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时间:2023-11-26 20:52:25

国外贸易风险

国外贸易风险篇1

关键词:外汇风险;三要素;国际贸易;影响因素职称网

职称网

一、 引言

作为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在其对外经济活动,特别是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如应收帐款、应付帐款、货币资本的借入或贷出等,这就可能造成企业拥有大量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或者是债务,而这些涉及外币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周期或者是在贸易活动结束后与本币进行折算或兑换,以便结清债权债务并考核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最终利润和成果。也就是说,本币是衡量企业对外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发生的外币收付,均须在一定的时期或国际贸易周期结束后与本币进行折算,以便结清相关的债权债务,并衡量其国际贸易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必须直面外汇风险,其外汇风险类型也主要涉及的是交易风险,这是对企业国际贸易活动影响最大的外汇风险类型,所以,本文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分析正是围绕交易风险进行。

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面对的外汇风险与汇率紧密相关。可以说,只要存在汇率波动,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管选择何种外币币种进行结算,都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外汇风险。自从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人民币弹性明显增强,汇率波动幅度显著加大,变动频率也明显加快,而且,由人民币与世界各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外汇汇率不存在波动。因此,外汇风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存在于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世界各国之间针对汇率的博弈也越来越频繁,各国贸易争端和摩擦也接连上演,导致外汇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汇率的走势和预测也更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格局,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如果不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观念和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技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必将遭受巨大的汇率损失。因此,在汇率市场化环境和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幻的过程中,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十分重要,而分析和认清企业国际贸易所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前提,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 外汇风险的三要素

根据外汇风险的定义,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第一,外汇风险是由于经济主体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或债务,发生了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或兑换而产生的。如果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债权或债务都是以本币表示的,不涉及汇率,也就不会因汇率变动而带来外汇风险。第二,外汇风险是由于不同的时间点,汇率不同而导致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债权或债务折算或兑换成本币后的价值发生变化。如果折算和兑换是在同一时间,或汇率不发生变动,那么就不涉及汇率变动,也不会产生外汇风险。第三,外汇风险是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外汇风险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风险程度是不确定的,发生后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损失只是一种可能性,即有损失的可能也有收益的可能,并非必然。

根据这种理解,外汇风险常常被认为由三个要素构成: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果的价值尺度,外币是衡量一个企业国际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本币和外币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要素,两者构成了外汇风险中的价值风险,没有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关系,也就没有外汇风险的存在。有了本币和外币之间的折算和兑换关系还不一定构成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的存在还必须有时间差异。时间是外汇风险存在的直接要素,构成了外汇风险中的时间风险。在确定的时间内,本币和外币存在折算比率,这种折算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外汇风险。时间的长短对外汇风险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大,外汇风险就较大;反之,时间越短,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小,外汇风险相对就较小。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把本币、外币和时间作为外汇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并不完全恰当,或者说这三个要素并不完全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并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外汇风险的构成实质。其实,从直观地角度,可以将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分为: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头寸指的是外汇暴露头寸,是没有经过风险对冲的头寸,也称为敞口头寸;时间指的是外汇暴露时间,是头寸暴露的时期;汇率波动指的是本币和外币的折算比例有一定的变动。

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构成了外汇风险的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外汇风险也就不存在。外汇暴露头寸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面对的外汇风险,即不直接由其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决定,而不由其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决定,而是由债权债务相互对冲后的敞口头寸决定,如果经济主体的债权债务完全对冲,不存在敞口头寸,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外汇暴露头寸正相关:外汇暴露头寸越大,相同时间、汇率相同波动率下的外汇风险也越大。外汇暴露时间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前提,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拥有的外汇暴露头寸,如果没有暴露时间,如对外贸易过程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物,不存在外汇暴露时间,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外汇风险暴露时间也显正相关: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相同头寸、汇率相同波动率下的外汇风险也可能越大。汇率波动是外汇风险存在的核心和关键,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如果汇率是没有变化的,如处于固定汇率制度的环境下,不存在汇率波动,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汇率波动也显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率越大,相同头寸、相同时间下的外汇风险也越大。

外汇风险的存在由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这三要素决定,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由这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汇风险的三要素与外汇风险表现形式的关系可由图1表示。风险暴露时间决定了外汇风险的基点,而外汇风险的大小由风险暴露头寸和汇率波动决定,同时,汇率波动又决定了外汇风险的方向:是亏损还是收益。在图1中,如果汇率表现为波动朝左边,则外汇风险的外在表现为亏损;如果汇率表现为波动朝右边,则外汇风险的外在表现为获益。

三、 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

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面对的外汇风险主要是交易风险,同样,外汇暴露头寸、外汇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也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也与这三个要素息息相关。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是由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内容和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内容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汇率波动主要是由国与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法律文化等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影响,同时还要受国际性危机的影响,总之,汇率波动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也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结果。因此,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方面的,也是不受企业影响的,但却对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也着重从分析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增长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深层次因素。经济增长率差异并不直接影响汇率。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对物价、利率、利润率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而导致国家的生产、消费、投资等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本币的需求,促进本币汇率发生变化。同时,经济增长率差异,也对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的提升产生差异,经济增长率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提升也要快些,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其货币币值也趋于坚挺。因此,经济增长率的差异通过对国内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差异而影响到贸易和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到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外汇供求变化,最终对汇率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2. 利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短期因素。利率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波动的短期影响很大。一方面,利率差异对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流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较高的国家,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吸引力高,国外金融资产内流,汇率趋升;反之,则汇率趋降。另一方面,利率差异还通过贸易项目影响汇率:利率高的国家,不仅其国内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高,而且资金利用成本也高,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这样,国内有效需求总水平下降,促使出口增加,进口缩减,从而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使其货币汇率升值。但是利率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短期的,一国如果仅靠高利率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坚挺,就容易引起本国货币汇率高估,从而被市场投机者所利用,造成严重的本国货币贬值风潮,所以,仅靠高利率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坚挺的效果是有限的。

