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营销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3 00:17:38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1

关键词:旅游地形象;营销;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47-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需求迅速增长,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地的开发和经营不断出现新的战略,其中旅游地形象营销越来越受到旅游地政府和经营者的重视。相关决策者开始把整个旅游地作为品牌来经营,注重塑造旅游地形象,开展形象营销,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提高旅游地的竞争力。

一、旅游地形象的含义

什么是旅游地形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国外有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品牌功能和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特征的总体认识。国内学者张安认为,旅游地形象是指人们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知和评价,是对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息的一种理性综合[4]。乌兰认为,旅游地形象一般是指旅游地各种旅游产品(吸引物)和因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5]。这一概念既包含“感知形象”,即旅游者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大脑,形成对旅游地的整体印象;又包含“旅游形象”,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家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和评价。

综合各种观点可知,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各种旅游要素的综合的抽象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是概括、评价、购买、传播旅游地形象的主体,是旅游地形象的评判员。其次,各种旅游要素是旅游地形象产生的源泉和载体。旅游地只有通过推出新奇特的旅游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才可能树立起良好的旅游形象。再次,旅游地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抽象的概念,不可能由某个个人或群体依据某一方面的内容决定,它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二、旅游地形象营销的意义

旅游地形象营销是基于公众评价的市场营销活动,就是旅游地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与现实已经发生和潜在可能发生利益关系的公众群体进行传播和沟通,使其对旅游地形象形成较高的认知和认同,从而建立旅游地营销良好的形象基础,形成旅游地营销宽松的社会环境的管理活动过程,对旅游地的开发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旅游地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市场发育日趋完善,旅游者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对旅游地的选择越来越精挑细选。要保持旅游地品牌在市场上独具魅力,旅游开发者必须精心策划,塑造成功的旅游地形象,通过实施形象营销战略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开拓更大更多层次的旅游市场,并有效地增加游客的主动驻留时间。通过旅游地形象营销,可以将产品营销提升为形象营销,进而为品牌营销;将单品营销发展为系列营销,进而为旅游地的整体营销。对整个旅游地进行形象营销,有利于在旅游市场上树立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旅游地的市场竞争力。如黄山、泰山等著名旅游地通常更多地宣传旅游地形象,而无须过多地对其中旅游产品一一进行促销。

2.有利于提高旅游地的综合效益。旅游地形象营销与传统营销手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将产品和服务作为单纯的价值形态来销售,而是通过着力提升产品形象和旅游地形象,使其成为“光环旅游地”,从而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因此,要想取得形象营销的成功,就必需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和旅游地整体形象。而形象的形成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景观设计到服务质量,从旅游项目到文化建设,每个因素都必须在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中起积极作用,才能形成较强的形象力,赢得更多游客。可见,进行旅游地形象营销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努力争取综合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旅游地的持续发展。把旅游地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其关键在于塑造成功的旅游地形象,使旅游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市场。通过塑造良好的形象,在旅游市场上对具体的旅游产品和抽象的旅游地形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争取产生旅游地的品牌效应,使旅游消费者由被动转向主动购买具体的旅游产品,并关注旅游地更深层次的吸引因素,这反过来又促使旅游开发者更着力挖掘旅游地的深层内涵。这样,在塑造形象与市场营销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机制,促进旅游地的持续发展,从而在旅游地形象营销过程中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目的,促进旅游地的持续发展。

三、旅游地形象营销的对策建议

1.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特征

进行旅游地形象营销,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一方面分析旅游地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种类、数量、品位、结构;旅游地的气候、水文、地貌、动植物、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旅游业总产值及人均产值、旅游企事业单位数量、旅游从业人员情况等等硬件和历史文化、著名人物、民俗风情、文艺团体种类和数量、节庆活动类别与特色等软件;另一方面要分析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包括国内外旅游者的性别、年龄、社会阶层、人均消费额、旅游总人次、停留天数、出游时间、学历、收入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特征及其结合点,从而确定目标市场的范围,并加以细分,为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形象营销活动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2.突出特色,做好旅游地形象定位

在进行旅游地形象营销的过程中,形象定位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好的旅游地形象定位易于传播,具有更强的广告效应,从而更有利于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利润。有效的形象营销是建立在准确的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的。旅游地形象定位是在综合分析内部旅游要素和外部市场要素的基础上确立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旅游地形象,其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地的名称、标志、宣传口号、代表性景观、文化特色等,是要在目标游客心目中树立一种与众不同或突出的地位。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核心在于特色,这是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因此,要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挖掘旅游地的核心特色,以此作为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基础,塑造旅游地的总体形象;然后在旅游地总体形象定位的指导下,根据旅游地的市场特征,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有针对性地塑造旅游地亚形象,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取得更大的市场营销成效。

3.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相结合,促进旅游地持续发展

在进行旅游地形象营销中,要树立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相结合的理念,一方面要协调好内部关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旅游地的内在素质,培育旅游地特色文化,在旅游地形象能够成功地达到有关外部市场的目标之前,有效地运作当地政府与居民及各行业之间、旅游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与交换,使旅游地内部各主体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塑造良好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形象,共同为旅游地的总体发展服务。外部营销是旅游地市场营销终端环节,是实现旅游地经济效益的直接途径,其目标是外部市场,不仅要争取营销利润,而且应在营销过程中对外树立起良好的旅游地形象,实现形象—品牌—市场—营利—形象的良性循环。为此首先要准确定位并大力宣传旅游地形象,提供名副其实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合理规划和选择形象营销渠道,建立形象营销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旅游地形象与市场需求及旅游地的发展需要是否相适应。通过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的结合,不断提高旅游地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促进旅游地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第20卷[J].地理科学,2000,(6).

