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3-10-12 13:40:26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1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管理;体域网;射频识别技术

0引言

随着综合医院的发展,患者、医护人员日益增多,医疗设备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逐渐显现出管理效率低下和差错率高等问题。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传感器以及智能技术可有效识别、感知物体和设备物资,并能够实时传输监测和管理信号,将为医院各重点领域的管理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物联网概念来自Auto-ID中心提出的RFID系统,旨在通过RFID技术把信息传感设备联接在互联网上,实现智能化监测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同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正式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未来发展等。

在中国,“感知中国”的理念于2009年在无锡被提出,2014年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述和词汇》和《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2个云计算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方法为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带来极大方便,而且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高校和相关企业的科研单位正在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智慧医疗”的模式正不断将现有的医疗资源用物联网技术整合起来,体域网、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为未来医学指出一个发展方向,并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但离大规模成熟应用仍有距离。本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如何解决医院管理中的问题,最后讨论总结物联网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其在医疗中的发展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物联网

ITU从时间、地点和物体3个方面的连接指出了未来通信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扩展到任何物体的连接[2](如图1所示),即物联网。物联网从字面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层含义:(1)终端扩展延伸到任何物体;(2)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从整体功能看来,包括信号采集、传输和处理3个方面,分别对应终端传感器、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为物联网早期的概念,通过对系统中物体状态的感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数据传输可利用现有通信设施,当前的物联网研究ZigBee、Wi-Fi等通信方式。在构建的物联网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物体的有效识别,目前采用的解决办法通常是RFID技术。RFID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人工干预,可对物体、人等进行跟踪识别。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无线3个部分。

2物联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2.1智能呼叫系统

医护人员在患者就医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当患者出现状况时,通常是患者方通过呼叫器向护士站或是监控中心进行呼救,医护人员则是被动地响应患者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的智能呼叫系统通过识别技术对患者进行标记,可以利用各类传感器和传输网络实时获取患者身体状况参数,并通过监控中心对患者的位置、身体状况等进行监控,医护人员可实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从而做好治疗方案。对于重症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的护理,智能呼叫系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出现突发事件时,智能呼叫器中的传感器信号能够触发呼叫功能及时主动地向护士站或是监控中心发出报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呼叫系统的特点在于将传统被动的响应变为实时主动的监控,甚至可以通过对传输健康信息的分析提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预测,进而提前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2.2医疗设备监控

医疗设备是医院运作的基础,对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是工程人员和医护人员共同的职责,尤其是大型设备或是流动性大的设备。

(1)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为方便临床急救治疗、降低医院设备购买成本,目前很多医院对呼吸机、监护仪和注射泵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响应科室应急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必要的应急设备和技术支持。然而,当设备租借给科室后,工程人员通常无法获知应急设备的使用状况,如呼吸机、监护仪是否存在长期闲置的情况,输液泵和注射泵在科室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转借,类似情况的发生会降低设备应有的应急价值,为应急设备的集中管理带来困难。物联网智能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设备动态监控的问题,实时定位设备所在科室,掌握设备的状况,使得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对应急设备的管理更加具有实效性。通过位置传感器等实时将设备所在区域传至集中管理中心,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调配科室暂时闲置的设备。应急设备在科室长期流动的监控分析可为集中管理中心设备的选配、维护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指导今后租赁中心规模和人员的调整。

(2)大型设备的监控。医疗设备状况和环境的监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型贵重设备的监测或是设备所在地复杂导致工程人员不便直接监控的情况。物联网技术可通过在特定位置安置相应传感器实时传输设备运行状况及其环境参数,如医疗设备内部温度、振动频率或是供气室的气体气压,工程人员或是操作设备的医护人员根据实时传送到控制平台的信息获得设备运行中的状况。传统的设备监控平台一般固定且不易扩展或升级,利用物联网技术可根据需求设计专用的传感器和搭建相对灵活的传输网络,监控模式可根据现有条件灵活选择,如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手机。

(3)科研设备的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平台在科研设备、耗材和试剂等物资的管理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静态统计,而且可以动态跟踪科研人员对物资的使用情况。实验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耗材试剂的动态领况、设备预约占用时段内设备是否被有效合理地利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进行有效地管理。

2.3智能仓库

随着医疗设备和耗材规模的不断增加,库存规模也逐渐增大,传统的人工查验和登记方法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型医院提出了智能仓库的概念。智能仓库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仓库的环境参数、库存量以及货物的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搭建智物联网中的通信环境任何时间•移动中•室内、室外•白天、黑夜任何地点•移动中•室外•室内(远离计算机)•计算机旁•计算机之间•人与人(H2H),不用计算机•人与物(H2T),用设备•物与物(T2T)任何物体能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结合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货物的定位、跟踪、仓库的巡检、监控,即智能仓库。智能仓库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物资的常规筹备、日常管理、存储流通和优化保障等工作。智能仓库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RFID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构建通信网络,安置协调器、定位节点以及传感器,并且研制多用途的电子卡片,实现批量医疗物资的管理。智能仓库管理平台的构建包括ZigBee网络搭建、传感器安置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智能仓库管理平台可实时有效地实现常规化管理,如仓库库房物资出入库和装箱管理,物资的巡检、盘点及环境参数检测,远程监测监控和自动巡查盘点,物资的现场快速自动定位搜索,物资抽组和优化抽组管理,物资有效性和周转工作的管理。智能仓库不仅能够实时监测仓库状况,而且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仓库数据的分析为仓库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智能仓库对仓库库存量、环境参数和物资抽组等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出相应优化改进方案。以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和ZigBee网络技术为基础提供的实时数据为智能化统计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保障,当发现仓库物资管理中的问题后,依据货位规划策略对整个仓库进行全方位的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仓库管理策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的要求。