3. 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率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长期多方面的。一方面,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货膨胀率差异会使各国黄金价格变动程度不一,使各国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的变动也不相同,从而造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发生变动,产生汇率波动。另一方面,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差异也使各国的物价变动程度不一,各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变动也不相同,打破了国际市场上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使各国的进出口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本币和外币需求的变动,进而造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发生变动,产生汇率波动。另外,通货膨胀率差异还通过货币价值的变动影响到实际利率的变动,从而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汇率波动。

4. 国际收支差额是影响汇率波动的直接因素。汇率波动是各国国际收支差额最直接的表现。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就会引起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及国外货币供应的增加,从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就会引起国内对外币的需求增加及本国货币供应的增加,进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下跌。

5. 外汇储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间接因素。外汇储备差异并不直接影响汇率波动,而是对汇率波动间接产生影响。外汇储备是一国拥有的对外清偿能力,也是其对外汇市场干预能力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标志。外汇储备高的国家,潜在的外汇供给能力也很高,市场对该国货币的信心也相应会增加,该国货币也会坚挺。而且,该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也很强。同时,该国政府也能通过外汇平准基金,大规模地投放外汇,迅速改变外汇供求关系,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这就是说,外汇储备差异通过对外清偿能力,外汇市场干预能力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差异影响到市场信心,从而改变资金流动,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

6. 法律文化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企业和社会信用的差异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国际贸易合同的遵守,国际信用欺诈等差异,从而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未制定反信用证欺诈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保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贸易方合理全法的追收货款过程中,由于文化、法律方面的差异,主观或客观地实行法律歧视或无理拖延等保护主义政策,助长了信用欺诈者的气焰,这无疑会改变市场对其贸易的信心,从而影响到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

7. 政府干预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政治因素。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是影响汇率波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汇率波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这又势必波及到国内的生产、投资、价格等,所以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从而影响汇率变动。政府主要是通过汇率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汇率进行直接可间接的干预,这种干预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

8. 突发事件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大地震、骚乱等全球性或地区局部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突发事件有来自政治层面的,有来自经济层面的,也有来自社会层面的;有可能是全球性的,也有可能是地区性的。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政局动荡必然引起本币贬值,引起汇率波动;如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会导致各国政府应用国家强制力,通过行政手段对涉外经济进行干预,从而给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等活动造成很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汇率波动。

除了以上因素,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市场投机因素、心理预期因素、企业信用因素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或长期、或短期对汇率波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当然,所有这些因素并不都是通过影响汇率波动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有的还通过影响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如全球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不仅通过影响汇率波动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还通过影响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签订、执行,特别是使企业国际贸易订单款项无法按预订计划进行回收,从而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的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因此,企业在规避其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时,需要科学全面的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具体影响,从而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

四、 结束语

汇率波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存在于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必然无法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必须直面外汇风险,必须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影响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所有因素,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本文正是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在对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外汇暴露头寸、外汇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这三要素与外汇风险表现形式的关系。接下来,针对这三要素,从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法律文化、政府干预、突发事件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希望能帮助企业认清影响其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所有因素,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范外汇风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海.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2010,(18):80-81.

2. 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65-70.

3. 郭树华,王旭,吴松谚.人民币“汇改”、汇率风险与利率关系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3):182-186.

4. 王鹏.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经济纵横,2010,(2):114-118.

国外贸易风险篇2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汇风险;风险防范;违约风险;经济危机风险;折算风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01

我国经济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设水平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结合处理,以此来帮助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我国的一些跨国企业,其工作内容规划与项目活动建设更需要针对于市场实际,使得自身得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内容,其有多样化的类型特征,即包括违约风险、经济危机风险以及折算风险等。因这些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面临着来自于不同方面的阻碍影响,国有经济的活力难以保持在理想水平。同时,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商品经济、技术内容以及劳务经济等,这些交易活动的开展围绕的基础都是资金的投资与使用,也就离不开对外汇的使用。当前大多数的外汇选择对象都是美元。所以国际贸易需做到深入调查与探究,将其对外汇风险的分析能力提高到位,促使风险内容不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保障我国企业得以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的合作地位。

1 外汇风险及其影响

1.1 外汇风险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外汇风险指的是受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外汇的汇率会产生不可预期的波动变化,进而给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企业带来多样化的经济风险与损失。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外汇风险的影响是尤为明显的,其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外汇本身所带有的不可抗拒的复杂特征,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经济增速表现、国际收支内容以及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危机等。这些内容的存在使得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影响内容,导致经济活动的开展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与建设阻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经济结构较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人民币的兑换工作还未能实现全面自由化,导致人民币的汇率表现较为波动。当人民币的汇率提高时,升值现象产生,人民币会出现贬值,使得我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贸易顺差的提高;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出现。所以,在国际贸易中,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外汇风险的评估与预测,在此基础上选择更为合适的探索措施来确保企业得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1.2 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我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所涉及的内容会产生大量的外汇处理工作,这是不可避免的,应加强自身重视程度。当外币汇率产生波动的时候,其会对涉及的企业造成难以预估的经营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1.2.1 在兑换货币时造成损失。因为我国所涉及的进出口贸易内容其较为复杂,开展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所以在经营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汇率变化。当汇率实际与合同签订内容产生较大差距的时候,将会直接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当汇率偏大,会让进口商的利益遭到损失;反之,当汇率过小,会降低出口商的经济利润。

