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贸易范文

时间:2023-11-21 22:20:49

信息服务贸易

信息服务贸易篇1

【论文摘要】 信息服务贸易与传统贸易不同,以提供信息或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资料,包括个人资料经过处理加工,成为对人们有用的信息,即信息服务贸易的标的。个人资料在跨国信息服务贸易中,极易受到侵害。贸易自由和个人资料安全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对个人资料提供有效保护,才能使跨国信息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可能。 【论文关键词】 信息服务贸易 个人资料 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服务业作为一项以文献、图书、情报等的采集、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服务早已存在。但作为新兴的信息产业的支柱组成之一的信息服务产业,其崛起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信息服务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等综合服务内容上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手段上的电子化、网络化。上述信息资源,有相当部分来自个人资料。而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为资料的跨国流通与信息服务贸易提供了便利。 资料的跨国流通,英文为TRANSBORDERDATAFLOWS(简称TDF或TBDF),TDF最早在由经合组织赞助的一个关于隐私权保护研讨会上首次使用。经合组织于1980年9月23日通过的《隐私权保护及个人资料跨国流通准则》提到“TDF是指个人资料跨越国境的流通”。该准则指出个人资料是指任何关于一个被识别或可以被识别的自然人(本人)的信息,其形式不仅限于电脑处理的个人资料,还包括以人工处理的个人资料。其流通方式包括国际航空信件、国际电话、电报,无线广播、电视之跨国广播,互联网传播,甚至各种有形资料通过人工携带出境。 TDF最初是围绕个人隐私权保护提出的,然而,随着跨国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TDF的范围已不限于个人资料,而是包括了大量的商业数据、科教文化资料等。本文仅涉及个人资料。信息服务的跨国贸易迅猛发展,要求资讯(包括个人资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个人资料的安全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如何在贸易自由与保护个人资料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信息服务贸易与个人资料保护的矛盾及冲突 1.资料与信息 资料(data)一般指关于某一方面事物或人的原始数据,比如个人的身高、体重、肤色等外貌特征。信息(information)是指按照不同目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经过特定处理的资料就成为对人们有用的信息。比如通过对特定人群的个人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就可得出他们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信息。资料是信息的基本要素,信息由资料处理而来。而资料与信息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信息还可以再加工,对再加工的信息而言,前面的信息也是资料。因此,本文在讨论信息跨国服务时,对二者并没有严格区分。 2.信息服务贸易对个人资料保护的影响 (1)资料成为贸易标的。经合组织最早提出资料跨国流通,是以保护自然人隐私权为出发点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间对资料跨国流通讨论的重点主要仍在于个人资料的保护上,而随着信息服务业渐次发达,有百分之九十的资料跨国流通是属于非个人资料之传输,因此如何避免各国藉保护个人资料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及各国着力解决的新问题。 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的交易行为,我们称之为信息服务贸易。 对于信息服务的定义,各国法律并无一致规定,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至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根据不同标准,可对信息服务进行不同分类。基于信息产出流程,可将信息服务分为:①信息生成与采集服务。②信息加工筛选与处理服务。③信息传输与利用服务。 信息服务所涉范围较广,本文仅讨论与资料跨国流通有密切联系的利用国际网络提供信息的电信增值网络服务业,即信息传输与利用服务业。 与国际货物买卖相比,信息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征:①交易标的不同。国际货物买卖的标的为实体上的有形物(something),而信息服务贸易则以理念、知识、信息等无形财产权为主要贸易对象。②交易渠道不同。前者运送标的物的渠道有车、船、航空器等传统交通工具,而信息服务则需藉由光纤、卫星、电脑、电话等通信网络来传输信息资料。③交易形式不同。电脑与电信结合之后,信息的内容非同于以往,仅以书籍、纸张等有形物显示,而可改以其他特殊物理形式出现,如电脑荧幕显示的画面、电脑磁盘、无线电波等形式。 (2)信息服务贸易中个人资料本人的权利。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得我们每个人的资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贸易的标的,对此我们应主张何种权利?如何寻求救济?根据对个人资料的不同保护模式,会得出不同答案。如依据财产权保护模式,则本人可向信息提供者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如依据隐私权保护模式,则会主张侵犯隐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如上所述,个人资料体现的是某种与特定自然人有特定联系的信息,是自然人身份的标识,与人格利益相关。而信息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因此,财产保护模式不能很好地救济资料本人所受侵害。至于隐私权保护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并非所有的个人资料都涉及隐私,商家收集的消费者资料大多与隐私无关,如年龄、性别、收入等。因此,应该采取个人资料自决权保护模式。 在信息服务贸易中资料本人的权利应包括:①个人资料公开权。即本人可向信息服务业者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②个人资料更正权。提供给信息服务商的资料如与真实情况有出入,可向其要求更正。③停止侵害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未经本人同意而将其个人资料加以处理并供他人利用,本人可请求信息服务商停止使用或永久删除其个人资料并给予损害赔偿。基于一般人格权的损害赔偿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可根据对本人精神上的损害程度和信息服务获利情况来决定。 3.个人资料保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 各国对信息服务贸易的限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限制信息产业的外国投资。②施行贸易保护政策。③通过个人资料保护严格控制资料跨国流通。 为保护本国公民的个人资料不被滥用,各国都对TDF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如德国《联邦个人资料保护法》第17条、英国《数据保护法》第3、5、12、37、39条的规定,以及我国香港《个人隐私条例》及台湾《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归纳起来,各国对TDF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内容限制,如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资料不得输出。②程序限制,如需获得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履行相应的审查、登记、备案手续。③法律限制,指资料传输目的国对个人资料有与输出国程度相当的法律保护。 在个人资料保护较为严格的国家,资料的跨国流通受到诸多限制,这就使得相当部分的资料无法作为信息服务的标的,或者要经过繁琐的登记审批程序,影响了信息服务跨国贸易的发展。而贸易自由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国际社会在信息服务贸易方面出台了一些规范,以促进各国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间关于信息服务贸易的规范 1.经合组织资料跨国流通宣言 经合组织于1985年通过了世界第一份有关资料跨国流通经济性议题的文件,即资料跨国流通宣言, 内容如下: (1)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动,各国应认识到建立共识、协调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2)在尊重各国国内法律的情况下,各会员国政府应尽力促成信息服务业的开放,避免对资料跨国流通产生不公平障碍。要求各国将相关法规透明化,发展并寻求解决资料跨国流通所生问题的方案,考虑他国处理资料跨国流通相关问题的可能措施。 (3)资料跨国流通的三种类型,供各国参考。三种类型的资料跨国流通包括了公司内部资料、从事国际贸易所生资料、信息服务业者提供的资料。 该宣言与上述经合组织的《个人TDF及隐私权保护指导纲领》相同,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针对是否将服务贸易纳入GATT多边贸易体系的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较大分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自由服务贸易国际规范的制定消除服务贸易障碍,以促使各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多不具优势,故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持反对态度。经过若干协商,1986年GATT始将服务贸易列入谈判议程。经过七年谈判,在1993年12月15日达成协议,称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简称GATS。总协定附则3为电信附件,适用于会员国有关公共电信传输网络及服务之接入或使用办法,而不及于电话、电报、传真、电视等基本电信网络的经营。也就是说,附则3是规范电信增值服务业者及其他服务业部门供应者使用电信传输网络及服务问题。服务总协定还确定了服务贸易的渐进式自由化模式。 从上述国际协议的内容可看出,信息服务贸易的开放与个人资料的保护均 为今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但如何规范信息服务贸易过程中发生的侵权行为,是我们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的应有立场 1.国内现行规定 2000年以来,与信息服务相关的《电信服务标准》、《电信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附则二对增值电信业务的业务范围作了列举式规定,包括以下九种:(2)电子邮件;(2)语音信箱;(3)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4)电子数据交换;(5)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6)增值传真;(7)互联网接入服务;(8)互联网信息服务;(9)可视电话会议服务。 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则对信息服务作了概括式定义,并将其分为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服务。其第15条、16条、20条对信息服务者提供内容的限制及其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由于该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对违反第15条的信息服务商仅规定了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有待其他法律来确定,而个人资料本人也不能从本法中直接得到救济。并且第15条第八项中的“合法权益”能否包括个人信息自决权还有待进一步解释。 总的来说,我国的信息服务业仍处在起步阶段,而上述立法也比较概括,多为宣言式条文和授权性规范,对信息服务中发生的侵犯个人资料、信息服务业的开放等问题没有具体规定。 2. 我国应持逐步开放,兼顾保护的立场 如何平衡贸易自由与个人资料保护的关系,颇费思量。这涉及法律的价值选择问题,即自由与安全的选择。法的价值是有位阶性、冲突性的。当贸易自由与个体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取舍?我们应该鼓励交易还是仅关注个人资料的安全?信息服务业的开放是实现信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必经之路,而个人资料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受到更多侵害。个人资料在本人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跨国贸易的标的。资料本人应如何主张、救济自己的权利?个人资料保护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可循,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 WTO要求其成员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共同基础上,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信息服务贸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而我国电信体制在这一方面却相距甚远,目前尚无完整成文的《电信法》,所以,加入WTO,我国的电信服务业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当然,中国加入WTO后,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电信服务协议,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开放过程中可逐步参与,并可以要求有关的电信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提供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服务技术帮助我国发展电信业。还可以利用保护幼稚产业、安全例外等条款,保证民族产业的发展。 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有关协议,中国将在两年内取消增值电信服务的地域限制,而外资最高可达50%。基础电信业的开放也将在新一轮的谈判中解决。由此可见,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脚步越来越近,而我国国内相关立法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就个人资料保护而言,是当前最为迫切的立法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成为历史发展趋势的今天,个人的私权利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容忍全球化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由与安全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在信息时代,如果个人资料得不到有效保护,则会严重挫伤消费者享受信息服务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立场应是顺应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趋势,逐步开放信息服务业;同时,加快规范信息服务业,以及个人资料保护的立法,以期获得贸易自由与个人资料保护的双赢。

