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4 06:34:59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0-01

希卢姆在他的《人类性格的稳定和变化》中研究证明:在生命的前四年中,儿童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 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学龄儿童,不管他有没有进过幼儿班,识不识字,他都有一种潜在能力,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中就有无穷的创造力,虽然这种创造力还远远称不上思维,但这是非常可贵的萌芽。到小学、初中、高中,如果能让这幼芽顺利成长,让它发展壮大,那我们的教育早该是另外一种样子了吧。可现状是:论想像力、创造力,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小学生不如幼儿园的孩子,无怪乎我们总与诺贝尔奖无缘,因为“创造性恰恰是诺贝尔奖的灵魂”,而“教育中充斥了压抑个性,践踏人的独立和自由,摧残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手段”。上海的程红兵老师说:“我们愤怒学生的没有想像力,但我们又同时在扼杀孩子的想像力。”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心中有创造思维的火种,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添添柴,煽煽火,让火苗旺旺地燃烧起来,而不是泼一盆冷水,把这火种浇灭。语文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探讨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是很有必要的。

近几年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实际,我在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介绍如下:

1.质疑问难法

2.标新立异法

3.“辐射发散”法

以一事物为触发点,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思考和想象的思维方法,按照思维类型,可分为辐射发散性思考和辐射发散性想象。

发散性思考。即对认识对象,可以从纵向、横向、正向、反向、动态、静态、已知、未知等多方面展开辐射性的发散思考。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求其全、得其真。全面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才能总体把握事物本质,分清主流与支流。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还可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中,我们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使选择最佳角度和方法,实现解决问题的理想目标。以下面一则材料为例,作审题立意思考,如果运用发散性思维,至少可以从四个角度,确立六个论点。

材料: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去卖,卖了三天,竟无人问津。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去找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了,他付给伯乐一个早晨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于是,人们都争着来买这匹马。很快,这匹马便卖出去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发散思考:从赵国卖马人方面立意:①学点生意经。②要善于借助外界条件,提高应变能力。从伯乐方面立意:③名人要自尊自爱。从买马人方面立意:④不要盲目崇拜名家。⑤努力成为内行,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从千里马无人问津谈起:⑥人才需要伯乐的提拔。

发散性想象。即以某事物作为中心(或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像熟悉的生活与知识领域。

4.聚焦统摄法

就是指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相互之间有机联系、脉络清楚的材料,并从中“摄取”有意义价值的东西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这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恰如“文武之道”有张有驰一样,思维方法也常常是张驰交替、纵擒结合的。思维发散的结果,使我们获得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信息。如何分析、整理、利用这一系例信息,使它们最终成为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佳角度、最佳方法或具有独创性的真知灼见,富有创新价值的奇思妙想呢?这就用得着聚焦统摄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积累知识。在积累过程中,如果不会运用统摄思维,不加以系统归类,不加以联系和区别,而只是盲目地堆集,这正如培根所说的“蚂蚁式”的求知方式。既积累又统摄,将积累的材料加以消化和改变,才能像培根所称道的“蜜蜂式”求知。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善于运用聚焦统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利用知识去创新。

我们要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21世纪人才,同时无意中我们可能又在扼杀、摧残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据报载,某小学考试时,一道题要求学生回答“雪化后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答“水”,而一个学生答:“雪化后是春天。”老师把他的答案打了个大大的“×”。多么富有创造力的回答,但却为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不容许,这不是在有意无意地摧残创造力吗?