[2]庞波.以市场营销为突破口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J].理论前沿,1999,(15).

[3]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1).

[4]王国新,齐亚萍.旅游地形象定位与营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47-49.

[5]乌兰.略论旅游形象营销战略[J].经济师,2002,(9):164-169.

[6]朱孔山.旅游产品及其市场营销的若干问题:第17卷[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2).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2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类型;策略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

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思想和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并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

旅游产品想要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

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旅游文化营销是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三、旅游文化营销类型

1.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2.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3.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4.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

1.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往往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是旅游文化营销成功的首要步骤。

2.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地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避免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3.旅游文化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可以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其次,可以借助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进而达到旅游文化营销的目的。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例如,大型演艺节目《印象武隆》体现了自然遗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巴蜀大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4.文化资源整合化

旅游景区的某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丰富性、多样性的优势,也有旅游资源市场面较窄的劣势。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互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也是很好的办法。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从单一依靠文物转变到依靠文化、进而依托整个旅游景区文化资源进行发展。也就是说,文化旅游要改变以往仅仅局限于文物景点的观念,从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古今兼容的宝库中寻找能够吸引现代旅游者的要素,寻找旅游发展的契机,走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将多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一切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景观和风情,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相互融合,适应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的文化旅游格局。

五、总结

总的来说,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以此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实施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必须达到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与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促进目标,从而实现旅游者高度和谐的文化体验,才能有机会成功地实施旅游文化营销。

参考文献:

[1]廖宁怡,欧阳晓波,王莉娟.旅游文化营销研究[J].中国商贸,2010(29):79-81.

[2]韩晓莉.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11):173-174.

[3]李剑.谈旅游文化营销[J].企业家天地,2012(1):56-57.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3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营销;营销理念营销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78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朝阳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之一。

2 生态旅游概述

由于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在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产业规模空前扩大,开发程度不断深化。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凸显出来,特别是由于盲目、无序,甚至是掠夺式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既能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又能充分享有旅游之利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人们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开始觉醒,追求“绿色”、崇尚“自然”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以此为契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贴近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逐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1993年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特别强调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在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强调环境友好,注重生态保护,作为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还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即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世界旅游组织指出,“生态旅游是人类旅游活动的理想模式之一,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生态旅游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旅游实践的热点,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生态旅游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受到旅游企业的重视。同时,也必须注意,作为一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因此,从旅游经营主体角度看,建立一套能够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经营的营销体系并付诸于实践,对于科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旅游经营主体在生态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有效推广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旅游经营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乌兰编著的《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一书就是针对生态旅游这一特殊旅游产品,在总结前人有关生态旅游营销管理及营销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著作。

3 对《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理解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把市场营销的研究成果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特点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并力求突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和创新发展。作者沿袭了经典市场营销著作的框架体系,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绿色营销理念具体应用于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全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主要分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概述、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生态旅游营销环境、生态旅游营销调研、生态旅游营销战略、生态旅游营销4P策略以及生态旅游营销管理等内容。

为了克服在生态旅游营销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市场泛化问题,作者首先对生态旅游市场的范畴进行了界定:生态旅游市场主要是指到生态旅游区旅游,并且在旅游中对当地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能主动承担一定责任和采取自觉行为的那部分游客。并指出,这种界定更符合生态旅游的要求,更能反映生态旅游的本质,对于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各种生态旅游营销活动更具有实际意义。然后,对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下了如下定义:生态旅游经营主体旅游企业(包括景区、景点)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现和创造市场机会,建立稳定的市场优势,通过各种营销策略的有机组合,在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生态旅游经营目标。

针对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作者指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基于绿色营销理念的先进营销方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明晰的社会营销观念。即在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中应当兼顾企业利益、旅游者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创造和引导理性的生态旅游开发和消费模式,并通过在全社会传播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绿色的旅游方式,最终实现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益。②市场营销内容逐步扩展。即在实现产品营销的基础上,重视深入宣传和传播生态旅游理念,使旅游者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并参与到促进旅游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实际行动中。③参与市场营销的主体增加。即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凡是与生态旅游营销活动有关的主体,都应是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参与主体,包括旅游目的地政府管理部门、景区景点开发经营者、各类旅游企业、当地社区居民,以及相关的非政府团体和组织等。

作者进一步指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具体内容,包括:广泛传播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及生态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参与生态旅游活动;建立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获取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益。并为生态旅游经营者的营销实践指明了道路,这就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始终,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市场需求特征出发,深入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生态旅游经营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和创造市场机会,制定生态旅游营销战略,建立稳定的市场优势,通过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4P策略的有机组合,在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生态旅游经营目标。

作者理论功底深厚,在生态旅游与绿色营销关系的论述中言简意赅,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为全书的精华所在。绿色营销理念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观念。而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具体旅游活动,也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生态旅游和绿色营销共同倡导了对环境负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这种内在的一致性,使得两者很自然地被结合到了一起。绿色营销观念所提倡的提供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加强环保措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企业行为,是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经营宗旨,也是生态旅游市场营销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因此,推行绿色营销既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实践选择。

