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走势范文

时间:2023-10-09 19:24:28

人民币国际走势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1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广泛波及,未来美、欧、日经济走向,以及他们可能的货币政策,都会增加美元汇率走向的不确定性,并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性的提高。

罕见的长时间盘整

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一直到2008年7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维持单边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从8.11升值至6.8128。尤其是进入2008年,人民币展开了一轮凌厉的攻势,接连突破数个整数关口。如此升值速度令业内学者和专家始料不及,更令众多外贸企业遭受重创。

然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自7月16日创下纪录6.8128元之后,一直在6.81-6.87区间宽幅震荡,期间只有9月23日突破6.81,报价6.8009,基本回到了6月底时的水平。此轮人民币汇率的盘整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这是汇改以来最长时间的盘整。

人民币兑美元之所以出现这一盘整走势,与前期人民币升值太快和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有密切关系。在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尽管近期美元方面的利空不断,但是长期来看,相对非美货币来说, 仍将相对坚挺,这是因为市场对于非美货币的预期已经发生变化。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地拖累其他经济体,一方面投资者担心欧洲金融公司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欧洲经济基本面趋弱,因此欧元处于下降趋势中。

这从最近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的走势可看出端倪,最明显的是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走势。与人民币兑美元相反,从今年7月开始,人民币兑欧元从此前的贬值走势调转方向,展开了一轮凌厉的升值攻势,从10.8升值到9.10一线。而人民币兑美元与非美元货币汇率的走势,一直以来恰恰相左。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往往对非美元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贬值;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时候,往往对非美元货币升值。

当然,由于受前期大幅升值的影响,出口快速下滑,加上国际经济形势弱化和国内经济增速放慢,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将进一步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对出口增长的关注度将会提高,因此人民币汇率政策亦将有所调整,延续3年的人民币兑美元单向升值走势将告一段落。分析师表示,在年内余下时间,人民币或保持适度稳步升值的格局,预计近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窄幅波动。

升值遭遇“天花板”?

不过,很显然的是,人民币汇率目前的情况和过去3年有了很大不同。

现在坊间流行着一种观点:随着中国出口放缓,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便会停止,甚至会在短期内贬值。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指出,随着通胀担忧的减弱以及欧美经济放缓,中国内地的出口增长率将持续回调,到今年底实际增长率可能降为负值。基于此,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对强势美元温和贬值将成为市场共同的预期。

事实上,还在人民币今年上半年一路飙升的过程中,中国银行的一位高级分析师也指出:“目前人民币升值已超过可承受范围,不利中国经济的短期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政策管理层可考虑,在合适时机采取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维护中国经济调整和企业利益需求。”

对于该份报告抛出的“人民币应当一次性贬值”的观点,业内大多并不认同。他们只是强调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大多专家预计,“贬值不会那么快,短期内贬值不现实”,并进一步估计,到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可能会达到6.7元左右。分析师认为,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并没有改变,“只是步伐较以前有所不同,可能有更多反复”。根据贸易加权推算,许多观望者已认定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将十分有限。同时,虽然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且官方经济数据比较乐观,政府的反通胀斗争似乎进行得很顺利。未来12个月人民币不会有大幅升值,至2009年第3季度结束,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在6.75的水平。

双向波动预期提高

眼下,美国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关系到美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前景,在多重利空的打压下,各种货币之间难以保持单边升值或贬值的态势,上下波动会更加频繁,抑或更加剧烈。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也不会例外。尽管许多学者认为人民币仍然会继续保持升值态势,但延续3年的人民币单向升值走势将告一段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期进一步提高。

从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看,虽然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一定的困难,如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但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地发展,因此宏观经济面仍然支持人民币走强,同时国外投资者仍然对未来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我国的贸易盈余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决定了人民币仍然存在升值的趋势;公众预期的变化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会放大汇率变动的幅度,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市场参与者会尽量减少对外汇的需求,并减持外汇。根据央行统计数据,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亿美元至1600亿美元左右,始终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了在人民币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更愿意结汇,而不是愿意存款。

然而,人民币持续的单边升值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行业的出口企业,其利润遭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不断挤压,已经无利润可言,许多企业面临破产或已经关门停业。面对这类企业的困境,中央银行在进行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货币政策调控时,必须权衡其间利弊。一旦汇率的变动超出央行汇率目标波动的幅度,央行就会在外汇市场干预。

美元及其他非美元币值的变化,也是左右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除了受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和货币币值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货币币值和人民币兑这些货币汇率的影响。比如,最近在美元持续走强、非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再升值,则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升值幅度会更大,双重升值压力必然会对我国的总体出口形势产生很大冲击。正因如此,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贬值的现象。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2

关于新兴市场,最近投资者经常问我们这样的问题:“美元走强对新兴市场意味着什么?”美元升值,是不是有助于新兴市场抗击通胀?是不是可以让大宗商品真实价格降下来,从而让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从中受益?是不是会引发新兴市场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或是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出口商品竞争力是会减弱还是增强?

总体而言,我们的答案是:这些情形都不会在新兴市场发生。

为什么呢?上述问题的核心假设是,新兴市场的货币是盯住或者准盯住美元。如果是这样,新兴市场货币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应与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走势一致。因此,美元兑欧元或日元出现波动,对新兴市场的经济会有明显的影响。

问题在于,没有证据显示,新兴市场货币兑欧元和日元走势跟美元一致。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图来阐释上述观点。用绿线表示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的总体走势,蓝线表示新兴市场兑一篮子贸易加权后的G3国家货币(即欧元、美元和日元)汇率走势。我们会发现,过去五年里,蓝线的走势比绿线平稳得多。自2003年初以来,名义上,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升值了逾20%,但是,兑一篮子贸易加权G3国家货币汇率却基本没变。

换句话说,过去五年里,新兴市场货币实际上是按“贸易加权盯住制”盯住了一篮子G3国家货币,而不是盯住美元。

所以,美元兑欧元(日元)走强或走弱,实际上对新兴市场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只要新兴市场货币保持准盯住一篮子贸易加权G3国家货币,一种货币升值的损失,可以由其他货币贬值的收益抵消,这平衡了出口竞争力和汇率波动的关系。

