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范文

时间:2023-11-24 18:11:21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1

支队直属各级党组织:

根据市政府要求,现面向支队直属各级党组织征求对支队党委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个人在“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意见建议,请各级党组织将发放征求意见表纸质版(详见附件)领导签字盖章后于2020年9月4日下午下班前送到1303房间。

附件:“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

2020年9月2日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

“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

 

内容

 

姓名

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有哪些意见建议。(例如:是否存在对党不忠、离心离德,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重点表现在搞封建迷信、“不信马列信鬼神”,搞公然对抗、混淆是非,搞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搞政治挟持、换取利益。)

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意见建议。(例如:是否存在靠煤吃煤、官商勾结,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重点表现在搞“独立王国”、以权谋私,巧立名目、借机敛财,巧取豪夺、公开索贿,“抱团取暖、互利共生”。)

 

在规范权力监督方面有哪些意见建议。(例如:是否存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力监督制约严重缺失的问题,重点表现在独断专行、唯利是图,自行其是、短视妄为,徇私枉法、包庇纵容,搞政治攀附、利益同盟。)

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方面有哪些建议。(例如:是否存在拉帮结伙、买官卖官,选人用人导向严重偏离的问题,重点表现在拉帮结伙、用人示范,近亲繁殖、任人唯亲,卖官鬻爵、任人唯钱。)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2

关键词:公民政治权利,政治生活,公共事务,国家权力,法律

一、公民政治权利的定义

对公民政治权利,法学家们给出的通行的定义是:“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以及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权利。”①这仅仅是关于公民政治权利的形式定义,因为这一定义没有指明公民政治权利作为宪法上的制度设计的功能与本质所在。相比之下,政治学较多地注意到政治权利的功能。有学者将政治权利定义为:“参与政府管理与影响公共政策之权利。”②这一定义指明了公民政治权利具有影响政治生活的功能,但仍然是偏狭地理解政治权利的功能。另有学者把政治权利定义为:“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资格。”②这一定义正确地将政治权利与利益分配联系起来,较为深入地指明了政治权利的功能,但否认政治权利属于利益本身而仅视其为政治手段、更没有揭示公民政治权利的本质,仍不足以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科学的定义。

必须将公民政治权利与人的自由、人的自我实现联系起来,才能获得对公民政治权利的深刻认识。对此,有学者写道:“政治自由从政治权利的意义上来说,是指公民享有受到法律保障的按照自己意志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和影响国家事务的权利。”④这意味着,公民政治权利在其质的规定性上,是人的自由,是人在政治领域中的自我实现L5p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自决和自主。自决,指人对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对公共事务的决断;自主,指人在政治生活中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不受政治上异己权力的束缚和奴役,个性得到张扬。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公民政治权利的科学的定义应该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从而得以在政治生活领域作为自决、自主的存在的权利。就其形式意义而言,公民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利。“参与并影响”界定了公民与政治生活的关系,表明公民并不是被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而是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并形成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成为公民政治权利的形式标准。就其实质意义而言,公民政治权利是公民在政治生活领域得以作为自决;自主的存在的权利。“自决、自主”界定的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表明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具有主体性。“参与并影响”则是公民的自决、自主地位的外部表现。这一定义将用以作为区别一项公民权利之为政治权利或非为政治权利的标准。

二、要素与结构

从公民政治权利的形式意义与实质意义出发,公民政治权利的全部具体要素组织成五个部分,有机地构成完整的公民政治权利体系。

公民政治权利的第一部分是公共事务的决定权。个体的单独存在和由个体集合成为共同体是人类的两种有机联系的存在方式。⑨公共事务即个体集合而成的社会共同体的事务,关涉每一个体而又非个人事务。在民主社会,公共事务是由公民共同决定的。科恩正是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决定来界定民主的。他说:“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⑥在现当代实践中,由公民决定的公共事务有三个方面,相应形成了在决定公共事务方面的三项公民权利。

第一,选择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还没有进化到高度自治的时候,社会共同体中需要分离出少数人具体行使公共权力,以便处理公共事务。依照人民的理念,公共权力的具体行使者即国家权力主体必须得到公共权力的所有者的同意,因此,对公共权力行使者的选择成为共同体的公共事务。这可以说是全部公共事务中最为基本的一项,选举权就是用来决定这一项公共事务的权利。对于选举的意义,有学者写道:“选举是产生近现代国家机构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最普遍、最根本的方式”,“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选择”。⑦这也是对选举权的功能和意义的界定。选举权之为首要的和最为古典的政治权利,原因于此可见。

第二,共同体内的利益分配,即对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别确认以及对二者关系的界定。由于个体利益相互之间、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差异,利益矛盾总是存在。这既不利于共同体的生存,也不利于个体的生存,为此必须在共同体内进行利益分配。这是另一项最为基本的公共事务。近代以来利益分配采取了法律形式:宪法对共同体内的基本利益加以分配,普通法律则基于宪法的基础性分配而作延伸性分配和补充性分配(通常所认定的宪法与普通立法间的关系实则是宪法与普通立法在利益分配上的关系)。相应地,公民决定利益分配的权利,就具体化为对宪法及其修正案的通过权(制宪权与修宪权)和对普通法律的直接创制权。

第三,决定资源增益。利益的实现离不开作为客观对象的资源,是对资源的占有与支配,以资源的充沛为前提。然而,一定社会的资源总量即资源的既有状况相对于主体需要总是厦乏的,只有不断地增加社会的资源总量才能使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因此,在以法律形式分配利益之后,还需要做出资源增益的决定,以使通过法律表现出来的对利益的主观分配得以转化为客观现实。资源增益由此成为共同体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代议机关与行政机关对资源增益的决定,屑国家机关对公共事务的决定,政治学上称“公共政策”。在现当代的直接民主制下,有一部分重大的资源增益不由代议机关做出而直接由公民投票加以决定,例如将是否加入一国际组织交由全民公决。公民的这种决定权可称特定事项决定权。