作者不仅理论基础扎实,在生态旅游营销实践和营销策略具体实施层面也有独到见解。作者指出,在生态旅游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营销理念、产品设计、管理模式、旅游过程的绿色化,将绿色营销理念切实融入到生态旅游营销过程中。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作者特别提出,随着旅游体验和感受逐渐丰富,生态旅游者的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会越来越高,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必须适应旅游者的这种需求变化,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专业化生态旅游产品,精心设计主辅产品相结合的产品体系,以提供多种富有体验性、参与性、环保性和小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以丰富游客的生态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满意度。然后分别就“高端生态旅游市场”和“大众生态旅游市场”给出了详细而实用的具体实施建议。

从生态旅游营销的具体实践看,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于1982年批准建立,标志着我国生态旅游的正式开启,1998年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要建设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六个高水平、高起点的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我国生态旅游由此进入产业化规模发展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遍及部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各级各类景区,其中九寨沟、香格里拉、长白山、张家界等生态旅游区发展已较为成熟,积累了一定的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经验。例如,张家界、千岛湖等一些生态资源丰富的景区积极创建生态旅游品牌,并此作为开拓生态旅游潜在市场的主要发展战略,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已从原生的自然生态景观,发展到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态景观紧密结合的多种组合形式,基本形成了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并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要培育与市场需求相符、具有相当规模的生态旅游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营销观念、品牌形象、产品项目设计开发、营销策略组合和市场调研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就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作者提出生态旅游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无论是生态旅游者数量,还是生态旅游收入,都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也将日益复杂化。因此,生态旅游经营者需要逐步适应未来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市场出发,加强市场营销环境的综合分析,制定生态旅游营销战略,并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策略中具体加以体现。此外,还要重视整合营销、关系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和绿色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创新应用,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旅游营销的案例

如果说《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存在不足的话,笔者认为该书在论述过程中略显枯燥,不够生动,尤其缺少鲜活的案例让读者对生态旅游营销有更直观的认知。在此,笔者准备了一则案例以飨读者。

案例:生态旅游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丹翠(Daintree)生态居住和温泉是一个位于澳大利北部亚热带地区的被独特的雨林围绕的旅游目的地。2009年因为它极好的服务和它在采取措施来保护美丽的自然遗产中做出的巨大的努力而赢得世界领先的生态小屋和澳大领先的绿色饭店大奖。

作为一个生态旅游目的地,丹翠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重视社会责任的公司。与此同时,旅游者还发现了一个在Possum Creek河上游拥有156个热带雨林区的叫做SPVRC的公司(信息检索)。纵然两个公司都是著名的生态旅游名胜地,顾客们仍旧决定选择丹翠是因为它的spar服务更加的吸引人而且价格合理(可选项评价)。顾客们为旅行付钱并享受自我(购买过程)。当回忆起这次绝妙的旅行时,他们会感到很满意并想要再次进行生态旅行(售后评价)(注:括号中内容属旅游者决策过程)。

购买丹翠生态旅行的顾客经历了顾客购买决定过程的五个阶段,包括认定问题和需要、寻找信息、可选项评价、购买和购后评估。生态旅游经营者应该明白的是:有持久涉入兴趣的顾客当偶尔购买产品和信息是关于熟悉的种类、但不熟悉的品牌时,总是会做出购买的决定;对生态旅游有临时投入兴趣的顾客对不熟悉的、昂贵的和不常购买的产品,可能很少下得了购买的决心。

丹翠的例子具体解释了决策过程的五步骤,告诉生态旅游经营者,可以通过分析顾客购买行为确定目标市场,以更好地操作生态旅游市场。

笔者相信,生动的案例有助于读者地对营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

5 结语

总体来看,《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是一本研究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佳作,从理论、实践及具体应用方面对生态旅游及其市场营销有一个全方位的介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值得认真研读。

参考文献:

[1]李 俊.构建新型生态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系统探析[J].生态经济,2014(1).

[2]乌 兰.生态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3]张遂华.生态旅游的消费购买决策过程分析[J].中国商贸,2011(6).

[4]张保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绿色规划研究[J].科协论坛,2009(11).

Abstract: Ecotourism, with hugemarket potential andremarkable ecological benefit,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nd tourists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In the bookEcotourism Marketing,marke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were combined.The ecological tourism and its marketing from theory,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book. "Ecotourism marketing" strived to highlight the special nature of ecotourism marketing and it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4

一 旅游市场营销的特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与此同时,市场营销被引进旅游业并得到普遍的应用。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科学。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知识型游客研究、知识型旅游产品开发、知识化手段、知识化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运作活动,是指通过创造和交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其价值,以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其中交换是核心,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是目标,交换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旅游产品创造者或提供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

二 国内外旅游业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西方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历程有较大的不同,在旅游企业中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并以正确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指导旅游企业经营行为的出现时间和表现状态也各不相同。

1.国际旅游业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以前,指导国际旅游业的基本经营思想是推销观念。绝大部分旅游企业经营者认为,旅游企业的销售量越大,利润就越高。旅游业采用的销售手段主要是广告宣传和推进性推销。

20世纪60年代末,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经营者开始重视学习市场营销理论,并采用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对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多数拥有150间(套)以上客房的旅游企业先后设置了营业部和营销部,但营销对他们而言仍然是很神秘的一门科学,因此当时营销部的活动,实质上仍然是以推销活动为主。

20世纪70年代,旅游营销理念逐渐代替推销观念,西方旅游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1)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使旅游消费者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许多经营者思考的焦点开始由“我们的企业”转移到“我们的客人”。

