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

时间:2023-11-04 01:41:17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1

1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新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以此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借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发现的“新知”和微观结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②通过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羟基官能团的结构对乙醇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乙基对羟基也有一定的影响,使乙醇中的羟基有它自身的特点。③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结构测定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b.能力目标:①通过所学理论知识,推测元素化合物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观察能力。③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c.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探究内容与方法

3.1通过定量计算探究乙醇的分子式

3.2通过模型搭建乙醇的结构式

3.3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3.4通过猜想探究乙醇断键的可能性

4教学实录

[新课引入]今天我们讲与酒有关的内容,酒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也给一些人带很多的痛苦,饮酒过量后驾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交警执勤时,手中有一个快速测定饮酒含量的一个仪器,我们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类似的装置。(介绍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事实上,酒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古井贡酒、美容产品中的发胶等。大家知道,黄酒长时间贮存,密封不好,会有酸味;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贮存时间越长越香味),保存不好,味道会变淡一些;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闻酒就脸红呢?就让我们一起从本堂课开始来慢慢解开其“醉人的笑容”吧!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测定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这里我们给出有关有实验数据

[投影]某有机物4.6g,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g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学生计算]

[教师引导]我们请[学生2]说一下解题的思路怎样?

[设问]假如实验数据中没有给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否可以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教师引导]从计算出的最简式(C2H6O)n中分析可知,2个碳最多可与6个氢结合,已达到碳的最大值,所以,n=1。可以确定这就是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过渡]有了分子式,还不能确定其结构,现在我们课桌上有模型供学生探究,推测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搭模型,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搭好的先举手,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结构?

[学生3]展示自己所搭的模型,并解释。

[投影]同学们搭出的可能的结构式。

[教师引导]比较这两种结构氧原子的位置及氢原子的环境情况,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我们的猜想?

[投影]分别取5mL水、无水乙醇于烧杯中,分别投入一小块钠,观察现象,之后滴入几滴酚酞。

[学生实验探究2]

[教师引导]边观察学生实验,边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

[学生4]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投入水的钠块,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响声。

[学生5]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

[教师评价]通过实验发现钠与水或该有机物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放热不同。通过实验现象,初步分析乙醇可能是哪种结构?比较两者化学键有什么不同之处。从煤油结构、猜测的两种结构、水的结构等角度分析。但需要实验进一步论证之。

[投影]乙醇、乙醚、水和煤油的四个结构式

乙醇与水的分子结构比较

[学生讨论]对投影的结构式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乙醇的结构式。

[板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

[教师引导]―CHO不能写成―COH,断键形式是与羟基氢及其相连碳原子上的氢,也就是说,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存在H原子。

好,这节课我们只是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探究开了一个头,后面还有2个课时我们继续探究。下课。

5课后反思

这节课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些科学的思维程序,这样可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把握自己的认识过程,增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内化成其自身可持续学习的潜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2

教法简介:我在讲解初中英语语法时,总是运用各种手段,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所要讲的语法知识进行整合,编成口诀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记忆,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我的一堂“趣味英语语法”课纪实。这堂课,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们乍一看两份表格,一头雾水。我通过用自己总结的语法口诀进行教学,化难为易,提高了学生的记忆速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授课内容:八(上),“序数词”、“反身代词”。课型:新授课。

课前复习:前一天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基数词”1-100和“人称代词”。要求学生会读“数词”并能熟练按顺序默写出来;“人称代词”能按人称单、复数顺序默写出来。为了培养学生在课上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故意不让学生提前预习“序数词”和“反身代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产生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

课上讨论一:在课堂上,我把准备好的“基数词”、“序数词”1-100,分左右两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展示在显示屏上。然后,将全班按坐的位置,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讨论英语“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变化规律。

经过大约8分钟时间的讨论,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我将发言内容记录在黑板上。8位学生代表发言完毕后,我发现学生总结的规律虽然不是很符合逻辑,但基本区别已经找出来了。

课上讨论二:接着用同样的分组,继续讨论“人称代词”变“反身代词”的规律。经师生配合,不到5分钟的时间,又完成了讨论和板书记录等课堂活动。

两次讨论结束后,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趁热打铁,尽快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

及时点拨:我对学生的两番发言进行了简评。然后在显示屏上,展现出我自己总结的两个语法口诀:

口诀一:巧记“基数词”变“序数词”之规律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词,特别写法单独记。八去t;九去e;ve要用f替;y改为ie;所有结尾要加th。

口诀二:巧记“人称代词”变“反身代词”之规律

“反身代词”容易记,“人称/物主代词”加“自己”。第三人称用宾格,其它均用形容词(性)。单数加上self,复数要加selves。

由于学生们通过讨论,已经总结出了变化规律,此时学生总共仅用了5分多钟,就很快背熟了这两个口诀。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变化规律,有几个中下等学生,当场高兴得手舞足蹈,整个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跟踪练习:学生背熟了两个口诀后,并不意味着就会变化词形,接下来我让学生做针对性练习,以巩固背过的语法口诀,争取理论与实践能完美结合在一起。

知识复现:做完以上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并巩固了“基数词”变“序数词”和“人称代词”变“反身代词”之规律。为了进一步梳理所学的知识,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内容复现一遍,然后再补充100以外的序数词的变化规律:one hundred and one――onehundred and first(只变化100以后的数字,变化方法刚学过。)

课后自评:由于本节课是将两项新语法知识整合教学,知识容量较大。但通过兴趣记忆法,使一堂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法课变得趣味性强,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死知识教简单了、教活了。教师通过兴趣引导,使学生理解、记忆速度较快且记忆深刻,并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需要用一节半课时间学习的语法知识,使本堂课上的学生活动充实、有效。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3

一、媒体引入,呈现任务

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一个大型超市,教师作简单介绍:A Sunday afternoon,Lucy and her mother are going shopping.Look,they're in the supermarke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upermarket?

