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4 10:08:42

婴幼儿护理知识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

1、满足年轻父母的双重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父母对宝宝的营养和健康越来越重视,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能为宝宝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护理。目前我国年轻的准父母们大多缺乏孕产妇保健护理、婴幼儿护理和营养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或培训,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作好准备。医务通道的基础正是满足年轻父母对产品和知识的双重需求,借助传播孕婴知识来实现品牌推广。

2、抢占市场先机

研究表明,婴儿对最初的牛奶口味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当更换其他口味产品时,婴幼儿常会出现不适现象。另据对婴儿母亲的调查,一旦接受某一品牌奶粉,除非婴儿在喂养过程中有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母亲们一般不会改变产品品牌。这样厂家培养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很高,对生产企业而言,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所以,抢占先机,赢得宝宝的“第一口”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尤为重要。

医院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前沿阵地。我国约87%的婴儿是医院出生的,大约20%的宝宝不能母乳喂养,这些宝宝的第一口牛奶都是在医院喂哺的,占领了医务通道,基本上就赢得了这一巨大市场。即使是母乳喂养宝宝,在四个月时应添加辅食,在一岁左右将停止母乳喂养,通过医务通道也可以影响他们的父母,将他们培育成自己品牌的忠实支持者,使他们在选择辅食和断奶食品时更多地选择自己的产品。

3、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医务通道推广的优势在于在消费者进入市场选购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将品牌推广与知识营销相结合,将孕婴护理和营养等科学知识与产品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起专业、科学、营养和健康的品牌形象。医务通道的推广中,厂家通过自己的市场推广人员和医院医生、护士等人员的推介和宣传,使婴幼儿父母了解产品知识,感受到厂家对孕妇及婴幼儿的关怀和爱护,增强了对产品的信任,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的美誉度。 二、如何建设医务通道

1、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

医务通道不同于传统渠道,它对营销人员的素质有一些特殊要求。从事医务通道工作的市场推广人员除了必需的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只有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才能在与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的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通过建立起准父母对市场推广人员的信任,从而建立起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对乳品企业和产品的信任。

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对医务通道的建设非常重视,为医务通道建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设立营养代表或营养专员等职位。部分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在区域营销队伍中从事医务通道销售的人员比从事传统渠道销售的人员还多。

2、要建立厂家与医院的互信关系

在建立医院通道过程中,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和营养性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这就需要厂家通过临床试验或试用等方法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以取得医院对厂家及其产品的信任。只有这样,医院才可能允许该品牌产品在医院内推广或帮助推荐其产品。

要充分发挥医院在医务通道建设中的作用。据调查,大多数年轻孕产妇对孕妇奶粉和婴幼儿奶粉产品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医生和医护人员是婴儿营养方面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值得信赖的,因而对奶粉的选择往往听从于医护人员的推荐。厂家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应与妇产科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使她们了解自己的产品,乐于推荐自己的产品。

3、建立厂家与孕妇的互信关系

开办孕妇学校、举办婴幼儿护理知识讲座。通过联合一些大医院,聘请医生、营养专家等为“准妈妈”和刚为人母的妈妈免费授课,帮助她们解决在怀孕和育儿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将自己的产品知识融于其中。如美赞臣在讲授婴幼儿饮食营养知识时,突出其新推出的安婴儿产品添加AA+DHA后所具有的益智作用:使婴儿IQ增加7。使这些妈妈们感受到厂家对消费者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了单纯产品推广中的抵触和戒备心理,更容易接受企业的产品知识。

分发、寄送内容丰富的各种宣传资料。向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到医院体检的孕产妇建分发一些实用资料,内容包括婴幼儿营养知识、护理知识和产品知识等。同时向那些母乳喂养的婴儿家庭寄送宣传资料,起到品牌提醒作用(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和断奶时)。

此外,生产企业还可以与医院、妇育保健机构联系,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婴儿保健手册刊登产品广告或在医院提供的婴儿产品上附上品牌标识、品牌提醒等。

4、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档案

收集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年轻父母、参加医院体检的孕产妇的相关资料,建立包括孕产妇姓名、年龄、宝宝出生(预产期)时间、家庭地址、联系方式、购买记录等内容的详细档案。

通过建立消费者档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追踪消费者使用情况和使用后对产品的意见,以便对产品和销售工作进行改进,同时显示公司对消费者的关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消费者参加公司开展的各种活动、邮寄各种宣传资料等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5、产品推广和销售