2.4无线体域网

无线体域网[8](wirelessbodyareanetwork,WBAN)工作区域集中于人体附近,最大的有效通信距离约2m,对于使用者身体特征参数监测和自动化治疗提供保障,是新型普适医疗保健、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解决方案。现有WBAN设备原型的通信方式一般均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具有超低功耗和高速数据传输潜力。体域网本质是小型的传感网,利用附着于身体的各类传感器采集生理特征参数,通过合适的通信方式将信号传至决策控制单元,然后由执行单元采取相关的措施。WBAN技术在医疗中可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实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并且具有更加精确的治疗效果。通过相关的传感器可实现传统人工诊断,可根据对血压、脉搏和心率等参数的智能分析处理结果为患者智能化执行相应操作,对需要长时间实时监测重点患者的护理带来很大帮助。体域网在特殊环境下人群的监护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通常处于远离医护位置的危险环境中,如战场中的战士、火灾救护现场的消防员。体域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无论是面向大众的智能手表、手环,还是实验室中的智能衣服,都为体域网在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中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医疗中,不同病症的患者或者处于特殊状态中的人群都可以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和个性化诊断,为患者监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3讨论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取得广泛应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需求层次较低。虽然国内出现了不少物联网应用,但是现有的应用量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水平与工业化程度较低,市场风险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某些医院的管理仍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或是信息化程度很低,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很小,无法实现规模化、成体制的应用。

(2)行业标准不统一。由于发展水平和地域限制,世界范围内物联网的行业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通常互不兼容。针对某一医疗卫生单位设计的物联网产品,一般无法直接复制到其他单位或相关领域,兼容性较差。

(3)数据处理方法尚需改进。如何在大数据中提取真正有用的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是今后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个因素。如果将物联网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只单纯地用于记录备案等用途,而不是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信息为管理调整等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4)存在安全风险。物联网系统主要通信部分多是无线通信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作为物联网主要的识别技术,RFID也存在安全隐患,尽管其安全隐患目前并未引起较大的风险,但是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技术发展,RFID会逐步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企业内部数据,其安全问题势必会提上议程。

(5)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推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研究的深入,今后智能型传感器将会与微型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纳米级的生物传感器可从人体体表甚至流动的血液中检测健康状况,真正将物联网技术推向高度智能化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综上所述,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以及在医疗中应用的研究可以发现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人员、物资智能化管理以及医疗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应用潜力,可有效改善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虽然物联网技术现在并未在医学中取得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科研层次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各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物联网技术必定在未来的医疗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2

【关键词】智能环保感知技术 物联网 概念 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行业竞争激烈,人们对信息产业和相关技术十分重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组织网络、智能感知等技术,因此研究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符合时代要求。下文对该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简述物联网中智能环保感知技术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联网的逐渐成熟。物联网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分别是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其中,感知层中应用的技术即为感知技术。在物联网中,将智能感知技术与网络设备结合,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物联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利用传感器和智能装置。另外,物联网中应用的技术大多具有定位、传感、自动识别等功能。目前环境问题广受关注,人们也开始对相关技术进行改革使其在环保方面有所应用,本文研究的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即为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改进物联网技术使其在环保方面有所应用的方法为将设备和技术结合,及时监测生态情况、污染源等信息,完善对生态环境的检测系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范生态环境中的风险。技术的改革不仅有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拓宽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有助于物联网的全面发展。

2 物联网中智能感知体系的建立

作为网络系统,物联网有着自身的内部构架,其构架由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组成。感知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相关技术和传感器获取、传感具体信息;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构建网络平台,例如互联网、4G网络等。并且网络层能够在接收感知层中的信息后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送,并且能够清理传送数据中的无效信息,整合传送数据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出现的问题与异常状况,利用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提炼数据信息。应用层的功能较多。首先它能够接收过网络层和感知层处理的信息,根据系统要求准确处理该信息,实现防治环境污染,相关信息。另外还能够自动调整工作,在环保事业中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最后,应用层还可以维持设备的稳定,及时发现并解决软件运行中的故障,不断调整传感器,确保其能够采集需要的环境数据,预防环境污染,进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3 智能感知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价值

利用物联网中的相关技术与软件采集、提炼数据信息,可以使物联网为多个领域提供数据信息数据 。只有实现相关技术的智能化,才能充分展现物联网自身的优势,增强竞争力,实现多个领域的应用。在环保领域也要实现智能化处理,能够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工作,主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3.1 延长预警时间

在传统的监测环境污染的体系中,首先要将监测数据传到信息中心,然后在信息中心分析各种数据,并将其与预警指标做对比,然后对环境状况进行预警。这种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因而一旦发生环境问题,相关部门难以及时处理,将导致问题的严重化。另外,利用传统方法做出的预警情报精确度较差,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较差。而应用感知技术,能够发挥智能化的优势,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分析环境污染程度,做出相关预警。不但预警信息较为准确,而且预警时间较长。

3.2 加强环保部门环境治理工作

环境问题的存在与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对环境的治理依赖于实际经验。将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应用到环保领域,能够准确监测到环境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环保部门能够依据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治理方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治理方案。 并且,物联网中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部门加快治理措施的制定,并且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4 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前景

未来智能感知技术将在环境保护方面将获得广泛应用,智能感知技术设备将实现简易化、微型化发展。当前应用智能感知技术的设备体型过大,占据的空间多,只能应用在大型环境保护项目中,而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微型化的设备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使智能感知技术在污水处理等方面得以应用。

目前,智能感知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促进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了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但是该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环保方面效果却不是很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要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利用智能感知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物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未来将向控制生活污染方向进一步发展,可以做出如下改进:在相关设备中运用智能芯片,改进环保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物联网中传感设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可以运用抗氧化材料或防腐材料保护设备,提升设备的抗损坏能力。为了加强环保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多平台的网络模式,促进对环境状况的监测和防护工作。

5 结束语

智能感知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其能够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分析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有利于环保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治理方案。和传统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预警时间长、准确性高,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未来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将深入到人们生活中,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珊珊.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环保感知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

[2]刘君.物联网技术的认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5.

