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6 23:15:30

安全标准化方案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过程作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作为强化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力抓手,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进一步促进区(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区(镇)辖区内工贸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和操作过程标准化。

1、2013年,摸清辖区内工贸企业的基本情况,制订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类法规、标准的宣贯培训,全面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为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打牢基础。

2、2013年,规模以上列统企业全部完成安全达标任务,规模以下40%以上非列统企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2000万以下)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3、2014年,力争80%规模以下企业完成安全达标。

4、2015年,所有企业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全面完成工贸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工作任务。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一般事故隐患能够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增强。

(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各类事故不断下降,有效控制伤残事故发生,坚决杜绝亡人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工贸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区(镇)成立分管安全负责人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推进工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各相关科室明确人员,负责指导、督查、信息上报,推进所管辖工贸企业标准化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摸清基本情况。各相关单位认真开展辖区内工贸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见附件)。经发科负责规模以上列统企业(含园区、高新产业园规模以下企业)的调查,安监科负责指导各村对辖区内工贸企业的调查,服务业发展科负责辖区内三产服务企业的调查,根据调查建立健全辖区内所有工贸企业的基本情况台帐,同时报一份汇总给区(镇)安委办,全面掌握辖区内工贸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完善工作方案。各相关科室在摸清工贸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拟定三年达标工贸企业的具体名单、确实今年创建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企业名单,明确工作进度和保障措施。今年创建企业名单和拟创建二级以上安全标准化企业名单一并报区(镇)安委办。

(三)强化宣贯服务。加大对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评定标准的宣贯力度,突出对相关科室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有关法规、标准的培训,集中组织对企业内审人员培训;各企业要开展安全标准化全员培训,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岗位达标。相关科室要深入企业指导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组织人员上门服务,督促企业建立符合实际的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

(四)务求工作实效。工贸企业要加强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人、财、物的有效保障,在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要立足于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摸清本单位的安全现状,确定安全标准化创建目标,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隐患整改措施。通过创建安全标准化活动,不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五)明确标准流程。各企业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已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照《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要求,按照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教育培训、现状梳理、管理文件制修订、实施运行及整改、企业自评、评审申请、外部评审等八个阶段,扎实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企业根据自评结果确定拟申请的等级,按规定向市安监局递交评审申请。

五、工作措施

1、积极谋划,全面实施。辖区内工贸企业数量多、任务大、企业的基础管理参差不齐,各村、相关科室要按照制订的工作方案,做到分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要督促工贸企业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方案,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标准化体系,积极做好创建咨询和达标自评工作。

2、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在推动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典型引路作用,及时总结创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在企业中广泛宣传,督促更多的企业自觉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对在规定时间内未通过安全标准化考评验收的企业,将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函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缓其下一年度的工商营业执照年检。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巩固原有达标成果、提升达标等级水平、扩大企业创建面、保证达标质量”的原则,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依据,在全区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二、范围目标

(一)实施范围。按照巩固、提升、扩面、保质的原则,在以下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全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饭店;建设工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等。

(二)目标任务。从现在起,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全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年底前,全区规模以上(指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下同)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和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饭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含往年已达标的)达到30%以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年底前,全区规模以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65%以上;所有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和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饭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

3.2013年底前,全区规模以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

4.年至2013年期间,全区每年新增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和大型商场超市、三星级以上饭店企业,列入下一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计划。

5.2015年底前,全区所有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建设工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

三、考评办法

(一)考评等级。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4号),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规范为一、二、三级。原省级标准化达标和我区规范化企业创建将于今年底前完成扫尾工作,以后逐步引向全国统一的考评等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18号)中明确,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由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分别由省、市安监局确定。

(二)考评标准。各级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工贸企业(不含建设工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国家暂无标准的,原则上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并参照有关评定标准,进行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定。

(三)考评程序。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四〔〕84号)精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的基本程序如下:

1.企业自评。企业成立自评机构,按照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企业自评可以邀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支持。

2.机构评审。企业根据自评结果,经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提出书面评审申请。评审单位收到评审通知后,应按照相关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

3.媒体公告。市、区安监局依据评审机构的评审结果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告。一级企业由国家安监总局公告,二、三级企业分别由省、市安监局或委托区安监局公告。

4.发证授牌。由相应的评审组织单位负责对达到安全标准化企业颁发等级证书、牌匾,并负责标准化企业证书、牌匾的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分级监督管理;各级证书、牌匾的格式统一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监制。

