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1 06:18:54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1

按照市防汛指挥部《关于转发国家防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5月4—17日,由区国土资源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组成的防汛检查组对全区6个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了大检查,检查组按照市防汛指挥部防汛检查内容及区政府领导的要求,对各乡镇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实地查看,并通过查资料、听情况介绍等方式对各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情况

㈠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能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了以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到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㈡全面落实预案,充分做好应抢险准备

1、科学的预案是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省、市、区地质灾害工作精神和要求,确保全区地质灾害预案周密、细致、科学,各乡(镇)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了精心部署,落实责任,加强巡查。同时,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宣传力度,坚持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宣传到矿山企业及村、组、户,让每户农户都能明白报警方式和撤离路线,一旦出现险情,能有序撤离。

2、为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乡(镇)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对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职责和应筹备的抢险物资,做到有备无患,各矿山企业、村、组也相应成立了抢险救灾应急分队,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㈢强化责任,群测群防

1、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了乡(镇)长是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镇)长是直接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乡(镇)政府与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签订了监测工作责任书。

2、强化各级责任,实行包干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包干行政人员和技术人责任人,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㈣、确保信息畅通,预报准确

1、畅通信息,坚持将天气、领导要求传达到每一个点,通过省市气象部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坚持科学预测,加强对阶段性雨情预测和灾害性天气的预告,确保在灾害来临之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乡(镇)政府、各矿山、企业、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防汛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值班责任人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

通过检查,区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全面落实,目前尚未发现隐患。

二、检查组工作要求

检查组对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㈠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㈡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工作的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和解决。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2

一、地质灾害概念及防治原则

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防洪法律、法规对洪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二、全县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县总降雨量与往年相比略偏低,因6月份境内持续降雨时间较长,新河镇尹家榨新发机耕路侧面、杜村乡长垅村东坑组两处发生滑坡险情,由于处理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其它新发生的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10多起,均发生在无人居住山区和交通路段,未对村镇居民和社会公共设施造成大的影响。根据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结合我县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演变等特点,今年我县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次,随着城乡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频率不断加大,要加强重视。另外,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仍需要严加防范。

三、预防监测重点

我地处皖南山区,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通过汛前排查,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0处,其中重点地质灾害点18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注意收集气象预报信息,重点做好以下区域、地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及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重点防范区域为:崩塌、滑坡、采空塌陷、泥石流重点防治区域。分布于我县的西北部、中部,即新河镇老山村、河口村、春风村、乌龙村、洪山村;蓉城镇北部(含县城区)、东部及西部、朱备镇南部、陵阳镇西部及中部、庙前镇北部;杨田镇下东堡村、上东堡村;新河镇黄檀村、万春村、安山村;木镇镇永胜村、石台村、黄山村;乔木乡官塘村、凌塘村、东源村、金山村,面积314.30平方公里。

(2)重点防灾地段是:我县境内铜九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G318国道及S103省道及所有县乡公路沿线,包括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以及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山区公路,尤其是新建乡村公路沿线,工程建设强度大、边坡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区斜坡。朱备旅游景区、陵阳南阳神仙洞省级旅游风景区等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内险要地貌处,洪山硫铁矿塌陷区以及离弃和生产矿山高陡边坡处。

(3)地址灾害隐患点:我县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其中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县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见附表)。

(4)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5-9月份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点防范期。集中雨或长时间连续阴雨时段及其过后2-3天内是重点防范时段。台风活动等其它极端异常天气时期,属动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及措施

(1)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并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县国土部门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有关乡镇和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重点防范期间,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落实预防措施,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落实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各乡镇要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及监测人员,签订责任书,安排受威胁单位和个人负责具体监测工作,做好群测群防记录。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强化汛期定期监测和重点时段监测,汛期每2天监测一次,平常每5天监测一次,重点时段每天监测一次或多次,发现险情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县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继续执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制度,加强指导配合和督促检查,协助落实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做好预警、防范、灾害应急处理工作。

县气象部门要与县国土部门密切合作,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通知给有关乡镇和部门。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对重点防范区段和隐患点开展汛前调查、巡查,对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废弃及生产矿山采空区、水利设施开展实地检查,及时处置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要在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隐患点应急撤离路线,向每一户受威胁的群众发放群测群防“明白卡”。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的区域或地段,及时划定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事发地政府或基层群众组织要根据实地灾情,及时组织受灾害威胁的居民及其他人员转移,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灾害发生时,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上报,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

(4)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结合当地财力,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本级政府负责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

