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7 22:08:37

幼儿园数字教育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1

2010年5月 中 旬 至6月底,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分4次对全省各市(州)有代表性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调研,走访了17个市(州)的43所幼儿园。调研组核心成员秦莉发现,各地政府对中小型民办幼儿园的关注度及扶持力度非常低,这些幼儿园成了社会关注的盲区,无法得到政府的有效监管,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的民办幼儿园在中班阶段就对幼儿进行识字、写字和数学加减法教学,甚至学习50以内的不进退位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

在一间活动室的黑板上,秦莉看到幼儿园教师给幼儿布置的家庭作业:背诵6首古诗,复习书写汉字,还有数道算术题。她说:“应试教育已经渗透进幼儿园,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没有本质区别了。 ”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说,家长们平常津津乐道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幼儿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过早小学化。

分析:小学化倾向源于对家长要求的盲目迎合

从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小晴成为巴中市一所民办幼儿园教师。最初,小晴按照所学的教育理念和知识,设计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可是,刚上了两周课,小晴就遭到家长的投诉。原来,家长从自己孩子口中得知:在幼儿园,老师只是带孩子们在玩,而不是学识字和算术。有位家长非常生气地找到园长质问:“你们的老师怎么只带着孩子玩,不教识字和算术呢?你们不换教师,我们就换幼儿园。 ”迫于无奈,园长只得要求小晴适当缩减游戏内容,增加识字和算术。“3岁宝宝90天学会1500个汉字”“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

“3岁识3000字,4岁识4000字,5岁通读幼儿绘本” ……多数民办园和少数公办园为吸引生源,四处张贴广告,散发传单。这些广告的内容几乎都是在向家长进行应试教育宣传。

秦莉说:“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学习应该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需要被满足的过程,而不是心灵被知识塞满的过程。 ”

巴中市一位民办园园长无奈地说,没有公办园的办学经验可以借鉴,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幼教管理者对幼儿教育也不太熟悉,办园的方向完全是为了迎合家长。

对策: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江油市欢欢幼儿园是2009年9月1日开始运行的一所新办幼儿园。办园不到两年时间,幼儿园已从6个班发展到10个班,在园幼儿从100名增加到350余名。园长陆谨认为,对于家长,要积极引导。欢欢幼儿园经常通过家长会、宣传画册等形式,传播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还将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请到幼儿园,为教师和家长讲课。欢欢幼儿园虽然没有开设加减法和识字教育等课程,但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先进的教育理念。陆谨说:“对家长的引导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

有关幼儿教育专家认为,要杜绝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粗涉,有效阻止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必须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标准的出台将有望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陆谨说:“幼儿园教师最关键的是要有专业素质,而不是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在幼儿园,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教,包括如何上厕所也要教,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 ”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2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课程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渗透于幼儿教育中的一种错误教育倾向。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教育观念上

教育观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小学化的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要想小学成绩优秀,就不成输在起跑线上,应将小学的部分知识灌输给孩子,如算术、拼音、笔画、认字等。

(二) 课程设置上

学前教育的基本课程是以游戏为主的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小学化的课程却严重超载。要么是教学计划中的五大领域形同虚设,要么是将五大领域畸形特色化,如语言重在拼音和写字、科学重在数学加减法等。

(三) 教学方法上

3-6 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游戏化。用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方式开展活动,会事半功倍。然而,强调小学化教育的教师,因课程内容幼儿难以接受,便采取灌输的教学方法,一遍遍的让幼儿被动的学习知识。

(四) 教育评价上

教育评价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大多数小学化的幼儿园,采取测评的方式评价幼儿的发展,如加减法的计算、识字的数量,甚至是每天作业,每周小试卷和每月的大试卷的得分。