信息服务贸易篇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性服务。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四)大力发展商会的作用

信息服务贸易篇3

论文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网上市场将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同时也说明在网络贸易出现的今天,国际贸易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不仅从贸易场所,主客体及运行发生变化,而且由网络所带来的信息贸易的比重也飞速增长。此外,随着国际网络制度创新速度的加陕,国际贸易以网络贸易形态进行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信息服务贸易篇4

世界经济的增长与世界贸易的增长密不可分。二战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且自80年代后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2倍,世界经济的融合加速进行。wto的正式启动运转、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全面实施以及各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不仅为世界贸易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世界贸易全面、持续增长。

全球货物贸易高速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摆脱了90年代最初几年的不景气状况,世界贸易在 1994年强劲增长,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率达到10%,开创了7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1995年世界贸易获得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达8%。1996年受西欧和北美需求下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发展放慢的影响,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回落到5.5%。1997年在北美和拉美旺盛的需求和西欧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贸易增长又形成近20年来的第二个高峰,增长率达到10.5%。1998年受亚洲地区贸易收缩及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导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到3.5%。预计 1999年世界贸易将保持或略高于上一年的增长水平。1996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额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已达5.225万亿美元。

近年来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信息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日渐提升,发展速度最快。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脑、光纤、通讯卫星等为物质基础的信息革命,克服了经济活动的时空障碍,引起了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和知识作为信息时代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已成为创造价值和取得财富的源泉。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急剧增长。据gatt/wto的统计,作为信息技术产品代表的“办公和电讯设备”类商品自80年代至今一路领先,在各类商品中增速最快:1980年-1985年平均增长9%,1985年- 1990年平均增长18%,1990年-1994年年均增长12%,其中1994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了2%和 26%。目前全球每年信息技术产品的世界贸易额约为6000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2%。信息技术产品现已替代了纺织、化工,汽车、农产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主导地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日益下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信息技术协议》的达成反映了各国取消关税、降低信息产品成本的要求,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将以此为契机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二,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格局正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世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市场上环保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有关绿色产品在新开发产品中的比重从80年代中期的6.5%提高到目前的10%以上。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表现在:由环保引起的贸易纠纷正成为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的焦点;绿色壁垒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环保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热点;绿色产品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正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崛起,在决定世界贸易实绩和格调中的重要性增强。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体占1/4左右。9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在推动全球贸易持续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贸易量来看,90年代以来。亚洲及拉美的增长水年都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亚洲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中心。据wto统计,近年在进出口两方面增长都很快的国家有:阿根廷、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崛起不仅使世界贸易格局改观,也必将影响国际格局。

世界服务贸易急速扩大

尽管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但服务贸易则有了长足发展。由于信息与电讯业的进步,加上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国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wto统计,1990年-1992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7%,通常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货物贸易。l992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达1129o万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15%提高到目前的20%,这还是在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尚不够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成为衡量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着绝对优势。除香港进入服务贸易10大出口国(地区)之列外,世界服务贸易的10大出口国、进口国均为发达国家。1998年10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地区)、进口国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进口额的58%和57.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服务业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在加快,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加强(见表1)。

全球服务贸易内部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三大类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势,l997年二者分别为 24. 4%和32.8%,而其它服务增长最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已升至 42.9%(见表2)。其他服务主要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其他商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广告等)及文体娱乐等。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对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生产或销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也刺激了直接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如旅游、饮食)转向知识、智力密集型(如电信、专业服务)或资金密集型(如金融、保险、不动产)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信息服务贸易篇5

【关键词】新疆;服务贸易;问题及对策

一、新疆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第一,从总的情况来说,近几年新疆服务贸易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新疆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额10.06亿美元,同比增长83.11%,高于同期货物贸易61.97%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全国服务贸易21.3%的增长幅度。2009年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新疆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额仍增长33.64%,达13.44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4.5%上升到2009年的9.7%,规模不断增大。

第二,传统服务贸易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实现稳步增长,但占比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旅游、国际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三大传统服务贸易仍占主导地位,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75%,分别占总额的21.7%、18.5%、34.6%。从数量上看,服务贸易进出口优势竞争领域还以传统的三大领域为主,呈稳步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8%左右。

第三,以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等为主的新兴服务贸易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尤其是服务外包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已成为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乌鲁木齐荣获“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最具潜力城市奖。新疆正逐步从以消费性服务贸易为主的格局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格局转变。

二、新疆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而新疆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却相对滞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行业发展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业在整个新疆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偏低。新疆的服务业是在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是80%以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也在45%,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处于30%-50%之间,而新疆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至2008年底才达到34%,与国内外服务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二,服务业供需不平衡,发展层次较低。也别是在一些关乎民生的服务行业,如:医疗、保险、金融等,由于服务产品开发不足、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现象普遍存在,使大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依然是新疆服务业的主体,但发展规模较小,深度不够;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中介咨询等新兴行业发展缓慢,经营方式和流通形式尚待开拓。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更重的是影响了服务业有效发挥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二)新疆服务总体水平低,内部结构失衡

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2868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4.48%,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好的城市—上海,服务贸易总额达到790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7.55%,与此相比,新疆服务贸易规模则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新疆服务贸易总额达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33.60%,虽然增长幅度较快,但服务贸易总量却只占全国的0.47%,相当于上海的1.70%。作为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的大省,新疆具有发展服务贸易的地缘、人文等优势,却没有相对应的服务贸易收益,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

此外,新疆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失衡严重。新疆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传统服务贸易,2009年这三大传统服务进出口总额占新疆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已达到75%,然而关于计算机、咨询、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则非常小,甚至有些行业服务贸易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例如生物医药开发服务业。新兴服务贸易的产品附加值高,成本小,相对历程比较长、利润空间较低的传统服务贸易来讲,两者比例严重失调。

(三)服务贸易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新疆每年高校毕业生达10万余人,但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新疆服务