(5)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要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6)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要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气象日等节日,组织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地质灾害自测自救的能力。要加强乡镇、村组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能力和水平。县交通运输、公路部门分别负责县、乡道路及国省道公路地质灾害宣传贯彻工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矿山安全生产中地质灾害宣传贯彻工作。县教育部门要联系实际,在山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7)加大地质灾害搬迁治理力度。杜村乡要加大对西河村、五阳村两个搬迁点上剩余14户未搬迁居民的避让搬迁和旧房拆除力度,陵阳镇要继续实施对长圲组公路滑塌灾害点的避让搬迁工程,确保12月底前完成市、县下达的地质灾害搬迁安置任务并通过检查验收。各乡镇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实施应急排险,消除隐患;对汛前尚未完成搬迁治理任务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各乡镇必须制定应急预案,采取过渡安置措施,坚决将危险点上的群众撤离危险区,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8)抓好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乡镇要在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要根据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及应急抢险队伍,备足应急抢险物资,适时组织重点地质灾害点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及救灾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级、分部门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切实加强对重点防治区、重点防灾地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及应急调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在汛期特别是极端天气要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准确及时。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3

一、近几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山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2002年以来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40起,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百万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崩塌(其中泥石流4起山体滑坡17起和崩塌19起)。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多为汛期,2002年以来1-5月份9起,6-9月份30起,10-12月份1起。今年3月份,我县连续发生2起滑坡和2起道路崩塌。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要完成2006年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扫尾和验收工作。二是要完成宏村镇双联上东坑和民主排林、西递镇艾丰林川、柯村乡柯村郑家坞、美溪乡美坑村、洪星乡大星公路6个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工作。三是对其他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有效监测,预防发生地质灾害。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县工程建设比较多,特别是切坡扩建、新建公路及农村依山切坡建房后留下的高陡边坡成为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隐患新增点,无疑加大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

二、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根据2002年《安徽省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显示,我县境内共有213处大小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柯村、美溪、洪星、宏潭4个乡和宏村镇大部分,总面积为532.79km2。该区域内已发生或潜在的灾害点共有122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7.3%,其中滑坡81处、崩塌25处、泥石流16处,柯村乡郑家坞泥石流、美溪乡美坑泥石流、洪星乡大星公路崩塌、宏村镇晓源韩后山滑坡、宏村镇金家岭坪土太滑坡、宏村镇星光村木坑滑坡、宏村镇民主排林滑坡和宏村镇双联上东坑滑坡被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宏儒公路滑坡被列入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西递镇、渔亭镇和碧阳镇一部分(原西武乡),面积为176.48km2。该区已发生或潜在的灾害点共41处,占灾害点总数的19.2%,其中滑坡26处,崩塌15处,西递镇林川滑坡被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

(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该区包括碧阳镇大部分和宏村镇一部分(原龙江乡),总面积137.73km2。区内已发生或潜在的灾害点共有50处,占灾害点总数的23.5%,其中滑坡38处、崩塌12处。

三、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预测

(一)2007年降雨趋势

预计:2007年汛期降水量比往常历史均值略偏少,但比前两年偏多,总降雨量为930-980毫米(历史均值1027毫米),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量约为206-310毫米(历史均值365毫米)。梅雨期内有暴雨或大暴雨及短时内涝发生,出梅过后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5-9月降水预报(单位:毫米)

月份

项目5月6月7月8月9月总量

预报值24035018012080970

趋势正常偏多偏少偏少偏少正常偏少

平均值249340219133851027

(二)2007年地质灾害预测趋势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近几年发生地质灾害的基本规律及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测,2007年地质灾害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如下:

1.山区农村重要地段:宏村镇晓源村韩后山、民主村排林、金家岭村坪土太、双联村上东坑及西递镇的艾丰村林川的山体滑坡,柯村乡柯村郑家坞、美溪乡美坑村的泥石流。另外,山区农民切坡建房边陡坡极易在3-5月份发生小规模崩塌和山体滑坡,5-9月份若遇暴雨和长时间降雨发生大规模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2.交通道路重要地段:S218线公路、黟七公路、宏儒公路、柯美公路、宏美公路等,在汛期内将会发生规模不等的山体崩塌和滑坡,其中宏儒公路和黟七公路改道路段可能将发生较大规模的灾害。

3.各工程建设点和水利设施:由于工程项目活动频繁、地面植被及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及建设时堆放的废渣等因素,极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灾害。

四、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体现“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落实到各个具体的灾害隐患点则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如何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开展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县政府已调整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重大问题处置和救灾抢险指挥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和部门负责的原则,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县国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做好地质灾害点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在用地预审、报批和供地环节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加强对现有灾害隐患的监管管理,严禁在滑坡体上新建住房、开荒耕作。

