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17 11:18:49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1

[论文摘要] 本文从老年护理的社会需求出发,多方面全面分析当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前景广阔。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 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 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 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 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 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 403家。

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2006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论坛,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 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05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 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 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 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 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2]陈茜,张晓君,杨荣.老年护理——最具挑战性专业[J].医药杂志,2003,24(2):66-67.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 《老年护理》 教学方法 教学运用

随着新医疗体制的改革,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老年护理已经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分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何对老年护理教育进行改革,以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1]。老年护理课程应以老人临床表现、病情观察、护理要点为主线,将护理程序贯穿其中,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健康教育等实践能力,在教学方面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加强人际沟通、人文关怀等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关心爱护老人的意识。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现将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综述如下:

1.情景、案例教学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病例,并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下进行角色扮演,直观感受教学环境,学生互相扮演护士和病人,不仅对护士角色定位更明确和准确,而且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比如,长期卧床老年人的护理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可选用临床典型脑卒中老年病人的护理案例,提前发放案例资料,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在护理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互相扮演老年科护士和脑卒中的老年病人,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为这位老年人进行护理。在情景扮演中,学生学会如何评估老年病人,如何为这类老年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如何进行饮食指导和相关问题的健康宣教。这种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基础护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又培养了关爱老年人的意识。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方法。如选取老年病人典型的健康问题: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病情监测与饮食护理,尿失禁老年人护理;乳癌老年病人的康复训练等,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基础,设计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积极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沟通合作技巧,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2]。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如在授老年人疾病护理内容,涉及老年人各个系统疾病的护理,内容与内科护理交叉,如果单纯讲授理论,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学习趣味。运用该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学生分别扮演病人、护士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家属提供护理技术的指导,此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培养学生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老年护理职业素质。

4.小讲课

如教学内容:老年人常见意外事件预防与处理,老师提前1周将相关内容安排给学生,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讲一个内容,即误吸与哽咽、跌倒、压疮与心理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认真准备讲稿和教案。由每个小组选出学生代表上台讲课,学生先采用板书授课,然后教案展示,最后回答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老师做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小讲课的形式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小讲课能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3]。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我们要更重视老年护理教育,培养更多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当下存在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视不够;授课方式单一,知识乏味;与老年人年龄差别较大,接触、交流较少,沟通能力差等问题[4]。因此,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运用以上不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老年人,树立老年护理理念,为今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梦霞,姜娜.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1,8,(25):2140-2141.

[2]张利苹,刘红梅.PBL教学法在高职《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3):92-93.

[3]李芳,许瑞.学生小讲课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全科护理,2011,6,(9)1587-1588.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3

一、烔炀老街的文化资源

(一)建筑文化

从目前尚存的建筑来分析,烔炀老街的街铺构造和建筑风格独有特色。就老街街铺构造来说,其店铺沿街道、巷子对立而建,空间结构清晰明确而不失美感,铺子大多数都是上下两层,由砖木建成,前面为店,后面为坊,店门是木制排门,便于拆卸以扩大空间,使店铺得以全部展开营业,街巷与街巷之间,起承转合,纵横交错,曲折又不失韵律感。建筑风格方面,具备典型的徽派建筑设计要素:屋顶上由层层黑瓦铺就,墙身为青砖白墙,店铺与店铺中间由防火马头墙隔开,道路由青石板铺成,二楼靠近街道设置了木栏与裙板,门窗子上刻有精致的木雕,房檐向外延伸长而且陡,便于雨水顺檐而下。烔炀老街处于江淮之间,其建筑格调既有徽式建筑的细腻婉约,又散发着皖北建筑的实用大气。被称为“江淮第一当铺”的李鸿章当铺是典型的庐州风格,建于清光绪年间,曾被视为当地最高大气派的房子,砖木结构,五开间两进两厢,前为门厅,后为经营交易厅,上下两层,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精致,最特别的是其天井排水系统,雨住水干。老街的建筑格局融合了皖北和皖南地区建筑理念,具有浓厚的江淮韵味。

(二)商业文化

烔炀镇始建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镇上有四街六巷。至晚清时期,镇上有京、广、杂、山等各色商店,织、砻、磨、糖、糟等多种作坊,竹木商行、茶馆酒楼、旅栈戏院、当铺匠铺等百家,镇上有“祖一元”、“亿泰和”、“长春园”、“清河园”等一批知名老字号店,商贾云集,街景繁荣,成为当年巢县西乡重镇,商贸流通集散地,即使在动乱的抗战时期,也是巢县第二大镇。[7]东街是镇上的政治、金融中心,中街是最繁荣的商贸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旧时镇上经营门类众多,各行各业几乎均有涉及。烔炀大米、土布、土纱、糕点是镇上最大的经营特色与主打产品。烔炀镇靠近巢湖,水源充足,所以当地人在湖圩区种植稻米,山岗丘陵地带则生产棉花。《烔炀区志》载:“清咸丰年间,烔炀土纱、土布行有五六家,民国时期,土纱行达到十三四家,露天纱桌二十多家,土布行有十四五家,皮棉、土纱上市日交易量达三四千斤,土布销量更是达到两万多尺。而烔炀老街上的米行则有二十多家,大小糕饼坊,糖坊也有二十多家。”[8]烔炀老街集中体现了古镇商业文化,这与反映人文景观的宗祠、寺庙、戏院、教堂等文化资源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三)地方管理文化

在老街东街靠南边一家商铺北边的砖砌山墙里,嵌着一块石碑,这是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钦赐花翎知府衔”巢县知县陈炳倡下令所立。碑文中对于“私宰耕牛”、“表演淫词丑态的倒七戏”、“开设烟馆与鸦片烟馆”、“因人命案而聚众打家毁物伤人”等当时地方政府维持社会秩序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规定严格,并明确了对犯过者惩罚的措施及力度,体现了既往不咎、令行禁止原则。清同治年间,烔炀古镇商业繁荣,特别是餐饮、娱乐等行业,饱暖思淫欲,此时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使清政府自顾不暇,对于江淮地区的管束相对减轻,烔炀老街社会秩序开始混乱。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巢县知县便立石碑警示大家,重新引导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而确实这块石碑在当时也起到了相当于今天地方性法规作用。石碑虽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但其中仍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地方政府的基层管理模式。例如,遇有命案,强调“报官相验,听候审办”,若为属实,不允许滥用私行,这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体现了当时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规条的历史文物,“正堂陈示”碑赋予了老街这样一个主要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的警示教化功能,反映了当时的地方管理文化模式。[9]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资源具有历史发展而延伸的传承性,又可转化为某一产业或影响其他产业效益的资源而具有经济价值,老街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向旅游文化资源转换中亦具有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地方教育价值等功能体现,从而为其旅游开发与产业化提供了可行性。

