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0 08:02:06

课堂常规制度

课堂常规制度篇1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课堂常规;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83-2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常规作为课堂中的一项管理制度,规范着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教学秩序,培育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1年我国掀起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后,“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教学新秩序的“召唤”己经构成了对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独白式演讲”和学生们的端坐静听现状的有力冲击。做为培养的起点,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常规培养在当下是怎样的一个现状?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这种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受众多一线教师的关注,而国内在此专题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的甚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见是重要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价值的认识

由访谈及调查可见:大部分的教师都认可了一年级进行课堂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并尽早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高年级教师是为实现其到了高年级能“轻负高质”的目标而强调了一年级常规培养具有基础性;一年级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更多是从能否轻松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去考虑;班主任认为有必要还牵涉到学校与其它老师对自己班的评价问题。可见大部分老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价值的认识都停留在其课堂管理作用及其效应的层面上,即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规则的建立,就容易造成课堂管理效率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和问题行为的产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班级形象与荣誉;而关于课堂常规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一线老师们却谈得很少,表现出对课堂常规价值理解的普遍不够。

(二)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内容的认识

对于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般都会用内容丰富的课堂规则,使他们知道作为课堂成员应该明了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且从一开始就规范课堂成员的行为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及时纠正问题行为。那么,教师会在一年级的课堂常规里制定的常规内容有以下特点:

1.在内容上具体要求大同小异

①姿态类。

此类常规是一年级教师对学生在坐、站、行等方面的课堂常规要求,上课仪中起立敬礼时,老师会说:“我来看班上有几个小警察”,或夸赞某个孩子最象小松树,以此来激励孩子“站如松”。这样的体态训练其实古已有之,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历史传统,即家长们常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良好的体姿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当然是积极意义的,与课堂教学到底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在访谈中我发现老师们更多地是从“精神面貌”角度来考虑的,认为姿态不规范,上课质量会受影响。确实,在公开课观摩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精神抖擞、整齐划一的起立等动作可以给观摩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上课的老师也是一种鼓励,反之,松松垮垮、东倒西歪的体姿则很容易让人觉得师生的教学状态不佳。

②听课、发言类。

一般语数外主课老师会非常重视这一类课堂常规要求,具体说是:专心倾听、积极发言,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个规定,老师还会对举手、发言等相关行为做出详细的规范。如统一举哪只手,举四根指头还是五根指头都依教师的习惯而定;再如发言时有没有开场白,结束时说什么样的结束语都有讲究,我考察中有四个班的五位教师要求在别人评价自己的发言之后,被评价人须用“谢谢你的评价”来作为结束语。

③用品管理类。

课堂上孩子可能同时使用到多种学习用品,如铅笔盒、学具袋、水彩笔等,能否养成有条不紊、轻拿轻放的习惯,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特别是一年级。课堂上的一些“违规”行为,其中不少与学具管理不到位有关(如铅笔盒噪音),有的还有“做小动作”之嫌。教师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管理自己学具的能力实在太差,每节课都要因这些小细节而影响课堂节奏。更不必说各种花哨的玩具化的文具对儿童的影响了,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有时整节课都在玩弄自己的小玩意。

2.表述方式生硬呆板,不贴近儿童

在收集到的32份教师问卷中,接近七成的教师都将常规内容表达为“不……”、“必须……”“如果……就……”其中心词多数是“禁止”,缺少儿童化的表述,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好好学习”、“认真听讲”等规范制度带有成人化的口吻,疏离于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生活化语言,从而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抽象与模糊,使他们在遵守与违反中漂移,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平衡点,我只在一个班级里发现教室门口就贴着这样一句话:“仔细听你就会明白,认真看你就会了解,大胆讲你就会交朋友,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些规则和要求都非常具体,操作性强,可惜在调查的班级中所占比例却非常小。

(三)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堂规制定方式的认识

从调查可知,在常规的制定方式上,接近八成的教师认为这是教师的事,只有两成教师愿意与新生们共商,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些,但不强,而学生对“自己管自己的能力”的评价明显高于教师评价。由此可见,多数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信任,导致了在制定方式上教师绝对的权威。虽然有研究证明,在新课改的培训中,教师的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已经开始把对学生的被动管理逐渐向主动管理转变。但是在一年级的课堂常规制定上,教师的角色转变仍然非常缓慢,甚至举步不前。整个一年级期间,课堂常规大多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师生共商达成的规范不仅比例小,而且程度低,新生主要处于被要求、被塑造、被控制状态。有老师认为,这是整个一年级阶段的共同特点,一般要到三年级,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和老师共商、合作的水平。

(四)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培养方式的认识

1.常规培养策略调查

由以上两份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教师们在一年级课堂常规培养上使用的策略丰富多样,且教师们使用正强化的策略的比例较高。对学生违规处理方式上以耐心劝导为主,但是对具体的违规的行为处理方式又各有侧重。

三、讨论

1.制定常规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吗?