1.2.2 对企业业务量造成影响。汇率的波动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质量与涉及内容。比如,就出口企业来看,当国内的汇率不断提高的时候,如果本币不变,将会导致外销价格的上涨,出现需求的弹性波动更为明显,降低了出动的开展水平,缩小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反,当进口企业处于国内汇率下降的时候,其内销价格将会提高,相应地会增加企业的商品进口成本,需求量也会减小,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出现问题。

1.2.3 造成企业账面损失。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资产情况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企业的负债情况。在我国,企业的账面资产内容往往会采取本币与外汇两种形式来进行记录。当企业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制作的时候,其会对不同类型的币种进行统计与处理,使其能够以本币的形式来得以呈现,当其汇率产生变化的时候,势必会对账面内容造成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2 产生外汇风险的原因

2.1 兑换产生的风险

经济贸易活动会受货币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结算方式,这既是受交易活动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情况,也是经济贸易活动本身带有的交易需求。因此,为了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有更高的外汇使用水平,其往往会自觉地加强对外汇结算工作的重视,借助于本币记账的方式来有效地规避所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这样的风险是伴随着经济贸易活动所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不可

避性。

2.2 汇率波动产生风险

在贸易活动中,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外汇汇率会因多样化的因素影响,使得企业在外汇使用中面临着来自于不同方面消极影响。虽然,在假设条件中,将外汇汇率进行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外汇使用风险,但是,这样的假设内容在实际经济交易活动中很难成立,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2.3 结算方式多样化造成的风险

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与实际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所以在对结算金额进行计算的时候,其所选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使得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赊销、兑换以及信用额度证明等。在这些方式中,汇率的变动会直接让企业在外汇运用过程中遭遇不同类型的使用风险。

2.4 我国企业的应变能力不强

就目前我国的外汇工作实际开展活动来说,因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使得企业的适应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其对风险意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当外汇问题产生的时候,也就不能做到及时预测与处理,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外汇使用问题,最终让经营活动出现损失。

2.5 我国的外汇市场不完善

我国的外汇市场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发展不足,带有明显的缺陷性,因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外汇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适应性表现,外汇工作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品”。这既是我国外汇市场的弊端表现,也是制度影响下出现的问题内容。

2.6 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机制不完善

国家的金融市场建设,需要根据金融服务工作来对所需的机制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因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预测机制,导致市场建设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发达国家更为明显的开展危机。

3 外汇风险的预防措施

3.1 树立防范意识

通过对防范意识的树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去认识外汇工作的开展风险。首先,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建设水平,加强对文化内容的宣传,使得员工能够主动地去对外汇工作的开展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借助于对责任制度的建立来引导员工加强对风险防范意识的关注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来锻炼企业各部门的风险处理能力,保障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到对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损失。

3.2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

在对外汇风险内容进行管理的时候,企业应当做到制度化与规范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市场实际的探究与考察,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将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形成更为稳定的管理工作机制,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一一明确,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处理策略。

3.3 采用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

在对外汇风险进行预测与处理的时候,离不开对管理工具的使用,所以企业应当加强对管理工具的使用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目前,较为常见的管理工具主要指的是外汇交易、期权交易以及期货交易等。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工具来将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确保自身在工作活动中得到更

多的肯定,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汇风险对其的消极影响。

3.4 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提高企业外汇风险处理能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在对外汇工作进行处理的时候,应当主动地将内部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从货币结算的类型、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合同中的保值项目出发,使得企业可以拥有更高水平的外币处理能力,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更为坚实的管理保障,提高企业的风险处理水平。

3.5 培养相对应的人才

人才培养作为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活动中的弱势内容,企业应当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将工作需求与人才培养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来引导管理人才得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其次,在对人才进行招募的时候,可将这一工作内容具体化,以此来确保工作人员可以在风险预测与处理工作中有着较高水平的意识认知。

3.6 选择更加适合的结算和融资方式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因为不同国家所选择的结算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可能会受这一实际内容的影响而给我国企业带来相应的外汇风险。为了帮助企业得以更好地规避这类风险,企业应当在对结算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主动地将运用规律的科学性与实际需求的客观性结合起来。比如,企业应当在交易活动中将货币的兑换情况进行跟踪,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自身得以在外汇兑换工作中降低风险。同时,企业在融资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合作方信任度的深入考察,确保融资力度得以有效保障,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汇使用风险。

4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经济活动联系的不断加强,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会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加速。针对于这样的实际发展情况,在经济交易活动中,需要从外汇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出发来增强企业对外汇问题的处理能力,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而让管理机制得以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展,引领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外汇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试论汇率风险与企业的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4,(9).

[2] 谢丽娜.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与转移[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3] 邹静,温建中.不同结算方式下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及规避手段分析[J].对外经贸,2014,(11).

[4] 徐一丁.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9).