5.证后管理。企业取得标准化证书后,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定,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达标等级;区安监部门、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投创中心)和其他区级部门加强对达标企业进行日常检查或抽查,并对检查或抽查情况进行通报;对达标企业三年到期后,各级各部门要督促达标企业做好每3年一次的复审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机构。为全面推动我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规范、有序、有效开展,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各镇乡(街道)、各工业园区(投创中心)以及区级牵头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组织、部署和指导本地、本系统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工作分工。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危化、矿山、烟花爆竹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安监局牵头,各镇乡(街道)、各工业园区(投创中心)组织实施,区经发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局、区质监分局、区国土资源分局等配合。

2.大型商场超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贸易局牵头组织实施,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工商分局和相关镇乡(街道)等配合。

3.三星级以上饭店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旅游局牵头组织开展,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卫生局和相关镇乡(街道)等配合。

4.房屋建筑工程企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建设局牵头组织实施,区发改局、区安监局、区城管局和相关镇乡(街道)等配合。

5.水利建设工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水利局牵头组织实施,区建设局、区发改局、区安监局和相关镇乡(街道)等配合。

6.交通建设工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交通局牵头组织实施,区建设局、区发改局、区安监局和相关镇乡(街道)等配合。

7.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区交通局牵头组织实施,区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和相关镇乡(街道)等配合。

五、实施步骤

我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部署阶段(年7月30日前)

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投创中心)和区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订本地、本部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动员部署,并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各项工作制度。

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投创中心)和区级有关部门实施方案,请于7月30日前报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二)实施阶段(年8月至2015年10月)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领导,帮助指导辖区内(本行业)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的检查督导活动,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务求实效。各地、各有关部门请于每年11月25日前,将本地、本部门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年度总结,报送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激励约束等工作制度,总结阶段性工作经验,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顺利推进。

各有关企业要按照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计划,成立达标组织,明确达标目标,开展动员培训。要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设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入手,严格对照标准,进行逐项自查整改,整改完毕后形成自评报告,符合要求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考评申请。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

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认真总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做好巩固总结提升工作,着力探索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考核验收。各地、各有关部门请于2015年10月25日前,将本地区、本部门五年来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报送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推动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的需要;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转型升级和提升竟争力的需要;是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需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列入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着眼于我区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工作起步早、工作成绩长期领跑全市乃至全省的先发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相对扎实的有利条件,继续发扬“求实、敢为、争先”的精神,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再创佳绩。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合力。要把“三思三创”的工作要求和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深入基层、企业,加强专题服务指导,对问题集中、整改难度大的重点企业,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集中力量,重点解决。要督促企业做到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帮助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达标工作,注重整改落实,确保企业达标质量。要建立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联动工作机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强化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对在规定期限内仍达不到最低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取缔;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其停产整顿。

(三)强化宣传,广泛发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企业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主体责任,调动达标创建工作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单位和不同行业企业作为先试先行单位,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树立一批达标示范企业,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扩大覆盖面,及时总结典型经验,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3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考评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促进我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通过推行在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场容场貌的秩序化和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确保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在建项目全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与考评工作。

在我区报建监管的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落实情况;

2、“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3、远程视频监控措施落实情况;

4、扬尘整治措施工作开展情况;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

6、其他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良。

1、不合格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1)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2)未按规定开展项目自评工作的;

(3)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4)在建项目被责令停工整改,未停工整改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5)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一年内受到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次或以上停工整改的;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70分以下的;

(7)项目竣工验收时,建筑施工企业未提交项目自评材料的。

2、优良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评定为“优良”:

(1)按规定开展了自评工作且《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80分以上的;

(2)建立创建“平安工地”工作目标并积极落实创建工作的;

(3)开展扬尘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的;

(4)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并有效落实的;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6)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先评优活动中,取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

(7)未因施工安全问题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的。

3、合格

不属于上述1、2情况的,为合格。

建筑施工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负总责;专业工程由业主单独发包的、不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的,由专业承包单位负责。工程项目应成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每月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组织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

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自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每季度都要对在建项目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督促项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1、考评主体。在我区报建监管的项目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负责考评。

2、考评时间。项目考评主体应当对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日常安全监督时同步开展项目考评工作,指导监督项目自评工作。项目完工后办理竣工验收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项目考评主体提交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材料。

项目自评材料包括:

(1)《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申请表》;(见附件1)

(2)《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月度自评表》;(见附件2)

(3)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检查情况;

(4)项目安全生产经费使用情况;