[3]李爽.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4.

作者简介

从树(1989-),男,湖北省枣阳市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作者单位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3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状态检修 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TM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02

近年来,以时间周期为特征的变电站计划检修由于存在一定的“检修过度”和“检修不足”以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撑等问题,已逐渐被建立在设备状态评价基础之上的状态检修所取代,并全面在电网企业内推广应用。同时,智能电网由于相比传统电网在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在这种背景下,该文对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技术给状态检修带来的深刻变化。

1 变电站状态检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7年初,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一系列关于状态检修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对状态检修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在《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中明确了状态检修的定义:“状态检修是企业以安全、环境、效益等为基础,通过设备的状态评价、风险分析、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设备检修策略”。该检修模式主要包含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三个环节,其中状态监测的关键是对状态量的获取,它是设备诊断的依据和状态检修的基础,检修决策是结合在线监测与诊断的情况,综合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应用要求确定具体的检修计划和策略。

对于变电站状态监测环节,其涉及到整个站内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基于传统的变电站架构下,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对象主要有互感器、变压器、断路器等相关的电压、电流、声音、温度、震动、绝缘、机械特性、气体含量等参数。目前,这些状态量的获取是以人工巡检、停电试验和带电检测这些离线检测手段为主,仅辅以少量在线监测手段。二次设备状态监测,其对象不同于一次系统单一元件的参数,而是各个元件的动态性能,是一个系统。其状态监测环节应包含:交流测量系统,包括TA\TV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整,测量元件的完好;直流系统,包括直流动力、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整;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等。由于电气二次回路是由连接若干二次装置的电缆所组成,其设备输出触点的状况、回路连接的情况很难进行检测,所以目前开展的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其状态监测主要停留在投运前资料、运行数据、检修试验数据等资料与信息的收集阶段。此外,目前的在线监测系统的规约多为私有,信息缺乏统一建模,呈现一种相对封闭的结构体系,不同监测系统之间以及监测系统与其他自动化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很难,存在很大的规约转换鸿沟。

对于设备诊断、检修决策环节,目前则基本上是依靠相关检修运行人员按照相应技术标准的流程步骤通过人工方式完成。

因此基于传统电网技术体系下的状态检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输变电设备的高速增长使得人工巡检和带电检测效率低、及时性差、人为因素占比大的缺点愈发凸显;②目前电网使用较多常规电气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很多设备难以获得需要的状态参数信息;③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收集的电网状态信息基本上是电气量参数,非电气量参数较少;④缺乏统一信息建模,使得在线监测系统难以在统一架构下覆盖全站所有需要监测的电气设备,无法实现从“设备”监测到“系统”监测的转变;⑤设备诊断、检修决策基本依靠人工完成,缺乏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随着实施状态检修的设备越来越多,工作量繁重,无法保证检修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2 智能变电站的架构体系和主要技术特征

智能变电站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具体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如图1所示。过程层主要是指变压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功能为:实时运行电气量和设备状态量监测以及操作控制命令执行。间隔层按断路器间隔划分,主要指保护、测控、计量等二次设备装置,通过局域网或串行总线与变电站层联系。变电站层主要指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等,通过局域网实现各主机之间、监控主机和间隔层之间信息交换。此外,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有:数据采集数字化,设备操作智能化、系统建模标准化、信息交互网络化、信息应用集成化等[1]。这些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变电站状态检修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深刻的

影响。

3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

3.1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监测

首先,智能变电站中先进的传感与量测技术的应用将全面扩大一次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的范围。对于变压器和电抗器等变电设备,能对其油色谱、局放、铁心接地电流、套管绝缘、顶层油温和绕组热点温度等进行在线监测;对于CT、CVT、耦合电容等容性设备,能对其电容量和介损进行在线监测;对于避雷器能对其泄漏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对于断路器、GIS等开关设备能对其开关机械特性、GIS局放、SF6气体泄漏及SF6微水、密度等在线监测;对于电力电缆,应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能对其温度和局放进行在线监测。其次,智能变电站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状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传统的电磁型互感器被非常规互感器所取代,二次侧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传统的断路器、变压器等一次设备得益于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带有数字化通信接口,配合智能传感器,能直接输出数字化状态信号。这些在过程层输出的数字信号相比传统的模拟信号动态范围大,抗干扰性强,并通过光纤传输至间隔层处理,大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2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监测

首先,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信号的数字化输出将进一步推动间隔层保护、测控、计量等二次设备的数字化。传统二次设备中与一次设备连接的模拟接口被数字接口取代,二次设备中省去了大量的模数转换电路,结构得到简化,数字化程度更高[2],其状态量的监测也变得更加容易。其次,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状态量的监测变得容易,在监测操作及信号回路,设备状态特征量的采集上将没有盲区。在智能变电站的分层分布式结构中,过程层、间隔层与变电站层之间均通过光纤网络互联,传统电网中的二次回路电缆被光纤所取代,传统电网中的回路绝缘、回路接地等问题将不在存在。