(2)激烈的竞争缩短了旅游企业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前的准备时间。在准备阶段,旅游企业分析市场,研究旅游者需求,分析旅游者兴趣、爱好和意见,以此作为旅游企业经营的依据和基础。

(3)旅游企业投资急剧上升。经营者只有了解旅游者的动机和愿望,采用营销理念指导旅游企业经营,才有可能最低限度地减少经营失误。

总体来说,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旅游企业成为市场营销学的初学者,发达国家旅游企业逐渐进入“细分市场时代”。进入8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能否满足旅游者的特殊需求和爱好,是决定旅游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2.我国旅游业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1978年以前,旅游企业主要从事政府接待,旅游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不构成一种产业。1978年,经济体制开始改革,旅游业才走向市场。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旅游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接待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旅游企业一直处于一种纯粹接待阶段。旅游企业基本上属于政府的接待型机构,旅游企业没有经济任务,没有市场目标,没有任何真正的市场行为,对市场的态度是“等客上门”。

(2)“公关”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旅游企业自身职能的不断强化,旅游企业开始面向市场考虑与自身有关的经营战略。

这一阶段,企业面向市场的专业部门是“公关部”,旅游企业开始将客人和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视为本企业的市场资源,主动建立关系网络。这是市场意识觉醒的开始。

(3)销售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一房难求、一票难求的旅游市场供求关系逐步转向买方市场,旅游企业意识到必须主动将自有的产品推向市场,展示给旅游者。这一阶段,旅游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销售部”,从事市场销售工作的专门人员开始出现。

(4)市场营销阶段。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入的改革阶段,旅游业的外部环境已经逐渐理顺,旅游市场行为已经逐渐规范化,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从觉醒逐渐走向成熟,全面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与方法开始为旅游企业所认可,传统的旅游销售过渡到了比较成熟的旅游市场营销。

三 旅游市场新变化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

旅游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旅游企业只有适应市场的新变化,灵敏地调整战略,才能参与并赢得竞争。本文对我国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及其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总结如下:

1.市场预测困难

消费者偏好变化极快,忠诚的品牌使用者越来越少,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的新颖性。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的开辟,如大学名校游、参观造币厂等虽一时迎合了现代人们的好奇心理,也可能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尚,但它们却犹如昙花一现,随即淹没在变化的海洋之中。旅游市场变化迅速,致使市场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市场预测困难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是:突破官僚阶层式的组织结构,使旅游企业组织具备对环境变化的富有弹性的快速反应能力。

2.需求个性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同步上升,旅游消费需求也向高级阶段发展。旅游者已从原有的趋同消费如大众化的山水、名胜游向个性化旅游消费转变。消费个性化使得单一需求的大市场不复存在,无差异目标市场策略很可能劳而无功,而且也使一般程度的市场细分策略收效甚微。

需求个性化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是:组织细分化,以更小的经营单元适应细分旅游市场微型化趋势,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

3.预期提高

旅游企业间的竞争使得各旅行社、宾馆、酒店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者对导游、住宿、餐饮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期望也随之上升,游客变得更加挑剔。众多旅游企业发现令顾客满意越来越困难,但这往往不是旅游企业降低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而是跟不上旅游者预期提高的步伐。

预期提高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是:建立自我管理的团队,这种小团队人数不多,针对某一经营目标,采取特殊运作方式,鼓励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临时性的团队成为组织成功的基本单元。

4.产品“老化”快

今天的特色旅游路线有可能成为明天的大众化路线,今天的特殊服务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标准化服务。模仿能力强、模仿速度快,使得原来想通过开拓新线路、新项

目吸引游客的企业难度加大。旅游产品“老化”速度快使得旅游企业的产品创新侧重于微小的变化和延伸,尽量使有新鲜感的产品尽快推向市场。

产品“老化”快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是:旅游企业把游客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通过向游客提升服务价值,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5.全球化

在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地球村正在形成。互联网、电视等传播的旅游信息促进了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旅游市场营销面临全球化。

全球化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要求是:旅游企业组织国际化。以国际化的组织适应国际化的营销,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成本与效益关系,在决策集中化、营销全球化的同时,旅游全球化战略决策应和当地化战术决策相协调。

旅游学界有一个共识,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需求增长期,旅游市场表现形态以观光旅游市场为主;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市场向休闲旅游转化;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向度假旅游升级;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中国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已从旅游资源大国成为旅游经济大国,正向旅游经济强国迈进,旅游市场发展彰显朝阳产业的无限潜力。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旅游企业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制定适合的营销战略、进行有效的管理,无疑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加里 阿姆斯特朗、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易斯、钱伯斯.饭店业营销领导 原理与实践(徐虹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勇.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4]吴金林、李丹.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5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对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适度发展”,但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将由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近邻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2、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机会更多。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规定:在“十五”期间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3-4周,这就意味着国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130-140天,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20年后,工薪阶层一年出游2——3次将成为寻常之事。

3、国民出游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境旅游将成为国民的重要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转变,由目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4、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看最多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出游方式也将从目前“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

跨入新世纪,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当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的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企业及宏观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门等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导向由计划转向市场,但就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削价竞争问题。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抛开套汇问题,这一报价远低于成本。从表面上看,通过套汇赚取差额后,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图。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另外,外团降价还会影响国内旅游收入。例,近几年来,由于东南亚团队价格偏低,致使该区潜在游客减少,旅游业收入相应减少,旅游业发展缓慢。