二、烔炀老街的保护现状与旅游开发机遇

(一)烔炀老街的保护现状

1.历史感和商业感的双重缺失在老街保护中,情况不尽如人意。青石板路被粗糙而冰冷的水泥做的板块代替。街巷两边的商铺大部分已经关门,部分民居已经倒塌,白墙剥落,青砖外露。“正堂陈示”碑因没有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字迹已经模糊。李鸿章当铺因为年久失修,里面遍地荒草,门前挂上了“危房,严禁入内”的牌子,最近正在抢救性保护中。街中的古井大都被覆盖。老街的建筑风格被割裂,呈现零散化、碎片化,新旧建筑交替出现,或者在原有楼层上搭建新房,或者完全推倒老房子重建。目前南街有许多参差不齐的新房子,削弱了老街历史感,整体设计建构模糊。旅游者越来越稀少,店铺冷清,缺少人气,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老店即将倒塌,与老街之外的新街形成鲜明对比。2.基础设施与环境问题相比较之前,街道环境有所改善,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但问题仍然存在。以公共厕所为例,其位于原烔炀镇中心小学旧址附近,环境极差,厕所内部秽物遍地,打扫不净,距离老街较远,而老街内部除了当地民居配有厕所,无公用洗手间。老街多为木质结构,易发生火灾,缺少必要的防火措施。街道电线纵横,较为杂乱,不够美观。附近河流水质较差,影响整体的自然景观。缺少停车场,而私家车越来越多,两者产生冲突,不符合发展要求。老街尽头的一条名叫“河滩子”河流附近,已成垃圾山。诸如此类,都值得政府与当地居民重视。3.居民人文素养堪忧经济发展讲求“以人为本”,烔炀老街的保94护自然也需要人的参与。但从调查情况看,当地人对老街历史知之甚少,一些社会生活习俗已经被遗忘。当地人对于老街的保护与开发参与度有限,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受知识水平的影响,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老街居民人文素养有待提高。由于烔炀老街的文化旅游开发起步晚,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量较少,而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对于景点的旅游开发十分重要,同时镇里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本地青壮年劳动力缺少,这又是面临的实际问题。实现文化资源的理性保护,烔炀老街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无疑是最优方案,这需要深入分析老街的旅游开发机遇。

(二)烔炀老街的旅游开发机遇

1.资源优势独特2016年8月完成招标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再次确认了根据环巢湖区域资源特色打造环巢湖12小镇,打造烔炀古镇“一镇一特色,一村一特色”的环巢湖精品旅游发展思路。[10]烔炀老街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特有的人文内涵,独有的历史资源特征和价值,例如典型庐州风格的李鸿章当铺,充满徽派气息的古民居,具有警示作用的“正堂陈示”碑等,都为老街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历史感,也为环巢湖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可进入条件。2.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烔炀古镇与月亮湾湿地、巢湖湖体、中庙、河口张等旅游景点,处于一个环巢湖休闲旅游开发带中,这无疑扩大了老街的资源优势。老街作为环巢湖全域旅游带中的浓墨重彩,能够发挥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优势,可更好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老街的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早年烔炀镇对外交通水路陆路均有,烔炀河入巢湖四公里,木帆船可常年通航,1932年,合肥至巢县就有公路,汽车、马车均可通行,烔炀老街现位于安徽105省道、环湖绿色景观道路——滨湖大道的主干交通线上,新型的自驾游线路标识清晰。3.旅游开发的外在机遇好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业影响日益明显,旅游消费市场由国内扩展至国外,产业升级速度日益加快。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接待入境游客约13382.04万人次,同比增长4.1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688.57万人次,同比增长2.30%。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均居世界第四位,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位;国内区域旅游方面,中、西部各省的平均接待水平增长率分别是27.5%和27.4%,东部地区稍低。”[1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享受旅游消费成为主流,其形式多种多样,呈现自由化、理智化倾向,自驾游的流行,消费者多会选择距离适宜,出行方便而又能满足其休闲、观光、度假需求之所,而老街能够满足潜在的多元化旅游需求。4.政府重视宏观调控为了全面部署老街古建筑的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2014年2月,由烔炀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牵头在老街现场开展调研,对于实现老街抢救性修复和整体环境的整治提出建议,同时对分管负责人,规划建设分局、农环办等部门负责人严格要求,落实责任追究,发动群众参与,从而又快又好地完成老街修复工作。5月9日,又召开烔炀老街保护与利用专题论证会,明确“区别文物与民居、抢救与配套、局部与整体”原则,制定老街维修方案以及实施计划,分步进行。2015年,环巢湖文化旅游规划出炉,在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打造十二镇旅游格局之皖中江淮建筑风格古镇。目前,李鸿章当铺正在修复,老街的厕所、垃圾处理等生活设施逐步规范,古镇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这又为老街开发提供了发展契机。

三、烔炀老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一)确立保护与开发指导思想

遵循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合理评估老街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当地旅游发展模式、规模、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满足多个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这个利益主体不仅是空间维度上的,也是时间维度上的,既包括现代人,也包括后世人,从而实现老街历史文化资源的复兴。[12]在考虑老街环境承载力前提下,将老街的保护与利用同古镇发展结合起来,在尽量不破坏烔炀老街原有历史肌理、维持地方日常生活与风俗前提下,将老街置于整个环巢湖地区产业链中,实现整体与局部的网络化关联,定位其旅游分区功能,建设成一个集生活、商业、历史文化氛围为一身,居住、休闲、娱乐、教育功能四位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点,增加休闲体验旅游的比例,由原来比较平面化的定位转向立体的三维设计定位。

(二)明确保护与开发原则

1.坚持原真性原则历史街区失去了微观角度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就失去了“生活真实性”,以具有表演性质的仿古活动来代替依附在这些历史场所里的社会生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另一种造假行为,街区会因此失去原有历史感。[13]修复与开发应遵循文物保护法中“修旧如旧”原则,力求恢复老街原貌,突出历史感,呈现商业性,保留古色古香,尽可能避免历史信息的丢失;同时不能让老街与人的生活分开而失去生命力,变成死街。2.坚持整体性原则旅游业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更加依靠旅游要素的协调、人员素质提高和业态创新来推动旅游业发展。[14]这也是老街旅游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体现,符合低碳经济的环保要求,有利于形成老街文化资源的长效保护与利用机制。3.坚持特色性原则挖掘地方旅游资源特色,包括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而要将老街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就必须抓住其独有的、垄断性资源,做到重振固有特色,发掘潜藏特色,烘托现有特色,创造新奇特色。[12]将烔炀老街文化的个性融入环巢湖旅游文化中,形成差异化景观,进行店铺特产设计,产生品牌效应。