3.3 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向系统状态监测的转变

首先,由于电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未来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的范围相比传统电网有了很大的扩大,其状态监测信息必须是广域的全网状态信息[3]。不仅有变电站设备的状态信息,如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健康状态、劣化趋势、安全运行承受范围等;还应有变电站实时运行信息,甚至远程接收的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如机组运行工况、电网运行工况、潮流运行工况、用电侧需求等;同时还应有相关的自然物理信息,如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灾变预报信息等。

其次,智能变电站采用IEC 61850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模型和信息交互模型。所有的电气量、非电气量皆具有明确的语义信息,以及全网唯一的信息标识,使得信息具备自我描述能力。由于采用统一的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各在线监视系统的互操作和即插即用,彻底改变各系统相互封闭的现状,真正实现智能变电站下设备状态监测向系统状态监测的转变。

4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

智能电网中数字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智能化,传统变电站的人工诊断被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诊断所取代。一方面,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具有一定的自诊断功能。以断路器为例,智能电网中传统断路器被智能断路器系统所取代。其由数字化控制装置构成执行单元,代替常规机械结构的辅助开关和辅助继电器,实现电子操动。断路器内部的数字化控制装置与新型传感器配合,组成智能监控系统,能对断路器系统的开关机械特性、GIS局放、SF6气体泄漏及SF6微水、密度等进行在线监控。间隔层接收过程层发送过来的相关状态信息,与预先设置好状态量进行比较、判别与输出,当相关参数如SF6密度降低至告警值时,发送控制信号至过程层闭锁分合闸,实现智能断路器系统的自诊断。

另一方面,智能变电站可以在站控层建立专家诊断系统,该系统根据相关规程导则,对在线数据的时间序列做趋势分析(包括设备的横向比较及自身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采用神经网络法,模糊数学理论等,对设备状态作出全面诊断[4],并给出诊断报告。

5 智能变电站检修决策

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状态监测向系统状态监测的转变,以及人工诊断向智能诊断的转变给检修决策系统提供了巨大的支撑。检修决策系统利用状态监测系统和专家系统给出的设备状态、电网运行工况、地理天气物理信息等全方位的状态信息,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综合考虑设备历史数据以及检修的工期、费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经济性比较,最后给出一个最优的检修方案,从而实现检修决策的智能化。

6 结语

基于智能变电站的状态检修技术,以变电站的全方位在线状态监测为基础,以统一建模的IEC61850标准为支撑,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变电站设备诊断和检修决策的全面智能化。智能变电站的状态检修最终将从人工步入智能,从关注设备可靠性转变为关注电网的可靠性,从电网的大视角实现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 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71.

[2] 夏佳.论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J].科技资讯,2012(21):105.

[3] 刘骥,黄国方,徐石明.智能电网状态监测的发展[J].电力建设,2009,30(7):1-3.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现如今,国内所有科学技术都有了大量的运用和长足的进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内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地位,伴随智能化的发展,更使得电气工程智能化管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对电气工程智能化科技的追求更为急切。如何促进技术的更新和完善,解决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科学技术缺乏效率的情况,来达到产业的提升所需的现实要求,是如今关于电气工作人员的必修课题。智能化科学技术具有智能化作业的特点,作业速率高、精度高,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所耗费的资金,是国内电气工程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特点

1.1较高的一致性。从智能化科学技术在电气项目工程还有自动化管控系统内的使用状况上分析,智能化科学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评估工作,不管数据是不是处在一个常用的状况,这样的评估处置都是十分科学有效的。因为管控的目标特点不一样,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在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系统内的管控效果也不一样,特别是管控目标较为复杂且变化较多,无法让自动化管控整体都达到。这样的状况下,使用智能化科学技术的时候需要根据管控目标的实际状况进行进一步探究,给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系统内的智能化科学技术的高效运用建立有利的条件。1.2无须控制模型。传统的管控设施在运转情况下,因为技术缺乏先进性,没有办法达到高难度动态方程管控要素的管控需求。通过数据改变作为代表的客观因素极难应对,严重影响系统设计模型的精准程度,因此,对系统控制效率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给电气工程还有自动化管控系统的运转造成了隐患。但是,智能化科学技术在电气项目工程还有自动化管控系统内的使用,不需要管控模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优化了模型的设计程序,在确保自动化管控设施精度的时候,也很大程度避免了模型在设计之中遇到的很多麻烦,所以智能化科学技术在电气工程还有自动化系统内有着很好的使用意义。1.3增强电气系统调整控制的便捷性。伴随着智能化科学技术在电气项目工程还有自动化管控系统内的使用,智能管控装置得以产生,并且在电气项目工程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其在电气设施的管控和调整中,不会遭受时间的限制,而且不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可以通过电气工程和动画系统内的有关运转参数当作参考,直接实施调整,使电气系统调整管控工作更为便捷、高效。特别是根据智能化科学技术能够实现系统的远程调整,尤其是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管控系统的反应时长与停机时间等。确实达到系统智能化管控,给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系统调控的发展带来了有效的技术上的帮助。

