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4 17:16:15

土地情况报告

土地情况报告篇1

一、 **土地市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如何盘活土地,抓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成为经营城市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旧城、开发新城工作中,为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制度方面结合县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成立机构 建章立制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过去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进行转让,非法入市现象严重,应征土地出让金随意减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政府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针对这一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XX]15号)和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确保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XX年8月,我县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隶属**县国土资源局,定编5人,主要从事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工作。

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是接受县政府委托实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工作的法定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收、储备、经营和管理,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程序》和《**县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土地储备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

XX年2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相关通知,针对一些地方土地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场混乱问题,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我县以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为契机,抓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促进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划拨供地范围,切实抓好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XX年以来,我县就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大土地市场配置力度,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县的城镇规划区基准地价,并就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工作程序、储备土地的处置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土地管理的通告》、《关于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管理、严禁非法买卖土地转让土地的通告》,坚决冻结县城区内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审批,查处非法买卖、转让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持。

(三)多形式并举,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为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在宣传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采用书写张贴悬挂标语、出动宣传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举办专栏板报、演讲比赛、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每年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动,使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我县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此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全面提高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觉性。这样,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也为我县推进土地储备工交易工作和规范土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认真履行职责,实施土地交易“阳光工程”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公开土地出让的方式。法律规定,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着力于挂牌出让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阳光工程”。全县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并通过《中国土地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外公告,实施阳光交易。参加竞买土地者有县内、县外,州内、州外,也有省内、省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每宗地挂牌出让公告期满后,有两家以上要求现场竞价,均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新区建设指挥部、国土资源、建设、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联合举行现场竞价会,在媒体上交易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对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用、储备、经营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对全县经营性用地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土地储备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时间,**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以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为工作出发点,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2.4840公顷,其中划拨21.39公顷,出让11.094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5054.2625万元,为**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解决了72个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单位的办公用地问题,为**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土地市场建设正处于发育起步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培育和规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出让供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由于行政行为和部门利益驱动,在发展经济、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够规范,低价出让、甚至减免出让金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有待加强。土地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但社会上部分人员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违法占地、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开发商与乡(镇)、村违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建设,多头分散供地久治不绝,影响了政府对土地供应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耕地保护。

三是由于我县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年供地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加上收购土地的资金无来源,财政提供不了专项周转金,银行贷款困难,造成收储资金无着落,从客观上给土地“招拍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为比较突出,少数单位和个人为逃避税费,不依法申报办理变更手续,部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原划拨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造成土地交易市场混乱。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土部门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随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在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往往实行规划跟着项目走,随意调整规划。多数情况下,用地单位或个人忽视城市规划,认为只要获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严格执行供地过程中的规划设计要求;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不够,宗地管理无法实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职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统一供地,多头供地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过分强调发展经济,随意提供工业用地,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计划。为引进资金,兴办企业,一味迁就企业不合理要求,以牺牲土地和农民利益为代价,不要求企业主严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续,造成农村土地市场混乱。四是缺乏土地储备资金,从而对老城区企业改制、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等国有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未按上级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应对上级检查时捉襟见肘。

三、解决**土地市场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规范土地市场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它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我县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从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大力宣传规范土地市场、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开供应制度。建立土地市场集中统一供应制度,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进土地“招拍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关协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土地招拍挂工作中的问题,完成供地前期规划、供地后期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验收工作;建立统一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和培育规范的土地市场。

四是要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储周转金,银行提供相应的贷款,以保障土地收储运营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协调资金(政府出资或银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确保土地储备交易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及出让管理规范化、合法化。

土地情况报告篇2

一、“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旗规划工作起步较晚,规划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来,随着旗址迁建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规划工作得到了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年,我旗成立了规划局,设置机构、配备人员,“一法一条例”在全旗得以逐步实施,全旗规划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新的进展。

(一)旗新址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

旗新址迁建之初,我旗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高标准启动了《镇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年,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经旗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付诸实施。镇所有建设项目,都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已编制完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50余个修建性详细规划。