要像保护稚嫩的花朵一样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或许有时学生的回答不符常理,但请慢下判断。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鼓励性原则。不管学生答得怎样,都要及时给予评价。首先要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不理不睬,半天不叫坐下,或讽刺挖苦,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方向。

(2)启发性原则。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适时地诱导、引导,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切忌用"满堂问"来代替启发性教学。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2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立足体育教材与课程本身,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与训练,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学生创造性思维采用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愤必然会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就无从发生。因此,教师教学的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保持笑容,则学生上体育课就会感觉很轻松自然,勇于表达,敢于发言,就会在这种语言的接触中会产生创造的火花。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体育教学中有部分体育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经常会用自己的想法来约束学生,或用语言一带而过,或者给予学生的带有伤害自尊心理的批评,从而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教师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因此学生的想法和动作都变成一致的,缺乏变通和创造性。只有教师能够具有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的气度,才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1.3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开火车”游戏中,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脚下的路为火车铁轨,前面的终点就是火车站,然后想象一下火车开动时,行驶中的情景,最后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在边上放火车开动时和行驶中的录音,增强游戏的气氛渲染,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会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4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主动思考的基本前提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指定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导入本课的课题,并把这种需求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1 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再如在上篮球体育教学中的“跑步上篮”一课中,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从左面左手上篮,等练熟练后在学从右面右手上篮;在足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用左脚进行运球、传球等动作,从而使人的右脑得到开发的余地增大,右脑的潜能更能进一步得到开发。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2.2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利用恰当的学生分组,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体能培养上让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助,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的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都很大的帮助。如开一些“小组自学课,小组比赛课,小组游戏课,小组自我选择活动课”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到思维启迪中,从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上中学“跳高”的教学课的一节课中,我先示范一遍并详细讲解,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跳高时应注意什么,起跑时的步点应该要量准确,腾空时的起跳脚和摆动腿应怎样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奖项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月选出“优秀小组”,每周选出“优秀个人奖”,“创意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专门鼓励表现特色,有创意的学生,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记入小组考评。这样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肯定,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2.3 加强体育学习中“问题提出”的意识

学生的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没有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运动实践与体会中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再而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这种问题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中把握,加以培养,这样才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是以丰富的运动经验为基础,尤其是技术动作的直接经验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已有的体育知识,通过比较,辨析上升为科学概念。如通过跳高的起跳与跳远的踏跳的起跳的比较,从中找出异同。因此,如何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导入新的动作概念,揭示动作概念的基本属性,也存在着如何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提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性思维的培养。

3 培养创造性思维采用的学习方法

3.1 换位学习方法

即学生担当5分钟老师。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课前探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把课内外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发挥表达、培养独立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3.2 独立练习方法

例如,中学投掷练习中,在教师教完投掷的技术后,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投掷技术后,可以采取以下的步骤:①教师发投掷练习的图解;②教师示范完整动作;③个人练习;④小组交流;⑤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最好的辅助练习方法,鼓励争辩;⑥根据反馈,总结讲评,在学生主动练习、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情况下提出要求。[2]

3.3 表演法

例如,在韵律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完一段舞蹈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创编,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表演,或自由结合表演。

【参考文献】

[1]陈文龙.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齐梅.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学[J].教育研究,1999(5):43-45.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3

(山西省太原幼儿师范学校 030000)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图形;培养;

现代中师美术教育要求教师多渠道、全方位地拓宽教育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范例,利用表象和形状进行想象和抽象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在诸多的教育途径中,使学生从形象的省略、不完全和空白的认识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知觉思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美术教法课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去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和表现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理念。这样,美术教法课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就会使原本枯燥的技能训练课变的生动而有趣,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主动,从而真正成为有效课堂。