产品的试用:通过与医院医护人员的合作,使缺乏母乳或不愿母乳喂养的妈妈的初生婴儿吸吮由自己厂家生产的奶粉冲调的牛奶。

优惠促销:由于节省了终端的销售费用,医务通道销售的产品价格一般较终端卖场便宜,同时赠送宝宝用品如奶瓶,围脖、尿不湿、小玩具等,增加产品对年轻父母的吸引力。

医务通道开发的许多消费者都采取从厂家直接购买的方式重复购买(一般是整件购买),企业还需建立相应的信息联络、送货上门等配套服务。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2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省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发展机制体制,提高家庭婴幼儿科学养育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2021年,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综合监管体系,探索托幼机构一体化服务和社区托育点建设。

到2022年底,完成县妇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指导,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5年底,全县以家庭为主、社会补充、社区支撑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管理规范、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1.全面落实休假制度。倡导单位职工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民政婚姻登记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产假、配偶陪护假、哺乳假和生育津贴补贴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家庭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条件,采取设置母婴室、哺乳室,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积极措施,满足职工照护婴幼儿需求。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县总工会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医保局配合)

2.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县妇计中心和兼有婴幼儿照护内容的家政服务机构要设立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中心,县级各分娩医疗机构和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建立优生优育优教指导室,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父母课堂、育儿知识讲座,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村(社区)妇幼专干兼任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贯彻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各镇办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特殊困难群体的婴幼儿父母提供育儿指导和照护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二)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

4.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各镇办要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新建小区应当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标准,每千人不少于8个托位的要求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用3年时间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建设。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县民政局牵头,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各镇办配合)

5.加大社区社会资源投入。根据社区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采取政府补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人社部门要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以支持机构的发展。(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三)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6.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立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培育、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发改部门要按照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托育照护服务试点专项投资,制定托育照护服务规划建设体系,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7.鼓励托幼一体化建设。各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聚集优势,允许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增设托育班,招收2-3岁以下婴幼儿,并纳入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应考虑增加托育班资源供给,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县级公立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推行托幼一体化建设,解决城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收托前应将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情况及时报告县科教体局和县卫健局。(县科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8.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为方便单位职工照护婴幼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和职工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县总工会牵头,县卫健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9.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照护服务。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举办专业性、多层次、多种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供给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

10.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在我县辖区内举办的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并按照《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要求进行登记备案。举办事业单位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委编办申请审批和登记;举办社会服务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民政局申请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审批局申请注册登记。核准登记后,登记部门应及时告知托育机构到县卫健局进行备案,同时,将已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有关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推送到县卫健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纳入管理。(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编办、县民政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1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主动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管理公开透明。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排除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镇办人民政府要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主要责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人员诚信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虐童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县应急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12.加强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健康执法大队以及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县计生协会要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提升机构健康管理水平。对新设立的托育机构要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时开展卫生合格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开展托育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各镇办、各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可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场地租赁、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招聘人员等方面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等6部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执行与学校、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发改社会〔2019〕1606号),对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补助基础上,验收合格后由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安排适当配套资金给予补助。积极做好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对引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大力支持。(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税务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二)落实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鼓励利用低效土地或闲置土地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县资源局牵头,各镇办配合)

(三)加快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把保育员、育婴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职教中心要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开设儿科护理学等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对已获得婴幼儿照护指导师、育婴师、保育员从业资格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托育机构要择优录取使用,并按岗位职责落实相应薪酬待遇。要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县人社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信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县经贸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加强社会支持。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营造婴幼儿照护的友好社会环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与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监测,切实保障安全性。(县住建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六)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备案、监管机制,各部门按事权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监督,并对日常监管负主要责任。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制度。凡未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卫健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科教体、公安、民政、财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卫健、市场监管、应急、税务、工会、妇联、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部门协作。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县卫健局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群团组织和各镇办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合作,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本县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县发改局、县卫健局要认真调查摸底,对有意向申报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单位或企业,按照项目要求收集材料及时申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托育机构,县政府按规定提供支持政策清单,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有效实施,顺利推进。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要及时宣传总结婴幼儿照护服务好的经验做法,示范引领托育事业的发展,持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覆盖率和群众满意度。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3

【关键词】认知发 展婴幼儿 书籍设计

随着娱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幼儿教育再一次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随着他们的出生就已经形成,在他们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论观点,他很明确地指出,婴幼儿从出生起就在不断的接受外界物理刺激并做出反应,认知水平就在不断的刺激中发展。书籍在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婴幼儿也不例外。

1 婴幼儿认知水平及发展规律

认知,就是个体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含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及问题的解决等。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心理、行为较为独特。

