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课堂范文

时间:2023-10-21 19:31:11

沉浸式课堂

沉浸式课堂篇1

【关键词】沉浸式;语文教学;基本特征;实施

一、沉浸式语文教学的内涵

语文学习中的“沉浸”是指学生在纯粹的、经典的语文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时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沉浸式”语文教学的目的则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使不同的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不同层次的忘我体验――即最佳的学习体验,从而最终能够有效的使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品味、个性品质。这种“沉浸”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作用是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产生自我的和谐,享受着意识与活动合一,从而促成学生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学生不断获得的自我肯定,促使个人更加努力于学习新的技能,最终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沉浸式”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沉浸式语文教学总的特征是教学过程具有“浸润”的氛围。沉浸式教学就是一种追求完全投入的教学,沉浸式课堂就是一种生命对话的课堂。具体来说,沉浸式语文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1、师生共生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师生共同沉浸在经典语文的学习之中。对于沉浸式语文来说,师生双方首先分别是各自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而且教师要先进行学习;学生在沉浸,教师也在沉浸,而且教师要先学会沉浸。

2、情感融情性

沉浸式教学特别讲究兴趣的激发与情感的浸润:徜徉海滩,是情感体验;水中游泳,是情感体验;深潜海底,更是情感体验。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沉浸式语文教学就成为一个概念、一句空话。

3、活动生成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特别重视教学中的生成。“含英咀华”是生成,“高峰对话”是生成,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就不再是刻板的僵硬的模式,而是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生动形象的充满情感的充满智慧的充满变化的教育艺术,是生命的对话,是情感的互动”也是生成。这种生成构成了生命的进步。

4、感悟审美性

沉浸式学习在生成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审美体验。产生审美的愉悦是沉浸式语文的妙处所在。有了审美的体验,学习就有了兴趣,从而达到“好之”、“乐之”的效果,达到忘我的境界。

5、引导激励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需要共生、融情,注重生成与审美,这一切都需要学生的主动介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并需要学生调动一切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因素。但是,学生并不都是一拿起语文书就立刻沉醉其中的,因此,沉浸式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

6、材料处理整体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主张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进行文本解读,这也是为了克服概念化教学、肢解课文式教学的弊端。没有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就不能正确地进入作品的情境或意境中,就不能真正完成对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整体把握的框架下再对作品的细微之处进行研读,就既能于整体“观望庐山”,又能于局部“深入桃源”。这种教学的整体性不仅限于单篇作品,也包括单元、教材甚至更大范围的语文学习。

三、怎样实施沉浸式语文教学

1、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沉浸式语文教学主张在浸润与对话中完成习得,它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前是有准备的,学生要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所以,沉浸式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外学习指导,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先学的指导。把课前功夫花足,学生有了预热,课堂之水才能沸腾起来。

沉浸式教学的这一原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会促进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语文学习跳出课堂的局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以感性促进理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时的浸润状态,这是一种身心世界融入语文世界的状态,是一种完全排除干扰的状态。语文,尽管也有纯理性的东西,但大多是以感性来承载理性的。语文是一种文字化的生活。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语文世界更是无比丰富和感性的。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他们是有所感才有所思,然后才有所知。对于清晰鲜明的对象,他们感知了一定的数量,感知到一定的程度,抽象思维才悄悄开始。因此,要使身心世界融入语文世界,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感性智慧,用情感去读语文。以情感为依托,让学生在文字化的生活中丰富体验、激活智慧、感悟哲理。

作品是活的灵魂。沉浸式语文教学要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用教师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情感、用作品的情感召唤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互动,然后读出作品的内涵、读出作者的心声,读出个性化的理解。

3、注重品味、表达

沉浸式课堂篇2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双语沉浸教学 成人英语学习者 访谈法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被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国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从狭义上讲,双语教学指以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外语作为教学媒介全部或部分运用到教学中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的教学方式(王慧静,2008)。从广义上讲,双语教学是在课堂中使用母语和一门外语的教学活动,包括一切学科课程――语言类的和非语言类的(何阳,2006)。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卢丹怀,2001)。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使用英语作为中国成人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沉浸式、双向沉浸和结构型沉浸。本文着重探讨其中一个分支:沉浸式教学,即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第二语言或外语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工具。

二、双语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正式的双语教学起始于19世纪。在二战期间,双语教学用于为了让士兵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掌握目标语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而进行的强化语言训练。1965年,加拿大进行双语沉浸教学试验并取得成功,随后不计其数的双语沉浸教学项目在世界各地开始实施,这些项目不仅在美国、新西兰、卢森堡、比利时等说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国家里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中国等单语国家里得以尝试。

随着中国社会对双语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双语教学在中国得到推广。从幼儿园到大学,在西安、香港、上海、广州、苏州、无锡、辽宁等城市都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2000年,教育部指出,条件允许的所有小学都要开设英语课。和儿童学习英语的需求相比,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毫不夸张地说,英语已经被普遍认为是能获取能力,成功和地位的一种语言,品目繁多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尽管加拿大双语沉浸教学取得巨大成功,但这种教学法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适应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很有争议。和双语沉浸教学在国外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研究相比,双语沉浸教学在中国是一种新的尝试并研究较少,徐宏晨(2008)指出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主要是理论探讨或教学经验总结,对学生关注不足,研究方法方面实证基础薄弱。因此,本文的调查将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沉浸教学模式,研究焦点集中于成人英语学习者。