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 一) 对幼儿生理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过早的让幼儿长时间的握笔写字,并要求其像小学生那样有正确的坐姿。殊不知,学前期,幼儿腕骨、指骨和掌骨的骨化没有完成,幼儿腕部的力量不足,手的精细动作比较困难,不宜长时间作业。而脊柱发育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到青春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在整个发育时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发生变形,导致脊柱侧弯、后凸、前凸等脊柱弯曲异常。因幼儿的生理特点,无法在适宜的时间内用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不良症状的产生,从而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 二) 对幼儿心理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危害远大于生理危害。首先,其超前学习的理念,让幼儿提前接受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使之再学习时,认为内容简单,不用认真听讲也能拿到高分,从而注意力集中度下降,而三年级定律警示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优异成绩的最佳保障;其次,其超越幼儿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的小学化内容,使之学习困难,易失去自信;再次,其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强制性的学习和管理,使幼儿被迫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本身独有的乐趣,久之易产生厌学的情感;最后,其重结果的评价方式,使幼儿长时间作业,无法得到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使其人格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三 幼儿园小学化的管理学对策

笔者走访大量幼儿园发现,幼儿园教育是否小学化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其管理。而幼儿园管理体制对幼儿园管理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园长负责制、董事会制或是独立法人制,其领导者的办学理念、专业素质等对幼儿园的运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一)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体现在其办学理念上,而办学理念决定了其提供给幼儿的活动内容。如在走访过程中,某私立幼儿园办学理念为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其健康理念定位于每日的体育活动,如以动作发展为主的晨间活动,早操的研究、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发等;快乐理念定位于早期阅读,如每班开展的图书漂流,每位幼儿每日可借阅图书,评比书香家庭,开展自制图书义卖和书香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寻找快乐。而有的幼儿园,办学理念却远教育,近利益。为吸引更多生源、提高在同行中竞争力、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开设小学化课程,教授珠心算、拼音、识字等。

(二) 建立科学的课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所以,对幼儿园课程的管理是解决其小学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课程具体体现在其教育计划里,在笔者走访的幼儿园中,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把周计划粘贴在教室内外的墙面上,供教师、家长及参访者浏览。根据对周计划的观察、对比发现: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儿园,几乎都是要求幼儿在小班年龄段,认字、词、成语和10 以内的数字,体现在形,即对汉字和数字的初步认知;中班年龄段开始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数字、笔画及简单的字词,其中数字书写是1-30,每周一个数,书写篇幅为两行,笔画则是横、竖、点、弯钩等,字词即是学习笔画后相对应的字及其组词,书写篇幅为一行;到了大班,除了继续认识100 以内的数字,笔画、字词外,加上了拼音和20 以内的加减运算,及10 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篇幅较中班稍微增加。到了周末,教师会额外布置一份试卷,内容为数学和语文,A4 纸各一面篇幅。由此可见,其教学计划中除了幼儿园提倡的游戏、五大领域外,额外增加了小学的教育内容,并大大压缩了幼儿该有的游戏和领域活动。甚至有的幼儿园,把小学语文内容称为语言领域,把科学领域单纯的认为只有数学,并且只有数字和加减法的运算。

这些不科学的课程模式,根本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来说,就是摧残身心的利器。访问中,有数名小学老师说到,喜欢教授零起点的孩子,在他们的眼中可以读到求知的欲望,而那些入学则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到了小学二年级,成绩就开始下滑,甚至从学霸变成学渣,其原因就是在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一年级,由于对课堂上的知识已经掌握,注意力不集中,不用认真,也能得到高分,长此以往,遇到没有学过的高年级知识,仍然不倾听,不主动学习,成绩便一落千丈。所以,建立科学的课程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三) 设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评价,是对其分析、判断的结论,为引导幼儿健康的发展和建立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建立自信、为他人着想等人格,而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的评价方式单一,即分数,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幼儿聪明与否。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幼儿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在访问中,有个小女孩说到,今天又有作业,我不想做作业,我不想去幼儿园,有个家长则说太多作业了,我有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帮她做,但是被老师发现了,扣了她的小红花,她回来后跟我们发脾气,说讨厌我们。甚至在观察中发现,有个令人痛心的场景:

某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早上来园,把前一天的作业交给老师检查其完成的程度,做完的可以玩玩具,参加晨间活动,没做完的,便集中在一张桌子,统一做作业。这时,笔者发现一个小女孩儿东看看西看看,就是不下笔,如果眼光遇上老师,便低头,没遇上,又是东张西望。过了一会儿,老师注意力转移了,在忙其它班务,这个小女孩儿飞快地去数学区拿了一份别人做好的作业,开始淡定自若的抄作业!敢问,才6 岁的女孩儿就学会了抄作业,以后她的学习热情在哪儿?