县建设部门要按照标准,补充和完善总体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内容,审批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用地条件,按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并依法强化工程勘察、施工的监督管理。

县交通、公路部门要编制部门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负责指导、协调、监督交通干线特别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灾预案编制和实施,做好防灾抢险人员、防灾物质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负责因公路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

县水利部门要编制部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境内河道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灾预案编制和实施,加强对水库、堤坝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库岸和附属设施的监控和防御工作;督促小水电建设项目业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县旅游部门负责编制旅游区(点)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在游览时间、游览路线和游览景点选择上,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以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县教育部门要编制部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负责中小学校师生地质灾害防治的培训、指导。

县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防治专项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

县发改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计划的审批,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生态建设规划,对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应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从源头上预防或减轻地质灾害的破坏。

县林业部门负责加强对林地因水土流失而引发地质灾害地段的植被保护和管理,并指导和督促林地权属单位制定生物治理,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县卫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组织医疗救援队抢救伤员和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县气象部门在制定气象发展规划中,应包含地质灾害气象监测警报。

县环保部门在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中,应包含地质灾害防治内容,在抢险救灾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预防可能发生环境二次污染;各矿山企业主管单位负责编制因生产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按照预案指导、监督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二)加强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我县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农村,农民将是灾害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心应放在农村,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的普及灾害防灾和减灾知识,提高全面的防灾避灾意识。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加强灾害点的监测工作,完善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各项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实行全天候监测,监测责任人要落实到位并担负起责任,各乡镇政府要将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五、临灾和灾后应急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突发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前兆或灾害,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照《关于印发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政办秘〔2007〕14号)要求组织救灾,并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预定的报警、疏散、避灾、应急抢险方案实施,果断作出应急处理,并立即上报县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应在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分析灾害发展趋势,果断采取措施,防止灾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凡已发生的灾害点,都要有专题调查报告,报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灾后,要积极组织和领导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同时,对灾害应作出防治相应对策,该搬迁的,坚决搬迁,该实施工程治理的,必须筹措资金予以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范围及防范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防治实行属地管理和责任归口管理,即灾害点有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灾害点虽没有主管部门,但属人为诱发或有受益人的,由诱发者或受益人负责;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

(一)县建设局

责任范围: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县中心城区、建制镇新区(新村)。

防范措施:

1.编制部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中心城区、建制镇新区(新村)项目规划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4.检查在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指导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二)县交通局、公路分局

责任范围:全县境内省道、县道、乡(村)公路沿线。

重点监测灾害点:S218线、宏儒线、黟七线(重点为改线路段)、柯美线、宏美线等公路沿线。

防范措施:

1.完成洪星乡大星公路崩塌年度治理任务;

2.完成年度宏儒公路(黟县段)工程治理调查核实和工程勘查、设计,为明年治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做好黟七公路改线路段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4.编制部门地质防灾预案;

5.加强监测,注意观测坡体形态变形及植被变化情况。

(三)县水利局

责任范围:全县境内的水库、山塘、小水电站、河岸边坡和堤坝。

防范措施:

1.编制部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积极配合做好地质灾害勘查工作。

(四)县教育局

责任范围:全县境内中、小学校。

防范措施:

1.组织学校开展和普及地质灾害预防知识;

2.编制部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五)县旅委

责任范围:全县旅游区(点)

防范措施:

1.组织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

2.编制旅游区(点)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六)宏村镇人民政府

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重点监测灾害点:晓源韩后山、金家岭坪土太、民主排林、双联上东坑等山体滑坡。

防范措施:

1.完成2006年度晓源韩后山、金家岭村坪土太灾害点群众撤离搬迁、老房拆除扫尾工作,做好灾害点验收工作;

2.完成本年度民主排林、双联上东坑灾害点避让搬迁治理任务;

3.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4.加强汛期值班、灾害点监测;

5.保护植被,退耕还林。

(七)西递镇人民政府

对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重点监测灾害点:艾丰林川山体滑坡。

防范措施:

1.完成艾丰林川灾害点治理任务;

2.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3.加强汛期值班及动态监测;

4.保护植被,退耕还林。

(八)美溪乡人民政府

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重点监测灾害点:美坑村的泥石流。

防范措施:

1.完成美坑泥石流工程治理任务;

2.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3.加强汛期值班和动态监测;

4.保护植被,退耕还林。

(九)洪星乡人民政府

对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重点监测灾害点:大星村道路崩塌。

防范措施:

1.协助交通局完成大星公路崩塌工程治理任务;

2.编制地质灾害防灾方案;

3.加强汛期值班和动态监测;

4.保护植被,退耕还林。

(十)柯村乡人民政府

对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重点监测点:柯村郑家坞泥石流。

防范措施:

1.完成柯村郑家坞泥石流工程治理任务;

2.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3.加强汛期值班和动态监测;

4.保护植被,退耕还林。

(十一)宏潭乡人民政府

对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重点监测灾害点:佘溪村的泥石流。

防范措施:

1.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加强汛期值班和动态监测;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4

一、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县地处西部高山峡谷区,境内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势险峻,地层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降雨集中,属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地区,是我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重点县之一。地质灾害涉及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具有点多、面广、灾种齐全、规模大、爆发频率高和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为此,国家、省、州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地质环境监测站和成矿所分别于2003年、2005年前后两次对我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区划工作。2014年“11.22”康定地震后,我县邀请专家对本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详细补充区划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全县共有地灾隐患点为731处,受威胁人口达41000多人。

(二)地质灾害危害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全县共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25起(其中崩塌11起,滑坡5起,泥石流9起),小规模地质灾害176起。由于应急体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和撤离避让及时,我县成功实现章谷镇磨子沟村老党校堡堡滑坡、索断桥危岩崩塌、东谷乡二卡子泥石流、半扇门乡火龙沟泥石流6起重大地质灾害临灾或提前避险,成功避险2700余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特别是东谷乡“8.9”特大泥石流发生前及时准确判断险情,果断组织1521人迅速撤离,成功实现直接受威胁的651人无一人伤亡。受到中央、省、州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赏。

二、2015年气象气候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一)气候总趋势预计年平均气温正常。其中,今年冬季正常;明年春季正常;夏季正常略偏低;秋季正常略偏高。年总降水量正常。其中,今年冬季偏少,明年春季偏多,夏季正常,秋季偏少,今冬明春林区和草原高火险天气频繁。明年春季有春旱,盛夏有伏旱,雨季始终期正常,汛期有洪涝。初夏及初秋有连阴雨。另外,5~9月冰雹、雷电及短时强降水天气频繁。

(二)主要灾害性天气趋势预测1.高火险天气:12月中旬和下旬、1月上旬和下旬、2月前半月、3月上旬、4月上旬后期~中旬前期林区和草原,分别有易着火、蔓延的高火险天气出现。2.干旱:春季(3~4月)有轻~中度春旱;盛夏(7~8月)有轻度伏旱。春旱接近常年,较2013年偏轻;伏旱较常年和2013年略偏重。3.雨季开始期:在5月下旬,与多年平均开始期相比较正常。4.暴雨洪涝:汛期暴雨、洪涝总次数较常年略偏多,与2013年接近。有重涝。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有较明显的暴雨、洪涝天气过程出现。5.初夏及初秋连阴雨:5月下旬、6月中旬~下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分别有连阴雨。6.雨季结束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与多年平均结束期相比较正常。

三、对策建议

1.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建议有关部门提前安排部署好防火灭火工作,在“防”字上狠下功夫,尽力避免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2.牧区及畜牧部门要备足牧民防寒保暖物资及牲畜越冬度春的饲料和防治疫病的药物,严防可能出现的雪灾、冻害。

3.交通运输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冬春季要注意预防降雪、道路积雪和结冰,夏季要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汛期以暴雨、洪涝及短时强降水为主的灾害性天气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塌方及滑坡等灾害,且此类灾害局地性和突发性都很强,防御难度很大,建议一定要将此作为重点加以防范,同时要充分应用近年来的成功经验,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5.2014年干旱、冰雹、雷暴和霜冻也时有发生,建议采取人工增雨抗旱、人工防雹消雹和科学的防雷电、防霜冻技术,最大限度减轻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期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的影响十分明显,除一些小规模的崩塌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时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外,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汛期(5~10月)。每年汛期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有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大,尤其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率明显增大,并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因此全县地质灾害的防范以汛期(5~10月)作为重点防范期。

(二)重点防范区域水电开发区、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矿山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区域。

(三)重点防范对象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各乡镇,特别是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人口集中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

(四)重点防范灾种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强、成灾快、防范难度大、危害性大的灾种。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成立机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机构和领导是关键。为更好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明确防治责任,确保领导有力,特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级各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重要地质灾害专人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在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预算,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各部门和各乡镇要进一步细化预案,完善“两卡”发放。

(三)加强宣传,健全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和避让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自觉性。健全县、乡(镇)、村、组、监测人五级群测群防体系,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时,监测方法得当,组织避险措施得力,险情信息反馈及时。

(四)完善制度,增强应急反映能力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险情巡视制和灾情速报制。各乡镇、各部门、企业要落实主要领导带班,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的单位、乡(镇)、村社要安排专人值班,对危险点要设立警示标志,切实加强监测,特别是危及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要及时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

