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范文

时间:2023-10-18 10:41:06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1

关键词: 农村饮水; 集中供水工程; 天津市

静海县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让每个人都得到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为广大农村群众和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1 农村饮水现状

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与天津市大港区为邻、东北隔独流减河与西青区相望、其余各向为河北省诸市环绕,有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流经全境,全县总面积 1 414. 9 km2,辖 16 个镇和两个乡 383 个行政村,总人口 55 万人,农村人口44. 7 万人。

全县除县城 5 个街道和周边的东五里、胡家园、下三里、大邱庄 4 个街道及县直单位饮用天津市自来水公司的水外,其他村都是以县水务局建设的集中供水厂为水源。各村铺设输水管道,各户安装水表,集中供水厂以恒压变频的方式通过臭氧消毒 24 h 全天候高压供水。

现在全县有 30 处集中供水厂,供水村庄 355个,供水人口 41. 7 万人,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全覆盖。

2 农村供水工程的发展、规划和成效2. 1 供水工程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集体找水源、挖水井。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是从土井或坑塘、沟渠内担水、拉水吃,饮水条件很差,有的水源地距村 2 ~3 km,人们的生产、生活极不便利。

70 年代凿井技术普遍推广,各村陆续打了饮水机井,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各村都有一眼深机井作为饮水水源,又相继铺设了供水管道,机井水直接入户。虽然设备简陋,但人民群众的饮水条件得到了改善。然而这些供水工程都是由各村村委会管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重建轻管现象严重,村委会拿不出资金投入其运行和管理,供水系统得不到定期的维修和保养,更谈不上更新改造。有的村机井坏了村委会拿不出钱维修,村民只能到别的村拉水,造成农村饮水条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供需矛盾日趋加大。

世纪之交连续七、八年的干旱使静海县水源严重枯竭,静海县又没有外来水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凿的机井大都是两结构井管,变径处已在深水位以上,井泵接触不到水,造成“卡脖”使机井报废。到 2001 年底,全县有近200 个村 20 多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县水利局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新打机井 156 眼,解决了这 200 个村的饮水困难。但是各村仍是各自为政,单村供水,供水工程由各村委会自主管理,水源调配仍是多头分散管理,一些供水设施报废,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水利资金的投入只能发挥出短期效益,很难使供水工程达到良性循环,发挥出长期效益。

供水工程暴露出下列几种问题: ( 1) 原有管网老化失修,锈蚀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发生。部分地区造成供水的二次污染,饮用水细菌总数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2) 配水管网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随着居民人数的增加,村庄规模不断扩大,供水管道私搭乱接,管径过细,形成“卡脖子”现象,爆管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加之老的管网缺乏必要的阀门控制,管网一处出现事故,造成全村或村庄大部分地方停水,给供水带来了直接影响。( 3)供水设施技术落后,供水耗能较大,供水成本较高。修井、修泵、维修管道所发生的费用已成为各村委会的经济包袱。( 4) 居民和企业都没有安装计量设施,全县 90% 的村庄用水不收费。居住在水源附近的住户在庭院种植花草树木,利用供水时间进行大水漫灌,或将供水出口直接通入下水道长期冲刷,不仅造成水源浪费,还使管网供水压力降低,使居住在管网末端的住户根本就见不到自来水,只能在自家的水嘴上安装自吸小水泵再次提水或到别人家担水吃,用水极不方便,增加了负担。( 5) 由于老的供水设施技术落后,耗能高,加之用水不收费或少收费,部分机井带病运行。全县 95% 以上的村庄都是限时供水,每天或隔天供水 2 ~ 3 h,居民饮水只能用罐储和水箱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面对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和农村居民饮水困难的实际,静海县水务局结合本县实际,以服务基层为宗旨,以村民饮水为中心工作,克服种种困难,派工程技术人员一方面到外地进行考察调研,另一方面深入乡镇村,通过和镇村领导座谈,了解农村居民的饮水现状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意愿,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目标要求,编制《乡镇集中供水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探索一条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模式,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

2. 2 供水工程的规划

静海县在 2006 年前建成 5 处集中供水厂,供水村庄 30 个、供水人口 10 万人。2006 年初借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入户改造的政策东风,编制了《静海县 2006—2010 年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规划》,把全县农村规划为 30 片,建 30处集中供水厂,为 355 个村庄 14 万户 41. 7 万人供水。

2. 3 供水工程的成效

目前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各乡镇村建设集中供水厂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成效显著。

2. 3. 1 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水条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天候供水,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水条件,使广大农村居民实现饮用水城市化,农村居民的宜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 3. 2 农村供水拉动内需,振兴经济集中供水工程全天候供水,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步入城市化,使洗衣机、太阳能、电热水器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为拉动内需、振兴经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创造了多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2. 3. 3 以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村长期的饮用48“福利水”的历史,提高了人们的水商品意识,由过去的 1 村 1 眼饮水机井,改变为 8 ~16 个村乃至20 个村 1 万 ~ 2 万人 1 眼饮水机井,按计量收水费。经测算全县 30 处集中供水工程的建成,每年可节约地下水 600 万 m3。