过去两个月,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的确出现了贬值,但是,由于兑欧元升值,新兴市场货币对一篮子贸易加权G3国家货币的汇率大体上保持了稳定。这意味着,美元由弱转强,对于新兴市场来说,经济形势不会有太大变化。

可能有一个国家例外,那就是中国。我们用中间这张图来描绘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蓝线表示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真实汇率。我们可以看到,蓝线走势向下,表明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绿线表示假设人民币严格按照盯住一篮子货币的规则调整汇率,人民币兑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的潜在汇率走势。可以看出,绿线和蓝线的趋势非常紧密。但是,最近几个月,美元兑欧元大幅升值,两条线的走势发生了变化。如果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它兑美元应该大幅贬值。但是,蓝线的下行走势表明,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升值。结果是,实际上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大幅升值的。这也是自2005年放弃盯住美元,改盯住一篮子货币以来,人民币第一次全面大幅升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转折?关键的原因是,允许人民币名义上对美元贬值,会引发政治摩擦。举个例子。许多美国国会的中国评论家,不会管中国兑人民币贸易加权货币的汇率走势如何,他们只关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并以此作为衡量中国是否实现其“允许汇率调整”的承诺。所以,从2008年7月开始,人民币升值速度已经开始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会议员更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兑美元将出现贬值。

但是,人民币保持对美元升值的趋势将意味着,这么多年来,人民币第一次兑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出现升值。这对中国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出口商第一直觉可能是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因为按美元计价,他们的损失增加得没有那么快。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同,因为按欧元和日元计算汇率,他们的损失猛增。而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就提出人民币汇率政策稳定性的问题。如果美元持续升值,中国政府还会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吗?或者,出口黯淡的前景会促使中国政府将本国经济放在首位,从而允许人民币贬值?只有时间证明一切。■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3

仔细分析这类判断的论据实际上都集中于一点,即中国经济恶化趋势将不可逆转。至于理由则一如既往的简单而粗暴,诸如经济增长模式已到尽头、热钱外逃、国进民退、行政过分干预市场等。

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观点并不能经得起推敲,对于人民币是否将结束升值周期、步入持续贬值时代需要严肃而科学的分析和推导,而不是仅仅凭借感情和想象作出耸人听闻式的结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似乎时常出现,预言家们总是指望自己能撞上大运,以便能够显摆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超凡预测力。

当然,鉴于无数学者已经论证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确实存在问题,可以确定,假如改革不能持续进行、经济增长模式无法转变,中国经济在未来的某天的确有可能走进死胡同。但客观严谨的说法是,我们只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发生,而不能预测哪天将发生。在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并不会比几十年一遇的暴雨发生概率更高。

从最近三个月人民币的走势看,人民币持续走软是一个事实。7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甚至跌到了6.3429元,这创下了从去年11月30日以来的新低。但即便从5月2日的最高点6.2670元算起,人民币兑美元实际上也不过最多走软了1.2%而已。假如3个月走软这样一点幅度就足以让某些人大呼小叫的话,那也太小看了中国外汇市场的弹性了。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并非一个自由波动的市场,而是一个有长期外汇管制传统的市场,或者说,是一个受管理的市场。如果货币当局愿意,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例如几年,他们可以把汇率维持在一个他们想要的水平上,而不是市场自由波动的水平上。目前的走势只能说明,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的波动幅度而并不打算进行大规模干预,尽管他们进行干预的本钱非常之多。

要想论证人民币近3个月走势有多危急,用美元说事儿不如用日元来得更有力,日元兑人民币走势从最低的7.8089元到最高的8.1130元,人民币贬值了近3.9%!这看起来会更可怕一些。

只是这也经不起什么推敲,在日本银行3月干预汇市结束之后,日元兑美元汇率就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与其说是人民币兑日元贬值了,还不如说是日元升值得有些快了。考虑到6月1日人民币可以与日元直接交易这一因素,日元兑人民币的强劲走势不足为奇。况且由于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的避险需求影响,日元也好、美元也好,它们的缓慢走强趋势也许还将继续。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确实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太乐观的各项经济数据表明,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在减弱。这当然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只不过据此无法得出人民币将持续走软的结论而已。以当下出口仍大于进口的情形而言,人民币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很低。或许可以说,人民币的上升趋势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入下降通道,更有可能是人民币进入双向波动时代的具体表现。

至于经常被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热钱流动影响,实际上,没有谁知道所谓的热钱有多少,也无法确认它们到底怎么能对市场运行有很大影响。能确定的有两点,一是时常见诸各类媒体的类似于月度外汇占款-月度货物贸易顺差-月度实际利用FDI增量的热钱计算方法是贻笑大方的,尽管这类算法可能经常出自于某些头衔很吓人的专家学者,由于热钱流动可以伪装在正常的贸易和资本项目下,准确的计算方法在中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二是热钱对中国经济和市场运行的影响不明显,在一个外汇流动管制国家,热钱在短期内影响实体经济运行是不可想象的。假如说有什么渠道能够看出一点热钱流动端倪的话,深圳口岸的现钞走私情况或许可以作为一个风向标。

公平来讲,中国经济并不如很多人所言那么缺乏弹性,摆脱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缺少空间和手段。危机促改革是一种很常见的模式,而在当下,并不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需要进行大幅度改革才能重振经济,简单的修修补补同样可以让经济看起来红红火火,虽然这解决不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问题。

汇率问题也同样如此。既然目前的人民币走势并不惊险,货币当局自然不会多加干预,外汇管制模式短期内也不会有很大突破。只有哪天货币当局大举入市干预市场,那恐怕才能说明狼有可能真的来了。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4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变动 经济效应