国外贸易风险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外汇制度的变化。浮动汇率制度的变化,一方面证明了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却加剧了外贸企业汇率风险,促使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对此种情况,外贸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性。

二、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分析

1.汇率波动原因分析

汇率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中,汇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汇率的变动也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一定影响。之所以说,汇率变动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是当前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较多,其可以分为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影响因素。

(1)长期影响因素。长期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货膨胀率发生变化。在国家某种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下降,相应的产品出口量将会减少,该国的货币就会受到影响而贬值。在资本竞争中,产品的实际利率降低,促使资本会出现外逃的迹象,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发生。

(2)短期影响因素。短期影响因素对外汇的影响较大,促使汇率时常波动。像市场投机、中央银行干预等短期因素都会对汇率造成一定影响。

2.外汇风险

汇率的可变性是导致外汇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汇率的变动是无规律可循的,这使得汇率风险被概述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投资中外会买卖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因素影响的外汇风险。但是经过长期外汇风险的研究和分析,目前将外汇风险分交易风险、为会计风险、经营风险三种。

(1)交易风险。交易风险产生于国际贸易活动中,但其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因为汇率的变化,企业的应收账款与应付债务价值之间发生了变化,促使企业所得利益有可能降低,这就是交易风险产生的后果。以为汇率变动后,企业实际获得的收益降低,与企业预期收益存在一定差距。

(2)会计风险。汇率变动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在具体开展贸易活动过程中,企业通常会以外币为准来计算企业资产负债、企业资产、实际利润等财务。但是,再将外币计算的财务项目转换成本过货币后,财务账面将会发生变化,这对于企业受益有一定影响。

(3)经营风险。企业所开展的经营活动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国际贸易大环境中,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将会作用在汇率上,促使汇率发生变化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经营风险是国际贸易中外汇风险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风险,其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较大。

三、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面对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汇率变动,促使汇率风险产生的情况,企业应当注意加强外汇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为更好的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创造条件。

1.加强短期影响因素的控制

短期影响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较大,容易使外汇风险得以产生。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重控制短期影响因素,降低外汇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加强短期影响因素的控制的有效措施是:

(1)推出结算。为了避免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收汇率影响,可以将相关账款核算工作推迟到整交易活动以后,促使外汇结汇影响不到企业结算工作,相应的汇率风险就可以避免。

(2)适当的调整销售价格。对国际贸易中的销售价格予以合理的调整,可以将汇率风险分摊在经营活动中产品价格上,从而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2.加强中长期影响因素的控制

中长期影响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货币膨胀率。为了避免膨胀率促使汇率变动,促使外汇风险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正确的选择市场。由于不同国家的市场经济是有一定差别的,为了避免货币膨胀率对整个工作有很大影响。在确定产品出口国之前,一定要对各个国家市场现状和市场前景予以有效的分析,从而选择货币价值较高的国家来出口产品,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四、结束语

国外贸易风险篇4

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摘 要: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改善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处理环保问题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而生态环境则是贸易自由化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水平迅速发展,但由于贸易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如何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带来的环境风险的基础上,试图寻找协调自然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对外贸易;环境风险;对策研究

一.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从世界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前期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出口急剧下滑。面对这一严峻复杂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和鼓励增加进口,有效遏制了外贸持续大幅下滑的势头并在2010年实现快速恢复,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五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与“十五”末期相比,中国出口由世界第三位跃居首位,占全球份额由7.3%上升至10.4%;进口由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外贸结构继续得到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具体从下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现状的特点。

1.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外贸顺差继续下降

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这是继2008年外贸顺差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第二年下降,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2.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44.1%。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玩具合计出口3032.4亿美元,增长25.9%。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服装出口1294.8亿美元,增长20.9%;鞋类出口356.3亿美元,增长27.1%;家具出口329.9亿美元,增长30.3%。

3.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受国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增速逐步回落,但进口额因国际市场价格持续攀升而继续扩大。全年铁矿砂进口量下降1.4%,进口额增长58.4%;原油进口量增长17.5%,进口额增长51.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增长0.4%,进口额增长25.2%;大豆进口量增长28.8%,进口额增长33.5%。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带动加工贸易进口平稳增长,加上国内最终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增长33.2%。

4.贸易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表现优于整体

从贸易方式看,由于进出口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营销比重,一般贸易增长呈现快于加工贸易的态势。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0%和43.7%,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了26.2%和29.5%。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长28.3%,进口增长35.3%;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34.3%;民营企业继续显示较强的活力,出口增长42.2%,进口增长56.6%,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国有企业。

5.欧美日仍为主要贸易伙伴,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势强劲

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达到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贸易额3853.4亿美元,增长29.2%;中日贸易额2977.7亿美元,增长30.2%。同期,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大幅增长。对东盟进出口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对巴西进出口625.5亿美元,增长47.5%;对印度进出口617.6亿美元,增长42.4%;对俄罗斯进出口554.5亿美元,增长43.1%。

二.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环境风险

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反面的影响。

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在于:一方面,通过贸易提高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及采用环境技术提供经济基础特别是外汇基础。 而收入的提高,通常也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另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出口额就必须满足发达国家近乎苛刻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这就使得中国国内有关部门自觉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从而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而这无疑会促进国内生态环境的改善。

进口贸易发展对中国环境最大的益处则在于其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特别是国外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从而大大提高国内的环保产业水平,有益于环境的保护。

然而,贸易量的增加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优势产品的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

中国的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初级制成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扩大势必会加重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以水污染为例,在中国,制革和印染行业是最具优势的出口商品所属行业,伴随着其生产和出口的不断扩大,给原本比较脆弱的水环境系统带来更大的冲击,使中国面临水资源进一步恶化和枯竭的风险。

进口废物带来许多环境风险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造成对进口废旧原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而国家又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因此近年来,中国的原料性废物进口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将原料性废物输入中国,可以避免在本国进行在生产时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例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大量的铝制品原料性废物输入中国,在中国对废铝进行再生产制成铝锭,然后又将铝锭出口。这个过程的经济收益有多少尚不确定,但其环境效应无疑是负的,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转嫁污染。

能源消费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

从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可以看出,煤炭、焦炭、钢铁、电解铝、石油、冶炼等行业的初级制成品是中国的优势出口产品,而这些行业又普遍都是重污染和高能耗的行业。从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因此,上述优势商品出口的增加,必将加大能源需求,进而增加煤炭等能源的消耗,可能使大气污染的排放总量增加、污染加剧。并且,发达国家出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已经逐步淘汰了上述初级制成品的生产,转而通过贸易进口来解决,而中国就是其主要进口国之一,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