( 四) 确立家长科学的教育观念

笔者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多数为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产生。如: 有的家长说到,我的孩子很调皮,没有办法管住他,希望教师多布置点作业,让他安静一些,小孩儿不认字怎么行,我亲戚家的孩子6 岁就开始看《红楼梦》了,她才认识几个字,我家的才小班,就认识展翅高飞这几个字,好厉害呀,我家的我随便报加减法他都会,我家的不认识的字都会用拼音来拼了因此,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设科学幼儿教育良好环境的重要条件。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创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了解幼儿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可定期请园长、有经验的幼儿教师,或当地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专家等,来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开展参与式和体验式的专题教育活动,让家长科学地理解真正的幼儿教育。

2、加强家园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班级家园天地、微信、QQ、电话等方式,多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让家长知道超前教育、天才教育的危害。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教师;幼儿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79-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顽疾,其危害性已引起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采取了相关措施,但由于多种原因,此现象却一直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状,为了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依据,让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引导和督促,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的误区,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将以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泊头市区及有关乡镇的幼儿园中、大班教师和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成因调查”(教师卷)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成因调查”(家长卷),开展调查,教师卷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家长卷发放400份,收回有效卷350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卷

1.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如表所示,年龄在21―30岁的幼儿教师占50%以上,幼儿园师资中占一半以上的教师教龄均在5年以下,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队伍具有年轻化的特点,这也造成了幼儿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性,虽然学历达到专科以上层次的教师接近50%,但学历为初中或高中的幼儿教师仍占有一定比例,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

2.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您所在的幼儿园从哪个年龄段开始渗透小学内容”的调查,5%选择小班,29.6%选择中班,47.3%选择大班,19.1%选择学前班,可见,大部分幼儿园在中班或大班开始教授小学内容,而对于“您所在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的调查,选择童谣故事的教师占42.5%,选择认读汉字的占35.8%,选择汉语拼音的占18.1%,选择书写汉字的占3.6%,而对于“大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调查,67.8%的教师选择偏重于汉语拼音,选择认读汉字的教师占14.3%,选择书写汉字的教师占18.9%,可见,在很多幼儿园,从中班和大班开始就将认读汉字和汉语拼音教学作为语言的教学内容。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的教师占63.5%,不布置作业的教师只有36.5%,可见,幼儿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对于“幼儿在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调查,选择少于两小时的教师占35.7%,而后依次是大约两小时占48.8%,超过两小时占14.2%,三小时以上占1.3%;可见,60%以上的幼儿园能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户外活动,关于幼儿园活动室的游戏材料数量的调查中,选择没有的占7.5%,10种以下的占43.8%,10―20种的占27.5%,20种以上的占21.3%,可见,大部分幼儿园在游戏材料和玩具的种类和数量上都严重不足,满足不了幼儿游戏的需求,由此也不难发现,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不健全,也是间接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关于“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课程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选择为了迎合家长心态的40.4%,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需要的占35.3%,选择为了和其他幼儿园进行生源竞争的占15.5%,认为教学内容少,需要小学内容来补充的占7.6%,还有1.2%的教师认为是其他原因;同时,在对“您认为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的必要性”的调查中,选择很有必要的教师占48.4%,她们认为这直接关系到幼儿小学入学考试和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认为没有必要的占30.8%,因为他们觉得过早的这种知识灌输,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另有21.8%的教师选择不确定,可见,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小学入学考试制度,也是造成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的重要因素。