(5)项目施工期间因安全生产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奖惩情况(包括限期整改、停工整改、通报批评、行政处罚、通报表扬、表彰奖励等);

(6)项目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情况;

(7)区住房和建设局规定的其它材料。

3、考评结果。考评主体收到建筑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后,经查验符合要求的,以项目自评为基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评定,在10个工作日内向建筑施工企业发放项目考评结果通知书(见附件3)。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

区住房和建设局应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并对标准化考评工作进行宣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宣贯工作,组织员工开展培训,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二

)先行试点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选取不少于在建工程数量的10%作为试点,开展项目自评、主体考评工作,推荐示范项目,组织企业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4月-11月)

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12月)

总结和提高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巩固工作成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行为和现场防护等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各在建项目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自评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制定自评工作流程,以安全生产为主要抓手,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并结合实际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对考评工作进行宣贯,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二)加强宣传发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广泛宣传,通过培训、讲座、现场会、悬挂横幅、印刷宣传材料、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使企业全体人员了解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要坚持样板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成果,扩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增强实际效果。

(三)加强监督指导。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强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企业改进自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和管理水平;考评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考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4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 管理; 信息资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42

[中图分类号] Q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89- 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档案与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档案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档案信息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提出,档案信息化不仅是适应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更好服务的必然要求。在国家制定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特意把信息安全列入到构建和完善因素之中,可见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样也适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此,构建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就具有必要性。

1 基础设施安全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并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样,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也应从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入手。

1.1 硬件设施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硬件基础可以用信息化经费投入总量占档案馆经费比例、人均计算机拥有量、数字化设备的数量、存储设备的数量、数据迁移和备份设备的数量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硬件设施安全主要体现在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与容灾能力、抗干扰能力与设备的运行环境等方面。因此,构建档案信息化硬件设施安全体系要从上述安全因素出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具有防自然界非确定因素安全体系。自然破环属于不可抗力,只可预防不可阻止。信息化时代导致微电子网路设备和硬件设备得到普遍应用,也易遭受雷击影响,所以,档案馆或机构应具有综合防雷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综合防雷方案包括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以防止潜在风险。除此之外,电子文件安全防护设备除具有调温、调湿、防水、防盗、防光、防虫等功能外,还应具备防磁、防磨损等能力,以确保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

(2) 计算机机房环境控制体系。适宜的温湿度不仅能够保证机房安全,也能延长计算机寿命。本文结合其相关资料,把计算机机房环境指标分为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因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A、B、C三级。档案信息化主服务器环境至少要达到B级标准,甚至有条件的话要达到A级标准,以达到计算机硬件设施安全。

1.2 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网络环境指标可以用馆内计算机上网比例、网络性能、网络建设水平、政务网建设水平和公众网建设水平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通讯、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远程接入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侦测非法入侵和网络设施防病毒等。结合档案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安全因素,档案信息化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全网数据安全备份体系。对数据进行备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消除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后顾之忧。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导致档案数据业务量的增加。数据备份体系一直是预防灾难、保证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的一种手段。档案信息化中信息不仅包括主服务器上的信息,而且包括网络节点上的信息,所以,数据备份不仅要备份主服务器上的数据,而且也要备份节点上的信息,建立全网数据安全备份体系就成为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数据保障体系。我国浙江省舟山市档案馆在馆内建立病毒入侵防御系统、双机热备与灾难备份系统确保这些原生性档案数据安全与使用就是数据备份的例证。

(2) 网络设备安全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传统的信息保密性向信息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多方面发展。档案信息化正是借助于先进信息技术,档案信息化也由信息保密性向其他方面发展。除了在传统信息技术注重系统本身防范外,还应在网络出口配备防火墙设备。防火墙通常设置于某一台作为网间连接器的服务器上,在内部网与其他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使访问者无法直接存取内部网络的资源,保护网络资源免遭其他网络使用者的擅用或侵入。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在信息传输和存储方面采用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等方式,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做出及时的反应,以构建网络设备安全体系。

2 标准规范安全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信息化业务、技术应用和应用系统建设的规范,也是其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体现。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不仅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与管理。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不仅要对已经颁布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要制定符合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安全体系。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可以用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现有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应用和所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总数及有效度来衡量。本文从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3个方面建立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2.1 管理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应覆盖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个活动范围,其管理标准规范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方机构对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我国目前档案信息化法规现状,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国家的综合性法律或档案信息化管理法规,应结合当时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及时对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修正或修改。