(三)细化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路径

1.修复街道场景烔炀老街目前最急迫问题是街道、建筑、遗存修复问题,坚持“修旧如旧”,对于保存完好的民居部分修缮,将一些新旧风格混乱、影响整体美感的建筑整合成完整风格的建筑,而李鸿章当铺等代表性景观在对其主体重点保护与修复同时,注意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而老街之外的现代建筑可以建成类似风格。恢复青石板路、街内古井和南、北、东三道闸门。疏通街南小河,修复通往庙中路的石台阶以及南街至南小街石拱桥和教堂处的平板雕花栏杆石路、桥东麒麟桥、桥湾、古船塘码头等。整治老街店铺,采取措施恢复旧时店铺经营格局,包括店堂风格、柜台陈设、家居摆设等,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部分新兴店铺,增加街道商业氛围。通过恢复传统的街道号码牌、巷道名牌和门牌号码牌,统一招牌及匾额,以木雕、石雕、砖雕形式呈现,以与其徽派风格相协调,提升老街的历史内涵,恢复老街作为一个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传统建筑群。2.保护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整治老街景观环境,隐蔽处理管线,整治排水排污系统,配套消防设施设备。保护整体的生态环境,取样调查当地水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加强对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共同维护老街环境。改善供电供水系统。在老街与新街交接点设置公共厕所,加大管理力度,保证洁净卫生。在小学旧址附近,设置停车场,增加路灯数量。针对外来游客,旅馆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建成乡镇民宿区,进行区域化管理。3.树立品牌效应烔炀老街传统老字号店铺、传统商品制作工艺、土特产等商业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街区的繁荣新盛,传承街区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对于外地游客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也是游客感受老街文化的最直接途径。对传统商业遗产转化和提升,重新建立历史街区商业发展的支撑品牌,从而塑造具有强大市场感召力的商业品牌。首先,保护和振兴“老字号”商铺。在保持原有传统产品和经营特色基础上,满足游客观赏、购物、体验参与的多重需求,如可通过对传统民俗工艺品店增加参与制作的体验性项目。其次,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振兴,宣传及保护老艺术家,形成特色手工作坊等。最后,对土特产品牌化经营,打造符合街区文化特色的商业产品,发掘老街特色产品,营造商业氛围,进行功能定位,从而建立一个品牌形象,再通过宣传将之转化为品牌价值。例如烔炀糕点是当地一绝。伴随着米业发展,糕点业也兴盛起来,而“糕”同音于“高”,被赋予祝福对方步步高升寓意。其种类繁多,有方片糕,蜜寸糕,浮云糕,万字糕,麻烘糕,最负盛名的是四镶玉带糕,曾被朱元璋封为“一品玉带糕”,1988年的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铜奖。老街饭店酒楼很多,比如民国时东街的乐陶轩,南河沿的清河园,中街的长春楼,北闸内的富春楼,北街的苏记、李记,南街的黄记、刘记、许记、肖记等。菜肴多为淮扬菜系,与芜湖、南京、扬州的风味较为接近。早点则有油条、蒸饺、炸饺、馄饨、面条、麻元、糍粑、狮子头、干烘、麻元、麻花、朝笏板等。其中,朝笏板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吃食。“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古代臣子在朝堂议事时拿在手中,用来记事的狭长板子,通常以玉、象牙、竹子制成,而朝笏板则是一种用火烤制而成的烧饼,因其色白形长,形似“笏”,名为“朝笏板”,吃法多样,老街人有时还会将油条夹入其中。[8]地方庐剧,烔炀民谣等也是有着独特价值的地方特产。在开发中,尽量避免与其他地方包装设计的雷同性,与其历史文化背景捆绑宣传。同时基于旅游行为的立体化,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开发,发展体验经济,使旅游者感同身受,比如参观传统糕点的制作,传承庐剧经典剧目,学唱当地民谣,参与烧饼和工艺品制作等。4.串联设计景点,注重街区文化精神的活化传承经济活动是保持历史街区活为复兴的呈现方式,良好的经济活动开展可使老街的文化精神活化传承。游客在游览观光的同时,可进行购物休闲、体验参与、度假养生等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其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历史街区文化精神与经济活动共生。依据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共生,从整体上整合老街和周边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其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纵向串联,设计老街和李克农故居(爱国教育基地、3A旅游景区)、月亮湾湿地(滨湖自然风光景点)、河口张(合肥市第一批环巢湖乡村旅游美食示范村)、邬梁和南湖方(安徽省美好乡村示范村)、中李(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南城小镇(养老休闲基地,正在建设)等联系形成一条完整而互补的旅游链,采取细致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使得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大化。5.扩大对外宣传,提升老街的知名度统一规范老街的解说标识系统,以宣传图册、图书、口头、多媒体、文物历史展览、石碑记载等方式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将实物感受上升到人文体验。扩大对老街之外的媒体空间宣传,如互联网,广告,电视,节事活动等,特别是利用如今简便而民众参与度较高的媒介,比如微信、微电影、旅游App、节事活动等,烔炀镇人民政府网站里就有首部微电影开拍消息,这证明当地政府也在与时俱进。6.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在“共生思想”建构中认为老街开发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要实现利益团体共生,发挥人的主体作用。[6]黄莹莹认为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旅游者,其中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15]从旅游决策方面来说,在提升老街的文化形象、发展地方经济的诉求下,事先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合力制定旅游发展目标。在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尤其是老街现有居民的日常生活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老街前面的河口一直绵延到月亮湾湿地的河道是渔民赖以生存的河湾,渔民代代在此出河捕鱼,生活繁衍,在老街修复和河道整顿中,渔民上岸,针对后续的安抚与补偿工作到位。在开发收益方面,对老街进行保护与开发是为了实现更好发展,经济发展又能够为其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当地居民从中获益越多,也就会更加主动参与老街的保护与开发,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他们开发当地旅游的自豪感。受自身知识水平、眼界所限,公众的参与度有限,旅游人才的加入十分必要。无论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必须深入了解老街历史文化,进行岗前培训,而其他基层人员、店铺经营者的行为素质是老街形象的重要部分,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和行业规范,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老街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艺术和历史文化在日益兴盛的文化旅游中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环巢湖全域旅游中发挥积极作用。老街的旅游开发既有优势,也有困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老街开发应在“江淮古镇、传奇烔炀”的战略定位基础上,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摸清老街现有资源与潜力定位,遵循保护和开发原则,明确对策,进一步提升老街美誉度。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古城保护;可持续发展;扬州

Abstrac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meaning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demonstrate its particularity, inspire its vitalit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as well as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itizens. It is a subject of common interest for city supervisors and all walks of life of the society. With Yangzhou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main methods of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Key words:ancient city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Yangzhou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8-04(6)

作者简介:季建业中共扬州市委书记法学博士

加强古城保护,彰显古城特色,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然而,对古城是保护形式还是保护内涵,是局部保护还是整体保护,是静态保护还是活态保护,多年来一直争论不止、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古城作为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和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古城历史遗存、建筑风貌和文化符号、民俗风情,才能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古城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强对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既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城市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城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坚持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方针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公元前486年),扬州成为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1200多年前,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连接唐代中国与西亚(波斯等)、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扬州扬帆起航。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成功抵达日本,将律宗佛法和中国的科技、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传播到日本。700多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马可・波罗在扬州生活、为官三年,称“扬州城颇强盛”。那一时期还有不少阿拉伯人来扬州从事商业和传教活动。200多年前,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50万人口的十大城市之一,达到鼎盛。深厚的历史积淀,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扬州古城――13.1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和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使得扬州成为一座通史式、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

进入新的世纪,如何进一步彰显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使古城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个“人文、生态、宜居”的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从而实现古城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品质与市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多赢”?近几年来,面对祖先的“馈赠”,我们始终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对古城呵护的心情和热情,以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为主线,按照《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联合国《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定的世界级标准,博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加强古城保护,不断凸现城市的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古城保护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绩。2006年,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进一步坚定和丰富了扬州古城保护复兴的方针与理念:

1.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

(1)保护是前提。我们坚持保护第一、整体保护、全面保护,努力“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

(2)利用是关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利用也是保护,合理利用是最大的保护。古城除用于市民居住外,还通过盐商住宅、会馆、名人故居等文保单位展示盐商文化、中医文化、美食文化等古城历史文化,将历史街区、老街的古建筑恢复成老字号商铺、传统工艺品店铺。

(3)改造是手段。“异地重建再好只是建筑,原地保护的才是文物。”我们谨慎确定改造目标,像给小姑娘开双眼皮一样小心翼翼地进行修复和改善。为保护好古城的空间和尺度,保存文物古迹的“历史形态”,我们专门制订了《古城区房屋修缮技术规范》,强化指导和控制,推进保护性修复。在改造过程中,既注意对古城建筑、街景的整体改造,又注意保护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改造古城区内的街景,保持整体的和谐;在保持建筑风貌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来居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小心改造地下管网,翻修整治小街巷,在古城街巷逐步实施水、气、电等管道改造工程。

