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状况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6:10

企业经济状况

企业经济状况篇1

关键词: 经济复苏;企业;财务;调研;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39-01

0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将继续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特别中小企业如何更好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我市主城区内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调研,就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进而获得长足的发展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1我市主城区企业基本现状

我市主城区规模以上企业1700余家。包括五大支柱行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商贸、运输及其他服务业。五大行业企业总户数686户,其中盈利户数为426户,亏损户数为260户,盈亏比为1.6:1。2010年各项财务指标为:实现利润210354万元,企业资产总额8113478万元,负债总额3624420万元,收入4814478万元,缴纳税金106577万元,全年平均职工人数为95091人,企业负债率45%,所有者权益11737898元。

五大行业中,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国有、集体为76户。所占比重为12%。私营企业为610户,所占比重为88%。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小型企业为85户,所占比重为14%,中型企业601户,所占比重为86%。

2目前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时节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五大行业中工业企业表现尤甚,亏损加大,2010年全年,实现产值1476124万元,全年实现利润-67648万元,上缴各种税金54035万元。综合我们对工业企业的典型调查,归纳造成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市场需求下滑,价格竞争加剧。以国有老企业为例,2010年后实际需求下滑50%,同时库存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价格竞争处于劣势。化肥企业2008年产品销售为35.77万吨,比同期的86.96万吨下降59%。2008年实现利润3364万元,同比下降52%。②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库存成本加大,使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化肥企业成本高,价格比同类厂家高300—400元/吨,剥离企业因为原材料燃料油价格上涨,玻璃成本上涨60%。③技术制约企业发展。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的革新决定企业的发展,而技术创新是需要资金和良好的企业人文环境。在五大行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内功最强,受冲击较小。④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国家土地、金融、行业政策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我市主城区对企业的土地政策、融资方面的扶持、行业政策的倾斜,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3对促进我市主城区企业发展的建议

3.1 积极探求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公平税负,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减税、退税或抵免方式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针对我市主城区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点,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3.2 继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给与政策扶持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是我市主城区税收的主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收入水平。对一些重点行业,财政应根据财力可能,加大投入力度,在政府的适当政策支持下,对有实力的企业重点扶持,对一般性企业、行业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如税收优惠、抵免、加速折旧等,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受到危机冲击最为巨大的产业,正是需要调整的产业。高新技术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96户工业企业中,35户亏损,亏损额达64008万元,其他行业基本盈利。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占绝对比重。当前要制定正确的政策,把握好调整的度,使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3 加强管理,规范秩序,为企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作为地处环渤海的经济带的主城区,我市主城区应立足能源输出大港,辐射京津唐,放眼全球。为此,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进一步加快依法理财、规范理财步伐,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各个环节的财政监督机制。对财政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要发挥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职能作用。将财政投资评审窗口前移,实现概算审核、决算审计、项目跟踪监管的全过程一体化。建立财政、审计、主管部门及资金使用单位间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制度,对部分预算重点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完善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把对内监督与对外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我市主城区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以高水平的财政管理促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3.4 在资金安排、项目投放给予支持财政要积极筹措和用好支持经济发展的各种财政资金。要完善财政政策,探求利用贴息、担保、优化环境等手段,为项目建设、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和国企改革筹措资金,推动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我市主城区产业层次和经济竞争力,做大做强财政经济蛋糕。

政府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认真落实好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域外资金的引进和外贸出口。积极参与出口退税管理,及时办理出口退税,促进我市外贸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涛.宏观调控政策须警惕“内忧外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09-15.

[2]陈华,.经济复苏走势、经济刺激政策及其退出计划有关问题的国内外综述[J].管理评论,2011-08-25.