(五)严格实行汛期值班制汛期值班从4月15开始,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办与县防汛办实行汛期联合值班制,总带班领导为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龙德育。联合值班充分利用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省、州、县气象台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成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等工作。

(六)落实措施,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凡在地质灾害危险区,严禁进行采矿、伐木、采石、取土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坚持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加大对人为诱发地质灾害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止一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七)配合协作,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国土资源、气象、水利、救灾、交通等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职责,切实做好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互通情报,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根据灾情规模、类型、性质、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作好防治工程设计,搞好排水、支档、排导、清淤工程治理,确保安全渡汛。

六、工作职责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战线长,各相关部门要在上级防灾指挥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县防灾工作的实际、部门工作职责和中央、省、州关于对防灾抢险工作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及时对地质灾害险情进行预报预警,对地质灾害灾情有效处置,确保防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预案对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一)县级联系乡领导及联系单位职责联系乡领导及联系单位必须在汛期前督促联系乡镇,做好预案编制、两卡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汛期值班等有关工作;在灾情发生后,要指导乡镇做好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等工作。

(二)县级机关职责县委宣传部:把握抢险救灾应急宣传工作导向;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新闻宣传部门做好有关宣传工作。政府办:加强领导,负责协调各单位,组织抢险救灾,后勤保障工作等。水电开发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水电开发企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督促和落实。发改局和安监局:重点做好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教育局:重点做好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安局:及时组织力量,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做好灾区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民政局:积极组织、检查、监督各类救灾物资的到位、使用情况,一旦发生灾情,立即赶赴灾区调查,上报灾情,并及时组织救灾,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监督使用,确保灾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国土局:加强全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编制,检查、督促各乡镇对防灾预案、防灾责任人及监测责任人的落实情况;协同各相关单位,共同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负责收集地质灾害相关资料,如发生险情,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组织抢险救灾。住建局:重点做好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工作。交通局:重点做好公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应做好交通要道的监测,出现险情及时通报,同时主动全力抢护,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对防汛抢险物资要优先抢运不得延误,水毁公路要采取措施尽快修复。水务局:重点做好河道、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对影响行洪安全的河道进行清障,加强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因地质灾害堵塞河道,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洪抢险,防止洪水灾情的出现。农牧科技局:若出现灾情,及时统计土地损失情况,加强灾后重建,组织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尽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林业局:按国家有关政策,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滥砍滥伐,加强退耕还林的检查。加强灾后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卫计局:成立医疗救治小分队,充分储备必备药品,一旦发生灾情,应立即赶赴现场救治受灾群众,并做必要的灾区防疫工作。扶贫移民局:要重点做好移民迁建区、移民迁建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气象局:加强雨情监测,及时分析,预测中长期天气发展趋势,做好中、长期气象预测预报,及时提供暴雨、较大强度的持续降雨资料,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人武部和武警中队:做好各类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要按照防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充分发挥抗灾抢险的主力军作用。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双向互动机制,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快速反应,实现防灾信息与部门工作间的充分衔接,以确保防灾效益最大化。

(三)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职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事各类生产和建设活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诱发地质灾害。对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活动,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不因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应禁止开采、伐木、削坡、取石、取土、堆放渣石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在危险区边界应设立警示标记。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将弃渣、弃土、弃石及时清运,不得随意沿沟沿坡堆放,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或矿山开采等诱发的地质灾害,实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

(四)各乡镇职责1.落实监测责任人加强预警预报各乡镇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要划分出危险区、较危险区、较稳定区,圈出重点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区,在汛期对本乡(镇)危险区、较危险区进行重点监测,对辖区内所有灾害点进行监测,设立监测点,落实专人负责,并签定监测责任书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尤其是包村干部要掌握地质灾害点的分布、类型、规模、活动周期、成因及主要诱发因素,并对其活动趋势、危险程度做出初步评价、预测,监测人员应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监测记录,定期向乡(镇)政府汇报,发现险情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乡(镇)政府在收到天气预报信息时,应及时传达到各灾害点,做好防灾准备。2.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落实责任坚决落实地质灾害防灾的各项制度。认真落实了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汛期,乡(镇)、村、组、监测人四级均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要保持24小时畅通,确保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3.加强宣传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各乡(镇)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常识的宣传,结合地质灾害宣传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的普及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灾、识灾、避灾的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切实落实报警、抢险人员和受灾人员的疏散工作。进一步落实预警信号及撤离路线,将预警信号、抢险措施、避险疏散路线等地质灾害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要让村民明白卡内基本内容,确保避险疏散措施及路线简便可行,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若出现险情,应及时向上级反映,请求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技术指导,确定地质灾害险情发展趋势及危害性,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更好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4.完善机构组织做好抢险救援安置当前全县各乡(镇)、村及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防灾机构、组织建立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县地质灾害严重,一旦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安置工作难度极大,各乡(镇)可视其具体情况,在民政部门的协助下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

