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30 10:49:35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1

(一)实施范围

2012年我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为:湾沚镇、六郎镇、陶辛镇、红杨镇和花桥镇。

(二)目标任务

2012年需改造1000户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补助对象与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二)建设标准。危房改造采取重建和修缮加固两种类型。重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三)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四)资金分担。政府补助部分,中央每户综合补助6000元;省级每户综合补助2000元。除中央和省级补助外,其余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按照25%:75%比例承担。

县、镇财政可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安排必要的危房鉴定、规划编制等工作经费。

三、改造方式与时限

(一)改造方式。危房改造分为重建和修缮加固两种方式。农村危房改造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结合村庄整治、圩堤达标、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道路、供水、亮化、沼气、环保、改厕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人居环境。

1、重建。拟改造农村危房系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应拆除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镇政府要协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2、修缮加固。拟改造农村危房系局部危险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修缮加固;自行加固确有困难的,镇政府要主动帮助。

(二)完成时限。2012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四、工作要求

(一)规划引导,科学实施。各镇要及时将改造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村、落实到贫困农户。加强规划引导,推广《省农村危房改造设计图集》使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水平,合理确定农房建设标准和抗震等级,加强地方建筑材料研究利用,降低成本。农村危房改造户数比较集中的村庄,必须编制村庄规划。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和抗震等级,科学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

(二)整合资源,合理推进。统筹整合土地整治、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家书屋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农网改造等项目,通过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农民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促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严格程序,加强管理。要优先改造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贫困农户房屋。坚持“户申报、村评议、镇审核、县核准”和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规范工作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2、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贫困农户的申请后,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并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经评议认为符合救助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申报材料上报镇政府审核。对经评议或公示有异议、经复核不符合补助对象条件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入户审核。镇政府收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人员上门核查。经审核确认符合条件的,报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简称“县危改整治办”)审批。

4、复核批准。县危改整治办接到上报材料后,应立即复核,对符合补助对象条件的,予以批准,并根据县房屋安全专业鉴定机构出具的农户住房危险程度鉴定意见,核定补助标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并说明理由。

5、竣工验收。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竣工后,各镇要组织自查验收,以村为单位填写工程竣工验收表和整体验收报告,县危改整治办根据各镇提供的工程竣工验收表和整体验收报告对工程竣工验收情况进行审核验收,并向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

(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镇要做好资金发放到户的监督管理,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五)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各镇要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建立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安全。县危改整治办要组织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六)建立信息报告和档案管理。各镇要严格执行周报制度,每周将工程进度报县危改整治办。县危改整治办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下达、监督管理等情况。各镇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定期或不定期报送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情况。

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168号)要求,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各镇要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进度等情况将以录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为准,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各镇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经费。

(二)完善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和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公开、公平、公正。

(三)强化推进措施。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对享受补助政策的困难群众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建设。各镇要落实相关责任人,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跟踪工程进展,确保工程建设按期推进。强化责任追究,对被查出并经查实的违纪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工作推诿拖拉,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单位,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irrigating situ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Yanghuang irrigation area are compared. The high-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expounded.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管理

Key words: high efficiency water saving;irrig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40-03

0 引言

农业灌溉节水一直是海原县的一项节水重点工作。扬黄灌区通过近年来的节水改造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工程状况得到改善、用水效率得到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成效等方面。灌区节水改造在取得成效的同r,也出现了一些如管理体制和投资方向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减少或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完善投资方向等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1 灌区概述

海原县扬黄灌区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期以来,灌区水利对保障该县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灌区辖4个乡镇,即高崖乡、李旺镇、七营镇和三河镇,涉及55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灌区总人口14.31万人。灌区有固海扬水系统和固扩扬水系统,两大系统在我县境内建有泵站7座(其中固海系统2座,即固海八泵站、固海九泵站;固扩系统5座,即固扩八泵站、固扩九泵站、固扩十泵站、固扩十一泵站、固扩十二泵站)。整个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9.5万亩,现状灌溉面积22.8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2.0万亩,固扩系统10.8万亩。灌区主要以种植玉米、枸杞、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主。作物种植比例为:玉米80%、枸杞10%、小麦及其它10%。

近年来,在分配水指标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海原县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依据“以水定植、以供定需”的供水原则,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灌区灌溉以小畦灌溉为主,同时结合灌区实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灌区亩均灌溉定额280m3,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定额120m3。

灌区按照取水方式可分为干渠直取水自流灌溉(自流灌区)、扬水灌溉(扬水灌区)和高效节水灌溉三种: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20.34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0.6万亩,固扩系统9.74万亩,灌区主要涉及渠道有固海七干、八干,红寺堡扬黄扩灌八、九、十、十一、十二干,共有支斗渠1258条,渠道总长度1074.62公里,衬砌长度1009.82公里,固定渠系建筑物有交通桥和生产桥2284座,各类闸门455座,农口14818座。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2.46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4万亩,固扩系统1.06万亩。固海系统有新生、李果园、张家术、白疙瘩4处扬水泵站,固扩系统有红圈、二道、小塬、李旺及南堡5处扬水泵站。

2 高效节水灌区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效节水灌区取得的成效

自2006年以来,海原县以农业节水为目标,保障设施农业及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广低压管灌、微喷灌、滴灌。截止2016底,先后在扬黄灌区建成13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累计完成资金0.59亿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9万亩(扬黄灌区总面积覆盖),其中自流灌区2.85万亩,旱耕地0.8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灌溉定额由现状320m3/亩下降至120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9以上。

目前扬黄灌区主要有县乡协调村管型、水管单位监管型、承包经营型及农民用水协会四种管理运行模式。

固海扬黄自流灌区(除709支干区)、李旺固扩扬黄自流灌区自扬水工程建成后一直采用县乡协调村管型管理运行模式,县水务局负责将固海管理处下达到我县的灌溉水量指标的下达到各斗口,做好固海管理处与乡镇在灌溉期间的协调工作,乡镇负责协调各行政村与固海扬水泵站做好水量调配工作,维护均衡受益原则和灌溉秩序,行政村负责管辖范围内各支、斗、农区水量分配,组织群众适时灌溉和水费的收缴,维护灌溉秩序等工作。

新生、李果园、白疙瘩3处扬水泵站,由海原县扶贫扬黄办负责兴建,交由高崖、李旺水水利工作站运行管理,水管单位负责机电设备、渠道的维修及管理运行,以及配水到村,水价实行斗口终端水价,由行政村或自然村负责分配到用水户,做好水利工作站与群众的协调工作。

