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14 13:10:19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1

渝北中学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遵循“同华同实,卓尔不群”的校训,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育人为本,不断培育师生“同花同实、卓而不群”的精神,以传承和弘扬“莲华精神”,形成了“师为先、生为本、德为首、行为知”的育德理念和确立了“讲文明、塑理想、明三观、求卓越”的育德目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正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思路下展开,在实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了一些积极思考和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1、班级文化的内涵。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行为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形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3、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2、整体性原则――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达到育人的功效。3、自主性原则――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

4、实践性原则――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1、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每月进行“文明教室”评选。我校每间教室都标准化配置了一流设施,如宽敞明亮、空气畅通的教室、多媒体视听设备等,学校还为每间教室统一制作了张贴栏、班级文化展板。全校每个班主任认真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高质量的板报、醒目的班级奋斗目标、激励性标语、图书角等,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教室里生机盎然,教室里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班主任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班级文体友谊赛、兴趣小组、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在新生年级时,根据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情况,组织班上全体同学设定班级目标、制定班级制度、形成班训。并通过反复引导和修正、实践,逐渐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塑造班风和学风

(1)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重身教,勤言教,共同引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2)班主任树立了“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并践行“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3)班主任注重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4)通过开家长会、校讯通、家长联系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班级精神文化的感染力巨大,能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2

关键词:特教学校;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71-02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具有教育、凝聚、制约、激励等功能。特教学校优良的班级文化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教师应注意:必须以培智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情况为依据,要结合学生各个康复领域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制定制度,要简洁,不必追求“多”;要使学生能理解制度的内容,少讲空话、大话,多提务实的要求。随着学生的发展和班级情况的具体变化,制度也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实用,充满活力。

2.抓好制度的实施。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学生加强宣讲,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理解。②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班主任可以想出很多好办法实现,如“一日多问”(每天多次打听学生的情况)、“亮点出示”、“轮流当值”(分配任务给学生管理班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③要灵活处理违反制度的不良行为,避免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的出现,如抢了同学的零食,可以要求他用自己的零食补偿同学;打伤了同学,可以要求他陪同学去医院。④要有教育合力,各科任教师和其他教育力量要共同协作。

二、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笔者指导学校三个培智班完成了以下几件事情,效果很好:

1.发动学生栽种、培养自己心爱的花草,形成教室里的“绿色长廊”。

2.集结学生手工制作、美术、书法、科技作品来点缀教室,形成教室里的“艺术长廊”。

3.收集家庭活动、集体户外活动相片,形成教室里的“亲情长廊”。

4.评“形象使者”,被评者要做到座位摆放整齐,衣着得体,个人卫生保持良好,做到语言文明,形成教室里的“形象长廊”。

5.开辟“风采园地”,将每周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园地”中展示、闪耀,形成教室里的“风采长廊”。

这些活动,既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又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感觉到身心愉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班风,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信念、行为方式等。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一定要知道,情感陶冶才是治班之本。笔者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教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教师。在学校培智部,有的教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育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抽时间接近、了解学生,找机会关怀、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2.建设良好的班风。

(1)要管理好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饮食、休闲、就寝等日常事务,通过互相督促、评价、训练,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行为的文明程度。

(2)班集体舆论应坚持正面导向,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告知一些基本的道理,尤其是要督促班干部、少先队员起好带头作用,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的方向,不要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全面否定学生。

(3)培养学生自省的习惯。教师没必要给智力障碍学生讲空洞的大道理,但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在每天的晨会上,班主任应尝试着问问学生:昨天我带头了吗?我为班级做了件好事吗?我帮助了谁?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反响热烈,是班风建设的好方法。

3.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要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学生现在学习、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就应真正和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关怀、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快乐自信。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战胜自我,体会成功:①开展绘画、篮球、舞蹈、书法等兴趣小组的班级展示活动。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如晨跑、运动会、周末小竞技比赛等)、卫生(如卫生知识讲座、卫生评比、生活自理竞赛等)活动,形成班级体育文化、卫生文化。③开展人格辅导,在班级管理、社会实践、家长会等活动中,着重对学生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进行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④生活辅导,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辅导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

四、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班主任要以身示范。班主任要使班级文化确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喜爱、支持。只有这样,班主任的主张才会成为学生的主张。所以,班主任要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

2.要多开展学生文化活动。智力障碍儿童非常喜欢群体性活动,对此,他们往往是乐此不疲。班主任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相互碰撞、适应,促使其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向于班级文化的预定价值,从而建设稳定的班级文化。

3.要持之以恒。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学生的智力损伤程度不一,性格各异,生活能力各不相同,要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配合很好,短时间内难以办到。这就要求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

4.要有创新。智力障碍儿童的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班级文化活动如果长期按照固定的模式开展,学生很容易出现“适应疲劳”,参与的情绪、态度不积极,所以活动要丰富多彩,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邹军.班级文化建设对优秀班集体形成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2).