感知觉是婴儿的主要认知能力,并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即使是新生儿也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并非什么也看不见。婴儿颜色感知的能力随着他们的出生而形成,新生儿可以分辨简单的颜色。从6个月起,婴儿的试听协调能力已经发展到能够判别视、听信息是否一致的水平。婴儿的触觉也很敏感,从3个月起手掌攥握能力就很强。婴儿的认知方式通过“咬”、“啃”、“听”和触摸。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已经具备了“翻”、“抠”、“摸”、“捻”等。对于1岁-3岁的幼儿,他们在翻书时,有时会为了翻而翻,甚至同时翻几页,但遇到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画面则有意识停下来认真读。

2 婴幼儿书籍现状及设计原则

现有的婴幼儿书籍大致可以分为幼儿手掌纸质书、幼儿绘本、婴幼儿布书和幼儿玩具书等这几类。幼儿绘本以图为主,文字起辅助作用,适合不识字的婴幼儿阅读。布书,因其独特的材质而得名,其有很多优点,例如布的特性对于婴幼儿爱撕咬这个特性有着非常安全的性能,不会划伤婴幼儿的手指,而且轻巧,方便清洗消毒,是一种非常适合婴儿阅读的书籍。还有玩具书,是以玩具的形式设计的书籍,有塑料材质也有纸质材质的,玩具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爱玩”的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非常受家长和幼儿们青睐的一种书籍形式,纸质玩具书造价较高,而且容易被幼儿弄坏,因此纸质玩具书在婴幼儿阶段并不是特别受推崇的书籍。

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原则主要是恰到好处的开本,还有绚丽缤纷的色彩、童稚满满的插图、丰富体验的触觉、听觉等多感官交叉应用的设计。本文将主要从书籍内容、形态、材质、音效这四个角度谈认知发展理论应用在婴幼儿书籍设计中的必要性。

3 认知发展理论导入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必要性

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书籍的设计要符合婴幼儿的自然规律,这样可以巩固并促进婴幼儿阶段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3.1 合理的书籍内容穿插能够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增强

婴幼儿书籍的内容是从《看图识物》开始的,在此类书中,婴幼儿从中认识事物,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概念分类逐渐在婴儿脑中形成。婴幼儿书籍的主体内容是插图,图形和图像的结合可以使婴幼儿更容易了解事物的特征。和书籍的文学性相比,婴幼儿书籍的设计性更能体现语言所难以描绘的美感和生动。

3.2 合理的书籍形态设计能够加强婴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婴幼儿书籍形态多种多样,从书籍整体的造型和内页互动环节的穿插,是婴幼儿书籍设计的主要特征。婴幼儿的注意力极差,而婴幼儿书籍设计的丰富形态在婴幼儿翻阅过程中不断带给他们惊喜,能加强其对书籍的注意力。

3.3 合理的书籍材质应用能够开发婴幼儿的想象与记忆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动力,也是婴幼儿期发展的主要认知能力之一。婴幼儿书籍材质的独特性一方面为婴幼儿的安全问题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能够开发婴幼儿的想象与记忆能力。

3.4 合理的音效介入书籍能够促进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在1年-3年期间最为关键。书籍为亲子对话提供了话题,是成人和婴幼儿沟通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婴幼儿发音、积累词汇,从而学会说话。

结语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大多是在家庭展开,婴幼儿每天接触到的外界世界非常有限,―股是家人和居家环境。合理的婴幼儿书籍设计可以既顺应了婴幼儿已有图式,又能刺激其最佳发展区,使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一定发展范围内达到最佳,进而进入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罗伯特・L.索尔所[美],M.金伯利・麦克林等著.认知心理学(第七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220人进行调查,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4项:了解育婴师行业、毕业后有意向从事育婴师工作、愿意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来增加就业竞争力、认为有必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育婴师培训内容。每个项目分“肯定”和“否定”两个选项,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100.0%。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护生对育婴师工作了解不深,真正想成为育婴师的较少,但90%以上的护生意识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中职护生想进入大医院做护士难度大,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可增加就业砝码,毕业后可从事护理、育婴师或月嫂等工作,故有必要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

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校尚未取得育婴师培训资格,故有必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融入职业培训。育婴师培训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等。这与儿科护理学许多知识点是相同的,故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育婴师培训,强化对护生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所需技能的培训,并建议其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增加就业竞争力。只有培养出集儿童养育、预防保健和疾病护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新型儿科护理人才[2],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4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具体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今天,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使护生掌握疾病患儿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知识,培养护生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也同样重要[3]。故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为:能够认识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特点,能进行婴幼儿生活照料、预防保健、教育、家庭教养指导等,会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社会、家庭因素,能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可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能对疾病患儿进行专业护理。