现代艺术形式的总趋势,基本上是朝着增加形变过程的含蓄性和模糊性的方向发展的。就是说要尽量把那些为人们熟悉的形状符号舍弃、隐蔽或越过,只让少数形状呈露出来,给观众提供一个自己去重新组合完形的线索,使观赏者参与到艺术家的创造中,并享受创造的快乐。因而,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就应当从这里开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于观看较为完整的图形,并将这种认知水平带入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判断之中,久而久之,就养成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维,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被压抑或埋没,其发展的结果是民族的整体创新能力下降,模仿和剽窃行为成风,社会生产力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愚昧落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图形的省略、残缺与空白部分进行延伸、讲解与研究,使学生能从完整的图形中看到不完全的残缺与空白部分,并且有能力将不完整的图形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物体形状不仅是由那些当时刺激眼睛的东西决定的,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得的无数经验式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但有时由于这些图式中包含着一些模糊的特征,所以这些特征在一定条件影响下,就会发生改变。实际上,这些具有模糊特征的图式对我们视觉刺激所产生的最新形象,一部分来自储存于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一部分则来自于我们对形状模糊部分的理解与补充。我们可以把甲事物的基本形状移植于乙事物,这种视知觉的“嫁接”所得到的全新形状,便被我们创造出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反复进行这种视知觉的“嫁接”活动,就会大大刺激人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增强人的创造意识。

当然,物体形状的残缺、模糊及空白,从视觉思维上分析,都可以起到上述作用,但在造型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在中国绘画中,表现为部分与部分之间大块大块一无所有的空白区域的出现,从视觉上取得了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效果。中国传统山水画就是因为有了大片大片的空白才有了云、气、水、天等,才为那些有限的形状装填了宇宙的广阔无垠性,才使山川草木有了灵气,从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审美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强调这些不完整和空白的物象,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当这些不完全的形象呈现于眼前时,在视觉中会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换言之,会激起一股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力,从而使知觉程度大大提高。一次课堂上,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不规则的曲线,让同学们反复观察和思考,然后叫了两名学生补充这个不完全的形状。学生A补充了一个侧面少女像,而学生B则在画像的另一边加画了半个少女正面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画面的审美趣味(见附图)。同学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现代艺术最常用的模糊手法,即以两种形式使用一条共同的边线。当然,人们常把中间那条共同边界线看成是左边少女脸部的轮廓线,而学生B以其特殊的敏锐视觉思维,补充了右边少女脸部,无疑在原来平淡的形状上赋于形式以生命,从而使一般人为之震惊,但又不能不予认可。

不完全的形状恢复到完整形态的活动是复杂而艰辛的,但它可以刺激和促进学生的知觉迅速发达起来。我们就以一个缺少顶角的三角形为例,它可以在我们的视觉中被补充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有可以被补充为一个梯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将其恢复为一个三角形似乎最简单、最直接,因此可使知觉的“完形”需要立即得到满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经常喜欢做这种游戏,其知觉能力较发达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于这种单调的需要,他们可能将它恢复为更复杂的图形,例如将其底线一分为二,使之成为两个三角形(——);还可以在它原来的图形上加一上下对称的同样图形,使它变为一个 形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视觉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单一的思维方式到多元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这样的图形较原来的三角形或梯形更复杂些,但它不仅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具有平衡、对称、重复等特征,对人审美知觉的感受更富有刺激力。

学生如何通过不完全的形造成更大的形式意味或刺激力,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真正有感染力的不完全形,大多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而将另外一些关键的部分突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强或张力”(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比如漫画家们对这一手段运用自如时,仅仅数笔便可勾画出活灵活现的形象。我们在幼儿园里教孩子们画的那些简笔画更是如此。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安排了不少时间对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先从对物象形体素描写生开始,逐渐抽去大量不必要的线条,使画面更趋向于简炼、抽象和概括,使形象更趋于规则、和谐和平衡,同时也不失其基本特征。虽然,这些对形的省略所造成的不完全,或是通过抽象从而造成规则形式的偏离,看上去总是或多或少和真实物体有所“不象”,但如果这抽象程度适当,反而会在欣赏者身上激起“探明究竟”的潜在创造力,给人造成一种新鲜、奇妙、振奋的感受,使画面欣赏价值大大提高。另外,学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身心全部投入这种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是任何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或创造性思维活动所特有的紧张,伴随着这种紧张以及完成绘画后的松弛,是给学生产生审美愉快的重要源泉。