1、将所要学习的单词以分图形式一一呈现,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

2、教师适当地点拔学生将所学单词进行归类,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单词。

水果类:apples,onayes,bananas……

糕点糖果类:cake,biscuits,sweets,chocolates……

饮料冷饮类:ice-cream,coke,puice……

3、对学有余力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将事先了解,收集到的课本以外的有关食品类单词进行交流。

二、设置情景,引导学习

Task 1:Lucy和 mother要去购物,事先她们需要列出一张shopping list,请同学帮助她们一起列,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看哪一小组列出清单既经济又实用。

Task 2:请各小组根据自己列出的清单开展逛超市活动,并学习简单的购物方法:如:seven apples,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Task 3:将课堂作为一个模拟超市,老师作收银员,让学生将买到的东西送到收银处,边结帐边汇报: seven apples,two cakes,ten flowers……

并拓展学习一些付款时用语:

How much are they?

Twenty yuan.

Here's the money.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的任务不同,如基础较差学生只需完成1、2两个任务,对一些基础较好,有能力的学生则要求完成1、2、3三个任务。

三、巩固新知,交际运用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教师作适当点拔,将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同学也可与以前所学知识相结合。如老师问:Why did Lucy and mother go shopping?有的学生回答They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有的说:It's a year's day today等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创设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练。下面摘录一段小组活动时的对话内容:

Lucy:It's my birthday today.

Mum:Happy birthday.

Lucy:Thank you .

Mum:Let's go shopping.

Lucy:OK.

(In the supermarket)

Mum:Eight apples,please?

Lucy:Here you are .

Mum:Thank you .

(A birthday party)

Peter:Happy Birthday,Kitty.

Lucy:Thank you.

Tom:Here's a gift for you.

Lucy:Thanks.Let's eat the cake.

(sing a song)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4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及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歌曲《甜甜的秘密》是一首曲调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曲借物抒情唱出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歌曲是4/4拍,由两个乐段组成,其音调节奏有着内在的呼应。第一乐段较多地运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学生一连串“悄悄”动作表现得栩栩如生。第二乐段从自由的节奏展开,乐句从弱拍起,其中的附点节奏和曲调的跳进形成旋律的高低起伏,与孩子的亲切语气非常贴近,表达了孩子盼望老师发现“秘密”的急切而幸福的心情。

教学思路:

本课以“情”为串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歌曲,在歌曲中体验情绪,在情绪中感知声音。教学中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演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情感体验,情感交流,情感相融,借以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也受到心灵的感悟和净化。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抒发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2、掌握歌曲中前八分、后八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方法,初步掌握歌曲两个乐段中弹性与连贯的演唱技巧。

3、在感受、模仿、对比、探究、实践等学习环节中多方位体验歌曲并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

两个乐段之间不同演唱方法和情绪对比。

教学策略:

以师情激生情、以境情导生情、以趣情引生情、以乐情染生情。

教学准备:课件、音像资料、橘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一)组织教学,交流问好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活动一下好吗?

(师生随着《甜甜的秘密》的伴奏音乐律动)

师:老师姓肖,你们能美美的叫一声肖老师吗?

师:如果你能像这两位小朋友一样,笑起来,露出你的两个小苹果,声音会更美。来,老师再听一次!(出示课件)

师:美极了,让我们用这美美的声音问声好吧!

(二)初步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

师:谢谢,我很好哦!因为我前几天刚收到个小礼物,你们猜猜……

(师拿出一个橘子)

生:这是个橘子!

师:老师想唱一首橘子的歌,你听听它是甜的还是酸的?

(播放伴奏音乐,师范唱)

生:甜的,甜在老师的表情里,歌声里……

2、聆听旋律,再次感受

师:现在肖老师把这甜甜的音乐画出来,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秘密?

(师随着钢琴版《甜甜的秘密》在黑板上画出歌曲图形谱)

师:你发现了吗?老师画的音乐上面和下面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画的是点,下面画的是线。

师:你真会发现!

生:一个感觉很活泼、很跳跃,一个感觉很抒情、很连贯。

师:你的感受真准确!这些词用得特别贴切!(师边说边板书:跳跃、连贯)

3、复听旋律,感受歌曲结构

师: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两部分。

师:那我们可以用A和B来表示。(板书A、B)

师:好,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指,让我们把A段和B段的音乐画一画,准备听哕!(师唱旋律,生画图形谱)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对比、分辨等引导学生比较两部分旋律、情绪的异同,学会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感受、鉴赏、理解音乐,为后面更完整的演唱和表现歌曲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学

(一)揭示课题,激情诱趣

1、教师范唱,出示课题

师:这高低、起伏的旋律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秘密。请同学们在肖老师的歌声中来寻找,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合作,谁愿意来?(生扮演正在休息的老师,师表演唱)

师:我们两个配合得好不好啊?掌声在哪里?同学们送给你掌声,你开心吗?看来快乐是可以互相传染的。

师:这到底讲了一个什么秘密呢?

生:给老师送橘子。

师:那是大大方方地去送,还是悄悄的去送?

师:哦,他们是去藏橘子。(板书:藏)那藏完橘子后,特别想老师怎么样?

生:盼望老师赶快发现橘子。(板书:盼)

师:这真是一个(边说边出示课题)……,一起说:“甜甜的秘密”!

师:还有点酸,再甜一点!(学生有状态地读)

师:加上你的表情,甜到心里去了!(学生声情并茂朗读)

2、营造氛围,朗读歌词

师:哦,甜甜的秘密全部藏在这里。(课件出示歌词)

师:来,孩子们起立,让我们一起来甜甜的读一次吧!