新址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调整等工作都能够按照“一法一条例”及《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旗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审批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做到了无规划、不批建,保证了旗新址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重点小城镇规划和“50强”村规划调整和重新编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至今,全旗“50强”村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开创了我旗村屯详细规划的先河,为推进我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旗政府还要求各将规划工作纳入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中,在今后3–5年内确保完成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中心村规划编制任务。目前,我旗城乡规划覆盖面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三)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全旗规划意识逐步提高,规划指导作用逐渐显现。

在旗新址规划审批实施过程中,旗规划局严格执行“一法一条例”和《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试行)》,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原则,坚持现场勘察、定点放线验线、严把“一书两证”发放关,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跟踪管理记录,对各类型项目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今年上半年旗规划局共发放选址意见书48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81份,核发重点工程和其他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62份,为前旗三中、兴安盟消防支队综合楼等60个建筑单位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书。做到了规划审批从高、从紧、从严。

规划主管部门将我旗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包括农村居民、集体建房统一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范围,特别是城区农村集体建设及农民建房,要按审批程序办理城市规划审批手续后才能进行建设,基本杜绝了“未批就建、少批多建、随意加层和随意更改规划审批”现象的发生,基本实现了“城中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从而保证了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特色。通过宣传教育、有效管理,我旗城镇居民(村民)的建设审批意识不断加强,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逐渐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旗城乡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城乡规划在加快全旗城乡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严格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社会规划意识不强、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滞后、镇村规划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规划执行难度大、村镇无审批建设现象依然严重等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意识有待于提高。从实地检查情况看,各地对村镇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高。有的基层干部对于“一法一条例”的内容和要求知之甚少,全旗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尊重规划、理解规划和遵守规划的良好社会环境,很大一部分群众规划法律意识淡薄,私建、乱建现象仍十分严重,有的办事处甚至近两年内都没有建设审批项目,全社会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亟待加强。

(二)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规划任务还很艰巨。据有关部门反映,我旗大部分和村屯规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编制的,绝大多数都已超过时限,对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规划建设的要求。规划编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我旗近十几年来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缓慢,管理职能缺位,有的办事处所在地违章建筑物较多且已经侵占了道路等公共场所,有的农村村庄、民宅布局混乱、朝向不一,超面积占地严重,村民建设使用宅基地随意性大,民宅建设缺乏规范设计。全旗21个办事处中,年做出调整和重新编制规划的有7个重点镇。除镇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外,其他各地已经编制规划的集镇只有修建性详细规划缺少控制性详细规划。除“50强”村外,我旗其余村还都没有编制规划。检查组认为,虽然近年来我旗规划覆盖面积迅速增加,但距离城乡规划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缺少规划、无章可循已经成为影响我旗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基层规划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我旗各办事处都没有设立“规划办公室”,各地规划管理人员均没有执法资格和执法证。检查组所到各地,规划管理工作机构和机制各有不同:额尔格图镇成立了规划管理办公室,并投资近万元,配备了办公设备,统一了服装;索伦镇自行调配人员成立了城管执法大队,但“执法人员”却没有执法证;阿力得尔苏木规划工作由土地所职能;保门办事处无规划助理只有一名兼职的联络人,村屯规划建设要报大石寨镇审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规定,“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但我旗乡级规划机构不健全、工作机制不统一、管理行为不规范,直接影响到“一法一条例”的有效实施。

土地情况报告篇3

近年来,鄄城县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牢固树立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观念,以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依法行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保持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广泛宣传,依法用地和耕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增强干部群众的国策意识,我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多样式、多层面的学习宣传活动。