4.2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现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占了80%,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内容仅占20%,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日常护理保健内容偏少,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疾病的护理,服务对象没有突出全体儿童,忽略了健康儿童日常的身心保健,不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和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各占50%,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4],提倡儿童教养、儿童保健与疾病护理并重。新的儿科护理学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内容,如儿童生活照料、儿童教养、家庭教养指导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增强了其学习兴趣。在儿科疾病护理方面,以各系统常见病为主,突出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调整后的内容分为6个模块,详见表1。

4.3强化实训操作

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育婴员工作实践性也很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故应重视实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实训教程;(2)加大实训课学时比例,采用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模式;(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模拟病房和模拟社区环境,建立婴幼儿抚触室、游泳室、游戏室等,配备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实训环境,提高操作能力;(4)与早教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护生提供见习场所,护生可以通过与婴幼儿接触、为其进行体格测量等活动加强实训,提高沟通技巧和适应社会能力,了解健康儿童的护理、保健和教养工作。

4.4完善考核体系

新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强调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对每项实训考核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考核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效果评价

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开展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及拓宽就业面等。每个问题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100.0%,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教学改革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专业课程学习。同时护理职业素质要求护生从入校开始就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师职业要求完全相符,对护生今后就业大有益处。

6意义

6.1师生双赢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教师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者,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6.2丰富中职卫校办学内涵

推进教学改革是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增强学生竞争力,获得发展空间。

作者:罗莹 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2]韦桂姬,莫江萍.对“双证制”教学提高护生儿科就业竞争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8-9.

[3]施珍妮.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状况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38-139.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 92 infantile patients with diarrhea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which was higher than 76.1%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nfantile diarrhea;Rotavirus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季节交替时,其发病率更是直线上升[1]。婴幼儿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大便性状和性质出现转变,在治疗中属于消化系统综合疾病,其不仅会降低婴幼儿的免疫力,还会影响正常发育,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婴幼儿因年龄等原因,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疾病与不适症状,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为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92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51例,年龄0.1~3.0岁,平均(1.6±0.27)岁,病程1~7 d,平均(2.54±0.67) d,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0.1~2.8岁,平均(1.58±0.15)岁,病程1.6~7.0 d,平均(2.62±0.51)d;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0.2~3.0岁,平均(1.63±0.11)岁,病程1.0~6.0 d,平均(2.37±0.37) d。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各自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治疗过程中保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给患者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对其生命指标及时观察,如有不良情况应及时告知治疗医生,并且配合处理。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6

1 资料及方法

1. 1 资料来源选取2011 年1 月- 2014 年1 月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128 例婴幼儿为缺铁组,纳入标准:出生时均为正常足月产;均符合诸福棠《儿科学》( 第7 版) 中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经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铁元素 7. 52 mmol /L;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急性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其中男68 例,女60 例,年龄为6 个月~ 3 岁,平均( 2. 12 0. 78) 岁; 另选取社区120 例正常婴幼儿为健康组,经末梢血检查排除铁元素缺乏症,其余排除标准与缺铁组相同,其中男60 例,女60 例,年龄为6 个月~ 3 岁,平均( 2. 23 0. 86)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采用BH - 5100 五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婴幼儿铁元素,铁元素正常范围为7. 52 ~11. 82 mmol /L,铁元素7. 52 mmol /L 为铁缺乏。

1. 2. 2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测定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两组婴幼儿末梢血血细胞计数,其中血红蛋白90 ~ 110 g /L 为轻度贫血,60 ~ 90 g /L 为中度贫血,30 ~ 60 g /L 为重度贫血。

1. 2. 3 智能量表对两组婴幼儿随访1 年,由经统一培训护理人员采用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及儿童发展中心( CDCC) 共同编制的CDCC 智能发育量表对婴幼儿智能发育( 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 社交) 进行评估。

1. 2. 4 婴幼儿气质问卷对两组婴幼儿随访1 年,采用由上海新华医院修订的TTS 对婴幼儿气质类型进行评定,包括平易型、启动缓慢型、中间易型、缺铁组难养型、中间近难养型。量表在儿科保健医师指导下由抚养人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

