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9 13:14:45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本办法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合规经营情况开展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二条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自律承诺为基石,根据持续监管、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要求,依法开展监管工作,鼓励和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及高管人员履行自律承诺,依法合规经营。

第三条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组成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省级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审定市、县(市、区)申报的试点方案;沟通信息,指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

第四条省金融办是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主管部门,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省级联席会议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

第五条市金融办或由市政府指定的负责部门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市级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县级政府试点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第六条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政府明确的部门为小额贷款公司县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以及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

第七条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持续识别、监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策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等。

第八条主管部门要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级部门可向下延伸检查。市级主管部门要每年至少2次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可由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与报告、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监管制度保障

第九条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制度。主办银行是指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结算支付、现金收付、资金融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并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签有相应合作协议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一家资质良好、管理规范、服务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建立主办银行关系。在合作协议中,主办银行应承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切实发挥主办银行职责。

第十条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监控和防范,由省级主管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选择多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战略合作银行。战略合作银行以优惠条件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省级主管部门鼓励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选择战略合作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战略合作银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为主管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公司有关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第十一条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监管员制度。县级主管部门对县域内每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作为此公司的主监管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监管员是其监管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的直接监管责任人。主监管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敬业的工作态度。主监管员应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加强沟通,做好监管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分立、变更、终止、股东及高管人员变更情况,企业经营情况等;

(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四)向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监管文件规定;

(五)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主监管员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不得干预小额贷款公司正常经营,不得或。主监管员有以下职权:

(一)不受干涉,独立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意见;

(二)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三)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事项及人员进行查处。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将主监管员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市级主管部门应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等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二条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省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标准。市级主管部门按照分类评级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监管信息,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营和合规经营情况,每年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分类评级初步意见,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各级主管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实施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和评级排后的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实施持续、重点监管。

第十三条强化小额贷款公司自律承诺。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将自律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不使用非法手段催债、不跨县域经营等。小额贷款公司应将省金融办批复成立的文件与营业执照一起在经营场所明示,并公布县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及主监管员联系方式。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逐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标识。

第三章信息收集与核实

第十四条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和落实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确保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渠道的畅通。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下级主管部门通报有关监管信息。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小额贷款公司应将公司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县级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全面收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告、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报送资料由主监管员负责归集。主监管员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信息的及时性负责,有责任要求并核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第十六条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和具体情况,确定不同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要求。

第十七条市、县级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

第十八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及现有各种金融、统计、征信、信息系统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第三方获取必要的监管数据。

第十九条各级主管部门在分析评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和经营状况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信息要认真予以核实。核实方式包括询问、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走访被监管机构、约见会谈等。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话、函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进行答复。根据监管需要,主管部门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

第二十条各级主管部门要关注新闻媒体、评级等中介机构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中重大变化事项的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风险分析与报告

第二十一条市级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开业,并将开业情况上报省金融办。主要内容包括:拟开业机构名称、住所、开业时间;主要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法人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小额贷款公司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未开业的,其试点资格自动取消,并由市级主管部门指导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做好善后工作。

第二十二条市、县级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监管的要求,重点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一)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违反规定融入资金;

(三)贷款利率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四)抽逃注册资本;

(五)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六)擅自开展新业务或跨县域经营。

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报告,并移送有关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市、县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持续监管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条市级主管部门要对县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监管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按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体风险评价;

(二)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股权变动、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组织架构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四)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五)主监管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

监管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第二十五条省级主管部门每年撰写年度监管分析报告,分析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判断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年度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四)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五)年度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六)监管意见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七)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风险处置与整改

第二十六条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日常监管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照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突发事件等级。一旦发生风险性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有效汇报处置。

第二十七条市、县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和提示,适时将监管分析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监管通报发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

第二十八条市、县级主管部门每年度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一)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三)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和纠正;

(五)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

第三十条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由县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主管部门逐级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暂停其试点资格。

(一)未经批准分立、合并或者违反规定对变更事项不报批的;

(二)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报表、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四)有洗钱行为的;

(五)监管部门根据审慎原则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备案制度。对不熟悉金融业务、不具备金融业从业经历或金融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高管人员不予备案。

第六章文件归档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第三十三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

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一)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二)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三)各级主管部门撰写的监管报告、风险评级结果等信息;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五)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决议等决策信息;

(六)其他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信息。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2

为保障全县工业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立和维护工业经济商贸发展所必需的煤、电、油、运生产和供给秩序,有效减少和缓解各类突发事件和持续紧张状态(以下简称紧急状态)对煤电油运的影响和危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经济领域“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机制要求,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我县电力、成品油、煤炭市场供应应急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经贸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主任和经贸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经贸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物价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武装部、公安消防大队、供电局、中石化肇庆分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担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县经贸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有关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经贸局:

⑴负责综合分析判断紧急状态对全县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或重要产业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提交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或启动预案紧急报告。

⑵制定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应急运转模式和措施建议。组织应急措施的实施,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证紧急状态下各项应急调度协调工作有序进行。

2、供电局:

⑴制定电力行业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和所属电厂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⑵监测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电网紧急状态对工业经济和社会生活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在紧急状态下负责供电应急运转方案的实施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并及时向县经贸局报告电网运行情况。

⑶监测分析所属发电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在紧急状态下负责所属电厂的正常发电和燃料保障,并及时向县经贸局报告情况;组织发电企业加大自购煤工作力度,确保机组不因缺煤而发电不足或停机。

⑷负责电力调度,做好错峰用电管理工作,保证电力供应。

3、中石化肇庆分公司:

⑴分别负责制定本系统成品油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⑵监测分析成品油销售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成品油行业紧急状态对工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性影响,在紧急状态下负责组织所属石油、石化企业进行燃油的市场保障,并及时向县经贸局报告情况。

⑶落实成品油资源,组织成品油调运、销售,平抑成品油价格,保证成品油供应。

4、交通局:

⑴分别负责制定铁路、公路、航道运输行业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⑵监测分析运输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运输行业紧急状态对我县工业商贸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在紧急状态下负责本系统的运输和保障,并及时向县经贸局反馈或报告情况。

⑶组织客货运输,保证应急、重点物资、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

5、其他相关部门和系统:

⑴负责制定本部门和系统配合保障煤电油运应急调度方案。

⑵在紧急状态下,按照县政府的统一指挥,负责实施本部门和系统应急配合保障方案。

四、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县经贸局根据专项应急措施(或预案),制定日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下的分类监测预警及其工作规范,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煤电油运等异常现象。

㈠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开拓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和评估紧急状态对工业商贸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县经贸局要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究和建立煤电油运应急预测和指挥调度网络。

㈡监测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紧急状态类型,制定日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分类监测计划和工作规范,科学分析、综合评议监测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煤电油运问题。

㈢建立应急联络渠道。县经贸局应保持与各成员单位和各镇政府的应急领导机构及其有关单位的联络畅通,确定担负24小时值班任务部门的责任人及应急电话,并通过快速信息通道,实现网上应急调度的调控。

㈣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县经贸局负责建立煤电油运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报告系统。煤电油运有关部门或企业、各镇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县经贸局,县经贸局整理汇总并向县政府报告。正常情况下为月报,特别紧急时为日报、专报。同时以简报形式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并不定期地提交阶段性综合分析报告。

㈤通过日常监测预警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报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判断等,获取可能发生煤电油运紧急状态的信息时,县经贸局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或各镇政府会商核实,并迅速向县政府提交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件或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估计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已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事态控制程度,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发展态势的预测,应对措施建议等。

㈥发生或发现煤电油运紧急事件后,县经贸局除按本预案规定向县政府报告外,还应会同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并指导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控制和缓解措施,避免态势扩大。

㈦凡出现下列紧急状态的,经调查核实后,县经贸局立即向县政府提交启动预案紧急报告:

1、重点水泥企业用煤运输渠道严重不畅。

2、重点工业企业用煤供给中断,煤炭库存低于正常生产需要,且预计补充困难的。

3、县电网发生特、重大事故,全面或局部崩溃;县电网电力供应损失急剧增大,县城电网减供负荷在40%以上,且电力系统自身难以恢复的。

4、重要发电企业或110KV以上枢纽变电站发生全停事故,已导致县网非正常解列成三片及以上,并造成县电网减供负荷超过20%。

5、县城供电持续性异常,短时间无法恢复,如生活用电连续中断造成居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重要公共设施供电连续中断造成供水、通讯等公共服务严重紊乱的。

6、县内成品油库存低于县内正常消费量7天。

7、全社会加油站因资源原因出现较大范围停业且预期持续较长时间的。

8、社会经营单位持续抢购成品油,销售价格明显高于规定价格,并预期维持较长时间的。

9、辖区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出现长时间关闭、中断或堵塞等交通异常,造成大量车辆长时间中途滞留的。

10、应急物资运输受阻、防疫、救灾、抢险和其他应急医药用品、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品,以及救灾物资(食品、日用品、装备)急需组织铁路、公路直达运输综合协调的。