由公共权力行使者的选择权、共同体内的利益分配权、特定事项决定权构成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决定权,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基本的和主要的部分。公民拥有公共事务决定权并不意味着全部公共事务都由公民直接决定。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公民的公共事务决定权是以公共事务中最重要的和基础性的并且适合由公民决定的事项为范围的。现当代的民主政治正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

担任国家公职是公民政治权利的第二部分。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并不限于参与对公共事务的决定,还应包括参与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共同体中是通过分离出少数人具体行使公共权力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对此,有学者写道:“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具有个人或少数人的形式。”⑥因此,每一公民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定标准并经法定程序,使自身成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从而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行,参与对公共事务的处理。这就是公民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白俄罗斯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白俄罗斯公民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特长享有平等地获得国家机关任何职位的权利。”一些国家的宪法对此项权利未明文规定,但事实上也是加以确认的。学理上对公民担任国家公职这一项权利没有给予足够注意,甚至常常无视其为事实上存在的;项政治权利。国家权力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实现状况,这决定公民参与国家权力运行、参与对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参与决定公共事务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担任国家公职权必须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独立的部分。

公民政治权利的第三部分是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权。

国家权力的运行存在着背离共同体的意愿和利益的可能,因此必须对国家权力的实际运行加以监督与制约,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国家权力运行损害公共利益或在损害发生之后加以救济。孟德斯鸠所揭示的“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权力制约的最一般法则,具体化为二种机制:一是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即国家权力系统的自我制约机制,二是人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即国家权力系统的外部制约机制。这二个方面不可或缺,构成国家权力制约的完整机制。后一种机制是通过公民政治权利实现的,即“以权利制约权力”。下列各项政治权利即属公民监督与制约国家权力的政治权利:

第一,罢免权。这是公民以共同意愿剥夺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国家权力主体的资格的权利。国家公职人员倘若不能作为人民的公仆(或因其才能不足或因其品行不正),意味着其不能为人民服务,无助于共同体利益的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罢免并相应产生新的国家权力主体正是制约国家权力运行的一种途径。

第二,复决权。复决权的行使对象主要是:(1)经由立法机关通过的宪法案或法律案,(2)经由立法机关否决的宪法案或法律案。⑧复决权具有否定和纠正代议机关的立法行为的性质,使由代议机关通过的法律丧失效力或使被代议机关否决的法律获得效力,可见复决权是一种制约代议机关行使职权的政治权利。一些国家的宪法还将复决权的范围扩及总统和议会的意见冲突;上下院之间的争执。⑿此时总统或议会、上院或下院间至少有一方处于不当行使职权的状态,全体公民的复决同样显示了权力制约的性质。

第三,请愿权。这是公民向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就其权力行使行为提出异议并希望其改进或提出建议并希望其采纳的权利。日本宪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人对于有关损害的救济,公职人员的罢免,法律、命令或规则的制定、废除或修改以及其他事项,都有平稳请愿的权利。”这是具体地指明了请愿权行使的范围。请愿权对国家权力的行使具有影响作用。当然,与罢免、复决得以直接制约国家权力运行不同,请愿属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察看并督促,尚不能直接地对国家权力运行发生约束作用。中国宪法第四十一条关于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是对请愿权的具体表述。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是由决定公共事务、担任国家公职、监督与制约国家权力这三个方面组成的,公民政治权利中的公共事务决定权、担任国家公职权、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校正是对应了这三方面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组成部分。

公民的联合行动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第四部分。

公民的政治参与通常采取的是个人行为的形式,纯粹的个人形式的参与对政治生活所具有的影响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允许公民与具有共同政治意愿的其他公民以联合的即共同的行动参与政治生活,以期获得对政治生活的更大的影响。公民以联合行动参与政治生活是对个人形式的参与的补充,则联合行动权可以理解为公民政治权利中的辅和补充性的权利。具体的联合行动权有下列三项:

第一,政治结社权。结社出于政治目的是政治结社的核心要素。在政党政治的背景下,政治结社能使公民更有效地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政治学上正是指明了政治社团具有工具。⑥政治结社是公民的具有持续性的联合行动。

第二,出于政治目的的游行、示威权,即不特定的多数公民出于共同的政治目的以游行、示威的方式向公众尤其是向国家机关表达其政治意愿的权利。游行示威是公民请愿权的行使方式之一,比之公民以个人行为的请愿显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向国家机关表达特定的政治意愿并试图影响国家权力运行是其核心要素。游行示威是临时性的联合行动,针对的是一时一事。政治结社与游行示威作为公民的联合行动极为直观,是联合行动的显现形态。

第三,发表政治见解权。公民可以持有独立的政治见解,这属内心自由的范畴;公民也可以将内心的政治见解,以言论、文字、符号的方式乃至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公示于他人,这就是发表政治见解权。发表政治见解是公民以个人行为即可行使的权利,似乎与联合行动无关。但是,如果公民是出于特定的政治目的而发表政治见解,是希望自身的政治观点能为他人所接受并进而实施相同的政治行为,那么,发表政治见解就具有(至少是潜在地包含了)形成联合行动的目的。出于政治动机而寻求联合行动是发表政治见解权作为政治权利的根据所在,发表政治见解因此成为不以直观形态表现出来的、隐态的联合行动。

联合行动是公民行使对公共事务的决定权、担任国家公职权、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权的特殊形式,其实质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参与和影响政治生活。因此,确切地说,联合行动是关于参与和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方式的权利。

知政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第五部分。

知政权即公民获得政治生活信息的权利。政治生活信息可以理解为与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其中尤其指与公共权力的行使相关的信息。现当代中的知情权制度就是旨在保障公民获得官方情报的权利。对政治生活信息的掌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否则,参与将是不可能的。因此,知政权是前述各项权利的保障性权利。