企业经济状况篇2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面,而忽视了人才招聘、人才开发等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问题。其实,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可以指导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有利于减少在人力资源上的盲目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因此,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一、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二、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内涵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尽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与收益性支出难以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但我们可以利用"有无"增量法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和企业改扩建投资均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业务收入难以分开,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难以分开,所以,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由于企业改扩建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是"有无"增量法,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也可以采用"有无"增量法。"有无"增量法是用"有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减"无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得出增量净现金流量,对增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根据增量净现值大小来判断改扩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

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过程为:首先,预测并计算“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与流入量;其次,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与流入量(增量);然后,计算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最后,根据净现值大小判断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

(一)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超级秘书网

(二)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支出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支出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出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

企业经济状况篇3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查涉及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企业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但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去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去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1.5个百分点;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2001年和2000年分别减少5.9和4.2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图1)。图1

1995~2002年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二)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本次调查涉及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3(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1/3(33.3%),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投资力度的普遍认同。不过,认为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的仍然超过一半(53.5%),与去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当。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去年降低9.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出现一些诸如汽车、通讯工具及房地产等消费热点,但总体消费需求不足状况未能得到改观,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见表1)。

表1

企业经营者对国民经济需求状况的判断(%)

(三)主要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

关于主要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超过半数的只有原材料一项,比重为54.7%;认为“供求平衡”超过半数的主要是能源和交通,比重分别为64.5%和56.3%;认为“供不应求”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信息,比重分别为72.6%、75.3%和67.8%。

与1999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上述各项市场要素“供求平衡”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了5.5~21.8个百分点,说明上述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均有所好转。

与其他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相比,人力资源总量的供大于求和人才市场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十分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分别占75.8%和70.7%,而认为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占85.4%。

(四)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和经济类型的企业看,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认为入世后对企业经营“有利”大于“不利”较多的均是东

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比较稳定

本次调查从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利率、财政性税费水平和国债发行量几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感受。

从货币供应量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货币供应量“多”、“适度”和“少”的分别占12.7%、55.3%和32%,与2000年调查结果大体相当。

从银行贷款利率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高”、“合适”和“低”的分别占21.3%、45.9%和32.8%,与2000年相比,认为银行贷款利率“高”的增加8.9个百分点,而认为“合适”和“低”的分别减少3.2和5.7个百分点。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仍有较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财政性税费水平“高”,比重为79.7%,比2000年微增2.8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低”的比重分别为16.8%和3.5%。

从国债发行量看,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债发行量“偏少”的占25%,认为“适度”和“偏大”的则分别占42.9%和32.1%,与2000年没有明显区别。

由此可见,两年来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宏观调控诸多指标的判断差异不大,这说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相对比较稳定。

二、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一)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今年的调查结果,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分别为48.9%、48.1%、46.6%和43.5%;而国有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为31.7%。

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分别占48.4%和42.5%,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的30.8%。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为43%;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分别为36.6%和35.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存在。

从不同行业看,餐饮、房地产、社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电力、煤气和水及制造业中的医药、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塑料、橡胶、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服装等行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去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今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去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去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去年减少1.2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最低,为7.9%,比去年减少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4.7%,比去年减少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6.7%,比去年减少2.2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比重为20.1%,明显高于各类非国有企业,而且比去年还增加了3.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企业销售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区、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差异。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明显好于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行业看,目前销售状况较好的主要是电力、房地产、采掘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有色冶金、橡胶、化工、非金属矿物、电子、塑料等行业。

三、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6.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多34.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多29.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7个百分点以上,国有企业多19.6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以及制造业中的电子、医药、服装、塑料、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预计下期经营状况较好,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而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橡胶和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对下期的看法相对谨慎,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企业仅多20个百分点左右。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及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程度比其他类型企业低一些。

关于对下期效益状况预计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70.1%的企业预计下半年盈利,比上半年实际的61.7%增加8.4个百分点;而预计下半年亏损企业占13.5%,比上半年实际的21.5%减少8个百分点。