三、实证研究

笔者所调查的是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举办的一个成人英语沉浸式强化培训项目,其特色是“每天让学习者在英语的语境中至少浸泡十个小时,短期内迅速提高其英语水平”。该项目以四个月为一个学期,本次调查于该项目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进行。

该项目设有1位主管教师,6位任课教师(其中2位外教)。26个成人学习者组成两个班(英语初级班和中级班),年龄跨度从18到43岁,平均年龄为27岁。征得允许后,笔者进入英语课堂随之一起参加教学活动,了解教学模式,并邀请师生参加此次调查。

考虑到该项目规模相对不大,因此本次调查采用定性研究,对参加者进行深入的开放式访谈。鉴于本次调查的信效度,笔者郑重保证此次调查的保密性,分别邀请了项目主管、任课教师和成人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从“三边关系”中获取他们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教学活动各自不同的看法。

1位项目主管、3位中国教师和3位成人学习者接受并积极配合了笔者的访谈。每位参加者都回答了以下4个问题:

1.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您认为在成人英语学习者中实施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可行吗?

2.和传统英语教学相比,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具有哪些优点?

3.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沉浸教学培训项目的实施具有哪些问题?有什么相应的对策?

4.沉浸教学培训项目中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克服?

四、实证调查分析

(一)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Dornyei(2001)认为,没有充分的动机,即使最聪明的学习者也不可能坚持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该项目中成人学习者的动机来自各方面,有些是为了个人事业需要或深造学业,因此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而有些是被家长送来学习,以期接管家族生意或出国移民,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太强烈。

(二)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根据Candy(1987)的调查结果,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成人学习者表现出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该培训项目的教师们也一致认为在他们培训的部分学习者身上缺少学习语言的良好态度并对语言学习产生误解。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习者认为教学活动的所有过程都要由教师主导并参加,例如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学习环节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立刻指出并纠正他们所犯的每一个语音或语法错误,随时告诉他们不会表达的新单词,甚至帮助克服自身的懒惰习惯。

(三)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障碍

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障碍指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的难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景障碍(Situational barriers)、性情障碍(Dispositional barriers)和机构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Cross,1990)。

情景障碍指的是在学习者生命中的某一段时间产生的障碍,如有些学习者因为工作原因在学校和公司之间两头奔波,有些周末要照顾家庭、孩子而占用了学习时间,有些担心出来学习而晋升机会被其他同事抢去等。据教师们反映,当学习者们因担心工作、操劳生意、思念孩子而心情不好时,他们在课堂上就精神不集中,也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性情障碍一部分来自于学习者心中自我形象的内在因素,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教育及经济方面的外在因素(Apps,1987;Cross,1990)。从三方访谈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成人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期望过高,急于求成。他们认为,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后,他们的英语水平理所应当地就会脱胎换骨。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他们发现在这里学英语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每天要读例句、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而且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又会忘记时,他们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失望、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机构障碍是指机构之中某些会妨碍学习者参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课程编排、地区及交通、课堂内容、固定时间的要求,以及繁杂的手续等(Carp,Peterson and Roelfs,1974)。在本次调查中,成人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教学机构障碍可以归纳为:

1.缺乏合适的教材

该项目所使用的教材是现有的剑桥英语及新概念英语系列。授课教师和学习者们共同指出,这两套教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授课教师们虽然结合自己的实际准备了一些补充材料,但耗时耗力,都希望配备一套合适该项目教学的教材。受训的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反映从目前的教材中只是学到基本的英语知识,对他们从事的具体职业没有很明显的直接帮助。

2.缺乏目标语大环境

参加该培训项目的学习者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浸泡”在英语环境中。在他们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早读及晚修中,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但是,脱离了教室的环境,成人学习者们却不能保证都用英语交流。主观原因是因为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用英语交流比较困难,一遇到生词就转换成了汉语;客观原因是因为置身于汉语这个大环境,即使学习者们想和每个人都用英语交流,也是不可能的。

3.班级成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该项目的班级和人数在开学之初没有固定,再加上一些没有英语基础但急于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要求进中级班学习,造成了中级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英语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英语基础好的学习者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基础差的却认为课堂讲解过于深奥,不敢回答问题,没有信心参加课堂活动。

4.授课教师有待增强理论基础

该项目的学习者普遍认为他们的授课教师在课前课后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师们却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比如他们对沉浸教学法的理解目前还比较片面,经验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要想使沉浸教学法完全与传统教学法隔离开来,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四)访谈总结

随着英语在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的增加,国人迫切需要并希望在短期内能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业或事业,因此,英语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具有充足的生源和巨大的市场,在目前中国尤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可行的。

在本次调查中,被访者反映了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人英语学习者面临的学习障碍,同时也总结了沉浸教学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和传统英语教学的大规模课堂相比,该项目实行小班教学,因此学习者有更多和教师交流互动,得到教师辅导的机会。另外,该项目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并无意识地消化吸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除此之外,该项目还每班配备了2位外教,在精心策划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沉浸教学培训项目特别为那些急切需要运用英语的学习者举办,相对来说,他们学英语的时间会更加集中,也更将有助于快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五、本次调查的启示