(二)旅游市场营销存在忽视售后服务问题,导致游客流失。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许多旅游企业认为这根本没有必要。

(三)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问题。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以贿赂手段拉拢顾客,诋毁其他旅游企业的声誉,有的甚至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坏了旅游企业形象,破坏了国家的法制,是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许多旅游企业除酒店行业外,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旅行社经营。许多经营者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加强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行为,是我国旅游企业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依法办事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最终只会使双方受损,并且会破坏旅游企业的对外形象,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系统性不强,没有把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没有高科技的旅游营销支持,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运用过程中,手工劳动较多,缺乏对高科技、新技能的运用。以旅行社日常业务为例,大都停留在对电话、传真的使用上,基本没有旅行社运用互联网辅助日常业务工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营运模式显然是不能跟上时展需要的。

(五)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问题。中国的很多旅游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目标,而不是长期的营销目标。没有几个部门或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近、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他们不熟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不太根据消费者需求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即便是对于推动作用较大的节事活动与公关活动的策划设计和执行方面,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节事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未来的间接效益,然而,更多地方却并不深谙市场运作的妙处,或者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或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里“鼓吹”一番,将举办该类活动的真正意义颠倒过来,结果劳民伤财,却达不到促销的真实目的。

(六)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忽视旅游形象问题。旅游形象问题已成为各地一个较为头痛的普遍现象。而营销的主要诉求又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予目标受众。但近几年国内在大力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由于没有认真分析旅游目的地文脉与地脉,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致于促销经费花了不少,游客量却上不来,旅游淡、旺季差异性极大,形象宣传口号雷同等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打造旅游品牌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二)要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四)要注重发展、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使各个公司网络连接,作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要有长期规划和发展眼光。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掘新渠道,增加旅游公司的收益。

(六)要视形象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增加旅游收入。

五、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需要全面整合。需要用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困惑,需要一根链条将各个环节有效链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体优势。这就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念(TIMC)在旅游营销领域中的全面应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兹等人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被誉为“带领企业跨越21世纪的营销教战守策”。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传播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的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效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各个品牌的了解,来自他们接触到的各类信息的综合(包括媒体广告、价格、包装、售点布置、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这种消费者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过程,就是塑造品牌,即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提高品牌忠诚度的过程。因此,将这一超前的全新理念与中国旅游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研究一套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必将成为我们的旅游组织与企业制胜市场的法宝。将来政府与企业都需要整合营销,旅游业常常被称为政府主导的产业。政府不仅要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投资与建设,还应该主导市场。这同样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目前,很多地方旅游主管部门,习惯于进行促销,而很少考虑进行系统的营销整合,也没有进行中长期的营销规划。我们认为,这是较初级的市场化运作。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省、市、县区域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也可以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次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企业进行旅游营销,则更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无论旅行社、景区景点或宾馆饭店,整合营销传播都是最现代的营销武器。通过科学的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充分运用产品改进和渠道调控的技术,整合所有传播渠道,可以实现企业高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凡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营销工作,就可称其为互联网营销,营销中的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也就是说,在营销工作中利用了互联网,我们就称作在进行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起源于90年代末期,欧美的一些企业率先利用全球网络(互联网)为平台展开营销活动。九十年代末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营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构成“21世纪营销领域的创新焦点”。

2002年的网络营销领域并没有发生什么惊人的事件,但正是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网络营销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营销基础环境进一步发展,上网用户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580万人,年底有望突破6000万人,互联网用户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实质在于它的信息流的优势:高速即时,互动,全球性全天候,私人性。互联网通过将货币流和部分物流(比如软件)转化成信息流,将互联网营销的优势扩大,并通过信息优势提高传统商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其流通成本。互联网营销在信息流方面的优势是传统营销所难以替代的。

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现代市场营销的焦点是顾客,为顾客节约成本就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但现实中,企业在实施互联网营销时应该根据企业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比较互联网营销实施的投入成本和收益,以决定是否采用互联网营销,多大程度上采用互联网营销,如何将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互联网营销还存在着很多弊病,比如付款方式、邮件浏览率低等问题,所以说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在进入到营销主导时代的中国旅游业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致胜市场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将这个先进的理念与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渴望尽快走向成熟,为我国实现2020年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慧,王谊,苟小东:《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市场营销新策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

2、游云飞:《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策略》,《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3月;

3、毛勇:《北方经贸三峡重庆库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经济纵横》,2001年12月;

4、徐栖玲,陈宏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国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浅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2卷第4期;

5、刘锋:《旅游温冷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经济地理》,2001年5月;

6、李天元:《市场定位还是形象定位———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位问题》,《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双月刊);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旅游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人们对返璞归真的绿色生态旅游活动备受青睐,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因而生态旅游产品成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旅游产品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而开发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它是一项整体产品,为了实现生态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组合。[1,2]近些年研究者们对生态旅游产品研究较少,也仅限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和设计,本文把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作为关注点,通过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现状提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一、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现状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生态旅游产品也丰富多样。虽然黑龙江省针对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开展冰雪旅游、湿地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提出“共建绿色生态龙江”等口号,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2]。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仍采用传统的旅游产品推销方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为主要任务,并未把生态旅游产品核心利益贯穿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生态旅游产品营销观念比较落后;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的定价不灵活,同时生态旅游产品也存在着不良的价格竞争;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也较为单一,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仍以旅行社对旅行社为主,只能面对总体规模相对缩减的团队旅游,而失去了目前逐渐壮大起来的散客旅游者。

