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疗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9-16 05:19:05

城乡医疗一体化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全民医保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医保”这个词,那么究竟“医保”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事实上,它有两个涵义,既可以理解成医疗保险,又可以理解为医疗保障。但是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险确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医疗保险是通过缴纳保险费这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医疗筹资,然后获得相应医疗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它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而医疗保险在我国一般就是指的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进入中后期阶段,要想使缴费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变成全民共享,就要抓住这个时机,以工业带动农业,以城市反哺农村,形成城乡连通发展的大格局,进而实现区域性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机制的一致性,最终做到在制度上统一规范,在组织上整合协调,在管理上统筹安排,在收益上基本公平。

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问题探究

(一)医疗卫生费用分配不均

从城乡分配角度来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分配一直以来存在着农村严重太低的现象。由于城市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占据了政府的大部分财政投入,这就使农村和城市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一直处于分割状态,从而导致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二元化问题越来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最近10年来,虽然城乡之间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城市人均卫生费用平均是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3倍。

(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差距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进行着一系列改革,最主要的当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广大农民普遍经济条件差、认知水平低以及健康保障意识薄弱,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得到预想的支持与认同,因此影响了参合人数。再加上政府干预让农民对新农合心存芥蒂,就导致了农村的医疗保险水平与城市存在差距。另外,还因为政府放权过度、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医疗卫生筹资方式不合理:报销比例低、保障范围窄、统筹层次低,异地接续难等造成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存在差异。

(三)医疗资源可及性差别明显

在获取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方面,城乡人口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卫生人员数为644.72万人,而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91.65万人,仅占总数的7.03%;到了2013年,卫生人员数为1023.40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108.11万人,仅占总数的9.47%。据此可以看出近10年间我国卫生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乡村卫生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虽有所增长但涨幅很小,占总人数的比例更是还不到1/10。

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出路

(一)优化整合社会医疗卫生资源

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设施资源,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获得高效率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此前提之下,再科学地利用设备、资金和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农村医疗环境情况,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根本宗旨,整合现有的医疗机构和人员,逐步推进城市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向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目标迈进,最终缩小城乡差距。

(二)扩大服务覆盖广度

首先,不断加大对广大居民的医疗救助力度、疾病预防以及健康宣传与教育,尤其是老人、中小学生、孕产妇、农村妇女这些群体,不断扩大服务覆盖广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户分离”人口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扩大服务覆盖广度重点关注的一部分人群,让这类群体不因居住地迁移而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的享用,最主要的是构建现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的联动机制,确保全体公民都能够均等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强化资金人才保障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提高各部门经费开支的透明度,加大对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财政补贴力度。在对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审计时,全面性、综合性与公平性问题是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重点关注。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中国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一体化需要依靠政府、供方、需方及医疗服务第三方的四方联动来实现。增加卫生医疗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合理有效地对相关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建立和健全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品质和效率。

(五)整合城乡医疗保险

依次打破城乡户籍界限、有无职业界限迫在眉睫。首先要建立统一完善的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然后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大制度进行整合;其次将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两大体系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全体公民平等参保缴费、享受同等医保待遇的目标。

作者:梅杰 单位: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保真,徐宁,孙菊.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质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08).

[2]赵曼,周良荣.政府在医疗保健服务中的责任方式[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6(10).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138-0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指导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正逐步地深入发展,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在建立和完善适应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全民的身体健康,推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未来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

我区2001年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万人,2005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参保人数达到20余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已经高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大举措。今年又开展了城镇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还将把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争取利用3年时间将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随着全民医疗保险的发展,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人群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化给医疗保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05年6月份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之初,在区政府的主导作用下,为了借助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经验,减少行政成本,节约资源,在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下,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即一套班子、两种职能,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由几年的运行情况看,其充分发挥了现有经办机构的作用,提升了办事效能,节约了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将多种保障机制有机结合,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统一的医疗基金动作机构、统一的医疗监督管理机构、能够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健康保障机制,体现了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方向。

2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使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几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2005年我们依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征缴、帐户、审核、结算纳入到一个整体,分别设立了财政征缴、结算专户,纳入到专户管理,做到分家不分开;网络建设上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整合,通过2 M光纤接入方式与医疗保险中心网络连接,实时传送信息。在网络信息、经办流程、个人帐户、住院结算都是一个模式,在对城镇职工患者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的管理上达到了同步。也就是多种医疗保障制度在一个管理部门运行,减少了多样化的管理程序,既节省了人力、财力,同时又克服城乡“二元”化管理的弊端。例如对定点医疗机构来说,执行同一个药品目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避免了政策的多样化,也避免了同一种病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审核结算、现金报销中减少了繁琐的程序,只是在筹资模式和标准上,支付待遇上有所不同。