(2) 地方性法规应结合国家方针、政策,根据地方档案管理特色以及地方档案信息化现状,对当地的档案信息化法规做出有益的补充与修正,以达到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

2.2 业务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其业务标准规范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方机构对档案工作的专门性法规上。结合我国档案信息化法规现状,档案信息化业务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信息化法规应该是档案信息化活动的法律保障,档案信息化法规应覆盖档案信息化活动的6个方面,因此,档案信息化法规应具体、详细地制定档案信息化六方面具体的建设标准,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从法律上约束档案信息化的信息行为。

(2) 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档案信息化工作专门性规范,提高档案信息化法律的专指度和可操作性,否则,不同的工作模式和不同的标准就会导致档案信息的通用性不强,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3 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档案信息载体形式、提供服务形式以及保管形式都发生变化,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约束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开展。结合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现状,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档案学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建设应根据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实时制定相应的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

(2) 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不仅要结合信息技术行业标准,而且也要结合档案信息化自身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文件产生,但电子文件元数据的采集标准、电子文件数据的鉴定和保存标准、电子数据的长期保存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或法规规范就是很好的证明。

3 人才队伍安全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信息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其他各要素。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可以用人员构成和信息化培训两个主要指标来衡量。本文从人员构成和信息化培训两个因素来构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安全体系。

3.1 档案信息化人员构成安全体系

信息技术促使档案信息化人员结构的变化,档案人员构成在档案信息化影响下,应以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档案信息人员构成可以用信息化人才培养经费占档案经费的比例、本科及以上学历馆员的比例、掌握专业信息技术的馆员比例、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人员构成安全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加大培养具有计算机和档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时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档案学作为信息专业,也应根据时代要求,增加信息技术的相应课程,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做好人力上的准备,间接地维护档案信息安全。

(2) 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档案信息化对档案学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档案信息化的支柱,也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3.2 档案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培训体系

档案信息化使档案信息应用系统,档案信息上网系统以及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应运而生。档案工作人员需要运用其应用系统进行档案信息服务,所以就需要对档案信息化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档案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培训可以用管理层非信息化人员接受信息化的比例、非专业人员接受信息化培训的比例以及非专业人员接受信息化培训的时间等指标来衡量。档案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培训体系包括:

(1) 新技术运用能力培训体系。信息技术不仅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产生,也使各种信息设备产生。档案信息人员除了应熟练操作档案信息软件外,还应具有使用新型信息设备的能力。因此,档案馆或相关的档案单位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维护档案信息安全。

(2) 业务能力培训体系。业务能力培训目的是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了解档案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档案部门要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与教育方案,例如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使他们掌握档案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知识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档案工作者具有运用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完成档案存储、编辑、检索、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只有档案工作人员正确按照档案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去实施,才能从人力因素上杜绝人为安全因素的风险。

4 结 语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如何构建一种全面、合理的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是目前档案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技术因素,还涉及到管理因素、政策因素、人才因素等多种非技术因素。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构建了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l] 王朝阳.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l):29-31.

[2] 张照余. 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J]. 浙江档案,2008(6):42-44.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我区经济社会赶超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实施范围

全区民爆、通信相关行业企业。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2014年底前,区民爆和通信等行业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达标。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民爆和通信等行业企业一般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整治和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

(三)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实现2015年企业安全事故损失比2010年下降12%以上,杜绝亡人事故,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区安全形势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四、组织领导

成立区民爆、通信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民爆、通信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督导、组织实施和审核。成员名单如下:

五、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3月中旬)。根据我区民爆和通信等行业企业特点,明确达标建设评审标准,选定建设达标试点示范对象单位。各民爆、通信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学习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关标准要求。

(二)达标创建阶段(2012年3月下旬—2014年12月)。

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全面铺开全区民爆、通信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督查指导、召开现场会、经验推广会等形式,督促和帮助民爆和通信等行业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1、2012年3月—2012年12月:全区民爆、通信等行业企业达标率不低于10%。

2、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全区民爆、通信等行业企业达标率不低于30%。

3、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全区民爆、通信等行业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三)复查整改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2月)。各民爆、通信企业全面落实本《工作方案》和建设考评标准,委相关股室深入各达标建设企业,依据标准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不达标因素,督促其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对未按规定时限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企业,依据相关法定程序责令停产整顿,对停产整顿逾期仍未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

(四)验收授牌阶段。对达到验收标准的通信等行业企业,做到“达标一个,验收一个”。每年年底前,对当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按照国家的程序颁发达标证书和牌匾。其中:申报一级标准化的企业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验收授牌;申报二级标准化的企业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验收授牌;申报三级标准化的企业由市级有关部门负责验收授牌。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项强基固本的重要工程。相关企业、委相关股室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认清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到相关工作中去。