关于“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课程是不是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里产生一些影响”的调查中,64.9%的教师认为会,20.6%的教师不清楚,14.5%的教师认为不会;在问到如果有影响,你认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积极的占40.5%,消极的占48.5%,没有作答12%,认为有积极影响的理由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小学课程打下基础,认为有消极影响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过早学习小学课程会压制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厌学,不利于孩子快乐成长。关于“对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课程的态度”的调查中,选择赞成的教师占32.5%,选择中立的教师占45.1%,表示反对的教师占22.4%,可见,绝大多数教师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关于“您认为幼儿园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现行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吗?”的调查中,41%的教师选择符合,55%的教师选择较符合,4%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可见,大多数的教师不认可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关于“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幼教培训和探讨吗?”的调查中,25.6%的教师认为有,74.4%教师则从没参加过培训。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你认为你的专业化水平符合纲要要求吗?”18.6%的教师选择符合,80%的教师选择须提高,1.4%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可见,当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亟须提高。

(二)家长卷

1.幼儿家长基本情况

2.调查结果分析

大约11.2%的幼儿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首要原因是收费低,离家近,而后依次是能让孩子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30.2%),能让孩子学到小学阶段的知识(13.4%),能让孩子发挥天性,自由成长(35.2%),绝大多数家长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希望孩子多学识字、拼音、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为小学打好基础;也有少数家长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由园方决定。可见,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期望都很高。

78.5%的家长表示平时在家里,会有意提前教孩子写字、算术、拼音,他们认为这对孩子很重要,21.5%的家长表示不会;47.5%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小学课程很有必要,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孩子上小学的负担,29.1%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他们觉得既然是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孩子就得学,否则会落在别人后面,10.1%的家长说不清楚,只有13.3%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厌学。可见,大部分家长都很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知识的学习,虽然,有些家长从思想上没有把这作为选择幼儿园的首要原因,但是,从行为上还是认同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的。

在“对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的课程所持的态度”调查中,53.8%的家长表示赞成;31.2%的家长表示中立;15%的家长表示反对。从数据看出,持赞成态度的家长占了大多数。虽然有少部分家长反对,但他们的反对也是无力的。

关于“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时,42.6%的家长认为会产生影响,28.2%的家长说不清楚,只有30.2%的家长认为不会有影响,问到“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60%的家长认为是积极的,因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课程,可为将来上小学奠定基础,减轻负担;40%的家长认为是消极的,理由是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压力,会让孩子厌学,不利于其成长发育。

四、研究结论

(一)幼儿园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理念不正确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本次接受调查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私立园,为了获利,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开设一些小学课程,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是直接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幼儿园的园长绝大多数又都是聘请的当地离退休的中小学校长或教育局人员,他们的办园理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无疑也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另外,由于这些私立园都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在硬件设施配备上投资不足,从而无法保证幼儿各项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是进行游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可是,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对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投资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这次调查中,尽管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50%以上都达到了专科以上学历层次,但其总体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都相对较低,因为她们所在的这些私立园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很少注重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尤其对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并不重视,致使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甚至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家长望子成龙的功利性思想浓厚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幼儿施以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他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赞成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观念中的这种功利倾向也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推动因素。

(四)幼小衔接制度的影响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4

形成以上倾向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些幼儿园教师反映说:“幼儿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在管理好的基础上,能够学点东西。学东西无外乎就是识字,学会加减。这样,他们就认为幼儿园有‘成绩’,感到满意。夸奖这样的幼儿园才是好的、有品质的幼儿园”。有的家长只要有机会带孩子出去玩,总是找机会让自己的孩子”露一手”,如果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充分表现,会写会算,能歌能舞,家长就会自豪的说:“孩子在某某幼儿园,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其实,这就是家长们相互攀比和错误的认识。当然了,现在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经常看到家长们每天接孩子时,首先就问今天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做律动和游戏了,家长们就觉得幼儿园整天都在带着孩子们玩。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教师感到教幼儿识字、写字、计算,任务具体、成绩明显,会获得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哪个幼儿园教得越多就越出名。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运算、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2)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3)统一使用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就如小学教材一般,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4)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