高崖乡709支干区涉及三分湾、联合、红古、红岸四个行政村,灌溉面积4.6万亩。为了实现均衡受益,有效解决灌水矛盾,经县水务局、固海管理处、高崖乡政府共同协商,交固海管理处石峡口泵站代管,水价由自治区物价部门核定,实行斗口终端水价。同时,为维护正常的灌溉秩序,成立了709支干区农民用水协会,做好斗口以下灌溉管理及渠道维修等。

红圈、二道、小塬、李旺、张家术5处扬水站,由当地群众承包管理运行。

就以上四种管理模式来看,一是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解决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解决灌区的大量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农村水利建设运行新机制;巩固了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果,保证灌区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培育和提高了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了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建立了现代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三河、七营所有支渠都有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水利用率达到85%以上,水商品率达到90%以上,渠道完好率在95%以上。二是灌溉管理机构完全按照终端水价,按方计收,各个支渠都有量水堰,收缴水费有发票,做到了公开透明,帐目清楚、群众明白,无水费拖欠现象。

海原县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与灌区实际紧密结合,从立项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年度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运作,严格招投标,杜绝地方干预,严格“四制”管理,严格资格审查,落实准入制度,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全程进行监管,积极推行“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了我县灌区高效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规范运作。

一是机构设置合理,理顺管理体制。以乡镇为单元,成立了关桥、西安、张湾、高崖等17个乡镇水利工作站和树台水土保持实验站,人员由乡镇管理过度到县水务局管理,各区域站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水务局统一管理,乡镇监督,形成了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在用人机制上,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建立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不断调整充实一线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推广人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三是建立考核制度,注重业绩评价。制定了《海原县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考核管理办法》,量化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人员调动、工作考评和职称晋升等方面,水务局将水利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人员待遇。四是培育用水协会,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按照“管理公开、民主公平、办事高效”原则,我们先后成立了西安东干渠等农民用水者协会6个,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稳步推进水价和水费计收改革。巩固“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改革和灌溉用水计量收费深入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效,使灌区水费收取率得到全面提升。

2.2 高效节水灌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①多年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分国补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建设中国补资金全能到位,而地方配套资金及自筹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项目建设资金减少,工程建设标准降低,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造成项目区群众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错误认识,从而制约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②由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农户多且面广,需要规模化发展,而我县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认识不到位,土地流转工作困难大,致使种植结构不能合理调整,形成规模化发展只是空话。③多年来,虽然中央、区、市及县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工程运行管理主体依然不能落实到位,致使工程建后管理不到位而停用或带病运行。④由于近年来设施农业未能得到健康发展,导致部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停运或不能很好的管理,工程设施损坏较为严重,且工程失去了应有的用途。⑤一些已建工程现状只存地埋管道,地面喷灌带、滴灌带等水利设施由于使用寿命短,投资大而农户无力筹资更换,致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只是实现了“管道化”灌溉,没有发挥微喷灌及滴灌的长期效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部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至今由建设单位负责运行管理,工程的电费、运行管理费、维修费均由建设单位承担,导致出现挤占项目资金现象,这些费用已成为建设单位的包袱。

3 强化高效节水灌区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运行机制。在明晰产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管理形式,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程损毁赔偿制度,核定维修责任、经费,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节约用水和维护灌溉设施的良好氛围,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规模化发展。建议政府及各部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创造有利条件。③增加工程建后资金,建立工程管护机制。建议自治区增加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护补偿机制,促进节灌工程良性运行。④建立工程专项基金,完善工程管护机制。建议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专项基金,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回头看”工作,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工程措施,完善工程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⑤提高国补投入比例,促进工程设计标准。建议增加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国补资金投入比例,减少地方配套资金,有效促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标准的提高,为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工程健康运行奠定基础。⑥深入结合项目实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议对符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地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产业、水源、效益),结合项目地实情和意愿,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民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结语

扬黄灌区作为海原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在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灌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水源工程渠系不配套、设计标准低等诸多问题,开展以节水为中心,实现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年来的改造建设,灌区在工程状况改善、用水效率、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将是灌区早日实现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宇平,阮本清,邱林.基于水量平衡的宁夏引黄灌区广义生态耗水量计算[J].灌溉排水学报,2006(05).

[2]王军华.宁夏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8(01).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3

关键词:“三资”管理 问题

一、村级“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决策程序方面。

1.民主决策程序不到位。从轮审情况看,部分村在安排年度预算、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工程项目建设、对外举债(投资)等事项未按规定提交社员(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部分村虽然召开了社员(村民)代表大会,但未经代表表决,而是以通报形式形成会议记录代替民主决议。

2.民主决策资料内容不规范。有的虽然经过代表表决,但资料记载内容不完整,不能清晰反映重要决策事项的主要内容;有的以会议签到单替代决策程序资料。

3.部分村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二)预算编制方面。

1.预算编制不符规定。大部分在上年度财务决算数的基础上作调整。

2.预算收支项目的编制不够细化。

3.预算方案经村社管会集体讨论无书面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不规范。

4.预算未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实施,或虽经讨论表决但书面记录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

5.预算收支情况执行不严肃,调整预算程序不符规定。

6.预算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公开,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完整。

(三)村级工程管理方面。

1.工程决策民主化不够。审计发现,部分村级工程是否应予立项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小及资金投入多少随意性较大;部分村级工程经招投标开工后,增加的工程量和资金额度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缺少民主化意识。

2.五万元以下小工程存在工程分包现象。

3.部分工程的日常监管不到位。在工程管理方面: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随意更改施工设计图、工程变更联系单手续不完整、隐蔽工程建设缺乏手续、监理不负责任、以及拨款进度超过工程进度、工程久拖不结、不及时组织工程质量验收,五万元以上工程未按规定进行造价审计等现象;工程造价结算超合同现象尚有存在。在财务监管方面:部分工程无招投标资料、无施工合同、无预(决)算资料、无竣工质量验收记录等;部分工程款报账不及时,工程款预付、质保金归还未按合同条款执行等;部分工程完工后长期挂账,不按规定转作固定资产。

4.同一工程的造价重复计入固定资产。如修建一条村道工程,因年久道路毁损,需重新建造,入账时对原有资产的造价未作核销,使村级资产虚增。

(四)货币资金管理方面。

大额现金支付;现金流量虚增。如工程结算时,对预领的工程款再通过“现金”账务核算;多头开设银行账户;银行存款余额对账不够及时,未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1.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卡片账、台账。大多村仅建立了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没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卡片账,只能在账面反映固定资产金额,而提供不出具体的固定资产名称、原始价值、存放地点、处理情况等。

2.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盘点。由于长期不进行清理盘点,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一是部分资产账有实无,如农业机埠设施,经日晒、雨淋、风化及失窃,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但账面仍长期挂有。二是部分资产账无实有。