(一)对授课教师的启示

1.考虑到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有必要在学期初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考试。

2.授课教师有必要挑选或编撰适合该项目教学的教材,或设计相关的教学补充材料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3.为了了解学习者们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们可在学期初进行需求分析,另外,可在教学环节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方式让学习者们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信心。

4.课堂语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助活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作用(Evertson and Emmer,1982),并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

(二)对成人学习者的启示

1.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纪律(Rubin and Thompson,2004)。在成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自主性学习占据着主导作用。

2.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成果最终取决于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因此学习者们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三)对培训项目主管的启示

1.在调查中授课教师们认为他们对实施双语沉浸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薄弱,急切需要理论研究方面的培训。因此,可以邀请一些双语沉浸教学的专家来举行讲座或培训,招聘有经验的双语教学教师,并对现有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

2.为了取得长期的成果,可进行阶段性的研究,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引入或选取教材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王慧静,浅论法语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2).

[2]何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4]徐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

[5]DOrnyei,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Candy,P.Evolution,Revolution or Devolution:Increasing Learner-Control in the Instructional Setting.In David,B.and Griffin,V.(Eds).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Biddles Ltd,Guildford,Surrey,Great Britain,1987.

[7]Cross,K.P.Adults as Learners.Jossey-Bass Publishers,1990.

[8]Apps,J.Returning to College Study:Barriers for Adult Learning.In David,B.and Griffin,V.(Eds).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Biddles Ltd,Guildford,Surrey,Great Britain,1987.

[9]Carp,A.,Peterson,R.,and Roelfs,P.Adult learning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In Cross,K.P.,Valley,J.R. and Associates,Planning Non-Traditional Programs:An Analysis of the Issues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4.

[10]Evertson,C.and Emmer,E.Effective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in junior high class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2:98-485,Vol 74.

沉浸式课堂篇3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各个领取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概念,是在原有的虚拟现实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扩充。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与沉浸式虚拟现实的概念,然后对其在医学中的发展应用前景做了一些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

虚拟现实;沉浸式虚拟现实;医学

1引言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是由计算机产生一个集视、听、嗅、触、力、运动觉等感觉于一体的沉浸交互式虚拟环境,操作者借助必要的交互、传感与跟踪、显示设备以人类自然的方式从任何角度与虚拟三维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产生身临该虚拟环境的感受与体验。该虚拟环境可以是对某一现实领域的模拟,也可以是对某一构想世界的仿真[1]。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VR)表示的是带有沉浸感的虚拟现实体验,使用者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感受不到真实世界的存在。它有着以下特征: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让使用者的真实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东西隔离开来,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视觉、听觉。使用者也可利用专用手套提供虚拟的手臂在虚拟世界中,这样可以非常方便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头盔式虚拟现实设备往往采用左右眼分屏的手机设备进行实现,例如GoogleCardboard设备、也可采用通过HDMI线连接电脑佩带设备进行虚拟现实的实现,例如Oculus设备。另外还有一种全息的方式进行展现虚拟现实的世界,这种技术目前正在研究,例如MagicLeap公司。

2沉浸式虚拟现实在课堂教学和医院医务工作中的应用

沉浸式虚拟现实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改变原有教学课本呆板、单一的局面,也可用于对一些医院医务工作进行培训,借助虚拟设备将远远降低原有培训费用,节约更多宝贵的资金。

2.1在课堂课本教学中的应用使用者可以携带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在一个几乎完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医学教科书中的一些需要动画、交互的页面,如观看人体解剖学课本时,戴上沉浸式虚拟现实眼镜可以在眼前出现一个虚拟的人体,使用者可以控制操控,观看三维立体图像,这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生动、有意义的教学方案。

2.2在医院医务工作培训中的应用医院医务人员借助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可以虚拟构造一个虚拟的手术台,所有的培训工作都可以借助设备虚拟出来,借助虚拟现实设备的各种侦测、反馈装置,医务人员可以随时使用虚拟的病床、绷带、剪刀、镊子、大型手术器械以及急救室的其他有用的医疗器械等。在虚拟环境中,医务人员可以反复操作,增强其技术的熟练度,而不用担心使用真人带来的种种不便。另一方面,借助这种设备,可以大大降低医院医务工作培训的费用,减轻了医院以往培训的沉重的资金压力。

3沉浸式虚拟现实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远程医疗指的是使用计算机以及远距离通信来进行远距离的对疾病情况进行诊断工作、治病和提供疾病咨询等先进的一种新的医疗方式。在远程医疗技术的帮助下,不论患者距离医院有多远、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方便、快捷的治疗工作,也可以非常方便的为病人提供疾病咨询工作、医院远程开会工作。在远程医疗中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病人可以直接与虚拟医生面对面交流,医生可以非常方便的了解病人各项生理特征,医生便能够及时做出诊断意见。借助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补充,远程医疗获得了更成熟的发展。除微型手术机器人外,Satava[2~3]提出了21世纪战地医疗(medicalbattlefield)的构想。这种先进系统结合了传感器技术、异地手术、专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这个先进系统可以为伤者提供远程的手术服务,也可以提供远程的一些医学专家问诊制度。在21世纪战地系统的帮助下,在前线工作的医生可以将伤员的情况随时告知后方的专家;而在后面工作的专家又能将疾病诊治措施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在前方医生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伤员的存活率,从而大大降低士兵的伤亡率,在军事上非常有用。