一、引言

人民币国际化是应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国内外环境的必然趋势。1997年颁布的《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2015年人民币国债在香港发行共280亿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从2005年汇改到2015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平均升值率32.22%。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大众对人民币持有的信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人民币超调的可能将增加贬值预期,造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的关系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在国际结算中发挥价值尺度、流动支付以及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作为一种可以跨国界流通的货币,人民币具有金融作用,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逐步走向国际计价结算以及储备的道路,增加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国际货币定义为在国际往来中能够被广泛用于支付和参与国际市场外汇交易的货币,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维持汇率在小范围幅度内波动。因此,国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还需要有成熟稳定的金融系统。

(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变动特点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汇率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在长时间内呈现升值趋势,这是因为货币国际化使人民币在更为广泛的空间领域得到应用,如果能够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则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使货币升值;另一方面,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货币国际化能够帮助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率又推动生产力的提升,从而引起货币的升值。在短期内,国际化进程会对汇率造成小幅度波动的影响。学者对IMF的有效汇率指标的相关研究发现,被考察的16个国家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都表现出长时间段内升值的现象,并且在短期汇率波动较小。

(三)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有利作用,同时稳步升值将更有利于货币国际化地位的提升。但是,长期的升值将会对该国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形成贸易逆差,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来说会有较大影响。我国长期处在贸易顺差的状态下,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压缩了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我国出口有负面的冲击,同时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本币的国际地位。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走势分析及预测

(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分析需要参考包含我国和参考国通胀的实际汇率水平。由于美元为当前最强势的国际货币之一,所以选择美元作为汇率分析的参照物,以同种货币表示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出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走势,在1994年到1997年期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汇率有小幅的上涨,从1994年的1美元兑8.62元人民币上升到1997年的1美元兑8.29元人民币;之后,在1997年到2005年期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采取了单盯美元的汇率政策,表现出汇率基本稳定不变的态势;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我国汇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并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5年到2013年期间,美元平均汇率升值幅度与1994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近40%。

图1 1994年~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国家统计局。)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

结合上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趋势分析,本文借鉴Box和Jenkins提出在随机理论基础上建立的ARIMA模型,通过时间序列随机性来对汇率波动趋势进行预测。本文选取了2000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月平均汇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将数据导入SAS统计软件中,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的结果为:经过一阶差分后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数据序列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并且逐渐向0趋近,表示该序列曲线在不断地下降,并且下降幅度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人民币未来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该预测结果与在参考两国通胀后计算得出的实际利率水平所得结论一致。

四、人民币超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冲击

人民币超调是基于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现象而提出的分析方法。由于短期内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反应超过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值,所以呈现一个相反的调节过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将会达到新的长期均衡水平。在此情况下,升值对出口企业维持同样出口价格造成了影响,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就需要用外币标出更高的商品价格,严重削弱了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这样的冲击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果企业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将会对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

(二)减少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经济增长速度

我国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会增加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成本,从而减少对中国直接投资。外资企业撤资将会对我国的就业率造成影响,同时不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政策的实施。人民币的过度升值首先对出口造成影响,从而为企业带来亏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减少对劳动力的支付,进而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并且外商投资的撤出也会降低我国的整体投资水平,从而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三)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会吸引大量热钱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境外短期投机资金,从而造成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大量泡沫膨胀,对于当前我国发展不成熟的金融系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升值预期发生变化,境外进本撤出将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五、相关建议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要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范围能稳定波动,从而有利于应对变化多端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以及当前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让外汇经济主体自愿参与到外汇管制区间,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外汇供应的变化情况,在市场供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推进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国外汇管制还比较严格,距离完全开放的市场化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加强外汇市场建设需要适当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让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参与到外汇市场交易体系中,从而避免大机构集中交易造成较大的市场波动。货币市场是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完善其建设能够有效缓冲短期资本的流动,防范金融体系以及企业经营中的汇率风险。加强货币市场建设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需要降低货币市场的准入限制,其次要增加交易主体的数量,最后需要创新市场工具,完善交易方式方法。

(三)加强外汇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健全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监管协调机制,对外汇市场加强资本境内外流动的监督,加强监控的时效性,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监督方式,提高数据分析的透明度,并且对异常现象加强监督核查,强化外汇市场建设的基础。还需要增加市场上外汇交易的品种,提供更多有利的汇率避险工具,做好外汇储备工作,适度调节存量,以控制和保持外汇市场的灵活性。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汇率的变动对经济效应的传导作用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首先,逐渐过渡的汇率改革能够减轻人民币超调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在推进人民币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体制,并且加强监督管理。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在汇率传导中的作用,增加对经济效应的影响,推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且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为天津信唐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力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 何金旗,张瑞.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3):120-129.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5

回顾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特征可概括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而从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的因素来看,美元走势已成为最直接的因素。

(一)200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建设不断加强,2006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市场供求关系导向的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更趋市场化。

1.人民币名义汇率呈波动性升值态势

人民币汇率屡创汇改以来新高,名义汇率波动性升值。2006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82元,{1}首次“破八”。此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小额波动中的稳步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仅在2006年11月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相继突破了7.88、7.87、7.86、7.85和7.84五个整数关口,当月累计升值近400个基点。2006年12月28日,人民币汇率更是创出1美元兑7.8149元的新高;与2005年12月30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8.0702元相比,已上升2553个基点,升值幅度高达3.17%。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导致人民币对港币也加速升值。在2006年底,港币现钞兑换人民币也首次跌破1比1,人民币进入“港元区间”。

2.人民币汇率双向运行态势显现

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之后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双向运行态势显现。2006年3月6日开始,人民币汇率出现6个交易日的连跌,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特征;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大回调;11月17日,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达到了7.8745。人民币汇率共下跌78个基点,成为自3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汇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的升幅过大,累积的大量回调压力得到集中释放,这也是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更趋市场化的体现。

人民币在短期内连续走高又蓄势下跌,无论朝哪个方向,累计的涨跌幅度都相当可观,这也显示了人民币汇率不仅日间的波动在日趋活跃,而且阶段性的波动区间也在放大,弹性不断增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比较,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汇率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3.人民币汇率仍属于基本稳定的态势