3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做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减少投资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城镇职工参保、个体劳动者参保、城镇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离休干部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都被纳入到一个整体[1]。2005年我们充分利用医疗保险网络平台,按多层次、多结构的保障内容,在只增加了一部分设备的情况下,开发一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应用软件,同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形成主体多元化、筹资多渠道、结构层次化的医疗保险模式。节省了财力,避免重复建设的投资。将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软件资源等一系列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优化整合、配置,特别是将城镇职工医疗的技术资源作为孵化器,实现优劣互补,互惠互利,达到共谋双赢。

但是,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差距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资金的筹集上不同,待遇的支付上还有很大的差距[2]。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现实国情;所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短时间内很难建立,但是不同形式、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起来,使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障的水平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把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延伸到社区;把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延伸到所、站,以快捷、方便的保障形式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以城带乡,使农村医疗保障逐步与城市医疗保障接轨。推动城乡医疗均衡发展,从过去只关注“城里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到力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公平化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验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94-94.

[2]张传友,殷生,丁玉宝.新型合作医疗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分析[J].2006,3(28):156-157.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民;政府对策

一、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建立的相关内容概述

(一)基本概述

就目前来看,我国正在走多元化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路线,这其中就包括了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的研究发展与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分类管理过度且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在对个人支付能力的判断鉴别方面也不够成熟,例如实际操作失误等等。另外,我国农民工流动人口基数大,这种高流动性的就业大军在全国各个劳动市场中分布,其所在地参保方面会受到种种限制,导致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当地医疗保险,而在转移地区后其新参保条件还会受到各种强制性法律保障限制,所以这就意味着我国至少有1/5的人口无法正常参保,距离“覆盖全民”目标实在太远。综上所述,必须对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并设法辅助实际操作。

(二)可行性分析

基于覆盖全民理念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就是这样的医疗民生工程,它希望面向全民提供卫生公共产品,建立一套基于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机环境。当然,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并非易事,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某些学者就认为目前我国不适合建立全面医保制度,因为在筹资方面我国卫生医疗部门存在阻碍,如果政府方面采取40%~80%的补偿比例筹资额度,再加入管理费用、风险储备费用以及各种影响因子,当前我国若想建立一体化全民医保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需要筹资超过8700亿元,该费用主要由个人、社会与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如果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量,一般这一费用的三者承担部分应该在3:3:4(个人、政府、社会卫生组织)。提出这一筹资比例分配的最大难点还在于政府与社会这两大不稳定因素,就政府来说,他们的支出增长相对缓慢,可以满足某些低层次的保障水平,但是在满足全民医保这样的高层次保障水平时,可能会勉为其难。另外,如果政府能够在短期内筹到8700亿元,如何合理利用这部分资源也是问题,能否用这笔钱实现全民医保,满足所有民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这些问题还有待更深层次的考证。

二、基于体系构思的全民医保创新模式分析

(一)创新模式思路构思

若想建立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必须吃透现有医保体系内容,并结合政府政策实情来给出相应创新对策。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主要分为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救助。针对社会的保险制度中又进行了多层次分类,例如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它们被称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大格局中的“二险一助”,即“2+1”模式。另外人们熟知的“五险一金”则被称为“5+1”模式,所以说新的全民医保创新模式应该结合上述各种旧模式来进行改造,总结优势特征来得出新模式,如图1。如图1,从传统的“5+1”模式转变为“2+1”模式是当前我国医保体系正在努力的方向,它希望对社会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初步精简,一方面简化国民享受保险服务的繁杂性,一方面也帮助政府节省成本,实现精简化管理。最关键的是从“2+1”过渡到“1+1”模式,虽然“2+1”模式已经做出精简,但实际上它的制度内容依然还存在分割与不公平现象,这导致了医保个体缴费与群体缴费水平的巨大差异,很容易造成针对公民的待遇水平差异。而“1+1”首先统一了这两类群体的缴费依据,以家庭总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作为创新缴费标准,实行强制性原则,这不仅实现了针对全民的医保制度全覆盖,也克服了某些参保人员的投保短视问题与道德风险行为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国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这一模式对国家医疗保险部门管理统一、经办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监督统一等等各项工作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具有充分的实施可行性。