【设计意图】在歌曲新授环节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演唱欲望更容易调动。同时配以现场抑扬顿挫、动情的吟诵引导学生兴趣盎然的集体朗诵,增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1、节奏练习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伴随着你们动人的朗读声,故事开始了,小文听说老师生病了,去给老师送橘子,听听他的脚步声是怎么样的——

师:快到老师办公室了,为了不被老师发现,小文的脚步声又有了变化:

2、乐句的对比学唱

(1)师唱两句旋律让学生分辨

师:你看小文一会趴在窗上看,一会儿又怕老师发现蹲下来从门缝里看。老师来唱两句旋律,听听,哪一句是蹲下来?(边点图形谱边唱)

生:第二条。

(2)师引导生指出两条旋律的不同之处

师:大家都觉得是第二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两条旋律哪里不同?

(引导发现,并让学生在图形谱上标记出来)

(3)师用柯尔文手势、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旋律的进行。

师:跟着琴来唱一唱。(边用琴敲击节奏边随节奏说话)(注意音准)

师:再来一次,跳跃一点。(强调声音)

师:带上动作试一试,请起立一二走!再来一次,预备起!(巩固音准)

师:带上“悄悄地”歌词,预备唱。(填词演唱)

师:两边同学比一比,你们先来“悄悄地”,你们接着“悄悄地”。

师:交换过来试一试!(接龙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柯尔文手势和肢体动作以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旋律音高的变化。

(三)学习歌曲,层层深入

1、学习歌曲A段。

(1)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2)生随琴完整填词演唱。

(3)纠正歌曲出现的问题。

(4)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和情绪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A段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演唱,同时通过藏橘子的动作和心理的描绘,迁移到歌曲轻巧、有弹性的演唱与表现。

2、学唱歌曲B段

(1)师范唱。

(2)生跟唱。

(3)生完整演唱。

(4)生随范唱加大幅度画旋律线条,再次感受声音的连贯与激动的情绪。

(5)运用各种对比手段引导学生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线条图形谱,用手划出高低起伏的线条,再配合肢体的表现,体验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

3、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1)生随琴演唱歌曲。

(2)生利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加强体验。

(3)请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三、延伸拓展,情感升华

(一)情境表演

师:唱得不错。老师忍不住也想跟你们一起来表演。谁愿意来扮演小文?那其他的同学就用歌声来藏橘子,你们唱的越好,他就藏得越好,看看你们能不能合作成功。

(利用幻灯片、鲜花营造温馨的老师办公环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领会歌曲的含义,有感情地演唱与表演。

(二)观看视频

师:在同学们的歌声中,我听到了你们对老师的爱,肖老师也特别喜欢你们,同样每一位老师都深深爱着她的学生们。(播放视频)

师:孩子们,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觉得很感动!

师: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身边的老师,他们也有很多让你感到的地方,谁愿意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表达对老师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具体生动事例的视频,进一步真切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再由学生发现身边的师生情,从而以发自内心的情感进行演唱与表演。

(三)深情演绎

师:你们真是一群懂事又贴心的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我们现场也有很多这样的老师。此刻,我想什么语言也比不了你们甜甜的歌声。来吧!孩子们,向后转,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心中的爱吧。

师:刚才同学们的歌声让我很感动,我也想把这首歌重新演绎送给你们——今天我收到个小秘密,孩子们送我甜甜的秘密,谢谢你!让我的心里充满温馨和甜蜜。感谢你们送给我这一个甜甜的秘密,我会珍藏这个秘密,让这个秘密永留在我心底。

【设计意图】创设浓烈的音乐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歌唱申做到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

四、小结

伴随着温馨音乐的响起,学生谈感受与收获。

(课件出示一颗爱心裹着“甜甜的秘密”,钢琴版音乐响起)

师:孩子们,谢谢你们,希望这份甜甜的秘密永远藏在你我心中。伴随着温馨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谋即将结束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

师:你们甜甜的歌声和出色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让我们对现场所有的老师也用美美的声音说声再见吧,全体向后转。

课后评析:

肖老师执教的《甜甜的秘密》这堂课,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她把技、情、曲融为一体。以“情”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师情激生情、以境情导生情、以趣情引生情、以乐情染生情。教学设计始终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最后做到声情并茂。其教学特色与亮点有以下几点:

1、以“师情”激“生情”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进入角色、注重情感的表现方式,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共同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音乐教师的情感,源于对乐曲及歌词的深刻领会,而情感的运用是否妥当,表现是否到位,要看是否能将学生的情感火花点燃起来,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欲感动他人,情感必须漫过心弦”。只有你的情感漫过了心弦,才有感情流淌出来去感染别人。

(1)范唱深情动人课堂上的热情与活力能感染每一个人。肖老师的范唱深情、真切,表演逼真,深深进入孩子们的心中。音乐的各种要素都体现了情感,让孩子们领会唱歌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表演歌曲的环节中学生很投入,这与前面老师的生动范唱表演有关。

(2)配乐朗读感人

肖老师在歌词教学环节中,精心录制了歌曲的钢琴独奏版,在温馨、纯净的音乐背景中,教师配以现场抑扬顿挫、充满深情的吟诵,学生深深地被感染。接着的集体朗诵同学们兴趣盎然、心潮澎湃。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那份深情,也增强了对歌词的理解。

2、以“境情”导“生情”

特殊的教学场景能渲染出特殊的教学气氛,极易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如同身临其境,加深了体验。

肖老师在教学中能牢牢抓住《甜甜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以语言描述情境、故事引发情境、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唱、感受和表演歌曲,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尤其是情感升华阶段,在创设创设情境、深情演绎等环节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真正达到学生情感表现的高潮。最后的情境表演,是在一个以温馨办公室为背景的氛围中,老师表现辛勤工作的形象,学生分工合作给老师送上一个“甜甜的橘子”,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表演时,那歌声、动作、表情无不表达出浓浓的爱意,那是何等美丽的意境!