课堂规则制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可是,如今的课堂规则却并非如此。在许多小学,教师喜欢要求学生上课发言必须先举手,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发言。这看来无可厚非,学生都抢着说话,教室里岂不乱成一团,谁也听不清谁说的话了。可是,每次看到自己要说的话都给其他人说了,孩子是什么心情?尤其是有的孩子举了半天手,教师因为时间因素而未能请他发言,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几次这样,孩子课堂上还有积极性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再如,不少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抱臂坐正,腰挺直。我们知道中低年级学生的注意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他们怎么能够一节课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呢?而且,很多时候,连我们都会“得意忘形”,何况一年级这些好奇、好强的孩子呢?如果此时老师用目光提醒他改过来,是不是又在分散他的注意力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教师们普遍利用规则来维持课堂的纪律,却很少去研究这些规则是否是真的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2.常规的制定权仅仅在于教师吗?

在我调查的10个班中,只有三个班级课堂规则的制定有班长和学习委员参与(实际上也就是老师在宣布之前和他们先说了一下而已)。规则的制定者,只是教师。教师只是以“告诉”的方式宣布了规则,学生只需照着做就行。应该说这种做法在中小学课堂尤其是小学课堂上再普遍不过了。或许是慑于教师的权威,或许是年龄较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可以设想在一年级这个培养的起点,学生就已经没有了参与常规制定的权利,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将更加习惯于被动。

学生为什么没有权利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很多人也许会说学生还小,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言人,应该为他们制定规则,训练他们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可是,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师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不了解他们的感受,又怎么可能制定出让他们满意的规则?如果孩子们并不真心接受这些规则,岂不会产生更多的课堂反抗?仅仅让教师来制定课堂规则,教师如同班级的主宰者,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常常使得规则制定的随意性很大,甚至有时自相矛盾。再说,作为课堂活动的成员之一,教师也应该有些规则来约束自己,最好能向学生承诺遵守哪些规则,这样可以为学生作个好的榜样。可是,规则只由教师一人制定,他又怎么想到为自己加一把锁?

3.常规内容在表达上能贴近儿童吗?

课堂常规制度篇2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管理 预防 干预 有效策略

一般来说,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管理和课堂违规行为管理。下面结合中学英语课堂的特点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一、我们首先从预防的角度来谈课堂常规管理

对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也要预防为主。首先,制定科学的英语课堂常规是预防的首要工作。第二,做好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预防的关键。第三,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是预防的保证。学生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才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1.根据英语课堂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的制定要以课的类型和课堂基本环境为依据。不同的学科课型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不同的课型里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常规的制定要考虑到具体的课型。

英语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它的知识点是分散的,学生要在40分钟里一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是很不容易的。另外,男生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女生对语言、文学等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科目敏感,男生对抽象思维的科目擅长。还有,英语课堂有很多的师生、生生互动,这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问题。由此去制定的课堂常规必是科学的,比如规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能说话题以外的事情,做英语游戏时不能嬉戏打闹等。制定了课堂常规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调整甚至废除某些条目。

2.做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中,注意力没有回到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环节”,把学生从“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根据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三分钟对话”,英语游戏、英语歌曲歌谣等活动,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不感到厌烦。英语游戏、小组合作、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多样性的活动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并保持活动中的热情。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良好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才不至于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言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会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在良好的氛围中去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英语课堂非常容易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英语课的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师要会唱、会跳、会演,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这本身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

4.与学生沟通,教会学生自我控制。

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可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学生要形成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教师具体地给予指导。在课堂上还可以用正强化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良性的行为,从而加强良性的行为。

另外,对于已经发生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课下要弄清其中的原因,给学生机会解释。学生解释时要耐心倾听,当学生没说完时不要急于给予建议。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自愿和主动地做出改进课堂问题行为的口头或书面承诺,防止以后再犯。

二、干预课堂违规行为的有效策略

预防措施做得很到位了,却仍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规行为,教师要怎么做呢?

1.对于干扰,较轻的课堂违规行为,如吃东西、睡觉、走神、偷做别科作业等,教师不可置之不理,要进行干预且不打断教学进程。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走进学生、轻轻一拍、目光暗示、提问学生等。尽量做到在多数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制止这些行为。如老师正在讲“How to spell?”这个句型,有个学生眼睛直直地走神了,教师可提问他:"How tospell‘chair’?”即可达到制止他走神的目的。

2.对于严重的课堂违规行为,教师可以用言语警告、正面批评、利用惩罚等方式来尽可能迅速地结束学生的问题行为。使用惩罚时教师切记不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的使用一定有把握好度,避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且鼓励要多于批评。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能力长期发展为目标,逐渐掌握合适的课堂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

[2]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M],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3]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4

[4]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3

课堂常规制度篇3

一、挂职学校概况

****中学始创于**年,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美术高考研究中心委员单位、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和德育先进学校。

二、挂职学习情况

在**中学挂职期间,我得到了指导校长**校长的热情接待和真诚指导,学校全方位向我们开放,让我有机会真正触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使我能够在做中学、在看中思,边看边做,边学边思,零距离接触了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领导独特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艺术。在与校长的深度交谈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学校管理的内涵,挂职锻炼不但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还锻炼了我的能力。

在挂职的一个月中,我严格按照挂职锻炼学校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特殊事情及时向挂职学校校长请假。上班时我认真阅读学校的各项管理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校长、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

在挂职锻炼期间,我总共参加学校行政会4次、学校部门学习3次、全校教师大会1次,为中层以上干部做《山东3+3新高考制度改革》报告一次;参加主题班会4次、专题研讨活动6次,听课22节,个别访谈16人次;还参加了第一党支部活动;全程观摩了湖滨中学迎接无锡市素质教育综合督导(3天);参观考察了*****等名校,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丰富了思路。