4总结与展望

相信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医学的很多领域都将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文中仅仅列举了其中的几个很小的方面。虽然,目前沉浸式虚拟现实领域本身处在很初级的阶段,而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更尚处在萌芽阶段,但笔者相信随着CPU计算能力的提升、屏幕像素的提高、屏幕刷新率等硬件水平的成熟,其必将改变现代医学的方方面面,将大大降低人们的看病成本、医疗培训成本,必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姜红.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6,8(23):49~52.

[2]SatavaRM.MinimallyInvasiveTherapy,1992(1):357~363.

[3]SatavaRM.SurgEndosc,1993(7):111~113.

沉浸式课堂篇4

【关键词】直播间 英语教学 空中英语教室 听力训练

直播,是近期网络中频频被人使用的一款软件,有海外代购的直播、女性护肤化妆技巧的直播、养生课堂的直播以及学生课堂的直播。有一些直播间人气火爆,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参与并聆听、在线提问、现场解答。从本人开始接触直播间这个新词,到自己亲身体验作为一名陌生人进入直播间进行聆听,然后开始反思:直播是否也可以用于英语教学?这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课堂中,我经常苦恼学生没有足够的听,缺乏大量的听力,导致对单词、句子意思的不理解,阻碍了上课的节奏。如果能够利用好直播,把教室学习英语变为空中英语,随处可听,随处可学,这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练习?使学生模拟在一个英语的环境中?带着这个反思,我把直播引入了自己的英语课堂。

一、直播模拟了语言的沉浸式教育

语言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自身的母语出发,作出反思:为什么我们并没有背单词、背句子、记语法,就可以脱口而出?为什么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母语说得那么好?反之,我们每天苦苦记单词、学语法,却一直学不好英语?

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我们生长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这,就是沉浸式教育。对于语言来说,最好的学习,就是沉浸式学习。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习英语的人能够长时间处于一个完全说英语的环境,那他对英语的理解,并不需要过多的刻意背诵单词或者学习语法,因为他已经把英语视为自己的母语,每天大量的聆听,积累到一定的量,必然可以脱口而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是国内的学生缺乏这个出国沉浸的优势,那么,直播可以帮助学生模拟自己在一个说英语的场景中,完全沉浸于一个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二、直播o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带来了变革

直播最大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直播不同于一般的英语电台,它是教师利用的一个平台,编辑出一系列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听力材料,可以是课文、对话、场景模拟描述、产品描述、英文歌等,有针对性地听,回到课堂上加以讲解,无疑是模拟了一个强迫性让学生做了预习工作的动作,但是“直播”比“强迫”一词更具有趣味性。直播内容用于课前热身、课后复习、平日口语训练。课堂效果也比平日要强许多。我总结了利用直播练习学生听力的几个要点如下:

1.课前听:不求甚解地听。每天给学生布置的直播内容,不需要太多,最开始的听力内容时长控制在1分钟内,但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此内容听九次以上,反复听,不要求学生能够听懂所有的内容,旨在学生能够对英文的句式、句子分割以及说话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概括的了解。为了与一般的英语电台广播区别开来,直播内容的前后,可以插播几首课堂上学生学过的英文歌,用来调节气氛,只要听力的内容足够贴近学生的日常,学生会很愿意收听。

2.课堂中的听:理解场景后听、掌握关键词汇后听。第二阶段的听,是教师课堂上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精听。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两次这个1分钟的听力内容,学生会快速反应到是自己前一天反复听到的内容。此时,教师需要用英语加以描述听力内容中的场景,用到一些引导性的语句,例如:Where does the passage take place?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这一系列引导性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到场景中来;等学生熟悉了场景描述以后,教师可以挑出一些关键词汇加以解释,这里的解释,可以尽量多用英文去解释英文单词,配合一系列例句,可以是教师造句,也可以是教师说中文,学生用英文翻译,这个环节是测试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该单词的意思,考察学生对单词的运用能力。课堂上的这个主体,已经帮助学生解决了听力内容的理解困难,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3.课后听:有感情反复模仿的听。课后的听,是在课堂深度学习以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边听边跟读,用自己最大能力跟读、模仿,此时学生已经理解了场景,学过了单词,有了前面反复听的基础,带感情地模仿这段一分钟的听力内容,难度已经不会很大了。尽管学生不能一下子完全模仿出来,但是反复练习,进步是可以很快看得见。

三、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沉浸式学习对于学外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善于利用直播间,给学生带来更多课后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还可以在直播间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式,变换着练习方法,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语言知识。这种沉浸式学习,让学生们面对英语笔试考卷不再觉得很困难。因为沉浸式英文学习,已经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语感。

参考文献:

沉浸式课堂篇5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心理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24-0008-03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幸福教育等理念的兴起,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呼唤,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之后,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育课)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小学校的常设课程。每次前往中小学考察心育课程建设时,常常看到校长在满脸兴奋地介绍完成果和进展之后,总还会留有几丝困惑挂在脸上。校长们最具共性的困惑之一就是心育课该如何评价的问题。换句话说,校长们清楚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的“语文味”、数学课的“数学味”,但不清楚一堂心育课的“心理味”究竟体现在哪儿?大家知道,心育课的评价既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考学生知识点,也不能直接照搬学科课程的评教指标。那么,每学期除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和课堂满意度调查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对心育课的专项听评课,该听些什么,看些什么呢?根据相关研究和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心育课的“心理味”应至少包含“五味”,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起心育课评价标准的五大维度和指标体系。

一、心育课评价的“五味”

(一)专业味

专业味指的是课的高度,或称精准度,主要看教师的专业性。专业味浓郁的心育课不是要求教师“名之必冠理论”“言之必用术语”(相反,中小学心育课恰恰要求避免太多的理论和术语,“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而是要求除了杜绝知识性、科学性错误之外,整个课堂的推进过程都必须符合心理学原则和规律。例如,“情绪管理”是当前中小学心育课最热门的选题之一。在网上随便做一下搜索,就能看到非常多以“做情绪的主人”“我的情绪我做主”“我自信我快乐”等为题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中最常用的套路是通过哲理故事启发、表情图片识别、师问生答、背诵格言、学唱歌曲等途径,教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认识积极情绪的重要性、掌握“消除负面情绪,重新找回快乐”的途径和方法。初看上去这样的教学设计没什么问题,但细究起来你会发现,可能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比如:(1)把“情绪管理”等同为消除或消灭负性情绪首先就是不对的,因为情绪可以管理,但不可消除;(2)负面情绪也有积极作用,情绪管理的目标不能是只保留快乐,而是要学会与各种情绪共处,继而发挥不同情绪的积极作用;(3)讲授、提问、记背不应成为心育课的主要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绪、自我成长才是情绪管理课程的应有之义。因此,看一个心理教师的专业性,要全面看其目标设置是否恰当,核心概念是否有偏,内容采择是否有误,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导转展评是否合理,乃至一言一行、一问一应是否在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二)互动味

互动味指的是课的广度,或称参与度,主要看课堂组织。心育课是最应体现“以生命影响生命”这一教育本质的一门课程,但只有通过广泛而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实现生命对生命的高质量影响。概括来说,团体活动是心育课的主要组织形式,而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参与是互动的必需前提,活动是参与的主要载体,成长是活动的共同目标。比如,在一堂“自我认识”课上,教师用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语言精彩讲解了自我的概念,用“我是谁”自陈式问卷开展了科学的测评,当堂分析了测评结果,请6名同学分享了自己书写的自我描述句子,教师点评了分享者自我概念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加深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最后布置了生活延伸作业。这堂课看似完整,并且授课老师专业扎实、准备充分、行课流畅、环节分明。但整堂课中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了真实的活动体验、没做到全体成员的充分参与,师生和生生间缺少真诚和开放的互动,没能践行“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的目标设计,没能坚持《指导纲要》要求的“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也就称不上是一堂好的心育课。

(三)情感味

情感味指的是课的温度,主要看课堂氛围。没有情感投入的心育课哪怕再精彩,也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或照搬剧本的表演秀,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情感味浓郁的心育课应该充盈着爱的空气,是一段温暖的旅程。师生在共同营造的安全和接纳的氛围中,低焦虑,高共情,情感真实,关注全纳,开放自然适度,表达充分自如。在一堂好的心育课中,师生自我开放程度高,官话套话少,重感受轻认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能体验到真诚、信任和尊重。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要尽力创设“高挑战、低威胁”的课堂氛围,这是被脑科学研究证实的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激发的氛围。所谓“高挑战”是指活动任务或所提问题对学生要有一定的难度或新奇感,以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所谓“低威胁”就是要课堂轻松自由,鼓励各种观点发表,学生被评价的压力感低,学生不会因为回答不好而感到自尊受到威胁。为此,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表现的价值评判,避免教师个人价值的代入,可以用“你的这个观点很有趣”“你的这个想法挺独特”或者“我的个人看法与你不一样,但是我欣赏你对自己观点的坚持”等说法代替传统课堂常用的“非常棒”“说得真好”等说法。其二,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真诚的“爱”。有爱作基础,哪怕活动中有争论、僵持,甚至反对,也不会影响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和后续活动中的合作;没有爱的基础,则会出现为避免尴尬和反感而不去真实表达的“表面和谐”。