(二)众多行业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行业发展潜力,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都高于认为“较小”的比重,其中,认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超过半数的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57.5%)、煤气和水(51.9%)、餐饮业(50%)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76.8%)、电子(61.9%)、造纸(57.6%)、交通运输设备(56.7%)、橡胶制品(54.3%)、专用设备(54.1%)、仪器仪表(51.8%)、有色冶金(51.6%)等;相比之下,企业经营者认为发展潜力“较小”的行业主要包括批零贸易、采掘业等(见表2)。表2

企业经营者对所在行业发展潜力的判断(%)

(三)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关于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意向的调

查结果显示,56.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2%的企业计划投资额“减少”,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多44.6个百分点。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非国有企业对未来投资的意向又进一步增强。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非国有企业未来投资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民间投资趋向活跃,有望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格局。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4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多34.8和29.8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状况篇4

关键词:会计;审计;通信类企业

一、会计审计在通信类企业中的职能

企业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审计会计工作的开展,通信类企业亦是如此,会计审计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职能,能够对公司的业务核算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及时的统计核算企业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动情况和企业的经济支出和收入的情况,企业根据这些情况能够针对自己企业的盈亏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其次,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工作就有实时的特点,这样就能够避免企业的收入财产受到威胁,保障了财产的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目前企业中对会计行业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不仅仅需要考虑到以后的财务状况,同时需要对以前、现在的财务状况进行掌握,以便在进行经济核算中能够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二、会计审计对通信类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策略

(一)日常财务状况的分析

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在日常的企业商业活动中,利用比较科学的计量方法,分析企业的近期财务状况,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企业劳动力资源,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能够提供一些符合事实合理的依据促进企业决策活动的开展,促进企业经济收益最大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企业中会计审计的职能越来越细化,会计审计的分类也比较多,财务和管理会计审计是目前企业中最主要的两种分类形式。财务会计审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会计审计属于企业的管理阶层,对于会计审计日常的财务工作需要进行分配,另外,还要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针对目前企业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具备充足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和财务相关的软件,同时还要能够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市场的波动会对企业的而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公司在进行决策之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首先应该统计好目前市场的实际状况,再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比较合理可靠的数据给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

(二)收益分配优化提升员工积极性

企业内部员工的收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企业中收益分配的优化属于企业会计审计方面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绩效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有利于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企业内部在创造经济收益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动力。相应的企业内部经济收益的增加会促使企业员工的收益有所增加,员工的收益和福利程度较好,员工也会对自己未来在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信心,从而愿意待在公司继续发展,这样也为公司在进行人员招聘上节省了一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能够针对员工的五险一金、特价补助以及差旅费进行及时的结算,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的放心。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准确及时的核实和考勤工作人员,实行公平的奖惩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热情的不断提升。

(三)能够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能够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会计审计在工作中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企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营利,但是做为社会中的一部分,企业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相关的商业法律法规。市场具有自己一定的发展规律,企业要保障自己良性发展,就必须按照这种规律进行发展,只有这样也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获取长远的经济利益。企业中的会计审计工作能够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会计审计人员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全面分析企业的发展情况,全面监控企业发展经济活动中的人力和资产的流动放下过,核算企业的财税状况。企业的发展在这种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下能够保障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中更具说服力,同时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保持在比较健康的发展状况下,提高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信誉,从而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目前在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式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就更加容易走歧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会计审计的监督工作要避免企业中出现偷税、漏税、假账以及坏账等情况。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会计审计工作,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发展,另外能够促进人们收入的公平,会计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企业中经济收益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发挥企业的会计审计效用,为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婷婷.浅谈经济效益审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23):190,189.

[2]杨帆.通信行业收入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讯,2016,(35):104.