11、重点货物运输异常,如煤炭、成品油、粮食、棉花、化肥、农药、鲜活农产品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物资运输量持续不足,造成上下游产业行业生产组织困难的。

㈧县经贸局向县政府提出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或启动预案紧急报告后,应根据调查核实尽快提出建议性报告,综合分析判断紧急状态对全县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或重要产业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并提出可供决策选择的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应急方案。情况特别紧急时,县经贸局向县政府提出书面紧急报告之前,可以直接口头报告或请示。

㈨根据上级指示或紧急事件情形,县经贸局召开紧急会议,综合判断紧急状态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制定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应急运转模式和措施建议,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应急措施

㈠县政府接到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或启动预案紧急报告后,根据紧急状态对煤电油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研究决定启动预案有关事宜。

㈡按照县政府指示,结合煤电油运紧急状态或异常事件的性质特点、扩散趋势、持续时间,以及对全县工业商贸经济的现实和潜在影响等,县经贸局分别启动相应的紧急措施。

1、开展专项应急调度协调。组织实施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临时调整部分资源配置,解决或缓解局部突出矛盾。

2、情况特别紧急时,按照县政府授权,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配置资源、统一提交计划、统一组织运输,并按上级批准的方案和授予的权限下达“调度命令”或“调度通知”,督促有关单位具体实施,所涉及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无故拖延或推诿扯皮。

3、指导各镇政府和有关企业,加强煤电油运需求侧管理与协调,在煤电油运供给已经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服从大局,合理控制对煤电油运需求的增长速度并调整其结构。

4、启动值班制度。保持主要工作人员联络畅通(如手机24小时开机),节假日编制值班表,公布紧急情况下值班电话,特别紧急时实行24小时在岗轮流值班。

5、实行会商制度。组织有关单位定期会商,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对策、制定措施。紧急情况下实行日会商制度。

6、指导、协调、配合有镇和企业实施区域和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㈢煤电油运应急运转期间,为保证调度协调应急措施效果,缓解紧急状态,县经贸局可以协商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提出以下煤电油运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1、对煤电油运相关企业或区域实施临时应急政策,稳定或增加生产供给能力。

2、减免煤电油运相关行政性规费,简化行政审批、核准、备案等管理程序。

3、向煤电油运企业运行急需进口原料、材料、设备等提供相关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4、动用政府储备物资和商品,征调商业流通企业相关库存物资和商品,缓解部分企业需求。

5、煤炭、电力、成品油特别紧缺情况下,临时管制部分地区或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对价格的监管,按应急措施计划方案下达分配、销售和运输计划,保证煤电油运的基本供应和运输畅通。

6、制定、审批煤电油运产品或服务的应急技术标准、规范、措施等。

7、依法采取有关物价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进行物价监督,组织物价执法检查。

㈣煤电油运调度应急措施实施期间,县经贸局对煤电油运调度应急措施的实施效果组织评审或评价,及时向县政府提出调整、终止的建议。提出终止建议时,应同时提出有关善后事宜处理方案。

六、相关管理事项

㈠应急措施实施期间县级发生的储备物资动用、紧急采购(进口)、应急生产、征用、补偿和赔偿等经费,应编制应急项目概算,请示县政府从财政应急预算或专项准备金中支出。

㈡本预案一旦启动,执行应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执行。对拒绝、延误执行应急调控措施或、推诿扯皮的有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㈢县经贸局按规定向上级提出申请,对参加应急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的通讯、交通等补贴,对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其他事项

㈠各镇和煤电油运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原则,结合职责分工,编制和修订相应的煤电油运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3

关键词: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在全球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嵌人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技术贸易、投融资和战略与政策管理等多类活动当中,成为科学制定产业政策、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减少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上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质量、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研项目选择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关系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成败和有限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应当成为政府科研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查新检索,需要综合考量技术、法律、经济、市场等多方而的因素。在立项阶段,项目的知识产权的各个种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都应当成为被研究和考虑的因素。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可以为项目初筛和立项管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有效规避风险,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研发效率。

二、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原则

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应当坚持“紧扣需求、分类评议、讲求实效”的原则。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除了需要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库、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机构名录、提供知识产权评议资金等支撑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立项中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体系,确保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外,最关键是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需求,探索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产权评议内容和方法,规范评议范围和程序,防控重大知识产权风险。针对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应该着眼于中微观层面,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深入的内容还包括创新启示及控制与预警。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项目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对项目立项与未来知识产权布局策划提出建议;跟踪监测国内外研发进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需要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知识产权布局调整与风险规避建议。