挂职学习期间,我经常和**校长、***副校长、**副校长交流,和艺教办**主任、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主任交流,虚心向他们请教,在交流中汲取经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也不忘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撰写了19篇反思日志,上交12篇,挂职期间**中学共出版了四期简报,其中有三期简报选编了我的日志。

三、挂职学校先进经验

1、硬件设施及其先进。(添加一些硬件设施的介绍)

2、教学常规特别规范。**中学学生全部都是美术生,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加之还要练专业,学生上文化课的时间又较少,提高课堂效率,是**中学课堂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学校常规教学坚持落实严、细、实、恒的原则。

3、课堂彰显合作互动理念。课堂上学生合作活动的高频度、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师生互动的真诚丰富、生生交流的积极踊跃、小组合作成果汇报时显示的“合作中的竞争”及“竞争中的共赢”,无不透露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与“积极互动”意愿,无不折射合作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常态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四、我校常规教学与挂职学校差距

1、常规教学制度落实有差距。我校常规教学方面也有严格健全的制度,但在落实上在细节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管理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工作落实不够。对教学基本环节还存在要求不具体、检查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整改的力度。常规管理缺乏“严细实恒”精神。

2、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教学计划笼统模糊。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不够精细,各种计划过于宽泛,实质性、精细性内容少,降低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教研室、班级、学科备课组计划放到任何一个年级、班级、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用,没有日历和周历表,看不出工作时段的任务安排。二是课时备课不备学生。部分备课只是学科知识的说明和体系构建,教学目标大而空,无针对性;教学过程缺乏问题教学设计、缺少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少学生活动的设计。个别学科的学案只是复印了复习材料,未体现教师集体备课的创造性。

3、课堂教学效率仍然偏低。一是双边活动方面,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课堂学生动脑、 动口、 动手机会少。二是教学方法策略方面,教学方法呆板,提问缺乏技巧,课堂缺乏激情与生机,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三是针对性不强,一堂课究竟要教会多少学生,要教会几个知识点与相应题型,有些教师心中不明了。四是教学内容上不充实,容量小,课堂信息量少。

五、我校下一步落实常规教学措施

1、常规教学实效化

(1)要向备课要质量。实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的流程。要求教师提前备课,主备老师写出详细的备课方案,包含教学的重难点、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教法学法、训练题的选择等,其他教师各抒己见,针对所任教班级的教学实际,再调整、再提高,形成学科组校本化备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全县中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教学内容上进一步降低教学起点,扩大学生关注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策略上落实“以学为主、以练为主、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低台阶”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强力推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模式,抓住课前自主预习和课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等关键环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训练,实施周练、月考制度,向规范训练要质量。严格落实周练制度,各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定题量,采用滚雪球式的“小循环、常穿插、多层次”的训练方式,精心设计训练题,力求做到“小题大做”“大题细做”,同时落实“四有四必须”教学要求: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每次月考坚持“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讲评和补救”的原则,做到“平时考试高考化”,做到讲、练、考一体化。

(4)批改,提高针对性,强化面批,充分利用精准批改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全批全阅的基础上,重点锁定班内的目标生与边沿生进行面批面改。不仅满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对错,还要分析每个学生做错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补救与矫正措施。

2、教学管理制度化

(1)教学行为制度化。针对教学常规各环节,分别制定了年级周例会制度、无课日集体备课制度、签字上课制度、公开课制度、月考及周考制度,等等。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教学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实行教学周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总结工作,进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检查考评制度化。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教学例会,统筹调度各年级及各学科教学情况;各年级实行全天巡课制度,由一名年级主任带领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巡回检查;年级坚持每周一次常规检查,教导处坚持每月一次全校性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备课、教学案、讲义、作业、限时训练、试卷、批改记录、听评课记录等,及时公示检查成绩,表扬优秀,指出问题及解决措施。实行问卷调查制度,年级每学月举行一次学生评教活动,及时公示评教成绩,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及时总结反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堂常规制度篇4

一、备课方面

首次将新课程提出的不太容易操作的"三维目标"简化为"二维目标",即"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一维目标,但实际上已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兰维目标融在二维目标之中。这里所说的"知识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里的"情感目标",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上课方面

在教师上课方面,明确提出了8点要求,其中对教师本身提出了"严谨上课、文明上课"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目标明确、教程简明、指令清晰、训练到位、调动有效、习惯养成"等6条衡量标准,这也是今后我市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教学常规的标尺。

1、目标明确

首次提出"课堂教学的双重目标"—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知识与技能"目标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全部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误区。我们要追求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因为,情感目标的实现是知识目标实现的前提与保证。

2、教程简明

首次提出"教程简明"。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程都特别的简沽,节奏控制得非常得当,且教学程序之间过渡自然流畅。新常规旨在引导教师把课堂从复杂变成简单,切忌把简单变成繁杂。如,用一句话可以解决的事,有的教师要花好几分钟时间来解决。把简单变复杂,是低效课堂的共同特征之一。