(二)加强领导,实施全面推进。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促使企业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形成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的动力,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相关企业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严格考核、确保工作实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评管理,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和本方案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认真开展对民爆和通信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验收督导和抽查审核,确保此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凡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达标的企业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达标的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相关规定的上限进行处罚。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6

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加强管理方可方可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作用,而在档案管理中安全又是排在首位的,对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安全的重要性,下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档案的安全性。

【关键词】

档案管理;安全问题;安全标准

前言

下文主要阐述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确保档库安全的对策。

1.影响档案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较多,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1环境因素。档案体系内部的环境与外部的环境一起构成了档案环境,所谓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当前技术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状态与法律发展水平及社会监督体制等因素。而内部环境则主要是指部门内部自身的环境,包括档案馆的建设情况,管理水平,载体的发展情况,信息材料自身等因素。

1.2人员因素。追根究底,管理水平是由人的水平所决定的,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安全意识与思想态度直接决定档案的安全性,从负面影响来说,档案人员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管理疏忽与恶意破坏两种。

1.3消防安全与建筑安全。要想保证档案的安全,首先要确定外部环境的安全,因此,档案馆的消防安全与建筑安全亦不容忽视。

2.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2.1构建档案管理安全标准体系的原则。构建档案安全体系首先要考虑到系统的设计与规则,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系统性原则。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过程中,要运用系统理论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实现档案安全管理优化的目标。其次,实用性与通用性原则。所谓实用性就是要求这一体系不要脱离实际,要根据馆内的情况进行,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正。除此之外,也切忌特立独行,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便于档案馆内的交流,学习。最后,权威性原则。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档案工作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这就要求在体系内颁布的标准必须要具有指导性或者是强制性的特点,增加标准的力度。

2.2构建档案管理安全标准的方法。首先,要做到与其他标准间的协调。目前,档案行业所采取的标准较多,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有行业标准几种,因此在制定新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要参考这些原有的标准,不能过于强调这些标准的优点,也不能过于重视这些标准的不足,必须要综合考虑,尽量制定出与本单位最适合的标准。同时,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要随时关注行业辩护,不断调整与完善。其次,要协调好与相关领域间的关系。档案工作涉及领域较广,包括图书、文物、遗产等等,与这些行业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较差,因此,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注意分析这些行业标准,做到不矛盾,不抵触,互相辅助,提升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性。最后,协调好标准管理与制度管理间的关系。安全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采取标准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的方式,同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提升体系的不足。我国的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必须要坚持立足实际,坚持与综合、宏观的角度进行设计。

3.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库存档案的安全性

3.1明确责任,增强防范意识,保证档案实体的安全性。首先,做好防火工作。针对当前档案馆的情况,必须要配备相应的防火设备,同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同时要将责任明确到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实行层层责任制。在单位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安全演习,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

3.2树立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安全教育水平,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了解病毒知识及其危害,同时也要了解导致信息安全事故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提升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定期维护病毒库,在生活中注意保密,严守口令与密码,减少被他人利用而导致信息丢失的情况,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在人员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必须立即更新密码设置。档案行业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一旦发生人员流动,新的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密码与口令的更改,以免被人随意侵入,导致危险。再次,档案室的计算机要实行专人专用制度。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自己对自己所分配的机器负责,同时要对计算机的使用作出明确的规定,严禁安装不必要的软件与游戏,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最后,确保计算机使用的合理与合法性。

3.3加强对设施检查制度的管理,保证设施的安全。档案馆内有电源线、网络线、防盗系统线等,管线密布,各类电器设备多,而且用电量较大,使用时间集中,因此,必须要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3.4增强保存意识,避免原件丢失。文字档案都存在唯一性,但档案的利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进行档案使用过程中尽量提供复印件,减少原件磨损的几率,而电子文件则要做好异地备份工作。为保护电子档案原件,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对电子档案的原件进行复制,以复制件替代原件,对其进行封存妥善保管。可以减少原件的日常磨损,进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档案安全管理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工作内容繁琐,多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从自身、环境、制度等多方面共同着手进行管理,加强建设,提高认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化目标,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作者:于春玲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常丽.浅谈档案信息化及其网络的安全防范[J].浙江档案,2006(02).