[2]宋娟娟.班级主流文化建设的关键词[J].教学与管理,2013,(2).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3

关键词:教育环境 大学生 班级文化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一种好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大学班级“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的管理模式。我认为大学生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主要分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和班级物质环境建设。

一、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构建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按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并完善班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班级制度。如:

(1)建立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徽、班歌等班级制度文化,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2)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推行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的管理模式,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职务,担任能发挥作用和自我满意的角色。(4)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班级中形成探索与研究问题的良好的探究与学习的氛围。

(3)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并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利用周末读报,主题班会课等,使学生了解校内外的新闻事件,对自己的大学和身处的社会环境不断的加深了解。

二、班级精神文明建设

1、班级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基础精神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校园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要求大学生做到语言文明,讲究礼貌,举止从容,文雅端庄,衣着整洁得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讲究秩序、遵纪守法等等。班级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集合学校自身特色推行一定的社会公德和大学生基础礼仪培训,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

(2)扎实推进校园规范与规则教育,督促每一个学生成为讲规范、知规则的大学生,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3)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将学生的安全保障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之一,切实加强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和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安全环境。

2、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班级学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者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把学风对班级的重要性经常向学生讲解。

(2)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课堂教学制度,监考部门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3)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助研计划”、“大学生助教计划”、“大学生助管计划”,加入并成为学校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一份子,提升主人翁意识。

3.班级特色活动建设

班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可从班级活动的各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把活动办成一项特色鲜明的活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班级物质环境建设

班级的物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建设。

在学习环境方面,学校可推行“公益教室”项目,将学校用于日常教学的一般教室,分配到每一个行政班级,不管这个班级在不在所分配的教室中上课,这个班级也要负责此间公益教室的日常清洁与维护,并在每学期定时对教室进行文化布置,营造一个在上课、自习时都有学习的氛围的重要场所。

在生活环境方面,通过各级学生组织开展寝室文化活动,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寝室的主人,在遵守寝室安全规范的同时,布置出全寝室同学喜欢的风格,促使同学们在休息时也拥有良好的环境和心态,另一方面积极的发展学生组织,作为班级与学院后勤等生活管理部门的沟通,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方便学习后勤部门及时的处理问题,减少同学们在生活环境中遇到的困扰。只有寝室生活和后勤生活中把问题减少到最少了,学生们才能更好的聚集在班级的周围开展学习活动,才能继续的把班级文化建设的更好。

学校和班级只有建设出健康、幽默、富有特色的教室、寝室、活动场所等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积极、创新地开展班级、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加强班级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4

关键词 班级文化 概念 内容 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在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全班同学所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精神因素和行为准则及作风。它能够体现班级的形象特征,成员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运行态势,它渗透并影响到班级学生思想、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构成班级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

要想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必须先理解清楚什么是班级文化。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我认为班级文化可以概括为: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和总和。这种文化是在班级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有好的班级文化和不好的班级文化之分,也可以说有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消极的班级文化之分。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战斗力;而消极落后的班级文化却可能让人感到悲观,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一个班级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班主任以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最终形成。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班主任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同学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班主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实际、班级状况、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班级文化才会真正起到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作用,才会是有效的班级文化。如果提出的班级文化空洞、不切实际,不但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还可能由于高不可攀或者没有具体指导意义而让学生失去信心,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起到反面消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内容:

班级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全班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由全班师生在教育、教学、生活与各种活动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的以班级物质环境、规章制度以及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班级精神、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班集体文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要点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对班级管理的好坏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为此,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好的群众基础,班级文化的实施才有了可靠的思想保障。为此,我反复给学生做思想工作,通过主题班会、课余活动,与各宿舍同学交谈,与个别同学交谈等方式与同学们交流思想,并给大家说明加强管理只是我们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当有同学违反纪律之时,我也总能给予及时的处理和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及时改正。为了让大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每当有同学过生日之时,我们都为他过集体生日,在校广播站为该同学点歌祝贺。在自己的耐心工作下,全班同学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为班级争光,争创优秀班集体的想法。这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2、加强教室的环境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如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