与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间汇率的波动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仍属小幅渐进。例如欧元兑美元,2006年1月初为1欧元兑1.1980美元,到11月29日为1欧元兑1.3146美元,升值18%,其中仅11月份就升值了2.9%。美元兑日元汇率,2006年初和11月末基本相同,但5月16日的年内最低点110.07与10月13日的年内最高点119.81,则相差达8.6%。英镑兑美元,2006年1月3日为1英镑兑1.7404美元,11月29日升值为1英镑兑1.9492美元,涨幅为12%。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仍属于基本稳定的态势。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因素

1.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升值

人民币汇率之所以出现缓慢升值的态势,从深层原因来看,与我国经济总量地位的提升和持续增长的预期密切相关。从宏观经济因素看,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2004年和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0.1%和9.9%,2006年GDP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从长期来看,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判断人民币的长期汇率走势,来自于对我国经济长期走势的分析,这是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最为关键的因素。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走势来看,未来我国有望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周期,特别是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没有重大干扰因素,我国经济将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发展趋势是升值的。但由于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作用,汇率会有回归走势即螺旋式盘旋上升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需要把握视角的转变,由过去“钉”住“美元汇率”转向关注“一篮子货币汇率”。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已从固定汇率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日益加剧以及贸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观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仅要有“一篮子货币汇率”的视角,更应该注重从“美元汇率”转向“有效汇率”。根据国际金融的一般理论,货币升值或汇率上浮会产生“奖入限出”的效应,即鼓励进口、限制出口。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进口价格涨幅显著超过出口价格涨幅,而这种情况通常是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而易见,如果从真实有效汇率(REER)来看,人民币汇率不是在升值,而是在贬值。

在人民币兑美元的几次快速升值过程中,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出现了大幅贬值,这就使得人民币升值的效果大打折扣。汇改时确定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因而关注人民币汇率应该从对美元的单边汇率转向有效汇率。虽然据不同的有效汇率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有效汇率结果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远小于兑欧元、日元等非美主要货币的贬值幅度时,从有效汇率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还是处于贬值状态。在目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确定方式以及美元走弱的情况下,人民币要实现有效汇率升值,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还要大一些。我们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涨跌上,而应多视角透视汇率的变动,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2.美元走势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的直接因素

由于人民币汇率由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决定,因此它对美元的汇率,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美元在国际汇市总体表现的影响。回顾200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几次大幅波动不难发现,美元在国际汇市的起伏几乎成了决定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在2006年8月中旬的短期急速走低,其外部因素正是美元当时对其他国际货币整体走强。10月份以来,每当国际汇市上美元跌到一个新的低点,人民币汇率就跟随创出新高;而一旦美元反弹,人民币汇率就会出现回调。特别是进入11月份以来,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反向联动更为明显,每次美元指数创出阶段性新低,人民币汇率几乎都会报以汇改以来的新高。

在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的影响下,美元遭受沉重打击,美元兑各主要货币大幅下挫。2006年以来,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总体走弱,美元兑欧元汇率、美元兑英镑汇率都跌至近两年的最低水平。11月底,美国调低了2006年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预期值,而美联储会议纪要也显示出多数成员预期经济增长将放缓;此外,美国公布的劳工市场失业救济人数远高于市场预期。这些因素加重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推动了市场对美联储可能降息的预期,因而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总体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是正面的。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升值并没有超出金融体系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范围;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减慢,而且保持了强劲的势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践已表明,除了局部行业受到预料中的影响之外,总体上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相当稳健的水平上,经济增长、物价和外贸形势都相当良好,如2006年GDP增长达到10.6%,外贸顺差达到了1770亿美元。我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汇率浮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把汇率机制改革的影响加以消化,这就为下一阶段继续推进汇率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自2005年7月汇改后一直保持着升值趋势,但同时,2006年以来贸易顺差却屡次创出历史新高,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并未降低贸易顺差的增长,这说明我国企业适应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在增强。另一个有力的证据是,自2005年汇改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居高不下,而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企业之所以扩大投资,说明企业还是有利可图的。这反过来也证明人民币渐进小幅升值对出口的冲击是有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出口企业实际盈利能力比预期高,升值强化并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从汇改后一年来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效率的提高。这种竞争的加剧,则体现为出口产品的价格降幅超过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即部分企业以前隐藏了利润。二是企业在汇改进程中增加了抗风险的能力,已经开始逐渐适应汇率改革的方向,并逐渐学会运用多种汇率避险工具来应对汇率风险。多样化的汇率避险手段包括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等,其中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和投资外汇理财产品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和交易主体进一步扩大,企业使用远期结售汇的便利度明显提高。而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和掉期市场的逐渐活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对新型汇率避险工具的适应能力和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都有所增强(巴曙松,2006)。[1]

从国内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企业而言是利大于弊的。以2006年4月底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可以看出,自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和大半年的适度升值以来,企业的汇兑损失不仅没有放大,反而实现了较大的汇兑净收益。总体而言,受益企业的平均受益金额,是受损企业平均受损金额的8.3倍。同时,汇率改革对特定区域的影响,取决于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且大企业云集的地区(例如上海、北京等地),比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地区要做得好很多。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机构对于汇率浮动的承受能力也逐渐增强。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人民币汇率一次性上调了2%;一年之后,人民币升值3%以上,其间市场交易日间和日内波动幅度加大,金融体系运行正常。这与汇改之后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有很大关系。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逐步放宽银行现汇、现钞买卖价差限制,引导挂牌汇率由对称性向非对称性发展,外汇定价从“一视同仁”到差别定价发展。“一日多价”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银行汇率风险意识,并促使商业银行从人民币汇率产品的定价机制、平盘方法、操作流程、风险管理、IT系统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全面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而各类金融衍生业务的陆续推出,对商业银行在提高金融衍生品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商业银行也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巨大商机,通过加快业务创新争取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发优势,并巩固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在积极引导客户增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认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避险、保值、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适时推出新的外汇理财产品,有效规避和控制汇率风险;与此同时,积极开发风险管理、风险对冲及投资产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等价值互动的机理,分别对进出口企业采取不同的定价政策。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对股市而言,本币升值预期主要会带来四方面的益处: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在实行外汇管制情况下,本币升值会出现将外币资产转换为本币资产的趋势,改善股市资金供求关系;为了抑制更多投机资金进入国内,央行将有意维持一定幅度的本外币利差,倾向于保持低利率,为股市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坏境;国际流动资本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将主要投资于容易变现、流动性高的证券市场。历史经验表明,一国本币升值往往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资产升值,特别是以股市为代表的虚拟资产,其升值幅度将远远超过本币升值的幅度。汇改之后,不少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证券市场的深远影响仍然认识不足,对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板块也存在较大的认识局限。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是支持我国股市长期向好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今后几年市场反复经营的投资主题之一,因此,投资者应乐观看待今后的股市行情,重点关注那些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行业板块。当然,下一步将不再停留于人民币升值的概念炒作上,而将逐步转向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挖掘上。