(六)债权、债务方面。

违规出借资金;违规举债;债权、债务核销程序未到位;债权、债务清理力度不够。应收款项、内部往来、应付款项、短(长)期借款等科目反映,部分明细账无清单、部分往来款经济业务长期未变动、部分应收、应付明细单位不清、部分款项账面长期挂有等;存在隐形负债,如:应付未付工程款;未按规定建立债权、债务登记簿。

(七)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方面。

1.资产(资源)交易未按规定纳入乡镇街道的交易平台。

2.部分资产(资源)发包、出租等未签订书面合同,交款期限及款项等仅凭口头约定。

3.未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部分村社不能提供发包、出租资产(资源)的收入收取情况台账,不能提供应交未交款明细。部分虽有台账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完整。⒋资产发包、出租等合同中反映部分合同期限过长,合同表述内容不完整,部分合同变更及续订没有书面资料。

5.价格不合理。在审计中发现,签订合同时对标的物价格制订时未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后遗症较多,如承包款上交过低等。

6.承包及租赁收入存在欠缴现象,兑现率不高。

(八)费用支出方面。

1.交际招待费超限额现象仍有发生。

2.村干部报酬发放不符规定。

(1)村账中实职干部报酬超额发放;主要为值班、加班工资;各项工作经费;单线考核奖金;节假日福利、通信费、交通费等。

(2)村其他干部人数有确定及误工补贴的发放没有统一依据。

3.小工工资清单普遍增多。

二、村级“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民主决策意识。应严格执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组织条例》(2007年修订)、《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的文件精神,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干部报酬,大额举债,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必须做到程序到位。

(二)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经济合作社按照“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于年初编制好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按规定程序,年终做好决算工作。

(三)规范村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村建设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调研,立项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行公开招标,签订施工合同,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造价送审关。

(四)建立健全村内事务管理制度。村经济合作社要建立健全资产台账登记、固定资产清理制度,定期做好资产的核实、盘点工作,及时、准确、真实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要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的管理制度,对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等必须签订书面协议;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误工补贴、商务招待费等支出标准和额度,规范费用支出;要建立健全债权债务制度,规范货币资金管理;做到村内财务事务管理有章可循。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4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渗透破坏

[Abstract]: small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adjustmen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angerous problems,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of investigation thinking; give full cutoff habits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project, adhere to the "allowed leak but the basic principle does not allow the seepage failure", is a pragmatic choice of the current dangerous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the.

[keyword]: small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seepage failure

中图分类号:TV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我市大部分小型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工程一般都是在“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作方式下建成的,许多资料“四不清”(来水量不清、流域面积不清、水库库容不清、基础地质情况不清)情况下就动工兴建,造成了很多虽完成但质量一般的工程。纵观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我市小⑵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主要反映出以下共性特征:

⑴原水库设计标准较低,主要建筑物不能满足结构、渗流、抗震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⑵许多水库基本没有监测设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管理措施落后。

⑶原设计一般缺少地质勘测、设计、施工等资料,水库流域面积、来水量、现有库容不清或原分析存在较大误差,除险加固设计难度很大。

⑷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规模一般较小(与大型水库相比),容易引起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忽视,从而造成的工程隐患或资金浪费严重,效益低下。

从2011年开始,我市开始着手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由于小型病险水库数量大,勘测设计周期短,前期经费不足,全面勘察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需要勘测设计人员在勘察思路上作出调整。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水利部《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为技术指导,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调整为查明工程地质问题作为勘察原则进行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经过近一年多的勘察设计工作,针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得到以下经验及体会:

1 加强工程地质分析强调工程地质勘察的针对性

勘察为设计服务,满足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因此 从以查明“条件”到以查明“问题”的转换,是目前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思路的根本转换,针对病险工程的病因分析,特别是与地质有关的病因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去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去布置并实施必要的地质勘探,实现明确的勘察目标,获得有意义的勘察资料。

我们强调针对性,是针对工程存在什么问题就重点勘察什么问题,没有问题的就不必全面勘察。关于“不查明工程地质条件怎么知道不存在问题”的说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可以变通地表述为:对已经出现了险情或可能存在隐患的部位(某一段坝基、存在质疑的建筑物地基、影响工程安全的岸坡等)实施重点勘察,这就包括查明这些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界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问题的性质和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提出地质建议参数和处理措施的建议等;其余未出现险情不存在隐患的部位不必全面勘察。工程险情和隐患的界定依据,一是安全鉴定报告,二是工程运行记实,三是工程地质分析结论。

2 渗漏问题应服从“允许渗漏但不允许渗透破坏”的原则

许多病险水库工程的主要“病险”之一是渗漏,防渗就成为“除险”措施的首选,渗漏有一个发展过程,到了极端状态将产生渗透破坏,没有发展到这个极端状态之前,只能说存在隐患,但工程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因此,我们说渗漏是产生渗透破坏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我们要做的是将渗漏控制在一个工程安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工程就是安全的。“允许渗漏但不允许渗透破坏”应该成为除险加固工程处理的基本原则。一见渗漏就防渗的做法,其技术理由并不充分。

接受了这样的观点,防渗性除险加固的目标就不是防止渗漏,而是防止渗透破坏。任何一座水库大坝都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既然做不到滴水不漏,那么漏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超过什么程度就不能接受?研究清楚了这个问题,确定工程防渗措施的技术方案就有了依据。

地质上要回答的问题是,首先将渗漏范围分为坝基渗漏和坝体渗漏两大类。其次是确定渗漏的具体部位,并进行渗漏量的估算和渗漏定性。第三是提出处理措施的地质建议。

3 坝基渗漏的勘察与评价

坝基渗漏又称绕坝渗漏,包括主坝段(坝基段)和两岸斜坡坝段(即坝肩),应分开评价。

根据查明工程问题的原则,坝基不存在渗漏问题就不必进行全面勘察,但应根据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和大坝数十年的运行表现作出不存在渗漏问题的定性评价。

坝基渗漏问题的勘察,首先应对坝基按问题分段分类,分出有问题坝基段和没有问题坝基段;其次是针对有问题坝基段实施重点勘察,在垂直方向上还应分出覆盖层渗漏、基岩渗漏和接触带渗漏,查明渗漏区岩土体的透水性质和相对不透水边界,分析渗漏原因,估算渗漏量,评价产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最后应根据渗漏性质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不存在渗透破坏和渗漏量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可建议简化处理或不予处理。以承德县炮手沟水库为例,对拦河坝地质勘察及水库原始资料可知:水库右岸为一缓状坡台地,拦河坝修筑在台地上,当时筑坝时直接在黄土层以上起坝,没有开挖至基岩。对大坝进行钻孔发现,坝体填土下部为壤土层,土层厚度2m左右,土层以下为强风化花岗岩,经多年运行,在库区与花岗岩层之间形成渗漏通道,水库水位较高时,大坝下游会出现明显渗水点,大坝下游村庄内村民的菜窖内会出现渗水,因此在设计阶段,提出了对大坝右半段进行灌浆、坡脚设置排水棱体及排水沟的的处理方案,而大坝左半段无渗漏情况,因此不需灌浆处理。