七、责任追究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力度。各乡(镇)及相关单位、部门如果出现以下行为,将严格追究责任:

(一)“漏测漏报”、责任人员不落实、险情或灾情出现后反应不迅速等,工作不得力的;

(二)未按照规定和时限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县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措施、履行有关义务的;

(三)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或者擅自地质灾害预报的;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五)县级联系领导和联系单位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和发生后督促和协调指导不力,造成危害的。县委、县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对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并对值班制度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开展等情况进行适时通报。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5

县位于 省东南部。全县面积3726.5平方公里,人口25.5万,耕地41.3万亩。区域内属于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840毫米,径流深400毫米。全年降雨的70%集中在 月份,尤其 月下旬至 月上旬的台风,大多带来大暴雨天气,气象、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径流很快形成,导致山洪爆发,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引发次生灾害。

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段性、地域性和突发性,同降雨、地下水、地质条件及采矿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连绵细雨易于诱发崩塌、滑坡;暴雨或连续降雨易于诱发泥石流。

(一)山体滑坡、崩塌的重点地区为:各乡镇露天开采矿石场; 铜镍矿开采崩落区。

(二)泥石流重点地区流经快大镇流经大安镇的 河,通快一级路弯弯川段。

(三)矿区地面塌陷重点地区: 乡煤矿区、 铁矿塌陷区。

(四)矿山尾矿坝重点区为 公司 岔、 尾矿坝, 尾矿坝, 矿尾矿坝, 铁矿尾矿坝, 矿业尾矿坝、尾矿堆。

(五)废渣堆放场重点区各矿山的废石堆、盗采矿石点形成的废石堆、 县化工总司废渣堆放场,这些是产生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

(六)重点村屯 县哈各水库和矿山尾矿坝下的村屯居民。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防汛机构中,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主要职责,明确分工及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指导灾害易发地的乡镇、村(屯)学校以及厂矿、企业等具体的灾害防御和灾民转移安置方案,明确防汛救灾工作的责任人和灾民转移安置路线、地点;对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舍、居民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要立即转移疏散等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对全县15个乡镇及矿山企业的相关灾害点进行彻底清查,对各乡镇主要领导、人员,各相关部门人员已进行培训。各乡镇要及时建立以主要领导和受训人员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以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原则

对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城镇或重大工程、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防的同时,应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治理;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应以监测预防和居民搬迁避让为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部门要组织力量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屯搞好群防群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对已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应安排监测责任人,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村民手中,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加强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所辖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和影响程度作出预警,使政府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布署防灾工作。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本单位、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认真编制防灾预案,汛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和重点地段的地质灾害进行一次检查,对重点地段危险性作出判断,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制定应急防范措施,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抢险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运输车辆和抢险设备,并把防灾任务落实到基层单位、村屯和责任人。

2.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认真执行专业部门与群众预防相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要在汛期之前将防灾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明白卡一式三份,加盖乡镇公章,受灾害威胁群众一份,乡镇政府留存一份,报国土资源局一份)

3.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害快报制度。汛期到来以前,矿山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度汛方案,对重点地区加强监测工作,暴雨天气组织人员巡查值班,加强防范,发现险情征兆,按规定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也可越级上报。接到报告后组织力量及时赶赴现场调查,采取必要应急措施。

4.各乡镇要在汛期到来之前对辖区内中小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校舍及时上报。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制

地质灾害威胁的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公共安全,是关系到一方平安、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各乡镇区、各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行政首长负总责,坚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乡、村、组干部联户承包”的群测群防灾害防范体系。各乡镇区要早安排、早准备、早行动,做到情况清楚,措施有力。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和一名干部具体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名单于3月20日前报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县矿管局〉),按照全县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周密安排,明确责任,任务到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领导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责任事件,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区要迅速行动,提前进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态,加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进一步落实各项制度和防范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开展险情排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县矿管局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各乡镇区要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一次全面险情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已登记造册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各乡镇区要进一步落实好监测防治责任和具体责任人,填好“明白卡”并及时发放到居民手中。对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特别是在土质较松散层切坡建房的隐患点,各乡镇区要按要求填写《地质灾害隐患报告表》,于3月20日之前报送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同时,要采取果断的防范措施,制定具体防、避灾预案,排除隐患,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隐患未排除之前,必须落实专人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