[2]谢秀红.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安全问题探索[J].山西档案,2006(04).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7

Abstract: File is a true record of history, the file has not only the histor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the authenticity, and they formed in people's practical activity naturally, but also the people's practice certificate. Both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 and authenticity are reflected by certain substances out of material, if the physical materials aging, then historic significance and authenticity and their certificate will not exist. Therefore, the file, especially the valuable files, and those who already have signs of fading must be given security protection.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护工作;基本措施;策略;措施

Key words: file management;protection;basic measures;strategie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93-01

1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措施

①重视环境空气质量对档案保护的影响。②充分利用科学的技术保护档案。③重视档案生成环节。④继续加强对传统载体档案的抢救和保护。⑤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保护。

2档案管理中的保护策略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在长期的档案保护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档案物质运动客观规律的、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应用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也是档案保护工作的根本方法。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档案不同的载体特点及技术特点,应采取积极而实际的策略,确保档案的长期安全。

①档案保护的范围:档案保护包括对档案信息及载体的保护;载体寿命可以满足保管期限要求的,以档案实体保护为主;载体寿命不能满足保管期限要求的,以档案信息保护为主。②磁性载体(音像档案、影像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光盘(电子文件、数字化档案)、脱离安全边际的纸质/照片/胶片等档案,由于其载体寿命不能满足保管期限的要求,对此类载体的保护采取以下策略:a.以其档案的信息为保护的重点,及时进行信息迁移;b.尽最大可能保存其原始件及复制件;c.信息迁移的两个方向是缩微胶片和数字存储,纸质、照片载体应首选缩微胶片作为长久保存的战略性手段,磁性载体、光盘可选择数字存储为长久保存的手段;d.数字化存储档案及电子文件应制定长期的保管规划,定期对数据质量及载体、硬件、软件的适宜性进行考察评估,制定必要的迁移计划。③防灾备份。重要档案资料必须有容灾备份制度。备份的主要形式是异地备份、异质备份。异地备份选择不同地震带、不同流域、不同电网备份。技术上可行的应尽量选择异质备份,以提供应对技术上灾难的能力。备份形式:主要包括硬拷贝(复印件、复制件、缩微胶片)、数字备份以及信息系统备份。

3当前提升档案保护工作还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完善安全设施是构筑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配备和完善必要的档案安全设施是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档案工作方式、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设施及技术装备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的保管利用已由主要依靠传统人工操作方式去完成,发展为主要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安全管理的对象已由以传统纸质档案为主,发展为以数字化档案为主;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也已由以传统实物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为主,发展为以电子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为主。这就要求档案部门不仅要配备对纸质档案等实物档案的存储、传输和服务的档案安全设施,管理好传统的纸质档案,还要配备对电子文档的安全设施,肩负起管理好电子档案的使命。

3.2 进一步加强档案内部管理档案安全最大的隐患在于疏于管理。有的单位档案未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借阅记录不清楚,大量的文件、材料分散保存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手中;有些单位部分档案在借走后长期不还,退休和调动岗位时未能及时归还;有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调离或退休后没能及时办理档案交接手续,导致档案账目不清;有的单位在搬迁过程中将未经鉴定的档案当废品处理掉,导致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流失,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给国家利益带来了巨大损失。为确保档案安全,各级机关应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严管理,堵塞漏洞。一旦发生档案安全事故,应严肃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3.3 对重要档案进行备份档案备份能够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重要档案,必须采取备份措施。一是异质备份。纸质文件可通过扫描,缩微等方式进行备份,重要的电子文件要复制多套保存,也要逐步转成其他载体保存。二是异地备份。对于重要文件,除了本地保存外,还应在远离本地的其他地区予以备份。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档案损失。

3.4 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标准化首先,要认识到:虽然当前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已初成规模,档案法制建设也日益完善。但是,在对档案工作标准的管理上,在如何制定标准计划、标准内容上,尚没有一部规章予以规范,使得档案工作标准化难以有序地向深度开展。因此,应该组织力量制定和完善《档案工作标准管理办法》,从而使档案工作标准化有更加具体的法律要求,有利于档案标准化工作的科学管理。同时,利用档案规章的强制性,使得档案工作标准的实施要求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

其次,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策略,推进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标准化。在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应充分借鉴和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但可以加快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步伐,而且可以提高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标准建设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利于制定档案保护技术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架构标准体系。

4结语

档案保护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和重要保证。因此,不断忽视管理工作在档案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档案保护管理工作做不好就会限制档案保护业务技术工作的发展。因此,在看到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完善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档案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确保档案安全的措施刍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0(3).

