精细管理的要求,使档案保管利用受到影响。

2、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问题,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学习培训方面还有欠缺。

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校将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切实加以改善。一是克服人员管理水平的困难,集中精力整理好历年的档案。二是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培训力度,重点学习档案管理、利用和档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三是继续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我校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档案智能化管理。

合规管理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

引言

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属于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基础内容与重点内容,强化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可以督促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实现管理方式的规范化、程序化,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效益的得以实现,必须通过强化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管理,促进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强化经济核算,并借助于目标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的方式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1、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审批管理工作会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审批管理以及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的源头。因此在造价控制管理上应该通过编制项目实施立项审批报告,重点针对工程规模、投资估算等内容进行明确。利用严格规范工程项目审批程序以及可行性研究,来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避免盲目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对后期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的困难。

(2)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方的选择会影响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管理。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情况,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可以采取招投标管理的方式,借助于规范化与程序化的招投标管理,实现施工队伍的优化选择。此外,为了避免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施工纠纷导致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支出增加,项目管理单位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细化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合同条款规定,确保合同条款的严谨性。

(3)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工程造价会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也会造成工程项目造价的不同,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上,可以经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来完善施工方案的设计,重点针对工程材料的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以及施工方案的难易程度上优化工程施工方案,以避免工程项目建设造价不合理的增加。

(4)竣工决算。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也是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竣工决算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实际造价,也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实施参与方的造价控制管理能力。因此,在竣工决算阶段应该做好工程计量以及变更索赔方面的控制并完善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编制,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工作考核提供依据。

2、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强化工程项目建设立项阶段的造价控制。项目决策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投资的关键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正确的决策才能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而缺乏分析判断的决策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在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首先建设单位应该做好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管理,在经过科学的论证之后首先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设的申请,并组织计划部门深入项目现场核实,结合工程规模以及工程内容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规模,避免盲目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的源头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2)优化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对于工程项目造价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效果,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将项目方案施工图图纸交由专门的设计部门来设计,并在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测量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真实。此外,还应该借助于限额设计管理方式,利用合理的工程造价对设计方案进行限制,进而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进行系统的评估考核,选取最佳设计方案。同时编制完善的工程项目设计概算预算,确保工程项目造价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

(3)严格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材料的价格。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材料价格市场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商品价格波动起伏较大,因而增加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重视对于材料价格的管理。首先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应该完善材料的询价、定价方式,依据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并结合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组织基建、计划、审计、财务等多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询价小组,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使用的材料进行询价、定价。其次,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中使用较多的大宗工程材料,在工程项目方案(初步)设计批准后,由设计部门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提供工程所需材料明细表,并注明、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组织询价小组根据材料明细表到市场对每项材料进行市场询价,定价。

(4)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签证管理。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较多,相对较为繁琐,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现场变更。所以实现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必须强化现场签证的管理,并确保签证的及时性,尤其是对于各种隐蔽工程,以免签证不及时造成工程造价不合理的增加。工程施工现场的签证管理必须遵循 “一事一单、一项一签”的原则,避免过期补办或化整为零的签证,签证中的工程量与施工做法应实事求是,内容必须是明确、真实、完整。此外,为了确保项目施工现场签证的真实性、严肃性、规范性、权威性,现场签证由监理单位组织,基建、定额、施工单位、使用部门等共同参加,实测实量并保留共同签字的原始资料作为结算依据,不符合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管理程序的,一律不予结算。

(5)做好工程项目建设竣工结算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主体以及配套工程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该按照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合同以及招投标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及时的开展质量评定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工程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等工程施工内容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局建设竣工结算审核工作,重点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变更、工程量的变化以及工程施工材料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审核,依靠合理的使用定额套用、取费,确保竣工结算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水平。

结语

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动态的控制管理工作,需要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决策立项、设计实施、现场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管理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造价控制,并及时总结造价控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偏差,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计价审查以及结算决算管理,确保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婧娟.我国与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2]王婷,华志武.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7)

[3]严玲1,闫金芹1,王浩 2.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实现路径——集成咨询的视角[J].工程管理学报. 2012(04) .

作者简介:

上一篇:电力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范文 下一篇:试营业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