坝肩渗漏问题的评价较为复杂。某些工程一见下游坝脚岸坡区漏水即判定为坝肩绕渗,实际上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坝肩下游区漏水可能是库水绕渗,也可能是岸坡山体地下水的出溢,也可能是这两部分水的组合,属于“疑似”绕坝渗漏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库水位、降雨量和渗漏量之间的观测资料,结合岸坡地形地质条件认真分析论证后才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结论;当这些资料并不充分仅为“疑似”时,应重点补充勘察予以论证,渗漏较轻微的也可按今后运行管理加强观测以观后效的原则考虑。坝肩渗漏还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渗漏对坝肩岩体稳定的影响。处理措施的建议可以是防渗,也可以是排水,也可以是二者的组合。

4,坝体质量检测

水利部《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对坝体质量的检测有明确表述:宜分类进行,存在坝坡稳定问题的应针对“问题”区取原状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存在渗漏问题的应针对渗漏区取原状样进行室内渗透系数测试。以上试验资料还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工程类比,提出坝体土物理力学建议参数和相应渗漏区坝体土的渗透系数建议值,供设计选用。不存在以上稳定问题和渗漏问题的坝体区不必全面取样试验。

水利部两个指导意见强调的是“有病即查无病不乱查”的原则,宣扬的是无病推论的工程理念,即只要大坝运行数十年来未发现位移、裂缝、塌陷等损伤现象,大坝就是安全的,起码也是基本安全的。

对均质土坝坝体填筑质量检测一般是通过注水试验方式进行,以测定填筑土体的渗透系数。但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适合于小型水库均质土坝坝体渗透系数的测试。不适用的最基本理由是边界条件相差太大,《规程》中的边界条件是半无限空间地质体和水平地下水位,而坝体是一孤立的人工填筑体且浸润线(面)是倾斜的。因此在实际勘察过程中一般采取坝体取原状样进行室内渗透系数的测试,并根据工程实际提出地质建议参数,以此作为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依据。

坝坡稳定和坝体渗漏还可以结合坝址区实际出露的岩性去分析填筑土料的性质。一般来说,泥岩、页岩风化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较好的防渗性能,但由于数十年前建坝时无重型施工碾压机械,人工填筑夯实效果不好;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含有较多的砂粒,粘泥含量较低,渗透系数较大,类似于砂性土。此类均质土坝有均质“透水坝”之嫌疑。某些土坝的筑坝材料具有多样性或存在“渗漏”夹层、较强渗漏区(例如部分填筑质量很差)等问题,实际上属于“非均质土坝”。此类土坝坝坡稳定和坝体防渗措施的地质建议应按实际情况区别考虑。坝体中具有随机性和再生性的生物洞穴(鼠洞、蚁洞等),已经发现的要追踪探测追踪处理,运行管理中加强巡视,制定处理预案,发现后立即按既定方针坚决执行。

5 其他问题

泄洪建筑物主要是冲刷水流导致冲刷区岩土体失稳问题。地质上一是要作出溢洪道边坡稳定问题的地质评价;二是要预测泄洪水流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次生环境地质问题;三是应建议防冲刷护坡工程措施。

小型水库工程的放水建筑物多为小尺寸下卧式涵管,多数埋置于坝体中。这种建筑物一旦受损漏水,可能会导致建筑物与坝体之间的接触冲刷破坏,需要具体分析判定。此类问题的定性不是地质工程师的强项,属于水工建筑物漏水,设计师更有发言权,应予以尊重,但地质工程师应对放水洞的基础稳定条件提出地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多数均质土坝或堆石坝经多年运行,上游护坡破坏严重,甚至部分地段无护坡,坝坡受浪蚀作用形成塌坑或陡坎,继续下去将导致坝坡失稳,因此上游护坡措施是必需的,至少也应该在水位变动范围区实施护坡措施,以有效地保护坝坡稳定性。

6 结语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我们应抛弃以查“条件”为主的常规工程勘察思路,树立以查“问题”为主的求实思想;对于渗漏问题的评价和处理,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坚持“允许渗漏但不允许渗透破坏”的基本原则;对于规程规范,应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准确把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5-04-18.《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6

[2] 韦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20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7-11-26.《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 345-2007).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5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换填处理法

(1)换填处理法技术特点。换填处理法指的是把基础地面以下的不太深的范围内的软土层挖走,然后用质地更加坚硬、强度更加高、性能更加稳定、有抗侵蚀能力的碎石、素土、矿渣等逐层填充,同时以机械或者人工方法进行分层夯、压、振动。当地基的软弱土层比较薄,也可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法进行一些表层的压、振动等系列的密实处理。换填法适合浅层地基的处理,包括淤泥质土。杂填土。回填土等的地基处理,还包括暗洪、暗沟、暗塘等低洼区域的处理。(2)换填处理法应用建议。为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需要得到满足,通常情况下,换填土要有三层:包括砂与砂垫层、素土与灰土垫层、矿渣和碎石垫层。在对此种方法加以使用之时,通常会在填土层中留下一定空隙,为使地基强度增强就一定要对孔隙水采取排水举措,从而达到防治低温冻涨和加快固结的目的。

二、排水固结法

(1)排水固结法技术特点。通过排水固结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能让软土地基里的水分排出,以便使超静孔隙水压以及孔隙比减小,从而使土体变形固结,让土体的沉降速率可以提前完成,通过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排水固结法包括:真空预压法、电渗排水法、砂井法、堆载预压法。对软粘土地基可以使用排水固结法里面的堆载预压法,但它所需的工程期限很长,在建构建筑物之前,对填土材料、砂石进行加载预压,从而使软粘土地基沉降得以完成,快速固结稳定软粘土地基,在撤除荷载之后再建构建筑物。在实行堆载预压法之时,需将加载的速度控制好,进行分级加载,从而避免预压导致地基稳定性丧失。对透水性很低的软粘土便可使用砂井法,此法运用地基成孔来灌注砂土,将砂垫层或砂沟铺设在砂井上从而对排水管进行固结,通过提升排水速度让地基能稳定牢固。砂井法的用料省、连续性好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因而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广泛应用。对不含透水层的软粘土地基,可使用真空预压法,它通过先将砂井铺设在软土地基里,然后再在地面上铺设砂层,接着盖上一层密封膜让大气和砂层隔绝,再用真空装置将砂层里的气体抽出,从而形成负压,使土体固结。电渗法是指将有电流通过的金属电极通入土体中,让土中的水分可以流进阴极,从而形成电渗。(2)排水固结法应用建议。相比于换填处理法来说,排水固结法的应用方式还是挺复杂的,在对其加以具体运用之时,一定要对排水固结法的要求和特点加以注意。在具体运用之时,需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在对堆载预压法进行使用之时,不仅需要通过建筑物自重来达到加压的目的,同时还可在施工之时采取预压措施,此外,还可通过部分超载预压形式来进行排水固结。其次,在对真空预压法加以使用之时,一定要确保真空预压边缘比建筑物基础大,在进行预压之时,假如每边增加量要大于三米,要想使预压效果达到就要增大预压的压力。最后,在地下水含量小的软土地基加以处理之时,可以使用降水预压法,当然使用此法便需要施工前对地质勘查数据加以收集,如此才能确保制定出来的降水预压方细致可靠,从而使排水固结时效性得以增强。