企业经济状况篇5

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更高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更新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促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较大程度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步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占据经济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现代社会注重知识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2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

2.1准确的企业统计企业经济运行在反映企业经营决策计划的同时,还能有效反映企业短时期内的经营效益,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做好企业经营运行分析,保证企业统计的准确性。经济运行分析中涉及大量有关企业发展建设的信息数据,数据的准确性是企业经营结果的依据,因此,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之前,企业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为保障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还应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经营决策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2.2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表现形式,是企业建设者了解企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因此,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必须充分掌握了解有关采取信息。企业在分析财务信息的同时,注重经济事务的原始状况,一旦存在信息失真等情况,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还原相关数据信息。另外,企业还必须注重实体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在促进二者相互结合的前提下,重视财务审核局限性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影响,全面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3充分了解经营信息财务信息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的依据之一。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企业还应该充分了解经营信息。企业建设者应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必须同时包含信息、资金、人力以及物力等数据,保障数据资源的一体化,及时更新、补充各类信息。

3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必须注重内部发展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在了解各项影响因素的前提之下,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笔者结合多年管理经验,以企业经济运行管理分析为出发点,对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方法做了以下介绍。

3.1明确企业经济运行的步骤明确企业经济运行的步骤是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企业经济运行的步骤如下:第一,合理设定标杆。标杆是企业在发展建设中明确各项发展效益的基础保障。标杆具有可比性的特征,不同企业具有不一样的标杆;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标杆具有较大差异,为提高经济运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必须合理设定标杆;第二,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还应该将实际发展结果与标杆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发展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

3.2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基于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管理状况,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建设目标之列,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另外,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企业管理层“管理效益”房里方式的弊端,强化各部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3.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审核工作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在坚持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以及提高企业统计准确性的前提下,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和审核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审核工作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从源头上了解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明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实际发展过程企业还完善内部控制,引导职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最后,企业还应该重视内部经济管理文件的审核工作,做好审核记录,针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3.4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企业建设者深入职工内部,了解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尊重职工,关心职工;企业还应该建立良好的职工沟通渠道,为建立良好的职工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还应该重视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职工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薪资制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职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建设者为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必须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具体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结合;企业还必须明确实际经营状况与理想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找出相关解决策略等均属于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经济状况篇6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政教育

1 前言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我国企业正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国民经济也正处于发展的转型阶段,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保持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是现阶段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展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职工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定势,解放思想,促使职工能够在全新的经济状态下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有效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职工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但是成绩并不明显,并且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思政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教育方法老旧等,企业应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企业思政教育的效率,才能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和凝聚力,为企业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2 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政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忽视职工思政教育工作

新时期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浪潮还没有完全消退,市场经济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残酷,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经济地位,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企业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的提高经济效益上,反而忽视了职工思政教育,并且认为思政教育是浪费人力物力,并不能对企业效益的提高起到根本作用,因此,很多企业的职工思政工作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职工队伍内部潜藏着非常多的矛盾和问题,造成了企业职工内部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形成负面影响。

(二)思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老旧落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状况越来越复杂,企业职工所能接触到的思想和观念也越来越复杂,此时思政教育就发挥着稳定职工工作状态,提升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企业的思政工作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教学内容还是只停留在一些大众化的理论知识阶段,职工感觉不到思政教育的作用,没有学习积极性,也达不到的教学目的。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新意,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还要接受思政教育,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职工基本情况日益复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日益复杂、极具挑战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也导致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越来越复杂的局面,现代社会是一个非常强调个性的社会,随着企业职工逐渐年轻化,思政教育面临的职工情况已经不同于以往,企业职工的生活、教育背景不同,接触到的思想教育不同,职工更多强调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集体观念,思政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企业凝聚力,而要想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应对不断变化的职工状况。

3 新时期提高企业职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企业应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企业职工思想观念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经济效益,对过去、现代以及未来的企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思政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起来。首先,企业应该提高思政教育的地位,为其安排专门的时间和人员,形成规模和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在制度的保护下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其次,职工自身也应该重视思政教育,面对多重的生活、工作压力,适时的接受思政教育能够舒缓工作压力,改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将思政教育的工作结果公开透明化,并制定奖惩制度,真正将思政教育和日常的工作运营结合起来,只有企业足够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才能促进其发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