贸易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且分布不均。一方面,大多数外贸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服务贸易还很陌生,对服务贸易的意义和作用、涉及的行业及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等还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贸易在新疆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新疆外贸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另一方面,大力提倡的新型服务贸易的高端人才极度匮乏。在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智力密集型转变的经济背景下,人才短缺、只是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成为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四)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准入门槛高

新疆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很多行业仍处于垄断地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进入,这就大大遏制了新疆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严重阻碍了新疆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

新疆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相对不完善,2010年8月1日中国正式实行了新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在此之前,新疆有关现在服务业级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十分欠缺,先关数据只是从对外经济统计数据中初步估算,统计数据不准确,尤其是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几乎空白,没能记录下与其他服务行业或与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为这些产业进一步发展留下了障碍,不利于新疆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新疆服务贸易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2010年5月新疆商务部成立了服务贸易处,具体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事务,但是这一新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从宏观上对服务贸易进行监管和促进,目前并没有从制度上对服务贸易处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这就造成了商务部服务贸易处还不能发挥从整体上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进行监管和促进作用。

三、发展新疆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工作

首先,完善各种形式的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贸易登记制度,并以法令的形式加以规范,提高服务贸易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其次,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根据有关法律对拒报、迟报、伪报、篡改统计数据的单位进行严肃查处,直到追究法律责任,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再次,加强与省统计局、省外汇管理局开展服务贸易专项统计课题研究,为新疆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最后,加强统计理论研究和统计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统计现代化建设,改善统计服务的环境,以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服务贸易网络平台

第一,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公共商贸信息网络的功能和体系结构,着力打造新疆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搜集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企业急需的国别贸易环境、国外经济合作机会等信息;第二,增加外文版本的新疆自治区商贸信息网,展示新疆的特色商品和优势企业,推动中外信息交流和互换,为新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服务;第三,依托口岸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区域多式联运数据交换体系,推动平台与国内外物流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第四,以新疆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为纽带,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多语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旅游信息传输平台,为大众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出游辅助决策、旅游最优方案;最后,搭建会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参展商、采购商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洽谈、交易,增强亚欧博览会的影响,把新疆打造成西部一个重要的会展城市。

(三)树立服务贸易品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新疆服务贸易企业特别是企业决策者应正确树立服务贸易品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因为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服务企业行为,而行为则决定着服务企业的绩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服务企业往往受到顾客的尊重,品牌也会受到顾客的青睐。品牌所传递的是服务企业对顾客在服务和价值方面的承诺,是顾客判断并决定购买的重要依据。因此,新疆服务贸易企业一定要转变营销观念,树立品牌理念和管理模式非常重要。

(四)加大服务贸易优势的对外宣传

首先,加强广告媒体期刊的宣传力度,增加外文版本的广告媒体期刊信息;其次,支持和组织服务业企业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以中国—亚欧博览会为平台,增加服务贸易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贸易促进活动,整体宣传新疆服务业企业形象,

通过展览和洽谈,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商机;第三,搭建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国际性、专业化的交流窗口和平台,对外宣传新疆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

(五)加大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首先,把培养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服务贸易的专业人才;再次,充分挖掘我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把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引导新疆大学、新疆财政学院等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王辉,朱健.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探析[j].国际经贸,2009(04).