综上所述,从结构上看,全部公民政治权利构成了以公共事务决定权、担任国家公职权、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权为核心,以联合行动权为补充,以知政权为保障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公民政治权利的各具体要素在公民权利体系中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处于不同的地位,并非可以等量并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基于民主政治的共性而阐述公民政治权利的要素与结构。但由于国家性质、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等的不同,各国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确认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留待另文。

三、另一种结构分析

以上是从具体政治权利的功能出发分析公民政治权利的结构。下面将简要地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政治生活的内容的角度,对公民政治权利的结构加以分析。

第一,关于国家权力主体所行使的权利,有三项:1.选举国家权力主体的权利;2.罢免国家权力主体的权利;3.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这三项具体权利完整地构成公民针对国家权力主体的政治权利。

第二,关于法律的政治权利,有四项:1.制宪权;2.修宪权;3.对普通法律的直接创制权;4.对代议机关立法的否决权。

第三,关于特定事项的政治权利。在直接民主制下,特定事项有公民可以直接决定的,也有公民不能直接决定但可以表示意见的。相应地有二项权利:1.直接决定权,即特定事项决定权。2.请愿权,包括以个人行为进行的请愿和以联合行动(游行、示威)进行的请愿。如前所述,请愿权在功能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权,而监督国家权力运行是就具体的、特定的事项而言的,离开了具体的、特定的事项是不能断定权力的滥用或不当行使的。

第四,关于政治信息的权利,有二项:1.获得政治信息的权利即知政权;2.发表政治见解的权利。个人的政治见解也属于政治信息,公民既有权从外界获取政治信息,也应有权向外界政治信息,从而形成公民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第五,关于政治社团的权利,一项,为政治结社权。政治生活涉及国家权力主体与法律这二个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公民政治权利体系中必须有针对国家权力主体和针对法律的权利。在国家权力主体与法律之外,还有其他公共事务的存在,则尚应就特定事项使公民有参与和影响的可能,因而须有就特定事项的直接决定权和请愿权。政治信息构成政治生活的一个方面,相应地必须使公民有进行政治信息交换的权利。政治生活少不了政治团体的存在与活动,尤其是在现当代政治生活中,则公民自应有政治结社权。可见,上述五个方面的公民政治权利,在另一意义上构成完整的、有机统一的公民政治权利体系。进而言之,上述公民政治权利使公民得以在政治生活的全部领域成为自决、自主的存在,获得政治领域中的自由。

四、辨析

一些非政治权利往往被错误地作为政治权利看待,反映了学理上对政治权利缺乏准确的把握。按照本文的观点,除前述各项公民权利为政治权利之外,其他公民权利均不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另一方面,一些公民权利又被错误地仅仅作为政治权利看待。为了更明晰地界定公民政治权利的范围,特辨析如下。

1.学者多有将“享受荣誉称号”作为政治权利的。%本文认为,享受荣誉称号并不意味着公民就参与了政治生活,更不存在享受荣誉称号会发生影响政治生活的作用,因此,享受荣誉称号不应作为政治权利,准确地说,是属于公民精神生活上的权利。

2.学者有将公民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而获得国家的物质赔偿的权利作为政治权利。⑥在本文看来,公民获得国家物质赔偿与公民参与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一规定是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宪法根据,而国家赔偿制度仅仅是针对国家侵权而为公民设立的救济机制,并不涉及政治生活。因此,获得国家物质赔偿权应届公民的物质权利体系,而不属政治权利。

3.集会也被作为政治权利。⑾集会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出于共同意愿这一精神性因素而聚合,参与集会者在相互间商讨问题或表达意愿。集会与游行、示威的重要区别在于:后者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向他人尤其是国家机关表达共同意愿即对外的表达意愿;前者则并不对外表达意愿,而是参与集会者在相互间即对内的表达意愿。这一区别显示游行示威以影响他人为目的,集会则重在相互间的沟通而不以影响他人为目的。因此,参与集会者即使在集会时就政治局势发表见解、对公共政策加以评论,也不造成对政治生活的实际影响。据此,本文认为,集会属公民的精神生活的权利而不是政治权利。

4.结社权通常仅仅被作为公民政治权利。⒀然而,结社可以是出于非政治目的而与政治生活无关,如出于学术目的或慈善目的。只有结社出于政治目的、意图影响政治生活时,结社才是与政治生活相关的。因此结社权在一般的意义上属于公民的精神生活权利,出于政治目的的结社才作为政治权利而存在。

5.言论、出版、游行、示威通常也仅仅被作为公民政治权利。本文认为,言论、出版、游行、示威都是用以表达内心意愿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所表达的既可能是政治意愿,也可能是非政治意愿。只有当言论、出版用以表达政治意愿与政治见解时,才属于公民的发表政治见解权;只有当游行、示威出于政治目的时,才属于公民以联合行动行使的请愿权。因此,言论、出版、游行、示威不能仅仅被作为政治权利。

注:

[①][⑩]许崇德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788页。

[②]林嘉诚、朱活源编著:《政治学辞典》,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版,第279页。

[②][⑩]王浦的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303页。

[④]商英伟、白锡能主编:《自由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⑤]参见万斌、薛广洲著《民主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⑧][美]科恩著,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0页。

[⑦]王玉明著:《选举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3页。

[⑧]程竹汝:《论权力的工具性问题》,载《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3期。

[⑨]罗厚如:《论公民直接立法权》,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2期。

[⑾]同上注;另见曾广载著《西方国家宪法和政府》,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91页。

[⑿]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3

时间安排

初步拟定于12月中旬。

主要议题

这次我镇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闽考察和副主席回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落实《中共宁德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和《中共县委关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按照我镇党委实际情况,这次民主生活会重点对照检查《廉政准则》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以及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发展、民主优先、党建科学”,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实施,为县委、县政府“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证。