2. 3. 4 控制地面沉降 2009 年静海县的地下水水位已由 1990 年的56 m 下降到 78 m,降幅达 18 m,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等多种地质灾害。大邱庄和大丰堆、独流及静海周边是静海县三大地面沉降漏斗区,每年地面降幅 80 mm。降低地下水开采量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主要手段,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年节约地下水近 600 万 m3,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地面沉降幅度,现在全县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由 20 世 纪 末 的 5 300 万 m3降 到 2010 年 的4 400 万 m3。运西的王口、沿庄等地的地下水位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平均控制在 20 mm以内。

3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技术措施

集中供水工程是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坚持跨乡镇、远辐射、大规模方向发展。

以 1 万人规划为基数,每处水厂供水 8 ~16 个村庄不等,供水半径 3 ~6 km,在不影响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优选周围环境好、交通便利、位置适中的地段建集中供水厂,占地 2 500 ~ 4 000 m2。

以新打深机井为水源,建地上 200 m3蓄水池,以水源地为中心向供水村庄铺设 8 ~ 1 寸的优质聚丙烯供水管道,管网分级铺设到每户院墙外,配套供电设施,安装恒压变频供水系统,水源出口安装总控制阀门、总水表和远传压力表,在各村入村主干管道上安装总水表和控制阀门,在管道各分支处、胡同口或楼口安装分控制阀门和 1. 5 寸水表,每户在院外安装 6 分水表,全天候供水,按计量收费,每户终端水嘴设计压力不小于 2 kg,在蓄水池送水管网处安装臭氧消毒设备进行消毒,防止微生物超标。

供水厂管理房采用一个平面设计布置,为砖混结构平房,包括配电室、蓄水池、办公室、休息室、仓库,厂院四周建围墙和透视墙、门口安装电动无轨钛铝合金折叠门,厂区 24 h 不断岗、门口安装监视设备,确保供水安全。

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长远规划

随着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保证各集中供水厂良性运行的同时,县水务局正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引进先进的供水设备,以各村入村管道为切入点,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实现农村供水水源切换做好准备,这样不但可使长江水流入静海县农村的千家万户,也涵养了地下水资源,控制了地面沉降,更使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资源统一调配进一步增强。

5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经验和启示5. 1 经 验5. 1. 1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集中供水厂根据静海县村多偏小、村庄坐落位置相对集中的特点,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制定了《静海县实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以 1 万人规划为基数,全县共规划了 30 片集中供水厂,共涉及 41. 7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 93% ,供水半径由原来 3. 5 km 扩大到 6 km。通过建设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使供水工程步入良性循环的水利产业化管理道路。

5. 1. 2 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是,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水务局成立了工程项目部,具体推动此项工作。三是,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为保证工程质量,制定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整个工程建设推行“六制”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对工程主要设备材料在市水务局有关处室和县纪检监察部门及项目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采购。通过公开招标严格选择施工队伍,严把工程建设的质量关。五是,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按照《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设立了工程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从项目建设开始,就跟踪审计,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5. 1. 3 积极筹措工程建设资金

做好资金筹措是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前提,在资金筹措上的难点是县匹配资金和乡村自筹资金的落实。在县财力自筹有困难的情况下,县匹配资金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由水务局还本,政府贴息; 乡村自筹部分,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自愿筹资筹劳,以建设村庄承担管道沟的开挖与回填、负责实施水表井和闸阀井的砌筑作为以劳抵资。

5. 1. 4 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为经营好农村集中供水厂,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静海县水务局成立了农村自来水管理站,该站为局属科级事业单位,负责目前各个供水厂的日常管理工作。供水厂实行企业化经营与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由农村自来水管理站与承包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承包经营者每年向自来水管理站上缴折旧费和管理费后,剩余部分用于电费、维修费、人员工资、管理费等支出。供水价格按照成本核算、合理收益的原则,采取农村听证会的形式,通过听证再由县物价局对供水价格进行核定,报县政府批准执行。

具体水价标准为: 居民生活用水 2. 20 元/m3,养殖专业户用水 2. 50 元/m3,机关事业单位用水3. 10 元 / m3,工业、交通、商业、金融、建筑用水3. 60 元 / m3,宾馆娱乐业用水 4. 60 元/m3,特种行业用水 6. 80 元/m3。

随着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务局正在探索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与规模较大供水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农村集中供水向市场化、集团化发展的步伐。

5. 1. 5 严格界定供水设施的产权水厂建成后,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产权,具体管理办法是: 从水厂到居民胡同口的供水设施的产权归水务局所有,水务局负责其日常的维修及管理; 胡同口以下的供水设施的产权归村或用水户所有,相关发生的管理和维修费用由产权所有者负责承担。这样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既有利于供水设施的维修和管理,又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壮大了水利行业的自身产业,新增水利固定资产将达到 2 亿元。