信息服务贸易篇6

作为一种市场交易,国际服务贸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费用,即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资源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2)发现交易对象、交易价格及各种市场信息的费用;(3)谈判、起草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4)执行交易的费用;(5)设立与运行规制结构的费用;(6)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这些交易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与范围。 一、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负相关关系 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国际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为了“消费多样性”的需要,通过市场与他人进行服务与产品或服务与服务的交换,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取决于服务产品在分工与专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与其因为交换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过有关模型分析,我们知道交易费用越小(即交易效率越高),服务消费者从分工中得到的净好处就越多,其购买服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约束。交易费用的大小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成负相关关系。 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交易受交易费用的影响,而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经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及其利益冲突。国际服务贸易亦是如此。但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要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的标的物——服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一国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本国服务业、限制国外服务提供等等。 (一)服务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与货物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这使对服务的质量评价与对货物的质量评价很不相同。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质量评价通常有一定的指标,在交易前进口方以掌握货物的形状、重量、规格、性能等较为完整的质量信息,对货物的效用预期一般比较准确。但是,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是一种缺乏直观的、具体的存在形态的商品,而大多数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又是同时进行的,只有在服务生产与消费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确定服务的质量和所能带来的效用(而且,有些服务所能带来的效用必须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知道,例如:国际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这就使国际服务贸易所需的交易费用受到影响。 1、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价费用比较高。市场交易的定价依据一般是:交易可能带来的效用及交易标的物的市场需求状况——这两者都与交易标的物的质量有关。这样,在服务的质量评价困难的情况下,服务的进口方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必须在定价前对服务的特点、服务出口方生产服务商品的技术条件和人力条件、服务出口方生产服务商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信誉状况等等信息进行收集。而且,这些信息的收集又会因服务的无形性而非常困难。这就产生了国际服务贸易中比较高的定价费用。 2、国际服务贸易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比较高。这是由服务的进口方与出口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在任何一项交易中,都可能存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服务的无形性使国际服务贸易中的进口方更加难于了解出口方所拥有的关于特定服务的知识,从而加剧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易引起机会主义行为(如:欺蒙拐骗等)。这就使服务进口方(信息少的一方)不信任服务出口方(拥有隐秘信息的一方)。为了能最终订立合约,服务的进、出口双方需要进行艰苦的谈判,以确保自己的利益没有因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受到损害,谈判的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因此而加大。更糟的情况是:如果服务进口方认为服务出口方“欺骗”的可能性很大,并坚持按该服务的市场平均生产效率来估算“公平”的交易条件,而服务出口方的实际生产效率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则原本可以互利的交易就会由于欺骗的可能性和缺乏相互信任而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国际服务 贸易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是无穷大的(这种情况又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 3、国际服务贸易中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比较高。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包括不适应成本、再次讨价还价成本、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等。有些服务贸易的不适应成本是比较高的,例如:国际海运服务的误期会极大影响季节性商品的销售;市场研究及公共观点调查服务的不全面可能导致公司决策的失败等等——而服务的无形性、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似乎是倾向于加大这种不适应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再次讨价还价的成本与前述的谈判情形类似。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则同样要受服务特征的影响。因为在惩罚违约行为之前首先要判断“违约”的发生与否。而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判断“违约”是否发生的难度一般比在货物贸易中要来得大。原因是:在货物贸易中,进口方可以要求出口方邮寄样本或对货物的各项指标做出详细的描述,以作为交易后检验出口方是否严格履行合约的凭证,并使出现贸易纠纷时的申诉比较容易进行。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对“违约”的判断缺乏直接的依据,对“违约”是否发生、“违约”的程度如何等问题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出口方的主观判断,这就给纠纷的申诉、举证和裁决带来了困难,从而使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相应提高。 (二)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一国政府除了直接限制某些服务产品或服务生产者的进入外,还经常使用各种歧视性的规定来间接限制服务的进口。直接或间接的壁垒形式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都会产生影响。 1、垄断下非人格市价的影响。直接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造成本国企业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垄断,即某些服务的出口业务只能由国内特定企业来完成(例如,要求国外的厂商在向本国出口某些特定产品时必须向本国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或必须通过指定银行进行结算)。而垄断易导致服务贸易的非人格市价。所谓非人格市价,是指在市场上对任何人都一样的价格。当一国内某项服务被垄断之后,国外的服务需求方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可能,因此,当他需要该项服务时,无论其实际议价能力如何,都只能按该国垄断者的统一定价来进口服务。这对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将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就只能将价格视为参数,因而不必再在争夺贸易利益上打主意,服务贸易中发现交易价格的费用、谈判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都能够大大减少(但这种交易费用减少的利益几乎完全为服务出口方所独占);另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不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则交易就会因毫无回旋余地而无法进行下去,这时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趋于无穷大的。 