2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在应用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2.1能够对自动化控制模型进行简化。在电气工程自主管控作业中,重点就是经过创建模型来达到的,所以模型要较为复杂烦琐。比如,创建的模型和现实情况发生不相符的状况或者现实操作中发生和模型不一致的状况,针对这类情况来讲,正常状况下,大多数是通过电气工程本身调整水平来进行解决,不过,在现实作业中,依旧会发生很多没有办法预估的情况,严重影响电气工程自主管控的有效运转。但是,在电气工程自主化管控中使用智能科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类似突发事件的出现,以此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管控工作的精准程度。2.2能够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一致。电气工程智能化管控重点是通过创建模型达到的,而使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管控中,可以极大地避免模型复杂的情况,从而确保其管控工作的高效进行。运用管控电气工程中的相关设施和参数,使电气工程自动化管控能够更加统一,不但可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作业的成效,还可以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整体的服务品质。2.3提高系统的可控性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经过响应实践达到对系统的实时调整,以此提升管控系统自身的作业能力,使系统的作业效率从根源上得以保证。此外,智能化管控系统能够经过数据参数达到即时调整,不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去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系统的远端管控。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3.1PLC技术的应用。在如今信息时代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LC技术的诞生,在电气工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电力生产的有效运用,确实提升了电力生产的成效,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转带来了有效的技术上的帮助。传统电气工程系统运转中,无法离开实体元件的帮助,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PLC软继电装置得以产生,并且满足了电气工程系统运转的多方面要求,可以就供电系统达到自动化转换,以此确保电力系统运转的安全性。3.2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科学并且规范的故障判定是确保电气系统有效运转的基础性步骤,特别是智能化科学技术的使用,使电气工程系统对系统内问题,判断得更加精准有效。从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的运转状况来看,将变压装置的按时养护工作做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变压装置出现问题的概率,增长变压装置的使用时长,不过,却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故障情况。但智能化科学技术在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内的有效运用,可以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查找,精确地管控好变压装置故障的影响范畴,从而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减小变压装置对于整体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根据智能化科学技术中的问题诊断科技在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内发挥的关键效用,有利于保持整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3.3优化设计技术的应用。有效自动化管控系统的出现,要从管控方式、控制装置以及电气设施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管控的运行,给电气设施的更新和养护带来了有利帮助,在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关的设计工作者需要整体性把控电气工程科学技术的内容,对这个系统实施科学的设计。推进同一个处置装置上集中电气系统性能的高效运转,减小处理装置运转的压力,确保整体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的有效运转。电气自动化管控系统设计的时候,经过严格的表格设计可以给自动化管控系统设计带来有利帮助。智能化技术和完善设计技术的达成和使用,符合了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在确保全面设计成效的时候,还可以很好地管控电气工程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智能设施的科学设计与使用,给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管控系统的有效运转带来了有利保证。3.4智能控制应用。在电气自动化管控上,很多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人来进行的,如此的工作形式具有显著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作业效率很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化科学技术以一个全新的先进科技出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就是在不需要人员管控的时候,也可以自主地进行运转。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达到自主管控,还可以实施远程管控,这就是智能管控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表现。3.5产品开发应用。电气产品的研发,需要研发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能力。其可以根据理论结合实践进行研发设计。在电气工程产品的现实设计时,专业人员大多依据个人经验对产品展开研发,之后监测新品能力,其检测结果是新品能不能进行到下一个步骤之中的重要根据。从这点可以看出,在整体产品研发时,有着生产资金投入太多、专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资金花费高的特点。但是智能化科学技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电气工程新品开发时人员及资金的投入压力,让作业效率得以提升,以此推进电气工程企业的不断进步。3.6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技术在生产作业中逐渐代替了原本机电控制装置的地位。在调整电力生产上,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有着至关重要的特点,能够完成电气系统的平稳运转。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不但可以实现供电系统自主切换的需求,还可以很好地保证供电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转。随着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技术还有别的有关专业技术的大量使用,电气工程还有其自动化高效管控的目标肯定会成为现实。

4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对电气工程的作用是在降低控制装置、精确性强以及无人操控方面。在现实的电气工程之中,自动化智能科技能够在管控系统、故障检查、工程设计三点上使用,其有着减少电气工程的资金投入,提升系统管控工作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刘晓东.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9,2(2):202-204.

[2]冯家法.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2(51):80-81.

[3]彭绍峰.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南方农机,2019,48(9):116+122.

[4]杨涵.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9(20):145+147.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5

【关键词】物联网;ZigBee技术;智能环境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0204045NY)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有利于推动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的转变,对于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未来,科技将成为实现银行业务创新的决定性力量,智慧银行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银行就是将银行建设成一个有机生命体,使其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更具透彻的感知度量、全面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洞察三大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突破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引领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

在人们不断更新的金融服务需求的驱动下,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的传统银行已受到冲击,而如今大多数银行环境的控制还处在人工控制阶段,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工作人员、顾客所处环境不能根据人体需求及时得到调整,机器工作环境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银行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出现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并成为智慧银行发展的得力助手和有效保障.

一、系统分析

1.ZigBee技术

ZigBee是一种新型的、距离近、复杂度低、数据速率低、功耗低、成本低、安全性较高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控制和监控应用中.ZigeBee与WiFi技术、蓝牙技术相比,可以极大降低开发成本、减少系统能耗.

图1ZigBee协议结构

ZigBee协议包括IEEE802.15.4和ZigBee联盟两部分,ZigBee的协议结构如图1所示,由高层应用规范、应用会聚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ZigBee无线网络分为星型网络拓扑、树状网络拓扑和网状网络拓扑三种拓扑结构,星型网络是一个辐射状系统――数据和网络命令都必须通过中心节点――网络协调器传输;树型拓扑保持了星型拓扑的简单性.较少的上层路由信息、较低的存储器需求――这样树型网络拓扑结构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树型拓扑结构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的动态环境;网状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任何两个节点之间一般有多条的传输路径-因此可靠性强,该系统则是使用网状网络拓扑结构.