(4)复兴是目的。“古城应当是古而不破、古而不死,古要古得经典”,我们在保护古城、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把现代的一些功能、元素渗透进去,通过功能的转换推动古城复兴。

2.坚持挖掘城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

我们致力于挖掘整理城市内涵,传承城市文明内核,展现城市个性文化,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文化、比内涵、比秀气,着力彰显扬州“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质与个性魅力,努力打造散发着书卷气和人文精神的秀美城市。

3.坚持整体保护、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护古城风貌的原真性和整体性

坚决防止“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具体做到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城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

4.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古城保护不能破坏居民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我们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古城,增加老百姓财富积累,努力使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

5.坚持古城新区协调发展

跳出古城建新城,腾出空间,让“古城古得经典、新城新得现代”,推动古城新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互动双赢、共同繁荣。

二、扬州古城保护的主要途径探索

国内外古城保护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整体保护古城,另建新城,新旧分开。古城的全部格局得以保留,但是往往旧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住房越住越破,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因留恋旧的生活方式愿意留在古城,而年轻人逐步离开。二是局部保护,保留古城格局,留下部分历史街区,其余进行更新改造。虽然在局部地区基本保护了古城的传统风貌,但是整个城市风貌并不连续,基础设施改善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且随着古城地价升值,不少地方被不断开发“蚕食”。三是单体保护,即只保护文物古迹点,其余加以改造、开发,基本上是拆旧建新,有的文物荡然无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无以为继。一些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建设”中破坏,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关于古城保护模式,在扬州多年来也有争议。2003年,扬州确立了全面、整体、原址保护古城,另辟新址建新城的思路,同时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使得古城面貌得到持续恢复与改善。2007年,我们出台了《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对瘦西湖景区和扬州历史城区的保护力度。实践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五大工程。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我们编制老城区12个街坊控制性详规,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办法》,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由单体保护、局部保护向整体保护、全面保护转变,彰显古城的文化魅力与活力。保护古城遗址。先后发掘宋大城、西门、东门、北门和唐罗城南门遗址,规划建设遗址公园,使唐城、宋城、明清古城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保护古宅名园。扬州自古“以园亭胜”。这几年,我们先后修缮了个园南部住宅,整治了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华氏园、逸圃、汪鲁门盐商住宅等一批园林和古宅。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扬州传统建筑青砖黛瓦,雄浑古朴,同时兼具南秀北雄之美。为此,我们把握古城建筑的整体风貌,对散布在全城各处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维修和恢复,对老城区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沿街建筑进行整治。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持街巷的原名、走向与格局,维护原有尺度和空间布局,体现富有传统特色的“鱼骨状”街巷体系,兼顾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古井等传统要素。严格禁止在老城区新建办公楼和大型设施。通过全面保护历史街区,再现了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韵。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强化对古城内的百年老字号等非物质形态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创新。

2.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

文化是扬州的最大优势,也是扬州城的根、扬州城的魂、扬州城的脉。2003年,扬州响亮提出打造“文化扬州”,2006年又作出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决定,随后出台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为集中挖掘、提升和展示古城“文化含量”,打造文化名城,我们以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了文化建设保护工程。对古城古建筑古巷古宅进行名城解读。对古城300多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园、古树名木、特色街巷,通过标牌、立碑等方法对其历史史实、文化特点和审美价值进行诠释,增强历史文化的可读性,唤起市民对古城历史的记忆,增强了外地游客对古城历史的认同感。兴建了一批博物馆。制定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各类文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到2020年,高水平地修建100多个充分体现扬州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古文化遗址广场等文化博览场所。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公益性博物馆,社会力量主要开办行业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目前扬州已有近40座博物场馆。保护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悠久的历史和盛世的繁华,也为扬州积淀了深厚灿烂、独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如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戏曲、扬州工艺、扬州“三把刀”、扬派盆景、广陵琴派、雕版印刷、淮扬美食等,这些不仅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也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扬州已有15个项目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来,我们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展示和以保护文化传承人为主的活态保护。尤其在扬州工艺方面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兴建扬州工艺美术馆、玉景苑、工艺坊(百艺村),推动工艺企业“反向改革”(民转公)、政府制度化奖励“师带徒”等方式,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扬州工艺精品不仅经常成为“国礼”,有的甚至成为永久珍存的“国宝”。最近,扬州还承办了全国第44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

3.蜀冈―瘦西湖景区综合保护扩容工程

2004年,我们划定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并出台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瘦西湖风景区、蜀冈风景区、唐子城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规划范围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2006年以来,我们成立蜀冈―瘦西湖景区工委、管委会,有序搬迁了300多家工厂、2000多户居民,先后完成瘦西湖活水工程,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护,群芳争艳、石壁流淙、锦泉花屿、四相簪花、醉月飞琼、风泉清听等历史景点恢复重建。在原瘦西湖核心景区1.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景区面积扩大了5倍,构建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全景式展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前不久,蜀冈―瘦西湖景区成为我省首家“全国文明景区”。

4.“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工程

我们在古城保护中,注重人的亲绿性、亲水性,强化了以“绿”和“水”为主的古城生态保护。首先,绿色是扬州古城的底色。我们制订了“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内外构建绿色屏障,营造“绿肺系统”;在沿路、滨河、环城构建风光带,百姓出门300-500米就有绿地“小游园”,基本实现了“漫步扬州”目标。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6年新增城市绿地1000多万平方米,目前,扬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我们首创了“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并以市人大决议形式将制度“固化”下来,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到目前,我们已圈定了10块城市永久性绿地。其次,水是古城扬州的华彩,也是扬州城灵动之气的所在。扬州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发、缘水而兴、水写历史”的城市。水已成为建设实力扬州、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的不竭源泉。近几年来,扬州投入30多亿元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景观建设,实施了瘦西湖“活水工程”及古运河整治等工程,扬州城河没有黑水、没有臭味,河边能垂钓,主要河道能行船,河两侧建起亲水步道,再现了扬城“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独特城市形态。

5.城市文明提升工程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古城保护,弘扬城市传统精神,塑造“开放包容、创新创业、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新时期扬州城市精神,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环境,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开展“我爱我家,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举办“市民日”、“邻里节”、“四项服务进社区”等,着力促进市民交流交融,改善邻里关系,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城市的凝聚力。鼓励弘扬老城居民“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涌现了一大批以“凡人善举”为特征的“扬州好人”群体,“一群典型,满城新风”,形成了与古城传统文化、古城保护成就交相辉映的现代文明靓丽风景线。

三、古城保护的几点体会

1.必须充分认识古城价值

“眼光决定财富”,保护古城,必须看到和利用古城的价值。事实证明,古城不是包袱,而是蒙尘的珠宝,拂去灰尘就绽放光芒;是陈年老酒,揭开一点点缝隙就会香气四溢;是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美丽基因”;是可以“引爆”城市价值裂变增值的“核元素”。古城保护好了,整个城市升值了、品牌树立了、品质提升了,有了财富集聚效应,创业、就业、商业机会增加了,就连老百姓的房子也增值了。当然,保护古城,更要利用好古城,才能激活古城,这也是对古城的一种活态保护。历史上、世界上有很多古城因为只强调静态保护、看护,结果反而难以为继,成了“死城”、“破城”。我们认为,只有把古城当资源,把历史当优势,把古城、古河、古景保护好了,扬州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扬州的品牌价值、城市无形资产才能升值,国内外游客才能络绎不断前来旅游,这相当于在城市中造了一台“印钞机”,一代人辛苦,代代人受益。近几年来,扬州古城的保护、瘦西湖景区的扩容,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价值、提升了扬州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03年,我们建成的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简称“双博馆”),集中展示扬州古代文明成果,已成为扬州旅游新亮点,来扬的中外游客、国内外领导人,都感叹扬州悠久灿烂的文化、深厚丰富的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我们现在对包括双博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仅增强了扬州市民归属感、认同感,而且增强了海内外扬州人的自豪感。