[2]吴新兴.浅议档案保护工作[J].云南档案,2010(5).

安全标准化方案篇8

关键词:工程建设标准 企业标准 备案制度 博弈纳什均衡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23-03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标准的快速发展,地方标准逐渐成为引导和约束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确保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实施,推进地方建设领域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推动建筑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备案是地方标准依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其具备实施效力的前提条件。自2000年实施备案制度以来,各地按要求开展了地方标准备案工作。根据可提升收集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从政府的层面可提供三类标准备案制度。可初步分为告知性备案制度(程序备案,不审查),审查性备案制度(经过专家认证),以及自我声明制度。由于自我声明制度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风险较高,应用在工程项目上风险较大,所以此方案并不适用备案制度的选择。本文主要运用了博弈论相关知识理论作为基础,结合相关的分析模型,对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制定的备案制度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分析。

一、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及性质分析

1.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分析。备案制度是随着标准化工作改革而来的,标准是国家管理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统一实施,它已作为国家实行强制性管理的技术工具。标准的制定被天经地义地认为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依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因此在无制定权的前提下,更无备案选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和标准的复位发生了变化。不但企业有了标准的制定权,而且还要对自己制定的标准负责。国家基于产品安全监管的现实考量,规定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自行制定后,要向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而在产品上工程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有所不同,工程建设企业的备案制度的选择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密切相关。工程建设企业的固定性和生产流动性使得工程项目的建造多为露天作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极大;工程建设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用途和功能要求,其多样性和建筑的单件性特点,使得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问题,这些因素往往会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由很多分部项目组建的一个严密的、有序的完整工程系统,建造的协调性这一特点对企业层面的标准化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建造的高效、高质量。上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特点就决定了工程建设企业更需要监管,也对企业标准备案这一制度的需求更为强烈,而不仅仅依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应该激发企业自身能动性,更好地提升了生产运营水平,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2.备案制度的性质分析。备案就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有存案以备查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都规定了备案的要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表达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更加表达了国家对保障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转换政府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表达了企业标准备案的必要性,经备案或认定的企业标准允许作为使用和验收的技术依据,使企业的技术得到认可和应用,顺利地完成生产,提高了企业标准化的积极性。而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及难度显著增加,规模普遍扩大等问题。从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来看,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企业自身缺乏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激励性的措施,更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来保障。

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

1.企业产品标准规制制度的策略空间。如上文所述,企业标准经历从最早的“政府包办”到“放权企业”的路径转换。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抑或是在现有政府职能和企业运行模式下,完全由“政府包办”都是不可取也不能取的,因此只能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自行制定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是政府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企业主体,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必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路径选择,不采取备案制成为制度选择的另一种方向。因此,在企业产品标准规制的策略空间上应在备案制度或不备案制度中选择。

2.企业产品标准规制制度的博弈分析。在规制主体和规制受体的不同方面,政府及企业对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政府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控制产品质量,实现监管绩效等会更加偏好备案制度。而企业以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对经营成本的增加,都使得企业更倾向于不备案制。作为政府监管的手段,备案制度不是终极方式;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不备案制也不是降低成本的唯一选择。由此看来,政府和企业对于备案制或不备案制的制度设计选择都可以接受。假定政府和企业对于“偏好”的效用值为a,“可以接受”的效用值设为b,效用值可表示为a>b;政府与企业对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制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纳什的博弈均衡理论,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点(b,a)(不备案制,不备案制)和(a,b)(备案制,备案制)。正如现实所反映的那样,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确实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合标生产的概率增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却存在如备案制度不适应产品更新换代、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不符合现有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并未能真正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等问题。基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的双面性,两个纳什均衡点的选择成了均衡各方因素、协调各方利益后的折衷。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考虑项目的特点,其质量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民的安全生活,对工程建设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作为制度设计的决策主体采用备案制;而对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备案制度对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有推动作用,备案制度已成为使用和验收的技术依据,可以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也即是工程建设企业标准采取备案制度合理性的最优体现,故下文对备案制度具体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三、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既然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存在合理性,那么具体的备案制度应采取何种方式、何种路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分析哪种备案制度是最主要的形式,下面我们对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博弈的角度阐述两种备案制度的适用范围,哪种更具合理性。