3、指令清晰

首次提出 “教师教学指令三要素”明确提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指令包含三要素,即"明确的任务、约定的时间、恰当的检评"。指令是否清晰完整是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富有经验的直观标志。教师指令清晰,教学过程就落实得到位,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c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自觉地养成"发完整课堂指令"的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训练到位

首次提出"当堂训练15分钟底线"。课堂教学高效决定于4个字一一落实到位。同样,练习尤其是笔头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我们提出当堂练习15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底线,不能以任何理由减少或取消课堂练习时间L重返"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以口头头、以少数代多数"的错误之路。当然, 15分钟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死规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更不能理解为教师每节课留15分钟让学生无目标地随意学习。这里的练习既可以是笔头练习,也可以是口头练习;既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助;既可以是集中时间练习,也可以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严格控制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总量。

首先,提出"快速指导"的要求。面对学力差异日益严重的现状,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在当堂练习过程中快速指导学习小组与个体学生的本领。只有不断地对后进生(甚至"放弃生")进行实质性的帮助,才有可能重树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将"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培养使用学科小先生"列入教学常规。与"保证当堂练习15分钟底线"一样,这一常规既是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质性举措;更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当然,学习小组与学科小先生一般要在小学中高年级以上推行。

5、调动有效

首次把调动课堂列入教学常规。面对学生现状,课堂调动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能力,也就可以说这位教师缺乏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在备课与上课时都应考虑,如何通过课堂调整、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恰当评价、适时激励等途径,对全体与个体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调动。实践证明,一位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能力的教师将会越教越累。因此,首次把"调动有效"写人课堂教学常规之中。

6、习惯养成

首次把“教师上课随带‘五个一’”列为常规。可以说,当知识遗忘之时,剩下的就是方法与习惯了。新常规中提到教师上课应随带"五个一",其中的“直尺”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教师规范做图,包括英语教学人门阶段的书写规范横线;二是用于当做教鞭,以保证教师在讲授时能避免自己的身体将板书内容遮住;"红笔"主要用于当堂练习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练习批改、个体激励;"成绩册"主要用于记录课堂提问次数及打分、作业完成情况及其他课堂表现记录,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首次将“学生上课随带‘五个’”列入常规。其中的"红笔"是用于课堂练习时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的"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改、小先生批改",用于学生自己订正练习的错误。实际教学中有必要时应增加"尺子",以备教学过程中的做图之用。

三、作业方面

首次提出"作业批改先生后师"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以一己之力替代全体学生批改作业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这种教师替代学生进行作业批改的做法是违反"教学不替代"原则的,其批改的有效性值得商榷。新常规要求无论是学生学习疑问、课堂练习还是课外作业,都必须先问同学、先让同伴(同桌同学、学习小组长或"学科小先生")批改而后,教师全面检查、重点批改,注重讲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之外的科目教师,应追求才巴基本练习落实于课堂,把主要作业批改于课堂,课外作业应追求少而精,并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改必评)。

四、辅导方面

首次提出辅导的重点从课外移到课内,把教师辅导改为"教师辅导与

同伴互助"并重。与以往要求不同,在要求课外辅导的同时,加强课内辅导。教师利用学生当堂训练时间,通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个体辅导""4人自然小组的同伴辅导""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 实际学习困难,以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在继续做好辅后工作的同时,特别要强化培优意识,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考核方面

首先,把"全面推行月考制度"作为教学常规。月考制度被证明是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校内考试制度。凡是一贯重视月考并做好认真的考后分析的学校,其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堂常规制度篇5

一、健全制度作规范,凝心聚力谋发展

学校按照“制度规范、人文引领、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基本思路,针对学生教育特点,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实际生活能力,最大幅度提升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狠抓严细管理,促进质量提升,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争取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

(一)坚持从严治校,形成精致化管理的基本思路。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定和完善《教职工考勤制度》、《绩效工资核算办法》、《教职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定各处室、各学部工作职责,细化分解到具体工作人员,加强对教辅人员履职情况的督查。三是实行流程管理,建立起常规管理、教研活动、教情反馈、学情检测等各项工作流程,确立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二)加强模式构建,确定教学常规的基本模式。坚持统一的规范标准,兼顾教师的个性化创新,构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听评课、过关检测等的基本模式。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环节落实,对教学基本规范进行修订完善,重点加强落实和督查。二是精心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大力加强知识梳理课、习题训练课和检测讲评课三种基本课型建设,精心打磨“小组讨论六步法”讲评课流程。三是落实分层次教学策略。通过加强信心教育和知识回扣,加强规范答题和审题能力训练,加强心态调整和模块化专题复习,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

(三)实施“二元制”评价,建立教师业绩成长档案。不断完善《教师业绩成长档案》,加强对教师的二元制评价。一是加强教师个人的业绩评价,把个人备课、听评课、专题讲评、试卷评析、教学成绩、教研创新、工作量等指标进行量化,实行分档量化赋分。二是加强对备课组、班作业组的团队评价,把所教学科的整体成绩、所教班级学生的奖惩情况等团队考核的结果,一并纳入对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三是加强学校领导、学生和教师自评等层面的评教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十优”选择等评议赋分办法,加强教情学情调查,以此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建设一支成功的团队。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不可能有一支成功的团队;没有一支成功的团队,就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建立校本研训制度,深化集体备课形式,搭建教师校本研训的平台;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搭建教师业绩展示的平台;建立教学反思制度,引导教师加强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切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搭建教师理论提升的平台;完善教研创新激励制度,引导教师向专家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发展,促进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搭建教师创新发展的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全面建设一支凝聚力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成功团队,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常规落实不放松,细节之处显功力