2、歧视性规定的影响。歧视性规定包括:要求外国的服务出口方获得规定的专业证书,或规定其提供服务时使用的设备必须达到型号、尺寸等指标的要求等。这些规定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外国企业若满足了这些技术标准并获得了向本国出口服务的资格,其服务的质量一般会较为良好和稳定。根据这一信息,本国企业在向其进口服务时就可以节省下考察服务质量的交易费用。另 一方面,外国的服务出口方在寻找交易对象时却必须收集交易对象所在国有关技术限制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此外,这些技术标准也加大了服务出口方的生产费用,服务出口方有提高服务价格的需要——而这是与服务进口方的利益相互冲突的。贸易双方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可能因此而提高。 三、关于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思考 由于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成负相关关系,且有各种因素使这些交易费用比较大,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这些交易费用。下面的分析将说明减少这些交易费用的可能性。 (一)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主要是由进、出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造成的。如果服务出口方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服务进口方愿意信任其传递的信息(即认为出口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损害进口方贸易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则上述的大部分交易费用就可能得到节约。而良好的企业形象除了可以通过长期优质、稳定地提供服务来加以培育外,还应该利用博弈中“分离均衡”的原理,积极地向服务消费者发送“好企业”的信号。例如,通过现代国际营销手段,采取适当的广告及人员推销策略;采取“先提供服务,后收钱”的做法等。由于只有经营实力强、服务提供可靠的企业才有能力采取上述做法,因此这些做法就有可能形成消费者借以判断“好企业”、“坏企业”的甄别信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因此而更快地树立,并更好地发挥其减少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跨国服务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说明:这些跨国服务企业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时往往能够获胜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其较好的服务质量,还应在于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服务技术改进与创新的作用。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将为服务生产的进一步分工创造条件;而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其服务质量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就越有保障;并且,当这些更先进的技术被普遍使用时,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服务产品由不同的人来生产或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时的质量差别)将可能得到限制,服务产品有可能趋于标准化,服务的质量就可能更容易测量。这样,原本因质量评价问题而额外产生的定价费用、谈判费用、惩罚违约行为的费用等都可能大大减少,并最终减少服务贸易中的总交易费用。 (三)制度安排的作用。制度安排是指遵循着同一规则的交易活动的集合。它是“利益互相抗衡的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收敛,是交易活动这种博弈的集体稳定对策”(盛洪,1992)。通过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目前,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制度安排有:欧盟资本、人员、服务和商品统一市场的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等。而范围更广泛的国际间制度安排的实践当为WTO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即GATS)。GATS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GATS主张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并规定各成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履行其承诺的市场准入表;对于可能“抑制竞争从而限制服务贸易”的商业惯例,“应任何其他成员的请求,应就取消上述的商业惯例与其进行磋商”(GATS第九条)。同时,GATS还规定:服务贸易理事会应通过其建立的适当机构,制定任何必要的纪律,以“确保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度、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的措施不至于构成不必要的服务贸易壁垒”(GATS第四条)。GATS的这些规定对于保障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竞争的充分程度和交易费用的高低是相关的。竞争的充分程度越大,交易费用越低。充分竞争使得服务贸易中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使进、出口双方都节约了大量有关价格形成、避免欺诈、讨价还价以及保证信用等的费用。 2、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中法律信息的公开化。GATS规定各成员有遵守透明度原则的义务,即:应公布“所有普遍适用的有关或影响本协定实施的措施”及“一成员为签字方的涉及或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协定”,并且“应立即或至少每年一次向服务贸易理事会通报其显著影响本协定下已作具体承诺的服务贸易的新的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或对现行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的任何修改”(GATS第三条)。GATS还规定“成员在实施其对服务提供者的批准、许可或证明的标准时,其给予承认的方式不得成为国家间实行歧视的手段,或对服务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GATS第七条)。GATS的规定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对可能影响其贸易的措施、对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程度等信息拥有比较充分的知情权。这样,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就可以提高其收集相关法律信息的效率,节约其因此而花费的交易费用。 3、GATS建立了关于“国家信誉”的信息传输系统。GATS上述两个作用(促进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和法律信息的公开化)能否充分发挥与“国家信誉”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 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都倾向于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国家信誉”,从而遵守相应的国际协定。但是,如果一国政府的违约行为不能及时地传播到国际社会,违约行为对该国“国家信誉”的损害就很小,该国政府限制自身违约行为的动力也就很少,从而可能采取与贸易自由化原则不一致的做法。但是,GATS第23条关于“争端解决与执行”的规定有效地限制了上述的可能性。这是因为:GATS规定,当一成员违约而使另一成员受到损害、且双方磋商解决争端的努力失败后,受损害的成员可将此争端提交“争端解决机构”,而“争端解决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授权受损害方终止对违约方的义务与具体承诺。这一规定使GATS的成员国更有积极性收集关于其他成员国违约情况的信息,并通过将此争端提交“争端解决机构”的方式将违约国违约的信息即时传播到国际社会;同时,由于违约给一国“国家信誉”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可能性加大,违约行为就比较不容易发生,GATS自由化的努力就有可能逐渐发挥作用。 总之,上述分析证明了通过一定途径减少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是可行的。在服务贸易未来的实践中,必定能出现更有效的减少交易费用的方法,并使服务贸易能够通过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来对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服务贸易篇7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JY043);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08D-01)