具体要求

按照《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县委有关要求,双溪镇党委认真做好以下民主生活会的各项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做好会前准备。这次民主生活会我们紧抓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书记央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第四次、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全会工作报告,学习《廉政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干部选拨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及省委组织部实施细则。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闽考察和副主席回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八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中共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纪委八届八次会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坚持按照高标准、严程序,精心做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工作: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函)、召开征求意见会、个别走访、设立意见箱,就领导班子及成员践行宗旨、履行职责、廉洁自律等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2011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并原汁原味地向领导班子及有关成员反馈。二是认真开展会前淡心交心。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同班子成员个个淡心,沟通思想,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切实发挥好“班长作用”。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达到交流思想、查找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分管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淡心,听取意见建议。三是认真撰写发言提纲。领导班子和成员都结合学习心得、个人实际和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提纲。

2、密切联系实际,搞好对照检查。民主生活会上,对2011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说明和总结。领导班子成员在会上要紧紧围绕会议主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廉洁从政的规定和要求,重点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逐条进行检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并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原则性,组织同志的自我批评襟怀担白,正视问题,深入剖析其中的思想根源。相互批评要坚持原则,坦诚相见,做到真诚地帮助同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镇党委书记对班子成员的发言要逐个进行评议,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进行评议,帮助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对群众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要明确具体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制定和落实个人的整改措施。本次民主生活会形成的整改措施和干部群众对上次民主生活会形成的整改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我们在会后,向干部群众通报。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4

一、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

局党组高度重视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征集工作,改进征求意见的方式和手段,采取“上请”虚心征求上级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下求”广泛征求下属单位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内问”真心交换意见和“外访”诚心向兄弟单位和部门问经验、找差距,虚心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书面征求意见。以书面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有关单位、县区民政部门、局属单位对民政领导班子、民政政风行风和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62份。二是走出去问计于基层。在“民政为民、寒冬送暖”主题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在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工作的同时,做好调查研究,与党员干部职工促膝谈心,了解和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走访老党员和民政对象153户、个别访谈77人次。三是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就“如何指导乡镇民政所开展工作”、“当前人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突出民政问题有哪些”、“我市民政工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座谈会7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确解发展难题。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153条,经梳理归纳为4个方面21条具体意见建议。为有针对性地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措施打下了基础。

二、深刻剖析,认真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局党组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四对照、四查找”“三查三看”的分析检查个人发言材料。同时,党组成员认真参加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虚心听取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12月22日,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邀请市学习实践活动第11检查指导组领导列席。会上,局班子成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习调研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检查思想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以及廉政自律方面的情况,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思想共识。一是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形成考虑共识;二是在坚持用科学发展更新观念上形成了共识;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民政工作上形成了共识;四是在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共识。经过分析检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一是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有待强化;二是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三是保障民生的制度机制有待改善;四是服务基层的工作作风有待改进。最后,金振明同志综合大家的发言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近年来,局党组班子能够恪尽职守、团结奋进,善于把握全局、勤于干事创业、勇于突破创新,团结和带领全局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推动民政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绩。特别是在全市率先引入保险业参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新机制,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保险,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积极探索艾滋病孤儿供养安置新模式,创新“阳光家庭”温暖工程,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好评;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驻军71811部队、淮滨县和赵海菊分别获得“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囊括这四项荣誉、实现“大满贯”在全国省辖市中仅有五个。可以说,各项民政工作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一是靠党的感召推动发展。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社会行政事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光荣使命,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靠各级党组织重视促进发展。近年来,我们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着力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解决了我市基层民政所的编制问题;解决了低保、五保供养、居委会、村委会换届等项工作的资金匹配问题。三是靠求真务实引导发展。求真务实,就是各项工作要立足于“实”、扎根于“实”;要讲真话、求实效;作风要实,工作要实,政绩要实;要联系实际解放思想、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引导民政事业大力发展见成效。四是靠创新机制谋取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魅力信阳提供坚强的保证。五是靠积极影响诱导发展。解放思想,发挥民政人的优势和影响力,以契而不舍的精神,争取社会多方协助。如:退伍部门于2007年初向上争取资金千万元,重点解决了各县、区数年来安置后未上岗的退役士兵生活及就业问题,为我市创建“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础。六是靠党性风范立足发展。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对党风起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团结奋进,真诚相待,带头工作,爱岗敬业,为民政事业谋发展,创发展。七是靠务求实效争得发展。如何推动民政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我认为首先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狠下功夫,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紧扣主题,精心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局党组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当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破解影响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提升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水平的过程。一是严格工作标准。注重突出“两个符合”,即“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本单位实际”;抓住“四个关键”,即“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解放思想的要求贯穿到分析评议阶段的全过程,重在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到“四不过关”,即“问题找得不准不过关,对分析检查报告分析不深不透不过关,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没有吸收不过关,整改措施不具体不过关”,确保了分析检查不走过场。二是反复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先后经过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扩大会、群众评议等多个环节进行讨论,对征求到的16条意见建议进行了研究吸纳,对分析检查报告11处作了修改完善,使分析检查报告主题突出,言之有物,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目标定的明,提出了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三是认真组织评议。采取问卷评议、座谈评议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广泛、深入的听取意见和评议,使局党组分析检查报告得到不断完善,形成四个共识,明确建立完善“五大体系”、努力建好“四个民政”的工作思路,更好地集中了群众智慧,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认可。

四、深入开展实践,切实保障民生

本着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原则,坚持“三突出”,采取多种形式帮扶济困,着力解决和维护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利益问题。一是突出实践载体。提出“民政为民、寒冬送暖”的学习实践活动实践载体,制定了工作方案,从捐赠衣被、救助提标、冬春救济、走访慰问等方面,精心设计了针对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具体活动内容,力求达到党员干部受洗礼,民政对象得实惠、困难群众过好冬、科学发展见实效、改善民生上水平的活动宗旨。二是突出情系灾区。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工作,精心组织了“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先后将4000床棉被、4000件棉衣送往灾区。元月6日至8日,又到对口支援的四川江油市小溪坝镇和厚坝镇慰问,为两镇贫困学生送去羽绒服690件、慰问金10万元。三是突出民生工程。根据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安排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先后启动了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提标工作。春节前夕,按照城市低保对象150元、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每人100元、优抚对象和农村建国前老党员每人180元的标准,及时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5281.1万元;努力提高五保供养工作水平,投入资金8520.86万元,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19所,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1.08%;切实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救助困难群众29077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307.4万元;扎实做好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及时下拨救灾资金734万元、棉被1万余床、棉衣2.4万件,救济困难群众23.8万人次;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慰问组508个,走访慰问敬老院208个、五保户2497户、特困户6417户,发放慰问款物220.3万元。通过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民生工程,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5