学校确订教学常规检查项目,对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案使用、作业批改、随堂检测、周清月结、学生调度、教情学情总结等常规定期检查。检查是手段,落实才是目的。对常规项目长抓不懈,重点解决课堂落实情况,在细节上下功夫。平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方面如果忽视了细节,很难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求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关注细节,在细节处显功力。

(一)合作讨论勤展示,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们深入研讨课堂教学流程,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探索多样、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打造适应补习生教学的高效优质课堂,使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市教科院提出的“345”教学模式,并且要灵活多变。同时,针对我校教学实际,我们在探讨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上狠下功夫。学校要求在保证“345”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小组讨论六步法”,即批阅统计、错题分析(课前),教师点评、自查自纠,小组讨论、互助合作,疑难点拨、互动讲评,跟踪练习、拓展延伸,延时复测、加深理解的讲评课模式。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六步法”的讲评课模式,凝练升华了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了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适于补习生群体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同课异构”推成长,“他山之石”助攻玉。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实施中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听课、评课是我校的一贯坚持的常规要求,相互听课、评课是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周五前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公开课的教师、班级、随堂检测命题人及检测时间。听课结束由分管领导集中收阅听课记录,汇总后反馈到授课教师手中,授课教师及时接受听课人的反馈意见。评课主要查找课堂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每节课听完后随即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随堂检测,专人检场、阅卷、汇总成绩,并将成绩分析报分管领导审阅备案。各备课组根据出错率高的题目,进一步落实补救措施,解决当堂未掌握的疑点、难点。

(三)集体备课不松懈,有效学案作载体。集体备课是教研的必需,没有集体研究就形不成共识,就不能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按照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规定,我们每周二安排各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全部到位,根据中心发言人的设想集体研究,研究一周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措施,学案制作等,学校印制统一的集体备课记录单记录备课内容,备课结束统一上交存档。集体备课时分管校长、学部领导靠组,分工明确,有效指导、检查。学校还安排专业人员不定时录像,经评比评出最佳备课组由全校教师观摩。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杜绝无效学案进入课堂教学。各位老师在学案使用上方式灵活,方法得当,把学案作为检查学生的工具之一,重点监控学生在学案上的落实情况。对学生有严格要求,严禁学生乱写乱画、敷衍应付,把学案使用真正落到实处,增大课堂容量,节节见实效。课堂上老师以学案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坚决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精讲多练,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落实进行到底”,向优质高效课堂要质量。

(四)周清过关及时抓,明白学情重讲评。目前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日理、周清、月结和单元过关。我们也有同样的要求。学校要求重视“三关”,即命题关、讲评关及纠错关。学校更加规范了考试检测,实行三级检测制度(即周清、大单元过关、月结),滚动式穿插综合检测,提高检测的有效性,杜绝“重考练,轻分析讲评,无二次过关”的现象,抓好“满分卷”的落实和目标生面批。

(五)层次教学向全体,包教包培促优生。有限的时间、较快的进度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学校遵从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继续推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掉队,争取大面积丰收。因材施教,包教包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学期一开始我们就着手摸清各班的底子,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共同研究确定目标学生。在关心学生生活的情况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包教包培,对目标学生要经常关注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学案完成情况,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帮助其采取有效措施补弱纠偏,最大限度地让目标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争取跨入名校大门。课堂之外,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时间,特别是晚自习、周六周日,学部合理调控,确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开阔思维,拓展范围,巩固练习,查漏补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确保学生取得实效。

三、学生管理齐参与,浓厚氛围须保持

学生管理事无巨细,责任重大。学生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个没有纪律约束的班级,最终必走向失败。

(一)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严要求,绝不放纵任何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积极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育学生“静心勤学”,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下去。全体师生都要保持良好的状态,齐抓共管,同心协力,一道把班级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二)常抓不懈规范学生的学习常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学生的笔记、作业、错题集、学案使用等情况,经常及时地检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部分学生克服心浮气躁的毛病,不在任何细节上出问题。

(三)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重视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性格各异,脾气不同,学校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学生“诚信做人、文明守纪、惜时苦学、规范高效”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大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落实校教导会、班会制度,及时总结、会诊。每周日晚学校统一组织全体班主任召开校教导会,由政教处、教导处对一周来的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总结,集体会诊,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安排下周的工作计划。之后,各班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好班会,对本班的情况进行总结,对症下药,制定班风、学风建设措施,解决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解决目标生、弱科生、问题学生在学习、思想上的问题。各学部、各班还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双休日的活动,教育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日丰富提高自己,惜时自学,无悔于自己的大好时光。

(五)奉献爱心,帮助困难学生渡难关。每学期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由政教处、工会、团委号召全校师生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帮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树起生活的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以出色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四、执行课程标准,开发校本课程

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精心研究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做到减负增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总助手,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之路,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先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程开设不断总结完善,积极探索体现改革理念又符合本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开设方案。

课堂常规制度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常常强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对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都是终身受益的。但我们似乎不大强调“教师良好课堂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实这对教师的教学乃至生活也都是终身受益的。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缺乏一种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习惯?