(二)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

一要加强值班值守。各乡镇区要安排好汛期值班,向群众公布值班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到岗到位,不得擅离职守,并确保通讯畅通(值班人员的名单和联络电话于3月20日前分别报送至县政府应急办公室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二要加强巡查。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区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尤其要加密对傍山切坡建房和铁路、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好应急调查、险情灾情速报和抢险救灾工作,指导当地群众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防灾避灾。三要强化应急救援。各乡镇区要加强与防汛、矿管、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出现险情,应立即通知群众转移,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必须立即派员应急处理,并在1小时之内将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应急办公室(电话:)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三)及时总结报送工作情况。

各乡镇区及相关单位要及时书面报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情况,尤其要总结经验教训,宣传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

三、加强宣传,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7

近年来,安化县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全县防汛抗灾的重中之重,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治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连续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目标,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示范县。

实行群测群防,落实工作责任

在完成“十有县”创建的基础上,安化县全面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管理,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安化县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土、安监、水利、交通、住建、民政及乡镇政府等15个责任主体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防灾责任制度、预案制度、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等9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地质灾害处置程序、明白卡填发、隐患点台账等6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镇领导、联村干部,国土所人员、群测群防员包地质灾害点的“四包一”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国土资源所分别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县国土资源局行文聘请全县176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颁发聘书,层层落实责任,构建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安排和整合资金5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的宣传培训、预警体系建设、搬迁治理等工作。

加强宣传演练,提高防灾意识

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纪念日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近年共编制和发放《地质灾害暴雨预警及应急响应知识手册》5000本,宣传挂图2000幅;在安化电视台开辟专栏,每年集中2个月时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系列报道;在《益阳日报》和《安化作家报》上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版,赠送给全县各行政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和人民群众;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对全县群防群测员、乡村干部及中小学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活动,全体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国土资源所长、水管站长、山洪地质灾害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观摩,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群众、学生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演练。近年来,全县组织千人以上规模演练3次,各乡镇、村组织演练80多次。每次演练实况统一录像,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监测预警,着力搬迁避让

一是严格巡查值守。汛前,组织专门工作组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监测分析,编制应急预案。进入汛期,县防指与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乡镇、村组干部和村组监测信息员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轮流值守。二是做实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全面推行防灾和避灾明白卡制度,对重点隐患点设置警示牌,配置滑坡报警器。建立地质灾害短信发送平台,及时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各隐患点监测人和责任人。三是及时转移避让。县防指根据气象预警及雨情汛情,正确决策启动应急响应。去年,安化县共启动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1次,三级应急响应10次,转移危险区群众8万多人次。2011年6月10日凌晨2点,安化县平口镇兴果村地质灾害点巡查人员发现山体出现异常险情,防守人员迅速敲锣预警,并挨家挨户组织群众转移,在短短的20分钟里,将13户35名群众转移完毕, 2小时40分后山体滑坡发生,4栋房屋全部被淹埋,但无1人伤亡。四是着力搬迁安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难度大,所需资金多。结合安化县实际,县委政府确定了“搬迁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方针,近年来,全县整合国土、移民、交通、水利、扶贫、电力、民政等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搬迁避险工程7个,搬迁受威胁户450户实行集中建房安置。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民生工程,关系着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如泰山。安化县将进一步完善防灾体系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工作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基础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保障措施,尽最大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8

1、为防止、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和县人民政府、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3、本预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指导原则: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保证重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年,我县虽属正常气象年份,但也发生小规模崩塌、滑坡、泥石流共计68处,倒塌房屋38间,损坏房屋95间,毁坏农田256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03万元。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矿区、乡村公路和采石场,未造成人员死亡。

一、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方案

根据近20年来全县发生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相关分析,在全县划定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3个地质灾害次易发区,其地域范围、面积、地质环境背景特征详见“大余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表”及“大余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图”。

1、西华山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易发区(A1)

2、下垄—樟斗—左拔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易发区(A2)

3、漂塘—大龙山—木梓园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易发区(A3)

4、樟东坑—石窿孜—洪水寨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易发区(A4)

5、青龙牛绳岭滑坡易发区(A5)

6、吉村—沙村崩塌、滑坡次易发区(B1)

7、池江弓里采石场崩塌、滑坡次易发区(B2)

由于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尚在进行之中,上述区划方案只是初步的、概略的,随着调查工作不断深入,将不断完善区划方案。

二、度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点防护区

(一)雨趋势预测

预计**年4—6月总雨量正常略偏少,为600—700毫米。月份分布为:4月正常,为180—220毫米;5月偏多,为260—300毫米;6月偏少,为160—180毫米。具有4、6月雨量少、5月雨量多的特点。汛期降水相对集中期将主要出现在5月上旬前期和5月下旬前期。汛期结束属正常,将出现在6月下旬中(即夏至节气后)。