4. 污染产业的转移

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污染密集型工业转移到中国境内,其中包括在输出国属于非法的技术和生产流程,这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有学者认为,从长远来看,污染密集型工业将提高经济效益并减少污染,进而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但是,污染密集型工业将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有些损害,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永远也无法恢复的。

三.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自然环境政策的协调研究

由于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目标指向不同,导致了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冲突,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之适合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出口贸易环境成本内部化

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核算系统,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价格,逐步做到资源环境的商品化和价格的合理化,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对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及治理污染的成本和环境的修复费用都列入核算体系,坚决改变长期以来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局面,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有三种途径。 第一,通过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协调,统一某些商品的出口价格,这主要适用于有多个发展中国家出口同类商品的情形。第二,如果一国对某些商品的出口居于垄断地位,那么可以由该国国内出口企业协商统一某些商品的出口价格。第三,向出口的资源密集型商品、污染残留型商品加征出口税,从而迫使出口企业提高出口商品价格,这一举措可以减少出口,从而减少发展中国家遭受“生态剥削”的程度。

推动环境技术创新

环境技术创新是将环境技术与创新理论加以整合,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境产品创新、环境工艺创新、环境意识创新和环境管理创新的总称,是从节约资源、研发新环境产品和环境工艺技术到建立高效节能的生产经营系统再到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过程。

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体系,确保环境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得到应有的保护。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外部经济性,其成果很容易造成“搭便车”的后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目标应当是在一段时期内,环境技术创新的主体能够补偿其创新成本并享有创新利润,与此同时消费者和社会也能获得最大收益。

其次,应当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环境技术创新的支撑。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环境技术创新是各种生产要素和条件的组合,需要有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加以支持,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环境技术创新决策、投资、研发、生产、受益以及风险承担的主体。

再次,政府应当创建激励机制,并加大支持力度, 通过鼓励企业实施创新政策来作为环境技术创新的外部推动力。

防止国外污染产业转移

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把污染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利用了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环境标准,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业所产生的污染无需治理,或者治理的水平不会像发达国家要求的那么高。要防止国外污染产业转移,可以尝试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适度提高环境标准。虽然提高环境标准在短期内会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长远看,这会大大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吸引更多优良投资。

另一方面,必须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评价体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是一个比无法可依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中国,有的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对外资企业的执法比较宽松,甚至出现了各地为了争抢外资项目而竞相降低环境标准的现象,这也造成了对环境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中国必须加强执法,绝不能以引进外资为由纵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无序扩张。

提高环境管理效力

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管理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的环境管制政策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要提高中国的环境管理效力,具体而言,有如下措施建议:第一,应当完善环境法规制度,将对污染环境相关责任人的惩处由以往单纯的行政处罚向民事、刑法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第二,强化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同时要避免环境管理中的特殊化和复杂化。 第三,要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补偿机制,使产品的价格既能反映经济成本,也能反映环境成本。 第四,逐步提高环境标准,引导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和排污强度。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

要实现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必须首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首先,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应当进一步下降,减少或者限制破坏自然资源和附加值小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鼓励和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及可实现资源替代的产品出口。其次,开发绿色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的出口,使之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导向性产品,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绿色设计,采用绿色包装。再次,进口方面,应加强对进口产品及其外资的管理,那些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产品或项目,应依照我国的环境标准及国际贸易协定的规定加以限制和管理。

四. 小结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贸易和环境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在对外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单纯的为了贸易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一味强调环境保护而限制自由贸易,要力争实现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二者的双赢。(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俞海山,《广义国际贸易环境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王玉婧,《环境成本内在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曲如晓,《贸易与环境: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郑玉琳,《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贸易与环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国外贸易风险篇5

1.1 对外贸易风险的概念 对外交易风险具体到中小企业中,就是指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与贸易相关的、最终导致对外贸易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出现不一致的、没有预料到的变化的风险。

1.2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种类 对外贸易是涉及到多个国家法律制度、经济政策以及交易习惯的商品交易活动,因此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也是比较繁多,根据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分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外汇风险。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外汇进行交易,但是由于外汇汇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企业在交易的时候及时了解交易方之间的汇率变化,避免出现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风险等。②信用风险。随着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企业的拖欠款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是信用风险。对外贸易需要买卖双方经过多环节的接触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双方就会可能发生经营变化,而对此这些变化企业可能会采取隐瞒的方式,导致货款的拖延、拒收货品等。③企业财务风险。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为了能够在对外交易中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它们就会以赊销的方式扩大企业产品的营销,而在赊销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过大的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的坏账率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④国际环境风险。国际环境风险主要针对的对外贸易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所说的,对外贸易国家如果出现任何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都会对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这些风险存在着一定的不可以预测性。

当然中小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的集中风险之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企业管理风险、企业运输风险、企业融资风险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风险、国际金融货币风险等等,只是这些风险在具体的中小对外贸易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因此在制定中小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措施时要根据影响中小企业主要的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措施。

2 中小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营规模以及信息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的限制,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常常处于劣势一方,它们面对的贸易风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发生因为中小企业没有防范对外贸易风险而导致经济损失的案例非常多。因此中小企业制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很重要。

2.1 加强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首先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结合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中小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对外风险防范机构,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或者其没有必要专门建立风险防范机构的话,其可以采取建立风险防范管理委托代理制度,通过委托代理实现企业风险的转移,规避企业的对外贸易风险;其次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中小企业要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掌握交易对象的经济信息情况,及时发现交易对象的经济问题,避免交易风险的出现。