图形的省略,残缺与空白处其实隐藏了无限的形状、符号和密码,就如同浩瀚的宇宙一样。为人们的自由想象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发挥空间。省略就像飘动的浮云,琢磨不定,残缺空白却像深邃的夜空,给人无限遐想。完整之中见省略,省略之中见完整,这是人的视知觉的一次飞跃,完整之中求残缺,残缺之中求完整,这是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个轮回。但愿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每一节课上给学生一次这样的飞跃和轮回。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4

关键词:双语教学;民族教育;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汉语阅读教学中展开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仅有利于汉语阅读教学的展开,更有利于学生汉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双语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积极性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贴近学生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2)摸清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想象、创造。如,在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故事吧,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无联系?学生都积极地思考着并表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引导其积极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注重在“读”字上下功夫

双语教师应重视朗读,首先教师要善于朗读,利用绘声绘色的范读,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味,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并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二、双语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者先要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动力。创造欲望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想象、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汉语言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读者想象丰富,能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意境,完成对作品的鉴赏。

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而打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门扉,把他们引入积极思考的王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新疆双语教育杂志编辑部,200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一、引言

新课改之前,中国的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以升学率为目标,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式的记忆知识,很少甚至不会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新课标规定中国的教育今后不再是只考虑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是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世界新技术发展、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种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明显。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新的见解或发现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它不禁锢于人类原有的思想,而是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想。方向的求异性、结构的灵活性、进程的飞跃性、效果的整体性和表达的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与直觉、判断、推理、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表现,任何一项发明和革新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三、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象征着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形式的思维,它能够在学生思考问题时直接洞察问题的本质,具有直觉性;能够把思维观念沿着不同的路径扩散到各个方面,具有发散性;还能够不因循守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今还有许多教材侧重于对现成知识的演绎,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应对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予以重视。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在导入新课或介绍数学知识背景时,可通过数学公式或定理后面的故事或是著名数学家的成名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兴趣。第三,教师对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或别出心裁的解法,即使只有一点点新意,也应对其多加鼓励,肯定其敢于想象,有创造力的一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其利用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运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对熟悉的事物重新进行研究,从而找出与原来思维不同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各种不同解法的特点和优缺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从狭窄和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提高解题技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引入数学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主要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解题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联想多个可能的解题方向,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积极探索思考问题,并且学会合作和交流。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创造性活动始终离不开直觉。直觉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丰富的形象材料,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能调动个体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展现其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综合的、积累的产物,具有分析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内容,迅速洞察问题本质的直觉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使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从原思路的反方向出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柯西运用逆向思维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逆向思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保守性,进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教师在讲授数学定义时,应注重对定义可逆性的阐述;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逆用公式和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

五、结语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运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贽,陶桂洪,汪金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70-171

[2]孙桂芝.谈新课标下创造性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13,15(1):9-10

[3]蔡克.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1-32

[4]向昭红,贺战兵.关于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1998(36):66-70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6

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关注。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迎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师钢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师钢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一)时展的要求。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所谓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人才的支持,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因此,目前很多国家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以其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国在教育法中也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阐述。作为高教钢琴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更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国有关推行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做重点,而创新精神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加以体现。因此,高校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及有效途径。

(三)实现高师钢琴教学目标的关键。高师钢琴教学并非单纯的教会学生掌握演奏知识结构,而是通过钢琴教学使学生树立学习钢琴知识的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因高师钢琴教学培养的学生将来大都走向教育岗位,成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因此,加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技巧,而且提高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最终更好的实现高师钢琴教学目标。

二、高师钢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高师教师在教师实践中注重以下内容的实施:首先,突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体地位。即,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多进行鼓励与引导;其次,善于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应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向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向上引导。例如,当教师弹奏一首奏鸣曲后,可以提出类似“与其他作品相比,这首作品的独特之处在哪?”、“这首作品的风格是怎样的?”等问题;最后,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当针对某一作品学生提出创造性观点时,教师应给与积极的肯定,而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形象思维法教学策略。所谓形象思维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多体现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例如作曲、指挥、歌唱、奏乐等要想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均需进行联想与想象,而联想与想象正是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高师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形象思维教学法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例如,部分学生弹奏作品时要么声音的弹性差,要么声音太过生硬,这是学生手腕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的,因此,教师可将手臂比作水管,将手指比作水龙头,只有水管不被阻塞水龙头的水流才会通畅。