2.必须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中的矛盾

古城保护是一项“受益于无形”、“见效于长远”的系统工程。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有远见、有胆量,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算无形账。要重点妥善处理好以下矛盾:

(1)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与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扬州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和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城市化对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挑战。

(2)行政操作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与城市规划权威性的矛盾。

(3)推进城市现代化与继承传统、保护历史资源、维护城市个性的矛盾。

(4)古城保护进程中保障私人利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不求一时一个地块的升值平衡,而追求城市整体升值。

(5)政府保护与发挥非政府组织、民众参与积极性的矛盾。

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绝大多数老城区的居民怀着对文化的敬仰,对政府的支持,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支持古城保护。古城居民既看到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也从古城保护中直接受益。我们在保护古城,包括历史街区改造中,不仅没有一户居民因为拆迁而变贫困,反而因拆迁而改善了生活品质与居住环境,搬进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新住宅楼,而且增加了财富积累。

3.必须加强对古城的规划控制

城市领导者的眼界往往决定一个城市的规划层次,同样也决定古城的保护水平与风貌恢复情况。城市领导者要有“全球化视野”、“世界级眼光”,更要站在城市的土上,根植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并渗透到古城保护规划和实践中。多年来,一些古城在大拆大建的推土机声中湮没,一些则在“威严无言”的法规和规划指引下得到有序有力有效的保护改造与复兴利用。我市在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中,集中各方面专家和民众的意见,相应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明确老城区是“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核心区域,城市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商业地区,具有传统风貌的居住场所”的功能定位,坚持以“抢救古建、保护风貌、解读内涵、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为抓手,逐步展开古城保护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规划大纲、分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完整的多层次规划保护体系,并细化完善各项子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实践中,我们还探索出通过“放气球”监控规划和保护古城天际线的方法,即古城及瘦西湖周边搞建设,都要放气球,如果从瘦西湖主要景点看到“楼高”的气球,那么这幢楼的设计高度就要降低,否则就不能通过规划审批。如今,从瘦西湖到老城区、古运河,这种“放气球”的古城保护理念被扩展到扬州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条天际线,也被誉为人与自然在城市里和谐包容的文化视线、扬州人对古城文化尊重的保护线。瘦西湖景区天际线几十年不变,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国内没有视觉污染的景区”。

4.必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对古城进行成片保护、原貌修缮、功能完善、街景美化等,需要大量的改造资金,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多,经济效益少,难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回报机制,居民参与修缮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诸多难题使得政府难以承受保护的成本压力。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例如,扬州古城文化里的改造,政府根据古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可保留、需修缮的私房逐家逐户确定方案、核定成本,在不改变房产权的前提下,政府出资30%、个人出资70%进行修缮。此外,组建名城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打造古城保护融资新平台,以优质的古城旅游资源争取到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目前,我们正积极探索城市资产债券融资新渠道。

5.必须坚持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的统一保护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历史村镇;老城;历史文化遗存;发展与保护;研究

【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ing Qingdao jiaonan lingshan health town, for examp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erformed in large town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the old guard to lingsh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egacy statu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rom city to city planning Angle proposed overall protection strategy, and from the function layout,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ce structure made of specific planning advice.

【 key words 】 historical towns; Old cit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egacy;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城镇发展重心的转移,灵山卫老城的经济增长点逐步缺失,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老城正逐渐走向衰落和破败,现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居住设施配套不完备,人口结构趋向老年化,低收入化。交通承载能力底,区域交通压力过大,文化发掘和旅游功能薄弱,亟待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和保护之路。随着灵山卫老城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大面积展开,建设用地不断减少,未来的开发建设目标势必会转向老城。如何处理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对传统的灵山卫地区总体城市空间结构的介入、老城街区风貌的遗存保留,是摆在灵山卫老城面前的一道棘手的课题。

1、历史沿革

灵山卫街道位于胶南市东部,距胶南市政府15公里。

灵山卫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岸海名山之称的小珠山位于镇北侧,其山脉南端、主峰及大部分奇石景观均位于灵山卫镇境内,主峰海拔724.9米,与次峰釜台筒南北对峙,“双峰嵯峨、高入云际”,是胶南市群山之冠,小珠山奇石景观较多,与青岛市区的崂山享有“东崂西珠”的美誉,为古胶州景观之一。两峰周围有白石顶、垂背石、直楼、万人井、四角石、瀑布石、抽兜石、穿心石、天门、天桥等多处景点,拥有齐长城、朝阳寺遗址。

灵山卫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为抵御倭寇,设防筑城,连府设卫,明、清两代均为鲁东南沿海军事重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名城古镇。

灵山卫山陡水深,形势险要。西北群山环抱,东与大海旋绕,灵山岛屏列于前,齐长城带围于后,左有二崂,右有大珠,山路盘曲,有一夫守关、万夫莫开之势。时灵山卫辖有前、后、左三所。前所即夏河寨备御千户所,建有城池,故址在今胶南市琅琊镇驻地夏河城;后所即胶州守御千户所,附于胶州城;左所在卫城内。同时还于沿海设烽火墩台30座,临海城堡12处,军屯30个。军户驻于屯中,烽烟告警则为战,海上平静则事农。军屯耕种收入为军费,并上缴都督府一部分钱粮,为国家军饷开支。

历史上,灵山卫城曾历经三次营造。第一次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右丞相魏国公徐达,派遣指挥佥事朱兴来此建造土城,以防倭寇。建成后,城周为三里,围墙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五,东西南北各有城门,护城河深为二丈五尺,宽二丈。第二次于永乐二年(1404年)指挥佥事郭崇又大兴土木,城池周长扩建为五里,外包以青砖,四门加城门楼,增铺所十余所。第三次于弘治元年(1488年),分巡副使赵鹤令檄指挥使张某再次重修,四方设门,东曰朝阳,西曰阅武,南曰镇海,北曰承恩。

经三次营建,灵山卫城城池整齐,规模宏大。《卫志.建置志》载:“四门洞达,街为十字,均齐方正,形若棋盘,巷口有石若棋子,中有界河自北水门入,由南水门出,汇于城南,渐次归海。”城中分东、西、南、北四街,建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等。城东有演武场,建有将台、厅堂。城外还有社稷坛、风坛、云坛、雷坛、雨坛、先农坛、城隍庙、关帝庙、玄武庙、三官庙、三司庙、马神庙、观音阁、福寿寺、朝阳寺等宗教教建筑;有文林坊、柱史坊等坊表建筑;有通济桥、长平桥、迎鹤桥、小石桥等桥梁建筑。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灵山卫裁并后,古城日渐荒废。卫城于道光年间开始倒塌,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只留下四门和部分城墙,1960年代初期还保留西门和部分残墙,现已全部拆除,只有城南还留有烽火台遗迹。