5. 2 启 示

水利工作与民计民生密切相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既合理开发了地下水资源,又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饮水安全和供水保证。因此,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5. 2. 1 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农村供水从过去的每天限时供水改为全天 24 h 供水,水压、供水时间得到保证,不仅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洗衣机、热水器、太阳能等得到广泛应用,拉动了内需,振兴了经济,活跃了农村市场,推动了乡村小城镇住宅楼建设,使农村生存环境、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5. 2. 2 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跳出水利抓水利、实现水务一体化的基础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抓好农村集中供水建设,能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是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运营,我们基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全县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路子,初步建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5. 2. 3 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是农村饮水方式的一次变革实施农村生活用水从“福利水”向商品水的转变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要通过宣传发动,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结合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讲明工程建设的意义和好处,转变农民传统的用水观念,调动各建设村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2

关键词:农村饮水;现状;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V7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75

1 概况

1.1 供水类型

迁安市共有534个行政村,据水利年报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安装自来水村为459个(含4个集中供水点),占农村总数的86%,其余75个村为户内自备井供水。

农村供水基本情况:

城区供水工程。全市有42个行政村纳入了市政供水官网。市政供水工程全天候供水,有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化验水源水质,水质符合国家卫生饮用水标准。

联村和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全市建有2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即沙河驿镇联村供水工程(1个村)和彭店子乡联村供水工程(13个村),目前沙河驿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良好,彭店子乡集中供水工程因运行费用等原因未使用;单村供水工程有403处,其中有4个村为供水点工程。

分散式供水工程。到2016年底,全市有75个村由于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差,地下水资源匮乏,仍采用分散式供水。

非城区安置楼社区集中供水。近年来,迁安市所辖部分乡(镇)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农村保障房,解决了农村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目前迁安市共建乡镇保障房11处,除迁安镇保障房使用市政供水外,其他全部使用自备井供水,实行全天供水并收费,按城市自来水设计实施。

用首钢矿业公司。由于迁安市杨店子镇紧邻首钢矿业公司,杨店子镇张官营村、沈家营村、官寨和上午村等4个村使用首钢水源水,供水到户,实行全天供水,不收费。

水源地用九江焦化厂和轧一。上庄乡平林镇村成井困难,九江焦化距离该村较近,经协商该村纳入九江生活供水管网,供水到户,实行全天供水,不收费;蔡园镇新庄村因上述原因,纳入轧一生活供水管网。

1.2 使用现状

据各镇乡调查上报,仅对城区外农村且不包括安置楼社区的417个村进行统计,有334个村使用自来水,83个村闲置未使用。

1.3 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按《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进行设计建设,采用集中式供水,自来水入户,一户一表,自2010年以来新建或改建的饮水安全工程均安装了消毒设施,共涉及153个村和17所农村中小学校,安装消毒设备181套。

1.4 收费情况

据镇乡上报,仅对城区外农村且不包括安置楼社区的集中供水工程M行统计,有1个村按人口收费,有10个村按用量收费,有33个村按户收费,其余村不收费。

2 “十一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十一五”以来,迁安市共完成投资25206.0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41万元,省级资金1876万元,本市资金15961.4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2347.64万元。共完成新打水源井547眼,安装水泵610台套,安装变频器各647台套,消毒设备181台,铺设输水管道370.1万m,建区域水质检测中心1处。

3 当前农村饮水现状探析

3.1 群众自筹资金存在困难

近年中央省市落地实施的农村饮水工程专项项目,一般国家、省及本市配套资金占总投资的80%,项目村需自筹解决总投资的20%。由于项目村集体经济一般较薄弱,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社会公益工程,所以近年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饮水工程自筹款不能足额到位的情况,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水工程的正常开展。

3.2 维修改造资金紧缺

一些已解决的饮水不安全村,由于长时间运行,在设备正常维修更换、水源井更新、管道意外损毁、村庄扩建等情况下,饮水问题会再次凸显。由于维修改造资金紧缺,影响了饮水工程的使用。

3.3 建后管护存在欠缺

工程建后管理是饮水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农村饮水工程面广、量大,单个工程规模小,所以管理难度较大。在建设过程中,虽然水务部门多次指导项目村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但是在项目验收移交项目村管理后,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饮水工程基本由村委会管理,大多管理意识淡薄,通常只安排一人负责日常开启或关闭水泵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处理。因冬季管网保温难度大,部分村未能实施24h供水,而采用定时供水。不能按计量设施实际运转情况收费,而是正常运行费用由村集体垫付。由于不能正常收费,而村集体经济又困难,从而使部分村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维修困难,进而引发新一轮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4 意见和建议