三、化学固结法

(1)化学固结法特点。化学固结法包括高压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灌浆法三种。所谓的灌浆法是指将水泥浆灌进土体中,让土体能充分固结,从而使地基沉陷程度得以减少,使地基承载力得以提高。对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来说,此法还能起到防渗、堵漏的功效。此种搅拌法的加固深度能保持在五米,在使用此法之前,一定要对土质采取配比强度试验,从而将最佳水泥掺和量加以确定。此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含水量高、沉积厚度达、抗剪性低的软土地基里。(2)化学固结法应用建议。通过化学处理形式使地基承载力和硬度增强,以此减少沉降量,从而达到软基处理的目的,此种形式能使处理之后地基边坡稳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对其进行具体应用之时,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地基和水泥之间的化学反应加以控制,并对相关的物理加固举措加以管理,从而确保处理之后地基固化的速度加快。在运用高压喷射浆法之时,应注意压力大小,避免在施工之时出现不均匀沉降和起包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之时,有非常多样的软土地基处理形式,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施工中的实际状况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使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参 考 文 献

[1]李新旺.对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2(14):47~48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6

【关键词】军队会计 管理工作 建议

一、引言

军队会计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军队费用预算的准确度,有利于加强军队费用开支的核算,有利于对军队固定资产的监管等。因此,加强军队会计建设,提高军队会计内部控制,是较为重要的工作。

二、相关概念

部队财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是基于经营以及资本预算之上进行现金流量的疏导安排,并在一定时间段之中完成损益表以及期末资金负债的分析与预测。我国部队性质决定其属于非生产部门,部队财务预算管理核心重任在于将相对不足的费用更加有效科学的应用。

部队固定资产:部队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项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等资产;单项价值不足规定标准,而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按固定资产核算。

三、军队会计管理工作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军队会计管理工作意识不强。由于部队固定资产使用具有无偿性,部队按收付实现制进行财务核算,在建设和购入固定资产时直接列入当年支出,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更无需考虑经济回报,导致大家思想上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另外,部队预算管理体制发展改革进程中,各单位部门逐步提升了预算管理意识,然而却仍旧包含一些薄弱问题,即没能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军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不合理现象,预算执行度有限。预算编制系统欠缺合理性,使得该项工作的严谨性趋于弱化。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能全面掌握预算编制法规制度以及标准体制的内容,认识单纯的依据部队上一年度投入经费状况对当年投入经费进行预测分析以及安排,无法将上一年度的结超经费、组织收入等有关经费囊括到年度总体预算之中。预算执行刚度有限,缩减了实践工作效率。对预算方案执行的阶段中,存在刚度有限的问题。具体来讲,落实执行对策并不得力。一些机构由于没能严格细致的执行预算,无法遵循预算开支事项与额度突破限额的标准。

(3)军队会计核算存在薄弱环节。资金清算方面,在军队会计核算中,资金清算是其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会计核算能力的问题,或者是资金收支记录不科学等很多问题,都会使得军队会计核算工作的资金清算方面存在问题。监督管理方面,监督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军队资金的管理。如果监督管理不科学,就会由于军队资金利用不合理而制约军队的建设与发展,这样也会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

(4)固定资产管理不足。由于种种原因,部队在固定资产新增、处置、报废等管理上,账实不符。具体表现在:一是上下级单位调拨的资产。上下级单位间资产调拨,按规定填制的“固定资产调拨单”传递不规范,成为“游离于账外”的资产;二是接受捐赠的资产。使用单位、部门只管接受,不到财务部门作入账处理,成为“有物无账”资产;三是变卖、处置、报废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认为与上级对应业务部门已履行报批手续,事已完结,不到财务部门注销资产,成为财务账上的“虚有资产”。

四、加强军队会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1)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意识。经费预算始终是各部队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不可缺少的财力保障。各个部队不同阶层人员应树立宏观战略的视角,提升预算管理认识与思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部队依法履责、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级党委和首长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大力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固定资产的良好局面,把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提高到等同于资金管理的高度。

(2)建立完善的费用预算制度。优化预算管理工作组织系统。各类单位党委组织应将预算管理任务全面归纳到议事日程之中,创建预算管控程序。具体涵盖请领工作、报批拨款流程、审批预算环节的职责权限、管控预算进度与对预算变更进行核准审批的流程,应做到严格细致,保证预算工作的可执行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做好预算考核监督,提升执行刚度,应提升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编制科学合理性,真正为部队建设供给更充足的经费保障,应全面把握预算编制的各类有价值Y料,清晰预算编制的有关内容。

(3)加强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管工作。要想加强军队会计工作的进展,那就必须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首先,需要军队会计人员能够对军队资金流向做出详细的说明,并且罗列出清单。其次,还需要军队资金的支出能共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资金能够用到该用的地方。实施有效监管,首先,国家一定要加强监管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同时还可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严格实行“问责制”,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控制。健全细化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实一致。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毁坏、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严肃处理,加大经济济责任追究力度,对造成严重损失的提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根据部队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固定资产每年盘点一次。必须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做到制度、时间、人员三落实,每年年末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使用部门共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切实查清固定资产状况,对盘盈、盘亏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账实一致、账账相符。

五、结束语

军队会计管理工作对于军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军队会计管理的优良程度,同时也能反映我国军队管理的现状。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军队会计工作的管理,进而提升部队会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7

关键词 水利建设;建设用地;问题;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26-03

安徽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具有多样的地形、气候条件和复杂的河流水系特征,安徽省水旱灾害频繁,江河治理任务十分繁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建成各类堤防逾2万km、水库4 837座、水闸1.09万座、机电排灌站1.63万处,建设666.67 hm2以上灌区397处,有效灌溉面积345.33万hm2。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工程体系框架。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43亿元。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目标,国家规划295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圆满完成,省计划内小型水库加固已完成验收1 099座,解决了1 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安徽省在建的工程主要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治理、治淮、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也正在顺利实施。