咸丰七年(1857年),灵山卫古城旁出土了“齐国三量”。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潍县陈介祺收藏。为左关征收税赋的量器,均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所铸(古文田通陈)。一为子禾子釜,又称丘关釜,铭文9行108字;一为陈纯釜,又称左关釜,铭文6行4字;一为左关,又称左关,铭4字曰“左关之 ”。“齐国三量”和灵山卫附近出土的大量青铜剑、戈、矛、镟等,说明当时该地所处的军事战略地位。

2、现状概况:

现状灵山卫范围内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灵山卫镇、区内遗存有部分护城河,但城墙、城楼已不存在,古城四城门中的南门还保留着历史的轮廓。 北门里王进士府,被列为胶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国家一级古树四棵,均为古银杏,其中城隍庙前的两棵有600多年的树龄,另外两棵的树龄为500年;另外还有仓湾、城隍庙、长卫桥、烽火台等遗迹。 朝阳寺遗址位于规划区外,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技术路线

4、总体思路

通过研究制定保护措施与发展策略,避免老城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冲突,从而有效指导未来老城的城市建设。

在保护老城街区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空间结构,改善居住环境,重建老街里的风情家园。

通过挖掘老街区的文化元素与历史元素,注入新的产业功能,吸引高素质人口回流,重塑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老城保护与发展专题研究,从近期来看,有利于在保护城区的基础上,指导该区域的城市建设与开发;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该区域经济活力的恢复与城区功能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与内涵,延续并传承灵山卫的文化特色。

5、规划策略

1、功能布局调整;2、产业结构调整;3、空间结构调整;4、人口布局调整

1)、功能布局调整

灵山卫老城功能布局调整的关键在于复兴衰落地段,增强其在整个片区中的重要程度。现在青岛确立了环湾发展战略。在这个背景下,作为胶南对接市区的门户地区,功能布局调整也要和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相契合。

(1)商业功能增强

现状老城街区沿线,大多是社区服务型商业,商业层次较低。要改变该区段现状,必须对其功能进行部分调整,通过文化和特色商业引入增加该区地价,提升该区品质。

(2)休闲功能植入

结合老城特点和灵山卫文化特色,建议发展休闲产业、包括餐饮、娱乐等公共功能。同时为了避免高等级道路的引入对老城空间的割裂,建议在内部设置井字形步行街,交通功能由外环解决。

(3)商务、文化功能发展

紧邻老城的周边,地段的功能将进行置换,新的功能包括商业、办公、文化、体育和居住。但是这一区段的商业功能应当有所限制,否则过多的商业功能对老城的保护是严重威胁。

(4)工业功能置换

现状的小型工业、仓储企业未来必将逐渐关闭或迁出,迁出后的地段部分可以作为整个灵山卫地区的公共服务中心,部分可以改建为社区公园、绿地或市民广场。

2)、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功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的城市持续的发展。青岛历史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方向是“退二进三”。

对于老城,建议现有的第二产业部分关闭,其余大部分迁出。产业结构应淡出第二产业、保留第三产业。 对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无污染的工业,可转型为产业展示项目,与文化、餐饮、旅游相结合,同时也能解决不少就业岗位,增加老城的活力。

第三产业中的生产业大量的分布于灵山卫新开发的片区,可以弥补老城现状不足。老城应该在消费业方面进行拓展,加强休闲产业、旅游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内容,为老城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模式。

3)、空间结构调整

空间结构是历史城区的面貌,空间结构的调整包括建设和开放空间的调整,也包括旅游空间的拓展和交通空间的再梳理。

(1)建设空间调整

对于街区内部,应当保持基本高度,严格禁止大体量建筑的出现。根据视线分析控制建设的高度,根据合理的肌理形态控制建设的密度。在视线分析范围以外的部分应当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市形态进行控制,在这些区域,可以在满足视线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较高强度的开发。

(2)开放空间调整

灵山卫现有多处山体,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中,应当预留山体之间的视线通廊、对景节点。随着工业、仓储功能的移出,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增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提出具体的发展项目之间,急需明确开放空间的保留用地和公共用途的保留用地,将城市最好的空间为大众所共享。

(3)交通空间调整

老城目前的交通压力并不太大,但如果维持现状交通模式,对片区功能的再造却没有帮助。为了提升交通品质,有必要对进入中心区域的小汽车进行限制,通过老城周边道路等级提升,将通过通向外疏解,避免出现内部交通拥堵的混乱局面。

6、结语

老城内用地以低层的村庄住宅为主,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较大,未来无论从改善居住生活水平的角度,还是从保护历史遗产的角度看,居民的疏散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在老城增加住宅建设,疏解老城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外迁,老城人口密度下降,为居住区配套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用地、建筑空间释放,为老城的功能转型提供先决条件。

本文希望从保持历史村镇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更好的推进其城镇化进程,避免出现千镇一面的现象,通过灵山卫镇的研究以点带面,切实有效的改善该类地区的整体发展思路,为历史村镇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peferences)

[1]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 GB 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S]

[4] 马晓龙,吴必虎.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J].城市规划。2005(9):49-54

[5] 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 朱晓明.古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同济大学,2000

[9] 灵山卫志

[10] 胶南灵山卫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2011

戴军,男,(1981-)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硕士

邵翊宸,男,(1984-)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

蔡唯,男,(1981-)大连轻工学院,讲师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关怀能力;情景建构;眼科

人文关怀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环境和教育的促进下,通过自身认识和实践逐渐形成与发展得来的[1]。卞龙艳[2]认为我国的人文关怀教育起步时间晚,发展缓慢。学校教育不重视、环境限制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导致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尽人意。而新护士,正是护生转变而来,虽然已经完成医院实习,但关怀知识应用较少。建构主义认为[3],知识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基于此,我们在规范化培训阶段,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对新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眼科4层楼每层楼均有年资不满1年的新护士,2013年7月~2014年7月止,女性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一旦确定在眼科就职则自动入选。就职后6个月内完成实验。1.2分组 以每楼层的新护士为1个单位,每组2个单位。第1、2层为实验组,规范化培训的同时给予人文关怀情景建构培训;第3、4层为对照组,仅给予规范化培训。

1.3方法

1.3.1准备阶段

1.3.1.1师资准备 理念构建阶段。我科共有5名带教老师,其中有1名临床专职带教老师,每层楼分别固定配备了1名带教组长。在开展学习活动前,由专职带教老师对4名带教组长进行建构主义的系统知识、总体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进行集中培训,直到每位带教组长熟练掌握人文关怀情境建构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评价方法。

1.3.1.2学习资料准备 人文美景图片展示;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伦理知识的多媒体;护士礼仪规范录像(包括仪容、仪态、仪表礼仪,体态、言谈、举止礼仪等等);相关护理安全事件以供讨论的临床案例;病房发生的真实的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材料;临床常见问题的护理案例情景模拟场景,如"当护士看到有焦急等待的患者时,应该怎么做?","患者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应该怎么做?","如果我失明了或如果我患有视网膜脱离需要长期面向下"等10个场景。

1.3.1.3量表的选用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由美国护理学教授Nkongho原编,再由许娟等汉化处理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4](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量表共分3个维度:理解、鼓励、耐心,37个条目,其中有13条需反向评分,总分由3个维度分数相加而得,分数越高关怀能力越强。