2.2 加强外贸人员的素质建设 首先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外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保证企业员工在各个交易流程相互间协调,避免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受阻;最后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使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2.3 政府部门要大力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政府要确保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是妥善防范外贸风险的源泉和基础。首先,确保已出台的鼓励措施顺利实施,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对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进行适时调整;其次,通过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做好融资和担保安排、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或者构建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外市场等手段确保外贸企业出口稳定增长;第三,确保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稳定,拉美、非洲、东盟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能保持增长。

3 结束语

国外贸易风险篇6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湖南外贸风险防范与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初步建议。 【论文关键词】 湖南外贸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机制建设 一、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外贸企业和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湖南一些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认为只要有定单、有业务做就是好事,一心只想者开发市场,增加成交量。而对于交易中潜伏的风险因素无暇顾及。对于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平时很少研究国际贸易风险实例,很少考虑预防各种风险的对策。一些外贸企业内部基本不开展国际贸易防范的教育,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企业外贸人员对风险的生成、发展的特点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对外贸风险的诸多征兆不去关注,对那些可以用来规避外贸风险的工具手段不去了解。一些外贸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不能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一些外贸人员急功近利,无视风险的存在,为完成任务而不惜一切代价,不知不觉地陷入外贸陷阱。为了摸清楚湖南外贸企业在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笔者专门组织了对湖南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相当多的湖南外贸企业将订单、利润、效益等指标放在企业经营目标的首位,而很少有外贸企业去关注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个问题需引起湖南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看重订单、利润,更应该重视企业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2.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缺位,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很不健全。风险防范管理组织制度的缺位,使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无法对国际贸易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预警,出现风险也不够及时控制、处置,企业在国际贸易风险面前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制度的缺位,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目前,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的缺位主要表现为: 其一,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设置外贸风险管理的岗位,更没有建立风险防范的专门部门或联勤机构。少数设有风险管理部门的企业大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其二,外贸企业内部缺乏一个统一的信用风险防范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过于粗略、模糊,制度落实执行的刚性较差,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现象较普遍。其三,外贸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外贸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无章可循,各外贸人员的职责不明。其四,对国外客户风险信息收集不全面、不真实,对拟交易客户的资信状况把握不准,不能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条件。其五,外贸交易项目审批不规范、不科学,各个交易流程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和制约,以致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租船订舱、跟踪货款等诸多环节中,出现操作失误。相当多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只侧重市场赢利,不去进行风险防范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没有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案和监控机制。这些外贸企业,事前往往缺乏对风险的预测,事中往往缺乏对风险的控制,事后往往缺乏对风险的有效处理。 3.忽视对客户的资信管理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客商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支付货款或提交货物;一些信用恶劣的商户利用假单据、合同中的陷阱条款等方式蓄意欺诈,妄图部分或全部占有对方货物、货款。如果忽视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外贸企业就会遭遇信用风险和风险损失。当前,湖南一些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空转或无序状态,诸多湖南外贸公司对国外客户缺乏充分的资信调查。出于市场竟争的压力,一些外贸企业不得不以赊销而拉拢国外客户。有的湖南外贸企业货款制度管理不严,或没有对货款的回收有制度性的要求,而只凭外贸业务员的感觉控制,货款目标不明,导致外贸企业进入“呆账坏账”的陷阱。在对外经营中,外贸企业对新客户或许还会去调查下其信用状况,而对老客户却似乎非常缺乏提防的意识。而实际上许多风险事件往往系所谓的老客户所为,对新老客户信用管理的缺失使湖南外贸企业吃亏不少。这些外贸企业又由于法制观念不强,存在着“人情重于债”的意识,怕得罪老客户,因此不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债权,甚至放弃债权。 4.湖南外贸企业缺乏风险防范管理人才 风险防范与管理,是湖南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树立湖南外贸企业国际形象的重要举措。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外贸风 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管理水平、责任心等方面。相对于西方国家风险防范管理经验和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湖南的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落后了许多。风险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于空缺状态。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损害着湖南外贸企业的利益,影响着湖南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5.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手段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防范管理已普及到各种规模的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中。这些国家的外贸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制度相当完善,能够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国际上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运用自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外贸经营风险。然而,处于内陆省份的湖南外贸企业对于国际上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的了解和认识远远不够,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的更少。大多数湖南外贸企业只是通过单一的保险方式来处理风险。许多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建设不到位,一些外贸企业在遭遇诸如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跨国欺诈等风险危机打击时,往往一蹶不振,甚至破产。 二、加强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初步建议 1.加强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有必要在外贸企业中设置专门的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门并配备风险防范经理。湖南外贸企业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实施对策。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风险防范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可考虑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委托代理制。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外包”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部门相比,实行风险防范管理委托代理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管理手段降低外贸风险。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应直接设在总经理之下,和财务部与业务部并列,并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是业务部和财务部之间的桥梁, 是保证公司利益的必要组成部分。 2.完善政府与企业间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 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大好形势下,湖南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依据国家有关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外贸企业出口经营的支持力度,建立与外贸企业互动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在维护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外贸经营的同时,引导湖南外贸企业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有效的帮助湖南外贸企业解决其在外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为湖南外贸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湖南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外贸企业互动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就必须发挥好湖南各级贸促会的纽带作用。湖南贸促会作为连接政府和外贸企业的“纽带”,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向湖南外贸企业提供涉外信息、出口指导等,使湖南外贸企业能够选择市场潜力良好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出口经营。同时,湖南贸促会应该与国外同类组织建立联系,开展国际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及时搜集、发布海外市场信息,避免湖南外贸企业因资源能力的限制,造成信息短缺引起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3.重视国际资信调查 在外贸业务往来中,湖南外贸企业要建立资信调查制度,确认客户的付款能力,特别是合同交易金额较大的,更应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主要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日期、公司性质、业务范围、注册资本等基本内容。对客户特别是主要客户,必须要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档案管理,按照业务往来中客户的付款情况和信用情况,建立、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对信誉较差的客户,一要控制业务规模;二要严格付款条件;三要坚持前款不清不再发货,以免发生损失。湖南外贸企业在开展资信调查时,应力求全面了解对方经营状况,获取对方的注册或商业登记等资信资料,运用国际上通行的财务分析方法如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评判对方的财务状况。 4.充分利用风险防范的国际网络 世界上除了WTO、国际商会等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外,还有专门针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的国际组织或跨国公司。这些专门性的风险防范国际组织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国际风险防范网络,能够为湖南的外贸企业提供详细可靠的资信调查及其他的风险防范服务。可资利用的国际性风险防范网络有:国际海事局、劳埃德船级社调查中心、纽约信用管理协会、美国的邓白氏集团公司。 5.建立高效的风险 监控和风险应急系统 外贸企业在进行风险防范管理时,还应建立信息监控系统,监视相关风险因素和事件的演进状况,如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际市场竞争程度、交易流程的动态、货物与货款的状况等。通过及时掌握国外风险动态,捕捉外贸风险征兆,及时制定对策,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政府还要与企业一道建设国际贸易风险应急系统,制定出外贸风险发生后的多套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预备好各项危机处置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就能根据风险的性质、危害程度,按照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风险事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风险处理成本和费用化解风险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贸企业所遭受的风险损失。 6.加强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专业素质建设 外贸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要想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就必须提高本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方式提高本企业员工整体专业素养,也可以采用安排进修、专家讲座、中短期培训等方式对本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强化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为提高员工风险防范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直接引进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特别是风险管理人才。二是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使其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对于在职在岗的外贸人员开展一些中短期培训,对之进行专门的风险防范操作训练,撰写一些风险防范研究报告,掌握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国外贸易风险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经济;防范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1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爆发到逐渐平息,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国际贸易交往中还是存在很大风险的,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