毫无疑问,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应的进一步释放,新的汇率制度在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三、人民币汇率政策趋势与汇率走势

由于汇率走势与汇率形成机制相辅相成,完善汇率机制才能形成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王元龙,2005)。[2]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又取决于未来的汇率政策取向,因此,有必要结合人民币未来汇率政策趋势来分析预测2007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一)人民币汇率政策趋势预测

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货币政策将突出汇率政策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央行提出,将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控制,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维护总量平衡。将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地协调起来,其关键是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和政策选择的着力点,也是改善当前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6)。[3]央行在2006年8月第二次加息之后,我国的利率政策操作已经告一段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心开始向汇率政策转移。可以预计,人民币汇率政策将成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但需指出的是,汇率政策成为货币政策重心,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如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弹性、完善外汇市场运行体制、加快外汇市场产品创新、调整外汇管理政策等等,而不可将目光仅仅盯在汇率本身以及简单地理解为人民币要加快升值上。

2.采取多层次的政策组合

我国“双顺差”的失衡经济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深层次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造成的。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和实现汇率均衡,要求合适的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二是汇率政策和外贸、外资、投资、产业等宏观政策调整相结合;三是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相结合。毫无疑问,单项政策的调整或单纯依靠汇率升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而应从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等方面共同入手,多管齐下进行调整。

3.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汇率政策的核心是汇率水平的调整或汇率变动。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在调节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适时地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即通过汇率水平的调整来适当发挥汇率政策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所谓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就是指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要求,以适应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调整名义汇率或调整实际汇率,或调整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相结合。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如前所述,汇率政策的操作将采取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调整名义汇率。主要措施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例如从当前日均波幅的0.3%,逐渐放宽到日均1%的范围。人民币汇率波幅范围的扩大,将会增加投机资金的风险,使投机的动力减少,从而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的调整应该是小幅的、渐进的。从汇率制度改革一年来的情况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了3.3%,而中美之间的利率差额为3.1%,这种状况使得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流入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罗纳德·麦金农教授(RonaldI.McKinnon)所指出:中国央行将严格控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这一汇率的日变动幅度限制在非常微小的水平,而人民币兑美元就以这一幅度持续波动着。但人民币汇率的具体变动时间可以无章可循,以免给投机者享受免费午餐的机会。他认为,重要的是要维持人民币的温和升值并使升值幅度与美中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差值相一致。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央行至少要密切关注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和利率水平,并据此制定其以汇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升值(罗纳德·麦金农,2006)。[4]维持货币稳定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并以此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这个前提下,人民币汇率调整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第二,调整实际汇率。主要措施是通过外贸、外资、投资、产业等宏观政策的调整,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如调整外资优惠政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出口退税等税收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都可达到调整实际汇率的效果,实现汇率均衡。具体而言,一是将我国外资政策的重点从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转向完善投资软环境,为外资提供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条件,以遏制投资主体的短期投机行为与假外资等套税行为;同时减弱优惠政策的竞争,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实现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公平竞争。二是逐步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并开征资源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税收。三是提高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刺激国内消费,促使企业从低价竞争策略转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即通过实际汇率升值的方式实现汇率的均衡(潘英丽,2006)。[5]

4.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体系

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逐步放开外汇交易已成为大势所趋。由于我国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增大,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开办银行间、银行与其它交易主体间的远期交易、调期交易、货币互换、外币期货、期权等金融风险管理业务,增加外汇交易工具,以满足企业对冲外汇风险的要求。要将以银行为主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扩展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均大量参与的完善的外汇交易市场,并适当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各类企业按实需原则均可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并且企业可保留的外汇额度相当大,这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一条途径,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持有外汇头寸的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汇经纪商制度,让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外汇经纪商来规避汇率风险,并进一步使手中的外汇保值增值。同时,要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改进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进一步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要着力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市场风险计量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复合化发展,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产品,拓宽市场投资渠道。

汇率制度改革与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汇率制度改革对发展汇率衍生品市场提出了现实的需求,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严重不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这些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外,还要向这些机构提供管理风险的手段和工具,使金融机构、企业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来管理风险,提高对汇率风险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对于推动汇率制度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丰富了,风险管理的本领增强了,我们才可能考虑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以及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一点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包括汇率衍生品在内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将酝酿重大突破。我国将在借鉴国际经验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配合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循序渐进地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并大力推动交易托管集散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200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测

1.人民币汇率将继续维持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趋势

可以预计,2007年人民币汇率不会一次性大幅升值。尽管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有加快的趋势,但这只是受到市场因素影响的短期状况,人民币不可能非理性升值,更不会一次性大幅升值。在我国金融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的情况下,过早实现汇率比较大的灵活性,将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损害。因此,对于人民币汇率要灵活到什么程度,应该有一个充分探讨并统一认识的过程。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处于利率、汇率都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因此需要给企业一个适应利率、汇率变化的时间。