二、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建议

(一)转变生态旅游产品营销观念

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引导下的绿色营销,营销的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营销主要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为主要任务,而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提倡满足旅游者理性需求,坚持旅游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理念。如产品层次侧重生态旅游目的地产品、生态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旅游景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再如营销对象不仅仅是生态旅游者,同时还包括客源地相关部门、旅游企业、经营商等;又如应有针对性地结合产品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策略,包括采取产品改革、市场改革、营销组合改进等策略努力缩短生态旅游产品的投入期,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期等,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品营销观念应紧跟时代步伐。

(二)优化生态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生态旅游市场环境下,制定竞争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定价策略是占据一定旅游市场的有效方法。如通过多元化收入支撑景区弹性定价;提升景区内在价值,为生态旅游者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采取差别定价方式;结合同类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状态来进行定价;新的生态旅游景点、项目、景区服务等主题公园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相结合,吸引更多生态旅游者;对于一般的生态旅游产品进行渗透定价策略,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旅游者心理定价,根据生态旅游者对产品的认可、购买反应,采用声望定价和分等级定价策略。总之生态旅游产品的种类繁多,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定价策略,适时调整生态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增强竞争力。

(三)强化生态旅游产品品牌意识

开展生态旅游要树立本地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品牌,明确主体旅游形象定位,运用多渠道传播生态旅游品牌形象。生态旅游产品的品牌策划,特别是节假日生态旅游地的形象设计和推广是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的关键。生态旅游产品品牌设计要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资源基础上仔细分析,结合地方特色,明确生态旅游产品形象的核心和外在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形象系统。加强生态旅游者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品品牌的认知、心理满足感和高品质产品的认同感。严把生态旅游产品品质关,把握本省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本省生态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四)开发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

现代旅游业信息密集,网络营销成为现代旅游业信息传播的重要促销手段,很多生态旅游者利用网上预订的方式参与生态旅游产品的选择,这使得传统的旅游社与旅游社对接的营销方式面临更大的挑战。自选意识越发强烈的生态旅游爱好者通过网络预订的方式来享受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团队旅游者逐渐减少,而散客生态旅游者逐渐壮大起来,最终将成为生态旅游市场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就应采用多种营销渠道,如利用网络营销模式结合旅行社对接的传统模式。总之应结合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环境因素、产品因素、政策因素、自身因素等,积极拓展新的产品营销渠道,提高运营能力。

三、结束语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已逐渐走向正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产品的宣传对营销工作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这些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同时,更应注重生态旅游理念、生态旅游者消费行为、生态旅游经营者开发行为、政府管理行为和社区与媒体的参与行为等有关生态旅游内涵的营销和宣传,这样才能使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产品真正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7

关键词:旅游网络营销;目标市场;体验消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线旅游业每年以30%的速度迅速成长。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改变了旅游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信息成为沟通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重要平台。建立旅游网络营销体系必将成为信息经济时代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主流。

一、对旅游网络营销涵义的再思考

旅游网络营销是现代营销理念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绿色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它是指旅游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

(一)销售渠道的变革

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旅游网站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将旅游信息及时、全面地展现给旅游者;另一方面,旅游者通过旅游网站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出游信息。从我国旅游网站发展现状看,服务提供商大致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为携程旅行网和e龙旅行网,他们掌握着我国绝大部分旅游预订资源,提供全面的网上旅游服务:第二阵营以中国通用旅游网、游易和“去哪儿”等服务商为代表。他们中的部分服务商除了作为一级商外,还作为二级商向一级商提供用户。或提供旅游搜索服务等。

(二)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者个性消费的回归,20世纪90年代。以舒尔茨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提出现代市场营销4C's理论。这种变革体现出当今社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更人性化的营销理念。

旅游网络营销符合顾客主导、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充分沟通的要求,体现了现代营销理念的精髓。但在这种营销理念的变革过程中,网络营销并不能取代传统营销。旅游企业应理性对待互联网的真实作用,避免“网络神话”的浮躁心态。网络营销将旅游企业的传统业务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更直接地面对消费者,弥补了传统营销方式互动性差的不足,但传统营销在品牌效应和社会关系上的优势仍然存在。两者只有紧密结合,互为依托,才能更有效率地满足网络时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旅游网络营销要素特征分析

旅游网络营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和生存环境。依据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定义――比竞争对手更有利润地满足顾客需要,本文从目标市场、营销对象、竞争态势三方面对网络营销要素进行分析。

(一)目标市场特征分析

1、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据2006年7月第十八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9%,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8A%)和18岁以下的网民(14.9%),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降低,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2.3%,35岁以上的网民占17.7%。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

2、网络消费者大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追求独立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第十八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1.6%,其次是本科(24.7%)和大专(23.0%),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比例为36.7%。为实现差异化经营战略,旅游网络营销应突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与体验性。

3、网上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自主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旅游者可以划分为五种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心理类型越靠近多中心型的人。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多中心型旅游者大多喜好新奇与冒险,他们不满足于单向的营销沟通方式,常常要求主动参与设计产品,充分体现出向往个性化服务的双向沟通特性。因此。旅游网络营销应充分关注目标市场特征。采取不同于面对大众的营销方式。