告知性备案制度也称为程序备案制度,工程建设企业只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给有关机关,负责备案的机构只能进行形式审查,而无须进行实质性审查;其针对的对象是符合企业标准的定位和要求,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这种备案制度使得行政主体行使适当监管职能,实行有效的事后监管。但是告知性备案通过有关监管部门的认定及认可后,条款技术等可以推广和应用,一旦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将不会承担责任,那么通过审查的监管部门将全权承担责任,备案部门却成为了企业标准质量的“担保人”。对于企业来说将承担更大的技术风险,而对于政府来讲,更倾向于选择告知性备案,既发挥了企业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有效地推进技术科技的进步;又分散了政府的压力及风险,将权力转移给有关部门,让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依赖政府监管、行政主导的思维模式中独立起来。

审查性备案则需要专家认证,行政主体对涉及到重大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实行审查,使技术得到有效保障,但此过程周期较长,认定机构需要对技术内容负责,投入的人、财、物较大。企业则更倾向于选择审查性备案,将风险转移给政府,更多地让政府来承担,政府需要对技术内容负责,这样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及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讲则会缺少自主性,不利于推进新技术的发展。

这两种备案制度均是行政备案的主要方式,由行政主体承担适当的监督职能,由完全依赖政府监管向接受市场自我调节过渡,两种备案制度均有合理性及不足。但从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方面来讲,告知性备案对促进企业的主体意识,接受市场的自我调节,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审查性备案中国家及机构将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工作量较大,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审查。

对于企业,基于促进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科技技术进步,告知性备案制度比审查性备案制度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效用值小于审查性备案可用数值,可用数值a>g表示。基于在工程质量安全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告知性备案则比审查性备案投资更少,利于节约成本,利于市场竞争,分散政府压力,获得的社会效益更大,可用数值表示为a+b>g+h。对于政府来讲,审查性备案制度比告知性备案制度所要承担的成本更大,效用值小于审查性备案,故h>b。此外对于政府和企业双方,如果双方是采取不一致的制度,则会造成备案效率的低下,故max(e+f,c+d)f,c

显然,这个博弈有两个个纳什均衡点:(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和(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现在政府倾向于次优选择(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而企业倾向的却是(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的选择基于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推进科技技术的进步,分散政府压力,保证安全生产,而成为工程建设企业备案制度的首选。(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的选择基于涉及到重大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但如果所有企业均选择审查性备案则规避了企业本身的风险,没有转变政府全权监管的职能,没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政府的压力和工作量,也加大了对于人、财、物的投资。所以,我国当前应以告知性备案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告知性备案的对象应为工程技术应用标准,适用于需在一定抵御范围工程建设中适用,但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政府的责任是保护标准备案的程序正义,通过提供合理、严谨的备案程序,让企业自行完成备案的过程中保证编制的标准符合工程应用要求。经备案公布的企业应用标准可作为特定地域范围内工程建设实施和监督的技术依据。协调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明确职能,不断发挥企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怎样完善制度使得告知性备案既有利于政府也有利于企业,降低企业风险、分散政府压力使得企业标准繁荣发展,提高企业标准的地位和贡献,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四、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的改进

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主要以告知性备案为主,审查性备案只针对于重大质量安全的项目。告知性备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希望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让政府来承担责任,但是政府的行政资源有限,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企业的要求,而且会加大政府的投入。为此,必须提出新的方法来保证告知性备案更加顺利的实施,达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保险制度则是保障企业利益的最佳选择。

企业作为标准制定的主体,如果标准出了问题,企业则需要付出更多来弥补和处理事件,无疑给企业很大的压力,所以企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发展和创新,那么就需要保险制度来保障,制度主要是要保障企业标准告知性备案带来的工程风险,将保险制度和告知性备案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标准化的工作,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让标准化工作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相关条例中增加风险控制制度,实现告知性备案和风险规避完美的结合,推动标准备案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保障社会、人民的安全生活。

五、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纳什均衡理论,分析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必要性,而工程建设标准作为企业标准的一部分,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讨论备案路径的选择,对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当前企业应以告知性备案为主。同时为了减少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的自主责任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本文也提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保险制度,规避企业的风险,而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课题名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19B00)

参考文献:

[1] 董欣.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3-6

[2] 唐来祥.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3(12):41-44

[3] 穆祥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综述及展望[J].特种结构,2005(3):89-92

[4]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 肖志勇.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 刘洋.基于企业层面的工程建设标准效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7] 杨申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工作现状与建议[J].研讨与探讨,2014(3):59-60

[8] 卢蔚霖,许淑敏.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7).

(作者单位:孙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北京 100000;宋轶楠,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上一篇: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范文 下一篇:市政工程桥梁施工技术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