(二)耕地保护机制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办法,明确各级耕地保护的目标和责任。二是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三)执法监察机制不断健全,土地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管理责任网络。二是严格落实动态巡查和报告责任制。三是严格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大力开展项目清理整合。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五)大力实施增减挂钩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六)土地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坚决执行土地用途管制。二是按照《禁止供地项目目录》、《限制供地项目目录》规定,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的管理。三是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企业和拉动内需的重大项目。四是对房地产项目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出让,严格规范出让程序,对已出让的房地产用地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加强监督和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严厉打击囤地、炒地、闲置土地行为,对未达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土地条件、竣工时间、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控制指标的,依法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

(七)土地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管理市场体系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积极进行土地储备、经营用地招拍卖、土地有偿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从调研情况看,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愈加突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社会群众甚至部分领导干部依法用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还不够强。二是建设用地压力比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与土地供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土地执法缺乏强制手段和有力措施。土地执法人员只能口头或书面通知停工,依法处理要经过调查取证、处罚听证、复议诉讼、申请执行等许多环节,一个环节遇阻,就会造成案件查办久拖不决。四是我县经济基础薄弱,工业项目经济实力较差,造成建筑容积率低,低层厂房普遍存在,项目建设比较分散等现状,土地利用率不高。五是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土地储备、内涵挖潜、集约利用、征地补偿安置等方面,新政策出台较多,工作难度大,可借鉴经验少,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为深入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管理工作形势严峻,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法》及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合理利用土地和依法保护耕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多措并举,依法合理利用土地。一是坚决执行基本农田 “五个不准”的规定,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的相对稳定,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加快城市片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步伐。旧城改造是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抓好旧城改造,既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也能极大地提升城市水平。三是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要求项目建设容积率必须在1.0以上,投资强度150万/亩以上,建设厂房在两层以上。四是大力实施好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置换项目,继续抓好项目清理整合,加大土地闲置项目的整合力度,腾出更多的土地用于经济发展。五是努力构建土地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

(三)强化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保障。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好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建设用地的关系,千方百计满足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管理部门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参谋作用,从大局出发,紧抓省政府支持菏泽发展,尤其是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大项目、基础设施用地等尽量列入国家或省重点计划,力争不占用我县建设用地指标。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实施好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置换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指标等各项政策,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尽量满足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强化服务,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土地情况报告篇4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财政、国土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XX]100号),积极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不断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从2010年1月1日起将土地出让金收入缴入国库,实行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土地出让金收入逐年提高,成为非税收入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为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积累了资金,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出让土地73宗,出让面积141466.17平方米,出让总价款1568.97万元。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717.21万元,土地出让金支出3347.74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土地出让金预算编制和管理尚存较大缺陷。据国办发[XX]100号文件规定:“从XX年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我县是从2010年1月1日起方开始对土地出让金实行基金预算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缴入国库。另外,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急需提高,2010年及以前,我县尚没有编制完整的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

(二)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有待加强。调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往往以各种理由拖缴土地出让金,据XX年年市县打击偷逃税费领导组办公室审核调查,XX年以来累计拖欠土地出让金2759万元,严重了影响我县土地出让金的正常征收。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的现象在我县仍有发生,据审计检查反映,XX年年我县以投资不分红的形式拨付用地单位637.2万元,占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694万元37%。这种现象容易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也不利于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

(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尚不完善。目前我县对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的土地,不是进行前期开发后再出让,而是随用随征,随征随出让,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过大。在我县,地方财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出让金。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到全部政府非税收入的22%。以土地收入为支撑的财政体制,已经给我县造成土地资源匮乏的窘况,若再发展下去,将使我县面临无地可用的境地,严重影响我县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实行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管理。县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办发[XX]100号文件规定,将土地出让金纳入基金预算,收入全部缴入国库,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土地出让金预算编制工作,在国土部门报送年度土地供应和储备计划的基础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及早编制年度土地出让金收支总预算,并逐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规范和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部门之间联动,加大对土地出让金及滞纳金的征收和催缴力度,确保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上缴国库。要严格控制土地出让“让利”行为,杜绝擅自减免、缓交土地出让收入现象,避免以先征后返、土地换项目、补贴等各种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要规范使用土地出让金,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城市建设、支农等专项支出,并做到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