作者简介:杨广(19R1-),河南南阳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第三产业经济学、服务贸易;

韦琦(1979-),女,广西鹿寨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第三产业经济学、服务贸易,

摘要:以AOECD国家为代表的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变,而中国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比重却在不断上升。文章对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做了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目前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具有阶段性特点,贸易结构演化的趋势与OECD国家具有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服务贸易结构;中国;OECD国家;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7-0077-06 收稿日期:2010-02-04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服务贸易总量来看,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11037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81940亿美元,年均递增11%。相比之下,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529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510亿美元,年均递增18.9%,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但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却表现为持续的贸易逆差,贸易竞争力低下,现代服务贸易部门比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比重偏高的趋势,与以OECD国家为代表的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演变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发展“悖论”应该如何解释呢?本文从对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演变趋势的对比中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具体分析,对于进一步认识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状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启示意义。

一、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特征

一般来说,一国贸易结构的演变取决于所在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OECD2005年的研究报告《贸易与结构调整:拥抱全球化》指出,OECD国家过去20多年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动已趋于停止,现有的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已经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中,而是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中(李江帆、曾国军,2003)。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仓储业、商贸业及餐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占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占服务业比重会持续上升,这反映了服务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的趋势(王煜,2002)。据此推论,OECD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趋势也将推动其服务贸易结构的高级化。

基于此,我们考察了OECD国家服务贸易的结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特点。从出口份额上看,旅游、其他商务服务、运输是OECD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三部门比重大致相当,在23%上下,三者之和约为68%。其次是金融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者之和为20%。其他部门除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外比重都在2%以上。从进口份额上看,三大主要部门变化不大,运输、旅游服务比重略微提高,其他商业服务比重略微下降。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比重都有所下降,其他部门除建筑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外比重也都在2%以上。再从进出口差额上看,OECD国家服务贸易顺差集中在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个部门,旅游、建筑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也存在较大顺差,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部门。

为考察随人均GDP水平提高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我们又利用2006年的截面数据分别对0ECD国家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出口总额比重和出口比重与人均GDP水平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见图1。图1显示,随人均GDP水平提高,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等部门比重会持续下降,其中旅游部门比重下降最快,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运输服务比重下降也较为明显。而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四个部门比重会持续上升,尤其金融部门上升最快。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两个部门比重会稍微上升。

为更详细考察服务贸易结构变动情况,我们又特选了OECD国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七个国家进行对比说明,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结论(见表2)。从七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上看,2000~2006年间,运输、旅游服务比重下降较大,建筑服务稍微下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基本不变,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比重有所上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正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比重持续提高成为这些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发生上述变动的原因在于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迅速扩张,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金融、保险、证券、信息、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伴随全球对外投资的扩张而增长,并快速进入全球贸易领域。以前受服务生产、消费同时性的影响,服务产品一般难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服务的生产消费同时与同地性被逐步弱化,服务的可贸易性得以增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正在经历着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的转变。