3、以“趣情”引“生情”

《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曲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它内在的情感因素和对人心灵的感染力,往往容易在枯燥的重复性练习和过度的讲解中被磨灭许多。肖老师的教学设计,把律动活动安排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律动中感受节奏与节拍;在律动中建立音高概念;以律动带动情绪;在律动中背唱歌曲。歌曲的情感被表达得更丰富,可谓“锦上添花”。

4、以“乐情”染“生情”

音乐课堂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教师紧紧围绕音乐的表现要素,通过对比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如:两个乐段之间的力度、音色、情绪对比;相同歌词乐句的音高对比;八分休止符、附点音符作用的对比等。注意指导学生在理解歌曲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用有乐感的声音唱好每一个音、每一句歌词。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能为学生这一阶段乃至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从学生上完课还不愿意离开的感动场面,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甜甜的秘密》正是这样一节好课。

(评析:李映晖 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肖丽静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六小学

舞蹈、音乐剧及各种艺术教育资料

我部多年来致力于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料供应工作,与全国各校的音乐教师保持着联系,建立了正常的供需关系,老师们需要什么资料,总会习惯地问问我们,我们会以周到的服务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服务于全国的艺术教育工作,得到了老师们的信任。

十几年来,我们不但经销全国各大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类音像资料,同时还自己投入巨资,出版了十几部有关舞蹈、校园剧等碟片,拥有我们自己的版权,独家经营。除此之外,多年来我们还收藏了大量的儿童舞蹈、音乐剧、童话剧、表演唱、合唱、健美操啦啦操等经典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很珍贵的,市场上是很难买到的精品,我们愿意与全国各校进行交换分享。目前我们的艺术资料有万余种,可以说资料最全,在全国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您在网上看到的精品我们可能都有,但是我们有的您不一定能在网上搜索得到。您在别处买不到的,或者是想要得到一个容易获奖的参赛节目,打个电话,可能就会得到收获。

目前我们有:舞蹈(全国各类舞蹈大赛、大中小幼获奖精品舞蹈、广场舞、排舞、舞蹈基本功教程、舞蹈考级教材、舞蹈小组合、形体训练、适合老师演出的各类舞蹈)、音乐剧、校园剧、课本剧、情景剧、相声、快板、小品、表演唱、诵读、戏曲、独唱组唱合唱、各种演唱曲谱及伴奏、民乐管乐合奏总谱、专业打谱记谱软件、口琴竖笛、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大型团体操、校园集体舞、各科优质课、班队会、英语文艺节目、自编课间操、各类晚会、晚会开场舞、各种乐器辅导演奏伴奏光盘、教材配套磁带、获奖教案、体育美术资料等等,还有音乐论文免费赠送。

另,我们还可以为您制作音乐伴奏、剪接音乐、记谱、打谱、升降调(免费)、演出服装道具、筹划晚会、专业拍摄制片等。

购买方式:“先看后买”为方便老师参加比赛获奖,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有的别人没有,希望能挑选到自己满意的节目,我们收藏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好节目,开辟了先看后买的服务,欢迎全国各地老师直接到葫芦岛我们服务部来观看完整节目,或者qq联系,我们按您要求,选出最优秀的节目片段发给您,先看喜欢了再买。看节目目录请到QQ空间日志里(部分)。具体购买方法可电话联系我们,或者直接qq联系,如果您想电话咨询又考虑到长途话费,可以发来短信,我们会反打给您。

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教育科普服务部(群英路南段40号)125001

联系人:张风文15542925598 04293902571 04293891518 QQ95126136

工商银行:9558800715101556176张风文 农业银行:6228481270748709316张风文

我们采用申通快递发往全国各地,一般3-5天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5

生:高兴。(鼓掌)

师:大家是否还记得王安石描写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

生:记得,(兴奋)齐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一个“绿”字,写活了春到江南绿满江南的绮丽景象。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虽然在秋天到江南,也描绘了一幅“奇异的醉人的”绿的图画,令人陶醉。今天,咱们就一块去领略一番。

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全文内容,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甲: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生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师:由此可见,梅雨潭的绿是课文描写的重点。那么,究竟梅雨潭怎样的绿使作者感到“惊诧”呢?请你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词加以说明。

生:(浏览课文后)奇异、醉人。

师:“奇异”和“醉人”正是文章内容的重心,可是,你看,作者在描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梅雨瀑。

师:既然主要写潭水的“奇异”“醉人”,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梅雨瀑呢?请你再一次浏览第二自然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生:(浏览课文后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来。

师:其实,不光交代了名字的由来,作者也描绘了瀑布的美,请大家朗读“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到“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生:朗读课文。

师:梅雨瀑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却如小家碧玉般的可爱,可人。由此看来,作者写梅雨瀑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请你从第三段的前半部分找出一个句子来说明。

生: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

师: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以瀑布的美衬托潭的美。瀑美,令人诧异;潭美,更令人惊诧,突出绿的“奇异”“醉人”。(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概括很准确,表达很精练。这样,我们把这篇课文的中心和思路浓缩成一个句子,那就是……?

生:我惊诧于梅雨瀑下梅雨潭的“奇异”“醉人”的绿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到“但你却看不透她”,要求边读边划出以下词句:

1.从亭边下到潭边,使用了哪些精彩的动词?

2.从整体上描写潭水的一个句子。

3.具体描绘水波、水色、水质的比喻句。

生:读,划。

师:好,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甲:“招引”、“追捉”、“揪”、“攀”。

生乙:还有“探身”和“鞠躬”。

师:我们把“招引”“追捉”换成“吸引”“追逐”,好不好?

生(又是刚才的那位同学):不好。“招引”我们,“追逐”她,都把潭水拟人化了,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真的像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令人喜爱;“吸引”而不招手;“追逐”而不“捉”,缺少灵气。(掌声如潮)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真是很精彩,让我们再次为他鼓掌。好了,这开头几句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追”。那后边的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态?

生:作者小心翼翼地探寻绿,急切见到的渴望之情溢于言外。

师:从整体上描绘潭水的一句是……?