土地情况报告篇5

一、主要做法

1、打造七种模式。

平山镇在探索土地规模经营实践活动中,已经建立和运行了七种主要模式。具体是:“股份合作社十农户”的大兴村农用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模式,“集团十农户的大兴”“乐姆”粘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模式,“场县”共建的吉兴现代化农业、农机合作社模式,“党组织十合作社”的吉兴玉米种植合作模式,“能人十合作社十农户”的吉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模式,“大户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海兴铁扫帚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模式,“村民自治组织十农户”的北兴马铃薯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模式。

2、龙头企业牵动。

黑龙江神农科技集团,与大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手合作,在大兴村成立了“乐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但保留了土地承包主体,流转的仅是土地的经营权,创新了土地经营主体,较好地使大集团、大企业直接进入了农业生产与经营领域。

3、典型示范带动。

张学民等一批典型能人牵带动的合作社,主要是从事白菜、萝卜等蔬菜种植。引导周边农民大面积种植蔬菜,今年达1200亩,全部由合作社统一加工和销售。

4、建立一套机制。

平山镇部分村实行的股分合作机制,农民不仅享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参与企业二次分红、三次分红等优惠;土地规模扩大,潜力很大,土地的发展空间及提升的余地也相当大。合作社已发展到16家,流转面积达到4万多亩,涉及农户2356户、5423口人。

5、领导高度重视。

平山镇里和村级干部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不断地攻克难关,携同作战,奋勇争先;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怀支持平山镇的土地规模经营工作,总体把握,亲自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次次的调研、指导;省和市里领导多次到平山视察做指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大鼓励。

二、存在的问题

当然,平山镇在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有许我成功之处,也存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政策体系问题,二是人才缺乏问题,三是各项机制问题。

三、几点体会

其一、各级领导关怀支持是关键

这种探索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组建模式,的确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参与,还有个逐步加深和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各级领导更加积极地关心和支持,更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其二、大集团的直接参与是保障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就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建立了设施和技术配套的生产保障体系;大集团的加入和带领,有利地盘活了农业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其三、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根本

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趟出了一条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粮食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好路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平山镇组建农民专业股份合作组织,主旨就是让利于民、创蕙于民、还权于民、让农民多增收快致富,并且享有参与生产经营的充分自主权,所以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认可和踊跃参与。

其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手段

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财务制度、用工制度、营销制度等,相继的建立和出台实施,为股份合作社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如果不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就不可能有平山镇这些土地规模经营模式的成功运行。

其五、选拨任用优秀人才是关键

在平山镇组建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有头脑、懂技能、有魄力、有威望、能够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好带头人,这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事在人为,关键在人才。

四、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有效机制。

平山镇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得好,主要是有一个好的机制。各乡镇应借助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上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与合作社相关联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土地为线,把农民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使其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己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用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用创新的办法发展现代农业。整合使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从机制方面率先破题,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繁荣的经营机制。

2、切实强化服务职能

县农委、农机、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明确土地流转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指导和监督各乡镇有序地发展土地扭转工作。特别是各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做好土地流转规划,建好土地流转储备库,健全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机制,应通过有效途径,及时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土地登记、信息发布、权属变更、法律援助等服务。规范流转程序,把转包、入股、转让、互换等形式流转的,农户应向发包方备案。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防止纠纷的发生。

县土地部门应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兴建各类市场、销售网点、门市部等生产经营用地,以及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和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临时用地,在符合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优先安排。电力部门应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种植、养殖、加工等提供用电支持,并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工商部门应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免收登记费等扶持政策。交通、经贸等部门也都应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给予创造宽松优越的服务。

3、坚定依法适度经营

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中,应严格依法操作。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公司法》等相关章程,认真签定土地规模经营中土地扭转合同,条款要严谨,程序要严密,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权利,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用途。同时,应很好地把握好土地规模经营的“度”,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相适应,经营能力与经营数量要相匹配,必须符合实际;