1 安徽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用地的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近期安徽省水利工程永久用地面积4 631.8 hm2,其中已报批项目用地2 583.33 hm2,正在办理报批手续的有2 048.4 hm2。已办理用地手续及正在办理的项目中,按照国土管理部门关于先行用地的相关规定,无项目办理先行用地手续。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1 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进展

国务院471号令颁布后,先后完成了白莲崖水库工程、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和淮北大堤加固工程用地报批工作。安徽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推动,水利部门和国土、林业、财政部门合力推动,完成了4个大项的用地报批工作,涉及新征用土地面积2 533.33 hm2以上。此外,还配合淮委完成了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用地报批工作。督促项目法人及时申报淮干整治补充工程用地报批手续。多年来,加大了重点水利项目可研阶段的用地预审工作,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及时衔接年度用地建议计划,优先安排治淮等重点水利用地计划,及时向国家申报材料,主动配合国土部审批用地,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还配合省人大开展水利工作问询,将水利工程用地报批工作作为重点专题对政府进行了问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2 水利项目用地情况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因国家政策规定,批复时未批复新征土地。江河治理、治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有堤防加固及新建堤防工程的,永久占地主要包括堤防工程本身压地、新征少量护堤地及少量管理用地;有河道疏浚的,疏浚工程主要开挖河道滩槽,新征土地数量少,个别项目河道拓宽需用地,数量较大的是冲填或堆土区临时用地,用后都要求进行复耕。上述占地具有沿河带状分布的特点,因堤防之间的河道工程用地不需征用,堤防沿线的压地数量少,且受地形特点和灌溉条件影响,需新征可耕地数量更少。有新建水闸等枢纽工程的,建筑物多建在河道上,永久征用耕地数量较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工程规模小,多是管线布置用地,建筑物用地数量小。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多数为现有建筑物加固、渠道和渠堤维修加固,永久占地为河道范围内和堤防及建筑物管理范围,无需新征用。除永久占地外,大部分项目用地属临时用地性质,如施工区用地、堆土区和弃土区用地、可复耕的取土区用地,临时交通道路用地等。工程实施中或主体工程结束后,采取工程复耕或兑付群众补偿费用、由群众自行复耕等措施,恢复耕地用途。

1.3 水利项目特点

工期时间要求紧、土地报批等征迁工作时限性较强。水利工程建设有较强的季节性和阶段性特点,大部分涉及度汛安全,一般工期要求都非常紧迫,这就要求征地拆迁工作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否则,将会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安徽省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中央投资的重点水利项目,按照中央投资项目安排要求,当年下达的投资计划,要争取在当年基本完成,尾工在第2年汛前全面完成,如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及大部分江河治理工程等。在实施中,重点项目多是及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报,对涉及度汛安全的工程,采取先报告、再实施。

2 水利工程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征地有关费用无解决渠道,难以及时办理征地手续

用地报批中,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水利建设基金及勘测定界费、办证费等各类征地管理费,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占用林地的需要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林地勘测定界评估费。近期,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时,在批复投资中计列了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但部分项目耕地开垦费标准与地方要求存在差距,小型项目基本未批复该费用。失地农民社保费用目前均未计列,安徽省及各级财政又无财力解决,造成项目失地农民社保手续办理难度大。由于相关费用没有解决途径,致使水利工程征地不能及时办理用地手续,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2.2 用地报批程序复杂,环节多,资料整理工作量大,难以及时办理手续

根据有关规定,目前用地报批环节主要包括项目可研阶段用地预审、项目批复后用地报批。

用地预审阶段需提交材料主要包括用地预审申请表、经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规划图、城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申请报告,用地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外,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及论证意见、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听证材料。

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后,用地报批工作需要提交建设用地申请表、项目批准文件、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矿评估证明材料等。上述材料以及图纸内容精度要求高,勘测定界外业和内业资料整理工作量大。对用地报批资料中的征地补偿方案,还需要按要求公告,公告时间较长,且安徽省目前重点工程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进行了征求基层和群众意见,对相关土地面积和实物数量、补偿标准和总费用进行了公告,相关程序实际有重复。

项目涉及林地的,需要林业部门出具林业占用审核意见书。林业部门对占用林地的相关政策基本比照国土部门实施,占用数量多的需要国家林业局审核,涉及程序相对较为复杂。此外,林业与国土部门对土地属性存在差异,如白莲崖水库工程,部分种植果树的土地,林业部门根据其规定认为是林地,可国家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为耕园地,河道附近的一些未利用荒地,国家批复意见为未利用地,可有关部门认为该土地为规划的宜林区,应作为林业占用进行审核,需缴纳有关税费。

根据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和国土部门的规定,征用农用地的需要给失地农民办理社保手续,并作为用地报批的必备件之一。失地农民办理社保手续需缴纳的费用,国家对项目概算批复中至今未同意计列,地方政府不能办理失地农民社保,社会保障部门难以完善该项手续。

上述因素造成报批环节多、程序多,需要协调的矛盾多,例如为协调白莲崖水库工程税费事项,水利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为协调淮北大堤加固工程用地报批社保手续,省政府召开多次协调会议,为协调减免治淮项目用地报批有关费用问题,省治淮工作领导机构每年召开会议,协调工作量大。目前,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已掀起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高潮,无论是水利主管部门,还是承担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建设任务重,协调用地报批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加上对土地报批政策的熟悉程度不一、认识不够到位,如不采取分类、分项目性质进行土地报批管理,加快报批进度,出台有关优惠政策,边用边报的现象短时间内将难以改变。

3 建议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多项目直接服务于农业,是农业的命脉。建国以来,大规模水利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水利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繁重的任务,水利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针对如何加快水利建设、实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相统一,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用地政策

目前在建的重点水利项目中,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加固、洼地治理等项目直接为基本农田建设服务。其他项目大部分是为保护农民、农田及城市安全而建设的堤防、河道整治等防洪排涝工程,其建设项目所使用的资金主要为中央投资,属纯公益性工程,与其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性质相同或类似,用地性质与铁路等公益性项目不同,与市政建设、城市开发等经营性开发项目用地性质更有较大区别。安徽省已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农田水利建设所用土地,其土地性质不变。”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类似政策,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洼地治理、蓄滞洪区建设,以及为保护农田的堤防、闸、站、水库、疏浚河道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水利项目,比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需永久征用耕地的,涉及补偿给群众的,按政策补偿到位,不办理用地手续,采取“只征不转”,农用地不转为建设用地,土地性质不变。

对在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建设的纯公益性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等,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方式供地。对以公益性为主、有部分经营性性质的水电工程建设或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建议对防洪等公益性部分采取简化程序,对经营性部分,执行现行有关政策。