十三五期间,以巩固提升为饮水安全的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由基本满足农村饮用水需求向全面提供清洁安全饮用水转变,由粗放管理向“从源头到龙头”的工程运行管护体系转变,由工程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向政府引导、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方式转变。

4.1 加大投入,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继续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落实《河北省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办法》,设立农村饮水安全专项基金,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与维护。按照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办法,积极引导受益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4.2 建立考核,推行计量收费

建议每年年底由市政府对各乡镇、村的水表使用、计量收费等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在下年度的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同时,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综合供水成本、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调整,逐步推行阶梯水价、用水定额管理与超定额加价制度,做到“定价到位、收取到位、管理到位、使用到位、监督到位”。

4.3 强化饮水工程建后的运营管理

4.3.1 明晰工程产权

单村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受益村集体所有;入户工程,资产归受益农户所有;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村内工程产权按单村集中供水工程产权界定执行,其他工程归国家所有。

4.3.2 明确工程管护主体

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村委会为管理责任主体,由村委会选派代表负责供水工程日常管理;户内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维护;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工程管理。

4.3.3明确运行管理方式

因地制宜推行村集体管理、承包管理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机制。

4.3.4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3

全县5.87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水源严重不足的约8800人,占不安人口总数的13%。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的人口约11000人,占不安全总人数的18.3%,其他各类饮水安全人口4万多人,占不安全总人数的68.7%。

二、示范县组织领导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专门成立了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水务局、县发改委、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委、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教育局以及全县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水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为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顺利实施,领导小组以德农饮〔2007〕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强化了责任。同时,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并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任务明确的责任状。

为保障项目计划按期完成,县水务局将全县15个乡(镇)场划分为四个片区,按照责任包干的要求,将四个片区的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局班子成员的肩上,要求各片区工作组对本片的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负总责,要搞好优化设计、质量监督和控制好工程投资,整编好验收资料,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

三、建设管理及任务完成情况

我县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狠抓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一是在项目申报阶段,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保证了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等各项制度,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施工队伍,对工程中使用的机电水泵、供水主管等主要材料设备都实行了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我县在总结近几年来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工程建设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机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81处,其中千吨万人规模集中供水工程3座,百吨千人规模集中供水工程11座,彻底解决了“十一五”规划内58721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受益人口达7.28万人。

四、示范县资金筹措与管理情况

我县严格按照示范县建设管理办法,强化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的筹措与管理。一是设立了农村饮水安全专户,并实行了严格的县级报帐制,有效地杜绝了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现象发生。二是按照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我县在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规划、可研及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的同时,要求受益群众自筹资金,承担施工中的土方开挖及分户管道的安装任务;同时还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由安徽客商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县国友自来水厂”,就是我县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功典范。

截止2010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排资金3070.21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1790.08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00.66万元,地方配套979.47万元),拨入专户资金1362.8万元,已支付工程建筑安装投资354.35万元,工程管材296.72万元,水泵、水处理设备等164.64万元,另有120余处工程已经完工但未验收,财政尚未拨入专户资金727.94万元。

五、示范县工程建后运行管理情况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的起、长受益”,我县狠抓了以下几项主要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农饮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科学落实建后管理主体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使用必须落实建后管理责任,为此,我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落实工程建后管理主体。一是以外商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建成的跨乡镇千吨万人规模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投资商按照企业法人的要求组建运行管理单位,如国友自来水厂、湖塘自来水厂和红桥自来水厂都已经组建了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群众自筹为辅建成的跨行政村的集中供水工程,验收后移交给乡(镇)水管站管理,如:磨溪乡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由磨溪乡水管站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属水管站正式职工,由财政发放工资,有效地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三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群众投资为辅建成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移交给村民理事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村民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二)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建后管理

根据农村供水工程的具体特点,按照过程控制的原理,我县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运行操作规程”、“农村供水工程财务管理制度”、“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监测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履行好岗位职责,规范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促进了农村供水工程走上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三)科学确立农村饮水工程水价形式机制

我县农村供水工程主要有两种途径的水价形成机制,一是规模较大的跨乡(镇)、跨行政村的供水工程,由管理单位申请,县物价部门牵头,按照法定程序,通过组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确定;二是规模较小的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由于确立了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使得我县的各类农村供水工程的水价都低于同期城市供水水价,既保证了农民用的起,又确保了供水工程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费用支出,从而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

(四)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

为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健康发展,我县出台了《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同时,在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委托的方式委托县疾控中心,依托该中心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的检测、监测和水质评价,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六、示范县建设成果及示范带动辐射效果