生: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师:很准确。作者初到潭边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生乙:“我想张开双臂抱住她……”

师:为什么说是“妄想”?“远”作何解?

生:幽深。

师:理解准确。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老师提示,大家齐读。

生:齐读“她松松的皱缬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现在,把书合上。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老师说本体,同学们说喻体,能说准吗?

投影:她松松的皱缬着,……

她滑滑的明亮着,……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师生齐诵后)你能把这几句背下来吗?看谁背得快!

生:大声诵读(情绪激昂)

师:谁来试试?

生:(争先恐后)

师:咱们一块再齐背一遍。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想象一下,说说潭水的绿具体美在哪些方面?请注意打比方的三个角度。

生:轻柔、明亮、柔嫩、温润、清纯。

师:后两个方面概括得好,第一个方面不够味,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好的比喻句不仅能绘其形,还要能传其神,一两个词语可能概括不尽比喻句描绘出来的事物的神韵,这就需要我们从句外去体味。作者为什么不说“像少女的裙幅”呢?

多媒体放映:一、《小城旧事》中英子在皇城根跑跳的画面。

二、《茜茜公主》中,女主人公身穿深绿色长裙静坐的画面。

师:请大家把和少女的性格气质比较一下,然后用“少女…………”的对句回答,说说她们的不同。

生甲:少女天真活泼,温柔沉静

生乙:少女的裙子短,的裙幅长,所以要“拖”。

……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由此可见“像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绘了潭水波纹“轻柔”的形态之外,还蕴涵着一种特有的丰腴醇厚的神韵,甚至可以说,这“汪汪一碧”的“满是奇异的绿”的梅雨潭,幽深的仿佛就是温柔娴静的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师: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加入一些想象,我们一起再次领悟朱自清先生曼妙飘逸的文笔和细腻温婉的情怀。

师生共同低声悟读这一精彩的文段。

师:此时,作者已沉醉在眼前“绿”的美色中了。现在请大家默读“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到段尾,思考并讨论:(投影)

1.作者由梅雨潭的绿产生了哪些丰富的联想?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奇异”“醉人”的绿引发了作者哪些神奇的遐想?具体表现为哪些可爱的形象?

3.找出具有强烈感彩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人称的变化,谈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

生:默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师:好了,第一个问题,谁先说?

生:联想到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目的是要表现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掌声)

师: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是哪一首?名句是什么?一起说。

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如西施般美,可是比起梅雨潭来却逊色不少,这种写法叫……?

生:衬托,以美衬美。

师:第二个问题。

生:可爱的形象有、盲妹、小姑娘。

师:作者对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特别钟爱,是怎样描写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自己先准备一下。

生:读“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从语气、感情、节奏等方面不断加以矫正。

师:作者为什么这么钟爱这位十二三岁如女儿般的小姑娘呢?

生:因为小姑娘的身上凝聚了“绿”所蕴含的青春与活力。

师:是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一艺术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绿的精灵,美的化身,是美神!

生:齐读“那醉人的绿呀!……好么?”

师:第三个问题呢?请注意一个关键句。

生:人称的变化是由“她”到“你”,感情的发展是由“赞叹”到“挚爱”。关键句子是:“可爱的,我将什么比拟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师:这位同学能抓住上下文的联系,仔细揣摩,表达也非常简洁,让我们为她鼓掌。(掌声)现在我们再看开头句,能否将“惊诧”换成“惊讶”?

生:不能换,“惊讶”太轻了。

师:此时单是“惊诧”也轻了,而是……?

生:不禁惊诧!

师:这里“不禁惊诧”的内容恐怕已不再只是绿的色彩、绿的情状了,而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

生:是绿的神韵,即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板书学生的话:“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跟着录音,轻声地诵读课文,回味作者的温情和优美的语言。

生:听音乐,跟读,品味。

师:这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的奇异的绿,满注作者的深情,如梦一样的美,这都有赖于作者抓住“奇异”“醉人”的特点,精心设置铺垫,多方设喻雕琢,展开联想、想象,才这般的让人爱,使人醉。这也启发我们,只有热爱生活,仔细观察,深入体验,才能准确生动地遣词造句,才能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好,下课!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6

1.指导学生认识白菜花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白菜花,请同学们看挂图(出示挂图)。这是一朵白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发现,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让学生说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白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白菜花的雌蕊。(边叙述边板书花的各部分名称。)指板书、遮住板书再分别让学生完整他说一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评:让学生通过看挂图,观察、叙述白菜花的构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为解剖白菜花打下了基矗]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白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还要亲手解剖一朵白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像老师这样做。(边讲解边示范。)现在同学们注意看录像里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解剖白菜花的(放教师解剖白菜花的录像,并同时解说)。(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2)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下面我们再来看录像,按照老师这样先摆好萼片,然后是花瓣、雄蕊、雌蕊。现在,大家像录像里老师做的那样也来动手解剖一朵白花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评:白菜花小,教师示范解剖的话,学生很难看清楚。利用录像示范解剖,增强了可见度,同时对解剖步骤进行详细解说,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容易掌握解剖技能。这就充分发挥了电化教学的优势,增大了教学密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白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白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认识桃花的构造。

我们已经知道了白菜花的构造,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花(出示桃花模型)。这是一朵挑花的模型,请你仔细观察,桃花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桃花也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

3.认识完全花。

同学们比较一下,白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白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白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评:对同一内容,设置不同问题反复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加深了学生对完全花的认识,有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突出了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不显得罗嗦,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显示了教师较高的教学艺术。]