(四)沉浸味

沉浸味指的是课的深度,或称卷入度,主要看学生的状态。沉浸(flow),也被译作心流、福乐,指的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不到时间流动的状态,比如读书、玩游戏、做研究时废寝忘食就是这种状态。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沉浸体验是幸福感的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即使需要脑力和体力很大付出的活动,只要当事人能做到全情投入、沉浸其中,则虽身心痛苦但仍感幸福无比。正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无数科学家、艺术家痴迷于问题解决和艺术创造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可见,如果激发了沉浸体验,即使在做需要痛苦付出的事情,也会让人感到幸福;而缺少了沉浸体验,即使没有痛苦感受也不会自然生发出幸福感来。对于心育课而言,沉浸味浓郁的课堂,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情境营造带入感强,即使活动富有挑战,身心付出大,学生依然能够表现出浓厚兴趣、身心卷入度高、常常忘却了时间、对下次课充满期待;相反,浮于表面的心育课,与学生需求距离远,产生不了内心共鸣;加上教师本身就照本宣科,没有个人卷入,学生就更难沉浸其中了,这样的课即使任务轻松、压力轻微,学生依然不会产生高自我相关性的,也就更谈不上幸福感受了。

(五)生成味

生成味指的是课的效度,主要看课程效果。首先,现代心育课强调现场生成。活动过程中会生成源源不断的生动资源,教师若能对之敏锐把握、恰当引导,将能生成超越原有预设的深化和升华。换句话说,心育课不能没有“剧本”,但绝不能“照剧本演”。因为本课程关注的就是人的心理过程本身,课堂上每一个重要心理动态的出现都不应该被忽略,相反恰恰应该被关注、被运用,变成此时此刻最易为学生汲取的成长营养。其次,心育课重视当下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未来的幸福与当下的痛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以追求幸福为目标的心育课程最不应该靠“吃得苦中苦”“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来维持学生的投入。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主张,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人生不能割裂,参与心育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幸福人生的预备阶段。最后,现代心育课的价值取向不是问题式、病理式的,而是预防性、发展性的。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指导纲要》规定的目标,因此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生成是心育课的根本要义。故而,评价心育课程的最终效果不是看学生心理知识掌握了多少,也不是看解决了多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或疾病,而是看学生在人格发展上能取得多少进步以及学生离幸福人生是否更近了一步。

二、心育课程评价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认识,可以构建起心育课评价如上表1的维度和指标体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实践中,上述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直接用于课堂观察记录或教学比赛的评价标准中,也可以分项用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评价法和心理测评法进行一一考察。《指导纲要》指出,心育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和专题讲座等,但以“活动为主”和“防止学科化的倾向”的要求使其既是一门课程,又不能等于常规的学科课程。心育课的“心理味”应该是独特、鲜明而纯正不变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 http://. 2012-12-7.

[2]钟志农.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3]塞里格曼. 持续的幸福[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沉浸式课堂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不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始终是最基本的教育形态。学生们在课堂上受教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们务必采取新方法,新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这一点进行的。

找准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也了解教学改革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课堂模式,但是将理论付之于实际甚至是进行改革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学生们从孩童入学开始,便是以升学为目的在学习。学校要求升学率,老师要好成绩,在有限的时间里若想取得良好的卷面效果,为学生们抽丝剥茧的细致讲解和学生们的认真聆听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和能力培养就往往被忽视了。所以已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模式的学生们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教师不负责任,自己无从下手,从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明确的行动指南。将学生自主掌控的时间进行限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同时知道如何去做,通过自身的练习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进行课堂对话,既能够使学生了解基本要点,又能将表达能力反复锻炼,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求教师要精炼教学内容,重视新鲜性与时效性。由于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要给予重点讲解,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简明扼要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的和重点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并且要重视知识的新鲜性,例子的新鲜性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时效性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学生们会广泛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使学生们在实例中得到启发,在探讨中增长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尤为重要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用往往得不到期待的效果,所以多种教学法并用以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和沉浸式等教学法穿插使用,授课结果会事半功倍。沉浸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并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常常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法时是用全英授课,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暴露了单一教学法使用的弊端,由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使用沉浸式教学法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听力成绩更优秀,另一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产生自卑甚至是排斥的心里。当学生对英语失去信心时,想要他们重新对英语感兴趣就很难了。所以当沉浸式教学法的弊端显现时,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才得以发挥,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点评讲解,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并最终理解问题,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渐渐的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感性教育为辅助。感性教育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但是却是一个重点。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够了解学生,那么就很难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学的课堂往往人数众多,但是如果授课教师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那么学生会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得到了认同感,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记得学生上次犯的语法错误,那么这个学生恐怕下次就不会再犯这个错了。正是由于课堂人数的众多,才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很强;而正是由于学生人数的众多,才会使“老师记得我”显得格外不同寻常意义非凡。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就会越来越深厚。有些不成熟的孩子不会为自己去学习,可是却会为了一个能够“瞧得起自己”的老师而努力,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感性教育是课堂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却是可以攻下的制高点。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耐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老师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的肢体语言,哪怕是眼神就能够判断出他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信息、直观的图像、多渠道、多感官图文并茂的特点赋予了课堂生机与活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的内容往往印象更加深刻,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实现从传统课堂教育向现代课堂教育的转变。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适应现代化的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小而言之,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效果,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大而言之,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吕飞飞.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冯觉华.动态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教育探索,2008(5).