1.3.2实施阶段

1.3.2.1课题负责人发放CAI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新护士进行关怀能力评测,评测结果输入SAS8.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看两组人文关怀能力在干预前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1.3.2.2避开对照组,课题负责人对实验组的带教组长和新护士进行动员工作;向实验组介绍该培训的内容,包括人文关怀知识学习部分、建构人文关怀情景考核部分、建构人文关怀情景示范部分;向实验组新护士介绍学习的具体方法、时间安排、关怀能力成长档案的建立等。

1.3.2.3主体实施阶段仅针对实验组带教组长和新护士展开实施。

1.3.2.3.1人文关怀知识学习部分就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展开充分学习,一共5个学时的内容。学习期间,由两位带教组长密切关注新护士学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专职带教老师处共同解决,为新护士提供人文关怀学习的支持体系,保证每位护士都有好的学习效果。

1.3.2.3.2建构人文关怀情景考核部分一共有10个模拟场景,其中有8个让新护士站在护士角度进行体验,有2个模拟场景让新护士站在患者角度进行体验。

1.3.2.3.3建构人文关怀情景示范部分由带教组长为实验组新护士演示以上10个场景中护士如何展开人文关怀。并让实验组带教组长带动新护士进行讨论。

1.3.2.4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护士再次使用关怀能力量表进行关怀能力评测,并在关怀能力成长档案中对各项评分及相关信息进行详尽的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人口学资料 本次调查新护士共17人,均为应届毕业生,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1.6±2.7岁。实验组9人,独生子女6人,对照组8人,独生子女5人。

2.2新护士关怀能力情况

2.2.1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差异性 对三个分量表及总量表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分别与国外常模5比较情况,见表1。

结果显示对照组干预前后CAI三个维度及总分均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值;实验组干预前CAI三个维度及总分均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值;实验组干预后CAI理解维度、耐心维度均处于国外常模的中值,勇气维度属于国外常模的低值。

2.2.2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差异性,见表2。q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三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三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我科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我科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在进行人文关怀情景建构的干预后,理解、勇气、耐心三个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但与Nkongho教授建立的国外常模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新护士入职第一年,为护生到护士的重要转型阶段,人文关怀能力也需依照医院具体环境要求,进行培训而得以提高。

3.2我科经历人文关怀情景建构及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高于仅经历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医院规范化培训在人文关怀能力训练方面较为欠缺。护士在科室工作环境中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可能导致新护士人文关怀体系不完善。所以我科人文关怀情景建构实验在新护士培训的过程中值得推广。

3.3此次实验干预存在的问题 科室新护士较少,样本较小,此结果的普遍性有所局限。

参考文献:

[1]冯晓芬,何剑,花霞,等.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J].教学管理,2011,25(8):41-42,45.

[2]卞龙艳.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8):2234-2235.

[3]周文琴,孙秋子,陆巍,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6(26):1702-1703.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13-02

1 广州旅游资源的概况

1.1 广州现有的名胜古迹

广州,白云隽山,珠江秀水,建城2200多年,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珍贵文物都十分丰富,如汉朝的南越王墓、东晋的光孝寺、南北朝的华林寺、六榕寺与花塔,隋朝的南海神庙,唐朝的怀圣寺和光塔,明朝的镇海楼、赤岗塔,清朝的石室、陈家祠,近代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旧址、广州起义指挥部旧址、省港大罢工指挥部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鲁迅纪念馆(“一大”旧址)等部级、省级、市级文物共一百多处,它们记录了广州发展变迁历史,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缩影,是反映民族特性的一种环境表现,甚至是城市的突出形象代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类特殊资源。

目前,对这些古迹的开发(整理、修复、保护)较为滞后,与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相比,无论是投入资金、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整理、修复、保护以及纳入旅游系统规划均不足,加之分布于旧城区,景点分散、规模小,无形中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1.2 广州现有的旅游景区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已凭借口岸和交通优势进入了“京-西-沪-桂-广”国线,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占全省的36.04%和37.11%(2001年数据)。广州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广东旅游业至关重要。

广州的风景区也非常多,如白云山旅游风景区,二沙岛,珠江新城,上下九传统兼现代特色的骑楼通道。上下九商贸旅游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区、荔枝湾民俗风情区和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等五大旅游区。还有广州动物公园,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等旅游景区。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景区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它们位于郊区,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如何前往这些重点景区,更不用说旅游者。因此广州的旅游交通还是有待改善。再有白云山旅游风景区,同地域内同类旅游资源居多。有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个县市结合部的青云山风景区,位于连江县管头镇西侧的青芝山自然风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清市城西东张水库之畔的石竹山,福州的乌山、于山,闽清县三溪乡的白岩山风景等。相比之下,白云山旅游资源等级略低,有欠知名度 。

1.3 旅游住宿设施在不断完善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五星级酒店曾是引领国内酒店发展的佼佼者,但广州酒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变得缓慢。自从1994年广东国际大酒店(63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五星级酒店后,广州已有10年没有新添一家五星级酒店。

现在,广州市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建和拟建的高星级酒店接近30家,预计新增客房近8000间。至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203家增加到300家,约一半为四星级以上高端酒店。这也意味着,从1994年以来广州10年没有新添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状况将被打破,广州酒店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业将迎来第二次投资热潮。为广州的旅游业带来更好的前景。

1.4 餐饮业的情况

“食在广州”闻名遐迩,在广州不但可以尝到粤式菜点、小食,而且还可以尝到国内其它派别和地方的菜点。广州小食成行成市,如风味小食、著名粥品、特色汤水、果计冷饮、鲜果蔬品等。在1998年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评定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广州21种“中华名小吃”,其中属于西关的有11种。

广州食肆无数,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在此食到世界各地、中国各处、各档次的佳肴和风味小吃。随着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现在广州有超过3万家大小酒楼、食肆,每天源源不断为数十万的广州人供应美味佳肴,但不断有客人投诉,个别无良老板为牟暴利竟长期罔顾街坊身体健康,回收用过的汤底,一次性餐具,餐具全用洗衣粉清洗,不加消毒等,大大的危害顾客的健康。

2 旅游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旅游资源的管理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1978年之后,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功,2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

从本质上讲,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旅游资源,使开发后的旅游景区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之间建立合理的分权和利益机制。

2.2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自然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以位于海珠区东南部的万亩果园为例,如:它是由珠江冲积而成,经过数百年围海造田,筑堤种果,形成了一个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的人工生态优美景区。长期以来,这里不仅是数万果农赖以为生的根本,还为广州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被称作广州的“南肺”。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广州城市化向东南推进,这里一度被不合理开发,违章建筑林立,成为私宰肉藏身之所;不合理的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果林面积和产量都开始大量缩减。该问题一度引发广州市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出莫让“南肺”变成“南废”的呼声。1998年,在此建成瀛洲生态旅游公园;2001年4月,海珠区宣布启动“民心工程”,拟在5年内投资11亿元将此改造成生态观光果园。

3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3.1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3.1.1 利用传统商业街区

广州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建城最早的历史名城,也是岭南的首府。自古以来就是广东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不少传统的商业街区。这街区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也是有史以来广州最繁华的商业黄金宝地。还汇聚了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南越国御苑遗址、西汉水闸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千年古寺大佛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后,把历史古迹开发出来,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游人参观游览。同时,我们要发挥传统商业街区优势,在北京路建立大量商店,满足游人的需要。