(二)政府强化发展对策

政府方面必须强化路径建设,加强自身在社会方面的筹资力度,逐渐从医保个人筹资转向社会构思,发挥企业资源可用性。另外,就是要防止城乡二元化的固化可能性,通过修改政策来尽早实现工作内容变革,例如建立专门的社会公平二元分治管理体制,有效调整二元分治的管理制度阻力与成本,消除二元结构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客观影响。总结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所以还未能实现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优化,主要就是因为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碎片化,由于碎片化所导致的限制因素过多,致使许多国民无法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医疗保险制度福祉。所以在未来,我国必须要经历从传统“5+1”到“1+1”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工作完善,找到一个能够满足各方的契合点,打破城乡二元化体系,满足社会各方对于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夏芹,尹爱田.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1):49-53.

[2]成呈.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34-35.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4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共建,突出农村卫生重点,着眼于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爱国卫生和行业管理一体化,建立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切实改善城乡卫生二元结构,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是要统筹城乡公共卫生一体化,筑牢群众健康保障防线;二是要统筹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做优三级医疗服务网;三是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维护人人享有健康公平;四是要统筹城乡爱国卫生工作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五是要统筹卫生行业管理一体化,增强宏观调控与发展能力。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坚持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坚持纵向整合、优化结构;坚持整体推进、综合配套。一要均衡配置卫生资源,着力消除看病难;二要开展惠民医疗措施,大力破解看病贵;三要创新特色卫生服务,切实保障看好病;四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未雨绸缪防好病。对此,要建立区域卫生共同体,区医院联办南强镇中心卫生院、西宁乡卫生院和高升、育才、凯旋、龙坪、广德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技术协作、业务指导、设备资源共享、转诊转院、会诊查房、信息互通、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体,实行“五统一”管理,即财物、人事、后勤、分配、药品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六个不变”,即所有制性质、职工身份、财政投入、卫生政策、收费标准、职责任务不变。建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对村卫生室实行“三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村卫生室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统一管理,新农合支付结算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用药统一配送。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有利于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区医院是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综合服务能力都是最好的,保升等8个乡镇卫生院增挂船山区医院协作医院,老拱桥等60个卫生室增挂船山区医院协作卫生室标牌,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通过开展临床教学、下派人员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继续教育讲座、短期培训、巡回医疗、对口支援、双向转诊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达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希望受援单位要抓住这个机遇,密切与区医院的协作,主动加强业务上的联系,虚心接受指导,充分运用区医院的教学、科研技术优势,促进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区医院要从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角度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体现龙头医院的实力,扩大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影响,带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最后祝双方协作取得圆满成功!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5

【关键词】城镇化;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公平性

城镇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流向城市,加快了城乡居民的互相融合。河北省自2003年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不断深化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镇人口不断增加。2003~2015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从2268万增加到3811.2万,城镇化率从33.51%提升到51.33%,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年均1.3的增长幅度。每年新增1000多万的农业转移人口,给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要想继续加快城镇化速度,就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河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

1.河北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计划经济期间,我国设立了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原先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1998年12月14日《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我国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大规模兴起。河北省政府也积极落实国务院的政策,于1999年5月颁布并实施《河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至此河北省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所承保的对象主要为在城镇工作的居民。2.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国以后,一些区域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只限定在局部地区。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部分省市开展试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等多部门的意见通知,结合河北农村的实际情况,200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冀政办[2003]19号),提出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遵循原则、组织管理、筹资标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等实施细则。2015年河北省新农合参保农民个人缴费部分达到110元,各地区新农合的参合率接近98%,基本上农村人人都能获得新农合的保障。在新农合的基础上,河北省又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险,进一步提升农民的风险保障程度。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减轻城镇职工和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但很长时间城镇居民尤其是无业的居民没有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之中。为了让所有的居民都能获得医疗保险带来的福利,200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此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开始,河北省也在陆续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并逐步扩大参保范围。2015年河北省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380元,处于制度盲区的非从业居民获得了医疗保险的保障。4.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016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早在2014年9月就在邢台威县启动了由人社部牵头组织的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试点工作,并在其他城市推广。2016年5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1月1日起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医疗结算标准、异地报销等六个方面实现统一管理。至此,河北省已经将城镇职工、城镇非从业居民、农村居民纳入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着手促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统筹发展。虽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基本上达到了全覆盖,但是仍然存在着城乡二元化问题,不利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仍需不断探索。