三、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研究现状

梁栋介绍了我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比较其它类型的政府行政模式,提出建立政府指导型评议模式的构想;详细阐述政府指导型评议的机制的目标模式。董婷文建议为规避政府投资风险,完善管理体制客观要求,应将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政府科研立项评估体系,作为政府科研立项的决策依据。李宇华着重了介绍立项涉及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主要内容及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撰写,但其只侧重于项目技术的分析评议,缺少了项目负责人及单位的分析评议内容,缺少了项目组获得外来专利的分析评议内容等。

四、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内容

(一)项目前期论文和知识产权的评议。主要从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风险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申报(负责)人、申报(承担)单位、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项目负责人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的评议从项目负责人作为发明(设计)人的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权属纠纷情况进行评议。项目组成员、项目申请单位及合作单位的评议,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合作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状况;是否在国外取得知识产权、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等内容;评议项目组前期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和被引情况等内容。(二)项目申报(承担)单位评议。主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进行评议,包括是否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口或专门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是否设立和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专门经费、是否具有较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权属状况等内容。(三)外来获得知识产权状况评议,包括知识产权是否为实际权利人或是否取得知识产权的合法处分权、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知识产权是否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了相应权利转移手续或合同登记事项、知识产权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

[1]梁栋.建立政府指导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2(中):77-79.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4

一、东宝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部门协作,不断完善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仅靠国库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大力加强同各部门的联系,搞好协作配合。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我们更多地掌握了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本地财政收支基本走势做出准确判断。(二)专题研究,关注和攻克财经热点、难点问题。常规分析强调时效性,分析的内容往往不够深入,难以探讨深层次问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予以重点关注,强化专题分析研究。(三)整合资源,在交流与借鉴中提升分析水平。区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作为整个预算执行分析的基础环节,可以借鉴的资料少、可参考的税收产业数据少、可利用的本地经济指标少,这“三少”以及分析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往往写出来的预算分析材料比较空洞,缺乏说明力和有效性。

二、预算执行分析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

随着财政预算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的有力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进入了一个有序运行、成效明显的新阶段。但我们也不难看到,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深度不够、信息不全、基础不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分析工作的质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难度较大。一是由财政经济管理的特点所决定,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定量分析难度较大。二是财政收入科目的设置,使得财政收入的统计只能进行分税种统计。三是财政收入统计中有实征入库数据,但缺乏税源数据和应征数据,难以进行收入征缴率的分析。四是财政经济统计中存在的虚夸、瞒报等人为控制数据问题,造成财政经济的关系失真。

(二)税收结构分析与收入预测不够明晰。财政收入结构分析除税种结构分析外,更重要的是税收产业结构分析、税收经济类型结构分析。由于科目设置比较简化,使得从产业和经济类型角度进行的结构分析数只能来源于税务部门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在使用中有很多不适用。一是数据口径问题。税务部门是按照自己系统划定的管辖范围征收税收,有的与行政区划不一致,不能全面反映该区域税收状况;同时,税务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不能满足预算执行分析对基层税收数据的需求。二是国税、地税征税职责有分工,也有交叉,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需要相加后才能得出全区的数据,使用中需重新计算。三是一些财政经济管理和领导急需的数据难以统计。

(三)财政支出分析环节薄弱。一是支出统计与预算编制口径不一致,难以对比。现在各级财政都实行综合预算,预算内外资金共同使用,其月报统计中只统计一般预算内支出和基金预算支出数据,难以全面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编制时,部门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但执行统计没有这一统计口径,难以通过预算执行情况检验预算编制质量。二是支出进度分析难度较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强调加快支出度,努力使财政资金更快地发挥效益。三是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难度大。如何统计并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多年来一直是支出分析的难点。

(四)预算执行基础工作欠缺。从各地情况看,预算执行分析仍普遍存在就数字论数字的现象:手段单一,分析方法多数还都停留在手工操作的状态上;内容简单,对数据的分析和提炼不够深入;范围狭窄,量化分析比较欠缺。主要原因是分析的基础工作还不扎实,特别是缺乏一个完整的财政资料数据库,包括经济情况、预算部门资料、预算项目安排情况、各地横向对比资料等整理开发不够,往往是分析具体问题时,临时搜集整理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了预算执行分析质量。

三、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收入科目,健全财政收支统计指标体系。科目是财政收支统计的基础,建议上级部门考虑在收入科目分类中增加按经济行业和经济类型分类的信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财政收入来源,便于财政经济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二)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完善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离开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分析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要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必须依靠全区各经济部门的信息支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数据和分析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对财政收入进行深度分析。