我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集中供水,创新机制的工作思路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注重效益,方便管理的建设原则,采取“一延二改三建”的方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一延,就是城乡结合的改水方式,即通过从柘林湖引水扩大县城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从而采取管网延伸的方式解决县城周边乡(镇)场的农村饮水安全;二改,就是对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已建成的规模较小,水质不达标的老水厂进行改造扩容,扩大供水范围,解决乡镇周边地区部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三建,就是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以村为单位或人口密集的地方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村民居住十分分散的地方修建单户和联户供水工程,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8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02处,其中千吨万人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3处,(林泉国友自来水厂、吴山红桥自来水厂、邹桥湖塘自来水厂),百吨千人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11处;解决了全县5.8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受益人口达7.28万人,超额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给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任务。

在示范县建设过程中,我县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互动的方式,与兄弟市县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示范县的建设工作。县水务局农水站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多次在《中国水利》杂志上发表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方面的论文3篇,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在省、市举办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现场会上作了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建设的典型发言;示范县推进建设期间多次接待了部、省、市及河南等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参观调研和指导。

七、示范县建设经验和成果

(一)优先选择自流水源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可持续使用的重要前提

百吨千人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小受益人口少,水费收入低,要做到可持续使用,必须尽可能减少建后运行管理费用,因此自流水源成为百吨千人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设计方案水源地的首选。我县建成的11座百吨千人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中有5座是自流引水工程,这5座供水工程建成后,没有电费支出,加上因是新建工程几乎没有管网维护费,只有较少的人员管理费开支,目前运行较好,水费也较低,大多在0.6元左右。群众很是欢迎。

(二)全过程参与管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大大小小的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名地民间风俗又各不相同,在设计方案坚持科学的前提下,如何贴进民意,成为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县在总结近几年来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本上,进一步完善了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管理的机制。从水源点的选择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都充分征求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使每一项农饮工程的建设方案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民意民情,同时在工程施工中聘用用水户代表做义务监督员,并授权群众监督员对关键工序进行签证,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机房、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我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针对出水量是否满足用水要求,就要求必须经过用水户代表签字认可,保证了饮水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投资效果。

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4

【关键词】 农村; 集中式供水; 检测

安全饮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要,不良的水质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监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农村饮用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1]。为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改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卫生监测,监测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洛阳市所属九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所选取的监测点按照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规模大小,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按分层随机原则确定。本次研究对2012年全年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2 检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在当年枯水期(1~3月)和丰水期(6~8月)各采样检测1次,每次采集集中式供水点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即每处监测点全年共采集4份水样。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2]。

1.3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 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完全处理、部分处理(仅消毒、沉淀过滤等)和未处理3种。完全处理是指原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经配水管网送往用户的供水方式;部分处理即只经过沉淀过滤或者仅消毒处理;未处理,是原水未经任何处理过程直接经管网配送至用户。

1.4 不同水源类型的出厂水、末梢水 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类型分为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底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其中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地表水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1-4]。

1.5 监测指标 根据洛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特点和现行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选择。理化指标为: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砷、氟化物、硝酸盐。微生物指标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1.6 评价标准 农村大型集中式供水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中附表1规定限值进行评价[3],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日供水在1000 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附表4进行评价,其中菌落总数≤500 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 mL、耐热大肠菌群MPN/100 mL不得检出。附表4中未列出的指标按照附表1规定限值进行评价。所有监测指标中只要有1项不达标则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1.7 质量控制 以监测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由县级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采样检测,对参与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所有参与检测的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均通过计量认证,检测试剂、标准物质验收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不同水处理工艺出厂水、末梢水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在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中,采取完全处理工艺的供水点为11个,占4.40%;采取部分处理工艺的供水点为65个,占26.00%;而完全不处理的供水点为174个,占69.60%。大部分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对原水不采取任何水处理工艺,直接配送至用户家中。

2.2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的合格率的比较 (1)全年共检测出厂水水样500份,合格199份,总合格率为39.80%,其中完全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81.82%;部分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43.85%;未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35.63%。(2)全年共检测末梢水水样500份,合格190份,总合格率为38.00%,其中完全处理的水样的合格率为81.82%;部分处理的水样的合格率为41.54%;未处理的水样的合格率为33.91%。(3)经比较,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样监测指标合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9.62、21.09,P

2.3 不同水源类型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的比较 (1)出厂水检测结果:深层地下水合格率最高,合格率为46.76%;其次为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35.53%;地表水合格率最低,仅有28.77%;(2)末梢水检测结果:深层地下水合格率最高,合格率为43.88%;其次是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38.16%;地表水合格率最低,为26.71%。(3)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不同水源类型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样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62、11.98,P

2.4 枯水期、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的合格率的比较 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其中1~3月为枯水期,6~8月为丰水期。在不同时期进行水质监测,可以了解季节因素对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影响。由表3可见,枯水期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46.40%,丰水期为33.20%;枯水期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43.60%,丰水期为32.40%。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枯水期、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监测指标合格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9.09、6.66,P