4.认识不完全花。

下面请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认真细致地把你桌子上的花进行解剖(课前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用解剖白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学生解剖百合花、杨兰花等。)你解剖的百合花、杨兰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生甲:我解剖的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生乙:我解剖的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师:(用实物物影响投出学生的解剖结果)大家和他们解剖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投影出示柳树花图)这是柳树花,它只由雄蕊一部分构成。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剖的杨兰花、百合花和柳树花,它们是不是完全花?(不是。)为什么不是完全花?(因为它们有的缺少萼片,有的缺少萼片和雄蕊两部分,有的缺少三部分。)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可以叫不完全花。)起得非常好,我们就称它们为不完全花。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补充。)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花的构造,知道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花按构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花,一类是不完全花。还初步学会了解剖花,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得最好。(投影出示练习题,内容附后。)[评:练习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进一步突出了教学重点。]同学们,花与人类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花既能美化环境,使空气清新,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同学们平时一定要爱护花,有条件的还要学着养花,从而进一步探索花的秘密,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评: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志趣。]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7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常常存有不少争议。其中,争议最多的要数学习内容及其难度了。翻看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可以发现,书上好多内容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已学过,比如,认数、写数、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分类、统计、图形认识等。有调查显示,在随机抽样的288名初入一年级的小朋友中,有286人能正确熟练地数出20个数,其中281人能数出100个数;287人能正确写出10个数,277人能正确写出50个数;在没有学过加法前,学生完成书上加法题的正确率达到92%。对此,有人发出“一年级的数学可以不要教了”的声音。

那一年级的数学真的不需要教吗?许卫兵老师通过《认识1~5》的课例告诉我们,一年级的数学不仅需要教,而且要教好,教出内涵,教出品质,因为它承载着特别重要的教学价值。张奠宙教授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的优劣,自然应以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为依据”。但很显然的是,“数学”的内容并不只是学会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更包含习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学科价值,培植良好的数学情感,孕育独特的理性精神。

【执教者简介】

许卫兵,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积极倡导“简约数学”,著有《简约数学教学》《成为高度自觉的教育者――写给后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师》等专著,2013获得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开发表文章260多篇,讲学足迹遍布全国。

一、创设情境,从“数列”引入

1.从“1”开始

师:孩子们好!

生:老师好!

师:森林里有一棵大树,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都喜欢到这儿来玩。你们看谁来了?(在黑板上依次贴出一棵大树、一只小鸟、一只猴子、一只松鼠、一个小朋友在跳绳)

(小鸟、小猴、松鼠、小朋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师: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图中都有些什么?

生:有小鸟、小猴子、小松鼠、大树,还有小朋友在跳绳。

师:看一看有几棵树呀?

生:1棵树。

师:小鸟呢?

生:1只。

师:猴子呢?

生:1只。

师:松鼠呢?

生:1只。

师:小朋友?

生:1个。

师:真巧啊,他们的数量都是1。

(再利用课件依次出示大树、小鸟、猴子、松鼠、小朋友的图片,每个图片前对应写上数字“1”,如上图)

2.从“1”到“2”

师:这么热闹的场景吸引了更多的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在情境图上增加一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两只。

师:我们可以说成是――2。孩子们,如果让猴子、松鼠和跳绳的小朋友的数量都变成2,哪个孩子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

(学生在情境图上操作,分别增加松鼠、猴子和小朋友的数量,都变成2个)

师: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小猴是几只?怎么变的?

生:两只。

生:1加上1就变成2了。

师:小松鼠呢?

生:两只。

生:1只加上1只就是2只。

生:1个小朋友加上1个小朋友就是2个小朋友。

(课件显示除了一棵大树不变外,小鸟、猴子、松鼠和小朋友的数量都变成两个,分别对应数字“2”。如上图)

3.从“2”到“3”

师:现在,大树这儿越来越热闹了。(在情境图上又增加一只猴子)现在小猴子变成了――

生:3只。

师:2加上1就变成了――

生:3。

师:如果让松鼠和小朋友也变成3,你会吗?

(学生在情境图上操作,分别让松鼠和小朋友的数量变成3)

师:我们来看一下,原来是两只松鼠,再加一只也变成三只了。再增加一个小朋友呢?

生:3个。

(课件显示除了一棵大树、两只小鸟外,猴子、松鼠和小朋友的数量都变成3个,分别对应数字“3”。如上图)

4.类推“4”和“5”

师:现在,大树下面更热闹啊!(在黑板上将松鼠的数量变为4)

生:现在小松鼠有4只了。

生:3加上1就是4。

师:你能让小朋友也变成“4”吗?

(指名学生到情境图上操作,增加一个小朋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课件显示除了一棵大树、两只小鸟、三只猴子外,松鼠和小朋友的数量都变成四个,分别对应数字“4”。如右上图)

师:(在情境图上增加一个小朋友)孩子们,如果又来一位小朋友跳绳――

生:现在有5个小朋友了。

生:4加上1就是5。

(课件显示一棵大树、两只小鸟、三只猴子、四只松鼠和五个小朋友,分别对应数字1、2、3、4、5。如下右图)

师:(指着情境图,上左图)我们再来看一看,有几棵树?

生:1棵。

师:还有?

生:2只鸟,3只猴,4只松鼠,5个小朋友。

师:真好!从1、2、3、4到5,正好是顺着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5。(板书课题:认识1~5)

二、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数,你能不能用小圆片代替小动物和小朋友,一个一个地摆,从1摆到5呢?

(学生操作,然后展示汇报)

生:我先摆1个圆片,加上一个就是2个,再加一个就是3个,再加一个就是4个,再加一个就是5个。

师:1、2、3、4、5这五个数刚才在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你们会不会写这五个数?会写的举手。(生兴奋地举起手)都会呀。这些数字好不好写呢(好写),许老师也来写一下,看看跟你写的一样不一样。我先写几呢?

生:1。

(教师板书:1,课件出示手写的“1”)

师:大家看这个“1”像什么呢?

生:像铅笔、毛毛虫,斜过来的小棒。

师:对!像铅笔,像一根小棒,写的时候有一点斜,所以有人讲,“1”像铅笔有点斜。

师:我再来写“2”。(教师板书:2,课件出示手写的“2”)“2”像什么呢?