1. 2. 5 生长发育测定对两组婴幼儿随访1 年,记录两组婴幼儿体重及身高情况。

1. 2. 6 婴幼儿缺铁贫血调查量表由研究组成员参照文献自行设计,量表包括家庭月收入、母亲文化、孕期添加铁剂、喂养方式、是否偏食、是否厌食、是否有血液性疾病、近两月出现腹泻、患有寄生虫疾病等内容。

1. 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 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 x s) 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2 检验,影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 多因素分析,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sell 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及幼儿气质评估表( TTS)对婴幼儿智能发育及气质进行评价,并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防治提供指导,结果报道如下。

2. 2 影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Logistic 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 0 对20 个变量在 = 0. 05 的水平进行筛选,共得出7 个差异变量,其中母乳喂养、添加铁剂、添加鱼肝油、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而近半年患寄生虫疾病、偏食、厌食是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母乳喂养、添加铁剂、添加鱼肝油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保护因素,而偏食、厌食是危险因素。

3 讨论

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是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尤其是在0 ~ 3 岁的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贫血不仅会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而且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及良好气质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缺铁组婴幼儿智能发育各区间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健康组,这提示铁质水平与智能发育有密切的关系,缺铁性贫血可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气质是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且具有可塑性的一种特质。本研究中缺铁组婴幼儿气质偏积极性的比例低于健康组,而偏消极性气质的比例高于健康组,这表明贫血婴幼儿容易对陌生及新鲜的事物产生恐惧感,容易过分依赖家属,缺乏对新鲜事物探索的勇气,注意力持久性差,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好发脾气及任性等行为。

目前关于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智能及良好气质行为形成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铁元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脑部不同部位中均可发现铁元素,尤其是在脑壳核、苍白球、红核等区域含量最高。相关动物实验也表明,脑发育早期缺铁会影响脑细胞功能及能量代谢,从而影响脑部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及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这些代谢异常会影响行为及智能基础发育。贫血会导致机体多个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组织缺氧,并参与细胞氧化及导致还原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个体行为及精神等方面改变。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可能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共筛选出5 个独立变量,其中母乳喂养、添加铁剂及添加鱼肝油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保护因素,而偏食、厌食是危险因素。这表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家庭喂养方式及家庭成员掌握营养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养成偏食、挑食的进食习惯,导致孩子营养吸收不均衡,从而导致孩子贫血。因此针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家长营养宣教: 定期向家属发放婴幼儿营养宣传小册,定期开展婴幼儿膳食知识讲座。提倡母乳喂养,并适时添加辅食。纠正婴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指导其合理膳食。科学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以防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营养疾病。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7

[关键词]良好和谐亲子关系;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0-0054-03

[作者简介]何凯黎(1974-),女,江苏南京人,鼓楼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

1985年在日本召开的幼教峰会上,人们开始审视和反思早期教育中将学前儿童的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倾向,呼吁教育从“智育中心”转向促进学前儿童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前,在许多国家新颁布的学前教育纲要和相关文件中,都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其中,社会适应性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因此,在0岁~3岁早期教育体系中,应重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力,以共同促进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

一、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与亲子关系

儿童的社会适应是指他们接受新环境、适应矛盾冲突情境的能力,包括初步形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地克服困难,处理社会中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融入社会,并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关键,同时又是婴幼儿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有效促进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是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

0岁~3岁是婴幼儿开始适应社会的关键期,他们开始逐步从家庭步入社会,学习如何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与身边的成人或同伴相处。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发展的质量,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亲子关系的互动来实现。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需要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做支撑。因而,在0岁~3岁早期教育工作中,指导婴幼儿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二、建立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原则与方法

在0岁~3岁早期教育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亲职教育――为人父母的教育,帮助并指导年轻的父母运用多种方法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建立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原则

1.尊重与信任

作为婴幼儿的第一养育人,父母应将婴幼儿视作平等的自然人、社会人,充分尊重婴幼儿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父母应积极地为婴幼儿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理解并信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个,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放任。

2.关爱与满足

由于婴幼儿娇嫩稚气,他们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因此,父母应不断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婴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要避免过度溺爱。

3.支持与鼓励

婴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身为父母要支持并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并积极为此创造条件,使婴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同时要避免过度包办。

4.回应与要求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敏感地了解婴幼儿孩子的需求并予以回应;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需要,父母应对婴幼儿做出适度的要求,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同时要避免有求必应或粗暴情况的发生。