(5)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是玩具、游戏材料、学习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6)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7)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学习知识应该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如果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显然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我们首先要认清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正规学习。它具有生活化、游戏化、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潜在性的特征。

(2)生活化。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 ,但是这样广泛的学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园学习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

(3)游戏化。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幼儿主要通过各种器官来认识世界,只有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对事物相对比较抽象改过的认识。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5)潜在性。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

三、转变家长观念,实现家园共育,做到平等合作尊重引领

首先,通过家长会、宣传园地、亲子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师用专业的教育知识去引领家长。

其次,家长希望让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得到更优质的服务,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幼儿园要做到了解幼儿家庭养育的状况,处理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5

《纲要》中明确要求促进儿童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内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然而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和基于生源考虑,把很多小学教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并沿袭小学的课程设置,开设数学、语文、英语、自然、品德、体育以及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在拼音方面掌握声母、韵母,不仅能够做到正确的拼读而且要能够做到熟练地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掌握较大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有的幼儿园甚至出现了在大班或学前班学前儿童已经基本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现象;在汉字学习方面,要求学前儿童会读会写等[1]。幼儿园教学内容不能结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是把家长们的理想和愿望强加给幼儿。这一方面使幼儿教师专业处于非专业化的地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早地进行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让其接触难以理解的汉字、单词以及数字符号等抽象的符号,容易打击幼儿的思维积极性,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另外,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拼音、算术和写字等方面的内容,当其步入小学以后,仍然重复学习这些内容,容易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对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超前化的学前教育比学前年龄段的虚置更让人难以接受。

二、学前教育超前化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观念的“超前化”

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高考指挥棒使得素质教育的改革流于形式,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都难以实施。这也导致当前我国的教育除了研究生招生考试有笔试和面试的环节以外,其它的招生仍然以笔试的成绩作为升学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家长群体长期以来也就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要让孩子赢在起跑在线上,就要让孩子从小掌握大量的知识。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83.3%的家长把识字和计算等内容作为选择幼儿园的首要参照,都希望孩子通过幼儿园学习认识更多的字、可以数更多的数等[2];其次,受传统文化和智育观的影响,大多家长认为发展智力就是提高儿童识字的数量和计算能力,识字越多、计算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智商越高,能力越强。另外,家长的攀比和炫耀心理也是重要原因。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高智商的神童,因此很多家长经常让孩子在他人面前表演,如识字、计算题目或背诵唐诗等,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质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件装饰品,而不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健康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家长观念的“超前化”形成了学前教育超前化的外部根源。

(二)幼儿园运行和经营的需要

据教育部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幼儿园数量为150420所,其中68%为民办幼儿园。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目前学前教育机构仍然以民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同时也要以盈利来维持幼儿园的运转和投资人的收益。因此,很多幼儿园尽可能地压缩成本,扩大班额,导致了幼儿园基础设施不全、设备简陋、活动场地小、玩具匮乏等。还有些幼儿园聘任一些没有幼教资格的人,甚至没有教师资格的人来担任老师,导致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欠缺,使得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而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则更易进行[3]。其次,在现行的办学体制下,大多民办幼儿园的运行成本和收益主要来自于收费,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生源,也就涉及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为了吸引更多家长的青睐,大多幼儿园都尽可能按照家长的要求来确定他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这就决定了这些幼儿园倾向于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通过强化的记忆或练习,能够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进而能够达到宣传效果,也有利于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提高幼儿园的收益[4]。而“投资少,见效快”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以识字、算术等这些超前化的内容为蓝本的。由此可见,民办幼儿园的运行成本和对收益的追求是学前教育超前化的内部根源。