【关键词】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86-02

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含义及特点

(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含义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其中民主监督作为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之一,源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以及各级政协接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对政府提出建议和批评的实践。“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性质上是政治监督,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和重要机构,政治性是人民政协的根本属性;主体上具有广泛性,人民政协包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的代表人士,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看法,能集中和有组织地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意见;效果上的建议性,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能够提出切实的、深刻的意见:这种监督活动既有规范的形式又有制度的保障,切实有效。同时人民政协监督机制汇聚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许多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使得政协能够深入研究一些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具体监督意见。

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渠道的不畅通

《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该条规定从侧面反映了民主监督在运行机制、沟通机制、反馈机制、保障机制等诸多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从运行机制方面,民主监督的性质上决定了政协民主监督不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监督机制,监督的主体和对象都不会因监督的实施与否而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政协民主监督的形式是通过决议从而提出批评、建议或其他意见,它不产生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和拘束力。因此政协民主监督在运行程序上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通过形式主义大于实质作用。其次,民主监督在沟通机制上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纵向上各地政协存在着上、下之间沟通渠道障碍;在横向上政协与政府机构、其他组织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容易使政协组织脱离群众,不能及时的了民情,解民意;最后,“反馈机制是搞好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但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反馈机制。”这主要体现在政协组织内部没有一个确切的责任部门来承担反馈信息的收集,使得民主监督的实施缺乏有机的“后勤保障”。

(二)主体的监督意识不强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建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来实行监督职能,且政协民主监督是立足于参政党的位置之上实施的政治监督,这就导致了民主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还只能停留在有关文件上和政协章程中,党委、人大、政府工作中的有关法规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民主监督对监督的主、客体都缺乏约束力。此外,民主监督权威性不够。政协作为协商机构,不同于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它实施的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没有党纪、政纪的约束功能。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少数政协委员陷入误区,他们认为政协监督是一种“软监督”,作用不大,被监督的部门和个人完全凭自觉性去应对民主监督。此外,有些政协委员认为有人大监督、纪检监督、检察院等等部门监督就已经足够了,政协监督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再者,作为政协委员即使不行使监督权也不会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既不违法,也不会被追责,这些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促使政协委员们疏于监督,甚至不去行事自己的监督权力。这些思想意识上的误区造成了政协民主监督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三)民主监督效果不理想

首先,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为人民政协的三项主要职能,但是由于民主监督常常融合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反而将民主监督的职能淡化,甚至有时会忽略不计,被其他两大职能所替代,这严重削弱了民主监督的实际效果。其次,政协民监督机制不健全:民主监督在工作程序上,目前随意性大且易于流于形式,监督环节不健全甚至脱节;最后,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政治监督,监督的方式主要是建议和批评,它与党纪监督和法律监督相比缺乏强制性和保障力,同时由于自身监督机制的原因,政协监督缺乏协调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政协监督实施的效果不理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健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议

(一)提高主体民主监督意识

1.对于监督者的要求。在庆祝政协5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能中的主体作用”。首先政协及其政协委员要在思想认识上,增强民主监督的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协领导和委员自身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认为政协民主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是个摆设,没有实际意义。此外,在人民政协中还存在着政协委员因害怕得罪人,会遭到报复而不敢监督;并且在监督过程中由于掌握情况和分寸困难,致使委员们不愿监督,认为与其说了得罪人,倒不如装糊涂轻松了事。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识,政协组织和委员要努力克服“民主监督可有可无”、“民主监督是挑刺”、“民主监督得罪人”等思想观念。同时,政协各级组织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政治氛围,坚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使各界人士讲真话、谏诤言、献良策,克服畏难情绪,消除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这些体现在民主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上,就是把各项监督活动谋划好、组织好、协调好,切实增强民主监督工作的有序性、针对性、实效性。

2.对被监督者的要求。被监督者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过程中经常扮演着“事不关己”路人甲角色。由于人民政协监督缺乏强制力保证实施,是否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全凭自愿,从而使一些被监督者对于人民政协提出的监督意见总是敷衍了事,甚至觉得政协监督是“没事找麻烦”。这些主观因素导致了政协民主监督失去了实际意义,没有履行的价值。因此,作为被监督者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民主监督所提出的的监督意见,对正确的建议和意见要积极履行;认为政协所提的监督意见不正确可以与政协组织协商,做到“有错改之,无错加冕”,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政协民主监督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益。

(二)民主监督的职能在政协三大职能中充分发挥

“人民政协这种组织载体的存在及其法定职能的履行,在一定意义上说把各阶层的民众和执政党、政府连接起来了,将分散的利益诉求通过政协这一组织载体集中起来,承担了利益聚合的功能。针对执政党和社会面临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法制化轨道上的批评和建议,能够遏制或减少‘街头政治’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保持良性、稳定的发展。”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其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为人民政协的三项主要职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既各有侧重,又辩证统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体上说,这三项职能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任务,虽然人民政协三大职责履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工作的内容上都是关注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民主监督既可以实施于参政议政的过程,又可以融合在政治协商之中,形式灵活多变。“从实践上看,民主监督主要是通过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途径来实现。”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常常被人们忽视,民主监督的功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综合履行三大职能时又要严格区分三者之间的界限,明确民主监督机制的地位,其他两大职能不能越俎代庖,替代了民主监督职能对于促进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职能履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监督职能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组织保障