二、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推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推行有压力。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城镇化的进程,就会使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变得愈发困难。到2020年,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的目标,将有1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涌进城市,无疑给变革中的医疗保险带来巨大压力。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的过程中涉及参保人员的身份资格、缴费年限、账户资金、待遇标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尤其是面临大量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流动人口时,城乡户籍差异、城乡承保水平差距等都会阻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进程。2.管理机构重叠,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权责界限不明晰。河北省现行的三大主要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机构存在重叠的现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都由各市区县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理,而新农合则由各地的卫生部门负责管理。不同的部门在进行管理时必然会存在交叉,当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整合在一起时,就会面临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明晰的问题。虽然省政府要求由各地人社部门负责制定管理办法,但是在实际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部门交叉管理、资源浪费的问题。另外,不同管理制度下的资金统筹层次、偿付标准、参保对象等标准都会给政策实施带来一定困难。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医疗整体实力需提升。河北省医疗机构、医务工作人员、医疗仪器设备等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公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河北省目前的医疗资源满足不了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的要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据估计,2015年末河北省常住人口达到7400多万,庞大的人口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不相符。河北省毗邻京津,长期受虹吸效应影响,省内医疗资源数量和服务质量和京津都有一定差距。据统计,每天有超过15万人的患者在北京就医,这说明河北省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医疗专科和特色优势不明显,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4.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由于多年来城乡二元化结构,农村的经济和医疗服务水平远不如城市。大量的优秀人才、技术性人才都涌入城市,许多乡村医院无人问津。县级医院尤其是市级医院人满为患,每天大量患者来进行诊治,与乡村医院患者寥寥无几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乡村医院人才缺乏,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差。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越来越多,愈发加剧了城乡医疗公共卫生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城乡就医差距难以消除,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5.城乡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公开性缺失,制度衔接与整合效率低。在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过程中涉及不同部门,而管理部门相互之间既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使用信息系统不一致的地方。人社部和卫生部的参保居民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统计方法、参保水平等都不一样,繁杂多样的信息管理给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导致部门之间纠纷不断,效率不高。要加快消除原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否则会阻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进程。

三、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河北省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1.医疗保险统筹中,各种社会资源配套要有整体规划。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绝不是制度上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简单合并,医保制度体现的是整个社会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河北省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经济发展速度、产业支持、户籍制度、城镇就业人口增加、农民工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保证。当务之急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做到城乡协调发展,缓解城市人口的医疗、就业等压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要早日出台切合实际的政策,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社会保障安排,从整体上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得城乡医疗保险早日实现统筹。2.精简机构,划分各部门职责。城乡医疗保险的统筹必然涉及到不同部门的整合,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管理权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部门利益的冲突,在划分各部门职责时要妥善解决好权利和效率的问题。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是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在这个过程中城镇的医疗保险参保率会上升,而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都是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所以目前无论是从对参保人员的管理、保费的筹集还是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等角度考虑,人社部门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部门之间工作的交接,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后将在异地就医报销、筹资水平、提高医疗费用补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满足省内就医需求。众多人口选择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就医,反映出河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相关配套设施和省内居民就医需求不相符,必须从医疗供给端进行改革。河北省在地理区位上有一定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可以采取和京津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办医、远程会诊、医疗人才交换培养等多种方式,以优化河北省的医疗资源质量。加大医疗经费的投入,重视技术、设备、人才、制药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实现省内高质量就医。4.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公平就医。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实现增收才能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保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政府从政策调整、产业建设等方面都要向农村倾斜,建立更好的城乡就医通道,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对基层现有医疗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农村医务人员素质,适当提高乡村义务人员薪资待遇,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原有医疗机构进行整改,改善就医环境,提供大型医疗设施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缓解城镇医院的诊疗压力,促进公平就医。5.加快城乡医疗保险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城乡居民参保信息资源一体化势在必行。整合后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人社部门管理,所以人社部门要牵头建设城乡医疗保险信息服务体系,将原来碎片化、多标准的数据信息按照相同的统计口径进行整合,多部门在进行数据共享时要齐心合力,避免出现重复参保、重复报销,早日让新建成的医疗保险信息服务体系受惠于民,让制度运行更透明。在将不同部门信息进行融合时,还要注意完善新系统的功能,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制度衔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争亚,白海琦.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构想——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3,(4).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

[3]赵冬梅.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4).