沉浸式课堂篇7

1 引言

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事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1]。而实战化教学涵盖现代军事教学根本性与时代性要求,因此,实战化教学是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院校培养部队满意人才的必由之路[2]。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院校人才培养与作战行动、部队训练之间的差异性,比如场地、人员、装备等方面的限制,这就导致院校实战化教学与真正的实战训练存在着差异[3]。这主要体现在单人单岗型技能训练与全系统协同训练、实验室环境下的单一专业训练与真实作战环境下的多系统体系对抗训练、由分散式训练组织模式与集中统一组织模式、单纯岗位技能训练与考虑到实战心理适应能力的复合技能训练等方面。海军士官学校防化教研室利用模拟训练系统,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在不需要出动侦察车辆等装备情况下,完成辐射侦察等全过程模拟的训练,较好的解决学员们核辐射侦察训练时缺少真实的核爆和核辐射环境的难题。

2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与仿真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其采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多种传感设备,沉浸在模拟环境中,从而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

VR技术具有三个突出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4]。沉浸性,是指用户感受到其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包括视觉沉浸、听觉沉浸、触觉沉浸、嗅觉沉浸、味觉沉浸及身体感觉沉浸。交互性,是指参与者对虚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想象性,是指虚拟环境是人想象出来的,同时人沉浸在这个环境中能够获取新的知?R,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因此可以用来实现一定的目的。正是由于其具有这三个特征,VR技术在教育领域内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3 虚拟现实环境下实战化课堂教学设计

3.1虚拟现实环境的构建

应用VR技术实现实战化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构建近似实战的教学环境。以某型核辐射侦察系统的战场环境构建系统为例,如图1,该战场环境构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VR设备(头盔、位置传感器、数据手套、操纵杆等)、环境显示设备(投影仪、影响设备等)等构成,软件系统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搭载平台,利用VS .NET平台进行开发,采用Muhigen Creator构建模型数据库,利用Solidworks构建装备零部件的模型,依托先进的图形学理论开发的仿真集成开发平台PostEngineer完成环境建模,实现仿真软件。

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境显示与真实战场环境一致

战场环境构建系统通过VR技术构建与真实战场环境一致的虚拟环境,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战场核爆环境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战场环境,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真实感,从而使使用者进入战场环境中就犹如进入真实的核爆现场。

2)虚拟装备与实装一致

能通过VR设备对虚拟装备进行操作,其操作动作、信息显示、信号流程等与实装一致。

3)能设置不同的训练项目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项目,这些项目是部队实战或实战化训练所应用和必需的,也是学员的岗位核心技能。能通过软件对项目进行选择、设置和调整。

4)能进行操作管理

能进行训练管理,记录教学、自学和训练的时间、内容、人员等信息。

5)具有虚拟教员的功能

具有理论学习和操作提示功能,在受训者进行自学和自训的过程中能充当虚拟教员。

6)能进行考核评估

能全程的记录和查看操作者的每一操作步骤,并给出训练评估结果。

3.2 实战化“四化”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精心设计(如图2),以学员的战斗素养、岗位核心能力和组训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打造“四化”(即教学环境战场化,教学实施一体化,考核评价实时化,学员组训自主化)课堂。

1)课前

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发现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分析判断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通过教学需求分析,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员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风格以为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所需教学的知识内容(包括理论内容和实操内容)及其结构关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才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做到 “省时、启智、轻负、高效”。教员通过教学需求、对象和内容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情境式、探索式等),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环境构建。实战化的教学环境是实战化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员通过对教学的分析利用VR技术构建与实际战场相同的且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应的虚拟战场环境,从而实现教学环境战场化。教员在教学前强调课堂就是战场,教育学员进入课堂就进入了战场,必须做到课堂上的技术动作、虚拟装备器材的操作使用、人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都与实战一致。从而使战场化的教学环境能训练学员的实战心理适应能力、强化学员的实战意识、培养学员的战斗素养。

2)课中

教员通过阐明教学目标以使学员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员将理论知识讲解、实操知识的操作和示范融为一体,从而打造“理论与实操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堂。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在进行单一训练和协同训练时,能通询问教员或利用软件虚拟教员的功能及时查看学习每一步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步骤,真正实现战中教、战中学、战中练,从而实现课堂“教、训、战”一体化,着重训练学员的岗位核心技能。

3)课后

训练结果评定。系统具有考核评估功能,在训练结束后能实时自动给出训练的成绩。教员根据系统给出的成绩结合学员课堂的表现(主要是战斗素养方面)综合给出每次训练的成绩。通过考核评价实时化来激励学员,促使其以更激昂的斗志和更多的激情投入到课堂中。

训练过程分析。系统具有记录和查阅学员训练时的每一步操作的功能。通过这一功能,教员和学员可以在课后分析整个训练的过程,总结提高,以改善下一次训练。

学员自行组训。信息化时代,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是通过紧贴作战任务的训练实践超前设计未来战争和作战方式的。因此,要使培养的学员能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培养其组训能力。学员在课后能通过对系统的操作自行设计作战任务、训练科目来创建战场化的训练环境,自行组织训练,从而实现学员训练自主化,以提高学员的组训能力。

4 VR环境下实战化教学应关注的几点

通过几期的教学培训,受培训学员的战斗素养、岗位核心能力和组训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一支能战会教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顺利实施的核心教学资源。要进行VR环境下实战化教学,教员不仅要具有实战教学的能力而且还要能够熟练地掌握VR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因此教学团队要不断提高教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使每一名教员都专兼结合、能战会教。一要加强新技术新知识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二要通过参加部队演习,顶岗锻炼等途径提高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2)教学环境和考核标准与实战紧贴