(二)建立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

1.积极参与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游戏。研究证实,亲子游戏过程中呈现的愉快、平等、相互参与的互动,正是良好亲子关系所应具备的特征。游戏作为婴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使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个性,帮助他们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教育。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与孩子一起进行不需要复杂材料或器械的亲子游戏,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语言游戏等。在指导父母亲子游戏方法的同时,鼓励他们与婴幼儿共同游戏,并建议父母每天坚持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以增进亲子关系。

2.注重日常的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是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能被知觉的所有沟通行为。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保障。对于0岁~3岁的婴幼儿来说,父母与他们的沟通交流,直接影响着他们安全性依恋的形成,而安全性依恋则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

因此,在0岁~3岁岁早期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父母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沟通,如目光的对视、语言的交流、肢体的接触等等。对于年龄小的婴幼儿(0岁~1岁)来说,需要更多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如四肢抚触、亲吻脸颊等,都有助于婴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对于2岁~3岁的婴幼儿来说,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在有效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应耐心地鼓励孩子进行表达,不论是咿呀之声,还是简单的词句,亦或是手舞足蹈,父母都应细心聆听和观察,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以实现真正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3.满足孩子的活动空间

随着身体活动能力的增强,0岁~3岁的婴幼儿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活动空间的变化为婴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早教工作中,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如开展户外亲子体育活动、组织家庭到公园开展亲子活动等。同时还鼓励父母多带孩子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活动,帮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充分感知事物、人物的变化,从而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增进亲子关系。

4.允许孩子的自由探索

婴幼儿对于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对于1岁~2岁的婴幼儿来说,随着行走能力和小手抓握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越来越多。因此,父母不仅应提供生活材料让婴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如生活中的水、米、纸、器皿等,还可以在家中创造情境鼓励婴幼儿的探索行为,如玩水游戏、舀米游戏、撕纸游戏、敲打器皿等。在婴幼儿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应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有条件的还可以记录孩子的探索过程。探索过程中父母适时、适宜的指导,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融洽,而且也为婴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关注亲子的双向互动

艾里克森认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绝不可忽视儿童的主体作用。婴幼儿在新生儿期就已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不同类型的婴儿――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和混合型,受父母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婴幼儿家庭应给予不同的建议和指导,针对困难抚育型婴儿,建议父母避免粗暴和拒绝行为,多注重适宜的关爱和满足。

对于不同婴幼儿类型家庭的亲子互动,都应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重视婴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回应他们的反应和需求,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等待,不断调整教养的态度和行为,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良好和谐亲子关系对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意义

儿童社会适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别人,即儿童所接触的社会成员进行交往;二是对自己,指儿童在生活中学会对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梳洗、清洗自己的物品等行为技巧。三是对环境的适应,指儿童是否能在新环境中,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环境。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在1岁~3岁阶段,婴幼儿的肢体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这也是他们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成为婴幼儿学习自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婴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也为孩子今后入园做好了准备。

对1岁~3岁的婴幼儿来说,发展独立自理能力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可在提供生活自理机会的同时,通过多种亲子互动的方式,让婴幼儿初步了解身边哪些事物是有危险的,帮助孩子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二)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比较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这为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父母也能够为孩子提供多种与成人或同伴接触的机会,满足婴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奥力克认为儿童早期的亲社会行为是“任何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亲昵地接触他人的身体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看为个体友善的开端,婴幼儿正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模仿父母行为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积极地榜样示范和鼓励,都能促进婴幼儿乐意分享、乐意帮助、关心或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三)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所表现的积极态度对婴幼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的鼓励,如微笑、口头表扬等都能使婴幼儿获得满足,产生愉悦的情绪。特别是在学习生活自理的阶段,父母的积极鼓励与支持、所表现的信任态度都有助于婴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同时,父母有意识地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开展活动,不仅能提高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奇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绪情感,增强自身对适应不同环境的自信心。

(四)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婴幼儿要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收拾玩具的习惯、个人卫生习惯、排队等待的规则、红绿灯规则等。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积极的榜样示范和暗示、智慧的提供选择机会、及时的表扬鼓励等都可为婴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8

0—1岁的婴儿完全要靠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而科学地照料婴儿、寓教育于照料之中才会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就会阻碍婴儿成长的脚步。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新生儿已具备了视觉和知觉能力,但这些能力器官还比较脆弱,父母必须从注意保护的基础上来发展其能力。