二、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演变特征

同一时期,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服务贸易结构却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特点。从出口份额上看,其他商务服务、旅游、运输是我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三部门之和约为85%。其次是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金融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部门比例都极小,普遍在1%以下。从进口份额上看,运输成为第一大进口部门,其次为商务服务,旅游占第三位。保险、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比重也较大。再从进出口差额上看,服务贸易顺差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四个部

门,逆差主要集中在保险、运输部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

再从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出口比重的变动趋势看(见表4)。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中,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一直是主要的三个出口部门,2000年旅游业占据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之后逐渐下降,但仍旧是中国第一大出口部门,运输和其他商务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下降,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略微上升。进口比重中,也是以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为三大主要部门,七年间,运输业逐渐上升,取代旅游业成为最大的进口部门,其他商务服务业也略有上升,旅游业下降较快。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上升。建筑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业进口比重下降。

最后从服务贸易的差额上看,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总体上表现为顺差,且顺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总体表现为顺差,但顺差不断缩小。通讯服务在2004年前顺差,但之后一直表现为逆差。运输服务一直处于逆差,但逆差在不断缩小。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一直表现为逆差,趋势比较稳定。建筑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从逆差转为顺差,但差额都比较小。

三、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及原因

(一)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差异

通过将中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变动与OECD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1 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都是最主要的三个进出口部门,但中国三部门比重之和明显偏高,在典型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比重偏低,反映出我国的技术、资本、知识型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国际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升(赵景峰,2008)。

2 从服务贸易各部门比重变动趋势上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OECD国家运输服务部门比重持续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运输服务部门比重却快速上升。我国运输服务2006年进出口比重分别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5和9.1个百分点,2008年出口比重进一步扩大为5个百分点。

3 我国服务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四个部门,逆差主要集中在保险、运输部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而OECD国家服务贸易顺差集中在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个部门,旅游、建筑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也存在较大顺差,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部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现代服务业行业中的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行业比重普遍偏低,反映出我国的技术、资本、知识型服务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史自力、谢谢婧怡,2007)。无论从服务贸易结构来看,还是从其变动趋势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结构都与OECD国家都有较大差异。如果说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向着不断“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就呈现出一定的“逆高级化”和“结构失衡”。

(二)服务贸易结构差异的原因

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的。

首先,贸易的发展取决于相关产业的发展,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从产业结构特点上看,OECD国家普遍是世界上的发达周家,服务业发展比较成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趋势,并且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进一步加强(余道先、刘海云,2008;陈宪、殷凤,2005)。近年来,这些国家依托人才和资本优势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现代生产服务业,在把传统工业外迁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通过控制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进而在“较高层次的服务业与一般加工工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袁奇、刘崇仪,2007)。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服务业起步较晚,内部结构中传统商业、交通运输业还占有较大比重,新兴行业发展不足,因此自然体现为服务贸易以运输、旅游、建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自然资源密集型的部门比重较大的特点。

其次,运输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是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特点紧密相关的。一般来看,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出现逐渐软化的趋势。这表现在社会产品中,服务产品比重增大,实物产品比重下降,从而需要运输的实物产品相对减少,这导致交通运输业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一直增大,而会呈现“增长一饱和一下降”的趋势。从OECD国家内部需求看,工业发展速度逐渐趋缓,其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达到饱和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再从这些国家贸易结构看,商品贸易比重正在逐渐下降,因此运输服务业所占服务贸易比重会随着其主要服务对象的减少而下降。而我国目前服务业比重不足40%,实物产品仍然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生产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客观上国民经济总量中实物产品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相应的运输服务的快速增长与之相适应(夏晴,2000)。同时可以看出,运输服务是与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我国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运输服务几乎同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其相关性高达0.99,从商品贸易强劲的发展趋势上看,运输服务业比重还会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现代服务业部门整体上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逆高级化”。虽然我国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部门普遍表现为贸易逆差,所占比重不大且有些部门比重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些部门发展速度并不低。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贸易分别比OECD国家中最发达的7国的平均增长水平高出22.2、39.9、3.8、21.1、54个百分点,进口贸易高出19.9、28.4、26.6、11.、14.5个百分点。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4个部门的贸易比较优势地位正在进一步的改善。只有通讯、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3个部门逆差在进一步扩大,但从动态的角度看,一些服务贸易部门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进口的适度扩大,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经营理念,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实践“高水平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和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可以发现,OECD国家运输、旅游、建筑服务等部门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典型的现代服务业部门比重在不断上升,贸易结构正在经历着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变。同一时期,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但是总体上一直表现为贸易逆差,内部结构表现为运输、建筑服务服务比重快速上升,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部门比重缓慢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

信息服务贸易篇8

但专家同时指出,金融危机对世界服务贸易的负面影响将是短期的。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不会改变全球服务业发展与转移的总趋势。随着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向好,服务贸易正在重拾增势,并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新动力2:--。据专家介绍,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将达到8‰202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前景广阔。