企业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内容,帮助提高职工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积极性。首先,不能舍弃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发展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基本的道德水平教育等不能舍弃,将企业职工的思想发展与社会整体思想的发展统一起来。其次,在接受传统的思政教育的同时,企业还应根据职工的生活、工作状况,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职工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将来更具挑战的工作奠定心理基础。最后,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积极宣传,在制定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多听取职工的意见,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意见看法,提高他们在企业内的地位,对一线员工形成帮扶制度,让职工体会到企业的尊重和重视,从而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工作氛围。企业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密切结合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状态,注重舒缓职工的心理压力,从而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

(三)选择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员

企业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批高水平的思政教员来带动和影响,因此,企业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一步就是组建高质量的思政教员小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首先,企业应该严格选择教员人才,提高招聘转入门槛,教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在将来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根据企业经济状况的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思政教员自身还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定期进行培训,在专业水平上做到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与企业实际状况结合,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最后,面对复杂的企业职工基本情况,可以从企业内部选择优秀的职工加以培训,减少外聘的教员了解本企业情况的时间,提高教育效率。

4 总结

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政宣传教育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质量的好坏与国民经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企业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新时期的企业职工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苏锦雄.新时期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8)

[2]王婷婷,李爽,徐伟宁,韩晓磊.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2(8)

企业经济状况篇7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统计;企业管理;作用探讨

一、前言

在企业之中加强企业的管理同时制定合理的策略才能让企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现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之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些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统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现在的企业内部在统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加强企业的运营速度。

二、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企业的经济统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在企业的创新要求和领导决策的方面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符合企业的创新要求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因为计划经济形式与市场经济形式有着很大的差距,企业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应用体系,企业统计就是实质性的制度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以数据信息的形式显示出企业的运营状况,据此可以进行适当的经济调控,为企业制定出更加准确的发展方向进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使企业领导准确掌握企业的信息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决策者,其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另外能够制定出准确的发展策略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而企业统计可以将企业的信息提供给领导帮助领导更加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的统计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现阶段对企业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有进一步完善企业统计的管理同时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就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统计是为了更好的明确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规律而只有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制定个有效的策略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准确并及时的反应企业现状

企业统计的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内部的统计人员根据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运营状况,对企业各项管理数据进行统计进而明确的县市区企业的运营状况,所以统计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的现状;另外企业的数据统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范围其能够反映出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发展的状况,进而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更加准确的制定出下一步的策略,而且这些数据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结构。

(二)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社会和自然属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了解内部的机构、人员、资产以及负债等多种状况而这些在企业统计的过程中都能够明确的反映出来,对于企业来说其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通过企业的统计能够准确的显示出其在生产发展、产品研发、以及财务盈亏等状况,除此之外经过统计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以及盈亏规模都能够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企业可以更具这些数据准确的了解企业的状态进而能够及时的调整内部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的企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离不开统计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企业统计是有效的手段,而如今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统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阻碍企业的发展速度,文中对企业统计中的问题进行了策略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在统计方面的缺陷。

作者:娄志玲 单位: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菊香.试述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观察,2016.(9)180-181

[2]王世华.经济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人资社料,2015.(7)178-179

企业经济状况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指标;内容;基本方法;改善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在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经营决策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经济活动分析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对电力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及时对电力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对电力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指标

在电力日常经营活动中,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盈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来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通常都是会在每月的月底来对本月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在具体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部门、财务部门和调度部门。而且需要构建电力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确保经济活动分析的顺利开展。

1、电力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在电力企业进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构建一套全面、复杂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然后从多种指标中挑选适宜企业发展且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种指标体系结构具有庞大性和冗杂性,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一旦该系统构建成功,则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种指标体系操作性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契合性,而且实施起来难度不大,因此在实际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多会选择第二种方法。

2、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相关评价指标

生产安全指标,主要包括变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配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一类责任障碍、电力设备运行健康状况等;营销指标,主要包括电力企业供电量、用电户用电量、线损所支出的资金、售点单价、用电户电费缴纳情况、电费余额等;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电力企业内部的利润、企业内的固定资产、企业可变动成本、企业员工福利费用、材料费、企业盈利能力等。生产指标,主要包括电力报装率、电力接电率、电网负荷率等;劳动生产率指标,主要包括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劳动生产率等;多种经营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缴税金额、企业生产经营总产值、完成工资额等。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