3、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5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风班貌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以整个社会风气来比喻,比如老人走上一辆公交车,如果公交车上的大多数人都有给老人让坐的风气,那么整辆车中的乘客都会被好风气感染,他们愿意自发的为老年人让座;反之如果绝大多数的乘客都不愿意让坐,即使有那么一两个人愿意为老年人让座,其它的乘客还要笑让座的人很傻。如果一个社会形成一个好风气,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愿意做好事,反之更多的人就不愿意做好事。

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一样的,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班级里的学生就是社会的成员。只是与社会有所不同的是学生的三观通常还未完全形成,他们拥有社会人所没有的“单纯”,如果班主任能给学生正面的引导,那么学生普遍受到正面风气的感染,就容易形成很好的班风班貌;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有效的影响,学生就会受各种不良的影响,把坏习惯带到班级中来,使整个班级的氛围变得一团糟。因此开成班风班貌会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问题

1.()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遇到的问题

1.家庭的干预

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家庭对孩子很溺爱,他们只让别的孩子做事,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事;只准自己的孩子占便宜,不准别的孩子占他们的便宜,他们常常对老师的教育进行干涉。

2.社会的影响

我的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多种多样,目前我们的社会中甚至有不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现象,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变得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学生的排斥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学生有时会觉得教师的教育令他们不开心,他们内心就会排斥对教师的教育,学生内心不接受老师的引导,教师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1.()师生共建班级文化中遭到的挫折

1.与学生沟通的挫折

教师在引导学生同建班风班貌时,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接受老师的引导,教师无法与学生沟通、无法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此时建立班级文化就受到挫折。

3.被外部干预的挫折

教师在引导学生同建班风班貌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外部的干扰。比如有些家长觉得教师对学生管得太严,对老师建立班级文化进行干扰;学校怕教师建立班风班貌做出影响学校发展的事情,也建议教师息事宁人,尽量不要教育多管闲事。

2,措施

1.()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创新

1.思想创新

过去教师建立班风班貌,是由于教师师设想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学生负责完成教师的构想。然而教师可以改变思路,可以由于学生自己构思,他们想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由学生自己建立他们想要的班级文化。

2.过程创新

对于班风班貌的建立,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仅仅只处在辅导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去实现他们心中的班级文化。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班级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可以通过举手表决,也可以通过不计名投票表决,学生通过找到公正的决策办法,就能建立自己想要的班风班貌。

3.结果创新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要建立怎样的班级文化,并通过共同动手实践,从此学生改变被动完成班级文化建立的态度,转而愿意主动去建立班级文化。学生们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体,他们开始轮流写班级日志、建立民主的决策规则、建立人性的管理方式,从此学生自发的建立起民主的班级文化。

1.()班主任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

1.不包办

班主任建立班级文化时,要意识到自己的精力有限,自己不可能操心所有学生的事情;学生也不是教师的提线木偶,不是教师让学生动一下,学生才会动一下。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文化时,要让他们自己去思索怎样做建成他们想要的环境。

2.不多事

有些教师常常担心学生的能力不够,总觉得学生年龄还太小,即使他们有好的想法,可是没有这份实践能力怎么办?于是忍不住想替学生想更好的完成办法。此时教师要意识到,建立班级文化是让学生成长的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思索、自己实践,能使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如果教师去替学生操太多心,学生就失去接受锻炼的机会。

3.不偏私

有些教师在完成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时会倚重班干部,却忽略普通班级成员的力量。此时教师要意识到,建立班级文化是每个学生共同的事情,学生只有携手共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教师过于倚重班干部,其它学生就会失去共建的动力,觉得共建班级文化有没有自己都一样。因此,教师要让班干部和班级成员自己解决他们的建设问题,自己不要由于主观原因出现偏私的想法。