中国服务贸易处在加速发展期

据专家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了40%。旅游、建筑、其他商业服务、运输等一些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位居前列。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044。5亿美元,增长了69倍。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平均水平。1982-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均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左右。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同比下降了12.2%。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却从2007年的3.7%上升到了3.9%,排名仍居世界第五位。

专家同时指出,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不但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1290亿美元。而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470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的4倍;英国为2400亿美元,是中国的近2倍;德国为2150亿美元,是中国的1.8倍。而且,2009年,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口为1582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96亿美元,创下了自1997年来的最大逆差,并且中国是世界前五大服务贸易国中唯一的逆差国。

专家强调,尽管如此,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逐步增强,服务贸易的结构在发展中也渐趋优化,服务贸易在国际的竞争力正稳步提高,国家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有重点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尤其是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升级,国际产业转移的正在加快,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细化,各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继续推进,降低全球服务分工成本的要求不减,这些都为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复苏,中国服务贸易有望领先货物贸易实现复苏,重新进入相对比较快的发展通道。王超副部长指出,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将迎来服务贸易大力发展的新时代。

服务贸易: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专家指出,服务业具有消耗资源少、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大量的劳动和资本流向商业和服务业。发达经济体在上世纪60年代总体上实现了向服务经济转型,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GDP的比已重突破60%。1980至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7万亿美元,28年间增长10倍多,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1/4。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3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会计、法律、广告及文体娱乐服务等)这三大服务贸易类别中,运输服务增长最快,出口增速达22.6%;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增速均为10%。2008年,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3.4%、25.4%和51.2%。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下降了11%,但总体上所经受的冲击远远小于货物贸易。从2009下半年开始,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明显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产业新亮点。

专家指出,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整体趋于活跃。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的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各国为顺应这一趋势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率先削减本国服务贸易壁垒。尤其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共同行动中,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推出了提振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开放的、清洁环保的、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的服务贸易。由于服务贸易对货币流动性的要求较小、较少依赖于外部资金,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也要少于货物贸易领域。因此,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世界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专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世界服务贸易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地域分布、技术含量等方面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各国竞争的重点将集中于新兴服务行业。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

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同时,与近年来出现的大型呼叫中心、数据库服务、远程财务处理等新的服务贸易业务逐渐衍生出来。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的地区不平衡格局仍将存在。但相对差距将趋于缩小。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发达国家服务业发达,经济规模大,资本、技术优势明显,不仅传统服务贸易具有规模优势,而且在代表服务及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的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中比较优势明显,因而就绝对值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十位国家中仅有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其余均为发达国家。不过,从相对规模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这种地区不平衡性正在趋于减弱。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利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中国家除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承包、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中继续保持一定优势外,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也在加大投入,发掘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

――服务外包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商业存在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BP0)和信息技术外包(IT0)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国占了约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目前,印度是亚洲的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外包中心,东欧和爱尔兰是欧洲的外包中心,中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也正在成为承接外包较多的国家。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在消费国国内通过商业存在服务,有利于服务提供者的批量生产,取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和价格。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一步升级,跨国直接投资以高于世界经济和货物贸易的速度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的,通过外国商业存在所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跨境方式的服务贸易。据WT0估算,全球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收入已经占到了全部服务出口总额的50%。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一次为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推动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目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已遍及各个传统服务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业、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通信等各种专业服务,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但与此同时,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保护主义盛行。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标准、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一些敏感性领域,如金融、保险、通信以及航空运输等,往往关系到服务贸易输入国的和国家安全,各国尤其对其进口进行限制。

我国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出口格局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依赖性较强的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生产贸易增长相对较快,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应在巩固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通讯、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版、传媒、咨询等行业的服务贸易,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努力形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出口格局。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商业存在模式服务贸易发展。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物流航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积极扩大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继续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传统优势领域人员外派规模。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商业流通、旅游等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服务贸易出口。

――大力推动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要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扎实推进2009~2010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工作,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继续保持我国在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领域的传统优势;进一步鼓励我国企业进入国外大型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承包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建筑服务出口;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要增长点。世博会: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加速器

专家指出,历时184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这为打造“中国服务”、“上海服务”品牌提供了重要契机,必将极大地拓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

为配合世博会的举行,国家旅游局去年底宣布,将2010年确定为“中国世博旅游年”,并启动了全球百城世博宣传月以及全国百城世博宣传周。上海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将抓住国内外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充分发挥上海比较优势,以提升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培育“上海服务”品牌为中心环节,把服务贸易发展作为今后十年上海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做大做强服务贸易,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引领城市。

据有关方面估计,世博会期间,上海将迎来7000万中外游客,其中入境旅游者35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665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40万人参观。而巨大的人流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效应,这对上海物流、旅游酒店、零售、餐饮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参考汉诺威世博会的消费结构(世博展区内的消费行为大致分为60%的餐饮消费、28%的购物及活动消费、12%的缆车及导游服务)测算,上海世博会将直接拉动消费600亿-1000亿。其中对酒店业影响最大,受益程度达34.3%,其他依次为航空业、零售业、餐饮业、市内交通业,受益程度分别为26.1%、14.8%、14.2%、10.1%。而来自境外的350万游客,按平均停留3天计算,在世博展区外的消费将达到367亿。其中:住宿支出146.8亿、购物和活动支出62.4亿、餐饮支出58.7亿、交通支出91亿。

上一篇:货物保险方案范文 下一篇:网络营销的应用及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