3 讨论

饮用水的安全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既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又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农村主要给水方式的集中式供水一旦受到污染,很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给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5]。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后期水处理工艺缺失或不完善。出厂水总合格率仅为39.80%,末梢水总合格率仅为38.00%,整体水质较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部分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受到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养殖畜禽粪便和工业污水等的污染;加之农村集中式供水建设和管理脱节,普遍缺乏完善的水处理工艺和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这与国内很多类似研究一致[6-8]。虽然近年来洛阳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开展一系列改水工作,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发展很快,规模数量都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广泛普及,广大农户饮水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总体来看,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水安全问题仍需引起广泛重视。

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面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只有经过充分净化和严格消毒,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在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中,采取完全处理工艺的供水点仅有11个,仅占被调查供水点总数的4.40%;而完全不处理的供水点数量高达174个,占总数的69.60%。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由于投资有限,普遍规模较小,相关水质净化、消毒处理设施缺乏或不完善,几乎没有日常水质检测,管理上只重视供水量,忽视后期处理和水质检测分析。从结果来看,未经处理的出厂水总合格率仅35.63%,末梢水总合格率仅33.91%,远远低于经过完全处理的出厂水(合格率81.82%)和末梢水(合格率81.82%)。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优质的水源是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的前提,先进的制水工艺是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保障[9]。在本次调查中,不同水源类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的水样合格率最高,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46.76%和43.88%;浅层地下水次之,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35.53%和38.16%;而地表水最低,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28.77%和26.71%,存在显著差异(P

本次调查中,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合格率均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46.40%、43.60%;而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33.20%、32.40%。枯水期指标合格率均高于丰水期(P

综合所述,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加强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的工艺流程,重点要配备消毒设施和落实日常消毒制度,确保水质指标达到卫生标准,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强化基层责任,避免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新建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应向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水质与水量并重,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卫生部门应积极与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协调沟通,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各方及时交流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信息,共同加大水源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农村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此外还应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和岩,何昌云,张建鹏,等.2010年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5):24-29.

[2]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12-29.

[3]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12-29.

[4]杨克敌,衡正昌.环境卫生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115,176.

[5]罗华,张太敏,张志劬,等.一起农村居民集中式供水水源污染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2):1137-1138.

[6]张荣,李洪兴,武先锋,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J].健康与环境杂志,2009,26(1):3-5.

[7]尹宁,秦友燕,郭彦.2009-2010年桂林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27-129.

[8]赵玲玲,焦颖.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95-96.

[9]蒋兆峰,韩方岸.不同类型水源对农村饮水卫生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2):120-123.

[10]张杰,祝刚,张丁.2012年河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6):431-433.

[11]陈帅,吴传业,黄涛,等.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698-700.

[12]李盛,王金玉,余加琳.2008年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2):187-188.

[13]李雯婷,唐振柱,钟格梅,等.2008-2012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19(1):1-5.

[14]韩瑞萍,张凌云,张芬芳,等.昆明市“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54-856.

[15]黄江平,唐振柱,钟格梅,等.2008年广西沿海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现状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1):9-12.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5

关键词:农村饮水;规划与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

1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科学规划

以往解决农村供水问题,一般是以乡村为单位,通过单项供水工程规划来实现,对于适合建设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的地区,这样按照行政区域规划建设单项供水工程的做法有很多弊端:一是水源容易局限于乡村行政区域范围内,有时难以找到优质水源。二是有富余供水能力,却因为行政区划界限无法实现跨地区调剂。三是乡村各自为政,水厂规模小,运行成本高,设施简陋,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安全供水可靠性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对农村供水工程规划认识的提高,规模化集中供水是农村供水的发展方向。因此,县域供水工程规划以县域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县域农村供水工程逐步成为趋势,在人口集中、土地相对平整的地区发展重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因为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具有水量保证、水质保障、管理规范等优势,因此在进行农村饮水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的时候按照有利于规模化发展农村供水工程的思路,将饮水不安全人口指标合理分解到乡(镇)、行政村,落实到具体工程。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实施策略

一般来说,在安全工程的实施阶段,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2.1目前我国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要想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管理,就必须要总结目前我国的此类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重点的预防和管理。一般来说,目前影响安全工程实施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权责制度和相关的运行规范,也就导致了工程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比较难。其次,参与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各种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一部分的工程参与人员没有相关的从业资质。再次,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资金周转不灵活也是导致工程的实施过程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

2.2改进我国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措施与建议

一是落实管理主体,建立管理机构。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并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负总责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第一,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做到有专人负责本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统一对县域内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管理。第二,建立运行维护资金。资金由县财政拨款和供水单位收取的水费提取两部分组成,其中县财政拨款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人口每人2~5元的标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设立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和运行成本补贴。二是建立健全水质检测体系。制定落实水质检测制度,从运行维护资金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水质检测经费,积极配合卫生疾控和环保部门做好水质检测,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设立保护标志及保护措施,确保水质合格率达标。同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和检验工作,及时掌控水质的变化情况,避免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增强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饮水安全水质管理意识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举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理培训班,邀请疾病防控中心的专家、水质净化消毒设备生产厂家技术员对乡镇供水和村屯较大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负责人进行技术讲座和现场操作演示,使他们加深对水质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三是建立与完善集中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远程监测安全饮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供水管网末端(压力、流量)远程检测系统,通过安全饮水计算机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水厂运行成本,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保障人民饮水卫生、安全稳定。工作人员可以在调度中心远程监测全市供水管网的压力及流量,保障供水压力平衡、流量稳定,及时发现和预测爆管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富仓.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J].治淮,2010,(11):98-99.