(三)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家长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幼儿园课时短、内容少等,不提前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将来很难适应小学课堂教学。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涉及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衔接问题。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由于现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的缺失,使得部分小学尤其是质量较好的小学,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源而进行入学考试,即所谓的“小考”,并按照考试成绩高低编排所谓的“火箭班”和“普通班”。很多家长为了让幼儿能考进一个好的小学,不得不向幼儿园施压,这实际上也导致应试教育的提前。其二,幼儿园和小学对衔接过渡问题重视不够,理论和实践研究缺乏,仅仅把幼小衔接看作是知识的储备,忽视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技能上的过渡。另外,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没有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过渡问题的实质及超前化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危害,家长只能“强迫”幼儿园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拥有很多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热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这和“小考”构成了学前教育超前化的第三只推手。

三、学前教育超前化的对策

纠正学前教育的超前化现象,并不是一个幼儿园或者小学教育系统能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统一思想,逐步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学前儿童能够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从根本上消除并纠正学前教育的超前化现象,就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抓起,正确地认识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和关心幼儿,制订合理的学前教育目标。这不是简单的“关爱”两个字所能涵盖的,而是心灵上的关怀和文化上的关怀,洞察他们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真正去了解幼儿需要什么。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另外,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在学前教育中的专业性,积极开展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活动,帮助家长走出“让孩子赢在起跑在线”的教育误区,而不能被家长的错误观念所牵制,改变其单纯根据家长的要求办学的局面,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成长的环境。

(二)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家迈克•富兰说:“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真正消除或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超前化现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极其重要的,毕竟幼儿教师才是学前教育的真正实践者。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热爱、尊重和关心幼儿;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学前教育的专门知识,并能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幼儿的能力,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来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

(三)完善幼小衔接机制,消除家长的顾虑

学前教育活动的展开不可避免地受到小学入学政策的影响,只有真正取消了小学入学选拔制度,彻底贯彻就近入学政策,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和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化,才能真正打消家长们的顾虑,逐渐消除择校之风,从而在源头上抑制学前教学超前化的现象。另外,应加强幼小衔接方面的科研活动,幼儿园老师、家长和学前教育的科研人员应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一线,通过实地研究考察,进而找到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四)加强对幼儿园的制度规范,保证民办资本的盈利

针对学前教育主体———民办幼儿园,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督导评估体系,规范其办学理念,避免学前教育超前化思想的滋生。一方面通过制度来约束其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督促其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的准入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扶持以及税收方面的倾斜来降低民办幼儿园的运行成本,使其在有利可图的同时能够有充裕的资金提高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补充幼儿园教学的模具等等,为学前教育创造一个好的教师条件和物质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学前教育超前化现象的出现。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

学前教育处于人生教育的最初端点,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这种基础性奠定性意义为全球脑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所揭示.学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发展。

当前普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学前教育问题多多,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尤为突出,在农村,这一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原因

学前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替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很大。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片面地认为孩子接受的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幼儿园施以识字,算数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全然不考虑儿童的自身兴趣和爱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科学家,钢琴家,舞蹈家,画家、奥运冠军等,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需要,幼儿园开展了各种识字教学,算数教学,和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

现在的农村幼儿教师,多数是代课教师,有的虽是正规教师,但却是小学教师,不具备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授课内容也就只能是小“学化”的了。而在农村一些私人办的幼儿班, 教师都缺乏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应有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他们也不懂得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学习规律和兴趣爱好选择幼儿教育的活动内容,设计实施幼儿的活动方案。他们只懂得自己会什么学科知识,就给孩子教什么,所以,他们懂语文,就灌输孩子小学语文知识;他们懂数学,就教孩子认识数字,教孩子做加减运算,不懂学科知识的就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从未想过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4]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恰恰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只重视幼儿写字,算题等单项内容的训练,幼儿的大脑没有机会接受更需要的刺激,则会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对幼儿成长有重要影响。而有的幼儿园制定的小“学化”的纪律管理模式,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教育者由于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使幼儿的兴趣被压抑,只是幼儿产生厌学,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化”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了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这种做法,从其出发点来看,是正确的,值得鼓励,学习的,但是其方法就值得深入探讨了。幼儿园简单地照搬小学教学方式,用上可取代游戏,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此外,由于幼儿在学前阶段学习了小学阶段的内容,幼儿到上这些课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已经懂了,不用认真听讲了,从而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方法