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设计了供电、地热、火险报警、灯光、新风及空调监控五个模块,各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系统综合的搭建成一个统一的智慧银行辅助系统.在该系统中应用开关状态采集器、摄像镜头、温湿度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烟感探测器、被动红外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全频率RFID、线状漏水传感器、AM9053开关量数据采集模块、各类气体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信息并传输到监控中心主机,由监控中心主机发出不同指令,实现对风机、空调机、电地热及照明设备的控制或报警.银行网点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可以科学地控制机房温湿度,为设备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减少电量消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降低环境对员工和顾客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员工忠诚度.系统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实现智能化信息采集、识别、监控和管理.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系统原理图

(1)供电监控

供电监控模块主要包括供电情况远程监测与备用电源管理.

现场供电情况远程监测将现场测量三相交流电流、相/线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频率,计算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开关柜各开关状态等管理人员关系信息远程传送给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如同在现场一样管理电力设备.并对设备故障、报警等做出响应.

备用电源管理主要是保障系统全天正常运行的关键,备用电源运行状态、电池状态、故障状态等需随时发现,避免带病运行,以保障设备正常工作.备用电源主要针对UPS设备,现场可通过RS232接口接入现场监控中心.UPS中保障整个银行业务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对UPS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并可进行远程控制,这需要根据具体UPS来制定方案,可直接接入控制设备.备用电源具有智能接口,可直接接入控制设备.

(2)电地热监控

系统硬件由3大部分组成,铺设于地面下的发热电缆、独立温度控制器以及物联网控制系统组成.系统以电力为能源,以发热合金为发热体,以物联网为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强大的智能供暖网,控制中心可远程监测、调节任意一个银行的房间的温度,节能环保.系统设置独立温度控制功能,安装于墙面的电子温控开关和地面及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房间的温度控制.供暖时间不受制约,可以分时分室供暖,电地热设备与建筑同寿命,多种智能化控制等无可争辩的优势成为未来银行供暖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控制系统是数字化清洁能源电力供暖解决方案的精髓.将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提高到了全新高度,为供暖用户提供了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控制中心可设在本地大楼内,也可设在异地,进行远程控制.

(3)火险报警监控

通过光电烟感采集模块采集火险情况,传输至监控中心.一旦确定为火险信号,立即发出警报, 同时以短信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根据需要联动门禁系统打开所有的门锁,让工作人员能尽快地离开现场.由消防控制器给出的报警信号,通过火险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时监测机房内的火险情况.

(4)灯光监控

灯光控制包含对照明灯光、LED灯光、LOGO灯光、灯箱等进行自动控制.可进行分时控制,根据光线情况和人员情况,自动调整灯光开关及强度,节能环保.利用光感传感器,自动控制灯光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到人在灯亮、人走灯灭.再利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上传至中央控制室,供管理员查看,并对特殊潜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照明控制由室内及室外两部分组成,需分别设有光线检知器和对灯光的控制器.对于可以分别控制的灯光,尽量采用分别控制方式,这样当自动或手动开灯时,只开其中对客户办理业务有影响的灯.因是节能新模式,系统具有RS485输出,系统可通过通信知道各灯使用时间,开关次数等,为设备正确使用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5)新风及空调监控

在机房等各重要地点,布置环境参数传感器,通过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根据设定值进行智能模糊控制新风设备及空调设备,也可由操作人员手工调节,以满足员工工作环境及设备运行环境的要求.

通过ZigBee技术,优化调整,智能的控制新风和空调的工作,使员工工作环境得到提高,使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最大程度的节能环保.当参数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系统记录下的曲线可供机房管理人员参考;以方便根据当地的各季节的温湿度状况适时调整,及时防范因温湿度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坏;在问题发生后可根据历史曲线轻松找到问题所在,方便解决问题.

二、结论与展望

银行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是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的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能够科学地控制机房温湿度,为设备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降低环境对员工和顾客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员工忠诚度和顾客的满意度,该系统推动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应用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银行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营业网点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为网点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保障,该系统能够使电子自助设备、网络设备具有稳定、适宜的运行环境和不间断的高质量供电水平,有利于各类自助银行电子自助设备、网络设备环境设施全天候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效能,有效监测电子自助设备、网络设备环境设施的运行情况,能够更加高效的排除各种故障及隐患,改善了银行网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金融业朝着低碳、环保、微排、节能等方向发展,加快了银行网点向智慧银行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刘锦,顾加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04:114-117.

[2]毛燕琴,沈苏彬.物联网信息模型与能力分析[J].软件学报,2014,08:1685-1695.

[3]仇万强.构建未来的智慧银行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1:135-138.

[4]田会峰,袁明新.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设计[J]. 测控技术,2014,09:36-39.

[5]东梅.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应用研究[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4.

[6]蒋宇哲,连世兴,刘星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 201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新进展论文集[C].:2014:6.

[7]龚江涛,陈金鹰,方根平.Zigbee技术特点及其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4.