(二)灾害趋势预测

根椐气象、水文部门降雨趋势预测意见,综合分析我县多年来降雨强度概率分布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位间的关系,预测我县今年汛期由降雨因素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和强度在总体上低于或接近常年水平。同时,由于汛期我县雨量偏多,有降雨集中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敏感区域(易发区)在强度降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局部地质灾害。雨期过后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旱情,将造成覆盖型岩溶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和人工采水强度增加,并可能诱发地面塌陷的发生。由于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降雨中长期预测变数很大,因此,对未被气象部门预测到的多年暴雨中心区域和多年台风入境路线区域,也应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给予关注。

预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区或地段有:西华山—荡坪—漂塘—下垅至杨眉寺断裂带,省属四矿和县属矿山采空区、废石堆、尾矿库,青龙牛绳岭、吉村、池江长江等局部地区。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全县共设置重点防护区3个,次重点防护区2个:

1、西华山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护区;

2、下垄—樟斗—左拔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护区;

3、青龙牛绳岭滑坡重点防护区;

4、吉村—沙村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护区;

5、池江弓里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护区。

重点防护区和次重点防护区的具置、范围、面积、地质环境条件特征、灾害现状、防护内容详见“大余县**年地质灾害防护区说明表”。

特别提醒:由于降雨中长期预报概率较低,各地要密切注意当地的实时天气预报,并掌握实际降雨量动态,当出现连续大雨或暴雨,未列为重点、次重点防护区的地质灾害敏感地区(易发区、次易发区)也应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和防范。

(四)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

**年全县需要加强监测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共计4处,其中危害等级为重大级的青龙牛绳岭1处、西华山矿区1处,较大级的樟斗矿区1处,一般级的吉村1处、池江1处。在地域分布上,青龙镇1处,南安镇1处,樟斗镇1处,吉村镇1处,池江镇1处。

三、防灾行动方案

(一)汛期调查与汛期应急调查

1、汛期各乡(镇)人民政府、省属矿山、县属矿山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调查,核实危险点、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

2、各乡(镇)人民政府、省属矿山、县属矿山要明确重点防护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灾责任。

3、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工作。应急调查由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进行。

(二)监测与巡回检查

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防护区段由所在乡(镇)、村负责监测工作,并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监测内容及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由工程建设部门、单位负责监测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省属矿山、县属矿山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防护区段的巡视检查工作,汛期巡检一般每天不少于2—3次,重要地区、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检。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要按照速报要求及时上报。

(三)预防、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重在预防。县地矿、国土部门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搞好农村建设用地规划,避免新建农宅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1、所有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乡(镇)人民政府要立即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并制定治理规划。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及时通知、监督建设单位进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险情预报工作。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

临界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加快或者有其他明显征兆者。

汛期地质灾害险情预报,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地矿)部门组织进行,实行重要险情实时预报、通报,一般情况每月通报一次。

3、对异变级、临界级预报点,经市国土资源(地矿)部确认进入危险阶段者,要根据地质灾害可能的规模、地域、重要性及危害性,分别由乡(镇)以上人民政府预警,并在地质灾害危险点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预警分三级:

一级预警:由市政府或省政府向社会划定危险区告示;

二级预警:由县(市、区)政府向社会划定危险区告示;

三级预警:由乡、镇政府向社会划定危险区告示。

(四)准备与避险

1、对预警点,地矿行政部门要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加强监测和防范技术指导。

2、预警点所在乡(镇)政府要立即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防灾领导小组,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制定具体的避险、抢险、救灾方案,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器材物资准备。

3、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地质灾害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出现临界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作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对临界险情不好判断的地质灾害险情,按临界险情方案运作。对灾害影响范围内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路线,军事设施、水利水电和通信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灾发地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既定方案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地矿行政部门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安全抢险救灾;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实施应急简易工程措施;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务、通信、电力、建设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交通、通信、供电等后勤急需,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

灾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按速报制度要求,向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速报灾情,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速报灾情。

四、实施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人民政府、省属矿山、县属矿山要在县政府领导下,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的具体工作。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应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为首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组织协调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地和灾区,要建立前沿防灾救灾指挥机构。

(二)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防与群防相结合。全县监测预报工作由县地矿行政部门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省属矿山、县属矿山要尽快落实本区域监测预报组织,建立工作制度和联系制度,同时根据本区域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落实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群测群防组织及其工作任务。

上一篇:弱电施工报价参考范文 下一篇:城乡医疗一体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