三、反思

以班级中有个学生没有完成值日任务为例。有个学生第二天有值日的任务,可是他家里有急事儿,他打电话给熟悉的同学让同学代值,对方没有同意,他第二天就没有做值日。依照班级的规定,如果没有做值日的学生是要罚作十天值日。对该学生来说,这份处罚十分太重,他并不是主观的不愿意完成值日任务,他也有努力去处理值日的事情,只是由于自己不擅与班上的同学进行沟通,所以能联系的同学十分狭窄,班长因故也不能完成值日工作,他的值日工作就被耽误了。此时学生按照班级的习惯,请求学生们在课后留下来,听自己的倾诉。学生用真诚的语言说明自己不能值日的原因,又证明自己确实有联系过班长代值,却始终不能完成。学生认为从规则上说,自己应该接受十天的处罚,然而希望大家了解他以前由于不懂人际交往才造成今天的错误,他今天与大家沟通,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他正在改变,他希望也希望大家能给他一个减轻处罚的机会,以后下不为例。这名学生说得非常真诚,大家通过商讨并集体表决,最终同意这次只罚做三天的值日,此后下不为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班级文化,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此师教师可以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我让学生照我的方式建立班级文化,学生不愿意;那么如果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他们会不会愿意呢?通过转换思路,班级文化的建立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班主任引导学生建立班级文化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此时教师可以思索,是否自己建立的思路存在错误?自己有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引导?教师以新的思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可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君.营造和谐班级环境,提升班级文化品位[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0(7).

[2]许亚娥.董月娥.班级文化:精神文化是灵魂[J].辅导员,2010(2).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6

【关键词】班集体 班级文化 教育 引领 作为

一、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

现代高校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制度、班级文化活动、团队意识、班风学风、班级氛围、班级公信力、班级形象、班级人际关系等。班级建设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班级价值取向。目前国内高校的班集体的形成特点与高中、初中班集体有很大的区别。选课制度带来同班不同课,同班不同堂现象。以宿舍为小集体的分散性集体。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形成以社团和学生组织团体为主的集体。高校辅导员一人带多班的制度导致班级文化的同一性及雷同性,没有班级文化特色。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的迫切和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成员的教育功能

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建设的首要任务,班级应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功能。大学生的思想有以下特点:主观意识强烈、思想自由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一部分大学生还出现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政治信念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理想观念模糊、利益居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团队精神淡化、心理承受能力差、综合素质欠佳等,这些问题都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的突出问题。班级文化应建立起统一的班级精神、班级价值观,辅导员或者班长要成为班级的精神领袖。通过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班集体讨论会、户外素质拓展等形式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班级成员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设班级文化的工作中,要时刻把握青年大学身的思想动态,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文化活动中灵活转换教育方式,逐渐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到正确的方向,通过班级精神和班集体统一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其次,要尊重他们的思想与看法,要站在平等的角度换位思考,要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要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多举实例再讲道理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达到引导的效果。再次虽然要根据的学生的想法去进行引导,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并要正确把握好各种文化思想思潮之间复杂的批评与借鉴关系,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

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的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班集体每一位个体的参与和建设,而班级文化的功能也应该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就是除了要集体获得发展外,还要每一个大学生个体都获得全面的发展。班级文化教育应当发挥其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帮助大学生获得个体的发展是高校教师及辅导员所应该具备的个人能力之一。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应该包含身、心两个方面。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应主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和自我认同、自我发展、自我成就意识。帮助大学生个体成为自己渴望想成为的人,并定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团队合作精神教育、雷锋精神教育、专业技巧教育、学习方法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细节教育、人生规划级梦想教育等。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应为大学生个体创造发挥和激发其才能和专长的机会和条件,包括:专业信息提供、研讨会、经验学习交流会、激励性的演说、素质拓展训练、才能展示机会、专业技能培训和个人咨询辅导、生活辅导和其他技能等等。

对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功能。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在班级文化进行思想引领的整个过程中应发挥其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功能,使班级文化的氛围在无形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意识,并随着长期的意识渗透逐步养成行为习惯,并有意识去引导和控制自我的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行为。积极、正确、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会无形中带给学生的深层意识某种积极的因素和信息,这种长期的信号发射就像一种条件反射的本能反应,使得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方面最终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本能反应。

对大学生精神与作为的形成功能。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具有普遍的制约作用的。所谓行为环境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班级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大学生相匹配的行为环境。

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因此大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学习生活,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很大的。在班级建设中通过班级文化教育去引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通过接受班级文化熏陶,培养班级文化意识与文化习惯,最后形成班级文化精神与文化作为,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高校班级文化教育的社会功能

大学的本质就是培养社会人才,大学生积极阳光的行为习惯和精神作为在大学期间一旦得以形成,一般都会持续一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能力,这些都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必备的条件。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道德滑坡严,种种社会尖锐问题凸显,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社会输送高品质、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永远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赵鑫,邵博学.教育理论的三重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8,(9).