3.2 进一步减免有关税费,简化程序

目前实施的大部分水利项目以中央投资为主、直接服务“三农”,不少项目列入了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作为政府工作中心任务列入年度考核;此外,根据国家下达计划和资金拨付时的完成时间要求,一般当年安排的投资计划和资金,要求当年能够及时完成,加上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度汛安全等特点,按目前程序难以做到用地先报批、后使用,建议根据上述情形,对需要报批的,进一步简化程序,在主体工程完工前基本能够完成报批。

部分中央投资为主的重点骨干水利项目,其初步设计批复由国家发改委核定概算、水利部审批,根据现行土地政策,用地报批过程中部分费用未计列,有的费用虽计列,但实施中发生变化,不能足额缴纳,建议有关部委组织对涉及水利建设用地报批的有关税费集中梳理,对水利建设基金等予以免缴,对勘测定界费、征地管理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失地农民社保费用统一政策,在批复中足额计列[1-2]。

3.3 化解占补平衡工作矛盾,保证地方项目用地指标

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占补平衡的管理责任为地方各级政府。用地报批中,项目法人必须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但考虑到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公益性质,只能缴纳费用,由地方政府完成占补平衡工作。

此外,不少水利项目以土方工程为主,有的项目实施中结合河道整治、沟塘充填、未利用地复垦等措施造地较多,如安徽省淮北大堤加固工程、淮干汪集至临淮岗段河道整治工程等,但由于均未按照土地部门的有关程序履行新复垦土地的手续,不能减少占补平衡指标。在淮北大堤加固项目用地报批中,因国家批复耕地占补平衡费用(耕地开垦费)标准低于当地标准,用地报批材料迟迟不能上报省国土部门汇总,影响了报批进度。此外,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稀缺,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占补平衡的费用越来越高,但国家出台的标准长时间维持不变,将影响用地报批工作[3-4]。

综上,一是建议出台政策,对能够新造地的水利项目,应鼓励其简化程序办理新复垦土地的手续;二是耕地占补平衡费用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制。

3.4 调整耕地占用税政策

根据耕地占用税先行政策,耕地占用税主要用途为包括水利建设在内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比,不仅同具公益性,而且防洪、除涝、灌溉、河道整治等水利项目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公益性更强,且税负承受能力更弱。建议充分考虑水利的公益性特点,明确将水利工程占地纳入减免耕地占用税的范围。对于直接为农业生产及人民安全服务的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以及除涝、水土保持、农村安全饮水、水资源保护、防汛通信、水文设施等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兼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建设,纳入与铁路、公路享受相同减免税规定的范围。

4 参考文献

[1] 索丽生.水利工程的“特殊功能”――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新思路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3(1):35-36,43.

[2] 原喜琴.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迁赔补偿的思考[J].河南水利,2003(6):86-87.

[3] 卢勇如.建立“五自”办水机制 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J].水利经济,2000(3):19-21,40.

加固工程合理化建议篇8

一、关于全县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2009年底基本完成任务的目标要求,我县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的任务还异常艰巨、时间尤为紧迫。做好我县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㈠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快重建进程。根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我县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是:6月底全面实施受损住房维修加固,竣工达到60%;新建住房全部开工,竣工达到25%。9月底,受损住房维修加固竣工达到80%,新建住房竣工达到50%。年底,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全部竣工,新建住房基本竣工,力争在2010年春节前,城镇受灾居民住进新房,实现家家有房住的重建目标。

㈡进一步细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进一步充实力量。县政府将再从国土、建设、房管、民政、公安等主要职能部门各抽调1—2人充实到县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办公室,所抽调人员在3月20日前到位。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充实力量,落实专门的领导、专门的人员负责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二是严格补助标准确定程序。4月底前,各乡镇(街道)要按照“个户申请—乡镇(街道)初审—国土部门核实土地性质—公安部门核实家庭人口—县房管局核实住房状况—县民政局核实收入水平、核定补助标准—乡镇公示”的程序,完成对受灾居民家庭补助标准的确定。三是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建。1、关于自建。要鼓励群众及单位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开展原址重建工作。对城区单幢独户的受灾户,要按照边施工、边申领资金的方式,引导其率先启动、快速推进重建;对同一幢楼房或同一小区的受灾户,要引导他们自行协商一致后,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实施重建;对市级以上直属企事业单位职工受损住房,先由单位先行垫资实施重建,确保职工尽早入住;对不符合规划或修建后短期内因发展需要又可能拆迁的,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要认真把关,及时提出处理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重建。对特别贫困的重建户,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开展重建工作,要按照“个户申请—居民小组评议、公示—乡镇(街道)初审、公示—县重建办审核”的程序,确定特别困难重建户名单,各乡镇(街道)要在3月底前完成初审工作并将名单报县重建办。2、关于廉租房建设。各有关部门既要根据受灾居民需求,加大廉租房的保障力度,又要将新建或配建的廉租住房优先供应住房损毁的城镇“三无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并实行低租金标准(“三无家庭”免收租金);要加快国家补助的50套廉租房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拆迁、补偿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3、关于安居房建设。县国司要加快已确定的安居房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要按照省、市有关安居房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新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新建安居房在6月底前开工。四是进一步做好维修加固工作。各乡镇、街道、部门是城镇住房维修加固的责任主体,各城镇住房受损户是实施主体,要认真执行“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加固设计—图审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造价单位预算工程施工价格—签定监理、施工合同—施工单位进行修复加固施工—县重建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的程序。加快推进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工作。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处理好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实现维修加固的公开、公平、快速、高效。五是进一步抓好要素保障。要加快实施重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危房拆除、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3月底前做好可建设用地准备;要加强技术力量准备,确保满足全面开工建设需要;要加强建材保障,加大建材生产、增加供应,将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特别是乡镇(街道)居民自建住房纳入建材特供机制保障;要做好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交通的组织准备,并同步抓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六是进一步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县级相关部门要从进场、施工、验收3个环节把好关口,确保建筑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从进场方面,要按照重建政策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机构的资质审查,从源头上杜绝不达标工程;在施工方面,要强化责任监管,防止不负责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延误工期、降低质量等现象和安全事故发生;在验收方面,要按照“竣工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依照新公布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抗震设防标准,分阶段组织专业部门进行验收,确保恢复重建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七是进一步抓好资金发放。要设立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县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办公室要及时将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的补助资金划拨到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将资金发放到责任部门或住房受损户,5月底前要完成补助资金的核发工作。在资金发放中要坚持“居民小组签字—居委会签字—乡镇(街道、责任部门)签字—公示—受灾户签字”的流程,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在5月底前准确发放到户。