1.为政协委员提供时间和经济保障。从上述论述中可知人民政协委员大多数为兼职委员,一方面,政协委员平时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投于主职行业;另一方面,政协的职能又要求这些兼职委员要尽职尽责履行职责和义务,这就与政协委员的日常生产生活相冲突了,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按要求履行职责。因此国家应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提供时间和经济上的保障,政协委员兼职但不等于义务,政协委员要履行职责需要时间和经济基础支持。只有在时间和经济上给予委员们保障,才能促使他们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责时更有效率。

2.建立专门的沟通平台,使信息畅通。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途径是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但这种途径与日益迅速发展的社会并不匹配。近年来,各地政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如扩大特约监督员的范围,对口安排在相应的党政部门担任特约监督员、审计员、评议员、督察员等,全方位地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力;举办专题论坛,就影响地方发展的重大问题不定期地举行专题论坛,形成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探索政协舆论监督的新形式等。我国政协的民主监督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汲取各地方民主监督新经验,努力创新政协民主监督新形式,如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其它监督部门的互动,了解社区民意,将民主监督、舆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相结合,整合监督体系协调监督机制。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6

关键词:财政;民主;监督;政绩工程

财政民主原则是财政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财政民主,即行政机关依法按照民众需求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决定财政支出与分配。这体现为财政决策的民主性、财政事务的公开性和财政监督的有效性①。财政事务公开是民主决策的前提,有效的财政监督是民主决策实现的保障。

然而,近年来,各地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在网络上频频曝光,这些事件不仅引起了公众的争议和不满,同时也向我们透漏了一危险信号,财政活动民主性已严重缺位。

一、财政民主原则缺位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遍地开花,其根本原因是建造这类工程时决策不够民主,信息不够公开,监督不够有力。具体而论,原因如下:

第一,行政管理本位思想严重,政府权力扩张。首先,财政权集中于行政机关, 财政运行基本是在政府内部周而复始地封闭循环,财政活动似乎成了与权力机关及社会公众无关的纯粹行政管理行为;其次,财政活动中,行政机关往往不能全面妥当地考虑社会公众的合理诉求,没有花大力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而热衷于建设楼堂馆所;再次,财政法律责任体系还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大量的财政违法行为主要是在行政机关内部进行行政处理,其他救济机制较为匮乏。

第二,纳税人纳税而不理财,行使财政监督权与知情权的意识较弱,途径不足②。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监督途径,现实生活中纳税人一定程度上缺乏了解税款用途和去向的权利和机会。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致使纳税人权利即使受损也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予以救济③。

第三,财政预算博弈机制相对匮乏④。首先,在行政机关编制预算时, 民众很难参与,致使其合理要求也难以反映到预算中;其次,在预算审批阶段, 预算报告粗枝大叶缺乏必要的细节也给财政支出随意性提供了可乘之机;再次,我国还存在"预算外资金"制度, 使得相当规模的公共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而不受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审查监督。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在财政活动方面的权威性不够,监督体制不科学。首先,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在财政权力的配置上更具有实际的权威, 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还很乏力;其次,由于政府预算编制粗糙笼统,人大很难确定预算安排是否合理;再次,由于财政预算审核时间短,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总之,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行政机关掌握绝大部分资源,财政支出未能公开透明,社会公众的诉求无法上达,规划和论证沦为"走过场"的形式,这是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预算案能顺利通过的重要原因

二、财政民主原则价值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教育等关乎民生的领域仍急需改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不强调民主理财,必将导致决策者个人偏好代替民众意见的现象发生, 最终将侵夺纳税人的权利。

解决当前问题根本办法就是贯彻落实财政民主, 以制衡权力, 驾驭资本。如果兴建楼堂馆所的方案能够交付公众讨论,如果地方人大能够从预算等方面管住"钱袋子",各种豪华的楼堂馆所就很难轻易得以投资立项。

"为理想的政治社会提供合理的基础,其理念乃是支配的权威与服从的义务,应以人民的同意为前提"。⑤财政民主着眼于财政的民意基础,在财政民主原则指导下,财政应否支出、开支规模和种类等,都应该由人民或其代表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加以限定。因此,唯有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民主制度才能从源头上扼住腐败, 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障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财政民主原则完善之我见

贯彻财政民主原则,不仅需要在舆论上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更重要的还是完善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机制,实现财政收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扼止行政机关预算收支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实现政府预算法治化,完善人大对预算审批和监督制度。财政预算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直接依据,要实现财政民主,首先必须坚持预算法定原则,把财政纳入法律的有效约束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府行为的法治化⑥。同时,改革和完善人大对预算审批和监督制度以加强人大控制控制行政机关活动的能力。为此, 应从法律上强化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批权限,建立人大辩论制度, 完善人大会议议事规则,使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批阶段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志,以保证人大监督的有效性。

(二) 规范行政机关预算活动,增强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预算是落实民主最为直接有效的工具。只有强化人民代表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审议以及对预算结果的评估课责,才能使人们真正了解政府为人民做了哪些实事。原则上,除了部分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预算之外, 其他预算的审议过程都必须公开透明, 接受人民代表及社会大众的监督和质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要建立民主制约机制。要废止现行的预算外资金制度, 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人大监督范围内⑦。

(三)强化纳税人、媒体等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及重大事项听证制度,保障知情权。民主都是以公开为前提。强化广大公民和媒体对政府财政收入的监督,必须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预算编制、预算审议、预算执行,决算和监督在内的各预算过程都应当是对外公开的;同时,保预算文件可获取性,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以外,包括预算编制流程等作业文件、预算案、决算案、预算审查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预算书和决算书等所有的预算信息和预算文件都应当全部向社会公开。人大和政府遇到重大财政事件时要由媒体披露向公众说明, 让广大民众了解情况,以防止财政收支方面的重大失误。听证制度保证人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家、普通公民等,对于应参加但未参加的,应予以追加。