[2]倪文进.科学编制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J].中国水利,2007,(10):23-24.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6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巴东县;提质增效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12个乡(镇),491个村,3923个组。巴东县总人口49.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72万人,占巴东县总人口的91.5%;巴东县国土面积3354km²,其中耕地面积53.97万亩,人均占地1.2亩。县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地表崎岖,山峦起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多条河流贯穿县境,但由于无大型水利项目支撑,水利建设相对落后,且水源距人口聚集地相隔较远,居民多以雨水作为水源。

1.巴东县农村饮水工程概况

巴东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大县,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引水供水工程建设较为落后,且多数供水工程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的,老化现象较严重,造成供水工程建设规模未达到《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水条件的用水量要求,净水设施及入户管道不配套等。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巴东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得到快速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县12个乡镇,共建成供水工程10937处,解决27.63万人的饮水安全。供水水源地主要为水库、河道拦河坝、水窖等类型,供水范围主要是农村的乡镇、集镇及村庄以及分散的居住户。其中,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507处,供水规模在20m³/d以下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共632处。管网损失率约9.84%,供水保证程度较低。由于巴东县现状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不完善,水源保护设施、消毒设施不配套,使部分水厂供水水质未符合国家《生活引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另外村中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下,县内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有待加强。

2.巴东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问题

2.1节水意识不强。由于巴东县农村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城镇化率只有37.5%,给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石灰岩地貌占54%,山体破碎,地表深切,并不利于蓄水保水。尽管有如此恶劣的居住环境,仍不能为居民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农村内仍然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2.2水质合格率偏低。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评价标准,巴东县农村饮水工程还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由于水源地保护措施不足甚至无保护措施,使得水源被化肥、农药以及生活污水等污染,更有水源因为水厂内消毒设备老化导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出现。2.3供水设施管理机制尚需完善。近些年巴东县在加强乡镇集镇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上作了大量探索,并在全州率先实行了乡集镇供水工程都由县级公司统一管理制度,并收到较好效果。但是一些供水工程,尤其是村级供水工程,因为受益人口少,收益低,维持运转困难,存在无人管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成几年后就容易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新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无法长期发挥效益。2.4早期建设的饮水工程标准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早已历时多年,由于早期单处投资少,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自来水入户率不足,且部分地区已建工程老化失修问题严重,2000年以前的饮水工程基本已达到报废年限。

3.巴东县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的建议

3.1建立有效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为了有效控制受益区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村安全饮水所居乡镇或村委会及用水户协会应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设置,推行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和人员培训制度,并实施目标管理,明确工程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污染治理,强化供水单位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监测检测与评价,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数据库及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供水安全。3.2成立正规的水质检测机构。饮用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水厂水质的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提高供水保证率及供水水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源头抓起,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为了更好保证饮用水水质,发挥工程效益,可在巴东县成立正规的水质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加强卫生、水务部门联合检查和区县自查、互查,提高农村饮用水消毒率,保障群众饮水安全。3.3统筹规划,发展集中供水。在巴东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中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受益范围打破乡、镇、村的行政界限,按优质可靠水源,新建规模化集中连片的供水工程,发展集中供水的方式。为了充分利用已有城镇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通过对现有规模较大农村水厂管网及规划官网进行延伸、联网及扩建工程,以扩大供水范围;除此之外,对较为偏远且居住分散的居民点,采用新建规模在20m³/d以下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3.4实现农村供水设施规范化管理。首先,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思想要求,将9处集镇供水工程和6处较大的村级水厂产权移交给县内兴源供水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每个水厂成立管理部门,负责水厂日常运行。明确各自职责。其次,将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小型饮水工程和跨村的小型饮水工程移交12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实行产权移交,资产属集体所有,确定“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引导协会建立章程。最后是将分散的10430处水窖、水池等工程移交给受益农户自我管理,实行“自建、自管、自有、自用”。

作者:肖习平 单位:巴东县水利水产局

参考文献

[1]李素萍.寿阳县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规划[J].山西水利,2014(7).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7

当前随着我国一些农村地区饮水恶性事件的发生,农村的饮水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探讨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针对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合理解决对策。

1 农村饮水水源与水质的情况

对于贫困山区来说,大多数人的饮水问题不安全,这些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五分之四,居住地属于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以及偏远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村寨分散,而且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数是地面水以及集蓄雨水。