[8]战晔,段凤阳,常丽敏.基于ZigBee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研究[A]. 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11年亚太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C].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11:3.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6

【关键词】公共交通;物联网;公交系统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它与人民的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及其运行组织管理的优劣,已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达与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各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尤其对智能公交系统的投入标显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致力改变现阶段公交系统管理的杂乱和不规范的决心。

智能公交系统基于全球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面向公众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推动智慧交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

1.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拥挤、不准时、候车时间长和乘坐不方便等。

(2)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降低。尽管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公交优先政策,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使得公共交通不但没能成为客运交通主体,而且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3)不同时间段公共交通调度不变。主要表现为上下班公交车按既定班次发车满足不了居民需求而使得各趟公交车拥挤,而非高峰期公交车仍然按原班次发车以致于此段时间公交空置率加大,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大。

2.物联网概述

国际电信联盟( ITU)定义物联网为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随着物联网的提出并高速发展,物联网能够通过利用部署于其上的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获得实时的具有不同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的数据(因为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并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另外,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可以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并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正因为物联网的这些技术优势,通过利用其前端智能检测,后端自适应接入,多机协同工作构架,以及强大云接入、云处理能力,为解决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中交通应急处理这类部门涉及众多,结构复杂,且体系异构的兼具预警和保障的综合型信息系统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3.智能公交系统的工作原理

3.1 智能公交系统的总体结构

为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就提高公交车到站准点率,缩短乘客候车时间,降低上下班乘车高峰时拥挤状况及乘车时间长等情况,提出在智能公交系统中采用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公交车自动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实时地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及乘客数量等信息,用以监控公交系统在既定线路上的运行状态以实现公交调度的智能管理。利用智能分析软件,对公交线路优化、站点设置和突况调度等情况进行智能优化配置。智能公交系统包括智能感知和智能调度两大系统。

3.2 智能感知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

智能感知系统是利用铺设在公交车、站点和公交卡中的RFID读写设备,结合所设读写器将公交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实时地发生至调度中心。

智能调度系统是为公交调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利用所设的计算机系统和智能调度软件完成公交运行状态信息的储存、处理、协调控制等业务。

3.3 智能公交系统功能与实现

智能公交系统主要通过车辆运行状态监测、公交站点监测、公交卡及乘客信息监测和调度中心等模块提供信息完成智能控制。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主要利用铺设在公交车上的RFID实现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对车辆的出车、返回及停靠站等进行识别并记录,结合GPS实时定位车辆位置,及时共享信息。通过网络传送调度中心,用以智能分析以及处理、调度;公交站点监测主要为乘客提供实时、动态的公交信息,如:公交车地理位置,到达时间,车上人数情况及停靠站点状况等。另外,公交站点通过网络与调度中心互联,方便与调度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如监测到某条线路公交站点处人员大量滞留,可由调度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加派公交车前往;公交卡及乘客信息监测主要是通过公交卡识别上车和下车的人数,以及识别乘客类型,智能提示为老人让座等信息,另外通过网络传送至调度中心,以供其分析处理;智能调度系统,负责数据的综合处理。通过车辆、公交站点、公交卡使用所传回的数据信息做出判断,完成对城市各条公交线路的实时监控和信息收集,及时地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并完成调度工作,如若出现突发事件及时根据应急方案做出快速的处理,以实现公交系统的智能化优势。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现代城市公交所面临的现状,并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概述。在结合物联网技术情况下连系公交系统组成智能公交系统,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组成结构和各项功能的实现情况。

【参考文献】

[1]韩浩明,祝勇俊,束文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J].科技信息,2011(27):34-35.

[2]李向文,牟文飞.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解决方案研究[J].解决方案,2010(5):31-33.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7

【关键词】: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技术

1.引言

农村地区的人口增长以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配电网的改革对于提升电力供应的工作效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无功优化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运用,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管理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这对于提高农村地区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效益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农村配电网无功基本特点与现状

目前,我国的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足够的无功补偿设备,且设备大多较为陈旧,因而无功缺额还比较大,而且还会使得线路末端的电压总是处于偏低的状态,对于电能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第二,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不够合理,变电站二次侧集中补偿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一种无功补偿方式,虽然,变电站出口的功率因数与国家考核的标准相符合,但是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电缆线路的线损以及线路末端电压很低的问题。第三,无功补偿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村的配电网大都采用具有固定补偿性质的随器补偿,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对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进行补偿,不能很好地补偿变压器的负载损耗。线路分散补偿大都也是固定补偿,其不能进行实时的检测,对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无功不能进行很好地平衡。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配电网的问题主要是对于配电网供电区域的无功平衡,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对其进行考虑,无功补偿设备少且陈旧,无功补偿装置配置不合理,且无功补偿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对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

3.1系统概述

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技术是运用的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根据农村地区配电网的特点,运用 C/S 应用软件开发出来,用以提高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效益和农村地区多次电能质量,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农村地区的用户可以随时与系统服务器保持联通,以监视配网线路上各个补偿装置的运行情况,以便于及时进行电力的补偿和配网线路的正常连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服务器和系统保持紧密的联系,服务器可以将配网线路的情况,以数据的形式发送到系统接收器,确保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对配网线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在实际的运行中,一旦发生不正常现象,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以获取更全面、更有效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电力供应部门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电力的正常供应。

3.2系统特点

(1)软件维护方式灵活和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系统提供了方便的拓扑维护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网络当前的情况在智能系统中修改网络的结构,提高了系统应对网络结构变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可维护行和通用性。

(2)操作方式简单,用户界面友好。用户在智能系统的主界面左侧拓扑窗格中任意选取网络中的配电线路,变压器或无功补偿装置,即可列出该原件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图形显示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该元件的运行信息。对于无功补偿装置,还可以调出现场的图片,使显示的信息变得更加直观。