总之,实现财政民主, 应以人大为核心, 制定公开、透明的财政决策和执行程序, 督促行政机关按照公众的意志从事财政事务活动, 保证纳税人在国家重大财政事务活动中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并在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对行政机关及相关负责人追究政治和法律上的责任。

注释:

①参见:《财税法学研究评述》,刘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参见:何遐祥,《公民参与预算制度研究》,载于《新视野》,2010年第3期。

③参见:黄泽雁,《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思考》,载于《东方财税法研究》,2007年。

④参见:王伟,《关于加强我国财政民主建设的探讨》,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8期。

⑤参见:熊伟,《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论纲》,《中国法学》,2004 年第4 期。

⑥参见:刘剑文,《与中国财政民主》,《税务研究》,2008年第275期。

⑦参见:肖鹏,《预算透明:机制与提升路径》,载于《财政研究》,2010年第12期。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7

“今天,杭州市长蔡奇在 ‘开放式决策研讨会’上表示,‘老百姓有权知道政府在做什么!’杭州市政府的重要活动或全体会议今后都将进行视频直播,杭州各区县(市)也将因地制宜,通过网络直播形成互动。”自媒体2008年12月20日报道该新闻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开放式决策”成为政界、学界以及普通百姓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尊敬的各位市民: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09年2月召开。会议将审查杭州市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民主促民生’和实行开放式决策、打造阳光政府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在提交人代会审查前,先将《政府工作报告》在‘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hangzhou.省略)和杭州网(省略)上进行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新年伊始,杭州市再次重拳出击,在2009年1月14日至1月20日期间,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杭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示,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杭州市集中力量推出了一系列民主建设举措,开放式决策和《政府工作报告》公示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民主实践一路走来

“杭州的民主实践,远的说来都可以追溯到1988年了,12345市长电话专线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开通的。”市长电话办公室的同志说起杭州的民主实践很有心得。据统计,仅1996年6月到2007年12月,该专线就收到130万个民众电话。

“从1994年开始,杭州就通过开展人民意见征集活动,确定每年10件民生大事。2000年,杭州市在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探索上迈出了一大步,开始在市直机关进行评选‘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的活动。”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的同志介绍说。

据悉,“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是杭州市为解决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机关工作作风问题,在全国率先所作的尝试。经过9年的考评标准、考评方法、考评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现在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杭州模式”。2008年,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更是将《2007年度杭州市直单位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在《杭州日报》、“中国杭州”门户网站、“杭州考评网”上向社会公开,直接接受民众考评,并将民众意见作为杭州市直单位年度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此次社会评价共收集到各类群众意见和建议10630条。

“我们老百姓也能够很方便地直接评议市直单位的工作了。”“老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交通、食品安全等,都在报告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希望政府部门以后能越来越透明,工作越做越好,真正为杭州市民考虑。”杭州市民对评议活动纷纷表示了肯定。

现在广为人知的民生“七难问题”,也是通过在市民中广泛调查和分析找准的。“七难问题”,即行路难、停车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困难群众生活难,清洁卫生差,机关作风差等七大比较突出,同时又直接关系民众利益的问题。

从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七难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摸清情况、找准原因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单位制定了整改计划,并将整改计划向工作对象公开;有些工作牵涉面广、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单位,甚至还将其整改计划在报纸上予以公开。另外,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在杭州市的门户网站及“杭州网”上开辟了专题网页,讨论“七难问题”。

据悉,在2006年杭州市所进行的一项“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十项问题”的调查中发现,除了这“七难”问题外,“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新热点,也纳入了政府的工作重心。

2007年11月14日,杭州市政府举行第17次常务会议,首次邀请6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2008年4月2日,市政府举行第26次常务会议打破常规,首次邀请中央、省级媒体参加,并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直播。5月19日,第2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在网络直播的基础上加入网民与市长视频互动的环节。7月8日,第30次常务会议,6位通过网络报名最后被甄选出来的市民代表出现在会上……政府常务会议和决策的开放之路,一步步得到深化。

据了解,从2007年11月14日至2008年12月10日,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先后邀请114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54位市民代表列席,并通过网上视频直播接入69位市民与市长互动交流。2008年4月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实行视频直播,政府门户网站会议视频直播页面累计浏览量达16117人次,视频直播论坛累计点击量达75803人次,市民通过网站直播论坛以发帖形式提出意见建议2259条。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普通市民直接列席会议,又是常务会议决策公开的一大举措,使监督更为直接,沟通更为畅通;而网络视频直播和互动,更是扩大了群众监督的覆盖面,加深了监督力度。”长期关注杭州市民主建设实践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逊达教授指出。

民主促民生:新理念,新机制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杭州的民主实践从决策到政策的执行到绩效评估,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化的模式。”余逊达说:“‘民主促民生’的新理念可以说是杭州民主实践的关键词。”

2008年初,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与市属两大媒体集团负责人座谈时,专门提出了“民主促民生,民主保民生”的理念。王国平指出:“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改善民生;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民主;只有做好民主民生文章,社会才能和谐。”“民主促民生”,就是从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身边的民主”之事做起。

这一理念可以说既是对杭州这些年民主探索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指引。

――决策:听取来自民众的声音。

“以民主促民生”首先要求政策的制定必须是为了广大市民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广泛吸取市民意见,并根据多数人意见作出决定的决策机制。

“虽然我们这里离西湖很近,但我们的庭院却是陈旧破败,脏乱差,与西湖美景很不相适应。”

“我们这里都是老旧小区,小区绿化、景观照明、环境卫生等都比较差,平时生活不方便。”

庭院改造,老百姓的呼声强烈。

“在这些需要改善的庭院里面,居住着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困难群体。我们要实施的庭院改善工程,就是要让品质生活的阳光,洒到杭州每一个庭院;让最幸福城市的幸福惠及每一个家庭。”杭州市政府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庭院改造的工作要求。