一、国际贸易风险的特点

1.国际贸易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国际贸易风险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贸易风险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性表现为形成国际贸易风险原因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产生和诱发国际贸易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复杂性和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认识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局限性。由此国际贸易风险就有了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依据,就必然以风险成因的角度表现出来。国际贸易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还表现为国际贸易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在国际贸易风险存在基础消除之前,国际贸易风险是“必然事件”,国际贸易经营者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但无法将其降低至零。另外,国际贸易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还表现在它是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风险的存在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但风险的表现形式却有个体性和差异性,风险的发生无论是范围、程度、频度,还是时间、区间、强度等都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形态,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2.国际贸易风险的无意识性

国际贸易风险形成于国际贸易主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失误,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承担了这些失误及其所产生的后果。总体说来,首先,国际贸易风险与有关经营商的主观意识的无意识性密切相关。因为即使比较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经营主体能够准确意识到所处的环境,有意识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避免风险的策略和措施,国际贸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或降低。因此,国际贸易风险往往与经营行为主体的主观无意识性相关,经营行为人的主观无意识性包括其无意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无意中采用了不适合的贸易方式方法,无意中遗漏了贸易过程的某些环节,对贸易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失误等。其次,国际贸易风险是经营主体无意中接受的,经营行为人事先对风险的发生并无足够的觉察,或对风险的强度判断失准,所采取对策与实际发生的风险不对等。再次,国际贸易风险不包括经营行为人故意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二、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策略

1.意识到国际贸易风险的复杂性

学生需把握的国际贸易风险复杂性有下述方面:其一,国际贸易风险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力是复杂的,国际贸易经营者所采取的措施要具有较大的应变性。其二,国际贸易风险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在国际贸易的各个流程和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事故,但风险事故的强弱、频度和表现形式则是不同的,经营者能否把握这些风险取决于许多因素。 其三,国际贸易风险的结果对经营者的影响程度是各异的,有些经营者承受风险的能力强,有些经营者承受风险的能力则相对较弱。其四,国际贸易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难准确计算,国际贸易风险产生的变数很多。

2.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

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所以,要共同实施有效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们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国与国之间贸易上的互利共赢或者多边多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积极参加了多次国际金融峰会,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研究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前不久又与“金砖国家”共同召开峰会,研讨经济的发展。今后,国家还会以负责任的姿态,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发展中宏观政策的制订和协调,用以推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3.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积极引进外资。要继续稳定发展对外贸易,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从法律上为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通过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宏观协调,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要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是高收益与高难度、高风险并存的,如何做到既要拓展国际出口业务又能有效地防范风险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对国际贸易风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才能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耀宁,张强.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1).

[2]王琦智.浅谈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J].华章,2011(26).

[3]韩润娥,杨德智.风险规避与内陆出口方贸易术语的选择——以FOB与FCA贸易术语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7).