[4]成呈.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7).

[5]刘芳.浅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衔接[J].商,2015,(6).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6

在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地区中,绝大多数将新农合制度整合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采取社保部门主管的模式,如成都、重庆、珠海等地方。少部分地区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到新农合中,采取卫生部门主管的模式,如浙江嘉兴。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顺,制度衔接困难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的身份界限日渐模糊,劳动力岗位变换与个人社会身份变更频繁,管理部门的分散使得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越发突出[4]。管理分割的格局加大了医保制度间衔接的难度,对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造成极大障碍。

2.2经办能力不足,制约制度并轨

医疗保险经办能力是制度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的参保群体呈现流动性较大、需求多样化等特点,使经办管理服务难度加大[5]。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基层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人员配备少、业务经费不足、经办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经办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专门培训,并长期超负荷工作,将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医保经办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基于各项制度建立的经办信息网络系统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难以互通共享。可见,经办能力不足将制约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3统筹层次较低,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市级统筹,但新农合制度很多还以县级统筹为主。根据大数法则,统筹层次低将会使基金总体规模较小,基金抗风险能力较弱,将不利于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筹集的资金很难满足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影响了参保居民的受益面与保障水平。同时,新农合较低的统筹层次给流动人口异地就医带来不便,使医疗保险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降低。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并轨,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的统筹层次。

2.4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低,疾病预防意识弱

在我国现行的二元医疗保障制度下,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卫生技术人才大量涌向城市,而农村和城市的社区卫生机构则缺乏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使基层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医疗项目和医疗水平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导致部分患者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与此同时,我国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仅为城市的1/8,而农民人均占有国家社会保障投资的份额只有城镇居民的1/30[6]。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直接损害了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基本利益,有碍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此外,从医疗保障范围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都是以保大病为主,忽视了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功能,实际上放弃了承担多数人员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而城乡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普遍较弱,大多数城乡居民没有健康体检的观念,容易使小病拖成大病,进而使医疗费用大大增加,影响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3.1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是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的重要前提条件,而明确医疗保障管理责任的部门归属是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7]。主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劳动保障部门和主管新农合的卫生部门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王保真等人认为整合统一后的医保制度最终归属哪个部门管理,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科学的论证与审慎的政治决策[8]。这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多方受益为出发点,使管理部门整合后让参保人群最大程度受益。此外,需要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经办管理资源,统一城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现医疗保险归口管理,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为顺利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展创造条件。

3.2加强经办队伍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平台

面对数目庞大的服务人群,城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需要建设业务精良、高效率的管理队伍,以确保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的稳步推进。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各级财政应尽快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机构定期组织队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从而全面提升队伍的素质,以适应范围更广、需求多样化、任务繁重的管理服务要求。从统筹城乡医疗保障试点地区来看,各地对建设信息网络平台非常重视。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保障[9]。因此,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信息标准和操作软件,实现城乡网络系统整合,为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提供技术保障。

3.3提高统筹层次,保障基金可持续发展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需要统筹层次尤其是新农合统筹层次的逐步提高。一方面应遵循大数法则,逐渐提高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基金的规模,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稳健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保障基金列账核算、封闭运行,避免“穷帮富”现象的出现。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将有利于降低基金的管理成本,同时为进城务工人员医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3.4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7

城乡分割,制度衔接困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现代社会城乡之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间的界限已经相当模糊,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二元化,明显与现存的城乡经济发展现状不符。这种医疗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现状的不符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农民工异地医疗保险问题,城乡医疗保险之间的转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水平提高,甚至已经开始展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二、统筹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保障立法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利制度,其本身的发展需要政府强力机构的介入,以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形式,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所以政府加大投入是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必然要完善、提高的,具体而言国家应该加大资金的补助力度,补齐城乡医疗保障的资金缺口,同时应该合理分配城乡之间的补助资金分配,保证城乡医疗保险的公平。同时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完善以后,为了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贯彻实行,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为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法律保障和执行标准。