地面水主要是包括河水、沟渠水以及水库水。河水的流速以及流量受季节与降雨量的影响,其浑浊度和细菌的含量较高,水质会因季节的不同有变化。暴雨时含沙量高,细菌含量也增多,而山区的沟渠水流量不大,但是水质好,水库的积水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大。

2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集中供水工程存现问题

对于农村的集中供水工程来说,大部分都是在乡镇驻地,并且规模较小,对于贫困山区来说,村寨比较分散,不能联村成片。而且在集中供水工程中净化设施的普及率以及水质的检验率比较低。此外,农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因工程管理不当,常常出现职工脱岗,且违规现象比较严重,厂房以及设备不能够达到指标,拒交水费以及拖欠水费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还存在不少农村地区的水厂出现吃福利水的习惯,没有装表到户。由于贫困山区不发达,大多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想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工作,因此,多数集中供水工程只是配备一名修理人员和收费人员,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水质检验人员。

2.2 分散供水问题

山区农村大多数村寨分散而居,集中供水工程不可能完全覆盖到,因此部分居民饮用的是细菌学和毒理学都超标的地表水与浅层的地下水,而且这些水又是血吸虫疫区水,从而来说这部分的居民的饮水安全的形式更加严峻。

3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对农村饮水水源进行保护

保障农村饮水的水源,保障饮水水源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因此应当加强对农村的饮水水源进行保护。这就要求农村地区应该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以及防护要求对水源进行保护,规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对于地表水源来说,其保护的范围为取水点上游的1 000m至下游的100m处。在该范围内,禁止出现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另外,地表水源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水文地质以及开采方式进行确定。在单井保护的范围内,不得随意的建设灌溉,不得设置垃圾及污染水源。此外还应该严禁使用农药,禁止含有有害化肥的使用。此外,还应该倡导文明卫生的好习惯。

3.2 加强对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建设管理

农村的供工程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其投资的主体享有一定的使用权、收益权与转让权。从而来说,对于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来说,不能仅是单单依靠国家的扶持及集体的出资,它需要一定的投资收益。因而对供水项目工程来说应该倡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政府、集体投资转向多个机构进行融资,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提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采取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方式。政府应该避免参与到公共物品项目的经营中去。

加强供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在对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应该挑选具有经验施工队伍,而且对材料及设备的选择应该保证其质量。并且在供水工程完工后应该对工程进行整体验收,确保工程合格。

3.3 对山区农村的环境进行治理,力求减少地面污染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篇8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及省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水利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全面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就编制农村规模化供水规划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规模化供水重要性的认识

我市农村自来水起步早,普及率高,广大农村群众吃水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受到投资规模、地势条件、用水习俗等众多因素制约,我市农村自来水工程多数为单村供水工程,经过多年运行普遍存在着水质较差、水量不足、供水保障程度较低及运行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群众对自来水的标准要来越来越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工程越来越重视,农村饮水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单村供水工程逐渐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生活需要,全市农村自来水供水水平逐步处于全省落后状态。因此加快发展农村规模化供水,切实提高供水水平,成为摆在各级水利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规模化供水发展规划是做好今后农村饮水工作的基础。各市区要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当地村庄分布、区域条件、水资源条件、用水需求和经济状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规模化供水发展规划。

一是城乡联网工程。以城市供水管网为依托,扩展城区供水覆盖范围,将城郊镇村纳入城区供水统一规划,逐步让农民喝上与城市同源、同网、同质的自来水;

二是区域化调水工程。以大中型水库优质水源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划,实施分片跨区域调水,提高规模化供水的辐射范围;

三是镇集中供水扩网联网工程。对远离城区供水管网的镇区,要加强供水资源的整合,以中心镇为依托,推动现有集中供水工程扩网联网力度。

同时各市区要以优质水源为中心,以镇驻地为重点,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经营有效的原则,在充分勘测论证的基础上,规划一批集中供水工程。

另外对于无法纳入规模化部分单村供水工程,要积极实施引泉、就地打井,安装配套相应的水处理设施,提升单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确保供水质量。

三、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规划水平年为年,到年各市区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尽可能扩大供水覆盖范围,原则上供水规模不小于3万人。

3.规划新建或改扩建的规模化供水工程必须安装农村饮水信息系统,各市区建立农村公共供水信息管理中心,实现对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的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管理。

4.规划新建或改扩建的规模化供水工程必须设水质化验室。

5.每处规模化供水工程要按照规划提纲的要求,一要对每处规模化水厂及干支管(村口以上)进行规划设计;二要统一编制工程覆盖范围内的村内管网改造规划。

6.规模化供水工程和村内管网改造都要有典型工程设计,工程预算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7.各市区规模化供水规划要附供水工程现状图和规模化供水规划图

四、规划的时间要求

上一篇:甲状腺炎的预防与治疗范文 下一篇:病理生理学综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