[4]高海宇.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国外贸易风险篇8

    关键词:进口贸易;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为我国的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进口贸易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但在现实生活中,进口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潜在着很多风险问题,使得进口贸易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有效性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任务。

    一、 针对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现状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我国的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2010年,我国的进口总值达到20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当前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向平衡的方向发展,对外贸易顺差逐渐减少;二是我国进口贸易的地理分布逐步向均衡化的方向发展进口贸易增幅最多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三是我国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将会成为政策的重点,在201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口额达到268.8亿美元,比同期增长74%。

    二、 针对进口贸易存在风险的研究

    (一) 风险之一——进口贸易中的合同条款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合同条款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在进出口贸易中签订的外贸合同中的条款内容是履行合同的根本依据,所以在签订合同时,进口方需要仔细权衡其中潜在的风险,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但在实际的进口贸易中,人们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价格这一条款中,对于检验条款则很少涉及。在很多进口贸易风险中,很多合同条款都是商品的检验条款订立不清晰或者漏订立检验条款,从而导致进口贸易出现经济风险。

    (二) 风险之二——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是:信用风险的内容主要包括支付结算过程中的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所潜藏的风险和合同条款中的信用风险。其中合同条款中的信用风险是指进口贸易的客户不遵循双方签订的合同条约中所约定的事项,不依法履行合同条宽中的法定义务,使得合同不能按时执行所带来的风险。

    (三) 风险之三——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在进出口贸易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外汇汇率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动给交易双方所带来的经济与政策风险就是所谓的汇率风险,其内容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动,从而引起进口贸易企业的价值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动,这是预期经营利益的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从国际经济合同签约之日到债权债务清偿结束这段时间之内,由于合同所选择的外币与本币之间的汇率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动,而使得进口贸易的交易所使用的本币价值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会计风险是指在进口贸易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外汇汇率发生变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其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风险与损益表的风险。

    (四) 风险之四——进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的主要表现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与这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政策风险在进口贸易中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不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地区差异、国际贸易组织的条令以及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在客观世界具有不可控制性,进口贸易企业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这给进口贸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五) 风险之五——进口贸易中的价格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价格风险的主要表现是:进口贸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价格风险是指进口贸易企业受到市场价格的涨停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潜在性的经营风险。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市场中资金、外汇、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服务价格的变动,其中潜在的风险比比皆是。其中价格、利率以及汇率之间的变动是具有单一性质的,其发生变动的原因有可能是多种因素联合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中一种共同因素所引起的。

    (六) 风险之六——进口贸易中的市场变动风险

    进口贸易中的市场变动风险的重要表现是: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中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时,市场中的商品价格随之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就是所谓的市场变动风险。进口贸易的交易价格是在合同中规定的,但外部的市场价格却是不断变动的。当进口商品的市场价格大幅上升时,会给我国的进口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 针对进口贸易防范风险的措施的研究

    (一) 措施之一——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明确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这种合同所包含的特征是合同的主体营业地位于不同的地区或者国家,同时也具有普通买卖合同所具有的共性;二是要在签订进口贸易合同之前,要对我国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法律法规以及交易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惯例进行有效性了解与掌握;三是要采取措施严格把握进口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说要尽力争取进口贸易合同文本内容的起草,尽量避免其中出现不利于我方的合同条款内容,同时要严格审查进口贸易合同签订人的签约资格,可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出示有关法律资料以证明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二) 措施之二——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采取措施设置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信用管理部门,对进出口的企业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理,并对企业的信息类型与企业等级进行有效性划分;二是要采取措施督促进口贸易企业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客户资料档案,并时时将客户的最新信息资料进行更新,为以后的进口贸易提供专业科学的数据信息;三是要采取措施谨慎地制定开证条款内容,并强化对国外出口贸易企业的资信状况的调查,并选择资信较好的出口贸易企业作为交易对象,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四是要采取措施强化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信用风险尽量避免在付款行动之前。

    (三) 措施之三——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需要到以下五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在进口贸易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中增加订货币的综合保值的相关内容;二是要科学选择进口贸易中的计价结算的货币,而我国的进口贸易企业要尽量选择软通货作为贸易进行中的计价结算货币;三是要采取措施正确使用金融衍生的工具,比如说外汇期权与远期的结售汇;四是要采取措施正确使用银行贸易中的融资产品,比如说福费廷、贴现与押汇等;五是要采取措施为货币进行保值,即使用市场价值相对稳定的货币作为进口贸易合同的货币保值,其保值方式的内容包括外汇保值条款、黄金保值条款以及调价保值条款等。

    (四) 措施之四——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强进口贸易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先进的对外贸易相关知识对国际国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的走势与规律急性有效性研究;二是要采取措施在进口贸易合同条款中加入价格变动的内容,并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性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要在进口贸易企业进行进口贸易中时,选择银行信用的方式,其内容包括国际综合性的保理业务、信用证结算方法等。

    (五) 措施之五——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

    要制定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这种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是针对国际市场中潜在的政策性风险而存在的,进口贸易企业一旦遭遇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反补贴调查,就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到上级部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他进口贸易企业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有助于进口贸易企业采取统一行动来降低经济损失;二是针对我国国内的政策性的贸易风险,进口贸易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提升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在贸易双方签订合同时增加一些价格相关的附加条款,以应对国内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六) 措施之六——采取措施科学选择进口贸易中的供货商

    要科学选择进口贸易中的供货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明确在现实的进口贸易中科学选择进口贸易的供货商,有助于降低因为交易失败所带来的经理损失;二是要在选择供货商之前,对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与质量以及供应商的品质进行系统化地研究,从中出产品质量高、价格适中、市场信用高的企业作为产品的供货商;三是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构建供货商的信息数据库,经过外部广泛地调查与内部系统化地调查,从中挖掘潜在的产品供货商,并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时时进行更新,其内容包括产品供应商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政治背景、信用状况等。

    (七) 措施之七——采取措施有效扩大进口贸易区域分布

    要有效扩大进口贸易区域的分布,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对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状况进行有效性研究,选择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国家与区域的中的企业作为交易方;二是要针对当前本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与贸易方国家的军事与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适当扩大进口贸易的分布范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分散国家宏观政策与战争所带来的风险。

上一篇:网络安全与信息范文 下一篇:解决问题的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