信息技术课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眼里被视为“副课”,很多学校甚至只有一名教师任教信息,没比较,没压力,导致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养成了随意的课堂教学行为习惯。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不仅学生没进步,教师本身也处于一种永远无法提升的境地。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而最基本的课堂行为习惯是:习惯1:课堂举手投足为人师表;习惯2:尊重学生;习惯3: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习惯4:不在信息课上“放羊”;习惯5: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如:上网,聊QQ等;习惯6:多走下去,关注学生的行为。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年轻的学科,教师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这样教师才能迅速成长,有些教学习惯达到炉火纯青时就能成为教学艺术修养的结晶。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修养,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很有可能带进他自己的教学中去,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尤其要注重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上说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及课堂教学效果。

二、怎样才能做到信息技术教师良好课堂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

(1)制定信息技术教师课堂行为规则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也有五年了,也听过许许多多的信息技术课,有专家的观摩课,也有普通一线教师的常规课,或许是受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我们常常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课堂行为习惯无法控制,包括教师和学生。最后导致,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就是放任自流。我也常常思考怎样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得有趣有效,在绝大多数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的同时,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习惯,并且从以下两项重视:一是强化规则习惯意识:二是重视规则训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信息技术教师等到要上公开课了,开始再三强调学生课堂上要怎么怎么做,在自己的教案中也写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改怎么怎么做,但是真到实战了,却常常手忙脚乱,暴露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养成的不良课堂教学习惯,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行为中就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些教学规则: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绝对不能有;二是信息技术课堂必要地课堂教学行为必须要做;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可以根据情况实际情况去考虑是否做。强化教师课堂规则意识,对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很有帮助。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自己参照学校的制作,适当修改制定自己的课堂行为习惯制度。

例如:我给自己制定的教师课堂规则

一、上课要衣着整洁大方;

二、提前进入教室,把本节课要准备的素材事先分发到学生机上。

三、教师和学生进入机房都要穿鞋套,上课时学生要起立,师生互致问候,下课时学生和教师都要整理好电脑和板凳,学生排队有序离开机房。

四、上课前要观察学生到堂情况,观察学生开机行为。

五、课前认真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擅自上网玩游戏或做破坏电脑行为的学生要制止并进行教育引导;

六、教书育人,讲求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放任课堂,不带手机进课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七、教育学生保持机房卫生,爱护电脑,责任到人,负责任地使用电脑;

八、注意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要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概念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兴趣和创新意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服务于生活。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机房教学是天天必做的事,我们要求学生进机房要穿鞋套,但是却很少看到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穿鞋套,在一次全国信息技术观摩课中,我看到一位获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的女教师,她在借班上观摩课时,我无意看到她穿了鞋套,随后和她交流中得知这是她的习惯:进机房穿鞋套。是习惯?是态度?还是良知?反正当时我因为感动而敬重他。将课堂规则内化为习惯,这种习惯就是教师的课堂道德。这也许也是这位教师能走向全国的原因之一。

细节决定成败,或许这个过于果断了,但是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从细节做起,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课堂规则中的许多细节往往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牵涉到许多课堂细节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勿以细小而不为!

那么何为课堂教学的细节呢?

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说是这种半开放的课堂,课程标准上严格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一节课的15%,那么更多的时候则是学生占课堂的主角,这样的课堂性质,决定信息技术课堂细节更不容忽视。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细节,教学的细节就是在课堂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某一个相对完整的步骤,或者在两个教学步骤之间进行过渡时,做出的细致安排,或对临场出现的问题做细微的处理。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细节,如:采用什么方式的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氛围,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二是教师没有事前准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态,应变修订教案,及时做出的反应性安排,比如面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如何设置教学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三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况,有学生偷偷上网玩游戏,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等。

细节是我们每堂课都会遇到的,又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注意它,研究它,采取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符合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来处理它,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很愉快的经历。

课堂常规制度篇7

二、工作目标

1、争创省示范高中,按示范高中要求开展工作。

2、重点做好高三毕业班工作,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

3、高中会考达到省一级达标学校的要求。

4、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5、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

三、工作要点

(一)重点做好高三毕业班工作高三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学工作处和教研组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主动介入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指导,千方百计为毕业班提供优质服务。

1、组织协调安排好毕业班的下列大型考试,做好考后成绩分析与交流。

2、及时搜集并提供高考信息和第二轮复习资料。

3、加强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调研,定期开展学情调查,召开毕业班学生座谈会,组织毕业班听课评课活动。

4、组织好毕业班专题讲座和实验展览。

5、加强尖子生培养和文科班工作。

6、加强高三备课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各备课组要加强对考纲、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科学制定第二轮复习计划。

(2)各备课组要加强总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改进和活化教学方法,切实增强高考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3)各备课组要加强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提高效率。(4)各备课组要加强结对子希望生的辅导。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制订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周历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活动安排表、任课教师安排表等。

2、完善《长汀一中教学常规》,进一步明确备课、听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常规要求,明确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常规要求,明确公开课开设与听课评课的常规要求,明确青年教师结对子的常规要求。

3、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开展组内自查。教学工作处、教科室定期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