还有被称为“西关商廊”的广州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也是一条具有特色的老街,但毕竟是旧城旧商圈。我们必须将其改造升级,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走文化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不要盲目去模范、克隆其它地区或国家,让其独特的岭南文化、浓郁的西关民俗文化和远近闻名的饮食化融入上下九的商业中。政府必须修复骑楼,并且还原一些具有传统商贸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商铺,如锦纶会馆修复整饰后只针对一些纺织行业进行招商,通过经营文化来繁荣商业。

旅行社可以在北京路、上下九这样的传统的商业街区中设立旅游购物点,一来可以宣传广州的传统文化,二来可以促进消费,为广州的经济带来腾飞。

3.1.2 继续广州千年文脉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民族聪敏才智和不懈奋斗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化财富,是民族工商业百年沉淀的独特标识。这些有着百年民族商业文化积淀的老字号,他们不同于西方的资产阶段,经历过有史以来最为曲折、不平凡的磨励。他们的经历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业发展规律,带有了深厚的历史印记与民族特色。因此,从根本上说他们已经成为了当代宝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广州的一些老字号要面临转制,原因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老字号”跟不上发展的大潮,一年亏损几百万,有人主张干脆彻底放弃它们。可是,他们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印在了人们心中。如果放弃他们就等于放弃广州的千年文脉。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那些老字号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的调整自己,至于他们的经营场所要进行翻新、装修。让“老字号”们立足于市场,继续广州千年文脉。

3.1.3 充分利用黄金周

自1999年“十一”到现在,我国实行一年三个长假期的制度已经迈入第七个年头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让人们尽享假日的快乐。黄金周是一个休假制度,因为他是家庭、亲友、同学、同事们难得的共有长假日,也是带薪假期,因此老百姓会选择黄金周外出旅游。

现在,老百姓对长假期的安排不仅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且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不仅懂得了如何利用长假积极地享受生活,而且积极地利用长假安排有关增进健康、增长才干、理家置业、关爱子女、孝敬老人、友情联谊的诸多活动。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不同的节日,结合老百姓不同需要,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例如,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实行种养结合,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为游客提供无公害绿色产品。以田园风光为特色,在建筑物的装饰上,旅游景点的营造上,旅游活动项目的设置上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都市居民提供乡村休闲度假、青少年学生农业生态旅游好去处。

3.2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3.2.1 历史文化名胜风貌的保护

广州是南越国和南汉都城,岭南文化中心,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经久不衰的外贸港市,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文物古迹众多,古城格局保存较为完好,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为了片面追究经济发展,大量开发,使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遭受到极大的破坏,那些历史文化名胜也身受其害。

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保护好历史文化名胜风貌,专门成立了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和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古都学会,从事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的研究、宣传、协调、指导、监督、管理工作。划定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6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21片。

广州的历史文化名胜时间久远,有相当的一部分名胜古迹已经受到严重的损坏,为保护古城的完好,政府拨出专款保护文物。较大的维修和修复项目有南越王墓、南海神庙、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园、镇海楼、九曜园、中山纪念堂等,其中中山纪念堂维修经费达5300万元,黄埔军校本部修复费2000万元。

3.2.2 灵活利用旅游资源保护法

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对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作用存在片面的理解,导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并引发一系列问题。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通过立法协调旅游业的发展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法律手段应认为是最根本的保护手段。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广州市政府为了更好的发挥法律的作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2002年开始,编制了《广州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评定标准》,以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黄花岗公园、广州动物园、天河公园、东山湖公园和云溪公园8个公园为试点,推进全市公园生态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园林。

由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一方面固然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却不是被动地适应,而应积极发挥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3.2.3 加强对游人的教育宣传

现在人们为了追究眼前的经济利益,他们不顾一切去引进破坏生态环境新企业,搞一些“招商引资”、“工业兴县”。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一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

首先,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教育。

其次,就是要通过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就好像江西省农业大学那样,在暑假社会实践中,到安远县区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师生们把保护母亲河和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系起来,在社会上倡导“保护母亲河,珍惜水源”的环保理念。一来用他们的热情来感染大众,二来为那些无知的大众宣传。

再次,利用广告手段,在社会上发出“人与自然谐同与共”、“革除陋习,天天环保”等为主题的环保图片。告诫大众目前“饮鸩止渴”式的危害子孙行为是不可取。

4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要平衡的,过度利用而不加以保护,最终可以令到地球衰死,今后人类就要生活在一片荒凉和恐慌中。所以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1)强调我们人类要以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建立绿色社会。

(2)合理利用我们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们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

(3)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分配,以使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需要都能够有条件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内科教学; 应用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内科学也成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与此同时,伴随中国教育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加强。为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新趋势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在内科教学改革中引进了情景剧教学,通过实践,选取我校 2011 年临床护理专业 100 名学生,把这 100 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让实验组的人参加情景剧的培训,而对照组就是一味地给他们讲解知识。

一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选取我校 2011 年临床护理专业 10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 100 名学生的年龄和性别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把这100 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人,让实验组的人参加情景剧的培训,而对照组就是一味地给他们讲解知识。

2 研究方法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讲授的方法,以老师为中心,类似硬给学生灌知识一样。

(2) 实验组 采用情景剧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有效激发学员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样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情景剧教学主要程序和步骤包括学生演出,其他人讨论,最后老师总结。培训开始前老师应该先把知识分成各个情景剧,每次都安排学员先预习再上去表演,争取每个人都有一次表演机会,但每一个情景剧最少要有两

个角色就是医生和病人,表演要简短精辟,重点表达出来,实践医护人员的四项基本操作包括视、触、叩、听。其他人在看完表演后进行讨论演员的优点和缺点,其次,老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文题进行详细分析,还要对优点进行表扬,指出学员的不足之处,以求日后改进。最后,老师还要再领学员进行知识的再次梳理,让学员真正地明白。

3. 评定指标 根据资料对学员的理论测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进行比较,只要指标包括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平均分等。

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 SPSS12.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 t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 果

根据资料和统计学分析表明,实验组的学员的理论测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平均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测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的优秀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个表格的 P 值( P

三 讨 论

1. 应用情景剧的效果 课前学员带着问题,不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要预习新学的课程,主动查阅参考资料,找到自己最满意的答案,课前学员准备得非常充分,课上热情度非常高,思维也非常活跃,并且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的氛围非常融洽,真正体现了现代科学理念"以学员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和学员之间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让每一节课都过得丰盈充实。

2. 情景剧在内科中的可行性 在内科中情景剧的应用增加了学员的积极主动性,用发散的思维去学习,使学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只懂理论根本不知道怎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学员通过情景剧可以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加深记忆。情景剧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情景剧应用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支出,应用效果非常好,因此,情景剧在内科教学中应用是可行的。

3.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依靠老师讲授,学员很被动地参与"填充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开发学员的无限潜能,课堂气氛沉闷,学员的情绪非常低落,容易越听越疲惫,学习效率太低了,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差,学到的理论不会应用到实践中去,学员的创新意识也是很薄弱的。

四 结 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位患者都想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大夫治疗,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专业,有很高的素质。这正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医疗人员工作面临的机遇,情景剧的模式真正体现了医护人员专业统一的服务宗旨。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科教学中情景剧的运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情景剧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可观的,加上极高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定志,万学红. 医学教学方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4) :45 -47.

[2] 陈显,罗殿中. 加强病例分析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高教论坛,2003,12( 6) : 112 - 114.

[3] 文艳平,秦国杰,侯秀琴,等. PBL 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0( 5) :15 -17.

上一篇:个人理财分析范文 下一篇:采购管理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