2.统一管理机构,提高经办能力

在当前我国城乡经济融合性逐渐提高的实际情况下,鉴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在筹资、补偿、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方向的相似性,应该将两家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合并,在其基础上形成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一管理体系。站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整体角度,实现医疗保障的统一筹款、统一补偿、统一医疗服务,管理机构的统一不仅能够极大降低医疗保障的成本,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医疗保障机构的经办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3.实现城乡衔接,设置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现行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基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性制定的,这在一定时期内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区别已经不再明显,城乡二元制的优势已经难以发挥,而且城乡二元制的医疗保障制度更形成了以人群、职业、身份为标准的二元制医疗保障实际,阻碍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因此,打破城乡衔接,设置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成为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当务之急。

城乡医疗一体化篇8

部分城市开展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先期探索

整合后,医疗保险制度层次有高有低,以统筹层次、制度框架内医疗保险种类为出发点,将制度整合方式归纳为以下两类。

1三合一大统一模式

2008年,东莞市率先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三项制度整合为一。制度设计打破户籍、身份、就业与非就业限制,改变了城乡割裂状态,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无缝对接[4]。整合后,医疗保险制度呈现出“筹资规模统一、缴费渠道多元、医保待遇一致”的特征。筹资比例统一为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达80%以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20万元。东莞市以“循序渐进、小步快走”的方式较快地实现了农村与城市医保制度一体化,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金共济能力增强,并充分顺应了参保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表2是根据《关于建立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通知》(东府[2008]51号)、《关于调整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结构及标准的通知》(东社保[2009]86号)、《关于调整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的通知》(2011年7月4日)等相关文件整理。

2二合一渐进模式

2009年,天津市将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共同构成了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框架。从有利于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天津市将两项基金并网结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管理。考虑到城乡的现实差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划为三档,参保者按选择的档次享受对应的报销待遇(详见表3)。天津在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时,按照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根据财政状况、用人单位和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确定不同筹资标准。从参保群体来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群体是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企业(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群体是具有本市户籍或学籍的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以及未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两个险种间自由选择。筹资渠道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单位、个人共同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财政补贴共同承担。待遇支付方面,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均可享受门(急)诊、住院的医保待遇,但统筹基金的支付标准有所差别,职工医保参保者待遇支付水平普遍高于城乡居民医保(详见表4)。无论是东莞的三合一大统一模式,还是天津的二合一渐进模式,都是在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原有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具有示范意义。

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及建议

1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较可知,两者的制度设计同为政府推动、财政补助、个人自愿参保,待遇水平则主要以“保基本”为主,这就为制度衔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有鉴于此,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先行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设定其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途径,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的优选之路。

2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

国家应尽快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城乡统筹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主体、实施步骤等方面予以明确。制度设计以保障的公平性、有效性为出发点,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逐步缩小城乡间的保障差距。各级政府在制度整合时要充分考虑参保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统筹步子可以迈得大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则不宜一步到位、一刀切。特别是有的地区,制度框架下存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农民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新农合医保等多个险种,在设计新制度时更要深入研究、缜密设计、综合平衡、稳妥推进,使统筹后的医疗保险制度易衔接、可持续。

(2)建立公平、动态的筹资机制

筹资的统筹衔接是制度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整合后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仍应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原则。首先要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缴费标准加以科学测算,制度对接时的缴费标准就低不就高,不额外增加参保者的经济负担。其次要建立“政府主导、稳步增长、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加大补助力度。根据基金运行情况稳步提高基金筹集水平,合理分担基金筹资比例,避免超出财政支付能力陷入严重的发展困境,出现发达国家的“福利化”问题[6]。

(3)优化支付方式,合理确定待遇水平

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的不平等,实现“病有所医”。当前参保人群的医疗需求进一步释放,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增高,基金运行的风险点日益增多。因此,要结合筹资水平合理确定给付标准,响应“新医改”要求,优化制度结构,使整合后的待遇标准就高不就低。探索与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合作,建立多途径的补偿方式;进行总额预付改革,增强医保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开展门诊统筹,引导参保人员“小病进社区”,多管齐下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保待遇。

(4)理顺管理体制,整合信息资源

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发展必然要求理顺经办管理体制。建议把经办管理统一归口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避免政出多门,提高经办效率。在信息整合中,建议以相对成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为依托,对新农合的参保信息进行移植,并将信息化管理从城镇延伸到乡、镇、村,实现数据实时交换与资源共享。统一发行社会保障卡,为参保者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

上一篇: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 下一篇:包装优化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