1、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

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系统,因此需要遵守统一领导及分级重审的原则,针对各部门分管的业务来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供具体的分析材料。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需要在电力企业公司领导的领导下进行,电力企业经营部门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工协作,通过成立经济活动分析小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明确。

2、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开展过程中,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即书面分析和会议分析,而且需要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同时要对会议召开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中要分析的内容进行明确,针对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可能是全方位的分析,也可以是专题分析。

3、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要求

(1)领导重视

由于经济活动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电力企业领导要对经济活动分析给予充分的重视,需要将经济活动分析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而且企业领导来亲自对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主持,抓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分析的进程进行控制,而且对分析时所形成的决议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

(2)持之以恒

要把资料的准备、分析报告的编写、会议决议的执行与检查等工作组织好,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3)持续改进

任何一次经济活动分析的开展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所分析的问题也在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参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人员才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改善,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电力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常见内容

1、对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比如说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以及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因素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2、电力企业总的经营状况的分析

3、电力营销方面的分析

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中,电力营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会对电力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在电力营销分析中,主要是对企业售电量和用电单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负责电力管理的部门,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全面对电力市场的变化及营销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一定时间内电力企业营销状况进行掌握,从而更好的对市场的变化进行掌握,并针对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来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制定。

4、电力企业成本和费用分析

在对电力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时,主要以购电量、购电价格和固定成本等分析为主,通过对这些与成本和费用有关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5、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分析

在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分析中,其所包括的内容主要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电网运行与设备情况分析等为主,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从而更好的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6、电力企业财务分析

在对电力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财务也是对企业经济影响较大的部分。财务分析主要以企业成本及相关费用分析、企业财务与资产分析为主。在企业成本与相关费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用电户购电价格分析、用电户购电量分析、企业供电固定成本分析等所显示出来的数据信息,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而在企业财务与资产分析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分析、企业还债能力分析等。另外,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过程中,还涉及到企业内部利润的变化情况。

四、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定的经济指标,然后对电力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和分析,及时找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更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时,通常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因素分析法。对经济指标变动组成因素的分析,即单个因素的变化对总量的影响给予定量的描述。2、对比分析法。通过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来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分析方法。3、比率分析法。是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用比率来反映指标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如将资金指标同销售指标、利润指标进行对比,可求出资金周转率、资金利润率,以便更深入地提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趋势分析法。是将一个企业连续几年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用以提示这些指标在分析期间增减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判断生产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5、敏感性分析方法。是指对分析对象因其相关因素指标变动而发生的变化进行衡量,从而为决策者权衡如何通过控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使目标变量处于最有利的状态提供依据。6、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法。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测算、分析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规划、预测和经济活动分析中得到广泛运用。7、盈亏平衡分析法。该分析法实质上是量、本、利分析的特例。即利润为零时,其他各因素间的关系。

五、改善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有效途径

1、改善分析方法

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时,由于其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需要坚持统一的规律及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对经济活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效的提高整个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解性。具体分析时需要遵循定期分析结合不定期分析,单项与综合分析相统一,事前和事后分析并存,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等原则,只有这样才,才能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更好的掌握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于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来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加强分析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则需要充分把握所处的经营环境,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从而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对于分析中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重点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的充分性。另外还需要重点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确保能够对经济运行规律更准确的进行掌握,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3、创新分析方法

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对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活力,以便于更好的确保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

六、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活动的分析,从而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切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而且通过分析中得到的数据,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掌握,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淑洁,周健,曾鸣.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及综合计划管理[J].电力技术经济,2013,8(25).

[2]刘艳.对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8,36(7).

上一篇:村委会考核意见范文 下一篇:安全施工保障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