生:鸭子。

师:写2的时候上面要圆,下面要平,“2”像小鸭在唱歌。接下来我们写几?

生:3。

师:你能不能把你的小手伸出来,在空中写一个“3”?(教师板书:3,学生书空写“3”,课件出示手写的“3”)“3”像什么?

生:耳朵。

师:对,写3的时候,上面有点圆,下面也有点圆,“3”像耳朵在倾听。接下来写几?(课件出示“4”,教师示范写“4”)“4”像什么?

生:“4”像红旗。

师:对!“4”像小旗迎风飘。接下来我们写几?

生:5。

师:把小手伸出来写一个。

(学生书空写“5”)

生:“5”像钩子。

师:哪里像钩子?(教师示范写“5”)

生:下面弯弯的。

师:“5”像弯钩勾东西。小朋友们不仅会写,还记住了它们的特点。“1”像铅笔――

生:有点斜。

师:“2”像小鸭――

生:在唱歌。

师:“3”像耳朵――

生:在倾听。

师:“4”像小旗――

生:迎风飘。

师:“5”像弯钩――

生:勾东西。

师:记住这些数的特点,写起来又方便又好看。你们觉得许老师写得好看吗?

生:好看。

师:许老师很想看看你们写得是不是也很好看,露一手我看看吧。

生:好的。

(学生练习写数字,教师行间指导)

师: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同桌两个人互相看一看,看哪个数字写得好,哪个数字写不太好,你给他提点建议,好不好?

(学生互相欣赏写的数字,互相评价)

师:只要我们多练多写,就会越写越漂亮。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课件出示给圆片涂色的练习,下左图)大家能不能像这样,根据前面的数,在后面涂颜色,这是1,就涂了一个圈。

(学生操作,看数涂色,从2到5)

师:都好了吗?把它举起来给许老师看一看。你们也相互看一看其他小朋友涂的。

(展示学生涂色的情况,上右图)

师:(课件出示涂好色的情况)请同桌讨论:涂完以后,从这幅图上能发现什么?

生1:(从下往上指屏幕上没涂色的圆)我们发现这边没有涂的是1、2、3、4。

师:(一行一行手指着没涂色的圆数一数)这边没涂色的是1、2、3、4,那涂色的呢?(从上往下一行一行地指涂色的圆)涂了的是1、2、3、4、5。

生2:(指着涂色的圆)我们发现,看这儿涂色的1、2、3、4、5,就像个楼梯。

师:为什么说像楼梯啊?

生:每下来一行,就增加一个,一层一层的,很像楼梯的台阶。

师:你们看得仔细,也很有想象力,真会学习。谢谢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第一排只涂了一个,最后一排涂满了。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一排5个圈怎么样?

生:都涂满了。

师:第一排呢?

生:只涂了一个。

师:如果按照这样的发现,最上面再增加一排,需要涂几个?

生:一个都不能涂。

师:要是最下面也再增加一排的话,需要涂几个?

生:是6个吧。

师:孩子们,你别看写数、涂色都很简单,但是写好了、涂好了再来研究研究,就发现了好多――

生:不简单。

三、举一反三,用图画来建模

(学生连线,然后汇报)

生:黄瓜是3根,蕃茄是5个,萝卜是4根,茄子是2个。

师:连对的小朋友举举手。(学生全部举手)好厉害!

(课件调整物体的顺序,让物体的数量和数上下对应起来)

师:孩子们,两根黄瓜可以表示成2,如果不画黄瓜,你还能再画一幅图也表示2吗?表示3、4、5呢?

(学生分组画图:第一组画图表示“2”,第二组画图表示“3”,第三组画图表示“4”,第四组画图表示“5”。画好后展示汇报)

师:我们先请画“2”的小朋友来介绍。

生1:我画了2个蝴蝶结。

生2:我画的是2只鸭子。

生3:我画的是2个西瓜。

师:我们来看“3”。

生1:我画的是3个蝴蝶结。

生2:我画的是3个苹果。

生3:我画的是3个小白兔。

师:我们来看画“4”的。

生:我画的是国旗。

师:国旗哪里是4?

生1:(指着五角星)国旗上有五角星,一个大五角星,周围4个小的五角星。

生:我画的是4个苹果。

生:我画的是4个小太阳。

师:画“5”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画的是――

生:5个桃。

生:5个苹果。

生:2个苹果、3个梨子。

师:呵呵,5个水果。看来呀,每个数画出来的画儿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画“2”,就画几个东西?

生:两个东西。

师:“3”的话就画――

生:3个东西。

师:4呢?

生:4个东西。

师:5呢?

生:5个东西。

四、问题解决,在生活中应用

1.基础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看了数、写了数、画了数,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数的情况多不多?

生:多。

师:我们来解决几个生活中和数有关系的问题

(出示课本第14页“想想做做”第6题:补画缺少的花)

师:教师节要到了,小朋友们给老师准备了3瓶花。你们看花瓶上写的是几?

生:2、4、5。

师:花跟数字对上号了吗?

生:没有。

师:你能不能补上缺少的花呢?

生:能。

师:第一幅图,你准备补几朵花呢?

生1:(伸出一个手指)只要补1朵。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1”的?

生1:因为1加1等于2。

生2:2可以分成1和1。

师:第二瓶?

生1:花瓶里有两朵花,再加上两朵花,就是4朵了。2加上1是3,3加上1是4。

生2:2加上2等于4。

生3:4减去2等于2。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一样,但是都想对了,真不错,连加法、减法都用上了。最后一瓶呢?

生:3朵花再加2朵花。

2.提升练习

课本第14页“想想做做”第8题。如果你是队伍里的一个人,请照样子说一说:我的前面有( )个同学,后面有( )个同学。

生1:(学生指着第二位背包的小女孩)我的前面有1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

师:前面有1个同学,到底是哪个呢?后面又是哪4个呢?