(三)建立财政数据库,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和预测水平。积极开发财政统计数据信息库,把历年的决算、月报等历史数据、统计与税务等部门统计资料及各地有关资料一起纳入数据库管理。

(四)实现部门预算与执行分析的有机结合,加强绩效分析。财政支出分析是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反映,体现政府的职能作用,必须将预算和执行分析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认真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发现财政支出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国库执行信息系统”中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加强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从而对财政支出结构及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财政支出状况,提高支出分析的水平。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5

一、建立健全核对机制,确保核对结果客观公正

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是一项全新的民生基础工程,通过建立专业、科学、权威的核对机制,不但能够确保社会保障审批机关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同时还能培育公民诚信意识,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以互通共享为原则,搭建核对信息平台。首先,核对系统是一个支持性政务平台,能为各类公共政策提供居民经济状况权威信息;其次,核对系统不仅能核对居民收入信息,还具备对申请人财产、支出等其他经济状况进行信息核对的功能;第三,核对系统除了承担具体核对业务外,还具备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决策提供数据分析的功能。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电子比对专线,把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有关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信息,通过核对系统进行最大效率的整合和利用。迄今,核对信息系统已完成了与全市所有区(县)、街镇乡的联通,与人保、公积金、税务、民政、公安、房管、工商、医保、红十字会、总工会、证券、银行、保险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电子比对专线,并形成了数据查询交换的常态机制。

以合法为前提,出台核对政策文件。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直接涉及个人隐私和公民权利,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法规政策,对申请、审核、流转、比对、核实等流程予以规范,为开展核对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尤为必要。2009年7月,《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办法》作为政府规章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与居民经济状况核查有关的法规,提供了核对工作开展的法律依据。在此法规框架下,上海市民政局针对不同的核对项目,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实施细则。2009年《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试行)》,201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出台《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2012年出台《上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试行)》以及《上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试行)》;2013年出台《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

以数值为依据,设计核对基本规则。根据申请人不同的收入特点,科学确定不同的核对要素。核对要素分为“基本核对要素”和“补充核对要素”,通过电子比对专线从相关部门获得相应的要素信息,按照事先设定的合算规则,在核对系统中直接生成该申请人的收入财产数额,再与申请人申报的数额或政策规定的数额进行比对得出偏差值。偏差值小于等于零的出具标准线内的核对报告;大于零的进入重新确认程序,根据重新确认的情况,对于仍大于零的,或敦促申请人自愿退出并终止核对,或出具标准线外的核对报告并纳入不良诚信记录。

以持证为手段,培养核对人员队伍。核对机构分为市、区(县)两级,核对人员为市、区(县)、街镇乡三级,分级管理,统一核对。2009年6月,市级机构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正式成立,至2011年底全市17个区县均成立了区县核对中心。为确保基层核对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所有核对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迄今,市、区(县)、街镇乡三级人员队伍架构和“两级三审”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以服务为根本,设置核对确认环节。在信息比对时,如果个人申报和相关部门反馈信息得出的核对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核对机构并不简单认定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不符合公共政策的准入条件而建议业务审批部门直接拒绝申请人的申请,而是向申请人提供一次解释说明和重新确认的机会,同时重申相关诚信规定以及虚假申报的后果。如此,既可使申请人对核对结果心服口服,避免后续的争议纠纷,又可以检验相关部门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部门,以便改进工作。

二、严防严控信息使用,确保私密信息安全保密

限制对接、规范流程,消除外部顾虑。首先,核对机构与信息提供部门签订保密协议,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其次,核对系统和信息提供部门的业务系统间设置前置服务器,不直接对接,核对信息及查询结果经由此服务器间接取、送,其他无关信息由此被有效隔离,从而保障双方系统数据安全;再者,双方均指定专人负责数据交换工作,制定操作规程,责任落实到人。

技术防范、制度监督,防堵内部泄密。从技术层面上,在核对信息系统中加强信息安全的设计,通过加密技术实现数据传输高可靠性,通过数字签名与电子签章建立起可信度高的数字审批流程,通过应用审计、电子监察系统保障数据合法化使用。从制度层面上,制定相关信息安全制度、保密制度等,明确责任主体,加强保密监督。从人员层面上,要求核对工作人员具备高素质,拥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签订保密协议,并定期接受保密教育,强化保密意识,不得泄露申请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三、挖掘利用沉淀数据,协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随着相关核对业务的持续开展,核对系统中累积了大量个人经济数据,逐渐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规律性特点和前瞻性趋势,进而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服务。