1.增加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办园

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鼓励、支持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很大原因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政性投入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不全,设备简陋,活动场地小,师资力量差等。做好我国经济建设,当农村学前儿童不再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一间教室学习,当农村学前班教师不再是小学教师,当农村学前班都不复存在,有的都是正规幼儿园,任教的都是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的时候,农村“小学化”问题必将得到缓解。

2.转变家长错误思想,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扭转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使幼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具体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培训班,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同时,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也应多关注幼儿教育,尤其应多播放关于科学培养幼儿的电视节目,多发性科学幼儿教育观念的报纸。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转变思想,要家长们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的内在本质,幼儿大班也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懂得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发展。而不再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就应该多认字、多背诗、多做题,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家长单纯追求小学语数外和“分数”高低的错误思想。不再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

3.提高两支队伍素质

一名好园长,就能办一所好幼儿园,一批好教师,就能教出一群好学生。要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发展,园长和教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教师职业是一门不断学习的职业,离开了学习,教师的职业生命就结束了。 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都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本领。而这些专业素养的获得,既需要教师职前发奋学习,更需要教师在职刻苦自学。国家急需建立健全确保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法规和制度,幼儿园也要建立和完善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培训和教研的规章制度,给每个教师提供研究幼儿园教育的时间、条件和机会。这是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素质,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确保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4.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力度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7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念; 幼儿园大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00-00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包含了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等部分的内容,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其成长与家长和教师是分不开的,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更是应该密切的贴近生活,让儿童能够在生活当中收获知识,从而更好的向学校教育过渡。

一、活动材料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主要载体就是各类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选取,能够影响到儿童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儿童从教学中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计划,尽量多选取适合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能够引起儿童生活中共鸣的活动材料。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更好的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主动的对材料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可以选取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石头、种子、果实、树叶等材料,这些材料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对这些材料也十分熟悉。利用这些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给石头涂颜色、利用花草制作装饰、用树叶做图画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塑料玩具是幼儿园儿童十分喜爱的,这些玩具通常具有十分丰富的色彩和形状,能够充分的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可以对这些玩具加以利用,让儿童对这些玩具进行大小、颜色、形状的分类,或是进行加减、分合、排序等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与儿童的家长进行合作,请家长帮助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布条、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报纸等废旧物品,在清洁消毒之后将其应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交给儿童基本的制作方法,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这些材料制作出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同时,教师要从旁进行指点和引导。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园大班教学的趣味性,让儿童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学习内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当中,阐述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是由生活决定的,而生活能够激发出教育的力量。例如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一分钟体验”当中,由于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因此幼儿园儿童难以很好的进行认知。对此,可以将生活与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跑步、运动、看动画片、静坐等方式,让儿童体验一分钟的时间,从而更加直观的对时间进行感知。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字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例如食品包装、钟表、宣传单等,让学生对其中存在的数字进行观察。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带有数字的具体图片,例如电梯、红绿灯倒计时等。通过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儿童能够直观的认识和感知数字,同时结合具体物象理解数字中的含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对生活教育的定义就是将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教育。例如儿童在观察植物的时候,会产生植物是否长高的疑问。对此,教师可以借此进行“自然测量”的教学,带领儿童对植物进行定期测量和观察,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在“分糖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分为若干个小组,给予每组儿童相应数量的糖果,让儿童讨论如何才能每人拿到相同数量的糖果。通过这一教学,让儿童学习到“等分”的知识。再如“数字含义”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让儿童分析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在儿童完成讨论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同时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儿童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平常的生活中,教师应当注重观察身边出现的教学机会,并且及时的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例如当儿童在户外跳绳、拍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边游戏边数数。在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玩一边给学生出题,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