(3)信息集成性强。当用户需要统计指定线路在某天的电容器的投切状态变化时,系统将以图示的方式直观的给出电容器的投切棒状图,同时可以给出投切容量的变化曲线,给出线路首端的无功曲线,多种信息可集成在一张图上,方便用户对系统过去运行状态的分析。

3.3系统查询

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配电网一定时间段的运行情况绘制出相应的线路图,以观测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具体情况。通过系统查询可以很直观的进行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数据分析,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改。与此同时,系统还设置了人工操作模式,以便于在特殊情况下对容量的管理和系统进行维护。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中,人工操作系统查询的设置对于无功设备的系统在特殊情况下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配电网的无功效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4系统维护

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在电网改造方面,经常会出现线路改造和更新的情况,因此,系统具有灵活的运行模式,在一定情况下,农村地区用户可以进行系统的维护,以保证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农村地区用户可以根据线路的改变和电容器的移动,选择合适的线路和电容器之间的位置,及时的进行电容器的电能补偿,从而进行系统维护操作,确保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

3.5人工统计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智能系统中,有一个非常优化的功能就是可以进行人工统计,可以对电容器在静态方式下进行补偿时进行人工操作,或者是特殊情况下,对系进行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统计,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3.6数据信息统计

智能系统中,各个时期的数据信息都有明确的记录,系统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用户的要求进行一定时间段数据信息的统计,用以进行配电网无功优化运行情况的分析。与此同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还可以将数据以表格或者文本的形式导出到其它地方,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数据的整理。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系统进行的数据信息统计,为电力供应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保障农村地区电网改革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是利用线路并联电容器提供的容性无功抵偿电网中流动的感性无功,从而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压质量,达到无功优化的目的。要使得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对管理方法进行开发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辉,赵颖博.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式的研究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10):176―177.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8

【关键词】机电设备 智能化 管理

智能化管理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设备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管理也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为安全生产经营事业服务和贡献。

要做好设备智能化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清楚设备智能化工程的管理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做好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加强智能化管理的一些建议,下面将会提到如何执行这些工作步骤。

一、设备智能化工程的管理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智能化工程的管理工作状况

机电设备涵盖了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包括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火灾自动报警、通信、安全技术防范、综合布线、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控制、保护、通信、油、气、水、电气自动化仪表,以及消防、照明、电梯、桥机等和厂用电等公用辅助系统。

在机电安装工程开工前,项目组根据我们企业内部的机电安装项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从有利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机电安装智能化实行项目、监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项目组人员主要来自公司总部的工程项目部和公司的工程部的土建组、机电组。实践证明,这个组织结构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作用。

(二)智能化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不重视专业管理、缺乏重点专业技术人才,从现阶段机电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看,在机电智能化技术领域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机电智能化技术还处在成长的缓冲期,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在机电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推行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历史性的错误引导会使机电设备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实现出现混乱、失衡。

我国机电行业对智能化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以国外智能化技术为主,国内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国产机电智能化体系,使我国机电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实现得十分缓慢。

二、结合企业实际做好智能化管理的应用

(一)机电智能化工程的定义及要素

机电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活动包含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设施设备使用质量的高低。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智能化使用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要严格把关。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施工生产要素配置和有效管理是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实现,一次在生产要素管理中需用优化配置、动态控制和科学调节等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工程设备和材料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器具管理和项目的资金管理等做到计划、供应、使用、检查、分析和改进要有序合理的安排。

(二)机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智能化技术可以运用在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监控,如目前的投入的直流输电(HVD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故障电流限制器(FCL)、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定制电力(Custom Power)技术等,应用的硬件如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智能互感器等,运用在重要电力设备的在线检测、故障的在线诊断和安全评估等。

(2)智能自动化技术大多运用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IPS(计算机集成过程控制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CAN(智能技术)、等,如:电梯的电气系统由拖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应用的PLC技术对其效果明显。它的最大特点是编程简单,除此之外还有故障少、噪音小、维修保养方便灵活、节能、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控制箱较小、节省人力等特点。在设备管理方面,对比以前的电梯电气系统来说已经很智能化了。例如当乘客进入电梯时,会提示乘客按下楼层按钮,当楼层按钮被输入信号时,电梯门自动关闭。此时,自动化控制系统会进行以下操作:根据乘客所处的相对位置判断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保证轿厢平层时准确减速,然后准确地停在选定的楼层上;同时,根据不同乘客的输入信息,顺路停梯、自动开关门,在轿厢内外均有信号灯显示电梯的实时运行位置。通过这些智能自动化技术有效合理的运用,可实现程序控制、逻辑控制、批量控制、配方控制、顺序控制、混合控制、先进控制,能达到最优分配、潮流控制的目的,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样企业不仅可以节约用电,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响应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

(3)楼宇管理化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BMS),楼宇管理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节能网络技术为设备应用。节能环保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根据当前趋势分析,建筑机电设备的主要应用:在不断追求产品的功能设计上,保证环保型低能耗、低噪声、无漏油、无漏水、无电磁干扰、无繁杂的轨道线路油渍污染的机电设备,安装过程采用综合自动化检测控制系统,例如:照明采用LED灯和光控系统或索乐图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电梯的刹车皮不采用石棉、空调制冷剂不再使用氟利昂等。

三、结语

企业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智能化技术,不仅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今后智能化技术将成为机电、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势头,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机电、建筑、装修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生产设备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楼宇智能化、家庭智能化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领域进行拓展,实现人类社会居住和生产环境自动化,更是大势所需。

参考文献:

[1]姚旭锋.浅谈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J].四川建筑,2007,(04).

上一篇:化工节能减排范文 下一篇: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