(二)营销对象特征分析

1、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决定了其可信息化程度较低,网络适销性较差。根据Nilson(1979)和Karni(1973)的产品分类方法。产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搜寻性产品。它是指产品质量在购买前可用通过观察加以确定的产品,如汽车、钢材等;第二类是体验性产品,这类产品的质量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确定,如软件。小说;第三类是信誉性产品,这类产品的质量很难鉴别,效果很难显现,如保健食品。旅游产品属于非信息类的无形产品,为提高其可信息化程度,必须通过各种网络多媒体(图片、声音、视频)工具来进行有形化展示。

2、网络旅游产品价格的公开化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旅游网络营销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趋于理性,他们通过不同网站公开透明的旅游报价信息,选择合适价位的旅游产品。对旅游企业而言,旅游网络营销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其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3、旅游产品交易的虚拟化要求建立可靠的网络信用结算机制。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国内缺乏商业信用交易的整体环境,消费者对网上资金账户和网络信用消费信心不足。只有通过旅游业、传播媒介和商业信用机构的有机配合,旅游网络营销所要求的持信用卡消费的现代结算方式才能得到贯彻和保障。

(三)竞争态势分析

1、国内旅游网络营销市场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我国旅游在线收入约16亿元,市场交易约为40亿,而我国旅游总收入为8935亿,在线旅游约占旅游总收入的0.45%。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报告,2006年美国的网络旅游业务达到788亿美元,占旅游总收入的25%。此外,2006年德国近三分之一的旅游收入来自互联网,法国一半以上最受欢迎的网站是关于旅游和交通资讯的。

2、国内旅游网络营销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我国旅游休闲类网站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并于2006年达到了19.1亿元。另一方面,传统旅游企业凭借既有的雄厚资源基础的积累,已经开始对网络旅游形成影响,以中青旅、国旅为代表的传统旅游企业也纷纷尝试网上旅游服务,提供网上订房订票服务。

3、网络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多数旅游网站都以线路介绍、价格行情、景点介绍为主。以国内网络旅游领军阵营为例,e龙旅行网与携程旅行网的不同之

处仅仅在于单独提供了一个会员积分页面。使其会员可以享受更多优惠和个性化的服务。旅游产品是典型的体验性产品,产品同质化将给旅游网络营销市场带来巨大挑战。

三、关于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与传统营销进行有效整合,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旅游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是指利用整合营销策略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统一传播、双向沟通。旅游企业要制定吸引消费者上网并促使他们多次访问和长时间浏览企业网站的营销策略,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式和网络调研方式相结合,修正调研结果,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增值服务,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健全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并利用传统营销中的社会关系多渠道地开展公共关系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库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一个详细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系统,其目的是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建立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库、强化跟踪服务与信息分析能力,建立旅游企业与客户间的“一对一”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游客的重游率是维持旅游企业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以体验消费为主,所以客户关系管理还需要与产品创新并重。

(三)发挥媒体经营优势,扩大旅游网站品牌影响力

旅游网络营销必须首先吸引客户注意力,将旅游网站作为媒体来经营。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等手段,将旅游网站推向受众,建立其知名度;另一方面,旅游网站可以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方式来增强品牌影响力。如采用广告投放和线下活动营销相结合、为VIP会员提供增值服务、推出“网上旅游课堂”等方式,将旅游的时尚性、娱乐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

(四)开辟综合化的旅游经营模式,开拓网络营销合作关系

旅游市场营销总结篇8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历史上总有某个时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分水岭。中国旅游营销史上就有几个“营销分水岭”,每出现这样一个分水岭,都标志着一种旧主流营销体系的终结和新主流营销体系的建立。伴随着主流营销体系的变迁,总有一批曾经辉煌的旅游企业倒下,并催生一批旅游企业新贵。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迎来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中国旅游营销经过30年的发展,经过不断探索、引进、模仿、借鉴、学习和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旅游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网络经济的到来,投资主体多元化,旅游产业升级,全新的盈利模式不断涌现,导致中国旅游主流营销体系正在发生越来越快的变化。中国旅游营销表现最为精彩的仍然是一幕幕独具中国特色的“营销大战”,更多的中国旅游企业在经历了血火淬炼、与狼共舞后,开始自信地踏入国际市场。

同时,中国旅游开始面临新的市场问题,面临着行业日益增长的压力。中国旅游市场营销,在经历了炒作战、口水战、价格战之后,目前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都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品牌营销迷茫和困局之中。

中国旅游营销的整体突围之路究竟在哪里?

市场竞争,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厮杀,中国旅游营销已步入品牌体系化制胜的时代。只有寻找到中国旅游营销新的主流体系,用体系化的思想打造旅游品牌,才能带领我们穿越经营的困境,开创旅游新营销的蓝海。

至今中国旅游营销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7年):政府主导下的营销缺位时代

1978年,中国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源,打开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方针,旅游业作为创汇产业的经济性逐步凸显,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从“外事接待型”逐步向“积累外汇型”转轨,继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部分。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段狭长的灰色地带之间,政府占据了推动中国旅游发展的第一行动集团的位置,形成了政府供给主导型的模式。旅游管理与经营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政企分开迈出关键性步伐,旅游管理体制也趋向多元化,行业发展完全是政府导向。中国旅游营销在这个阶段处于萌芽自发状态,旅游企业呈现“等、靠、要”特征,整体上是一个营销缺位的时代,到后期才有“小荷才露尖尖角”,以“无锡旅情”和中国首批六家景区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旅游营销波澜壮阔的精彩篇章。