2007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金融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国内经济、金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浮动汇率尚需有个适应过程;而且在汇率调整对改善国际经济不平衡影响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轻率调整人民币汇率,风险过大,不利于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因此,在人民币汇率调整方面,仍会继续保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将会在双向波动中实现人民币的小幅升值。

2.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将会在适宜时间放宽

人民币汇率弹性还有较大空间,波幅有望放宽。在较小的浮动空间和较强的升值预期下,汇率走势可能会形成单边上升的局势;而在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内,汇率存在双向走势。即在较短时间里,可能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但在更长时间里,则是人民币汇率涨跌空间进一步扩大。这将给投机资金带来一定压力和风险,使其投机进出的风险成本增大,从而可望抑制其强烈预期下的投机操作。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不确定性增加,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境外热钱就有可能减少,从而使外汇储备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2006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波动幅度明显放宽,单日波幅多次逼近3%这一限制区间,因此放宽汇率波幅的时机已经成熟。选择此时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幅,有助于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但通过行政性升值措施不仅会打破各种市场的均衡,不利于汇率、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也会破坏市场的均衡。央行8月18日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8月21日开市后,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基本上没有受到加息带来的冲击。这就是说,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扩大人民币升值波动幅度提供了基础。合适的汇率浮动区间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因此,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应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加以扩大,最终将人民币汇率从现行僵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关于时机的选择,我们认为,在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和外汇市场改革的基础上,在基本吸纳和消化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因素后,当产生了新的市场供求因素的刺激与推动,才会出现适当的时机。然而,推出的仍是遵循有管理目标的适度的浮动区间;但也不排除在汇率改革措施因各方面原因仍不能释放和消化市场等因素带来的升值压力时,提前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货币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市场发育状态和经济金融形势,结合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可以预测,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存在,但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应该是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对汇率政策趋势的预测,可以得出基本判断:2007年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

注释:

{1}本文所引用的汇率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展与趋势[J].中国货币市场,2006,(7).

[2]王元龙.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金融时报,2006-08-09(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

[4]罗纳德·麦金农.人民币汇率法则(TheYuanandtheGreenback)(N).TheWallStreetJournal,2006,(8):29.

[5]潘英丽.放弃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N].国际金融报,2006-08-24.

摘要: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货币政策将突出汇率政策;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展望2007年,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判断为: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6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在汇率改革进行的3年多的时间里,要说亮点,2008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在这一年,持续了两年多的单边看涨年底终结;在这一年,贬值和升值的不同预期开始同时出现。这一切都让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可预期性。或许,这种双向预期的出现,才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浮动”之义吧。

一、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简单回顾

2008年1月2号,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还只有7.2996。经过前3个月的快速走高之后,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0关口,其后的5月和6月,人民币继续高速升值。

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9项措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汇率列为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之后,当前货币调控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为6.37%,但是在年中最高的时候,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7.41%,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二、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2.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 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3.保持有升有贬,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

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目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

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而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究竟将如何演绎,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些经济学的理论,目前国内的货币政策及现阶段的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进行重点的分析。

三、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综合分析

1.理论分析

由于汇率决定机制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由一个笼统的结论概括,所以我们将按照长期、中短期分别加以讨论。

(1)长期汇率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兑换率(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

世界银行按1000多种商品价格计算的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1美元兑换3.4元人民币),它与世界银行2004 年计算的1.9相比实际汇率更向购买力平价靠拢。2008年4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各国概况》(cia the world factbook)估算的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3.51。但这个数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内要向3.51的汇率水平不断靠拢,而是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一种升值趋向,即今后几年内人民币有会温和持续升值的趋向。

(2)影响汇率中短期走势的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当资本具有流动性且银行存款是完全的替代品时,如果人们愿意继续持有手中已拥有的本币存款和外币存款的供给量,则二者的预期回报率必然相等。

从本外币存款利率的变动趋势上分析,虽然2008年12月23号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了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08年9月以来央行第5次宣布降息。但考虑到gdp今年的增速的下滑和目前cpi下降速度,人民币存款利率仍然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性。而美联储2008年12月17日一举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0—0.25%区间,正式宣告了继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又一个西方主要经济大国被迫采取了同样的货币政策。美元利率再度下降的可能性被封死,但从中长周期的角度看,美国“零利率”政策只能是美联储的权宜之计,它注定不会长久。

所以,中短期从利率变动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会趋于升值。

2.国内货币政策分析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条规定,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个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目标,《若干意见》很明确的表达了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m2增速目标均为16%。如按《若干意见》里增速计算,2009年m2供应量17%的增速即意味着2009年贷款速度会很快增加,货币增速过快,货款增加过快,将会造成人民币供给大幅上升。并且随着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在今年的全面执行,银行贷款数额的强劲增长,2009年人民币将会面对一定的贬值压力。

3.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目前中国仍是双顺差,外汇市场的根本压力是升值,而非贬值.目前的出口收缩主要是来自外需减少,中国出口对于外需敏感,对于汇率并非那么敏感,因此通过贬值促出口的做法只会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对出口增长本身并没有多大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促进内需,靠贬值促发展,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2)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开始降低利率27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与美元之间保持利差,防止外资过度外流。

4.国外舆论环境分析

(1)长期内人民币贬值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美国和欧盟经济陷入衰退,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开始会加强。2008年12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在针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的讲话中,两次提及人民币问题,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人民币贬值。他说:“中国必须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此作为解决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部分改革办法。”他希望人民币升值,以缩小美中贸易不平衡。新选总统奥巴马则被认为会比布什更具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他在竞选时也多次表示将督促人民币升值。因此,美、欧、日企业家都对此极为敏感,认为人民币贬值成为一种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是致命的。

(2)东亚国家正面临着外资撤出,对他们本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产生冲击的时候,人民币贬值必然会引起东亚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对此,2008年11月中旬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承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四、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在对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做出预测前,我们有必要从美元的价值角度再分析一下人民币和其它主要货币的价值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60%的美元如今在美国境外流通。这无疑意味着美国的过度货币发行,简单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钞票印得太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本币贬值。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是人民币被低估了,而实质上来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了,不是人民币应升值,而是美元在贬值, 这不仅是针对人民币而言,对所有的主要货币,美元都存在高估。