[2]张信杰.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7

【关键词】高职 信息化 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10-02

一、信息化与高职班级文化建设

(一)信息化与高职班级文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文化是指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称。高职班级文化是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引领下,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起约束、导向和激励作用的文化综合体。

高职班级文化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指外在的形象和状态,如班级教室的布置,班标、口号等;制度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外化体现,在制度建设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柔性的约束力,隐形调控着班级成员的关系;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成员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构筑的群体意识、价值评价、行为导向、思想观念。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班级是高职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在信息技术快速更新背景下,探索高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信息化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方式的优化。其次,基于信息化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职学生在精神面貌与心态,自我教育、约束与监督,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高职班级文化建设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高职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开放的心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空前扩大,学生面临的是崭新的平台和诸多的挑战。可是,高职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来自城镇和农村,视野相对较为狭窄,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有限,加之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因此,面对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和变化,许多高职学生缺乏创新的精神,缺乏开放接纳的自信心态。

(二)高职学生缺乏自我教育、约束与监督的能力

信息化的快速l展,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的高职学生,多数是“90后”年轻人,他们主要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他们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可是思维的能力受阅历和经验影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和深刻,可是情绪受外界的影响波动还比较大;他们迫切地向往自由,向往融入现代社会,可是缺乏团队意识、集体精神,自我的约束能力较差。在网络上,他们表现出缺乏大局观念,遇事言语偏激,容易冲动发生冲突。还有部分高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远离现实生活和班级各项活动。

(三)高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考证通过率等方面成效不明显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实施“双证书”制度。然而,高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畏难情绪大,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考证通过率等方面成效不明显。

三、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追求时尚的年轻大学生带来了便利。随着信息网络传播主体、内容、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的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如易班、班级网页、班级QQ等,建设优良的学生管理工作阵地,营造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好氛围,将富有时代精神的、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纳入学生思想文化建设中。

具体来说,班级团支部可以借助班级QQ等网络信息平台,组织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12.9运动’”、“宪法”等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参加业余党校培训班。班委以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结合网络上的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两会聚焦”“大国工匠”等专题的观摩、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紧张的大学生活中。

(二)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实现班级管理高效化

沟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优化信息的沟通,实现管理的高效化,是管理追求的目标。高效的管理,40%取决于人才、资源、制度等,60%取决于沟通。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中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实现班级管理高效化。

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加强班级内部沟通,又要加强家校沟通。首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班级内部沟通渠道。例如,可借助班级网页、微信、微博、QQ等信息平台,建立相应的班级群、班级论坛,供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学习沟通、班级任务布置等。其次,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能够密切家长与子女的交流,提升家长培育子女的技能,改善学校的教育氛围,帮助教师更好地推进教书育人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加强家校文化建设。例如,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飞信等方式,定期不定期与家长联系,向家长说明学校的收费、放假,学生在校表现等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三)重视职业文化建设,提高考证通过率

高职班级文化的建设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职业文化的建设。高职院校今天培养的人才,很可能是明天企业的骨干员工。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保证,高职院校大力倡导并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得与专业相关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此,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如利用班级网络信息平台开展主题班会、期末评语、家校合作等活动,营造班级重视专业技能训练、重视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氛围。建立专业技能训练支持小组和考证支持小组,在支持小组核心成员带领下,利用班级QQ群、QQ讨论组、学习园地等,收集共享文献、视听模拟练习资料,进行学习交流反馈,相互支持鼓励,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效果,保证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到80%以上。

(四)提倡宽容互助精神,营造和谐多元的寝室文化

寝室文化是班级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寝室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着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并由此形成独特的寝室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寝室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提倡真诚待人、宽容处世,营造和谐多元的寝室文化。可考虑采用“班主任―班长―副班长―值周班干―舍L―宿舍成员”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班主任―团支书―副团支书―社工委员―舍长―宿舍成员”氛围营造体系,坚持“管理”“氛围”两手抓。一方面加强对宿舍的管理,突出班委会对建设宿舍文化的协助与监管。另一方面,发挥团支部在宿舍文化建设上的倡导和指引作用,鼓励寝室长带动宿舍的学生营造属于自己宿舍的文化氛围。利用班级信息化平台,搭建寝室学习、活动的平台,增强成员的寝室荣誉感,促进寝室成员和睦相处,最终实现班级的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包筱玲.现代管理视野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3]路明远.CIS文化管理功能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李小龙.大学生主题班会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校园环境下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创新研究”;2017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杨雯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8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普遍现状