第二阶段(1988年~1998年):行业实践超前于理论发展的营销探索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经常性需求,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旅游业都空前重视。中国旅游向着“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稳步推进。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方面,深圳世界之窗的火爆,丽江古城的崛起,香港、澳门的回归,预示着一个中国新旅游时代的到来。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旅游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缺乏竞争的经验和积累,中国旅游营销尚处在初级和混沌阶段,基本上是围绕4Ps来进行,行业出现了简单模仿和盲目跟风现象。上个世纪90年代流行的点子热、CI热也冲击了旅游营销,凸显了中国旅游营销的浮躁和短视。

第三阶段(1999年~2002年):理性跨越和整合营销传播时代

随着中国营销学术界全方位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西方前沿的营销理论被大量吸收和学习借鉴,定位理论、顾客满意理论、品牌资产管理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4Cs、服务营销、数据库营销、定制化营销、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旅游营销找到了一把开启市场的神奇钥匙,中国旅游营销得到了快速而又理性的发展。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最终带来信息传播和营销方式的革命。1999年,以携程网、e龙网为代表,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旅游企业,一时间,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渠道将会被电子商务所取代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随后几年,由于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互联网泡沫破裂,直到2003年才走出低谷。但互联网对中国旅游营销深层次变革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一个直接的推动就是,原来停留在理论引进层面的数据库营销和定制化营销重新受到重视,互联网营销成为中国旅游营销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个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迎来了一个奥运旅游的新时代。这个阶段的另一个大的亮点,是从2001年开始直到2003年“动感之都,就是香港”的香港旅游全球推广,展示出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东西方文化汇聚的都市形象,既树立了香港的旅游形象,又张扬了香港城市的个性,开启了中国城市营销的元年。

第四阶段(2003年~2005年):精细化营销和国际化营销时代

这个阶段,由于整个社会处于急剧发展之中,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变迁大戏上演正酣,社会角色、身份以及消费者分类标志比以往大为增加,消费者分层更加明显,细分消费群层出不穷,因此挖掘新的细分市场,捕捉市场机会,成为旅游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企业按价值观、生活情趣、审美倾向等消费者心理、情感属性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中国旅游企业引来了一个精益化营销的新时代。

中国中产阶层崛起,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并成为引领消费趋势的主要力量。而这一阶层具有消费心理趋于理性、消费行为趋于成熟、购买力强、消费稳定的特点,稳定而理性的中产阶层的崛起,意味着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开始具备了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市场基石,“自驾游、自助游”成为旅游营销的新热点。

2003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并向2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方向发展,旅游消费正在以排浪式方式产生,但旅游消费依然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为主,并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阶段过渡。

“联合、整合、重组、区域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成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联合营销、联合促销、区域旅游合作成为这个阶段旅游营销的主旋律。例如,四大佛教名山联合举办“朝圣之旅”,北京、西安联手打造“华夏文明魅力轴线”,川、滇、黔、渝的重庆经济协作区18个城市联合发展旅游,我国东中部41个市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等等。从最初的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的宣传促销,到景区之间、区域旅游目的地之间、旅行社之间以及跨领域的相互合作、联合促销,我国旅游业从“各踞一方”到“联线成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05年,来自大洋彼岸的《蓝海战略》一书引起了广泛关注。离开同质化惨烈竞争的“红海”,进入令人心旷神怡的“蓝海”,几乎是所有旅游企业的祈求和梦想,反映出企业对开创“蓝海”市场的渴求。

Business2.0时代长尾理论的横空出世,网络带来的信息日益透明化和跨越边界的选择营销成为可能,网络在颠覆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和传播方式的同时,成为平民大众获取话语权的主要途径。

这个阶段,旅游业国际化也成为各地政府做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一个亮点,北京、海南、杭州、黄山相继吹响了新一轮旅游国际化的号角,营销“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

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新营销破题前的困顿和品牌营销时代

2006年,中国旅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旅游产业裂变、聚合式的结构性重要变化,消费升级,城市营销浮出水面,旅游主流营销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旅游作为核心引爆点和孵化器的城市运营和区域经济运营,正在改变着城市,改变着中国。

中国已经由旅游资源大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旅游已经开始从启蒙期向高速发展期转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并存”的新旅游时代。精品旅游模式是提升旅游景点价值最大化的发展方向之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将会被深度营销的旅游模式取代。体验式、娱乐式、休闲式的复合旅游模式将成为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与影视文化业的完美联姻”“景区危机处理”“休闲旅游”“城市品牌运营”“旅游系统营销”“生态链旅游”“文化旅游”“娱乐品牌连锁”“景区品牌保鲜”“产业旅游营销”,这十大关键词见证了这个阶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中国整体的旅游营销环境又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大旅游格局已经形成,大旅游环境的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中国旅游营销品牌化成长步履蹒跚,中国的旅游营销整体处在一个迷茫困顿期,处在一个将要破壳而出的状态。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平淡的背后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理性;少了几分激情,多了一分凝重,这或许正是中国旅游营销走出集体性战略迷失、走出营销困顿的“前夜”,或者说已抵务实、理性营销阶段的前沿。

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未来,但要与营销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市场的爆发力和聚合力。中国旅游营销已步入体系化品牌制胜的时代,旅游营销策划的系统性和战略导向性将成为中国旅游营销整体突围的方向,必将带动中国精品旅游模式快速发展,从而真正拉开中国“大旅游”营销的精彩序幕,中国也必将引来一个“大旅游”品牌营销时代。

上一篇: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下一篇:农村房屋建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