一个强经济一定是一个强货币,但这个强货币并不代表对其他货币的汇率不动,美国是一个大国,美元是浮动的汇率,美元也是个强货币。我想中国人民币汇率未来的方向应该也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人民币首先是一个浮动的,有弹性的汇率,同时它也应该是一个强货币,因为我们背后有着一个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它一定是一个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的货币,当然这还需要我们从外汇管理的政策、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但是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在走。

根据综上所述,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小幅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将来在亚洲地区货币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下滑,2009年上半年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即既不能使人民币大幅贬值,也不能放任其升值过快。币值稳定将对汇率、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9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缓解,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的恢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有可能开始增大,进入一个有升有贬, 相对小幅升值的通道。

2009年人民币汇率这种有升有贬总体基本稳定的走势将是中国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一个占优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着:《国际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7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走势 原因 对策

一、 人民币汇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1.人民币汇率的概念

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在当下,人民币汇率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人民币汇率反映着我国经济的走势。当我国经济增长了,国外机构或个人投资人民币的热情就会高涨,竞相抬价的现象随之出现,人民币就会升值,反之亦然。

2.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性

首先,汇率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对汇率的调整,能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给予国内经济实体以更大的压力,使其做到扩大内需的要求。其次,汇率是否能良性发展,对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做到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汇率就一定要保持在合理的有效区间上才行。最后,汇率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对利率和汇率调整,能做到维持国内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发展,为人民的投资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影响人民币走势的因素

随着2005年和2010年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走势依然坚挺。2008年4月8日美元兑换人民币首次跌破7.01,到2010年跌破6.8再到现在的6.24,人民币在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下不断走高,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人民币汇率走势不是某一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原因合力导致的,主要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政治因素、财政政策和利率政策以及外汇储备因素。

1.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促进人民币汇率坚挺的根本原因。

人民币汇率代表的是我国货币的实际价值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加。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让大量外国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强大潜力,更加坚定了对人民币投资的意向。人民富裕了,这在扩大了内需的情况下,让人民币走向了世界舞台,使其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加,更加促进了人民币汇率的走高。

2.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一直处在顺差状态,贸易顺差指的是一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贸易顺差的大小情况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导致了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使得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加,促进了人民币汇率的增长。

3.国内和国际上政治因素的影响

国家在特定情况下要保持人民币的坚挺,就要使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对汇率进行调整。国际上,美国金融危机导致本国经济下滑,美国急需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排解国内的压力,人民币升值能帮助美国减少进口,促进美国内需,帮助美国缓解失业问题。欧洲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进去了寒冬,欧盟经济的不景气也急需中国这一制造业大国为其排解压力。

4.政府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促进人民币汇率坚挺

近年来,我国政府体制改革比较彻底,财政赤字长期低于国际平均水品,财政赤字的减少有利于国内通货膨胀的改善。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的出口率降低,进口率上升,这些意味着本国的货币在国际上信用度的降低,会导致汇率的下降。而我国近些年较低的通胀率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5.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让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替美国分担金融压力的同时也代表着人民币有很大升值压力。国家为了扩大内需而对利率的调整,人们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进行投资,使人民币大量外流,人民币成为了外国投资者外汇理财的重要币种。

三、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策略

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逐步推进人民币的汇率改革。

1.继续加强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

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了改革,施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是我国汇率改革的里程碑。2010年央行决定进行汇率制度的第二次重大改革,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要求,使得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加合理的与世界接轨。汇率改革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强大推力,它完善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随着国家汇率体制的改革,人民币持续走高的态势正在被逐步遏制,但国家应当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在保持国际贸易正常化的同时,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活动范围,防范境外流动资金对人民币的冲击。在特定情况下利用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对人民币汇率加以控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秩序,把金融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2.要正确引导外资的流入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的资本流入极大地充实了国内市场,缓解了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滞的产业。但外资的不均衡流入也冲击了相对弱小的产业。国家要鼓励外资多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到拉动高兴技术产业的同时降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鼓励外资流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外资能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促进我国经济贸易机构的平衡发展。

3.对外汇和外贸政策进行改革

分散外汇储备的种类,摆脱依赖美元的状况,减弱美元贬值对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损失。继续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尽快的把人民币打造成国际主要流通货币。

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国外市场的购买力下降,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为依靠廉价劳动力盈利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国内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发展高科技产业,打造民族自主品牌。国家对亏损严重的企业加以扶持,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发展平台。国家把扩大内需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的同时,要逐步加大进口力度。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加,国家应降低进口关税的水平,促进大宗产品和中高消费品的流入,降低利用国内企业扩大内需的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4.国家要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环境

我国的金融市场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的步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使得出现了楼市泡沫、股市陷阱等现象。缺乏对金融市场有力的监管机制,导致了资金的集中炒作,出现了某一商品集中提价和局部通货膨胀的发生。国家要正确运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监管金融市场,运用利率和汇率的互补关系,缓解国际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国家可以设立一些金融市场改革示范区,在同一制度下发展当地金融业,为向全国普及提供经验。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的坚挺是把双刃剑,在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同时也给国内多方面的经济造成压力,国家要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人民币汇率改革.http:///view/

928953.htm

[2]张小会.《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5期

人民币国际走势篇8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际化理念;最大收益者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产生了高度的关注。探求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创造价值的过程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对这一机制的探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交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

国际经济往来需要货币作为媒介,这种媒介一方面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要保持价值的稳定。从流动性来说,充当国际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国际经济的规模相一致,从而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从价值稳定来说,则要求货币发行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即有名“特里芬难题”。从金本位制度开始,国际货币制度中充当流动性的货币往往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出现问题,比如,金本位制中,黄金作为流动性,因为供应不充足而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因为美元贬值而崩溃。解决特里芬难题,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增加本位货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的贡献。