4、加大课堂教学巡查力度,杜绝私自换课、调课、旷课现象,确保优良的教学秩序。

5、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教学常规管理。

6、落实听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

7、创新高一、高二年段单元过关工作,实行月考。8、控制学科练习印刷量。

9、加强高一、高二、高三实验班教学管理的研究。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

1、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制定《长汀一中教研组、备课组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明确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常规,完善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考评方案。

2、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建立科学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制订《高一、高二年段过程性考核奖励方案》。

3、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科学人文的教师培养激励机制。修订《长汀一中教师考核任用办法》,协助制订《长汀一中教师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方案》。

4、增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形成良好导向机制,制订《长汀一中优秀教学奖评选条例》。(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rdqu

o;

1、稳妥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各教研组要确实研究课题,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2、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4、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变。

(五)其它工作

1、完善学籍管理,实行电子化管理。

2、加强图书馆管理,按省示范高中要求和*新课改要求,添置图书资料,强化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意识。

3、进一步抓好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抓好特长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4、加强教学工作处自身建设。

课堂常规制度篇8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但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由于听课教师主体意识不强、任务取向不明确、议课流于形式及缺乏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专家的引领等原因而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现象。青浦实验告诉我们,立足于伙伴互助是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必然选择。基于课堂教学常规落实的视角,笔者所在的学校设计了“小学数学‘同课同构’课堂观察活动方案”,通过数学“同课同构”的课例观察与研究不同发展阶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分析“课堂教学常规落实”的度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能的关系,摸索出以“落实常规、缩小差距”为研究主题的,让优秀教师更加优秀、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校本研修之路。

一、活动设想

1.研究分工

1)研究对象情况假设

我们首先确立某农村学校韩老师、汪老师、管老师为观察对象,这三位研究对象分别代表三个层次的教师。

第一层次,名师级教师。韩老师,名师级教师的代表,中学高级教师,萧山区名师培养对象,有20年的数学教龄。假设她已经把多数的教学常规转化成了自觉的教学行为,但也有一些常规由于长期没有进行科学的观察研究,无法得到落实,存在一些缺陷。

第二层次,骨干教师。汪老师,骨干级教师的代表,小学高级教师,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假设在13年的教学工作中,她的课堂教学常规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落实,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某些教学经验并不一定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常规,影响到教师的成长。

第三层次,新手教师。管老师,新手教师的代表,工作2年。假设她对课堂教学常规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对如何把条文转化成有效的教学策略,还处于学习与探索的阶段。

2)观察与分析小组

专家组成员:萧山区教科所教研员,其主要职责为确定本次观察研究的主题、对象、目标,组织好课堂教学、方案制订、量表制作、课堂观察与整体分析。

观察小组成员:某农村小学7位数学教师,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各自的观察任务和观察点,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反馈,得出相关的分析结论。

2.研究设计

1)总假设

在外在资源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层次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程度与方式,直接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效能成正相关。

2)子假设

课堂教学常规可从9个纬度来表达,简称课堂教学常规“9个好”――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营造好课堂氛围、掌控好空间位置、把握好教学节奏、管理好学习任务、运用好教学语言、安排好学生答问、导评好学生表现、生成好教学资源,由此设立9个子假设。

假设1:充分作好课前准备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假设2:营造好课堂氛围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

3.研究变量控制

同课同构,自然状态下的常态课不试教,提前5天通知。

二、活动过程

1.变量控制与课前会议

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与实验学校协定同课同构的内容后,教研员邵老师和科研员方老师会到实验学校,分成两组进行指导――教研员邵老师指导执教教师组,科研员方老师指导课堂观察组。在课前准备会议上,方老师就此次活动的观察背景、观察意图、观察量表、观察点分工、怎么观察、怎么记录、怎么分析等内容对7位观察教师进行指导。此次课前准备会议及相关的前期准备不向三位执教教师透露。

而在执教教师组,三位教师要各自阐述对本课的内容主题、教材的前后联系与地位的理解,介绍本课的大致结构与困惑之处,阐述本课的学生难点,准备如何解决等。教研员邵老师提出指导建议。

2.同课同构课堂观察与课堂检测

1)同构课堂的课堂观察

三位教师呈现同课同构“方程的意义”,教学流程分为五个板块:天平图片导入,列数学式;9个数学式分类,概况方程的意义;辨析判断,巩固方程的意义;拓展应用,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回顾课堂,进行方程知识的拓展。

三位教师的教学预设过程、教学课件、教学准备、作业设计相同,三个教学班级的前测相似,三位教师均没有上过新教材中此课的内容,唯一不同的是个人教学风格、教学语言以及教龄的差异。

7位观察教师根据各自的观察点和观察要素,分别填写15张观察量表,对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常规方面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反馈,其后进行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和课堂作业批改正确率的统计。

2)教学效果整体观察问卷调查

三堂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掌握程度均有所差异。从学生个体或班级的综合整体情况来看,课堂效果显示名师级教师(以下简称C)班优于骨干教师级(以下简称B)班,优于新手教师(以下简称A)班。

3)作业反馈情况

作业选用浙江省教研室编选的“课堂作业本”,作业正确率的统计显示C班优于B班,优于A班。

3.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评课交流反馈

在同课同构变量控制的前提下,C班的教学效果好于其他两个班。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落实有怎样的差异表现,哪些要素与课堂教学效果呈正相关?