㈢进一步创新机制,解决具体问题。1、维修加固和重建对象的确认。要坚持“宜粗不宜细和走群众路线”的原则,对中央、省市已有规定的要严格执行;对没有明确规定又不好确认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基层组织和群众认可的原则,将相关住房受损户列为补助对象。2、土地价值补偿。对不能原址重建的受灾居民,县国土资源局要按广府发〔2008〕38号文件确定的原则,做好土地回收和补偿工作;要依法做好毁损住房的土地确权登记,合理确定土地价值,及时对土地所有权人予以补偿或划拨土地置换。3、县城区的操作。县级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能靠则靠”的部门责任制要求,具体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包括组织实施、具体协调、资金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和维护稳定等工作。属于*镇本级责任和不能“靠”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独立小区以及其他城镇住房需恢复重建的,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城区的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对象确定、相关情况调查核实、责任部门划分等前期工作由相关社区完成,维修加固设计单位确定、维修方案制定、维修和施工费用的商谈以及各类补助资金的发放由各责任单位组织相关住户负责落实。乡镇场镇可参照执行。4、设计、维修单位及费用的确定。由县规划和建设局提供具有维修加固设计图审、造价预算和施工相应资质的单位名单。独立的受灾户自主选择设计、维修单位并商定相关费用;整栋楼的由责任单位召集相关受灾住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选择设计、施工等单位并与其商谈好相关费用。5、不完全产权房的问题。对受灾的单位自管及部分国有企业房改不彻底的受灾住房实行先改后补。

二、关于省、市相关会议精神

2月26日,省政府在成都花园宾馆召开了全省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副省长黄彦蓉主持会议,成都市等市、县作了交流发言,省长蒋巨峰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要求:一是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会议通报了全省各重灾县区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截至2月25日,我县城镇住房重建在建仅达到8.58%,建成仅1.76%;维修加固完成1.45%。与全省的进度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是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能和工作时限。各级各部门要将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重建规划与选址、融资平台建设、要素与施工保障、群众组织发动、补助资金发放及土地价格补偿等工作,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确保2010年春节前城镇受灾居民全部住进新居。三是要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城镇住房重建。要严格落实政策,尽快细化具体办法,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恢复重建氛围;要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集中破难,有序推进重建工作;要充分利用融资担保、贷款和住房公积金等资金渠道,破解资金难题;要强化资金监管和督导检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目标。

3月5日,市政府在广元国际大酒店召开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李天满主持。副市长邹瑾就当前形势、目标的细化、具体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作了全面的讲话。王菲常务副市长到会并强调:一是深化认识,充分认识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对于扩内需、保增长以及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意义;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要认真贯彻执行好政策,做好规划,优先安排除险加固,鼓励受灾居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原建和自建。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完善推进机制,强化目标管理,细化工作措施,协调好各种矛盾和纠纷。

三、关于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㈠整治的重点。我县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突出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整治占道经营。对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的各类摊点进行集中整治,规范各类摊点入市入室经营。二是整治交通秩序。规划设置机动车停放场(线)和非机动车停放点,对城市道路、街口的交通标志、车辆乱停乱放、机动车上人行道等进行集中整治。三是整治户外广告及张贴涂写广告。对有碍观瞻的广告、招牌、灯箱、门牌、门匾等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容貌的限期整改或拆除。四是整治农贸市场卫生。对城区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食品卫生、市场设施进行集中整治,规范或取缔街巷、居民区、城乡结合部自发形成的市场。五是整治建筑工地卫生。对建筑工地、待建工地的环境卫生、隔离护栏设置、物料堆放、弃土清运等进行集中整治。六是整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七是整治居民区、城中村、厂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八是除“四害”。

㈡整治的步骤。整个行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3月)。*镇和县城区各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搞好宣传和动员,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整治责任。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4月)。各责任部门、单位分头开展整治行动,按照整治内容及要求搞好各项整治工作。第三阶段为综合执法阶段(2009年5月)。针对集中整治存在的重点、难点等问题,综合执法组开展综合执法治理。第四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2009年6月至12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反弹和“回潮”。*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结合县上的总体部署,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细化各阶段工作方案,迅速掀起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高潮。

㈢整治的措施。为确保每一个阶段都达到要求,必须落实好以下八项措施:一是要明确职责。根据《整治方案》的要求,这次集中整治行动由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整治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后勤保障和整治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相关工作。*镇要重点做好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做好整治工作。宣传部门重点要统筹安排这次综合整治宣传策划工作,营造整治氛围。公安部门要重点做好整治行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打击阻挠执法的行为。建设部门要重点加强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户的管理。工商、交通、经商、环保、水利、交警、消防、水利、民政、卫生、文体、环卫等部门要按照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责任划分共同参与整治工作,并服从安排调度,配合其它部门开展整治工作。二是要大力宣传。县广播电视台、广元日报*记者站、今日*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县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目的、意义、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播放、刊登整治通告,及时报道城区环境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曝光不文明行为。交警大队、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环卫所要分别派出宣传车,在城区范围巡回宣传。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达到“人人关心爱护城市、人人参与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要严格执法。各单位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整治过程中做到大胆执法、敢于碰硬。同时,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各种证照的管理,对影响市容市貌、违规经营的,该停业整顿的要停业整顿,该吊销证照的要依法吊销。对不听劝导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要坚决查处,对阻挠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公安机关要坚决依法予以严惩。四是要加强协作。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相关部门只有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取得实效。*镇、县级相关部门要围绕城区综合整治工作总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配合,对存在交叉管理的,要主动协调,不能推诿、扯皮。整治办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及时解决部门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确保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整治工作。五是要堵疏结合。在整治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堵疏结合。对店外店、店外摊,一律要求业主撤回到店内经营;集贸市场周边乱摆摊设点的,一律引导回到市场内经营;占道洗车、修理的要引导其搬迁到规划区域内;占道收购废品、堆放建筑材料的一律要求撤回到店内经营;要充分利用临街机关单位空院场地,设置好规范的小车、摩托车、自行车停放点;在县城周边,由县规划和建设局落实好货运车辆停放点;建设部门要汇同相关部门对县城区从事经营的各行业逐步实行功能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结合灾后重建,进一步完善垃圾桶、垃圾箱、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确保满足需要。六是要加强领导。为确保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镇和县级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七是要严肃纪律。整治工作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论涉及谁,都要一视同仁,严禁说情、循私。对说情和循私的,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八是要全面铺开。各乡镇特别是公、铁路沿线乡镇也要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集中整治城区环境的有利时机,掀起整治集镇环境的高潮,参照县里的做法,彻底解决场镇“脏、乱、差”现象。

同志们,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及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大家一定要按照本次会议要求,立即行动起来,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实现灾后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目标、建设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管理经济学分析方法范文 下一篇:经费自查情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