比如让婴儿听大自然的声音(鸟鸣、蛙叫、流水声等等)时一定要注意音量,否则声音的强刺激会影响婴儿的听觉能力,时间一长对婴儿的情绪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婴儿的这种生理特点,我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在家中最好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地听音响或电视机中传出的太大声音。也不要让婴儿进入人声嘈杂的大商场或机声隆隆的施工地点。有些父母喜欢给婴儿的床前挂上色彩艳丽的气球,其实这种做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因在于婴儿本身对色彩艳丽尤其是红颜色物体的感受力很强,他会一直盯着看这些固定不动的气球,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婴儿“内斜视”即常说的“对眼儿”。如何来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呢?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将气球之间的距离增大(气球不宜太多,以三个为宜),也可以定时取掉气球,让婴儿的视觉注意点消失。

0—1岁婴儿对外界的认识除了来源于上述的视觉与听觉外,还有触觉,而这一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口腔的触觉来认识外部事物的。这也正是0—1岁婴儿常会把拿到手里的任何东西都放入口中的主要原因。对此,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在注意卫生的基础上帮助婴儿去用嘴“认识”世界。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0—1岁的婴儿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伴随感官与动作的发展而产生的。

比如,母亲每次抱起婴儿时都是面带微笑、眼含爱意地看着孩子,那么婴儿就会有被爱的情绪体验,从而为其长大后产生爱与被爱的心理需要打下基础。再比如,婴儿拿东西的动作从刚开始的“满把抓”发展到后来的“五指分工”这就意味着婴儿在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又有了“注意”和“思维”的萌芽。

在0—1岁这一年当中,父母不但要为婴儿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还不能默默地、静悄悄地去做,而是应该把握住每一个与婴儿讲话的时机。虽然此时的婴儿还不能与父母进行语言交流,但他能听到父母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和语音,还能看到父母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这其实恰好是为婴儿今后开口说话创设的一个良好语言环境,就象成人学外语之前“灌耳音”一样重要。

0—1岁这一年是婴儿生理发展极重要的时期,只有把握住婴儿各种生理机能,尤其是动作的发展,如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是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走这几个环节,才会为婴儿今后生理、心理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1—2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1岁以后由于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应该让幼儿吃母乳或牛奶为主转变为吃饭。这就需要父母从饮食上保证幼儿身体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并且使幼儿养成定时定量进食、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而这些好习惯又恰恰是幼儿适应外部环境、抵抗疾病侵袭的坚强后盾。只有以良好的身体做保证,才可以使幼儿在新的年龄阶段适应其生理发展的巨大变化。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在1岁2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行走了。此时的父母一定不能因为怕孩子摔跤而剥夺幼儿行走的权力,也不能过量练走路而使幼儿腿部肌肉发展受阻碍。独立行走标志着幼儿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独立行走这一生理现象的出现,幼儿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变化,如会有跟成人一样的感觉,会有一种成就体验。尽管这些心理现象还属于萌芽状态,但毕竟是今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手的灵活运动和独立行走会使幼儿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1—2岁的幼儿开始对玩具感兴趣,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为幼儿选购玩具不能只求量多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应该考虑到幼儿自身对玩具的喜好及玩具本身的安全性和教育性。玩具对孩子来讲犹如天使,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动手、动眼,随之启动的还有一些心理活动,如注意与想象,幼儿会对玩具的某个特性产生注意,进而发生一些简单的想象。这个时候,若父母细心观察、加以引导,就会使幼儿的这种无意注意与无意想象尽早地转变为有意注意和有意想象。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1岁6个月以后,幼儿就开始了积极的言语活动。这时的幼儿会突然很爱说话,并且时不时模仿父母的一些语言习惯。基于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是“模仿”,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时刻留心自己的语言是否规范、合适,让幼儿无论从父母的有意教育上还是无意影响上都可以得到一个能够模仿、学习的榜样。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生理与认知的原因,都会以简单的电报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父母应该做到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再对其施加教育影响。比如,孩子想吃饼干,他会说:“妈妈,饼干。”此时即使母亲理解了幼儿的意图也必须用完整的语言来感染他,你可以问他:“宝宝是不是想吃饼干?妈妈现在就给你拿一块饼干。”然后让幼儿与你一起说:“妈妈,我要吃饼干。”待幼儿说完整这句话后,再将饼干给到幼儿手中。长此下去,幼儿会在父母刻意营造的这种语言环境中努力去掌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语言交流。

1—2岁的幼儿尚处于完全模仿阶段,幼儿对任何事物的反应都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故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的正确性。此阶段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家中的环境,都会给幼儿的性格打下烙印,比如家中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幼儿长居此处也会养成爱整洁的良好性格特征。再比如,此时父母可以引导或让幼儿一起收拾玩完的玩具,这会让幼儿养成有责任心,做事有头有尾的良好性格特征。