基于数据分析的观察评课交流,为此次活动的重心所在。

通过对三位教师观察量表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如下是7位教师基于数据统计的评课反馈。

1)运用好教学语言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见图1)

观察表象:

三位教师音量变化的次数呈递进趋势,C班教师的音速变化次数明显多于A、B班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优于A、B班教师。纵观三堂课,因为同课同构,A、B、C班三位教师的预设教学语言相同,因而用规范的学科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语言准确度、清晰度、流畅度、音量都比较好。但在音量变化、音速变化、语气运用、表情应用以及肢体动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骨干教师和名师级教师在语言的激情度、生动幽默度和肢体语言方面,更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远远优于A班。

简要结论:

运用好教学语言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地运用好教学语言,而且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而严谨,如课堂中“5×(X-2)=15”,学生常常读作“5乘括号X减2括号等于15”,而最好读作“5乘X减2的差所得的积等于15”。正确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

2)安排好学生答问的落实不够,偏差明显

数据说明:

A班总人数33人,男生10人,占30%。女生23人,占70%。男生提问10次,占30%,女生提问23次,占70%,男生提问率与男生率持平,数据之比为1,男女生偏好差异不大。B班总人数34人,男生15人,占44%。女生19人,占56%。男生提问25次,占64%,女生提问14次,占36%。男生提问率和男生率的比值为1.45,相对男女生偏好差异,B班教师偏向男生多一些。C班总人数33人,男生17人,占52%。女生16人,占48%。男生提问28次,占61%,女生提问18次,占39%。男生提问率与男生率的比值为1.17,C班教师的提问偏好略向男生。

结论与改进:

观察者认为如果教师偏向提问男生或女生,就会冷落另一部分的学生。或者个别男生思维活跃,或者个别女生的回答特别完整,或者男生胆子大举手积极等,受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影响,教师在提问时极易偏向于某些人。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班级里,学生的基础和智力层次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让他们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议课中的团队讨论:怎么评价好学生的表现

教师a:在“我一个星期跑了2.8km,每天跑s米”一题中,学生列式s×7=2.8。汪老师询问其他学生的意见时,大家也持相同的观点。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该如何处理?直接否定,抑或是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统一?汪老师的反应是先不作评价,而是让学生再齐读题目。复读时,有学生开始注意到“km”和s的单位“米”不同。

教师b:由于单位的不统一而出错,是学生做题出错的常见原因之一。这可以归于粗心,可这粗心并不是教师强调几遍就能改正的。在全班学生都出错时,汪老师让其重读题目,含义颇深――只要审题仔细,看清条件,就能尽量地避免由于粗心带来的错误。

教师c:有效的反馈在于能够让学生及时地了解他们现在学得怎么样、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何做。

教师d:这样的课堂,再次验证课堂中评价好学生的表现十分重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具体、积极、灵活的评价方式适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就能激励、引发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专家组指导教师就如何作好下一步的培训和改进工作,逐步形成一条基于团队协作的“课堂观察诊断―量化反馈、思维碰撞、领悟―对照常规、改进行动―缩小差距、提升效果”的校本研修之路。

三、活动启示

1.实证式行动研究,印证课堂教学常规对不同层级的教师均有改进、指导的作用

同课同构的教学研讨,使《萧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从条目走向实践,教师不但知道自己课堂的欠缺之处在哪里,而且知道怎么去改进,真正地意识到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如何把条文转化成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更加规范、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的新目标。这正是此次活动的一大成功之处。

事实上,此次研讨活动,无论课堂执教者、课堂观察者、课堂一般听课者,都有极大的震撼。教师对教学常规的重要意义有了最直接的认识,从而产生最迫切的需求。细读《萧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它不但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也是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自觉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

2.同课同构课堂主题观察,摸索出教研活动的新范式

第一,同课同构主题观察使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构建并运行起来。它以“落实常规、缩小差距”为研究主题,以“不同层次的教师落实常规的现状观察对比”为基础,以“同课同构的课堂教学观察”为研究方法,以“培训加反思”为活化“常规”的策略,形成一种追求各个层次教师共同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

第二,同课同构主题观察,突显研究性、合作性、证据性。整个数学“团队”体验了课堂观察的准备阶段、观察阶段和反思阶段。它以“课堂常规落实”为任务主题,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执教教师融入教师集体,为观察者提供诊断的案例,观察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体,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教师不仅学会“观察什么”、“如何分析”,还学会“资源共享”、“求同存异”,理解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加深了团队的合作能力。

第三,同课同构主题观察,使教研研究走向专业。针对课堂教学常规设计的15张量表,涉及课堂教学的9个纬度,每一条记录都对照课堂教学常规,不但使教研活动有了充足的证据,而且使教研活动向纵深拓展,给教师提供一个专业研究的范本。从原始的日常观察到规范式的精细化、量化观察,不仅让被观察者对问题症结有所顿悟,更拨动观察者的心弦,拨动每一位听课教师的心弦。

同课同构、课堂观察、量表对照、合作交流,出现了基于数据、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评课研究,使教学研究走向专业化,更使各个层级的教师“落实常规、缩小差距”成为可能,成为敦促优秀教师更加优秀、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畜牧业前景分析范文 下一篇: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