检出率逐年下降,有效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对核对系统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各个核对项目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首先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其次,居民对于经济状况核对政策和核对手段的知晓程度提高,抱有侥幸心理的申请人减少;再者,加大了对隐瞒虚报行为的查处力度,上海民政部门和房管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严肃查处隐瞒虚报行为的通知》,增强了核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此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还参与到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多样化课题,积极支持政府部门科学决策。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研究、分析及挖掘工作,开展了《上海市城市廉租住房家庭收入分布及走势预测模型研究》、《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收入分布及走势预测模型研究》、《上海市中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市廉租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与数量预测模型》、《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对沉淀在核对信息系统中大量数据做相关性分析,从而对有关社会保障政策进行预测,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民生政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6

一)县政府于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分析全县经济形势,查找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

二)各副县长按工作分工,原则上每月初分别召开分析会议,对分管部门和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并解决相应的困难和问题。

三)建立经济形势季报制度。县发改局、扶贫办、经贸局、财政局、农牧局、水务局、劳动保障局、商务局、统计局、物价局、人行县支行等部门,按季向政府报告经济形势。

二、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经济形势分析会的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加强对各类经济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国家、省、市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关注周边省区、市县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指标,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县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加强对生产总值、工业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物价、节能减排和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走势的监测预测。

1工业经济运行方面。主要是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分析,包括生产情况和发展趋势如何,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效益状况,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和运行情况,对工业经济发展全局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情况,主要工业品产量和价格变化情况,全县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变化等情况;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高科技产业培育、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情况;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源原材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2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主要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候环境等条件变化影响分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进展情况,节水增收、农业生产有关环境等条件变化影响分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服务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种植业生产面积、产量;畜牧情况,包括主要畜禽产品的存栏量、出栏量变化,肉、奶、蛋等产品产量增长情况;农畜产品流通情况,包括农产晶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及其带动农户增产、农民增收的情况;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输转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打算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

3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主要是全县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农村、三次产业和重点行业投资完成情况;投资来源和构成分析,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企业情况和非税收入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包括一般性转移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财政执行情况,包括项目建设资金配套情况和公共财政支出情况;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结构和运行态势;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4财政金融方面。主要是财政收入情况,包括税收收入情况和非税收入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包括一般性转移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财政执行情况,包括项目建设资金配套情况和公共财政支出情况;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结构和运行态势;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5服务业方面。主要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传统服务业、生产业和生活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6消费和价格方面。主要是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主要消费品的市场容量、供应状况和价格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城乡分布;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能源原材料供应情况和价格趋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及价格走势;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化;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7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全县就业情况,新增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城镇职工、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规模及动态变化,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就业培训和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措施;养老、失业、医疗及城乡低收入群众社会保障和基本政策和实施情况;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8为民办实事方面。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为民办的实事。年省、市、县政府承诺为民所办实事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打算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二)工作分工

经济形势分析牵头和协调组织部门为县发改局,注重对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各参与部门侧重于对本行业、本系统运行情况的具体研究分析,确保信息资源采集准确有效,不断提高经济形势分析的质量。发改局重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综合分析,侧重于全县投资形势和项目建设进展分析,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统计局汇总、整理全县和省内外有关县区统计资料,会同发改局共同做好全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定期报送政府办公室、发改局和相关部门。经贸局负责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及生产运行情况,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突出问题,提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建议。扶贫办负责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及时反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发观和反映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农牧局负责全县农业经济现状、趋势和阶段性的特征分析,及时反映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况,反映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商务局重点做好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运行监测、编报和分析,及时对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农产品和消费品市场做出分析预测,提出建议对策,特别要及时反映市场建设中存在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本数据统计汇总整理,按月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料及用工公告。物价局负责全县群众生活必需品、重要商品和服务监测,及时反映市场价格运行情况,并提供分析报告。人行县支行主要负责全县金融运行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和预测,针对金融运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金融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信息中心主要做好国际国内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解掌握全国、全省、全市和市内务县区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情况的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其他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责范围和工作特点,及时收集整理本行业的相关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

三)材料准备

由县扶贫办、经贸局、财政局、水务局、农牧局、商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物价局、人行县支行、信息中心等部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分析汇报材料汇总,送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和统计局具体掌握每月各行业部门的经济分析情况,于每季度第一个月8日前,将上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上报县政府。

三、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程,指定专门工作人员,切实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本部门、本系统经济运行中存在突出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二)充分发挥发展改革和统计部门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县发改局、统计局要共同做好全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向县政府汇报,并及时向各部门通报情况。统计部门要及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每月5日前完成数据统计,为经济运行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县发改局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衔接,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相关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县发改局汇总。