(三)采用迁移法教学策略。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迁移法的应用。采用迁移法教学不仅可了解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还能起到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钢琴的学习仅依靠掌握弹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更多专业知识的融入。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部分钢琴知识不够了解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教师可不必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因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都学习过民族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教师只要进行引导,借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成钢琴知识的感悟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加以引导,告诉“弹奏这个作品技巧与弹奏某某乐器的技巧比较相近”等。总之,利用迁移法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加深学生对所学钢琴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7

关键词:工业分析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面对经济新常态,培养高适应性的学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战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一般认为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工业分析》教学中主要通过调整教法、设计教案、恰当设疑和优化实验的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工业分析分析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如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往往起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而运用暗示法、启研法、实验探索法、演示教学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并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依靠教者课前的创造性劳动―备课及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课程,切实吃透教材内容。在吃透教材内容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本质,寻其精髓,去其枝末,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再认真地推敲每一个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使教材的静态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并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在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以疑促思,以难激思,培养创造性思维

从思维科学角度看,教学过程贯穿一条求索链: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运用好这根链条,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巧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例如:“薄层色谱法”一节新课的导入教学,教者根据前次课内容提出纸色谱法分离样品的缺点,针对这些弊端,有没有更好的分离方法呢?此疑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じ髦挚赡艿慕饩龇椒ㄓ胪揪叮创造的灵感很可能由此产生。好的高质量的设疑,不仅在导入新课开始有如此的突出作用,而在下课前或学习完一个单元设疑,能象古典章回小说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学生欲罢不能,越学越想学。

疑能促思,但教师设的“疑”必须得当,才能击中问题要害,引发思维。所提问题应围绕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研究问题的关键点,且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学习犹如摘果子,如若“不用跳,即摘到”,或者顺手就可拾到落地果吃,印象都不会深刻。当然,“拼命跳,摘不到”,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要形成一种可望而经过努力又可及的状态,诱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尝试到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可以在实验设计中得到综合运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不仅教师有,学生也有,只要我们好好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创造能力,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开发学生潜能,让创造的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这既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新时期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

[2] 凡禹.《创造性思维36计》[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3] 楚希杰. 浅谈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实践 [J]. 《轻工科技》, 2010, 26(02):108-109.

[4] 刘鲜伟. 谈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6):42-43.

[5] 张丽钦. 中等职业学校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J]. 《福建轻纺》, 2003(5):18-21.

[6] 王颖. 谈高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72-73.

[7] 彭艺娟. 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艺术教育》, 2012(11):113-113.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篇8

摘要:物理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应用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

1、注意培养学生读、思能力

所谓读,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

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只有强化这种能力,才能为后边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各种自然现象的再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才能为后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⑴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上;

⑵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在加以良好的引导,将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用力的平衡、杠杆平衡原理、功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最简单,而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滑轮组最容易理解,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Ⅰ、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Ⅱ、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就要特别重视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入正确的轨道,才能使思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3、倡导创造型的学习方法

经过上述创造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决;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总结出一类题的规律,在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搞好求实创新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而创造思维又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维的训练,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按照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般规律进行,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信息上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辅以自学辅导,组织交流讨论,设计探索性实验,智力竞赛,物理板报,小论文答辩等训练思维的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从不轻易给予现成的结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并强调讨论不准重复自己,不准重复他人,不准重复书本,还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加倍注意违反常规的新异现象,大胆选择角度提出新思路,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入无尽的活力,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在一起,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然、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

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例谈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策略》王高P291999.7----《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上一篇:大学生下乡实践报告范文 下一篇:室内设计需要的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