4、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

在现阶段土地的伟大变革中,农村走合作化道路是必须的,是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应全面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档次,提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应提升大机械作业的水平,加大机械投入的力度,把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应辅以综合的政策、财政支持,才能有效推动农机化加快发展。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扶持,鼓励和支持公益性农机化技术推广,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5、发展绿色观光旅游农业

不仅仅平山镇这些村屯,而且在全县范围内,特别是沿呼兰河及哈黑路及西北乡镇,应充分利有大面积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的集约优势,认真筹划和统一实施,科学安排和布局,与县旅游业协调配合,大张旗鼓地开展旅游观光农业。可以搞采摘园,比如葡萄、香瓜、西红柿、桔子,以及青菜类等,吸引游客进入农业区。由于农业大型机械化的大规模作业,又可为旅游者带来新农村的一道美丽景观,体味乡村新时代的魅力风情。同时,开发以农为特色的小商品如高产蔬菜、隆盛河小米、康荣香瓜、河东大米,及亚麻类旅游纪念品。

6、做好闲余劳动力转移

对于土地规模经营后闲置下来的劳动力,应注意合理输导和妥善安排。各级领导都应给予关怀和指导,定方向,想措施,寻路子,解难题。积极发展乡镇和村级企业,动员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全民创业中来,特别应根据我县的产业优势,全力发展地方企业,建立本地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麻编行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吸纳农民就业,开办家庭作坊,或股份商业组织。还可以展开技能培训,创办多种技能培训班。与县就业局等方面沟通联办,开拓思路,广辟渠道,介绍和引导农民有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5、广泛搞好宣传推介

积极组建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咨询,指导合同签定、建立和保管土地流转档案。村级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所,随时掌握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并进行登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为流转牵线搭桥,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还应健全农业生产市场抗震性机制,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民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计划性。

应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各方媒体、销售网点等渠道,广泛推介各种农产品,打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应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优粮、优菜、优果、优畜、优麻等规模优质工程。还应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促进企业与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院校联姻合作,全力推广普及现代科技,打造具有更大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6、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土地情况报告篇6

辛亥百年来,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思考从未停止。在讨论当前征地拆迁、农地流转等热点问题的同时,部分人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借机在一些书籍、评论文章和网上贴文中反思,要求为个别有代表性的地主形象如刘文彩等“翻案”,引发争议。公众如何认识土地问题?如何看待为个别地主“翻案”的争论?当前有哪些土地乱象?应如何化解?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搜狐网、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新浪官方微博、搜狐官方微博推出“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共4712位网友参与调查,人民论坛调研基地在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湖南省、陕西省书面问卷调查2500人(每省市500人),总计7212人。(数据加权处理:网友调查占权重50%;书面调查占权重50%)

土地问题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如何

71%的受访者选择“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的一大半”

有人说,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的一大半。您是否认同此观点?71%的受访者选择“认同”,11%选择“不认同”,另有18%选择“不好说”。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认识到土地问题之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专家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强调,在近代中国广大农村到处败落的背景下,志士仁人曾提出过很多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案,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落到了防止土地兼并和实现“耕者有其田”两方面。要求给农民以必要的土地,并不是近代中国某个人或某个党派的个别主张,而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解决土地问题、实行是解决近代农村问题的现实选择。

有受访者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土地仍是当前多种社会问题之源。征地拆迁纠纷、土地腐败问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和博弈。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土地问题仍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只有解决好土地问题,中国前进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有观点认为,更好地解决了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战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有56%的受访者表示“认同”,19%选择“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认同”,11%“不认同”,另有14%选择“说不好”。 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并不仅因为解决好了土地问题,但这一调查结果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以为首的共产党人立足现实,清醒地认识到土地是我党对农民战争动员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把土地问题作为民心趋向的重要筹码,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这些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农民获得了切实的物质利益,从而动员了中国民主革命最广大的主力军,获得了革命胜利。