(学生说完后,课件上分别圈出“1个”和“4个”)

生2:(指着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我的前面有4个小朋友,我的后面有1个小朋友。

生3:(指着从前往后数第3个小朋友)我的前面有2个小朋友,我的后面有3个小朋友。

师:大家不仅会数,还知道前后,现在许老师请这些小朋友全部向后转。

(课件显示图中人物一个一个地向后转)

师:(指着背书包的小女孩)现在你能说一说,她前面有几个同学?

生:4个。

师:她后面有几个同学?

生:1个。

(学生圈出小女孩前面的4个同学和后面的1个同学)

师:照样子,其他小朋友会怎么说?(指着从前往后数第2个同学)比如这个同学,他会怎么说?

生:我后面有4个小朋友,我前面有1个小朋友。

师:(指着最前面的同学)这个小朋友怎么说呢?

生:我后面有5个小朋友。

师:我前面有――

生:(笑)0个!

师:什么叫0个呀?

生:就是前面没有人了。

师:(指着最后面的同学)如果这个小朋友说呢?我前面有――

生:5个小朋友。

师:我后面有――

生:0个小朋友。

五、总结全课,谈收获体会

师: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想想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学到了1~5。

生:画图表示1~5,每个数可以画好多图。

生:在生活中运用数,还用上前后来说数。

师:是啊,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很短,看起来学到的只是一点点的数学,但是,每天学一点,我们学到的数学就会越来越多。到生活中今天用一点,明天用一点,数学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好,下课!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篇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

生: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

(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

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预习题,有问题请在书中作出标记。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起讨论。

(此时教师全场巡视,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将具体的问题记录下来。)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有关光的知识?

生: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可以叫光源。

生:霓虹灯、篝火、手电筒、火把……也可以叫光源。

生:光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一种是人造光源。

师:很好,可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生:小学自然常识中曾经学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能否举例说明?

生:见过,比如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直的……

生: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生:现在有的建筑物上打的光束也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既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怎样才能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呢?

生: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师:谁能上来示范画光线?

(生举手示意,生在黑板正确画出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师微笑着点头表示肯定。)

师:同学们注意,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生:太阳发出的光也可以这样画吗?

师: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发出的光可看成是平行光线;手电筒、探照灯射出的光线也可看成是平行光线。

(教师示范画出平行光线)

生:光在哪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呢?

生:光沿直线传播需要什么条件?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学们就要注意观察、实验,深入探讨、自主探索和总结物理规律。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学们必须自己去探究。

(各组学生选用已准备好的小激光、水、玻璃、蜡烛、手电筒、带孔的纸板、三球仪等器材进行实验。各组选择的不同,实验的步骤不同,探究的问题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教师要适当地向学生指导和点拨。)

(教师把小组实验中探究的共同问题投影在屏幕上)

师:通过实验,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1: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

生2:光在这些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

生3:光在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4:这说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5: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师:(质疑)光在同种介质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同学们显示出疑惑、求知的神态。)

四、教师点拨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周围的大气并不均匀,请看从大气层外射向地面的阳光还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利用微机动画演示早晨太阳光线的偏转)

生1:通过动画演示,我看到光在疏密不均匀的空气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生2:早晨,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

生3:这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

生4: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生5: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且均匀的介质中。

生6:应该说,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分析总结得很好,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就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你们是不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了新的理解?

全体生:是。

师:请同学们在书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下面用红色铅笔画线引起注意,并且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下画重点符号。

(教师微笑点头,师生鼓掌,教学难点突破,目标达到。)

(播放雷鸣闪电动画)

师: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生:先看到闪电。

师:(质疑)这说明了什么?

生: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生:光的速度到底有多大呢?

师:(释疑)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生:这3×108m/s的速度能有多大呢?

师:光在1秒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周半;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只需1.3秒。

五、探究训练

(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在变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去探索。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师:(演示手影)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生:光在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师:同学们都在路灯下走过,(动画演示一个人在路灯下走过时的情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看谁能发现。

生:人的影子会发生长短变化。

师: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人的影子会发生长短变化呢?(学生回答,老师鼓励,微机辅助演示释疑。)

师:能否根据影子的形成,说明汽车的前灯为什么安装在车的下部?

(提示:夜间行车,灯光照射的路面一片光亮,表明路面是平坦的;如果有黑影,说明路面是坎坷不平的。)

生:(释疑)由作图可知,对于同样高的障碍物,如果光线从较高的地方射向障碍物,其影子比较短;光线从较低的地方射向障碍物,其影子长一些,这样有助于司机看清前面路面的凹凸情况,所以汽车的前灯要安装在车头的下部。

师:回答得非常好!老师还知道同学们最爱看动画片,请看《宝莲灯》片段中发生了什么自然现象。(播放)

生:月食。

师:(质疑)你相信月亮确实被天狗吃了吗?用微机动画模拟演示日食、月食的成因。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中间并成一直线时,太阳的光被月亮挡住,地球表面上某些地区短时间看不到太阳就出现日食。

生2: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的中间并成一直线时,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球上,月球上出现阴影,就是月食。

师: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谁能再举例说明?

生:检查排直队,打靶瞄准时。

生:什么是激光准直?

(教师用微机模拟利用激光准直来凿隧道,并演示掘进机在激光束的引导下工作。)

师:激光的方向性好,而亮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得小。因此,用它能保证掘进方向不变。

生:小孔成像是怎么回事?能利用这节的知识解释吗?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请同学们观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墨翟的介绍,并欣赏小孔成像的动画演示。

师:(启发)通过图片介绍和动画演示,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墨翟是世界上第一个论述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最早进行小孔成像实验的科学家。

师:(引申)同学们在明确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后,还可用白炽灯和不透光的纸观察灯丝的像,根据小孔成像制作针孔照相机,这个“小实验”及“小制作”留给大家去研究。

六、总结点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光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0000000m/s。

(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投影显示。)

上一篇:冬季防火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