纵观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多数教师能认识到班级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有的只停留在浅层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与行动上;也有一线教师觉得文化建设是学校层面上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存在班级文化建设效果差异大的现象。

一是墙上文化很“丰满”,精神文化很“骨感”。这种“硬环境”的到位建设与“软环境”的严重脱节,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了一堆“死”的东西。

二是班级文化大“撞脸”。有的班主任为应付了事,从墙壁文化布置到制度建设,再到行为活动文化,只是复制加粘贴,全不考虑合不合“身”,有没有鲜活的个性。

三是这个班级有点“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如同温馨和谐的家,需要付出,彼此关爱,让人向往,使人眷恋。而有的班级没有良好的互动,缺了谁到场都无所谓,多数人无法融进班级主流文化中,只沦为班级文化的“看客”。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症结

1.对班级文化作用认识的缺位。我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是要服务于全体师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好了,就应该带领学生去关注、认识、领会、应用,才能让“硬环境”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更好地为打造“软环境”服务,也才不会让其成为“死”的东西。

2.以人为本理念的架空。一是无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很多教育者尊重学生只是口号,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与定位。如对尚没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学生的板报全是方框字,这显然是应付于检查评比而已。又如无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做事的欲望,搞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家长式文化建设。二是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小学阶段,越低年级的学生,其自主管理意识越欠缺,越需要老师“领着走”。学校管理者应放手让教师去尝试,多多包容他们的个性――想法与做法,而不能牵着班主任的鼻子走。

3.对活动文化的弱视。有人这样诠释文化:“行动了,经历了,认同了,就形成了文化。”很多人都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割裂开来,违背了人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客观本质。其实,物质和制度是要靠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内化为精神层次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先为这些物质赋予文化内容。如让学生感知的不仅仅是墙上的一句名言,更重要的是名言上墙前,大家的激烈讨论和遇事时的鞭策激励。细到班级日常管理,大到参加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也不是优等生的粉墨登场,而是每位同学群策群力的结果。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化是个性化的,不能复制的。”因此,要真正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所思考,敢于尝试,不断总结与坚持。作为学校管理层面则有必要提供一种载体,搭建一个平台,为师生自主创建班级文化创造一种民主、激励的氛围。我校的“一班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建设理念提出的思考与实践。

1.人人都是开创者。儿童文化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这种非功利精神就是儿童文化的精神实质。五年一班将班级文化特色创建定为“看新闻,知天下”。采取了“人人参与每天看新闻并作简要记录,每天早读上课之前轮流参与5分钟新闻播报,全员参与评报”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每天必看新闻、播新闻、评新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自主思考的欲望与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班级精神文化。

2.人人都是建设者。在“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除了要积极地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验到建设者的无上荣耀与激情,进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文化。这是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持续性建设的“保鲜剂”。以四年三班的“竖笛乐园”创建为例:刚开始,该班只是把目标定格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竖笛乐园”。同学们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空余时间练习吹奏,并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后来,在学校举行的“六一”文艺汇演、“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校运会的风采展示上,他们总能别出心裁地展示这一特色文化,并在展示中不断提高。

在展示中享受成就的喜悦,在喜悦中激发更高的建设热情,在建设中凝聚团队精神,在团队精神中汲取成长的精华,这就是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经久魅力,这才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见证学生终身发展的特色班级文化。

3.人人都能享受到成长。“在成事中成人”,叶澜老师说,“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既然是成长的,必定就是动态的、生成的”。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同样留下“师生生命成长”的片片足迹。同为“知书达理”特色文化创建,六年一班将其定位于师生的文明礼仪成长,引导学生以书养性、以礼修身,开展“小淑女”“小绅士”评比活动,学生在待人接物、与人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老师更是从中体验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所在。六年三班则重在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4.班班都是自己的唯一。着眼学生发展,立足班情实际,基于教师特点的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在挑战的过程中,必将逐渐沉淀班级文化形成个性――“班级文化场”,促使师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互相影响、交融、渗透,并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等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协作精神。如今的“小雷锋班”个个是“小热心汉”;“雏鹰班”的同学们像雏鹰一样向着理想展翅翱翔,勇于挑战;课间十分钟、上学放学的路上、教室外、花园中总能看见“口琴班”同学侍弄“音符”的无穷乐趣……

学校借助“一班一品”个性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参与到学校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中,真正实现惠泽全体,又使班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级文化一枝独秀、充满个性,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和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

上一篇:数字贸易存在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语文学习的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