很多受访者对人民论坛记者说,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一定要从党史中吸取经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尊重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完善的土地制度,利用土地“杠杆”撬动社会变革。

怎么看为地主“正名”的相关观点

73%的受访者“反对”为地主“正名”

1940年代中,“地主”是绕不过的关键词。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地主是剥削阶级,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他们品德败坏,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其典型代表是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和刘文彩……

而当前,社会舆论上出现了一些为刘文彩等地主“正名”、“翻案”的声音。当问到“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时,49%的受访者选择“反对,此类观点混淆是非,是剥削思想‘借尸还魂’,应坚决批驳”,27%选择“辩证看待,肯定其合理成分,指出其错误所在”,24%选择“虽然反对此观点,但允许持此类观点者说话,相信真理越辩越明”。调查结果显示,总计73%的受访者“反对”为地主“翻案”。

有专家指出,“地主”作为一个集合概念的时候,它既包括坚持反动立场的地主恶霸,也包括一些不做或者少做坏事的中小地主和开明绅士,虽然对不同地主可以区别对待,但走入一个极端,把整个地主阶级都作为肯定对象,也同样是错误的,起码是片面的。

很多受访者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时过境迁,我们需要对地主形象进行新的研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矫枉过正。那些刻意为地主鱼肉乡里、刻薄寡恩的行径进行辩护的人,严重触犯了人们的道德底线,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值得怀疑。

百年来土地变迁中,您认为哪项改革最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结果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比37%)、“《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平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占比35%)、“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占比24%)。

受访年轻人普遍认为,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推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三十余年,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革命老区的领导干部,则表示“的土地革命让农村变了天,让农民翻了身”。《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平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继承并完善了孙中山的土地理想,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翻了身。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主张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但在百年前的中国,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有专家指出,这三次土地制度变迁,顺应了时展潮流,可以称之为百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转折点。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历次重大经济社会改革中,必然是土地制度改革先行。

当前最严重的土地乱象是什么

“土地腐败愈演愈烈”(占比63%)、“征用土地中以权代法”(占比41%)、“违法违规用地”(占比28%)

您认为当前最严重的土地乱象是什么?受调查者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土地腐败愈演愈烈,不少巨贪涉及腐败”(占比63%)、“征用土地中以权代法,侵犯农民权益”(占比41%)、“违法违规用地,如违建别墅、高尔夫球场等”(占比28%)。

这些乱象都反映出,当前我国在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缺失。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土地腐败愈演愈烈,显示出土地领域已成为腐败高发地。近年来,落马的“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09至2010年发生在土地、建设领域的30个腐败案件,涉案人员平均涉案金额超过870万元。而在层出不穷的土地腐败问题背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行政权力过大。“国土干部手里的权力太大了,而权力使用的尺度又太松了,把握不好,就会被权力害了。”一个正在监狱服刑的原国土干部这样说。

从征地拆迁到土地出让,从缴纳土地出让金到调整用地性质,从规划审批到项目选址,从调整容积率到产权登记,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对此,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那么,该如何治理土地乱象?当问到“您认为当前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时,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遏制土地腐败”(占比62%)、“改革现行分税体制,扭转地方政府借地生财的内在动力”(占比31%)、“改革征地制度,严格划定公共利益的边界”(占比23%)。由此可见,多数受访者认为,化解土地乱象,责任在政府、在官员。而如何规范政府用地行为、遏制官员土地腐败就成了关键。

有专家指出,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最大限度减少官员土地腐败的机会。同时,通过增加腐败的“机会成本”,让土地腐败官员伸手必被抓。由于来自外部的监督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将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过程中,在政府部门内部将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立,对国土资源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进行有效监督,改变事后查处、“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有关部门要对土地收益的评估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入科学评价体系,控制弹性利益和灰色收益,缩小权力寻租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将岗位风险降到最低。