三)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统计职能和行业部门、基层单位的基础统计作用。要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各部门、基层单位要及时按要求向统计部门报送基础数据,统计部门要及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为经济运行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不断改进分析方法,加强分析的实用性,严格把好季报检测分析质量关,做到月度有行业分析,季度有综合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提出能见实效的对策措施。同时,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深入调查,快速反映,立足于“短平快”专题分析方面有新突破。

五)对于经济形势分析会梳理出的突出问题及决定采取的对策措施,由政府办公室每月督促有关部门整改和落实。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7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稳定”工作职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促进发展为主线,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从基层和一线服务窗口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实现效能提速、服务优质,强力推进国土系统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使我市国土资源系统取信于民,受惠于民,为建设和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组织领导和分工

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单位、分(县)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三、评议范围和重点

评议范围涵盖市局机关各处室、各分(县)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国土资源管理所,全系统干部职工都是被评议对象。评议重点是基层国土所和所有对外服务窗口。

四、评议内容和方法

(一)评议内容

我局是被列为行政执法类的参评部门,共有七项评议内容:

履行职责、执法公正、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清正廉洁、践诺守信。

(二)评议方法

今年全市的行风评议工作要求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自评为主、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市局、分(县)局、直属事业单位、国土所上下联动,建立全系统迎接评议、积极整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发挥评议工作对加强系统行风建设的推动作用。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分局及溧水、高淳县局既参加本系统评议,又要接受属地行风办的指导、检查及民主测评。二是向社会公开承诺国土部门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公布行风监督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三是组建行风监督员队伍,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新闻媒体等单位聘请行风监督员,负责对全系统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发现和查找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四是市局行风办自下而上组织各部门(单位),对照工作职责、工作规范和公开承诺进行自查自纠;同时会同行风监督员组织对基层国土所、对外服务窗口等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五是国土部门行政负责人面向工作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并现场接受咨询和评议。六是接受市行风办在全市4500个测评联系点等面上测评网络,对我局行风建设情况进行的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将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公布。

(五)时间安排和要求

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时间节点和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时间:6月初-6月中旬。

1、组织发动,制定措施。各单位按照各级工作布署和要求,做好思想组织发动,营造行评氛围,制定工作措施。

2、健全网络,落实责任。成立局行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6月10日前各单位、分(县)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单位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3、公开承诺服务标准。市局和各单位在公共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公布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投诉和举报电话。市、区县行风办也要组织参评部门在媒体公开承诺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公开办事标准和服务流程、公开服务承诺、规范内部管理的要求和内容可参照以往做法。

4、召开会议,提高认识。召开系统各单位行风建设负责人会议,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掌握方法。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时间:6月下旬-8月上旬。

1、单位自查。组织各单位按照评议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工作规范、行业标准、岗位要求、评议内容、群众投诉和举报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自查。既可以采取走访服务对象、上门征询意见,也可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找准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在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2、组织督查。局行评办组织行风监督员,对系统各单位行风状况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掌握情况。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行风监督员汇总查找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国土部门更好地进行整改。

3、分析原因。在自查基础上,各单位根据自查情况写出问题分析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要特别注重发现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边查边改,以查促改,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行为准则,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阶段:检查整改。时间:8月中旬-10月上旬。

1、迎接检查。8月中旬前做好迎接市、区(县)行风办组织的明查暗访。市、区(县)行风办将组织媒体记者和行风监督员代表,采取发问卷、个别访谈、模拟电话报急、投诉报案、上门咨询、节假日抽查、实地录像等方式,对参评部门及其基层站、所、院、校和一线窗口执行法律法规、政策纪律、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行风状况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实地调查,重点应放在暗访上,通过全程随同群众办事,掌握参评单位真实状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按照工作程序向参评部门反馈,促进参评部门切实整改。

2、不断整改。围绕自查、明察暗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找准整改措施,不断完善整改,巩固评议成果,建立行风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实例、有措施的整改情况报告,于10月6日前报市局行风办。

第四阶段:述职评议。时间:10月中旬-11月中旬

在经过动员部署、自查自纠、检查整改等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市局行风办将认真综合分析本部门的工作、服务、行风等情况,并形成书面述职报告,择期组织召开“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大会。会上,部门行政负责人代表领导班子面对面向行风监督员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现场接受咨询和民主评议。

第五阶段:测评总结。时间:11月下旬-12月下旬。

1、迎接测评。市、区(县)行风办会同作风办,组织全市4500个测评联系点等面上测评网络,对参评部门行风建设状况进行全面测评,测评情况和结果,拟在明年初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与群众评议机关的结果一同公布。