二、人民币结算的尝试

从2009年7月份启动到2010年3月底,上海的结算金额累计已经超过了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以来的结算金额就达到了50亿人民币,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发展势头迅猛。而截至5月中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接近500亿元。

截止到2009年九月底,国务院批准的内地试点区域包含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而海外试点区域则包含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目前就境内而言,只有成为试点企业的公司才能与上述境外区域的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截止到九月底,全国已有365家企业具有试点企业资质。而对于境外区域的企业则没有门槛限制,只要他们与境内的试点企业有业务往来,均可以采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2日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报告指出,将研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仅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更有甚者在于进一步地开拓相关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路径。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扮演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是人民币从本币走向区域化货币,进而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步骤,这样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因此,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真正变成国际货币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任何货币的国际化都必须从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开始。只有当我们的货币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结算货币,国外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才有可能拿人民币作为一个投资货币,发展离岸市场、债券市场或其他市场。同时在这些都有相当基础之后,别国才有能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在汇率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有利于贸易双方控制成本及锁定利润,为跨境贸易实现双赢,促进贸易的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受益良多,我们也不应忽视不利之处。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随着更加不确定,风险因素更不确定,如果处理不当,宏观经济将受到冲击。

2.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跨境贸易结算不仅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对微观经济个体的企业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微观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表现为什么样子?首先应该是避免了外汇汇率波动,尤其是结算货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从而避免了因为汇率下跌而不盈利,进而放弃国际市场的情况出现;然后还表现为结算的便利,减少结汇售汇成本等等,然后在列举哪些企业会受益。

人民币结算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减少了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在外汇不能流通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结汇,企业要给银行支付不少的手续费,而如果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就可以节约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的汇费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兑为例,银行兑换货币多数并未收取手续费,却施行“低买高卖”:即客户要低价卖给银行(以2010年5月7日的中国银行当日牌价,100美元可卖681.2元人民币),却要高价找银行购买美元(需要683.94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00美元)。一买一卖,100美元就得被银行赚走2.74元人民币差价,即100万美元的业务相差2.74万元人民币。以厦华在台采购4.3亿美元为例,若台湾的采购对象主要以新台币进行日常运营的,就需要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此前对媒体表示,如果对台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外贸企业可以减少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的成本。因为用美元结算,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百分点,结汇又需要支出1个百分点。据估算,出口企业改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为交易额的3%-5%。对于众多处于微利状态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前被银行拿走的这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相当可观。据厦门市长刘赐贵在台湾披露的数据。

此外我国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和利率的风险掌控能力是有限的,采用人民币算就可以不用去分析国际市场上美元或欧元的汇率走势、利率走势等,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经营上,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现金的能力和使用效率。

3.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审时度势,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尤其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外汇管理以前,对外经济活动只能以境外可兑换货币计价结算,所以外汇管理只是管外汇。现在人民币开始逐步履行国际结算功能,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自然也要纳入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范畴。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与其在境内履行相同功能显然要有不同的监管标准,如人民币对内计价结算只会区分对公对私业务,而不会区分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交易性质。目前部分现行外汇管理原则不完全适用于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但彻底独立于现有外汇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可能因本外币分割造成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空隙。有迹象显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似乎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贸易顺差及FDI(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量却创出了今年新高。

在做好外汇管理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后,一方面,突发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将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另一方面,人民币输出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突发且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并影响汇率、物价和就业。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货币的币种将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币值稳定两方面处于两难境地。该问题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所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和升值压力两大问题。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应对策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努力应对,减小其带来的危害。我们应从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增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监管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把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放到首要的高度,严防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行为。

首先,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安排关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的问题。首先政府要确定对海外人民币市场的态度。由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必然出现的人民币海外持有现象,如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未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极有可能出现一时被动和管理滞后的局面。因此建议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货币初期,应该适当抑制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便为我国央行逐步熟练地掌控海外人民币市场和交易赢得时间。在起始阶段应当规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处理上遵循以下原则:海外人民币资金可以按照规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资国内市场,可用于向中国进口的支付、对中国境内直接投资、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以及委托存款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投资中国境内金融资本市场。

其次,在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方面,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在银行监管层面上,应强化对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包括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从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角度来看,要求央行密切关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配合和联系。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

又次,央行对本外币监管应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进一步缩短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的反应。

最后,科学和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至关重要。香港地区开放银行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后,市场人民币兑换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要求,这部分资金规模应该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东盟十国和韩国等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形成的海外债权也应及时地通过适当方式反映出来。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在试点阶段,有必要通过规定银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别的会计处理来辅助完成这些统计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

[1]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11):327-331.

[2]朱雄雷.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209-237.

[3]陈红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J].市场论坛,2007(11):30-32.

[4]宴玲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分析[N].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5-25(3).

[5]高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2006(8):89-91.

[6]石海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136-137.

[7]程磊.香港跨境贸易人民不结算面面观[J].特区经济,2009,12.

[8]樊晓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每月观察,2009(8):34-35.

[9]王宇,姚均芳,余小洁.上海广州等五城市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W].新华网,2009-4-8(16).

[10]高改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挑战中的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4-9(A02).

[11]周元元.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8(5):163-171.

[12]高晨.中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N].京华时报,2009-4-2

(第034版).

[13]叶檀.人民币结算试点须相关配套[N].广州日报,2009(3).

[14]葛兆强.以“三步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7-17(17).

[15]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8):

10-12.

[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第10号)[Z].2009-07-01.

[17]陈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分析[J].当代经济,2009(8):10-12.

[18]Grassman,Sven.(1973)A Fundamental Symmetry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3,105-116.

[19]News Analysis:china’s RMB Clearing Cross-Border Trade Represents A Key Step.[China daily][09-07-06].

[20]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Starts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Clearing Business Now.[China daily][09-08-10].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里,他始终给予我严格的指导和不倦的教诲。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师对事业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益。从导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此期间,我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和亲友,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我得到了他们的不断关心和鼓励以及长期对我学业的支持。

上一篇: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范文 下一篇:高效提分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