四、学习环境

结合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儿童性格特点,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体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将语言、艺术、文学、科学等融为一体,并进行逐步渗透,使其能够对儿童的生活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儿童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更加符合自身的特点。同时在教师的积极和正确引导下,不断的增长知识,从而更加全面的成长。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楼梯或墙面上设计各种不同颜色的数字排列组合,让儿童随时随地的了解和感知各种数列和数字形式。这样,儿童在平时上下楼梯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的观察和了解这些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儿童平常玩耍的走廊或操场,可以在地面设计一些棋盘、迷宫等图案,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其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数字教育篇8

一、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从生活中来”即生活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源泉。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不以一定的数、量、形的方式存在,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到生活中去”即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因此,“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一个(数学)经验不断从生活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此时的数学经验或许已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让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在生活中渗透一些数学教育就实现了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还有的教师贴标签式的在数学活动中加入某种生活场景,认为就是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上述理解都比较片面。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理念到教育实践的转化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从数学教育目标、内容、操作材料、教育途径等多方面来实施。下面,就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纲要》中数学教育目标倡导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反对静态的知识传授,提倡注重幼儿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可以理解为:关注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为教师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2.将生活化的教育目标理念落实在具体活动中 

教师需改变以往只关注幼儿数学概念获得的思路,要将生活作为幼儿数学学习的背景和资源。例如,中班“认识椭圆形”的活动目标之一可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又如,中班认识空间方位“我排在哪里”的活动,教师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上述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的理念。 

三、让数学教育内容走向幼儿生活 

1.选择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 

教师要打破只从教材上选择数学教育内容的思维定势,将视角转向幼儿的生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应多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实用性的教育内容。例如,学习数字时,除了让幼儿记住字形,读准发音,还应增加认识“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的内容;增加估算、统计等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实用性的数学内容。二是关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将其纳入教育内容中。例如,某大班教师发现幼儿在讨论体重问题,有的幼儿说自己800斤,有的幼儿说自己20斤,一直争论不休。教师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于是设计了“我来称体重”的测量活动。在活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测量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幼儿获得了关于体重的正确的知识经验。 

2.在教学活动中再现或模拟生活情境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模拟或再现生活情境,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数学。例如,某大班学习排序,教师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想办法解决洗手不推挤的问题。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轮流洗手的,有说让女孩先洗的。其中有几名幼儿的建议是: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教师肯定了排队的办法,然后让幼儿排一排。接下来,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进行排列等有关问题,使幼儿充分了解了排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幼儿学习数字的用途时,教师模拟生活情景,创设为“娃娃家”设计门牌号、电话号码、有数字的家用电器、闹钟的情景。密切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学活动 

1.开发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用于幼儿数学操作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为准备材料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提供的材料幼儿不一定感兴趣。反而是生活中的物品更能引发幼儿探究数学的兴趣。一些玩具及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很好的材料。如树叶、石子、果核等可以用来数数;扑克牌可以用于比较数的大小、数的排序、数字接龙、练习加减运算;易拉罐、饮料瓶、包装盒等可以用于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的活动。就地取材的物品不仅解决了教师准备材料的困难,而且能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2.鼓励幼儿参与寻找和制作数学材料的过程 

以往,教师习惯于把一切材料准备好,只需幼儿来操作即可。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应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幼儿在准备材料时,会对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某中班开展“认识椭圆形”的活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在家里寻找椭圆形物品带到幼儿园,教师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在此过程中,丰富了幼儿椭圆形物品的经验,促进幼儿在抽象图形和实物间建立双向联想。再如,某大班开展自然测量的活动,教师提出“用什么测量树干”的问题,让幼儿寻找测量工具,有的幼儿找来了小棍,有的找来绳子,他们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思维活跃。此外,幼儿对自己寻找和制作的材料会格外感兴趣。例如,教师把幼儿制作的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数字棋等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幼儿都愿意去操作自己制作的材料,并且还给其他小朋友做介绍。 

五、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1.利用一日生活环节,随机进行数学教育 

上一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下一篇:农村工程项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