2、总结提高。各单位在行风评议工作中要积极探索行风建设好的做法,及时总结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的新经验,12月中旬书面报告市局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局行风办;市局行风办对各单位在自查、明察暗访、民主评议行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在测评中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整改情况,督促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评议成果,并做好全局系统评议行风工作的全面总结,及时报市行风办。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严格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行风评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宣传发动,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行风评议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2、加大宣传力度,扎实开展活动。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行风评议的积极性;要在干部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优良传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筑牢抵御不正之风的思想道德防线,推进单位的文明诚信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要教育每一名干部职工重视行风建设,通过扎实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使干部职工在评议中被触动、受教育、强素质,自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取信于民。

3、突出行风重点,创建优质窗口。

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国土所和对外服务窗口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组织开展系统“行风建设优质窗口”创建活动,定期向服务对象报告工作,述职述廉,面对面地接受评议、咨询和测评,通过查基层、评作风、问责任,重整改,树立人民满意部门的新形象。

4、重视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各单位要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症结和解决办法,切实整改,加快建立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部门现状分析及建议篇8

一、论文议题概念与意义

从财务治理的字面概念理解,其中蕴含多个环节的体制及规范化要求,其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结构建设以及财务监管系统的有效性。纵观全球经济案例,因财务问题导致的舆论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舞弊、贪污、挪用等多类型财务治理问题。虽然事发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但往往民众的关注热点均集中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这一社会现状预示着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有效对策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基于领域内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凝练,笔者将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定义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系统各个相关利益主体通过规范制度建立、财务结构完善等策略,完成财务资源配置优化的长期过程。其中,利益主体包括两个层面:直接参与、操作者以及监管职能部门,前者的必要性在此不予赘述,而监管职能部门的合理建立尤为重要。分析国有企业财务问题危机发现,财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多数源于国有企业财务体系中监管职能部门的缺失或能效不足。

二、议题现状概况

(一)国有企业财务改革总体现状解析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作用包含多个重要方面:协调企业结构环节的配置、强调企业合作理念、合理分配职能权力、建立完善企业运营激励体系、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企业所有生产及经营业务内容有效监管。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改革财务现状保持正面,但我们无法忽视随改革步伐加快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它们会对国有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超出预期的恶性负面影响。

(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概况及原因辨析

第一、已成常态的内控体系严重制约着财务治理系统的能动性。内控体系这一说法在各个国有企业中并不罕见,其影响从有形到无形,既影响了国有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运行,同时也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根本经济发展进度。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内部成分的职能划分与财务控制权力配置失当,难免造成权力作用造成的营私舞弊、信息不公开、规范化要求不足、系统运作缺乏完善约束制度等现象。此外,行政职能部门的各自为政也对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工作的建设有一定阻碍作用。归结起来,这一问题即国有企业财务结构失调。

第二、国有企业财务体系中的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会计信息存在虚假成分是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力的直观表现,国有企业的属性造成其内部人员的私利观念严重,而会计系统中受此影响所产生的被公众可触及的国有企业信息虚假现在,极易引发严重的舆论危机。如国有企业非法牟利、违规交易等。这一问题的后果也最为直接,即企业产值及经济利润的严重降低。

三、改进意见总结及有效性预测

结合上述分析,在综合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对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应对策略提出意见如下:

首先,完善财务职能部门,从症结本质入手,对症下药。这一建议的提出依据了财务相关环节的知识储备,所谓的各环节职能完善,大致可分为会计、审计两个大类。每一大类可细致分为内部、外部两个小类。这一建议的落实关键在于摆脱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积极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从实效性上确保财务体系的准确度。基于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财务结构的改善是应对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的直接手段之一。此外,运用科学手段强化财务结构的设计目的,也在于其与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较好的匹配度。

其次,建立有效实际的财务监管部门,杜绝有名无实的虚假之能招牌。监管体系的建立必然会衍生出一系列有效规范、制度的出台以及定制,也就是说,这一建议的关键落实点在于改善固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素养,从其职业操守的强化角度,从根本上加强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的应对力度以及防范力度。有关国有企业领导在尝试这一对策时,可以引进舆论因素,建立社会人员组成的监管部门,一方面加强对自身企业的监管效能,一方面展现国有企业的大家风范。

最后,引进必要的培训课程,对国有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加以提升。作为国有企业的内部组成单元,每一位国有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及职业素质都会直接对国有企业的运作有效性产生影响。而针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空间而言,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业务培训课程不失为提升国有企业财务治理能力的捷径。

四、结束语

上一篇:市场调研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仓库管理的想法和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