有了两年的生活经历,幼儿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在前两年有了良好的教育基础,那么这一年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当然,在这一年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后面我会谈到)。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2—3岁的幼儿在身体发育方面没有1岁时增长迅速,但相对而言还是一个增长得快的阶段。2岁以后的幼儿乳牙已出齐, 这对食品的限制减少,父母还可以让幼儿多摄入些豆类食品及某些可生食的蔬菜、水果。这一年尤其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清洁牙齿和保护牙齿的教育。因为生理原因,3岁前幼儿不宜刷牙, 所以父母应该教会幼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牙齿表面或用盐水漱口;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不能多吃甜食,如《老虎拔牙》的故事就可以让幼儿很形象地理解甜食对牙齿的危害。

2岁6个月以后的幼儿大多会发生“口吃”现象,这种现象是生理性的正常反应,因为此时的幼儿思维发展速度要比言语发展速度快,所以在幼儿边想边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断断续续、磕磕巴巴的现象。对此,父母没必要忙着去给幼儿看病,也不要强行纠正或觉得好玩去模仿,而应该诱导幼儿慢慢地讲,父母除了静静地听外,还可以让幼儿多听故事或诗朗诵等文学语言。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不知不觉的宽松状态中度过这一生理发展期。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幼儿会有反抗、 “自私”的行为出现,也会抢着为父母或为自己干事。对于前者,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是幼儿的退步而加以训斥,而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来化解幼儿的反抗行为,用耐心、形象的讲解来减少幼儿的“自私”表现,否则会使幼儿真的养成与人对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征。

2岁以后的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 父母不能过多干涉或限制幼儿的行为,否则会对幼儿的性格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一个孩子为抢夺玩具而与另一个孩子发生矛盾,这时只要有一个孩子哭了,做为旁观者的你的孩子一定会无原则地去同情、帮助这个哭的孩子,即使这个哭的孩子是真正有错的一个孩子,父母也应该先肯定孩子的同情心,然后再告诉他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再比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希望孩子能与见到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但有时孩子会因为情绪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开口,此时父母不应该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孩子没礼貌,给自己丢面子,而应该看到这正是幼儿性格萌芽的一种表现。若长期强迫幼儿照父母的意思去说话,就会导致幼儿养成无主见、虚伪、不诚实的不良性格特征。

“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所以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应该在发展幼儿身体动作与四肢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言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道德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进行这些教育的同时渗透智力的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才会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婴幼儿生理发展过程中,“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意味着婴儿的手开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父母若想让婴儿的这种动作早些出现(一般在4—5个月出现),就必须有意识地帮助婴儿坐起来去抓东西,因为坐起来的姿势使婴儿的视线容易落于婴儿自己的手上,就可以使手的活动范围与视线范围重合。这个动作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要想发展婴儿的言语能力,就必须先让婴儿听,然后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比如,让婴幼儿听到的语言必须是正确的、规范的,在幼儿说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听,若有问题一定要待幼儿说完后再纠正。这样不但纠正了幼儿的语言错误,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幼儿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较高的言语能力,父母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讲给幼儿一些有道德内容、有良好心理品质(如勇敢、善良、坚强等)内容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得这些道德准则与良好心理品质。

经常带婴幼儿到户外去晒太阳、活动,不但对婴幼儿身体有益,而且还可以同时帮助婴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父母可以采用问答式(自问自答、你问他答)对话,发展婴幼儿对外界的注意力、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2—3岁的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根据这个特点父母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故事高潮处停下,告诉幼儿你忘了后面的内容需要看看书,然后假意去看书再接着讲故事,这样会使幼儿对认字有强烈的欲望。也可以在重复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变换一些词语的搭配,让幼儿了解一些同义词与词语的多种搭配(幼儿会很容易发现你的这种变换)。还可以让幼儿把听来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其他人听,在获得好评后,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另外,在这三年当中,还要注意供给婴幼儿营养均衡的食品,但不必进食补品或补药,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玩完玩具洗手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刚开始全要靠父母的帮助,待幼儿能适当自理的时候,父母则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如不能让幼儿自己倒开水、毛巾要挂在伸手即够得着的地方等等)。婴幼儿生病后,若不是大病最好就近治疗,父母不必过分忧虑,而应该平和地面对婴幼儿的小病痛,让婴幼儿在父母的感染下增强抗病的心理承受力。家中要备有婴幼儿的常用药,但不可将药乱放,以防婴幼儿误食;也不能给婴幼儿服用成人药品。

上一篇: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文 下一篇:征收偿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