日前,同志在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时用三个“最严格”强调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相信“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三管齐下,土地乱象不会持续太久。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

土地情况报告篇7

(四)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我区兴华村、九里村通过土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兴华村20**年通过享受农机补贴,购买了904胶轮一台、水稻收割机一台,农用四轮拖拉机已达到480台(套)。九里村水稻专业合作社新购置504拖拉机一台、水稻收割机一台、插秧机4台。

(五)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区兴华村与区种子公司合作培育玉米、小米种植基地,形成科研、示范、生产、销售一条龙。建立蛋鸡产业化链条,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一体化。在生猪饲养上,饲养无公害笨猪。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促进和明晰分工分业,让留下来的农民专心当好农民,让转出去的农民安心当好非农民,实现了互利双赢,各展所长。

(七)完善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流转放活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双重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升华。从群众自发流转到有组织流转,从小片零散流转到规模集中流转,从地块互换、农户间转包到以土地入股分享收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规模、内涵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促进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三、制约我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我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总体上看发展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利因素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①少数村干部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土地流转速度不快,规模不大;②土地转租的农户目前普遍存在“三忧”。一忧土地一旦流转出去,想收回土地经营权时,能不能收回;二忧土地流转后国家的惠农补贴,还能不能长时期发到自己手中。三忧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经商、打工,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后一道保障,流转期限普遍较短。由于三种忧虑影响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与健康发展。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目前,土地流转有一定数量是农户问的自发流转,多以口头约定为主,即使有书面合同, 二要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有多种形式,兴华村组建合作社,九里村股份合作通过土地连片种植,促进规模经营,是一条成功的路子。但全区各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异较大,投入有限,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村实际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形式,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开辟新的途径,总结经验,正确引导,采取多种形式,科学、有序、规范、有效地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三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化经营,是实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以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专业生产大户为载体,拉动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向产业基地集中,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我区林果、奶牛、生猪、禽类、水稻、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以“合作组织+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转变,形成适当集中与分散生产相结合条件下的规模生产优势,从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四要进一步创建有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环境。随着党中央惠农政策的逐年增多,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情结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土地普遍有增值预期和保障心理等,直接影响到土地流转的推进。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环境。一要发展二、三产业,开拓新的途径,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离开土地的农民有业可就,有钱可挣。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区、村服务组织和仲裁机构的作用。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自愿流转提供有关信息、咨询、委托代理、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让农民的土地科学、合理、有序流转。三是制定扶持政策。重点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上,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培植重点,带动全面,不断促进经营大户和重点合作组织乃至企业的发展壮大。

土地情况报告篇8

一、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调查条例》。

(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52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

二、组织机构

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负责研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重大事项。国土资源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等工作。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督促检查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检查各省(区、市)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以及实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

(二)依据土地利用计划有关规定,检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有关规定,检查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占用和补划数量、质量、程序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

(四)依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规定,检查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程序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

(五)依据《考核办法》,检查各省(区、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年度履行情况的自查情况。

四、检查步骤

(一)省级人民政府组织自查。

2008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的自查工作,向国务院报告。

(二)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组织抽查。

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以*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实际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数据为基础,结合各省(区、市)自查报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专项报告和与耕地保护相关工作分析报告作综合性分析,研究确定抽查的重点地区,7月底前完成抽查工作,形成重点地区抽查分析报告。

(三)向国务院呈报目标履行情况检查报告。

根据各省(区、市)政府的自查报告和重点地区抽查分析报告,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进行综合汇总,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或省份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形成*年度履行情况检查报告,8月底前呈报国务院。

(四)检查结果通报。

呈报国务院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年度履行情况检查报告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将各省(区、市)政府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责成存在问题的地区限期进行整改。

五、检查结果的处理

对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省级政府给予表扬。

上一篇:食堂整改报告书范文 下一篇:工业项目建设流程范文