据了解,杭州市从2008年起,投入18.5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745个庭院、3365幢楼房的改善目标。目前,全市共完成349个庭院、1771幢房屋的改善,其中有273个庭院、1401幢房屋已通过验收,超额完成2008年年初确定的220个庭院、1050幢房屋改善任务。其间,政府有关部门共邀请了1001位(次)专家问诊搭脉,召开各类论证会、征求意见会1217次,发放调查表118191份,收到群众意见、建议(咨询)6767条,每件都予以答复,其中采纳2913条。据市统计局11月底抽样调查显示,群众对庭院改善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2.7%。

――执行:引进公众参与。

中山路综合保护工程是杭州市重点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杭州市建委360余名党员组成了1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与中山路沿线17个社区开展了共建活动,向沿线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18000多份,征集社区的意见和建议380余条。同时,市建委等21个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陆续走进《都市快报》“解放思想•民主促民生圆桌会”栏目,解答老百姓疑问,听取相关建议和意见。

“我们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恳谈、民情访谈、重大事项公示、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制度,拉近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既维护了市民的切身利益,又快速推进了工程的建设。”市建委有关同志说。

“本来中山路的设计方案中,沿线需要迁移的树木是200多棵,但是在我们居民的建议下,已经调整成了迁移60棵。我们的不少建议政府还是采纳了。”沿线社区居民对于参与调整设计方案表示赞赏。

“政府决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在做些什么,并保持老百姓建言、监督的畅通,这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市民来说,都是双赢的。我们要相信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在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上。”余逊达表示。

――评估:接受民众的评议和监督。

在2000年起实行的评选人民满意政府活动基础上,2007年,杭州市推出了包含了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将城市评价标准从以城市建设为本转向了以人的生活为本。

“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成效具有最终发言权,市民工作、生活的满意才是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政府部门也越来越认识到社会考评的重要性。

“正是通过政策实施前的民意征集,政策实施时的民众参与,政策实施后的民主评议,杭州市的民主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一个表达民意、维护民利的良性动态循环。”余逊达强调,改善民生,一定要坚持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要充分保障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让民主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的民主进程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辐射农村”,这是一个广为争论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是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和先行者,城市由于地域的广阔性和人员的复杂性,不同于乡村的“熟人社会”,而更多地需要通过制度来规范秩序。同时,城市也由于经济的相对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普遍较高而具有发展民主的更大可能性。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与民主实践没有直接挂钩,居民对于公共事务普遍比较冷漠,同时缺乏固定的民主程序实现公众参与。

“杭州以民生作为突破口,将公民参与引入到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这对于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形成用民主促民生,又通过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民主参与的良性循环。”余逊达说。

如何在充分体现人民在公共领域参与性的同时,保障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可治理性,这是城市民主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平衡点。不少专家表示,这需要考虑不同机制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同的民生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余逊达表示,“以民主促民生”机制,就比较适用于涉及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的市政工程项目和城市管理措施。

“在杭州市的民主实践中,媒体的积极介入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蓝蔚青研究员表示,政府部门工作计划的公示,考评结果的公开,民众要求和建议的反映,都离不开媒体。媒体的成长,对于城市民主之路的探索,将会非常有益。他举例说,“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启动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运作――光复路148号3户居民厕所分配问题中,媒体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杭州网等多种媒体每天都在重要位置追踪事件的最新进展,通过热线电话、网络投票等方式,提供市民参与民主协商的平台。

“但是,这一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他监督主体,如人大、政协、社会团体等组织如何纳入,更好发挥自身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蓝蔚青研究员对杭州市进一步深化城市民主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希望。

“杭州的民主实践,主要还是通过政府的强势推进,参与城市管理决策的主体也只是限定在部分对于公共事务比较积极的市民中。如何加强政治、行政大环境的改革,从总体机制上保障民主参与的制度化;如何培育公民社会,激发市民监督的自觉性;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的实效,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以考虑的问题。杭州的城市民主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蓝蔚青说。

民政民主生活会意见篇8

按照南组发61号文件《关于召开去年度处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为了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保证民主生活会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效,特制定我局处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安排意见。

一、会议时间

拟定于去年8月16日(周一)上午8:30分举行。

二、会议地点

*区司法局机关五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范围

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政治处有关干部。

四、主题及内容

将“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和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专题民主生活会结合进行。

领导班子成员要紧紧围绕民主生活会主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要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廉洁从政的规定和要求,重点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逐条进行检查,对应该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逐项作出说明,对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按照规定加以纠正。

五、方法步骤

1、认真抓好理论学习,打牢思想基础(7月14日前)

紧密围绕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按照规定的内容认真组织学习,紧密结合我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抓住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深入思考。要通过学习为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筑牢思想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谈心交流活动(7月27日前)

(1)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设立民主生活会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和公开电话等方式向局机关干部、法律服务当事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2)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内向干部群众通报*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的情况,征求干部群众对上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满意度。(3)认真开展会前谈心,单位负责人与班子成员进行普遍谈心,班子成员相互之间也要进行谈心,达到交流思想、查找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

3、坚持实事求是,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提纲(8月10日前)

通过理论学习、征求意见、对照检查和谈心交流,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剖析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提纲,发言提纲不少于2500字。发言包括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批评以及自我批评。党组书记发言要包括对*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说明和总结。会前单位负责人要对班子成员发言提纲进行审阅。

4、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8月15日前)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成员要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相互评议。(1)自我批评要准确查摆突出问题和主要差距,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和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2)相互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本着对同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畅所欲言,坦诚相见。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实事求是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真正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3)党组书记要对班子成员的发言逐个进行评议,班子成员之间也要互相进行评议,帮助查找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意见建议。

民主生活会后,在参加和列席生活会的人员范围内对民主生活会的总体情况和每位班子成员的表现进行测评。

5、制定完善的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8月20日前)

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与差距,逐项研究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整改措施和干部群众对上次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的满意度,要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范围内向干部群众通报。

上一篇:住宅别墅设计范文 下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