要从部队的实战需求出发,以实战任务为牵引,基于作战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不断充实训?科目。因此要适时更新战场化的教学环境和考核标准,使其与实战紧贴。

3)及时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沉浸式课堂篇8

关键词: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外语教学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已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主要观测点。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资料的选用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构建等。目前,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

1信息类学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鉴于双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信息类学科专业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双语教学建设:

(1) 确定信息类学科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地位,建立适合学院特点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

目前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有:Windows NT Technology、Programming with Java、Digital Image Processing、Software Engineering、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Data Warehosuing and Data Mining。今后还将进一步将部分专业课程列入双语教学。

(2) 组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团队。

师资是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学院成立了专业课双语教学团队,组织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进行双语示范教学。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双语教学团队经常开展多种形式双语教学研讨,特别对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学院还积极争取更多的渠道培养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支持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访问研究。学院双语教学团队先后有多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目前并有一名赴美国访问学者归来。

(3) 双语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理想的双语教学实际上应该是所谓沉浸式(浸润式)英语环境的专业课程教学。基于目前的师资能力和学生的英文基础,全面推行这种教学方式在客观上很难完全实现。因此我们针对性地推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有:

① 全英语课堂教学和中文辅导相结合。对传统沉浸式英语环境的教学提出改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在目前条件下进行沉浸式英语环境的构造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课程预习,每堂课都提出规范的课程预习要求。二是全英语课堂教学和中文辅导相结合,即课后的中文辅导机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课堂上英文理解的缺失。

② 中英文交替讲授方式。采用更高效率的中英文交替讲授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双语交替教学,隔堂交替中、英文讲授既兼顾了学生的英文能力,又达到了一定的沉浸式环境的构造,也符合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界定中50%以上的英文授课要求。

从教学团队的双语教学实践发现,以中文讲授为主,辅以英文术语,在本质上并不符合双语教学的含义和教学目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未推广采用。

(4) 双语教学的监控与管理。

教学过程的监控对保证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互动是教学过程监控的重要手段,可以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但当班级人数较多时,实时的教学互动是困难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所采取的问卷调查、作业和问题讲评、课外辅导等多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班上课互动不足的问题。

(5) 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根据学习心理理论,学习的能动性是教学成败的最基本要素。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甚至不可能达到最低的专业教学要求。因此探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与的机制和方法。如针对课程预习进行课堂提问,在课程的必要章节为每一个或每一组学生设置阅读、研究专题,通过教师指导和参与各组学生间的讨论增强教学互动,并吸引学生参与主动学习。

(6) 双语课程教学资料。

规范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教学资料是实现大纲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保证。为了更好地构造双语教学的环境,从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到课件、教材等都采用英文环境。其中大纲制定、教材选取和课件制作等,一般都通过教学团队下各门课程的课程组集体协作完成。另外在学习环境的构造上,试卷、学生作业、学生资料检索、实验报告等也一律要求用英文完成,以尽可能构建完整的英文学习环境。

(7) 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双语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① 展示效率高,表达形式丰富,特别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讲授内容。

② 便于积累和修改。所开设的课程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了学生课堂笔记的负担,使得学生尽可能地少做笔记,以便倾心听讲,参与到教师的授课中去,而且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注重发挥多媒体演示信息量大、形式丰富的优点,但要避免刻板的多媒体演示,做到多媒体课件和课堂即兴讲解的有机结合。

2总结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信息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面逐步拓宽并成体系,双语教学活动深入到了理论授课、实践、作业、课程考核等全部教学环节,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环境也更加接近全英语的沉浸式环境,不但达到了专业课内容的授课目的,而且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双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且在对学生的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有了以下认识:

(1) 循序渐进地在信息类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完全可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 团队组织对于提升双语教学师资教学水平有明显作用;

(3) 学生的外文资料的检索和利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4) 因材施教是保证双语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灵活的教学模式;

(5) 对学生预习进行组织、管理,对于弥补学生的英语基础的不足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在课堂上建立逼近全英文的沉浸式教学环境成为可能;

(6) 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7)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外语;

(8) 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上述认识对我们开展和推进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要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扩大师资培训和对外交流的力度,甚至于直接引进有关专业领域的外籍教师,是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加强专业课双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的沟通,把一、二年级学生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相衔接、并进行整体考虑,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水平,也将是今后面临的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曾妍. 双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4):118-120.

[2] 黄崇岭. 双语教学的理论和中国双语教学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3] 郑岩,姜宁. 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01):104-105.

[4] 方俊明. 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J]. 心理科学,2001,24(05):523-527.

[5]Stephen Goode. Immersion teaching means learning in any language[J/OL]. /p/articles/mi_ m1571/is_n14_v12/ai_18183107.

[6] 曹东云. 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Courses

WANG Chang-ying, CHENG Li, PAN Xiao-we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courses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bilingual teaching. From the years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formation courses, some major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a new idea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s provided on issues of courses system, team work, classroom presentation,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active stud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ultimedia means.

上一篇:房产投资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销售计划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